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支部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30 06:34:57

医院门诊支部工作计划

医院门诊支部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 医院数字化管理系统 功能划分 构架

[Abstract]Nowadays, we often adopt such partitioning methods as two main threads method, three main threads method or multi-functional method to describe the functional structure of hospital digital management system (HDMS). However, such kinds of description can hardly provide a clear, comprehensive and stratified impression to hospital managers. In the paper, “pyramid style” partitioning method on functional structure of HDMS is proposed. The three feet of pyramid are patient (client) information, hospital operation information and external information. The head of pyramid based on such three feet is called hospital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supporting informa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hospital managers and software developers will have more insight into construc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thorough “pyramid style” method rather than other methods.

[Key words] Hospital digital management system; Function partition; Structure

引言

目前,医院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对软件信息系统功能的划分多采用:(1)两主线划分(或双塔模型)――按临床业务和管理业务划分,或按病人信息和管理业务划分,许多软件提供商也多按这种划分向医院管理者推介;(2)三主线划分――按以财务为主的服务流程、以患者就诊为主的医疗流程、以后勤管理为主的管理流程[1];(3)多元功能混合划分――按软件的具体功能模块划分,如分为门急诊管理、住院管理、医技管理、医疗物资管理,以及收费管理、医保管理、OA系统等等。

以上的医院数字化管理系统功能划分方法虽然在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进程的不同时期反应了医院管理的实际,尤其是医院内部管理的实际。但面对信息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及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未来,对于医院管理十分重要的顾客信息、外部信息、决策信息的要求难以准确、完整的反应出来。或者难以给医院的管理者清晰、全面、有层次的管理功能划分的印象。因此,我们结合现代医院管理的实际,提出医院数字化管理系统 “金字塔”型功能划分架构探讨意见,以期医院管理者及软件开发商有一个新的角度或方式思考医院数字化建设的问题。

其实,一个医院要维持正常的运营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病人的就诊、维持内部的管理运营、保持与社会的良好互动三个方面。其中保持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在今后的医院管理中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政府法规政策、医疗及商业保险、银行支付业务、远程医疗、社区协作医疗或双向转诊、顾客关系管理等等,实际上把医疗保险系统归为医院管理信息或归为病人、临床信息都是不合适的,事实上目前许多医院的医疗保险管理连软件也是政府统一提供的。我们提出医院信息系统功能划分基于“三个基础核心、一个决策核心”、四核心组成的“金字塔”型构架,即:

1.以病人就诊基本及医护信息为核心的“病人(或顾客)就诊信息核心”;

2.以医院的人、财、物、事、资讯等内部运营所需的管理信息为核心的“医院运营信息核心”;

3.以医院与外部沟通所需的信息为核心的“医院外部信息核心”;

4.由以上3方面的信息,对照医院的管理目标或管理需要,经过统计、整合形成的“医院管理决策支持信息核心”。以上四个核心组成以医院管理决策支持信息核心为塔顶的“金字塔”型构架。

一、病人就诊信息核心

病人就诊信息核心就是以病人就诊基本及医护信息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群组。最为核心的系统或者功能应该包括:

1.医院门急诊临床系统

主要实现门诊、急诊病人就诊功能,具体包括病人基本信息录入,医生医嘱录入,门诊病历简单录入,处方打印,病人复诊时,历次就诊信息查询等功能。

2.住院临床信息系统

住院临床信息系统俗称医生站、护士站,通常包括电子病历的录入、书写首次入院病程记录、手术记录、病程记录、查房记录、出院小结、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的录入、医嘱执行情况、医嘱查对、处方、处方查询、西药成药处方修改、草药处方修改、药品库存明细查询、患者病历病情用药治疗查询,还可打印处方、检查单、通知书、病历等功能。

3.PACS、LIS系统

PACS系统通常包括预约管理、影像采集、存档管理、诊断报告、影像医生站、计费管理、统计分析、影像处理、影像诊断、影像模糊查询等相关功能。LIS系统检验数据通过仪器接口,经运算、整理,形成检验报告形式转发临床科室。

4.移动临床信息系统

在传统临床信息系统基础上,借助于手持终端和条码技术,对医生护士的移动办公提供支持。病人采用二维条码腕带作为身份识别载体,药物外贴条码作为识别和核对载体。通过手持终端,实现护士的移动护理,主要通过条码核对,实现病人身份识别、医嘱执行、床旁体征采集等功能,实现护理文书系统,脱离手工单。

5.病人整体化护理信息系统

在护士工作站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在病人在院诊疗的全过程随时增加对其社会关系、经济状况、个人心理或性格习惯的评估信息记录,满足医学模式转化要求,方便提取病人诊疗的各个环节社会、心理的信息,并加以相应的医护措施。

二、医院营运信息核心

医院运营信息核心主要关注医院人、财、物、事、资讯等运营所需的管理信息为核心。

1.医院挂号、收费系统

医院挂号收费管理的主线则为药品和收款金额。住院医师明细分类收入表、住院医师综合分类收入表、住院收费分科室汇总表、住院收费分医师汇总表、住院收费分类别汇总表、患者预交金费用汇总表、住院患者一览表。对门诊医师药品分类金额统计表、门诊医师明细分类收入表、门诊医师综合分类收入表、门诊医师发票分类收入表、分医师患者收费统计表、分医师药品统计表。各种报表通常可由XML导出,和其他系统进行交互。支持顾客自动交费、充值。

2.医院药房管理系统

包含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管理两大部分。两者之间具有基本相同的流程和操作方法,但也有各自的不同特点,主要窗口发药模块、药品入库、统计报表等,完成了药品从购入到发售的全面跟踪,能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化管理所需的准确、详尽的数据信息。

3.医院财务管理系统

医院财务管理理念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本系统通过严格的控制机制,对会计工作人员岗位设置和岗位分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强化了会计流程控制和内部控制,具有多级访问控制管理、日志管理和备份管理等功能,安全性好;具有财务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输出等功能。

4.医院资产管理系统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目前通常也结合条形码技术,赋予每个实物一张唯一的条码资产标签,从资产购入医院开始到资产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能针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对固定资产实物从购置、领用、清理、盘点、借用归还、维修到报废进行全方位准确监管,并可通过PDA等手持终端设备对医院资产进行盘点查询;结合资产分类统计等报表,真正实现帐物相符。

5.医院移动资产定位及智能调度系统

医院移动资产定位借助在医院大楼内部安装部署的无线网络及其众多固定接入点设备,实时监测网络中的移动节点或标签(TAG)的信号场强等数据,在系统定位引擎中经过一系列测算、比对、校正获取被跟踪对象TAG的相对及绝对位置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移动资产设备的库存管理,实时使用调度及贵重资产跟踪、查询等管理功能。

6.医院OA管理系统

医院内部通知、通告,员工联系方式查询,文件传阅及电子审批,发送内部邮件,医院资源(车、会议室等)申请和预定。

7.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对员工入职、薪酬、员工岗位描述、员工培训、员工考评等信息进行搜集管理,并建立与上网密码、上网权限、电子签名、就餐、门禁等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

8.医院全面目标管理及考核、核算系统

医院对全院的院级、部门级及个人制订的目标信息,对业务技术规范、行政工作制度、新医学模式导向的服务规范等信息,对定时或不定时考核或检查结果信息,进行标准化搜集,并计算、记录考核评分,全部或逐步智能化核算绩能工资,等等。

9.综合信息归集及查询系统

医院所需的临床业务的科技进展信息、地域流行病学信息自动或人工搜集,支持临床医生的疑难病诊疗的及时查询;医院内部图书或外部电子图书的名录信息,支持员工自学;医院内部病案及档案信息,支持员工科研、总结的查询。

三、医院外部信息核心

医院外部信息核心主要负责处理医院外部事务,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全民健康档案,医院信息等,软件开发上注重有利于医院形象的展现及医院安全、保密的要求。

1.医院网站

医院网站是信息化医院向社会展示医院实力,改善医院服务的一个重要门户。通过医院网站,可以显示医院的概括,医院历史、医院专家、医院的动态,也可以在网上为患者提供部分服务,比如网上就诊预约。

2.远程医疗及区域医疗协作系统

远程医疗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同医疗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保健需求的一项全新的医疗服务。目前,远程医疗技术已经从最初的电视监护、电话远程诊断发展到利用高速网络进行数字、图像、语音的综合传输,并且实现了实时的语音和高清晰图像的交流,为现代医学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医院客户关系信息管理系统

该信息系统包括预约的准就诊者、出院或转院的病人及其亲友,协作医院、协作医生,电话及咨询顾客,等等单位或个人的信息。

4.医院供应商信息管理系统

全部设备、器材、药品、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等等所有医院采购的供应商信息的记录,产品信息、物价信息的人工录入或自动搜集管理,以及电子票据的导入。

5.社会保险及银行支付结算管理系统

医疗保险机构及其软件的对接,院内银行卡刷卡结算,以及院外互联网自动缴费及充值。

四、决策支持核心

医院决策支持核心可面向医院各级管理者,其设计开发满足即时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解决医院事务处理系统海量信息资源闲置与管理决策应用匮乏之间的矛盾,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化和管理的现代化。重点满足对医院上述三方面的信息或数据的日结、月结、年结数据与医院历史数据、医院外部信息数据、医院目标数据的直观化对比,并设置必要的报警设定或范围等多种查询功能,或自动形成报告,供领导实时或会议决策使用。并可随时查阅或比对经整理的医院计划或规划信息、医院审计信息,以及医院重大的人力资源、财务、业务、资产、政策变动信息。

医院决策支持系统应改变往日统计在线查询效率低的弊端,统计人员再也不用把时间与精力放在从业务系统中寻找数据,而是充分发挥统计方法,使数据统计更加准确和深入,也为管理人员带来了便利,提高统计和管理决策效率,实现历史数据的长期在线保存;令数据更加准确,统一口径的一致性,为管理人员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量化指标。

决策支持,可满足医院各级管理者在数字化条件下对诊疗业务运营的实时监测、疗程控制和同步协调,不仅能提升统计与管理的工作效率,也可大大节省了医院成本,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

综上,四个方面功能的划分可涵盖医院运营管理的全部,医院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的总平台或总支撑软件就是要求“方便实用、接口标准、易于扩充、运行稳定”的HIS系统,其就是金字塔的“高”,其优劣决定了金字塔的高度,也是决定了医院信息化决策支持水平的高度。同时与HIS系统对接的各个医院信息管理子系统,将分别投射在上述每三个信息核心之间三角形平面的不同位置上,其中三个基础信心核心组成的底面紧密结合医院的智能化布线、信息化硬件及其基础软件平台,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数字化医院信息管理体系。

结语

总之,医院在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时,按上述医院数字化管理系统的”金字塔”型架构划分功能,可以契合了医院的管理内涵和外延,更加全面涵盖了医院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且有利于减少医院管理人员对医院信息功能划分听起来不明白、感到繁乱的问题。

【作者简介】

医院门诊支部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医疗保险;借鉴;泰国

1泰国概况

泰国是一个东南亚国家,首都曼谷,总面积约为51.3万km2,2015年泰国人口总数约为6796万。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泰国是一个中高等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为5620美元。从卫生服务需求的角度来看,2015年泰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为女性78岁而男性为72岁,2013年15岁至60岁男女死亡率(每1000人)分别为177和90,2014年人均卫生支出为950美元(PPP国际美元),且卫生总花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从卫生服务供给的角度来看,2009年每万人口病床数为2.2张,每千人口医生数为0.37人,每千人口牙医数为0.16人,每千人口药剂师数为0.38人,每千人口护士数为1.90人。由表1可以看到,中国和泰国在卫生服务供需方面的差异。

2泰国医疗保险制度

2.1泰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史

泰国由1975年实施第一个医疗保险计划到2001年的30泰铢计划诞生,泰国为实现全民医疗保险覆盖花费了整整26年的时间。穷人免费医疗照护计划(FreeMedicalCareforThePoor)是泰国实施的第一个医疗补贴计划且于1975年开始实施,它最初的目标人群是穷人,在之后的1992年和1994年它分别被扩展至老人和12岁以下的儿童。公务员医疗保险计划(CivilServantMedicalBenefitScheme)开始于1980年,它是一项对政府公务人员及其家属(伴侣、父母以及至多3个20岁以下孩子)和政府退休人员的附加福利计划。1983年政府建立了自愿健康卡计划(VoluntaryHealthCardScheme)作为一个妇女儿童基金,之后发展成为一个政府补贴的医疗保险计划,其覆盖目标是近贫困人群以及非正式部门(informalemploymentsector)无法参加其它类型保险的非贫困人群,每个家庭每年购买500泰铢的健康卡,而政府为每个购买健康卡的家庭补贴500泰铢。对于正式私营部门(formalprivateemploy⁃mentsector)的雇员,1990年政府引入了强制性的社会保险计划(SocialSecurityScheme)。2001年泰国启动了以税收为资金来源的30泰铢计划(UniversalCoverageSchemeor30BahtScheme),从而实现了整个泰国的全民医疗保险覆盖。

2.2泰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目前,泰国医疗保险制度由公务员保险计划、社会保险计划和全民覆盖计划组成。2.2.1公务员保险计划。公务员保险计划是泰国最早的医疗保障制度,它创立于1978年,他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拉玛五世国王期间。该保险计划向泰国的公务员、国营企业员工以及他们的配偶、子女和父母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2014年该保险计划大约覆盖了泰国483万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39%。公务员保险计划现在由泰国财政部负责管理,其通过一般税收的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公务员保险计划提供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包括住院服务、门诊服务、急诊服务、口腔服务、药物和特殊病房等。这些服务由公立医院提供,私立医院只向参保者提供急诊服务。泰国财政部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向医疗服务提供方支付费用,如门诊服务采用按项目付费(FeeforService),住院服务采用诊断相关组付费(DRG),参保者就诊时无需交纳任何费用。2.2.2社会保险计划。1990年9月泰国社会保障法案通过国会批准,社会保险计划开始正式实施,它由泰国劳动部下属的社会保障办公室(SocialSecurityOffice)负责管理。该保险计划向私营企业员工提供医疗服务,截止到2014年,大约覆盖了1107万人(约占总人口16.90%)。它的资金来源于政府、雇主和雇员三方,三方各支付雇员工资的1.5%。社会保险计划向参保人提供7种保障:子女津贴、养老金、失业津贴、医疗服务补偿、孕妇补贴、残疾补贴和死亡补偿。就医疗服务补偿而言,社会保险计划提供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它包含住院服务、门诊服务、急诊服务、口腔服务、药物(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之内的药物)、健康教育项目和健康促进项目等。这些服务由与社会保障办公室签约的152家公立医院、90家私立医院和大量的初级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给参保者,社会保障办公室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向医疗服务提供方支付费用,如门诊和住院医疗服务采用按人头付费(capita⁃tion),慢性病治疗采用风险矫正人头付费(riskadjust⁃edcapitation)。参保者每次就诊时无需交纳任何费用。2.2.3全民覆盖计划。在政治承诺、公民社会发展和技术可行三个因素的推动下,全民覆盖计划于2001年得以实施,其目标是使全体泰国公民根据自身的需要享受优质的卫生服务,而不考虑他们的社会经济状态。2014年全民覆盖计划覆盖了泰国4831万人口,约占泰国总人口的73.80%。凡是泰国公民,其没有参加公务员保险计划和社会保险计划者均可以注册参加全民覆盖计划。国家卫生保障办公室(NationalHealthSe⁃curityOffice,NHSO)负责管理全民覆盖计划,该保险计划的资金来源于一般税收和患者每次就诊所支付的30泰铢(约合人民币6元),2014年全民覆盖计划的人均筹资标准为2895.09泰铢(约合人民币580元)。全民覆盖计划提供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它包含住院服务、门诊服务、急诊服务、慢性病管理、口腔服务、药物(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之内的药物)、健康教育项目和健康促进项目等。这些服务由与NHSO签约的大量的公立医院和少量的私立医院提供给参保者,NHSO将签约医院分为三类:初级保健机构、主要承包医院和转诊医院,而NHSO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向医疗服务提供方支付费用,如门诊医疗服务采用按人头付费,住院医疗服务采用诊断相关组付费(diagno⁃sisrelatedgroup,DRG)和总额预付(globalbudget)。参保者就诊只需支付30泰铢就可以免费享受以上服务。

3泰国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泰国特殊的政治、社会经济和卫生系统背景,期待完全复制泰国实现全民医疗保险覆盖的措施对于中国来说并不现实,但是泰国医疗保险的一些经验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3.1卫生服务购买者与提供者相分离

2017年,我国将完成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的工作,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便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究竟该由谁负责管理,是卫生部门还是人社部门。泰国的全民覆盖计划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成立独立的国家卫生保障办公室和国家卫生保障委员会(由各个利益相关者组成),由其扮演卫生服务的购买者角色,与卫生服务提供机构进行谈判并签约。首先,国家卫生保障办公室下属的卫生筹资委员会与泰国财政部的预算局开展谈判,就下一年度的全民覆盖计划的预算达成一致,并上交内阁批准。紧接着,国家卫生保障办公室通过在全国设立的13个区域办公室将资金投入到全国76个府(相当于我国的省)。最后,将资金以多种支付方式支付给已经签约的卫生服务提供者。这种方式促使各个医疗机构之间产生竞争,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3.2改变单一的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

目前,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付方式是以按项目付费为主,有些地区开展了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和诊断相关组付费等支付方式的改革。众所周知,按项目付费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效果很差,随着卫生费用的不断上涨,财政的压力将越来越大。泰国的全民覆盖计划采用的按人头付费、诊断相关组付费和总额预付的多种支付方式,其2010年的人均医疗费用仅为2370泰铢(约合人民币480元)。但是泰国的公务员保险计划采用的是按项目付费和诊断相关组付费的支付方式,其2010年的人均医疗费用达到11000泰铢(约合人民币2200元),是全民覆盖计划的4倍多,这导致目前公务员保险计划难以维持。

3.3建立“守门人”制度

目前,我国居民看病就医主要集中到大医院,导致了就医环境差、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和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等问题,所以我国急需一项“守门人”制度,引导患者有序就医。泰国全民覆盖计划从建立之初便建立了“守门人”制度,名为初级卫生服务承包机构(ContractingUnitsforPrimaryCare)机制。目前,泰国共有800个与国家卫生保障办公室签约的初级卫生服务承包机构,它由区医院和该区范围内的初级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其受委托向注册的本区域的居民(每区域约50000人)提供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向上一级医疗机构的转诊服务,其资金直接来源于国家卫生保障办公室。该项制度有效地控制了小病患者向大医院外流,有效地控制了卫生费用增长,保障了保险基金的安全。

3.4鼓励独立研究机构为医疗保险制度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工作在加强卫生系统建设、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以及促进卫生公平性上发挥者巨大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我国往往得不到充分的认识,各级医疗保险组织主动的利用独立研究机构帮助自身发展的情况并不普遍。而泰国卫生部和各医疗保险组织则鼓励独立研究机构为其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国际卫生政策组织为全民覆盖计划的发展出谋划策,卫生干预与技术评估组织则承担着进入医疗保险的各种新型治疗手段、仪器和药品的经济学评价,健康公平监测中心和泰国病例组合中心为泰国医疗保险发展和完善诊断相关组付费系统。

医院门诊支部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流程组合法;医疗流程;急诊急救部

中图分类号:TU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5-0094-03

1 前言

医院是一座连续运转的综合系统,医院设计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大概念向小细节推进和演化的过程。医院建筑因其组成复杂,科室众多,相互间的功能关系及其密切程度各有不同,在设计中要做到全面掌握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现代医院的功能结构和组成要素也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之中。“流程组合法”是我们针对医院建筑内部功能设计提出的一种方法。在确定了总体布局之后,设计者需要根据医疗流程对医院各功能模块进行编排,使内部流线合理,空间组织有序。在医院设计的三大分级系统(总体布局、科室间、科室内)中,属于第二级的内容,是决定一座医院是否好用的最重要部分。然而这部分的工作容易在设计过程中反复,甚至有的医院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因为功能不合理而面临调整,所带来的人力物力支出实属浪费。“流程组合法”的提出,可以帮助设计者在进行科室布置时能够用综合、可持续的眼光审视全局,把握主要矛盾,减少因为功能不合理而引起的重大调整,提高医院品质,降低工程造价。

2 “流程组合法”的理论基础

2.1 医院各部门的功能关系

医院在总体上划分为医疗区、后勤服务区、行政管理区三部分,医疗区内部包括门急诊部、医技和住院三部分。如何进行大区规划、组织科室的空间关系,是医院建筑设计与其他类型建筑设计区别开来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医院各科室联系的急切度、强度和频度来对其进行组织。一般来说,ICU、急诊、手术、血库、分娩部的紧急程度最高,检验和放射以及供应中心稍次,这些部门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应在位置选取上优先考虑。药剂、检验、放射、手术部人流、物流量大,强度和频率最高,药剂和放射的人流主要来自门诊,住院稍次,手术病人主要来自住院部,所以这些部门在位置上的选取要靠近人流量大的科室。

2.2 “流程组合法”的源起――医疗中心问题

对近期的一些大型或超大型综合医院设计理念进行分析,“病种细化”成为这些医院的一个突出特点。医院以强势科室为龙头,发展出围绕该科室病种的一套完整结构。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方式,将大内科按病种细分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代谢内分泌科,肿瘤科,形成心血管疾病中心,消化疾病中心、呼吸疾病中心等,每个中心均包含与之对应的检验,心电,B超,窥镜门诊医技,并设置了集中药房。病人在各医疗中心内可完成挂号,收费,检验,取药等行为活动,同时相关联的病房楼和大型医技也与之成组布置,最大限度的缩短病人的就诊流线。

尽管有以上这些优点,“医疗中心”概念过分强调独立性所带来的缺点不容忽视:单独配置的医技和供给系统,虽然缩短了就诊流线,却容易造成医院资金在医疗设备和物流上的投入过大,如果不加以整合利用,难免会产生人员和设备上的浪费。

2.3 “流程组合法”的概念

“流程组合法”是一种建筑空间组合法,来源于医疗中心理念,以特色病种或强势科室为中心,将医院不同科室的流程进行综合考虑,在保证总体及科室内各流线不交叉的前提下,使功能组织更为紧凑合理。这样一来,从大型、超大型综合医院中独立出来的医疗中心,与医院依然保持共生关系,人员和资源都能得到高效利用。在倡导有机和节约的当下,本方法更能适应医院的发展要求。

3 医院流程设计的特性

3.1 重要性

医疗工艺设计在《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中被定义为“对医院内部医疗活动过程及程序的策划”,包括医疗系统构成、功能、医疗工艺流程及相关工艺条件、技术指标、参数等。在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从项目开始的场地分析,梳理医院与周边城市的关系;到理顺医院内部各建筑物之间的流线关系:再到科室内部房间的排布和组织,无一不是与工艺流程相关。如果对流程没有透彻的认识,设计一定是缺乏可用性、在功能上失败的。所以,流程设计是医院建筑设计的重点。是否能掌握医疗流程,并对其做好优化和改进,对医院建筑设计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2 复杂性

目前因为国内医疗资源缺乏,国家需要大力扶植医疗基础建设,大型和超大型综合医院建设遍地开花、层出不穷。大型综合医院的优点在于资源整合,能够在有限的用地里高度集中医疗设备和人员,由此所带来的缺点是人流集中,一些重点科室不可避免地出现过度拥挤、人员交叉的问题,导致就医环境低下。随着问题日渐突出,一些医疗建筑设计者也在摸索和探讨,试图寻求一种适合国情的解决方法。有人提出“医疗街”、“一站式服务”、“医疗中心”等等先进的设计理念。总的来说,就是医院运营者和设计者合作,通过整合医院功能,优化医疗流程,从而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

所以,在大型、超大型综合医院设计中,合理运用“流程组合法”是解决流线过长、流线交叉等问题的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

4 大型综合医院的流程组合

4.1 主要流程

主要流程是构成医院的关键,制约总体功能分区,决定部门间的关系。大型综合医院的主要流程有门诊病人就诊流程、急诊急救病人流程,洁净物品供应流程等。主要流程牵涉的人流量大,科室多,一条流程跨越数个部门和科室,流程之间也会互相影响。主要流程在方案设计阶段需要优先考虑。

4.2 分支流程

作为主要流程的补充、完善和细化,分支流程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门诊病人就诊流程可以细分为医保病人、自费病人和感染病人等,而急诊病人内科和外科的就诊流程也不尽相同。分支流程体现了在主要流程控制下不同类型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是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同样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的工作内容。在把握了主要流程正确的基础上,对分支流程进行深化设计,可以大幅度提高医院的品质,使医院组织结构更清晰,更易用。

4.3 流程的组合

流程组合针对的是医院设计二级和三级系统的设计方法。流程组合的实现手段多样,针对医院的不同规模、各病种对人员和设备的不同要求,应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建立各部分间的重量级关系。

如何进行流程组合,可以对以下方面的内容进行考虑:

室外交通布置应充分考虑人、车、物流的流程关系。机动车可直达多个楼层,利用电梯扶梯等组合立体交通模式引导人流。借鉴商业建筑的机动车交通组织模式,对停车场进行分区:

室内交通组织应对人流量进行计算后,设计出适合医院特色的科室布局。将人流量大的重点科室布置在建筑容易到达的位置,并围绕这些科室设置辅助检查区;

将急诊急救部、手术室和ICU的危重病人流线进行组合,通过设置绿色通道,急诊急救和手术室专用直达电梯,缩短抢救流程中的交通时间;

考虑到手术室和ICU医护人员的特殊流程以及这两个部门和住院部的紧密联系,在住院部内设置集中型的医生工作区和专用医生电梯;

采用智能化手段进行管理,信息化分诊系统提高门急诊效率,气动管道物流系统提高标本和物品的传输速度,引进先进的软件和硬件对物流流程进行组合。

5 “流程组合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总医院急诊急救部是运用“流程组合法”进行设计的实例。在其设计过程中,我们将不同科室的医疗流程进行独立分析、抽出重点、穿插整合,最终形成一条高效的急诊急救链,实现了“流程组合法”对于医院功能全局把握,提升设计合理性的目的。

总医院的急诊急救部除了日常工作之外,在特殊时期还会承担起重要的战地救治任务,例如在2008年“5.12地震”时,就接纳了来自地震灾区的大量伤者。我们进行医院规划设计时,对这个科室的定位进行了多方面考虑,希望能寻求一个合适的位置,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考虑到本项目的诸多限制条件:在不动拆原有门诊楼的情况下建造新门诊楼;住院综合楼前用地紧张,无法设置足够的广场空间等,如何在增强急诊急救部与住院楼的联系,同时保持其与门诊楼内医技系统的便捷流线是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

经过对急诊急救流程的研究,最终决定将该科室设置在门诊楼与住院楼的连接部,与这两个大功能块的联系同样紧密。出入口不直接开向建筑前广场,而是在连接部退让一定距离,避免主要道路的机动车和人流对急救车造成拥堵;与门诊部疏而不离的位置方便院方对其进行管理。因为门诊楼的机动车流线组织在门诊前广场和直达大厅的汽车坡道就已经解决,急诊急救部的机动车流线相对独立、顺畅,广场空间还可提供救护车的泊位。

按照救治的急缓程度,急救部设置在门诊楼的首层东南功能块内,急诊部病房和输液处设置于与之相邻的西南功能块。门诊和住院楼之间的室外空间为供急救车回转的急救广场,在造型处理上使用大雨篷进行连接,保持这部分门诊楼和住院楼外立面的连续性。雨篷下设置的医疗柱提供医疗气体和照明接入,特殊时期能够扩充急救能力,在遭遇512地震那样的重大自然灾害时室外广场可以变身为临时护理工作站。

住院楼一层西南是中心药房和静脉配液,为急诊急救中心保证了药品的供应。由于其特殊性,急救部相对急诊部,与住院楼的距离更近,在救治流程上更顺畅。通过设在住院楼西单元的一套直通屋顶的急救电梯,将急救部手术病人、直升机运送来的需直接进行手术的病人直接送往三层的手术中心。这种布局以抢救病人的流程为核心,缩短交通流线,为伤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急诊部与地下一层的影像中心同样有快捷的流线,便于为病人开展辅助检查工作。可以说整个急诊急救部与院区其他与其相关的功能科室的关系是紧密而且有机的,能够大大提升部门间的合作,增加工作效率。

总医院急诊急救部在进行了流程组合设计后,有别于其他医院同类型科室的布置,使“效率”这个词更为突出。这只是建筑设计上的一些操作方法,再加以先进的现代化信息和网络管理,必定能让其医疗功能发挥得更为出色。

6 结语

实践证明,简单套用单一流程已经难以满足大型综合医院发展的需要,设计师应该在熟悉医学、建筑学、医疗设备工程学等领域知识的同时,通过融会贯通,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功能完善、流程合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好医院。“流程组合法”是综合了建筑设计和医疗工艺的设计方法,如果能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加以广泛应用,应该可为提升医院品质尽到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杭元凤,于泓.医用建筑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高枫.超大型综合医院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10年第10期.

[4]石启雷.人性化设计的实践――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急诊医技楼设计回顾[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2年第6期:068-071.

[5]刘斌.医疗工艺流程设计的研究和优化[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1年.第10期:058-061.

医院门诊支部工作计划篇4

根据事业单位发展计划及预算规划,医院应当按规定进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工作过程中,医院应当不断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将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内,实现高效能的经济资源管理。医院应将制定、执行预算与医院的战略结合起来,实现医院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医院 全面预算 战略

一、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要求医院构建组织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分离且具备系统整合功能的组织结构体系,要保障组织体系的沟通、激励、规划功能完整,只有这样,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才能真正贴合管理目标,为管理效率的提升提供基本保障,这也是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一)预算管理决策机构

预算管理决策机构有预算管理委员会、职代会和院长办公会组成,是组织领导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权责分配上,预算管理委员会的第一责任人应当为医院院长,总会计师及医院内各职能部门管理的负责人组成。

(二)预算管理工作机构预算管理工作机构主导并负责预算工作的执行规划,在预算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领导的带领下,管理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分析调整、考核等工作,以流程化管理实现全面预算。通常,管理机构中,预算管理办公室为预算管理的常务机构,有财务负责人牵头管理全面预算中的日常问题。工作中,预算日常管理机构归口部门有财务部门,人事部门,总务部门,设备采购部门,物资管理部门等,负责预算的编制、监控和分析、考核等;预算监督机构主要包括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等;预算考核管理部门负责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的考核和评价,预算考核机构主要包括财务部门、人事部门、营运部门等。

二、医院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领导、级管理原则

医院预算编制由预算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有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由各科室、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编制。

(二)完整性原则

医院实行全面预算,所有经济事项均须纳入医院预算管理。

(三)收支平衡原则

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四)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原则

医院要对各类资金统筹调度,合理安排,优先保障基本支出,根据医院财力组织项目支出。

三、医院预算编制的内容

(一)收入预算

医院的收入预算编制要根据医院年度发展计划及影响预算收入的因素全面统筹考虑。收入预算包括医疗收入预算、财政补助收入预算、科教项目收入预算、其他收入预算等。

1.医疗收入是医院开展诊疗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门诊收入的预算一般应根据预算年度医院开展门诊诊疗业务预计的诊疗人次及预计每门诊人次费用预算。住院收入的预算应根据医院预算年度各科室预算的住院人次以及每床日收费情况汇总,并依据上年度收入情况综合考虑预算。

2.财政补助收入是医院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补助收入,包括基本补助收入和项目支出补助收入,财政补助的预算须事先与同级财政部门及卫生主管部门相互沟通,了解预算年度财政资金对卫生行业的投入。

3.科教项目收入是医院取得的专门用于科研、教学项目的补助收入,该项收入的预算应根据各科室预算年度申报的科研情况以及教学项目情况以及相关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划拨情况予以确定。

4.其他收入是医院开展医疗业务收入、科教项目收入以外的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培训收入、租金收入、食堂收入、财产物资盘盈收入、捐赠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培训收入的预算应根据科教部门提供的预算年度与各培训单位签订的进修培训计划预算,租金收入应根据医院总务部门提供的预算年度房屋租赁情况预算。食堂收入的预算一般应综合考虑上年度医院食堂的运行情况以及预算年度医院的运行情况,医院对食堂的管理模式的改变以及医院周边餐饮店分布情况等来预算。

(二)支出预算

支出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活动中风俗的各项支出,包括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其他支出、科教项目支出、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医院支出的预算应根据业务活动开展需要,做到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实现收支平衡。首先要保证人员经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日常业务正常开展的公用经费,本着“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合理安排项目支出。对于金额较大的项目应经过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与论证,根据项目概算等进行综合评审并通过职代会通过后,方可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

四、总结

医院的预算编制完成后应有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医院总预算草案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应报职代会讨论,职代会讨论通过后,上报院长办公会审批后报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后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预算管理有关要求对医院预算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批复。医院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组织执行。在预算编制经过上级审核并通过后,应当及时下达至预算管理办公室,由办公室组织规划预算编制的实施。规划后,应当尽快将预算细化落实至科室、部门中,相关责任人要严格执行,并且定期将实际执行状况与预算预定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及时获取预算编制的差异,在发现差异后,及时上报主管办公室,审议决定调整预算。最后,预算执行结果应当纳入医院整体范围内进行考核。一般由财务部门或是运营部门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及时发挥预算的约束与激励作用,确保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

作者:宋雪涛 单位: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孙燕.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财务预算管理的研究[J].经济师,2015,09.

[2]肖俏.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

医院门诊支部工作计划篇5

1、医疗统计的工作性质和作用

医疗统计是卫生系统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院各项管理工作服务是其最终工作目标。大量事实和实践结果证明:医院要真正实现科学化和定量化管理,必须依靠准确的医疗统计手段。医疗统计是以收集和整理医院各类相关信息为基础,使用统计学方法,全面系统地反映医院各类工作情况,客观地对医院医疗等各类工作的内在规律进行描述并对医疗服务质量分析和评价,找出医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医疗统计要对医院各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不但是医院各项信息的汇总枢纽中心,而且对医院各项管理工作起到监督作用。医院的管理者在执行贯彻各项卫生工作的政策,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以及制定全院各项工作计划,充分地利用工作资源,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各项医疗教研活动,都离不开医疗统计的服务。

2、医疗统计的工作内容

(1)门诊、急诊统计

①门诊医疗工作量的统计。包括:门诊各个科室部门的医疗工作总量、门诊、急诊就诊人数、病人身份、病种、死亡人数等。②急诊抢救病人总数、抢救成功数等。③急诊观察统计。包括:观察床数量、观察床患者人次等。④门诊医疗人次、注射室工作量、注射室工作量和其他诊室工作量等。⑤其他统计工作。

(2)住院部统计

①诊断质量。门诊诊断与住院诊断符合率、病理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确诊率、抢救成功率等各方面数据。②医疗质量。好转率、治愈率、抢救成功率、切口愈合率、死亡率、医疗事故率、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等各方面数据。③工作效率。一是全院病患的动态统计。包括:出、入院人数、好转率、治愈率、死亡率等。二是医疗器械和病床的使用效率:病床使用率、病床使用周期、仪器设备使用率等。三是手术情况统计。如:大、中、小各类型手术次数、麻醉次数、手术成功率等。

二、医疗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

(1)医疗统计为医院制定合理计划指标的基础作用

医院制定各项年度工作任务的指标,是医院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而由医疗统计提供的精准及时的数据医院领导者掌握各部门工作进度,检查工作和制定合理计划指标的基础。一是,医院领导者在制定各项年度工作计划指标时不仅仅要考虑到医院的医疗情况,还要综合分析整个医院的人、财、物各方面情况,把握全局,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而医疗统计的基本工作职能是信息、咨询和监督,医疗统计工作者必须不断完善和扩大统计范围,扫除盲区,利用各种准确、真实的统计数据,为医院领导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指标打下基础。二是,医院各项年度工作计划指标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能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否降低管理风险,真正做到切实可行,也与医院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密不可分。统计工作做得细致扎实,制定的计划指标就科学合理。反之,制定的计划指标就不合实际。

(2)医疗统计为医院高效配置医疗人员的参考作用

医院是高知识结构人员的集中地区,调动全员各科室主动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各类人才的最大效率,做到人尽其才,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摆在各个医院领导者面前的重要问题。一是,医疗统计的工作可以及时把各个部门的医疗动态反映给医院领导者,使医院领导者了解各个部门的就诊率和出院率以及患者动态、药品使用等医疗情况,医院领导者可以根据这些统计数据完善和确定各个部门规模、人员构成、编制等人事调配方面工作,统筹规划,秉着合理、高效的原则进行统一规划,避免人才浪费。如:可以根据门诊就诊量逐年上升量趋势,扩大门诊规模等。二是,医疗统计工作对于评定医院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起到重要参考和监督作用。医院领导者能够根据统计数据根据就诊病人的数量、疾病分类、治愈率、出院率等数据,对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进行评定,确定加强哪类部门建设,科学地进行人员调配。

(3)医疗统计为医院决策提供准确信息的参谋作用

决策,是医院领导者的首要管理技能。医院每件重大事项的决策关乎医院的前途和命运,决策是否科学合理可行与医疗统计工作密不可分。一是,医疗统计不能狭隘地局限于医院发展历程,必须要宏观地了解卫生事业的发展。在工作中,要收集同类型医院或本地区其他医院的各种信息,了解其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横向对比研究,将反映出来的问题和趋势及时向医院领导者汇报,开阔医院领导者的思路,提高领导者的思维层次。二是,现代医疗统计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统计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集数据、实际、问题、办法四位一体,用及时、准确、全面的统计信息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在大范围、高层次、短时间内获得各种信息,科学进行决策。三是,到位医疗统计工作能为医院领导者提供信息多种多样,毫无死角。由过去只是反映增减变化的信息变成更多地反映医疗质量、医院管理和医院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综合信息,集中到医院管理者更感兴趣的社会医疗热点问题,让医院领导者做到决策有据,心中有数,充分发挥医疗统计的“参谋”作用,便于领导者决策。如:通过对各科室医疗器械使用率等指标的分析合理地采购大型医疗设备;通过各科室住院人次、各种疾病发病率、就诊率等统计数据调整各科室病房、床位数量。

(4)医疗统计为医院科学规范医院日常事务的助手作用

医疗统计工作能够协助医院管理者科学规范医院的日常事务,充当助手和参谋。如:通过对医院收取费用各种指标的分析,归纳出医院经济效益提升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收取费用总额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药费成本,相对提高医疗服务费用所占比率,从而提高收入“纯收入”,这样既让患者得到优质的服务,又能进行合理的用药;还可以通过对涉及某单病种各种统计指标的分析,适当降低单病种诊疗费用,提升医疗质量,扩大医院的社会影响增加医院的信誉度和广大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对各科室工作效率各种指标的分析,加强医院各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全体员工的业务水平;通过各种统计指标综合反映各部门的管理水平、医疗水平等。医院管理者要针对医院存在不足,采取各种方法加以解决,创造医院的医疗品牌,树立医院信誉,提升医院的知名度,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医院管理离不开医疗统计工作的支持。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医疗统计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型高效的统计方法,准确、及时、真实反映医院各类工作的实际情况,汇总、分析医疗工作的发展趋势,随时满足医院管理者和各个职能部门对统计数据的要求。医院管理者要根据医疗统计反映的各项指标对医院各项资源合理调配,充分发挥医疗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尽其力,提高医疗质量,使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医院门诊支部工作计划篇6

大连市金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坚持政府领导、群众参与、多方集资、科学管理、民主监督原则的基础上,由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大病统筹为主、医疗救助为辅的农村居民医疗费用互助共济制度,其水平与现阶段该区农村生产力发展及农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资金的筹集和支付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公平、公正、公开、便民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合作医疗参加的对象:除已参加城镇职工住院医疗保险的人员外。其余户籍在该区的所有农村居民均可以户为单位参加,参加合作医疗人员详细真实填写登记表,由合作医疗结算中心办理IC卡及合作医疗证。

资金的筹集标准及办法:以户为单位参加合作医疗,每人每年筹资总额为100元,其中各级财政每人每年补助80元(市财政30元、区财政40元、乡镇街道财政10元),农民个人每年缴费20元,村集体可视其经济状况按实际参加人数分别给予每人每年适当的资助。

该区结合实际,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

1建立个人账户

参合农民个人每年缴纳的20元从基金中划出,划入农民个人账户,农民在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门诊、住院费用可在账户中支付。超出部分自理,结余部分归己,自动结转。

2报销参加合作医疗人员的住院费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由区合作医疗结算中心负责管理,专户储蓄,专款专用,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负责直接与患者进行结算,患者转区外上级医院治疗的费用由乡镇(街道)医管办统一到区合作医疗结算中心结算。

2,1住院医疗费用报销范围

住院期间的医疗费、药费、化验费、检查费、手术费、床位费等。

2,2合作医疗基金不予支付的范围

自购药品费用;镶牙、口腔正畸、验光配镜、助听器、人工器官、美容治疗、整容和矫形手术费用;气功、按摩、家庭病床、特别护理、健康体检费用;非医疗性个人服务等项目的费用以及陪护费、中药煎药费、交通费、出诊费、住院包房等杂费:怀孕、流产、堕胎、正常分娩及其他计划生育所需的一切费用:参加合作医疗人员因交通肇事造成的伤害所支付的住院医疗费用:工伤等意外事故造成的伤害所支付的住院医疗费用:康复性医疗费用;有挂名不住院或冒名顶替住院等欺诈行为产生的费用;因自杀、斗殴、服毒、犯罪等故意行为及其家属的故意行为造成伤害所支付的医疗费用;未经批准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费用;未经批准进行高、精、尖医疗仪器检查和做特殊治疗产生的费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规定或城镇职工住院医疗保险制度规定不予报销的各项费用:残疾辅助器具费用;救护费用及其他费用。

2,3报销标准

2,3,1区外医院及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起补线为200元,区内其他定点医院起补线为100元,区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疾病)、区传染病医院(传染科疾病)不设起补线。

2,3,2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转往金州区外非营利性医院住院的患者,报销比例为30%,区第一人民医院报销比例为40%,区内其他定点医院报销比例为50%。

2,3,3最高报销限额为每人每年1.5万元。

3实行大病救助

一次性住院总费用3万元至5万元(含5万元)按规定正常报销后,补助0.5万元;全年累计住院总费用5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的,补助1万元;10万元以上的补助2万元。最高补助限额为每人每年2万元。

血液透析患者和经二级以上医院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其费用纳入门诊大病救助范围,按所在定点医院的住院报销比例实行报销,住院和门诊大病补助合计每人每年最高1.5万元。

4,建立转诊制度

参加合作医疗人员需住院治疗的,在区内可自由选择定点医院诊治。需转区外上级定点医院治疗的由区第一人民医院、区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疾病)、区传染病医院(传染科疾病)、区口腔医院、区结核病防治所等指定单位出具转诊证明。

因急诊抢救诊治的,可在就近医疗机构急诊或住院治疗(含非定点医疗机构),家属应在其住院后3个工作日之内,凭急诊住院证明及相关身份证明到区合作医疗结算中心办理手续。不需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由个人承担,需住院的,出院后凭清单、发票等有关凭证到区合作医疗结算中心结报相关费用。

参加合作医疗人员弄虚作假,其医疗费用一律不予支付,已经支付的予以追回,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定点医疗机构有关人员提供凭证时弄虚作假的,由区卫生局责成所在医院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为了方便合作医疗患者就医、结算,金州区农村合作医疗实行网上结算,合作医疗患者住院时只需在住院处划卡登记,出院后由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划卡报销结算,门诊大病患者收款时在门诊直接划卡报销结算,区合作医疗结算中心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每月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算。

医院门诊支部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 医院 社区卫生 信息系统 资源共享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逐步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医疗服务新体系。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主要从事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和康复;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主要从事疾病诊治,其中大型医院主要从事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诊疗,并结合临床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双向转诊制度的不断建立与完善,也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存在着密切的双向转诊、指导培训、信息反馈等关系[1]。这就需要医院信息系统与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以尽快满足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及实现医疗卫生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1 研究背景及存在问题

HIS是由计算机和一系列通信设备组成的,支持对医疗信息和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交换,并满足各授权用户功能需求的医院局域网络。信息科学的发展,使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西欧及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将计算机引入到医院管理方面。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分布式医院计算机程序、日本北里大学附属医院综合信息医院等。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医院信息系统。这些医院信息系统多数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大多以大型机或微小型机为主机,采用集中形式处理。医院计算机网络设施齐全,通讯方便,同时,还可与院外局域网、广域网互联,主要应用于医院信息系统,支持医疗信息的实时处理[2]。

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侧重于事物处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目前,在各医院已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中主要包括的功能子系统有:门急诊挂号系统、门急诊计价收费系统、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病房医嘱处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人事工资管理系统[3]。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上涵盖了医院大部分的事务性的管理,但是,它目前只是以医院的管理信息为中心,还需在功能上不断地完美和扩充,并逐步过渡到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诊疗信息系统,如可加入医学影像系统(PACS)、电子病历功能、计算机辅助诊断功能、科研管理子系统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等,并为社区、医疗保险等其他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提供标准规范的接口功能。

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的服务管理信息,可概括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评价和决策支持四大信息系统,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医院及有关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我国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地域性强,条块分割,多头开发严重,各系统缺乏统一的信息分类标准和数据元素标准。

分析以上两大信息系统,笔者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在总体设计时没有考虑共网设计,造成目前各自为政百花齐放的格局,不利于信息资源共享;(2)两大系统的标准化建设程度不够,系统的数据格式大都采用自己的格式,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协议;(3)两大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各异,运行平台和数据库不统一,而且系统之间也没有为对方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数据接口,无法直接互联实现信息共享。现有系统不适应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因此,研究双向转诊系统中信息资源的利用,探讨如何实现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 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原则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不断完善,一般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如下特点:可识别性、可传输性、可存储性、经济性和信息可共享性。信息可共享性是指信息在输出的过程中,只能使输入一方的信息量增加,不会使输出一方的信息量减少,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信息的共享性主要表现在不同的管理领域和管理层次都可共同使用同一信息。所以,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性程序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医院信息和社区卫生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应该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等一般系统的特征,并应遵循以下原则[4]。

2.1 面向用户原则 这是系统目的性的体现。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是为医疗卫生服务与医疗卫生管理工作服务的,建成的系统要由管理人员(用户)来使用。系统开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符合用户的需要,满足用户的要求是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用户是否满意是衡量系统开发质量的首要标准。因此,在系统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始终与用户保持密切的联系,不断地、及时地了解用户的要求和意见,这是系统建设工作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2.2 整体性原则 系统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功能目标的一致性和系统结构的有机化。为此,首先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严格按阶段分步实施的原则,采用先确定逻辑模型,再设计物理模型的开发思路;其次,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强调管理集成、信息集成和系统集成。

2.3 相关性原则 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功能)组成的,整个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个系统的功能并不是各子系统的简单加总,而是1+1>2。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各有其独立功能,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信息流把它们的功能联系起来。如果它们之中的一个子系统发生变化,其他子系统也要相应地改变和调整。因此,不能不考虑其他子系统而设计某个子系统。整个系统为层次结构,可分解为多个子系统;子系统同样又可分解为更细一级的子系统。系统、子系统均有自身的目标、界限、输入、输出和处理内容,但它们不应该被孤立地看待和处理。

2.4 动态适应性原则 医院和社区自身条件及其外界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卫生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这两大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能够经常与外界环境保持最佳适应状态的系统,才是理想的系统。开发信息系统必须具有开放性、超前性的眼光,应立足当前,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人员和工作基础,兼顾卫生信息化长远发展的需要,使系统具备较强的动态适应性。

2.5 工程化、标准化原则 系统的建设管理必须采用工程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即科学划分工作阶段,制定阶段性考核标准,分步组织实施。所有文档和工作成果要按标准存档,以便修改、升级、维护和重用。

2.6 系统数据库的统一性 为了使两个系统具有良好的资源共享性,必须对两个系统中的共同部分制定统一的数据结构和存储格式,以便使两个系统通过最为简单的数据通信接口,便可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共享。

3 资源共享系统的组成与实现

资源共享系统的组成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由高性能的中心计算机或服务器、大容量的存储装置、遍布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各部门的用户终端设备以及数据通信线路等组成信息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采用具有面向多用户和多种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软件开发工具以及各种医院信息和社区卫生信息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资源共享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和组件程序设计。C/S结构是构成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良好方式。这种结构和运行方式将应用分工,客户机执行前台功能,服务器执行后台功能,有效地发挥了客户机的处理功能和作用,从而减少了服务器的压力,形成了多CPU分工处理的环境,提高了速度和效率。数据库采用ORACLE,操作平台则采取跨平台方式,能够在多种平台上(如Windows,Unix,Linux)运行,支持微机系统、小型机系统等多个硬件平台,采用光缆、10/100Mb网络线路、PSTN、DDN等多种通讯手段,以形成高速交换带宽,达到快捷的网络速度,建立以城域网为骨干的资源共享系统网络结构,客户端分布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各个机构部门。通讯协议采用TCP/IP网络通讯协议,能与各种开放网络良好衔接。

软件开发必须依照医疗行业规范,从实际出发,密切结合当前医院管理体制和社区卫生服务体制的改革趋势,严格遵循软件工程规范。各子系统互相连接、交织成网,应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的模块化和可拆卸性,模块接口简单清晰,充分考虑和医疗保险系统的统一规范,提供与医疗保险系统的收费结算系统的良好接口,便于医院医疗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采用诱导式编码输入法,并提供编码查询功能,具有完备字典功能。采用的标准及规范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医院管理制度、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HIS)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及国家、行业及系统级的信息分类与代码。

4 资源共享系统的内容构架与基本功能

随着社会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速度也在迅速提高。我国各级医院都在不同程度地建设具有各自特色的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医院规模、地理位置、管理部门等差别,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仍然千差万别。较完整的和先进的系统较少,大多数仍处于部分网络化,部分手工化的低水平、小规模层次,还仅限于信息的输入、统计阶段。虽然国内有众多家IT厂商参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但是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医院在实施医院信息系统时还具有一定难度。

医院信息系统是管理系统(MIS)在医院环境的具体应用,因此,具有一些其他MIS系统共有的特性,比如它们均是以数据库为核心,以网络为技术支撑环境,具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化的系统;都是以经营业务为主线,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和辅助决策为主要目的,可以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在系统内部按一定原则划分为若干子系统等。但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推出又有许多不同于一般MIS系统的独有特点,信息系统在医院的实现又具有其特殊的功能要求。例如要有一个大规模、高效率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要有很强的联机事务处理支持能力;具有易学易用的友善人机界面;具有可剪裁性和可伸缩性,能适应不同医院的发展计划需求;具有开放性与可移植性,能适应不同硬软件平台;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可扩充性等。参照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中的要求[5],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从而构成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见图1。

图1 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内容构成

临床诊疗部分主要以患者信息为核心,将整个患者诊疗过程作为主线,医院中所有科室将沿此线展开工作;药品管理部分主要包括药品的管理与临床使用;经济管理部分属于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最基本部分,它与医院中所有发生费用的部门有关,处理的是整个医院中各有关部门产生的费用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整理、汇总、传输到各自的相关部门,供各级部门分析、使用并为医院的财务与经济收支情况服务;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主要包括病案的统计分析、管理,并将医院中的所有数据汇总、分析、综合处理,供领导决策使用;外部接口部分包括医疗保险接口、社区卫生服务接口和远程医疗咨询系统接口。

社区卫生作为三级预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求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也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为此,我们参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来建设社区卫生管理系统。我国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最基本的内容是居民个人、家庭及社区健康档案管理,提供针对居民需求的包括生物、心理、社会3个层次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与主要针对疾病的医院服务有明显的差异。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基础管理、医疗管理、预防保健和综合管理四大功能子系统,见图2。其主要特点是把医疗同社区卫生服务紧密结合,把费用使用同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把行政管理同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从而使该系统能够为管理机构提供决策支持,能够为科研机构获取包括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的信息[6,7]。

图2 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基本内容构成

医院门诊支部工作计划篇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新农合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农民自愿参加新农合,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的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第二条建立和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合制度,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有效缓解农民因患重大疾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第三条新农合制度遵循的原则是:农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的原则;保障适度、专款专用的原则;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原则;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受益面的原则。

第四条采取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管理体制为县办县管。补偿模式由“家庭账户补偿+住院可报费用按比例补偿+门诊大病(慢性病)补偿”过渡到“门诊统筹+住院可报费用按比例补偿+门诊大病(慢性病)补偿”的模式。

第五条积极探索和完善新农合筹资、管理、监督机制,把新农合工作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年度目标考评。

第六条县、镇、村要切实加强对新农合工作的组织领导,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增强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动员广大农民自愿、积极参加新农合。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七条县新农合管理委员会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县财政局长、卫生局长和农医中心主任任副主任,县政府办、卫生局、财政局、编委办、农粮局、民政局、审计局、物价局、食药监局、人保局、教体局、广电新闻中心、人口计生委、公安局等部门的领导和农民代表为成员,主要职责是:

(一)在县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新农合的领导、组织、管理;

(二)制定新农合发展规划和计划,批准并组织实施新农合实施方案;

(三)开展新农合宣传、发动工作,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新农合;

(四)确定农民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缴费标准,组织收缴农民参合资金;

(五)确定新农合基金银行,保证新农合基金专户储存、封闭运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六)加强新农合资金的管理,保证本级财政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到位,监督县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上级财政下达补助资金文件的一个月内,从国库将补助资金一次性转入“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

(七)落实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和办公经费,协调解决新农合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八)定期向同级党委、人大、政府汇报工作,主动接受监督;

(九)督导新农合县级经办机构做好信息采集、汇总、分析和上报工作;

(十)制定年度考核评价方案,并进行年度工作总结、考核评价、表彰先进,处理违规行为。

管委会下设经办机构,全称为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简称为“县农医中心”,隶属县卫生局管理,其人员编制按省市有关文件执行。县财政按全县农业人口总数每人每年不低于1元标准给县农医中心安排工作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并给予一定的筹资工作会议、宣传经费。其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新农合管理委员会的决定,负责新农合的日常管理;

(二)负责新农合补偿标准测算,制定补偿方案,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核;

(三)严格执行新农合资金管理政策,保证基金安全和合理有效使用;

(四)确定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并与其签订服务合同;检查、监督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服务行为和执行新农合管理规章制度情况;

(五)负责参合农民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直补后的抽查与复核,为参合农民在县外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提供审核补偿服务,并向财政部门申请支付定点医疗机构和经办机构垫付的资金;

(六)收集、汇总、分析新农合运行信息,按规定填报各种统计报表;定期向社会公示新农合基金收支和使用情况;

(七)指导、检查和督促镇经办机构的工作,对新农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八)及时处理群众举报、投诉,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工作经验,提出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建议和意见;

(九)负责新农合档案资料管理,负责参合农民住院、转诊的信息管理;

(十)定期向新农合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报告新农合运行情况。

第八条镇新农合管理委员会由各镇人民政府和驻镇的有关单位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一)积极开展新农合政策宣传,组织、发动、引导农民参加新农合;

(二)组织收缴农民参合自缴资金;

(三)确保本镇经办机构具有办公场所、设施、设备、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

(四)领导本级经办机构开展新农合工作;

(五)维护参合农民的权益。

各镇设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所,即镇级经办机构(简称农医所),办公地点设在镇人民政府,所长由镇分管领导兼任,落实专职编制人员2-3名(大镇3名,小镇2名),实行“条块结合,双重管理”的模式,即行政上受镇人民政府领导,业务上受县农医中心的指导、管理、监督和考核。每年按县农业人口数每人不低于1元标准安排工作经费,由县财政统一预算到县农医中心工作账户,由各镇农医所实行报账制,各镇财政应给予一定的筹资会议、宣传经费。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新农合政策,动员农民参加新农合;

(二)协助镇政府收缴参合农民自缴资金,存入县财政新农合基金专户银行;

(三)负责农民参合资格审核、建档及新农合证(卡)的发放登记工作;

(四)负责受理本镇范围内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家庭账户和门诊统筹资金使用的核销、申报业务;

(五)定期检查各镇村参合农民住院补偿公示情况;

(六)负责新农合信息统计、管理、上报,并负责有关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和移交工作;

(七)调查处理与新农合业务有关的案件及群众举报、投诉等;

(八)协助县级经办机构对本镇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管;

(九)定期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本镇新农合工作运行情况。

第九条各村委会具体实施本行政村的新农合工作。负责新农合政策宣传,收缴农民参合自缴资金,准确开具财政部门的收费凭据,并将收缴款及时上交“县新农合短期收入过渡户”,做好新农合补偿公示工作,协助做好相关调查工作。各村应指定1名干部为新农合工作联络员,承担本村新农合联络、宣传和服务工作。

第十条为加强对新农合工作的监督,成立县新农合监督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一)监督落实新农合相关政策和工作计划;

(二)督促落实新农合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

(三)监督财政部门将农民参合自缴资金和各级财政对参合农民补助资金按时足额转入“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保证基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防范基金挤占、挪用、截留、贪污;

(四)监督新农合经办机构严格执行新农合政策,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五)监督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执行收费标准;

(六)监督开展新农合基金专项审计;

(七)监督县、镇两级经办机构定期公示新农合基金收支或使用情况;

(八)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受理并调查处理群众举报、投诉;

(九)向政府、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和相关部门通报检查、监督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责成相关部门纠正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十)根据有关规定,查处违反新农合政策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章参合条件和程序

第十一条凡持有本县农业户口的公民(包括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均可在户籍所在地以家庭(户口簿上的人数)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参合。

第十二条农民参加新农合实行属地管理。以村委会为基本单位组织收取参合自缴资金、开具发票、造册登记,并将资金存入“县新农合短期收入过渡户”。村民委员会将缴款票据、参合明细表交镇农医所。镇农医所根据参合明细表,统一为参合农民办理新农合证(卡),建立参合农户电子信息档案和家庭账户资金台账。

特殊参合情况作如下处理:

(一)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在任职期间列入参合对象。

(二)60岁以上与子女分家的农户,列入其有承受能力的子女家庭户内。

(三)经民政部门列入五保供养的五保户(凭五保供养证)参合方式为:分散供养的以单户参加,集中供养的以敬老院为集体户参加。

(四)现役军人如不参加,不影响其家庭成员完整参合。

(五)除新生儿之外,超过参加新农合规定截止日期的农民,不再接纳参加本年度新农合。

(六)一个农民不得重复参加新农合而享受两份新农合待遇。

第十三条参合农民按规定享有新农合的权利和义务。

(一)参合农民享有以下权利:

1、医疗费用的知情权,医德医风的监督权。

2、按规定享受医疗费用补偿。

3、新农合的管理监督权,包括基金使用和医疗费用补偿情况的监督权。

(二)参合农民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和维护新农合规章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

2、按时足额缴纳参合自缴费。

3、积极配合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和相关管理。

第四章基金筹集

第十四条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有条件的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对新农合给予适当扶持。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体资助农民参加新农合。

第十五条2012年,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对参合农民每人每年资助240元,农民个人每人每年缴纳50元,使新农合筹资水平达到每人每年290元标准。

第十六条新农合每年度实行一次性筹资,筹资时间截止后,中途不再吸收农民参合(新生儿除外)。农民参加新农合自缴费规定如下:

(一)每年第四季度开始收缴农民次年参合自缴费用,年底基本结束,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家庭参合费收缴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至春节前后。

(二)农村中已列入五保供养的“五保户”(凭供养证)、已列入当年的“低保户”(凭低保证)、已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本人(凭证)、经人口计生部门认定的“已扎二女户”以及经县委组织部认定的农村困难党员,参加新农合自缴费部分的资助按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三)参合户新生儿可在筹资工作结束后中途参加,但须在出生后的3个月内一次性缴纳个人自缴资金与政府配套资金总额(按当年筹资标准),办理参合手续后,自出生之日起同等享受新农合待遇。

(四)农民自缴资金,凭户口簿以户为单位收取,同时开具由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新农合基金缴款专用收据。

(五)农民自缴资金由各镇人民政府组织收取,可采取农民定时定点交纳、委托镇财税所代收、村委会代收或经农民同意后由金融机构通过农民储蓄或结算账户代缴等方式,降低筹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七条参合人员自缴资金到位后,由镇、县经办机构核实汇总上报,各级财政根据参合人数给予配套补助。各级财政配套补助资金由县财政在收到上级下达补助资金文件一个月内,从国库将补助资金一次性划转到“县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

第十八条新农合运行时间为一个年度,即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第五章基金管理

第十九条新农合资金纳入社保资金预决算范围,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做到封闭运行,管办分离,不得挤占挪用。基金财务管理按照《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制度》(赣财社[2008]30号)执行。

(一)县财政局在县内国有商业银行设立“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

(二)在集中收缴农民参合费期间,县级经办机构可开设“短期收入过渡户”。参合费收缴结算完毕,须将全部资金转入“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

(三)各级财政部门配套补助的新农合资金,应按时一次性转入“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

(四)县经办机构可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新农合基金支出帐户”,用于医疗费用结算。该帐户除用于接受财政部门从“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拨入的资金外,只支不收。

(五)基金结算利息应缴入新农合基金专户,不得作为其它用途。

第二十条新农合基金分为四个部分,即风险基金、大病统筹基金、家庭账户基金和门诊统筹基金。

(一)风险基金

1、风险基金是从新农合统筹基金中提取划转的,用于弥补新农合基金非正常超支的专项储备资金。

2、风险基金的提取、使用和管理等按《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风险基金管理办法》执行。

3、风险基金每年从筹集的新农合基金总额中按3%的比例提取,新农合基金结余较多时,可按50%的结余资金划入风险基金,直至达到当年筹资总额的10%后,不再继续提取。风险基金动用后,应及时补充,保持确定的规模。

4、风险基金主要用于弥补新农合基金非正常超支而引起的基金临时周转困难等。

5、需要动用风险基金时,由县农医中心提出申请,经县管委会审批后,由财政部门根据管委会的审批意见核拨资金。

(二)大病统筹基金

1、2012年的大病统筹基金,是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按参合人员人均240元的资助以及农民个人自缴费中按每人每年20元一并划入全县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的全县统筹资金。

2、大病统筹基金用于参合农民住院医疗总费用达到起付线标准的补偿、门诊大病(慢性病)补偿和门诊统筹补偿。

3、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乡镇卫生院的药事服务费支付,按参合住院患者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总量的15%,通过购买服务转换机制,由新农合基金补偿给医院。

4、积极探索农村居民的重特大疾病保障形式,提高大病保障的统筹层次,不断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5、大病统筹基金不得用于政府另行安排的健康体检、计划免疫、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病医疗救助和由计划生育部门承担的计划生育费用等范围。

6、大病统筹基金当年结余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原则上控制在当年统筹基金的25%以内。

(三)家庭账户基金

1、2012年农民参合每人每年自缴费用50元,20元计入大病统筹基金后剩余30元,为参合农民个人当年的家庭账户基金。中央及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的240元补助资金,不计入其家庭账户。当年家庭账户总额=家庭参合人数×30元/人。

2、门诊统筹试点区域的参合户继续保留家庭账户,全面铺开后,家庭账户将予取消。

3、家庭账户基金用于抵交参合农民在定点门诊治疗费用或县内定点药店购药费用的补偿。

4、家庭账户基金实行家庭包干使用,归家庭成员共同所有,可一次性用完,超支不补,超支部分由个人用现金支付,结存部分转入下年度账户内供家庭成员继续使用,但不能抵下年度个人应缴纳新农合经费。

(四)门诊统筹基金

1、门诊统筹基金从当年筹集的统筹基金划分出来,用于门诊统筹区域参合农民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的补偿。年度安排的人均门诊统筹基金预算,原则上不低于当年农民个人缴费标准。

2、门诊统筹基金实行全县统一管理,分镇核算,以乡镇为单位总额预算控制,不得再将预算定额分解到村。对医疗机构实行“总额控制、包干使用、超支自负”,对病人实行“按比例补偿,以户为单位年度封顶”的管理办法。

3、门诊统筹基金只能用于参合农民在镇村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的补偿。门诊统筹基金结余不能用于冲抵下一年度农民个人参合缴费,不得向参合农民返还现金。门诊统筹试点地区的参合农民,家庭账户余额必须在使用门诊统筹基金之前全部用完。

4、门诊统筹基金年度有结余的,与住院统筹基金调剂使用。门诊统筹基金出现透支时,由各门诊定点医疗机构来分担透支资金,参合农民不承担基金透支风险,不得以任何理由停止参合农民门诊费用补偿兑付。

第二十一条县、镇两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应重视和加强新农合的信息管理工作,建立各项信息管理的工作制度,及时准确收集各种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准确上报对账单、各种报表及统计资料。

第六章补偿管理

第二十二条基金补偿分为住院补偿、门诊大病(慢性病)补偿、门诊统筹补偿和家庭账户补偿。列入补偿生效时间必须在规定时间参合以后年度内的住院时间和门诊大病(慢性病)的批准时间起算。补偿范围主要是针对疾病诊治过程中必须的辅助检查、药品、住院费和诊疗费用。各种补偿规定根据赣卫农卫字〔2009〕15号文件精神设置。

第二十三条住院补偿规定

(一)住院起付线

设立四级起付线: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为100元(不含100元),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为300元(不含300元),县外定点医疗机构为600元(不含600元),县外非定点医疗机构为800元(不含800元)。起付线以下为个人自付部分,参合农民每次住院均须按医疗机构级别扣除相应的起付线。农村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在县内定点医院范围内,其住院可报费用免起付线,直接按对应比例补偿。

(二)住院补偿比例

1、同级医疗机构只设定一个补偿比例。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为90%,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为80%,县外定点医疗机构为50%,县外非定点医疗机构为40%。

2、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凡涉及新农合住院对象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补偿比例,在相对应补偿比例的基础上提高10%;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乡镇卫生院,凡涉及新农合住院对象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补偿比例,在原补偿比例的基础上提高15%,但总的补偿比不得超过90%。

3、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乳腺癌、宫颈癌、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等15类疾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参合患者在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提高到70%。

4、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使用中药和中医传统技术治疗疾病,中医药治疗费用达总费用70%以上的患者,补偿比在同等级医疗机构相应提高10%,但总的补偿比不得超过90%。

5、参合农民在省、市精神病专科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精神病,其住院医药费用补偿按参合农民户籍所在地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比例计算。

6、在计算参合农民的实际补偿金额时,应用可报费用减去起付线金额后,再按规定的补偿比补偿。

7、对于非完整参合户,每出现遗漏1人参合,其已参合家庭成员的住院、门诊统筹、门诊大病补偿比例则相应下调10%,依人次累减,但应确保总费用减去起付线后的25%的补偿。

8、对须在县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而未按规定办理转诊手续的,以及在县外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未按规定办理报告登记备案手续的患者,回参合地报销的须扣减应补偿费用的10%(意外伤害、正常住院分娩、参加商业保险患者除外)。

(三)住院补偿封顶线

住院补偿每人每年封顶线为6万元,以当年内实际获得住院补偿和门诊大病(慢性病)补偿金额累计计算。

(四)住院最低补偿额

参合农民在县内住院就诊或按规定办理了县外就医转诊备案手续,其费用按规定进行报销补偿,当报销补偿金额小于住院总费用减去起付线后的25%时,按住院总费用减去起付线后的25%进行最低补偿。

(五)全县统一使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2011年版)》,国家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按规定高于非国家基本药物10%—15%。

(六)参合农民急诊在门诊检查后随即住院,当日门诊检查和治疗费用可纳入统筹基金补偿范围。在住院期间因病情需要,经住院医师同意医院分管领导批准后,可到本级以上定点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其发生的检查治疗费用按所在检查医院级别对应的补偿比例列入补偿范围。

(七)住院床位费限额补偿:乡镇级10元/日以下,县级15元/日以下,省市级20元/日以下。

(八)统筹基金不予支付和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按《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不予支付和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与医疗服务设施范围》执行。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费用按70%列入可报费用。

(九)恶性肿瘤放化疗、尿毒症血透(免费血透除外)、血友病输血(含Ⅷ因子)、器官移植病人,在门诊特殊治疗医药费用按住院补偿标准补偿,不再列入门诊大病(慢性病)补偿范围。

(十)尿毒症免费血透、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免费救治、“光明·微笑”工程、爱心医疗救助等对象补偿,按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偿。根据《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实施意见(试行)》的限价规定,补偿机构对其基本服务项目实行定额补助。

1、正常分娩。参合农民在镇级医疗机构正常分娩补助200元、在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正常分娩补助400元。

2、剖宫产。参合农民在镇级医疗机构实施剖宫产手术以1800元标准计入可报费用,在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以2000元标准计入可报费用,均按对应医疗机构级别的住院补偿比例进行补偿。

3、阴道手术助产。参合农民在镇级医疗机构阴道手术助产补助300元、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补助400元。

4、双胎增加补助150元。

(十二)外伤补偿。除工伤和交通肇事等具有第三者责任事故以外的所有意外伤害(含中毒)及其后续治疗费用,均按外伤住院比例给予补偿。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凭原始发票按可报费用减去起付线的60%给予补偿;在县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凭原始发票按可报费用减去起付线的45%给予补偿;在县外非定点医院住院的,凭原始发票按可报费用减去起付线的30%给予补偿。同样执行各医院等级起付线,每人每年3万元封顶。

第二十四条门诊大病(慢性病)补偿规定

(一)将以下门诊大病(慢性病)纳入新农合大病统筹基金补偿范围:精神病、糖尿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病、慢性肾病、心脏病、血友病、帕金森氏综合症。

(二)门诊大病(慢性病)的补偿比例为可报费用的50%,起付线为0元,每人每年实际补偿累计金额3000元封顶。

(三)在结防门诊发生的肺结核病门诊费用,除国家政策规定给予免费部分外,再按新农合目录内用药据实补偿,每人每年2000元封顶。

第二十五条门诊统筹补偿规定

(一)门诊统筹补偿范围包括一般诊疗费、治疗费、化验费、检查费、材料费、药品费(镇卫生院执行《全省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2011年版)》,村卫生所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一般诊疗费由门诊挂号费、门诊诊查费、注射费(含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输液、静脉输液、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而成。一般诊疗费按次(指一次医嘱)收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次10元,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次6元,不再执行合并的原项目收费标准。

(二)补偿标准

门诊统筹不设起付线,设立补偿比、封顶线和单次门诊费用限额。

1、补偿比例为60%。

2、封顶线:参合农民以户为单位全年封顶,封顶线=家庭参合人数×60元/人,为本年度该户门诊统筹最高补偿限额,供家庭成员共同使用。达到封顶额后,门诊就诊费用全额自付。

3、定点医疗机构单次处方限额(不含一般诊疗费):镇级控制在50元内,村级控制在30元内,超限额部分由医疗机构承担,将在审核中给予扣除。

4、在定点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诊疗费每次由新农合支付8元,患者个人自付2元;在一体化管理定点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一般诊疗费每次由新农合支付5元,患者个人自付1元。

(三)参合农民在本县中医院门诊接受中医药治疗纳入门诊统筹补偿范围,其医药费用按40%比例补偿。

(四)参合农民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时,由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减免门诊补偿费用,定点医疗机构做好补偿相关手续,定期与经办机构进行结算。在保证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尽量简化审核报销和结算程序。

第二十六条家庭账户补偿规定

门诊家庭账户基金为家庭成员自己支配的资金,用于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医药费用补偿或县内定点药店购药费用补偿。超出账户总额的门诊费用由参合农民个人支付。

第二十七条农村中已列入五保供养的“五保户”(凭供养证)、已列入“低保户”(凭低保证)、已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本人(凭证),因门诊大病(慢性病)或住院发生大额医疗费用在新农合报销之外的自费部分,可向民政部门申请大病医疗救助,由县民政部门按规定给予救助。

第二十八条不属于新农合住院补偿的范围有:

(一)在县内非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县外非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的医药费用。

(二)交通责任事故、医疗责任事故、工伤以及其它责任事故引发的医药费用。

(三)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计划外怀孕或生育出现的并发症和合并症所发生的费用,以及计划生育对象中的“四术”及其并发后遗症费用。

(四)打架斗殴、酗酒、戒毒、自杀、自残、自伤、性病、障碍、职业病、不孕不育症等所发生的医药费用。

(五)近视眼矫正术、气功疗法、音乐疗法(精神病除外)、康复治疗(残疾人部分康复治疗项目除外)、保健性的营养疗法、磁疗等费用。

(六)镶牙、美容、整容、矫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除外)、生理缺陷治疗(狐臭、口吃、矫斜眼、O型腿、X型腿、屈光不正、视力矫正等)、眼镜、义齿、假发、畸形鞋垫、矫形鞋、助听器等康复性器具费用。

(七)各种减肥、增胖、增高、健美、戒烟等项目的一切费用。

(八)各种自用的保健、按摩、检查和治疗器械的费用。

(九)自请医生、自购药品(包括指名索要药品)、非病情需要治疗的医疗费用。

(十)就诊旅差费、伙食费、营养费、救护车费、会诊费、降温费、取暖费及其它费用。

(十一)住院期间的陪住费、手术病人安全保险费和特殊护理费。

(十二)出国及出境期间所发生的一切医疗费用。

(十三)不遵医嘱拒不出院以及挂床住院发生的诊疗费用。

(十四)未纳入物价政策管理的诊疗项目。

(十五)法律、法规规定应由责任人承担的医药费。

上述未尽事项,参照《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不予支付和支付部分费用诊疗项目与医疗服务设施范围》执行。

第二十九条不属于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的范围有:

(一)国家基本药物和省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外的药品费用;

(二)按规定统筹基金不予支付的诊疗项目;

(三)与疾病无关的检查费、药品费、治疗费;

(四)经调查核实属于骗取基金行为的医疗费用等。

第三十条补偿程序规定

(一)住院补偿程序

1、参合农民住院报销所需的资料。(1)新农合证(卡)、户口本、身份证(16岁以下小孩除外)原件及复印件;(2)住院发票原件;(3)住院费用清单(日清单、总清单);(4)出院小结;(5)转院证明;(6)准生证原件及复印件(孕产并发症及合并症者)。

2、补偿机构及兑付时间。(1)参合农民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出院后由定点医疗机构对其发生的医药费用进行审核,按实施办法规定标准垫付应补偿的金额,享受直补。(2)参合农民需在县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除意外伤害、正常住院分娩、参加商业保险外,参合农民须持身份证、户口本、新农合证(卡)、疾病证明书到县农医中心办理转诊手续,到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并实行直补。(3)在县外非定点正规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须在住院后7个工作日内向县农医中心报告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由参合农民备齐资料返回户口所在地,由农医所负责对其发生的医药费用进行初审,报农医中心复核,经办机构应在20个工作日内将审核补偿金额支付给农民。

3、参合农民参加了商业保险的,出院后既要商业保险赔付又要新农合补偿时,参合农民可将住院发票原件交商业保险公司履行赔付手续后,经办机构或定点医疗机构再使用商业保险公司注明“与原件相符”并加盖公章的发票、出院小结、费用清单复印件和赔付清单原件对参合农民进行补偿。

(二)门诊大病(慢性病)补偿程序

1、经批准被列为门诊大病(慢性病)的参合患者,到县农医中心办结审批手续后到指定定点医院就诊,于当年6月或12月份携带新农合证(卡)、户口本、身份证、门诊发票及门诊处方(或清单)到指定就诊医院办理补偿手续。

2、结核病由县疾控中心给予直补。县疾控中心每季度与县农医中心结算。重症结核病人,在结核病定点医院住院则按住院补偿标准执行。

(三)门诊统筹补偿程序

1、门诊统筹地区参合农民凭新农合证(卡)到本村镇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可享受门诊统筹补偿。

2、定点医疗机构在诊疗时先核验参合农民的证件,确认身份相符后,及时做好门诊日志,使用“新农合门诊统筹专用处方”开具处方(处方需复写并顺序编号,标明药品单价和金额),计算填写处方下方“门诊统筹医药费补助计算栏”(镇卫生院需开具门诊发票),详细填写“县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登记表”,同时将补偿金额在《新农合证》上登记。

3、门诊总费用中减去实际补偿金额之差为参合农民就诊的自付费用。

4、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将当月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资料专用处方、《新农合证》第一页、第二页及门诊统筹补偿记录页面复印件、补偿登记表及其电子表格在当月20日前报送镇卫生院,镇卫生院负责对其审核并将资料归档;镇卫生院自身的门诊统筹补偿资料还须提交每个患者的门诊发票记账联,一并在当月20日前报送县农医中心审核。

5、镇卫生院将审核后的村级补偿明细表及本院补偿明细表进行汇总报镇农医所,农医所于每月25日前将纸质和电子汇总表格报县农医中心,经县农医中心审核确认实际补偿数额后报县财政部门复核,复核无误后将补偿款分别拨付至镇财政所和镇卫生院。镇财政所在补偿资金到位后的10个工作日内划入村级定点医疗机构账户。

(四)家庭账户补偿程序

1、参合农民患病后,须持《新农合证》到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就诊(购药)。

2、就诊时,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要开具就诊人员签字或按手印认可的新农合处方笺结帐联,并在《新农合证》上认真记录医药费的支出情况。没有在新农合证记录家庭帐户支出情况的,透支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承担。

3、定点医疗机构垫支的家庭门诊账户资金,凭有参合就诊人员签名或按手印的家庭账户处方笺结帐联进行明细登记造册,每月与镇农医所结算一次。

4、镇农医所凭登记表逐户逐笔核减农户家庭账户资金,做到日清月结。处方和登记表应在镇农医所保存3年以上备查。

(五)各定点医疗机构对上月垫付医药费的补偿资料凭证交县农医中心审核,对违反规定给予补偿的,由医疗机构承担并在拨付款中扣除。县农医中心按月审核汇总后送交县财政部门审核,并开具有关支付凭证,开户银行根据财政部门的凭证以及县农医中心、财政部门“双印鉴”,将资金划入经办机构或定点医疗机构帐户。

(六)参合人员在保障年度内入院住院跨年度出院的,其住院费用按新年度标准进行结算。

(七)经办机构受理农民补偿资料最终截止时间为次年2月28日。

第三十一条县级经办机构要尽快完善覆盖县镇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和经办机构的新农合网络信息系统,使医疗服务项目和收费实现网上实时监控,达到刷卡看病和网上审核报帐的要求。

第七章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第三十二条县经办机构负责确定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确定的原则和程序按《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修订稿)》执行。

第三十三条被确定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应主动与县农医中心签订服务协议,将次均费用控制、目录外用药控制、基药的使用比例要求、医药费用总额控制等纳入协议控费范围。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规范服务。

第三十四条实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服务制度

(一)门诊统筹地区参合农民就诊可自主选择本镇、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家庭账户资金的消费,既可到本镇村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也可到县城定点药店购药。

(二)严格掌握出入院标准,加强出入院登记,禁止挂床住院和人为分次住院。需转县外医院住院治疗的,必须由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病情证明并签署意见,经县农医中心办理转诊手续后方可转入县外定点医院诊治。病情紧急的,可先转诊,但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补办相应转诊手续。

(三)列入可报范围的门诊大病(慢性病)需长期治疗的,经批准原则上应在县内指定的定点医院就诊。

第三十五条为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必须严格执行《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修订稿)》、《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的指导意见》、《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管理规定》和《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住院管理规定》等配套管理办法。基本用药执行《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2011年版)》。新农合予以补偿的药品价格不得高于物价部门的限价标准;医疗服务价格应严格执行《省医疗服务价格手册》的规定。县农医中心应从实际出发,实行目标考核,加强动态监管,维护基金安全稳定运行。

第三十六条各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掌握参合农民自费药品、自费检查项目的使用,在保证患者救治的前提下,临床用药应从一线药物开始选用,做到“梯次用药”。参合农民使用基本用药目录外药品费用应控制在药品总费用的10%以内,超过部分一律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

第三十七条经办机构应务实创新,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由当前的按服务项目按比例付费逐步向按病种、按床日(单元)、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转变。

第三十八条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应设置新农合管理科室,配备新农合专职审核、报帐人员。要在新农合服务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参合农民健康档案,并逐步实现定点医疗机构的HIS管理系统与县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对接。

第三十九条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农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增强其服务功能。

第八章监督与处罚

第四十条县新农合监督委员会应定期检查、监督新农合基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监督对象包括县新农合管委会所有成员单位,县、镇新农合经办机构以及县内各定点医疗机构。

新农合管理机构应建立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对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第四十一条实行新农合基金年度审计制度,每年由县审计部门定期对新农合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并定期向社会公示审计结果。

第四十二条县、镇两级新农合经办机构要建立健全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制度、统计报表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第四十三条新农合管理机构要接受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新农合领导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四条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新农合公示制度。各定点医院和各行政村要设立固定、永久性的新农合公示栏。镇农医所将每月已补偿人员情况和家庭账户销户情况及时通知各行政村,各村委会负责及时将本村参合农民医疗补偿情况向村民公布,让参合农民直接进行监督。新农合公示栏上墙内容每月更新一次。

县农医中心要利用合适的宣传平台向社会公布新农合基金年度收支情况。

第四十五条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收缴违法所得外,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限期整改等处理。整改无效的定点医疗机构,取消其定点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执行新农合管理措施不到位,常发生违规行为,影响新农合工作正常进行的;

(二)不核实患者身份,造成冒名顶替就医报账的;

(三)采取挂名住院、编造病历,住院病历与住院医疗费用不符,无住院病历,出具假单据、假证明的;

(四)将不符合规定的诊疗项目和药品列入报销范围的;

(五)违反诊疗项目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规定的;

(六)检查、治疗、用药与病情不相符的;

(七)利用工作之便搭车开药的;

(八)不配合新农合管理部门工作的;

(九)其它违反新农合政策规定的。

第四十六条参合农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追回不合理费用外,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通报,取消其家庭当年的补偿资格。

(一)伪造、涂改新农合有关票证,虚报冒领的;

(二)将新农合证转借他人,造成冒名顶替就医报账的;

(三)配合医疗机构虚开药品、诊疗项目的;

(四)其他违反新农合政策规定的。

第四十七条各级新农合经办机构管理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收回非法所得外,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通报及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在工作中、损公肥私的;

(二)利用职务之便索贿受贿、谋取私利的;

(三)违反规定,将新农合基金挪作他用的;

(四)因渎职造成新农合基金损失的;

(五)该报销未按规定时间给予报销造成恶劣影响的。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因突发性流行疾病和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大范围危、重病人的救治所发生的抢救等医药费用不列入新农合管理范围之内,由县政府综合协调解决。

第四十九条本办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的变化逐步完善。

上一篇:预防门诊接种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成立中医门诊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