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30 00:28:50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篇1

椒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椒金山街道辖区内的椒北社区居民委、椒中社区居民委、矿北社区居民委和金泉社区居民委,面积3.28平方公里,辖区内户籍人口23104人、户数8877户。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835人,占总人口的20.9%;

中心目前处于创优过渡阶段。中心位于椒房街18-1号,建筑面积达1056平米。流动人口数1780人,低保人口数189人。中心共有工作人员26人,其中卫技人员16人,占总人数的61.54%;全科医生6名,全科护士6人;临床医生数的8 人,护士数6人。2011年中心全年门诊量12500人次,平均日门诊量34.7人次。

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

(一)中心建有全科服务团队支,每支团队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和社区护师组成。以辖区内各居民委作为落脚点和辐射点,通过“中心-居民委-家庭”三站式服务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康复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在部分有条件的社居委开设简易诊疗及中医、康复适宜技术等服务。与二、三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及执行情况:门诊自开展签约服务以来,开具门诊转诊单转往二、三级医院23人。病房2011年自二、三级医院转入138名病员。

中心自XX年开始,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2011年起全面实施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11年底,共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8400户、20717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专项档案4835人,残疾人专项档案61人。为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和有效使用。通过对已建档居民中进行干预的慢性病病人(包括高血压一、二、三级管理、糖尿病强化管理和常规管理)、传染病病人以及提供服务的家庭病床病人和残疾人等的专项管理,及时更新他们的健康信息,真正做到档案的动态管理和有效使用。

中心大力开展弱势人群服务,提供多项便民利民措施。与辖区内4835名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保健服务体系,每季度由团队公共卫生医生上门为老人提供健康保健服务;根据市、区卫生局和残联要求,做好“残疾人送康复服务”工作。全科团队与辖区内11名有康复需求的各类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服务体系,为每一位残疾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月为残疾人进行一次康复指导、提供健康教育等服务;为解决社区内独居、行动不便等老年人的看病难问题,中心在卫生服务站开设简易门诊,提供代配送药等服务;同时,积极开展慈善帮困助医活动,做好结核病人减免治疗及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工作。我们的服务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二)慢性病监测和管理方面: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防治,实行社区高血压一、二、三级管理和糖尿病常规和强化管理。

1.高血压方面:辖区区内共有高血压病人1211人,管理数为478人,管理率39.47%,一级管理数为242人,管理率24.82%,二级管理数129人,管理率100%,三级管理数107人,管理率100%;门诊首诊测血压680人次。其中: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人数520人,发病率为16.67%。危险因素调查641人;

2.糖尿病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本中心流行病学调查,2011年辖区内共有糖尿病病人468人,管理数为375人,管理率80.12%,常规管理数297人,管理率76.15%,强化管理数78人,管理率100%。糖尿病筛查人数2578人,60岁以上2228人;中心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帮助糖尿病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从而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缓解糖尿病给他们带来的伤害。

3.精神病人方面:将辖区内61名精神病人纳入社区管理,为23名精神病患者定期随访病情相对稳定的精神病人;对出现病情变化、反复者,及时联系住院治疗;定期下社区康复中心,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康复指导。

(三)健康教育方面:2011年我们尤其重视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把它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以此带动社区慢病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医疗救助等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采取完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优化服务流程,加强措施落实,搞好健康教育队伍健设,增加经费投入等多项综合措施,使我们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形成有人才、有场所、有人气、有效果等“四有”局面。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年来,共开展22场次健康教育讲座,和卫生主题宣传活动,参加居民数千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360余份,宣传材料1360余份,解答疑问560例,心理咨询639人,测血压804人,测血糖52人,心电图346人,共计收回健康问卷1130余份,使用宣传板20余块,黑板报4期。医务人员健康知识培训29场次,参加人数537人。健康教育累计免费体检(测血糖、血压)21942人;累计测心电图1126人;累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9266份,1670元;累计宣传材料挂历4465份,8641元;累计健康教育板块25块,625份;累计健康小礼品700份,14000元;累计健康教育投入总资金约47815余元。

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形式、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活动2次,从而使广大居民从中受益,有效地保证了健康教育有效和可持续性的开展。我们根据每个社区人文环境、经济条件和健康情况不同,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如根据椒中社区居民委困难户、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残疾人多等“五多”状况,制定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案,如内容以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保健为主;形式以各社居委为平台开展健康讲座或义诊咨询为主;指导用药以价廉、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为主;同时结合开展免费查血糖、体检和节日送温暖等活动,使居民看到参加健康教育的好处,调动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其结果一些居民主动争先恐后来建立健康档案。如通过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可以使辖区内的老年人慢病和残疾居民都能积极参与得到了实惠。中心主任亲自抓健康教育,经常全程参与或做主讲人,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我中心真正做到了每次健康教育要有计划、通知、签到、讲稿或相关材料、图片和总结等五个方面资料。

(四)居民健康档案电子信息录入和纸式档案信息书写情况方面:为了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做好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现将我们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如下:

适应信息化社区的需要,重视信息管理,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加快新式“纸质”信息和“电子档案”信息平稳过渡。目前,为新系统下的卫生信息管理初级阶段,即:以纸质档案书写为主,电子信息档案录入处于过渡。我们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项目详细明确,为了保证任务的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我中心聘进医学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作为主力,增添了办公室、档案室相关硬件设施。今年完成了户居民健康档案(新“纸质档案”),共计4200户,12502人,完成了建档总数的50%,新系统下的电子档案录入1449人,完成了新建档总数的11.6%。其中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4835人,建档数4835人,健康档案完成了建档率的100%。以上三项已达到了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再接再厉争取在2011年中旬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全部完善。

(五)传染病方面:传染病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是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关键。今年我中心共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1例次(乙型病毒性肝炎),甲、丙类传染病0例次,无传染病漏报发现,在门诊设立预检、分诊制度,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发现呼吸道发热病人或腹泻病人安排到发热呼吸道门诊或肠道门诊就诊。我院全年开设发热门诊,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六)老年人保健方面:老年保健不仅是衡量老龄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坐标。根据中心实际情况,采取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办法,让老年保健健康有序、有声有色的开展。让老人感到真心关爱,实实在在,无处不在。我们为社区100% 6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并管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有平台和技术优势,推动老年保健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把党的温暖,政府的关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爱心实实在在送到居民家中,为社会和谐作出一份贡献。一年来,我们为社区60岁以上老年开展健康教育和义诊活动16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6870多份,免费体检297人次,免费查血糖2577人次,受到居民广泛好评。

今年,老年保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居民赞扬和领导的表扬,但工作中存在观念转变不够,经费、人力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多方面的问题。如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内容以慢病老人为主,单独为健康老人偏少,虽然为老年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但是管理不够规范,档案更新率不够。我们会继续努力出色完成老年人保健这项工程。

户籍家庭医生方面:我们社区建立了户籍医生责任负责制,一年来为辖区居民实行了走访和宣传共计参加人数4672人,心理咨询3965人,解答疑问4569,健康处方发放4672份,其他宣传材料4672份,免费测血压4672人次,免费测血糖3577人次。四个家庭团队,共管理约8378户,20637人,管理率90.5%。经过一年家庭医生的努力,圆满完成了一年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对于今后户籍家庭医生工作会更加努力高标准的完成的。

残疾人康复指导方面:在康复室一年来共开展了12次培训,参加人数43人次,共解答疑问516人次,心理咨询486人次,发放宣传材料516份,测血糖365人次,测血压516人次,做心电图516人次,在康复治疗方面我社区会加强管理为更多的残疾人服务。

计划生育指导方面:中心为孕产妇组织了培训和相关义诊,共参加人数645人,心理咨询596人次,解答疑问622人次,发放健康处方645份,其他宣传材料189份,测血压638人次,宣传板4块,发放避孕药具398人。

生命统计方面:辖区内死亡人数33人,其中心肌梗死死亡29人,其他原因死亡4人,培训2次,培训人数40次。都建立了殡仪馆火化、派出所调查和走访相关记录,临终关怀了33名患者。本年度生命统计工作圆满完成了,以后中心会继续高标准完成生命统计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进行清扫卫生29次,发放消毒液4次,消毒7次发放宣传材料和处方570余份,宣传板4块。中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了长效的运作机制和组织领导,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奠好了根基。

今年服务中心更加重视了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建设,加大了经费方面的投入,累计共计花费资金47815元人民币,下一年中心会进一步加大资金经费的投入,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为辖区居民的健康护航。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篇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08)01-0001-03

科学地执行和应用《社区卫生服务常规监测管理指标体系》,必须要明确指标的含义、标准和衡量要素,以便在执行中对指标体系的理解和评价更加规范、统一。

1社区政府监管指标体系

1.1政府政策与扶持

1.1.1社区卫生服务多部门参与指标标准:有明确的文件规定或实际行动指标,有文件或规章且有具体行动为满分,否则酌减。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功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社区居民的家家户户,没有多部门的参与,就难以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衡量要素:检查相关文件和规定,能够提供多部门参与事实证明。

1.1.2上级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指标标准:有政府或相关部门制订的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并有明确的制度和措施。指标含义: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刚刚起步,社区机构实力还很薄弱。通过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尽快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衡量要素:检查是否有文件规定、合同或者是规划、计划,是否有上级医院支持社区工作的行为记录等。

1.1.3当地财政支持情况指标标准:核实各级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持情况,测算社区人均费用(据文件和实际拨款测算,以区为单位年度计)。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是提供基本医疗的首诊机构,各级政府财政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落实的基本条件。衡量要素:检查相关政府文件,检查财政拨款账目。

1.2人力资源配置

1.2.1社区全科医师人口比指标标准:全科医师与人口数之比2~3名/万人口[1]。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的配置要达到一定的条件和水平,这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充分落实的基本条件。衡量要素:根据社区居民人口数,计算社区居民全科医师数量比。区域内的社区全科医生应该包括不同所有制机构的全科医生数量。

1.2.2社区公共卫生医师人口比(或中医师配置) 指标标准:公卫医师与人口数之比1名/万人口。指标含义: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配置必要的公共卫生医师,这也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必要条件。衡量要素: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事档案检查结果,计算公共卫生医师与人口数之比。

1.2.3社区护理人员人口比指标标准:计算护理人员与人口数之比2~3名/万人口。指标含义:护理人员是社区卫生服务主干力量,没有足量的社区护士作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会受影响。衡量要素: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事档案检查结果,计算社区护理人员与人口数之比。

1.3健康产出与保障指标

1.3.1婴儿死亡率指标标准:等于或低于全市指标平均数为满分,每高出1‰扣2分。指标含义:婴儿死亡率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群健康的综合指标,为居民提供全面、综合、有效的卫生服务有利于本指标的提高。衡量要素:检查权威部门提供的健康指标体系。

1.3.2孕产妇死亡率指标标准:等于或低于全市指标平均数,每高出1/10万扣2分。指标含义:孕产妇死亡率的含义同婴儿死亡率指标。同时,也说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围产期服务的重视程度。衡量要素:检查权威部门提供的健康指标体系。

1.3.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指标标准:等于或低于全市指标平均数,每高出1‰扣2分。指标含义: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除表示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功能落实情况外,也说明社区对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视程度。衡量要素:检查权威部门提供的健康指标体系。

1.3.4因病致贫和返贫率指标标准:①无因病致贫和返贫现象;②高于10%不计分。指标含义: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能够有效解决低收入人群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衡量要素:查看有关档案,检查社区贫困人口的疾病经济负担。

1.3.5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纳入社区服务覆盖率指标标准:①纳入80%以上;②低于80%不计分。指标含义:把医疗保险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实行对常见疾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将会大大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保险经费。衡量要素:检查社区居民的医疗保险档案,计算纳入社区机构参保人数。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监管指标体系

2.1制度管理与设施建设

2.1.1规章制度建设情况指标标准:据制度①健全;②健全,但不完善;③不健全的建设情况判断。指标含义:规范的制度建设是有效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保障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有效的制度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就不能规范运作。衡量要素:监查者核实管理制度,是否有在职教育培训制度,管理、转诊、服务、诊治、收费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各项卫生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2.1.2组织制度建设情况指标标准:依据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建设及分工要求,据①好、②中、③差判断。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建设是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能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衡量要素:是否有明确的领导及人员岗位责任制。领导职责明确、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任务分工明确,岗位职责明确。

2.1.3独立财务及财务管理的规范性指标标准:检查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结果。依筹资、财务收支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据①好、②中、③差判断指标含义:规范的财务管理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落实的基本条件。衡量要素:社区卫生机构账目,财务收支情况符合财务制度要求,社区卫生服务资金使用合理。

2.1.4房屋设施面积指标标准:建筑面积不少于1 000平方米(站150平方米)。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的房屋建设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基本条件,条件不足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和居民满意度。衡量要素:面积达到建设规范要求,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

2.1.5床位设置情况指标标准:至少设日间观察床5张,但不得超过50张(服务站观察床位不少于3张)[2]。指标含义:适当的病床和观察床设置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就医和医疗康复过程中的及时。特别是有利于常见病治疗及基本诊疗方法的应用。衡量要素: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置一定数量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观察床。病房环境良好,卫生条件达标。

2.1.6临床科室设置、预防保健科室设置、医技及其他科室设置指标标准:有明确的科室编制和科室标牌,科室职责及科室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指标含义:明确科室设置和科室职责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任务落实的重要条件。便于管理上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衡量要素: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台)。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药房、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健康信息管理室、消毒间。

2.1.7诊疗设备、辅助检查设备、预防保健设备、健康教育及其他设备指标标准:配备有符合标准的各种诊疗设备、预防保健设备及其他设备等。指标含义:诊疗设备、辅助检查设备、预防保健设备、健康教育及其他设备时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任务的主要手段,通过有效的诊疗手段和条件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才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质优价量的卫生服务。衡量要素:诊疗设备有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观片灯、体重身高计、出诊箱、治疗推车、供氧设备、电动吸引器、简易手术设备、可调式输液椅、手推式抢救车及抢救设备、脉枕、针灸器具、火罐。辅助检查设备有心电图机、B超、显微镜、离心机、血球计数仪、尿常规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血糖仪、电冰箱、恒温箱、药品柜、中药饮片调剂设备、高压蒸汽消毒器等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预防保健设备有为查床、妇科常规检查设备、身长(高)和体重测查设备、听(视)力测查工具、电冰箱、疫苗标牌、紫外线灯、冷藏包、运动治疗和功能测评类等基本康复训练和理疗设备。健康教育设备有健康教育影像设备、计算机及打印设备、电话等通讯设备,健康档案、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与费用结算有关设备等。

2.2人力资源管理指标

2.2.1中心卫生服务人员配置、医护比例指标标准: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名注册护士。服务站:根据辖区人口每万人配备2名全科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医执业医师。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的配置要达到一定的条件和水平,这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充分落实的基本条件。衡量要素:计算社区居民全科医师数量比、护理人员数量比和医护比例。社区居民全科医师数量比、护理人员数量比的计算应该包括不同所有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

2.2.2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职称结构或质量指标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中、初级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比例配置科学,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机构配置合理的专业卫生人员结构和职称结构有利于社区工作的开展。衡量要素: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

2.2.3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率(%) 指标标准:社区医师近三年接受培训情况,培训的合格情况。指标含义:培训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和水平提高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关键。衡量要素:检查社区医师培训记录,检查社区医师培训的专业及合格情况。

2.2.4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持证上岗合格率(%)、执业护士(或助理护士)持证上岗合格率(%)指标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助理护士)持有合格的执业证件。指标含义:社区专业卫生人员执业持有与身份相符的证件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必要条件。衡量要素: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技术人员证件,核实证件与服务身份的符合情况。

2.3服务功能及效率

2.3.1门诊服务项目范围指标标准:在门诊服务中能够开展常见病诊治、健康咨询、预防保健、康复、心理咨询等项目。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是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及时性和可得性的常见疾病诊治以及健康维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有通过门诊服务有效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才能够实现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宗旨。衡量要素:审查常见病诊治、健康咨询、预防保健、康复、心理咨询、计划生育指导等项目开展情况的记录,据测评标准对每一类内容根据开展情况和效果赋予相应的分数。

2.3.2家庭健康指导及诊疗服务状况指标标准:在家庭服务中能够开展常见病诊治、健康咨询、预防保健、康复、心理咨询等项目。指标含义:家庭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家庭服务有效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衡量要素:审查常见病诊治、健康咨询、护理、康复、心理咨询等项目,检查服务记录。按照好、中、差打分。

2.3.3产前/后保健状况指标标准:社区的孕产妇保健有计划和登记,根据孕产妇情况进行门诊保健或家庭保健。指标含义:孕产妇保健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主要内容,根据孕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保健和产后保健是保证母婴健康的重要手段。衡量要素:检查有无围产期保健和保健指导记录,产前检查记录、产后检查记录。

2.3.4中医中药服务指标标准:运用中医理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对辖区内居民进行预防、保健、医疗。指标含义:中医医疗方法特别适应于社区常见疾病的防治,有特色的中医中药服务可以更好的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全方位开展。衡量要素:检查中医科或中医诊室的开设情况、是否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品种数量。

2.3.5计划免疫接种率(%)指标标准:社区计划免疫工作开展情况全面,各种计划免疫接种的完成情况达到目标要求。指标含义:计划免疫工作是预防保健的一项主要工作,该项工作反映了社区预防保健功能的落实情况。衡量要素:检查计划免疫工作制度,检查计划免疫工作记录,各项计划免疫指标不低于95%。检查居民计划免疫接种结果。

2.3.6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覆盖率(%)、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管理覆盖率(%)、精神病管理覆盖率(%)、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覆盖率(%)、康复病人管理覆盖率(%) 指标标准:各类指标相关的工作已经开展,形成规范的档案管理,登记及时,管理有效。指标含义: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的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项主要功能和任务,形成档案规范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人群的健康素质。衡量要素:检点人群的档案管理,检查疾病登记和健康服务登记情况,并根据管理的规范性和及时性打分。

2.3.7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居民健康建档覆盖率(%)指标标准:充分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居民健康档案。指标含义: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健康档案的建设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主要工作,是加强社区重点人群管理和重点疾病管理的基本条件。衡量要素:检查档案管理情况,检查相关项目开展的登记和记录,以及健康教育开展的次数和健康教育专栏开设状况,根据管理的科学性和相关工作的效果打分。

2.4可及性及连续

2.4.1为社区居民首诊比例指标标准: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社区首诊制度。指标含义:建立首诊制度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衡量要素:调查除急诊外就诊的社区居民,社区首诊率不低于60%。

2.4.2转诊及转诊病例符合比指标标准:对符合转诊条件的病人进行转诊,及时告知病人不能转诊的原因,对上级医疗机构和外部转来的病人做好安排,并能够延续其必要的治疗护理方案。指标含义:形成规范的转诊机制,对于合理救治病人和降低医疗费用有很大益处。衡量要素:根据转诊制度能够把符合条件的病人转至上级定点医院或相关医院,同时把符合社区治疗和康复要求的病人及时转回社区。

2.4.3入户访视率指标标准:建立医师对辖区内居民的巡访制度。指标含义:建立巡访制度可以密切联系辖区内居民,了解居民健康状况,更好的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衡量要素:检查医生每月巡访量,巡访日志是否内容真实、完整。

2.4.4医护人员知晓有关制度与程序、诊疗记录归档合格率(%)、诊疗记录归档及时率(%)指标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知晓卫生服务中心(或站)的各类规章制度,执行过程明确,形成自觉遵守制度的行为。指标含义:制度建设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有效落实的基本条件,只有严格执行制度才能够发挥制度的效力。衡量要素:检查制度建设情况,抽查社区卫生服务员工对各类管理制度的知晓情况,询问实践工作过程中执行制度的情况。

2.5医疗范围、规范及质量

2.5.1急诊处理知识合格率(%)、基本用药目录知晓(知晓/总人数)指标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熟知基本用药目录。指标含义:作为疾病首诊机构的服务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医疗服务的知识和方法,更应该熟练掌握常用的急救知识和方法。掌握基本用药目录是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衡量要素: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掌握急救知识、急救操作和基本用药目录的掌握情况。

2.5.2医疗不良事故发生率(%)指标标准:诊疗过程中有效控制或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掌握发生不良反应后积极的应对处理方法。指标含义:诊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时是难以避免的现象,社区医疗条件和救治条件较差,避免诊疗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和发生后的及时救治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衡量要素:检查了解不良现象发生的情况、考核医务人员处理不良反应的知识和能力。

2.5.3隔离、消毒合格率(%)、处方合格率(%)、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管理合格率(%)指标标准:诊疗物品的隔离、消毒符合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要求;开具的处方合格;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符合要求。指标含义:隔离、消毒、处方规范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都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所必需的条件。衡量要素:按照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要求对隔离、消毒、处方规范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进行检查。

2.5.4基本目录外用药费用比(%)指标标准:基本药品目录外用药费用不超过用药费用的10%,特殊情况的药品目录外用药应有明确的解释记录且符合诊疗规范的要求[3]。指标含义:基本药品目录外用药费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既是诊疗规范的要求,也使控制医疗费用的需要。衡量要素:检查用药情况和用药记录,重点检查有基本药品目录外用药或基本药品目录外用药超标的病例。

2.5.5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指标标准:依据对病人和社区居民抽查结果。计算内容包括:对医疗质量、医药费用、病情处理全过程、转诊及预防保健等。指标含义: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是衡量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落实和服务质量的标杆,也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否持续发展的依据。衡量要素:社区居民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按照居民满意度和监测者评价结果计分。

参 考 文 献

[1] 卫生部.关于2005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目标的意见.2001

[2]董先雨.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65.

[3]孙晓明,梁鸿.中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研究[J].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管理论坛文集,2002:6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边境少数民族地区 预防接种 规范化 建设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R197.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07-02

1 基本情况

新巴尔虎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北、西、南同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总人口近4万人,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是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牧业旗。

2 计划免疫工作面临的问题

2.1 由于牧区地域辽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加上基层卫生防疫工作投入不足、人员不稳定、责任心不强的矛盾日益突出。

2.2 随着疫苗种类、接种剂次的不断增多,原有的到牧户流动接种的服务模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接种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3 分散接种点多且兼治疗为一体,一台多苗接种是常有的事,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和差错事故。同时以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预防接种服务的需求。因此,改革现有的接种模式势在必行。

3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免疫规划工作是控制和消除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我旗通过不断总结深刻认识到,建设以苏木、镇为单位的计划免疫规范化接种门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牧区预防接种管理体制、服务模式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实现计划免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2008年起,我旗按照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开展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工作的通知”和“全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的有关要求,解放思想、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步伐。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切实把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新时期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来抓;组织全旗各医疗单位和接种点的负责人到以开展规范化门诊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地区参观学习。吸取先进经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请上级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对全旗的防疫人员进行培训,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迅速促进了全旗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的开展。

4 主要措施

按照上级要求,旗卫生局制定了“关于开展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把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列入目标管理,组织全旗各苏木、镇卫生院按照统一规划开展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2009年,全旗首先选房屋、场地、人员等条件相对较好的旗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门诊进行规范化门诊建设试点。按照“全旗开展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实施方案”,从基础设施上保障牧区预防接种服务的需求。由主要领导亲自来抓,(1)虽然我旗经济欠发达,但观念不能落后,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标准不能降低;想方设法增加经费投入,调整和增加预防接种门诊用房,落实各项配套设施。(2)组织专门指导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以此试点为模式,全旗各接种单位按要求统一采购各种设备、房屋布置的同时对全旗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专业人员资格进行一次全面审查,选择那些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工作认真负责和具备规定学历的人员从事预防接种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经考试、考核合格后颁发上岗证,持证上岗。加强了业务培训,学习计划免疫专业技术、有关法律和法规,不断提高转移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统一了表、卡、册,固定了接种时间、固定接种房间和接种台、固定接种人员。至年底,首先旗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组织人员进行自查,选符合条件的单位向市里申请验收。市疾控中心依据自治区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制定出验收表,对主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通过严格的验收首批建设单位有4个单位验收合格。其它接种门诊按照免疫规划实施要求进行全面检查逐项评价,结果都达到了要求。

5 主要成效

通过规范化门诊建设门诊的开展,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以安全接种为核心,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加强了管理。首先完善了硬件建设,各单位按标准对接种场所进行了重新布局,调整和增加预防接种门诊用房,有了单独的侯种室、登记室、接种室和观察室,多数接种点在侯种室配备了电视、VCD等宣传设施,并备有饮用水、儿童玩具等,切实落实了方便群众的措施。其次是提高了预防接种门诊的软件水平,给每个接种门诊配备了电脑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工作得到了系统化管理,各接种点进一步完善了预防接种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增加了宣传画、册,印刷了各种宣传材料。规范了工作程序,加强冷链设备管理,提高了接种频次,使接种对象能够得到及时服务,做到计划内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相应疾病也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了预防接种专业队伍建设。经过定期组织专业人员业务培训,学习计划免疫专业技术,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工作规范制度,提高了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调动了防疫人员的积极性,加强了责任心。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规范化门诊建设体现了“儿童优先,服务群众”的宗旨,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改变过去群众中存在的错误的认识,家长们都主动送孩子来接受接种,多数流动人口也能主动带孩子到接种点接受接种。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篇4

“*”期间,我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已建成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六位一体”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服务工作已逐步展开,实现了基本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浙政发[20*]35号)和绍兴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绍政办发〔20*〕219号)精神,实现到2010年建立起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现就我市深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连续、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努力满足群众基本卫生需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公益性质,转换运营机制和投入方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2、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参与,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3、坚持防治结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

4、坚持城乡统筹和资源综合利用,使社区卫生服务与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同步发展。

(三)工作目标。以“户户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受卫生保健”为目标。到2010年,全市基本建成网络健全、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运行科学、监管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确保群众在社区可以享受到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困难群众为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基本医疗等服务,也可根据群众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2、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到2010年,全市每个乡镇(街道)建成1个设施先进、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的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街道社区每5000—10000、农村3000—5000居住人口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要求,对现有乡镇卫生院分院和村卫生室进行改造和新建,到2010年,全市完成120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其中中心村必须要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实行一体化管理。

3、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加强对现有医务人员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岗位培训等转型教育,有条件的单位要逐步引进全科医师,争取到2010年完成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人员相应的岗位培训。强化市级医院、疾控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有关学术活动。鼓励市级医疗单位的临床医生、离退休医务人员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4、大力推进社区责任医师制度。按照服务区域划分和人均服务1000—2000人口的要求,建立以社区责任医生为骨干、社区护理等人员共同组成的社区责任医生团队。社区责任医生要转变服务模式,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的方式,及时掌握责任区居民健康信息,科学利用健康档案,实施针对性健康服务,重点做好责任区内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妇幼和老年保健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工作。综合运用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全科门诊等措施,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社区责任医生对责任区内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巡诊等主动服务次数原则上每年不少于4次。根据服务对象的特殊需求,社区责任医生可通过签订健康合同等方式开展个性化的健康保健服务。

5、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推行聘用制,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与服务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相挂钩的分配制度,合理确定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使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安心在社区工作。

6、建立分工合理的纵向协作机制。加强市级医疗单位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实施“医院牵手社区行动”,组织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钩结对,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实行资源共享。市级医院要落实相应的职能科室和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来的患者优先提供科室选择、住院安排等服务,将适宜社区诊疗的患者及其就诊资料及时转回社区,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新格局。

7、积极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水平。在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积极利用中医药资源,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三、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

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各乡镇(街道)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并纳入当地城乡社区建设规划。对按规划已设置但用房未达标的,根据中心、站的建筑面积分别不小于1000平方米和150平方米的要求,结合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由各乡镇(街道)提出建设和改造方案,在20*年底前予以解决;对现租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租房属于乡镇(街道)所有的一律免收租金,不属于乡镇(街道)所有的,租金由市财政和乡镇(街道)共同分担。

在城市新建、扩建和旧城改造中,要充分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的需要,优先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用地,有关规费除上缴的,予以减免。城市房地产成片开发的,应当依据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专业规划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国家、省相关标准规范,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作为公益性配套设施建设要求,纳入规划设计条件,并作为土地出让的前提条件,由开发建设单位同步建设,竣工后作为国有资产无偿移交卫生部门统一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必须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不得挪作他用。

2、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健康保障作用。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社保和新农医定点医疗机构范围,逐步拉开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新农医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二、三级医疗机构的起付标准和支付比例档次,引导群众优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

3、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市财政继续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的力度,切实帮助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房屋修膳、基本设备配套和信息化建设经费,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专项培训经费,加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的培训;对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辖区内3大类12项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的,财政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2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其中省财政补助人均5元);对新增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市财政继续一次性拨款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对外来人口较多的乡镇(街道),按登记外来人口数,由市财政给予每人每年10元的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补助。各乡镇(街道)也要对社区卫生服务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四、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领导,制订规划。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重要性的认识,制订“十一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规划,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公共管理范畴,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狠抓落实。

(二)部门配合,共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卫生部门要切实加强管理,抓好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加快全科医师培养,深化服务内涵建设;发展改革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做好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收费价格的审批和监督;民政部门要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社区建设规划;财政部门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投入一定的启动资金,并对服务工作的开展给予经费支持;人事部门要制订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有关人事政策;劳动保障部门在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过程中,要制订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规划部门应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点布局,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用房总体布局规划情况,在地块规划中予以明确;国土部门根据规划要求,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地在行政划拨供地上给予支持和帮助;建设部门根据规划要求做好配套建设和交付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人口计生部门配合做好对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残联要加强与卫生等部门的协作,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力量上的优势做好残疾人的社区康复工作;教育、文广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工作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工作。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篇5

定期做好针对医务人员和社会吸烟人群的有关吸烟危害性和戒烟方法的讲座,做好新员工上岗前禁烟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控烟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医院控烟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医院控烟工作计划1根据《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和“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的工作要求,以及为给患者和我站职工创造一个无烟、清洁、健康良好的就诊和工作环境,提高医务人员控烟意识和控烟技能,降低吸烟率,保护医务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进一步推动控烟工作的深入开展,我院在巩固以前控烟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控烟工作的力度,特定20--年度控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积极倡导文明之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改善辖区环境,增强全社会卫生意识,为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倡导单位领导、负责人率先带头不吸烟,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等公共场所严禁吸烟,不向来客敬烟,积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知识,形成大部分职工戒烟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途径使控烟、戒烟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要求各办公室、会议室设置“禁止吸烟”、“请勿吸烟”等禁烟标志,培养职工自觉自愿戒烟的良好习惯。

二、任务措施

1、调整“控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分工。

在控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下,定期

布置检查 “控烟”工作。

2、广泛宣传,通过以“吸烟有害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并利用黑板报、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宣传载体,明确要求,落实措施。

3、加强督查,严格执行控烟制度。

4、在公共场所醒目处设置禁烟标志,提醒吸烟者自觉禁烟。

5、在会议室和办公室设置禁烟标志。

6、利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组织广大居民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烟草产品的认识,有效降低吸烟率。

三、工作要点

1、贯彻各种卫生工作评估细则要求,努力做好控烟和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控烟和健康教育,利用宣传栏宣传卫生保健控烟知识,增长健康知识,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3、做好患者的控烟教育,设立戒烟门诊。

4、对所有住院患者及陪护家属反复宣传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方法,严禁在病区内吸烟。

5、定期对工作人员吸烟状况进行调查,工作人员要了解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知识,积极开展控烟工作,主动参与戒烟,使吸烟率逐年下降。

6、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加强检查和自检,形成人人参与的有效机制,切实把控烟工作落到实处。

医院控烟工作计划220--年我院将根据控烟相关的文件精神及创建三甲医院的要求,持续开展无烟医院的创建工作,为推动我院控烟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广大职工和群众远离烟草危害,减少因吸烟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发生,促进整个社会健康水平的提高,现将我院20--年控烟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明确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

根据医院20--年度工作安排,进一步明确控烟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和职责,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主管控烟工作副院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控烟工作机构。后勤保障部负责控烟工作并负责细化分解各项措施,各科室紧密配合,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创建无烟单位作为我院的年度目标,把控烟工作纳入医院的年度工作计划,确保控烟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落实。

二、落实责任,强化各种控烟措施

进一步巩固医院《创建无烟医院奖惩办法》的相关规定,为切实保证医院控烟工作制度的落实,每个科室按照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做好禁烟宣传教育工作,各科室甄选员工为兼职控烟监督员,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并劝诫吸烟行为。医院将科室控烟情况与科室绩效考核相结合。特别加强戒烟门诊的力度,控烟门诊由原来的每周一天,更改为每周五天;主治医生加强住院病人的管理,认真询问病人的吸烟史,并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三、切实开展各项控烟宣传活动,营造控烟良好氛围

1、营造控烟氛围。

将医院控烟工作计划、控烟制度及健康指导等利用医院网站进行公示,控烟公益广告宣传,使全体干部职工都知晓并自觉遵守。在办公室、会议室、走廊、等所属区域醒目位置设置控烟警语、标示和监管部门电话,随时提醒院内职工和院外群众不要吸烟。

2、开展主题日宣传活动。

利用爱国卫生月(每年4月)世界无烟日(5月31日),控烟工作领导小组要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义诊,发送宣传单等形式,提高广大群众对烟草产品的认识,控制烟草危害。

3、医院今年6月以前将增加医院内的电视滚动屏宣传。

3、将控烟工作纳入科室健康教育考核。

要求各临床科室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关于控烟工作的健康教育,并将此作为健康教育内容确保落实到位,根据医院的相关奖惩条例进行奖惩。

四、加强管理督导

控烟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医院各科室的控烟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提出整改措施并在年底进行评比。通过20--年度控烟工作的落实,医院尽力为群众营造一个无烟、无污染的健康环境,争取达到三甲医院A条款的标准。

医院控烟工作计划3一、制定全院控烟工作发展规划、工作制度、奖惩措施及无烟科室评估标准。

二、召开创建“无烟医院”动员会,号召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工作者要作戒烟、控烟模范,为创建“无烟医院”作出贡献。

三、开展创建“无烟医院”的宣传工作。

1、在医院大楼的主要入口处等明显位置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警示牌,在所有禁烟区域张贴禁烟标志,告知医院员工、患者、家属和来访者不得在医院室内吸烟。

2、分别在门诊楼和住院楼前面两地设置吸烟区,有明确的引导标识,并配置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语标牌。

3、在导医台、门诊候诊处等摆放控烟宣传资料供取阅或向就诊者、来访者发放控烟宣传材料,宣传烟草的危害和控烟知识(如吸二手烟的危害、戒烟的益处、戒烟方法与技巧)。

4、利用医院网站、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工具以及例会、职工大会等形式,向全院员工、就诊者和来访者进行控烟宣传。

5、将控烟宣传资料纳入门诊、住院患者指南,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医学知识,告诫病人、家属和来访者禁止在院内吸烟。

6、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主动向病人及家属口头宣传吸烟的危害性,积极劝阻在控烟区域内的吸烟行为。

四、定期做好针对医务人员和社会吸烟人群的有关吸烟危害性和戒烟方法的讲座,做好新员工上岗前禁烟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控烟能力。

五、组织控烟工作办公室人员进行月抽查、季度检查工作,将结果纳入科室质控当中。

六、做好包干区域的控烟工作,力求在室内场所(包括候诊区、治疗区、病房、检查室、手术室、医护办公室、值班室、会议室、机关各科室)全面禁烟。

七、建立一支监督员队伍,做到群众参与、群防群治,为我院的控烟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医院控烟工作计划4根据上级下发的《关于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控烟工作的安排意见》要求,医院将持续开展“无烟医院”的创建工作,为推动我院控烟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广大职工和群众远离烟草危害,减少因吸烟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发生,促进整个社会健康水平的提高,特制定我院20--年控烟工作计划如下:

一、明确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

根据医院20--年度工作安排,进一步明确控烟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和职责,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主管控烟工作副院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控烟工作机构。院办联合健教办负责控烟工作并负责细化分解各项措施,各科室紧密配合,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创建“无烟单位”作为我院的年度目标,把控烟工作纳入医院的年度工作计划,确保控烟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落实。

二、落实责任,强化各种控烟措施

进一步巩固医院《创建无烟医院奖惩办法》的相关规定,为切实保证医院控烟工作制度的落实,每个科室按照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湖北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做好禁烟宣传教育工作,各科室甄选员工为兼职控烟监督员,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并劝诫吸烟行为。医院将科室控烟情况与科室绩效考核相结合。

三、切实开展各项控烟宣传活动,营造控烟良好氛围

1、营造控烟氛围。

将医院控烟工作计划、控烟制度及健康指导等利用网络工具进行宣传,控烟公益广告宣传,使全体干部职工都知晓并自觉遵守。在办公室、会议室、走廊、LED显示屏等所属区域醒目位置设置控烟警语、标示和监管部门电话,随时提醒院内职工和院外群众不要吸烟。

2、开展主题日宣传活动。

利用爱国卫生月(每年4月)、世界卫生日(4月7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控烟工作领导小组要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义诊,发送宣传单等形式,提高广大群众对烟草产品的认识,控制烟草危害。

3、将控烟工作纳入科室健康教育考核。

要求各临床科室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关于控烟工作的健康教育,并将此作为健康教育内容确保落实到位。

4、医院门诊考虑开设戒烟门诊,设戒烟咨询电话(即门诊部工作电话),由医院专家为吸烟病人提供戒烟指导。

四、加强管理督导,确保顺利通过无烟医院检查验收,控烟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医院各科室的控烟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提出整改措施。

医院控烟工作计划5为加强我院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医疗工作环境,根据卫生部《关于20--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和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全国无烟医院评估标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医院控烟工作计划。

一、巩固无烟医院的目的

1、为患者和职工创造健康良好的就诊和工作环境;

2、提高医务人员戒烟意识,掌握戒烟方法和技巧,降低医务人员的吸烟率,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3、完善医院控烟制度,建立科学的医院控烟模式,推动医院控烟工作持续开展;

4、总结医院控烟经验,为贯彻控烟政策及在全社会推动控烟工作提供依据;

二、完善医院控烟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控烟领导小组,下设控烟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医院控烟工作计划、实施办法、管理制度和评估办法;协调各部门开展控烟的宣传、教育工作;监督落实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

1、医院控烟领导小组

组 长:叶春福

副组长:何旗明严松林

成 员:王亮兴陈键斌钟建良刘 静李美珍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2、医院控烟监督员和巡查员。

监督员负责指导和监督控烟工作,巡查员负责加强巡视和规劝。

巡查员:钟建良、陈键斌 刘 静、李美珍、保安人员

4、各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和控烟骨干为组员的控烟管理小组,各科室控烟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控烟管理制度,根据医院工作计划开展控烟管理工作。

三、制定控烟计划和实施办法。

1、根据基线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控烟计划和实施办法,并将巩固无烟医院纳入医院发展计划。

2、建立健全医院控烟制度和管理办法。

(1)制定控烟领导小组的工作制度及职责,负责检查实施办法的执行情况。

(2)将创建无烟医院工作结合到医院的日常管理和医疗工作中,实行院、科两级管理。

(3)认真执行控烟考核办法与奖惩制度。

(4)落实控烟监督员及巡查员的工作制度及职责,定期检查记录执行情况。

(5)落实医务人员简短戒烟劝导规定,明确医院全体员工劝阻吸烟的责任和义务,将就诊者吸烟情况纳入问诊内容,并在病历中记录。

(6)落实戒烟门诊及戒烟医生工作制度及职责。

(7)完善室外吸烟区设置和管理办法,配置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语标牌。

四、加强控烟宣传,创建无烟环境。

1、通过媒体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宣布医院是“无烟医院”,接受社会各界的支持、理解和监督。

2、医院室内全面禁烟,在室外设置吸烟区。

(1)医院内所有室内场所,包括候诊区、治疗区、病房、检查室、手术室、医护办公室、值班室、会议室、走廊、楼梯、地下停车场等公众场所全面禁烟。

(2)在医院大楼的主要入口处等明显位置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警示牌,在所有禁烟区域张贴禁烟标志,告知医院员工、患者、家属及来访者不得在医院室内吸烟。

(3)分别在花园、停车场设置吸烟区,有明确的引导标识。

3、进行控烟知识宣传:

(1)在导医台、分诊台、病房、门诊候诊厅等处摆放控烟宣传资料供取阅或向就诊者、来访者发放控烟宣传材料,宣传烟草的危害和控烟知识(如吸二手烟的危害、戒烟的益处、戒烟方法与技巧)。

(2)利用医院网站、宣传栏、电子屏、院周会、职工大会、医患沟通会等形式,向全院员工、就诊者和来访者进行控烟宣传。

(3)将控烟宣传资料纳入住院及门诊病人须知,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医学知识,告诫病人、家属和来访者禁止在医院室内吸烟。

(4)每年为医务人员及社会吸烟人员安排吸烟危害性与戒烟方法的知识讲座,新员工上岗安排控烟教育培训。

(5)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主动向病人及家属口头宣传吸烟的危害性,积极劝阻在控烟区域内的吸烟行为。

4、医院室内禁止摆放烟草制品及烟灰缸等烟具。

5、医院餐厅等区域内禁止出售烟草制品,禁止各种形式的烟草广告和赞助活动。

6、控烟监督员加强对各科室的控烟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控烟巡查员加强巡视及劝阻吸烟。

五、进行控烟干预活动。

1、对员工进行控烟培训。

(1)培训目的:加强员工控烟能力,了解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和医生对控烟的责任;掌握戒烟方法和技巧,降低医院员工吸烟率,提高控烟参与意识。

(2)培训对象与内容:

①全院员工培训内容:医院控烟计划、政策、奖惩和有关管理规定等。

②控烟负责部门工作人员培训内容:吸烟者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如何指导、监督、检查各科室的控烟工作。

③医务人员培训内容:控烟知识,对吸烟者提供简短的劝阻指导(包括:吸烟的危害、评估吸烟的程度、戒烟的益处及戒断症状的处理、防止复吸的技术指导和安排随访)。

④控烟监督员培训内容:以检查要点培训为主。

⑤控烟巡查员培训内容:重点是规劝技巧的培训。

2、进行控烟干预:

(1)向医务人员发放控烟知识材料。

(2)开展多种形式的控烟活动:如控烟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征集控烟短信等,促进医务人员掌握控烟知识、戒烟方法和技巧。

(3)帮助吸烟员工设计戒烟方案,进行药物治疗,消除因戒断症状而出现的恐惧心理,提供防止复吸的技术指导,最大限度地减少戒烟带来的不良反应。

(4)对门诊、住院患者、家属和来访者进行控烟宣传。提供宣传材料或在患者就诊手册中加入控烟宣传内容,进行吸烟有害的健康宣传和促进。

(5)医务人员对门诊及住院患者要询问吸烟情况,进行简短的劝阻和指导,提出戒烟建议,并在病历中记录。

六、提供戒烟指导和服务。

1、在内科门诊设立戒烟门诊和咨询电话。

2、各科室医务人员应掌握戒烟方法,对所有就诊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简短的戒烟询问和指导。

3、戒烟医生对准备戒烟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戒烟计划,进行戒烟干预,开展咨询指导和药物治疗并举的综合服务。

4、对戒烟者进行定期随访,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努力提高戒断率。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篇6

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扎实推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有效保障居民健康水平。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社区2021年度公共卫生工作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社区2021年度公共卫生工作计划(一)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扎实推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有效保障农民健康水平,特制定__年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__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充实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减轻农民负担,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责任,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

二、建立健全村级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和服务管理组织

1、社区把公共卫生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社区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在本年度镇公共卫生工作明确后,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和充实人员,设立办公室,负责落实上级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社区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所人员要确保我社区共卫生工作顺利进行。

三、落实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惠民服务、合作医疗便民服务、防疫、保健等。

(一)、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课每季度开课一次,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必须达到50人或以上,宣传栏内容要实用,每季要有照片存档。

(二)、健康管理

1.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要求90%,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无缺项。

2.按时做好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

3.每季度开展一次免费上门访视服务,访视率必须达到9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

(三)、基本医疗惠民服务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合理收费,按规定执行医疗优惠政策。

(四)、合作医疗便民服务

1.卫生所医生必须熟悉合作医疗政策,并进行大力宣传,使各种人群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率达85%。

2.每季度公示本村参合人员报销情况,负责并保管好本村参合人员名册,登记项目要齐全、准确。

(五)、妇幼保健

1、认真做好妇幼保健工作。特别是孕产妇系统管理及6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

2、每月按时管理上报孕产妇及出生儿童,并及时纳入系统管理。

3、每月进行4次下乡入户工作,根据情况按时进行孕产妇、儿童访视。

4、做好妇幼保健宣传,每两月一期,全年6期。

(六)、防疫工作

1、做好各项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提高全民防范意识。

2、尽职尽责开展工作,按时完成儿童预防接种、结核病筛查、疫情调查上报、疫苗冷链管理、卫生所消毒管理、安全注射工作。每月29日做好预防接种,平时根据实际情况按时接种。

3、开展适宜的疾病防治宣传,特别是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防疫宣传每两月一期,全年共6期。

(七)、慢性病管理

1、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病、精神病等慢性病病人建档和管理。做好老年人体检登记工作。

2、做好每季度一次慢性病随访工作,做好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每月一期,全年共12期。

(八)、食品安全工作

加强对农村食品、饮用水卫生的监督和指导与管理。提高农村公共卫生信息报告及时率,减少损失。

(九)及时上报各种报表、数据。

(十)、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临时工作。

社区2021年度公共卫生工作计划(二)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进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普遍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__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已由每年的15元增加至每年25元。为进一步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卫生部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对服务规范内容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新的20__年版得的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确保我辖区内的社区居民能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国家20__年新的《规范》及省、市、区的相关文件规定,为做好我辖区内社区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结合我院目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出以下工作计划:

一、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科室:

在现有的医院管理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我院在院办公会的会议精神下特成立了共卫生服务部,任命赵健宏为公共卫生服务部主任,负责公共卫生的全盘工作的开展以及各类报表的上报,同时要负责各类台账的完善工作;任命许芹珍为计划免疫科科长,负责计划免疫的全部工作及报表上报工作;任命杨晓静为妇幼保健科科长,负责妇幼保健工作和儿童保健工作,同时仍需兼职护理部工作;尹天润负责导医工作和慢病管理工作,同时协助主任完成部分文书书写和台账完善工作。

二、 工作目标:

在20__年新的《规范》包括11项内容,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目前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院除了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以外均可做,现将具体工作实施的要求如下列出: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遗传病史、残疾情况和生活环境情况,在填写时一定要按照个人基本信息表的内容进行询问填写,有相关疾病史时则应该加入相关疾病的随访表格。同时将建立好的居民健康档案录入到昆明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同时要将居民的档案存档。

(二)、开展居民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使个人和群体实现健康的目的;提高和维护健康;预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破除迷信,除去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僧或方式。通过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板报、橱窗、讲座、播放视频影音资料、开展免费的健康咨询和布标悬挂等方式进行宣传,让社区居民能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从而能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效果。

(三)、开展计划免疫工作

为贯彻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精神,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和指导各地科学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我院一定要按照上级要求做好我辖区内的预防接种工作,以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在接种时一定要按照接种程序和疫苗操作规程进行各类疫苗的接种,同时要及时将接种不良反应报送到相应部门。

(四)、开展妇幼和儿童保健工作

为辖区内0-6岁的儿童建立健全的健康档案,在新生儿访视中要做好出生后7天、14天和28天的新生儿访视工作,要做好相应记录;在婴幼儿健康管理中工作人员需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共8次为婴幼儿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进行预防接种;在学龄前儿童管理中需每年对其进行一次体检,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在孕产妇管理中对于孕早期则应建议孕妇到妇幼保健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第一次随访;在孕中期管理中孕16-20、21-24周个进行一次随访;而孕晚期管理中则应督促孕妇在28-36、37-40周时去有助产资质的医院进行体检随访。

在产后3-7天内,工作人员应上门对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在产后42天则应对产妇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

(四)、慢病管理

主要针对辖区3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健康动态的管理,对于在首诊中发现的或者是在建立健康档案时患有慢病的人群应是用慢病的专用档案进行系统管理,定期随访。同时每年对此类居民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

(五)、传染病工作

在日常的门诊坐诊中如发现传染病是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上报,对于瞒报、漏报或者是迟报的人员进行严厉处罚。每月则应有固定时间(10天为一次)对所有的门诊日志进行巡查。

(六)、老年人管理工作

主要针对辖区内65岁以上来年人进行系统管理,定期的举行健康知识讲座,同时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建议老年人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以防止相应疾病的发生,要为老年人提供自救、互救等相关技能的指导。

三、 主要策略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在我院院领导的指导支持下,统筹的安排今年下半年的工作,具体工作分配到个人,并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部门协商工作,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积极的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落实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对在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与分管领导进行沟通,强化责任意识,努力做好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

(三)、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加大管理力度

在各项工作开展之前便制定出各类工作的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加之工作目标,以确保本年度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发现问题则应立即解决,做到每项工作有安排、有措施、有落实、有结果的顺利进行,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

(四)、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本年度我院的重点工作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慢病档案和老年人档案,通过档案的建立要带动医疗和其他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为此,要严格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狠抓落实,确保今年下半年的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请各科室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__年版)》的相关规范和20__年度公共卫生工作计划的相关要求进行工作,以便将我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__社区卫生服务站

20__年__月__日

社区2021年度公共卫生工作计划(三)

为了确保今年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完成,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我路南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20__年公共卫生工作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今年我站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到人,根据人口比例,组织实施好本辖区面向农村的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归档。

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健康教育

1.要求必须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内容详实。

2.健康教育课每两个月开课一次,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必须达到10人或以上,宣传栏内容同上,每季要有照片存档。

(二)、健康管理

1.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要求90%,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无缺项,并输入电脑。

2.要求责任医生及时将获得的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职业体检、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

3.每季开展一次免费上门访视服务,访视率必须达到9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

4.掌握辖区内婚龄青年名单,积极动员欲婚青年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确保优生优育。

(三)、基本医疗惠民服务: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主要收费价格上墙,合理收费,积极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按规定执行医疗优惠政策。

2.责任医生必须由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的担任,对辖区内重点疾病诊疗情况记录要求完备,对居民的自诊或转诊率必须达90%。

3.责任医生的满意率调查要求达到90%或以上。

(四)、合作医疗便民服务

1.责任医生必须熟悉合作医疗政策,并进行大力宣传,上门访视中确保每户农户获得合作医疗宣传资料,使各种人群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率达85%。

2.每季度公示本村参合人员报销情况,专人负责并保管好本村参合人员名册,登记项目要齐全、准确。

3.方便群众报销进行代办,使参合人员能及时得到报销,农户对报销工作满意度达到90%或以上。

(五)、妇女保健

1.要求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妇健康状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或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100%。

2.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负责高危孕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同时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阳性病例的追踪,了解分娩结局。

3.开展常见妇女病普查工作,普查率达45%以上,并将检查情况记入健康档案。

4.参加上级培训和指导,召开和参加例会,做好总结和计划,资料存档。

(六)、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

1.加强60岁以上老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和五保户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建档率要求90%,健康体检率80%或以上。

2.开展每年四次免费随访工作,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3.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发现情况随时记入,并及时汇总准确上报。

(七)、重点疾病社区管理

1.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进行病人的追踪治疗和随访管理,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资料及时汇总上报。

2.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查螺、灭螺、查治病工作完成95%,如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协助做好疫点处理。

3.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数,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要求宣传资料入户,并达到95%以上,成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0%或以上。

4.协助政府、村委对精神病人的综合管理,综合管理率达80%,同时建立卡片专案管理,定期随访,并在访视中指导合理用药。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篇7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1、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今年,我们继续加大了新农合的调整力度,在保持农民筹资金额不变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全区筹资标准提高到了112元。同时,分段提高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到25%,实报封顶线达4.5万元,扩大了补偿受益面。今年全区应参保农民数为255392人,实际参保农民为253199人,参保率达到99.14%,其中9个镇、街道参合率达到100%以上,参合水平创历史新高。全年应筹资总额2835.83万元,截止9月份底已筹资金2227.51万元(中央、省、市财政拨款未到位),合作医疗基金支出1887.39万元,住院与特殊门诊结报6300人次,每人次平均报销2912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888元。普通门诊区内人均补偿14.*元,较去年有所增加,农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有效提升。

2、参合农民健康体检有序推进。今年是第二轮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体检经费提高到每人30元,体检内容增加了乙肝筛查项目,并实行多种体检项目包自由选择参检的方式,确保每个参合人员享受到完整高效的体检服务。同时,为落实全区妇女健康工程,增加了参合妇女常见妇科疾病检查项目。为此,在上一轮体检的成功基础上,各镇、街道加大工作力度,各医疗卫生单位协助合作,确保了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做到应检尽检。截止到10月底,全区已有56900名参合农民享受到健康体检,已基本完成本年度体检任务。在妇女病检查方面,全区已有32894名已婚育龄妇女完成普查,妇科病人数达13346人,初步实现妇女健康促进的体检效果。

3、新农合网络报销系统完成建设。在新农合信息化管理系统硬软件设备配备齐全的基础上,今年年初我区实现了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区医院的网络报销系统的联网工作。5月份完成了全区参合农民网络报销医疗卡的基本数据录入,并及时发放到参合农民手上,全区新农合“实时结报”系统正式启动运行。同时,对全区新农合报销管理人员全部进行专业操作技能培训,使他们更好顺利投入到网络即时报销的工作中,报销效率进一步提高,农民报销更加方便、及时,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良好态势

1、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及时出台落实。今年年初,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大会,我区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上半年我区成立了由胡剑谨区长任组长、多部门分工合作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办法》、《*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20*—2010年)》等一系列文件,为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区编制委员会及时落实了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编制848名,分两年(20*、2009年)下达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财政预算安排了20*年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经费1003万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专项经费226万元,整体经费投入较往年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初具规模。按照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我区结合自身实际及时调整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划设置,明确出台了《*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20*—2010年)》。目前,我区已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5家,辖区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72.37%,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网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小病不出社区”的就医模式逐步形成。

3、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有序。今年我区需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服务站10家,到目前为止,*、*、*、*和*等5家中心均已实现标准化创建,南湖、金竹、白门、八社、玕屿、东风、老竹、陈庄、梅屿和黄桥等10家服务站也已全部完成标准化创建,现准备市级验收阶段。同时,我区卫生系统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年”活动,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全部实现了医疗设备“新六件”配置、科室设置到位、制度建设完善和台帐管理规范,已有10家公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实行“六统一”管理,标准化建设初显成效。10月23日,我区顺利通过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的复评检查,各项工作均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4、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正式启动。今年,我区在*信息化建设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按照全市统一部署,上半年通过了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的严格验证后,下半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信息化系统的设备招标采购,到年底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设备将陆续配备到位,届时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的硬件系统将建设完毕,为明年社区卫生信息化系统管理全面运行奠定了基础。

(三)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落实

1、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20*年,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扩大了受益面,将城镇居民以每人每年30元的补助方式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享受农村居民同等待遇。就此,我区增加城镇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对象7.28万人,区级财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补助增加91万元,今年已完成该项目预算安排。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按照服务要求,全面铺开对辖区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2、服务方式进一步规范。一年来,我局充分结合*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责任医生“六统一”的服务制度。我们在调整了责任医生队伍的基础上,明确统一了责任医生公示牌、责任医生联系卡、上门工作服务牌和服务对象花名册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各责任医生在此制度统一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业务情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频度和效率,落实服务项目。今年以来责任医生队伍形象更加良好,服务方式更加规范,服务内容更加到位,群众更加满意。

3、免费服务项目落实到位。截止到10月底,全区共免费接种第一类疫苗30万针次,“七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8.5%;免费检测艾滋病2.5万人次,结核病项目规范管理率达83%,精神病人综合管理率6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6.9%,儿童系统管理率96%;农村饮用水监测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95.7%。全区已累计为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81325份,建立个人健康档案261938份,并逐步实现信息化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4、绩效考核进一步规范。今年年初我们按照省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年度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工作开展考核,各中心对责任医生开展考评,根据考核考评结果,及时兑现服务项目补助经费。20*年我区将根据区情状况和卫生发展现状,重新制定一套符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从而提高责任医生工作积极性,切实改善服务项目落实情况。

(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1、做好常规和应急医疗救治服务。随着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网的扩大,医疗设施建设的完善和卫技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区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量有所扩大,服务能力有所增强。截止到10月底,全区公立医疗单位共诊疗1037909人次,住院11519人次,就诊量呈良性增长。在今年问题奶粉事件发生后,我区卫生系统立即开展了针对使用问题奶粉婴幼儿的免费筛查工作,全区12个定点筛查点共免费B超筛查12155人。有效确保食用问题奶粉婴幼儿得到及时诊断、治疗。

2、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年活动。在年初,我区卫生系统全面开展了“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年”活动,通过督导和考核等强化作用,完善各单位的医疗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不断健全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医疗技术操作和常规,取得良好的效果。到今年11月份,全区共累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27起(含民营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24起,民办医疗机构3起,经我局调解结案24起,其他方式调解3起,总经济赔偿109.27万元,无发生因医疗纠纷引发的重大治安事件,医疗秩序整体稳定,医患关系趋于和谐。

3、加快全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今年以来,我区各医疗机构加强院前急救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的建设,9月份*市急救中心入驻我区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了*区二医医疗急救站,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西片医疗急救平台,从而提高了我区医疗急救技术水平,扩大了全区医疗急救服务范围,切实增强了*西片的医疗急救和卫生应急能力。同时,*南片急救中心(*急救站)正在按照规划,进一步加快筹建,届时全区医疗急救体系将趋于完善。

(五)卫生惠民便民服务积极有序开展

1、开展“卫生服务进社区”活动。在去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我区继续开展了“卫生服务进社区”惠民活动,通过召开社区群众座谈会、组织健康知识讲座、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发放基本卫生常识手册、走访困难家庭、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抓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做好集中随访服务等一系列惠民活动,诚心诚意为群众健康出谋划策,努力树立起卫生部门新形象。到10月底,全区共组织卫生知识讲座70次,开展义诊咨询活动26次,发放基本卫生常识手册144835册,集中随访服务24次,集中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52件,走访困难家庭295户,并帮助解决一些困难家庭的医疗卫生等实际问题,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2、健康宣教活动丰富多彩。今年,我局加强与教育、计生、公安、盐业、农林渔业等部门协作,共同开展健康促进活动,结合各类健康宣传日,深入社区、深入学校、深入企业,多形式、广范围的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截止到11月底,全区共开展大型卫生公益宣传活动14次,制作发放宣传资料45种40.96万份,宣传墙报18300份,发送健康短信30余万条。在景山小学建立我区首家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在*街道南湖村建立首家健康教育示范村,健康促进活动进一步扩大范围,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3、创新医疗卫生便民服务。今年以来,我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创新各类医疗卫生服务的便民措施,通过信息化建设,改善服务环境和效率。目前,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陆续在中心大厅内设置服务指南滚动屏、导医触摸屏等就诊指示,儿童疫苗接种区实行计算机叫号接诊服务,收费和药房窗口安装了服务满意度评价器,使整个医疗服务流程处于信息化系统管理的有序运行中,工作效率有效提升了、就诊秩序井然,群众满意度大大提高。

(六)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扎实

1、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果显著。20*年全区法定传染病甲、乙、丙类病例报告总数6649例(包括流动人口,下同),与去年同期相比,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上升3.*%,年发病率为346.92/10万。一是落实艾滋病免费监测。已经开展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12340人,扩大艾滋病防治宣传,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美沙酮维持门诊继续正常开展,进入门诊治疗人员保持稳定。二是肺结核病落实规范管理。全年共报告结核病11*例,其中登记管理项目病人818例,新涂阳病人199例,报告率、转诊率达90%、85%以上,追踪到位率88.31%。同时,我区结核病门诊在*区人民医院正式开设,为我区结核病防治建立一个新平台。三是做好手足口病、霍乱、麻疹(麻风)等重点传染病防控。今年针对手足口病等疫情,各医疗单位分诊规范管理,各项工作开展有序。全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381例,实验室确诊14例,均能做到认真诊断治疗。

2、妇幼保健工作不断规范。一是加强孕产妇和新生儿保健工作。我区已经连续9年未发生本地户籍孕产妇死亡案例,今年本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也未发生孕产妇死亡个案,首次实现了全区孕产妇零死亡。今年全区共有产妇总数3399人,围产儿活产数3417人,产前检查建卡人数3397人,建卡率99.94%,住院分娩率达100%,孕产妇产前筛查共6419例,筛查率50.74%,新生儿疾病筛查12011例,筛查率94.94%,比去年同期增加5.93%,新生儿死亡18例,死亡率5.28‰,婴儿死亡28例,死亡率8.19‰,各项健康指标均有所提高。二是儿童健康教育基地正式落成。今年,梧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儿童健康教育基地,开展育儿健康教育活动。上半年,基本完成了前期筹备和资源配备工作,六月正式启动了儿童健康教育合作项目。为家长提供科学、系统的婴幼儿喂养、早期教育、疾病预防等儿童保健知识,促进儿童良好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

3、进一步强化儿童规划免疫。今年,按照政策规定扩大了免疫规划范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由以前的9种增加到12种,并实行规范化管理。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接种免疫规划疫苗353715针次,实现了包括流动儿童在内的“七苗”全程接种,全区已连续16年保持无脊灰状态。针对今年形势严峻的麻疹疫情,加强了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全年共完成查漏补种27018针次,完成麻疹强化免疫72*9针次,有效控制麻疹疫情。同时,做好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以便民服务为宗旨,在接种门诊中投入电子排队叫号系统,截止10月底全区已有4家接种门诊完成改扩建和叫号系统建设,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4、做好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与抗震救灾防疫工作。今年共报告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起,其中食物中毒1起,传染病疫情9起,均及时进行调查处置,全部疫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处置及时率达到100%。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区卫生系统通过各种途径支援四川灾区,区疾控中心黄哲冲和区二医黄蓓若同志分别前赴四川*县和*县,开展灾后卫生防疫工作,为四川灾区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肯定。

(七)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

今年到10月底,共出动卫生执法人员7664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7213家次,查处违规单位888家,立案445件,结案356件,罚款162.80万元。卫生许可审批受理4382件,办结4248件,新增卫生许可证1720件。96301举报电话受理群众投诉举报458件,已全部处理并反馈。

1、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有力。继续做好了全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城区已全部实现量化分级的100%;以抓好节日期间、两会期间和中高考期间的食品卫生监督检查为重点,扩大常规监督执法的工作力度。截止到10月底,食品卫生监督处罚370家,罚款109.21万元。今年,我区还按照市里统一部署,以新桥街道为试点,以创建金虹东街为“街道餐饮卫生示范街”为目标,开展对“十小行业”中“小餐饮”的专项整顿,到10月底,共累计检查全区小餐饮单位224家,查处违规单位34家,取缔无证小餐饮单位21家,对小餐饮单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培训200人次,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2、无证非法行医打击有力。继续以打击无证行医为重点,全面铺开查处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和小诊所治理工作。截止到10月底,共出动卫生执法人员1647人次,检查医疗单位7*家次,查处违规单位412家次,取缔无证诊所362家次,维护了正常的市场医疗秩序。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情况的督查,重点检查肠道门诊、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等情况,今年检查结果良好,医疗结构无明显传染病防治松懈的不佳状况。

3、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有力。继续以制革、制鞋、电镀、陶瓷等企业为重点,开展职业卫生专项整治活动,督促企业落实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落实职业卫生管理等制度。今年,检查单位194家,对13家违法企业进行立案查处,对201家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责任人开展职业病防治培训,职业健康检查人员2804人,发现职业禁忌人员245人,疑似职业病诊治率达100%,职业禁忌人员调离率达100%,职业卫生意识逐步形成。

4、卫生许可审批制度进一步规范。今年,积极理顺了卫生许可审批工作机制,率先实现了卫生行政审批的“两集中,两到位”。我局调整设立了疾控监督与行政审批科,将全区包括医疗机构的审批、医师和护士职业注册、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许可等在内的12项卫生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行政审批科,所有卫生行政许可事项全部集中到区审批服务中心卫生窗口,实现“两集中”,并实现对窗口工作人员授权的“两到位”制度。

(八)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

1、深入开展第20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今年4月份,我区开展了以“清洁环境,保障健康,同迎奥运”为主题的第19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掀起了全民性的爱国卫生活动高潮。爱国卫生月活动期间,全区消除小广告37678条、整治大街小巷292、清理卫生死角2330处,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

2、加快省、市级卫生村创建工作。今年,我区加快省、市级卫生村的创建工作。今年,区共申报卫生村和卫生先进单位21个,区爱卫办通过严格审查,对合格的单位上报市爱卫办。目前,我区通过省级卫生村验收的3个,市级卫生村的14个,市级卫生先进单位3个,通过率达到87.5%。

3、开展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害防病工作。继续开展了春秋两季灭鼠活动,夏季灭蚊蝇及8月份灭蟑螂活动,除害防病工作成效显著,各类害虫密度均明显降低。同时在除害防保工作前后,分别开展了害虫密度调查和监测,制定相应整改方案,切实保证了工作效果。

(九)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步伐

1、加快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今年3月份我局出台了《*区卫生技术人员三年培训规划》,由市区两级卫生局协调,依托市级医学教育资源,分三年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各类卫技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岗位培训、规范化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全科医学系列理论和实践教育。今年,我区聘任了社区责任医生227名,组织人员参加20*年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的培训累计98人。目前,我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卫技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共达30%以上。

2、进一步充实卫生技术人才队伍。通过加大卫生经费投入,引进相关各类人才,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今年,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编制848名的保障前提下,我区已完成605名在编人员的入编考核工作。同时,为充实卫生队伍力量,根据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需要,面向社会招考大中专卫生专业人才61人,选调中级职称以上人才4人;区疾控中心公开考录公共卫生相关专业毕业生5人,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3、建立人才培养技术协作机制。今年我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加强与省市级医疗机构的沟通交流,积极建立起双向技术协作关系,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为我区医疗卫生单位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双向转诊。目前,我区已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附属二医等4家省市级医院建立技术协作挂钩关系,逐步实现双向转诊和人才培养机制,为今后中高级人才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十)卫生行风建设深入开展

1、卫生行业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根据省市统一部署,今年由区政府召集,联合监察部门,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卫生行业民主评议行风活动。针对三家区级医院,制定评议实施方案,相关部门积极组织行风监督员,深入各被评议单位,采取多种形式的调查了解,对卫生行业提出建设性意见,督促三家单位落实整改,有效改善了医疗卫生整体形象。

2、规范卫生服务行为。继续坚持在医疗机构内部导入患者满意管理体系,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人大调研建议为重点,围绕病人不方便、不放心、不满意的环节进行了整改。通过不断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简化服务流程,完善便民措施,以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加强对医药费用的控制和处方管理,积极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控制医药费用,切实减轻群众经济负担。

3、加强行业内部纪律整治工作。我们坚持实行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等统一招标采购方式,纠正医药购销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坚持实行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治理工作。同时畅通举报渠道,做到有报必查、查实必究,对违规违纪的人和事公开曝光,落实监督举报的公示公正原则。今年,我局共收到各类举报、件36份,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和答复。

(十一)其他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社区门诊主任工作计划篇8

——坚持公益性质,转换运行机制和投入方式,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坚持防治结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积极作用。

——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使社区卫生服务与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同步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满足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三、工作目标

以“户户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长远目标,争取到2010年,在全区基本建成网络健全、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运行科学、监管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在社区可以享受到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四、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贫困居民为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基本医疗等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得向医院模式发展,原则上不设住院病床,可根据需要按规划设置适量以护理、康复为主的床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保证服务质量,切实维护居民健康。

(二)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积极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为主体,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原则上城市按照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农村按乡镇政府管辖范围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中心按照人口分布,以方便群众需求的原则下设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主要是为社区提供综合卫生服务,做好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疗工作;协助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卫生管理工作,完成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的延伸,在行政、机构设置、人事、财务、利益分配、药品使用等方面接受中心的统一管理、考核、监督和指导,其职能主要是落实好服务区域内应由服务站和责任医生承担的卫生服务工作,就近提供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坚持公益性为主体,在政府主导下,城市主要通过对街道卫生院等现有卫生资源转型改造设立,按照人口和服务范围办好中心和站。在农村,乡镇卫生院要切实转变服务模式,加快转型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把撤扩并后的乡镇卫生院分院和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等现有农村卫生机构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由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利用社会力量按照“自愿申报、综合评价、择优确立”的原则,采取多元化的举办模式,但中心对站必须实行一体化管理。到2010年全区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建设,基本建立服务网络健全,服务功能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核定相应的事业编制,实行定编定岗。根据《浙江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浙编办〔20*〕58号)规定,现阶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按每万居民配备医师5—6名(其中全科医师不少于3名),护士按与全科医师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核定编制总数的20%,设康复护理床位的机构,按每床0.7人的标准相应增加编制。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认真实施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实现5年后我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率达85%以上、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率达90%以上、乡村医生全科医学知识培训率达100%。强化区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有关学术活动。鼓励区级医院临床医生以多种形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认真落实上级有关社区卫生工作人员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适当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及待遇,吸引卫生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

大力推行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按照服务区域划分和人均服务1000-2000人口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以社区责任医生为骨干、社区护理等人员共同组成的社区责任医生团队。社区责任医生要转变服务模式,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的方式,及时掌握责任区居民健康信息,科学利用健康档案,实施针对性健康服务;综合运用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全科门诊等措施,为群众就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开展个性化的健康保健服务。社区责任医生对责任区内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巡诊等主动服务次数原则上每年不少于4次。

(四)创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强化内部财务管理,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与服务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相挂钩的分配制度,合理确定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使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安心在社区工作。

逐步建立分工合理的纵向协作机制。将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疾病控制、妇幼保健)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逐步将区级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区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建立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新格局,实行资源共享。

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加强城乡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卫生工作人员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将适宜的社区中医药服务纳入支付范围,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引导城乡居民接受社区中医药服务。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人群健康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之间实行联网,信息互送,实现健康信息资源共享。

五、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

(一)明确职责,科学合理制定规划。各乡镇(街道)也要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纳入当地集镇建设规划。区卫生部门负责编制我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覆盖城乡,设点要方便群众,布局要科学合理,重点对已有医疗卫生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充分发挥现有房屋、人员、设备的作用。区建设部门在城市新建、扩建、旧城改造中,要充分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的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用地。城市房地产成片开发的,区规划部门应当依据社区卫生服务规划的要求,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作为公益性配套设施建设要求,纳入规划设计条件,由开发建设单位同步建设后移交卫生部门统一管理。

区卫生局是本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审批监督管理的具体实施部门,主要承担本辖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规划、设置审批、日常管理,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督查、指导、培训、考核。

(二)加大投入,加强经费收支管理。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浙财社字〔20*〕83号)精神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城市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20元、农村每人每年不低于15元标准筹集补助资金,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要求专项用于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同时统筹安排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备和信息化建设经费,切实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落实人员培训补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基本医疗服务政策性亏损的补助,确保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营。对新建成的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经费补助。

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也应设立配套经费,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予以经费补助,支持本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正常运转。要充分用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三大类12项任务,切实做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日常管理,区财政安排适当的管理考核经费,用于区卫生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考核和督查。

为维护社区卫生服务特别是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区财政局、卫生局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管理办法,明确收入和支出的范围、项目和标准,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实行预算管理,严格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有收入和支出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和管理。

加强政府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对补助资金实施全过程监督和跟踪问效,要按照“政府花钱买服务”的要求,坚持“谁服务,补偿谁”的原则用好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经费划拨采取后付制,区卫生和财政部门要制定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对各机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对绩效好的适当给予奖励;对绩效差的,相应扣减补助,提高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其他基本建设和人员培训等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按项目管理规定执行,项目完成后给予补助。

(三)合理引导,发挥健康保障作用。根据《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促进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浙劳社医〔20*〕97号)精神,积极发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各类医疗保障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相互促进作用。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范围,将符合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支付范围。合理拉开医疗保险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二、三级医疗机构的起付标准和支付比例档次,降低个人负担水平。鼓励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家庭病床。进一步研究制定支持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办法,规范对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服务,积极引导群众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

为解决流动人口的健康保障问题,使其充分享受社区卫生服务所提供的便利,将流动人口也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实行与常住人口同一政策,享受同样服务。

(四)严格标准,规范机构设置审批。区卫生部门要严格按照《浙江省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有关程序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审批,并根据《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订相应建设标准,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城区不少于1000平方米、农村不少于800平方米、山区不少于500平方米,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区域相对划分;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城区不少于150平方米、农村不少于80平方米,与生活区分开,功能相对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做到布局合理,人员配备、科室设置、诊疗设备均按规定严格准入。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区国土、规划、建设部门和乡镇(街道)、村要给予支持、督导,确保建设质量和工作进度。

(五)切实加强药品管理。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对涉药人员资质、药品采购渠道、药品存储条件等进行严格管理。加强药剂人员的配备和岗位培训。完善社区药品价格管理,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统一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制度,降低药品价格,确保用药安全。

六、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乡镇(街道)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综合目标管理与考核,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区政府建立城乡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要指定一名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建立和完善区、乡镇(街道)、行政村三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网络。

上一篇:生殖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门诊半年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