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教学法范文

时间:2023-11-29 10:59:18

病例教学法

病例教学法篇1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

目前,医学院校在进行医学影像学科的教学任务时,主要由两种教学方法,即多媒体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1]。本次研究选取当地某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的两个班级,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影像学课程的学习,利用阶段测试和问卷对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进行评估。具体方法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当地某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的两个班级,开展案例教学法进行影像学课程的学习,利用阶段测试和问卷调查对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进行评估。

1.2教学内容

选用第七版《医学影像学》中的呼吸系统作为本次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1.3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均有同一教师进行授课。实验组学生使用案例教学法,对照组学生使用多媒体教学法。

1.4案例教学法

教师在进行影像学呼吸系统的授课时,先进行章节内容的讲解,随后提供学生一个相关案例,要求学生互相讨论,结合书本知识和理论基础,进行病例分析[2]。教师则通过主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查找资料,并在课堂上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依据大纲要求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具体案例:老年女患,64岁,喘憋胸痛一周,咳嗽咳痰三天为主诉入院。体格检查:胸部听诊有双肺散在干音和哮鸣音。对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治疗后一周进行复查。针对以上病例给学生提供以下问题进行思考:(1)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临床查体等资料,可以给予患者何种初步诊断。(2)该诊断的依据是什么,说明疾病病因。(3)该疾病具有的X线征象,为何使用X线检查。(4)该疾病的病生学改变,以及该病同病理学间的联系(5)该疾病的鉴别诊断,治疗措施。

1.5教学评估

1.5.1阶段测试

具体可以分为理论和阅片两部分测试。理论测试包括名解、填空、选择、简答,共50分;阅片要求学生根据病例进行相关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共50分。

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成绩和读片成绩,两者相加为总成绩。对两组学生的总成绩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

1.5.2问卷调查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分析问题、思考、记忆归纳和联系临床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调查。

1.6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方面的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用X2检验,以P

2结果

在医学影像学的课程教学中,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解决分析问题、思考、记忆归纳和联系临床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3讨论

多媒体教学法主要强调课堂上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有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并进行读片,学生不能很好的学习临床操作[3]。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医学影像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用临床案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组织学习,有机的将病例和基本理论结合,形成完整体系。本次研究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解决分析问题、思考、记忆归纳和联系临床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在进行医学影像学科的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效果明显的高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法,值得医学类院校进行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闵晓黎,吕红玲,俞桦,李潇.病例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0):2779,封3.

[2]马宜传,张顺花,陈岩,许红,张俊祥.案例式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04):479-481.

病例教学法篇2

关键词: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 病理学教学 应用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医学基础学科,是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学习当中的桥梁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美国著名医生和医学史专家William Osler(1849―1919)曾写道:“As is our pathology,so is our medicine.(病理为医学之本。)”[1]说明了病理学无论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还是在医学科研领域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医学生来说,学好病理学是从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护人员的重要环节。

从课程特点上看,病理学的内容较为抽象,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甚为紧密,但由于现在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底子差且又无“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习惯,因此授课难度较大,只有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与临床相关的内容尤感兴趣,故在授课过程中多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病例“投其所好”,通过病例推介、问题设置、启发诱导、集体或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理解该病的病因及发生机制,有机地将病理学与多门基础学科知识及临床学科知识密切联系起来,认真感知出病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这就是借助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原理设计形成的“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优势。例如,在计划两学时讲授总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章中“血栓形成”、“栓塞”内容时,我就选用了该教学法。

一、教学设计

选取临床典型病例,提出切入主题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组讨论,集体寻求出问题的答案,使他们达到共同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目的。

二、教学实施过程

1.展示病例。某女32岁,因胎位异常接受剖腹产,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二天早晨产妇于病床前蹲痰盂排便,数分钟后家属发现其低垂着头不省人事。待医务人员紧急赶到时,产妇面色青紫,已无心跳、呼吸,血压脉博测不到,双侧瞳孔散大固定,抢救无效死亡。尸解见:

(1)左侧骼总静脉内膜面可见数处灰黑色粗糙物附着,该处静脉周径明显扩大。

(2)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有灰黑色粗糙条状物阻塞。

尸解后诊断:(1)左骼总静脉血栓形成。(2)肺动脉血栓栓塞。问题:(1)产妇为何死亡?(2)产妇体内的血栓是怎样形成的?

2.课堂讲授。我由病例提出的问题自然转入课堂内容的正题,通过精讲点拨、启发诱导,把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栓子运行的途径、栓塞的类型及后果等重点、难点内容做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介绍,让学生把课堂讲授内容与病例所涉及的问题联系起来,为接下来的集体讨论、集体分析、解决问题找到一定的理论支撑。讲授过程一节课,尽量保证学生进行病例讨论所需要的时间。

3.分组讨论。介绍完课堂内容后,我通过婉转语言将学生的思维重点引到病例及问题上,按课前设计的方案指定全班以自然教学组为单位,结合讲课内容,围绕病例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提示讨论的焦点主要是血栓形成的原发部位及成因、产妇死亡的经过。为了尽可能减少各级间讨论时产生的相互干扰,安排各组前后错开集中的位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由表述意见,并要求各自做好同学们的发言记录(课后酌情上交)。在学生讨论的时段,我巡回视察,维护秩序,对各组的讨论、提问暂不给予点评,也不发表任何意见,让学生们放飞思想,畅所欲言,在这样自由宽松的学习交流中,就连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学生也能够大胆说出几句,形成了一种活跃的学习氛围。讨论结束后请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为本组做中心发言,阐述本组的主要观点。分组讨论(含代表发言)的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之内。

4.教师总结及布置作业。讨论结束后示意学生迅速有序地回到原座位,我把各组学生代表阐述的观点进行梳理,归纳出异同,指出明显有误的说法并加以纠正。学生们通过思考、争议,此时再经老师的总结点评,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小组的观点形成了交汇,病例指向的问题与听课内容重新整合后发现了自己的欠缺和不足,便能产生更明朗清晰的认识。最后我有条理地将病例讨论中同学们对于产妇符合哪些血栓形成的条件、产后蹲便腹压增加,下肢血流速度加快等原因引起血栓脱落,栓塞于肺动脉主干造成严重后果等所形成的共识串讲起来,集中解开了他们尚存的疑惑,这样学生真正实质性地解决了问题,找到了相对的答案。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字组织能力和回答问题的条理性,我把课前印刷好的病例及问题作为课外作业下发,要求同学们利用自修时间独立完成。

三、体会

1.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积极性,经过学习讨论,能更好地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训练和提高了临床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找到了一定的成就感。相比之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人在课堂上津津乐道,要求学生集中精神、要求强化记忆的效果就差之甚远了。因此,多选取与病理教学内容有关的临床病例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活动,可以使学生学习病理学不再觉得枯燥和乏味。

2.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要运用到相关学科知识。按正常教学程序,开设病理课时学生还没有接触到临床内容,讨论病例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课前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充分准备,因材施教,应该选择比较简单的临床实例(以后可逐渐提高难度),并在使用此方法讲课前把病例资料介绍给学生,布置他们预习。通过预习,大多数学生会对相关的学科内容和临床知识做一定程度的了解,也会去关注病例涉及的问题。这样,既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讲授内容,又能使他们对接下来的病例讨论胸有成竹,切身体会到病理学的“桥梁”作用。

3.运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教师不仅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寻求合适的病例,而且要在课中讲究授课技巧,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入浅出地讲透理论内容,在学生讨论时能自如驾驭局势,保证讨论活动活跃有序地开展,并且能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总结、显现出高超的业务水平。这也对教师提出了客观的要求:要坚持不懈地钻研业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伴随网络成长的,大多喜欢虚拟的网络世界而不太注重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因此与旁人之间的沟通较少,社会活动范围也相对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形成必备的处世能力。通过在课堂上的病例讨论或其他一些灵活开放的教学形式,鼓励他们在众人面前坦然阐述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意见,不仅能够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提高思维的敏捷度,而且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他们塑造良好的个性,建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对于他们今后进入社会,参与激烈的就业竞争同样有帮助。

总之,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求知潜能,培养他们的逻辑判断与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临床课程、成为合格的医务人员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病例教学法篇3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按照教材章节顺序教学。实验组应用实例教学法授课,具体如下。选择实例:授课教师于课前根据将要讲授的内容精选实例。在选择实例时要注意典型性、真实性、综合性和可行性。课前准备授课教师根据实例做课前准备,包括结合实例多媒体课件制作(利用多媒体动画方式)、设置实例场景、提出相关问题等,并于课前两天将实例发给学生。实例展示:教师将实例内容及主要问题做简单扼要的介绍,之后由多媒体演示实例发生过程或现场模拟,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醒学生站在专业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为讨论做准备。实例分析: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例中已提出的问题或刚发现的问题,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出授课主要理论内容,并重点做原理的讲述。待将理论:内容中重点、难点讲述清楚后,再进行学生讨论,教师释疑。总结:在实例讨论结束后,班级进行实例总结,特别注重学生理论与实际事件相结合培养,目的提高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效果评价:在全部授课内容结束后,对两班学生除进行统一的理论试题的考试外,加试一份流行病学课题设计(难易程度、类型相似)。所有考核结束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和意见建议。问卷回收率100%。

2结果

2.1理论知识测试结果

我校《流行病学》临床医学本科教学计划是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而《医学统计学》课程是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将上一学期的医学统计学课程理论成绩两组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5,P>0.05),两组学生统计学知识水平一致。本次流行病学理论测试,实验组学生成绩得分(87.8±5.6)与对照组学生成绩(81.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成绩优于对照组。

2.2专业设计评价

两组学生于学期末分别进行了流行病学课题设计,通过设计的课题我们得出:实例法教学组的学生在设计上更为合理、严谨,出现的错误较少;对照组的设计表现资料的收集不当、选择的统计方法错误、结果的表述及推论不当,并且大多数学生的设计没有控制好偏倚,错误率高。2.3教学方法的反馈调查结果两组学生学习后,对教学效果做问卷调查,以5分为满分,依程度打分,最低分为1分。将两组学生的效果评分做比较,见表1。由以上结果可知,实例教学法学生在效果评价的八个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实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实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实例引导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讨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1]。学生通过对生动、形象的实例学习,能够很清楚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及其运用,这种学习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好奇感,进而进入实例,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流行病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精髓,所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3.2实例教学法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实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实例的选取和编排,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充分地课前准备,要求教师自身不但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还应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掌握营造讨论气氛和引导案例分析的技巧。此外还应具有创新性的编排实例,如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实例向结合,更形象、生动的展示实例的同时能够巧妙的引出所讲理论内容等;另外,对实例的陈述要恰到好处,把握这个度很关键,即既要将实例形象地表述清楚,又不能让实例讲述和讨论占据过多的课堂时间,所以要求教师在实施实例教学时注意实例的选择以及对学生的引导方式,掌控整个讨论现场。所以,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实例教学法费时费神,但这一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是教学相长的典范。

3.3实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设计思维和能力

通过两组学生的专业设计报告,我们很清楚的了解到,进行实例教学法的学生在设计的完整性、合理性、严谨性及可行性上都优于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且错误率较低,这一点说明实例教学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流行病学有了系统性的宏观认识,通过实例的层层深入,使学生对流行病学知识框架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对医学科研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此外,实例教学法培养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理论更好更恰当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实例教学法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是有益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地尝试和探讨实例教学法在流行病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完善不足;完善实例库的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学团队,将成熟的实例教学法体系应用于教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病例教学法篇4

摘要目的:分析“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50名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急诊医学部分课程教学时,对照组给予传统授课式教学,试验组给予“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综合分析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93.6%的学生认为“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实践能力,77.6%的学生认为可提高学习积极性,75.3%的学生认为可提高自学能力,51.9%的学生认为可提高学习效率。结论:“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应该在急诊医学教学中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急诊医学;教学实践

本文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进行实践,并对其实际教学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在校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5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名。将《急诊医学》教材中出现的8种病名按顺序编号,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名随机分给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1]。方法:按照“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编写试验组的1例病例,并对病例提出基础性的问题、课后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有关最新进展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并要求学生在课后根据问题使用图书馆查阅或网络查询等手段对参考资料进行查阅,以解答问题。在必要的时候,应该由教师为学生提供部分

病例教学法篇5

一、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适合兽医临床病理学的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是一种对临床病例或特定事实进行交互讨论探索的过程,已经被认为是兽医临床病理学中培养学生诊断推理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1]。该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或临床现象的能力,也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的过程[2]。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主要是以临床案例或问题为依托进行探究为导向的学习模式,是兽医临床病理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客观现象的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理解、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病理诊断学、治疗和预防等知识的学习兴趣[3]。这两种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都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地将所学的知识综合有效地应用到问题解决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是较好的兽医临床病理学教学方式。

二、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教学模式在兽医临床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设计

兽医临床病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在学习动物解剖和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免疫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健康动物的形态结构、物质代谢和机能活动的知识[4]。在此基础上,引入异常的生命活动现象及其出现机制,使学生具有较完整的基本理论知识。兽医临床病理学不仅介绍动物疾病的某些病理变化,更强调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以便学生对临床疾病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分析,故此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更必要。将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引入兽医临床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实施的过程是首先选择恰当的临床案例和临床问题,并将素材公布于学生,学生根据相关素材进行文献资料查询和问题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方案并带到课堂,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例如,在介绍完水肿的概述后,引入肉鸡腹水综合征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形成的可能原因,这需要学生掌握影响水肿液形成的全部可能因素,并结合动物出现的其他症状、指标变化、发病史和饲养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自己对该现象的初步分析结果,然后进行集体分析讨论,得出最终结论。例如,临床动物出现大出血且伴随着血压降低的现象时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引入,学生首先会分析为什么大出血会造成血压降低,而血压降低后又会对机体造成什么的影响,对大出血后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综合分析,然后考虑采取何种措施能阻止疾病的发展并使机体的血液处于良好循环状态,最后进行集体分析讨论。以上案例和问题的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对相关疾病或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不仅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分析,而且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诊断推理能力,提高学生临床疾病的诊断分析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教学模式在兽医临床病理学中应用的效果评价方式

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旨在发挥学生的课堂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案例和问题的思考、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最终效果,可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评价,如学生学习兴趣、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信息检索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

兽医临床病理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主要重视与临床生产实践相结合,将课堂理论知识与临床常见疾病或病理变化紧密结合,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故可通过学生实习或工作过程中其实际临床疾病诊断技能加以评价。这一评价方式周期较长,同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但这是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

总之,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应用于兽医临床病理学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较好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了解临床生产中常见的疾病或病理现象,提高学生疾病诊断的专业技能。但该教学方式的引入向教师提出挑战,需要深入了解临床生产,并在教学过程中讲究教学技巧。故如何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Forrester S.D. My journey from teaching to learning excellence [J].J Vet Med Educ,2006,33:5-9.

[2]Patterson J.S. Increased Student Self-Confidence in Clinical Reasoning Skills Associated with Case-Based Learning (CBL)[J].J Vet Med Educ,2006,33,426-431.

[3]Grauer G.F,Forrester S.D,Shuman C,et al. Comparison of Student Performance after Lecture- Based and Case-Based/Problem-Based Teaching in a Large Group[J]. J Vet Med Educ,2008,35,310-317.

[4]赵德明.兽医病理学(第3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病例教学法篇6

【关键词】 病例分析;临床麻醉; 教学

临床麻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临床麻醉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在临床实习和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尽快的适应,我们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采用病例分析的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掌握麻醉程序,同时也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临床麻醉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主要优点和需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 病例分析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在临床麻醉学授课过程中,如果单纯地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同学们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分析,给同学们提出问题,带着疑问,学生能够积极听课,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典型的病例来源于生活,它往往带有奇特的色彩,这下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有很强的吸引力,因而能够抓住学生,不使其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同时典型的病例虽然也是用语言和文字叙述,但它是通过一个故事,有情有景,有喜有悲,使学生对病例中的人物移情而不入情,在抽象的语言文字里注入形象化的具体内容,使枯燥的理论变得易消化吸收,这些形象化记忆要比抽象的记忆深刻久远。

2 病例分析教学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病例分析讨论过程中,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分析之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正确回答,由于这种知识是自己获得的,因此印象深、记忆牢固,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老师讲、学员听”消极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方法[1],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积极。这样通过不断地深化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最后教师精讲解疑难不懂的问题更加清楚,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些都是单一理论教学难以实现的目的。

3 病例分析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在分析病例的时候,必须运用已学过的基础知识来解决问题。如同学进行疾病诊断时,必须运用从前学过的体检的内容和辅助检查的知识,综合分析后提出合理诊断和正确的处理问题。通过对已学知识的不断应用,易于形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网络,有利于记忆,同时使认识的知识慢慢向能力转化,而掌握的能力再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形成良循环。由此可见病例分析使学生容易掌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是零碎的,病例由于全面地表现了这种疾病的特点,给学生比较生动具体感性的认识,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分析,亲自参加讨论更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掌握[2]。古语所说的“温故而知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4 病例分析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病例教学中教师编排并设计教学病例,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进行有指导的分析问题的机会,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教师对病例的选取,思考问题的提出,都带有导向性;对于学生来说,可以积极地参与教学,改变过去的被动学习局面。学生在病例分析时,不但联系复习学过的知识技能,又联系临床实际,将单调的理论课改变为思维活跃、生动、融会贯通的综合应用课。因此病例分析教学方式不但促进了教学双边活动,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目的。

5 病例分析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中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病例分析,学生可以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使所学的知识有一个质的飞跃,促进知识的掌握,避免了理论与实际脱离。

6 病例分析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6.1 应调动全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全部学生的参与精神。因此,对于一些性格外向、乐于参与其中的学生其优势非常明显,经过一段教学后,理论知识得到强化,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而对于一些不善于表达或性格内向的学生,虽然他们基础知识扎实,但往往难以发挥其积极性,几乎一无所获。因此,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是重中之重。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对病例分析教学过程的监控,善于引导和控制讨论场面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每位学生参与其中 。

6.2 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开展病例分析教学时,指导教师要深刻认识病例分析教学法的理念,扬弃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并要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把握病例中涵盖的各方面知识。教师为适应病例分析教学方法要求应增加自己知识结构的广度与深度,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备课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不但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还应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学习惯。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对教师来说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拓展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3]。

6.3选择合适的病例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选择实用性较强的典型病例,选择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符合认识的规律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便于学生讨论:建立病例时要考虑知识内容的覆盖面和讨论负荷量的大小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病例。通过对病例的分析讨论,让学生掌握哪些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查找哪些资料,在病例选择与建立时就应给予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要注意病历的质量和示范作用,所用的医学术语准确,检查数据和内容书写规范,不应使学生发生误解,且对学生应具有模仿、学习和参考的价值。

7 小结

课程结束后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要求方面的民意测验表明:95%的学生认为对教师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分析的教学法感兴趣、易接受,能加强记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通过此种麻醉病例分析教学方法,更加明确了学好临床麻醉学的重要性,学习效果更好。

参 考 文 献

[1] 张君,王旭霞,陈岱韵.培养一流医学本科生是医科大学立校之本.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2):73-74.

[2] 李斌.以病例为引导的内科教学方法探讨.中国瀑诊学杂志,2006,6(11):2227-2228.

病例教学法篇7

关键词:临床医学 外科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45-02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主要是实行阶段式教育、规范性教育等阶段,临床的教学主要是注重知识的贯通性,强调教师的主动性,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则没有充分体现,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处在被动的位置,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从而制约学生的求知模式,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望不强,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1]。为此本文将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妇科临床学生实施病例导入教学方法,以疾病为线索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创造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及实践能力,起到的效果让人满意,现对教学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教员及学员资料

选取40例学员为研究对象,均来自同一学校,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学员年龄为19~24岁,平均年龄为22.5岁,学员均经过高考进行选拔,将学员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学员。两组学员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上均不具有差异性(P >0.05)。每组各2例教员进行带教学习,两组教员的教学资历、教学水平、学历、职称等方面不均有差异性(P >0.05)。其中观察组学员接受新形势下的新教学方式,对照组学员接受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学员的教学

对照组教员按病种对学员进行讲课,理论课程结束后,让学员在医院各科临床上进行实习,实习结束后让学员完成实习报告,并完成毕业论文,并做相应的临床技能考核[2]。而学员在医院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困惑,包括医学上、心理上及社会上的问题则由学员自行解决。

1.2.2 观察组学员的教学

(1)授课前准备: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并结合教学目的及特点,适当准备相应的病例,并就相关病例向学生讲授基础知识(如病理发生的机制以及生理病理问题),课后查阅相关的病例以及最新的妇科技术,并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循序渐进,将相关问题整理好并于课前打印发给每位学生进行预习,同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带着问题查阅相关知识[3]。(2)课堂讲授:上课时采用SOAP格式将病例引出,并根据病人健康问题依照客观资料、主观资料、评估、计划即PACD的方式向学生解析相应病例发病的原因、机理、症状、治疗方法,随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对老师课前整理出来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的重点主要是围绕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开展。当讨论结束后老师应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归纳及总结,总结内容包括病例分析、病情讨论,同时应充分肯定学生发表的意见及见解,鼓励学生下次积极发言,并对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地方进行归纳,启发学生对问题进一步探讨,做到病例与教学内容相关融合,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及理解。在课堂最后10 min时可向学生提出本疾病的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最新的治疗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对病例进行了解。

1.3 评价方法

对学生采用综合评定的方法,将学生理论学生成绩、实践操作技能、论文撰写情况结合对学生进行考核及评分。理论考核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测试,考试的题目主要是从考试题库中抽取,让考试在120 min内完成试题,试题内容包括选择体、判断体、问答题、简述题、案例分析。理论实操: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相应的妇科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做出正确的诊断。毕业论文成绩:根据学生论文设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文的难度、设计思路是否合理、论文实用性进行综合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教学效果评价

观察组学员课程结束后临床理论考核平均成绩为(85.5±5.5)分,均为优良以上的成绩,对照组学员课程结束后临床理论考核平均成绩为(72.4±6.5)分,两组学员临床考核成绩具有差异性(P

2.2 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评价

自行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培训的20例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不断完善,医疗市场上也较以往发生了具大的变化,病人在选择医疗市场时也较以往有了更多的选择,对医院及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同时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及自我意识的提高,因此,医院及临床医生在为病人诊断的过程中必需给予病人选择权、隐私权、知情权等权利,原有的临床外科实验室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病人医疗就医的要求[4]。为了避免产生医疗纠纷事件,同时,也为了提高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在临床学生的学习及培养的过程中,更加应该提高学生临床应用能力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满足新形势下临床医学外科的要求。通过对临床教员进行培训、改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临床教学方式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学员对外科理论及实操的掌握水平,从而为临床外科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

在以往妇科临床教学中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位置,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课,从而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让学生容易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在妇科教学中引入病例导入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复杂的医学知识通过病例的方式进行讲解,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通时能打破学科的界限,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学生成绩,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病例引导教学法同时起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老师在为学生查找课外知识的同时可增长自身的知识,让教师的知识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增进学生与教师的感情,有助于培养优秀的医学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傅求真,王者晋,井晓荣.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尝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1(7):321-322.

[2] 梁雪芳,肖静,张春玲,等.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教学效果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4,4(2):198-199.

[3] 谭海珠,杨棉华.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2005,5(2):379-380.

病例教学法篇8

【关键词】病例导入法;外科护理学;应用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根据“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原理设计的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它以病例为中心,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研讨有关基础和临床知识,训练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处理具体案例的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记忆力。我们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取得满意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研究对象为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2010级护理学专业学生,13班50人和14班48人共98人为实验组,15班49人和16班49人共98人为对照组,以上各班均由本人担任教学工作,两组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的认知能力以及入校后其他学科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

2.教学方法。①实验组。在外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用病案为主线,分析讨论为核心。讲课前,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选择1~2份具有典型意义的病案提供给学生。课堂上通过学生讨论后,可先让一名学生作主要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纠正,不同观点可争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起引导和总结作用。

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规定的内容逐一讲授给学生,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为主。

3.考核方法。两组使用同一类型同一难度的考试试题进行考核,试题采用护士从业资格证考试复习题集内的A1、A2、A3、A4型题。

4.成绩考核标准。对两组学生的外科护理学考核成绩分别按优、良、差3个等级评定,其中得分80~100分者为优,60~79分者为良,

二、结果

两组学生成绩分布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外科护理学考核成绩均呈正态分布,但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三、讨论

1.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优势。①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形式较为呆板、沉闷,病例导入式教学将病例带入课堂,学生们各抒己见,教学气氛活跃,使学习变成积极寻求新知识的一种愉快经历,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②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突破了“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传统授课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意识,还使学生不断挖掘自身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了自学能力。

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模拟了临床工作中处理病人的思维过程,使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不但获得完整的系统性、整体性的知识结构,而且还学会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

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病案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课堂上通过积极思维,大胆发言,互相提问,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学习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⑤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查阅各种书籍和临床资料,精心挑选或自己编写有讨论价值的病案,有利于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熟悉了当前学科发展的新动向。

2.应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存在的及应注意的问题。①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理论讲授教学。教师应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仍需要进行系统讲授,给学生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②病案选择要具有典型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领悟教学要求,根据临床资料选择既遵循教学指导思想,又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并体现该系统疾病特征的典型病案。

③讨论题要准确,富有启发性。病案中提出的问题要根据教学要求,能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又能联系临床实际;同时能够引起全体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韦建宝,赵枫,黄许森等.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普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右江医学,2007,35(5):600-601.

[2]梁海心,何志红,黄建中.PBL与传统教学法集中教学实习效果的比较分析[J].医学教育,2004(1):41-56.

上一篇:主数据管理范文 下一篇:护生护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