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31 10:54:16

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

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篇1

[摘要] 目的 探讨“支医”干预方案对基层护士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对口支医的11名基层护士实施干预,比较 “支医”干预前后的考核评分。 结果 干预后的护士,在基础护理质量、急救物品管理检查、护理文书书写、病区质量检查、消毒隔离评分等方面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09年6月(“支医”干预前)和2010年6月(“支医”干预后)对基层护士分别进行基础护理质量、急救物品管理检查、护理文书书写、病区质量检查、消毒隔离评分、健康知识宣教率、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面效果评价,采用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之间的一年工作日积极进行“支医”干预,其方案有:

1.2.1 思想高度重视,制订计划实事求是

“支医”是一项政治任务,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我与受援单位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援助的内容、预期目标及行动计划,确保“支医”工作顺利开展。一切以对口适宜为准,注重实效,不盲目追求高、精、尖的技术,严格遵守卫生法律、法规,以诊疗规范、常规为准绳,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安全,以行之有效、低成本的支援方式,力争做到任务具体、目标明确、帮扶到位。

1.2.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进受援医院规范化建设

1.2.2.1 落实医疗、护理核心制度,把《护士职责》、《三查、七对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核心制度悬挂于墙,牢记于心。

1.2.2.2 提供上级医院临床科室的相关表册设计形式,建立《空气紫外线消毒记录本》、《急救用物清点本》、《医疗废物毁形登记本》、《消毒液更换登记本》等,完善登记制度,加强资料管理。

1.2.2.3 为基层护士治疗室设急救箱、锐器收集箱等,向基层护士讲授常用医疗器具的消毒方式,常用消毒液的配置,关键科室的消毒处置方法等,将院内感染控制在最低水平[1]。

1.2.2.4 帮助完善门诊、住院患者就医的规范化流程,简化注射手续,缩短等候时间,基层护士按流程图操作,忙而不乱,有效减少护理失误。

1.2.2.5 纠正注射流程中不安全因素[2],防范针刺伤。

1.2.2.6基层护士接触患者没有养成洗手、戴口罩、戴帽子的习惯,无菌观念薄弱,存在“戴口罩是与乡里乡亲有隔阂”的狭隘意识,纠正这种盲目拉近紧张的医患关系的错误现象,增强基层护士自我防范意识,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1.2.3 负责卫生技术的指导服务

“支医”的目的是拉动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和发展,笔者积极投身基层医疗护理工作,传授现代护理新技术,以临床带教、理论培训、技术支持、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工作,缩小差距,创造卫生院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到学习制度有计划、有记录,工作有实效有成绩。具体包括:①开展“护士警钟”安全教育课,讲述一个个经验、沉痛的教训使基层护士警醒后加强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3];②选适宜的教材指引,组织学习浅谈护理美、外周静脉穿刺新技巧、物理降温法、生命体征监测、无菌技术、换药技术、口腔护理、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等;③临床示范单双人铺床法、患者搬运法、急救包扎与止血、七步洗手法、轴线翻身法、不同注射技术、各种皮试液配制方法等基础护理;④进行静脉输液标准操作流程、“一医两护”心肺复苏(CPR)等技能大练兵[4];⑤赠送卫生院缺少的医用耗材,如血糖仪、单腔和双腔吸氧管、灌肠袋、导尿包、静脉留置针、医用雾化器等,示范不常见操作,如指血糖监测、氧气吸入法、灌肠法、导尿术、氧化雾化吸入法、吸痰法、洗胃法等;⑥赠送常见病及多发病的“电子病历”模板,赠送优秀病历数份,添置《病历书写规范》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等工具书,纠正病历中的错误格式及别字、错字、简化字、简称,规范手写签全名等,提高病历书写总体水平。

1.2.4 拓展基层护士健康教育知识

在思想上淘汰“无言的操作、无言的护理”这种陈旧的工作方法,保证健康教育实效。

1.2.5 转诊

健全转诊网络,为解决当地就近就医的需求发挥作用。积极扩大上级医院的知名度,介绍专家人才及精密设备设施、急救电话等,提高健康宣教知晓率,为转诊患者提供方便、快捷、安全、优质、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遇到疑难病例及医疗隐患,技术上给予支持,进行病情反馈,搭建城乡协调沟通的平台,积极提高患者满意度。

1.2.6 信息共享

与基层护士信息共享,互相提供相关信息,解决技术难题,积极当好基层护士业务工作参谋,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对口开展管理援助,提高基层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培养业务骨干。

1.2.7 原则

根据“需要原则”和“可能原则”,结合实际需求,发挥上级医院业务技术优势,针对相对薄弱环节,提供各方面的帮扶,提升基层护士护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帮助卫生院创收,提高基层护士的待遇,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本量表维度构建及条目来源参考解放军总医院对护理质量的观察指标,根据基层医疗水平,筛选若干条目对基层护理质量实施评价。自制量表包括5方面,110条目为评价内容:①《基础护理质量检查评价表》16条目;②《急救物品管理检查评价表》21条目;③《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检查评价表》30条目包括体温单10条,医嘱单6条,护理记录单7条和交班报告7条;④《病区管理质量检查评价表》20条目;⑤《消毒隔离管理检查评价表》23条目。作合格、不合格二阶梯评价,肯定回答为合格条目,统计基层护理质量各个方面合格率。基层护理质量评价包括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急救物品管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病区质量检查合格率、消毒隔离质量合格率。计算合格率=合格条目(项)/检查总条目(项)×100%。

健康知识宣教率:取住院患者25例为宣教样本,随机发放自制问卷25份,回收25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问卷包括医疗、卫生、健康知识的宣教内容10条目,作肯定回答6条目及以上的例数,称为宣教例数,统计健康知识宣教率。健康知识宣教率=宣教例数/总例数×100%。

患者满意度:采用笔答问卷调查,发放无记名问卷25份,回收25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统计患者对基层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资料收集

进行两次资料收集,平行对照。2009年6月对基层护理质量摸底,针对相对薄弱环节,便于进一步改进,“支医”行动干预实施1年结束后,于2010年6月再次进行测量和评估。

1.5 统计学方法

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篇2

2016年医教科在院领导的支持下,通过各科室的积极配合,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疗质量指标

2016年根据医院质量管理要求,医教科每月牵头并汇同相关职能部门对临床各科室医疗核心制度、临床诊疗规范等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并根据教育、引导、批评、奖罚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督查和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基础、环节及终末医疗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多措并举,为我院医疗质量水平提高做出了努力,全年医疗质量指标达标、业务指标增长。详见附表1(病统室提供)

二、依法执业管理

医教科继续加强了依法执业、依法行医的管理,对全院的依法执业、依法行医定期进行督导检查,2016年全院无非法行为的发生。

1.继续开展“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活动,迎接了市、区卫生执法监督支队联合对我院“依法执业”和“两非”执行情况的检查,全院无非法行为出现。

2.完成新区医院、分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年度校验。完成诊疗科目“磁共振诊断专业”、“放射治疗专业”的增设及《放射诊疗许可证》变更;完成分院放射科新增放射诊疗设备的预控评。

3.完成2016年我院及区其他医疗机构89名医师定期考核的考评及网络直报工作。

4.完成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13名医务人员注册手续的办理,并进行处方权、诊断报告权的培训、考核与授权。2016年全院报考执业医师7人,其中5人成绩合格,2人未考取到资格。

5.完成我院新增18名医师多点执业的办理。

6.完成与区疾控中心艾滋病医治的移交工作,我院作为区艾滋病定点医疗医院。

7.完成了我院共计62项限制临床使用的医疗技术的备案登记,并取得《市医学会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登记备案确认书》。

8.迎接省、市卫生及环保部门对我院医疗质量、辐射安全管理、临床合理用血、母婴助产技术等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16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

三、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狠抓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是医教科的首要任务。医教科以“三级综合医院评审”为契机,修订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与规定,每月对各科医疗核心制度和临床诊疗规范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促进全院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1.修订和完善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修订和完善了医院28个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工作职责与制度,并协助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委员会定期开展工作,严格落实委员会决议、指示。

2.修订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医疗行为。制订及修订《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制度》、《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与流程》等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与规定近100项,制订及汇编了《制度与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书籍,使管理有章可查,达到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的目的。

3.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和临床诊疗规范。为进一步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和临床诊疗规范,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医教科加强了交接班、科主任查房、会诊、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临床用血审核等核心制度的管理力度,并成立了“内科系统医疗质量督导检查小组”,每月与专家定期进行督导,严抓病历书写的内涵建设, 2016年,截至12月底共抽查运行病历近2000份;终末病历1300份,甲级率93.2%,均分93.92。2016年住院病历甲级率统计见附表2

4.死亡病例、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落到实处。疑难与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是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方面。医教科有选择性、针对性参加各科组织的死亡病例讨论。2016年,医教科选择了6份病例,组织全院内、外科系统进行了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通过讨论,找出了我院医疗工作的不足,提高了临床医护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吸取了经验教训,进一步促使医护人员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水平。

5.加强医疗技术管理,积极开展授权与备案管理工作。编制《医疗技术相关管理制度》,完成对全院新技术、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等数百项展及医技科室岗位实行授权制管理。完成了我院共计62项限制临床使用的医疗技术的备案登记,并取得《市医学会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登记备案确认书》。

6.进一步推进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医教科在加强原有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督导管理的同时,制订了《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6年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分阶段推进医院重点专科建设。2017年完成市卫计委对我院申报的耳鼻咽喉科、疼痛科、神经外科、骨科、麻醉科、放射科、检验科七个专科的现场评审。

7.严格实施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医教科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要求,修订《2016年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和制订《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使我院实施临床路径病种至68种,单病种7个,达到国家三级综合医院要求。2016年,实施临床路径病例3201例(同比增长2.2%),入组2312例(同比增长0.56%),入组率72.22%,完成1896例(同比增长4.23%),完成率82%;变异、退出416例,变异、退出率18%。

8.完善输血管理制度,加强临床用血审核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相关规定,全年组织临床合理用血培训3次,对全院住院医师用血申请权限进行考核和修订。同时,每月和输血科加强了对合理用血及输血记录的督导考核,尤其是输血评估记录,并按规定每月公示临床及医师用血情况(月通报)。

9. 严格把关,强化双向转诊管理。医教科定期与转诊协议医院的联系,同时督促科室进一步提升业务技术水平,对转诊病人严格把关,并认真做好登记和上报工作,2016年上转180人,上转率较去年下降31.03%。2016年双向转诊统计见附表3

10.加强对口支援管理,顺利完成任务。根据上级要求,医教科2016年派出31名医护人员参加对口支援工作,其中4参加对口支援凉山州雷波县。同时医院接受了隆昌县人民医院5名医务人员支援。医教科组织参加人员学习了上级文件,要帮助基层医院培养人才,提高基层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并与参加人员签订了承诺书,要求按上级规定完成对口支援工作,同时进行了监督和考核,目前共11名医护人员已顺利完成对口支援任务。2016年参加对口支援人员名单详见附表4

11.加强药品监管,重视用药安全。医教科进一步完善了不合理用药相关制度, 2016年重点加强了对四川省卫计委规定的重点监控药品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与临床各科室签订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展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专题培训,每月开展了“不合理用药”的专项检查、处方点评及医嘱点评工作,每月全院通报检查结果,对发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及时进行干预、约谈,提出整改要求,并按规定给予处罚。上半年在基药使用不达标的情况下,医教科与药剂科、药管办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基药使用比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全院合理用药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较去年明显改善。2016年,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1.2%、使用强度39.4DDD、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率23.6%。基药比例为47.6%。

12.积极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积极拓展业务范围。肿瘤科、肝胆外科合作创造条件开展新业务范围, 肿瘤科积极开展肿瘤放疗与介入治疗,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放射科为开展介入治疗进行人才培养。

13. 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以市级重点专科建设为切入点,整合学科资源,组建肾病内科和腰椎间盘疾病治疗中心。口腔科积极拓展业务范围,新建江东新区医院口腔科。海扶肿瘤治疗中心积极拓展业务,并在如肝癌等实体肿瘤的无创治疗方面有所突破。

14.严把环节质量关,及时反馈信息。医教科在去年基础上,今年成立了内科系统医疗质量督导检查小组,每月抽调各科室主任和骨干医生轮流参加工作督导检查,一方面充分利用团队力量加强督查,二方面通过督查可发现本科室及自己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同时督查小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和书面反馈,下月查看整改情况。以上措施持续提高全院医疗质量。

15.加强重点部门监控,保障医疗安全。医教科制订了《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重要岗位管理标准与措施》,加强了对关键环节、重点部门、重要岗位的管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保障医疗安全。

16.加强手术管理,严把质量关口。为了促进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医教科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制定了《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与手术审批目录》、《急诊手术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保障绿色通道措施及协调机制》、《术后患者管理制度与流程》等管理制度,加强了对手术质量的管理,今年重点加强了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管理和评价,严格控制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率,保障了医疗安全。

四、医疗安全管理

严格按“医院规范管理指导”开展工作,通过定期督查、加强职业风险防范培训、及早干预等多种防范措施,医院医疗纠纷逐年降低。

1.强化法律意识,加强医疗风险防范培训。2016年组织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卫生相关法律知识与医疗风险防范的培训4次,进一步加强全院职工“懂法、知法、守法”意识,使全院医务人员要依法执业,使医院医疗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

2.修订和完善临床危急值,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医务科组织全院职工开展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培训,并组织相关科室专题讨论临床危急值报告范围,修订了《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2016版)》,定期对危急值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查,进一步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3.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警示教育活动。2016年在强抓医疗质量的同时,开展了全员“医疗质量与安全警示教育活动”,对已发生或解决的有典型意义的医疗纠纷案例(4例)作一次全院性自我剖析和讨论,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有效防范医疗风险,保证医疗安全,更好地服务患者。

4.加强核心制度和诊疗规范的督查,减少医疗纠纷。严格按医院规范管理指导开展工作,每月定期督导检查科室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和诊疗规范的情况,并加强了对重点人群以及高危人群、高危科室、高危时段的督查力度,同时严格执行医疗防范措施和医疗争议处理预案。针对医疗核心制度和诊疗规范落实不到位的科室和个人,通过现场交流、个人谈话、处罚等方式,提出整改要求,并及时追踪整改效果,进一步保障了医疗安全。

5.重视医患沟通,及时干预医疗纠纷。医教科加强了临床对患者知情同意、医患沟通执行情况的督导,引导科主任积极参与医疗纠纷的解决,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加强了对医疗纠纷档案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医疗纠纷档案。2016年,在医疗投诉事件中,医教科引导科室及时报告以及早期干预,患者得到及时的处理,没有引起大的医疗纠纷。

(1)2016年医疗投诉(纠纷)统计:全年共接待11起,其中2016年新发8起,较去年减少50%。2016年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统计详见附表5

(2)医疗投诉(纠纷)处理情况:

①赔偿情况:2016年医疗投诉/纠纷案例,医院赔偿32464元。医教科及时干预、帮助科室处理医疗投诉5起。

②待解决情况:产科(2014年)、外科四病区(2014年);内二科/外二科(2015年)。

五、科研教学管理

2016年医教科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为工作重点,落实科研、教学、学术、继续教育管理,发挥服务、管理、研究、指导的职能,进一步提升了我院科研学术水平和教育培训质量,顺利完成各项科研教学工作任务。

(一)科研管理:

1.新技术新项目:年初医教科组织召开了新技术新项目的论证会,全年申报新技术新项目54项,已开展41项,已全部完成年度工作总结。2016年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情况统计见附表6

2.四川省卫计委科研课题立项成功,获科研经费1万元:

(1)课题《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研究》获四川省卫计委2016年科研课题立项(海扶中心)。

(2)课题《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长程功能性连的影响》获四川省卫计委2016年科研课题立项(内科二病区)。

3.市科协2016年科普专项:

(1)课题《居民健康教育报(《白塔医苑》健康生活专刊)》列入市科协2016年科普专项(医院纪委)。

(2)课题《乡村医生急诊急救能力培训》列入市科协2016年科普专项(医务科、科教科)。

4.市科研项目验收:我院2013年度、2014年度市科研项目(海扶中心、放射科)顺利通过市科技局专家验收。

(二)学科人才梯队培养: 2016年我院派出13名骨干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或短期培训,进修返院7人,分别派出1人到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2人到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短期培训;外出参加国家、省及市级业务培训189人次。外派7名医务人员参加2016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6年到上级医院进修、短期学习人员统计详见附表7

(三)业务培训管理:全年开展业务学习32次,参加人员4000余人次,参学率75%。2016年业务学习统计详见附表8

(四)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1.“三基三严”培训和考试:组织对医疗系列业务人员及含行后人员进行全院技能操作竞赛,以及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了《病历书写规范》培训与考试,效果良好。考试合格率>90%。

2.继教学分管理:督促全院卫生技术人员共计397人完成继教学分,全院学分完成率>95%,完成国家规定的要求。

(四)教学管理:

1.来院进修管理:接受来院各类医疗专业进修人员43人,进修结业36人次。

2.实习管理:2016年,接受各类大中专院校医疗专业实习人员89人,72人次已完成实习任务。

3.见习管理:完成93名同学的临床见习安排及带教工作,其中川北医学院2012级预防医学系79名学生,教学情况良好,获学生好评。

六、医疗管理相关重点工作:

1.三级综合医院创建工作:负责制定了本院三级综合医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编写、印发《工作制度与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医院规章制度,完成医院各部门“医院等级评审申报材料”的任务分解及材料汇总整理,完成全院各科室自查情况的梳理。完成我院“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自查自评相关材料”(两次)的编辑,接收并顺利通过省卫计委评审专家现场评审。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并参加小龙“3.12”交通事故与“3.29”危重患者黄×的抢救,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未进一步造成损失。

3.义诊活动: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医疗卫生扶贫攻坚任务,组织全院开展大型医疗巡回义诊活动,并开展了我院对口帮扶贫困村所在卫生院及签约服务等工作。同时派出多名专家分别在对口支援单位我院派出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感染科、内分泌科等专业专家分别到贫困村及卫生院进行义诊,开设专科门诊,组织疑难重症会诊,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适应症手术。2016年共派出医务人员参加巡回义诊541余人次,义诊7542人次,入户253户,发放宣传资料共计20000余份,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七、指令性任务

共完成医疗保健、义诊、科普宣传、送医下乡等指令性任务34起,派出医务人员161人次,急救车辆26台次,圆满完成指令性任务,受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好评。2016年指令性任务完成情况统计见附表10

八、 总结

2016年,医教科以“三级综合医院评审”为契机,围绕年初既定的各项工作目标,规范管理和严抓医疗核心制度和临床治疗规范的落实,使得全年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工作中我们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较好的完成了年初既定目标任务。虽然工作中仍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大管理力度,在工作创新、真抓实干上下功夫,加强服务和监控力度,使我院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并上一个新的台阶。

医 教 科

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作用;影响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具有现代化装备的“联合国军”立即对朝鲜进行了野蛮的武装干涉,同时美国第七舰队占领我国领土台湾海峡,使得朝鲜战争的局势转为国际化。由于美国直接插手,使南北朝鲜军事实力形成悬殊的差距,致使本来对北朝鲜有利的战局急转直下。美国不顾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呼吁与谴责,竟然越过“三八线”向北扩张,直接威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生死存亡与中国领土的安全。中国政府应朝鲜劳动党的请求被迫出兵,同以美国为首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进行殊死较量,经二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付出极大的代价,终于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三八线”以南,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起到了促进作用,使中国人民志愿军现代化建设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者就这个立题谈几点拙见:

一、朝鲜战争爆发后,时局促使中国政府紧急着手军队现代化建设

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人民的装备还处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状态,基本属于单一陆军兵种的军队,装备也十分落后。战争爆发后,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现代化装备,中国政府已意识到中国将进入一场现代化战争的考验,因此,开始紧急着手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准备。

其一,当美国侵入朝鲜半岛后,中国立即组建东北边防军,调整部队编制和装备,以加强部队的现代化建设。由于边防军装备的调整,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国家经济还很困难,不可能大批进口先进武器装备,所以装备编制调整立足于部队现有条件,将比较先进的武器装备集中调给东北边防军,以提高一线作战部队现代化装备。

其二,参照中央军委确定的国防军作战部队的编制规定,适应未来作战的要求,着重加强和充实师以下部队的火力,加强连、营两级的迫击炮和军一级的反坦克炮火,并切实保证师级单位的现代化高度机动作战能力,重装备尽量放到军一级。调整的步骤是,先把现有装备修好、配好,然后再视情予以加强。对军、师、团、营、连、班武器装备也进行了调整升级。

其三,按照现代化编制补充装备保障。由东北军区为边防军部队补充步枪2000枝,轻机枪459挺,重机枪69挺,60毫米炮179门,81毫米迫击炮45门,92毫米步兵炮55门,订制了2000个燃烧瓶;由总后勤部为边防军调拨补充重机枪28挺、82毫米迫击炮71门、山炮17门、反坦克地雷2000枚。①中央军委尽最大努力调整总后勤部、东北军区、中南军区和边防军的装备,这在当时中国军队中可称为装备最好的现代化部队。据第13兵团估计,调整后边防军就火力而言,团以下部队除了没有坦克之外,其他火力与同建制美军部队差距不是太大。

其四,经中央军委批准,沈阳军事会议决定,后勤保障和物资准备按照现代化部队编制配备,决定立即恢复与建立各级后勤机构。军设立后勤部,下辖兵站、医院、运输辎重营和担架营;师设立后勤处,下辖供应站、医疗所、运输辎重连、担架连。中央军委又决定由东北军区后勤部组建3个后勤分部,每个分部编制2600人。边防军全面转入战前准备工作之后,后勤部门根据部队训练、编制、装备调整和现代战争要求,进行了繁重的物资筹措、调运和储备工作,包括被装、枪弹、粮食、车辆、油料、卫勤、担架、车皮等。

其五,向苏联紧急订购急需的现代军事装备。中央军委为解决边防军运输保障,曾决定向苏联订购1万台汽车。1950年8月26日,在主持召开检查东北边防军准备工作情况的国防会议上指出:“我们这次作战是对付美帝国主义者,而不是单单对付李承晚伪军。美军是依靠大炮、飞机等火力……我们的装备对付国内敌人是够了,但对付美帝国主义是不够的。”②这次会议要求人民各部门都要有深刻的现代战争观念,并确定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等军兵种立即着手拟订三年建设计划。会议同时决定:空军在已有7个航空兵团的基础上,到1951年1月底,再增编3个轰炸团和1个海军飞机团。1951年下半年再增大编制。装甲兵编成3个旅9个坦克团,共360辆坦克。高射炮编成18个团,中小口径高炮428门;榴弹炮、野炮、火箭炮、战防炮等以配足10个军的队属炮兵计算。由于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人民军兵种建设所需的现代化装备、器材,国内绝大部分不能生产,均从苏联购买。

由上可见,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从朝鲜战争爆发后开始的,这是中国军队在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所不曾有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促使中国军队步入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

二、抗美援朝战争,促使中国尽快建设一支现代化多兵种军队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入朝作战初期,在兵种上仅为单一陆军,而“联合国军”却是海、陆、空俱全。为了能与“联合国军”抗衡,采取了多种手段,齐头并进,建设现代化多兵种军队。

其一,建立了一支现代化人民空军部队。

1949年11月,计划组建2个歼击机团和1个轰炸机团。1950年2月,第二次拟制了组建7个歼击机团、4个轰炸机团的计划。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再一次调整了组建航空兵部队的计划。到1950年9月,组建空军部队所需要的12个师部、49个团机构全部配齐。向苏联定购586架各型飞机。同年10月,中国空军接收苏联空军驻上海、南京等地部队的武器装备,计有各型飞机119架,其中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38架、拉――11活塞式歼击机39架,图――2轰炸机9架,伊尔――10强击机25架,教练机8架。这些飞机装备了中国空军第一批组建的部队。1950年8月苏联航空队到达中国东北担负防空任务,后来采取同样办法,将其装备作价移交给中国空军,计有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122架,教练机和通信机16架。这些飞机装备了中国空军第二批组建的部队。1950年10月以后,中国有偿地接收苏联飞机12个师的装备,这些装备组建了第三、第四批航空部队。以后第五、第六、第七批航空部队的飞机都是在战争期间由苏联提供的。从1950年10月至1953年初,空军边打边建,共组建了28个航空兵师70个航空兵团,拥有各型飞机3000余架,建成了一支由各种航空兵组成的有战斗力的空中力量,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现代装备的强大空军队伍的国家之一。

其二,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建立了现代化装备的多兵种部队。

志愿军刚入朝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总兵力达44万余人,其中空军36677人,海军59438人,各种作战飞机1100余架,各型军舰200余艘,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地面部队的装备也占有绝对的优势。每个步兵师拥有各种坦克149辆,装甲车35辆,各种炮959门,各种直射炮120门、各种迫击炮160门、高射炮64门、火箭筒543具,总计有各种火炮6049门,火炮口径大、射程远,具有巨大的火力优势。每师有联络飞机22架,各种汽车3800余辆,各型无线电机1688部,密码机145部,甚至每个排都有无线电话和有线电话。③

此时,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部队,计有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炮兵司令部所属之炮兵第1师、第2师、第8师,以及部分工兵、高射炮兵部队。第一次战役打响后,第50、第66军也入朝参战,总兵力约29万人。志愿军的兵种也是单一陆军,既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并且没有坦克,没有摩托化装备,防空和反坦克武器也很少。每个军共编有各种火炮520余门(其中第50军和第66军火炮编制更少),包括有直射炮108门、各种迫击炮333门、火箭筒81具,没有榴弹炮和高射炮,其中70毫米口径以上火炮190余门。志愿军一个军的火炮还不如美军一个师装备的强,仅相当于美军一个师火炮装备的54%。志愿军第一批入朝6个军,加上志愿军炮兵的火炮在内,共有各种火炮不足3000门,仅相当于美军火炮总数的45%左右。志愿军一个军装备无线通信机只有69部,有线电话机375部,仅相当于美军一个师同类装备的5%和34%。各军入朝时只临时配备100辆左右运输汽车。步兵装备的枪支,美制、俄制、德制、日制和旧中国制造的都有,只有1/2左右是自动枪支。运输能力弱,跟进保障能力低,团以下单位的作战、生活物资均靠步兵携带。

从1951年春季开始,中国军队逐步实现了全面现代化改装,其中完全按照苏军编制装备或组建的有:106个陆军师中的56个师,6个坦克师和独立坦克团,101个(37毫米)独立高射炮营,5个野战高炮师和1个城防高炮师,2个火箭炮师,14个榴弹炮师,2个反坦克炮师,33个高射炮团,4个探照灯团,9个雷达团和独立雷达营,28个工兵团,10个铁道兵师,以及通信兵和防化兵部队。④上述装备均是苏联赠送和售予的。尽管苏联提供的武器装备并不都是最新式和最先进的,但是对于中国军队来说这毕竟都是现代化装备。

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中国已经建立了具有现代化装备和作战能力的多兵种部队。

其三,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军队锻炼和培养了大批具有现代化作战能力的部队。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是中国军队首次直接参入现代化国际战争,并同具有现代化装备的“联合国军”较量,无论是作战对象、武器装备,还是作战形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战争中学习现代战争的技能。如空军在战前突击训练9天,使指挥员能在简单的情况下指挥2至3批飞机起飞作战;雷达观测员能同时掌握4批飞机活动情况;航空兵部队再次起飞准备时间大大缩短,飞行员掌握了一些编队协同作战的方法,能注意利用云层、地形等条件隐蔽出航;对地面目标和空中目标的搜索识别能力有所提高,强击机能及时发现和辨别清楚需要攻击的目标,轰炸机能准时到达预定空域对目标实施突击。在战争中,锻炼和培养了具有现代空战能力的年轻空军部队。

中国人民志愿军地面部队在刚入朝时,某些人有一种“恐美”、“媚美”心理,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军队战胜以美国为首的现代化装备的“联合国军”把握性不大,在取得与“联合国军”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后,使中国人民志愿军广大指战员树立了现代化条件下作战的必胜信心。

正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才使中国军队真正培养锻炼成为能适应现代化战争,把握现代化战争,应对现代化战争,取胜现代化战争的部队。

三、抗美援朝战争,奠定了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抗美援朝初期,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由于多年战争创伤,新中国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国民经济极端困难,国防基础十分薄弱。在近三年抗美援朝战争中,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使军队现代化建设基础实力得到增强。

其一,在全国广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是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头等大事,经过三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国民经济总产值已经成倍增长。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为部队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其二,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有知识的人才。为了适应抗美援朝战争和建设一支现代化国防军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于1950年12月1日,发出了《关于招收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决定》,在全国各地统一招生。全国各大院校都积极努力,开办军事人才培训班,组织应届毕业学生报名参军,大大地改变了部队的知识结构,为部队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

其三,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了开展捐献武器运动的号召,工厂、农村、机关、学校、街道以及工会、青联、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工商业者的同业公会等组织,普遍制订了捐献武器的计划。截至1952年5月底,全国各界男女爱国同胞共捐献了人民币5.565亿元,相当于3710架战斗机的价款。⑤中国人民用捐献款项购买的武器源源不断地运往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技术装备有了明显的改善,为部队提供了现代化装备基础。

其四,抗美援朝战争促使军工企业、军事基地迅速地发展。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必须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工企业和军事基地。1952年财政预算的重点,是用一切方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在加快必要的军事基地的建设。战争期间在东北建起了8个飞机场,在东北还相继建立了后勤物资供应分部和物资储备库。在这期间全国围绕战争,纷纷建立了武器工厂、弹药工厂、军队被服厂、军供食品加工厂,这些项目为部队现代化建设夯实了基础。

其五,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给予中国的军事、经济援助,为中国现代化军队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中国出兵朝鲜的最大困难就在于军事装备和经济实力不足。斯大林也很理解中国的难处,对中国提出的军事和经济请求基本是有求必应,为中国提供的经济援助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确有雪中送炭的作用。在经济恢复时期,中国现代工业基本建设的核心就是苏联帮助援建的重点项目,即苏联政府答应帮助中国援建恢复经济急需的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机械和军工部门的50个重点项目。1950―1953年,中苏共签订技术成套设备进口合同68394万卢布,3年累计实际进口46974万卢布。⑥尽管这些重点项目完全建成投产尚待时日,但在恢复时期对中国经济解困和现代化国防建设却占有重要地位。

其六,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援华贷款,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帮了大忙。20世纪50年代,由于朝鲜战争爆发,苏联给予中国的贷款军事用途多于经济用途。苏联向中国提供许多战略物资,作为苏联援建项目的补偿。从1950年到1956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约56.76亿贷款,军事贷款占73%,经济贷款占23%,此外,仅抗美援朝贷款就占贷款总额的60%。⑦抗美援朝以后的军事装备与弹药的订货以半价付款,铁路器材的订货则以七五折付款。显然,这种给予特殊优惠条件的贷款是专门针对中国抗美援朝的情况而定的。苏联给中国的贷款,多数是战争所用。这一期间的贷款为中国应付抗美援朝、建设现代化军队帮了大忙,缩短了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时间,拉近了中国军队与发达国家现代化军队的距离。

综上所述,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从起步开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军队由完全单一兵种发展成为多兵种,由装备简陋的军队发展到基本拥有现代化装备的军队,使新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和影响。新中国不仅是世界人口大国,也已经成为令世人所瞩目的具有现代化装备的军事强国之一。

注释:

①②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一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8页,第176页.

③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页.

④⑥⑦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123页,第124页,第133页.

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篇4

1、积极开展“无障碍就医”活动,优化服务流程

在二期工程紧张推进,人员不足、设施条件还不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在不影响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的情况下,进行了门诊的装修改造,优化了门急诊医疗服务流程,使门、急诊各区域功能进一步完善,布局流程更加便捷,急诊绿色通道更加顺畅。

2、狠抓医疗质量与安全,严防医疗差错和纠纷

严格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以及重大、特殊手术审批制度,对危重、疑难、复杂、重特大手术患者,业务部都亲自到病区查看病人,并组织全院会诊后再酌情审批,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手术病人的安全。

深入临床一线,解决重点问题。日常工作以及各种业务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利用院周会及时反馈给科室;发现有重大问题或者有代表性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共同讨论并查找原因及解决办法。

加强重点科室、重点时段、高风险手术和疑难危重病人的监管,对急诊留观和疑难重危病人,特大及二次手术病人,有医疗纠纷隐患的病人以及社会知名人士等实行重点管理,业务部安排专人全程处理。

3、积极组织中青年医务人员技能培训和技能考核,

为提高广大医护人员的临床技能和服务水平,业务部对中青年医师临床技能培训常抓不懈。2017年业务部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培训和考核对象包括东区所有三年副高以下的医师、护理人员。要求所有符合条件的医护人员都踊跃踊跃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临床技能比赛。在本年度全院青年医护人员临床技能比赛中,崂山院区选送的选手都取得优秀成绩。

4、认真做好卫生强基和基层卫生技术骨干培训工作

按照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卫生强基工程”和加强“医联体”建设的要求,真帮实扶、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做好对口支援城乡医院工作,我们将“派出去”和“接过来”作为对口支援的两项重点,双管齐下,全方位开展支援合作。与崂山王哥庄、沙子口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联体合作,派出骨干技术力量到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沙子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查房和教学,接收来院进修人员。

5、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医疗保障任务

对于上级下达的每一项医疗保健任务,都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选派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到现场保健,院内成立救治专家小组,院内门诊各窗口科室设立优先窗口,确保了我们的医疗保障工作万无一失。周密部署,严格管理,圆满完成全年青岛市及崂山区承办的各级会议期间的医疗保障工作,包括啤酒节、马拉松比赛,受到了各级领导、政府以及参赛、参会人员的高度赞扬和好评。

6、重视纠纷和投诉的接待和处理工作,业务部对待每一起纠纷或投诉,从不推诿,认真接待,公正处理,采取多种措施有效的化解了绝大部分的纠纷,成功控制了几起较大纠纷的进一步升级,使其向着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转化,最终将问题妥善解决。

7、重点做好急门诊留观病人的疏散以及重症监护的协调与管理,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接诊、会诊、抢救及时有效。业务部每天巡视急诊留观病人,凡需住院治疗的病人,及时协调病房收住院,确保了急危重症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8、定期进行门诊处方、申请单、报告单、日志、门诊和门诊病历的检查及督促。针对门诊工作的细节,从整体管理、文书、门诊秩序等多方面,进行严格的跟班督查,并将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将每项工作落实到位。

9、进一步完善东区各项应急预案,特别是群体外伤和群体中毒事件的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和充实了应急抢救分队的第一、二线专家力量,优化简化了联系方式,重新确认了各位专家的联系电话,确保东区全力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力量。

10、对门诊医技科室临床输血、临床检验、医学影像、临床病理、介入诊疗、传染病及放射防护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的相关问题,如预约时间长、等候时间长以及影响诊断治疗方面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反馈整改,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问题:

1、门诊流程改造:新大楼启用后急诊流程、小儿急诊门诊、门诊小儿输液室、检验科、门诊药房、放射科的装修改造在不影响医疗工作的前提下,实施有很大难度。

2、人员缺口很大是目前最突出的问题,随着东区业务量的持续增长,不论从职能部门、临床医护、医技诊断技术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人员缺口,重大隐患,急需补充各级各类人员。

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篇5

一、援疆工作的重大意义

三年多来,先后两批江苏援疆干部到**开展援疆工作。他们心系**人民,情注**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辛勤努力和重要贡献,赢得了各族干部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实践证明,国家做出的东西部对口支援、选派援疆干部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符合新疆和**的实际,对于增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边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是援疆工作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江苏援疆干部把干部支援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全身心参与**的开发建设,积极为**的发展拿主意、想办法,多方奔走求援,千方百计引资引智,使**经济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援疆干部的无私奉献和援助,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二是援疆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现实要求。援疆干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千方百计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做实事,使各族干部群众深切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增强了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从而维护了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

三是援疆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援疆干部思路开阔,实践经验丰富,他们到来给**广大干部群众带来了新信息、新知识、新面貌。通过两地干部交流和学习考察,开阔了**干部视野,增长了见识,促进了观念的更新。同时,援疆干部在参与**的开发建设中,深化了对国情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认识,增强了全局意识,经受了摔打,磨炼了意志,积累了经验,自身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二、援疆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两批援疆干部上任伊始,认真调查研究,确立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并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奋力拼搏,使**经济社会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1、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01596万元,同比增长13.9%。高度重视农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牧民收入实现大幅度增长,**年农牧民人均收入达3264元,创历史新高。强攻招商引资、办好工业园区、发展民营企业、加快工业经济进程,引进培育了伊犁恒辉淀粉、玛丽食品等一批带动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增幅突破20%,工业性投入、工业用电量、项目用地量、固定资产投入等反映经济增长的关键指标均保持快速增长。投资1893万元实施了惠远古城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县宾馆改造为三星级宾馆为重点,以开发图开沙漠旅游景点为拓展,加快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组织赴无锡、上海和乌鲁木齐开展"神奇伊犁、魅力**"旅游推介会,启动"无锡万人游**"活动,提高了**知名度。抓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巩固现有税源,严格源头征管,堵塞征管漏洞,狠抓协税护税,扭转了财政收入持续下滑的局面。

2、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投资软硬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旗帜鲜明地开展了斗争,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认真解决各类热点难点问题,营造了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认真开展创建满意机关活动,加大投资软环境整治力度,改善服务,营造了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围绕构建伊犁河谷旅游休闲服务中心的目标,加快县城和清水开发区(镇)基础设施改造步伐,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不断打造经济发展硬环境。加强江苏工业园区建设,积极谋划标准厂房建设,开发区的龙头带动和聚集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3、坚持"执政为民"的宗旨,大力兴办实事、好事。积极争取自治区、自治州及和江苏各界的支持,加快全县基础设施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益事业建设步伐。先后争取国债及中央预算内资金1.2亿元,完成了县城供排水项目、退耕还林项目、退牧还草项目、学校危房改造项目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争取江苏援助资金8000万元,实施了江苏中学、江苏医院、110报警指挥中心、江苏幼儿园、老干部活动中心、县宾馆、清水开发区江苏路等七大江苏援疆工程;标准厂房、县城基础设施、县党校、县城敬老院、广播电视传播大楼等又一批江苏援建项目正开工建设。

4、坚持"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认真开展"三级联创"和党员先进性学教活动,大力整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立完善了基层组织考核体系。狠抓了强基工程。做好村级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清理机动地、整治村容村面貌、实施民主管理等工作,村级组织活力不断增强。突出抓好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投入1000万元,实施20个村队新建和70个村队办公阵地扩建,极大地改善了村级工作环境。

5、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狠抓了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特别是把教育列为三大重点工作之一来抓,通过创建精品学校、购置先进教学设备、实施危房改造等措施,改善了办学条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对流合作日益拓宽。推动两地干部的互访,组织**干部赴江苏无锡学习考察。初步建立了"1015"协作关系,促成无锡和**10个部门,15个乡镇、开发区结成对子,扩大了无锡各级各界支援**的范围和力度。推动干部的交流和对口支援,无锡选派的7名医疗专家已分赴**开展对口对岗医疗援助;无锡滨湖集团3名酒店管理人员已到位。无锡将选派优秀教师到**支教,帮助**建立慈善基金,无锡市广电、科技、农业等单位也都初步确定了支援**的项目。积极争取无锡有关部门和企业家来**考察指导,献计献策,先后有400余名无锡各各界人士前来**。

(三)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提升。援疆干部以先进的理念、开阔的视野、务实的作风给**加快发展注入了一笔无形资产,影响和带动着**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使**呈现出一片求真务实、你追我赶、大上快干的发展热潮。援疆给**各族干部群众带来了实惠,**各族干部群众敬重和爱戴援疆干部,积极拥护中央试点县政策,**各族人民与江苏人民的感情加深。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援疆工作面临的现实困难。尽管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的经济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援疆工作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全县的经济总量仍然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低;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财税形势严峻,财力严重不足。企业融资渠道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劳动力素质较低,干部群众市场经济意识不浓。

(二)对试点县的支持还需加强。**作为中组部确定的试点县,通过几年的实践,江苏、无锡及自治区给予的支持力度大,而州直部门认为试点县是江苏的试点,应由江苏支持,支持力度不明显。州直有些部门检查指导多,服务不够到位。

四、对策与建议

(一)正确处理援疆与本地的关系。

要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对援疆工作的认识,认真学习援疆干部强烈的发展理念、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昂扬的精神状态,激发和调动**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处理好外援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注重把支援帮助和自身努力结合起来。援疆不是简单的"输血",能否给**经济建设带来活力,最终要靠**广大干部群众自身的努力。要吸纳区内外先进发展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树立大开放、大市场的意识,大量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充分利用新疆和江苏两个市场、两地资源,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加强多层次、宽领域的联系与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联合兴办相关产业。把深化改革作为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培育特色、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上下功夫,着眼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效益农业,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城乡集体、个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努力把企业培养成**发展的主体。

(二)加大对援疆工作的支持力度。

作为试点县,应该有较多的自,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只有这样,援疆新思路、理念才能得到有效地实施。要在用足、用活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自治区、自治州更多地关注支持**的发展,给予优惠政策,在财政转移支付和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立项、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扶贫等方面予以支持并提供方便。要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取消一切不利于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和歧视性规定,从投资上、体制上、管理上能针对民间资本的特点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支持和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及企业流向**,促进多元投资主体的形成。要赋予江苏工业园区更大的自,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江苏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建立既有利于调动园区积极性,又有利于规范监督管理的运行机制。

(三)切实发挥援疆干部的主导作用。

要充分理解援疆干部的辛苦,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帮助。制定和出台政策措施,给援疆干部工作及其家庭以相应照顾,充分考虑援疆干部在艰苦地区工作的奉献,对援疆期满回去的要予以妥善安置,形成良好的导向。援疆干部是**宝贵而重要的人才资源,要尊重、信任和关心援疆干部,为援疆干部放开手脚,大胆工作,施展才干、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派出单位是援疆干部的坚强后盾,没有派出单位的关心支持,援疆干部就不可能在艰苦边远的伊犁**安心工作。要及时与派出单位沟通,定期向派出单位书面汇报援疆干部工作情况,建立经常性联系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援疆干部的积极性,运用好援疆干部建立起来的各种渠道,探索更加灵活的工作思路和方式,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交往,促进双方互动,为双方在各个领域的长期合作、密切交流,创造条件。

(四)打破财税分割,巩固扩大财源。

口岸税收上划以后,**的财政形势越发严峻。要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县域内税收由**统一征收管理,扩大**财政基数,发挥财政的聚集效应。大力改善经济环境,认真落实兑现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为企业减负、为企业解困、为企业服务,"放水养鱼",增强企业竞争力;加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开发区建设,提高二产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扩大财源。优化发展环境,突出招商引资。以宽松的环境"筑巢引凤",吸引区内外企业和生产要素向**集聚,依靠招商引资"生财",做大经济和财政"蛋糕"。加大对重点税种和重点税源的征管力度,推行协税护税制度,加大稽查,切实把税收收入征缴入库。

(五)推进霍尔果斯口岸和清水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经济发展。

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篇6

汾阳医院紧急受命参与救援

2013年9月28日凌晨3时10分左右,位于山西省汾阳市杨家庄镇东南、三泉镇平陆村西的山西焦煤汾西矿业正升煤矿东翼回风巷发生透水,致10余名作业人员被困井下。时间紧迫,山西省汾阳医院接到吕梁市卫生局紧急通知后,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院长领导,急诊科参加主要救治,汾阳医院救援车队赶赴现场。至此,一场为期240多个小时的生死大营救迅速展开。

事故发生后,山西省副省长任润厚,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山西省卫生厅厅长卫小春,以及省内专家等多次亲临现场指导救援工作。第一时间,汾阳医院专家组也制定了救治流程及救治方案,并组织参救人员进行煤矿透水事故救治培训。汾阳医院在其他医院的配合下,紧急调配了14辆救护车,并做到每车配备两护一医,以确保被困矿工能得到及时救援。

分秒必争解救被困人员

透水事故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排水成为了关键中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时间尽快解救被困人员。而从医疗救援的角度来讲,制定周密的救援计划则是重中之重。汾阳医院急诊科主任、应急办主任王建林参加了救援全过程。他告诉记者,正升煤矿透水事故医疗救援大致分为3个部分:井下救援,伤病员的院前救援与转运,伤病员的院内救治与营养。该院急诊科主要承担的是井下救援及院前救援与伤病人员的转运工作。接到紧急通知,汾阳医院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成立救治领导组、救治专家组,并指定坑口现场医疗总指挥、医院救治总指挥,前往正升煤矿集结待命,做好一切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医疗救援情况。为执行此次紧急救援任务,汾阳医院出动了3辆多功能监护型救护车,调动27名救援人员,前往参加救援共计32人次。

在省、市有关领导的指挥下,医院制定了4套救治方案,包括井下救治方案、坑口救治方案、医院救治方案和重症患者救治方案。

据介绍,井下救治方案是根据井下被困工人的数量,由市卫生局调配救护车,车内必须配备被褥、氧气及常规抢救药品及器材,保证做到一人一车,每车配备至少由一医一护组成的医疗救护队。坑口救治方案就是考虑成功升井的伤病员在井下要确保每人一副担架,手臂戴编号牌,执行平卧位,并给予最初的生命体征监测、保暖、眼罩遮眼或梦魇避光等院前急救措施;然后,成功升井后交坑口医护人员,由医院人员进行救治与分流。在确保绝对安全的情况下迅速抬至救护车上,迅速离开现场,以便下一批人员的救援。医院救治是极为关键的环节,方案要求伤病员上车后,立即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建立静脉通路,静脉点滴生理盐水或是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滴速不可过快,避免加重心脏负荷而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对意识清醒及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并缓慢饮用适量淡盐水或米汤等;重症患者救治方案,主要是明确院内救治。对转运入院的患者,汾阳医院的救治小组要对其进行全面详细的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同时对病情作出评估,必要时可请部级专家会诊指导。

“对于此次救援,医院从上到下都极为重视。在整整10天10夜的救援过程中,汾阳医院的院领导、车队司机、急诊科医务人员和其他科室骨干放弃国庆长假休息,24小时待命,数十次奔赴现场,任劳任怨,严格周密、井然有序地执行救援行动。”王建林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应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医疗救援团队,汾阳医院每个救援人员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能放弃一线希望,被困人员随时都有可能救出,要做到有备无患,呼之即应”,以此确保一旦被困人员救出,救援人员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现场救援。

千方百计确保两位矿工活下去

山西省汾阳医院在紧急医疗救援中,迅速调配了一批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知识全面、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以及救护车司机,成立了一支标准化、军事化的急救队。由于透水后井下人员出现以下情况:因溺水而导致呼吸功能障碍;井下可能坍塌造成被困矿工骨折、脊柱损伤;被困矿工长时间被困,短时间内可能会出现呼吸骤停等,所以医院特意安排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以及现场抢救技术过硬的急诊科医师第一时间赶往矿难现场,并确保24小时蹲守在井口。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营救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多日,但救援人员并没有放弃希望。经过10天10夜的救援守候,挑战生命极限的奇迹终于发生。10月8日凌晨3时20分许,两名被困240多个小时的矿工被安全解救出井。“救出来,就一定要确保他们能活下去。”王建林告诉记者,得知这两位矿工被困240多个小时,在没有任何食物、一片漆黑的井下,依然坚强地活了下来后,所有参加救援的医护人员都怀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千方百计一定要让他们活下去。

这两位生还获救的矿工叫张荣飞和朱邦奎,他俩一个20岁,一个47岁。能在井下坚持如此长时间,一是因为他们有要活下去的坚强信念;二是因为他们不会游泳,采取了较为科学的求生、维持生命的方法。

“两位矿工被救出后,医疗急救队现场立即给予眼保护,建立静脉通路及必要生命支持,同时由救护车紧急转入汾阳医院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在伤员进行转移的过程中,医院救援护士在颠簸状态下,克服极大的困难,利用过硬的技术,对两位矿工进行了准而稳的静脉穿刺输液,为救援医生进行各种抢救治疗提供了莫大的帮助。这足以说明,在10天10夜的救援工作中,一支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良好、专业技术过硬、做事有条不紊的救援队伍,在救援工作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关键作用。”王健林介绍说。

尽心尽责还伤者一个强健体魄

10月8日凌晨4时许,两位获救矿工被以最快的时间安排到了汾阳医院的ICU。患者张荣飞,被困井下,当时被水冲击摔倒,致左下肢外伤,全身多处皮肤被擦伤。入院初步诊断为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营养不良;患者朱邦奎,当时被水冲击摔倒,致胸部及左上肢外伤,入院初步诊断为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胸部、右上肢、右髋部皮肤软组织挫伤。汾阳医院院领导及主治医师针对他们所患的不同症状,召开紧急会议后,为他们分配了各自的主治医师并拟定了相应的治疗计划。

第一天,医护人员积极完善了两人的各项相关检查、化验。为张荣飞做血常规、血气分析、生化八项、血镁、血淀粉酶、尿常规等检查,同时对他还进行了鼻导管吸氧,必要时还建立人工气道。此外,还进行了心电监护、重症监护、抗感染治疗、保护胃黏膜治疗等。朱邦奎年纪较大,医护人员为他做了心电监护,监测生化、血气、血常规等检查,同时让他吸氧、抗炎。在保护胃黏膜、早期补充糖盐水及胶体液完毕的6小时后,医护人员帮助他口服流食,以此提升肠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等。为了确保两位获救矿工能尽快恢复健康,医院要求主管医师均要时刻了解患者病情,了解早期病情变化过程,配合护理人员按时对患者进行服药、拍背、翻身、吸痰、进食及大小便等处理。同时,医院对其病情、诊疗过程随时进行了解。经过紧张的精心治疗,当晚19时13分,主治医师在查房时开始鼓励两位矿工自主咳嗽、咳痰,适当床上活动。

医护人员尽心尽责,第二天两名矿工均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张荣飞虽然依旧鼻导管吸氧,但已无明显呼吸费力不适,无需双眼罩保护,心律也较齐,心音有力。而朱邦奎的双下肢则已无水肿,足部皮肤开始发红,显现生长迹象。两人均可进半流食。医护人员则让他们减少液体摄入量,继续纠正电解质紊乱。同时,一刻也不放松警惕,继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随后三天,在主治医师和陪同护士的精心治疗、护理下,两名患者皆神志清楚、言语流利,没有出现呼吸困难,也无明显饥饿感。咳嗽有力,人有了精神、食欲也好了起来。其间,记者专门采访了这两位创造生命奇迹的矿工。张荣飞告诉记者,当时井下发生透水后,只有他和朱邦奎老哥不会游泳,其他人会水以为能游出去,没想到水量太大……他俩爬到井下的坡顶,背靠背互相支撑,在黑暗中依靠仅有的水维持生命。“当时我们只想着要活下去。我想家里的亲人,而朱邦奎想见他的女儿。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我们才能坚持240多个小时活着出来。被救出后,汾阳医院医护人员前前后后,全力以赴、尽心尽责对我们进行救治。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我们才能顺利活下来,恢复健康。”

据了解,在两位矿工治疗期间,卫厅长还组织省内著名的消化内科、精神卫生科等专家赶赴医院,协助进行医疗救治。

截至记者发稿时,这两名患者已转入普通病房。在接受汾阳医院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健康状况也愈加良好。对此,上级部门也对汾阳医院在此次救援行动中的出色表现予以了肯定。

从获救矿工质朴的话语中和上级部门的的肯定中,正升煤矿透水事故紧急医疗救援行动无疑体现了汾阳医院是一支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全面的医学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合格的医疗救援队伍。由于他们的加入,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让受伤矿工迅速恢复了健康。汾阳医院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更何况作为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救死扶伤本来就是我们应担的责任。”

让我们在为这些无私白衣天使感到骄傲的同时,也真心地希望这世界从此再没有疾病、没有灾难,不再有救援。

山西省副省长任润厚(左三),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卫生厅厅长卫小春(左二)领导现场制定抢救方案

山西省副省长任润厚代表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看望伤员

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卫生厅厅长卫小春在ICU病房指导救治

山西省汾阳医院王富珍院长指导救治伤员

山西省汾阳医院医护人员精心护理获救矿工

[相关链接]

矿难透水事故发生后矿工应如何自救?

井下透水事故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一旦发生了透水事故,可采取下列方法进行避灾自救:

首先要尽力判明水源性质(含水层水、断层水、老空水)并用最快的方式通知附近地区的工作人员一起按规定的路线撤出。要手扶支架躲过水头冲击后向高处走,进入上一个水平,然后出井。

假如出路已经被水隔断,就要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避难硐室中避灾,或者迅速寻找井下位置最高、离井筒或大巷最近的地方等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暂时避灾。如系老空(已采掘的旧巷及空洞)透水,则须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墙或吊挂风帘,防止被涌出的有害气体伤害。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

在避灾期间,遇险矿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要坚信上级领导一定会组织人员快速营救;坚信在班组长和有经验老工人的带领下,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共度过难关,安全脱险。要做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

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

被困期间断绝食物后,即使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也应努力克制自己,决不嚼食杂物充饥。需要饮用井下水时,应选择适宜的水源,并用纱布或衣服过滤。

长时间被困在井下,发觉救护人员来营救时,避灾人员不可过度兴奋和慌乱。得救后,不可吃硬质和过量的食物,要避开强烈的光线,以防发生意外。

当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自救方法是:

迅速背向空气震动的地方,脸向下卧倒,头要尽量低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衣服等物盖住身体,使肉体的外露部分尽量减少。

要迅速藏好自救器,辨清方向,沿避灾路线尽快进入新鲜风流,离开灾区。撤离中,要由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假如巷道破坏严重,又不知道撤退路线是否安全,就要设法找到永久避难硐室或自己构造临时硐室暂时躲避,安静而又耐心地等待救护。

避灾中,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并严格控制矿灯的使用。要主动照顾受伤的人员,还要时时敲打铁道或铁管,发出求救信号,并派有经验的老工人出去侦察。经过探险确认安全后,大家就可向井口退出,并在沿途作出信号标记,以便救护队跟踪寻找。如有可能,要寻找电话及早同地面取得联系。

矿井发生火灾后,任何人发现了烟雾或明火,都要立即向领导或调度室汇报,请求救护队救援,同时还要自救避灾。具体做法是:

沉着冷静,迅速戴好自救器,避灾领导要逐一进行认真检查后撤退。

位于火源进风侧人员,应迎着新风流撤退。位于火源回风侧人员,如果距火源较近,且火势不大时,应迅速冲过火源撤到回风侧,然后迎风撤退;如果无法冲过火区,则沿回风撤退一段距离,尽快找到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再撤退。

如果巷道已经充满烟雾,绝对不要惊慌,要迅速地辨认出发生火灾的地方和风流方向,然后俯身摸着铁道或铁管有秩序地外撤。

井下发生冒顶事故,矿工如何待救和自救:

要千方百计减少个人呼吸量,静卧休息,并注意加强支护以防继续冒顶。

如果有隔离式自救器,应在感觉呼吸困难时佩戴,被堵处如果有压风管路,可打开阀门供氧,人员可俯在管路出口附近。

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篇7

2008年3月,贺利民开始兼任南阳市卧龙区卫生局局长。上任伊始,他便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开创了卧龙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新局面,使卧龙区的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博得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整合资源、以城带乡”的战略统筹

上任伊始,贺利民便带领局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研,找到了当前卫生系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才匮乏、管理模式粗放、负债率过高、经济效益欠佳等。针对这些问题,卫生局领导班子经过分析研究,确立了“以城带乡、整合卫生资源”的基本工作思路,并规划了以“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整合资源、协调发展”为指导的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水平,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共同协调发展。一年多的工作实践表明,南阳市卧龙区卫生局从工作制度到长效机制,从工作模式到具体方法,从科学管理到持续发展,均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卧龙区卫生局充分认识到“城市支援农村”在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并站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高度,制定了《卧龙区城区医疗机构支援乡镇卫生院建设实施意见》,成立了卫生系统医院业务技术指导专家小组、城区医疗卫生机构支援乡镇卫生院专业会诊技术支援小组、医院管理巡回指导小组和医院管理效能督查小组等4个专项工作组,确立了具体组成人员、工作内容及职责、考核评价措施,并把组派短期巡回医疗和中长期医疗队下乡的方式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了卫生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制度,确保这项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卧龙区城区医疗卫生单位从业务管理、技术支援、设备援助、资金支持等方面,全方位地展开了对各乡镇卫生院的支援,因地制宜,因需施援,并且形成了不断完善的工作模式。卧龙区卫生局积极扶持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增强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保证农民得到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卫生院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卫生院管理制度,提高卫生院的管理水平、运行效率和效益水平。

在各个方面的细化方法上,卧龙区卫生局实行了“分组结对、对口支援”措施:将城区部分医疗单位的医务科、护理部等医务人员轮派结成7个业务管理组,对各乡镇卫生院进行对口帮扶支援;将有经验的执业医师结成9个技术支援组下乡派驻到定点村卫生所,并鼓励医院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地、有组织地到卫生院开展专家门诊、手术指导、专题讲座等服务;组建了6个由近百名经验丰富的医院管理人员组成的巡回指导专业组,分别对乡镇卫生院医护质量技术、财务管理、行政后勤、卫生监督技术、疾病预防控制技术、人事管理等进行指导。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还为各乡镇卫生院无偿援助医疗设备、“床单元”等30余卡车。除了在资金、设备上不断地给乡镇卫生院注入“新鲜血液”外,还定期开办人才技术专项培训,组织乡镇卫生院人员到城区医院免费进修、学习,从根本上提高了乡镇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

针对部分医疗卫生单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卧龙区卫生局因地制宜,因院施策,大力整合辖区医疗卫生资源,对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职工医院与卧龙区靳岗乡卫生院进行了有效整合,全新构架辖区的基础医疗及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分区;同时,充分发挥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与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七里园乡卫生院等市区二、三级医院的“联姻”工作,加强城区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业务辐射带动,盘活了卧龙区医疗卫生这盘棋。

为了加强财务一般性支出管理,合理分配收入,增加医院经济积累,实施科学管理,提高效益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卧龙区卫生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局属各单位财务一般性支出的管理规定》和《关于加强各乡镇卫生院经济核算与分配管理的指导意见》。其按照“坚持科学发展、量入为出;坚持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坚持保障供给、分类管理、限额控制;坚持大额支出和重要支出事前审批”的原则,全面推行职工工资、津补贴和福利费、招待费、差旅费、交通与燃修费、通讯费、文印和印刷费、水电费、医疗纠纷赔偿费等九个方面支出与管理规定;对各单位负债率的管理规定均采取与年度目标、任期经济责任考核指标挂钩的办法,从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上解决了以往乡镇卫生院负债率偏高、经济运行状况差、经济效益低、卫生院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促进了卧龙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卧龙区卫生局坚持跟踪考评,动态管理,确保以城带乡、联动发展,取得了扎实成效。保证对口支援工作落到实处,促进了全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保障全区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收到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受到各乡镇医疗卫生单位和广大社会群众的广泛赞誉。

“核心项目”的战略部署

贺利民通过对卧龙区的医疗资源进行充分、深入的调研后,结合自己多年的科学管理经验,宏观部署了一系列重要的核心项目。

卧龙区卫生局以振兴中医药事业为己任,谋划张仲景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大计。2008年以来,围绕卧龙区委、区政府关于“弘扬张仲景文化,发展中医药产业”研讨会、协调会的相关精神,卧龙区卫生局迅速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面系统地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开展张仲景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期筹备工作。此外,还成立了“卧龙区中医药管理局”和“张仲景文化与中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会”;组织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对全区乡村医生进行全员培训;向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了14名中医作为“全省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养对象”。 卧龙区卫生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任务,完善工作流程,为分步组织实施、尽快完善一套集中“医药文化、医疗、教育、中药种植、加工、销售、市场、旅游”等于一体,弘扬张仲景中医药文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卧龙区卫生局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契机,提升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水平。2008年度,该区共有250793人次享受到了“新农合”补贴,补贴金额达3522.05万元。其中,享受门诊慢性病补贴21650人次,补贴金额为70.48万元;享受住院大额补贴30562人次,补贴金额为2886.10万元,人均补贴944元,补贴超过1万元的有58人。2009年1月至4月底,该区共有119090人次享受到了“新农合”的补助,补助金额1643.4万元。其中,享受门诊统筹补助9678人次,补助金额为29.6万元;享受住院大额补助10929人次,补助金额为1210.92万元,人均补助1108元,补助超过一万元的有51人。具体工作中,结合卧龙区的实际情况,卧龙区卫生局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修订卧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慢性病范围的通知》、《关于参合农民住院期间有关费用补助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等,对“新农合”实施方案进行了科学调整,使其更加规范和完善,从而使各级财政配套资金补贴比例大幅度提高,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卧龙区卫生局也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医疗市场整治工作,继续加大行业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牵头部门职能,积极做好谋划、协调、指导、督促、迎检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会同其他相关部门,积极做好全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尤其是大力开展了双节、“五一”、温总理视察南阳及“健康快车”慰视团莅宛、高中招考试期间、“十一”及中秋节期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了重大节日、社会活动期间的食品卫生安全,并以工业南路19家餐饮单位为试点,启动了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工作。2008年共监管各类食品从业单位2463家,监督覆盖率达100%,食品卫生许可证正确发放率达100%,从业人员体检率和培训率达95%,并且严格立案查处不合格单位,责令限期整改,清理无健康证上岗人员,全区范围内未出现食物中毒事故和食源性疾病流行。在医疗市场整顿工作方面,卧龙区卫生局实行了集体会审签批制,严把准入关口,并同步完善资料档案和电子文档,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卧龙区卫生局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创新管理举措,采取“四结合、一教育”措施,实施强力综合整治,通过监督检查取得了理想效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以重大传染病防治为重点,卧龙区卫生局全面做好疾病防控和妇幼保健工作。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上,卧龙区卫生局积极实施“多发现、全干预”策略,扎实开展预防母婴传播工作;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在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全省率先启动了100%安全套推广使用项目,加强对公共服务及娱乐场所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全力做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工作,多次迎接国家和省市督导检查,均倍受好评。卧龙区卫生局针对不同季节和重点人群,全力做好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防治工作,防止相应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卧龙区卫生局及早动手,周密部署,重点加强了托幼机构和中小学等重点单位的卫生管理和疫情防控,由于措施果断得力,有效控制了手足口病疫情在全区的发生和流行。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严把线索调查关、归口管理关、网络病人追访关, 保证了结核病防控覆盖率达100%。在计划免疫和产科建设方面,全区接种门诊和妇产科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条件都得到了较大改善,全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均有了较大提升。全年儿童系管率达92%,孕产妇系管率达46%,高危住院分娩率达99%;全区“四苗”接种率等各项疾控工作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

贺利民带领卧龙区卫生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科学、认真地部署各项关键工作,使该区的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全面进步。

“加强农村卫生、完善城市医疗”的战略体系

贺利民认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是医疗卫生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关键环节。

卧龙区卫生局重视村级卫生组织作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网底的作用,坚持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积极开展示范村卫生所(室)创建活动,提高其卫生服务水平。按照“全区统一规划,土地无偿划拨,上级适当补助,村医个人兑资,资产集体所有”的原则,积极引导建设标准化卫生所(室)。同时,依托各乡镇标准化卫生所,为村民建立健全健康档案。认真贯彻《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对乡村医生分期分批分类进行培训,切实加强乡村医生准入、技术水平和医疗安全的管理。

在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卧龙区卫生局坚持以《一级医院管理评价标准》为指导,加强乡镇卫生院内涵质量建设,强化内部规范化管理,实现政府管理责任、公共卫生职能、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和医疗服务质量“四到位”,有效提升其经济效益水平。重点抓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优化人才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培育优势专科;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健全医疗质量监管机制;大力引导乡镇卫生院转变服务模式,重点做好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

在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的同时,卧龙区卫生局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工作的运行质量,切实缓解辖区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大、更多的实惠。

贺利民在谈到卧龙区卫生局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时强调,以城区行政管理体制为框架,以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为根本,以城区街道办事处及其居委会辖区为划设范围,配套完善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断完善和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加强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业务指导、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推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的整合与衔接。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并逐步建立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倡导“大病上医院,小病进社区”,逐步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机制,降低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医。

采访中,记者参观了2008年卧龙区设置并审批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所到之处诊室干净明亮、药品摆放整齐。其中,百里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张衡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车站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人大社区卫生服务站、梅溪八一社区卫生服务站、张衡和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荣获“市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称号。

贺利民带领的南阳市卧龙区卫生局之所以捷报频传,这是因为他们坚持以组织建设为核心,以引导培训为手段,提高队伍业务素质的结果;这是因为他们对卧龙区医疗卫生事业实现科学化管理和跨越式发展的结果;这也是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关心帮助的结果;更是该区医疗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拼搏进取、抢抓机遇、务实重干的必然结果。

放射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篇8

一、市职业病防治现状与问题

职业病防治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党的十七大提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职业病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开展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和重点职业病专项整治,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严肃查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全社会职业病防治意识逐步增强,大中型企业职业卫生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一定遏制。

目前,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

(一)职业病具有迟发性和隐匿性的特点。尘肺病、职业中毒是在我市病发的最主要职业病,今年以来,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断出矽肺2例、煤工尘肺5例。由于其迟发隐匿特点,预计实际发病数字要在此之上,对我市公共卫生安全造成隐患。

(二)职业病危害范围广。煤炭、冶金、化工、建材、汽车制造、医药等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病危害。许多中小企业工作场所劳动条件恶劣,劳动者缺乏必要的职业病防护。

(三)对劳动者健康损害严重。尘肺病等慢性职业病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愈,伤残率高,严重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四)各县市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较多,返乡农民工的职业病防治还存在薄弱环节。

(五)根据外地情况,群发性职业病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一次性造成几十人患病,具有范围大、程度深、影响严重特点,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预防杜绝。

发现这些问题,除了职业病的病理特征和环境因素外,还在于:一是用人单位责任不落实。一些用人单位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不足,对劳动者健康重视不够,防治主体责任不落实,没有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二是政府监管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县区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关系,职业病防治未能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监管机构不健全,基层监管力量薄弱,部门之间工作衔接不够,没有形成合力。三是防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一些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设施、设备简陋,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低,投入不足。职业病预防、控制技术急需提高,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应急救援能力有待加强。

当前,投资拉动的经济结构在我市将长期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人口结构将长期存在,工业生产装备水平不高和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的状况也将长期存在,特别在煤炭、冶金、化工等职业病危害较严重的行业,改善工作环境需要时间过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新的职业危害风险增高。大量农民进城就业,他们劳动关系不固定、流动性大,健康保护意识不强,职业病防护技能缺乏,加大了职业病防治监管的难度。这些因素势必导致职业病防治的环境条件日益复杂,接触人口日益增多,隐患危害也将会日渐显现突出,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根本目的。落实用人单位责任,加强政府领导,强化行政监管,依靠科技进步,立足国情,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采取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和健康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既着眼长远,不断完善制度和监管体系,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目前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3、宣传动员,社会参与。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三)规划目标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规范管理、职工群众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显著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防治意识,改善工作场所环境,基本遏制职业病高发势头,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控制新发尘肺病病例增长速度,基本控制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显著减少,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消除急性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到2015年,存在职业病危害隐患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9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60%以上,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65%以上。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60%以上,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85%以上。

到2015年,职业病防治监督覆盖率比年提高20%以上,严重职业病危害案件查处率达到100%。监管网络不断健全,监管能力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得到加强。

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完善与职责任务相适应、规模适度的职业病防治网络,基本职业卫生服务逐步覆盖到社区、乡镇。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的能力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职业病防治、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高。

到2015年,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职业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主要任务

(一)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

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依法落实职业病各项防治措施。

2、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落实。用人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应当熟悉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具备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能力,定期参加法律法规和专业培训,岗位应相对固定。

3、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职业病危害。依法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和职业卫生审查制度。提倡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采用无毒替代有毒、低毒替代高毒。对于生产技术低下、设备差、工艺落后、职业病防治条件差的企业,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进行改善。对无法改善的,应当依法淘汰。

4、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监测和评价工作。按要求在作业场所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工作场所。

5、依法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劳动者得到职业健康监护。用人单位要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本人。要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积极治疗,按时进行健康检查和必要的医学观察。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做好职业病病人的治疗、康复、定期检查和安置,确保职业病病人的权益。

6、按要求为劳动者配备有效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监督其正确使用。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能力。

7、完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用人单位要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依法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8、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存在或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要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救援器材、设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要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10、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依法参加工伤保险,落实有害岗位津贴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政策。

(二)强化对重点职业病的防治。

1、尘肺病防治。以控制煤工尘肺、矽肺为目标,强化对建材、煤矿、水泥、有色金属矿、冶金企业和石英砂加工作坊等的监督检查。用2—3年的时间,对上述行业进行一次全面的尘肺病普查和粉尘危害调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尘肺病的发病率。逐步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工艺、设备和材料,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职业病防治条件的小水泥厂、小煤矿、小冶金厂等企业。

2、重大职业中毒的防治。进一步加强对化工、冶炼、制药、电子、酿造、纺织、印染等行业的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销售、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实施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氨气、苯、重金属等重大职业中毒隐患防范治理工程,开展中毒隐患排查与治理。加快有毒化学品生产、销售、使用的行业及企业技术改造,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严防重大职业病危害中毒事故发生。

3、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加强对核技术应用行业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完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的放射性危害;落实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三)构建完善的职业病防治和监管体系。

1、加强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各县市区要制定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分级、分类培训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有针对性的组织对卫生、安监、环保、劳动、工会等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职业病预防控制的能力。

各县市区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安监、劳动、环保等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的配备和培训,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将职业病预防控制职能延伸到乡镇一级。

2、壮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提高监督执法能力。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县两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加快培养职业卫生监督员的步伐,建立长效机制,从人才的准入、培训等渠道综合考虑,不断壮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3、加强对重点职业病的监测与预警。开展对煤工尘肺、矽肺、石棉肺、铅中毒、苯中毒、锰中毒、汞中毒、职业性肿瘤和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等的监测,及时掌握职业病在高危人群、高危行业和高危企业的发病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重大职业病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预警。

加强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的能力建设和管理,提高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四)提高劳动者健康权益保障水平。

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政策标准体系,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将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依法纳入工伤保险社会统筹,保障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强调维护农民工的职业健康权益,企业要将农民工等各类用工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纳入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

(五)加强劳动用工和劳动合同管理。

加强高危行业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管理,依法对不签订劳动合同和不履行危害告知义务的行为从严处罚,从源头上规范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六)建立健全司法救济机制和法律援助制度。

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解决职业病人权益纠纷中的司法救济作用,动员法律工作者、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团体,积极为职业病人提供法律援助、心理辅导和精神关怀等。

四、部门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1、拟订地方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

2、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并查处违法行为。

3、负责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

(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承担工矿商贸作业场所(煤矿作业场所除外)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

2、负责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

3、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据上述内容负责煤矿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工作。

(三)工会组织

1、督促并协助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的宣传教育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建议;对劳动者反映的职业病防治问题,协调并督促用人单位解决。

2、协助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代表职工与企业平等协商签订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完善劳动关系;监督用人单位履行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向劳动者告知的义务。

3、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时,有权要求采取防护措施,或者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采取强制性措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发现危及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情形时,有权向用人单位建议组织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作出处理。

(四)发展改革部门

1、负责将职业病防治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在项目审批中,监督相关项目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申报或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

(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1、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包括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的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督促用人单位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

2、统筹拟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劳动关系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监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及职业危害因素和危害后果向劳动者告知的义务;打击非法用工和使用童工行为;制定女职工、农民工的特殊保护政策,维护职工和职业病病人的合法权益。

3、组织对职业病病人的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落实工伤待遇。

(六)工业信息化部门

1、在制定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鼓励企业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落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产业。

2、组织实施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七)环境保护部门

1、贯彻执行国家核与辐射安全政策、规划和技术标准,研究起草并组织实施地方性辐射安全法规和政府规章,拟订技术标准,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负责辐射事故调查处理。

2、监督管理核设施安全、放射源安全,负责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生产、销售、使用审批;对核材料的管制和民用核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确保辐射工作场所安全。

3、依法关闭破坏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的小水泥厂、小煤窑、小冶炼厂等。

(八)财政部门

根据本辖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求,每年安排必要的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用于承担职业病防治职能相关部门人员的工资、津贴补助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宣传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

(九)科学技术部门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和鼓励有关部门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鼓励科研院所对职业病发病机理和发展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水平。

(十)司法部门

宣传和落实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时的司法救济制度,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十一)宣传部门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劳动者健康、重视职业病防治的良好氛围;发挥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作用,鼓励群众举报职业病防治违法行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防治工作领导。

各级政府要将职业病防治重要指标、主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制定本地区职业病防治规划,层层分解目标,明确具体措施,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三方代表组成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

(二)加大监管力度。

各级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认真履行职业卫生监管职责。针对本地区职业病危害特点,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人群的监督检查力度,对重点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其他存在职业危害的单位至少1—2年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严肃查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损害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的违法行为。对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要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和负责人的责任;对因失职、渎职导致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发生,或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的,要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相互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三)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

市卫生、安监等部门每年至少要组织1—2期职业卫生相关技术和职业卫生监督培训班,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作业场所检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水平和职业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每一个卫生监督机构至少要培养2—3名既懂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的专业人员,指导当地职业卫生工作。强化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培训。

(四)加强应急处置体系建设。

提高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完善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医学救治基地的建设。探索预防重大职业中毒和核辐射事故的有效措施,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

(五)加大经费投入。

建立多渠道的职业病防治筹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职业病防治。用人单位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各级政府要按照有关规定落实职业病防治补助政策,保证必需的工作经费。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

(六)建立职业病信息监测预警。

加强职业病信息监测、报告与管理,建立和完善职业病信息监测、报告与管理网络,建设职业病监测哨点,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提供基础数据。

按照动态监控、及时预警、准确计量的要求,根据职业病危害的性质和程度,建设先进的职业病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按照队伍专业化、装备现代化要求,推进各级职业病信息监测标准化建设。

(七)开展专项调查,构建动态监管体系。

开展严重职业病危害人群调查,构建严重职业病危害人群动态监管及监控预警体系,加强对严重职业病危害人群健康检查、登记建档和监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八)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

上一篇:家庭医生签约中心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