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27 00:08:42

急救科医生工作计划

急救科医生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2.质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工作计划

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2008年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要贯彻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要搞好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9.院前急救

增加院前急救设施,加强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如车载心电监护除颤仪,呼吸机等。

2009年将是我科一个新的起点,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面临着许多困难,如急诊设备参差不齐,医护人员技术有待加强等。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全科职工能够团结一心,共同拼搏,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就一定能够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更好地促进两个效益双赢。

想知关于更多护理工作计划方面的资料,请继续阅读:手术室护理工作计划

外科护理工作计划

急救科医生工作计划篇2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2011年。以急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凝聚人心,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急诊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加强急诊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巩固并壮大急诊队伍,使急诊医疗体系更加规范化,加快我院急诊发展。现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乡村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围绕“质量、平安、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平安、便利、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顺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胜利率提高到98%以上。

2.质量管理。

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平安相关的内容,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顺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置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继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平安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深入开展创立“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平安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计划

加大在岗培训力度,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干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西医为用”方针,要贯彻以“中医为体。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依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罕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平安改革

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要搞好医疗平安改革顺利推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

9.院前急救

急救科医生工作计划篇3

1培训内容

1.1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培训方法

2.1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体会

3.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3.2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3.3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

3.4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庆.危重急病抢救流程解析及规范.人民卫生出版社.

急救科医生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院前急救 延伸 可行性

Courtyard to administer first aid and to extend feasible discussion

Du Chengzhong Wang Hongyan

Abstract:In front of the courtyard administers first aid took th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medical service system the most important link,to the dangerous serious illness morbidity initial period fast,effective,processes properly has receive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unanimous attention.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medicine development,enable the dangerous serious illness to obtain the early time,in front of the most effective courtyard administers first aid,my courtyard tries out from 2003 the courtyard in front of administers first aid extends forward to the villages and towns hospital,the village medical office and the community medical station,explored in front of a courtyard in the emergency operation new mentality.Through the discussion,in front of the courtyard administers first aid in the existing first aid network pattern,extends forward the first aid time has become feasible.

Keywords:In front of the courtyard administers first aid Extends Feasible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72-01

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对急危重病员发病初期的快速、有效、妥善处理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关注。为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使急危重病员得到最早期、最有效的院前急救,我院从2003年起试行将院前急救向前延伸到乡镇医院、村医务室及社区医疗站,探索一条院前急救工作中的新思路。通过探讨,院前急救在现有的急救网络模式中,把急救的时间向前延伸已成为可行。

1 建立急救网络平台

院前急救是指病人在发病现场和转运途中接受的处置,包括对急症的处理、正确的转运、现场心肺复苏等.在乡村及社区医疗站由于人员素质及技术设备条件限制,致使院前死亡率居高不下。为了使院前急救能够延伸到乡村及社区医疗站,首先必须建立急救网络平台。

1.1 急救信息网络平台。从2003年开始建立的我市120急救救援中心,是一个以120急救调度中心和市直三家医院急救中心共同组成的急救网络平台,本市除县医院外,市内三家医院的急救任务统一由120救援调度中心调度指挥,每家医院的急救中心都分别划分有所管辖区的社区及乡镇服务范围,如遇有呼叫120的危急症病人,通过120救援调度中心根据病人所在的区域指派所划分的医院前往救治,(以行政划分,服从病人意愿的原则)如遇大的急救事件,120调度中心可指派多家医院同时救援。

1.2 急救技术支援平台。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医院成立专家技术支援平台。利用平常医院组织的专家们与乡镇医院及社区医疗站进行义诊及培训时的机会,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建立专家通迅录。当遇到紧急危重病员时,在现场抢救的医生如需要技术支援时,可直接联系相关专家进行远程技术支援指导抢救[1]。另外,医院院前急救医生接到120调度中心出诊令后,迅速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并指导投入抢救。并告诉抢救的注意事项,做好急救后送通道的清理准备。通过急救技术支援使院前急救的妥善、快速、有效的处理向前延伸了一大步。

2 建立院前急救培训机制

院前急救工作的好坏主要在人才。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尽早着手[2]。合理的培养人才,需要长期的计划和管理做保障才能完成。

2.1 临床工作与急诊实践相结合。一名急诊专业人才首先要具备较高的临床工作综合素质,首先要在临床工作和各科室轮转3-5年,多进行一些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熟练掌握先进医疗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能操作。然后再到急诊第一线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根据本院的实践总结,院前急诊工作人员不能随意流动太大,即要有相对的稳定,又要有适当的调整。稳定期(急诊科工作期)至少是1-2年,调整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每位急诊工作人员的临床工作能力和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有利医院的发展。人员调整应遵循逐渐更替的原则,确保急诊工作集体的整体技术水平不下降。

2.2 理论学习与现场抢救相结合。目前本地区实行的是院、乡、村三级急救网络模式,城市是院、社区二级模式,虽然有这种模式存在,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医务人员由于平时对急危重病人见的少,处理的也少,在真遇到抢救时多有手忙脚乱现象。医院在计划院前急救培训时,由科教科和社区医疗科共同组织,并上报市卫生局,把三级急救网络中的人员有计划的组织轮训,每期10-20天,每年举办一次培训。内容以“2005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为主。轮训期间可到院前急救现场参与抢救,如心肺复苏等。通过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不断更新提高基层医疗队伍的院前急救水平,使院前急救工作切实在抢救的最早期发挥最大的效率。

2.3 社区义诊与健康急救教育相结合。医院每季度都要抽调各科室专家下社区进行义诊,义诊的目的一是诊疗。二是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发放各种健康教育小册子,讲解急救及防病知识,把急救知识普及到社区居民,以此提高社区的全民急救知识水平[3]。

3 下发及赠送急救设备及器材

医院根据现有的能力,逐渐帮助乡镇及社区医疗站配备各种急救设备,如救护车、便携式除颤仪、颈托等。方便现场抢救人员快速有效的实施抢救及后送。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探讨逐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接轨的高效运行的急救网络模式,以实现现场抢救与快速转运相结合,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相结合,综合医院与专科特色相结合的一体化医疗急救网络。院前急救在现有的急救网络模式中,把急救的时间向前延伸已成为可行。

参考文献

[1] 陈官华.电话指导心肺复苏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山东医药,2010,50(14):91-91

[2] 肖晓兰,谢建强.院前急救呼吁人才培养和知识普及、临床急诊杂志,2001,2(1):40-40

急救科医生工作计划篇5

一、指导思想

全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保持公益本质,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着眼慈溪本地、兼顾新区、注重资源共享、融入大市体系,建立快速有序反应、就近就急抢救和网络覆盖健全的院前急救体系,以市级医院为依托实施急诊抢救,提高院前急救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急救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合理规划、加快建设,形成院前急救以市急救站为枢纽(中心),8—10个急救点为基点,市急救站统一调度、合理分布全市各个区域的院前急救网络。到年底,全市拥有30辆急救车,并建成符合规范要求的院前急救体系。

三、体系建设

(一)车辆和人员配置

全市“按每五万服务人口配备一辆救护车”的规定,合理配备急救救护车,及时更新破旧车辆;年至年每年新增4辆,年至年每年新增2辆。承担日常急救的救护车,急救站不少于5辆,急救点不少于1辆并逐步增至2辆。

每辆救护车按标准配备医生和护士各1名,配备驾驶员、担架员各1名(为辅助人员,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

救护车按《浙江急救标志及色带使用规范》统一院前急救标识,安装救护用标志灯和警报器。每辆救护车按标准配置抢救生命必需的器械设备及搬运、通讯、固定等设备。

院前急救人员须取得市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急救培训证书方能上岗,急救医生应具执业医师资格(含助理)。院前急救人员每年应参加不少于30个学时的业务培训,急救医生应每两年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业务轮训。

(二)急救站点设置

急救站点按院前急救服务半径、区域服务人口、参照需求量及道路拥堵因素等综合考虑,以市中心城区≤8公里(或反应时间10分钟内,最多不超过15分钟),其他镇(街道)≤15公里(或反应时间20分钟内),偏远山区≤25公里的标准设置。

急救站设在中心城区(市人民医院)。急救站内设急救医护科、通讯调度科、车辆管理科、综合宣教科等科室。

急救点在全市不同区域设置8—10个。其中,中心城区设4个点,分别为市急救站点、市中医院点、市红十字医院点、城西北点;中心城区外设4个点,分别为观海卫(二院)点、周巷(三院)点、东部片区点、北部片区点。同时,新区应设置2个点,并纳入“120”统一调度,接受慈溪市急救站业务指导。另外,或再在跨海大桥设1个点,以应对跨海大桥和沈海高速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急救点原则上设置在二级及以上医院,挂靠医院应为急救点提供工作和生活的便利。

每个急救站(点)的用房应按相应标准具备满足车辆停放、值班调度、药械放置、人员休息及后勤服务等功能。急救站建筑面积应不少于1400平方米(其中10辆救护车以上的按每5辆增加400平方米计算),配设指挥调度、医生护理驾驶员办公、车库、洗消用房、药械库、宣教培训及示教室等业务用房,同时配设行政办公、值班室、会议接待和后勤库房等辅助用房。急救点用房一般要求有车库(洗消)60平方米、值班(调度终端)休息室50平方米、办公25平方米、辅助用房25平方米。

(三)指挥调度

市急救站统一指挥调度全市院前急救体系,建立“120”信息调度指挥系统,使用“120”专线呼救电话。

按市信息标准建立规范统一的全市急救信息网络平台,建立突发重大灾害事故现场急救实时摄像与数据传输系统。主要功能配置包括:数字程控交换机、数字录音、计算机网络、急救信息管理、急救信息(地理信息、三字段信息、手机经纬度定位信息)、受理调度、车载信息(移动通讯设备、全球定位系统及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车载图像传输系统)、急救点网络终端、网络医院、不断电电源系统(UPS)、无线对讲机、数字光处理器(DLP)大屏显示及发光二级管(LED)显示、网络安全等。

四、急救站职责

市急救站在市卫生局领导下统一管理全市院前急救体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弘扬救死扶伤精神,按“就急、就近、就专科”的原则,24小时调度指挥各急救点开展院前急救,保证急救医疗安全、高效、快捷。

市急救站承担全市院前急救任务和急救业务指导及人员培训考核;接受上级急救中心的业务指导和考核;做好本辖区急救动态信息资料的登记、统计、汇总、保管及报告工作;开展急救医学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完成市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急救中心交付的其他急救任务。

各急救点由市急救站管理调度,承担急危、重伤病员的抢救和转运等日常院前急救任务;及时反馈社会急救现场信息;开展急救医学知识的普及与宣传。

五、保障措施

院前急救体系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协调配合,认真履行职责,把院前急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我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院前急救医疗的需求。

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共同为院前急救医疗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卫生行政部门要对院前急救体系实行属地化、全行业管理,统一规划审批、注册校验和执业监管,对未经审批、擅自从事急救工作的,依法予以查处和纠正。要加强对院前急救机构的监督,加强对急救资源的管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调用救护车等急救资源作为它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设置任何其他形式的急救车辆和急救电话,确保医疗急救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发展改革部门要将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和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合理规划设置院前急救机构和布局急救网点,完善院前急救机构基础设施,逐步提高其软、硬件水平。

财政部门要根据财政管理体制做好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管理的资金保障,人员、公用和业务经费根据核定编制、标准安排预算经费。

人事编制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做好院前急救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核定。

公安、交通、规划、国土资源、信息产业、电信等主管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在急救车辆、公路收费、用地保障、通讯信息等方面给与支持,共同推进我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对院前急救机构建设,要在土地使用上给予优先考虑并提供便利;对执行急救任务的救护车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优先放行,并免收车辆通行费;要保障急救医疗通信网络畅通,免费提供并及时更新电子地理信息等技术服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将其他车辆改装成救护车进行运营,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干扰急救医疗呼救专用电话“120”的正常工作。

急救科医生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急救护士;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60-02

1 一般资料

我科共有护理人员13名,年龄:20-41岁;学历:中专10名,大专3名;职称:护士6名,护师 5名,主管护士2 名;其中招聘护士9 名,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3年10名,5年以上3名。

2 培训内容

2.1 理论培训

2.1.1 灾害一般知识:包括灾害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各种灾害对人体的伤害和救治技术,增强急诊护士对灾害的认识。

2.1.2 现场救治知识包括护士的主要职责:伤情判断、检伤分类、伤员转运、登记统计、护理文书及常见急危重症院前处理流程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救治能力。

2.1.3 急症护理知识 包括各类烧伤、颅脑伤、胸部伤、腹部伤、骨折、休克、大血管损伤、各种急性器官功能衰竭、心跳骤停、各种急性中毒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急症护理知识。

2.1.4 批量伤员抢救知识 成批患者抢救工作流程、各自职责。

2.1.5 自我防护知识:灾害现场可能对救援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要加强各类灾害自身防护知识的学习,包括环境、疫情、安全等方面的防护知识,增强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

2.2 急救技能培训

2.2.1院前急救技能: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畅通气道、海氏手法等。

2.2.2专业救护技能:气管插管、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给氧、清理呼吸道、洗胃、胸腔闭式引流、胃肠减压。

2.2.3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洗胃机、心电图机等。

3 培训方式

3.1 制定培训计划和评估标准 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制定规范化的培训计划,从理论、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全面培训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质量、效益、津贴挂勾,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3.2 建立多种学习途径

(1)人人参与 以熬新主编的《急救护理学》为蓝本,年头制定学习计划,每人负责一个章节,每月安排一人讲课,从各常见疾病的基础知识如:解剖、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到急救原则、护理常规。在备课的过程中自觉的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全部学习一遍,促使护士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每季度组织一次急救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等,及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机器洗胃、电除颤、呼吸机使用、急救用药等急救技术与知识培训。先由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及护士,进行各项操作技能的演示、讲解及各项操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最后由科主任、护士长及讲课人员组成考核小组,对参加训练的护士进行逐一考核过关。

(3) 一对一跟车督导我科院前急救小组由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司机组成,在急救现场只有一名护士,这就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独立业务素质。年轻护士在出诊时,派一名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士随同,观察年轻护士的整个处理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告知年轻护士,与之分析交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3 应急预案演练急诊科护士每天面对的是发病急、病情重且复杂的病人,其工作压力大、风险性高,而系统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1]。模拟急救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在国内已得到了广泛运用[2]。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重复性和可控制性,可以使急诊科护士能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全面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协调能力。根据疾病好发季节及科内收治病人疾病特征,选取常见的、有代表性的病例:如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批量伤员的处理流程、院前急救途中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复合性外伤等,由护士长拟订模拟急救具体方案及人员配置,上报医院护理部批准备案,最后由医院医务科、护理部督导组织实施。

4 讨论

急诊科在临床治疗和院前急救中具有自身特点:病情急、病种多、治疗和抢救复杂,院前急救现场往往只有一个护士。针对这些特点,要求急诊专科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方能适应快速、多变的急救要求。把急救技能培训与应急预案演练有机结合是提高急救质量的关键,可全面提高急诊专科护士对急危重症的快速应变能力,对疾病能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判断,提高院前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经过几年的实施,急诊科护士在临床抢救工作中,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急诊急救的整体综合能力均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邓迎秋 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5,20(11):73~75

急救科医生工作计划篇7

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提高急诊急救病人的抢救、诊断、治疗和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措施为: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对策;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关键词】 急诊 质量控制 护理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急诊科的特点: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医护人员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性、快节奏性、思维敏捷性。急诊科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因此,思考和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

1.1 设置要求 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按照管理年的要求,急诊科用房面积达到了500 m2。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四张,留观床位十张,符合管理年标准。

1.2 设备要求 急诊科配备了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抢救车上物品齐备,抢救药品齐全、充足,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也很完善。

2 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

2.1 人员数量 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

2.2 人员资质要求 护士长:为主管护师,在急诊科连续工作3年。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4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2.3 人员培训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急诊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全面的人员培训制度。

2.3.1 制定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 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进修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复训。新进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方能上岗。

2.3.2 制定本科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规划 科内不满45岁的副主任护师以下职称的护士必须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每季度参加一次“三基”理论考试,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三基”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常见故障的排除,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熟背各种急救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2.3.3 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 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科内每月业务学习至少1次。

3 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1]

3.1 快速反应观念 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3.2 院前急救观念 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3.3 现代监护观念 包括:(1)首先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2)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3)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4)各种管道的观察;(5)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3.4 现代服务观念 现代服务观念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病人及家属满意是现代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就是效益。

3.5 现代效益观念 这是现代急诊急救的突出特点。救治病人应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但人道主义不是不收钱,而是以抢救病人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费,效益好有利于扩大“再生产”。

4 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

4.1 建立“急诊绿色通道” 切实保证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治疗。

4.2 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 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环节质量,及时反馈信息,以改进急诊科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4.3 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落实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落实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4.4 制度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 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 h通讯通畅。

4.5 提供多种便民措施 如轮椅、开水、茶杯、手纸、便器、拐杖等;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用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2]。

5 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预案

(1)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抢救药品齐全、充足。(2)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3)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报修。(4)一万元以上设备登记建卡,并有使用和维修登记。(5)建立危重病人交接班认定卡,使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6)制定每周工作重点和每周工作程序。(7)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6 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急诊科质量控制以“零缺陷”为最高目标,并有相应的制度和要求来进行管理。(1)成立院方、科室、自控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科内定期对护士进行质量管理教育,随时进行护理质理检查,建立检查登记和质量控制信息反馈制度。(2)质量控制指标:预检分诊正确率≥9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急、危重症抢救记录和监护记录合格率≥95%;三测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准确、全面,合格率≥95%;年护理事故发生数为0;年褥疮发生数为0;基础护理合格率≥90%;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抢救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病人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满意率≥95%;三基考试合格率100%。(3)制定常见急、危重症抢救规范或程序,抢救室有抢救规程备查。(4)制定并落实急诊病人告知制度,如:入院告知、出院告知、特殊诊疗和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等。(5)建立急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按要求登记上报并及时处理。特殊(毒、麻、限、剧)药品应专人专柜专锁管理,品种、数量正确,有用药情况登记,药品合格率100%。(6)抢救室原则上实行封闭式管理。(7)治疗室设施完好,布局合理,操作规范。(8)处置室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原则,用物分类清楚、整洁、有标志。(9)洗胃室单设,符合规范,污物处理符合要求。

7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急救意识也不断增强。我院通过加强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控制,抓住“抢救病人生命”这个主题,在“急”字上做文章,在“快”字上下工夫,在“救”字上多研究,在“高”(效率、效益)字上多思考,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使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急救技能有了不断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了更进一步地增强,科内管理也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 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理管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24-328.

2 伍宏英.加强急诊室服务意识与风险管理的思考.当代护士,2007,1:36-37.

急救科医生工作计划篇8

__护士长年度工作总结?__护士长年度工作总结怎么写?__护士长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哪里有?小编整理2020年急诊科护士工作总结【三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2020急诊科护士工作总结精选急诊科心肺复苏模拟人围绕护理部提出的工作中心,把握重点,突出特色,全体医务人员团结协作,出色地完成各项抢救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如要求护士听到救护车的鸣声后要迅速推车到急诊室大门接诊病人。为病人提供面巾纸,纸杯和开水。4ssiogf为无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挂号、取药。每个急诊住院病人均有护士或护工护送入院。为了解决夏天夜间输液病人多,实行弹性排班,加派夜间上班人数。这些措施得到病人的好评。特别是在有医患纠纷时,甚至打骂我们医务人员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做到尽力合理解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受到医院的表扬。

二、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

急诊科制定学习制度和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开展心肺复苏模拟人急救专业培训,选送护士到麻醉科、手术室学习气管插管,要求急诊八大件操作人人过关。与医生一同学习心肺复苏模拟人新进展、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诊处置、创伤急救。提高了急诊急救水平和抢救反应速度。全科人员自觉学习尉然成风,目前有8名护士参加全国高等教育护理大专班和本科自学考试。两位工作一年的护士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均通过。指派高年资的护士外出学习部级《急救护理新概念与急诊模拟急救培训》。

三、做好新入科护士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制定了新入科护士三个月的培训计划,要求其三个月内掌握急诊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电话、掌握急诊科所有的仪器使用,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考核。在实施培训第一年时,医学教,育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实习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实行小讲课。

四、关爱生命,争分夺秒

是急诊科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文章的承诺。如20__年11月7日送到急诊科的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既无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呼之不应,口腔内血性液体溢出,双下肢开放性骨折。当班护士见状即给氧、静脉注射,并果断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内吸痰,吸氧等处理,同时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五、做好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的管理

心肺复苏模拟人急救药品准备及各种急救设备的调试是急诊工作的基础,现已施行每项工作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班班清点、定期检查,这一年里未出现因急救药品和急救仪器的原因而影响抢救工作。从而保证了抢救患者的及时、准确、快速。

急诊科护士工作总结__年8月,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急诊科,因为刚刚进医院工作的我没有多少工作经验,又习惯了妇产科单一的工作环境和流程,很多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及急救设备都不熟悉,我怕自己很难担起急诊科护士的责任,但是,在护士长及其他姐妹的耐心教导与帮助下,我渐渐适应和融入了这急,忙,杂的工作环境中,从第一次为病人插胃管手还颤抖,到自己当班独立抢救危重病人,我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时光如水,__年在一阵阵烟花爆竹声中悄然走来,而我也要认真的总结一下过去一年里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的地方努力改进,来迎接新一年的挑战。

过去的一年里,我觉得自己做的好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在工作作风方面,我自觉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服从管理,准时上下班,和同事关系融洽,和谐相处,团结合作,保证工作顺利完成。其次,在护理工作方面,我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记得南丁格尔说: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在工作中,我学了会观察,只有细心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例如:有些患者家属对护士的行为百般挑剔,却对自己患者液体输完都浑然不知,像这样的家属我们就应该在每次更换液体时都耐心的提醒他液体输至什么地方时应该叫护士,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按时巡视病房,多观察液体的进展,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液体没有及时更换了与患者家属产生矛盾。在工作中我还我学会了沟通,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对于来急诊就诊的病人,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询问,热情的为其引导。例如: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可以予以搀扶或协助其用推车送至诊室,为其测量生命体征,对于需要做检查的患者,我们可以为其细致的指明需要去的位置,避免患者跑“冤枉路”。而对于患病时间长而并不危重的病人我们可以建议他去门诊就医,耐心而细致的告知其门诊的位置和就医的时间,便于患者的安排。虽然,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搀扶的动作解决不了患者身体上的疼痛,但是,却能迅速缩短护患距离,有效满足病人需要被照顾的心理需求,也可以减少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保证自己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在业务水平方面,我通过理论及操作考试,不断的提高了自己的水平。但是我在工作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觉得工作缺乏灵活性和整体性,尤其是在抢救病人时,这就需要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我还要加强理论知识,把常用的抢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不良反应牢记在心里。我还应该加强技术水平,如小儿头皮针及各项抢救仪器的使用。__年急诊科护士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天我坐在桌前写这份总结,回想来急诊科这几个月工作生活的点滴,不禁感慨万千,曾为了打中一个头皮针高兴过,曾为病人及家属一句谢谢而满足过,曾为经常不能准时下班而抱怨过,也曾为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而伤心流泪过,但是,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痛楚,__都已经划上了句号,也成为了记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一个全新的自我。

2020年急诊科护士工作总结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又到了__年的年终岁尾。

__年,是我在急诊科工作的第五年,也是我们在急诊小楼里摸爬滚打的最后一年了,明年,我们就要搬到专为急诊科腾出的门诊大楼里,届时,我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将会有很大的改观,科室业务工作将会有更快的发展。

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我们肩负着“120”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的任务,以快捷、高效、优质的急救医疗服务,充分保障了辖区内“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我院“120”急救站“绿色生命通道”的畅通,保证了门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急诊科全年门急诊量、累计收住院人次、急诊抢救与往年同期对照均有显著增长,为医院各病区及辅助检查科室输送了大量病源,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各科室的“两个效益”的增长,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团结和谐氛围在__年度,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修养,力争文明行医,优质服务,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和谐相处、顺利圆满的完成了医院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应急抢救能力急诊科护士处处以“质量管理年标准”、“全国医疗万里行”检查标准为准绳,加强急诊科的医疗护理质量建设,以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为重点,认真执行了各项操作规程和抢救工作流程,严防差错、医患纠纷等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按照医院及科室制度的培训和考核计划,定期对急救队员进行业务学习及急救技术的培训,在科室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认真钻研业务,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从而使科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电除颤、电动洗胃术、心电监护等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急救队员的急诊急救能力,对科室医疗和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质控、培训、考核、督导,严格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医疗行为规范开展急诊抢救工作,做到防医疗差错、防医疗事故于未然,杜绝医疗行为过程中的麻痹大意思想。

在“120”急救工作中,我们坚决服从“120”指挥中心的调度,做到随时出诊、迅速出车、准备及时到达急救现场。始终做到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抢救设备处于应急备用功能状态,在“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抢救过程中,从病情评估、预检、分诊、分流到安全正确地转运入科。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无缝衔接,有力地保障了辖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三、加强科室护理管理,做好急诊工作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做好自身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护士年终工作总结

上一篇:血透室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校医院医生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