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22 18:30:16

美学教育

美学教育篇1

要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参加运动,教师要对每一个练习投入较大的热情,如在球类比赛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一起呼喊欢乐的投入运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在保护帮助时,教师要热情地一个接一个保护学生,并随时对每个学生动作优缺点不失时机地加以评讲,注意表扬鼓励。如:跨栏练习时,有的学生胆小,一到栏前就停住了。对此教师要从感情上和学生在一起,一个一个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加强学生自信心,当学生感到教师的感情和他们一致时。又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情绪就会越来越高,如果教师情感上与学生格格不入,本身情绪不高,就会大大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会很好。

二、语言美教育

语言的使用是一门艺术,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这门艺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和美感教育是非常有益的。对课堂教学效果也无疑会起到良好的效应,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出口六月寒”。语言作为人类学习知识的第二信号,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地艺术得使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的调动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语言美,生动形象、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用词确切、口齿清楚、口令清晰,而且语言要文雅、和气、谦虚,带有启发性,鼓励性,充分发挥语言生动形象的直观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例如:“请×××同学出列为大家做一下示范”,就比说“你出来做一下,让大家看一下是什么样子”的效果要好得多。这样会使他感到你是尊重他的。学生做完示范动作后说“谢谢,请归队,”比“你回去吧”要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使用正诱导语言,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存在的缺点,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更加积极的去进行练习。而使用副诱导语言,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讨厌练习。所以教师在课堂中所讲的每句话,都应该充满信任和鼓励,即使是对那些不能按要求完成动作的同学,也应使用带有肯定进步和鼓励的词语,决不能话中带刺,恶语伤人。如:对完成动作好时应使用:“对”,“好”,“漂亮”,“不错”,“可以”“就这样做”,“更快一点”“更高一点”等等。对未能完成动作要求的同学也不能说:“不对”“不行”“真笨”“傻瓜”“你别做了”“你完了”等等,而应该指出应该怎样去做,比如说:“你应该再快点,再高点”“放轻松”“别紧张”告诉学生“你该怎样去做”或“再努力一下你肯定会完成的”而不该说:“你不应该怎么做”。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并没有因自己动作失败而嫌弃自己,从而会更加努力的进行练习。

“精讲多练”是体育教学的原则之一,因此,不论是在讲解动作要领,要求,还是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时,都应该避免叠叠不休口若悬何的长篇大论,应以精练的语言,做到声情并茂,对某些专业术语要加以解释,归纳,编写成口诀,形象生动,朗朗上口,学生易学易掌握。如:排球双手垫球技术要领可归结三句:“一夹、二插、三抬”。

三、形态美教育

形态美(仪表美和教态美)是对学生最直接的审美教育。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学生审美的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上课时,衣冠不整,形体粗俗,举止笨拙,生见其师容,顿失之恭敬,导致厌烦承教。所以,教师首先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举止文明礼貌,仪表端庄,服饰打扮得体,待人接物廉逊大方,教态自然,和蔼可亲,成为学生精神美的典范。

体育教学是一种直观教学,教师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不是“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而是通过其形象,优雅,和谐,准确有力的示范动作,使学生的知觉,意向产生连锁式的心理反射,通过欣赏羡慕向往实践,从而获得审美教育的效果。

和谐,指事物和现象的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协调,多样化殊的统一。把“不协调的东西协调一致”。示范动作的和谐,也应该表现为把各个动作有机地相互联系在一起,把不协调的动作做得协调,美观。不仅要做得正确,准确,而且要做的具有美感,轻松熟练,协调有力。如果教师的动作马马虎虎,无精打采,面红耳赤,气喘吁吁,就必然会使学生也提不起精神。产生畏难情绪,激发不起他们跃跃欲试的心理,就难以掌握正确动作,也就更谈不到美的享受了。但也不能故弄玄虚随意加大动作幅度、难度,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技术水平,来做出恰如其分的示范动作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上一年级学生的双杠课时的支撑摆动,就应同二年级的示范动作有所不同,一年级学生由于参加紧张的高考,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文化课上,拼搏了一年甚至几年,加之刚入校不久,身体素质尚在恢复阶段,如果示范动作做得幅度过大,对他们要求提的过高,就会使他们在赞叹之余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即使是硬着头皮去做也往往会因力量不足而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对他们的支撑摆动只要求两腿并拢伸直,脚尖绷紧,前后摆出杠面即可。二年级学生因在校已经一年,身体素质等均比一年级好,就应提出稍高的要求,即前摆和后摆,均应摆至水平位置。这样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出的动作就可和谐了,“美即和谐”,动作和谐了美也就在其中了。当然,每一项运动都有其本身的美,如果把体操中的绷足,挺胸用在篮球的三步上篮中去,就会给人以“抬头,挺胸,绷脚背”之感。显得不伦不类,就失去了篮球上篮的那种快速有力的美感,从根本上违背了篮球运动动作的规律。

体育教学是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教学,是塑造学生正确形态,姿态,行为能力的课堂之一。应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鉴别、欣赏人体美,正确的常态美,让学生知道站立时的探头、歪脖、抠胸、耸肩、驼背、塌腰、撅臀等,都是不正确的,而且也是不美的。让学生消除对人体美的各种误解,例如把肥胖当成丰满的一种误会,把纤弱当成苗条的一种错误,把粗野当成勇敢是一种颠倒,把无病当成健康则是一种无知。使学生舍弃自己的偏见,不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美,因为人体的形态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要我们的身体不失去人类的常态,就可根据人体美的规律去追求适合于自身体态特点的美,即瘦长的人苗条而不纤细;体胖的人丰满而不臃肿;身材高大的人魁梧而不单薄;矮小的人灵巧而不瘦小;就会使学生感到美就在自己的身旁,只要正确的去追求就会得到的。

四、环境美教育

心理学告诉我们:心理状态中感知,回忆某些情景的引起,也随情景场合的改变,由一种心理状态缓慢地转变为另一种心理状态。所谓“心随境迁”,就是心理状态的情景场合性。体育课教学对环境美的处境,对学生进行锻炼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直的跑道,清晰的线条,明显的标记,图形的新颖醒目,都会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技能,技巧进行回忆再现,增强他们对新内容的兴趣,达到使其自觉进行锻炼的目的。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从教材内容和教法上去进行钻研,探讨,而且也应该注意课堂中所使用的器械的排列,周围颜色的使用,音乐的选择等去加以考虑,使学生来到运动场后顿感“心旷神怡”,使之“荣辱皆忘”,一心一意的投身于体育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提高课堂锻炼的效果。

在器械布置上,不仅可使用上课所用的器材、设备,还可以使用某些辅助器材来改变环境,如:在上短跑课时,用呼啦圈按等距离直线放在跑道上,即美化了课堂环境,还可使学生按要求来限制步幅或提高步长,让学生做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跨步跑,等,每步都落在相应的圈内。

音乐走进体育课堂,是当今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对我们向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这里指的音乐走进课堂,不光是指艺术体操教学,而是指在所有的体育课内,广泛使用音乐来辅助教学。如:在课的准备活动中选用一些明快,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来代替体育教师的口令或哨声,不仅把教师从费力的口令叫喊中解脱出来,随节奏同学生一起做出准确的镜面示范,加深学生对体育正确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使学生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对其审美对象(教师),随音乐节奏做出的动作节奏,符合于他们生理的自然节奏,他们就会感到和谐和愉悦,在形体和心灵上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在课的结束部分采用一些平缓,轻松的音乐来做放松活动,可使学生从高度兴奋和伴有疲劳感中平静下来,促进疲劳感的消除。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内容,极为丰富,它对促进人的身心协调发展存在着巨大的作用和魅力,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体育家和美学家都大力提倡体育与美育的相结合,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如:蔡元培先生、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都十分强调德,智,体,美相结合,目的在于达到身心既善且美,这样就要求体育教师充分运用美学理论来指导教学,不仅对学生心灵的陶冶,行为的完善,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且对体育教学的效果,都将起到不可轻估的作用和影响。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就一定会使体育教学成为发展学生形态美,创造学生心灵美的广阔课堂,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美,皆全的人才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铺锦叠锈。

参考文献:

[1]金雁群主编.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第一版,山西: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803-820

[2]吴兆翔主编.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第一版,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60-65

摘要:本文章阐述了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采用灵活的方法,用美的仪表,美的教态来吸引感召学生,并用相应的美的教学方法、手段、场地环境等有利条件。激发起他们对美的追求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并从中感到愉悦。

美学教育篇2

关键词: 体育教学;德育;智育和美育教育

体育活动拥有众多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审美对象,不管是亲自参加体育活动,还是观赏体育运动,都能由此获得美的享受、美的启发、美得教育。我在实际教学中,努力挖掘体育教学中内在的健美因素和审美情趣,从而将审美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体育与审美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体育教育与审美教育尽管在教育目标、教育媒介和教育途径上各有特点,但两种教育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互为手段、互为目的,审美教育与体育教育作为完善人格结构的整体进程中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的培养,以塑造情感和心灵,皆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融合教育。

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健美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塑造学生健美的体魄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当前独生子女娇惯懒惰的现象尤为普遍,我常常利用阴雨天室内课,通过讲解图片资料和有关运动员的实例,帮助广大学生弄清什么是“健美”,什么是“健美”的体魄。青春是美丽的,这美丽无论如何不能同健康分开,健与美有着天然联系,体格健壮,体型匀称,充满了青春活力,这才是真正的美。使学生知道健美体格的形成,必须靠持之以恒的锻炼,养成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是形成健美体格的基础。另外,中学生都比较注重衣着打扮,美观大方的穿戴能给人以美感,然而没有健壮匀称的体格支撑,服饰再新颖别致也很难达到理想的美。在体育教学中,要结合女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对女生进行健美教育,从而使女生形成正确的健美观念。

三、使学生在运动中获得美的享受

优美的音乐、舞蹈,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速度和耐力等身体素质,而且还可以锻炼健美的形体,提高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表现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教学时结合具体内容与音乐老师密切配合,使体育教学与音乐教学协调一致。当学生在某些活动时,尽量能随音乐节奏进行。将体育与音乐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在生理上得到锻炼和放松,心理上也得到美的享受,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美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及对美得感受力、鉴赏力。培养学生心灵的行为的健康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体美、运动美以及美得创造力;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吴树超.学校体育的正确导向[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7(10)

美学教育篇3

关键词:文化课 美育

“隋唐的文学艺术”是岳麓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一节文化课。介绍了我国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由于文化课在考试中的比例少,内容相对简单,所以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常常被教师忽略。众所周知,隋唐时期,我国处于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积极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风气开放,民族文化融合,中外交往频繁。这就为文化和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条件。随让时期的文学和艺术史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璀璨明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教育素材,对于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基于以上认识,我依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突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

一、新课导入

通过学情分析,我发现学生对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我以唐朝典型的音乐“霓裳羽衣曲”为背景,展示了一组学生熟悉的隋唐时期的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相关的精美图片。古典的音乐加上精美的图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学生带到了特定的历史情境中。给学生留下了强烈的“美”的震撼。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触摸“美”。

二、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部分,我将它分成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诗歌的黄金时代

首先,展开一个男女同学之间的小竞赛,引导学生吟诵积淀的唐诗名句。在这种紧张积极的竞赛氛围中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板块-----诗歌的黄金时代。

诗歌的黄金时代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先引导学生分析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是什么?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做到集思广益,我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展开讨论,在学生给出答案的基础上,我再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详细的讲解。突出政治、经济与文艺的关系。

然后我和学生一起来了解唐代诗人中的3位杰出代表。在课件中我搜集大量的图片和诗歌,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吟诵中感受盛唐时期李白的豪迈奔放,社会剧变时期杜甫的忧国忧民意识,晚唐白居易对黑暗社会的猛烈抨击。结合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作品中反映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引导学生共同探究青少年应该如何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树立积极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通过小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吟诵诗歌时进一步感知文学“美”,了解诗人的人格“美”,树立“美”的人生态度。

第二板块书法和绘画

这是本节课的另外一个重点。在对颜真卿、柳公权做简要介绍后,我在屏幕上导出颜真卿、柳公权书法作品的代表作,然后让学生拿出纸和笔临摹二人的书法作品。并从学生中选出6幅优秀作品,让学生发表各自看法。让我们的中学生更多的接触国学,感受国学的伟大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情感的升华:“字品即人品”,引导学生做好人,写好字。

接下来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张旭和怀素的草书,并谈谈从中悟出的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绘画能较为准确的反映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我先请两个同学分别说说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所反映的具体内容,然后再进行总结。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请10个同学表演《步辇图》中的场景,同时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临摹书法和表演其实就是创造“美”的过程,进一步加深“美”的体验。

第三板块敦煌莫高窟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首先我简要的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对这一名胜古迹有个基本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参与其中,共同解决基本知识点。接下来我用大量的图片资料从不同角度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和绘画,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切身感受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的魅力,从而激发其爱国主义强情怀。

为了更好的突破难点,我采用材料题的形式。启发学生共同探讨敦煌莫高窟出现和保存至今的原因。在材料中我着重应用了两则材料,即敦煌莫高窟当今的沙化现象严重和小学生积攒零花钱支持敦煌莫高窟的文物保护,着重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文物的意识。

【设计意图】敦煌莫高窟的现状令人堪忧,在分析其现状和寻找出路时就是对学生行动“美”的积极暗示,培养学生保护“美”的意识。

第四板块音乐和舞蹈

这个知识点要求理解的知识不多,我安排了一位善于舞蹈的学生课前做好准备,配以“霓裳羽衣曲”款款而舞,学生近距离欣赏美。

【设计意图】学生现场舞蹈,是直接创造“美”的过程,通过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对“美”的创造,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在生活中创造“美”的积极性。

(三)课堂小结

为了实践美育,我打破常规的课堂小结模式,要求学生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古诗意境表现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动手,进一步的升华“美”。

美学教育篇4

关键词:美术教育;审美教育;作用;阻力;弊端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32-01

我们常常提起审美,倡导审美,那么什么是审美呢?"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美,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其次我们应该明确,审美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做出一个评判的过程。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使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做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它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而在新的教育改革体制下,对于美育的教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着重美育的教育。那么,美育教育在新的教育改革中到底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呢?

1.美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美育又可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通过审美活动,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最后得到艺术美的润泽和熏陶。

2.美育教育存在的阻力

2.1社会对美术课仍存在轻视心理。素质教育在今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倡,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普通民众,都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如何看待美术教育的问题上,观念还是有所偏差,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美术教育成为了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开展得最为艰难的阶段,除了升学率之外,除此之外的一切活动都被看作是没有意义的,偶尔的诸如跑步、听音乐等时间很短的活动,也是为了让学生们换换脑子,然后继续钻进书山题海之中,学校-课堂-家庭,三点一线的生活使学生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和涉及文化课以外的任何活动,其中就包括美术教育。 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几所学校之中,如何改变长期以来的对于审美教育的漠视,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整个中国教育界一个需要持续思考和努力的大问题。

2.2对美术课的认识不端正。长久以来,人们对美术的认识就是在上美术课时美术老师在黑板上随意画一幅简单的画,然后要求学生照着画,或者在讲台上放一个简单的物体,让同学们照着画下来。但是一些美术常识、美术的基本技能,常人也应当有所了解和掌握。记得台湾知名女作家三毛在自传中曾有这样的叙述:她想要换一个板凳,在平面里画出了三条腿之后,不知道第四条腿应该画到哪里,为此感到十分惭愧。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绘画尝试,只是涉及到了立体方面的初步知识。相信不仅仅是三毛,我们很多人想要描述一个物体的时候,也会常常觉得自己的绘画水平实在是欠缺太多。所以说,素质教育已经是一个趋势和必然,应试教育观念下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适合综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审美素养和一定的艺术技能,已经成为了人们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2.3学生对美术课的不重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认识直接关系到所学学科的重视程度。长期以来美术的"小科"地位导致家长也对美术学科存在偏见,认为学习美术耽误了主科的学习,只有学习不好的,升学希望不大的孩子才去学习美术,所以不允许学生学习美术。至于孩子的美术学习状况,他们根本不关心。许多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的学生都因为家长的这种轻视的态度,而放弃了最初的理想。记得学生填《成长手册》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对美术的态度这样写道:"我要好好学习文化课,如果实在不行了,我就去当画家。"笔者不知道这位学生填《成长手册》的时候是什么心态,但作为美术老师,看了这段话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么短短的一段话,让老师感到伤心,但同时也折射出当今社会上对美术的不重视,对美术的不了解。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美术本身也是一门学科,对于个人完善和个人发展有着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主观认识上尚且如此,实际行动则更不会有什么作为,在这种心态下是不可能开展好美术教育的,更难以让学生接受到艺术美的润泽和熏陶。

在大力进行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倡导审美教育新观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必将为课程改革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家长、社会都应深思。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许多历史的遗留问题和理念的转变也绝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一个没有文化和艺术素养的民族,将无法立足于21世纪的世界强大民族之林,而真正的文化素养则必须通过真正的艺术教育才能达到。今天,在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时候,美术教育也将开拓出一片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王大根.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审美关怀[J].中国美术教育,2009,(5).

美学教育篇5

一、学生学习美育很重要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爱好和审美能力,培养对创作的兴趣,提高对造型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研究背景促进智力发展

现代的教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开发学生的智力,作为教师,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上完一节课,如果授课效果很好,师生情感交融,此时会打心底里感觉到一种满足,相反,如果课堂教学不顺利,学生不能积极配合,教学计划最后难以完成,教师会有一种挫败感,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情感的交融,提倡愉快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美术教学进行美术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的任务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通过美术教学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绘画、工艺和欣赏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了观察、想像的方法以及简单的工艺操作,这种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美术教师必须要了解儿童心理特点,随着儿童年龄增长,智力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会逐渐掌握学生比较成熟的绘画表现方法。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设计教学,才能适应对美术教育的要求。

四、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创造美

在上学期刚开学时,我刚备好了教案,准备上课,我们班的学生望着我,说:"老师这个怎么画呀,乱七八糟的。"这是一年级美术课《大家一起画》,这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绘画工具,让每位学生为画出来的形象和涂出的色彩而感到愉悦,有个别的学生不敢动笔,认为是乱七八糟的,分析了原因,主要是新课程更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对美术的体验和尝试,对专业要求比较低,学生比较小,因此,没有难度又没有具体形象的课不适合这么大的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尝试以探索性教学为主,多给学生尝试的机会,经过几次这样的活动,学生慢慢适应了这样的学习,在体验中创造、表现学习的乐趣。

美学教育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美育教育,审美意识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是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美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现代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是增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爱美、健康、创美,从而获得美的仪表、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形体、美的动作,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1.体育教师要具有审美意识

把美育运用教材中,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审美意识,必须有再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没有较高的审美意识就难以把教材中美好的内容挖掘出来,再现给学生,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一个体育教师要具备以上两点,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认真地钻研教材,对教材要懂、透、化,领会动作要领。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把握教材的内在逻辑联系。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思想性、科学性熔化在一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应用美的旋律、美的动作、美的造型、美的环境、美的设计、美的教态,感染给学生,使体育课增加娱乐欣赏和美的享受,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首先表现为培育完善的人体。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对学生进行形体、姿态美的教育尤为重要,作为学校体育教师,更要以常参加体育活动,使身体保持和谐健美,利用自身形体美、姿态美的感召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进而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安排与美的形体、姿态的相吻合的能体现、感受、锻炼美的运动项目。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通过动、静结合的体育锻炼,从形态和技能上完善人体,使学生感受人体美,热爱人体美,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身体姿态,形成良好的站姿、走姿、坐姿,使身体发育正常、匀称,获得健美的形体,提高学生形体、姿态的美感。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精神面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塑造一个健康优美的体态

身体形态是一个人外在气质的表现形式,其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且还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形象。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不良体态有脊椎侧弯和驼背。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骨的弹性好,可塑性大。所以,培养学生塑造一个健康优美的体态,首先要向学生介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使其懂得,不良的姿势不仅易造成体形变态,还会影响心肺功能,危害身体健康。其次加强体育锻炼,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可使学生全身骨骼、肌肉全面增强。在体育练习过程中,体育教师应督导脊椎畸形的学生多做专项的矫正练习,帮助他们矫正不良体态,只要每个人通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练习,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正确的身体姿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有逐渐矫正不良的生活状况,获得健美的形体。

4.进行行为美、语言美的教育

在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运动中的言行和表现,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语言美、行为美的教育。如在教学比赛中,因求胜心切,学生往往会表现出不守规则、损人利己、语言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等不良行为,教师要及时针对这些行为加以批评教育,使学生懂得作为一个当代中学生理当做到行为美、语言美,懂得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结合学生在运动中的行为表现,对学生进行语言美、行为美的教育,要比空洞的说教有效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追求美是体育运动的灵魂,美融会在体育运动的每一个动作中,体育运动的美是通过形体美、技术美、动作美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娴熟和谐、优美大方的体育动作,给人以刚毅、潇洒的美感。体育教师应具备正确、熟练、协调、优美的示范能力。在教学中力求把每个动作都示范完善,通过完善的示范动作把体育运动的美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欣赏,通过完善的示范动作把体育运动的美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欣赏、感受体育运动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情趣,在学生进行练习时,要强调动作的准确、规范、优美,以优美的动作,美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形与神的有机统一。

6.场地器材美的布置,培养美的创造能力

场地器材布置的美是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直观表现。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线条清晰、图形新颖、井然有序、丰富多彩的器材场地布置,不仅会给学生一个完美的印象,一种耳目一新,赏心悦目的感受,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认识美、鉴定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平时应多学些美学知识,课前认真备课,从教材中去思考美、挖掘美,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策划,并充分利用美学中的线条、图形等美学知识,把场地设计得美观清晰,器材放置得和谐有序,营造一个赏心悦目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身处优美的环境中,由简单的喜欢产生兴趣,进而产生较强的求知欲,激发学习灵感,启迪美的艺术思维,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鉴定、创造能力,陶冶美的情操。

7.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中要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寓美于教,如耐力跑教材可以运用跑各种图形、跳健美操或花样跳绳(规定时间、次数)等方法、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在发展耐力素质的同时丰富学生美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配乐体育练习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已被广泛运用,让学生在优美悦耳的音乐伴奏下进行身体练习,不仅可以缓解和消除由运动引起的单调感和疲劳感,而且可以让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使其美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增强学生对美的创造力和表象力。教学中运用配乐练习,要注意掌握好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课的准备部分进行准备活动练习时应配以清晰明快的音乐;基本部分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选择相宜的音乐,使音乐的节奏、旋律与练习的内容相吻合,达到统一和谐;结束部分进行放松活动时,应配以轻松愉悦的音乐。实践证明,配乐练习不失为一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总之,教师自身的美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因此,体育教师应培养自己对现实中美的感受、判断、评价的能力,研究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从科学的意义上懂得美、懂得审美意识,这样才能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文海山.《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策略》《中华教育论坛》,2006.08.

美学教育篇7

美容医学的迅猛发展,既满足了广大人群对美的追求,也给科室乃至社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并逐渐被社会广泛关注,但也凸显出很多的问题: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从业者素质的提高一时难以跟上,求美者和美容相关患者对美容及相关疾病的认识相对滞后,由此而导致的医患纠纷在美容医学行业更为多见。如何进一步提高求美者和患者的满意度,如何在患者就医之初就塑造好良好的医患关系,接诊医师或美容咨询师的优秀基本素质和良好沟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正确指导患者配合治疗,消除心理障碍,使患者早日康复亦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且,正确的患者教育可以使患者了解疾病的背景、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医生诊断依据、相应的治疗及其副作用等,使患者更好地理解医生所选择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医生实施有效治疗,及时反馈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避免和降低医疗纠纷的风险。为此,本刊特邀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的有关专家对以上问题予以探讨交流,希望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提高个人的沟通能力、基本人文素养、患者教育的技能,以及在美容医学从医过程中国际化思维与视野的提高与拓展,更重要的是能够跳出医学的局限,站在更高的角度(哲学层面)去分析解决问题等等方面有所启发和助益。

本专栏共8篇文章,逐层展开,先是刘玲的《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美容医学教学思考》,高屋建瓴从大的方面和整体的角度切入,论述美容教学国际化的基本方向、存在问题及对策;之后李凯的《规范化教学在美容医师继续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路探讨》从美容教学的组织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论述了美容医学规范化教育的实践和体会;张海龙的《美容学教学中应灌输的五个辩证统一》和高琳的《美容咨询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从医生和求美者相互协调和统一的角度论述了美容教学过程中从医生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的重要性和具体实践经验;马翠玲的《以皮肤美容教学为例探讨医学生“患者教育”能力的培养》、李巍的《化妆品过敏患者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和李强的《慢性难治性皮肤病治疗中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及应用技巧》分别从整体角度并以具体疾病为例论述了美容教学和临床实践过程中患者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具体实践经验;最后王雷的《皮肤外科学教学体会》具体论述了皮肤外科学教学的体会。希望广大读者喜欢!

——编者按

美学教育篇8

论文摘要:美育是整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探讨了学校美育与学科教育的关系以及将美育渗透到学科教育的途径。

1.关于美育

美育有家庭美育、社会美育、学校美育,本文主要讲学校美育。美育,主要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人

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美育的最终目标是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这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方面。真善美是相互联系、相互渗

透的,智育、德育和美育处于对立统一之中,美育能“以美启真”,“以美引善”。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家已经认识到了。然而有不少人对美育的理解过于狭隘,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只要对学生进

行音乐、美术教育就算是完成了美育,有的把学校美育仅仅当作艺术特长教育来施行,这是认识上的误区,既不利于全面地提高学生的

素质,也违背了美育自身的规律和目的。

美育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美育,指审美教育。广义的美育,是指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美育是一

个系统工程,它是通过美学理论和审美经验的传授,学生审美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情操,并通过审美实践

活动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主要包括艺术教育、美学基本理论教育,课堂教学中实行的审美教育。艺术教育包括艺术知

识教育、艺术技巧教育、艺术精神教育,它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艺术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的技艺,增强对艺术的感性体验,提高

艺术修养。美学理论教育包括美的本质、美的范畴、美感等方面的教育,它主要从哲学的高度,培养学生运用美的标准和规律观察世界

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操,帮助学生塑造理想的人格和优美的灵魂。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美育,是

指教师将美学知识自觉运用于教学活动中,通过美的形式、美感的激励和陶冶作用,使学生乐于去求真、求美、求善,从而达到良好的

教学效果。这种美育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2.美育与学科教育

为了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美育应从狭义的美育向广义的美育发展,因为让每个学生都去学习音乐、绘画等艺术专业是不现

实的,也没有那个必要。美育对其他学科的渗透不仅是美育自身发展的途径,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美育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

育,比较容易与各学科教育相结合,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之中去。各学科都蕴涵了丰富的美育因素,各学科教师如能发掘并传播这些审美

因素,将美育渗透到各学科课程教学中,既拓宽美育的途径,也能提高学科教育的教学效果。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非常重视美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

为目的者也。”[1]他认为美育就是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美育要以教学过程为主要途径,要寓美

育于各学科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教书与育人目标的高度统一。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充

分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美育因素,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在教学的各环节力求渗透美育内容,给学生创造美的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之中

获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实施美育。大量教育实践证明,讲得好的课,往往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那些能充分激发美感,师生双方

都乐于去求真、求美、求善的学科教育都可以说是美育,美育应该是所有学科教育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

3.美育向学科教育的渗透

学校要提高各学科教师的美育素质,使他们自觉地将美育渗透到各学科中,促进各类学科课程与美育的有机结合。为了发挥教学阵

地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3.1充分挖掘各门学科知识的审美因素。美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它是无处不在的。蔡元培先生认为,没有一门课程不与美

相关,他这样说道:“数学中数与数带有巧合之关系。几何学上各种形式,为图案之基础。物理、化学上能力之转移,光色之变化;地

质学的矿物学上结晶之匀净,闪光之变幻;植物学上活色生香之花叶;动物学上逐渐进化之形体,极端改饰之毛羽,各别擅长这鸣声;

天文学上诸星之轨道与光度;地文学上云霞之色彩与变动;地理学上各方之名胜;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与事迹;以及其他

社会科学上各种大同小异之结构,与左右逢源之理论;无不于智育作用之中,含有美育之元素;一经教师之提醒,则学者自感有无穷兴

趣。”可见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中都不乏审美因素。如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语言表现的美,感受、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并积极培

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创造美。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人体的运动美、力量美、姿态美,在自由、舒展的运动中表现美、体验美;地

理教学,让学生认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激发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激发学生振兴民族、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意志;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科学的结构美、匀称美、秩序美、和谐美,数学中的黄

金分割比,很多美的事物符合这一和谐美妙的比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点拨学生发现知识美的闪光点,引导学生进入美的鉴赏和

领悟之中,那么必将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2在课堂教学中要实行审美化教学。所谓审美化教学实质就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愉快求知的气

氛中,获取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要鼓励教师进行审美化教学,按一定的审美意识,充分发掘各门学科内容与审美的联系,创设审美

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体验,在知识传授中,化抽象为形象,化平谈为神奇,化枯燥为魅力,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

情。美是让人赏心悦目的感性形象,离开了形象就谈不上美和美感,美育是感性形象的教育,因此在审美化教学中要遵循形象化的原则

。在审美化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具体可感的形象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

描绘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来,也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机、录像机、实物投

影机、录音机、多媒体等,给学生造成鲜明、生动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兴味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之中。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温文

尔雅的仪表美、生动幽默的语言美、活泼开朗的教态美、师生关系的和谐美也都是一种无形的美育,它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如坐春风、兴

味盎然,使学生在审美快乐中掌握知识。

3.3教学中要创造自由、愉悦的课堂气氛。美是自由的象征。审美是观照人的本质力量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它是想象、

理解、感知、情感各种心理功能自由、和谐活动的结果,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它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美感有亲历性,是要靠审美主体

自己去体验,别人是没有办法代替的。美育也是一种自由的教育方式,美育对受教育者不能带有强制性,受教育者是自由自愿的,也是

轻松愉快的。德国美育家席勒说:“从感觉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的转变,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

[2]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宽松、和谐的气氛,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

学生才会有自由、自主的心境去感受美,使学生的想象、理解、情感、感知这些心理因素处于自由愉快的状态之中,从而使学生产生浓

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它要求教师

有较高的美学修养、饱满的精神状态、乐观开朗的性格、民主宽容的胸怀等等。

总而言之,美育和学科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它既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渗透于各学科教育中。美育是各科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

手段,美育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的提高,又保证了美育的发展。只有正确认识了美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把

美育思想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各个学科之中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美学论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74﹒

上一篇:医院危机管理范文 下一篇:资本监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