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13 10:30:25

理疗医生工作计划

理疗医生工作计划篇1

美国人在工作期间大部分是由雇主来提供医疗保险,而退休以后如何来解决医疗保险的问题呢?在美国,65岁以上老人有专门的医疗保险,也就是联邦政府为他们专门提供的医疗保险,基本涵盖了65岁以上民众所需要的医疗保险需求。

四种医疗保险计划

美国65岁以上老人主要依赖政府的医疗保险计划来保证晚年看病和医疗,而医保计划主要分四种类型。医疗保险A计划(Hospital InsuranCe)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住院期间的医疗保险。医疗保险B计划(Medieal Insurance)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看医生和各种身体检查的医疗保险。医疗保险c计划也被称作是附加医疗保险计划(Medicare Advantage plans),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些额外的保险,以降低在看病时花费的成本。医疗保险D计划(Prescription Drugplans)主要是为老年人处方药的保险。在这些保险中,有的是老年人可以免费享受的保险,有的则需要老年人每月支付一定保险费用。

只要年满65岁的美国公民或在美国居住5年以上的永久居民达到一定的工作点数,就可以加入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计划,65岁以下的残疾人、任何年龄有晚期肾病的人也符合加入医疗保险计划的资格。政府医疗保险A计划参加者无需缴纳任何费用,也不看加入者的收入情况。65岁以上老年人如果达不到工作点数,则需缴纳部分的保险费。

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几乎涵盖了65岁以上的全部人口,2010年为4600万人,预计到2020年,美国老年人加入医疗保险计划的人为6100万人。美国65岁以上人群晚年可以享受到的医疗保险福利费用一般在10万~50万美元。(见表1)

老人医疗保险费用从哪里来

医疗保险A计划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对在职人员征收医疗保险薪资税,该税是强制性的税种,雇主和雇员分别缴纳工资收入的1.45%,合起来为2.9%。医疗保险A计划的资金中86%来自医疗保险薪资税、8%来自利息、5%来自其他税收。

医疗保险中的B计划的资金来源是一般性财政收入和自愿投保者每月缴纳的保险费,目前资金的75%来源于一般性财政收入,24%来源于个人的保险费,1%来自利息。医疗保险D计划的资金78%来自一般性财政收入、10%来自个人的保险费、11%来自各州政府缴纳的金额。在联邦政府三类医疗保险计划所有经费来源上,雇主和雇员缴纳的医疗保险薪资税占了40%,一般性财政收入占了41%,个人保险费占了11%,各州政府缴纳金额和其他税收个占2%,利息占4%。1990年,美国政府医疗保险的支出额为981亿美元,占联邦财政总支出的7.8%。2008年政府医疗保险支出额达到5990亿美元,占联邦财政总支出的20%。

政府提供医疗保险计划另外一种叫做医疗补助(Medieaid)计划,这主要是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的医疗保险。2010年美国民众符合加入医疗补助计划的收入标准为:2口之家年收入在10584美元之下,4口之家年收入在14622美元以下,6口之家年收入在18253美元以下。

老人免费加入医疗保险A计划

65岁以上的老人全部可以加邦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A计划,如果工作点数达到40点(一般工作3个月为1个工作点数,1年为4个工作点数,工作10年即可以达到40个工作点数),加入者则不需要支付任何的保险费用。0~29个工作点数的人,加入政府的医疗保险计划,每个月需缴纳461美元的医疗保险费。30~39个工作点数的人,加入政府的医疗保险计划,每个月需缴纳254美元的医疗保险费。(见表2)

那么加邦政府提供医疗保险A计划的人会享受什么样的医疗待遇呢?他们在住院期间有2人一室的病房,医院为其提供饮食和护士护理,医院的治疗等。在有护理的卫生机构住院的老年人所享受到的医疗照顾包括:两人一室的病房,饮食、有经验护士的护理、康复治疗等。加入医疗保险A部分的老人可以享受的家庭健保服务包括:临时性护士护理照顾、家庭健康援助服务、理疗、提供轮椅等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一般情况下这些服务经过保险公司核准后不许付费,对一些医疗设备如轮椅等,病人需要支付20%的费用,余下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

有病住院要花多少钱

下面我们看看2010年美国加入医疗保险A计划的老人在住院期间如何分摊住院及医疗费的。老人住院时间有长短,个人需要支付的费用也有定额。在个人支付费用之外,其余的所有医疗费和住院费用全部由保险公司支付。一个病人住院第91天至第150天的时间被称作是保留时期,每个人一生只能使用一次,如果一生中多次住院超过90天,那么91天以后的所有住院和医疗费用都要自己支付。美国的保险为何限制病人的住院时间呢,这主要是因为医院的医疗成本太高,如果病人可以长期无限制地住院,这将使保险公司难以承担重负。第二,医院不是疗养院,也不是老人护理院,为避免小病大养、无病也养的情形发生,对住院的病人采取超过一定天数要支付部分住院和医疗费的方式,自然也会限制一些人长期住院的愿望。

如果老人经过医院的住院治疗,需要在养护之家(Skilled Nursing Facility)继续治疗,那老人需要支付多少医疗费呢?养护之家不同于养老院(Long-term Nursing Home),医疗保险A部分不涵盖老年人在养老院的费用。2010年,美国加入医疗保险A部分计划的老人如果在养护之家治疗,1~20天他们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费用,所有住院和医疗的开支全部由保险公司支付。如果住在养护之家超过20天,从第21天至第100天,老年人需要每天支付137美元的住院和医疗费,保险公司支付余下所有的住院费和医疗费。如果住院的时间是超过100天,住院病人所有的住院费和医疗费都要自己来付。需要家庭护理的老年人,医疗保险一般不包括护理人员的费用,但对需要的医疗设备,病人需支付20%的设备费用,余下的由保险公司支付。拥有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如果需要输血,输血的前3品脱血液不需自己付费,从第4品脱开始,所需的血液费用则要病人自己来支付。

医疗保险B计划享哪些医疗福利

医疗保险B计划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看医生和各种身体检查的医疗保险,加入医疗保险B计划的老年人所享受的医疗福利包括:医生看诊、门诊室看病、动手术、诊断检验等。同时也包括身体检查和化验。例如验血、验尿、病理诊断检查、常规性身体检查、X光检验、CT透视、MRI透视、EKG检

验。对于这些检验和服务,加入医疗保险B部分计划的人无需付费。同时老人也享受到医院门诊看病的医疗待遇,但病人在医院门诊看病时需要自己交付一部分费用。加入医疗保险计划的老人还可以享受到一些医疗机构提供的疾病预防服务,如每2年一次的骨质检查、每5年一次的心血管疾病血液检查、直肠癌检查、糖尿病检查、每年一次的前列腺癌检查。每年一次的流感疫苗注射、青光眼检查、女性每年一次的X光照相、每2年一次的早期癌变检查等。这些检查和服务有的是免费,有的需要老人自己缴纳一部分费用。

参加医疗保险B计划费用多少

医疗保险B计划不是免费提供的,不同收入的个人或家庭每个月要缴纳的保险费用会有很大不同。表3是2010年不同收入家庭每月缴纳医疗保险B计划保险费的基本情况,不同收入家庭每月个人所缴纳的保险费不同,基本上在100-400美元之间。

看病化验检查要花多少钱

加入医疗保险B计划的老人看医生或是做检查,每年要缴的基本费用是155美元。在美国的医疗体制下,个人都会按照保险公司所指定的医疗机构选择自己的家庭医生,而看家庭医生时老人需要支付20%的相关费用,保险公司承担80%的费用。到医院看门诊时,老人也要支付20%的医疗费用,但支付医疗费用的上限为1100美元。在医院所做的各种检验,一般情况下老人不用付费,个别检验项目则需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对于预防性检查,视情况不同,有的检查不用付费,有的检查需要老人缴纳20%的费用。心理健康医疗服务,第1天至第60天,老人支付的费用为1100美元,第61天至第90天,老人每天支付的费用为275美元。第91天至第150天,老人每天支付的费用550美元,第151天以后,所有费用要由老人自己负担。

私人保险公司医保计划

医疗保险计划C(Medieare Advantageplans)则属于私人保险公司提供的医疗保险计划,加入这一计划的老人即不再享受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A计划和B计划的待遇。私人保险公司提供医疗保险c计划必须涵盖有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A计划和B计划所包含的医疗服务,但在有些医疗服务上比政府提供医疗保险计划更广泛。例如,医疗保险c计划可能会提供处方药保险、牙医服务、听力检查和助听器、眼睛检查和配眼镜、额外的预防性检查等。医疗保险计划C是政府管制下的私人医疗保险,除了提供的医疗服务面比政府提供医疗保险更宽外,主要的优点是个人在长期的医疗上自付金额会比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要低。加入这一计划的人,因计划不同,每个月要缴纳的保险费从100到数百美元不等。

老年人买药要花多少钱

医疗保险A计划和医疗保险B计划为老年人提供看医生和住院治疗的医疗保险,而在用药上老年人需加入医疗保险D计划(Preseription Drug plans)才能降低在用药上的支出。美国的药品特别是品牌药品价格相当高,而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需要长期服药,所以老人用药上的支出是他们晚年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开支。

目前美国有2700万老年人加入医疗保险D计划也就是处方药保险计划,加入这一计划不是免费的,各州处方药保险的费用不一,低的每人每年需要300美元,高的需要800美元。2010年,美国处方药保险费用平均是每人每月31.94美元,在佛罗里达州,每人每月处方药保险费低的是23美元,高的为72美元。而在加州,则为24~53美元;在得克萨斯州,则为21-61美元。对于低收入家庭,政府每个月为他们提供补助金,在加州每个月的补助金为28.99美元。

理疗医生工作计划篇2

1、提高医疗质量;

2、降低整体医疗费用;

3、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就医环境;

4、做好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

5、规范民营医院执业行为、加快健康发展步伐。

力争的亮点工作是: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无偿献血工作和加快民营医院健康发展。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要创新、要抓实;无偿献血工作要保持、要创新;加快民营医院健康发展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积极探索,促使其健康稳步发展。

一、提高医疗质量

1、继续贯彻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按照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抓好督导;三级医院试行iso9000认证;开展医院评价的试点工作;按照《菏泽市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考核细则》和《关于在医院管理年暨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中建立院长考核评价制度的通知》开展相应工作;对全市各医院医疗质量的薄弱环节、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督导检查,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促使各医疗机构自觉的抓好医疗质量的环节控制,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抓好《关于开展创建“优质规范护理服务病房”活动的通知》的贯彻落实工作,对开展较好、取得一定创新经验的单位进行表彰,对取得的经验进行整理,形成规范,全市推广。

3、筹建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使卫生资源共享,统一医疗急救规范,做好医疗急救队伍的技术培训,提高我市医疗急救能力和水平。

4、做好全市血液管理工作,加大对无偿献血的宣传,确保临床用血;加强对血液的检测,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输血的医源性感染,严防传染病、爱滋病等疾病经血传播的发生。

5、举办药学、医院感染、卫生部“十年百项”和卫生厅“五年百项”卫生科技推广项目等专业培训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各个专业的医疗质量。

二、降低整体医疗费用

按照省、市制定的相关规定完善措施、开展工作,重在制止乱检查、乱收费、高收费等违法违纪的现象,而不是要降低法律授予的收费标准,从而规范收费行为,树立卫生行业形象,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配合纪检监察、规划财务做好违法、违规、违纪收费的监管和查处。

三、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就医环境

1、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全市开展惠民医疗服务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疗服务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创建“优质规范护理服务病房”活动的通知》,在改善服务态度、规范病房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简化就医流程、推行宾馆式服务的规范服务模式、改善就医环境上制定切合实际的措施,抓好落实。

2、深入开展不设床位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等不设床位医疗机构的就医环境。

四、做好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

1、继续做好“三夏”期间万名医务工作者支农活动,在活动中间注意做好宣传、组织和督导,使“三夏”期间支农活动开展的扎扎实实、确有成效,起到宣传卫生的作用。

2、按照卫生部、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做的扎扎实实,健全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个人档案,按照100分制的要求,把医院的卫生支农与医院院长考核挂钩,把卫生技术人员支农与职称晋升和执业注册挂钩,使之形成长效机制,真正把城市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水平带到广大农村,使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3、探索城市居民就医新模式。开展公立医疗机构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转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试点工作,实行双向转诊制度,下半年全市推广,为下一步实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奠定基础。

以上三项措施要抓紧抓实,确保有显著成效,力争在全省各项卫生工作中卓有成效,形成我市的亮点工作之一。

五、规范民营医院执业行为、加快健康发展步伐

起草的《关于加快民营医院发展的意见》已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待政府下发该意见下发后,我局将陆续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民营医院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六、其他工作

1、制定《菏泽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严格执行《菏泽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关于实行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准入专家审核制度的通知》。

2、医师护士执业考试、注册、变更注册已成为医政科长年性、琐碎性的工作。为规范卫生技术人员的执业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树我局的工作形象,申请成立医师护士注册办公室,加强对注册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做好医师护士注册、变更工作,同时协助医政科做好医师护士考试报名、考务和其他考试的具体考务工作,使医政工作人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于行政工作,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3、根据《山东省执业医师考核暂行办法》、《山东省医院管理协会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医师协会管理办法》的规定,成立医师考核机构、医院管理协会和医师协会,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执业医师考核、医院评价、各项技术培训和临床技术出证等项工作。

4、按照局领导的意见,做好全市优秀医师、护士发动、评选、表彰的相关工作,通过表彰先进、激励先进,向社会宣传卫生。[1] 2011年医政工作要点相关:

查看更多>>

5、按照新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把好医疗广告的初审关,加强对医疗机构宣传的监督管理,对误导人民群众就医的宣传、虚假医疗广告、未经卫生厅批准的违法广告,依法从严处理。

6、做好卫生科技教育的管理。

根据全省卫生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鼓励和扶持我市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省级评审的申报工作;建立市卫生局卫生科研管理委员会,做好全市卫生科研项目立项和成果的评审。制定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规划、指导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管理和年度任期考核工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扩大试点工作,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在的两个三级医院扩大到二级综合医院;做好360工程卫生技术人员二三期培训工作。   

7、做好征兵查体的组织、协调和查体工作;做好医疗事故的调解、协调和处理工作;做好行风热线、市长热线、人大政协提案的解答、落实和处理工作;做好人民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处理工作,提高处理各种矛盾的效率;做好了领导交办的工作和其他应急工作。

2011年医政工作要点相关:

2011年医院工作计划

2011年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2011年感染科、儿科、中医科党支部计划

11年医院工作计划范文

2011年医院企划部企划工作计划

2011年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11年医院企划部工作计划

2011年医院工作计划

理疗医生工作计划篇3

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卫生局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为配合人口和计生部门开展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卫生部门的职责,制定本实施方案。

本《方案》所称“计划生育药械”是指用于生育调节的药品和妊娠控制的医疗器械,其中包括避孕、终止妊娠、促排卵等药品,以及宫内节育器、等医疗器械。

一、行动目的

通过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计划生育药械的使用行为,切实维护药械受用者的身心健康。

二、行动目标

(一)查处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黑诊所”及无相应行医资质的人员非法进行人工终止妊娠和使用促排卵药品的行为;

(二)清理整顿医疗机构使用假冒伪劣计划生育药械的行为,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三)规范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使用终止妊娠药物、促排卵药品的行为,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

(四)研究医疗机构中计划生育药械使用的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

三、组织领导

我局成立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落实。

组长:*

苏薇副局长

成员:*医政科科长

*卫生监督科科长

*妇幼保健所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专项行动的具体组织实施。办公室设在局医政科。

四、职责分工

(一)医政科: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搜集相关信息及数据;整理、上报工作情况的总结。并负责组织辖区内计划生育药械使用情况的自查。针对医疗机构中计划生育药械使用的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并采取干预措施

(二)卫生监督科:结合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将查处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黑诊所”及无相应行医资质的人员非法进行人工终止妊娠和使用促排卵药品的行为作为重点,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并认真处理举报投诉,做到件件有结果。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做好此类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工作。

对辖区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使用计划生育药械假冒伪劣情况和医务人员使用终止妊娠药物、促排卵药品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其医疗保健机构使用的计划生育药械是否经药监部门批准、具有防伪标识的正式厂家生产的药械。

(三)妇幼保健所:检查辖区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是否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技术常规》:1、各项制度落实情况;2、有无超范围开展计划生育手术;3、是否规范使用终止妊娠药物和促排卵药品;4、手术病历书写是否规范。

五、实施步骤

此专项整治行动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部署阶段(*年4月)。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区卫生局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召开动员会,部署专项整治行动。

(二)自查整治阶段(*年5月—6月)。各相关医疗机构按照《实施方案》认真进行自查,将自查报告于5月20日前报*区卫生局医政科。在自查的基础上,卫生局医政科、卫生监督科、妇幼保健所将组成检查组,对全区医疗服务机构使用计划生育药械假冒伪劣情况和医务人员使用终止妊娠药物、促排卵药品情况进行检查。医政科设立专项整治行动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开,按照举报线索组织进行检查。

自*年4月开始,医政科负责填写市卫生局统一制定的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报表及月报表(见附件),每月25日前报市卫生局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局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联系电话:*

(三)抽查总结阶段(*年7月~8月)。卫生局医政科、卫生监督科、妇幼保健所组成检查组,对各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抽查,对全区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同时,迎接市卫生局检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计划生育药械使用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各单位要紧紧围绕本《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每个阶段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将专项整治行动的具体任务和目标进行分解,责任到人。

(二)突出重点,严格执法。检查中对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黑诊所”及无相应行医资质的人员非法进行人工终止妊娠和使用促排卵药品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三)标本兼治,健全机制。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对辖区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使用计划生育药械的长效监督和管理机制,实现对其监督管理的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

理疗医生工作计划篇4

第一条为保障企业职工生育期间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各类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职工。

第三条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市生育保险工作。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生育保险工作。市和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生育保险事务。

第四条财政、审计部门依法对生育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卫生、药品监督、价格、计划生育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好生育保险工作。

第二章 生育保险基金

第五条 生育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统一筹集,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六条 生育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

(一)企业缴纳的生育保险费;

(二)基金的利息;

(三)滞纳金;

(四)依法纳入生育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七条 生育保险费由企业按月缴纳。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企业按照其缴费总基数的0.8%缴纳生育保险费。企业缴费总基数为本企业符合条件的职工缴费基数之和。职工缴费基数按照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计算;低于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照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计算;高于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无法确定的,按照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

第八条 生育保险费缴费标准需要调整时,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提出调整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施行。

第九条 企业缴纳的生育保险费,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企业的开户银行以“委托银行收款(无付款期)”的结算方式按月扣缴。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为企业和职工建立缴费记录。

第十条 生育保险费的征缴按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北京市社会保险费征缴若干规定》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生育保险待遇

第十一条 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计划生育的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 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包括:

(一)生育津贴;

(二)生育医疗费用;

(三)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

(四)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费用。

第十三条 生育保险基金支付标准需要调整时,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提出调整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施行。

第十四条女职工正常生育的产假为90天;难产的增加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晚育的增加30天。女职工妊娠不满4个月流产的产假为15天至30天,妊娠满4个月以上流产的产假为42天。

第十五条生育津贴按照女职工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计算。生育津贴为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补足。

第十六条生育医疗费用包括女职工因怀孕、生育发生的医疗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品费。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包括职工因计划生育实施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流产术、引产术、绝育及复通手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符合本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项目规定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第十七条 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的结算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职工生育、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应当按照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就医的规定到具有助产、计划生育手术资质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职工就医应当出示《北京市医疗保险手册》;需住院治疗的,在办理住院手续时应当同时出示《北京市生育服务证》,并由定点医疗机构留存复印件。

第十九条 下列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一)不符合国家或者本市计划生育规定的;

(二)不符合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就医规定的;

(三)不符合本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项目规定的;

(四)在国外或者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发生的医疗费用;

(五)因医疗事故发生的医疗费用;

(六)治疗生育合并症的费用;

(七)按照国家或者本市规定应当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第二十条 申领生育津贴以及报销产前检查、计划生育手术门诊医疗费用,由企业负责到其参加生育保险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手续。

办理手续时,企业应当提交职工的《北京市医疗保险手册》、《北京市生育服务证》以及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婴儿出生、死亡或者流产证明、计划生育手术证明和收费凭证等。

第二十一条 生育、计划生育手术住院医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向企业参加生育保险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结算手续。

第二十二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收到企业申领生育津贴以及报销产前检查、计划生育手术门诊医疗费用,或者定点医疗机构结算生育、计划生育手术住院医疗费用的申请后,对于符合条件的,应当在20日内审核结算完毕;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在20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企业未按照本规定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生育保险待遇由企业按照本规定的标准支付。

企业欠缴生育保险费的,欠缴期间职工生育保险待遇由企业按照本规定的标准支付。

第二十四条企业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生育保险费数额时,瞒报工资额或者参保职工人数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瞒报工资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定点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生育保险基金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其可以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一)将未参加生育保险人员医疗费用列入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

(二)将不属于生育保险支付的费用列入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

(三)出具虚假证明或虚假收费凭证的;

(四)违反医疗、药品、价格等管理规定的。

第二十六条 骗取生育保险待遇或者骗取生育保险基金支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并处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造成基金损失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追回损失,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且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职工参照本规定执行。

理疗医生工作计划篇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卫生局:

为帮助全国社会福利机构中的残疾孤儿解除疾患的折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实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愿望,民政部决定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开展“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以下简称“明天计划”),为城乡各类社会福利机构中0至18岁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残疾孤儿实施手术矫治和康复。这项工作任务重,涉及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也涉及到各级卫生部门和众多的医疗、康复机构。为确保“明天计划”的顺利实施,切实做好残疾孤儿的手术康复工作,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民政、卫生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明天计划”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并全力做好这项工作。“明天计划”是一项惠及全国福利机构中的残疾孤儿,改变他们一生命运,为他们创造美好明天的爱心工程,是民政、卫生部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有力行动,也是执政为民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各级民政、卫生部门对此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组织好“明天计划”的实施,确保残疾孤儿手术康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紧密配合,加强协作。各级民政、卫生部门在实施“明天计划”过程中,要本着对残疾孤儿生命健康负责的精神,主动加强沟通与联系,协调工作意见和建议,共同努力做好这项工作。特别是在孤儿的体检筛查、手术定点医院的选定、手术医生和术后护理人员的指派以及节省医疗费用开支等环节上,一定要密切合作,充分协商,把工作做细做实,真正把《“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实施方案》(民函〔20**〕106号)中提出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三、严格把关,选好定点医院。为确保残疾孤儿手术康复的成功,各级卫生部门要积极配合民政部门,认真选择好实施手术康复的定点医院。按照《“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项目管理暂行规定》(民发〔20**〕98号)的要求,卫生部门要精心挑选那些医术高超、声誉良好、设备齐全、专业特长突出的医院,与民政部门一道研究确定专门的定点医院,共同授予“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定点医院”的牌匾。

四、全面筛查,选定手术对象。各级民政部门要会同卫生部门,共同组织定点医院对本地有关社会福利机构在院的残疾孤儿进行一次全面的筛查,将筛选出来的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残疾孤儿予以登记造册,并根据病患情况和医疗救治能力,编制20**-20**年分年度实施计划,落实到救治医院、社会福利机构和民政系统康复用品生产单位,并报省级民政、卫生部门审批,同时报民政部、卫生部备案。

五、制定方案,严密组织实施。各定点医院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优良医德传统,以对残疾孤儿的诚挚爱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组织精干的医护力量,认真会诊和制定手术康复方案,严密组织实施手术和护理康复工作,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医疗事故,争取最大限度地改善残疾孤儿的身心健康。同时,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计划诊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康复医学治疗早期介入、自制康复用品、发挥社会福利机构医疗保健人员在后期康复治疗方面的积极作用等多种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开支,取得疗效好、费用低的结果。

六、精心护理,加强康复训练。定点医院完成矫治手术后,要挑选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精心进行必要的在院护理和康复,社会福利机构要积极提供必要的协助。孤儿完成医院治疗护理及必要的康复后,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及时将孤儿从医院接出,不得将经治孤儿滞留于医院。经治医院应当对术后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及康复用品的调制等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

七、筹措资金,保证费用。为保证残疾孤儿手术康复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民政部门在使用民政部补助资金的同时,要通过社会福利公益金的预算、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和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捐赠等有效途径和措施,积极筹集资金,确保手术康复经费足额到位,并及时向担负手术康复任务的医疗机构支付费用。经治医院应当努力降低医疗开支,酌情对残疾孤儿的住院费,手术和治疗费给予照顾和优惠。具体方案,由省级民政部门商卫生部门、定点医院后制定。

八、检查监督,注重实效。在实施“明天计划”的过程中,民政、卫生部门要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并要求定点实施医院会同有关社会福利机构,对实施手术的情况和手术效果及时写出书面报告,报省级民政、卫生部门备查。民政部和卫生部也将组成检查组进行必要的抽检。

理疗医生工作计划篇6

一、规划背景

(一)基础现状

经过长期发展,我市医疗卫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实力不断增强,已经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15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736个,其中,医院7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62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4个;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5.16张、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31人、注册护士数为1.65人;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就诊人次为2103.5万人次,住院患者52.5万人次,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的病床周转次数分别为27.6次、28.7次、18.6次,病床使用率分别为90.8%、89.5%、59.1%,住院率分别为3.8%、2.8%、1.1%,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1.9天、11.1天、9.8天。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亟需研究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医疗机构就医吸引力不强,医疗服务有待提升,致使本地大量患者外溢;二是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现有专业技术人才老龄化趋势加剧,专科医院、康复疗养保健机构少,重点学科建设薄弱,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就医、保健需求;三是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供给与合理利用不足,医疗服务利用主要集中在高级次、高成本的医疗机构,大部分基层卫生机构和专科医院的病床使用率较低、门诊量不足;四是我市仅有5个专业精神病诊疗机构指导全市236个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病防治服务,精神卫生诊疗网络尚不健全,精神卫生疾病防治力量不足;五是民营医疗机构规模小,未能发挥有益的补充作用,未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

(二)面临形势

从规划远景目标看,党的十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在“病有所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健康梦,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调整面临新的更大挑战。

从人口结构层面看,到2020年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预计将达到7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老年人口快速增加,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增长。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大量青壮年劳动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提高了农村实际老龄化程度。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相交织,医疗服务需求将急剧增加。老年人口医养结合需要更多医疗卫生资源支撑,康复、老年护理等薄弱环节更为凸显。实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后,新增出生人口将持续增加,对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公共资源造成压力,特别是妇产、儿童、生殖健康等相关医疗保健服务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从居民健康需求层面看,社会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居民生活方式迅速变化,疾病传播速度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日趋加重,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约束与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持续存在。

从技术和协同发展层面看,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推动与京津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协同发展提供了条件,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和“健康中国”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要求,以维护和增进全体人民健康为宗旨,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核心,立足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及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充分考虑协同发展前景,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基本适应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基本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要求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20年,我市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职能及布局。

坚持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当前,着眼中长期,科学优化、合理调整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与群众服务需求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

坚持保障公平与提高效率相统一。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注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协调性,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强化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医,多渠道筹集医疗卫生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坚持区域整合与协同发展相融合。统筹城乡、统筹当前与长远、统筹预防、医疗和康复,优化整合和均衡调配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注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功能。紧紧抓住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群众健康水平的同质化、一体化。

坚持内涵建设与转变发展方式相协调。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合理控制公立医院尤其是城市三级公立医院的资源规模,坚持走精细化内涵发展之路。转变公立医院发展方式,建设高水平市级区域医疗中心,着力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加快提升服务能力,提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医疗卫生保障。

坚持中西医并重。遵循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好中医药事业发展支持政策,切实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保障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合理布局和资源配置。

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及资源配置标准

根据本规划指导思想和医疗机构设置原则,以人口数量、患病状况及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状况为主要依据,对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设置。合理控制公立综合性医院数量与规模,对于需求量大的专科医疗服务,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应专科医院。鼓励引导社会办医,为社会办医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根据省与北京市卫生合作框架协议,适度承载北京医疗卫生资源溢出和服务。

(一)医疗卫生机构设置。

1.医院

(1)公立医院。

——省办医院。设置省办综合医院1家,即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到2015年底床位数为1690张,按照“增加总量,调整结构,提高效率”的原则,在规划期内原则上不增加其单体医院的床位规模。

——市办医院。分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专科医院。

综合医院。设置市办综合医院2家。承接首都医疗机构外溢,按照每年新增人口与医疗需求相符的原则,以引入社会资本为主,在市区北区(双峰寺空港区)新建三级综合医院1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相关政策,部分县级医院可逐步升级到三级医院标准;鼓励二级以上医院逐步向中心城区外迁移;严格控制一级医院数量,中心城区不再新增一级综合医院,市域内不再新设置50张床位以下的一级综合医院。

中医医院。设置市办三级中医医院1家。鼓励社会资本根据市场需求建设中医医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健康需求变化,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医院设置进行调整。

专科医院。主要包括:

市第三医院。由市肿瘤医院和新建的市传染病医院合并而成,建设成为集医疗、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市级肿瘤和传染病专科医院。

市妇幼保健院。迁址新建市妇幼保健院,承担全市妇儿医疗、保健和指导任务。

市儿童医院。新建市儿童医院,以儿童疾病防治为主,承担全市儿童重大疾病防治及指导工作。

市精神病医院。设置市精神病医院,以精神疾病治疗和心理咨询为主,承担全市精神疾病防治及指导工作。综合医院设立精神科门诊或心理治疗门诊,有条件的可设立精神科病房。

市口腔医院。迁址新建市口腔医院,改善现有医疗条件。同时分别在市区北区(双峰寺空港区)和西区(双滦区)建立4-6台口腔综合治疗台的口腔医院门诊部,开展口内、口外、牙周、儿童牙病、口腔种植、修复等口腔诊疗项目,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口腔医疗保健需求。

——县办医院。依据县域常住人口数,原则上设置县办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各1个;50万人口以上的县可适当增加公立医院数量;每个县至少有1家县级综合医院设置精神科门诊或心理治疗门诊,有条件的县可单独设置精神病医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相关工作。

——市级区域医疗中心。根据我市实际,依托市中心医院和技术力量较强的专科医院,建立区域市级综合性医疗中心和市级专科性医疗中心,主要面向辖区居民提供代表本地区高水平的综合性或专科性医疗服务,并承担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和一定的医学科研任务。

(2)社会办医。社会办医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根据我市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状况,鼓励以社会资本举办为主设立特色专科医院,重点建设骨科、心脑血管病、老年病、康复、精神病、眼科、耳鼻喉、肿瘤、皮肤病、烧伤、整形外科等专科特色突出的医院,与公立医院形成相互补充、错位发展,力争建成和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有一定社会影响和品牌特色的社会举办医疗机构,实现社会办医床位数占全市总量的比例有所上升,办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政府举办为主,原则上每个街道办事处或每3-10万服务人口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可根据需要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补充,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人口一般在1万人左右。随着城镇化加速和人口增加,可在符合条件的城市新区和街道办事处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城市一级和部分二级公立医院可依据需要,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域内可依照市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原则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主要面向县域内居民提供初级医疗卫生保障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由辖区政府解决,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地点与所属街道不符的重新规划设置。

(2)乡镇卫生院。分为一般乡镇卫生院和中心乡镇卫生院。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山区等交通不便的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分支机构,同一乡镇不能同时设立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一般乡镇卫生院。综合考虑城镇化、地理位置、人口聚集程度等因素,选择1/3左右的乡镇卫生院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成中心乡镇卫生院。支持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成为县办医院分院。

(3)村卫生室。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人口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人口较少或面积较小的行政村,可与相邻行政村联合设置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可不设村卫生室。按照基层医改的要求,继续强化集体产权村卫生室建设任务。

(4)个体诊所等其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鼓励发展特色专科诊所,新设置诊所以本辖区服务人口数和卫生服务需求为依据,原则上一定区域范围内不重复设置同一类别诊所。

3.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市、县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设置公共卫生科为补充,构筑全市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

市级设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各县区分别设置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中,未设置疾控预防机构的承德高新区在“十三五”期间规划新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保障全区国家重大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提高对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公共卫生科。每个乡镇卫生院设公共卫生科。

(2)妇幼保健机构。按照“县市合、乡增强、村共享”的原则,积极推进妇幼保健机构与计划生育机构职责整合,理顺服务职能。

整合市级妇幼保健机构与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组建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整合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与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组建县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其中,未设置妇幼保健机构的承德高新区在“十三五”期间规划新设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所,保障全区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计划生育技术、妇女健康检查、孕前优生检查等服务项目落到实处,为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整合乡镇卫生院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组建新的“乡镇卫生院”,加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牌子,接受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管理。保留村卫生室和计划生育服务室,场地资源共享共用;保留村医、计划生育村专干和育龄妇女小组长。

(3)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整合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和计划生育执法机构,组建市卫计委综合监督执法局。整合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和计划生育执法机构,组建县区卫生计生综合执法监督局。其中,未设置卫生计生综合执法监督局的承德高新区规划“十三五”期间新增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1家。将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更名为乡镇(街道)卫生计生办公室,做好域内监督执法和卫生监督等工作;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协管,承担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工作。村(居)计生专干兼任村(居)卫生计生监督信息员。

(4)精神卫生专业机构

——精神卫生工作管理机构。设置市精神卫生工作办公室,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各县区均设置精神卫生办公室,负责领导和协调县区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乡镇(街道)设置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负责辖区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知识宣传、病人线索摸查、建档立卡、免费发药、社会康复、技能训练和定期家庭随访、转诊等工作。

——精神卫生防治中心。设置市级精神卫生防治中心1家,承担患者的紧急住院治疗任务及由县区转诊而来的疑难病例的治疗任务;协助市卫生计生部门规划并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定期统计、分析、评估、报告相关数据和工作信息;指导县级精神卫生中心工作;承担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各县区分别设置1家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有精神专科医院的设在精神专科医院内;无精神专科医院的至少在县办综合医院设置精神科门诊或心理治疗门诊,承担专业技术指导工作。

(5)紧急医学救援体系。依托市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设置市紧急医学救援中心,指挥调度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急救资源,承担全市急危重症病人求救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的应急反应、现场处置和医疗救治工作;宣传急救常识,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急救医学的科研和学术交流等活动;收集、报告和传递急救信息,参与维护急救“绿色通道”。各县区根据需求科学设置紧急医学救援机构和紧急医学救援平台。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市紧急医学救援中心为龙头、县区紧急医学救援机构为依托的全市医学救援网络体系。

(6)中心血站。设置市中心血站1家,难以覆盖的县区可依托县办综合医院规划设置供血点。

(7)卫生信息化机构。将市医学情报站更名为市信息中心,相关职责由信息中心承担;各县区设置专门的卫生信息化机构,实现以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为基础和以居民健康卡为介质的六大业务协同应用。到2020年,我市全面实现市域内“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互联互通”的卫生计生信息化构架。

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1)医养结合医疗服务机构。融健康理念于养生养老服务之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加快建设医养结合医疗服务机构,实现医疗卫生与养生养老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采取医务人员定期巡诊、派人员驻守、开设“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为医养结合医疗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撑,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诊疗和急诊急救服务。“十三五”期间,在全市实施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双十”工程,规划建设10个富有地方特色、体现医养结合的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园区,满足10万老年人群体的健康养老需求,为承德及京津地区群众提供良好的健康养老服务。

(2)健康养老照护机构。根据全市老龄化状况、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疾病谱、就诊模式及市场需求,规划建设一批集养老、医疗、康复为一体的健康养老照护机构,相关机构床位及人员设置依据市场需求调整。支持依托综合医院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健康养老照护病区。鼓励有条件的的二级综合医院转型为以健康养老照护服务为主的综合医院。市区与县区健康养老照护机构的数量按照1:1的比例设置。

(3)健康管理机构。设置市健康管理机构,满足居民相关健康需求。县区健康管理机构按照区域发展和保健需要进行建设。

(4)美容医疗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设置。

(5)临床检验诊断机构(医学检验所)。可根据全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结合当前临床检验能力和水平,设置一定数量的临床检验诊断机构(医学检验所)。市级与县级临床检验诊断机构(医学检验所)的数量按照3:1的比例设置。

(6)加强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机构建设。在市、县中医院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加强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抓好信息化管理、人员培训和项目评估工作。大力发展基层治未病医疗队伍建设,原则上每个乡镇卫生院新增1至3名治未病巡诊中医人员,定期进村入户为群众提供免费服务。

(7)其他诊疗机构。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可根据社会需求合理设置其他诊疗机构。

(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

1.床位配置。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现有病床使用率及医疗机构级别、功能等相关指标,依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规划床位配置标准,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单体床位规模,县办综合医院床位数一般以500张左右为宜,50万人口以上的县区可适当增加;市办综合医院床位数一般以800张左右为宜;省办综合医院床位数一般以1000张左右为宜,原则上不超过1500张。专科医院的床位规模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在严控公立医院单体规模的同时,对公立医院实行动态调控。医院病床使用率低于90%、平均住院日高于同类医院平均水平20%、疑难重症患者比例及手术难度低于平均水平、床护比配置不达标时,一般不得新增床位编制;医院病床使用率低于80%、平均住院日高于同类医院平均水平20%、疑难重症患者比例及手术难度低于平均水平时,应适当减少床位编制。

2.人员配置。人才队伍培养是保障人民群众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根本。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学历层次、技术职称和服务能力。鼓励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参加相应的岗位培训并获得执业(或职业)资格(合格)证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全科医生和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科医生制度。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使其在流动中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公共医疗卫生人员的专项能力建设。

(1)医院人员配置。到2020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2.50、3.10人。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配置。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每万名居民配置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按全科医师与注册护士1:1的比例配置社区注册护士;其它卫生技术人员不超过9人;非卫生技术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总数的5%。

——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配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应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

——乡镇卫生院人员配置。乡镇卫生院人员本着精干高效原则,根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交通等因素配备80-90人。在人员配置总量中,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得低于90%,行政后勤人员比例不得超过10%,公共卫生人员不低于3-4名;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医师。

——村卫生室卫生人员配置。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以上资格医师)执业;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村卫生室或联办的村卫生室,每增加500-1000名服务人口应增加1名乡村医生。

(3)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配置。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到达0.83人,各级各类公共卫生人才满足工作需要。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配置。根据《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实施办法》要求,按常住人口0.3/万的比例,核定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按常住人口1.35/万的比例,核定设置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常住人口少于15万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数不少于2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编制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5%,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低于70%。现有人员编制标准高于本标准的,可暂维持现有人员编制总数不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配备公共卫生人员3-6人。

——妇幼保健机构人员配置。根据服务人口、社会需求、交通状况以及承担的功能任务等因素合理配备人员。市、县、乡级机构中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均不得低于总人数的80%。

——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人员配置。综合考虑区域人口、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合理配备人员。

——血站人员配置标准。根据年采供血等业务量合理配备卫生技术人员。

——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人员配置。按照区域人口及承担的精神卫生防治任务合理配置公共卫生人员。

——紧急医学救援中心人员配置。按照区域人口及承担的紧急医学救援任务合理配置人员。

3.设备配置。根据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结合全市医学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坚持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大型医用设备实行总量控制,按照“规划、论证、申报、审批、采购、反馈、评估”程序,办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严格控制利用贷款、融资、集资等形式购置大型医用设备,严禁单位擅自购置或无证使用大型医用设备。对社会举办医疗机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预留一定配置额度予以支持。鼓励在医疗机构分布密集区域,设置影像、病理、检验中心等机构,整合大型医用设备资源,提高设备阳性检出率和设备利用率。

4.技术配置。健全医疗技术应用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实行负面清单制管理。加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协同研究网络建设,围绕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加快推进适宜医疗卫生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以发展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为目标,立足我市实际,加强对临床专科建设发展的规划指导,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临床重点专科,形成以市级为主体、县级为基础的临床重点专科新体系,逐步缓解地域、城乡、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协调可持续发展。

5.资源信息配置

(1)积极应用新技术。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互联网+医疗卫生”发展,促进智慧医疗服务和健康大数据的应用,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创新人口健康信息化投资建设新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到2020年,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信息共享,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六项业务应用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同。

(3)积极推动移动医疗、远程医疗服务等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可及性和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效率。鼓励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和远程会诊,缓解边远地区和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降低就医成本,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

(4)大力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居民健康卡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推进居民健康卡与社会保障卡、金融IC卡、市民服务卡等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实现就医“一卡通”。

(5)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构建与互联网安全隔离、联通各级平台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机构、高效安全稳定的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建立完善人口健康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

6.经费配置。规划期内,按照“两个提高”(即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要求,逐步提高政府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形成投入主体多元化、投入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的政府补助政策。重点加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基层卫生机构和信息化建设等领域的经费投入保障。

四、保障政策

(一)完善医疗卫生资源调整机制

拓宽医疗卫生费用筹资渠道,提高财政和社会投入比例,降低个人卫生支出比例,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在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医疗卫生全行业监管等系列改革基础上,按照“科学调整存量、严格规划增量”的原则,合理确定区域内公立医院的数量和布局,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的优化调整。合理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大型设备配置,严禁举债建设和装备,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公立医院资源过剩的县区,要进一步优化结构和布局,根据需要积极稳妥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医院,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压缩床位。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和人才定向培养的支持力度。新建居住小区和社区按照相关规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设施配套,逐步实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公平性和均衡性。

(二)构建多元化办医新格局

以政府为主导,动员多方面力量参与,多渠道筹集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对新建城区,政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满足当地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重点加强中医、儿科、妇产、精神卫生、传染病、老年护理、康复等薄弱领域建设;优先加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县域医疗能力和水平;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达标率95%以上。加强社会举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协同发展,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整体效率。推进区域注册及医生多点执业备案,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支持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探索公立医院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科学评估办法,形成多元化、多样化的办医格局。

(三)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以居民健康需求为依据,合理确定各类人才队伍规模,制定有利于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使用的政策措施;重点加强护理人员培养,促进医护队伍平衡发展。强化医教协同发展,推进院校医学教育与卫生计生行业需求紧密衔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展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合格临床医师。

以卫生计生人员需求为导向,改革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提升卫生计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切实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建立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在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设置、教育培训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加强对医药卫生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推动医药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创造良好职业发展条件,鼓励、吸引医务人员到基层工作。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发护理、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大力支持中医药人才培养。

健全以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完善岗位设置管理,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事业岗位的70%,推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健全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符合医疗卫生人才特点的科学化、社会化评价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促进人才成长发展和合理流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以岗位职责和绩效为基础的考核激励机制,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人员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医药卫生人才倾斜。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和社会资助为辅的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为医药卫生人才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四)规范医疗服务价格

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监管,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保护患者合理就医。在总额控制的基础上,推广开展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探索建立合理的价格补偿机制,结合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资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降低药品、耗材、大型设备检查等价格,同时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五)推进防治结合与中西医协同发展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综合医院及相关专科医院要依托相关科室,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密切合作,承担辖区内一定的公共卫生任务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强化对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培训和考核,建立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工作职责,着力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联防联控工作,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要承担起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以及职业病、精神疾病等患者的治疗任务,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

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以积极、科学、合理、高效为原则,做好中医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不断完善中医医疗机构、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机构和其他中医药服务提供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快中医医疗机构建设与发展,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设置,增强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统筹用好中西医两方面资源,提升基层中西医综合服务能力。市办、县办中医院及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国医堂。

(六)推动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加快发展

进一步转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全面推动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大数据应用等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和健康信息共享、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等服务,不断丰富和完善医疗服务内容和方式,拓展健康服务范围和空间。加强现代信息手段在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方面的应用,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管理的精准化,提高服务能力和防控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制定并落实支持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的政策,对非政府办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位、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鼓励以多种方式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中医医疗保健、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多样化的大健康新医疗产业,支持发展大健康新医药产业集群。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是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重要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建立问责机制,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确保本规划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

(二)明确责任。市卫计委依据本规划组织实施,重点规划市办及以下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将床位配置标准等卫生资源细化到各县区,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本市范围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进行统筹规划。县区卫生计生部门要依据本规划,结合地方实际,编制县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逐一细化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明确各项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标准、配置规模,对村级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统筹规划。县区规划编制要根据群众健康需求,充分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合理确定各类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目标;要与新型城镇化及区域发展布局相结合,做好与本规划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合理控制资源总量标准及公立医院单体规模。县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经市卫计委组织专家论证、县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及时报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并抓好组织实施。

(三)协调联动。卫计、发改、编制、财政、人社、国土、住建、规划、民政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协调一致地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工作。卫计部门制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并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发改部门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依据本规划对新改扩建医疗卫生建设项目进行基本建设管理;编制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和标准统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编制设置;财政部门按照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落实相关经费;人社部门加快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住建、规划部门依据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审批建设用地,将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预留医疗机构规划用地;其他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做好相关工作。

(四)严格实施。及时机构设置和规划布局调整等信息,将规划作为项目立项建设的前提条件,所有新增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医院设置和改扩建、床位规模扩大、大型医疗设备购置,无论何种资金渠道,必须依据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要求和程序严格管理。贯彻落实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分级审核备案和公示制度,新增床位后单体规模达到或超过1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其床位增加须报国家卫计委备案(中医类医院同时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超过1200张床位以上的公立医院,其床位增加须报省卫计委备案。对严重超出规定床位标准、未经批准开展项目建设,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建设标准等的公立医院,要进行通报批评,暂停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等级评审和财政资金安排,医保部门对超出核准床位的医保费用不予支付。

理疗医生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医疗设备 质量管理 重要性 措施

医疗设备不仅为现代医学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的最基本要素。医疗设备的性能可靠与否直接影响医院临床诊疗工作的质量,因此,对医疗设备的质量进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医学装备部门需加强相关的研究、探讨与实践,科学地推进、落实医院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卫生工作安全、规范、高效并有序地开展。

1 医院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各类医疗设备已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诊断、治疗及健康保健工作的开展均需相应医疗设备的辅助。同时,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升及医疗设备功能的日趋完善对现代医学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不仅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及准确性,而且也为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更好的条件,使得保健方式变得更加科学、多样,从而可更好地保障人类的健康及生命安全[1]。

近年来,医疗设备逐渐精密化,构成逐渐复杂化,故其质量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在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医疗设备故障直接影响诊断、治疗和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延长患者的等待时间,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误诊、误治,从而危害患者的健康及安全[2]。因此,医学装备管理部门需切实做好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

2 医院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2.1 验收质量管理

2.1.1 验收基本流程

验收是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起始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医学装备管理部门需明确医疗设备验收的基本流程。(1)应成立医疗设备验收小组,该小组由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采购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以与供应商之间签订的合同及设备质量标准为依据,逐一进行质量验收,期间应要求供应商及生产商的技术人员到场,解答相关疑问或进行技术指导,保证验收过程顺利进行;(2)应由生产商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拆箱工作,验收小组的人员着重负责对照清单,清点设备部件是否完整,检查“三证”是否规范、合格,外观是否良好,再由生产商工程技术人员装机,组装完成后,做进一步的验收检查,核对出厂编号、生产日期及型号、名称等信息是否真实无误;(3)对医疗设备进行开机质量检查,重点确定其性能指标是否正常,功能是否完善;(4)将设备送达临床科室,由供应商或生产商的工程技术人员展开使用、保养、维护方面的培训;(5)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并录入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详细记录设备的各项信息,如验收时间、验收负责人、验收情况等;(6)实际投入使用3个月后,验收小组工作人员再次进行技术性验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检查其性能、功能指标是否与合同及说明书相符,所有验收项目均通过后,验收才正式完成[3]。

2.1.2 验收注意事项

在验收过程中,需注意以下细节:(1)新购入的医疗设备,在物流运输、拆箱、装机、首次开机、送达临床科室的整个环节,均应在供应商和生产商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完成,避免遇到问题时出现责任划分不清的情况;(2)在验收过程中,若发现与合同不符之处,小问题应做好记录,并在后期形成书面报告上报领导,大问题应及时上报医院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并与供应商协商处理措施;(3)所有医疗设备都应建立设备资料档案,并录入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这不仅可为后期的质量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还可避免医院资产的流失;(4)投入临床科室使用的前3个月中,尽量将设备的所有功能都进行使用,以确保其质量完全合格。

2.2 维修管理

2.2.1 实现维修管理过程信息化

维修管理同样属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受部件老化、环境及操作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各种故障,故只有做好维修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医疗设备的质量,进而使其能够正常、稳定、高效、安全地投入临床使用。为保证维修管理工作能够取得理想的成效,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应基于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维修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将报修、故障诊断、故障处理、溯源、负责人员、处理状态、处理结果等信息全部动态地更新于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便于集中化、规范化的维修管理。为使管理过程更加直观,可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使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处理状态,以对维修工作起到明确的指示作用,提高维修效率。设备名称背景栏为红色,表示设备发生故障、申请维修;背景栏为紫色,表示设备正在进行维修处理;背景栏为橙色,表示设备维修已完成;背景栏为黄色,表示科室通过维修确认;背景栏为白色,表示设备重新送达科室;背景栏为绿色,表示设备正常[4]。

2.2.2 统计维修数据信息

除做好维修过程管理之外,还需同步统计维修数据信息,如各类设备的故障发生率、不同类型故障发生率和故障的月、季度、年发生率,以及故障的处理时间、处理方法、处理后的使用效果等。在大数据的思维和技术条件下,维修数据可在后期的维修管理中为维修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

2.2.3 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

在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中,维修人员还应积极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这是一种由休哈特提出并由爱德华兹·戴明宣传、推广的质量管理方法,在各个行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保证医疗设备本身的质量。PDCA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环节。(1)应根据医院医疗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维修计划,计划中需涵盖维修流程、故障诊断和定位、故障处理步骤等内容,以保证维修工作高效、科学地开展。(2)实施维修计划,根据制定好的计划,处理实际发生的设备故障。(3)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首先,检查执行情况是否到位,其次,检查维修是否具有理想的成效,即是否保证了设备的质量和正常、安全、高效运转。(4)根据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计划改进措施,解决上一个循环中存在的问题,并进入下一个循环,从而不断提高维修管理工作的质量。

2.3 计量管理

2.3.1 强制性计量检定

目前,临床医学对医疗设备计量的精确性要求较高,医疗设备计量的精确性直接关系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故在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工作中应加强对计量检定的重视。为规范临床医疗、保障临床安全、杜绝医疗差错事故,我国对各类临床计量都出台了明确的标准及要求,在医疗设备的计量检定中须强制性落实相关规定。因此,维修人员应加强与检验科、实验室及各个临床科室工作人员的协作、配合,共同推进计量检测工作按时顺利开展,同时还需配合上级计量管理部门对所有医疗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使计量检定合格率达到100%[5]。

2.3.2 推行规范化的计量管理

所谓计量管理规范化,即要求管理人员按照明确的方法、程序进行计量管理,以保证计量管理的成效,进而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计量管理规范化的实施过程中应借助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计量登记、计量查询、计量明细报表等三方面的功能,从验收开始,即对设备的计量情况做好记录,且每一次检定、校对信息,必须记录在案,使计量管理工作做到有据可查。

2.4 报废管理

因使用年限过长,医疗设备的主要结构及基础部件会发生老化或损坏,造成性能落后、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等不良状况,甚至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故维修人员需对此类医疗设备予以报废处理,以保证医院的整体医疗设备质量处于较高水平,报废过程中需做好对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通常情况下,应当报废的医疗设备存在以下情况:(1)存在安全隐患,无法继续维修,性能无法达到基本要求;(2)技术明显落后,功能欠佳,维修费用过高;(3)型号停产,市场已无零配件供应;(4)使用年限过长,超过了生产方的使用时间建议;(5)计量结果不符合国家管理要求,且无法进行调整、校对;(6)相关试剂耗材无注册证或注册证已过期;(7)国家明令禁止、公布淘汰及特种设备强制报废;(8)违背国家部委联合发文精神和相关政策。

2.5 不良事件管理

在医院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医疗设备管理部门还需做好对不良事件的管理工作。当医疗设备发生不良事件时,相关人员应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同时在管理部门、生产商、供应商的共同合作下,调查、分析事件原因,为设备的改进提供参考和指导,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应从医疗设备的验收、维修、计量、报废、不良事件管理入手,以确保医疗设备可安全、高效地服务于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非.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8,31(21):88-89.

[2]娄海芳,王湘杰,张鞠成,等.质量指标在医院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8,22(9):51-52.

[3]黄海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4):153-155.

[4]崔飞易,陈宏文,王兆源,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规范化管理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5):138-140,144.

理疗医生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公立医院 内部审计 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组织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是对医院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清偿等业务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等工作的总称。随着医院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日趋专门化、复杂化、流程化,已基本形成一套专门的管理机构,独立的规章制度,结构化的财务编制计划,流水化的资金管制机制以及财务计划执行指导体系。在这样的财务管理发展背景下,组建和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介入医院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来评价和完善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为医院搞好财务整合工作,协调各财务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力,节约医疗资源和建设资金,保证医院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医疗设施的充分使用,促进医院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双赢。

一、内部审计对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具有直接的监管效力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各医院之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为迎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各大公立医院立足升级管理机制,统筹医疗资源,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结构调整,这就急需要在公立医院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控制,防止医疗资源的滥用和医疗资金的流失,为患者提供一个“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就医环境。建立持久、有效、完整的内部审计制度,将财务项目和财务行为全面纳入审计制度中来,有利于避免因工作失误而带来的重大医疗事故,有利于堵塞医疗资金的暗中流动,有利于防范借助医务工作进行灰色交易的不法行为。

(二)内部审计对医院未来的发展起到决策支持

未来医疗卫生机构的大规模扩建是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必然,医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自身的医疗卫生服务职能,就必须有健全的、科学的、系统的、信息化的决策机构。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尤其是加强对医院财务结果的科学审计,将审计结果及时传达到医院的管理层,有利于科学调整医院下一阶段的工作方向,转变工作重心,调整工作强度,准确的判断医疗卫生市场的动态,有利于科学配置医疗资源,提高资金投放的准确性,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促使医院未来的决策通道不仅畅通,而且能获得良性循环,避免专制决策对医院管理事业的破坏,维护决策机制的开放性和持续性。

(三)增强内部审计有利于构建全成本核算制度

由于计划经济对医疗机构的影响依然存在,使很多公立医院缺乏经营的危机意识,旧有的“垄断心理”还没有完全根除,不能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因此增强内部审计工作,使广大医疗工作者,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者清醒认识到在资金使用方面所面临的新问题,深刻认识到医疗卫生市场的变革对财务管理带来的紧迫性,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增强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直接构建起全成本核算制度,对财务计划的制定和对医疗成本的审计,会直接影响到全成本核算制度在医疗卫生管理事业中的普遍建立,只有全成本核算制度才能为内部审计提供前提支持,才能为内部审计组建科学的平台,才能更好的指明审计的领域和方向。

二、改进医院内部审计的举措

(一)加强对医院基建项目内部审计的力度

医院基建项目是医院扩大规模的基础力量,针对医院基建项目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直接降低医院的成本,提高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益,规范和维护基建的正规程序,一是从项目职权角度进行严格审核,包括项目建议规划书、项目预算编制、项目授权手续、决策责任制度等方面。二是对建设资金的筹措和管理进行重点审核,这一部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敏感区,也是财务管理的疏漏区,要通过内审对资金的来源,资金筹措的渠道进行先期审核,对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和工程结算款进行分层把关,并实行配套的责任到人制度,分部门,分区域,分期限进行核算和整改,防止在这一环节造成资金的流失。

(二)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职能

医院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依靠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也要根据目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职能的发展和创新。内部审计工作要在履行对医院经济工作的综合监督职能的基础上,逐步向内部控制、价值增值、风险管理、效益评价、责任分析等方面延伸,从硬性监督向弹性价值评估进行转化,逐步构建起以监督为核心,以提升综合财务管理职能为特色的内部审计体系。医院要借助内部审计转型的契机,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将财务管理工作从传统的数据统计与核算为特色,转变为以注重节流、适度开源、统筹协调、“计”往开来为特点的新型财务管理战略。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尤为要注意咨询职能的提升,促使每一次审计工作都能为今后财务管理工作甚至是医院长久发展战略提供必要的决策。

(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内部审计新平台

各大公立医院要加强网络信息平台下的内审机制的构建,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成本管理、药品库存管理等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技术的手段将固定资产流失的原因彻底摸清,对侵吞医疗资金的当事人严肃处理,维护医疗卫生队伍的纯洁度,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加强医院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逐步在医院各级部门建立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全院形成信息技术管理交流平台,注重医院工作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为全成本核算体系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将网络平台的运营范围扩展到医院工作的各个环节,扩大财务监管的视角,引导全员参与监督,全员为内控出谋划策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工作是医院做好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医院的管理人员要充分意识到内审的重要性,通过内审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光荣.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应对措施[J].科技信息, 2010,6(21):98

[2]林贞葵.如何运用内部审计加强医院财务监管[J].企业管理,2008,12(3):96

上一篇:医生下年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牙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