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物流监控科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11 13:33:36

海关物流监控科工作计划

海关物流监控科工作计划篇1

海洋环境科研要为提高海洋环境管理和宏观决策、实现碧海行动计划目标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其任务是:进行基础理论研究,探索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迁移转化的规律,为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控制海洋污染提供科学依据,为应用技术开发提出理论依据和方法;进行应用技术研究,在改善经济结构过程中,寻求对污染实行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最佳模式和高效、低耗污染防治方法;开展海洋环境综合性、预测性研究,从发展战略上,进行人口、资源、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为制定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海洋经济和海洋环境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实施碧海行动计划的技术支持涉及的内容包括环境监控的软件建设、污染治理及生态恢复工程的实用技术和设备的筛选、重大环境问题的研究等。其核心是利用高新技术的力量使碧海行动计划顺利实施,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改善及恢复海域的生态环境。

第一节*-*年的技术支持行动计划

一、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计划

(一)监测站位方案

根据国家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1998)和《*省近岸海域监测站位布设原则》的要求,*省沿海7市地共设立101个监测点位,覆盖各个环境功能区,基本能够控制和反应*近海环境质量状况。*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将着眼于*近海环境质量监测,结合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和确定的污染治理重点区、生态保护区和敏感区,本着内密外疏的原则,合理布设和优化*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

(二)监测能力建设

1.不断完善沿海市、县两级海域监测体系,全面开展全省近岸海域水质、沉积物和海洋生物等有关项目的监测分析工作。

2.随着海水水质监测工作的开展,有计划地培养海洋环境监测专业人员,及具备相应技术指导和技术监督能力的人员。

二、建立*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为了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质量,提高海岸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和工作效率,*省环保局于1997年1月下达了《*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课题,由*省环保局和*海洋大学共同承担,建立了《*省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手段,将使环境管理部门及时了解*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等,有助于科学管理和正确决策。“*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环境基础信息数据库系统、环境基础信息空间数据库系统和数值模型库系统,有助于*海洋环保工作总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应进一步完善改进“信息系统”,使其更便于操作,更具实用性。

三、筛选支持示范工程的实用技术和设备

以推广啤酒废水处理技术为重点,筛选并推广化工、制药、染料等行业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

由于海洋污染主要是T-N、T-P污染,*省拟推广以下实用技术和设备。

(一)氮肥企业的稀氨水回收

1、生产尿素但无碳氨生产装置的企业

采用深度水解技术,将尿素解吸残液水解为NH3和CO2,与稀氨水一起经解吸塔解吸出NH3和CO2,用于尿素生产。

2、具有碳氨生产装置的企业

将各车间、工段产生的稀氨水(含氨2-3%),集中于氨回收罐,经处理,塔顶气冷凝后得到含氨>20%的浓氨水,用于生产碳酸氢铵。

3、硝酸铵及硫酸铵生产企业

采用膜分离技术,将NH3从稀氨水中分离出来,用稀硝酸或稀硫酸吸收后,用于生产。NH3脱出率可达99%。

(二)推广磷肥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废水不外排

(三)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高效脱氮、脱磷工艺技术

四、建设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与赤潮灾害监测系统

充分利用“十五”期间的海洋环境保护科研成果,以环保和海洋部门为主,基本建成海上溢油与赤潮灾害监测系统。

在莱州湾、胶州湾等赤潮高发地区设置海洋水质与赤潮观测站,增加监视次数,在赤潮发生期间,进行赤潮跟踪监测。建立环境要素数据库,建立赤潮发生次数、赤潮生物种类、赤潮发生面积和持续时间、藻毒素分布等数据库。适时开展赤潮预测预报研究,建立环境状况与赤潮灾害发生模型,进行环境状况与赤潮灾害发生变化趋势的预报预测。

五、建立包含氮、磷等非保守物质的水质预测模型,开展水质预测(氮、磷)和估算容量总量

建立海域水质模型是一项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和进行污染物控制以及保护海域水质的重要手段。通过水质模型,定量计算水体的负荷量与水质的关系,可以对污染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十五”期间,水质模型的研究要在保守物质的输运扩散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以氮、磷等非保守物质为研究对象,在胶州湾、莱州湾等重点海域开展生态动力学模型(富营养化模型)研究;开展非点源污染物通量研究,建立入海污染物与海域水质的输入响应模型,为实现氮、磷的容量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六、面源(地表、地下径流)和河口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面源污染控制由农业部门和环保科研部门共同承担,主要研究农业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未利用部分在地表水、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最终入海量,为海域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入海河口污染控制技术由水利部门和环境科研、设计部门共同承担,主要研究在保证河口的水利作用条件下,河水及底泥的入海污染控制技术。

七、养殖自身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建立完善养殖系统自身污染的监测体系。重点开展自养(贝藻)与异养(鱼虾)复合养殖系统的研究,水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包括水产废弃物在养殖动物饲料中的应用及水产废弃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等),养殖饵料改良、提高饵料利用率研究,养殖废水处理、养殖场底泥消化处理研究等。

第二节*-2015年的技术支持行动计划

一、海域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研究

建立近海海域环境污染损失估算与分配模型,进行地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及其应用效果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内模拟试验和海域小规模试验研究,提出并研究设计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建设体系,工程建设内容,工程投资及工程建成后效益评估预测方法。

二、大气沉降控制工程研究

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研究大气沉降污染发生、迁移、沉降、污染机理和规律,通过对国内外已有大气沉降污染研究成果的收集与分析,筛选控制大气沉降污染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对这些技术、方法的试验研究及结果分析,提出并设计控制海域大气沉降污染的工程。研究陆源污染产生的SO2、NOx、TSP等的污染防治和及其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沉降规律,以及最终入海量,找出大气沉降与海水污染的相关性,提供大气污染沉降入海的防治措施、投资估算和预测评估工程建成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

三、面源和河口污染控制工程研究

在*省近岸海域几条主要入海河流的入海口之前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并进行提高氮、磷去除效果的工艺和管理技术的研究,有效削减市政污水中氮和磷对海域的污染影响,对近岸海域水质的改善将发挥重要作用。

四、生态渔业工程研究

海关物流监控科工作计划篇2

一、加强科技基础建设,做好重大工程建设。

(一)部署总署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根据总署统一规划,调试开通我关到总署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该系统单独使用我关到总署的2M专线,采用硬件系统,比较原软件方式的视频会议系统,画面质量、语音效果都有很大改善。全年共召开12次全国性视频会议。为确保全国海关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在国庆期间随时可用,根据科技司要求,安排专人于国庆期间(月21日至10月10日),对总署视频会议系统开机值班,达到100%出勤率,圆满完成值班任务,受到总署科技司表扬。

同时,做好关区视频会议系统的保障工作。研究新的应用,在监控中心安装实现可视指挥的功能。全年共召开全关区视频会议7次,节省办公经费约112万元(按每次会议16万估算)。

(二)继续进行总关大楼综合布线工作

继续进行去年开始的大楼综合布线系统。一是对弱电井进行了清理改造。清理弱电井内线路,铺设防静电地板,安装接地箱。二是在中心机房迁移网络设备,安装骨干光纤、双绞线配线架。三是完成四层西厅办公区的装修、清理工作。由于大楼已经正常工作,工作时间不能够影响正常办公,而且对卫生、安全有较高的要求,所有工作必须在下班后和节假日进行,加班加点进行施工。截止到月底,大楼综合布线验收测试工作已经完成。邀请山东省计算机网络质量监督检验站对我关综合布线系统进行抽测,共选取个楼层的300个信息点和20对光纤。检测合格率达到100%,具备了验收条件。同时,做好大楼礼堂的综合布线和视音频信息点设计工作,确保大楼礼堂满足今后视频会议召开要求。

(三)进行关区网络升级改造

关区骨干网络自200STP线路和MPLSVPN技术建设关区骨干网络。经过与电信运营商的多次协商,引进多家运营商竞争机制,大幅降低线路租费,为网络升级改造创造了条件。通过引入MPLSVPN技术,能够增强关区网络的安全性,提高网络的可控性,实现业务及管理网传输的负载均衡及互备,实现关区视频监控图像在海关内部网上跨地市传输,提升关区网络平台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关区网络建设是一次重大的飞跃。为做好此项工作,我科根据处领导要求积极寻求总署支持,向总署科技司提交了技术方案,并顺利地通过了总署组织的专家组评审论证。

为解决网络改造出现的线路租费缺口,统一规范关区二级现场专线费用,与三家电信运营商签订全省线路资费框架性协议,规范收费标准,清除不合理收费。同时根据海关法和总署监管场所管理办法,将一部分专线费用改为企业支付,节省我关线路经费;经过清理,二级现场线路全年费用由原80多万减少到30多万,弥补了全省网络扩容经费需求。

目前该项目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完毕,工程已进入实施前的模拟测试阶段。

(四)继续进行关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根据关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统一规划,参与并制定大港、邮办、机场、黄岛海关全年的视频监控建设工作方案。配合港务局实现视频监控光纤入户,实现大港港区内的监控。加强对关区视频监控系统的指导和规划,先后到保税物流园区、日照和东营进行实地调研和指导。

针对宽视界传输方式的缺陷,积极探索视频监控网络传输的新模式。以东营海关为试点,采用“分段”的方式实现视频图像的传输,即:由监管场所至海关采用MSTP局域网方式传输,隶属海关再采用2M互联网接入方式,实现总关对其监控图像的实时查看。这种方式投入及运维成本均很低,且图像效果很好,可在关区内推广使用。此外,在该关还进行了视频图像异地存储的测试,确保保税仓库等无海关人员值守场所的监控图像异地保存在隶属海关,满足了监控要求。

(五)加强对外接入局域网联网建设

管理网对外接入局域网是我关对外接入的网络平台。为加强各直属关对外接入局域网的建设,总署下发了“海关管理网对外接入局域网安全建设指导方案”。我科对该方案进行深入研究,组织专题会与安全科、系统科等相关科室共同讨论,调研在我关的可行性,分析我关现状与总署要求的差距,逐步实现外单位与我关的规范接入。此外,今年在对外接入局域网推广了以下工程项目。

1、做好油气液体化工品物流监控系统的推广工作。

为落实总署党组关于加快物流监控系统建设进度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海关对进出口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品等商品的物流监控水平,根据总署要求,先后开通了龙口(龙口滨港液体化工码头有限公司)、日照(日照中石油)油汽液体化工品企业等家企业与我关的VPN线路连接,实现系统的数据传输。

2、实施“关库联网“工程。

为进一步加强税收入库管理,实现入库税收回执自动核销,实施青岛海关与青岛人民银行联网工程。经过积极与青岛人民银行技术部门沟通,制定符合我关实际的联网方案。

3、实施出口加工区联网工程。

按照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改革指导方案的要求,为实现出口加工区信息化管理,实施了出口加工区联网工程。根据我关网络环境,兼顾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我科制定详细联网方案,协调厂商完成了网络设备安装、联跳测试,实施了青岛海关与出口加工区联网工程。实现省内7个出口加工区通过vpn方式接入我关管理网对外接入局域网。

二、根据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要求,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监控。

(一)建设互联网应用监控系统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147号)、《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公安部第82号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加强总关办公楼互联网应用管理,规避用户不良行为给单位带来的法律风险,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我科将建设互联网应用监控系统列为我关今年科技项目。经过前期调研和讨论,完成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和技术方案设计,并广泛试用各个厂商的产品。共测试了烽火、网康、深信服和奕驰等公司的产品。经过两个多月的试用,基本确定采用网络督察系统。网络督察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全面,操作灵活,能够满足我关的实际需要。目前该系统已完成测试验收,并投入使用。

(二)管理网服务器安全域划分工作

按照总署的统一部署,根据我关管理网服务器实际情况,规划网络结构,编写青岛海关实施方案、应急预案。协调专业公司对方案进行试验、论证,最终确定安全可靠的整体方案。共对144台管理网服务器详细信息进行了全面调查、测试、统计,做好前期准备。进行服务器迁移工作。共向过渡区迁移服务器103台,然后根据业务需求再迁移到保护区。目前保护区有68台服务器。配置访问控制规则0余条。

(三)部署信息安全管理平台

根据总署统一要求,为加强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在管理网和运行网部署信息安全管理平台。我科积极配合系统安装调试,提前在运行网及管理网上安装、调试CA系统,为调试总署推广的安全管理平台做好准备。同时,积极与系统安装人员协调,做好在我关的系统安装工作。

(四)认真做好网络安全检查工作

配合山东省保密委对我关网络进行检查;根据总署统一部署,完成红机网的安全检查和整改工作;完成网络信息安全检查工作。

根据总署要求,做好我关“办公网自测评估整改”工作。编写涉及网络设备、机房、电源等内容的“青岛海关信息系统分级保护自测评及整改记录单”,对目前现状进行自查、分析,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规划,进行设备申请预算。对红机网设备、线路进行排查标识,在总关大楼内完成安装电磁传导干扰器40台。根据总署“分级保护测评申请书审核单”反馈意见重新研究有关网络、电源、设备等整改事宜,根据意见对“青岛海关分级保护测评申请书”12项内容进行修改。

三、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指导关区网络、机房等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一)进行关区部分隶属关网络机房安全巡检。

根据处领导的要求,今年我科加强了对隶属关机房、网络设备的运维工作指导检查。月21日至30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济南、烟台等9个重要业务现场海关进行了网络、机房安全巡检。根据巡检结果,我科进行认真分析,确定出机房、设备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全关区下发“关于进行网络、机房安全自查整改的通知”,提出具体整改要求,规范关区各隶属关和现场机房和网络设备的运维gognzuo。这项工作是初次尝试,效果明显,今后将继续进行。

(二)加强网络运维制度建设

为规范网络运维工作,我科完成《青岛海关业务运行网、业务管理网维护管理办法》的编写,并向关区下发征求意见。该办法将作为指导今后关区网络运维工作的标准,对规范网络运维工作的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增强网络运维的整体意识,提升关区网络运维工作的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对新建办公点的检查指导

维规范新建办公点的机房、综合布线、网络等基础信息系统建设,我科参加黄岛保税物流园区、大港海关旅检现场、机场物流园区、日照保税物流园区、潍坊海关驻北港办、潍坊海关驻寿光办的建设和验收工作,并为蓬莱海关及其驻长岛办完成网络升级改造。

(四)制定“关区视频会议系统运行管理规定”。

为加强关区视频会议系统地运行维护工作,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参照总署下发的视频会议管理规定,制定了我关“关区视频会议系统运行管理规定”制定工作,拟在2010年下发关区。

(五)积极做好专项经费的申请工作

根据总署文件,统计关区2010年机房装修需求并上报总署。经过精心准备材料,及时与总署科技司沟通,最终确定总关机房等四个机房的装修改造经费。同时上报2006年机房装修工程完成情况和关区2010年专项经费的申请工作。

四、认真作好其他系统建设工作

1、建设五层办公区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根据处务会决定,进行五楼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采用无线技术,联系施工单位到五楼实地查看摄像头、监控主机安装施工位置,确定实施方案。完成四个摄像头更换、调整、测试、验收,目前系统已正式投入运行。

2、完成H86港区联网工程

规划大港港区内的光纤规划。利用港区建设视频监控的时机,完成港务局机房到老海关和H86办公楼的24芯光纤接入。这些光纤除满足港区内视频监控需要外,还能够实现数据传输,解决老海关到H86之间光纤紧张的问题,同时实现了H86的互联网接入。

3、进行机房UPS后备电池的扩容工作

为加强机房运行安全,增加机房电源后备供电时间,进行了UPS后备电池扩容工作。后备时间由45分钟提高到120分钟,大大增加了停电时后备电源的供电时间,使系统管理员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备份和关机,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安全。

4、完成对我关VPN网关升级。

为解决电信3G无线联网不正常问题,对我关VPN网关进行升级,并更换升级所有用户证书。同时配合系统运行科将武警执勤信息平台从管理网迁移到外联网,实现执勤武警通过互联网vpn访问武警执勤信息平台。

五、明年年工作打算

1、提高关区骨干网络基础保障能力。

继续进行关区广域骨干网的升级扩容工作,建设关区信息高速公路。

2、继续加强关区机房的建设和安全运行。

根据今年国家公布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提出我关区机房建设要求,加强关区网络和机房安全建设。进行总关机房的扩容工作,增加机房UPS供电能力,优化机房散热效果。更新机房监控系统,对机房进行精细化管理。

3、进行管理网对外接入局域网的建设

根据总署指导方案和我关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我关建设方案,清理规范现有系统,满足信息安全要求。

4、进行关区网络维护小组建设

海关物流监控科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十一五” 环境保护 措施 对策

1 “十五”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进展

“十五”期间,以泉州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结合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创业型城市和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落实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实施政绩考核“环保一票否决制”,强化环保执法和监控力度。

制订实施了“污染集控区建设管理”这一有特色的管理办法,对印染、水洗、电镀等污染企业实行污染集中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环境质量保持优良。

开展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零点计划”行动、“两江流域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切实加强对沿海工业污染源尤其是大堡、伍堡、锦尚三个集控区的监督管理,有效控制水污染型工业企业环境污染问题。

在环境管理方面,摸索出“政策指导,市场调节”的有效途径,用经济手段引导民营企业进入集中控制区管理、激励企业自愿参与污染治理、推动流域治理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展开环境宣教工作,积极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环境保护、崇尚生态文化的社会氛围。石狮市环保局相继荣获“全省绿色社区(小区)创建工作优秀组织单位”、泉州市“两江流域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零点计划’行动先进单位”、“‘十五’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2 面临的挑战

环境形势仍然严峻。工业污染集控区与居民区没有明显的隔离带,对附近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局部流域和近岸海域水质退化,不能达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交通噪声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市区大气环境中颗粒物浓度较高,接近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二级上限值。

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产业结构中,化纤、水洗、漂染、电镀等重污染、高能耗、高物耗的产业还占有一定的比重,且清洁生产水平较低,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给资源与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产业布局方面,局部区域空间布点过多,星罗棋布,重复布点现象突出,功能区混乱,环境污染难以集中治理,制约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城市品味的提高。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石狮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未能按原计划建成;排水体制方面,旧城区现状为合流制,新建地区为分流制,主城区污水截留主干管尚未完善;沿海部分镇区建有少量排水管道,缺乏系统规划,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垃圾处置方面,石狮市将军山垃圾填埋场现已饱和即将封场,而目前尚未建设新的垃圾填埋场,影响到石狮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环保监控能力需要持续加强。目前全市共建成9家污水处理设施自动监测仪器,开始了环境监测监控从单一管理向网络化发展的步伐,加强了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控。但相对于目前石狮市重点污染源的发展状况,监控力度仍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扩大监控范围,继续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控。

3 “十一五”环境保护主要措施及对策

3.1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

3.1.1优化产业结构

(1)限制重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发展

依法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强制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严格落实“三不原则”(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两控原则”(把重点工业污染源控制在限定区域内、把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限定指标内),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引进。

(2)改造升级纺织服装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是石狮市的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加快纺织服装业的产业、产品级和技术升级,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优势地位,成为泉州建设“千亿纺织服装大市”的重要支撑。

(3)加快六大产业发展

加快五金机械、印刷包装、鞋业鞋材、体育用品、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六大传统产业的发展,推广使用环境友好型原料和工艺,加快建立符合国际环保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

3.1.2调整产业布局

(1)调整功能分区,促进工业集中

依据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的布局原则,合理进行工业园布局,整治现有工业小区,结合旧城改造、小城镇建设、企业技改,实行“工业入园、住宅入区”。引导市区工业企业向沿海工业园区聚集,实现污染集中控制和产业集约化发展。

(2)结合区域特点,明确片区分工

按照产业集聚、突出特色的原则,结合区域特点,明确片区分工,形成“一带六组团”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带”即以沿海大通道为纽带,吸引各类要素资源向沿海工业走廊集聚,建设专业化强、相互促进、优势明显的临海产业集群带,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六组团”即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集中力量建设宝盖鸿山五金机械工业组团、宝盖印刷包装工业组团、宝盖鞋业鞋材工业组团、祥芝食品加工工业组团、永宁锦尚体育用品(工艺品)工业组团和蚶江电子信息工业组团等六大工业组团。

3.2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推进清洁生产

3.2.1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

拓展在线监控覆盖面。“十一五”期间,占全市相应污染负荷70%以上的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必须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设备。

强化工业污染集中控制。继续推进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区的建设,加强日常执法监督,杜绝私设排污口、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

加强集控区燃煤锅炉整治。“十一五” 期间,锦尚、伍堡工业区应全面实现集中供热。集中供热之前,集控区内10蒸吨以上沸腾炉必须配套静电除尘等先进除尘设施。工业区集中供热覆盖区域内,全面禁止使用燃煤锅炉。

加强对制鞋业的污染整治。开展全市违法使用“三苯”及有机化合物正已烷专项整治工作检查;建立制鞋企业信息库,全市制鞋企业排污申报登记情况编入信息库。

加强对新建重点项目的监督管理。新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大力实施清洁生产。重点企业必须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加强自动监测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3.2.2推行清洁生产

进行清洁生产试点。选择一些漂染、电镀等重污染企业进行清洁生产试点,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和其它绿色认证。

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依法强制重点企业、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定期公布其排污状况;积极引导和鼓励非强制性审核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鼓励节能降耗和废物综合利用。“十一五” 期间,实现石狮市全市单位GDP能耗低于1.4吨标煤/万元,单位GDP水耗低于34m3 /万元;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低于5千克/万元GDP,SO2排放强度低于5千克/万元GDP;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5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0%以上。

3.3大力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3.3.1大力推进污水处理体系建设

加快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十一五” 期间,中心城区设计总规模1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应建成并投入运行,永宁镇区污水处理厂应建成,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污水处理厂应采取除磷、脱氮、消毒措施,并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设备。

加强市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新城区采用完全分流制,灵秀服装工业园区、宝盖鞋业工业区污水管网应接入市区污水管网系统;改造难度很大的旧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维持合流制排水系统,合理确定截留倍数。

解决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问题。结合石狮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问题,统一建设深海排放工程,排污口设置在石湖码头附近泉州湾外湾海域。

3.3.2大力推进固废处置体系建设

做好将军山垃圾填埋场的封场工作;建成垃圾焚烧综合处理场二期工程,垃圾焚烧处理厂无害化处理总能力达到1300吨/日,同时实现热电联产;加强环卫规划,配套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 期间,石狮市各镇区垃圾转运站全部建成,全市城镇垃圾运输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60%以上。

3.4着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3.4.1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逐步搬迁市区污染企业,重点污染企业全部搬迁入工业区或关闭;加快示范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建成2~3个符合标准的生态住宅小区;继续开展“绿色社区(小区)”创建工作,新增一批“绿色社区(小区)”通过省级、泉州市级考核验收;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家园清洁行动,建成1个省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开展农村饮用水保护与净化、废弃物综合利用、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农业循环经济、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工程建设。

3.4.2地表水系综合整治

饮用水源保护。按照《晋江、洛阳江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和《晋江、洛阳江上游地区水资源保护五年总体规划》的要求,每年按时、足额地将石狮市分担的补偿专项资金上缴泉州市财政,为饮用水源上游水资源的保护提供资金保证。

综合整治入海溪流。重点抓好东、西排水沟、南溪渠、都宫溪、下宅溪、西岑溪沿岸露天垃圾堆放场的取缔工作,对西岑溪、下宅溪、厝上溪、子英溪、南溪渠、都宫溪进行清淤保洁、护岸绿化,实施东、西排水沟及南溪渠截污工程。

3.4.3近海水域污染综合治理

认真落实泉州市人大十三届七次会议《关于加快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决议》,组织实施《泉州湾南岸近海水域污染专项整治方案》和《泉州市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制定和实施本辖区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加强近岸海域使用规划,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到2010年,使得石狮市近岸海域二类水质达标率不低于50%。

3.4.4大气环境综合整治

优化能源结构,积极推进城市液化天然气工程(LNG)项目;加强对烟尘控制区的建设,逐步扩大烟尘控制区,保证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整治油烟污染,对大型饮食业单位、烧烤店以及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饮食业单位列为重点饮食业单位,实行挂牌督办制度;防治扬尘污染,开展文明施工活动,在市区运输沙石、水泥、土方、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必须封盖严密。

3.4.5声环境综合整治

合理调整声环境功能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治理交通噪声;对扰民严重的KTV、迪吧等娱乐场所和饮食服务业,要严格监管、限期治理,无法治理达标的应搬迁或停业;积极创建噪声达标区,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大与拓展,逐步扩大环境噪声达标区的覆盖面积。

3.4.6固体废物污染综合整治

在建设固废处置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治理和清除现有的垃圾临时堆放场或不正规的固废处置场;加快各镇区垃圾无害化处置,“十一五”期间,石狮市规划的29座垃圾中转站应全部建成,形成涵盖全市范围的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回收利用企业给予适当扶持,采取向建筑单位、建筑商、用户等收取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费的方式,逐步规范建筑垃圾处置市场。

3.5环境监测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3.5.1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加强环境监察能力建设。规范环境监察行为,加强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培训,加大环境监察队伍标准化建设,强化污染源日常执法监督和对暗设排污管的打击力度。

加强环保监控中心建设。建立环保机构与污染源之间的局域网,重点污染源必须安装数据监控和视频监控设备,并联入石狮市环保局监控中心。

3.5.2基层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各镇(办)配备专职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加强各级政府、各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深化科学发展观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决策的指导作用。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3.6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

3.6.1海洋生态环境监管

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规范海洋与海岸工程、港口、码头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防治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6.2海水养殖业污染防治

做好全市海水养殖业规划,严格控制石狮市辖泉州湾南岸和深沪湾浅海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海水养殖业用药品种及数量,减少养殖业的自身污染。建设石湖至古浮万亩生态养殖示范区,在这一带浅海中底播花蛤养殖,增殖海域资源量。

3.6.3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完善海洋世界海洋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建立海洋野生动物救助基金,增添医疗仪器设备,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抢救冲滩、误捕的海洋珍稀保护动物的水平。

3.7建设节约型社会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加快建设节水型示范城市,促进石狮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损失浪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3.8进行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

以保障流域生态功能为目标,针对当前生态破坏的突出问题,结合“生态县”建设工作,加强水土流失治理,进行矿山整顿、生态林保护、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平衡,发挥生态优势。

3.9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十一五”期间,编制石狮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应急处置体系,规范环境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避免在发生突发性环境事件后由于应急措施不当或迟缓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建设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成立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环保局应急救援队伍分设环境应急监察组和环境应急监测组。加强环境保护队伍应急反应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防护设施和监测设备,加强应急演练和人员培训,正确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区域环境污染事故,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有效地进行现场应急处置,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环保联合会.中国公众对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编制建议书.省略,2005

海关物流监控科工作计划篇4

摘要:刚刚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全国水污染防治作出系统、全面的部署,是当前向水污染宣战的一项重要行动纲领。本文从编制技术组的角度出发,对当前水污染防治形势、《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框架设计、主要内容以及亮点进行了系统的解读,为政府、企业、公众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计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长效机制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主线,对控源减排、结构转型、水资源保护、科技支撑、市场驱动、执法监管等方面作出了详实的部署,着力构建全民参与的局面,指导各方努力夺取水污染防治的伟大胜利,是向水污染宣战的行动纲领。

战略形势分析

战略相持到反攻:水污染防治阶段历程把握

自20世纪70年代环保工作起步伊始,水污染防治就一直是环境保护的中心工作,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深化。

淮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是我国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的“开山之作”。1993年召开了全国第二次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提出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分散与集中控制相结合。“九五”期间, 《水污染防治法》第一次修订,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编制实施了“三河三湖”重点流域水污染规划,开展了“一控双达标”。全国关闭数万家企业,水污染防治被动和应急状态有所缓解。

“九五”以来,国家先后将10个流域列为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连续实施了四期重点流域水污染五年规划,“十一五”以来,先后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削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国务院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 39号)(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2008年完成了《水污染防治法》第二次修订,颁布实施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等一系列水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31.9%和33.3%;好于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由37.5%提高到51.9%,劣V类比例由27.4%下降至20.8%,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近年来,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设施建设、政策举措等积极因素明显增多,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的成分明显加大。2013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为2352.7万吨和245.7万吨,比2010年分别削减了7.81%和7.11%;全国七大水系中国控断面好于Ⅲ类断面、地表水国控断面劣V类水质的比例分别为66.72%、10.29%;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至87%;22%的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施了减排工程:4000多个建制镇开展了生活污水处理、1多万个建制镇开展了生活垃圾收运,约7000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

我国大规模治污从“九五”淮河治污开始,历经多年持续治污,未来再经过5年左右的统筹部署、积极应对、有所作为,应能取得阶段性的明显成效。国际经验或案例表明,存在人均GDP3000~8000美元环境状况开始转变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Kuznets Curve)拐点现象。美国、欧盟等国家大规模治污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时间跨度约为20~30年,2020年左右是我国开始走向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重要窗口期,“水十条”实施有可能带动我国从战略相持走向战略反攻,传统的环境问题有望开始得到根治,但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人体健康保障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艰巨努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水环境形势依然严竣

虽然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形势依然严峻。从空间上看,干流水质改善明显,而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支流、城市等水体改善不明显甚至呈恶化趋势;从时间上看,全国水质呈总体改善趋势,但部分生态功能较高水体部分年份出现退化,部分断面水质出现改善后又恶化的波动情况;从污染指标来看,实施总量控制的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指标改善明显,但总磷、总氮等指标呈恶化趋势,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指标污染突出。

一是地表水污染严重水域仍然大量存在。2014年,仍有近1/10的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劣于V类;流经城市的河段、城市偏僻区域、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人口聚集区的河流沟渠普遍受到污染;突发性及跨界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二是湖泊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2014年,国家开展监测的62个重点湖泊水库中,38.7%的湖库水质劣于Ⅲ类标准、24.6%的湖库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三是饮用水水源水质堪忧。截至2014年,11.6%的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不达标,不达标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3.8%,水源超标污染物类型复杂。四是地下水质量状况不容乐观。2013年,部级地下水监测点中59.6%的点位水质为较差或极差,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铁、锰、溶解性总固体、“三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氨氮)、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等。据近十几年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的不完全统计分析,初步判断我国地下水污染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由城市向周边蔓延。

五是局部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大范围海岸带受到破坏,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已由20年前的高于90%降至现在的不到40%。2014年劣Ⅳ类海水比例为18.6%,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黄海、南海、渤海、东海四大海区中,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一般,东海极差:黄河口等9个重要海湾中,渤海湾、辽东湾和闽江口水质差,杭州湾、长江口和珠江口水质极差;18.2%的人海河流监测断面为劣V类。

上下同欲者必胜:污染防治是国家意志与群众需求的集中体现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突出保护优先,强调了公民、企业和政府的责任,被形容为“史上最严”。2011年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出台《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 35号);2013年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 37号):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污染宣战。当前,国家主动调低经济增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环境资源要素投入增速放缓,能源资源消耗的平台期有望提前达到,总量和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上述举措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防治污染、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定决心,也为理顺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强化法规政策手段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与此同时,群众环保意识与需求与日俱增。自1996年来以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年增速为29%,环境污染已成为群体性事件的三大原因之一;近年来,厦门、大连、宁波PX事件、广东番禺反对建设垃圾焚烧厂、四川什邡反对兴建钼铜项目等群体性事件,反映了群众的环境维权意识和对良好环境的需求,也为构建全民行动的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天时、地利不如人和。水污染防治体现了国家意志与群众需求.必将取得历史性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持。总体战略设计

“水十条”的战略定位就是为顺应群众利益需求、保障国家水安全,立足我国当前水污染防治现实形势,落实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战略,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主线,统筹考虑近中期和远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等水体,工业、农业、城镇生活、交通等污染源,政府、企业和公众,对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作出的系统部署。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污染防治工作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些精神和要求,按照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综合管理,将水污染防治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全社会的各个方面。“水十条”与“十二五”相关规划和正在启动研究编制的“十三五”规划进行了充分衔接,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更加突出重点、关键点、可操作性。

把握“稳、准、狠”的原则

“稳”就是稳妥可行、稳中求进,有机衔接相关规划任务要求,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立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保证目标“跳起来够得着”:“准”就是聚焦目标、找准突破口,将整治建成区污水直排、提升治理水平、严格执法等作为抓手;“狠”就是重拳出击、重典治污,突出信息公开、排污许可、环境质量排名等制度措施。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抓“两头”带中间

针对社会公众诉求和水污染防治工作阶段性特点,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消除大江大河劣V类和小河小沟黑臭,在“好水”、“差水”两头上彰显治污成效,并全面带动其他水体水质改善进程。

突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以环境优化发展

首先,以钢铁、化工、制药、制浆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为重点,突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地级以上城市、工业园区等,从解决排污量远超环境容量这一问题出发,在控制排放、优化发展、节水减污三个环节实施源头严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增强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其次,从完善法规、标准、制度体系人手,严惩违法行为,实施全过程严格监管、系统治理:最后,以不达标水源、城市黑臭河段等与老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体为行动对象,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水环境改善效果,彰显成效。此外,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污染物排放、水环境问题、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等因素,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作为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

协同推进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实施系统治理

尊重客观规律,用系统思维统筹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多个环节,坚持节水即治污,强化节水和再生水利用,节水减污与增流增容并重,理顺地表水和地下水、淡水和海水、好水与差水的关系,山水林田湖统筹考虑,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将水资源合理开发、生态流量保障作为维护生态空间、促进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构建水质、水量、水生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格局。

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完善制度政策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精神,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公众责任,源头有效预防,过程有效监督,后果严厉惩治,引导政府、企业和公众行为。以环境质量反退化为目标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质量责任,实施污染严重水体清单管理、限期达标。从完善法规标准制度体系人手,严惩违法行为,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建立企事业单位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管理等制度体系,多措并举,严格监管。促进政策协同联动,推动第三方治理,标本兼治,完善长效机制。

“水十条”主要内容

“水十条”文本共10条35款,除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具体指标外,可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统筹三个层面,体现系统治水。该部分对应“水十条”前三条,提出了控制排放、促进转型、节约资源等任务。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层面,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推进循环发展提升产业质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在水环境系统保护层面,以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强化生态用水保障实现节水增流;在污染治理层面,以工业、城镇、农业农村、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实现控源减排。

第二部分提出三项举措,提升防治能力。该部分对应“水十条”第四至六条,提出了科技支撑、市场驱动、严格执法等任务。以推广示范适用技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发展环保产业,提升水污染防治的“武器攻击力”;以资源环境价格机制健全、税收信贷政策完善、投融资渠道拓宽、补偿赔偿机制完善等促进市场调节机制的发挥,提升水污染防治的“内在驱动力”:以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健全完善、环境监管能力的提升、监督执法机制的健全加大执法力度,震慑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提升水污染防治的“战斗执行力”。

第三部分树立五个靶心,明确主攻方向。该部分对应“水十条”第七至八条,以强化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环境风险预警评估等制度建设强化环境管理,以“好水”保护和污染严重水体治理为重点,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突出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现大江大河和小沟小汊兼顾,落实陆海统筹,抓好海洋环境保护,保护水和湿地生态系统。

第四部分明确三大主体,落实责任义务。该部分对应“水十条”最后两条,明确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责任,以公开推动监督,以监督保障落实,严格执行情况考核;以全民行动格局构建推动全社会节水、洁水工作。

“水十条”四大亮点

坚持底线思维,强化水质目标倒逼作用

明确的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改善环境质量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加强政府公信力、提升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是满足公众期待、缓解社会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优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水十条”的最终目标。“水十条”要求明确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等各类水体水质保护目标,逐一排查不达标水体并制定限期达标方案,对水质不达标区域采取挂牌督办甚至区域限批措施,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推进我国环境管理逐步由总量控制向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转型,以环境质量是否改善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成效的标准,统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水十条”特别提出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的要求,使老百姓能切实感受到水质改善的成效。

坚持系统思维,多角度全方位统筹

一是在战略决策上自上而下统筹,“水十条”前三条分别从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层面、水质水量协调保护中观方面、控源减排的具体层面出发提出了对策措施。二是从山顶到海洋对各类水体的统筹,第八条专门对饮用水、地下水、以重点流域为核心的地表水、近岸海域、城市水体、湿地等水体提出了差异化的措施和要求,推进所有水体的系统保护。三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统筹,尤其强调科技、市场等非工程措施的应用。四是点源与非点源防控统筹,对工业、城镇生活、农业、船舶交通等污染源的防控都提出了要求。五是行动主体的统筹,专门用两条落实政府、企业、公众责任,明确政府各相关部门分工,构建全民行动格局,形成水污染防治强大合力。

坚持改革创新,破除水污染防治的瓶颈因素

水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必须依靠深化改革与创新加以推进。“水十条”将改革创新贯穿始终,在238项具体治理措施中,有136项是改进强化的措施(如提高污水处理标准等),有90项是改革创新的措施(如对超标企业实施“红黄牌”管理等),还有12项是研究探索性的措施(如研究建立国家环境监察专员制度等)。

坚持依法治水,健全水环境保护制度

“水十条”不仅提出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污染防治,饮用水安全保障、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节水等工作要求,还明确了70余项法规、政策、制度和机制等管理举措,落实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考核机制等措施,为全面落实各项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主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EB/OL].gov.cn/xinven/2015-04/16/content_2847709.htm, 2015-4-2. [2]吴舜泽,徐敏,王东,等,水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战略转型[J].环境影响评价,2014(3):08-11.

海关物流监控科工作计划篇5

目前海南省的城市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为12小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89小时。要以提高公司综合效益为目标,对核心业务的全过程实行精细控制,更加注重细节管理,将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提高管理的成本意识,讲求管理效益,靠管理控成本,向管理要效益,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的综合最优。要通过创先工作全面提升电网企业管理能力,秉承“服务永无止境”理念,努力减少客户停电时间,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加快电网企业管理方式方法实现“三大转变”:即从制度化向标准化转变、从规范化向精细化转变、从专业化向便捷化转变,真正做到责任到位,管理到位,执行到位。

一、在电网企业科学规划中创先

海南国际旅游岛定位高、标准高、质量高,这对电网的规划发展,以及新的能源环保绿色电力的供应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离不开坚强绿色电力作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同步发展,实现共赢。要谋划海南省“十二五”电力建设规划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三年规划,开展《海南电网5~10年科技发展规划》、《海南电网智能电网战略发展纲要》等项目研究。大胆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科学合理调配网内各类发电资源,实现经济高效、节能环保运行。坚持电源与电网、输网与配网、城网与农网统筹规划,坚持技术性与经济性综合平衡,坚持低碳、智能、绿色先进理念,做好海南电网发展十年规划。按照国际先进水平电网的要求,把提高供电可靠性作为总抓手,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智能高效、安全可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海岛特色电网。以粤琼跨海联网工程、昌江核电站和琼中抽水蓄能电站为省级主网架新的支撑点,改变海南220千伏单一大环网和主电网与区域电网功能不分的结构形态,构筑结构更加清晰的全省220千伏主电网和区域电网;因地制宜采用高新可靠性电网接线形式和智能化技术,规划建设好海南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将电网规划纳入各市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电网发展最终目标,不断提高电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在电网企业建设与改造中创先

根据海南电源布局和负荷分布特点,注重优化具有海岛特性的主网结构,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能力和抵御强台风等自然灾害能力。积极推进海南联网二期工程建设,逐步增强与南方主网联网通道,进一步提高海南电网电力安全保障能力和电力资源配置能力。加快配网建设,实现配网可靠。要加大配网投入,“十二五”期间全省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投资不低于电网总投资的70%。逐步完善全省配网结构,重点提高全省10千伏及以下配网技术装备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环网率和转供能力、导线绝缘化率,大幅度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电网运行和输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能源资源和电力资产的高效利用;引导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清洁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实现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调整,适应风能、太阳能等新电源的并网接入,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客户的用电需求,促进各类客户主动参与电网运行调节。

三、在电网企业安全运行中创先

超前科学地分析电力系统安全风险,采取有关调控措施,最大限度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从防止人身事故、电网事故和设备事故等方面入手,实施电网风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逐步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基于闭环过程管理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2013年底,儋州、海口、三亚、万宁率先达到3钻水平,整体2钻水平;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分层次、分专业的安全风险管控长效机制,2015年底达到整体3钻水平;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公司安全管理水平,2020年达到整体4钻水平以上。统筹公司投资决策职能,建立健全电网发展绩效管理体系;全面规范电网规划建设流程,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监控有力;全面推动政企合作,构建电网建设的和谐环境;推行电网标准化设计和建设;全力以赴加快电网建设与改造步伐,提高工程质量,严控工程造价,严把工程验收关,实现零缺陷移交;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建立健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物资等环节的全过程考核机制,确保电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四、在电网驾驭复杂智能电网中创先

在海南电网大力推广三维一体化GIS输配电地理信息技术,2015年实现输配电线路故障的自动定位,至2020年全面实现输配电线路故障自动定位、故障自动隔离、故障修理资源调配的协调运转。加快电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及变电站综合设备在线监测装置的应用,推行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状态检修工作组织体系,实现“一体化、规范化、集约化”管理。至2015年35千伏以上电压等级设备全面推广状态检修,实现海口、三亚、儋州、琼海四大片区运维一体化。2020年全省电网运行设备状态管理达到“数字化”,实现全省运维一体化。开展海南电网三道防线协调配合技术研究,加快调度决策支撑系统智能化步伐,大力开展调度通信、自动化、安防基础设施建设、自动化系统主设备升级改造、监控系统容灾备用建设。

五、在电网企业提高安全供电可靠性中创先

以智能配电网建设作为切入点,积极推进配网自动化和县级供电企业调配一体化系统建设,实现对配电网的灵活调控和优化运行。强化转供电和综合停电管理,全面推行可靠性“预分配”制度,推广应用先进的带电作业技术,最大限度地提升供电可靠率。智能电网的发展将使电能信息由传统的单向流动向交互式流动转变,电网运行技术与经营理念都将产生重大变革。海口、三亚城市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2015年控制在240分钟内,2020年小于10分钟。以节能发电调度为技术支撑,线损“四分”管理为突破口,加大电网节能减排投入,推广应用节能降损新技术、新工艺,重点开展高损耗输变电设备更新,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完善配电变压器布点等工作,科学解决配电变压器过载及电压质量差等问题,不断优化配电网络,实现综合线损逐年下降。海口、三亚综合线损率2015年下降到4.3%,2020年下降到4.0%以内。让“万家灯火、南网情深”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六、在电网企业供电营销优质服务中创先

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始终是企业得于生存与发展的主力军。要以客户为中心再造业务流程,从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加快全省营配体制改革,构建起以营销为龙头的客户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各项服务的科技化水平,建立完善咨询、查询、故障报修、网上营业厅、短信平台等功能一体化的技术支持平台,通过便捷服务、紧急服务和特殊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规范、贴心的供电服务。切实加大增供扩销力度,全力拓展供用电市场。加强负荷预测分析,增强市场掌控能力。强化科学调度管理,灵活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细化分解增供扩销目标计划,建立增供扩销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率先在全国建设和应用省级集中、覆盖所有客户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营销监控指挥系统、营销综合分析系统、营销自动化系统、客户服务系统“五个省级集中”系统,满足客户对优质服务和智能电网发展的需要。完善终端建设,科学引导客户用电,提高负荷利用率,2015年底实现100千伏安及以上客户终端覆盖100%,2020年底实现专变客户终端覆盖100%。扩大预付费覆盖范围,实现专变客户预付费占总电费比例2015年底达到20%,2020年底达到35%。建立营销内控机制,形成内部风险(现状)评估、内部风险识别、内部风险控制的内部风险常态闭环管理模式。2015年实现全省2350个物业小区44万户供电服务、抄表到户目标,全省供电服务到户率达100%;远程抄表率2015年达20%,2020年达35%。

七、在电网企业依法经营管理中创先

以持续提升公司价值为目标,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实施自上而下的预算集约管控。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预算管理机制,在预算的调控力、执行力、科学化、精益化上下功夫,做实项目预算,提升成本精益管理,强化预算考核,实现预算对经营业务的集约调控,全面提高经营管理和经营绩效水平。构建预算管理“项目准入、编制审查、分析监控、考核评价”四个环节的闭环管理体系。优化投资管理流程和决策手段、有效提升投资效益。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物资合同管理体系,构建供应商管理评价体系和供应链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制定仓储策略,实施科学仓储管理,健全物资供应网络,实现物资及时高效配送。建立统一的资产电子标签系统,集成资产的实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实现帐、卡、物的一致和联动。实行资产投资及更新决策一体化流程管理,将资产管理建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过程,包括资产战略制订、网络规划与设计、资产建设与运维以及资产绩效后评价,覆盖并贯穿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构建界面清晰、统一协调、科学高效的现代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资产管理绩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八、在电网企业提高现代科技水平中创先

根据海南省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热带岛屿省份的实际,以近期需要和长远目标结合的方式,实现关键电网技术领域的重点突破。特别是结合海岛地理特征、气候特点,科学优化海南电网结构,有效提高电网抗台风、耐腐蚀、防雷电等能力,提高海南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电网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提高电网运营效率。通过优化海南电网科技资源配置,推进节能降耗,提高全省电网技术含量和自动化水平。2010-2015年,技术实施重点包括变电设备在线监测、智能化诊断技术,风电、光伏发电等间歇式能源大量接入电网的规划、运行、控制技术,输电设备防雷策略及综合治理关键技术。2016-2020年,重点研究智能开关相关技术与规范,开展高强度、耐高温、低弧垂、低电阻、轻型输电技术研究,研发极端天气预警系统的专家系统,研究符合海上风力发电场长距离输电的要求,研究轻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的广泛应用和并网技术,更加注重科技进步,提高公司科技水平。

九、在电网企业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中创先

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国家的一项重大部署。信息化是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先进的重要标志。必须高度重视和发挥信息化在促进公司新一轮发展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和技术支撑作用,用信息化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推动管理创新。按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全方位服务、资源集约化管理”三大理念重点开展电网企业分析决策系统、六大企业级应用系统和综合技术平台建设。建成结构合理、安全可靠、覆盖全公司的高速综合数据网络。建成以虚拟化为特征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以面向服务架构(SOA)为原则的集成服务和多渠道、可视化信息展现。在2020年前,建成信息化安全体系、标准体系、管控体系,建成系统功能完备率、系统覆盖率、流程固化度、系统实用化度、决策支持度达到95%以上的信息化企业。推进企业信息平台建设,到2020年,全面建成一体化、现代化、智能化企业级信息平台,实现企业人、财、物资源集团化运作和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一体化。全面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

十、在电网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中创先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而环保绝色的电力供应是国际旅游岛建设必不缺的动力之源。提供优质供电服务,提高供电服务效能,实现电网企业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价值的最大化,是海南电网企业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电网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要以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为重点,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强化节能发电调度,为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并网创造条件。坚持节省用地并与环境相协调,集约建设输变电设施,推行同塔双回或多回架设线路,变电站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降低综合线损为主要目标,在电网规划建设、经济运行、配电网改造、线损“四分”管理等各方面开展降损增效工作。适时推动电动汽车和分布式储能应用,积极为客户提供节能技术和能源评估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把电网企业打造成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绿色平台”。以可靠电力供应支撑“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发展,重点做好国际旅游岛东、西、南、北、中五个功能组团和一个海洋功能组团供电规划和建设,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大型旅游主题公园、精品景区、免税商场、西环铁路、民用机场等省内重点工程提供优质配套供电服务。细分客户群体,研究客户个性化服务策略。提高节能诊断服务覆盖比例,对新增大客户提供节能诊断的基础上,2015年前对所有大型商场、四星级及以上酒店、地市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大专院校和地市级及以上政府机构进行节能诊断,协同专业机构每年至少对100家工业企业客户进行节能诊断。到2020年底,综合线损率控制在5.0%以内;大型工业客户接受节能减排服务的比例在2020年底达到70%以上。

十一、在建设绿色电网科学发展中创先

海关物流监控科工作计划篇6

一、发展基础

**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北接江苏、南临浙江,处于长江入海口和东海的交汇处,区位优势明显。全市海域面积超过8000平方公里;江海岸线总长763公里,其中大陆岸线186公里,岛屿岸线577公里;岛屿16个,其中崇明岛是我国的第三大岛;拥有港口航道、湿地滩涂、渔业、滨海旅游、风能潮汐能等海洋资源,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期间,**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海洋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海洋经济运行机制。

(一)“**”期间主要成绩

1、海洋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期间,**海洋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全市经济增长平均水平。**年,全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2816亿元,位居全国沿海省市前列。已形成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滩涂围垦、海洋生物医药业等共同发展的海洋产业格局,其中海洋交通运输业和船舶制造业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期间,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大突破。**年,**海洋交通运输业总产值达1035亿元,海洋船舶工业总产值达220亿元。**港货物吞吐量达4.43亿吨,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1808万标准箱,连续三年保持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地位。开工建设**船舶工业基地,建成外高桥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年造船量超过400万吨,占全国造船总量的三分之一。崇明岛、横沙岛、南汇滨海地区、奉贤海湾地区、金山滨海地区、浦东华夏文化旅游区等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基地。**年,海洋捕捞产量近15万吨,海水养殖产量740吨,海洋渔业总产值达15.7亿元。东海平湖油气田进行扩建,年供气能力达6亿立方米,“**”期间累计生产原油201万吨,向本市供气24.3亿立方米。通过滩涂围垦,为**化学工业区等重大工程提供了土地资源。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势头加快,研制生产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生物保健品和药物。

2、海洋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

目前,**拥有近2000名海洋科技专业人才,与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经济发展有关的高等院校、研究所近20个,学科门类齐全。其中,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建成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多个海洋科学试验基地。**在极地研究、船舶研发等领域的专业性科研机构具有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在海洋工程及装备制造、大型船舶和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机制造、海底管道铺设检测维修、深海钻探、海洋生物基因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大型船用曲轴的开发成功,标志着我国船舶制造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已拥有一批具备先进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涉海企业,并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

通过实施两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了对陆域污染物入海、船舶污染控制和向海洋倾倒废弃物的管理,使**近岸海域尤其是污水排放口附近海域的水质有所改善。严格控制和监督涉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海洋环境调查、监测、监视和评价体系初步形成,海洋生态状况得到有效监控。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增殖放流渔业资源,努力保护和修复渔业资源及其生态环境,新建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和浦东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已创建成为部级自然保护区,填补了**部级自然保护区的空白。

4、海洋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建立了由市领导负责、综合部门牵头和各涉海部门参加的海洋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经济发展规划、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要规定等进行综合协调。实施了《**市海域使用管理办法》,修订了《**市海洋功能区划》,促进了海域的综合有序开发和海洋资源的有效保护。颁布实施了九段沙湿地、崇明东滩鸟类、长江口中华鲟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地方性海洋法规框架。加强海洋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重点围绕海域使用、海洋环境保护和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加强海洋执法。会同交通部、国家海洋局等中央部门成功举办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努力普及海洋知识,提高海洋意识,创造开发利用海洋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期间主要不足

1、海洋产业结构尚需优化

**海洋产业以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船舶工业两大传统产业为主,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信息业、海洋生物工程、海洋咨询服务业、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等海洋高科技产业和新兴海洋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发展速度较慢。

2、海洋基础管理有待加强

**的涉海部门较多,海洋管理职能交叉,各涉海部门的管理需要进一步融合和衔接,海洋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海域使用许可证制度、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有待健全,海洋法制建设有待加强。海洋资源信息不够全面且缺乏共享,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海洋开发和管理需求。

3、海洋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流域污染物排海量仍在增加,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近海生物多样性有所降低,海洋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有所下降。海平面上升和长江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将造成侵蚀海岸岸段增加、咸潮入侵加剧、海岸带湿地面积减少等,对**海洋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4、海洋科技力量有待整合和提高

**海洋科研力量分散、规模较小,尚未形成合力,影响了海洋科技综合优势的发挥。企业尚未成为海洋技术创新的主体。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的科研决策与开发机制尚未形成,科技成果产业化进展较慢、转化率较低。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期间,**海洋经济发展要紧紧围绕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这一主线,根据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需要,以科技进步为发展动力,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体制机制,争取承担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有关重大项目,加快海洋产业和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海洋高科技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的联动,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高海洋事业发展水平,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海洋经济对**发展的贡献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技兴海

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海洋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培养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开发与管理、海洋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强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2、坚持总量提升和结构优化相结合

深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持续快速发展海洋产业,优化海洋产业结构,转变海洋经济增长方式。优先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积极培育新兴海洋产业,调整提高传统海洋产业,形成具有**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培育多层次的海洋市场,发展海洋市场中介组织,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海洋管理机制,加强部门协调与合作,为海洋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4、坚持海陆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充分依托长三角地区的广阔腹地,发挥沿江临海的区位优势,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契机,实施海陆一体化开发战略,强化**在交通、旅游等方面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5、坚持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协调

正确处理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重视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努力使海洋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逐步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保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实现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海洋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增加,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形成外向型、市场化、高层次海洋经济发展格局。到**年,基本确立**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初步建成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船舶研发制造基地和我国海洋工程技术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1、海洋产业发展目标

继续保持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船舶制造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实现海洋高科技产业的重大突破,形成较为合理的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市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到**年,全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预计达到5500亿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海洋交通运输业。到**年,**港货物吞吐量达到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400万标准箱,位居国际集装箱大港前列,基本建成洋山深水枢纽港,基本确立**港作为东北亚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港和航运中心的地位。港口硬件配套设施和软环境基本符合**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求,港口信息化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港口水平,基本成为东北亚地区航运信息中心、航运交易中心、海事服务和咨询中心。

——海洋船舶工业。加快**船舶工业基地建设,预计到**年,船舶工业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船舶配套设备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造船能力达到1000万载重吨,造船产量达到700万载重吨,修船坞容量超过100万载重吨,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机生产能力达到350万马力,大型船用半组合曲轴生产能力达到200根。船舶产品配套能力显著提高。

——滨海旅游业。“**”期间,滨海旅游业产值年均增长将超过15%。形成东北部崇明三岛、东南部洋山深水港区—临港新城、南部杭州湾北岸等各具特色的滨海旅游区。

——海洋油气业。完成平湖油气田扩建工程。5年累计供应天然气25亿立方米,累计产油96.7万吨。

——海洋高科技产业。力争在海洋工程、海洋新能源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实现突破,使海洋高科技产业成为**海洋产业新的增长点和未来支柱产业。

——海洋渔业。近海捕捞生产渔船规模控制在400艘左右,渔船安全性能全面提高,年产量保持在现有水平上。建成若干以万吨级加工母船为主体的综合性大型渔业船队。到**年,海洋捕捞总量达25万吨,水产品加工率达90%,形成远洋渔业生产为主,水产食品加工、市场贸易、渔业设施及装备等协调发展的海洋渔业产业链。

2、海洋事业发展目标

海洋资源调查、海域管理和海上执法等工作迈上新台阶,海洋科技和海洋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全国海洋科技、海洋教育、海洋人才和海事服务的重要基地。

——海域使用管理和海上执法。加强新增用海项目的海域使用权证管理,完成已用海项目调查登记。建立较为完善的海域使用管理体系,海域使用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实现本市各涉海部门之间海洋信息资源和海上执法重要装备共享。

——海洋科技和教育。增加对海洋科技研发投入,优化配置全市的海洋科技资源,搭建本市海洋科技资源公共平台,海洋科技的总体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由海洋高等院校、海洋科研机构、相关高校涉海专业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海洋科技开发和海洋人才培养格局。市民海洋意识明显增强。

——海洋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海洋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体系和业务应用支持体系,海洋管理与开发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海洋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全国领先地位,重点应用领域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3、海洋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海域和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海域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到**年,陆源主要污染物排海量比**年减少15%。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初见成效,海洋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得到完善。

海洋生态敏感区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三、主要任务

(一)优先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

1、海洋工程

增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发挥现有造船企业的能力,吸引各类投资主体,重点开发海洋钻井平台、工程船舶、30万吨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水上承载装置、海洋勘测与海底布缆船舶、全集成生产钻井储存平台等,形成海洋石油采、储、运成套装备的制造能力,提高海洋石油工程设备国产化水平;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研制大深度潜水器、海底管线电缆检测及维修装置、深海潜网设备等海洋潜水和海底工程设备。优化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布局,形成北部以长兴岛为依托、南部以临港新城为依托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聚区。

实施海洋工程。重点建设钻井平台、采油平台等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深海拖曳式观察系统、海底通讯光缆和电缆埋设系统等海底施工项目,形成承接国际大中型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能力。

2、海洋油气资源开发

开发平湖油气田。抓好日常生产管理,协调好海上与陆上、供需双方的关系,保障供气安全。推进二期扩建工程,新建八角亭平台,铺设八角亭至综合平台集输管线。加强东海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技术研究。对平湖主断裂以东,首期开发和扩建工程开发区以外的地区,加大勘探力度,增加探明地质储量,为海洋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海洋生物医药

增强产业研发能力。建立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和海洋生物资源中心、样品库,开展大规模的生物活性筛选以寻找和发现新药或新药先导化合物,解决海洋生物药源以及生物资源的可再生性利用问题,加强医用海洋动植物的培育。重点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综合开发利用海藻保健品和活性物质。

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政府、企业、科研院所联手加大开发海洋药物的资金投入,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实力的海洋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

(二)培育扶持新兴海洋产业

1、滨海旅游业

着力发展崇明三岛生态旅游度假区、浦东华夏文化旅游区、南汇滨海度假旅游区、杭州湾北岸旅游区等滨海旅游区。

崇明三岛生态旅游度假区。打造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户外运动、“农家乐”等为一体的生态型旅游区。加快崇明岛东、中、西、北部旅游景区开发,重点建设东部湿地、中部森林、西部滨湖等生态休闲旅游基地;依托长兴岛船舶工业基地,配套建设工业旅游服务设施,开辟新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以特色度假、健康养生为主题,积极推进横沙岛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

浦东华夏文化旅游区。结合浦东新区的功能开发和空港建设,发展会议商务、体育健身、休闲度假、特色餐饮等旅游产业。

南汇滨海度假旅游区。重点建设南汇滨海森林公园、滨海桃园、疗养康复、体育娱乐、度假旅游等生态型旅游设施,形成集商务、会展、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区。加快临港新城、洋山深水港区和东海大桥旅游功能配套建设,积极开发航运专项旅游产品。

杭州湾北岸旅游区。奉贤以保滩工程为重点区域,以回归自然生态与感受海滩景观为主题,以海湾海上世纪森林为开发重点,发展游艇旅游经济、海上娱乐活动,把海湾旅游区建设成**杭州湾旅游线上重要的旅游景区。金山发展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地摩托车、帆船、攀岩等休闲体育项目。

2、海洋新能源业

建设“三岛”(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三区”(南汇区、奉贤区、金山区)海洋风力发电基地,形成20—3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

积极推进东海大桥海上风力发电场的建设。开展海洋风力发电的技术研发,研究制定海上风力发电场建设施工技术规范,降低海洋风力发电成本。发挥**在金融方面的优势,拓展海洋风力发电的多元融资渠道和投资主体。加强对潮汐能等海洋新型能源的研究。

3、海洋信息服务业

推进电子、计算机网络、导航定位和制图、遥感遥测等技术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加快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经济和统计、海洋文献档案、海洋科技等相关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完善海洋信息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海洋信息服务市场,加快推进面向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国防建设和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公益性信息服务,推动面向海洋开发、海洋工程的商业信息服务,不断丰富信息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海洋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三)调整提高传统海洋产业

1、海洋交通运输业

科学建设港口基础设施,调整新老港区功能和布局,使港口通过能力适应经济发展对港口运输的需求。建成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及后续工程,加快保税港区的建设,建设洋山深水港区液化天然气(LNG)码头;建设罗泾港区二期工程,外高桥多用途、粮食、航空油等码头;规划建设临港新城港区;进一步开展**化学工业区配套码头建设,开展并完成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

统筹规划港口集疏运体系,衔接和协调多种运输方式,形成顺畅通达的港口集疏运网络。发展海洋交通运输服务业,不断完善**电子口岸信息服务功能,优化**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完善临港新城海关、海事、检验检疫、仲裁、公证等口岸服务功能,建成洋山港海运业务招投标平台、航运业资信评估平台。

2、海洋船舶工业

提高船舶自主设计创新能力,对豪华邮轮建造进行跟踪和预研,重点突破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万箱级以上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LNG)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关键技术,填补产品空白。加强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研究,优化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船舶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船舶设计和制造水平,缩短造船周期,提高船舶装备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和附加值。

建设长兴岛船舶和港机制造业基地、外高桥造船基地二期及临港基地等重点修造船基地。积极引进海洋装备重大项目,扩大现有重点生产企业规模,加快推进现代船舶、港机制造产业的配套产业园区建设。在临港新城装备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机和大型船用半组合曲轴。

在奉贤区等沿海地区,积极吸引国际知名品牌游艇制造企业,发展中高档游艇制造业;大力发展游艇设计、制造、精密仪器制造、装潢、维修保养等游艇产业;拓展和延伸游艇产业链,构建集生产、服务、经营为一体的游艇产业集群。

3、海洋渔业

有重点地发展多品种水产养殖业,在保护海域环境的同时,提高养殖技术。发展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提高海洋产业的附加值。

调整郊区渔业结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远洋渔业,建设远洋渔业基地,培育远洋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渔港经济,进一步提高渔港综合服务功能。继续控制近海捕捞强度,提高渔船安全性能和水平,发展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提高海洋渔业的附加值。

(四)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建设

1、保护海洋环境。实施以海定陆污染控制原则,开展海域环境现状和污染物入海总量调查,强化海岸带和近岸海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控制新增污染负荷,制订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计划。

在长江口沿岸和杭州湾北岸海域,采用集中式排放口建设污水处理厂;建立船舶废油、散装化学危险品、洗舱废水、船舶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收集、储存、处理处置系统;强化对渔船油污染和船舶生活污水、垃圾等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等海洋工程建设的“三同时”监管,提高海洋工程的环境监管力度和密度。推进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构筑由海洋、环保、海事、渔政、水务、海军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海洋环境监测监视网,实现统一监测与行业监测相结合。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在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染治理方面的合作。

2、建设海洋保护区。加大崇明东滩鸟类、九段沙湿地、长江口中华鲟、金山三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管护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对保护区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有效监控。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严格保护水产种质资源主要生长繁育区域。加大资源增殖放流的力度,不断扩大增殖品种、数量和范围。在长江口、杭州湾北岸建设海洋生态功能修复示范区、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3、保护和开发利用滩涂。统筹兼顾湿地保护、土地资源、水源地建设等对滩涂的综合需要,加快促淤,对滩涂进行有效保护和适度开发。开展滩涂生态状况调查,建设生态功能修复工程,加强对滩涂分级保护。保护长江口、杭州湾北岸滨海湿地和岛屿湿地等重要滩涂的生态环境,积极改善已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

4、开发与保护海岛。坚持“规划先行、加强管理,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研究制定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规范开发利用行为。根据海岛开发和保护的需要,建设相应的海岛基础设施,加强海岛冲淤变化的动态监测。贯彻国家《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管理规定》,开展无居民海岛命名与管理,研究编制和制订无居民海岛功能区划、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管理办法等。

四、主要措施

(一)理顺海洋管理体制,完善海洋经济发展协调机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理顺海洋管理体制,明确各涉海部门在海洋管理中的工作职责,加强海洋协调管理。充分发挥**市海洋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海洋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各涉海部门的协作,加强对海洋事业发展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的综合协调,实现海洋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实现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强化沿海区县海洋管理职能,加强海洋管理队伍建设。

(二)强化海洋科技创新,积极培养海洋人才

按照科教兴市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推进本市海洋科技体系创新,优化配置全市海洋科技资源,整合海洋科技优势力量,搭建海洋科技公共服务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形成**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学科链。加大对海洋科技研发的投入,增强海洋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提升海洋开发竞争力的高新技术。

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海洋科学研究计划,积极争取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有关海洋科技项目落户**,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以海洋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键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研究为重点,开展海洋资源能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技术、先进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关键技术、深海科学技术、海洋环境与灾害防御安全保障体系技术、现代海洋生物药物技术等6个重点领域的研究。根据国家《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的精神,加强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技术、设备的开发,在洋山深水港区、临港新城、临海大型工业企业等积极开展海水综合利用。

加强海洋资源的调查研究,完成“**市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基础数据。开展海洋经济的决策咨询研究,对杭州湾北岸海上人工岛(“海上城市”)项目等作进一步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加强海平面监控与研究,掌握**地区海平面上升的相关因素,制定方案及相应的措施。

整合**海洋科技资源,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巩固提高**海洋科技优势,积极发展海洋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将海洋科技开发与海洋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海洋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探索本市高校有关涉海学科和专业之间的联合,组建综合性的海洋人才培养平台。在有条件的沿海区县,建立集海洋科技研发、海洋高科技产业等于一体的海洋高科技集聚区(“海洋硅谷”)。

(三)强化海域和岸线使用管理,规范海洋开发利用秩序根据《**市海域使用管理办法》,健全海域使用权属管理、有偿使用管理和海籍管理等制度,加强本市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和无居民海岛的管理,加快制定海域分等定级、估价技术标准和规程,完善海域使用科学论证和专家咨询机制,建立海域使用评估咨询服务和监测勘察体系,探索海域使用权市场管理模式,规范海域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等市场行为。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优化岸线资源配置,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综合平衡岸线和陆域关系,注重岸线资源保护,加强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推进岸线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

(四)完善海洋法制建设,加强行政执法

进一步完善海洋管理体系,加快研究制订《**市海洋环境保护办法》、《**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定》、《**市海底管线管理办法》和《**市海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报规定》等。加强海洋执法队伍与能力建设,建立海上执法协调机制、海上执法信息通报和案件移交制度,开展海上联合执法行动,提高对海上综合案件的处置能力,制定海上应急执法工作预案,提高海上执法的整体力量与优势。

(五)推进海洋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能

根据国家“数字海洋”建设的总体部署,建设“数字海洋”**示范区。加强海洋信息化基础体系建设,推进建设海洋立体观测系统、海洋基础数据共享平台、海洋原始信息采集体系、海洋地理信息应用平台、海洋信息化基础网络等,开展海洋信息化关键应用技术研发。加强海洋信息化应用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海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海洋信息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海洋信息的公益能力。加强海洋安全信息化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海洋自然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系统集成,推进海洋重大工程、设施和航运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建设。

(六)拓宽投资渠道,加强国内外合作

拓宽海洋产学研和海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融资渠道,完善多元投融资机制与体系,逐步确立企业在发展海洋经济中的投资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各类投资者依法平等参与海洋经济开发。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人才,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七)提高海洋意识,加强海洋文化建设

通过各类媒体和海洋宣传活动,在市民群众中普及海洋知识,提高公众对海洋的认识。培育海洋文化,树立海洋国土和海洋经济的观念,尤其要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海洋意识的培养。建设航海博物馆,举办海洋国际文化节,营造海洋文化氛围。鼓励公众对海洋开发和管理的支持、参与和监督,为海洋的开发利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八)加强海洋灾害防治,保障海洋安全

防范海洋自然灾害。加强海洋环境观测能力建设,建立海啸预警监测系统,完善风暴潮、巨浪监测系统,创新风暴潮预报模式,提高风暴潮预警报水平,完善风暴潮、巨浪和海啸应急处置预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长江口、洋山港区等处增设海洋观测站,提高监测密度,构筑覆盖整个海域的立体化、全天候的海洋观测、预报与预警系统。

监控赤潮。完善赤潮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赤潮及海产品安全应急体系,加强赤潮监控,完善赤潮发生预警报和赤潮灾害信息通报制度。加强赤潮发生海域海产品的监管,严防受污染海产品流入市场。

应急处置海上突发事件。加强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区等重大海洋工程、海岸工程、海底管线的安全监测与应急系统建设,建立海洋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完善海上船舶溢油和有毒化学品泄漏等应急系统,全面提高应对和处置海上突发事件的能力。

海关物流监控科工作计划篇7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并隆重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刚才,李天乙副市长传达了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精神,晋江市、安溪县的领导作了发言,市环保局陈碧云局长公布泉州市环境质量状况,表彰上届县(市、区)长环境目标责任书先进单位,下达××年环保责任书工作任务。现在,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迎难而上、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我市认真按照国家、省一控双达标的总体工作部署,把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作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乡群众生活水平作为环保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和全市环保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避免了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的局面,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为九五计划任务的胜利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十五计划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局部地区和流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年,晋江流域省控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泉州市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以上,城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比年提高。二是一控双达标工作目标如期实现。至年底,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列入考核的家工业污染企业,全部完成治理任务,达标排放。共削减年排放化学耗氧量吨、烟尘吨、粉尘吨、二氧化硫吨。年月日率先在全省地级市中一次性通过省政府一控双达标考核验收。三是四大治理工程成效显著。晋江、南安两市四镇建陶业烟尘污染得到综合整治,累计淘汰倒焰窑座,拆除铁皮烟囱支,砖烟囱支。每年减少排放烟尘万吨、二氧化硫万吨,使该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三级标准。完成晋江流域个工业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个生活污染源治理项目,关、停、取缔晋江流域家小企业和一批小煤窑、小矿点、小加油站及非法采沙场。制鞋业三苯废气整治基本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共完成家、条生产线和家家庭作坊式鞋厂的综合整治及家鞋厂的再整治任务。完成全市水泥业的粉尘污染治理,共投入万元,对家条生产线进行整治。四是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建成中心城市宝洲污水处理厂和室仔前垃圾卫生填埋场和泉州市水质净化中心,改造城市内沟河道,建设西北洋、浦西滞洪区,改善城市排涝排洪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改善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五是生态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年是泉州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年,全市上下全面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立市工程的工作力度。市政府一系列政府令,决定在全市开展大规模的治山治水治田治路治矿活动,初见成效。九·五期间,共建设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牛姆林自然保护区、深沪湾海底森林保护区及个自然保护小区,总面积达到公顷。六是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年环保投入占的,比年增加。

肯定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市环境形势总体上仍然不容乐观,距离国家、省的要求和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质量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环境保护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繁重。一是市区空气环境质量达标还处在初级阶段,距离稳定达标的要求尚有差距,酸雨率达,总悬浮颗粒物经常是市长空气周报的首要污染物。二是水污染控制管理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两江及三湾(泉州湾、安海湾、湄洲湾)氮、磷负荷不容忽视,晋江水系省控断面和洛阳江水系水质要达到新的标准,差距还很大。三是工业污染源达标只是低水平的达标。工业企业污染物的治理大部份以末端治理为主,稳定达标排放的保障措施尚需加强。四是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很重。晋江、洛阳江水系中上游资源开发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种、养殖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尚未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五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偏低,生活污染负荷的削减成为当务之急,塑料包装物造成的白色污染、三厅及建筑施工噪声扰民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污染投诉、纠纷和环境违法案件上升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六是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比较薄弱,长期以来对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不足,影响了污染治理力度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各界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保基本国策重要性认识还不平衡,一些地方环保意识不强。二是执法监督力度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环保投入还不能适应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各级财政尚未建立环保专门科目,环保系统自身建设的经费严重不足;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改善环境质量,还有许多关系要理顺。四是环境科技对环境保护的支持能力比较薄弱。

二、抓机遇,迎挑战,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环境保护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环保工作地位更加突出,任务更加繁重。我们要以三个代思想为指导,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把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今后五年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保护环境关系到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既要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任务的紧迫性,又要对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足够的估计。

十五时期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环境立市工程,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标准,加强环境执法监督,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到××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规定的指标内,晋江水系的省控水质监测断面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的市控水质监测断面达到地表水功能区划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大于,近岸海域水质达到功能分区要求,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到××年,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法制和监督管理体系,环境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基本形成;全市环保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各城市、县城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重点乡镇的生活污染源得到初步治理,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有所突破;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重点城镇和两江流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如何做好十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而又严峻的课题。为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措施,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就是保护社会生产力的观点,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建设中融入丰富的环境保护内涵,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促进发展。在制定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区域开发和城市规划时,都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综合效益分析,避免决策中产生重大失误,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要结合改造提高五大传统优势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促进企业进行减污增效技术改造,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要关停那些资源能源消耗大、浪费和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腾出环境容量,支持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发展,使环保工作与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从目前来看,我市“一控双达标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的达标还只是高污染状况下的低水平达标,只实现单污染因子达标排放的企业为数不少,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的日常监管工作量大。为此,我们要在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同时,积极探索改善环境质量的治本之策。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从源头上控制新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坚持以新带老,加愉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转化,积极推行生产全过程环保管理的清洁生产工艺,加快企业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巩固和扩一控双达标成果,促进工业污染企业加快实现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的步伐。

(四)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与增加环保投入的关系。近年来,我市环保投入增长加快,但投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污染防治资金增长辐度与改善环境质量的实际资金需求还不相称,因此,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多渠道、多方位筹措环保资金,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要把环境保护经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财政预算,设立类级科目,确保环保投入占的比例逐年稳步提高。要坚持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完善治污筹资机制;按照排污收费高于治理成本的原则,促使排污单位积极治理污染。要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措施,吸引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吸引海外基金组织、国际财团、企业集团在我市建立环保基金或奖励基金。要进一步拓宽环保投融资渠道,形成地方投入与国家扶持相结合、单位自筹资金与银行信贷相结合、个人投工投劳与社会捐助捐款相结合、引进外资与国内配套资金相结合的财力保障机制。

三、加强领导、狠抓环保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和全省环保工作座谈会精神,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各项环保工作目标的实现,为全面实现十五时期环保各项目标开个好头。

(一)深化二江三湾四市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改善我市的投资环境。

两江水系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三湾(泉州湾、湄洲湾、安海湾)周边区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快,四个城市(泉州中心城市、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是构筑大泉州城市建设和半小时城市群的基础。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功能,改善环境质量,是提高城市品位和辐射带动能力,增加我市经济发展后劲的必然要求。为此,今年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两江流域及三湾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中要重点抓好生活污染源的治理。目前两江超标的污染物主要是氨氮,加快生活污染治理,刻不容缓。要先从点源治理入手,同时加快面源控制的试点。要积极采用各种投融资方法解决资金投入问题,促进加快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厂和沿江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步伐。安溪县政府拟采用方式,投资万元建设日处理万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值得借鉴。要继续加强对沿江生活点源和生猪屠宰场、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南、北渠沿岸的污染治理要高度重视,应加快沿渠截污管和北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切实加强饮用水源水质卫生防线。安海湾接纳个省级开发区以及经济活跃的安海、东石、内坑、石井、水头五镇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目前除氨氮、磷等污染物超标外,湾内的底质生物种群类正在减少,旨在科学评估和合理利用海湾环境容量的《安海湾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容量课题研究》要加快工作进度。同时,要认真实施泉港区环境规划,规划先行,协调发展。二是努力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带动其他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泉州中心城市今年将要进入全国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评比行列,要以此为契机,结合创建部级卫生城市、山水园林城市、最佳旅游城市等活动;切实解决好建筑施工扬尘、噪声、饮食业油烟污染、三厅及建筑施工噪声等群众关注的城市环保热点问题,大力治理机动车尾气和白色垃圾污染,努力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整体水平。同时尽快建成市区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尽早实现大气质量日报,让广大市民享有环境知情权,提高市民群众共同参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根据上级要求,晋江、石狮、南安三市在××年底前空气质量要达国标二级,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到功能区要求。三要围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污染集中控制。根据不同类型工业园的排污状况和环境要求,借鉴石狮大堡工业污染集控区、晋江东海垵工业区、可幕制革工业污染集控区的成功建设经验,积极探索污染集中控制的新路子,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同时,改革现有的审批制度。工业园区一次性环评审批通过,实行总量控制,以后进入园区的项目,委托工业园区窗口一条龙服务办事机构统一办理环保等审批手

(二)贯彻执行市政府号令,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山海联动、协调发展。

要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坚决贯彻执行市政府号令。一要认真做好《泉州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泉州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相关对策研究》工作。全面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科学地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建议,加快生态环境的建设步伐。要根据山区和沿海的环境差异、生态环境资源的区域特(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点,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山海联动、协调发展。二要加大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把保护晋江、洛阳江上游水资源问题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要建立晋江、洛阳江源头保护区和饮用水源涵养保护区,加强流域上游矿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重视城乡结合部的生态保护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养殖业污水、化肥、农药和农膜等农业污染物和白色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作,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三要抓好永春县生态示范区的建设,认真做好总结推广工作,全面推进生态县、生态镇、生态村的建设,扎实推进全市的生态保护工作。

(三)巩固和扩大一控双达标成果,实施再提高工程。

一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从源头上控制新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环保部门应在项目选址、审批时把好关;各地一定要严格执行十五计划提出的环境质量控制目标,今后凡突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方,不得上新项目;在符合总量控制前提下新上的项目,也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二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已达标的企业污染回潮、已关停企业死灰复燃。强化对环保设施运行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要严格执行排污申报、排污许可证等制度,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实现稳定达标。对依法责令停业治理以及自然停产的企业,要按规定加强监督管理,督促其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三要加强治理设施监控系统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污染监控系统建设,上半年要完成省、市重点企业多家的污染源监控系统的联网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掌握企业排污状况,防止企业偷排漏排和超标排放污染物,巩固达标成果。要督促排污企业进一步规范排污口建设与管理,设立规范化明显标志,安装黑匣子,保证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连续运行。提高污染源监控管理水平。四要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推行环境管理体系。我国加入在即,企业面临着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问题,如何及时调整发展策略提高加竞争力,事关我市经济发展的后劲问题。今年各县(市、区)至少应有个企业通过认证。要坚决淘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生产方式落后、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能耗物耗高的产品和设备,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大节能技术开发和创新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善生产工艺和技术,使三废最大限度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四)加强环保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各地、各部门要把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调整产业结构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把环保列作为技进步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各项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环保科研开发工作。要根据我市产业结构和环境资源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漂染、电镀、制革等污染防治新工艺、新技术。同时,在资金、政策上给予扶持,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环境保护的贡献率。要引导我市环保产业从小型化、分散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组建如凤竹漂染集团、远东机械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环保产业集团,建成统

一、开放、规范、有序的环保产业市场。

(五)严格依法行政,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要认真落实依法治市、法德并行的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案件,敢于碰硬,防止和纠正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罚代法、徇私枉法的现象。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要支持环保部门严格执法,不能以这样那样的特殊性而要求在环保问题上搞变通,开优患口子。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履行对环境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职能,结合行政效能建设的要求,抓好建章立制,通过完善的制度来规范环保行政执法行为,通过加数字政务的建设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逐步形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机制,建立公诨肪惩端咧贫龋柰ㄊ忻袢褐诜从郴肪澄侍獾恼鼻溃婪ㄎぷ陨淼幕肪橙ㄒ妗W橹妹磕甑世界环境日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表扬环保先进典型,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全社会形成自觉爱护环境、遵守环境法律法规的良好风尚。

(六)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政府按照国家规定和省里的要求,从财政预算中安排相应专项资金,用于当地的污染防治和环保部门自身建设。年市财政和各级环保部门要继续筹措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晋江、洛阳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要加强环保工作基础建设,保障依法行政。各地环保部门要围绕全市环保工作目标,加强管理,增加投入,提高素质,促进环保基础建设上水平、上档次。要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若干意见》,抓好各级监测网络的建设。列入今明年全省加强环保监测能力建设计划的个市、县要落实配套资金,推进监测机构的人员素质、技术能力和仪器装置水平建设上新台阶。要加强环保信息化建设,加快全市环境信息化进程,建立数字环保,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市、各县(市、区)监理所要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省局的要求,加快环境监理标准化建设的步伐。

(七)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

省政府为加强环保工作的协调力度,准备建立环境保护厅(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将省环保局作为主席单位。各级政府也要参照省政府的做法,建立相应制度,定期听取环保工作汇报,认真解决环保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认真落实环境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在抓好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这一龙头制度的同时,层层分解细化,落实责任到位。各级政府综合经济部门和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要对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的环保工作负责,企业法定代表人要对本企业的环保工作负第一责任。要加强对领导班子环保工作实绩的考核,将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列为评价政府工作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确保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落到实处。要高度重视环保机构建设,在本次市、县机构改革中,要选派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担任环保部门领导职务。按照中央关于环境保护部门实行双重领导的规定,各县(市、区)党委在任免环保部门领导时,要事先征求并充分尊重市级环保部门党组的意见,确保环保部门在机构改革中得到加强。

海关物流监控科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盐碱地绿化;质量控制

1 滨海科教园区绿化工程项目简介

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科教园区绿化工程项目位于滨海经济开发区东北部的科教园区内,地理上属于北温带季风区,其主要特点为:冬冷夏凉,春季风沙很大,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年均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其中90%以上为盐碱地,不适合大部分的绿色植物生长。项目总投资1亿元,资金来源为市财政局和滨海开发区财政共同拨款建设,比例各占50%。资金来源充足,能够确保该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该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类施工的办法,主要包括道路两侧的绿化工程、入驻单位园区绿化施工、各类造景、广场景观建设等部分,在2年内完工。绿化工程建成以后,由施工单位进行养护管理,2年后进行工程的验收。验收完成以后,日常养护由滨海经济开发区园林养护处进行养护管理。

2 绿化工程项目管理现状与问题

(1)施工企业资质参差不齐,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目前从事园林绿化工程方面的公司较多,但很多公司工程量较小,施工经验不够丰富。大部分施工人员来自农民工,年龄较大且学习和领悟能力有限,园林工程施工比较粗放,一些好的工艺实施不到位,很难做到物尽其用和提升施工效率,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甚至造成安全事故,不可逆转。

(2)施工现场管理需进一步规范。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对工程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假如工程师没有针对施工内容提出具体的技术方案,就会造成施工管理上的漏洞。尤其是现场施工过程中,如果各个工序环节没有完整、详细的方案,会很难达到设计要求,从而导致施工质量存在问题。

(3)施工现场质量检验方面存在的问题。朱晓宁等(2009)认为,在施工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侧重于大工程而忽略了小工程,且重视结果而忽略细节。实际情况是在施工过程中,恰恰是一些小的细节决定工程质量的走向,一些安全的隐患往往会导致安全事故.

(4)园林施工质量验收有待更加正规。目前园林工程的验收过程未引起足够重视,在验收时,建设方、监理方等各个部门只是到现场走走过程,并未真正对工序质量等进行详细检查,这给工程质量的保证留下了隐患。

(5)施工管理资料与实际脱节。园林行业内部人士都懂得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即查看施工记录的时候,记录的很详细、很全面,但是施工情况又是另外一种情况。而且很多人抱有验收走过场的想法,导致管理的脱节,造成质量问题。

3 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根据滨海科教园区盐碱地绿化的实际情况,该项目主要通过PDCA循环方法进行具体的质量控制。

3.1 工程质量控制计划(P阶段)

(1)制定工程质量控制的总体与分项流程。为确保工程质量,在开工前项目组应制定详细的从开工到竣工质量控制的详细流程以及分项工程的流程,从而对工程过程有个总体的把握。

(2)确定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点。滨海科教园区的绿化工程项目控制点的确定应结合有关质量体系文件,按照该工程的质量特点确定质量控制点。

(3)建立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分配矩阵。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同其他工程一样,需要成立组织机构,其主要目的是进行相关的责任分配,以便更好的进行质量管理。潍坊滨海科教园区的绿化工程项目根据机构情况,进行了责任分配。

(4)确定工程质量目标。工程完工后,2年内树木成活率在90%以上,且长势良好;其他花草等灌木类合格率95%以上,工程优良率达95%以上;其他分项工程如土建、园建等合格率100%,最终工程总体优良率95%。

(5)制定工程质量管理计划进度。根据潍坊滨海科教园区绿化工程的总体规划,针对绿化项目的特点及目标要求,项目部分析确定本项目主要管理事件内容,制作反映本项目主要管理点的计划进度图。

3.2 项目质量控制的实施(D阶段)

1)施工前准备阶段工程质量控制

第一,施工单位的选择。施工单位的初始控制主要通过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去实现。为确保工程的质量,在招标阶段就要对参与竞标公司的Y质进行严格审查,使具备实力的公司进入招标程序。确定中标单位后,签订施工合同,根据工程情况实行总承包制度,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对工程的建设图纸组织专家进行会审等。

第二,人员素质的控制。(1)施工单位领导者的素质。施工单位的领导层是项目的直接领导和组织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因此,在选择施工单位时,应将经营作风正派,社会信誉高,技术措施得力,善于协作配合、实践经验丰富等因素作为领导层的选择依据。(2)施工者的素质。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要求对关键环节、关键工序,选派业务精湛、专业水平高的人员进行质量控制,也可聘请专家进行质量把关。另外,还应对人的心理行为、人的违纪违章等进行控制。

第三,施工机械设备选用的质量控制。机械设备的选型一是要因地制宜,二是要选择性能优良,安全可靠的机械设备。这样不但能提升工程质量,还能节约成本,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遵循“人机固定”的原则,强化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强调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要求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出现安全质量事故。

第四,材料的质量控制。首先,把握材料质量控制的要点。园林工程建设材料较其他材料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严格把关。其次,强化材料质量的检验。结合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对材料品质、外观以及无损检验等进行检测,从而全面掌握材料信息。必要时可使用相应的仪器进行辅助检测。

第五,环境控制。环境监测属于工程建设中相对特殊的环节,需要由专门的环境管理部门进行检测,然后将结果反馈给施工单位,由此指导施工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对环境检测这一内容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待主管部门审批后,才能进行实施,并定期上报检测数据以备监管部门核查。

第六,调查施工场地及附近地区自然条件方面的资料。在开工前要充分了解施工场地情况,主要包括地形情况以及地下电缆、煤气管道等具体情况,以便及时制定清除障碍的实施计划,以便更好地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如遇特殊情况,要研究保护、避开、迁移或暂时迁移等办法。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第一,土方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滨海科教园区绿化项目由于在盐碱地施工,由于其恶劣的土壤环境,原土绿化很难成活,为增加观赏性,因此需要进行客土绿化。其主要的施工技术要点为:在施工点深挖1米,底层铺上20厘米厚的石子,然后将种植土填埋,然后将植物进行栽植。

第二,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对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主要从型号的选择、主要的参数以及使用操作三个方面进行控制。施工前要对机械的性能进行成分的检查;施工中要定时跟踪,对于不符合条件的立即更换,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第三,进行技术交底。必须制定技术交底制度,根据工程情况由技术部门编制技术交底报告书,并进行层层交底,落到实处,确保工程质量。

第四,材料质量控制。潍坊滨海科教园区绿化工程属于盐碱地绿化,因此对于绿化植物的选择至关重要,其质量决定工程的成败。根据工程成本的需要,主要分为原土绿化和客土绿化。

第五,图纸设计变更控制。“零变更”是所有项目管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导致图纸设计出现一些变更。因此,在该项目施工过程中,管理者要抱着“零变更”的最高目标去做,即使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必要的计划变更,也要本着“最小变更控制”的思路,以便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第六,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绿化工程与普通的产品具有明显的不同,如发现质量问题,只能返工,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尤其是监理公司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及时排除质量问题隐患,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3.3 工程竣工的质量控制与提升(C―A阶段)

第一,绿化工程总体效果质量控制。绿化工程的总体效果在现场观察的基础上,仔细对照施工设计图和原计划中所用的材料等进行z查验收,具体的要求为:所用植物的规格是否与计划相一致;是否按照要求进行了土壤防盐碱处理;是否形成合理的植物搭配;绿化覆盖面积和覆盖率是否与计划相一致。

第二,后续环节的质量控制。绿化工程与其他工程项目有一定的区别,绿化工程一般会在工程完工后1-2年进行验收,主要观察植物的成活率等指标。俗话说树木三分靠种,七分靠养,完工后的后续养护十分重要。因此,在工程最后验收时,除了要认真核对当时的计划要求外,验收的重点放在成活率、植物的病虫害情况、抗逆性以及生长情况等。

第三,工序间的交工验收工作的质量控制。由于工程施工的连续性,在施工过程中,上道工序的情况或者分部工程情况往往被下道程序所覆盖。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重点对各个工序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坚决杜绝不合格的工序进入下一道工序。出现不合格工序时,做到“三不放过”(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未明确不放过、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再发生。

4 结语

本文对潍坊滨海科教园区的绿化工程项目进行了充分分析,针对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质量管理方法,对盐碱地如何进行绿化工程质量控制进行了阐述,确定了盐碱地绿化的类型和相应的技术要点,为确保工程质量打下了基础,具体从项目施工前、施工阶段以及竣工后分别进行质量控制,并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晓宁,李岭.基于IS09000族标准的供应链质量管理实施框架[J].商业研究.2009(02).

上一篇:仓储物流部半年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第三方物流公司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