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4 19:06:56

妇产科学论文

妇产科学论文篇1

摘要:为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学7年制学生,我们对实践性非常强的妇产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课程实施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包括课时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妇产科常见疾病典型病历及病历讨论库,改进妇产科教学模型,引进国外先进的模拟病人计算机系统等,以提高妇产科临床实践综合能力。

关键词:七年制;妇产科学;实习课程

妇产科学是临床二级学科,是各级医院的四大科室之一。作为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妇产科学历来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医学检验、高等护理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近年来七年制临床医学教学做为新兴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临床医学教学新的增长点和发展趋势。

妇产科教学作为重要的临床主干课程,由理论课和实习课组成,其中实习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理论科多媒体教学已经较成熟,并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然而,作为妇产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妇产科实习课仍沿袭传统的方法。其次,妇产科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在实习课中已安排了临床的部分,但由于妇产科的特点往往不能按计划完成,尤其是给男同学的学习带来困难。为了培养医学精英的7年制学生及临床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提高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我们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教学中的实习课部分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1调整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教学总教学时数中实习课的比例

增加妇产科教学中小班实习课的比例,传统的本科教学中实习课往往常被忽视,部分院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有的高等医学院校甚至取消实习课,其严重影响了理论的提高及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我校自近3年来对临床医学7年制学生的妇产科教学中将小班实习课的比例由原本科教学占理论课1/5-1/4的实习课提高到现有的三分之一左右。

2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及引进教学模型

改变传统的“板书+挂图”的教学方式,编制7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实纲及规范化流程,通过改善教具、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等多种形式,使大班课中盆腔的解剖、生理及分娩机制等一直难示教又不可能看清楚的内容应用多媒体,动态显示骨盆的结构,并同时展示软组织、血管淋巴及神经组织,通俗易懂学生可以很快理解并消化。

妇产科是高风险科室。目前,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困扰医院正常运行的较严重问题。在临床教学中,随时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医疗风险意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一生的工作中形成自我保护的概念。鉴于医疗发展的新形式,我们将沿袭了几十年在产房中进行的实习课———分娩机制的内容进行改革,引进国外先进的模拟病人计算机系统即计算机交互式分娩及急救演示系统(MaternalandNeonatalBirthingSimulator),此模型是专为模拟分娩全过程及母婴急救训练而设计的计算机交互式教学模拟系统。应用妇产科和急救医学专家共同研发的配套教学软件,与计算机相连,可模拟操作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分娩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临床状况,并且可通过交互式教学模拟系统记录,对学生进行各种产科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和评分,完善的分娩和急救教学体系。很好的解决产房现场观摩时间和条件限制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演示从待产到分娩及产后处理,只需10余分钟,配以动画示意图,使这一内容形象、生动易于掌握,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构建妇产科常见疾病典型病历及病历讨论库

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考虑到妇产科病人的特殊性,在尽量多接触病人的情况下,对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准备2~3份典型病历,由学生为主体讨论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教师有目的地总结及对学生诊疗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去由于病房内病种的限制,常常使学生丧失对一些重点病种的临床见习机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校内、校外甚至国外的典型病例加以制作保存并能随时再现。此方法的采用对七年制临床医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在紧密结合理论课教学,通过增加实习课课时、更新教具、多媒体课件、多功能临床实验室、小班化典型的病历讨论及引进国外先进的模拟病人计算机系统等系列改革措施,无疑会使临床7年制的临床医学的学生增加对妇产科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达到7年制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临床技能的要求,为培养高层次的人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江川.妇产科临床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29-30

妇产科学论文篇2

论文摘要:21世纪的医学教育更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妇产科实验技能操作是妇产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本文就妇产科实验教学中的体会,探讨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进入21世纪,医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各医学院校都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妇产科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但是临床实习

操作容易被患者拒绝,所以提高妇产科实验教学质量就更加重要。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要提高妇产科实验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实验室建设。我校积极筹措资金先后购置了一批妇产科实验教学比较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如多功能产床,孕期腹部检查模型,胎心听诊模型,高级分娩模型,透明刮宫模型及现代妇产科常用手术器械等。以满足各专业妇产科实验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1课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首先在实验课前要保证实验设备性能完好,实验用物齐备充足。其次实验指导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备课,要紧紧围绕实验教学大纲,把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及实验技能要点落实,做到胸有成竹。并且要把当前临床的新技术新进展融人实验课教学中。最后同一操作项目必须制定统一标准和操作程序,以避免学生无所是从。

2.2提高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迈向目标的过程。学生是核心和主体,学习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效率就回越好。传统的妇产科实验教学是教师在模型上讲解,学生在旁边听和记,学习兴趣不高。现在我们进行教学改革,采用模拟临床诊疗和操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在模型上进行操作训练。如在讲“新生儿沐浴”实验项目时,教师可以拿着新生儿模型及新生儿用品:洗澡盆、洗澡网架(或是洗澡网兜)、婴儿浴巾,小毛巾及婴儿衣物来配合讲解,学生肯定会饶有兴趣接受这一内容。通过调动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深刻印象。在上实验课过程中有的学生觉得好玩,有的学生觉得操作模型是假的,态度不认真等是当前的普遍现象。要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端正学生学习态度非常重要。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各位学习的女生将来都要经历生育过程。假如你是一位产妇,你希望医生是马虎还是认真,是技术娴熟还是操作不当。通过换位思考激发学生同情心,懂得关爱患者,只有现在在模型上反复操作练习,将来在工作中才能技术熟练,减少患者痛苦。

2.3教师指导规范,严格要求,提高操作准确率。规范性操作应贯穿实验全过程。教师在示教时要做到声音洪亮,语言清晰,要讲解清楚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在学生练习时认真巡视耐心指导,对不规范操作应给与及时纠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准确率。

2.4实验记录客观真实,实验报告准确规范。在实验课中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认真观察详细记录实验的结果及出现的问题,并且要把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加以分析。有的学生虽然实验结果不正常,但能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原因,思考“为什么实验失败”的同时对教学内容也有了深刻掌握。实验课结束后,指导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有的学生对实验报告不重视,以致照抄现象严重,这主要是学生不明白实验报告写作的重要性。因此要告诉学生实验报告的写作与以后的科研论文写作密切相关,并且有助于逻辑,语言等素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思想上的重视。:

三、实行严格的实验操作考试制度

我们对每一个实验操作项目都要进行严格考核,对实验态度好,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大力表扬。促使学生练习时积极主动,分秒必争。学期结束前随机抽取实验操作内容对学生进行考试,按实验操作考试成绩20%的比例记人学生总成绩中。纠正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促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妇产科学论文篇3

1.1对象

选取2010—2012级连续3届护理专业同一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班级学生149人,统计其妇产科护理课程两次阶段考核成绩,并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文娜主编的《妇产科护理》(2008年第2版);考核采用闭卷形式,教考分离,时间60分钟;试题结构为单项选择题(含A1、A2、A3、A4型题目,60~65分)、名词解释(15分)、填空题(20~25分)。第一次考核内容是从第一章“绪论”至第七章“异常妊娠孕妇的护理”,共30学时;第二次考核内容从第八章“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护理”至第十七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妇女的护理”,共24学时。3个年级试卷约90%的考点相同,考题类型有所不同,试卷难易程度基本相同。教师以科学主义价值取向开展教学活动。

1.3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建库,用Excel软件和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等处理。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010级、2011级、2012级学生数分别为53、46、50,第一次考试及格率分别为90.6%、95.7%、94.00%,不及格人数分别为5、2、3人;第二次考试及格率分别为100.0%、97.8%、76.0%,不及格人数分别为0、1、12人。2010级和2012级学生两次考试成绩曲线均呈偏态分布,2011级学生两次考试成绩曲线均呈正态分布。

2.2两次考试成绩平均分和标准差的差异性

2010级学生两次考试差异性最小,2011级差异性居中,2012级差异性最大。3个年级第一次考试标准差较接近,但第二次考试有较明显的变化。3个年级两次考试成绩方差分析,第一次考试成绩平均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二次考试成绩差异非常显著(P<0.01)。说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均出现一定问题。

2.33个年级两次考试成绩方差分析

第一次考试成绩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二次考试成绩差异非常显著(P<0.01)。2011级与2012级比较第一次考试成绩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二次考试成绩差异非常显著(P<0.01)。说明学生前半学期学习较为有效,而后半学期教与学的效果均有所下降,反映出教学效果与教师教学经验积累不呈正相关,相反教师教学水平有越来越差的倾向。

3讨论

考试既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也评价教师教学情况。但国内较公认的评价指标为“学生成长”,而学生成长并不是考试成绩能够评定的。

3.1教学有效与否

从总体情况看,2011级学生相对较均衡,教师与学生契合度较高,符合课堂教学设计应兼顾每个学生的发展、使全体学生都得到相应程度的发展的要求。但2010级、2012级的不均衡表现,尤其是2012级学生,学生间差异性大,成绩呈下滑现象,原因值得进一步分析,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全面的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是否达到“三有”,即有效果: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需要进行调整;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的情况,是否对于某一年级教学投入时间、精力不够;有效益:教学活动收益和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是否达到目标。

3.2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双向过程

中职卫校仍以科学主义价值取向开展教学活动为主,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自主反复练习。教师需要思考学生接受了多少,是否进行了自主反复练习,是否采取足够灵活的方式督促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性及教材可读间的关系。3届学生使用的教材均为2008年版,编写结构老套,内容较陈旧,教师授课时补充新内容多,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材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有效开发体现职业特色、注重能力培养的教材,任务驱动型教材是促进有效教学的手段。

3.3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高年资教师对教材熟悉,教学经验丰富,如不及时反思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巧,改进教学评价方法,易犯经验主义错误。教师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5个步骤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的成功率。教学应适应或略高于学生当前水平,如一味地抱怨学生基础差,而不调整教学设计,不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3.4考试不应成为评价学生学习的唯一方法

考试是现行的主要教学评价方法,我校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参照,采用校本标准化测验,存在一定局限性。考试成绩仅从某一方面考查学生学习结果和认知水平,真正评价教学有效性要从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等质的方面来确定,但目前我国尚无统一、完整、具体、深入的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对于考试成绩不佳学生,教师仅了解学生认知方面的不足,并不知晓学生其他能力是否存有缺陷。有效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如何全面、合理地评价教学效果。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促使教师考虑如何有效利用教学时间,探索有效教学方式,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4结语

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状况以及医学教学与实践的要求,临床学科教学设计应为科学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有效教学价值取向结合形式,对于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采用教师传递、学生接受再辅以反复训练方式,对于案例、疾病的学习则应适当通过情境创设、协作会话进行讨论性探究学习,从医学实践出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融入精神和情感教育,使学生毕业实习及今后的工作中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要及时更新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灵活应用有效教学理论,探索适合的医学专业课教学评价方法,指导教师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最终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妇产科学论文篇4

1、转变教育观念,注重临床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临床试验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实现新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教学观念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学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领的作用。一般的来讲,以往的教学模式很直白,很少缺乏临床与实践结合的部分,在很多医学院中,医学教师大多数都比较更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而忽视了使用知识与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我们就要积极的转变了教育观念,首先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进行合理的转变。教师将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让医学院的学生们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分析病情,在学习中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习惯。所以对于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灵活教学,对学生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参与型教学2,注意激发他们学习动机与主动行动,启发他们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中,锻炼他们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是以理论为基础,很少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在临床教师的安排下每天重复的开“化验单”,粘贴“化验单”,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我们提倡教师把实习同学真正当成“准住院医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临床工作中,认为自己也是临床工作的主体,自己已经是“准医生”了,这样学生的自我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更主动的参与到临床实践中。这一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内部各要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满足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2、消除性别顾虑,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但由于妇产科学内容多而复杂,又具有特殊性,以及扩招后学生总体素质下降,不愿意学习妇产科学的男生越来越多。如何让男生学好妇产科学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要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强调学好妇产科学的重要性,男生之所以不屑于学好妇产科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绝大多数男生认为自己是专科生,而且又是男性,以后到医院从事妇产科工作的机会少之又少,甚至不可能,认为即使学好了也无用武之地,还不如多看看其他书籍或千别的事情,他们将精力多放在内科、外科的学习上,对西医妇产科学不屑一顾,持这种态度者占绝大多数;

(2)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妇产科患者拒绝男医生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的情况屡见不鲜,故男生在妇产科临床实践阶段易陷入尴尬境地;(3)个人心理、社会因素以及性别差异使得男生对妇产科学有一种本能的心理抵触,而且社会上对男医生做妇产科检查存在着偏见,认为男生从事妇产科工作就“不正经”,男生在正常教学中看录像片也觉得难为情等;

(4)虽然有少部分学生毕业后会自行创业,但也不会从事妇产科学方面的工作。

3、完善规章制度,保障临床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是确保教学秩序稳定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我教研室规范教学查房制度、教学病例收治制度,学生实习转科等制度,严格实习生的管理与监督。此外,我教研室还定期开展专业、课程、临床学院教学工作评估,同时听取专家组和学生的意见,对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合理采纳和改革教学方法。除此,我们还设立了严格的出科考核制度,包括出科理论和技能的考核,并对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及时总结,不断完善教研室主任、教师和学生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

4、开展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做一体

对于医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直观的了解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师在临床指导下也可以运用一些多媒体教学。在理论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一定的压缩性指导,在讲解每个教学内容时候都有一定的多样化,把临床真实案例引入课堂,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主线,使病例与整体课程的基本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都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医学知识,教师最好留有一定的医学作业,例如在结束一节医学临床教学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心得,自己拟定一些学习报告来巩固知识。

综上所述,在医学教学过程中。临床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技术,妇产科是所有医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学生们只有在合理的教学模式下才能更好的学会知识。为了培养更多的妇产科人才教师们在临床带教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妇产科学论文篇5

1.1对象:

贵阳中医学院2011级本科生86名为对照组,均为女生,年龄20~25(平均21.5±0.9)岁;2012级本科生90名为观察组,均为女生,年龄20~25(平均22.7±1.2)岁。两组学生年龄、入校成绩及在校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正常分娩机转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1学时。

1.2方法:

由同一名教研室老师担任正常分娩机转授课及实践指导。对照组教学使用传统骨盆教具。观察组使用透明骨盆教具。采用理论考核(100分)及临床操作技能考察法(100分)及教师对教学的效果评价。学期末对使用放大透明骨盆教具的教学班级每个学生发放妇产科学教学反馈意见表,收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意见,评估这一教学方法。该反馈意见设定了6个方面,即:思路的开阔性、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更好掌握学习内容、更好结合理论与临床,考核和评估均采用5分制:很好、很明显5分,好、明显4分,一般、不确切3分,差、不明显2分,很差、很不明显1分。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录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多组间用One-WayANOAY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S-N-K分析和Tamhane’sT2检验。方差不齐者用非参数检验的Mann-whitney-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学生教学的课堂效果反馈调查中,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更好掌握学习内容、更好结合理论与临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教师对教学的效果评价教师对两组学生3项考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结果显示使用透明放大骨盆教具教学,提高学习兴趣及效率,达到掌握分娩机转的教学目的。透明放大骨盆使教学直观化,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直观形象掌握机转内容有显著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并不增加现有的学时。如何使教学内容直观化是临床教学的难点,通过直观性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使之更加准确理解书本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我教研室在既往的分娩机转的教学中发现如下问题:①现有不透明材质制作的骨盆教具,在演示分娩机转过程中,学生因看不清胎儿头部在骨盆内旋转的过程,难以理解;②现有的骨盆模型与现有的胎儿模型不匹配,因此在演示分娩机转时常因胎儿头部偏大难以将胎头娩出;③现有骨盆模型与正常女性骨盆等比列。针对现有骨盆模型在教学中的缺点,进行放大透明骨盆教具的研制,该教具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细致观看机转过程,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对骨盆教具的改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妇产科教师分娩机转教学的难点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法,教学内容直观形象。骨盆作为教具广泛使用在妇产科医学理论与临床教学中,透明放大骨盆教学对于提高教师授课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分娩机转的理解,掌握分娩机转的动态过程,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教学中有推广的意义。

妇产科学论文篇6

关键词:产妇 妊娠41~42周 产科干预 影响

1引言

目前医学中就是否应当在孕妇妊娠41~42周实施产科干预仍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有的学者认为孕妇在妊娠39周之后其胎盘功能开始逐渐下降,为了降低孕妇生产危险率应当帮助孕妇尽早分娩为宜。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应当让孕妇顺其自然的进行生产而不应该进行产科干预,也正是这种医学意见导致目前的剖宫产率逐渐升高。本文即是针对是否应当在孕妇妊娠41~42周之间进行产科干预以及进行产科干预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进行了探究。

2资料和方法

本论文中选取的152例妊娠41~42周之间的产妇均无合并症和并发症,且所有孕妇都是41周后接受住院护理。经检查,所有孕妇胎心正常,胎盘功能在III级以下。论文中对宫颈评价小于等于6分的孕妇进行促宫颈成熟治疗,对宫颈评分大于7分的孕妇则予以缩宫素进行引产。在引产过程中对孕妇的症状进行随时监护,若出现剖宫产指征则为孕妇施行剖宫产。结束生产后,对孕妇宫颈评分、缩宫素引产成效、分娩结果和产儿体重这四个方面进行回顾总结。

3结果

3.1宫颈评分情况

在252例妊娠在41~42周的孕妇宫颈评分中,宫颈评分大于等于7分的有130例,占孕妇总数51.6%,4—6分之间的孕妇有64例,占孕妇总数的25.4%,小于等于3分的孕妇有58例,占孕妇总数23.0%。

3.2缩宫素引产选择情况

在252例孕妇中,愿意接受静滴缩宫素进行引产的患者有182例,占孕妇总数的72.2%,拒绝使用缩宫素进行生产的孕妇有70例,占27.8%。

3.3分娩方式

选取的252例孕妇中有174例为阴道分娩,占孕妇总数69.1%;利用剖宫产进行分娩的孕妇有78例,占总数30.9%。

3.4产儿体重

产儿中体重在3.5Kg—4Kg之间的有98例,占总数的38.9%;大于4Kg的产儿有48例,占总数19.1%;小于3.5Kg的产儿有106例,占总数42.0%

4讨论

妊娠在41~42周之间是孕妇超过预产期却没有达到过期妊娠的一个妊娠阶段。这个时期的孕妇如果进行生产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孕妇体内羊水量的变化、孕妇胎盘功能的逐渐降低、胎儿体重过于偏大等。其中胎儿体重过大要属生产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在本论文中所选取的252例妊娠在41~42周之间的孕妇,其宫颈评分低于4分的占孕妇总数的23.0%;宫颈评分大于等于7分为孕妇宫颈成熟较好,本论文中宫颈成熟较好的占总数的51.6%;宫颈成熟一般,及宫颈评分在4—6分间的孕妇占总数的25.4%。宫颈评分一般或者成熟较好的孕妇是可以实行静滴缩宫素进行引产并顺利经引导分娩的。为这些孕妇中愿意接受缩宫素进行引产的孕妇占72.2%,引产成功的孕妇有198例,占产于引产孕妇人数的70.6%。所有252例孕妇中,经阴道分娩者有174例,占总分娩人数69.1%;剖宫产者为78例,占总数30.9%。从实验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对妊娠41~42周之间的孕妇生产实施适当产科干预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且结合本文的统计发现,选取的252例孕妇中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的孕妇仅占孕妇总数的30.9%,这一数据其实与孕妇是否利用缩宫素进行引产有着直接关系。且在产儿中体重超过3.5Kg的产儿有146例,占总数的58%。说明孕妇妊娠在41~42周之间时胎儿体重偏大的出现率较高,且较大胎儿在孕妇临盆时也会增大孕妇顺产的危险。孕妇处在妊娠晚期时胎头的入盆衔接和前羊膜囊已经形成,两者对宫颈进行压迫从而促进宫颈的成熟。若胎儿体重偏大,会导致胎头不入盆,从而影响到孕妇宫颈成熟和正常分娩。

妊娠41~42周之间的孕妇应及时住院,因为妊娠达41周时很多孕妇的宫颈就以成熟且具备了引产的条件,但是因为孕妇对分娩产生的恐惧心理,因此很多孕妇对利用缩宫素进行引产没有安全感。此时为了让孕妇更好的接受引产生产,妇产科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和孕妇进行聊天减压并向孕妇耐心宣教,确保妊娠41~42周之间的孕妇能够尽量都接受缩宫素施行引产,进而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妇产科学论文篇7

关键词: 妇产科 临床教学改革 实践技能

妇产科是一门诊断并处理妇科、产科病人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为妇女生命各期健康提供服务的专业核心课程[1]。是一门对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和实践性要求极高的学科,要完成该学科学习,必须将理论授课与临床教学结合起来。临床教学使学生通过实践将理论与实际融会贯通,实现学生到医生的转化。临床教学质量与临床医疗水平发展密切相关。

1.妇产科临床教学现状

妇产科临床教学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诊断及护理和治疗,同时对各期妇女进行健康指导,对学生知识深度及广度要求较高。然而,传统教学方法往往采用课堂教学法,即老师讲授,学生记忆。教师根据大纲要求、专家建议和参考书中的观点及基础医学理论进行授课,学生则忙于记笔记,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虽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使学生丧失了思考和分析能力,不善于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学生基本没有创新能力,并且主观能动性较低,基本没有主动学习意识。

医学知识具有更新快、综合性强、临床表现复杂等特点[2],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医学知识和医学技术发展,导致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能全面认识和掌握疾病知识,实际操作能力较低,因此,很多学生工作后不能适应临床工作。

2.妇产科临床教学改革策略

妇产科临床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由于病位特殊及文化习俗等问题,开展临床教学难度较大。开展妇产科临床教学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理论教学改革――PBL教学法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

采用PBL[3]教学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全班学生分组,让学生课前预习,需讲授的病症病例,查找资料,对其主要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治疗措施等问题进行总结。课上小组交流、讨论后,各小组成员阐述观点,组长总结,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最后进行补充、总结,直到学生全部掌握为止。下次上课把上节课的重点内容以PBL形式让学生回答,课后师生共同讨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多媒体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的同步输出,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理解,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2实践教学改革――模拟实训教学。

由于妇产科临床实践涉及患者隐私,患者不易配合,有时无法全面深入地进行临床教学,因此,可采用模拟妇产科病房,配置相关教学仿真模型,模拟妇产科病房环境,创设情境,增加操作真实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式,借助具有科学性、逼真性、可视性、趣味性强的多媒体辅助使学生较直观地理解知识。

模拟实训教学以老师为主导,学生实际操作为主体,目标明确、分工合理。使学生在模拟中使理论与实践得到较好的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发探索潜能,为今后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2.3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学实践改革对教师来说面临新挑战,对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根据学生要求安排实验内容,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而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了解科研最新动态,及时准确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能有效指导学生实验;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责任心,及时处理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应深化教学观念和方法手段改革,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能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树立好榜样。并能与学生及时沟通、交流,以利于制订最佳教学方案。

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并能掌握本学科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动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及时教授最新知识。

3.讨论

妇产科临床教学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临床实践。在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实验,增强教师带教意识,以案例为主线,解决问题为特征。实践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及时、准确地解答问题,突出准确性和规范性,并能增强创造力及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实现教学相长。妇产科临床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武宏丽.《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491-492.

[2]严育宏,徐峰.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循证医学教学[J].浙江医学教育,2009,03:20-23.

妇产科学论文篇8

【关键词】构建;妇产科;人文护理;培养模式

1方法

1.1提高护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我们在妇产科护理学的授课中每讲解一个疾病护理就穿插着人文护理教育,脱离书本死搬硬套的护理程序规定,灵活运用培养护理学生的内在文化修养和外在精神品质,尤其是“关爱生命”、“以人为本”、“医者仁心”的医学人文精神,彻底改变护士认为我护理病人就是做几项常规的操作。简单、机械的重复着对每一个疾病、每一个病人都一样的护理模式,使护理学生认识到护士的服务只有具备医学人文素质才能在其医学护理职业生涯中用“仁心”去关爱生命,珍视生命,构建出和谐的医疗人文环境,在妇产科护理中对疾病、对病人变被动为主动,才是二十一世纪被需要的护理人才。

1.2增强护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

(1)转变学习理念、调整认知,妇产科,有很多疾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或者是孕妇要通过手术完成生产过程,而手术往往会给患者、产妇带来或多或少的阴影,产妇在生产之后,有的心情会烦躁、抑郁,有的甚至会出现产后抑郁症。因此,在妇产科护理方面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病理产科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领会到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的一门学科,她接触护理的对象是病人,你在护理的过程中,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句问候的话语,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病情,像妊娠高血压疾病、宫外孕、流产等,孕妇患上后心情都会沮丧、恐惧、焦虑,期盼医护人员的关爱,所以,你天使般的笑容和关心对患者来说是极大的安慰。医学是关于人的科学,医学的最终目的是寻求人的健康。在中国古代,医学被称为“仁术”,在西方,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这说明古代医学已经具备人文关怀的精神。(2)接受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医护行为和护患关系在当今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护士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病人的躯体问题而忽视病人的情感问题,也就是说现代医学试图以技术去冲淡医学的非技术维度,这说明现代医学技术的洪流淡化了医学中的人文精神,使得临床医学实践缺乏人文精神的支撑。针对这种情况,医护急需进行新的转向,强调医护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医护不仅是对疾病的护理,更需要对病人的关怀和照料。提倡21世纪医护的发展将人文关怀成为主旋律。(3)接受人文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需要,近几年来,医、护患关系日趋紧张,这就需要每一个医护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专业知识同时更要了解医、护患关系的重要性。我们在临床带教中除了注重医德修养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外,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与人沟通[1]。认识到必须把护患关系由过去的主动与被动型转换为引导与合作型、共同参与型是非常必要的。身为医护工作者在关注患者疾病的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更要尊重患者的生命。因此,减少医疗纠纷,运用人文的方法缓解或解决患者的心理、社会问题,彰显医学固有的“仁术”、“仁爱”的人文精神,是护生在接受医学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接受人文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

1.3具体实施方法

(1)在课程的前言引进社会、文学知识,首先在讲解绪论时告知学生妇产科护理学是医学发展史上最早的一门学科,最早源于产科,自古有人类以来,就有专人照顾与参与妇女的妊娠与生育过程,这是最早的产科护理雏形。随着医学的发展,能独立接生和护理产妇并且在正式助产学校学习或具有同等能力的护士被称为助产士,助产士被认为是最有责任心的专业人员,她们和妇女结成伙伴关系,在妇女妊娠、分娩及产褥期给予妇女必要的支持、照护和建议,以实现助产士自身的职责,并且为新生儿和婴儿提供适当的护理。这些服务包括采取预防措施、心理咨询、导乐帮助等,促进正常分娩。让学生在各论学习前就懂得妇产科护理学与人文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分的。(2)创建特色授课形式,充分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的优越性,专业课程(产科学、妇科学)由我院的专业老师和市妇幼保健医院的妇产科专家共同主讲,课程中穿插到妇幼医院见习讲解,让学生亲临病房,直接接触病人,感受护患沟通的过程,将职业荣誉感、人文社会知识、职业道德等有机地结合在床边教学中,使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其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美誉、美德。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情感脆弱需要更多关怀。尤其是产科的患者,具有它的特殊性,护患的沟通显得更加重要[2]。把课堂搬进医院,以病人的问题为中心进行案例教学,既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理论与实践又能让学生零距离感受护患关系,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例如在正常分娩讲解的时候,直接让学生在产房观察室观看分娩的真实过程,感受分娩过程中母亲的艰辛和生命的神奇与伟大,从中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热爱本专业,懂得妇产科既脏又累又平凡,但他是生命诞生的殿堂,是新生命、新希望冉起的地方,是我们二十一世纪医学接班人神圣的医学使命。(3)用病例告诫学生,要珍惜生命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感,例如,在妊娠病理讲解时把课堂搬进医院,用妊娠高血压孕妇真实的病例来告诫学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妇怀孕时特有的一种疾病,该病严重影响着母婴健康,是造成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让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把自己的不舒适感和本病带来的脏器损害情况告诉学生,让学生对照临床病例和书本知识认清本病的危害性,懂得自己肩负的责任,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护理病人、珍惜生命,把希波克拉底誓言牢记在心,维护医学的圣洁和荣誉。爱专业爱病人,恪守医德,才能在极其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凡的事业。

1.4塑造新型护士形象,构建人文素质培养模式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言传身教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自身的人文素质,是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每一堂的授课中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用心备课,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采取案例教学,通过模拟或者重现护患关系的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到案例场景中,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例如,课堂讨论,学生角色扮演,实验室情景设置,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在教学中语言要规范、文明,举止要端庄大方,做到严肃活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人文观念,增强他们的职业自信心而不要轻易伤害。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中,教态亲切自然,仪态庄重,情感真诚,微笑回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例如,分娩机制的操作,胎儿从母体产道娩出的每一个动作都要语言准确生动,认真负责、声情并茂的讲解,使学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关怀的魅力来适应人文素质培养的护理模式。教师对学生既要热情帮助又要严格要求,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素质为学习目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在平时的言传身教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的修养。(2)培养学生的心理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临床应对能力,妇产科护理面对的是特殊的病人群体,常常会涉及隐私、暴露、伦理等问题,这就要求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态度素质,要求护理人员尊重病人的权利保护病人的隐私,提供人性化服务。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是护士职业素质的基础[3],妇产科护理工作头绪多,出现的意外事情也多,比如,生产的疼痛、产后大出血、胎儿的畸形、妇科的手术等等,需要经常与医生、家属、患者等多方联系,所以护理过程中渗透进人文关怀能增强患者应对疾病的压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没有经历过较多的挫折,面对妇产科护理方方面面的多重挑战,决定了妇产科护士要比其他科室的护士承受的心理压力会更多一些,因此,在走上临床工作岗位中,怎样面对打击和挫折,怎样面对病人的误解、家属的挑剔甚至指责,是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培养的重点。在每一次的教学中,除了完成专业课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外,还应注意穿插讲解护理心理学、法律法规学、医学伦理学、道德修养学和护理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相互交叉,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性格,临床应对能力和敏锐观察能力,塑造新型护士形象。

2讨论

总之,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妇产科护理理论及实践教学中,注重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将现代人文护理观念与妇产科教学紧密结合,收集本科、专科专业的护理学生在见习、实习的过程中临床患者的反馈意见并进行分类研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评价教学质量,不断总结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体会,研究适合于妇产科护理的人文教学模式,培养新形势下适合于妇产科人文护理模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倩.人文关怀在妇产科教学的运用[J].北方药学,2012,9(4):101.

[2]沈彩云.人文关怀在产科护理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9):357.

[3]董章霞,陆美芳.护士情商培养与临床护理[J].淮海医药,2008,26(6):553.

上一篇:中职英语教学范文 下一篇:医学伦理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