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部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11 11:31:37

医院门诊部工作计划

医院门诊部工作计划篇1

1.预防免疫接种工作;

2.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3.院内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管理;

4.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

5.慢性非传染病登记报告.

一.预防免疫接种工作:

1.指导思想:以《黑龙江省计划免疫程序》及《黑龙江省预防免疫接种工作规范》为指导,做好本场的基础免疫及加强免疫工作,继续加强接种门诊的创建和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

2.建卡、建证:本地户籍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外来儿童寄居3个月以上建立预防接种卡、证。预防接种卡由本门诊保管,预防接种证必须由儿童家长保管。

3.强化疫苗管理,保障疫苗质量:疫苗的采购、运输、贮存过程中严格执行《生物制品管理办法》,疫苗的领购统一到场疾控中心,运输、贮存过程严格按照冷链要求进行,做到时时监测,及时记录,按规定做好疫苗的出入库登记,经常检查疫苗有效期、破损等情况,以确保质量。

4.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的要求,安排各类疫苗的接种,避免“多种、漏种、错种”的情况发生。

5.做好安全注射及接种场所消毒:接种过程严格遵守“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一销毁”,执行三查七对即接种前诊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真正做到安全注射。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规定浓度及合格配制时间的皮肤消毒液;已开启未用完的疫苗安瓿应盖上消毒的干棉球并冷藏,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废弃,整个接种过程应确保无菌操作,安全有效并及时处理医疗废物。每次接种前后半小时对接种门诊进行紫外线消毒,以保证接种场所安全。

6.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流动儿童也随之增加,加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已成为我场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内容。

7.加强资料管理:

①接种卡、证:进一步完善卡、证登记,做到卡证电脑记录吻合,接种卡的填写符合要求且干净整洁。儿童居住地变动时要及时注销。

②原始记录:进一步规范完善原始记录本的填写,要求各项填写完整、真实。

③报表:不断加强业务水平,各种报表要符合逻辑,并按时上报,做到不迟报、漏报和错报,及时存档、装订成册,归档保存。

8.做好查漏补种工作,确保接种安全,有效无误,认真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与免疫规划相关的工作。

二.重性精神疾病信息报告管理

1.指导思想: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版)》、《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及《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2.及时为辖区内符合条件的病人建档,首次为3张表,包括“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个人基本信息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基本建成覆盖全场功能完善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系统。至20XX年底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0%。

3.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对重性精神疾病系统治疗的认识。

为确保我场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顺利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

4.定期随访:对于纳入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理念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危机干预。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在现用药基础上按规定剂量范围进行调整,必要时与原主管医生联系或转诊至上级医院;对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应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

5.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发放精神病科普宣传资料,讲解精神病人护理知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误解。

医院门诊部工作计划篇2

制定好工作计划再开展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院门诊工作计划范文,欢迎阅读。

 

医院门诊工作计划20xx年将继续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遵照全院的统一战略意图和经营要求,开展并做好综合门诊的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公司及医院所制定的计划任务。现计划安排如下:

一、经营目标(含住院)

全年经营任务指标定为650万元。其中第一季度为150万元;第二季度为160万元;第三季度为160万元;第四季度为180万元。具体为:

一季度(150万元)

1月份:55万元2月份:45万元3月份:50万元

二季度(160万元)

4月份:50万元5月份:60万元6月份:50万元

三季度(160万元)

7月份:55万元8月份:55万元9月份:50万元

四季度(180万元)

10月份:65万元11月份:55万元12月份:60万元

各专科经营任务指标分配另行拟定(略)。

二、经营管理

1.加强门诊制度与纪律的监管,规范门诊工作秩序。

2.提高医生的业务技能以及经营意识和运作水平,夯实经营基矗

3.经营有侧重点,寻求突破。重点加大耳鼻喉科与失眠科的经营力度,特别是耳鼻喉科,争取打造成全院甚至全市的拳头科室。

4.进行资源整合,淘汰经营业绩较差的科室项目,引进市场前景好的新技术项目,为经营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5.充分利用医保、新农合的优势,加大各种手术患者与住院病人的收住治疗的力度,提高手术和住院的比例。

6.加强与企划部的合作,广告宣传求异创新,投放力求精准,以实现广告效果最佳化。策划有新意创意、具备优质水平的营销活动,推动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

7.加强与网络部、市场部的合作,提高营销业绩。

8.加强与导医客服的合作,做优服务,提高患者咨询预约来院就诊率。

9.加强与相关部门、科室的协调合作,减少患者流失率。

三、统筹配合

1.服从公司及医院的统一领导与管理。

2.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同时,完成领导安排的其它任务。

3.协调全院搞好各方面的工作及各种活动。

4.促进企业文化的繁荣发展。

5.接受公司及医院安排的各种学习和培训规程。

为了更进一步方便患者就诊,逐步提高预约门诊比例,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推动文明有序挂号就诊,特制定预约门诊比例工作计划。

一、严格执行我院《门诊预约挂号制度》,落实管理到位。

二、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社区预约门诊。

三、加强出院患者电话回访时的预约复诊比例。

四、利用我院“病友会”“健康课堂”宣传预约门诊,开展预约挂号。

医院门诊部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中国现代医院以人为本 功能分区 流线组织

项目概况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人民医疗保健水平的日益提高,旧有的医疗建筑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面临着改建、扩建,甚至新建。沈阳的七人民医院(简称“七院”) 是一所集医教于一体的市属综合医院。“七院”处于人口密集的沈阳市区内,多年来在辽沈百姓中已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其医疗地位是首屈一指的。异地建设采用置换的方式建立新院风险太大,虽然在资金运作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方面会有利的,但有可能失去很多患者,所在原地扩建是决策层的首选。

医院原有建筑总体布局杂乱无章,许多房屋弃之可惜,留之又阻碍了发展,缺乏一个远期逐步发展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

整体改、扩建规划中的问题

目前,在“七院”整体改、扩建总体规划中,仍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如:

与城市规划要求之间的矛盾,七院由发展之初到现在建设面积增加好几倍,扩建之前已经面临医院用地紧张,建筑密度太大的矛盾,医院建设标准与规划容积率与绿化率的矛盾,另外,随着沈阳市城市建设的发展,东纬路道路的拓宽,院内沿街建筑已经跨在道路红线内,若对这部分建筑进行改造,将进一步减少用地。

医院的能源、污水、废弃物、尸体、废气、危险气体排放等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布置凌乱,在使用方面还有一定的问题,医院的改、扩建工作将给这些用房带来防护间距、建筑退让、划分流线、排放高度等重新调整问题。另外还存在医院建筑物自身之间日照问题以及对周围建筑的日照遮挡,院内噪声控制等问题。

在医院改、扩建施工阶段,由于用地紧张,施工、材料堆放等占地,需要拆除或暂停,迁移部分功能用房,但医院的这部分的部分功能又不能中断,避免造成部分患者的流失。施工期间的扬尘、噪声、车流、人流混杂,都会对医院的正常工作产生干扰。

在医院的改、扩建中,除要新扩建部分之外,还要对可利用的老建筑进行部分改造工作,以延续它们使用功能,老的建筑存在着层高不足,柱网布置不合理,结构及消防疏散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需要对老建筑加以必要的改建。

以上列举了一些目前改、扩建阶段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最终目的,而改、扩建的科学设计理念与周密的工作方法程序是保证扩建的成功与否的关键。

总体规划原则

应体现医疗建筑的功能要求:医院建筑作为一种专业技术极强、功能复杂的建筑类型,其总体规划应充分体现功能要求,实现合理分区而又联系方便,现代医疗诊断、治疗服务要求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方便病人、提倡高效,因此要求有严格的时间顺序,紧凑的诊断治疗程序,要求在医院的规划布局中减少相关功能科室之间的距离,缩短院区的工程管线,从而降低能耗,节约能源。

注重环境空间的创造,亲切自然,现代医院设计强调“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医疗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医学手段,与病人对医疗环境的情感反应有直接的关系,这其中引入自然的环境空间对医院是极其重要的。在总体规划中就应力求为病人创造舒适的治疗康复环境和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可持续发展性: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满足医院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应保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随着医疗科学的进步,医院建设势必存在更深的变化,因此,在总体规划中必须为以后的发展留有充足的空间。

整体改造

整体改造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将原门诊楼东西两侧的锅炉房等辅助用房和门诊楼的儿科诊室部分拆除。保证医院的正常营业。第二步:在拆除地段建设新的门诊楼。第三步:将原门诊楼拆除,在北侧急诊入口留出急诊停车位置,以解决门诊停车问题,将门诊急救中心布置在东侧,同时由于基地用地相当紧张改扩建设计应结合原有综合楼一起考虑。改建后的门诊楼增加一些室内活动场地,充分利用屋顶空间,解决“七院”活动场地少的问题。

下面着重介绍一下整体改造中第一阶段中的重点工程“门诊楼”的设计指导思想。

建筑设计基本思想

尊重环境,文脉相承,精心组织建筑形体使其和谐地融入到城市环境中去。满足医院内部医疗技术功能的合理操作及管理。从心理学角度为病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舒适、温馨、优美的就医、诊疗环境。塑造具有医院建筑内涵与特色鲜明的建筑形象。满足医院建筑持续变化、持续发展、不断更新的需求,在空间上,技术上提供灵活性。将“医疗街”“医疗广场"、“空中花园”等新的空间类型,引入医院设计中来,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精神和物质要求。

满足“七院”总体规划的要求

在着手建设七院单体设计之初,着重对七院的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了七院的远期发展的规划。使医疗区各部分之间关系起了合理化(门诊、急诊、医技、住院部四者关系);技术供应服务区与医疗区的联系更为方便。

总体规划的目的是理顺医院内部关系,强调单体设计必须与总体规划设计结合起来,真正建设一个满足医院内部医疗技术功能需要,为病人、医护人员,从心理学角度提供一个舒适、温馨、优美的就医、诊疗环境。

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也求得回报率高而快的经济效益。

设计构思——可变性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医院需要不断地更新扩建,,由于建筑整体要进行重建,造成大量的重复投资。因此建筑可变性与可持续性,是医院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交通、垂直管线与使用面积分开布置不仅提供完整开间空间,同时也利于灵活使用和改造。

内部空间组织

在设计中,引入了“城市设计”概念,将医疗服务项目沿“医疗街”和“医疗广场”布置,“医疗街’’紧邻四层高南向采光观景厅,采光观景厅采用点式玻璃幕墙,简洁通透的幕墙,象征了设计的简洁与精致,在寒冬季节,阳光通过幕墙尽情洒向建筑内,提供了充足的日照,夏日里人们透过幕墙,观赏到街头的绿色葱丛。

结论

医院的改扩建要遵循整体规划的原则,解决现有的问题,并考虑的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建筑规划的角度对医院的建设现状,发展趋势分析,分析医院改扩建中经常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采取解决办法。

作者简介

姓名:王芳 性别:女 毕业日期:2006年07月 毕业院校:沈阳建筑大学:最后学历:本科

医院门诊部工作计划篇4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管理在医院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提出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特点,最后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功能设计。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医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医院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实现医院各业务的信息的管理、手机、存储、处理、提取和交换功能。减轻医疗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信息化管理涵盖医院业务的各个方面,比如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药品库存管理系统,门诊挂号系统,划价收费系统,综合查询系统等等。

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技术不太复杂,信息化管理主要以处理文字和数据为主,很少涉及到多媒体数据的动态传递。从这方面来说,所需服务器的性能要求也不太高。因此,建立医院信息化管理所需投入不会太高,但是由此产生的效果却是明显的。

(一)加强了医院自身的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医疗价格评价以及全面的财务计划。加强外界监督,以及内部考核机制,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实现医疗信息的多元交流与传递。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医疗制度的改革,过去的医院与病人之间的二元关系正在转变为医院-病人-医疗保险部门-政府主管部门的多元关系。正是信息化的管理才使得这种多元关系变为现实并提供数据信息以供传递与交流。

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与一般的信息管理系统相比,医院信息系统具有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共有的通性,同样包括人事信息管理、财务系统管理等。但是结合医院这个行业的特点,又具有相当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医院自身的性质决定,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还要涵盖以病人医疗记录信息为中心的医疗、管理等任务。另外,由于行业的特点,信息管理系统还要求具备快速的响应能力和联机事务处理能力。比如说,急诊室内,一个病人正在接受抢救,迅速、准确的获知该病人的医疗记录将会对抢救有着重要的帮助。

信息管理系统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信息记录的多样性。在病人的医疗记录信息中,除了文字描述外,还会有图形、图片、图标、影像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因此,医疗记录信息是复杂多样的。

(二)信息的安全性。关于病人的医疗记录信息,不但要防止系统受到攻击,还要为病人的个人隐身保密,因此,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很高。

(三)信息的海量。一个大型综合型医院往往会拥有上百万份病人的医疗记录信息,另外,病人的医疗记录信息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数据信息是海量的,对数据库有着较高的要求。

(四)信息的交流。信息的共享交流包括多个方面,病人的医疗记录信息在医院各科室需要共享交流,在医院与医疗保险机构之间需要共享交流,在医院与病人之间需要共享交流。

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一般来说,医院门诊的业务流程是:门诊挂号——门诊医生诊断——检查、开方——划价——交款——拿药。因此,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字典维护、门诊挂号系统、划价收费系统、综合查询系统、临床门诊。每个功能模块同样包括一些相关联的子功能模块。比如,字典维护包括药品信息、收费项目、业务科室等子模块。划价收费系统包括划价管理、收费管理、药品发药等模块。

(一)字典维护。系统字典主要包括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常用的字典信息,比如:药品、业务科室以及其它数据字典。

(二)门诊挂号系统。门诊挂号系统的功能就是为病人建立就诊卡,进行挂号服务或者预约服务,为病人分配一个独一无二的ID号,确保病人诊疗记录的唯一性。

(三)划价收费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记录病人的缴费情况并进行对应的统计核算功能。它包括门诊划价、门诊收费和药品发货功能。门诊划价:对病人的检查、处方等费用进行计价工作,所需的价格信息在系统字典维护中获取。门诊收费:进行各项检查、药方等各种费用的收取,并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输入信息,保存操作记录,以便能够查询病人划价收费信息。药品发货: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传递检查、药方信息到对应科室,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够及时的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四)临床门诊。该工作是医院的核心工作,具体表现为医生的诊疗,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同样是关键模块。包括病人病历的填输入与保存等功能,形成病人诊疗记录,并存档保存,以便掌握病人的既往病史与过往诊断记录。

(五)综合查询系统。综合查询系统包括多个部分,医院自身部分和病人部分。对于医院自身部分,包括各科室的业务情况查询,人事管理查询等方面,同样病人部门,也会有各科室实现对病人诊疗记录的查询。查询系统包括多个用户级别,不同级别权限不同,所查询的范围也会相应不同。

(六)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包含多项数据信息,主要有药品信息、科室信息、病人信息以及诊疗记录信息、门诊挂号信息、门诊划价信息、收费项目信息、药品库存信息等多想数据信息。

四、小结

信息化管理在医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医院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提升医护水平、强化科学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因此建立、应用和完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所有关心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医务工作者和信息技术研究者共同关心的课题,未来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与优质服务将会以现在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之中。

参考文献:

[1]王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门诊收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

医院门诊部工作计划篇5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是集医疗、医学教学及医学科研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医院占地面积42.04 亩,原有建筑面积 36 132m2,现开放床位400 张,年平均门诊量21 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4 万人次。为满足社会和医院的发展需要,准备扩建门急诊医技楼和住院楼,并对总体进行规划,拟按三级甲等医院规模考虑,改造完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超过95 000m2,开放1 000 张床位,设计日门急诊量2 000 人次。

2 现存问题

医院建于20 世纪50 年代,总体规划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各功能关系之间流线分散,联系薄弱,医疗面积远达不到目前实际的需求量,且建设时没有远近期的整体用地规划,未能形成逐步完善的现代化医院建筑群体形象。经对医院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认为用地有限、各功能面积短缺、有效停车绿地面积不足以及如何保证建设期间不停诊是改扩建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 设计原则

设计中将新建和改扩建相结合,综合统筹考虑,确立了以下总体规划设计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可持续发展

(1)尽可能将首次建设的各项成果尤其是环境成果全部延续保留下来,根据实际现状,确定保留现有住院病房大楼、后勤供应楼。

(2)增加医技用房面积。医疗技术是现代科技综合应用的代表,因此医院建筑应具有医疗技术和建筑技术的双重技术特征。

(3)最大化利用场地。根据医院自身的发展和特有的规律,将医院建设规模与用地矛盾一次性解决,形成有效的发展图式,用尽可能少的环境资源换取最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2 分期建设的原则

医院改扩建工程不应仅考虑单体或局部工程的设置,而应在合理的总体布局前提下进行,在保证医院正常运作下分期逐步完善,以适应发展要求。因此医院将实施分期建设,保留现有住院病房大楼、后勤供应楼,一期新建门急诊大楼,二期扩建住院病房大楼。

3.3 合理总体布局

医院建筑的总体布局应充分体现各功能的特定需求,实现合理分区而又联系方便。医院整体布局上通过规划中的南北向主通道,将门诊、医技、原有病房大楼、新建病房楼等各部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各功能部分之间既联系紧密又不互相影响。门急诊楼分别设置于主入口广场的北侧,避免人流交叉干扰,并方便就医者就诊。医技设于门急诊楼内,与门急诊楼、住院楼、急诊部形成便捷良好的关系。后勤综合楼布置在基地西侧,与住院大楼、门急诊医技楼形成品字形的空间布局,做到合理区分人流物流,洁污分区,减少交叉感染。

4 操作步骤

依据规划保留原14 层病房大楼,提供床位数400 张。一期新建5 层门急诊医技楼,建筑面积36 000m2,提供床位120 张;二期扩建病房楼,建筑面积39 540m2,高22 层,提供床位650 张。总体规划中,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经两个阶段的分期建设,逐步形成拥有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医疗建筑,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4.1 一期建设

一期工程主要解决门急诊楼、停车面积少所引起的看病难问题。在原有门急诊楼北侧新建一栋5 层门急诊医技楼,底层布置门诊大厅,用于挂号收费和中西药房。二至四层为各科诊室,每个楼层设4 个分诊区,在中部通过共享空间休息区相连通。五层为医院办公用房。儿科入口和传染科入口均单独设置在北面,避免交叉感染。

4.2 二期建设

二期工程主要解决病房数量不够引起的住院难问题、停车难问题及全院景观问题。拆除原门急诊楼和医技楼,紧贴原病房楼新建21 层病房楼,使新老病房楼无缝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新老建筑可共用电梯厅。

底层布置出入院部,二层为全院手术区,新旧手术部形成一个整体,最大化共享资源。三层为技术层,四至十五层为住院病房。每个楼层设置新老两个病区,每个病区设40 张床位,两个病区可分可合,在中部通过绿化休息区连通。各病区内部以复廊为主。朝南布置病房,医护用房布置在北侧,病房以双人病房和三人病房为主,少量布置单人间。

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在新征用的粮食局地块上,新建妇女儿童中心。自成一区,独立设置出入口,避免二次交叉感染的可能。此区域紧贴全院中心绿化带,可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做出更多的活动空间。

新建主入口广场,减少地面停车,改善医院地面环境,形成景观走廊。

5 结语

医院门诊部工作计划篇6

医院信息系统包括管理信息系统MIS,临床信息系统CIS,影像传输系统PACS,办公自动化OA等子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等现代化手段,综合管理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中产生的信息数据,将其进行加工合成,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其存在的共同特点有以下几点:(1)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都是人机结合,只有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点,才能达到系统性能最优化。(2)都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3)都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为管理医院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4)都是以处理信息为对象。(5)整个管理系统是由各个相互区别的子系统构成,也就是整个医院的系统是有各个科室,部门整体组成的。(6)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个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工程,因此存在很大的变化性。(7)不管是在系统的建立过程中还是建立完善之后,都需要明确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和安全维护。

2.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历史

2.1单机单用户应用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PC机和BASIC语言的使用,医院开始使用一些小型的管理软件,如门诊收费、住院病人费用管理等,但是收效甚微,连汉字都不能显示。

2.2部门级系统应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一些医院建立了基于部门管理的小型局域网络系统,如门诊计价、药房、住院管理等系统。

2.3全院级系统应用

随着快速以太网和大型数据库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完整的医院网络管理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深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整个医院的信息共享,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和使用。

2.4区域医疗探索

近年来,一些大型医院正在区域医疗信息化的领域中探索。信息的区域化,是在一个共同的信息平台上面,实现信息的共享,使之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有利于检查结果的共享,以及远程医疗等。

3.医院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构成以及门诊业务流程

3.1医院信息系统构成

医院信息系统(IHIS)主要由管理信息系统(HIS,以经济核算、资源管理等为主)、临床信息系统(CIS,以病人信息为核心)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办公系统的信息管理)三部分组成。

3.2传统门诊业务流程

3.2.1病人按自己生病情况在门诊挂号处按科挂号,一般在门诊大厅设有咨询人员,以便能够协助病人确认就诊科别。门诊挂号系统对普通号不限额,但是限定当天时间就诊,专家号限额限时,不能提前预约。

3.2.2病人持挂号单到所就诊科室,由该科护士按挂号情况分类,病人按顺序等候进入诊室。

3.2.3进入诊室,医生询问病情,进行一般身体检查之后,进行诊断。对于诊断明确的病历,医生可以直接开门诊处方或治疗单,并在病人门诊病历上书写记录,即完成病人的门诊。对于无法直接确诊的病人,医生需要开出检查/检验申请单,在病人作检查/检验后,根据检查结果门诊医生进行诊断。

3.2.4病人持门诊医生所开的处方到门诊划价出划价,然后到收费处交费。

3.2.5病人持收费票据和门诊处方到药房窗口取药,需要治疗的可以在收费处交费后治疗科室接受检查治疗。

3.2.6需作检查/检验的病人在检查/检验科室检查之后,得到检查/检验结果,并将其带至所就诊的科室,交由医生确诊。

3.3传统门诊存在问题

3.3.1病人就诊时间过度集中,持续时间过长。上午8时~11时,病人比较集中,很多医院人均挂号至就诊时间平均为157.2分钟,而诊室诊断时间仅仅需要18.89分钟,很多的时间都浪费在了门诊挂号的时间里面。尤其是有限的专家号,病人为了能得到专家就诊,一般需要提前到医院排队,导致消耗时间过长,存在问题较多。由于病人比较集中,等待时间过长,医院只提供当日挂号,当日就诊,所以就诊时间段没有办法合理安排,导致医院门诊诊疗工作超负荷运行。

3.3.2医院的就诊环节设置不合理。很多病人由于其检测项目比较多,需要在各个科室之间来回跑动,需要在收费处多次排队,在检测部门过长等待检测。还有的医务人员开错处方,或处方上的药品在药房的供应量,缺药,需要更换药品,这就更加延长了病人的非诊治滞留时间。有些病人需要的检查有特殊情况,例如需要预约,有空腹积尿等情况,要到不同的楼层,不同科室去询问和预约,会使病人上下来回跑动,造成就诊程序的逆反。

3.3.3多处划价,多处排队。有些医院的门诊划价分散在不同科室,药品需到药房划价,特殊检查需到检查科划价,不同楼层,不同楼栋的分布会导致病人在医院内来回奔波,浪费时间,也埋下了医患冲突的隐患。

3.4信息化管理下的门诊

3.4.1实施预约分段挂号和分诊挂号。医院可通过互联网,根据每个时间段的普通门诊接诊能力,实行预约分段挂号。医院提供专用的挂号电话和网络地址,病人可以使用网络或电话挂号,按照所预约的时间段到医院就诊,避免病人盲目到医院排队,造成时间段集中,人群拥挤,大幅度解决挂号集中,排队时间长的问题。

3.4.2实行院内“一卡通”预约病人按照预约时间到医院后,可以根据预约在医院自助打出挂号条,挂号条上面可以显示排队号、病人所挂科类的就诊诊室位置等信息。还可以实行院内“一卡通”,取代纸质病历,存入现金,可以直接在医生工作站或检查检验科室划卡交费,避免病人多次往返收费室。

3.4.3实行HIS电子叫号病人可以在就诊大厅等待电子叫号,医生接诊病人时,可以在诊室门楣显示屏提示下一位就诊病人,避免病人盲目等待。

3.4.4病人挂号后,挂号系统自动把病人归类到到相应的科室和医生。门诊医生工作站通过预先设置,获取挂号病人情况,通过医生屏幕提示待诊病人的就诊时间。

3.4.5实行“电子病历”医院用“电子病历”记录病人的诊治情况,以及诊治结果,所开处方。电子处方可以自动显示药品的库存情况,药品价格,并自动检查药品的配伍禁忌等。方便医生征求病人意见,并修改处方。

3.4.6整合药品处方划价、交费和取药环节。门诊医生所开的电子处方记录在病人的就诊卡上,病人可以直接到收费室刷卡划价扣除药费,打印交费发票。同时,已经交费的电子处方通过医院信息系统传送到药房管理系统,方便药房根据处方自动摆药,药师核对后在显示屏上提示病人,病人刷卡确认后取药,减少病人排队和等候时间。

3.4.7门诊检查/检验申请实行网络传送。对于没有直接确诊的病人,门诊医生可以通过门诊医生工作站,直接将检查/检验申请发到有关科室,病人到达相关科室后直接刷卡计费、执行检查/检验,并将检查结果通过网络直接传送到门诊医生和病人的电子病历中,无需病人多科室的多次奔跑。

3.4.8自动生成完整“电子病历”病人结束就诊后,自动生成门诊电子病历,储存到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可以随时调出参考。

4.总结

医院门诊部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漳州第二医院 规划建筑设计

引 言

漳州市现有医疗设施比较落后,公共卫生保障能力较低,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急需建设一座规划较大、档次较高的综合性医院。以改善周边市区居民的医疗条件和医疗环境。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新建漳州市第二医院(暨漳州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漳州市第二医院)

一、项目概况及基地现状

漳州市第二医院建设地点位于漳州市龙文区蓝田村规划的漳州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地块内。仙浦东路以东,七号路以西,新浦东路以南,水仙大街以北地块。该地块交通方便,周边均有道路相邻。环境安静,周围没有污染源,地形规整,场地平坦,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漳州市第二医院规划用地100亩,总建筑面积6675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8750㎡,地下层建筑面积8000㎡,设有500张病床。主要建筑由医疗综合楼,后勤综合楼及其他配套设施组成。项目建成后有效改善龙文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同时承担市、区两级的妇幼保健任务,服务范围可辐射全市500多万人口。

二、总平面规划设计

a)功能分区

通过对用地现状及周边环境的分析,本设计将综合医院的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院内生活等七项设施进行建筑组合,将职工厨房、餐厅、营养厨房、值班公寓等院内生活组合为一幢六层的后勤综合楼。其余六项设施采用“一”字型的建筑组合形成一幢主楼十六层,裙房四层,地下一层的医疗综合楼。

整个总平面中,仅一幢体量较大的医疗综合楼在南,相对体量较小的后勤综合楼在北,处在地块的下风向。医疗综合楼南侧,主入口处留有大片绿地。由于采取了集中式的建筑组合,大幅度地缩小了建筑物占地面积。争取到较多的室外活动面积和绿地面积。而且内部的联系更为便捷。

医疗综合楼通过贯穿东、西的医疗主街将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四大功能在地上进行有机串合。设备用房均设在地下一层。整个规划根据医疗工艺一级流程的需要采用“医疗用房在南、院内生活在北、医疗用房在地上,保障系统在地下”的总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合理,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2、交通组织

本设计在场地的东、西、南、北均设有出入口。南侧临水仙大街为主出入口,北侧在新浦东路上设污物出口,东、西、南均可供车流进入。北侧仅供运送垃圾及尸体的车辆通过。

通过对基地出入口的分设,将大量集中的车流、人流分散化解。各流线便捷、清晰、各行其道。机动车流线按照“车流在外,人流在内”的原则,将地面机动车停放场地置于基地。临时车辆靠近各入口就近停放在停车场。非机动车在基地各出口处均设有停车场,就近停放。

3、绿化景观

总平面的绿化设计顺应建筑布置、丰富多变。在南侧与水仙大街之间留出大片绿地,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景观空间与市民共享。建筑内部设置多处绿化庭院,将室外绿化引入建筑内部,丰富了建筑空间,同时也给医疗用房带来更多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三、医疗综合楼建筑设计

根据医疗工艺一级流程的要求,本设计各层平面沿医疗主街由东而西分别布置了急诊部、门诊部、医技科室及住院部。

1、 各层平面设计

医疗综合楼东西长163米,南北深66米,首层分别设有急诊、急救、门诊、妇幼保健及体检、住院部,感染科等五个独立的出入口。

门诊大厅、医疗主街与各门诊体块之间的景观内庭院组成可供病人等候、休闲、交流的大型共享空间。每层各科室的候诊厅及竖向交通等公共空间均沿医疗主街布置。行走在医疗主街上的人们和候诊厅内的病人可享受到明亮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

门诊楼采用模块化,相互间不交叉、不穿越。但可以通过绿化平台和医疗主街进行联系。所有门诊体块内均设有开敝、明亮的“厅”“廊”相结合的候诊空间。通过电子叫号系统,保证了病人能得到安静的候诊环境。同时改善了医、护的工作环境和提高了工作效率。

地下一层平时为地下机动车库,及设备用房,部分设计为战时人防工程,核6级常6级甲类二等人员掩蔽。设有二个防护单元。建筑面积为3035平方米。

一层平面由东而西分别布置急诊、急救、门诊大厅、中、西药房、挂号、收费、大输液、感染科门诊、放射科、住院大厅、商务购物中心、出入院结账、安保、消控中心等。

急诊,急救设在医疗综合楼一层东端。与医院设在七号路上的出入口相对应。位置明显,方便夜间急诊、急救病人就医。急诊急救区域配有能满足24小时为病人服务的挂号、收费、诊室、抢救室、手术室、监护室、药房、化验、拍片、观察室等一系列完整的医疗功能用房。

放射影像科设在住院部与门诊、急诊的中间位置,为门诊和住院病人提供便捷的服务。放射影像科采用“三区,二廊”的布置形式,使病人等候和医、护工作区相对独立,不仅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候诊空间,亦为医、护提供安静的工作场所。

二层平面沿医疗主街由东而西分别布置儿科、妇科、产科门诊、超声中心、电生理中心、内窥镜中心、检验中心、体检中心等。中心供应室及静脉配置中心处在医疗主街最西端,属于主楼范围。中心供应室与三层手术室中心上、下相对应。分别设专用洁、污电梯联系。

三层平面:东端门诊模块分别设内科、外科、中医科门诊,沿医疗主街的中部设病理科、血透、ICU、儿童保健科。医疗主街西端设手术中心。内设10间手术室。根据手术室内部医疗工艺流程采用洁污分流的“双通道平面形式”。即医护经过卫生通过室与病人经过换车后共用一条中间清洁走廊。手术后脏器械、敷料及医疗废弃物经污物外廊送出手术区,部分可回收利用的直接进入二层的中心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后运回。

四层平面:医疗主街东北侧布置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康复理疗等。医疗主街南侧布置产房及NICU、妇产保健科、主楼范围手术室相对应的楼层为净化设备及管道转换层。主楼五层以上均为病房标准层,每层设一个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设45张病床。以3人间为主,少量2人间。病房绝大部分朝南向拥有良好的采光与通风。

病区护理单元是医院住院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医护工作者和患者共同向疾病作斗争,从而战胜疾病的场所。病区护理单元设计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设计不仅要为医护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为患者创造舒适的治疗、康复内部环境。本设计朝着这个目标做了最大的努力,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垂直交通设计

医疗综合楼裙部分在门诊大厅及医疗主街范围分别布置有两部自动扶梯,三座步行梯,两部医用电梯。医疗主街西端尽头处设有一座楼梯及一部医用电梯专供急诊、急产病人使用,可直达手术中心及产房。西南侧设有一座楼梯及两部载客电梯专供妇幼保健及体检中心使用。主楼设有二座楼梯、四部医用电梯(其中一部位污物电梯)四部载客电梯(其中二部为医护专用)。

医疗综合楼内沿医疗主街布置的楼梯、电梯均在各功能科近处。保证各层就医病人能就近上、下到各层的诊疗区接受诊断治疗。病人在大楼内不发生路线的迂回,减少在医院停留的时间。垂直与水平流线组织合理,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便捷的交通线路。

四、建筑造型

本建筑的整体意象,通过各个体块的对比穿插及转折,从平面上体现了建筑的雕塑感,实现了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的融合。形成独特的形体语言。整体体型主题鲜明,体现了医院让生命不息的神圣职责。并深度挖掘了地域特点,从闽南的传统建筑开窗形式中提炼出了独特的元素符号,点窗与条窗相结合,主入口四层通高的大厅、光线充足,视野开阔与入口广场景观小品相映成辉。创造出医院开放性的建筑形象。明快大气的医疗主街丰富多变,主体绿化穿插其间,形成功能与环境互动的空间。

整体建筑的色彩使用漳州城市两个主色调——灰色与白色相结合,传统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尊重,延续和升华。

五、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要求其建筑本身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绿色建筑设计应按照“被动措施”优先的原则,进行建筑体型的组合和内部空间的优化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采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遮阳等措施,来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负荷,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医疗综合楼体量较大,内部功能复杂,在规划和建筑设计时就合理利用朝向,注意建筑通风以及处理好风环境的组织与设计。风环境是绿色建筑的特殊系统,它的组织和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平面布置,建筑造型和内部功能,建筑的风环境同时具备热功效能和减少污染物质产生量的功能,能起到建筑节能和改善内外环境的作用。

医疗综合楼的医疗主街在首层设有四处与小庭院相连通。每个小庭院可以作为通风空气的来源,让风进入内庭院。穿堂风就会从庭院内部抽取空气形成风场,起到拔风作用。以内庭院为中心,借助医疗主街、候诊“厅”、“廊”相串通构成通透的平面格局,将起到很好的通风效果。主楼五层以上病房标准层为了让平面能产生较大的穿堂风,分别在护士站及医护电梯厅北侧设通道与外墙面相串通。

结 语

医院门诊部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医院, 改扩建;规划设计;工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5-0038-03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医疗保健意识的日益提高,人们自然就对医疗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医院的新建或改扩建项目与日俱增,医院如何适应医学科技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营造以人为本的医院人文环境;如何依靠先进的设计理念、工程技术,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医院建筑及装备;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切实解决好我国众多医院建筑的改扩建问题,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医疗机构和设计机构共同研究的课题。

1 医院的改扩建是新时期医院建设的重点

21世纪,我国医院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医院发展以改扩建为主,部分医院需要新建和翻新。据统计,国内需要改扩建的医院数量庞大,80%的医院存在改扩建问题,20%需要新建,尤其是近十年建的,100%都要改建,有的刚建完就要改建。

我国医院的改扩建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老旧医院的更新与扩建这些医院由于早期建设的观念所限,缺少总体规划与发展构想,医院建设一直处于见缝插针的状态,在长远发展运营过程,不断地暴露出如规划设计不合理、建筑陈旧、功能匮乏、环境杂乱、用地紧张、建筑密度高等诸多实际性问题,因此,当老旧医院的建筑环境与功能布局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要时,改扩建医院就成为一种客观趋势;二是因应医疗与科技的发展,医院建设将更注重如何提高原有医院的工作效率与医疗品质,改善及规范医疗环境,适应医院现代化的要求,改扩建项目将成为医院建设的重点。当前医院改扩建有如下几个趋势,

1.1整体化是指在医院改扩建中整体考虑医院运营需要,合理地安置医疗设备,合理地规划医院的人流、物流、车流,实现工作流程的便捷、高效,满足相应的社会功能。

1.2高层化医院改扩建高层化是在留足绿化空间和病人的休息活动空间后,将多种功能集中于高层楼宇中实现的。高层化是医院节约用地,优化环境,完善设施,避免建筑分散布局,减少能源损耗的有效的办法。

1.3智能化,是指通过建筑自动化(BA)、通讯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的组合,使医院具有高度综合管理功能,实现高效率、高功能和高舒适性。

2 医院改扩建的模式

传统医院如何以持续性的改扩建发展来改造原有老旧的格局,保持活力,就实例来看可分为全院新、增建,住院医技与门诊医技楼三种兴建模式。

全院新、增建模式是在原有医院周围空地或邻近区域兴建门诊、医技及住院(或后勤)全套设施之新医院。旧院成为辅助功能使用,或者以新院做为扩大功能或专科使用。毋庸置疑,在用地供应保证的前提下,该模式是各医院改扩建的首选。全院新、增建模式在对医院进行整体规划中,由于有足够的用地保证,分区更能体现医院建筑的功能要求,其空间环境的布局可塑性大,有利于创造“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空间。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上既可满足医院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需要;也能保留足够的发展空间,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对医院各方面的要求。厦门集美医院改扩建就是采用该模式,新建大型医院,旧院作为专科使用。

兴建住院医技楼模式是用于改善住院楼分散,病床不足,病房条件及医技部分功能不完善医院等硬件问题,一般采用住院楼高层化来解决土地拥挤与未来发展问题。

兴建门(急)诊医技楼模式是由于原有医院门、急诊与医技部门建筑与设备落后,布局分散,且受限于土地、资金、现况等种种因素影响,而兴建门诊医技楼。采用该种模式可重建医院主要人口意象,合理解决门、急诊与医技部门的关系,并同时建立与住院部的连接通道。

兴建住院医技楼模式与兴建门(急)诊医技楼模式对原有医院的整体布局影响不大,往往在实际建设中结合使用,采用“集中型”布置,其主要特点是医院垂直向上发展,将门诊、医技等置于体量底部,用电梯将它们与上层病房相连,成为有基座有塔体的布局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优点是充分利用有限用地、降低密度,改善环境。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改扩建就属于这两种模式的结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发展受到建设用地的制约,且门诊医技建设、发展相对不足,无法在原有基础上改造或扩大,因此将增加的功能内容一次性建设在有限面积的地块中,共三层的裙楼主要安排门诊、医技科室,四层至十层主体为病房,通过两组六部电梯上下联系,构成“集中型”特点的布局形式。

3 医院改扩建设计理念

美国著名建筑师大卫・罗兹归纳国际上现代化医院有4个主要特点:(1)整个医院被规划、设计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物;(2)整个建筑都在全空调控制下,(3)建筑的规划与设计适应现代医疗技术的最新发展,(4)建筑的规划适应将来的变化。这一观点为许多从事医院设计的中国建筑师所认同。笔者认为医院改扩建规划设计除了要体现上述特点外,还必须从生物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多领域出发,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如整体的集中布局与相对隔离区设置、分区概念、流线设计等。

医院改扩建规划的首要理念是整体的集中布局与相对隔离区设置。集中式的布局,原则上是国际标准的现代化医院的最基本的标志之一,也是在非典危机后时代最面临挑战的概念。集中式的布局在医院改扩建中大量应用的前提是在整体的区域内一定要设置相对隔离的区域,就是通过细致的流程、完善的空调系统等设计及其他隔离、消毒措施将医疗服务区与其他区域隔离开,这是保证医院安全的非常重要的基本措施。

其次是分区概念的应用,医院规划设计中的分区概念含义是为了防止与控制院内交叉感染,要求将医院内的洁净(清洁)与清洁(污染)区加以区划与分隔,是根据不同的医疗功能需要的分区。其另外的一个含义就是,一定要把病人区和医生区分开。医生要有一个独立区,包括医生的工作人口、工作室和休息室等。这样的措施对保证医院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交叉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分区概念的设计意义在于首先将医院的每一个功能作为一个“块”(block)而不是所有房间的组合而理解。

另一个我们比较关注的概念是医院的流线设计。由于医院的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医院中存在着的不同类型的活动人群都会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活动模式,有他们各自不同的行进规律与流程轨迹,仅仅靠良好的分区设计还不足以达到安全的现代化医院硬件设计要求。流线设计可以从创造人性化医疗空间、满足诊疗模式变革需要等多个角度考虑。例如按照现代急救医学要求,在急救中心、急诊部内设计专门的绿色通道与专门区域,就

是针对那些需要紧急抢救与处置的伤病患者,使他们能够在最简短的时间内,以最短捷的路线直送入急救中心或急诊部内的抢救室、处置室或急诊手术室。这是以往医院规划设计中所没有的崭新概念。

4 医院改扩建规划设计的工作流程与内容

由于医院建筑的特殊性,按一般规划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已不能满足先进医疗技术设备的发展需要,设计人员必须彻底更新设计概念。我们将医院改扩建规划设计工作从前到后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阶段,设计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第二阶段,医院总体规划设计阶段,第三阶段,建筑单体设计阶段;第四阶段,室内外环境设计阶段。

4.1 设计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一项设计工作开始前的前期准备工作很重要,现状是我们大多数医院为建设项目提供的资料信息很笼统,既没有现状医疗各科明细表及发展设想,也没有建设项目任务书,包括根据医院自身特点确定的各部面积要求以及医疗设备安装、使用的要求及数据,医院场地的基础设施现状及各项数据等。这些数据直接影响总体布局与建筑层高、造型等。如果设计单位在信息量不够的情况下闭门造车,在短短的几个星期后作出的方案虽然琳琅满目挂满墙,但往往不切合实际,并非医院改扩建的最佳方案。因此我们为建设方提供的第一项工作是通过与医院管理部门交谈讨论,调查医院的现状使用情况及医疗设备近、远期设置计划及技术要求,参观考察相当规模条件的已建医院等方法来协助医院的使用者编制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供院方确认和修改,进而作为整体规划设计的依据。

4.2医院总体规划设计阶段

医院改扩建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综合性的项目,比起一般的规划设计更应强调“城市设计”和“整体设计”的观点。这应从两方面讲,一方面每个医院都应有一个总体规划,来控制建筑环境的构成,组织各部分的功能,确定改扩建建筑的位置以及与周围的关系,这是指导性原则,是改扩建建筑设计首先要考虑的,也可以讲是从宏观看微观;另一方面是单体设计不应仅考虑自身,而应顾及与周围的关系,也就是从微观看宏观,这是单体建筑设计创作的内在理性基础。

医院总体规划设计的任务是确定医院发展目标和规模;研究医院改扩建周期及过渡期运行模式,建立拆、改、扩、建、移、合等项目库和项目实施时间表,根据场地条件及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作出医院近、远期规划设计方案,指导下一阶段单体设计工作。

4.3 建筑单体设计阶段

医院建筑是非常复杂的,而改扩建的单体设计因其功能复杂、受周围环境限制多,需要平衡的因素广而更显艰难。医院改扩建的单体设计分为旧楼改造与新建两种情况。旧楼改造一般都局限于原有功能的更新,更多的体现在立面的粉饰与内部的装修上。新建单体设计看似自由度很大,实际上,扩建中的这类建筑往往受许多非专业人士注意不到的因素和条件限制,设计人员要理性地分析新建筑与旧建筑的关系一分还是合。如果是分,两者形体的呼应,平面交通的连接都应是考虑的重点;如果是合,应是由内而外地合,将二者合为一体来考虑问题,首先分析两楼的性质、使用状况和人流物流走向,再考虑两楼交通核心和主入口大厅的设计,在造型上通过一定的联接体使之成为和谐的整体。

医院建筑单体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是要从布局流程及层高空间的设计上满足医疗技术设备的配置与技术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在方案开始前就调查并与院方切磋有关医疗设备的设置与技术要点,在设计过程中与设备供应商、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密切配合,完成经济、合理的建筑单体设计。

4.4 室内外环境设计阶段

近年来随着居住条件的大幅度改善,病者对就诊住院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室内外环境设计在医院改扩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良好的室内外环境设计能创造一个舒适、宽松、温馨的环境,为病患者提供心理、精神诸方面的帮助,有利于病者的康复。

室内外环境设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在总体规划中我们就要进行室内外环境的概念设计,并在建筑单体设计阶段将其细化。色彩与尺度是建筑师处理医院建筑室内空间的两个重要手段,门诊部分的集中交通空间(如中庭、主要走廊)、所有医疗功能单位(包括诊室、检查室、手术室、治疗室等)的候诊空间以及病区的接待空间和病房室内空间是处理的重点,医院建筑室外空间多是通过绿化、景观小品等加以改善的,病人及家属对医院形成的印象也主要是通过这些空间的形象获得的。

5 结语

上一篇:门诊部护理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派驻门诊部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