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范文

时间:2023-09-22 02:52:00

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篇1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游戏;教育性的超载;教育性的外化;自然性的膨胀;民间性的泛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4-0020-04

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各国各民族的重视。在学前教育领域,作为民间文化重要载体且深受儿童喜爱的儿童民间游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不少研究者尝试将儿童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探索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建构。但由于对幼儿园民间游戏与儿童民间游戏之间的差异与联系等问题缺乏研究,在实践中出现了将儿童民间游戏简单搬入幼儿园、强加给幼儿园民间游戏过多教育价值等现象。对这些现象进行剖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加科学合理地构建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

幼儿园民间游戏是儿童民间游戏经过教师教育学视野的审视,进入幼儿园后的存在形态,它与自然状态下的儿童民间游戏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具有一些新的特质。幼儿园民间游戏具有三个相互交织与内在联系的基本特性,即选择的“民间性”、人为的“自然性”和自觉的“教育性”。在实践中,如果这些特性出现失衡或者分离,就会导致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异化。这种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育性的超载

幼儿园民间游戏自觉的外在教育性必须建立在儿童民间游戏自发的内在教育性的基础上。如在一次“跳房子”游戏中,教师首先分析了“跳房子”所具有的自发的内在教育性(如可以促进儿童单脚跳、双脚眺、投掷等方面技能的发展,促进儿童对顺序、距离等的感知与判断,还可以促进儿童协商、轮流、合作等社会性发展),在此基础上,将其引入幼儿园,并确定“跳房子”作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两个主要目标:一是练习单脚连续跳,二是探索与发现跳格子的不同方法(纵跳、横跳、对脚跳等)。在该案例中,教师对幼儿园民间游戏“跳房子”教育性的挖掘与确定是合理的,因为她是在考虑了儿童发展水平的前提下,在“跳房子”作为儿童民间游戏所具有的自发的内在教育性的基础上最终确定的。当然,教师可以对儿童民间游戏自发的内在教育性进行自然与合理的拓展。如在“跳房子”这个民间游戏中增加一个目标,让幼儿根据“房子”中的单双数边念儿歌(“见单单脚跳,见双双脚跳,蹦蹦又跳跳,来把房子造”)边跳房子。但如果教师在“跳房子”这个民间游戏中增加的是这样一个目标:让幼儿通过计算“房子”中算式的结果并根据这个结果的单双数来确定是单脚跳还是双脚跳,就可能会因超出儿童发展水平而出现教育性超载的现象。

幼儿园民间游戏教育性的超载表现在质与量两个方面。判断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教育性是否存在质的超载的基本标准是游戏者的能力,当教育性超出了游戏者的现实能力就可能出现质的超载。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游戏时儿童的能力水平更易处于最近发展区。因此,教育性虽超出游戏者的现实发展水平但仍处于游戏者的最近发展区时,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出现质的超载。判断是否出现质的超载的最终依据是教师所确定的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教育性是否超出了游戏者在游戏中实际表现出来的能力水平。

除了质的超载之外,还可能会因教育性体现过多而出现量的超载。教育性体现过多往往意味着游戏过于复杂,特别是规则过于繁琐,可能会让游戏者应接不暇而最终放弃或中断游戏,这即是幼儿园民间游戏教育性在量的方面的超载。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教育性是否出现量的超载,最终取决于对游戏者而言是否过多。

幼儿园民间游戏教育性的超载是一个相对的关系范畴,是相对于具体的游戏者而言的。教育性超载的实质是教师过分强调了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工具价值,不同程度地割裂了幼儿园民间游戏自觉的外在教育性与儿童民间游戏自发的内在教育性之间的联系。因此,克服幼儿园民间游戏教育性超载的关键是,恢复与强调儿童民间游戏自发的内在教育性在幼儿园民间游戏自觉的外在教育性中的基础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入分析儿童民间游戏具有的自发的内在教育性的基础上。考虑游戏者――儿童的发展水平,确定幼儿园民间游戏自觉的外在教育性(即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目标)程度,并根据儿童在游戏中实际表现出来的水平相应调整目标。

二、教育性的外化

幼儿园民间游戏教育性的存在形态在儿童与教师视角中有明显的差别:在儿童视角中是自发的与内在的,而在教师视角中则是自觉的与外在的。作为游戏,幼儿园民间游戏必然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一种纯粹的游戏精神――自成目的性。儿童是自发地参与游戏活动,并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发展的。换言之,对于儿童而言,游戏的教育价值并非其参与游戏的目的与动力,它只是游戏的“伴随物”与“副产品”。例如,儿童并不是因为意识到了“捉迷藏”游戏具有促进身体健康、感知能力发展、社会性发展等多方面价值而参与其中的,完全是因为喜欢才参与的。“捉迷藏”游戏具有的这些潜在的多方面价值完全是在儿童参与游戏过程中自然而然实现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教师从教育学视角审视儿童民间游戏,将其引入幼儿园进而成为幼儿园民间游戏时,不论是儿童民间游戏还是幼儿园民间游戏所具有的教育性都转化为一种自觉的与外在的存在形态。换言之,教师是在清晰地认识到幼儿园民间游戏所具有的多方面教育价值的基础上作出选择的,有时甚至会为了实现某些自认为重要的教育价值而对游戏进行改编。

幼儿园民间游戏教育性的理想存在状态是,教师视角与儿童视角的内在统一。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教育性对于教师而言必须是自觉的与外在的。因为这是教师选择与改编幼儿园民间游戏的重要依据。但如果教师向儿童明确揭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教育性,即将儿童视角中的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教育性转化为自觉的与外在的。那必将破坏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游戏性。这即是幼儿园民间游戏教育性的外化。一旦儿童知道了某个幼儿园民间游戏所具有的教育价值,知道了自己通过玩某个游戏要试图达到某些发展目标,也就是说具有了明确的目的性时,这个幼儿园民间游戏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游戏精神的“自成目的性”。在一次数学活动“对称”中,教师让幼儿用塑料插片、积木等开展游戏活动。操作前,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即要体现“对称”。有一幼儿用积木搭建了南京长江大桥(他事先参观过南京长江大桥)。笔者在观察中很关注他搭的桥是否体现了“对称”,并不时地问“这个对称吗”之类的问题,他并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他做了一只小船拿给笔者看。笔者问他:“这个小船哪个地方对称呢?”他听了之后,仍

没有回答,并显得有些失望。又过了一会儿,他干脆将小船拆了。在这个案例中,“对称”这一教育性对于教9币与笔者而言是自觉的与外在的,而对于这个游戏中的幼儿而言却是自发的与内在的。事实上,他搭的小船中也体现了“对称”,而笔者更希望他能明确指出小船的哪个地方体现了“对称”。换言之,笔者试图将该幼儿视角中游戏的教育性转化为自觉的与外在的,从而破坏了该幼儿的游戏。

三、自然性的膨胀

作为游戏,儿童民间游戏也应该是一种自发、自在与自足的“自然活动”;但作为幼儿园游戏,它又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具有人为的色彩。儿童民间游戏在进入幼儿园成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原本具有的纯粹的自然性就会打上教师的印记,成为一种人为的“自然性”。有研究者比较了儿童民间游戏的自然情境和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教育情境后指出,“从过去在街头巷尾、田间河边做游戏到在幼儿园做游戏,这个过程确实存在一个微妙的变化,这是两种不同的‘游戏场’。‘自然游戏场’(前者)是由幼儿自己创设的,他们设置游戏活动的边界和区域,营造游戏的情感氛围,并将自我陷落在游戏中;‘教育游戏场’(后者)更多是由教师设置,幼儿在这个场内再去创设自己的个人游戏场,个人受整个大场的牵制,这样个人在游戏中必须时常记得大场的边界和规则,将个人规则与之相协调。就纯粹性而言,自然游戏场中的游戏显然要高出教育游戏场中的游戏。”(z’儿童自己创设的“自然游戏场”生发出的儿童民间游戏的自然性更具有纯粹性与天然性,而教师创设的“教育游戏场”引发的幼儿园民间游戏的自然性则更具有外在性与人为性。

幼儿园民间游戏自然性的“人为性”,恰恰是教师作用的体现,它为教师更好地实现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提供了可能。但是,教师在指导幼儿园民间游戏时也不宜过分强调儿童民间游戏原本的纯粹自然性,不加干预。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有教师发现“妈妈”一直抱着“娃娃”哄“娃娃”睡觉,自始至终只做单调的动作,教师为了避免干扰或打破“娃娃家”游戏的“自然性”,始终没有加以干预。也有教师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发生激烈争执甚至肢体冲突时,仍然犹豫到底要不要干预。在这些案例中,教师也许过分夸大与强化了幼儿园民间游戏的自然性,弱化甚至否认了对这种自然性进行“人为性”改造的必要,最终导致了幼儿园民间游戏教育性的丧失。这即是幼儿园民间游戏自然性的膨胀。

幼儿园民间游戏作为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存在形态,其自然性被打上“人为”色彩是必然的。“幼儿教育的历史已经表明,被‘筛选’‘改造’和‘再造’是游戏进入教育者的‘视野’之后不可避免的命运。”“筛选”“改造”和“再造”三种基本策略“都主张对儿童的‘自然活动’加以程度不同的‘管理”’。因此,幼儿园民间游戏自然性膨胀的实质是教师将对自然性进行“人为性”改造置于放任不管的危险境地,主动放弃自己作为一名专业工作者对幼儿园民间游戏的自然性进行干预的职责,这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不负责的态度与表现。既然幼儿园民间游戏的自然性不可避免地会被打上“人为”色彩,那么教师就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自觉地对幼儿园民间游戏进行干预,力求为其自然性打上更加科学合理与绚丽多彩的“人为”色彩。就上面的“娃娃家”游戏而言,教师可以以“邻居”的身份,通过“串门”的行为,自然进入游戏情景加以干预,例如,发现“娃娃”生病并建议“妈妈”带“娃娃”去“医院”看病,以自然拓展“娃娃家”游戏的内容。在“妈妈”带“娃娃”到“医院”看病和“医生”互动的过程中,在其他“邻居”闻讯后前来“探望”引发更多的人际互动中,“娃娃家”游戏的教育性将得到更大的拓展与丰富。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会因自己的介入而破坏“娃娃家”游戏的自然性,相反会因此而使“娃娃家”游戏的自然性得以保持的同时,赋予自然性以更加科学合理和绚丽多彩的“人为”色彩,拓展与提升游戏的教育价值。

四、民间性的泛化

幼儿园民间游戏区别于幼儿园游戏的根本特性在于其民间性,它属于民间文化的范畴,具有民间文化的一些属性。“不记名,非职业的,也就没有谁能从取金钱和名誉;与特定情境相联系,不包含情境外的功能,就是为情境中的人及其活动的;其中的一些部分,尤其是风俗习惯、象征符号,是悠久的传统。”㈣可以说,与特定情境相联系的情境性,是幼儿园民间游戏的一个基本特性。幼儿园民间游戏来源于当地的传统、自然、生活、文化,是当地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产物。正因如此,幼儿园民间游戏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即不同地域往往产生并流行不同的幼儿园民间游戏,如在有“竹乡”之称的浙江安吉县就产生了许多扎根于“竹文化”的幼儿园民间游戏,在竹筒系列游戏中有一个“竹筒接力”游戏①:两组幼儿分两列纵队排列,每组幼儿两两组合分别拿竹篾一端,向前跑到放竹筒处,按要求穿几个竹筒后返回(数量不断增加),或从竹篾中取出几个竹筒后返回(数量不断减少)。此游戏的规则要点是:比赛时每组幼儿每次取多少竹简必须统一规定,并且不能散落到地上,否则重来。强调幼儿园民间游戏地域性的同时,我们并不否认幼儿园民间游戏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即不同地域也流行着许多相同或类似的幼儿园民间游戏,如捉迷藏、跳房子等。

民间游戏篇2

关键词:社会性;身体素质;个性;合作精神

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幼儿身心尚未完善,对各种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较弱,因此锻炼幼儿健康体魄,为他们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不仅关系到幼儿现实的健康成长,还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持续影响。但是许多孩子在享受现代文明带给他们丰富的物资生活条件的同时,许多家长怕孩子出门玩耍、游戏时磕着、碰着,于是就让孩子躲在家里看看电视,看看书,玩玩电动玩具等。很少让他们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户外进行锻炼。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根本经受不住风雨的 吹打。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我园尝试将古朴有趣的民间游戏有机的渗透到体育活动中。因为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对偶 身体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材料要求较低,往往"一根绳""一只包""一只竹筒"等随处可得的东西使游戏简单易行。如"滚铁环"、"跳皮筋"、"背月亮"等等,可以说这些民间游戏历经沧桑,代代相传,有着独特的魅力。

一、 民间游戏的开展

1、 把民间游戏有机的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不失时机的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1)、晨间体育锻炼、上午、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较长,幼儿也相对集中,因此把一些技巧难度大幼儿不易掌握的"跳绳"、滚铁环"等民间游戏安排在这个时间段。当然为了游戏的顺利开展合理安排好场地、料是比不可少的。在游戏中教师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新玩法,让幼儿在玩中掌握各种运动技能。

(2)、晨间入园、课间、餐后和离园前,幼儿人数极不稳定,我们则会安排一些运动量小,比较安静、收放自如、游戏范围娇小的游戏。如:"手指游戏"、"翻绳"、"抓包"等,主要在于发展幼儿手眼协调性和手部小肌肉群,同时还减少了

幼儿们相互等待的矛盾。

2、家园互动,共同营造民间游戏的良好氛围。

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参与民间游戏的机会,进一步促进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则积极做好家园互动工作,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去户外、田园边走走看看,玩玩民间游戏。利用家庭和大自然为幼儿创设更大更广阔的空间和环境,使家长成为幼儿民间游戏的另一位指导者。对于少数能力发展慢的幼儿,他们在家长的指导下,可以更放松地学习"炒黄豆"、"玩玻璃弹"等,使他们能和其他幼儿同步前进。既让幼儿锻炼了身体,又使每个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培养。

二、 民间游戏的收获

几年以来,由于我们坚持民间游戏的开展,我园幼儿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具体体现在:

1、民间游戏促进了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

幼儿的耐力:"跳皮筋"、"捉迷藏"、"丢手绢"等,能锻炼幼儿耐力。大班幼儿在跳绳比赛中,跳的最多的一分钟为160下。大班大部分幼儿能轻松的跑完200米。

幼儿的灵活性:幼儿能在人群密集的场地上左闪,轻松自如的"滚铁环"。

幼儿的平衡性:"走高跷"、"走田埂"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许多幼儿能头顶沙包或交换手臂动作(查腰、上举、平举等)稳当地走完长而窄的平衡木。

幼儿的协调性:通过"抓包"、"背月亮"、"翻绳"等民间游戏,提高了幼儿手部动作的协调性。许多幼儿能快速而又协调的学会新动作,并且动作优美、 整齐、协调。

民间游戏使身体匀称和谐的发展,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各种动作,还促进 幼儿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因为民间游戏大多在户外进行,活动量大,促进幼儿的新陈代谢,疾病明显减少,并产生了旺盛的食欲,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育。由此孩子们吃饭香了,睡觉好,身体越来越棒,从而也促进了幼儿的出勤率。

2、间游戏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1)、注重幼儿大胆,勇敢的个性培养。在民间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探索与别人不一样或更好的方法使幼儿勇于面对失败,敢于维护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做到一物多用、一物多玩,引导幼儿大胆的参与活动。如"玩皮筋"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探索"皮筋"的不同玩法,如:可以弹、可以跳、可以当绳甩等等。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使幼儿大胆的加入游戏中,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体,在创造中产生成功感,从而克服退缩行为。

(2)、注重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在活动中互相合作着玩,可以让幼儿任意组合,在合作过程中让幼儿产生愉悦感和成功感,这样也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经常在户外安排一些合作玩的民间游戏,如:"荷花荷花几月开"、"金锁锁银锁锁"、"抬花轿"等,使幼儿体会合作的力量,合作的乐趣,从而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3)、注重幼儿的独立性、坚强意志的培养。调查证明当今社会上的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独立性较差,缺乏坚强意志。在民间游戏中,利用它的独特作用,注重对幼儿多一点启发引导、少一点帮助代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不断鼓励幼儿。让幼儿尝试着自己去解决,有独立处事的能力,培养幼儿爱动脑筋、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

3、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其他能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幼儿的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思维、情感集体意识及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发展。

民间游戏对幼儿是一种"快乐教育"。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愿我们民间游戏之花越开越盛,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

民间游戏篇3

一直以来,我们幼儿园就特别重视幼儿晨间活动的开展,并把我园正在研究的凤阳本土在幼儿园课程中开发与利用——凤阳民间游戏充分融入到幼儿晨间活动中去,让孩子们在民间文化熏陶的同时,得到身体的锻炼。如此一来,我园就形成了“晨间游戏花样多、民间游戏唱主调”的良好格局。晨间活动中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如开放型游戏,有老鹰捉小鸡、荷花荷花几时开等;如利用自制玩具开展游戏活动,有“推小车”“打牛角” “袋鼠跳”等;如使用有趣的竹玩具开展游戏,有“竹杆舞”“挑小棒”“竹小车”等;如开展自发民间游戏,有“斗鸡”“炒黄豆”“跳房子”等等。

一、创设民间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兴趣

1.创设宽松的户外活动环境。

由于民间体育游戏以其活泼、有趣而又简单易行深受幼儿的喜爱,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可玩。我们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丰富游戏环境和材料,在平整的水泥地、塑胶地上画上了富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圆圈”“方格房子”等。在宽松的户外活动中,幼儿的体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使孩子真正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由于晨间锻炼和环节过渡的时间较短,游戏的人数相对分散,我们主要选择了小型分散游戏,例如剪子、包袱、锤等。

2.创设丰富的室内环境。

我园每班都设有活动角,我们将民间体育游戏内容有机地融入活动角中,在走廊上布置不同的活动区域,幼儿每天早晨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能力水平自由地选择区域,选择游戏内容,尽情地玩耍。在富有民俗氛围的、开放式的活动中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有效促进了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此外,我们在走廊上提供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材料,供幼儿在晨间活动时,自由结伴进行游戏。

二、提供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材料

我们的晨间活动坚持分散与集体相结合的原则,分散活动一般提供自制体育玩具,可供孩子自由选择,集体活动以实施教材中的体育课为主,结合一些民间游戏的开展。分散自选活动,我们采用了一物多玩的游戏组织形式,每班教师根据班级幼儿发展情况,选取一种材料组织幼儿至少玩出四种玩法。你瞧,大班孩子的花样拍球,有单手拍、双手交替拍、两人合作交替拍、两人合作抛接球;中班的跳皮筋玩得可棒啦,马兰花、刘胡兰等这些儿歌孩子们朗朗上口;你看,那边孩子们的呼啦圈玩得也非常精彩,有单脚跳圈,双脚跳等;就是这样的一物多玩游戏,不但让孩子们对晨间运动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也让平时会觉得枯燥的运动变得有乐趣起来,同时还发展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我们还根据各年龄班的特点,制作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民间传统游戏材料,如小班开展了踢毽子、丢沙包、跳房子;中班开展了抽陀螺、滚铁环、踢瓦片;大班开展了跳大绳、抖空竹、跳皮筋等游戏,与体能项目有效整合,挖掘每种材料的不同玩法,充分练习幼儿的跳、投、跑、平衡等多项技能。

三、民间游戏在晨间活动中的作用

户外晨间活动是幼儿来园后的第一个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动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一天的情绪。活动组织得好就能很快转移幼儿与父母分离的焦虑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主动、自信的走入同伴与同伴交流、沟通,也使一日生活的以下各个环节顺利开展。另外幼儿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迅速发展期。需要保证幼儿每天都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运动量。晨间活动时,时间较整块,活动组织得好不仅使幼儿能直接接触到新鲜的空气、温和的阳光而且能增加幼儿的运动量,锻炼幼儿身体,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为了让幼儿有更多、更好玩的游戏材料,我们老师利用废旧物增添一些有趣的民间游戏材料。特别是中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展、合作意识的萌芽,他已能自觉的发起并组织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如:“跳房子”“花儿几时开”“跷跷板”都是适合于晨间活动时期的游戏。

民间游戏在晨间活动中的渗透与运用,丰富了晨间活动的内容,为幼儿创设了可供幼儿选择的机会与条件。幼儿能更加积极地投入活动,增大了幼儿的活动量。满足了幼儿情感的需要,发展了幼儿的身体、动作。

民间游戏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 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是产生流传于于人民群众,主要是青少年儿童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定形式、规则、内容又可因时因地地发展变化的,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以玩耍为目的的小型嬉戏娱乐活动。幼儿民间游戏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简便易行而又极具趣味性,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幼儿民间游戏对幼儿的身体成长、认知发展、动作技能,人际交往能力、个性与意志品质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因此,幼儿园的活动时间以游戏为主,游戏必须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幼儿园民间游戏传承民族文化,开展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缓解目前园舍、场地窄小及幼教经费不足的矛盾。幼儿民间游戏灵活、自由度大,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所需的材料也简便,幼儿园可以发动教师自制玩具,为幼儿园节约经费。民间游戏因其适应人群广泛,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沟通的桥梁。

本研究以盐城市不同层次15所幼儿园教师为被试,共发自编的民间游戏调查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13份。

在问及民间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问题时,各幼儿园的教师看法各异。99.1%的幼儿教师认为民间游戏对幼儿发展是有价值的,只有0.9%的幼儿教师认为民间游戏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起反作用”则没有教师选择。

从游戏者活动内容的角度,可以把幼儿民间游戏分为动作技能性游戏,如“脚跟脚尖脚后踢”“斗鸡”等;认知游戏,如“我家的母鸡我家的菜”“荷花荷花几时开”等;社会戏剧性游戏,如“瞎子摸拐子”“猎人抓野兔”等;结构游戏,如“七巧板”。各个班级最常开展的是动作技能性民间游戏,也就是民间体育游戏,其次是认知性的,社会戏剧性民间游戏和民间结构游戏开展的就相当少了。

而且,在所开展的单调的民间游戏类型中,幼儿园玩的游戏内容也很集中。大多数的情况是,玩的民间游戏集中于几个。最常见的有“老鹰捉小鸡”“老狼老狼几点钟”“石头剪子布”“切西瓜”“贴烧饼”“击鼓传花”等等,仅有少数玩剪纸、陶艺等。原因是,幼儿园对民间游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积极鼓励和动员教师多搜集民间游戏,多学习民间游戏。教师所知道的民间游戏局限于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或是从别的班级老师那里学来的。

表1幼儿民间游戏开展频率调查表

目前幼儿园没有一个班级每天都开展一定的民间游戏,32.9%的班级是每周一次,偶然开展一次的班级所占比例较大为38.5%。

表2 幼儿民间游戏开展时长调查表

在一日生活中,幼儿有诸多的活动时间,如晨间活动时间,午睡起身后活动时间,教育活动时间,教育活动之后午饭之前、午饭后午睡前、离园前等过渡时间。48.4%班级的教师把民间游戏安排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有的安排两个或三个时间中,这样的班级分别占36.2%和10.3%,在这几个时段中都玩民间游戏的有5.2%。

表3 幼儿民间游戏开展时间调查表

大多数班级都把幼儿民间游戏安排在晨间活动,其次是午睡起身后的活动时间,因为这两段时间较长、较集中。很少教师把民间游戏带进了幼儿的教育活动,使其为教育活动服务。在各个过渡环节中开展民间游戏的教师就更少。

通过调查我们得到幼儿民间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深入人心,但是绝大多数幼儿园开展的民间游戏类型单一,内容不丰富。大多数幼儿园民间游戏时间相对较少、较短,绝大多数幼儿园并未把民间游戏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根据调查,笔者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1.多种途径收集民间游戏,丰富民间游戏内容。这些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民间游戏,不仅为继承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做出贡献,而且还丰富了现代幼儿的生活。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广泛地搜集民间游戏。例如利用书籍、网络的方式搜集并学习民间游戏。

2.选择民间游戏要有针对性、灵活性、适度性。教师应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的特点选择民间游戏;在一日生活中注意根据不同时间、幼儿不同的需要,适当选择民间游戏;同一年龄班还要注意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民间游戏。

3.适度增加民间游戏的时间,注意在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类型的游戏。晨间活动、上午活动和下午活动时间较长,幼儿也相对集中,可以把跳绳等难度较大的、幼儿不易掌握的民间游戏安排在这个时段进行。课间、餐后和离园前等,有的时间较短,有的人数不定,可安排一些活动量小、较安静、可以随时结束的民间游戏,如“石头剪子布”“跳格子”等。

4.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讲究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以游戏为其主要活动。但这不等于放任自流,还包含了教师的主导性,幼儿教师必须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玩民间游戏时也不例外。

5.可以动员和鼓励幼儿家长陪伴幼儿共同玩民间游戏。这样不仅能增进家长与幼儿的感情,还可以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园情况,也加强了教师与幼儿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6.积极开展关于民间游戏的比赛或评比活动,促进民间游戏的新发展。例如开展幼儿民间游戏的不同班级,甚至幼儿园之间的比赛。

民间游戏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民间游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传承和发展。民间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快乐教育”,对教师、家长来说又是一种“轻松有趣的教育方法”。幼儿民间游戏蕴涵着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值得我们重视并不断发掘、研究、完善。

参考文献:

[1] 朱淑君.民间游戏.安阳:海燕出版社,1997.

[2] 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

[3]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 周兢.中国民间儿童游戏.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6] 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民间游戏篇5

(一)民间游戏的涵义

究竟什么是民间游戏呢?乌丙安老先生对民间游戏之概念的理解受到广大教育研究者的认同,他认为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称‘玩耍’。民间游戏蕴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折射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思想和行为,反映了对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一种深厚的积淀。而且,民间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它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从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二)民间游戏的特点

1.民间游戏的娱乐性

娱乐性是民间游戏的首要特点,因为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而“游戏就是一种娱乐”,游戏能给幼儿带来快乐。民间游戏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游戏,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具有趣味性,符合孩子的天性并且更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所以,孩子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民间游戏中,使身体和心灵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从而享受到民间游戏所带来的快乐。而且在进行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还可以根据游戏的进程适当地调整游戏的规则,这样不仅打破了游戏的单一化,还表现了幼儿的主体性且更具娱乐性。

2.民间游戏的文化传承性

各式各样的民间游戏大多数是在校外、在人们平凡的生活中获得的,通过长辈对晚辈的传授,就这样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传承了下来并且经久不衰。而民间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游戏,它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老祖宗在传授民间游戏的同时,也将人们精神上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以及民间游戏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传承给了下一代。民间游戏所具有的这种文化传承的能量是不容忽视的,而幼儿园教育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所以作为幼儿园教育者,我们应该利用好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价值,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实施途径

民间游戏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传承了一部分传统民族文化,因此,它可以成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手段。

(一)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和条件

良好的游戏环境与条件是开展民间游戏的先决条件,也是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有机融合的必要前提。因地制宜地挖掘和利用本土材料来开展民间游戏,能够更好地实现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例如,乡村幼儿园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幼儿园周边的环境来开创民间游戏课程,带领孩子们到郊外抓昆虫或者捡树叶,还可以将抓回来的昆虫或者带回来的植物做成标本。像这样的民间游戏既有利于幼儿园课程的丰富性和多元化发展,又有利于开拓幼儿的视野……一举多得。

(二)选择适宜的民间游戏

在选择民间游戏的时候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要适合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而且,传统民间游戏可能带有时代的印记,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落后性。因此,要选取民间游戏有益于幼儿发展方面的精华,去除落后的观念和不合时宜的做法。改变和创新民间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做到古法新玩又具有科学性,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有侧重地选择游戏类型和相关内容。例如,民间游戏“炒黄豆”,在进行这个游戏的时候,幼儿需要一边游戏一边念着“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的民间童谣。这首童谣内容简单且容易记住,所以从小班开始就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炒黄豆”的游戏。而在民间游戏“马兰花”中,孩子们需要一边游戏一边念着“马兰花,马兰花,马兰开花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的民间童谣,相对“炒黄豆”而言,“马兰花”比较拗口且不容易记住,所以就不适合年龄太小的幼儿参与此游戏。总之,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接受民间游戏的程度不同,要为孩子们选择适宜的民间游戏。

(三)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1.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民间游戏

传统民间游戏的顺利进行和开展,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保障,这就要求幼儿园必须为幼儿游戏提供充足的时间。而集体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实施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选取适宜于幼儿发展的民间游戏。例如,为了锻炼幼儿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的能力,教师可以选择“猫捉老鼠几更天”“老鹰捉小鸡”“捕小鱼”等民间游戏。这样,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不但能够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还锻炼了跑的动作,同时实现了教育目标。又如,为了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激励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可以选择泥塑、剪纸、编织等传统民间游戏。总之,民间游戏活动可以为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提供更为丰富、多样性的体裁,使教学活动变得富有趣味性,更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帮助幼儿提高某方面的能力。

2.各类零散时间内的民间游戏

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在环节之间也有一些过渡,幼儿来园之后、离园之前和饭后都是属于环节过渡中的零散时间。然而正是这些看来毫不起眼的零散时间组成了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整体,使幼儿全部的活动有机联系起来。因此,幼儿园可将传统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开展,重视并科学地利用零散时间,使之更好地为幼儿服务。

总而言之,倡导和开发传统民间游戏,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更重要的是重拾那些自然和文化赋予幼儿的童年乐趣。传统民间游戏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的有效手段,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与研究,使蕴含着民间文化的传统民间游戏更加符合幼儿发展的需求,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服务。

民间游戏篇6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 幼儿 有效 一日活动

一、创设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兴趣

1.创设宽松的户外活动环境

我园户外场地宽阔,草地成片、绿树成阴,柔软的塑胶地非常便于孩子游戏、追逐。我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丰富游戏环境和材料:在平整的水泥地、塑胶地上画上了富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圆圈”、“方格房子”等,孩子们还可以利用小树林,玩起“躲猫猫“、“捉迷藏”的游戏。在宽松的户外活动中,幼儿的体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使孩子真正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

2.创设丰富的室内环境

我园每班都设有活动角,自从开展本课题以来,我们将民间体育游戏内容有机地融入活动角中,布置成不同的活动区域,幼儿每天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能力水民间体育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同时对幼儿的心理以及社会性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工作中要充分认识、肯定和挖掘民间体育游戏的价值,为培养健康、和谐的幼儿而努力。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内容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如何更好地利用呢?有些民间游戏内容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有些游戏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难度过大,怎么办呢?于是,我们就应该对所有的民间游戏进行“过堂”,能改编的改编,不能改编的直接剔去。根据民间游戏玩法、材料等的不同进行了分类。然后,我们对每一个游戏进行了详细的规范记录,如名字的不同叫法、游戏准备、游戏目的、游戏适合年龄、游戏玩法与规则等,这么,教师可以随时根据游戏建议来选择民间游戏内容。如“炒黄豆”的游戏一般适合小班幼儿玩;“翻绳”“七巧板”“找东西南北”等适合在中大班玩。而在户外体育游戏的选择上,中班可以选择培养幼儿勇敢、合作精神“切西瓜”、“踢毽子”、“跳橡皮筋”等;大班则多选择培养自主学习、激发创新欲望的“滚铁环”、“跳房子”、“打陀螺”等游戏。

三、将民间游戏渗透于一日活动中

1.晨间来园活动

来园是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每天早上,幼儿三三两两陆续来到幼儿园,老师们为孩子们在活动区角准备了许多适合桌面活动的游戏材料,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同伴一起玩“挑棍”“弹蚕豆”“烟盒三角块”“抓籽”等游戏。这些游戏运动量小,可以起到发展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2.晨间户外体育锻炼活动

户外晨间锻炼的游戏很多,如跳像皮筋、跳竹杆、跳绳、踢毽子、车铁环等。幼儿可以根据意愿自由寻找游戏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游戏规则、改变玩法。这些游戏运动量较大,除了发展动作还可以培养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的精神。

3.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按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民间游戏。如中班上学期健康教育目标之一是“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我们就选择“荷花荷花几月开”“老狼老狼几点了”“猫捉老鼠几更天”等游戏。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发展了跑的动作。

4.过渡环节

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的时间,如:幼儿课间、饭前饭后、离园前等各环节过渡时,我们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如“挑花线”、“找东西南北”“蚊子叮人”“石头剪子布”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将民间游戏贯穿在一日活动中,也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民间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民间游戏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民间游戏,同时我们也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实践、深入反思,更大程度地戏的教育价值。

四、家园合作,拓展民间体育游戏

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资源中,家长是一个最为积极、丰富的活资源。首先可以从他们身上搜集整理并创编各民间游戏,丰富幼儿民间游戏内容。其次,民间游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民间,许多家长都会玩,他们可以轻松、近距离地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在拥有共同语言与兴趣基础上,通过共同活动,升华亲子情感。家长在平时接送孩子时看见孩子在滚铁环、打陀螺会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我们通过发调查表、家长座谈会、来园时和家长交流,让家长们重温童年生活,回忆小时候玩过的民间体育游戏,并详细记录游戏的名称、玩法、规则及所需的材料。平时我园还有计划地向家长开放活动,把我们的游戏带回家,全家一起玩。目前,我们的民间体育游戏已延伸至社区、家庭,使之成为了促进幼儿发展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了民间体育游戏的作用。

五、在游戏指导中渗透安全教育

安全第一是学前教育工作中各项具体活动的普遍要求。在民间体育游戏的设计、组织过程中应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民间体育游戏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强的特点,有一定的激烈程度和完成难度,幼儿参与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这就使得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忘乎所以”,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激动的情绪,再加上有允许自由发挥来完成游戏的余地,因此每个幼儿完成游戏的过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老师也就无法完全事先预料游戏过程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准备工作想得周到一些,以便防患于未然。比如,游戏要求的场地、设施没有任何尖棱角和较硬的物体,不会产生撞击,不会因摔跤而造成伤害等等。这就要求游戏应在有草坪或有木地板上进行;应采用质地轻柔、棱角圆滑的材料或塑料、橡胶、泡沫、海绵等制作的游戏道具。有时在比赛的过程中幼儿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教师应及时进行疏导、调解,简要地说出正确的行为方式,让他们及时化解矛盾,继续游戏,直至完成。

总的来说,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促进孩子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使幼儿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索有更多新的发现,它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愿我们的民间体育游戏之花越开越美!

参考文献

[1]亓晓轩、苏梅.《把民间游戏还给孩子》.山东教育

[2]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3]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合作共育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民间游戏篇7

关键词:民间游戏、课程构建、学前教育、幼儿园

儿童的天性就是玩耍,自然游戏也就成了儿童们不可缺少的东西,游戏能够使儿童快乐,同时也能够使儿童有创新的欲望。民间游戏来源于民间,是适合当地传统文化的民间游戏,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娱乐性以及实用性等特点,而且还不受时间、地点、人数和器材等的限制,既能满足儿童的需求,又能够满促进儿童健康的成长。因此,将民间游戏纳入到幼儿园的课程教育中,对幼儿园和幼儿的发展是具有长远意义的。

一、民间游戏课程能够激发幼儿参加幼儿园集体活动

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是幼儿认知社会和行为发展的主要教学模式,其根本是在于对儿童的纪律约束和集体意识的有效培养,而这种意识的培养与儿童与生俱来的自由天性相背离,所以如何能够激发儿童参与集体活动是幼儿教育者丞待解决的问题。

利用游戏的模式,让儿童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能够有效的环节这一矛盾,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幼儿园都能够有专业的幼儿教师和人员去组织儿童们参与游戏,甚至有的小规模的幼儿园没有充足的资金和游戏设备去让孩子们参与的集体的游戏中,此时,民间游戏就能过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就民间游戏而言,民间游戏自身就具有很强的本土性和现实性,儿童不仅仅能够在幼儿园进行游戏,在家庭中同样可以,因此,民间游戏的接受性相对明显。而民间游戏课程的建立,能够有效地引发儿童参加幼儿园集体活动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跟同伴们、教师们一起游戏和学习,实现增强体质,开发智力以及促进合作等教育目标。

二、构建民间游戏课程的原则

民间游戏课程在幼儿园构建的原则主要课题体现为一下三方面:

第一,区域性原则。民间游戏顾名思义是来源于民间,其区域性是普通大众多年来传承下来的习俗,也就是说,民间游戏易操作性是儿童热衷于民间游戏的一个原因,并且,区域性的民间游戏是和儿童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更容易让儿童理解和参与。因此,地域文化和民间传统文化都是民间游戏的灵魂。

第二,适宜性原则。民间游戏是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产物,并且经历了历史的洗礼,无论是形式还是游戏内容都是适合不同阶段的儿童的发展,其适宜性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幼儿教育者,应该选取那些适宜不同儿童玩耍的游戏内容和形式,与当代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并且加以改造,实现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建构,以便更好的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第三,家长参与性原则。民间游戏课程的改革是否能够成功,家政的任何和参与是最有利的事实证明。家长的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幼儿的智力和操作能力,民间游戏来源于民间,家长与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自然会被提升,其游戏操作的简便性也会让家长与儿童在幼儿园中获得更正确的教育理念,而且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从而也就能够有利的配合幼儿园教学任务的实施,也更有利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实现民间游戏课程的策略

(一)构建良好的游戏条件

良好的游戏环境和游戏条件,是实施民间游戏课程的必要前提。根据幼儿园自身特点去获取民间游戏的素材,结合当地风俗的民间游戏去开展相应的教学任务,能够更好的实现幼儿园的教学宗旨。比如,充分利用好幼儿园周边的环境开创民间游戏课程,乡村幼儿园隶属书郊外,幼儿教师就可以利用乡村的自然风光,可以带领孩子们到郊外抓昆虫,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将抓回来的昆虫做成昆虫标本。这样的民间游戏,不仅仅节省了幼儿园的经费问题,而且还是环保的游戏课程,让儿童能够更好的接近大自然,并且还能够让家长一同参与进来,有利于幼儿园的教育课程改革,更为重要的是,使儿童能够更好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助于智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民间游戏

幼儿的自身条件决定着儿童对民间游戏的选择,同时也影响着儿童在学习生活中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民间游戏课程的时候,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体发育状况,不同状况的幼儿选择不同的游戏进行玩耍。比如,幼儿园小班的儿童就要玩一些操作简单,通俗易懂的游戏,而大班的儿童就可以作一些操作技巧偏难一点的游戏,也可以扮演一些角色类游戏,如过家家等。因此,不同年龄段儿童接受民间游戏的程度不同,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身心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儿童与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民间课程

对于家长而言,幼儿园的民间游戏不仅仅是要求他们去帮助儿童成长,更重要的是,民间游戏是他们所熟悉的,更有利于儿童的身心成长。因此,家长和儿童共同参与到民间游戏课程也变得十分重要。家长的参与,不但能够加深自己与孩子的亲自之情,而且还能够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更加了解。如幼儿园可以设置适合家庭玩的民间游戏,一家三口一起动手做的“小制作”,其意义更耐人寻味。(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冯林林.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0(03):70~72

[2]莫晓超,李姗泽.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及其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9.(9)

[3]邢永富.教育公益性原则略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2:)50~54

[4]程宇婕,唐婷.透视幼儿园“入园难”现象[N].科技日报.2009-07-21

民间游戏篇8

关键词:民间游戏 开发 实施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幼儿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 由此可见游戏对儿童的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而民间游戏,同样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有推广的价值。

一、幼儿园应大力开发和利用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虽然内容丰富,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的玩具和游戏的出现,使民间游戏的空间受到不断的冲击。幼儿自发自由的游戏过程渐渐被浓缩为一个开关,一个按钮。同时家长对民间游戏带有偏见,认为玩民间游戏太土气、太落后,不惜重金为子女购买各种高档玩具,由此导致民间游戏频临失传。然而,幼儿对民间游戏的需要及民间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仍然是毋庸置疑的。对此,我园采取相关措施,在幼儿园建立民间游戏小组,人员由教师和家长自愿报名参加。

首先幼儿园向家长宣传民间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对民间游戏的正确认识,并支持幼儿玩民间游戏。其次发动教师和家长,通过家长座谈、访谈一些老人、回忆自己小时候玩的游戏来收集民间游戏素材,并将收集到的资料笔录下来。再次教师相互交流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以及幼儿在家里跟别人学玩过的游戏,带到幼儿园来先跟老师玩,然后老师记载下来。最后还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搜集民间游戏素材,由民间游戏小组进行精心筛选、适宜改编和创新,最后跟幼儿一起分享。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实施

(一)在区角活动中的开展

农村幼儿园缺乏区角活动区,客观上是因为没有丰富的操作材料,为了有效利用民间游戏资源,可以把收集到的民间游戏的材料投放在各区角,开展相应的区角活动。

如在益智区投放“翻绳”“七巧板”“走棋子”“石头剪刀布”等,使幼儿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幼儿在玩“七巧板”游戏时,在观察到幼儿已掌握了不同的组合方式,能拼出单一图案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加入到游戏中,并提供一些别的材料或者提供一些带有情景的图书。这一方面丰富了游戏内容,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科学探索区可以投放“打不死”“滚铁环”“抽陀螺”“ 捻捻转”等游戏材料。幼儿在自己发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如抽陀螺时,为什么用鞭子一抽就会在地上转呢?为什么越抽越转呢?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在陀螺上贴上各种颜色的电光纸,引导幼儿在陀螺游戏中自己观察,发现陀螺在越抽越转,越转越快的情况下陀螺会变成白色这一科学现象,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索。

在美工区可以增加编织、棒针、十字绣、麦秆、泥巴、剪纸等材料。美工民间游戏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同时也可激励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如幼儿在玩泥巴游戏中,当幼儿把他自制的富有想象和个性的杰作高高举起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建议他们开展一次泥塑展,活动的内容及形式由幼儿自己决定。这样一来,不但幼儿的审美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而且幼儿的社会性也得到培养。

在音乐表演区可以投放彩绸、扇子、各种民间小乐器、民间表演头饰、服装、音乐等,幼儿在音乐表演区穿上漂亮的服装、摆弄着道具、载歌载舞,感受着优美的韵律和富有变化的节奏,体验着中华民间艺术的美,从而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并陶冶幼儿的情操。

在体验区可以投放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使得幼儿在快乐中增强体质。此外,还可以建立民间体育游戏玩具区,在展示区里摆设一些毽子、梅花桩、高跷、独轮车、风筝、风车等游戏玩具。这样一来,既可以方便幼儿认识民间体育游戏,又可以让幼儿随手可取,进行活动。

民间游戏在各活动区的开展,不但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扩展幼儿游戏空间,还提高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二)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中

民间游戏的游戏形式可充当预设活动的桥梁,把其引申和设计到各领域教学活动之中。如小班的《小老鼠上灯台》,它是个童谣说唱游戏,首先我把童谣最后一句“咕噜咕噜滚下来”改编为“咕噜咕噜跳下来”,然后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先念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等念到“ 咕噜咕噜跳下来”时,引导幼儿练习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然后再加上前滚翻的动作(教师在游戏之前要做好安全工作),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得到了游戏性的体验,其跳、滚动作也在游戏中得到了自然的发展。还有中班的数学活动《5的相邻数》中,我利用“跳格子”的游戏,在地上画上格子并在格子里分别写上5的相邻数,引导幼儿边跳边念“5”有两个好邻居,就是4和6, 4是5的小邻居,6是5的大邻居,大家一起玩跳格,开心又有趣”,这样一来,使得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5”的相邻数,教学目标也实现了。

同样,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的利用,为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结合找到了适合可行的路径。

(三)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开展

我园是附属在小学校园内,和小学的作息时间是一致的,为了不影响小学的正常上课, 我们有效利用集体活动之外的时间以及户外的平整场地。在场地上画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圆圈”“方格”“点子”,孩子们入园、离园时不由自主地就玩上几次“跳圈”“跳格子”“跳海”“走平衡木”“踩点子”等游戏。这些游戏发展了幼儿跑、跳、投、躲、闪等动作,使幼儿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在课间活动时我们选择了小型分散游戏,如《拉大锯,扯大锯》《贴人》《金锁银锁》《拍大麦》《抓籽》《螃蟹横行》等,这些游戏有一定的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藏的规则,幼儿必须按照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用规则协调关系,帮助幼儿摆脱以自我为中心,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商量、谦让、解决纠纷、遵守游戏规则等社会行为。每天饭后我们选择一些比较安静的民间游戏,如《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露白牙》《一个鸡蛋壳》《砸瓶盖》等来代替饭后散步,孩子们在动静交替中情绪得到了稳定。

这些民间游戏活动让幼儿每天都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给幼儿提供合适的场所和材料,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参与游戏。

上一篇:医学双语教学范文 下一篇:人文素养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