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医师岗位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29 23:41:26

主治医师岗位工作计划

主治医师岗位工作计划篇1

基于工作过程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是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岗位工作过程具体操作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具体的项目教学、情境教学和融“教、学、练”一体的课程体系。是以医师诊疗活动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以改变学科型课程教学以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施教方式。通过项目引导、教学情境的设计、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步骤

根据基层医疗行业实际,按医师诊治疾病过程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并以学生的“学”和基层医疗岗位的“需”为中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融入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标准,构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医师诊治疾病的工作过程。现在临床医学专业正在按照职业岗位(群)的确定→职业能力分析→学习领域构建→学习情境设计四个步骤,进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

2.1确立临床医学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

以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专家专访、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形式开展专业定位调研,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及公共卫生科等医师岗位。

2.2分析基层医疗岗位职业能力

通过卫生部网站、教育部网站、高职高专网站等文献查阅,较为详实地了解国家对基层医师的政策法规及基层医师的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围绕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计划生育等工作任务对河北省服务于一线的医师进行岗位调研,归纳出基层医疗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状况。

2.3构建学习领域

以临床医学专业职业工作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确定学习领域框架。学习领域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的可操作性,以行动为导向,针对基层医疗实际过程组织教学,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拓展能力的培养。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的递进规律,通过新的课程体系,从而把系统、完整的学科知识按照工作过程需要进行整合,形成工作过程学习领域。

2.4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它是由一个或多个任务组成,每个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情境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该专业学习情境实施采用六步法,依次为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让学生在“工学”教学情境中尽早体验临床工作过程。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根据基层医疗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核标准,构建“1个理念、1个体系、3个模块、3个结合、5门核心课程”的11345课程体系。“1个理念”即课程设计理念紧贴基层医疗岗位任务;“1个体系”即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3个模块”即专业知识模块、专业能力模块、职业素质模块;“4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核相结合、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相结合、医学技能与护理技术相结合;“5门核心课程”即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所开设的27门必修课和15门选修课,理论1350学时、实验实训858学时、毕业实习1110学时,使实践教学总时达总学时的59.3%。

4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构建的措施

4.1建立“工学”一体的实训室,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

为了保证课程的改革,学校加大了临床医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实训条件基础上,把部分实训室改建成模拟病房,建立了仿真的“工学”一体临床实训中心。通过项目教学,学生随时能够在实训室进行模拟训练,感受真实职业环境,观察诊疗全过程,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为了满足课程改革需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医院实践进修,到附属医院顶岗实践。每年每位教师的医院一线实践工作不低于3个月,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了解,促进了教师对医师工作过程的掌握,帮助教师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合于教学的学习内容,并通过教学情境设计,将医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有机地结合到工作过程中去,进一步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和整体设计能力。

4.3编写新的教学文件

为了课程的改革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实训教学指导、见习和实纲,重新编写《临床医学专业诊断技能训练手册与操作标准》、《外科学操作技能训练手册》等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实训教材。

4.4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积极推广启发式、案例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对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把教学地点由教室转到校内实验中心,通过“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式教学,使项目导向与岗位需求实现对接,讲练结合,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

4.5建立教、证融合的“三站式”专业技能考核制度

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按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标准为学生建立“三站式”专业技能考核制度(病史采集及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和内外科基本技能操作、辅助检查),提出“专业技能不达标不顶岗”的要求,实行顶岗实习准入技能考核制度。通过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构建,使教学过程与基层医师诊疗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教学目标更加清晰了,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系统工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和病人的好评。

主治医师岗位工作计划篇2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升政治理论和管理水平

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认真坚持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主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遵守党规党纪。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医改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认真完成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医院党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自觉克服医务科人手少、工作量繁重的困难,经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真抓实干。通过多年学习锻炼,使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二、严格制度落实,切实提高医疗质量

多年作为医务科主任,始终把医疗质量作为医院的头等大事来抓,强化医疗环节质量管理,狠抓医疗制度落实,按照院领导的指示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济南医院医疗质量评审考核标准》,每月组织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对临床、医技科室进行全方位考核并量化赋分,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并结合医改要求及工作实际不断修订评分标准,建立长效机制,达到以点带面,切实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科学管理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促进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共同提高。

三、围绕医院发展规划,促进康复学科发展壮大

根据医院制定的五年发展规划,以全科医疗为依托,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以差异化发展为目标,以借力借势为手段,以建设“大专科、小综合”为发展之路,已经建立起“职业病康复、老年病康复、创伤性康复、中医康复、儿童康复”五大康复专业,促进医院可持续性发展。医院的康复特色优势和品牌效应日益突显,医院整体服务能力有了显著的改变。

四、采取多种形式,加快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

以“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提升整体队伍素养。近年来有计划派出60余名医师、治疗师赴省内、河南、江苏、北京、黑龙江、四川等国内著名医院进修学习康复、内外科理论与技能;积极鼓励各专业医师进行康复医师转岗培训,先后有18名医师考取全省康复医师认证合格证书; 80余人次参加康复治疗师骨干培训班。高度重视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医院确定了“每年两大考每月一小考”的考核机制。按照医务科编印的《临床医师技能操作手册》,对医师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实行每月考核一项,达到人人熟练掌握的目标。在每年度庆祝医师节活动中,均组织开展中青年医师急救技能竞赛及优秀病历评比活动,包括理论与实践技能操作,对成绩优异者在庆祝医师节表彰大会上给予表彰奖励。定期举办院内业务讲座与技能培训,有效促进医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五、加强医疗纠纷防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制订出台了我院医疗风险防范、处理措施,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医疗制度、典型案例等,提高了医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近年来我院未发生医疗事故及重大医疗纠纷,有效保障了医疗安全。

六、坚持廉政的理念,争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坚持严以律己,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受;在思想上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工作上吃苦耐劳,不畏艰苦,克已奉公,不以权谋私,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

由于工作积极主动,顾全大局,得到各级管理部门的认可。连续多年获得省市多项荣誉,多次被评为医院优秀共产党员,所在科室连续多年均被评为医院先进科室。        

主治医师岗位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评价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4-0122-03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指对具有专科背景的从业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的岗位训练,即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现有的专科医生,通过转岗培训,使其具备全科医学知识并取得全科医生的执业资格,从而完成身份和执业的双重转变。湖南省卫生厅根据国家六部委下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的明确要求[1],2010年研究制定了《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方案》,明确了湖南省全科医生培养目标为每所乡镇卫生院1名全科医生、城市每万名居民拥有1~2名全科医生,过渡期内分三年对基层医务人员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本文通过对湖南省2010~2011年首批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情况的回顾和经验总结,为下一步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参考。

1湖南省2010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制度

湖南省于2010年启动了首批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根据全科医生工作要求、全科医学基本原则和卫生部《全科医学医师培训细则》[2,3],提出了“缺什么,补什么”。由一名指导老师负责1~2名学员的“一对一”培训模式,制定了《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制定了“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计划”。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可进行部分调整,提出适合本市的培训方式[4],这些切合实际的调整,发展和完善了湖南省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工作内容。

1.1培训基地

湖南省14个地州市各确定1所三级综合医院为“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参照《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执行。转岗培训基地由省卫生厅发文认定。

1.2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具有正规医学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社区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和基层血防站的基层执业(助理)医师。

1.3培训师资

培训基地要求指导老师有6年以上工作经历,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医院择优选拔“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指导老师”,报当地卫生局下文确定,并报省卫生厅备案。

1.4培训内容

根据国家卫生部《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的要求,湖南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内容包括了内科、外科、妇产科、传染科、急诊科、儿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同时包括了社区预防、社区保健及康复课程。

1.5培训方法

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由一名指导老师负责1~2名学员的“一对一”的培训模式。转岗培训分理论学习、技能操作和临床实践三个阶段。

为缓解工学矛盾,理论学习分为自学和集中授课两个阶段,课程统一安排由学员选修。临床实践形式采取集中理论培训、个别面授、临床观摩、参与查房与病案讨论、手术带教等。带教方式采取课堂授课、举办讲座、远程教学、基层现场指导、互联网视频等。学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与指导老师形成“一对一”的教学关系,双方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完成培训内容。

1.6网上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在网上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培训途径、培训原因、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场地、对全科医生的了解、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对培训医院各科室专家的了解、是否愿意从事全科医学等。

1.7考核和结业

考核分为科室考试和结业考核。

科室考试增加了学员在科室内的学习压力,出科考试合格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科室学习。入科考试主要为理论考试,出科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入科考试和出科考试均由培训基地相关科室组织。

结业考试内容分为实践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两个部分,实行百分制,按6∶4的比例记入总成绩。实践技能考核由市州卫生局组织,对学员要求掌握的技能操作进行考核记分,操作成绩在60分以上者才可以申请结业参加理论考试。理论考试由国家卫生部建立试题库,统一命题,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对学员进行考试。操作和理论考试的总成绩在60分以上为合格,取得湖南省卫生厅颁发的《湖南省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合格证》。结业总成绩低于60分者,可在3个月后,申请理论考试补考一次[5]。

2湖南省2010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情况

2.1培训基地

在全省14个地州市各选择了一家三级医院作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

2.2学员情况

湖南省卫生厅计划2010年在14个地州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收转岗培训学员1 000名,实际招收985名,其中男671人、女314人,其中16人中途放弃。

2.3师资培训基地

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师资培训基地确定为湖南省人民医院[6]。

2.4问卷调查结果

网上调查采用一人一卷的问卷方式,发出969份,收到有效答卷664份。从问卷调查表的结果统计看出,学员近两年培训次数统计中培训1次的最多,为277人,占42%;培训时间3个月以内的最多,为420人,占63%;学员希望通过培训实现自我提高的有370人,占56%;表明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机会少,培训时间短,希望参加培训的愿望强烈。工作困惑统计中认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困惑的最多,为489人,占74%;愿意参加由政府出资的培训有959人,占99%,说明学员对学习培训有现实的需求。这次教学内容基本满足卫生技术人员系统学习全科医学知识的迫切需要,课程安排符合当前培训需要,培训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符合培训对象的需求。培训后学员对全科医生的了解比率为97%,愿意从事全科医生的532人,占83%;有固定病友群的518人,占78%。在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与带教老师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对建立双向转诊网络有帮助。愿意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的921人,占95%;经常把患有严重疾病的病人转向上级医院的有486人,占75%;偶尔接受上级医院转回的康复患者291人,占45%;说明双向转诊的渠道还不顺畅。学员每天工作10 h以上的最多,为260人,占39%;周工作日统计中工作6 d的最多,为354人,占53%;出诊次数统计中以随喊随到的最多,为490人,占74%,表明学员在基层起到了“健康守护神”的作用,把服务对象的健康放在了首位。目前的培训费用由政府负担,学员不用为学费发愁,问卷调查中认为参加学习影响个人收入的有355人,占53%,这可能是制约基层卫生人员参加转岗培训的主要因素,下一步制定政策时应发培训津贴,适当弥补损失以提高参训积极性。

2.5 临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

在湖南省14个地州市进行了操作技能考核,抽考了体格检查、外科无菌技术、急救技能、儿科体格检查等,实际参加考试人数969人,0人缺考。考试结果显示90分以上(含90分)112人;80~89分(含80分)415人;70~79分(含70分)297人;60~69分,(含60分)136人;60分以下9人,操作合格率为99.3%。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衡阳市、娄底市、永州市、怀化市、常德市、益阳市、张家界市、邵阳市、湘西自治州合格率均为100%,郴州市合格率均为96%,长沙市合格率为94.7%。

2.6 理论考试成绩

实践操作考试中9名学员不及格,因此有资格参加理论考试的人数为960人,其中4人缺考,实际参加考试人数956人。考试结果显示90分以上(含90分)161人;80~89分(含80分)351人;70~79分(含70分)254人;60~69分(含60分)136人;60分以下54人。理论考试不合格人数占5.6%,说明要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理论学习与培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通过率见表1。

2.7 合格达标率

临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与理论考试成绩按6∶4的比例计入总成绩。有的学员虽然理论考试不及格,由于操作考试成绩的比重大,两项汇总后仍可达标。本次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参加学员969人,考核考试合格的学员为951人,合格率为98.1%。

3 讨论

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可以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7]。截至2009年底,湖南省共有县级医院291个,乡镇卫生院2 390个,村卫生所44 39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92个。全省社区卫生人员7 773人,乡镇卫生院人员61 053人,村卫生室人员50667人,占湖南省卫生人员总量的34.02%。全省执业(助理)医师105 800人,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执业(助理)医师分别为4 995人、28 400人、3 537人,分别占全省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4.72%、26.84%、3.34%[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匮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执业医师尤其是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服务水平不高、从业人员不稳定。湖南省规划到2020年,经过多种途径培养12 000名全科医生,近3年以转岗培训为主要途径[8]。湖南省2010年首届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在2011年完成,参加培训的人数为969人,培训后合格达标的学员为951人,合格率为98.1%。

湖南省首批参加转岗培训的学员文化程度以中专和大专学历为主359人,占54%;资格统计中执业助理医师最多,为378人,占57%,反映湖南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匮乏,亟待加强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和学历提升工作。这次转岗培训工作,有的市州未完成招收任务,学员总数差31名。主要原因在于工学矛盾,只有缓解工学矛盾带来的压力,才能提高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培训效果。

湖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采用“缺什么、补什么”、“一对一”的培训模式,重在培训基层全科医生必备的医学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满足基层医疗队伍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型,开展基本医疗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中央编委,等. 关于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 [Z]. 2010:13-14.

[2] 吕兆丰,郭爱民. 全科医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6-82.

[3]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 全科医学医师培训细则[Z].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10-15.

[4] 王诚丽.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组合拳[J]. 中国医院院长,2011,8(2):80-81.

[5] 湖南省卫生厅. 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试行)(湘卫科教发[2010]20号[Z]. 2010:3-8.

[6] 湖南省卫生厅. 湖南省卫生厅关于确认首批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基地及师资培训基地的通知(湘卫科教发[2010]16 号)[Z]. 2010:3.

[7] 连建平,朱蓉,马艳红,等. 湖南农村乡镇医疗卫生现状及对全科医生需求的分析与对策[J]. 改革与开放,2011,19(10):39-40.

[8] 湘发改委,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编委,等. 关于印发湖南省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实施规划(湘发改社会[2011]354号)[Z]. 2011:2-5.

主治医师岗位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门诊;导医; 培训;探索

我院2010年7月在社会上招聘了14名导医。在门诊部直接组织和领导下,开展了导医的技能培训,培训主要分二部分,岗前技能培训和在岗培训。

1导医的基本资料

导医总数:14名, 均为女性。

年龄:18-21岁,

学历:大专9名,占总数的64%,本科5名。占总数的35.7%。

专业特点:护理学

2导医岗前培训计划

2.1导医岗前培训目标:使导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形象,掌握岗位职责及与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2导医岗前培训内容:由总体培训计划和各专科培训计划。

2.2.1总体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医院历史文化;规章制度;员工守则;门诊接待礼仪、文明用语;医院总体布局及计算机专业操作等。2、2、2各专科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导医各科岗位职责及操作规则;专家特色、专病特色介绍;各科就诊时间介绍;候诊秩序维护等。

2.3导医岗前培训轮转时间:为3个月,根据各专科的培训内容,确定各科培训时间。

第1-2周 3-4周 5-8周 9-12周

门诊布局流程培训 礼仪知识培训 预检分诊知识培训 专家门诊知识培训

2.4导医培训师资的资质确认:拥有一支作风良好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导医培训质量的基础。我们对师资提出如下要求:从事门诊专科岗位工作5年,中级职称以上,热爱带教并善于教学,平时工作认真,经护理部(或部门负责人)推荐,成为导医的培训师资。

2.5导医岗前培训制度:导医进入正式岗位之前,必须参加岗前技能培训;培训过程中制定专人带教;有关部门必须提供导医培训计划、师资和培训基地并组织培训,培训缺席时间不得超过20%,无故缺席者或在培训过程中发生重大投诉者不得参加培训考试。

2.6导医岗前培训方法:

2.6.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将共性的问题集中培训如:规章制度、员工守则等,将各专科的操作理论分散培训,集中培训中有分组讨论;分散培训中有集中总结,这种聚散结合的培训方式有利于把握学习重点,及时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6.2专人带教:导医进入专科培训,配备一对一专人带教,建立教、学责任制,在带教活动中教师按教学计划带教,学生积极努力学习,将学生的考核成绩与带教老师挂钩。有利于提高导医的带教质量。

2.6.3 开展专科讲课和提问:文员在各专科培训中不但要学会各种技术操作,更要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此,我们在各专科选择部分相对重要的内容安排小讲课 每周一次,每次讲课后要求课后复习,每周提问不少于二次,并将提问成绩记录在册,作为导医培训的平时成绩之一。 转贴于

2.6.4建立导医培训操作登记表:登记表内容包括:导医姓名、培训专科名称、培训时间、要求完成操作项目名称、要求次数、完成次数、完成日期、带教老师签名等。通过登记实时反应导医的操作落实情况,避免带教“不放手”现象,从管理上保证培训计划的落实。

2.6.5建立导医培训考核制度:在培训过程中进行阶段考核,可以鞭策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考核了解学习掌握情况,一方面将成绩作为个人的培训综合成绩之一;另一方面可了解培训中是否存在共性问题,便于修正培训计划或开展强化培训等。

2.5.6建立导医培训评教、评学制度:评教是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学习、体验,对教学情况的总体感受进行客观反馈。评学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动手能力等综合情况的客观评价。在各专科培训结束前,护士长(或部门负责人)组织带教老师和学生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届时,老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提出进一步的希望;学生对带教中存在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民主、互动的形式,促进教与学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3导医在岗培训

培训对象主要是通过护士执业考试合格未取得执业证者,由于门诊工作具有综合性和应变性,因此开展如下的培训:

3.1职业道德教育是导医培训的重要内容,注重培养他们的相关职业素质,是贯穿于职业始终的工作,包括行为规范、社会责任、医院规章制度和在岗职责等。

3.2计算机技能培训:门诊信息技术在不断改进和发展,计算机在医院网络工作站正在广泛使用,培训项目包括:门诊排队叫号系统的使用,保养及基本的故障处理、网络预约等。

3.3开展基础医学知识培训:虽然导医对医护知识有所了解,但应变能力较差,因此在医院门诊这个特定的岗位上,应当了解和掌握与之疾病和症状的关系及基础的护理急救知识,为此,对导医进行应急演练、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授课。

3.4开展急救技能培训:门诊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多因素环境,城市人口老龄化常有各种疾病突然变化。建立门诊应急预案系统尤为重要。使得人人掌握抢救措施和操作技能,包括:平车、轮椅车的搬运和运输病人,如何在第一时间发出抢救信号等,导医及时掌握这方面的技能,为挽救病员生命可赢得更多的时间。

3.5开展国语、方言、手语和外语的培训:我院是一所三级乙等医院,病员都来自全国各地和外国友人包括残疾人,要全方位的做好服务,首先要做到沟通无障碍,使病员感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4总结

第一期导医岗前技能培训已结束,培训考核合格14名。已在门诊的大厅、出入院处、专家门诊,普通门诊等岗位上开展工作。各方面反应良好。

5导医培训的发展趋势

5.1医院门诊服务与疾病密切相关,开展“以病员为中。心”的优质服务,要求服务者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首接负责制。因此,在导医培训中融入基础的医学、护理应急知识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5.2导医岗位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这就要求不断重复导医的业务培训。若能将培训内容制作成录象,可大大降低培训成本,同时也规范了培训过程。

5.3导医具有自身的专业特长,若能在培训中选择性的发挥他们的特长,有利于临床复合性人才的培养,同时能人尽其才,调动导医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体现自身价值。

5.4建立导医培训示教室,示教室应配置电脑(电脑能进行预约、查询、审核、维护等操作)、示教床、模拟病员、轮椅车、桌子、椅子、茶杯、针线盒等便民设备以便于训练或带教练习使用。

主治医师岗位工作计划篇5

(黑龙江职业学院农牧工程学院 150111)

《猪病防治》是高职畜牧兽医、动物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培养学生具有的猪病防治能力是畜牧兽医岗位能力的主要构成部分。为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我院自2009年前以来,牧医类专业构建出以畜种为载体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在此背景下,《猪病防治》课程大胆尝试国外职业教育及非畜牧兽医类专业采用的项目教学法,打破原学科课程内容体系,基于猪病防治的工作过程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构建出《猪病防治》项目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完成知识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 《猪病防治》项目化教学模式主要内涵设计?

1.1 设计理念与思路?

依据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猪病防治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按照“以企业需求为对象、以项目经验为目标、以动手操作为核心、以职业素质为突破”的原则,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及服务方向;本着“以课程培养目标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总体设计思想,依据猪病防治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要求设计《猪病防治》学习领域的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及考核模式等。?

1.2 教学内容遴选与体系构架?

通过岗位调研与分析,基于猪病防治三大重点工作即“诊断、治疗、预防”的工作过程,将猪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融合,从诊断入手以系统主症为主线设计8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中,均以一个或多个典型性或代表性案例为载体,针对案例进行多个完整的、典型的、规范的、通用的工作任务。所设案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纯感染到混合感染,含盖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所设任务种类既有猪病防治的基本技术,又有新技术的应用,既有执行类的工作任务,又有自主设计的各种方案。内容体系设计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内容的编排和学时分配上,既考虑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又要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知识与能力、能力与能力的关系,适当考虑技能的难易程度编排进程和学时分配,允许一些知识和技能点出现交叉和重叠,增强技能的熟练性。与完成项目任务相关的支撑知识融合在各学习项目任务中,以够用为主,兼顾项目知识提升与拓展知识介绍,具体见表1。

1.3 教学组织方式?

自主学习。以典型工作任务做引领,在进入工作任务前,教师首先布置课业单,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解析任务要点,并按照老师创设的情境、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做”一体化。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单、任务咨询单、案例单等学习材料,指导学生按项目式教学法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课程教学程序遵循“明确务、获取信息、做出决策、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反馈、总结评估”过程。?

1.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综合运用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研讨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全面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运用校内外实训基地。?

1.5 考核模式?

采用形成性考核测试方法即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真实记录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实际表现,实现对学生学习态度、技能掌握、职业素质提高等做出综合公正的评价。?

与课程建设同步,编写《猪病防治》项目化教材。?

2 实践体会?

猪病防治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模式,“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将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促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项目化教学以职业行动为导向,其打破《猪病防治》原知识体系结构,更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其完成任务需要的知识是跨学科的、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常是多学科的,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师德,更要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及较强的实践经验,还要在相关学科具有较强的能力。?

项目化教学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方法上的牵头人,问题上的策划者,活动中的组织者,就必须彻底转变教学理念,特别是没有经验的教师,课前必须充分、认真准备,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充分设计,更应该了解学习情况,揣摩学生的心理,针对项目特点定位如何操作培养学生的功能性能力、过程性能力、设计性能力,进而创设出积极的学习氛围。项目化教学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教学过程中,从信息咨询、计划制定、方案选择、计划实施到成果评价都需要学生成为积极的工作主体及参加者,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积极主动学习,更要学会联系实际问题学习。

作者简介:金璐娟(1964-),女,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诊断与监测。?

主治医师岗位工作计划篇6

二、应派有经验的医师和护士参加门诊工作,人员相对固定。

三、对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的疑难病症,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

四、科主任、主任医师应定期上门诊解决疑难病例,每人每周一般不少于两个半天。

五、对病人要进行认真检查,按照门诊病历书写规范书写病历。

六、门诊检验、特检科室所做各种检查,必须准确、及时。

七、门诊有等待就诊病人出现病情变化的抢救方案和急救措施,对高烧患者、重病患者、 70 岁以上老年患者,应当优先安排诊治。

八、门诊各科与住院处及病房应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情及病床使用情况,有计划地收纳病员住院治疗。

九、做好预检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疫情报告。

十、门诊工作人员要做到关心体贴病员,态度和蔼,有礼貌,有耐心地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地安排病员就诊。

十一、门诊应保持清洁整齐、改善候诊环境,加强候诊教育,宣传卫生防病、计划生育和优生学知识。有饮水设施及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公示栏。

十二、门诊医师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积极采用合理的检查和治疗方法、避免过度医疗和大处方发生,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十三、对基层或外地转诊病人,要认真诊治。在转回原地治疗时,要提出书面诊治意见。

十四、门诊各科根据本专业特点,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各种治疗常规、操作规程以及岗位责任制,并认真做好登记、统计报表等工作。

十五、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在医务部、护理部和门诊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认真执行院、科规章制度,遵守岗位职责。人员调换时,科室应与医务部、护理部和门诊部共同确定名单并公示。

十六、开展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网络预约、诊间预约、等多种形式的预约方式,指导患者预约就诊,减少候诊时间,方便患者就医。

主治医师岗位工作计划篇7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正渐次深入,同行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新思路,又不断扬弃、不断创新。近年来,基于学生预期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来设计教学项目,并按照工作过程来安排教学程序的课程开发逐步得到大多数同行的认同,专业课的改革大多依此进行并取得明显成效。但专业基础课的改革却相对滞后,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基础的,因而必然偏重理论,如果根据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进而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则必然要打破传统的、沿用多年的学科体系,甚而使“专业基础课”将不再以独立的姿态出现。笔者认为,这种认识必须改变。专业基础课应该也完全能够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以及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来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之与专业课的改革同步、匹配并逐步打通,才能使专业基础课更好地直接服务于学生的就业上岗。

为此,笔者近年来在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医学微生物》的课程改革中进行了探索与尝试。长期以来,医学微生物因为与人类的疾病史紧密相关,所以历来是各级各类医学教育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打破学科体系后,医学微生物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融入到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中去?仅以高职高专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课程为例探讨如下:

一、医学微生物“项目课程”设计方案

(一)课程整体设计

1.课程整体设计理念

(1)通过岗位分析进行课程开发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医生、护士、检验、药剂等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不同,因此其“典型工作任务”也有不同。这就要求在项目导向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方向设计不同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向是为基层(县、乡镇)医疗卫生单位培养临床医生。涉及医学微生物的典型工作任务:一是医院感染的防控技术;二是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与治疗。因此在课程开发时应从岗位需求出发。“以用定学”,着力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设计。

(2)根据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选择教学内容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综合考试大纲》以“常见病多发病”的“症状或体征”为主要考查内容;《临床执业医师专业综合笔试大纲》中,关于“疾病”明确提出“按照人体系统排列”,“大纲”中所列疾病包括68种与微生物感染直接相关的疾病,“大纲”同时对无菌操作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考试大纲”所列的这些内容是紧密结合职业岗位需求的,因而也是我们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3)会同临床医师结合教学规律设计项目载体

临床医师对于岗位的应知应会有着最真切的体会,因此在项目设计中必须注重征求他们的意见。我们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会同临床医师,结合教学规律将“考试大纲”所列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后,设计典型任务、典型病例作为项目教学的载体。教学载体的设计原则:一是紧扣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列举的常见病多发病。二是力求“载体”能够承载“适度、必要”的理论知识。

2.课程整体设计方案见下表1:晏继红,袁力,任亚刚,李晓红,姚志宏,代永庆,梁玉英,张汉琴:浅谈基于项目导向的医学微生物课程设计

二)课程单元设计

1.课程单元设计的理念

(1)根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步骤

对于“医院感染的防控技术”中的三个“学习任务”,按照工作过程的“六步法(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设计教学步骤;对于以病例为载体的其它“学习情境”(体表感染、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神经及运动系统感染等)则不拘泥于“六步法”,而是根据临床医师的实际工作程序——形成初步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来设计教学步骤。

(2)根据岗位能力的需要设定教学目标

根据诊治多发病常见病的需要设定能力目标;根据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设定知识目标;根据医疗职业特点需要设定素质目标。从而将“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全过程。

(3)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分组完成任务等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教师当好“导演”,通过“设问”、归纳总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掌控,将“教、学、做”统一在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

(4)注重过程考核、民主考核

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及时进行考核,逐步完善以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质量为主要考核标准、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参与程度为辅助考核标准的考核方式。学习任务以小组智慧共同完成,最后考核采用分组民主定性考核,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民主意识。

2.课程单元设计方案

医学微生物“项目课程”共设计了14个教学单元,其中10个单元为单次教学完成,4个单元需多次教学完成。此处选取2个教学单元设计以作示例。

二、感受与体会

1.“项目课程”开发逻辑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就业理念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这就要求其教育教学内容必须依据学生预期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来确定。这样的课程改革,势必要打破原来的学科体系,此为“解构”。此处“解构”,“解”的是理论知识的结构体系,并不是对理论本身的否定,也不能简单地说是对理论的“弱化”或“加强”,而应根据岗位需求兼顾后续发展来确定。既有“解构”,必有“重构”。这种“重构”,既不是若干门课程的物理叠加,也不是“化学反应”,因为所谓“化学反应”的逻辑过程是从“反应物”形成“生成物”,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是根据“生成物”来“抽取材料”,其逻辑起点是“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主治医师岗位工作计划篇8

XX年护理部继续坚持以改革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丰富护理内涵为重点,在管理形式上追求“以病人需求”为导向,在业务上注重知识更新,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为抓手,以创建“三级乙等”医院为契机,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结合医院总体工作目标制订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2、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3、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绩效管理。

4、加强护士长、护士工作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切实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5、加强对护士的专业考核,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6、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

7、创新思维积极开展护理科研,推进护理专业发展。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善护理服务品质,确保护理安全

1、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护理部、各科室将对照各项质量考核标准遵循pdca循环模式认真进行考核、分析、评价,整改、追踪、再评价,体现持续改进,实行目标管理。

1.1护理部:每月专项检查、每季度全面检查1次。

1.2护士长:每周专项检查、每月全面检查1次。

1.3各科室、护理部对所检查的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追踪评价整改效果,适时修订护理质量标准,完善制度、规范,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将品管圈这一管理方法融汇到护理管理工作,鼓励带动各临床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

3、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群、重点部门(icu、手术室、急诊科、供应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将不定期下科室按照三级医院标准要求进行监管,确保护理安全。

3.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上岗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带领、重点监督,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事故隐患。

3.2患者的环节监控:对于新入院、转入、危重、手术、小儿患者以及有纠纷潜在危险的患者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压疮等风险因素评估,并采取措施防

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危重患者护士要掌握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能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输液、输血等治疗服务,确保患者安全。

3.3对实习生的环节监控:加强实习生的岗位培训工作,对刚进入医院的实习护士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她们的风险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明白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控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士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护理差错发生。

3.4加强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时段的监控:督促检查护士长科学排班,合理安排人力;继续执行夜查房、节假日查房制度,及时给予指导,消除薄弱环节时段的护理隐患。

3.5加强对icu、手术室、急诊科、供应室的监管,保证危重病人、手术病人的安全。

4、进一步加大感染控制力度,严格遵守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职业防护,保障护理人员安全,做好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医疗垃圾的管理、使用、处理。

5、健全、完善患者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危急重症病人及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对上报的不良事件护理部及时下病区进行查看,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深化优质护理内涵,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1、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继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责任护士要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按照分级护理、专科护理工作标准,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关注患者身心健康;做好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理、心理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任务,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

2、加强优质护理内涵建设。认真落实《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规范,责任护士要求能够正确实施治疗处置、密切观察、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与医师沟通,配合医师共同完成治疗计划,同时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尊重关心爱护患者,增进护患信任。

3、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临床护理服务充分突出专科特点,各护理单元有专科护理常规、标准护理计划,具有专业性,适用性,责任护士要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对患者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要能解决护理疑难问题,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4、护理部每季度、各科室每月进行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广泛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5、各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星级护士评选活动。

6、延伸护理服务,落实出院随访工作。

(三)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绩效管理

1、争取院领导的支持,实施护理人员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护士岗位分级设置为n0、n1、n2、n3、n4四级,并明确各层级岗位的职责范围和任职资格等,分层次设岗。以护士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同时参考护士的工作年限与学历水平,使真正有能力、有水平、有潜质的护士脱颖而出,使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科学用人机制,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根据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

2、配合医院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合理定编定岗。按照医院要求遵循科学管理、按需设岗、保障患者安全和临床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与人事科共同测定并设置护理岗位,制订护理岗位配置原则,编制护理岗位目录。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占全院护士总数的95%以上,控制其它护理岗位人数比例<5%。

3、合理配置护士数量,按照护理岗位的职责要求合理配置护士,不同岗位的护士数量和能力素质满足工作需要,根据不同专科特点,护理工作量实行科学的排班制度,护士排班兼顾临床需要和护士意愿,在护理工作量大、危重患者多及关键时间段(午间、夜间、节假日)增加护理人员,体现对患者的连续、全程、人性化的护理。计划新增护士30余名,缩小与标准床护比的差距,重点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高风险科室倾斜,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4、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并实施护士定期考核制度,包括护士的工作业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和业务水平测试,护士的个人收入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岗位风险等要素的绩效考核方案,能够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并向夜班、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的临床护理岗位倾斜,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

5、改进和细化工作流程,把制度、标准、职责、常规、规范等贯穿融入到流程中去,加强细节管理,使护士工作具有执行力和可操作性。

6、完善岗位说明书系统,落实各项岗位职责。

(四)加快护士长 、护士工作能力培养,切实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护士长队伍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1.1加强护士长队伍的建设,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加强对护士长理论、技能、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并通过有效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强化对护士长的

管理,使各级护理管理者能各尽其职,做好表率和有效管理。计划选派20人次以上护理管理人员参加护理管理培训。

1.2护理部组织院内护理管理培训班2期,上、下半年各1期。培训内容详见附件1:护理部XX年护士在职培训计划。

2、加强专科护士培养。

2.1 3月份拟安排重症监护室、急诊科、内三科(糖尿病)、内一科、骨科(伤口造口)、血液净化室、手术室等护理人员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参加专科护士培训。

2.2 拟安排妇产科、新生儿科护士8名分批到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进修专科护理,加快专科护理的建设和发展。

2.3各科室制定本科室专科理论与技能培训计划,提高专科护士水平。

3、加强新护士培训。对新上岗护士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护理安全、护士行为与护理礼仪、护理文书书写、临床护理实践、护理常规、岗位职责等,并分别在内科系统、外科系统、急诊、icu等进行轮转。岗前培训内容详见附件2:XX 年新护士岗前培训计划。

4、加强机动护士的培训。内容详见附件3:XX年机动护士培训计划。

4、鼓励护士、护士长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并提高学历层次和管理水平。

5、护理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病例讨论,科内每月组织1-2次护理查房。

6、护理部根据卫生部护士规范化培训、护士分层培训要求,制定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制定护士分层培训计划,内容涵盖护理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的培训,内容详见附件1:XX年护士在职培训计划。

(五)加强对护士的专业考核,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1、理论考试:

1.1由各科护士长组织本科室护理人员考试,至少每季度一次,内容为专科理论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核心制度、院内感染知识等。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闭卷考试。

1.2 由护理部组织全院各级各类护理人员考试。每半年1次。

2、技能考核:

2.2 全院护理人员考试由护理部二级质控操作组负责。

3、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具体安排详见附件1:XX年护士在职培训计划。

4、考核奖惩办法:按护理部相关规定执行。

(六)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护理不良事件、压疮、网上上报的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完善电子病历护理文书管理。

(七)创新思维积极开展护理科研,推进护理专业发展

1、加强护士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拓展视野,创新思维,积极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提高论文质量。各护理单元每年至少完成论文2篇。

2、组织一年两次院级护理新技术课题申报,为使护理新技术项目密切联系临床护理工作,使科研结果能促进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逐步探索向县、市级申报。计划引进开展新项目5项以上。

(八)“5.12”护士节活动安排

1、评选“优秀护士”10名并予表彰。

2、开展护士多媒体讲课竞赛并予表彰。

(九)护理各项指标完成

1、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危重(特、一级)患者护理合格率≥90%

3、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5、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

6、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0%

7、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

8、手术安全核查率100%。

9、健康宣教覆盖率 100%

10、供应室无菌物品发放合格率100%。

11、手术室术前访视率≥70%,术后访视率100%。

上一篇:企业税务岗位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工程部新岗位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