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筛查门诊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20 11:55:11

产前筛查门诊年度工作计划

产前筛查门诊年度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计划生育手术;术前;生殖道感染;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1.3【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04-01

生殖道感染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多数生殖道感染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也有一部分临床症状和体征不明显,缺乏特异性。理论上计划生育手术对象都是健康人群,但实际工作中许多手术对象存在各种生殖道感染因素,盲目手术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为总结计划生育手术对象人群生殖道感染发病状况,对2008年-2010年兴山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人工流产、药物流产、放(取)宫内节育器的3817例术前阴道分泌检验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8年―2010年在兴山县计划生育服务站门诊要求行人工流产,药物流产、放(取)宫内节育器的3817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31.86±7.08岁,年龄中位数32岁。

1.2方法:

1.1.1 取样:用棉签常规取阴道分泌物置0.5-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送实验室检验。并同时观察阴道分泌物的性状,测定pH值。

1.1.2 实验室观察指标:清洁度、阴道滴虫、假丝酵母菌、线索细胞、胺试验。

1.1.3 检验方法:阴道分泌物首先直接涂片镜下观察清洁度,查找滴虫和线索细胞,并初步查找假丝酵母菌孢子和假菌丝,然后滴加10%氢氧化钾溶液1-2滴,做胺试验,并加盖玻片(必要时稍加热),再次置镜下查找假丝酵母菌孢子及假菌丝。各项指标的阳性判定标准参照文献[1]记载。其中细菌性阴道病由妇科医生结合临床体征做出诊断,诊断标准参考文献[2]。

2结果:

2.1 3817例中阴道清洁度Ⅲ―Ⅳ度的2634例,占69.01%;检出假丝酵母菌1009例,阳性率26.43%;阴道滴虫236例,阳性率6.18%;细菌性阴道病127例,阳性率3.33%。

2.2 在2634例阴道清洁度Ⅲ―Ⅳ度中,假丝酵母菌占38.31%,阴道滴虫感染占8.96%,细菌性阴道病占4.83%,未明确病原体的占47.91%。

3讨论

生殖道感染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在进行计划生育手术时,术前如果不能确诊生殖道感染,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而盲目手术,有可能产生术后感染和相关的手术并发症,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大多数生殖道感染具有典型的症状,但也有部分感染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需要通过实验室检验方能确诊。通过3817例计划生育手术术前筛查资料分析,生殖道感染发生率为69.01%,其中假丝酵母菌感染率为26.43%;阴道滴虫感染率6.18%;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为3.33%,显示兴山县计划生育手术对象具有较高的生殖道感染发病率,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常规开展术前生殖道感染筛查和干预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生殖道感染中通过常规实验室筛查能够明确病原体的主要为假丝酵母菌占38.31%,阴道滴虫感染占8.96%,细菌性阴道病占4.83%,尚有47.91%的生殖道感染不能通过门诊常规筛查明确感染因素,显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生殖道感染因素确诊的检验方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参考文献

[1]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技司.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1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72-73

产前筛查门诊年度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十五规划

“十五”期间我县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始终以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为核心,以实现二个《纲要》为目标,以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的,坚持预防为主、面向基层、面向群体的工作方针,积极推进妇女、儿童卫生保健规范服务和规范管理,不断深化妇幼保健服务内涵,经过广大妇幼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如期完成了宁海县“十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的各项工作指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十五”期间妇幼卫生工作主要策略与措施

(一)、加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健全妇幼保健网络服务体系。

(1)在“十五”期间,妇幼卫生经费投入516.3万元,占卫生总经费的4.57%,防疫卫生经费投入1729.90万元,占卫生总经费的15.32%,宁海妇幼保健院及梅林镇卫生院,取得省示范妇保、儿保门诊验收第一名的成绩,除此之外,有6家乡镇医院通过市规范妇保门诊验收,16家乡镇医院通过市示范、规范儿保门诊及预防接种门诊的验收。

(2)县级妇幼保健院加强了对妇幼保健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发挥了妇幼保健业务指导中心的作用。

(3)实施妇幼保健岗位培训制度,加强对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定期组织培训班,规定复训周期,全面促进妇幼保健服务能力的提高。

(二)、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规范妇幼保健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1)根据《母婴保健法》的有关规定,开展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准入与管理,在“十五”期间,相继开展了辖区内助产技术服务、剖宫产手术、婚前保健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新生儿疾病筛查和产前筛查机构和人员的准入与服务情况的督查,使我县母婴技术服务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2)加大对非法接生、非法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加强孕妇B超的监管,督促医疗保健机构重视对B超及终止妊娠手术的管理,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3)为使妇幼保健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在“十五”期间,县卫生局制定了乡镇级医院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等规范建设标准,完善与修订宁海县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相关的工作制度、工作常规、管理方法和各项工作评估细则及妇幼保健各类诊疗常规、规范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服务行为,加强高危妊娠、高危新生儿访视,体弱儿管理率达到100%。

(4)“十五”期间在全县开展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儿保门诊、妇保门诊的创建活动。到2005年,全县有88.89%乡镇级卫生院达到市示范、规范预防接种门诊标准,有94.12%乡镇级卫生院达到市规范儿保门诊标准,有43.75%乡镇级卫生院达到市规范妇保门诊标准。通过规范门诊的创建,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了温馨的保健服务环境,规范了保健服务行为,提高了服务质量,促进了妇女和儿童的卫生保健管理工作。

(三)、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儿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依法开展了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完善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推行“免费婚检”项目;开展科研调查等工作,为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儿的发生,提高我县出生人口素质作出较大努力,促进优生工作,对疾病进行早发现、早诊治。

(2)在2004年成立了宁海县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中心,制订了听力筛查管理办法及操作常规,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50%以上,对筛查异常的12名儿童进行早诊断早治疗预防聋哑儿的发生取得卓有的成效。

(3)自2005年4月份了“关于积极推进婚孕期医学检查工作的意见”以来,婚前医学检查纳入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由政府支付婚检基本项目费用,为使这项工作顺利实施,卫生部门积极多次与民政部门协调,婚检率2005年内为2.11%,比04年上升了1.63个百分点。

(4)开展了儿童心理和儿童营养门诊及爱我宝宝沐浴抚触,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服务水平,跨上新台阶。

(四)、加强妇幼卫生信息质量管理,健全妇幼卫生监测网络,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婴儿死亡率。

(1)开展妇幼卫生监测和年报工作的质量控制,提高了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为制订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生育健康电子监测全县联网。

(3)健全妇幼卫生急救网络,成立县乡二级孕产妇抢救网络体系,提高综合抢救水平。

(4)开展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和儿童死亡监测与死亡病例评审工作。对孕产妇、围产儿和儿童死亡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如不规范操作新法心肺复苏,不规范应用催产素情况等产科质量问题及时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措施。

二、“十五”期间妇女儿童卫生保健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妇女部分

(1)孕产妇死亡率。

规划目标值:控制在25/10万以下。

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14.40/10万。

表一2000-2005年宁海县孕产妇死亡率全省比较(1/10万)

地区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浙江 19.32 19.11 12.14 14.91 14.44 13.4

宁海 17.46 0 0 18.07 16.00 14.40

(2)孕产妇保健覆盖率。

规划目标值:98%以上。

2005年宁海县孕妇保健覆盖率99.38%。

表二2000-2005年宁海县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与全省比较

地区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浙江 97.04 97.48 97.59 97.76 96.83 97.03

宁海 98.50 98.52 98.80 99.58 99.52 99.38

(3)婚前医学检查率。

规划目标值:城镇:95%,农村:85%。

2005年宁海婚前医学检查率达2.11%。

表三2000-2005年宁海县婚前医学检查率全省比较(1/10万)

地区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浙江 94 94.04 95.84 94.33 1.57 3.17

宁海 100 99.88 100 99.41 0.48 2.11

(4)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规范目标值:99%。

2005年宁海县高危孕产妇住院率达100%。

(5)出生缺陷发生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

规划目标值: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15‰,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85%。

2005年宁海县出生缺陷发生率24.52‰,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9.83%。

(二)儿童部分

1、0-7岁儿童保健管理率。

规划目标值:92%以上。

2005宁海县0-7岁儿童保健管理率94.01%。

表四2000-2005年宁海县0-7岁儿童保健管理率与全省比较

地区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浙江 89.45 90.06 91.95 90.74 91.87 92.2

宁海 92.99 92.39 91.99 93.45 94.09 94.01

2、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

规划目标值: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保持在85%以上。

2005宁海县0-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93.87%。

表五2000-2005年宁海县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与浙江省比较(下表)

地区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浙江 84.11 85.3 90.03 89.97 89.64

宁海 85.40 91.34 92.23 95.91 95.34 93.87

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规划目标值:控制在18‰以下。

2005宁海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9.60‰。

表六2000-2005年宁海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浙江省比较(下表)

地区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浙江 12.81 11.4 10.21 10.36 9.27 8.43

宁海 9.16 9.55 8.10 7.95 9.44 9.60

4、婴儿死亡率。

规划目标值:控制在15‰以下。

2005宁海县婴儿死亡率为7.77‰。

表七2000-2005年宁海县婴儿死亡率与浙江省比较(下表)

地区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浙江 9.66 8.99 7.91 7.90 6.97 6.46

宁海 8.08 7.39 6.55 6.51 5.76 7.77

5、免疫接种率。

规划目标值:95%以上。

2005宁海县儿童免疫接种率为98.06%。

6、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

规划目标值:控制在2%以下。

2005年宁海县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0.37%。

7、城镇托幼园所保健合格率。

规划目标值:达95%以上。

2005宁海县城镇托幼园所保健合格率100%。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妇女儿童卫生保健队伍不稳定,导致保健工作步入瓶颈状态。

原因分析:妇幼队伍工作量大,待遇差;虽然领导对公共卫生工作非常重视,但重临床轻保健的公共意识尚未转变,保健人员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故人心不稳。

对策:加强妇幼队伍建设,进行统一归口管理,落实妇幼人员经费。必要时可向绍兴、富阳、北仑等地参观学习,探索出适合宁海管理的新方法。

(二)婚前医学检查率未达标。

原因分析:取消强制性婚检;人们的经济生活知识水平不高,导致对婚前医学检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怕麻烦、怕暴露隐私;实施免费婚检工作只半;民政部门和卫生部门尚未找到一个很好的协作平衡支点;整个婚检工作就如卫生部门的独角戏,很难形成气候。

对策:卫生工作应是政府部门领导下的工作,而婚前医学检查作为优生优育提高整体出生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干预手段,首先应该是政府行为,卫生部门则是作为承担医学检查的医疗服务机构。为使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由县政府出面,相关部门如民政、计生、妇联等应和卫生部门共同商讨对策,拓展宣传渠道,提高群众意识,继续推行免费婚检工作,共同承担妇女儿童卫生事业发展的义务和责任。

(三)出生缺陷发生率未达标。

原因分析:取消婚检后优生四项监测工作也随之结束,孕前一些导致胎儿畸形的疾病没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随着农业经济的市场化发展,反季节食品的增多及食品添加剂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孕妇饮食的安全性,导致畸形发生率的增加。

对策:开展水质、饮食、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疾病史等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得出畸形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加强女职工保护,尽可能减少致畸因素的暴露机会。

(四)小学生幼儿园有关指标未达标或无法统计。

原因分析:小学及幼儿园隶属于教育部门管理,卫生部门只是起到卫生保健工作的指导督促的职责,无权对他们作出干预,尴尬的是教育部门亦无执法权。对卫生保健不合格的单位能行责令停办等处分的是民政部门。目前,学校和医院的收费问题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老百姓对新增的项目非常抵触。而整个医疗卫生系统大部分是自收自支的单位,一些乡镇卫生院甚至连医务人员的人头费开支都成困难,没有能力再贴成本免费为这些儿童体检,更不用说免费开展龋齿防治、近视防治等项目。

对策:首先,教育部门对学校的家长学校进一步利用,加大卫生工作的宣传力度,引起群众的高度重视,达到共识;其次,在全县的学校开展示范规范卫生保健单位的创建活动,纳入教育部门的考核机制,促进各项卫生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

在县财政许可的情况下,向北仑等地学习,政府买单为儿童提供保健服务。

(五)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较难达到要求。

原因分析:由于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的流动性大,自身保健意识较差,经济条件困难以及计生部门与卫生系统在对计划外孕产妇管理方法上的不一致,增加了计划外孕产妇的流动性,上述原因均给做好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的保健服务增加难度。

对策:加大宣传力度,在提高流动人群的保健需求意识的同时,积极做好政府参谋,公安部门、计生部门、卫生部门共同制订流动人口的各项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使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享有户籍所在地人群同等的保健服务成为可能。

(六)艾滋病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原因分析:社会开放程度不断加强,部分人们的道德意识没有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同步提高,因此一些、现象屡禁不止;娱乐场所不断增加,服务人员流动性加大;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要求高,未能开展常规检测;群众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掌握不足,预防意识不强。婚前检查及流动孕妇检查因物价局规定未列入必检范围;防治经费不足,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对策:落实经费,加强艾滋病防治队伍建设;加强群众的道德意识教育,倡导科学生活新风尚;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监控;继续加强扫黄工作,打击活动;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防治意识。

(七)爱卫组织及设施不到位。

原因分析:我县各镇乡、街道、部门的爱卫组织建设不尽人意;创建经费不到位,工作无计划性;农村垃圾处理未能全面规范开展。

对策:做好领导参谋工作,加强组织建设;落实经费投入;成立卫生健康教育讲师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意识,规范开展各项工作,切实改善妇女儿童的卫生发展环境,全面促进妇女儿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治林.邵武市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6(27):470-471

[2]韩小玲.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做法和效果[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5,3(11):81

[3]贾登红,高彩燕.延安市实施《妇女儿童纲要》终期监测评估[J].中国妇幼保健,2007,14(22):1871-1872

[4]赵翠华,张云兰.滨州市卫生系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阶段监测评估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4,9(19):88-89

[5]陆琳.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健康[J].现代医药卫生,2002,12(18):1158-1159

[6]黄书香.认真贯彻落实《两纲》指标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J].中国妇幼保健,2007,19(22):2609-2610

产前筛查门诊年度工作计划篇3

一、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围绕《省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省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等目标,统计、分析、总结“十一五”各项妇幼保健指标的完成情况,结合我省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省十二五儿童发展规划》、《省十二五妇女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妇幼保健水平,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妇幼保健执法监督和管理

加强妇幼保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群众和妇幼保健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依法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权益,促进妇女和儿童健康;严格按照《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使用与管理,严禁征收《出生医学证明》工本费,防止乱收费行为发生。加强妇幼保健知识的培训,完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协同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和非医学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者。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保障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幼儿园、托儿所所享有的平等权利。

三、加快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妇幼保健的网络建设。严格按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落实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健全妇幼保健管理制度,完善妇幼卫生投入运行机制。积极推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实施,健全以县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联系员为网底的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抓好妇幼保健机构省级规范化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推进市级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评定,强化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夯实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网底。加强市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和县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分中心建设,健全危重孕产妇转诊、抢救预案,进一步提升危重孕产妇抢救及时性、有效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四、全面完成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

认真落实《关于印发省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年〕166号),着力抓好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总结试点经验,召开经验交流会。加强对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对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两癌”检查的管理和督导,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积极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认真落实《关于印发省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年〕254号)。在年基础上,对全省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60%,叶酸服用率达到6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30%。

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年实现全省住院分娩率达到99%,危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五、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

健全出生缺陷防治服务网络,落实三级防治措施。积极推广免费婚育健康咨询等工作,提高群众对防治出生缺陷的意识和知识,不断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探索婚姻登记和婚前医学检查实行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对婚前医学检查的指导和督导,确保检查质量,保证专款专用。

加强孕产期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导,逐步将孕产期营养纳入孕产期保健,提高保健工作内涵。建立健全产前筛查和诊断网络,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重视对产前诊断人才培养,加快产前诊断专项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体系,提高27种遗传性疾病筛查覆盖率,进一步规范和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工作。开展调研和培训,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能力。探索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患儿诊疗救助机制。

六、提升妇幼保健整体水平

重点加强母婴健康工程、妇女健康工程项目县人力资源建设,强化培训,加快提升基层卫技人员素质,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抓好全国预防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普陀区和鹿城区)的工作,加强城乡基层艾滋病母婴阻断防控网络建设,加大对艾滋病的免费治疗力度。

产前筛查门诊年度工作计划篇4

(一)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应急预案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强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协调和管理。5月份组织全区卫生系统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继续做好救灾防病的应急准备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措施,确保灾后无大疫发生。二是加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防保科)的建设与管理,完善法定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

(二)确保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落实。一是明确团队意识,建立责任体系。在前几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完善“条块结合、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区、镇(街道)、村三级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网络。二是明确工作要求,建立评价体系。明确服务细则标准,对服务内容,按照具体工作要求,尽可能量化工作指标,实行定时、定量、按需上门服务,重点做好60岁以上老人、7岁以下儿童、育龄妇女等重点人群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肺结核等重点疾病对象的后续管理工作。三是明确奖惩措施,建立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日常指导、协调、检查、监督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每季度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专项督查,了解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要求及时整改落实。

(三)创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一是以“健康教育示范村居”、“健康大讲堂”为平台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二是继续办好*商报版卫生专栏,每二月编印一期《卫生与健康》墙报,编印《健康教育读本》等;利用手机平台,及时发送疫情信息、消费警示等短消息。努力办好“图文频道”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工作。三是结合各种卫生宣传日和疾病防控需要,组织开展社会健康教育活动,做到日常宣传与突击宣传相结合,流动宣传和阵地宣传相结合。区疾控中心要开展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指导全区医疗机构及企业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区妇保所要利用各种形式普及妇女生殖保健知识。

(四)巩固创卫成果,推进爱国卫生工作。今年是*市国家卫生城市申报年。要巩固“五小行业”整治成果,继续推进规范街和示范街建设,确定1—2条作为五常法管理的示范街,以此推进“五小行业”卫生水平的全面提升。深入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推进以改厕、改水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积极开展城区除“四害”工作,迎接灭蟑、灭蚊先进城区的复审。

二、疾病预防与控制

(一)关口前移,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

1、肠道传染病。一是开展城乡居民饮用水消毒监测工作,落实综合防控措施。根据《*市城乡居民饮用水消毒监测工程2009年度行动计划》,履行部门职责,做好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监测,开展分散式供水消毒的技术指导。二是继续深入开展餐饮业尤其是小餐饮专项整治活动,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的报告和卫生管理,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三是深入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快农村改厕进程,大力开展城乡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清除病媒生物的孳生环境;四是加强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等工作,医疗机构要按规范开设肠道门诊,对腹泻病人做到有泻必采、有采必检,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手足口病。严格执行上级防控要求,落实各项措施。要加强与全区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加强疫情监测、报告与处置,切实加强重点人群(5岁以下儿童)、重点场所(学校、托幼机构)、重点病例(重症病例)的防控,区级定点医疗机构要规范诊断、报告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医疗救治工作,尤其要高度重视医疗机构预防院内感染和重症病人的及时发现与救治工作,减少医源性传播和死亡病例的发生。要加强对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要求托幼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停课制度。区疾控中心要建立疫情周报或日报制度,各镇、街道卫生院要及时将辖区病例报告当地政府分管领导。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护和防病能力。

3、艾滋病、性病。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网络,在区疾控中心、市立医院、市中医院设点的基础上,要求区妇保所设立自愿咨询检测点,规范开展咨询检测工作,及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二是加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努力拓展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服药前HIV检测率达100%。三是加强对农民工、大学生、城乡社区居民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对领导干部防治艾滋病策略的培训,组织预防艾滋病“大讲堂”、“青春红丝带——预防艾滋”等活动。四是利用预防艾滋病、性病干预队伍和志愿者队伍,重点加强娱乐场所人员行为干预工作。五是继续做好手术病人术前和孕产妇产前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工作。

4、结核病。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认真实施全省结核病控制项目、推行医防合作的结核病防治模式,确保新涂阳肺结核发现率70%以上。一是加强肺结核门诊建设,市立医院作为定点诊治机构,要加强领导,建立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强化门诊、实验室、影像科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阳性检出率,同时要尽力降低住院率并严格落实国家免费治疗政策。二是其他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肺结核病归口管理制度,切实抓好转诊、追踪和处理三个关键环节。区疾控中心要加大业务培训和指导力度。各镇、街道卫生院要依托责任医生队伍,强化督导,提高DOTS实施质量,努力实现肺结核病人的高发现率和高治愈率。三是强化宣传,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

5、狂犬病。加强宣传和规范犬伤门诊,提高犬伤病人伤口及时处理率和免疫接种率,强化疫苗管理,切实保证疫苗质量。

(二)扎实开展慢病和地方病防治。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启动死因、慢性病、伤害监测网络直报系统,保证监测质量。在前所街道建立试点工作基础上,全区逐步推开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落实重点人群精神病监测与防治。联合区盐务局做好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评估各项工作。建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为”长效运行机制,引导公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预防控制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三)快速推进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进程。认真实施扩大免疫规划策略,巩固常规免疫成果,大力推广有价疫苗接种。加强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落实按周接种制度,健全查漏补种机制。全面完成免疫规划信息化数据录入并进行常态管理。积极探索外来儿童“现场建卡”模式,大力提高流动儿童计免接种率。继续做好幼儿、学生入托入学前接种证查验工作。

三、卫生法制和监督

(一)认真做好《食品安全法》的宣贯工作,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在监管职责未调整前,要继续加强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卫生监管工作。深入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和餐饮业“五常法”管理,通过整治使85%的小餐饮达到卫生标准,大中型餐饮业开展卫生管理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大型建筑工地、企事业单位食堂的卫生监管力度。在洪家街道开展食品卫生示范一条街创建活动,并以点带面,在全区各镇、街道全面推开小餐饮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卫生监督工作水平。继续开展“放心碗”工程、“校园卫生健康行动”。加大食品添加剂的整治力度,进一步落实餐饮业的索证索票制度,重点加强食用油的监管。做好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相关工作台帐整理。

(二)继续推进打击非法行医行动,加强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市场,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全区60%的中小医疗机构实施依法执业分级监管,按照《*市民营医院依法执业专项整治方案》,重点整治执业许可、人员资质、诊疗科目、医疗广告等方面,促进民营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逐步探索和建立完善打击非法行医长效监管机制。在打击非法行医的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负责人法律法规培训,强化依法执业,规范执业。加强对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监督检查。

(三)加强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的监督管理。继续开展“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防治万家企业行”专项活动,建立健全有毒职业危害的企业档案,开展有毒有害企业职业卫生台帐工作,开展“百万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行动”,加强新建工业园区、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和指导,做好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园区区块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继续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做好《放射诊疗许可证》的校验工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个人剂量检测的监督检查。

(四)加强重点传染病的防治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做好霍乱、艾滋病、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的监督执法工作,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及感染控制的监督检查,探索医院感染控制监管模式。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学校、公共场所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消毒产品的监管。

(五)加强城乡饮用水和公共场所安全监管。要求全区60%以上供水单位推广量化分级管理,加强水质监督管理,及时向区政府反馈。以住宿为重点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监管模式,促进经营单位加强自身管理。

(六)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工作。进一步加强行政许可监管机制建设和完善行政许可配套制度,严把许可关,使行政审批工作公开、透明、高效、便捷。受理件承诺期内办结率达100%。

(七)加大信息通报公示制度。大力开展对食品、涉水产品、化妆品、消毒产品等涉及民生健康相关产品和场所的监督检查,加大抽检结果通报和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力度。畅通卫生监督投诉举报电话(96301),及时处理群众投诉举报案件,切实做到案件查处到位、责任追究到位、整改措施到位。

四、妇幼保健

(一)主要工作指标

1、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2/10万以下,杜绝可以避免的孕产妇死亡;

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2%以上;

3、孕28周高危孕妇县级筛查率达90%以上;

4、重度高危报告率100%,杜绝重高危漏选;

5、孕妇产前筛查率达40%以上;

6、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5%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80%以上;

7、3岁以下儿童连续系管率达90%以上;

8、妇女病查治率达到省“妇女健康促进工程”项目要求。

(二)加强产科质量建设,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高度重视产科质量建设,区卫生局要加强助产技术服务的准入管理,定期对助产单位和技术人员进行考评。各接产单位要严格按照《浙江省助产技术管理办法》和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助产技术管理的通知》要求,规范操作流程,提高产科技术水平,切实保障母婴安全。同时,强化产科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重点推广高危孕产妇管理、产科急救知识和体弱儿管理等适宜技术,保证培训质量。认真贯彻执行《*市高危妊娠管理实施细则》和《*市危重症孕产妇会诊转诊规定》,建立规范的高危孕产妇门诊制度,畅通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区妇保所要加强高危妊娠筛查、监护、追踪工作,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尽一切力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三)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根据《*市2009年妇幼保健工作责任书》的要求,认真抓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全程保健管理工作。妇幼保健责任医生要建立规范的妇幼保健工作台帐,发挥三级网络的管理作用。区妇保所要加强业务指导和督查,确保农村公共卫生三大类十二项中妇幼保健工作任务的落实。加强三项筛查工作力度,稳步提高筛查率。扩大产前筛查面,提高筛查率,加强质量管理,做好高风险病人的追踪随访结案工作。巩固新生儿疾病筛查成果,提高筛查质量,强化患病人群的追踪、随访和治疗。重视儿童听力筛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听力筛查管理制度。加强托幼机构及体弱儿管理。切实做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继续开展围产儿、5岁以下儿童、孕产妇死亡、出生缺陷的监测工作。

(四)完善“规范化门诊”的建设,做好迎检准备。加强孕产妇、儿童保健规范门诊建设,区妇保所要以搬迁新业务用房为契机,实现省级孕产妇、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创建目标。根据《浙江省妇幼保健机构孕产妇、儿童保健规范门诊标准》,改善妇女儿童卫生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逐步推进镇街道级妇幼保健门诊规范化门诊创建活动,提高全区妇幼保健工作水平。

(五)继续推进“三大工程”的实施。

1、扎实推动“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实施。各镇、街道卫生院要把妇女健康促进工程与农民健康体检、日常妇女保健以及计生查环查孕等工作相结合,有组织的全面开展妇女病普查工作,建立完整档案,确保完成两年省定的80%妇女病普查率指标。区妇保所派专业技术人员给予技术扶持,逐步提高业务技术,保证体检的质量。积极开展以婚前学校、孕妇学校和育儿学校为主的妇幼卫生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加强托幼机构的卫生指导。

2、落实“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程”。区妇保所要设置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开展咨询和检测服务,提高防范意识、落实阻断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3、积极推行“妇幼保健进社区工程”。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妇幼保健服务,充分利用社区平台和责任医生队伍,掌握妇女儿童的健康基本状况。区妇保所要主动发挥妇幼保健业务指导中心的作用,抽调专业人员,加强指导力度,促进妇幼保健服务深入社区。

(六)加强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管理。积极与公安、计生、妇联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实行属地化管理,努力做到“发现一个,管理一个”,逐步将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工作纳入正常工作范围。区妇保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机制、手段和服务方式,有效控制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各承诺接产单位要继续开展困难群体孕期保健和平产限额收费服务。

(七)加强妇幼保健执法管理。根据《母婴保健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法规要求,加强对助产技术服务的监督,严格实行助产技术的许可和人员准入制度。严格执行《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及定点凭证引产制度,加强B超管理,强化责任。进一步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使用与管理,停止征收《出生医学证明》工本费、防止乱收费行为发生。

(八)确保免费婚检率全市第一的奋斗目标。区妇保所要通过积极倡导,广泛宣传,优质服务,使公众了解和认识婚前、孕前医学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群众自愿接受免费新婚医学检查。婚检率力争达55%以上。

产前筛查门诊年度工作计划篇5

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死亡率为144.3/10万,占中国居民总死亡的23.5%,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癌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积极做好癌症防治工作,尽快遏制我国癌症上升势头,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等16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联合印发了《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以下简称《计划》)。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王斌在第2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中表示,近20年来,中国农村癌症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城市,尤以农村癌症高发区的危害最为严重。

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发现,农村患者全部癌症的生存率为21.8%,仅约为城市患者的一半(39.5%)。对于主要的癌症,除食道癌外,城市地区各种癌症生存率均高于农村。专家认为,农村癌症患者预后差,可能与农村地区医疗水平相对较低,患者发现和治疗较晚等原因有关,也有部分患者因治不起而放弃治疗。

因此,平衡城乡医疗资源,提高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状况对未来缩短城乡地区癌症生存差距至关重要。农村地区癌症患者生存率较低,迫切需要调整政策和投入,加强农村地区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在医疗保险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提高农村癌症患者的报销比例。

《计划》提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癌症防治体系建设,提高癌症防治能力,实施癌症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的总目标,并在充分考虑当前工作基础和需要重点突破的工作领域基础上,确定了到2017年要实现的6项具体目标,内容包括建立防治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完善癌症综合防治网络、规范肿瘤登记制度、加强癌症防治科普宣传、扩大重点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以及推广癌症机会性筛查和规范化诊疗,逐步提高重点癌症5年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提出了肿瘤登记覆盖全国30%以上人口、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60%、成人吸烟率下降3%、重点地区、重点癌症早诊率达到50%等4项定量指标。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陈万青教授认为,这样的行动计划对于防止癌症无疑是不能错过的良机。因为危险因素逐渐地在积累,如果在癌症爆发之前采取些行动是很好的良机,要真是到了发达国家那样的较高水平了,要降下去就很难了。

针对2017年要实现的行动目标,《计划》提出10项主要措施。一是履行部门职责,落实综合措施,对卫生计生、发展改革等16个部门的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二是加强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国家癌症中心和全国癌症防治协作网络建设,提高区域癌症防治服务能力,加强基层人员培训;三是加强肿瘤信息收集工作,扩大肿瘤登记覆盖面,编绘全国癌症地图;四是推进癌症危险因素综合防控,加强控烟、免疫接种、环境整治、职业防护等工作;五是推广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策略,优化筛查适宜技术,扩大早诊早治项目覆盖面,探索建立防癌体检运行机制;六是提高癌症诊疗水平,完善诊疗规范,开展癌症康复、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七是推动抗肿瘤药研制生产,通过自行创新研制、仿制药生产等手段,促进药品价格下降,提高药品可及性;八是加大中医药防治癌症工作力度,强化肿瘤中医临床防治能力建设;九是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重点关注环境致癌因素、癌前病变诊疗、早期筛查检测技术等;十是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防癌意识,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为保障各项措施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计划》从4个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国家和省级癌症防治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二是加强保障力度,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和医保保障水平,拓宽筹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三是加强人才储备,强化队伍建设,加强肿瘤专科医师和公共卫生医师培训,提高防治技能;四是加强督导检查,开展效果评估,要求各地明确各部门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并认真组织开展考核评估。

产前筛查门诊年度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两癌筛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工程;方法;体会;探讨

43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49-02

胶州市政府2010年将子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工作列为市政府民生工程,重大卫生公共项目之一,积极主动在我市开展此项惠民工程。我院为切实把该项惠民工作落到实处,和胶州人民医院,胶州妇幼保健院协作,按照妇女自愿原则,为本市35-59岁妇女提供乳腺癌宫颈癌免费检查。

1一般资料

2010年6月开始我院在全镇69个村庄全面开展“两癌筛查”,筛查时间:2010年6-8月底。筛查范围:本镇农村户籍35-59岁妇女。

2筛查前的准备工作

2.1广泛宣传动员妇女“两癌”免费筛查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筛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我们通过开计生办主任,召开村妇女主任专题会议,让其宣传动员,充分调动了广大妇女参与筛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筛查”为“我要筛查”的良好工作氛围。建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由镇政府牵头,召开了由乡镇分管领导、各行政村妇女主任、村书记,院长,妇保医生等参加的“两癌”筛查工作动员会,明确目标,分工合作。

2.2强化培训,优化工作我们专门组织成立了“两癌”筛查技术小组和专业队伍,并抽调3名业务骨干参加市里组织的“两癌”筛查业务培训。聘请有关专家,组织“两癌”筛查培训班,对筛查组成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在提高专业素质水平的同时,做到“四统一”:统一检查方法、统一检查标准、统一资料处理报告、统一追踪随访要求。技术指导组不定期地开展督查、指导与评估,对督查情况及时进行通报,督促整改落实。通过一系列控制措施,保证了筛查工作的质量。

3筛查方法

按照青岛市卫生局统一要求使用的方法:常规妇科检查,白带常规化验,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涂片检查;乳腺癌筛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方法。

4全面协调安排,统筹推进筛查

为保证筛查进度,我们组织成立两个筛查工作小组:院内筛查组由三名妇科医师和一名乳腺检查医师、一名彩超医生,一名化验医师组成,护理人员做好筛查人员的登记工作;基层组由二名妇产科医师和一名检查医师组成,一名化验医师,妇女主任配合做好登记、根据农村的生活劳作习惯及行政村分布、人口集聚等客观因素,我们牺牲了好多休息的时间,每天中午到1点后才能吃上午饭,免费筛查工作实行分片、排出全镇“两癌”筛查日期表,提前通知,使整个筛查时段连续进行,确保了工作进度。

5重视随访工作,确保筛查质量

“筛查”不是目的,通过筛查诊断治疗,提高妇女生存质量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特别重视筛查后随访,筛查结果出来后,将阳性病例及时登记到《“两癌”筛查可疑病例登记本》上,电话或上门随访,督促可疑病例及时进行确诊治疗。至8月底,通过“两癌”筛查发现细胞学异常12人(其中需做病理检查8例),目前已活检6例,还有6例在进一步的检查和随访中。通过手术和病理学检查确诊的乳腺癌4例,子宫颈癌3例,CIN(宫颈癌前病变)3例,其他妇科肿瘤(子宫肌瘤、附件肿瘤)30例,宫颈炎1630例,宫颈糜烂1323例。

6工作取得经验

6.1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是“两癌”筛查工作取得成效的有力保证。为确保目标完成,我镇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探讨工作实施环节步骤。出谋划策,乡镇党政一把手亲自组织协调“两癌”筛查的发动工作,下文部署“两癌”筛查的具体工作,大大提高了体检率。至8月份就超额完成了2011年的筛查任务(2098例)。

6.2确定一家县级以上医院为定点诊断和治疗医疗机构是确保“两癌”筛查质量的重要前提。确定胶州市妇幼保健院作为我院“两癌”筛查定点医疗机构,对疑似病例诊疗负责追踪治疗。

6.3宣传到户,随访到人是做好“两癌”筛查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在宣传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村妇女主任网络作用,进村入村开展宣传,将免费筛查券、宣传资料发放到应查对象手中。对筛查后的重点对象,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逐户上门进行随访,动员妇女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7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7.1妇女健康意识不高虽然今年的“两癌”筛查经各级政府、部门层层动员,参与筛查率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是仍有部分群众对筛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抱着“不痛就没病”的想法而不愿意检查。有的妇女则“讳疾忌医”,担心被查出有病要进行治疗“麻烦”,有的甚至被查出有病也拒不接受进一步检查、治疗。

7.2主动复查率较低通过筛查,发现了较多的可疑病例,需进一步检查。但从筛查中发现,一些群众对发现阳性情况需进一步检查时采取逃避态度。如宫颈细胞学检查提示“高度上皮内病变”,需进一步活检;或者发现乳腺肿块内见钙化灶,伴血流等情况,需进行手术治疗等情况时,筛查妇女会因为经济原因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7.3后续诊断治疗保障机制不到位项目实施中发现,农村妇女由于经济原因,较多的选择到一些私人诊所就诊,甚至导致原本有怀疑的病灶经私人诊所激光治疗难以确诊,或者加重了病情,还有少数癌症病人干脆放弃治疗。

8下一步工作思路

8.1加强健康宣教工作提高“两癌”筛查的依从率。进一步巩固健康教育宣传阵地,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实时报道“两癌”筛查动态,并通过图片展示、宣传栏、健康教育讲座、健康咨询等方式,使广大妇女朋友对“两癌”防治知识有一个更客观的认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8.2加强追踪随访工作提高“两癌”筛查的筛查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患病妇女的生存率,改善其生存质量是开展“两癌”筛查工作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规范对可疑病例、确诊病例的追踪随访

8.3探索医疗救助保障机制提高“两癌”筛查的实效性。探索在项目中划出专项经费,对确实因经济原因放弃复查的农村贫困妇女,由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免费复查,结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相关政策,协同政府解决治疗经费,提高其生活质量。

8.4建立筛查长效机制这项惠民政策应该形成长效机制,长期开展下去,可以多方面筹集资金以补充财政不足,如: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民政部门对困难妇女救助等,这样可以大大减轻财政的压力。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做法可以让筛查以最小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田永峰,张蓉,王卫.社区适龄妇女两癌筛查结果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热带医学,2011年.08期.

产前筛查门诊年度工作计划篇7

 泉州市泉港区妇幼保健院

2013年10月  日

 泉港区位于福建省中南部沿海的湄洲湾南岸,地域面积321平方公里,辖6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99个行政村,总人口36.72万。泉港区现有公立医疗单位8所,其中县级公立医疗卫生单位3所。泉港区妇幼保健院为其中一所区级公立医院,今年来,医院加强服务环境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扎实开展创建二级妇幼保健院工作,现将创建二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位于泉港区山腰街道新民街,总占地3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62平方米,全院共有职工12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者13人,中级22人;编制床位60张,实际开放床位50张。2002年6月通过省级爱婴医院评估,2003年1月顺利通过创建“一级甲等”妇幼保健院验收,承担着泉港地区妇产科、儿科、计划生育危重症抢救及出诊、接诊、会诊重任,加强对全区各医疗机构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和基层妇幼保健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为推广和应用妇幼保健实用新技术,控制人口出生缺陷,提高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院现拥有美国飞利浦HDI4000二维彩超、迈瑞全自动生化仪、多功能麻醉机、电解质分析仪、血球分析仪、听力筛查仪、胎儿监护仪、蓝光治疗仪、电子阴道镜、脉动真空灭菌仪等大中型医疗设备;2012年出院病人1985人次;NICU为全区医疗机构中独有的科室。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先后获得了泉州市“三八文明号”,“无红包单位”,“纠风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新时期践行福建精神、惠女精神”模范集体,“省十佳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称号,各项业务工作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1、扩大基本建设规模,规范设置保健与临床科室。

2013年6月,在区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开展产科病区标准化改造,优化医疗服务环境,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为孕产妇创造优质、高效、安全的分娩环境。我们紧紧抓住创建二甲这个机遇,准确定位,根据《福建省县级妇幼保健院规范化建设标准》和《福建省二级妇幼保健机院评审标准》,规范设置妇保科、儿保科二级科室,充实完善了产科、儿科等两大临床科室,扩建不孕不育症专科门诊,规划建成了科室齐全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县级妇幼保健院。

2、加大设备投资力度,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近年来,针对医疗器械设备陈旧落后的局面,我们紧缩各种开支,陆续全面更新了陈旧的医疗器械设备,配备美国飞利浦HDI4000二维彩超、迈瑞全自动生化仪、多功能麻醉机、电解质分析仪、血球分析仪、听力筛查仪、胎儿监护仪、蓝光治疗仪、电子阴道镜、脉动真空灭菌仪等等大中型医疗设备。

三、人才培养工作

近年来,我们陆续选派业务骨干到省市级医院相关专业进修学习,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二次在全区卫生系统公开招考调入具有较强业务素质的医护人员10余人,从省内各医学院校招聘毕业生10余人,并作为后备人才,加大培养力度。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为我院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在提高业务素质方面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职工思想教育。利用早会时间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认真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学习《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和卫生行业纪律“八不准”等法规、条例,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激励医务人员牢固树立“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精益求精、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坚持“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病人第一”的服务理念,把“以病人为中心”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医疗服务环节。二是抓岗位业务知识技能提高。继续聘请省市级专家和本院学科骨干人才为全院医护人员授课。今年,结合我院创等级工作,先后邀请市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专家、市第一医院医疗、护理、院感、医技、行政后勤等一批医学专家分别到我院现场辅导,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业务理论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三抓继续医学教育。积极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参加省、市、区卫生系统举办的医疗业务知识学习,严格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学分管理,要求全体专业技术人员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每年要完成继续教育规定的学分。

四、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

2012年来,我们抓住创建二甲这个机遇,经赴石狮市、晋江市等县级妇幼保健院参观学习,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工作经验,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参照《福建省二级妇幼保健机构评审标准》以及医疗机构工作制度规范、临床诊疗护理常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编写了《泉港区妇幼保健院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汇编》、《泉港区妇幼保健院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汇编》、《泉港区妇幼保健院常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实用资料手册,同时,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理念,以狠抓医疗安全、注重落实为突破口,逐步规范各项医疗保健行为。按照“三基、三严”训练计划的安排,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三基、三严”理论知识培训及心肺脑复苏、产后大出血等演练,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

五、妇幼保健工作与民生工程

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及妇幼公共卫生项目的启动,针对农村妇女病患病率高、婚前医学检查率下降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居高不下的状况,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努力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开展重大公共卫生,加强健康宣教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1、组织开展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我院采取广播、墙报、宣传册子,举办各种学习班、义诊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妇女、儿童保健常识,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在“福建省妇女健康关爱月”期间,组织妇产科、检验科医护人员到普安工业区开展以“送健康理念、送健康知识、送健康服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材料、猜谜语、免费发药等形式,向广大妇女开展以防治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为重点的妇女常见疾病筛查和防治知识宣传,共义诊100多人,发放宣传材料200多份,免费发药近千元。通过活动开展,对农村妇女的身心健康提前做好预防预警,有效提高了农村妇女对疾病预防的自我保护意识。

2、做好婚前孕产妇叶酸的发药工作。我院按照《泉港区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的实施意见》的要求,通过加强与区民政局、各乡镇计生办、基层卫生院沟通协调,采用计生办办证时发药,妇幼保健院婚检时发药,村医按需发药等多种渠道发药,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我院利用婚检对欲婚农村妇女进行免费发放叶酸,并及时把发放信息反馈给村医,让村医进行随访,以切实提高目标人群叶酸服用率和依从率。

3、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工作,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2012年我区被列入福建省宫颈癌项目筛查县区,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宫颈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根据省市开展项目部署要求,在区卫生局领导下和区妇联、区计生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院为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抽调技术骨干参加培训,认真准备,精心安排,在全区各乡镇卫生院全面展开项目筛查工作,确保筛查质量。绝不搞形式、走过场。对筛查出的异常进行了专门登记、治疗和随访。2012年9-12月份,全区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筛查任务数1500人,实际已筛查1635人,完成计划筛查任务的108.7%,带动了我院妇科的发展。

4、落实免费产前筛查工作,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儿发生率。为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不断提高孕28周前出生缺陷发现率,减少严重缺陷儿的出生,按照省、市政府部署安排,在我区实施农村孕妇和城市低保孕妇免费产前筛查诊断项目。截止至2012年12月中旬,对15-20周孕妇进行血清生化三联筛查535人,任务数500,完成率107%;对18-24周孕妇进行产前彩色超声筛查532人,任务数500人,完成率106.4%。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筛查任务。

5、托幼机构的管理。儿保科人员经常到各幼儿园进行检查指导,在开学期间开展“关心下一代”主题活动,并开展每年一次的幼儿园体检工作,每年对实验幼儿园等区直单位的1500多名新入园的适龄儿童和在园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对查出的疾病都能给予治疗。从而带动了医院儿科、检验科等科室的工作。

6、孕妇学校建设。围产保健科对来院检查的孕妇进行建卡登记,特别是实施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以来,通过各种途径使孕产妇了解系统管理的重要意义,熟悉孕期保健的具体方法,包括如何科学孕育宝宝,孕期的注意事项,营养指导等内容。保健工作的扎实开展极大地促进了临床,保健和临床的有机结合,既使人们的保健意识得到了加强,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六、党风廉政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1、完善党务、院务公开工作制度。按照院务公开要求,凡涉及重大项目投资、财务开支、人员调配、发展党员、干部任免、评先表模等事项都在公示栏中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门诊大厅设置电子滚动屏,公开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药品价格等内容;认真贯彻执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规范补发《出生医学证明》须知、签发流程;开设咨询、投诉电话和群众意见箱等,方便群众,增进沟通,加强监督。

2、完善医德医风考评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实施办法(修订)》,定期开展医德医风考评活动,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升晋级、聘任、评先评优、绩效工资挂钩,并在医院公开栏上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每月开展一次“医德医风”服务之星评比活动,科学评价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综合评价情况,每月评选8名“医德医风”服务之星,在科室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激发医务人员的争先创优意识。

3、加强医德医风监督检查。成立泉港区妇幼保健院效能行风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效能行风督查工作制度,坚持每周不定期到各科室开展效能行风专项督查2-3次,并在医院醒目位置设立群众举报箱,公示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对群众举报电话、举报件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对发现确实有职业道德问题的医务人员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到位,在医院公开栏上公示,情节严重的在全院职工大会上通报批评并给予相应的惩处,记录到医务人员医德档案中。2007年获得“省十佳巾帼文明岗”,2008年被定为市级“第六届创文明行业竞赛示范点”,2012年被市妇联评为新时期践行福建精神、惠女精神模范集体。

通过以上努力,我院的整体管理水评、保健内涵建设、业务质量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还有许多不足,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乘创建二甲之东风,继续努力,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决心将我院建设成为诚信、和谐、服务技术一流的规范化标准化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为实现我区妇幼保健事业大跨越而奋斗。

 

产前筛查门诊年度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推进;优生促进工程;问题;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075-01

“优生”一词由英国人类遗传学家高尔顿于1883年首次提出,其原意是“健康的遗传”。通过选择性婚配,可以减少不良遗传素质的扩散和劣质个体的出生,从而达到提高人群遗传素质的目的。现以嵊州市为个案浅论推进优生工程工作得失,并提出改善对策及建设。

1 工程组织实施情况

1.1 婚检及出生缺陷情况及趋势:有研究表明,自2003年我国《婚姻登记条例》开始实行自愿婚检制度以来,全国各地区的婚检率均出现大幅度下降,而据工作统计,2007年嵊州市婚检率仅为 8.1%。近几年,嵊州市每年出生人口 4300人左右,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 ‰。2007年新生儿出生4000人,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加上出生数月后出现的先天性缺陷疾病的患儿,缺陷发生率已高达15‰左右。

由此可见,在“优生促进工程”未实施前,嵊州市人婚检以及出生人口缺陷的情况不容乐观。但经过三年努力,嵊州市的婚检率达到70%以上,TORCH检测率已占新婚总数的98%左右,从源头上大大减少了病残儿数量,推进“优生促进工程”取得实效。

1.2 工程实施工作模式探索:一是成立婚育服务中心。从制度层面上成立集婚姻登记处、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妇幼保健医院为一体的婚育服务中心,为未婚及已婚人群提供婚前检查、优生指导、计生服务和婚姻登记等“一站式”服务。二是保障经费足额落实。为确保的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划拨专款以推进和保障“优生促进工程”的全面实施。

1.3 工程实施主要措施:依托婚育服务中心服务平台,提出了“三三三”工作创新模式:

三级干预联动。一级预防通过健康教育、选择最佳生育年龄、遗传咨询、孕前保健、合理营养进行孕前阶段综合干预。二级预防通过孕期筛查和产前诊断识别胎儿的严重先天缺陷,早发现和早干预;三级预防对新生儿疾病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避免或减轻致残。

三部门牵头。建立了由人口计生、卫生、残联三家为主的部门协作工作机制,制定出了“出生缺陷干预流程图”,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形成了由市计生局牵头并负责一级干预;卫生负责二级干预,卫生和残联共同负责三级干预;宣传、民政、流动等有关部门分别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协作的工作格局。

三级干预网络。初步形成了市、乡镇街道(开发区)、村(社区)三级出生缺陷监测与干预网络。市级监测与干预由人口计生局负责,卫生、残联部门等部门协助;乡镇街道(开发区)级监测与干预由乡镇街道(开发区)计生办负责;村(社区)监测与干预由村(社区)负责。

2 工程组织实施遇到的问题

2.1 长效工作机制未完全形成:优生促进工程组织实施时间短,有效工作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主要体现在优生促进工程整体进度相对缓慢,部分地区没有认真进行安排部署,工作仍然停留在表面。一些乡镇(开发区)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检查的政策文件尚未出台,或未能落实到位,个别婚孕服务中心的专业检验设备匮乏,缺乏高资质的检验专业人员等。

2.2 人才队伍及基础建设有待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有关出生缺陷干预知识知晓率较低、咨询能力不够,难以满足工作需要,致使目前优生促进工程推进缓慢。突破免费婚检和孕前健康检查核心工作困难,对妊娠风险评估、妊娠结局统计及地方性出生缺陷疾病防治等后期拓展性工作相对比较滞后。

2.3 群众参与自觉性不高及服务难覆盖:少数乡镇(开发放区)宣传教育工作缺少经常性、深入性和广泛性,宣传形式较为单一,宣传对象局限性比较大,仅限于准备结婚和受孕对象,群众对优生促进工程的知晓率不高。尤其在村(社区)级,优生服务未能深入农村育龄妇女,和覆盖流动人口。

3 工程组织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继续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技术支撑、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求,不断总结,完善措施,在工作落实和创新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出生缺陷的干预水平。一是结合本地实际及发病特点,进行调研和采取干预性措施,建立孕育档案、异常婴幼儿管理档案、建立村(社区)出生缺陷起报制度等。二是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与卫生、残联、民政等部门沟通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探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有效模式。三是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予以保障。

3.2 打造工程专业人才队伍:强化培训,注重实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由各地妇幼保健机构、社会早幼教机构的专业人员以及庄重技术服务机构的有关业务骨干承担培训教学、咨询指导等服务,按照业务对口、专业接近的原则组建好师资队伍。在二级预防中重点推广实施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等,主要包括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机构能力建设,医务人员技术培训,为孕产妇提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在三级预防中开展新生儿和婴幼儿系统保健,不断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对确诊患儿应建议其及时进行治疗,并定期跟踪随访和评估。

3.3 进一步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切实加大出生缺陷优生工程知识宣传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知识知晓率和计生队伍综合服务能力。宣传方式要给予创新,宣传力度要给予强化,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广泛动员群众积极支持和知情参与,采取听一次讲座、看一场宣教片、建一份优生检查档案等多种形式,将优生促进政策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吴慧青.怎样优生、优育、优教[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10(5):117

[2] 徐文平,李丹禾.扎实推进“优生优育优教”[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1 (1):21

上一篇:门诊护理质控小组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门诊护理专业小组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