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29 07:05:05

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篇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教育首先应塑造和谐的人。和谐教育是一种自我教育、人性化教育、生命性的教育。它使学生拥有自由的空气、民主的精神、平等的对话、心灵的撞击、成长的体验、探索的追求、丰富的生活。我们树立和谐教育的理念,就是让教育真正成为唤醒心灵的音乐。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这是每个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早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我们学校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早就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从2000年起,就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方案,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具体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一、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重熏陶濡染

学校是儿童的世界,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到的是和谐、活跃、奋进。优美的校园环境、高品位的书香校园文化,成为一种意义重大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帮助学生调节心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造就性格有着不可忽视的、独特的教育功能。

走进校门,扑面而来的是满眼的绿,十多个绿化区散布在校园各处,杨柳依依,花团锦簇。教学楼正中是设计新颖的校园广场,十二根大理石立柱,浮雕惟妙惟肖,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灿烂辉煌。入夜,七彩的灯光照射在空中,变幻奇异的色彩,映得校园灯火通明,美仑美奂。徜徉校园,你总会深深地感受到每一块墙壁,每一寸土地,每一草一木都在无声地感染人,激励人。瞧:花圃中飘来阵阵袭人的幽香;竹林边荡漾着清脆悦耳的歌声;操场上,闪动着矫健的身影;“君子园”旁,孩子们在潜心攻读;林阴道上,孩子们在畅谈美好的未来……

漫步校园,绿色草坪上小鹿在休憩;清澈的小池中,鹤儿在嬉戏;苍绿的竹林中,小鸟在歌唱。校园像一首诗,又像一幅画,假山、曲径、垂柳、浮雕,给人一种幽雅的感受。书声与鸟声互相和应,理想和憧憬一起放飞。在宁静的生态中有校园生活的热烈,在静谧的校园中处处有生活的跳跃。

这里有藏书两万余册的图书馆,学生可以在书海里畅游;这里有学校标志性建筑,十二根立体浮雕,传承文化与智慧;走廊内,杰出人物的宣传画,时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不断进取;乒乓天地,活跃着学生顽强拼搏的身姿……

的确,校园营造着不同的文化风格,传递着不同的文化信息,积淀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反映着不同的哲学理论,记录着社会发展与学校自身特色的历史。一所好的学校必然是一个好的“文化场”,它能通过“场”的引力凝聚智慧,通过“场”的势能约束行为,通过“场”的辐射激励学生,通过“场”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构建和谐的课程体系,重课程渗透

我们常常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艰深和体系的严密,却忽视了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趣味性,脱离学生的生活、兴趣、爱好及个性发展。让一个个冰冷的文字诉说着遥远的故事,让学生只能透过教室的窗口找寻外面多彩的世界。学生幼小的心灵没有感受到作品的温暖,他们的足迹仍停留在家庭、学校、教室这永远的三点一线。学科教学蕴藏着丰富的心育资源,在课程的万花筒中,一样可以演绎出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

具体来说,我们把心育课程分成三种情况:

1.渗透于学科课程。各任课教师都是心理健康子课题的研究人员,寓心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交相辉映,相辅相成。一个启迪心智,让学生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社会,反思自我;一个开启智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发现,学会学习。

2.发展校本课程。平潮小学是江苏省南通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乒乓球运动是我们的一大特色。从这里曾走出全国乒乓球比赛少年组冠军陆雨等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学校把乒乓球作为校本课程,建成了“乒乓天地”, 现有三级场馆:普及型的室外水泥球桌场,乒乓球队的正常训练馆,乒乓球赛前热身集训房。编写了《乒乓教程》校本教材,全校学生人人喜爱乒乓球,人人会做乒乓操,人人会唱乒乓歌,乒乓文化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乒乓运动,建设乒乓文化,从小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

3.开设心理活动课。遵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这一目标,我们寻找适合活动主题的各种游戏和活动,引发孩子的兴趣,激起他们的共鸣。学校自主编写了一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材,并已在江苏省部分实验小学推广使用。每周一节,由思想品德老师、心理教师或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所承担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我们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指导,并运用故事法、情境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设想法等方法,在老师精心设置的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认识矫正、人格重塑、心理调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实践、体验的土壤。

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重人格感化

有一种意境,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智成长的快乐;在这里创造着一种新的表达和分享方式;在这里充分展开着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与心的彼此接纳与宽容。这种情境使师生在晶莹明澈、静谧安详的氛围中,开启幽闭的心扉,释放禁锢的情愫。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室、红领巾广播台、小禾电视台、家长会、家校联系手册、校园网……平潮小学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方面正实践着一种诗意的教育方式。

镜头一:一位学生给老师的信(摘录):

“老师,我多么希望参加与五(1)班的拔河比赛,也想为我们班每月获得文明班级而拍手叫好,可是我只有一只手。当我走在校园里,总有人用异样的目光看我,还有同学笑话我。我很难过,您说我该怎么办?”

一位老师的的回信(摘录):

“生活给了你不幸,但给了你更多的考验。老师很欣喜地看到你比以前坚强了,不是吗?上次大扫除不让你去提水,你说你一只手能行;拔河比赛你不能参加,但你的加油声超过了所有同学。孩子,要知道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无论它开得早还是开得晚,开得长还是开得短,无论是开在道路旁、小溪边,还是在山坡上、花圃里,它们都可以用自己的美丽装扮着这个世界……

学生的来信深刻而感人,老师的点拨发自内心,笔尖流淌着的不仅是理解,是尊重,更是爱心的呼唤。老师的回信就像一位长者,一位朋友,在引领,在疏导,在安慰。这信更以其优美丰富的词藻,触及儿童的心灵,拨动他们的心弦,点亮其心灯。

镜头二: 以下是学生自己制定的部分班规 :1.它默默地承载着我们的重量,即使我们的体重一天天地增加。你忍心听到它痛苦的,看到它残损的肢体吗(不损坏桌凳)?2.一滴水就有一棵花的故事(节约用水)。3.大地是一位朴实的老人,它可不愿再让我们给它涂脂抹粉(不乱丢瓜皮果壳)……

这些条规不再板着冰冷的面孔,举着“禁止”“不许”的权杖,而是在启发、在诱导、在吟诵着一段段诗句。她传递着美,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镜头三:一天,一位老师在楼下散步,两个学生正摇一棵新栽的小树。这位老师略加思索便走上前去,抱住小树,把耳朵贴在小树上,装作认真听的样子,还不住地点头。“您听什么呢?”“我听小树说话呢?”“它说什么啦?”“它说你们刚才摇得它难受极了,根都要折了,让我告诉你们别摇了,等它长大了好给人们遮凉,行吗?”“行!”两个学生高高兴兴地走了。

平潮小学正是创设着这种诗意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和谐地发展。诗意的情境既有对童心的呵护,又有学生的自主参与,唤醒着他们心中的期待和憧憬,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为每一个学生铺设一条由狭隘走向广阔的大道,让他们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愿“和谐教育塑造和谐的人”这一心育主旋律,奏出更加辉煌的乐章!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小学,南通,226361。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

和谐教育篇2

《爱心与教育》中,李镇西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一位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爱是教育的前提,全世界都知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实施“和谐教育”,首先要有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程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需要进行双转型;为此,教师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潜能。

二、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育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节律达到“同步和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是靠后天培养形成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是由于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而发展对学习内容和结果感兴趣的。古代大哲学家、思想家朱熹在当地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很多学生是他的后裔,对祖先很崇敬,在学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时,我带领学生去朱熹的祠堂参观,介绍了他的一些事迹,帮助学生了解他的有关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他,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与愿望,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和谐”与“共振”。在教学实践中,我还把“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作为自己工作的基点,以自己对知识的热忱,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激发学生对哲学知识的探求。“和谐教育”要求教师要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追求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和谐性。也就是说,教师要从学生现实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即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需求;二是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因此,要提高学生素质,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上下工夫。

三、“投其所好”,增强时代责任感,实现教与学的和谐

和谐教育篇3

 [论文关键词]雅典 和谐教育理想   和谐成人教育   启示

    雅典作为古希腊奴隶城邦制度发展的典型,它的教育也以注重儿童多方面的和谐发展而流芳千古。在西方教育史上,雅典教育通常被称为“和谐教育”。“和谐发展” 一词最早出现于希腊语“CI。即tiat}}I8,表示健美体格和高尚道德的结合,也就是追求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后,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鉴于此,当前发展和谐成人教育,在成人教育领域实现雅典和谐教育理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雅典教育理想:追求人的和谐发展

    雅典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儿童培养成为集道德、智慧、健康、美感诸品质于一身的公民。雅典人所向往的教育是既能发展儿童的身体又能发展其心灵的和谐教育。身心的和谐发展是雅典人理解的教育的最主要内容。他们认为他们须创造的最伟大的艺术品是人,这种人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一致,是体力与脑力的和谐。这就是雅典人为我们展现的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公民形象。可见,雅典人第一个理解并表达了这样一种理想—教育应使整个人得到发展,使人的整体完美。不仅要注重发展人的智力、体力,而且要注重感情、判断和创造力的教育。他们尊重钦佩聪明与智力素质,但是认为这些素质若不与其它性格素质保持平衡,则是危险的和不理想的。心灵和身体和谐的发展是每个雅典公民的追求。教育的理想是培养新人使他的力量得到全面发展,能够在社会上发挥作用。这种对人格的尊重,并使它充分地发展是古代雅典人留给西方世界的伟大遗产。雅典教育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满的、具有多彩个性和生气勃勃的人的形象。这种教育的理想是极现实的存在于雅典生活之中的。雅典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使自己努力去实现这个理想,并把它体现在自身的存在中。正是由于雅典公民具有全面优秀的素质,才使雅典成为古希腊灿烂文明的中心,才使雅典人的生活丰富多彩而富有诗意。而雅典教育培养完整的、身心和谐发展人的理想是通过对青少年实施体育、智育、美育、德育等多方面和谐教育来实现的。雅典人对德、智、体、美诸育的教育价值有深刻的认识。这促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每一方面教育在人的和谐发展中的作用。这具体表现在:

    1. 大力发展体育。雅典人认为青少年必须是身体健美的。不仅强调身体健康s而且要姿态优美、举止文雅。健康的身体以及文雅而得体的行为举止是一个有教养的雅典人的标志。雅典儿童从二、三岁起就要到体操学校去接受体育训练。十分突出的是,雅典的体育训练包含着多方面的价值。雅典人不仅看到体育训练的军事价值,而且对其增进健康的价值、美学的价值以及道德方面的价值更为注意。他们希望通过体育训练,在技能技巧方面,要求达到步履轻快、敏捷、姿势柔软美观。在精神意志力方面,要求经常保持坚韧刚毅、勇敢进取、并善于抑制脾气、把握情绪。因此,雅典人的体育并不是单纯的体格训练。

    2.重视发展智力。在雅典,诗人、诗歌朗诵者、尤其是智者是最重要的传播知识的人。属于智育范畴的教育内容有诗歌、阅读、写字、算术、法律、几何、天文、声学、哲李等。其中文法、修辞学和哲学这三门学科是智育的重点内容。雅典教育不仅使其公民具有阅读、书写的能力、掌握较为广博的文化知识,而且十分注意对人的理性的培养。理性似乎就流在他们的血液中,使他们集艺术家和思想家于一身。他们的精神是理智、激情和至美的精神的综合。雅典的智育造就了希腊人的理性精神,它被称为现在西方文化的三大精神源头之一。

    3.突出发展德育。德育在雅典“和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德育的内容广泛地体现在阅读、体育、音乐等课程中。学生认字以后就开始读荷马的作品。教师竭力用《荷马史诗》中的人物作榜样来教诲自己的学生:一个好公民怎样做人。他们还经常就许多道德问题进行辩论。讨论得最多的题目是:应该怎样做一个完美和善良的人,他应该怎样生活,应该知道些什么才能有利于国家并使自己幸福等。十五、六岁的青少年要参加各种公民集会、观剧、参加节日庆典等,学习公共的生活准则、受到道德教育。此外.雅典人还认为:学习音乐也会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人的和谐发展,必须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发展。雅典教育通过德育使人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公正、守法、忠诚、孝敬父母、为人善良等美德。

    4.强调发展美育。美育在雅典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雅典儿童从小就受到音乐、舞蹈、诗歌、建筑等艺术形式的熏陶。在美育的内容中,音乐教育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深刻理解音乐可以改造人的心灵,使它达到净化。通过音乐培养人的情感,从而影响人的道德,用音乐来陶冶人们的精神。音乐与诗歌总是连在一起的。它们的结合不仅可以给人以知识、思想而且能深深地打进人的心灵之中。它激起人们的高尚情感和理想。雅典人认为一个人的生活各方面都需要和谐与节奏。因而用音乐的韵律来滋润儿童的心田。美育造就了雅典人爱美的天性,故而他们在文学、戏剧、音乐、雕刻、建筑、舞蹈等方面的成就达到惊人的高度。雅典正是通过上述德、智、体、美各育和谐一致的实施来培养公民完整的人格。

    因此,雅典和谐教育培养了雅典人的革新精神、热爱自由、热爱城邦、勇敢冒险、爱美、爱智、爱和谐等品质。雅典和谐教育的理想就是通过人文教育进行一场人的革命,使青少年的身心、思想和行动、理性和情感都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二、和谐社会的需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和谐社会同和谐教育一样,也是人类世世代代所追求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中的每位成员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依。和谐社会包含了人际关系、资源配置社会结构等方面,其中核心的是人,是人这个社会主体及其社会属性决定着社会是否和谐。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教育对和谐社会的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和谐教育必须以培养出来的人才作中介,才能有效地为和谐社会服务。口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人的培养又离不开教育的作用,只有和谐的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雅典和谐教育理想关于“和谐发展的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说法,就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获得了自由、充分与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其本质特征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或者说是智力和体力充分而自由地发展。也就是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智力、体力、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充分、和谐发展;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和谐发展;是人的才能和品质的多方面的发展;是人的个体、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i3]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系统而发展的,是人的个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

    人自身发展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中心,由此中心向外扩展递增。r}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指个别人的身心发展,而是实现整个人类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整体的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

    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教育的目标与雅典和谐教育理想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和谐社会的和谐教育要通过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对发展和谐成人教育的启示

    如果说雅典的和谐教育理想实际是一种和谐社会的教育理想或和谐教育理想,是以培养适应和谐社会需要的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作为主要目标。那么我们要发展的和谐成人教育,就是要按照上述标准,来构建成人教育的和谐教育理想和人才培养方向,也就是说,应对成人教育的发展进行重新定位:

    1.加强成人学生的德育内化教育。要将德育的目标要内化为每一个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在德育方面,雅典人的一大特色是把社会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内化为每个公民坚定的个人品格修养的内容。而我国近年来,出现道德水平降低倾向,其突出的表现是“个人品格”的观念淡薄。如果我们的德育能把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追求,那么我们的德育效果将会有大的改观。此外,雅典教育提出了明确的适合当时社会的价值标准。它成为每个人行为的准绳,而我国正处在一个新旧价值观念交叉和混乱的时期,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社会生活所要求的道德准则与价值体系尚未建立。旧的民族传统美德由于过去的破坏而丧失。目前相当一批成人学生年龄相对较小,这个群体经常存在把在课堂上接受的真、善、美的价值观与生活中接触的假、恶、丑的价值观进行对比,觉得无所适从。这种巨大的矛盾冲突,导致了对人生意义的迷惘。因此,成人教育的德育内化工作要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形势和岗位特点,与岗位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结合,力求“人耳”、“人脑”和“人心”,增强个人的人格意识,只有这样,德育的目标才能深入人心,化为每个学生内在完善人格的需要。

    2.要突出培养成人学生的求知欲望。雅典教育在智育方面的成功之处在于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让他们具备了一种强烈的、纯粹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正因雅典人普遍具备这种素质才对世界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智育在新时期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求知兴趣。当前在成人教育学生中,不少人是混文凭,学习成为一种负担,要么不清楚学习是为了什么目的,要么就是用纯功利、实用的眼光来看待学习。也有不少学员是带着自己的事业追求目标来参加成人学习的。不管这些成人学生带着何种目的来参加学习,我们承担成人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都应当讲究教学方法,善于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起成为培养和谐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3.重视美育净化心灵的作用。从美育角度,我们可以从雅典学到许多东西。雅典和谐教育的重点是美育。雅典美育的重要特征是重视美育对于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情感、陶冶人的精神的作用。他们不是单纯地进行艺术技能的训练。美育的途径也十分广泛。优美的自然环境、诗歌、音乐、雕塑、绘画等都能成为美育的内容。而我国美育一直相对落后,主要是美育的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重技能训练、轻性情陶冶。而且,美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长期以来我们实际上取消了美育。学校有些艺术教育课程,但它不能等同于美育。美育是通过对艺术美、自然美或其它精神文化产品的创造、欣赏和审美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改变气质、提高素养、振奋精神,从而达到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格的目的。我们的审美教育应从雅典教育那里得到深刻的启示,成人教育的审美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会成人学生某种东西,而是要不断丰富他们的个性和审美能力。

和谐教育篇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我国己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同志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深刻阐明了和谐社会的新内涵。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我们党对于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社会和谐”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重要共识。

构建和谐社会,对党和人民来说,是认识和实践领域的一次巨大飞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和谐社会的提出,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体制更加完善,也更好地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教育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构建和谐教育,是现代化建设对教育改革的要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无疑会起到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要唱响和谐社会这一时代的主旋律,教育应当率先奏响其应有的和谐之音。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细胞。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文明高雅、融洽祥和、教师安居乐业、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当前,应当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教育工作“两个为本”,大力倡导“和谐教育”,让“和谐”的理念融入教育实践之中,追求教育环境的建构,力求在整体上做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营造人才成长的最佳生态区,促进人才的健康和谐发展。

三、发展和谐教育。加强领导是核心

1.发展和谐教育,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要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利用学校资源,遵循教育规律,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是发展和谐教育的基础。

2.发展和谐教育,要发挥好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发展和谐教育的根本,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发展和谐教育的中心。

(2)党组织要关心教师生活、倾听学生呼声、与师生员工广交朋友、乐于和善于解决师生困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改善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大力倡导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后勤人员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着力构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为师生员工创造一个心情舒畅、工作与学习便利、生活舒适的和谐环境。

(3)党组织要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和利益,使科研和教学资源共享。精心协调各级段、各科室的关系,确保校园的和谐与稳定。一所和谐的学校,不仅应该拥有民主、文明,更应该拥有公平、正义;不仅应该拥有稳定和秩序,更应该拥有宽容和诚信。秉持和谐的理念,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发展自己、回报社会”的良好局面。

(4)党员要争当学校发展的先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兴求真务实之风,切实担当起加快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历史重任。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鼓励教学创新,宽容挫折与失败,崇尚爱心与诚信。

(5)党员要争当校园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先锋。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人,用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团队精神、高雅艺术熏陶人,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和历史激励人,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事迹感召人。大力弘扬敢于坚持真理、敢于竞争、敢于负责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6)党员要争当学校制度建设的先锋。坚持校长负责、分工合作的管理体制,提高依法办学、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调整管理思路,理顺管理体制,更新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7)党员要争当促进人与人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团结共进、平等互助、交流沟通、信任理解、融洽相处的先锋。使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人格得到充分尊重、发展和创新得到充分支持、身心健康得到充分保证,使校园成为充满爱心、活力、希望的校园。

四、发展和谐教育,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一)领导班子和谐是学校教育和谐的关键

办好和谐教育,领导班子既是组织者、推动者,又是示范者、引导者。没有和谐的班子就没有和谐的学校,没有和谐的班子就没有和谐的教育。

(二)教师之间的和谐是学校和谐的基础

教师之间和谐的意义在于创造一个宽松、祥和、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使人与人之间处于和谐状态,同事之间感情融洽、配合默契,就能产生强大的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团结合作,有效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奋斗。

(三)师生和谐是教育和谐的根本

学校和谐的根本在于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和谐。师生双方活动的和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和谐的课堂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的基础,是和谐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

建构和谐课堂,教师要有激情,用激情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要充分调动教师的情感和课本的人文因素去感染学生。师生之间互相尊重,才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

(四)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是教育和谐的保障

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不是单靠学校就能形成的,它需要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密切配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关系的和谐,是教育和谐的保障。

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形成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在学校教育中仍在发挥作用。家庭教育抓得好,对学校进行成功教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五、发展和谐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和谐的环境,需要大批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各类实用人才。人才的造就和培养主要靠教育,只要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积极营造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环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立足于培养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就会为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

和谐教育篇5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作为新时代“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必须按照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人格独立的人,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方向,让学生在人格上和老师平等,这是实现和谐教育、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目标的第一步。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学生的尊重是建立在理解之上的。理解学生是实现师生关系和谐的感情基础。教育是一门艺术,面对一群有感情、有思想的学生,如何赢得他们的信任,靠的就是理解、宽容和倾听。对此,我们教师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以平等的观点去看待,理解学生的问题,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二、加强和改善师生之间的交往

活动和交往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离开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以及活动中的频繁交往,就谈不上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在学生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印影,对他们的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泰戈尔说过:“不是锤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我希望我们的教育像载歌载舞的水一样,于无声处,于不经意间,已是春色满园!成功的教育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学会做人。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交往,更要在课外活动中加强与学生的交往,这样使双方的个性得到充分的显现,使彼此心中的形象有血有肉、丰满充实,相应地师生关系也变得丰富多彩。

三、注意师生间的沟通

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提供信息,有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完成,而且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沟通有一定的方式,更有一定的技巧,教师首先应以一种对学生尊重、关爱、负责任的心态去与学生沟通。

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的爱具有特殊的魅力,它能融化冰冻的心灵,温热自信的希望,点亮起航的明灯,扬起前进的风帆。李镇西说过:“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令人遗憾的是,现在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爱心,他们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少数学生,冷落打击大多数学生。特别是一些学生成绩不佳、淘气的学生,常常被老师认为“笨”“朽木不可雕”,许多所谓的差生就是在这种冷落、歧视中形成的,一些天资聪颖的孩子的灵性也在教师的管制下被埋没。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与学生沟通,胸中要有爱,理智的严格的爱,而非溺爱、纵容、放任。

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归属感,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应该强调每个学生都很重要,都会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公正对待,并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给学生赞赏、爱护、帮助和支持,让他们为班级建设付出努力,从而保护他们的归属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应及时评价,要学会欣赏学生。懂得欣赏学生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学生的自信在欣赏中建立,良好的习惯在欣赏中形成,优秀的品质在欣赏中发扬。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教师谈起自己的学生时,总是满腹牢骚,抱怨不断。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是我们有的老师太计较学生的缺点,而忽视学生的优点罢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赞扬差生极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事实上,对后进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他们一些机会,可以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而这种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迸发出来的力量往往是惊人的。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学会欣赏学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相互欣赏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完善个性

教师良好的人格品质可以改善和促进师生人际交往,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人总是有个性的,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人的不同个性在人际关系中又常具有吸引力、互补性,因此,人们在交往中常常发现自己个性的不足、缺憾,往往羡慕别人个性的表现力,去追求自己所没有的,这样就形成双方相互接近的需要,但由于师生关系的不可选择性,师生双方个性的互补往往难以完全做到。因此,完善个性就成为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选择。这就要求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要做到大公无私,襟怀坦荡,不感情用事,乐于助人,待人诚恳,信任、理解、尊重、关爱别人,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彼此欢迎,达到心理相容,保持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总之,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教师应牢固树立“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用我们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和谐的心理和和谐的人格,为学生的终生负责。

和谐教育篇6

关键词:和谐教育 和谐管理 人文和谐 质量观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和谐教育”思想在古今中外教育史上源远流长。我国的文化典籍《易经》谈到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是,天道与人道必须是和谐统一的。孔子把和谐教育的思想具体化,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仁,勇”三达之圣人。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过程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

长期以来,职教存在着重理论忽视人的倾向。而我校倡导实践和探索的“和谐教育”理念,实现学生“升学有希望,就业有门路,生存有基础”的办学目标,我校在扩规模,上硬件完善基建的同时,充实新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教育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初步形成以“和谐发展”为学校理念,以抓“教师教学管理”、“学生行为规范”为平台,以“打造特色艺术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我校独特的办学特色。

一、团结、高效团队的组建——和谐管理

学校领导集体明确管理目标: 1、由教育行政型向学习型过渡,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 ,校领导从学校实际出发,向全体教职工提出和谐发展的目标。2、致力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和谐氛围。3、对办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达到办学条件与教育效果的和谐。

我校探索和实践的做法是:1、推行以科学、合理的制度管理教师。坚持“用制度管好人,用好的制度管人”的工作思路。按教师的职责分工,从职业道德修养、业务素质、教育教学常规、工作量、教育教学成绩、加分奖励等几方面进行考核,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的教师管理制度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2、以真情感染关爱教职工,践行“管理加服务”的人本化管理理念,及时解决教职工生活困难。3、设立了教职工代表会、工会、校务公开监督小组等多个群众团体组织,充分保障全体教职工对学校行政事务的知情权、发言权和参与权。

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谐发展

学校的事业要兴旺发展、要充满活力与生机,关键在教师。 在新教育理念下,我们力求学校管理不断走向人本、走向能本、走向校本。在事业上,以引导教师实现自我价值为基点,给位置,搭台子。在工作上,我们锻炼、培养、重用青年教师。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长处,最大努力为教师创造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

1、塑造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教师只有敬业爱岗,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才能有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才能甘为教育事业奉献。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师,用高尚的文化生活陶冶教师,用榜样来激励教师。

2、引导教师不断地学习。我们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教师的培训计划。积极参加三项主题活动、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机制。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

3、引导教师进行扎实的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把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创造者”。

我们提出变“要我搞科研”为“我要搞科研”,科研必须紧密地与日常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三、融洽、真诚的师生关系——和谐育人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大家的工作热情和潜能得到发挥,性情和灵魂得以升华,又能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职业学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内容是:

1、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提倡多样创新、灵活多变,追求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体现教学的民主。

2、学校和教师要创造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学习环境。师生不单纯是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师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建立以“爱”为起点的理解和信任。建立心灵沟通的桥梁,对学生尊重、认同和信任,可促使学生学习、情感、是非辨析能力的提高。

4、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学生视老师为朋友,才会毫无保留地将心灵大门向老师敞开,真心的接受老师的教导和要求。

四、打造高效课堂——和谐施教

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教育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情境的创设等方面来调控教育的节奏,不断提高“教”与“学”和谐的水平和层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谐的课堂实施要求达到这样几点:

1 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是保证课堂教学任务得以完成的前提。

2 师生互相理解、真诚交流。师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才真正实现着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之间人格平等,彼此尊重爱护;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评价和激励学生。

3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多样性。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不同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4 优化教学手段,突出先进性。特别是在聋校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在每个班级安装了电脑主机、闭路电视等,多种电教手段在教学中普遍运用,使教学结构得到优化,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五、校企合作共同发展——和谐共赢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最大特色和必由之路。

其核心是双向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双赢合作。通过校企合作:1、有利于完善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2、有利于加强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3、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形成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计划和标准,为用人单位“量身订做”使用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去能“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

六、创建和谐的育人氛围——和谐环境

学校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营造“人文和谐”的教育环境。制定了“规范—特色—品牌”三步走的发展蓝图,组建学生会、文明监督岗、校园广播站、贫困生助学等活动,教育学生学会关爱、宽容、感恩、自律。积极创建学生社团,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成立阳光杂技艺术团,书画、美工特长班,服装设计班,舞蹈特长班、心理社团、体育运动队等11个社团,发挥了学生个性特长,实现了学生“升学有希望,就业有门路,生存有基础”的办学目标,为残疾孩子走向社会开辟了一条就业生存之路。

七、和谐教育质量观

对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和谐教育要看人格、品德、行为习惯、心理品质的养成;要看知识、技能、学习、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体魄、体能的锤炼;要看交际、合作、生存能力的强、弱、短、缺。更多地关注“做人”和“能力”。真正培养学思联系、知行统一、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和谐教育篇7

【关键词】和谐班级;创建;障碍;措施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构成单位。学校教育主要凭借班级教育得以实现。建设什么样的班级,如何开展高效的班级工作,对于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教育振兴举足轻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谐班级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正确解读这一理念,着力创建和谐班级,是现代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新课题。

一、和谐班级理念的背景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和谐班级理念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撑。人本主义强调教师的服务意识,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与我国教育改革关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功能的重新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正相吻合。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和谐社会理念及其相关论述,又为和谐班级教育理念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撑。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的和谐社会,不仅从大的方面促进和谐班级理念的形成,而且对于建设和谐班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家长、学生、教师的期望,以及和谐校园的创建,使和谐班级成为一种现实需要。为家长者,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为学生者,谁不希望自己生活在和谐集体之中?为教师者,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得到和谐发展?因此,只有真正创建和谐班级,才能满足大家需求,实现教育目标。另外,和谐校园能否创建成功,主要还是看和谐班级的创建情况。班级是否和谐,必然影响校园是否和谐。

近几年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和谐班级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不竭动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民主、师生平等,并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和独特感受。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些都有力地推动着和谐班级的创建,推动着教育事业的振兴。

二、和谐班级理念的内涵

和谐班级,是在新形势下产生的一种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以民主管理为主要模式,以诸种教育要素之间的有效调控为基本保障,以学生的和谐、健康、全面、充分发展为基本目标的现代班级教育管理理念。

和谐班级,蕴含了班级建设中各种思想、诸种要素和宏观手段,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理论意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而是班级建设与管理的一种全新理念。和谐班级,学风优良、人际和谐、活力充盈、富含生机,因而又是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理想追求。和谐班级突破了传统局限,实现了学生发展与社会、家庭诸种关系的有效协调,在人才培养、校园建设、班级管理等多方面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和谐班级的基本特征

民主化。民主体现为管理民主和教学民主。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不存在命令,更多的是建议。在处理有关事务时,经常征询意见,以协商、交流为主。教学中,教师不存在“一言堂”,更多的是意见交换,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学生也能自由、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观点。

人人和谐、人境和谐。前者指师生、生生、师师和谐,这是人际和谐。其中师生和谐是最主要的人际和谐。后者指学生与班级环境的和谐。人人和谐、人境和谐,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调控教育要素、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教育活动与学生的发展和谐。和谐班级的教育活动总是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其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总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整体安排、设计。教育活动遵循学生规律,促进学生发展的和谐。

社会、家庭、学校的良性互动。和谐班级,不仅能得到社会、家庭的广泛认可,而且能在某些方面得到社会、家庭的鼎力相助。反之,社会、家庭在某种条件下也能受到和谐班级的积极影响。班级与学校表现为明显的互为制约、互为促进关系。

规范并具创造活力。和谐班级,制度健全、体系完备、生活安定、秩序井然。同时,和谐班级中的师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不仅能严格规范,还可以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

健康、积极、多元、独特的班级文化。以典型带集体的榜样文化,以保障促发展的制度文化,以激励创效率的竞争文化,这些和谐文化使和谐班级更富活力。

四、和谐班级创建的主要障碍

招生考试制度。尽管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并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但学业成绩作为主要依据,统一考试作为主要形式的存在,必将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影响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这也必然深深影响和谐班级的创建。

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观念。新课程理念内涵丰富、表述科学,并正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但受传统思想、模式、方法影响极深的当代部分教育者,很难在短时期内彻底转变观念。和谐班级的创建进程及效果势必受到重大影响。

社会的不良风气。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我主义思想在一定条件下严重腐蚀着人们。教师,不能安心从教;家长,认为读书无用。而一些带有暴力、色情色彩的不良影视,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误导甚至毒害学生的心灵。这些风气,严重影响着人们的道德、信念和价值观。和谐班级的创建,任重而道远。

理论与实践的边缘化。和谐班级,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新型理念。然而,对于它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目前还缺乏系统性、广泛性、独特性和一贯性。和谐班级的创建(下转第156页)(上接第154页)明显存在理论研究不足、实践模式不清等问题。

五、和谐班级创建的主要措施

完善招生考试制度。教育主管部门,要深入调查,认真研究,从人才培养的大局出发,积极进行教育改革,科学制定招生考试制度,大力实施和谐教育,为和谐班级的创建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招生,应分类清楚、规范有序、标准合理;考试,应全面而有重点、严格而又灵活。

以人为本,推行民主治班。班主任应有充分的民主意识,始终以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为核心,有效发挥多方力量,使民主治班落到实处。要充分相信、尊重学生,将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放在突出位置。班干队伍的建设,班级制度的确定,班级活动的开展,日常事务的处理等,都应大胆请学生出马。也要充分了解、参考家长对班级管理对学生教育的想法。还要虚心听取、采纳本班科任教师的积极建议。班主任要大力发扬民主作风,但也要适时研究民主治班问题的应对策略。

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氛围。班级工作,应建设积极的制度文化。只有科学完善、行之有效、充满活力的制度,才具备深刻的文化内涵。还应建设积极的榜样文化。要树立多元的、独特的榜样。处处有榜样,处处有生机。班级工作,要将和谐文化与和谐氛围有机结合。班主任要积极营造宽松、友爱、协作的生活、学习氛围。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也可以建立宣传栏、作品交流栏,还可以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友爱互助小组、社会实践小组等,这些形式都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氛围,有益于学生的和谐发展。

协调师生关系,建设和谐人际。班主任要善于创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平等对话、坦诚交流、合作研讨的机会,如学习经验交流会、民主生活座谈会、师生辩论会等,都可以使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感情加深。班主任还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处理师生之间的不和谐事件。由于某些偶然原因、特殊情况,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有时在所难免。班主任要洞察秋毫、善于辨别矛盾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抓住时机,巧妙排除不利因素,合理利用有利因素,化矛盾为动力,使师生之间永远处于和谐之中。

融社会、家庭、学校于一炉,促进班级工作。班主任要视社会、家庭、学校为一体,坚决防止班级教育管理游离于社会、家庭之外。班主任要很好利用社会、家庭对教育的积极方面,坚决避免其消极方面。班级工作还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家庭与社会,使教育不断朝好的方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班级工作中,我们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决贯彻和谐班级教育理念,积极实施和谐教育。做到了,春天也就来了。 参考文献

[1]成有信.教育学原理[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韩永昌.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陈燕,孟庆男.和谐教育观探微[OR].中国和谐教育网,2006.

和谐教育篇8

和谐教育在高职德育中的运用

和谐德育是和谐教育在德育领域中的运用,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通过协调教育诸要素的关系,促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素质得到和谐并进,以实现受教育者全面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

为高职学生的人生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为构建和谐社会造就一大批建设主力军,是当前学校班主任工作光荣而艰巨的时代使命,要履行好这个使命,高职德育应该以“和谐德育”作为追求目标。

我国高职德育现状中存在的不和谐

智育与德育之间的不和谐

目前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学校在培养学生、衡量学生中过于注重分数、注重学习、注重智力,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相应的,这些情况下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以分数或者以学习状态来衡量是否是好学生的学校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很难得到老师的赞许,缺少在集体中表现自己的机会,回到家里也会受到父母的指责。

教育观念上的不和谐

教育质量要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为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国家推出了教师培训的系列工程,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老化、单调,高职德育工作者由于缺少各种有效的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其德育理念往往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德育工作者的道德教育意识、对学生道德问题的敏感、以及处理道德问题方面的经验积累、反思道德教育的能力不高,对学生个体成长缺乏关照,方式方法简单生硬,习惯于“管”和“灌”,造成师生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德育内容上的不和谐,德育过程和德育形式远离学生主体

远离时代、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德育内容,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传统德育总是想通过说教来育人,将德育简单地处理为知识传播和灌输过程,认为只要教给了关于道德的知识,学生就会获得相应的道德认识和情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和情感,就能外显为一定的道德行为。而实际上,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一个道德认识水平很高的人可能很少甚至不表现出任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致

德育目标内容的经常变动和缺乏一贯性,这使得许多道德要求就像“学雷锋”活动一样,成了每年三月刮过的一阵风。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化,容易倒退回最初的状态。学校、家庭、社会没有取长补短,没有形成教育合力,孤军奋战的学校德育没有能力完全实现德育的历史使命,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实现高职和谐德育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首先, 正确认识学生,就是从高职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满足他们的正当需要,认真地倾听他们的需要,感受他们的心理,关注他们的成长;其次,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德育方法,设定德育目标;然后,教育者面对学生身上的一些错误和不足,最好要让学生适当承担责任,并在其过程中自醒自悟,达到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

第二,理顺德育的各种关系,使其成为和谐的体系。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有教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条件,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双方认知上彼此认同,情感上互相愉悦,行为上目标趋同;其次,管理和谐是确保德育成效的切实保证,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教职工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与德育工作间的联系;最后,“三教”和谐就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教育力量各自的优势,使之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目标一致。

第三,积极构建和谐的学校德育环境。一方面,构建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激发学生不断学习、进取和创新;消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则易诱使学生消极悲观,不思进取。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掌握行为标准,纠正错误认识,克服不良行为或习惯,为提高道德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和谐德育教育是高职德育工作者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也是我们总结历史经验,运用马克思王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丰富文化遗产而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德育教育之系统的创造性事业。

上一篇:艺术管理学范文 下一篇:法治文化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