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范文

时间:2023-10-24 20:11:52

河道治理工程

河道治理工程篇1

关键词:河道;沙坑;防渗;设计Abstract: the Hutuo Riv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project is a key project in Hebei Province, river seepage treatment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 project.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of clay and sodium bentonite waterproof blanket in a combination of channel anti-seepage treatment in the future, in the north of collapsible sandy 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is worth popularization.

Keywords: river sand; seepag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工程概况

1.1滹沱河现状

滹沱河是子牙河流域的两大水系之一,上游已建有岗南、黄壁庄两座大(Ⅰ)型水库和张河湾、郭庄等11座中型水库工程。滹沱河自黄壁庄水库以下流经石家庄市区北部,是省会石家庄市的主要河流。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石家庄市区河段陆续修建了多处护岸工程,河势已得到基本控制,但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滞后,河道整体防洪标准偏低,遇50年一遇洪水时行洪水面宽度可达2~5km,过去的部分滩地槽蓄区早已陆续发展为城区,其防洪需求与现有防洪工程措施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1.2 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河床特点

滹沱河河床以中细砂为主,渗透性较强。平时没有生态基流,加上近年来水资源量的减少,滹沱河以下区间基本形不成有效径流,因此滹沱河全年几乎都是干涸状态。为形成有效的水面景观,必须采取适当的人工防渗措施才能保证滹沱河河道内的蓄水水面。

1.3 工程实施的特点与难点

河道整治的目的:通过河槽整治、防渗、河岸防护等综合措施,逐步修复河流自然生态系统,促进河道两岸防洪保护区土地开发利用的有序进行,改善石家庄市区水生态环境。

滹沱河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中河道防渗工程,存在总面积达142万m2深度和范围不等的采砂坑,沙坑内不同程度的回填有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沙坑底坑洼不平。沙坑深度大,沙坑平均深度在20m以上,最大深度达到30多m。本次对该河段统一进行整治,对砂坑进行填埋,对河槽进行调坡规整治理,治理后总体河道比降为0.33‰。2、沙坑沉陷区防渗设计要点沙坑区防渗区要求防渗材料具有以下特点:防渗功能好、对地形及沉降变形适应性强、自愈能力强 ,容易修复等特点。3、沙坑防渗材料的选择

3.1传统的人工防渗措施一般包括:

3.1.1混凝土防渗:

这种防渗措施比较适用于水体规则、水面区域面积较小的人工湖工程。混凝土防渗主要型式可分为现浇混凝土和混凝土预制块拼装,使用年限一般可达30~50年。混凝土防渗的优点是防渗防冲性较好,耐久性较强,但大范围应用的缺点是工程造价高。

3.1.2粘性土防渗:

粘土防渗属于传统的防渗方法,对于有优质粘土的地区具有投资省、工艺简便的特点,并且有利于生态的交换,有效使用年限一般为25年左右。粘土防渗所需的厚度较大,因而总工程量大,因此较适宜能就地取材的情况。滹沱河沿岸地区合格土源较为缺乏,可结合南水北调石家庄市区段的弃土用于非沙坑区防渗。除上述两种传统的工程防渗型式外,浆砌石、沥青混凝土等都可作为防渗材料,但其应用范围和效果一般不适应大范围河湖防渗。

3.2新型人工湖防渗措施包括:

3.2.1土工膜防渗:

土工膜防渗具有渗透系数小、施工简便、工程造价低的特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曾广泛用于水利工程防渗。由于土工膜属于非降解材料,将完全隔断水力联系,属生态不友好型防渗措施,在近年来的河湖水面防渗应用中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一旦土工膜的连接不牢或施工过程中形成破损,防渗效果也难以保证。

3.2.2膨润土防水毯[1](gcl)防渗:

膨润防水毯是一种土工合成材料,由高膨胀性的钠基膨润土填充在特制的复合土工布和无纺布之间,近年来广泛用于人工湖泊水景、垃圾填埋场等防渗工程中。防水毯是用针刺法制成的膨润土防渗垫,形成许多小的纤维空间,遇水时在垫内形成均匀高密度的胶状防水层,有效的防止水的渗漏。gcl的防渗性能介于粘土防渗和高分子材料(土工膜)之间。gcl使用钠基膨润土,遇水时吸附自身重量五倍的水,体积膨胀到原来的15~17倍以上,将钠基膨润土锁在两层土工合成材料中间,起保护和加固的作用,使gcl具有一定的整体抗剪强度。

gcl防渗的特点是:(1)密实性:

钠基膨润土在水压状态下形成高密度横隔膜,厚度3mm时,它的透水性为8×10-9cm/s以下,既满足了防渗要求,又具有微渗性。(2)持久性:

因为钠基膨润土系天然无机材料,即使经过很长时间或周围环境发生变化,也不会发生老化或腐蚀现象,因此防水性能持久。(3)柔软性:

gcl可随不同地形、不同基础进行变形,与其他防渗材料相比抗不均匀沉降和抗张应变能力强。(4)施工简便:

与其他防水材料比较,gcl施工相对比较简单,不需要加热和粘贴。只需用膨润土粉末和钉子、垫圈等进行连接和固定。(5)适应性强:

gcl在寒冷气候条件下也不会脆断,可耐零下32度寒冷气温;在高温受热干缩复水后裂缝可自动完备合。(6)自我修复性:

由于膨润土遇水膨胀的特点,对于直径小于2mm的植物根系穿刺后可自我修复。(7)绿色环保性:

膨润土为天然无机材料,对人体无害无毒,对环境没有特别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

滹沱河河道防渗工程具有工程范围大、地形条件复杂的特点。部分河段原有的采砂坑深度达10m以上,回填材料除河床沙外还有部分建筑碴土,砂坑填埋后的密实度与其他段相比较小。综合各种防渗措施的优缺点,本次设计中推荐采用膨润土防水毯防渗与粘性土防渗相结合的方法。

防渗单价比较见表3-2-1。

表3-2-1不同防渗型式单价比较表

从单价上进行分析,膨润土防水毯单价虽比复合土工膜方案高,但低于传统的粘土防渗。考虑到复合土工膜的非降解性、粘土材料存在的占地等因素,从经济上膨润土防水毯也具有一定优势。

滹沱河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市区段因本身需承担南水北调石家庄市段弃土,因此可结合弃土利用全部采用粘土防渗方案。防渗层置换出的沙性土用于填埋沙坑。原砂坑较深的区域采用膨润土防水毯防渗方案。

4、设计要点

根据滹沱河河道砂层透水严重和湿陷性的特点,防渗采用基层、防渗层、防冲保护层和生态砂保护层四部分。

(1)基层

对现有沙坑利用清理平整的河床开挖料进行回填,分层碾压并经大水自然沉降,使得砂土原基相对密度达到0.65以上,砂土填筑区相对密度达到0.70以上。

(2)防渗层

基层上面铺设满足质量要求的膨润土防水毯。在铺设中,如遇防水毯发生破损,应用大于破损缺口周围300mm的防水毯覆盖在上面后再作固定处理。此外,膨润土防水毯的保存的铺设应保障其干燥性,严禁雨天铺设,铺设后的防水毯则须尽快实施保护层。

(3)防冲保护层

滹沱河河道防渗工程位于行洪河道内,因此保护层除起到保护防渗体外,还应具有防冲作用。根据滹沱河水力计算,主河槽内50年一遇平均流速一般为2~2.5m/s,按照50年一遇不破坏防冲层的原则确定防护措施。

胶结砂为结合滹沱河河道内单一中细砂采取的一种新工艺,通过掺加一定比例的水泥、粉煤灰按照碾压施工工艺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结构。

(4)生态砂保护层

在防冲保护层上设置厚0.3~0.35m的生态砂保护层,砂料采用滹沱河河砂。其作用一方面是增加河道整治后的自然特性,此外对保护胶结砂层和净化水质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5)防渗效果分析

滹沱河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沙坑防渗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技术的要求,经现场试验,各分项工程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保证了工程的质量,该工程于2010年蓄水,经过两年的运行,沙坑区未出现任何的沉陷和裂缝等现象,沙坑区蓄水位降深满足设计要求,防渗效果理想。对于北方沙性河道生态恢复工程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钠基膨润土防水毯》(JG/T 193—2006)

[2]《膨润土试验方法》(JC/T 593-1995)

河道治理工程篇2

关键词:碾子湾 航道整治 崩岸 三峡蓄水

三峡蓄水以来,虽然下荆江蜿蜒河型大的格局仍保持不变,但局部滩槽已存在一些趋势性变化,如一些通常被认为是优良航道的弯曲段或微弯段正逐渐出现不利变化,主要表现为凸岸边滩冲刷下切、岸线崩退。弯顶段因而存在河道展宽、窜沟发展、甚至形成双槽的不利变化态势。使得原优良河段因分流而有所淤浅,影响航道条件的稳定。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碾子湾水道上段就属于比较典型的微弯段,近期也出现了不利航道条件的变化。下面从航道治理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思路及初步的方案。

河道概况

碾子湾水道位于长江中游下荆江上段,地处湖北省石首市境内,介于石首、金鱼沟两弯道之间,水道上起鱼尾洲,下止毕家台,全长约17km(航道里程381~364km),河道上段微弯,下段顺直,自上而下存在北门口-鱼尾洲、柴码头-寡妇夹两处过渡,有鱼尾洲、上边滩(南碾子湾边滩)、下边滩(柴码头护岸以下边滩)三个主要滩体,河道形势见图1。

碾子湾水道在上游石首弯道切滩前为一过于长直的顺直段,出浅碍航部位主要位于主流从左岸柴码头向右岸寡妇夹(南堤拐)一带的过渡段内。1994年,石首弯道切滩后,进口段主流顶冲点不断下移,上段趋弯;同时,大量泥沙下泄,航道条件急剧恶化。为了遏制下过渡段航道条件向不利方向转化,航道部门于2000~2003年实施了碾子湾水道航道整治工程(见前图1)。工程实施以来,航道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下过渡段基本保持稳定。

近期航道不利变化

碾子湾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紧接着迎来了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在新的水沙条件下碾子湾水道大的河势保持稳定,不过,局部地形已发生了一些不利于航道条件维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碾子湾水道上段弯顶段河道不断展宽,左侧深槽变窄,而右侧滩体冲刷幅度加大,过流能力增强,凸岸侧窜沟发展明显,航行基面下3m线接近贯通,可以看出,南碾子湾凸岸边滩已存在切滩趋势,并有形成双槽分流而导致上过渡段出浅的可能性。

此外,随着凸岸边滩切滩形势的发展,北碾子湾一带主流顶冲点下移,柴码头一带深槽下窜发展,下过渡段有从目前的正常浅滩向交错浅滩转化的趋势。

变化原因分析

经分析,认为造成上述航道条件发生不利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南碾子湾边滩上段高滩的大幅崩退

碾子湾水道在土——沙二元结构的河岸边界条件下,河岸抗冲稳定性不强,河道有迂回曲折摆动的余地。而且,本段床沙主要由粉细砂组成,河道内洲滩稳定性较差。

碾子湾水道凸岸边滩(亦称为上边滩)上段高滩岸线不断崩退(见图2),自2001年8月至2003年7月,凸岸边滩上段高滩岸线崩退幅度一般100m左右;2003年7月至2012年3月,最大后退幅度近400m。而北碾子湾一带后随着护岸工程的实施,深泓相对稳定,但凸岸侧边滩存在明显下切,宽达700m左右的边滩平均冲刷幅度近4m,即从航行基面上2m冲刷至航行基面下2m左右,弯顶处河道枯水过流断面大幅展宽。

由上可以看出,随着北碾子湾一带护岸工程的实施,左岸边界相对稳定,但由于凸岸边滩上段高滩岸线的持续崩退,主流右摆,凸岸侧边滩冲淤变化幅度加大,不稳定性增加。

2、三峡蓄水后来沙减少、中低水位持续时间延长的影响

三峡水库运行以前,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90年代来沙量减少均引起荆江河段冲刷。

三峡水库运行以来,由于水库拦蓄了全部的推移质泥沙和悬移质中的大部分粗颗粒泥沙,来沙大幅减少。根据长江监利站实测水文资料统计,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监利站的来水量变化不大,来沙量大幅减少,1950-2012年多年平均输沙量为3.58×108t,2003-2012年多年平均为0.8463.58×108t,减小幅度达75%以上。由于荆江河段河床主要由中细砂组成,且沙层较厚,因此,在来沙较小的情况下,本河段将以冲刷为主。从目前的实测资料看,荆江河段冲刷明显,2002年10月至2009年10月,荆江河段平滩河槽冲刷量为4.46亿m3,而且总体表现为“滩槽均冲”,洲滩普遍冲刷缩小。而且,三峡水库虽然并不改变荆江河段的年径流量大小,但水库的调蓄作用使10、11月份下泄流量大幅度减少,12月至次年6月份下泄流量增加,使得流量过程的改变也对河床演变产生影响,由于中低水持续时间延长,水流漫滩(指漫过高滩)时间缩短,对低滩冲刷能力增强。因此,来沙减少、中低水位持续时间延长亦导致上边滩中段存在切滩趋势。

3、上下游联动影响

由于本河段河床的可动性较强,对水沙条件变化较敏感,上下游河道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影响河道演变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而下荆江在历史上具有“一弯变、弯弯变”的演变特点,如1994年上游石首弯道切滩撇弯引起柴码头-寡妇矶过渡段超常淤积,导致严重碍航。

近年来,随着上游河道护岸工程的逐步完善,总体河势比较稳定,但局部岸滩仍在发生变化,长期作用会对下游河道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如上游藕池口右岸侧高滩崩退,有可能引起下游碾子湾水道进口过渡段再度上提;而碾子湾水道自身也存在上边滩不断崩退,柴码头-寡妇夹过渡段深泓左摆;甚至还会导致金鱼钩弯道顶冲点下移,进一步影响到调关弯道段深泓的变化。

由此可见,本河段岸滩的变化相互关联性较强,本河段上游及自身局部岸段的累积性崩退变化将会导致下游河道发生一系列变化。

治理思路及初步方案

碾子湾水道受上游藕池口水道变化及三峡工程的影响,南碾子湾凸岸滩体上段冲刷后退的形势严峻。目前,北门口以下张城垸一带有水利部门的拟建工程,但其下游弯顶进口段却没有护岸工程的建设计划,从近期岸线变化图可以看出,此段滩体目前也在不断后退,后退幅度也很大,右岸侧已形成不断下切的沿岸窜沟,从2012年3月测图看,弯顶段已呈切滩态势,3m线深槽接近贯通,一旦形成双槽分流,不仅恶化上过渡段航道条件,还将引起主流摆动,威胁已建碾子湾河段整治工程的稳定,甚至威胁下游河势的稳定。

因此,针对上述不利变化,碾子湾水道近期航道治理的思路为:通过工程措施稳定弯道进口段岸滩,抑制窜沟进口段的发展,以达到维持上过渡段较好航道条件的目的,防止出现凸岸边滩切滩撇弯,进而造成主流摆动,顶冲点下移的不利局面。

依前述情况,守护的范围为南碾子湾上段,其中,守护工程的上段与水利部门河势控制工程的无缝衔接,尾端则位于右岸侧窜沟上段,守护长度约为2.3km。见图3。而根据本水道地形、水位、土质土层和河岸动力作用特点,本护岸工程宜采用平顺式护岸结构型式。同时,针对右岸侧窜沟发展趋势已十分明显,为加强其抑制效果,更好的引导水流,在平面上扩大了守护工程下段水下护底范围(外边线按拐点护底外侧与下游侧心滩轴线的连线进行布置)。

结论

碾子湾水道位于长江中游下荆江上段,河道上段微弯,下段顺直,分上、下两个过渡段,其中下过渡段于2001-2003年进行了航道整治,航道条件得以改善。上过渡段航道条件目前虽较好,但已存在明显的不利变化,弯顶段有向双槽发展的趋势,并有可能影响到下过渡段已建航道整治工程的稳定。

分析认为,南碾子湾边滩上段高滩的大幅崩退,主流线右摆,使得弯顶段凸岸边滩切滩的可能性增大,而三峡蓄水运用后,清水下泄、中水位持续时间延长,则导致水流漫滩(指漫过高滩)时间缩短,高滩线内水流持续冲刷时间增长,加剧了凸岸边滩泥沙的冲刷、下移。

河道治理工程篇3

关键词:河道治理;工程技术;质量控制

1工程概况

乌马河是汾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太谷与祁县交界的上下黑峰、通天沟一带,在祁县境内与昌源河汇流后于祁县苗家堡流入汾,河流总体流向为由东向西。该段河道平时无水,仅在汛期有洪水出流。本次治理段为太太路公路桥下游段,中心线桩号6+944~9+220,河道长2.276km,河道治理工程实施后,治理段河道防洪能力可达20年一遇洪水标准。保护太谷县城10万人口,沿线5个乡镇17个村庄,3万人口,0.26万hm2耕地,108国道8km、县级公路和乡村公路12km。

2河道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人民群众对于提高中小河流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享有防洪安全保障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太谷县境内最大河流的乌马河,由于附近村民违规在河道内采沙、倾倒垃圾,造成河道出现局部阻水、改流等情况,影响了河流的正常流通,弱化了河道的主要作用,给防洪工作带来安全隐患。特别是太太路至南六门段,泥沙淤积,部分河床高于两岸农田,堤防损坏严重,一旦遇到较大的洪水,将直接威胁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河道治理的目的

乌马河城区段河道工程治理目的是:“整治河床、规范断面;提高标准、满足行洪;美化环境、人水和谐”。主要任务是防洪。根据河道现状,河堤线走向基本维持现状,根据行洪需要对堤岸进行防护,并对河道进行疏浚,使河道断面满足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4河道工程的设计

太太路公路桥下游段河道纵坡为1.56‰。河道断面采用复式断面,主槽为梯形断面,边坡1∶2,底宽为20~40m,深度为0.5~1m。堤距为60~100m,堤顶距主河槽底4.5m,堤防临水面边坡为1∶2.5,背水面边坡为1∶2,顶宽3m。迎水面采用格宾石笼护坡,背水面采用草皮护坡,为保护堤岸稳定,基础埋深为1.5m,对弯道凹岸岸坡采用石笼护脚,石笼厚度0.5m,宽3m。主要建设内容:中心线桩号6+944~9+220范围内土方开挖、土方回填、河道疏浚、两岸堤坝及护坡修建工程等。

5河道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乌马河河道治理工程的工程量大、战线长、工期短,考虑施工需要,采用多个工作面分段施工法,经济可行。堤坡防护是河道治理工程的主要工程技术,施工顺序为:清基—土方开挖—堤防土方回填—混合料填筑—格宾石笼砌筑等。根据平面设计图,先定出河道中心线,每20m一个桩,折点处加桩,并在两侧适当位置设护桩,用水泥包桩保护,然后按开挖轮廓定出边桩,洒出白灰线,同时进行高程测量,加密沿线水准点。1)土方开挖:首先进行施工区域的垃圾清理,清理边界在设计堤防边线外0.3m,土方开挖按设计开挖图控制开挖边坡及高程,测量人员利用全站仪每20m测设出河道中线点在木桩上钉钉子控制,根据堤防设计堤脚线的坐标用石灰洒出堤基边线,用水准仪控制清表后高程,不出现欠挖,尽量不超挖,保证不破坏原基础土壤结构。2)堤防土方回填:堤防填筑土料利用开挖的合格的土料,不足的部分采用客土回填。堤防填筑前先用推土机或装载机直接推、铲清除表层,彻底清除表层杂草树根。同时进行回填土料试验,根据试验参数确定铺土厚度40cm、碾压遍数4~6遍、碾压机具为振动碾。现场施工中,根据压实土体现场压实试验情况,及时对施工参数作出相应调整。铺筑与碾压同步进行,每压完一层,测干密度并计算出相对密度、压实度,填筑完成后,挖掘机削坡,人工配合修整。3)混合料垫层:混合料垫层填筑严格按照施工详图中所示的层次、级配、厚度和范围进行。铺筑混合料时,检查基面平整度,需要填平的部位用混合料对基面进行填平找平。4)格宾石笼护砌:格宾石笼从厂家直接购买成品,格宾石笼基础填石料粒径控制在10~35cm、护坡填石料粒径控制在10~20cm,石料表层无风化、带土,且坚硬、新鲜、抗风化。堤防格宾石笼护坡施工自下而上垒筑。成品格宾石笼首先就位后再填充石料,格宾石笼在搬运和填充石料过程中小心轻放,以免损坏格宾网铝锌钢丝外表防腐涂层。网箱内石料填充密实、饱满,施工时为使网箱棱角分明,网箱外辅助立模支撑。网箱砌体完成后,将各个格宾石笼连接成为一体,双股铝锌钢丝绑拉接,绑丝间距1m×1m。封盖在顶部石料砌垒平整后,使用封盖夹固定每端相邻结点加以绑扎。封盖与网箱边框相交线,相隔25cm绑扎一道。5)河槽疏浚:河道内堆弃的废渣、垃圾等用推土机、装载机直接推、铲(跟踪测量)全面清除,平整理顺河槽滩面。河槽开挖的宽度和深度按设计断面和设计纵坡先进行测量、放样控制线,必须精准,符合设计要求,尽量不欠挖。清障疏浚时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对设计河底高程低于现状河底高程的,按设计河底工程进行清障、疏浚;对设计河底高程高于现状河底高程时,则只进行清障、疏浚,不予回填。

6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堤基清理是堤防工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结构安全。施工时堤基范围内的淤泥、腐殖土、泥炭、树根等彻底清除,平整压实后测得土体干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开始堤防填筑。按照碾压试验确定的填筑施工参数、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以及检测方法,分层进行土方铺筑,相邻施工段的作业面均衡上升,避免出现陡坎高差。下一层铺料前,作层面刨毛处理,铺筑与压实工序连续进行,每填筑2~3m即进行一次坡面整形,整个堤防填筑完成后,进行坡面整修,待护坡尺寸、高程、位置,满足堤防填筑设计要求后开始格宾石笼护砌。格宾石笼护坡可以有效控制和引导河流及洪水,减少洪水对堤坝的冲刷,保护河床。砌筑前,放样坡度控制线。先铺设20cm厚混合料垫层,采用挖机铺平并压实,然后组合石笼单元结构,按照设计图示平面位置和高程,摆放组合的网箱,并用同质钢丝将各单元结构连接起来,同时检查空网箱是否与放样控制线保持一致,网箱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选择石料铺装时,尽量避开锋利的石料口,以保证钢丝不受损伤,网箱填充完毕,用细碎石对网箱顶部平整度进行填塞修整后方可进行封盖,盖板绞合后,所有绞合边缘线条直顺,绞合点钢丝靠拢紧密。施工过程中按程序严格执行班组自检、施工员复检、项目专职质检员终检的三级检验制度,工序开工前,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签字确认,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标准。质量检测部位均具有代表性,且前一道工序完工后,由后一道工序的施工技术人员检查验收,并认真做好记录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格宾网材的物理性能、力学指标、钢丝镀层的组成以及网箱尺寸、孔径、镀锌量、外保护层质量等指标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把原材料和单元工程质量关,原材料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坚持不合格原材料不进场,达到有效地控制关键工序,妥善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及质量,及时反映到单元工程和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中,做到资料与工程进度一致,杜绝工程完成后再补资料的现象。

7结语

现场管理工作繁杂多变,施工人员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直接影响工程进展,专业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优劣。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专业技术知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不断地改进与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水平,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基础,不断地收集有关的施工技术资料加以深化。这样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就可及时地调整施工力量,掌握施工进度和分析施工状况,从而达到把控并提高工程质量。科学的施工管理不仅要体现在施工过程中,而且还要体现在工程施工结束后,仍可为工程管理谏言献策,仍可为唤醒工程所在地居民保护环境,维护水工程意识而不遗余力,从而使所建工程运行长久、环境优美、人水和谐,福祉后人。

河道治理工程篇4

【关键词】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对策

河道治理工程可要肩负起提升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重要职责。但由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没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造成大量废水与废弃物排放在外,使周边水体、空气质量受到严重不利影响,因此需结合河道治理工程建设要求,制定出保护周边生态环境的施工方案。

1河道治理工程现状分析

河道主要有河床护坡,水体等组成,通过合理的治理手段,可使河道具备更加显著的防洪排涝功能。就目前来看,我国河道治理工程数量增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部分建设单位忽视河道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将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在河道两侧,导致河道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严重损坏了河道水系统的正常循环[1]。不仅如此,对河流进行过度开发,导致河流内部生态多样性下降,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背道而驰。由此可见,为从根本上发挥出河道治理工程积极作用,相关管理部门需将保护周边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目标之一,细致分析河道治理可能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对传统施工方式进行不断优化。

2河道治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2.1河道形态治理的影响

在河道形态治理期间,主要采用渠化或固化等方式,将河道原有自然形态进行改变。对河道内的水流进行控制,使河道上下游态势更加符合防洪要求。对河道断面进行几何化处理,从根本上约束河流的自然冲淤能力,使河道原有纵向及横向形态发生明显改变[2]。此种河道形态的变化可直接影响到周边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导致河道周边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2.2工程建设的影响

在河道治理工程建设期间,会对周边水资源造成一定污染,部分单位将未经过处理或处理不完善的污水直接排入到河流中,使河道内水质不断下降。同时,工程建设也会对周边环境的小气候造成影响,使地面温度上升。通过拦截等方式储存大量水体,也会导致河道上方空气流动产生变化,空气内的能量转换能力下降。

2.3对水体生物的影响

为确保河道治理工程能够更好保护河床边界的稳定性,相关施工单位往往采取在河岸护坡涂抹防冲刷材料的方式。此些材料会直接与水体接触,导致水体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保障河道治理工程结构的稳定性,护坡处理期间还会采取河床硬化措施,导致河床自身的过水性及多孔性下降,河岸周边植物无法获得充足的水分。

3河道治理工程环境保护对策

3.1创新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理念

在原有河道治理工程改造技术基础上,运用更加先进的河道治理理念,从根本上提升河道治理工程的生态效益与长远效益。结合河流具体情况与特征,明确河流自然形态对工程造成的影响与干扰程度。细致分析课程自身的演变规律,以区域利益共存为原则,更好实现生态环境长远发展目标。做好河道治理规划工作,确保河道治理施工方案能够更好满足河道自然发展需求,顺应河道具体走向布置工程结构。注重控制河道整治的面积与范围,建立起更加合理的河道布局边界,从根本上控制河道治理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干扰程度[3]。划分出河道生态环境敏感地区,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环境保护手段,注重保护此地区的环境完整性,从根本上降低工程建设环节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严禁利用自然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确保河流治理工程能够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符。

3.2应用先进整治手段

通过在河道治理工程开展期间应用更加科学的治理手段,从根本上保护周边水土资源。切实提升工程施工方案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选择对周边生态环境扰动性较小的施工技术与设备。注重对工程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监管,细致评估工程各建设环节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程度,在保障河流治理工程各项功能符合设计标准的前提下,有效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注重河道治理施工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提升施工人员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维护工作中,最大限度发挥出河道治理工程的开展效益,为周边居民与水生物打造出更加绿色健康的生存环境。不仅如此,在河道治理工程建设期间,相关管理部门还需加强施工监督力度,防止污水及污染物随意排放。利用先进工艺将污水进行二次处理,从根本上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控制工程实施成本。

3.3做好水生物调控工作

为确保水生物具有良好的生存环境,需在实施河道治理工程期间开展生物协调、补充水量等工作,保护水生物原有生存环境。在河道内部放养鱼、虾等水生物,通过充分发挥出水生物的滤食作用,使受污染的水体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恢复正常。通过跨区域调水补充水量等方式增大河流流量,稀释河流内部污染物,从根本上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从根本上满足大众的用水需求。

4总结

河道治理工程篇5

关键词:河道整治,水面线,HEC-RAS

1工程概述

在河道整治工程中,需要对天然河道以及治理后的河道进行各种工况的水面线计算,以获得相关特征水位、流速、水深等信息,用以指导河道整治工程治导线确定、堤防结构设计、河道冲刷计算等。某河道整治工程,是一项以乡镇防洪为主的工程,堤防工程的建设将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及防洪、抗灾能力,有效保护当地乡村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当地人民的根本利益。工程治理河段为山区河流,河谷陡峻,主河长13.2km,河道平均比降2.41%,治理河道总长度13.136km。工程设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p=10%)。

2水面线计算方法

设计洪水水面线是确定治理工程规模的关键,根据治理河段资料条件及地理位置的不同,设计洪水水面线一般采取:1)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方程式;2)曼宁公式;3)水面比降法进行推求,方法2),3)仅用于资料较为缺乏的地区。通常河道整治工程水面线计算选用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方程,采用EXCEL程序由下游向上游逐段推算。水面曲线计算所依据的基本方程式如下:其中,Z1为下游断面水位(起调水位,已知条件);Z2为上游断面水位(计算值,未知数);hf为两断面之间的沿程水头损失;hj为两断面之间的局部水头损失;α为动能修正系数;Q为流量;A为过水断面面积。

3工程水面线计算

3.1HEC-RAS程序简述

河道的水面线是根据实测的纵横断面资料、设计洪峰流量、起调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和河道糙率等边界条件,按照水力学公式进行计算。HEC-RAS是由美国陆军工程师兵团(USACE)开发的一个综合性的水力计算软件。图形界面简洁,能够基于不同的模型输入相应的边界条件。软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多种水力计算方法分析计算一维恒定、非恒定流的水面线。操作简洁,便于修改和数据调整,分析成果可以用图形或表格的形式表现,易于工程设计采用。计算步骤:1)新建工程项目;2)输入河道几何资料:河段长度、横断面信息、河槽划分、糙率等;3)输入水流数据和边界条件:计算工况、流态模式、流量、水位等;4)进行水力学计算;5)输出计算结果。

3.2本工程水面线计算

工程治理河段总长13.136km,沿河道共布置67个断面,断面平均间距为200m左右,在现状实测横断面的基础上,根据平面布置确定的堤线,堤距布置行洪断面的形式,作为推算水面线的依据。计算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和2年一遇,河道糙率采用0.042,频率洪水洪峰流量和控制断面水位见表1,表2.采用HEC-RAS程序完成河道建模并输入相关边界条件后,进行各工况水面线计算分析,河道建模及数据输出显示见图1~图5。根据程序计算成果,将各工况水面线数据输出EXCEL表格,按照需要的格式进行整理,以桩号K11+000~K13+000为例,将最终的计算成果整理展示见表3。经比较分析,采用HEC-RAS计算得出的水面线成果跟表格试算成果基本是一致的,但是HEC-RAS对于混合流以及复杂水力条件下的计算分析更为简便准确。

4结语

水面线计算是河道整治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计算,对于整治长度较长,河道蜿蜒变化复杂的河流,为了保证水面线计算的准确合理,将会取较多的计算断面,用传统方法进行计算,计算过程过于复杂,数据也不易修改调整。本文以某山区河道整治工程为实例,通过HEC-RAS软件对治理河段建模计算,得出其各工况水面线计算成果,计算过程快速简洁,计算成果直观,易于工程设计使用。

河道治理工程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也应用到了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当中,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利工程中“南水北调”工程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有效地防御洪涝灾害,并为两岸的农业生产提供丰富的灌溉资源,带动了两岸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数量比较多,但水利工程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河道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河道生态问题,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生态材料;河道;生态工程;治理应用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生活与水紧密相关,无论是工业生产用水,还是居民饮用水,都体现了水资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每到夏秋季节,南方和北方会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况,南方洪涝灾害严重,北方则经常发生旱灾。为了让南北方的水资源能够均衡利用,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既解决了南北方水资源不均衡的情况,又有利于防洪涝灾害;既解决了我国的河运问题,也解决了发电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在调配水源的过程中对河道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在人工修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对河道的生态平衡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使得河道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这一现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1水利工程建设对河道治理方面的影响

1.1水利工程建设对河道水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在改善人们的生活中,水利工程建设就是其中的一项,主要运用高新技术改善我国南北水资源不均衡的情况,是借助原有的河道水源建立水利工程。但是,由于人工施工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环境,使得河道中的水温发生变化,影响鱼类和植被的生长,再加上水利工程沿线的水库比较多,因而影响了河道的水质,也影响了河道水环境。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向河道排放了大量的施工垃圾以及施工废水等,严重破坏了河道水源,对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水利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水库对河道水资源有一定的消耗作用,影响了河道的水流速度,减缓了河道水资源的更新,进而使得河道水质下降,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最终让河道环境失去平衡[1]。

1.2水利工程建设对河道周围环境的影响

由于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施工垃圾,一部分排放到河道中,另一部分丢弃在水利工程旁边。众所周知,施工材料含有化学物质,所以,其对周围的植被资源有一定的影响,也破坏周围的生态平衡,不利于陆地生物的栖息生长。

2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坚持的原则

2.1要提高河道生态环境空间的异质性原则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对河道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性,降低了河道的自净能力,破坏了河道水生植被、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为了提高河道生态环境的质量,改变河道水生植被等的生长环境,就要提高河道生态环境空间的异质性。此外,由于人们对河道生态的干预太多,使得河道逐渐向单一化发展,为了让河道重新向多元化发展,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人们要注重河道生态环境中生物的多样化,并对河道环境进行保护,为河道异质性打下良好的基础[2]。

2.2合理布局景观,坚持整体性原则

水源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一切的建设要以水利工程建设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建设为前提,进而对水利工程进行合理规划。对于景观的尺度,应当设计得小一点,并与水利工程建设的设计保持整体性,将水利工程、河道的生态建设放在第一位。

2.3要坚持水利工程服务社会原则

我国建设水利工程的目的是解决我国的人民生活用水问题,并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除了我国大型的水利工程之外,还有很多小的水利工程项目。因此,在建设小的水利工程项目时,既要注重水利工程的生态建设,还要注重水利工程对社会的服务功能;一方面要解决用水不均衡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让水利工程调节洪涝灾害,并利用水资源进行发电,争取让水利工程在保持生态平衡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地服务社会,从而体现水利工程的价值。

3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在自然环境中,河道与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河道自身也独立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让水利工程对洪涝灾害进行预防,并对河道的治理提出合理的规划,前提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3.1促进河道环境恢复自净能力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提供生态水利工程的应用,主要确保河道水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发展,促进水利工程的防洪防涝功能建设,并恢复河道的生态状况,促进河道恢复自净能力[3]。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以保持河道的生态环境为主,为了让水利工程与河道的走向保持一致,保护河道,将河道的岸线形状以不规则的形式设计,让河道中冲刷的淤泥形成自然的河岸,对河道进行保护。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将河道与生态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它们形成一个生态环境体系,并促进整个生态环境体系的食物链发展,让食物链不断完善,才能提高河道生态环境系统的自净能力。

3.2建立生态河堤,促进河道生态治理工程

水利工程建设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用水问题,还与河道的生态环境紧密相连,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之前,工作人员要让专家对水利工程沿线的河岸进行勘察,然后对其分析,按照不同河段的情况对河堤进行合理改造,建设生态河堤。再对不同河道的形状、水流速度等因素进行测量,制定合理的河道空间。当然,在河堤生态建设中,还可以在河道两侧设置浅滩,扩大视觉效果[4]。建立稳定的河堤之后,就要关注河道生物的多样性,只有河道中的生物种类多了,河道的生态就能得到治理。在河堤施工之前,要对施工材料进行慎重选择,让护岸的材料与河堤周围的环境能够融合,减少护堤材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3运用新型的水工建筑物

在河道生态建设工程施工中,施工的材料要符合河道生态环境要求,就要保证施工材料的安全环保性。最常见的河堤有橡胶坝,它是一种新型的水工建筑物,它的结构简单,价格也比较低,而且还能够防洪,成本比较低,是小型河道治理工程的首选。

3.4水生植被的种植和水生动物的放养

在河道生态建设过程中,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那么对于缺少的水生植被与动物种群而言,就要不断地自我修复,或者进行人工放养的方式让河道中的生物多样化。河道管理人员可以在河道内种植水生植物,如睡莲、海藻等,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进而增强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并为河道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稳定的生存环境。管理人员还可以放养水生动物,比如各种鱼类的养殖,有利于消耗水中的微生物,阻断病菌的成长和传播。

4结语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传统的水利工程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但是,传统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河道产生了一定的污染,不利于河道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而新型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不仅具备防洪功能,而且还有利于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通过河道生态环境的建设,有利于改善河道的水质,并通过人工放养的方式增加河道生物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王宏俊.生态材料在河道生态工程治理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13(S1):86-88.

[2]高建.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1):227-228.

[3]李强.关于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4(6):30-31.

[4]吴俊和.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3):75-76.

河道治理工程篇7

关键词: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TV147文献标识码: A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道的地位、功能已日益重要,对城市河道的整治、开发利用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笔者在本市多年城市河道整治工程的实践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⑴管理体制混乱,“多龙管水”;⑵规划滞后,起点不高;⑶设计理念落后,缺乏新意,前期工作深度不够;⑷施工队多而杂、鱼目混珠、素质差、管理水平参差不齐;⑸监管制度仍不完善、力度不大。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结合本市的一些特点,在以下几方面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1 管理体制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市区河道实行的是市、区根据河道等级分级管理,水利与城建部门分区域管理的模式。管理体制较为混乱,由于多头管理,部门、上下级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甚至有互相推楼、扯皮的现象;加之还未编制城市河道的蓝线规划,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章搭建、倾倒垃圾等违章事件时有发生,致使堵塞河道、污染水质,每遇暴雨,极易积水,影响生产、生活秩序。应加快水务一体化的进程,出台城市河道管理办法,理顺管理体制,打破市、区、部门之间的界限,明确职责,建立专职城市河道管理机构,实行“一龙管水” ,一管到底,落实管理责任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防止违章搭建等现象死灰复燃,并逐步推行市场化管理模式。

2 工程规划

一个好的工程项目必须建立在一个好的工程规划的基础之上,因此,规划必须先行,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具有控制性、指导性、合理性、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

2.1 规划的原则

城市河道整治工程规划的原则是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城市的黄线规划、城市的蓝线规划、城市的防洪规划、城市的水系规划。

2.2规划编制

对上述的专业规划,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可采用指定、议标、招标等方式先择编制单位,并采用公示、听证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优化、完善。2005年建设部颁发了《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当务之急是编制城市河道的黄线、蓝线规划,对城市的防洪规划、城市的水系规划进行适度的修订、完善,报经上级或市政府、人大批准,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以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3 工程设计

3.1设计单位的选择

应积极推进竞争性选择设计单位的做法。市区河道工程既是水利工程,同时也是市政工程,可在水利,市政等部门进行跨行业、跨地区选择,从技术层面,文化品味等多方面比选。

3.2 设计理念的创新

工程设计中,在巩固或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的前提下,引进人水和谐的理念,融生态型、景观型、功能型、亲水型于一体。必须进行设计创新,采用先进的设计手段,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使工程更趋安全、合理。同时,还应加强对工程设计方案的专家审查,可适当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参与尤其是所在地业主代表,提高公众的参与度,成为民心工程,以便在实施时得到配合,确保顺利推进。① 新建工程。应充分考虑工程的整体性与完整性,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融合,充分考虑附近的建筑、公共设施的特点、河道特征、功能等,亦可一次设计,分期实施。② 老工程加固河道原有部分护岸工程由不同的企事业单位所建,建设年代不同,标准不一,尤其是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建设的普遍基础浅、排水设施不完善、质量不高、离房屋建筑近。对标准太低的进行拆建,需要加固的,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查找工程档案或原有资料;对档案及资料不全者进行勘探或人工摸探;加固设计应遵循墙前加固、墙后减载的原则,减少开挖、扰动,尽量减少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4 工程施工

4.1 施工单位选择

近年来,由于放低了准入门槛,施工队伍多而杂,素质普遍较差,技术工人缺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要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实地考察、临场答辩等方式选择资信好、施工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队伍。

4.2 项目经理

应选择身体条件好、业务熟、现场管理能力强,具有类似工程经验、无施工不良纪录者。

4.3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考察,熟悉周边环境,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有针对性,尤其是对工程的难点、要点,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杜绝扰民工程。

5 监督管理

5.1 业主单位

①建立项目法人。根据分级管理的职能,按基建程序组建具有较强的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的项目法人,法人代表应为专职,条件成熟的,可逐步推行“代建制”,进行市场化运作。②施工图审查。必须实行施工图审查制度,并严格按程序办理和控制设计变更。③招标。业主单位应针对工程特点编制招标文件,预测招标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对策、措施,进行事前控制,在招标信息、招标文件时对相关的要求、标准要明确界定,表达清楚,不致产生歧义、使人误解。具体包括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经营承包范围、项目经理、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等的专业、等级;实行项目经理部保证金制度;招标管理部门对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的档案管理制度。亦可委托中介机构招标。④工期安排。工期安排应科学、合理,尽量避开雨季,雨季施工干扰因素较多,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工程质量,还会增加工程投资严格工期保证金制度,对拖延工期的施工单位一定要处罚到位,避免出现“马拉松”工程。⑤竣工验收。工程完工后,应尽快组织竣工验收、移交,工程档案应按水利、城建的要求进行归档。

5.2 监理单位

选择与工程相对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并逐步实行监理招标制度。项目总监要业务精、素质高,现场管理协调能力强监理班子配备专业应齐全,年龄结构合理。

5.3质量监督部门

质量监督部门要从技术的层面进行强制监督。采用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尤其是随机抽查的方式是最易发现问题、反映真实情况的方式另外,还应采取行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经济(质量保证金制度)手段,三管齐下,实行全方位督查。

5.4 行业管理部门

行业管理部门要研究完善市场准人机制,加强对施工单位、人员的资质、资格的审查,做到持证上岗,对非法转包、违法分包、肢解分包等行为严肃查处。

5.5 财政、审计部门

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配合决策部门,研究完善投融资政策,对城市河道进行滚动整治、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水资源,使之步入良性循环。

5.6 纪检、监察部门

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对有不良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在一定范围内通告,使那些陪标、串标、偷工减料的单位和个人无机可乘。规范工程建设市场,杜绝“豆腐渣”工程加强廉政建设,对参建人员进行警示教育,逐步建立工程建设监管信息系统,确保工程及参建人员“两安全”。

5.7 公众、新闻媒体监督许多市区河道工程,地处居民密集区,涉及到众多的利益群体,不少居民自动担任了义务监督员,不少苗头性的事件;如野蛮施工、违章搭建等;多是当地群众发现、举报,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的,收到了良好的公众、媒体监督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小红,王苏杰.对加强河道管理的思考[J].陕西水利,2011,(04).

[2] 乐茂华,刘军,胡和平.深圳市河道生态修复理念及其治理技术[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02).

河道治理工程篇8

1.1水土流失现状

2013年贵州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面积统计表明,务川县国土总面积2772.80km2,水土流失面积1109.40km2,占40.01%。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流失面积848.95km2,占76.52%;中度流失面积174.17km2,占15.70%;强烈流失面积38.21km2,占3.44%;极强烈流失面积14.18km2,占1.28%;剧烈流失面积33.89km2,占3.05%。正安县国土总面积2595.00km2,水土流失面积1058.77km2,占40.80%。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流失面积653.54km2,占61.73%;中度流失面积189.86km2,占17.93%;强烈流失面积132.66km2,占12.53%;极强烈流失面积56.56km2,占5.34%;剧烈流失面积26.51km2,占2.47%。

1.2水土流失治理情况

从1995-2011年底,务川县共治理专项水土流失面积1278.10hm2,实施坡改梯40.40hm2、经果林2915.20hm2、水保林1774.6hm2、封禁治理5720.8hm2、种草1658.40hm2,完成总投资5454.60万元。截止到2012年底,共完成水土保持措施面积为458.96km2,其中工程措施为196.37km2,植物措施面积为262.59km2。项目区所在正安县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区,1999和2011年利用国债资金完成了治理面积4419.40hm2,其中坡改梯154.20hm2,经果林96.20hm2,水保林1646.40hm2,种草485.90hm2,封禁治理2036.70hm2,完成总投资7507.20万元。截止到2012年底,共完成水土保持措施面积为889.74km2,其中工程措施为310.04km2,植物措施面积为579.70km2。水土保持监督工作已全面推开,在此期间对很多工程项目实施了治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减轻了水土流失强度,年平均流失量逐年降低,在全区已形成多个示范点,对整个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2主体工程选址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2.1选址比选分析评价

合理布置防洪堤,布置时应力求河道顺直,转折处用平滑曲线连接。为减少耕地的占有和施工各方面的协调,堤线基本沿原河道布置,具有唯一性,不进行方案比较。

2.2选址制约因素分析评价

根据水土保持法、水保[2007]184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中的规定,并结合项目主体设计资料,对工程制约因素分析如下:根据主体工程设计,项目的站址及线路路径不在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范围内,不占用国家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无旅游景点,不涉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告的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项目区属中部湿润亚热带喀斯特脆弱生态区,必须落实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方能有效控制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破坏;项目不属于国家发改委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的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的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区在部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内,同时也属于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因此应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项目建设所需砂石料直接从取得合法资格的经销商处购买,不单独设置专门的料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外弃土石方,主体对该部分废弃的土石方集中堆放。市坪集镇的废弃土石方一部分堆放在市坪民族中学操场用于场平,一部分集中堆放在弃渣场;务川县城废弃的土石方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占用河道,因此应做好相应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2.3主体工程占地类型、性质和占地面积的分析与评价

2.3.1占地面积复核及分析根据主体设计资料,主体工程设计占地5.08hm2,主要包括堤防占地、排洪隧洞占地、施工便道占地、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临时堆土场占地及弃渣场占地等,主体设计的面积未包括拆除区、拆改区、新建附属设施区的面积,因此方案对其进行补充。2.3.1.1务川县城河道拆除区:主体对该部分拆除4座人行桥、拆除4+240拦渣坝,占地面积共计0.01hm2。新建附属设施:主体对4+100处新建一座钢筋砼桥,6+810处新建拦污堤坝,经估算占地面积为0.01hm2。2.3.1.2正安县市坪集镇河道拆改区:主体对孙家沟拆除阻水桥梁4座、拆除阻水房屋1栋;刀塘河拆除阻水桥梁1座、拆除阻水房屋1栋、改建阻水桥梁1座、拆除阻水拦河坝1座,占地面积共计0.05hm2。新建附属设施:主体对孙家沟拆新建人行桥1座;刀塘河新建人行桥2座,经估算占地面积为0.01hm2。该项目总占地5.16hm2(其中主体设计的面积5.08hm2,新增0.08hm2)。项目的占地面积能够满足工程施工要求,项目的建设尽量少征占地,集约化用地,有利于水土保持。4.3.2占地类型分析评价占地类型主要是指现场踏勘之时的土地利用情况,工程属未建项目。通过现场踏勘,根据主体设计提供的1∶10000的地形图及现场调查进行勾绘,项目总占地5.16hm2,其中水田1.27hm2、梯坪地2.24hm2、荒草地0.66hm2、有林地0.40hm2、灌木林地0.37hm2、水域0.16hm2、建筑用地0.06hm2。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占用了较多的梯坪地和水田,在后期工作中,建设单位做好经济补偿,应加强防治力度及提高防治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4.3.3占地性质分析评价通过对项目建设内容进行分析,永久占地主要为堤防区占地,其它区域多为临时占地。项目永久占地约占总面积的69.19%,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较严重。待工程完毕后,地表压占、固化及各项措施布置后,水土流失将得以治理;临时占地在工程建设完工后进行植物措施恢复或恢复原有土地利用类型,不会造成周边环境的破坏,有利于水土保持。

3土石方平衡及分析评价

3.1主体设计土石方及合理性分析

根据主体设计资料,共开挖土石方164500m3(其中市坪集镇100300m3;务川县城区杨村河段64200m3),回填土石方14900m3(其中市坪集镇6700m3;务川县城区杨村河段8200m3),废弃土石方149600m3(其中市坪集镇93600m3;务川县城区杨村河段56000m3)。土石方分析评价:根据主体设计沿线平场标高及现场勘查,工程选线土石方开挖量相对同类项目较小。按照“就近利用、移挖作填、就地平衡”的原则,有利于水土保持。

3.2方案新增土石方及合理性分析

1)务川县城河道:拆除区共产生建筑垃圾80m3,全部废弃;新建附属设施共开挖土石方60m3(其中土方40m3、石方20m3),全部回填利用。2)正安县市坪集镇河道:拆改区共产生建筑垃圾120m3,全部废弃;新建附属设施共开挖土石方30m3(其中土方20m3、石方10m3)全部回填利用。

3.3土石方调配

主体设计及补充的土石方挖填情况,共开挖土石方164790m3(其中市坪集镇100450m3;务川县城区杨村河段64340m3),回填土石方14990m3(其中市坪集镇6730m3;务川县城区杨村河段8260m3),废弃土石方149800m3(其中市坪集镇93720m3;务川县城区杨村河段56080m3)。部分废弃土方堆放于弃渣场和临时堆土场,建设完工后,部分用于绿化场地覆土。

3.4表土剥离及土方处理

根据不同占地类型,按不同厚度进行剥离,剥离面积为4.17hm2,剥离表土量约14210m3。

4主体设计水土保持措施分析与评价

从综合防治水土流失角度出发,对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进行分析论证,即:1)表土剥离:主体在施工前先对表土进行了剥离,根据水土保持措施界定的原则该项定为水土保持措施,共剥离表土1.54hm2(其中市坪集镇0.53hm2;务川县城区杨村河段1.01hm2)、剥离量为4620m3(其中市坪集镇1590m3;务川县城区杨村河段3030m3。2)种草绿化:后期对施工便道区、弃渣场区及临时堆土场区种草绿化1.54hm2(其中市坪集镇0.53hm2;务川县城区杨村河段1.01hm2),根据水土保持措施界定的原则该项定为水土保持措施。3)覆土整治:根据绿化需要采取土地整治措施,根据水土保持措施界定的原则该项定为水土保持措施,共覆土4620m3(其中市坪集镇1590m3;务川县城区杨村河段3030m3)。

5结论

1)从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分析与评价可以看出,工程建设期土石方数量流向安排较合理,废弃的土石方部分用于城市建设,部分集中堆放在弃渣场,符合水土保持要求。2)从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分析与评价可以看出,工程建设布置了一些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如表土剥离、土地整治及植物绿化设施,设计标准是按有关行业规范设计的,满足水土保持要求。

上一篇:屋面防水工程范文 下一篇:初一优秀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