操作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17 23:50:29

操作技术

操作技术篇1

当前,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广大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给医疗卫生管理工作和临床医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卫生技术队伍整体素质,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势在必行;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又为《规范》赋予了新的内容。

《规范》的编写和出版旨在对临床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行为提出具体要求,使临床诊断、治疗、护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使医务人员的临床医疗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此举,将有利于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有利于加强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管理;有利于加速我国卫生事业的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规范》内容丰富,涵盖了临床各个学科,以科学性、权威性、指导性、可操作性为主旨,供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遵循。

在卫生部的领导下,从2001年开始,中华医学会牵头组织了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的56个与临床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分会的数千名专家,着手编写《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为了高质量的完成卫生部委托的《规范》编写任务,各学会和专科分会都组织了本学科最强的专家阵容,其中有老一辈医学专家,有两院院士,有学科带头人,还有近年来崭露头角的中青年业务骨干。专家们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力求使《规范》既能反映我国医疗技术发展的水平,又结合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具体情况,既具有学术权威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经过反复论证、反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成了《规范》的编写和出版。

中华医学会组织这样大规模的《规范》编写工作,问题和不足在所难免,希望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和广大临床医务人员对《规范》在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再版时修正,让《规范》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操作技术篇2

粤西地处热带南亚热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发展糖蔗生产优势十分明显,列入我国甘蔗优势区域带布局,在发展甘蔗生产中为广东蔗糖业的发展和实现我国食糖自给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广东蔗区主要在粤西,主要包括湛江、茂名和阳江三市,以湛江市为主。近年湛江全市糖蔗种植面积维持在160万亩左右,占全省的70%。2001年糖蔗生产上升到种植面积176.2万亩,糖蔗总产850万吨,分别比上年度增长19.05%和29.8%,分别占全省的81.8%和79.1%,成为广东蔗糖业的集中、优势产区。目前,蔗糖业在湛江的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65%的农业人口从事蔗糖业种植和生产,蔗糖业的发展可促进甘蔗主产区农业增效和农民收入的有效增长。同时,带动运输业、包装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增加社会总收入,刺激消费,繁荣市场。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曾经出台一套甘蔗生产技术操作规范的标准数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这些标准数据已不适宜目前“双高”甘蔗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因此,很有必要制订适合目前蔗糖业发展的的生产技术操作规范标准。主要的生产技术操作规范标准如下:

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栽培条件

(1)甘蔗蔗糖分:成熟期平均蔗糖分14.5%以上。

(2)亩产量:亩产原料蔗6吨以上。

(3)亩有效茎:中大茎品种4500~5000条,中茎品种5000-6500条。

(4)平均单茎重:中大茎品种1.33kg以上,中茎品种1.2kg以上。

(5)土壤条件:耕作层厚度在25cm以上,壤土或轻粘土,pH5.5~6.8,有机质1%-2%,速效磷含量大于10mg/kg,代换性钾含量大于80mg/kg的蔗区使用。

(6)气候条件:要求全年大于100℃的活动积温60000℃以上,年日照时数1600小时以上,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海拔1000米以下。

2 新植蔗主要生产操作规范

2.1精选种苗

(1)选用脱毒健康种苗,建立三级苗圃统一供种。

(2)从大田生产中选择茎径大小均匀、节间较长、未受绵蚜虫和粉蚧壳虫为害、不倒伏、没有混杂的新植甘蔗稍部3-4段双芽苗作种。

2.2种苗预措

将种苗上的叶鞘剥去,幼嫩部分则可保留叶鞘,切忌砍裂蔗种,引发伤口感染发病,生产上砍成双芽段种苗。下种前可用52℃热水浸种30分钟或用浓度为0.1%的多菌灵(或苯来特)水溶液浸种10分钟进行消毒。

2.3整地

采用深松浅播栽培技术。机械深耕(深松),耕深为40~45cm,耕作层达到深、松、碎、平。旱地要求植沟深约20~25cm,沟底蔗床平整,宽25cm。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的植沟稍浅(水田蔗区由于土层浅薄、地下水位较高,要求起畦种植)。

2.4播期

以土表10cm内,土温稳定通过10℃以上时为下种临界温度下限,可通过覆盖地膜提早播种。冬植蔗宜于11月初至1月下旬、春植蔗于2月初至3月下旬下种。

2.5下种

种茎以“品”字型或铁轨式双行窄幅排放,芽向两侧,两行种茎之间的距离为5~10cm,蔗种要与土壤紧密接触,不架空,下种后随即用碎、湿土覆盖种苗。

2.6合理密植

旱坡地以行距90~100cm、亩下种量3200-3500段双芽苗为宜,亩留苗6500-7500条,亩有效茎数控制在5000-6500条。水肥条件较好的水浇旱地、水田蔗区,行距可放宽至110cm,亩下种量为2500~3000段双芽苗,留苗6000多条,亩有效茎数4500~5000条。

2.7施足基肥

施肥要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原则。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30%~40%左右,基肥要求亩施尿素10-15kg、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40-50kg、氯化钾20-25kg,提倡使用农家肥(或土杂肥)1000~2000kg,使用农家肥时化肥用量酌减,有机肥应与磷肥混合堆沤后施用。基肥应施于植蔗沟底,并与土壤充分拌匀,腐熟有机肥用于盖种。

2.8防虫

每亩用(3~4kg) 5%的特丁磷颗粒剂、10%的益舒宝颗粒剂或(5kg)3%呋甲合剂撒施植蔗沟防治地下害虫。

2.9覆土

一般无灌溉条件的旱坡地蔗区盖土7~8cm,旱坡地的一些轻沙质蔗区,覆土后还要垛土踏实,以破坏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灌溉蔗区,覆土可薄,一般5~6cm。

2.10防草

未使用除草地膜的蔗区盖土后应喷施除草剂,如50%的阿特拉津可湿性粉剂,每亩150~200克,兑水50kg;或喷施80%的阿灭净可湿性粉剂,每亩130~150g,加水50kg,也可以使用其它蔗田专用除草剂。

2.11覆盖地膜

冬植蔗和早春植蔗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地膜无色透明,厚度为0.008mm,宽度为35~40cm。在下种、盖土、喷施除草剂后,用地膜覆盖植蔗沟,边缘用细土压紧,地膜露出透光部分不少于20cm。

2.12揭膜中耕培土施肥

在蔗苗已经穿出膜外,气温稳定超过20℃时,即可揭膜,水田可在揭膜后立即进行中耕除草,无盖膜的在蔗苗3-4片真叶时中耕除草,蔗苗6-7片真叶时结合小培土进行中耕除草,用行间细土向蔗苗基部培高3-4cm。旱(坡)地在草害有效控制情况下一般只需一次大培土,在苗高约一米时,用手工或培土机械进行培土封垄,结合大培土,深施重施追肥,施肥量占全部施肥量的60-70%,亩施尿素25-30kg+甘蔗专用复合肥15-20kg。

2.13水分管理

旱地蔗田要防旱保水。水田蔗开沟排水,特别防止早期田间积水。甘蔗大生长期需水量大,田间要注意保水防旱,没有灌溉条件的蔗区可采用封畦贮水和用枯蔗叶覆盖蔗畦等方法防旱。

2.14虫鼠害防治

苗期注意防治螟虫和蓟马,结合小培土亩施3.6%杀虫双或3%呋甲合剂3-4kg防治螟虫,蓟马在发生初期用40%氧化乐果800倍液或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7~8月要注意检查蔗地虫害发生情况,发现绵蚜局部危害即进行喷药全面防治。可使用10%的大功臣可湿性粉剂,亩用量10~20克; 或者用50%的辟蚜雾,亩用量20~30g,兑水30kg喷洒防治。生长后期使用国家规定的灭鼠农药,配制谷物毒饵投毒灭鼠,在甘蔗生长后期要进行1~2次田间灭鼠。

3 宿根蔗主要生产技术规范

3.1上季蔗砍收质量要求

留宿根的蔗地宜在“立春”后,(2~3月份最适宜)选择晴天砍收,用锋利小锄砍入畦中,土中留桩10cm左右,下锄要快、准,切口要平,以免砍裂蔗头,破坏蔗芽。

3.2 宿根蔗管理技术

(1) 清园

清园方法一是将蔗叶、残茎清出园;二是将蔗叶、残茎清出蔗园沤肥后再回田。

(2)开垄松蔸

在开垄松蔸前,先去除秋冬笋。松蔸深度一般干旱或疏松的蔗田可浅些,粘重、湿度大的土壤则可深些,开垄要紧贴蔗头两边犁翻,深度达蔗头基部(距蔗头着生点以上3cm左右处),并用窄口锄或二齿锄进行株间松土,深层重施催芽肥,施肥量同新植蔗基肥用量,施肥随即薄土覆盖以防肥料流失。一般待地下蔗芽萌发成蘖时埋垄,高度以刚盖过蔗头为宜。

(3)查苗补蔸

在蔗蔸未发株之前,若发现有断垄现象,可用同一品种的蔗种补蔸,发株出苗后,若有明显断垄现象时可用并蔸或挖旧补新的办法补植,保证蔗苗齐、匀、壮。

(4)施肥灌水

在苗高1m左右时,结合大培土,每亩施尿素35-40kg+钾肥5-10kg(开垄松蔸时已将钾肥一次性施用的蔗区可不再施用钾肥)。有灌溉条件的蔗田,可在施肥前灌足水,无灌溉条件的蔗田,要在雨后土壤湿润时施肥。

(5)防治病虫草害

操作技术篇3

惠安三中 曾惠忠

[内容摘要] 本文是作者结合两年来福建省中学信息技术上机操作考试情况,对考生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总结。希望本文的介绍使考生掌握上机操作考试的一些技巧,在上机操作考试时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失误或错误;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让更多的科任教师共同来关注、探讨中学信息技术这门课。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 上机操作考试 技巧问题

根据全国中小学教育工作会议和闽教[2001]基45号文精神,今年,我省率先将中学信息技术课列入高中会考科目,这是省教育厅为普及我省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举措,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省教育厅对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由于信息技术课在不同中学的开设程度不一样,如何充分做好中学信息技术课会考前的准备工作,将是中学广大考生和计算机教师面临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在中学称为计算机课,信息技术课会考内容、命题范围仍执行原省教委实施的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2001年是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indows)开考的第二年,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在考试中比较头疼的是上机考试的技巧问题。一般说来,上机考试技巧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本身要求的知识和技巧,二是考试软件的使用技巧,如果考生能够掌握这些技巧,则他们在上机考试时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失误或错误,争取考出较好成绩;而科任教师若能透切地分析、研究这些技巧问题,则他们在教学中则能更好地抓住教学的关键,在有限的课时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提高会考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因此,结合两年来福建省中学生计算等级考试(限于篇幅本文仅介绍一级Windows)上机考试的情况,作者把主要问题分两个方面作个介绍。

一、考试基本问题

在上机考试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较多,但主要应抓住下列4个问题:

1.有关考生文件夹问题

考生登录考试系统后,考试系统将根据考生的登录用户名和准考证号形成一个唯一的考生文件夹,该文件夹是在服务器的C:\K_driver文件夹内,例如:K:\KS01?0101,其中K:是服务器的C:\K_driver文件夹映射在工作站上的驱动器,KS01为用户名,22000101为考生准考证号,也就是说考生必须明确考生文件夹的位置,并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考生文件夹,这是上机考试时非常关键的一点,因为考生的大部分操作是在该文件夹内完成的,而考试评分系统将根据该文件夹的内容变化进行评分的。同时必须告诫考生不得随意删除或移动该文件夹的内容,否则可能会导致考试系统对该考生评不出分数。

2.有关存盘问题

考试系统共分三种题型,即Windows基本操作题,文字录入题和Word97字处理题。操作题共5小题,考生在答题时当场即完成存盘,所以不必也无法再进行存盘;对录入题,考生一进入录入题后,考试系统将自动在考生文件夹内建立一个TYPE02.TXT的文本文件,并能在考生录入文字时完成即时存盘,因此考生也无需再进行存盘。考试中需要存盘的是字处理题,该题分两小题,考生做完后按题目要求进行存盘便可以,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应保存在考生文件夹内,如K:\KS01?0101。同时应特别强调,考生在考试时间到时若字处理题未存盘,考试系统就会自动"死机"(假死),此时,考生应要求监考人员采用延时口令帮助存盘。

3.考试期间不得重新启动

考试系统一般有十套题组合,有的考生抽到难题后想重新抽取简单的题,于是就自行重新启动,然后重新登录(注意:也可能不是该考生的准考证号),这是考务规则所不允许的。考试系统只允许考生登录一次,若重新登录需二次登录口令,但题目还是原来的题目,并且系统将返回到退出考试系统前的状态。因此当考生明白这一点后,就会明白重新启动捞不到什么好处,不仅会浪费重新登录考试系统的时间,反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4.有关时间分配问题

上机考试时间30分钟,考生登录考试系统后系统自动进入倒计时,除文字录入题限时12分钟外,操作题与字处理题没有时间限定。从考生考试情况看,由于大部分考生打字速度较慢,因此建议不要把录入题留到最后做,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录入文字时系统的总时间已到,而录入题在总分占了20分。同时,如有可能要求考生应留有一定的时间来验证答题情况。

二、考试技巧问题

由于不同的考生在操作计算机时有各自的习惯,或者说考生对考试系统的训练时间较少,熟练程度不够,因此若能掌握住考试时的关键问题,便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一些失误或错误,同时也可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效率。

1.系统资源的使用

在Windows95中有两个管理系统资源的程序组,它们是"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 ,这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资源管理器"的左部能显示出系统的树形文件夹结构。在登录考试系统后,当前窗口是考试窗口,操作题题目显示在窗口内,这时打开"资源管理器"(右击"开始"按钮),则当前窗口为"资源管理器",同时考试题目恰好能全部出现在屏幕上(在当前窗口背部);而如果打开"我的电脑",则当前窗口为"我的电脑",但考试题目却看不到,因为考试窗口已经最小化。因此做操作题时,建议考生使用"资源管理器",而不要采用"我的电脑"。但考生如果习惯使用"我的电脑",则可参考下一点技巧,也可达到答题时能同时在屏幕显示考试题目。

2."横向平铺窗口"的使用

使用"横向平铺窗口"的目的同样是为了答题时能在屏幕上显示出考试题目。此功能主要是针对字处理第二题W02.DOC而言,因为该题是一道制表及填表题,考生必须边看题边做答,(注:字处理第一道W01.DOC题目已在该文档中,答题时不必看考试窗口),使用"横向平铺窗口"前应只保留考试窗口和W02.DOC文档两个窗口,其余窗口必须关闭,然后在任务栏空白处右击,选择"横向平铺窗口",通过适当调整W02.DOC窗口高度后,则两个窗口则一上一下出现在屏幕上,考生便可边看题边作答,并随意地在两窗口切换。

3.备份考生文件夹

考生由于考试时过于紧张或者把题目作错、搞乱,甚至误删了考生文件夹的重要内容,这种情况在考试中时常发生,其结果轻者导致该道题目得零分,重者导致系统无法对该考生进行评分,严重地影响了考生的成绩。而考试系统由于没有备份考生文件夹的重要内容和考题,因此建议考生在进行考试之前在自己的工作站作个备份,以防万一急需时便可快速恢复,具体操作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4.验证答题情况

考生答完题后有可能的话都应留几分钟来验证答题情况,这也是退出考试系统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从近两年上机考试发现,考生比较容易发生错误的是字处理题的存盘问题,有部分考生把W01.html、W02.html另存在考生文件夹之外,检验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打开考生文件夹,检查是否有带e图标的文档,即W01.html、W02.html,否则把已做的文档复制一份,至于操作题和录入题的验证这边不做介绍。

以上所述是作者分析两年来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indows)上机操作得到的一点心得,所涉及的内容仅仅是上机操作的一些问题,希能给考生或同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作者简介] 曾惠忠,男,91.7福师大物理系电教专业毕业,中学计算机一级教师,福建省首届省级中学计算机骨干教师

操作技术篇4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如何将各种治疗药物准确无误、安全迅速的输注到病人体内,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现就工作中静脉输液各环节实际操作的经验总结如下。

1 静脉输液配药的方法

1.1 玻璃安瓿的切割及消毒 首先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割锯痕应于颈端的3/4周,割锯后用75%酒精棉签擦拭1次,徒手掰开,减少药物中玻璃微粒的污染。

1.2 抽取安瓿内药液及瓶装粉剂药物的溶液

1.2.1 正确抽取药液 通常选用9~12号针头,针头应置于安瓿的中部抽取药液。避免用注射器乳头直接抽取,因注射器乳头短、吸入口径大并直接贴住切口处,抽取时会把安瓿内及切口处的微粒全部吸入到注射器内。对粉剂如青霉素等稀释时溶酶量应在3 ml以上,充分溶解后抽净,以减少药瓶中残留的有效药量。

1.2.2减少和避免药物泡沫的产生 对肝利欣、复方丹参等易产生泡沫的药物,抽取药液时将针头斜面全部侵入药液中,并保持斜面向下;加药前排尽针内气体;加药时左手将液体瓶倾斜并固定,倾斜度以能全部侵过针头斜面为宜,加药时针头注入液体内,使药液直接进入液体,不会产生泡沫,从而保证药物的足量供给。

1.2.3 防止加药时针头堵塞 配置瓶装粉剂如青霉素、先锋霉素时,可采用斜面法。将针头斜面向上背对侧手掌心,让斜面的背面接触瓶塞,使针梗与瓶塞成60°~80°,以针尖为支点,微向下用力,顺瓶塞凹,迅速穿过瓶塞,针头堵塞率仅为1.1%,大大提高了加药速度,减少了瓶塞微粒的污染。

2 一般穿刺部位选择的原则

2.1 根据穿刺的部位和时间 一般注射量大、时间短者可选用大静脉;需长期输液者由远端末梢小静脉开始。

2.2 根据药物的性质 有刺激性、黏稠度大的药物宜选用较大的血管。

2.3 根据病人静脉的状况 一般多选用平直柔软有弹性的静脉,注意皮肤状况,有淤伤、血肿应避开,已多次穿刺的部位应避免再次穿刺。

2.4 根据病人的安全、活动和舒适的需要 静脉穿刺的部位应尽量选择病人活动限制最小的部位,如避免关节部位等。

2.5 老年人穿刺注意事项 老人血管弹性差,表现为硬、脆、滑,这样就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体质瘦弱的老人皮肤松弛,针头不易固定;慢性病和体质差的老人血管脆性、通透性强,容易漏针,使药物渗入皮下组织。而老年人对疼痛、肿胀又不敏感,如发现的不及时,严重者可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坏死。另外,年老体弱者,最好选择卧床输液,以减少因输液时间过长体力的消耗。

3 输液排气的方法

3.1 两步排气法 静脉输液时微量空气进入静脉,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问题,它确实给病人带来一些心理压力。两步排气法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当液体流至输液管下端距末端连接输入针2 cm时,关闭开关,消毒皮肤后再缓慢打开开关,均匀排放液体,直至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排尽,关闭开关。

3.2 弹击输液管终端滤器 为预防头皮针硅胶管进空气,可在输液排气时,当液体流至终端滤器时,速将其至于垂直,同时不断弹击终端滤器外壁,即可排出终端滤器内所有空气。

4 促进浅静脉充盈的方法

4.1 热敷、轻拍静脉及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 对血管条件差的病人,可局部涂1%硝酸甘油、2%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同时辅以热敷,能迅速扩张表浅小静脉,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穿刺成功率。

4.2 正确绷扎止血带 止血带的绷扎位置一般离穿刺点约10~15 cm为佳,保持松紧适宜。

4.3 非握拳穿刺法 将病人被穿刺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其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可有效克服紧握拳时指掌关节妨碍进针的缺点,充分显露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

5 输液完毕时拔针时机和方法

5.1 拔针时机 输液瓶内液体流尽,输液管残留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而残留量高度为2.2 cm左右为宜。

5.2 拔针方法 拔针前将调节器移至输液器终端滤器上缘处夹管不易回血,拔针后不易滴血,可有效防止回血涌出针头,污染病人皮肤、被罩、地面等。轻压皮肤,迅速拔针,拔针后再稍用力按压。不主张在用力按压血管时拔针,因可导致血管的机械性损伤。

6 拔针后按压方法及时间

6.1 直压法 输液拔针后,如按压方法不正确或按压时间过短,易致皮下淤血,不仅增加病人的身心痛苦,而且给日后的静脉穿刺带来困难。拔针后左手拇指同时压迫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4 min左右为宜。

6.2 平卧曲肘举手法 将被输液侧上肢在平卧状态下曲肘90°并举手2~3 min;坐位及站立患者则应将上肢举起,手超过头顶水平2~3 min。

综上所述,临床护士在静脉输液实际操作中有好多小环节,许多可行性经验对静脉输液操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操作技术篇5

关键词:变电运行;倒闸操作;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8-0121-02

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具备了运行、备用和检修三种不同的状态,倒闸操作就是根据实际需求,将设备从现有状态切换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其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何确保倒闸操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是需要电力技术人员重点研究的问题。

1 变电运行倒闸操作技术要求

倒闸操作是将电气设备或者相应的装置从一种运行状态转换为另一种运行状态的操作,实现电气设备状态以及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改变。倒闸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网的运行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和影响,应该得到电力技术人员的重视。

对于电力工作人员而言,在进行倒闸操作前,必须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熟悉相应的操作技巧和规章制度,考核合格后才能够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应该依照相关规范,对每一种电气设备倒闸操作的顺序、技巧等进行了解,同时能够结合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倒闸操作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在实际倒闸操作前,应该按照相应的操作票机制,对操作票进行填写,由上级领导进行审核,并依照电气设备的操作要求,进行相应的模拟操作,确保其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减少和避免倒闸操作中的操作失误问题。应该确保操作票编制与审核部门的各自的独立性,确保工作人员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对所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考虑,保证操作票的合理性。同时,在进行倒闸操作的过程中,应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进行现场跟踪管理,确保倒闸操作能够按部就班的实施,一旦出现问题,应该立即停止操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待确认无误后,才能继续进行操作。不仅如此,在操作完成后,还应该对所有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切实保证倒闸操作的安全性。

2 变电运行倒闸操作技术要点

2.1 母线倒闸操作

①在对检查完成,需要接入网络的母线进行充电时,应该查看其是否设置有母联开关,如果有,应该利用开关进行充电,如果没有,则需要结合外部电源断路器,对备用母线或者检查完毕的母线进行测试,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

②在针对两条母线上的电气设备进行倒闸操作时,可以采用的操作方式包括两种:一是热倒,即将单个电器元件的隔离开关合并到目标母线上,断开另一条母线上的隔离开关,而在倒闸操作前,则需要在断开母联断路器电源空开,同时合上母线的隔离开关和断路器,以防止母联开关的误动,避免负荷拉合闸事故的发生;二是冷倒,即将全部元件都切换为冷备用,然后合并到另一条母线上。无论选择哪一种操作方式,都需要充分考虑具体情况,保证安全。

③考虑到在倒闸操作过程中,设备的倒换可能引发停电现象,需要将继电保护装置中具体的电压回路向对侧电压互感器转换,以免继电保护或者自动装置出现失压误动问题,同时需要避免电压回路接触不良,或者电压互感器向不带电母线充电等问题,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④母线在倒闸操作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操作稍有不当就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而母线本身负载着大量的电气设备元件,一旦出现问题,引发的后果将会难以估量。对此,在进行母线倒闸操作时,应该严格关注操作的先后顺序,同时在操作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出现带负荷拉闸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应该事先断开母联开关的电源,尽可能避免上述问题。另外,利用母联开关,对备用母线进行充电,可以有效避免备用母线中的故障和问题引发的事故,切实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⑤对于倒母线操作,需要关注等电位的问题,确保操作时母联断路器以及相应的隔离开关均处于合闸状态,并将母差保护转换为非选择方式,取出母联断路器的操作保险。待相关条件齐备后,依次合上相应的而隔离开关,并断开原母线侧的隔离开关。

2.2 变压器倒闸操作

变压器是变电运行中的主要设备,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变压器而言,在进行停电与送电操作时,必须严格依照逐级操作的原则,以保证安全。在进行变压器的倒闸操作时,应该合上中性刀闸,同时依照相应的调度指令来进行中性点的投切操作。如果要将备用电压器或者检修完毕的变压器投入运行,需要从励磁涌流较小、带有电源的一侧进行充电,并确保其具备完备的继电保护措施。如果现场规程中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则不能从低压或者中压侧向主变压器充电,以免降低其保护灵敏度,影响主变的运行安全。

在对变压器进行投切操作时,必须关注中性点相关消弧线圈的运行方式,如果要停电检修,则必须确保单相接地线处于中性点倒闸主变一侧。主变检修完成,恢复送电前,需要对其进行检查,确保有载调压分接头的位置与运行变压器一致。主变停电检修时,应该关注其保护变动的情况,如停用主变保护切母联和分段开关压板;检修完成投入使用时,需要停用运行变压器中性点过流段压板,确保主变充电完成后再投入使用,防止充电过程中出现的电压失衡问题。另外,停用主变时,还需要考虑相关负荷的分配问题,以避免出现运行变压器过负荷的情况。

3 结 语

对于变电运行人员而言,在进行倒闸操作时,需要明确相应的操作目的和操作要求,严格依照相关流程进行操作,了解不同操作步骤之间的关联性,确保倒闸操作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同时强化现场监管,避免由于大意或者误操作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 许燕青,李江山.变电运行中倒闸操作技术的相关分析[J].通讯世界,2014,(21).

[2] 崔丽.变电运行典型倒闸操作的技术分析及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3,(22).

[3] 董宪娟.变电运行中倒闸操作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

[4] 李尚龙.浅谈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与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J].科技资讯.2015,(33).

[5] 蔡莉姿.变电运行技术在复杂接线方式下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 业,2016,(11).

[6] 朱启忠.变电运行故障处理中维护技术的应用探析[J].科技展望,2016,(10).

[7] 何伟.变电运行管理危险点分析及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4).

[8] 杨晓晨,王莹,杨磊.浅析变电运行事故分析及处理[J].通讯世界,2016,(5).

[9] 郑乾虹.变电运维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解决措施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6,(6).

[10] 王金萍.如何提高配网倒闸操作合格率的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 程,2013,(2).

[11] 谭丽,宋元江,杨成华,等.谈3/2接线特点及倒闸操作顺序[J].无线互联 科技,2014,(3).

操作技术篇6

【关键词】护理专业;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0 前言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课程是高级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针对护理专业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课程的教学特点,对该课程进行讲授。本节课程共分为六个主要部分,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资源整合与教学反思,每个部分的大致教学内容如下所讲述。

1 教材分析

1.1 使用教材

基础护理技术专业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李晓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护理技术》,该教材的主要特点是以培养高素质实用性护理人才为目标,从教材编写的内容来看,本教材更加注重实践,有利于培养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专业性护理人才。

1.2 教学内容

本节课程的教学过程围绕着教材中的第四章第四节内容展开,即“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章节中的“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这部分内容是高职院校中护理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实操技能,为学生日后进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要达成以下几项重点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其中,最为基础的目标为知识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还要让学生知晓无菌技术的操作目的及相关的注意事项,从而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完成无菌技术操作的能力,这同时也是该课程教学的技能目标。另外,从学校培养模式及教学质量的角度来看,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慎独的职业道德也十分关键,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极为重要,这便是该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

1.4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对于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的教学过程而言,鉴于该课程的实操性强的特点,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对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的教学,而课程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对无菌技能的掌握以及无菌观念的形成。

2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12级高职护理班的同学们,我了解同学们的成长状况,在座的各位大多为独生子女,且年龄较小,同时很大一部分护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善于模仿。因此,我在本节课程中会采用适合她们的教学方法,期望大家对无菌技术操作方法及相关的知识体系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知。

3 教学方法

3.1 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直观演示法、实践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纠错竞赛法等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对于现代学校教育而言,教师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更是整个教学的合作者,教学质量及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双方的有效互动与配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的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积极提出问题且主动探寻解决方法,这才是课堂教学所要形成的教学氛围[1]。

3.2 学法

通过教师的演示操作,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无菌技术操作的大致过程,但要想熟练掌握该技能,进行必要的课堂实践操作十分关键,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无菌技术操作过程的理解。另外,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方法的选择同样重要,要在进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领会无菌技术操作的要点,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巩固所学技能。这样一来,学生既是专业知识传承过程中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又是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者,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更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

4 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90分钟的教授与练习等环节来完成护理专业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内容的教学。为了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将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分解。其中,第一部分,即导入新课并引出本节课程的主题需要5分钟时间,结合多媒体视频教学材料的播放来导出学习该课程的意义所在,接下来,第二部分为复习理论知识及要点同样需要5分钟,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需要占据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即新课的学习与练习巩固环节,例如:在新课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进行操作的同时,为学生讲授无菌操作的作用,即无菌操作可避免病人伤口的感染。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并指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进行实操演练,通过分组练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推进教学,另外,设置“大家来找茬”这一教学环节,通过现场演示失误操作,让学生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从而避免类似的失误操作在实践中发生。总之,教授新知识与练习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是整节课的重点,大概需要65分钟左右,分别为35分钟和30分钟,另外,评价达标与总结反馈为10分钟和5分钟。这便是针对无菌技术操作法教学过程的整体时间规划。

5 资源整合

资源作为教育教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将校内资源、行业资源及信息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学校的实验室及相关器材、临床及历年大赛经验、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内容都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4]。

6 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教学的优点较为突出,即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突出岗位技能,将实践过程在教室环境中模拟再现,并且,创设临床护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且,课堂的纪律难以维持,另外,由于课堂时间较短,留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及练习的时间不够,学生要多在课下进行熟练操作。

通过对“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教学过程的评估与反思,提出几点教学措施,以便于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首先,要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入学生的百分考核,并且,选几名自制力相对较差的同学作为课堂纪律的监督员,这样就可以避免其干扰课堂秩序,另外,要增加无菌技术试验室的课外开放时间,鼓励学生加强实践演练,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5]。

7 结束语

职业教育必须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实践技能的毕业生。通过本节课程的设计,希望能够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技能操作,以最终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巧力,田芬霞,谢秀茹,董楠,李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无菌技术”实训课课堂设计[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5(05):86-87.

[2]曹迎凤,南桂英,樊喜悦.护理基本技能考核评分误差现状研究及分析[J].华西医学,2011,04(04):623-625.

[3]曹迎凤,南桂英,樊喜悦,陈巧力.护理基本技能考核评分误差分析[J].护理研究,2011,11(22):2055-2057.

[4]黄银欢,许传霞.护理专业无菌操作技术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J].临床医学工程,2011,10(10):1648-1649.

操作技术篇7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mining site, techniques of some typical switching operations are analyzed, and the key links and note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operation are proposed.

关键词: 倒闸操作;技术要点;注意事项

Key words: switching operation;technical elements;considerations

中图分类号:S97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315-02

0 引言

倒闸操作是电气作业人员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倒闸操作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而且关系到电气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因电气作业人员自身技术素质参差不齐和一时疏忽造成的误操作,在电气事故中所占比例一直很高。从许多事故原因调查分析,电气作业人员未能全面掌握倒闸操作的技术要领和未能正确填写工作票和操作票是导致误操作发生的一个根本原因。因此在职教电气专业教学中,倒闸操作内容的教学不可或缺。

笔者在多年职教电气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倒闸操作内容课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并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对教学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工矿现场一般运行条件,对一些典型倒闸操作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操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及应特别注意的事项。

1 倒闸操作-电气设备的几种状态

①运行状态。系指某回路中的高压隔离开关和高压断路器(或低压刀开关及自动开关)均处于合闸位置,电源至受电端的电路得以接通而呈运行状态。

②检修状态。系指某回路中的高压断路器及高压隔离开关(或自动开关及刀开关)均已断开,同时按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的要求悬挂了临时接地线,并悬挂标示牌和装好临时遮栏,处于停电检修的状态。

③热备用状态。系指某回路中的高压断路器(或自动开关)已断开,而高压隔离开关(或刀开关)仍处于合闸位置。

④冷备用状态。系指某回路中的高压断路器及高压隔离开关(或自动开关及刀开关)均已断开。

2 倒闸操作的安全规程

①倒闸操作必须执行操作票制度(特殊情况除外)。操作票是值班人员进行倒闸操作的书面命令,是防止安全误操作的组织措施。

②倒闸操作必须有两人进行(单人值班的变电所可由一人执行,但不能登杆操作及进行重要和特别复杂的操作)。一人唱票、监护,另一人复诵命令、操作。监护人的安全等级(或对设备的熟悉程度)要高于操作者。特别重要和复杂的倒闸操作、由熟练的值班员操作,值班负责人或值班长监护。

③严禁带负荷拉、合刀闸。严禁带地线合闸。

④操作者必须使用必要的、合格的绝缘安全用具和防护安全用具。

⑤在电气设备或线路送电前,必须收回并检查所有工作票,拆除安全措施,拉开接地刀闸或拆除临时接地线及警告牌,然后测量绝缘电阻,合格后方可送电。

⑥雷雨时,禁止进行倒闸操作和更换保险丝的工作。

3 典型电气设备操作的技术要点

3.1 变压器操作的技术要点 变压器的操作,是指主变压器各侧(包括中性点)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操作。通常包括向变压器充电、带负载、切断空载变压器以及相应的保护切换等内容。操作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下:

①切合空载主变压器,应先将主变压器110KV及以上系统侧的中性点接地开关合上,以防止出现操作过电压而危及变压器的绝缘。变压器的中性点保护则要根据其接地方式做相应的切换操作。

②变压器停电预试,参加母差保护的电流互感器,其二次连接片应退出并短接。如主变压器出口保护有跳分段断路器或相邻元件断路器,其出口连接片应停用,以防止主变压器停电预试而引起断路器误跳。

③主变压器纵差及母差电流互感器回路工作,则一般在主变压器带负载后进行差流、差压测量,确认保护接线正确后再投入相应保护。

3.2 母线操作的技术要点 母线操作是指母线上隔离开关、断路器、母线电压互感器、避雷器以及母差保护、失灵保护二次回路的切换操作。操作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下:

①双母线接线中当停用一组母线时,要防止另一组运行母线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倒充停用母线而引起次级熔丝熔断,或自动开关断开使继电保护失压而引起误动作。

②母线恢复送电时,如用母联断路器对母线充电,应起用充电保护,并用充电按钮合闸,以防母差保护短时闭锁误动。若用控制开关合闸,充电保护将失去作用。

③母线操作会影响母差保护选择元件工作的,应将选择元件退出,避免在转移电路的过程中,可能因某种原因造成母联断路器误跳闸而引起事故。

④倒母线前,必须检查两条母线确在并列运行状态,这是实现等电位操作倒母线必备的重要安全技术措施。为防止母联断路器在倒母线过程中自动跳闸而引起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应将母联断路器的直流熔断器的熔丝取下。

⑤母联断路器设有断口均压电容的,为避免拉开母联断路器后,可能与该母线电压互感器的电感产生串联谐振引起过电压,宜先停用电压互感器,再拉开母联断路器;复投时次序相反。

3.3 刀闸操作的技术要点

操作技术篇8

【关键词】GAAS80/580焊机;工艺与质量;安全操作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速铁路已经进入人民的生活,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将全线铺设无缝线路和无砟轨道。因此现场闪光焊实践,需要保证焊接过程中存在正火不当及探伤合格率低等关键质量技术问题。目前,GAAS80/580焊机是铁路长钢轨焊接的主力设备。这种设备是瑞士生产的最先进的第四代焊机,该焊机釆用液压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由SWEP06集成计算机控制系统根据钢轨焊接工艺控制钢轨焊接过程,并设有故障诊断系统。由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各种择接辅助操作,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技术状态稳定,故障率低,生产效率高。但由于焊机使用说明书不是用中文表述,使操作者难以读懂理解的要求,对设备参数的调正有时候难以掌握,达不到利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来保证正常的使用。

1.GAAS80/580焊机结构和功能

焊机的结构与功能,是相互制约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在一定条件是决定于结构的。GAAS80/580焊机是先进的焊接设备,它的功能决定于结构。

1.1 GAAS80/580焊机结构

GAAS80/580焊机的结构主要有定架和动架组成,利用的动力是三相交流0.4kV电源,经二个整流器组整流成直流6.3V后作为焊接电源。此时,焊接电流已形成回路,当焊接电流通过两根待焊钢轨接触面时,电流就通过接触面产生热量,就可以使加热钢轨焊接成功。

1.2 GAAS80/580焊机的功能

GAAS80/580焊机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禁止将手伸入设备动作区域的。但是在日常作业中,操作者发现在钳口(电极)或钢轨表面出现有杂物时,会不自觉将手伸入钳口及钢轨间或其他类似危险处去处理相应问题;曾经有操作者在焊接过程中发现钳口表面有杂物而违章将手伸入钳口及钢轨间导致机器钳口压伤操作者手的事故发生。对GAAS80/580焊机的操作系统,进行安全操作装置的技术改造,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进一步完善设备操作安全性,防止事故的发生。

2.GAAS80/580焊机的技术分析

2.1焊机操作方式的种类和原理

2.1.1焊机操作方式的种类

GAAS80/580焊机的操作分为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手动方式下又分为调整状态和测试状态,在手动操作过程,如果不按照焊机的要求执行,就可能使操作者受到伤害;自动方式为机器处于焊接工作状态。当焊机前期准备结束时,计算机的操作系统通过自检,计算机的显示器出现"ready to clamp"(准备夹持)时,就可以按一下动架或定架上电极下按钮,机器自动完成定架侧或动架侧的夹紧对中动作。两侧夹紧对中动作完成后,如果对中不好,可进行人工对中校正,对中完成后,就开始第一次按“焊接开始”按钮,机器自动找零,完成后,第二次开始按“焊接开始”,焊接过程的开始按钮。当钢轨的焊接工作结束时,GAAS80/580焊机就会自动打开动架侧钳口和对中臂推瘤打开定架侧钳口对好中臂松开轨腰锁紧,回到初始位完成一次焊接钢轨接口的任务。

2.1.2焊机操作原理

GAAS80/580焊机的钳口部分液压原理,是由动架和定架上钳口油缸是二位四通电磁阀,表示油缸活塞位里(上钳口)只能在上或下两个位里;而下钳口可根据需要停在上下极限间的任何位置(限油缸活塞有效行程范围内)。根据分析可知,操作人员在按了定(动)架“上钳口下”按钮后,操作者双手可以离开按钮站,去观察机器动作情况。如一旦发现异常,操作者就会不由自主的将手伸入钳口及钢轨间,这样由于机器仍在正常工作之中,就一定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给操作者带来伤害。

2.2设想改造后的安全操作方式

焊机工作时,在手动状态下不改变原来的操作方式;在自动状态下,如果要求操作者双手必需同时按住两个不同的按钮,直到整个动作过程完成,操作者可通过指示灯是否点亮,当判断整个过程已经结束,才能松开双手;就可以保证操作者的安全。如果通过改造后达到上述安全操作方式;在机器动作的整个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双手就无法离开按钮站,即使发现机器动作过程中钳口及钢轨表面有杂物,想去处理;双手必需离开按钮。只要有一手离开按钮站,机器上下钳口和对中臂会自动松开,人身安全就可以得到技术上的保障。

3.GAAS80/580焊机的改造原理

GAAS80/580焊机为预热闪光焊,其工作原理是将焊件装配成对接接头,接通电源后使其端面逐渐达到局部接触,利用电阻加热这些接触点(产生闪光),使端面金属熔化直至端部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达到预定温度分布时,迅速施加顶煅力完成焊接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及其信号逻辑原理控制的。GAAS80/580焊机,将原来由TE PLC输出给钳口油缸电磁阀的信号和对应钳口位置信号断开,由于TE PLC输出信号电平和三菱PLC输入电平不一致,故对输出信号进行处理后作为三菱PLC的输入;原来由按钮站输入给TE PLC的信号(部分)处理后,现在必需给TE PLC输入又给三菱PLC输入;其他无关信号还是由TE PLC直接输入输出。液压油缸的反馈信号还是直接给TE PLC的输入。

4.焊机安全操作装置技术的实现

GAAS80/580焊机,因为手动状态焊机处于调整或测试状态,所以,手动状态下要保持机器原有的操作方式。当焊机处于自动状态时,焊机实现新的安全操作方式。

4.1焊机安全操作的措施

对焊机安全操作的设计工作包括PLC硬件配置、电气原理设计和应用软件的设计;根据焊机的控制要求对系统进行调试。由于采用PLC控制,控制功能可以由软件实现,在调试中,发现在切换到TE PLC控制过程中上钳口油缸有抖动现象,这是由于上钳口油缸是由二位四通电磁阀控制,在切换中电磁阀有瞬间断电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后,可以在程序内加预备执行TE PLC程序。然后,再把控制权完全交给TE PLC。就可以使调试工作做到机械动作完全正确,达到标准要求。

4.2焊机质量安全的标定和试焊

在对GAAS80/580焊机的操作装置软件、硬件安装调试完成后,就达到了设备的逻辑动作部分要求,(包括电气连锁和软件连锁);然后对机器的性能进行标定,最后,采用标定后的工艺进行试焊,再对焊接接头进行落锤试验,就符合质量准的要求。

5.结语

通过对焊机安全操作技术改造,完善了设备操作的安全性,对防止事故发生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在改造后,就可以允许操作人员将手伸入钳口清理杂物,就不会出现事故,显然,对焊机设备的改造对生产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安全生产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科]

【参考文献】

[1]朱林荣GAAS80/580焊机安全操作装置的技术改造[J].上海铁道科技,2008,3.

上一篇:原生态设计范文 下一篇:服装设计理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