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做好年鉴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25 06:35:43

档案馆做好年鉴工作计划

档案馆做好年鉴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档案;开放;鉴定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与实施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政府信息公开了,而同样或相近内容的档案依据《档案法》规定,在档案馆里却依然是深藏不露。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滞后以及陈旧的思想和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档案工作改革的步伐。因此,在政府信息越来越公开透明的大趋势下,改革和创新档案开放鉴定理念,成为档案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1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档案开放鉴定面临的挑战

1.1档案开放鉴定的法律依据受到挑战。档案开放鉴定所依据的《档案法》明确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要求档案馆定期开放馆藏档案的同时,还赋予了档案部门对馆藏档案开放与否的鉴定权。而《条例》明确规定:政府信息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与人民群众相关的各类事项,只要不属于党和国家机密,都要依法向社会公开,同时,赋予了利用者申请利用政府信息的主动权利。作为政府信息主要组成部分的档案,同样,属于《条例》涉及范畴之内,利用者的档案利用需求因此有了明确的法制保障。一边是实体法,一边是政府法规,对于《档案法》与《条例》中的矛盾、抵触、不合拍之处,处于夹缝中的档案部门,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因此,传统的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方式、方法及鉴定原则,面临着全新的检验和挑战。

1.2档案开放鉴定的期限范围受到颠覆。档案开放与信息公开最明显的矛盾体现在开放的期限范围上。一方面,信息公开环境下要求现行文件即时开放,实现利用的“零时限”。另一方面,按照《档案法》“文件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的规定,政府信息归档后,一般要经历30年的封闭期才能开放,这种规定,呈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不符合政务公开的目的。既然原来的档案开放期限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就有必要对档案开放期限进行新的探索。

1.3档案控制利用的传统做法受到质疑。档案部门在档案开放鉴定工作中,传统做法是一本案卷中若有一份文件或一份文件的某一部分不宜开放,就可对整卷档案作控制不开放处理,限制公开利用。然而,《条例》中规定: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含有不予公开的内容,但能够区分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将公开内容的信息部分公开。也就是说,在一份文件中,可以把属于免予公开的内容作相应处理,剩下的内容就可以公开,不能因为其中某一项涉及免予公开的内容,就把整个文件列入免予公开的范围。现实中,档案人员如何准确有把握地做到部分公开,部分控制,同时,还要达到让利用者满意的服务效果?这无疑是对档案部门传统制度传统操作的彻底否定。

2漯河市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实践

近年来,漯河市档案馆积极适应政府信息公开的需要,强化服务理念,不断加大档案开放鉴定的力度,加速档案开放的进程,在做好保密鉴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开放档案。先后向社会开放馆藏“建国”后文书档案共计35415卷,2000年以后未移交进馆的档案,通过收集已公开现行文件,及时满足社会公众的利用需求。近3年,提供利用开放档案以及现行文件2986人次,13112卷(件),档案利用率逐年攀升,公民个人查档比例不断增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档案开放鉴定理念。在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要做好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必须抛弃封闭保守的思想方法和思维定势,树立正确的开放观念,以“开放”的姿态对待档案开放工作。我们把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置于信息公开的社会大环境之下,确立了“开放为原则,不开放为例外”的指导思想,加大档案开放的比例和开放的步伐,尽量减少开放,对那些可提前开放的档案集中精力抓紧鉴定,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途径加强档案开放公布,不断增强公民的档案信息利用能力和社会档案意识。

2.2完善机制,确保档案开放鉴定工作规范化。随着档案开放步伐的加快,开放鉴定成为档案馆一项常规性工作。为了保证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及时顺利开展,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档案开放鉴定机制,专门成立了由馆长、副馆长、中高级职称和计算机技术人员组成的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小组,负责对档案解密划控工作进行审核把关。制定了《档案开放鉴定工作计划》、《档案开放利用制度》、《档案开放实施细则》等工作制度。结合馆藏档案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需开放的全宗,采取以审查档案目录和档案原件相结合的鉴定方法,经过初审、二审、三审后,形成拟开放档案目录和开放鉴定工作报告,报市局审批,最后,向社会开放档案公告。通过完善机制,明确了档案开放鉴定的组织、程序与方法等方面的规范,形成了环环负责、有章可循的工作流程。

2.3细化标准,制定合理的档案开放鉴定期限。档案开放鉴定标准应在档案形成之日,对档案的开放期限作出明确处置,即时进行开放鉴定。可细化确定为“即时开放档案”、“定期开放档案”、“不开放档案”三种期限。即时开放档案期限,一种是已公开现行文件,另一种是文件没有在现行阶段公开,归档之后,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不涉及法人和自然人利益的“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可以随时向社会开放”。以此保证更多的政府信息,在最快的时间内为社会所利用,尽可能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定期开放档案期限是指对于涉及党和国家秘密以及法人、自然人利益的档案,按照《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十年。”与此相对应,可划分为“10年”、“20年”、“30年”可开放的档案类别,逐步与信息公开时限接轨;不开放档案期限是指对于涉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机密,关系国家和社会安全以及重大利益,与公民的隐私息息相关的档案。在实际开放鉴定中,即便已满30年,直接作不开放档案处置,以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尊重公民的隐私权。

2.4创新手段,采取鉴定与数字化同步的技术路线。在传统开放鉴定实践中,往往会遇到一卷档案中因一两份文件有不适宜开放问题,而导致整卷档案被控制的情况。这在手工查阅档案的年代,几乎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在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档案管理领域的情况下,随着文件级目录的著录及档案全文数字化的开展,完全可以得到解决。我们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把优先录入扫描开放利用率高的档案全宗作为数字化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档案数据库中进行逐条审查,并在相应字段中标识出开放等级。对于需要阅览全文才能确定开放等级的,则通过链接的方式,直接打开全文,通过阅读档案全文来确定开放等级,最后,通过软件功能直接打印出开放目录和不开放目录。目前,在网络环境下,已完成53个全宗18.1万件档案的开放鉴定,这部分数字档案经过开放鉴定,逐步实现了计算机检索和网上利用共享,既保证了鉴定质量又提高了鉴定速度,加快了档案开放利用的步伐。

3进一步加强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3.1营造良好的档案开放环境。档案开放环境是由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度等规定而形成的社会环境,存在若干急需完善之处,比如,档案开放主体和客体、档案开放期限、公民隐私权保护、网上开放档案等方面的规定急需修改补充。档案部门应在实践中紧密依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灵活开展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力争与信息公开相互衔接、同步发展。做到:档案开放理念与信息公开理念相一致;档案开放内容与信息公开内容相一致;可提前开放档案的公开时限与政府信息公开的时限相一致;档案的划控标准与信息公开的限制使用相一致;档案开放依据的法律条款与信息公开的制度条款相一致;档案开放的社会监督与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相一致。

3.2开辟多种途径和手段,不断深化档案开放鉴定工作。一要继续扩大档案开放的比例。档案开放相对于整个馆藏档案比例,还存在着开放率偏低的问题,可开放档案的数量还有很大的潜力。二要加强现行文件的及时收集开放。档案部门要主动参与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之中,克服现行文件收集难等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大现行文件的收集力度,尽快与政府信息公开接轨。三要正确处理保密与开放的关系。公民有获取政府信息的知情权,也有保守国家机密的基本义务。政府有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控制权,也有开放国家信息资源的基本义务。在实际工作中,政务文件的保密和公开的目的是一致的,应努力把二者统一起来,慎重对待。四要不断探索档案开放的信息化手段。信息化为档案开放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但是,整体上还不尽如人意,档案网上开放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要继续加强档案数据库建设,不断丰富数据库内容,形成网上档案信息资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3.3坚持以民生为导向,改善档案馆的资源结构。在开放鉴定时,要遵循以民生为本,从近年来的档案利用情况来看,利用者中个人利用比例大幅上升,民生档案与百姓渐行渐近。一方面,要通过整合档案资源增加民生档案的比例,在进馆鉴定中,将分布在各个政府行政部门的与民生相关的档案优先集中到档案馆来;另一方面,在开放利用时,考虑到服务对象的平民化,在开放鉴定中,将与民生相关的档案优先整理、优先开放,为百姓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

3.4抓紧培养档案开放鉴定人才。目前,地方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人才不足,素质有待提高,需要多方采取措施加强培养,使档案鉴定队伍整体数量能够满足工作需要。档案部门应制定档案鉴定人才培训计划,开展档案鉴定人员专项培训工作,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档案鉴定人才队伍。

档案馆做好年鉴工作计划篇2

档案鉴定工作严重滞后,积重难返,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档案界的一大难题,制约着档案资源建设乃至档案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加快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解决档案鉴定难的问题,已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容不得再延误。破解这一难题应从正确定位档案鉴定工作做起。

一、确立档案鉴定新观念

档案鉴定观念陈旧,思想僵化,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这是积弊之一。要做好档案鉴定工作,就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摈弃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和做法,确立起档案鉴定新观念。

1. 破除“无足轻重”论,确立档案鉴定是档案工作核心的观念。长期以来,有不少人把档案鉴定工作仅仅看成是档案管理业务的一个环节,只是剔除和销毁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甚至认为档案鉴定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这种档案鉴定无足轻重论,错摆了档案鉴定工作的位置,制约了档案鉴定职能作用的发挥。事实上,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贯穿于档案文件运动周期始终的系统性工程,从文件转化为档案时的归档鉴定,再到档案接收进馆时的进馆鉴定,直至档案保管期满后的存毁鉴定及其开放利用鉴定等,在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阶段,都涉及对档案的鉴定。档案鉴定已融入了档案生命运动的全过程,是贯穿整个档案工作的动态管理过程,这个过程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与保护、编研和利用等各个环节密不可分,影响和制约着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随着电子文件的风行、档案文件几何级数的递增、档案门类愈加繁多的“大档案”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求与其相适应的档案“大鉴定”,其要求更高,分量愈重。必须确立档案鉴定是档案工作核心的观念,切实把档案鉴定工作摆上应有位置。

2. 破除“重藏轻鉴”论,确立档案鉴定是优化资源实现效率的观念。由于对“丰富馆藏”的片面认识,收藏档案多多益善,求量不求质,以致把收藏作为硬任务,鉴定作为软任务,在档案管理各个阶段相应的鉴定工作缺位或不到位。这种“重藏轻鉴”论,造成库房“进口过滥”,“出口堵塞”,“档满为患”,利用困难,管理低效。有价值的档案淹没于大量无价值的档案之中,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不但使得档案管理的大量劳动成为“无用功”,而且还挤占库房,增加资金投入,平添了保管成本,造成巨大浪费。落后的档案鉴定观是缺乏管理效率的深层原因。要确立档案鉴定是优化档案资源,提高档案效益,实现档案管理高效化的观念,要把做好档案鉴定工作作为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有力抓手,通过规范、高质的档案鉴定工作,消肿减负,优存劣汰,优化馆藏,强化利用,抑本增利,使档案管理走上高效化的轨道。

3. 破除“等待观望”论,确立档案鉴定是依法治档的观念。一味强调档案鉴定工作困难大,责任风险大,耗时费力难见成效,不如等着他人先行,以致对档案鉴定工作疏忽懈怠、拖踏延误、畏难止步。这种等待观望论,不仅仅表现出的是工作上的被动消极,而且是依法治档意识的淡薄。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陆续制定颁发了档案鉴定的一般标准、档案保管期限表、销毁档案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文件,1987年颁发的《档案法》对档案鉴定工作也作了相应的规定。虽说这些法规文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其已为依法开展档案鉴定工作创造了基本条件。因此,立档单位和档案部门必须增强档案鉴定的法治观念,充分认识档案鉴定是法定职责,是执法工作,依法开展档案鉴定工作是依法治档的要求,必须自觉认真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不断完善档案鉴定工作,把依法治档落到实处。

二、开创理论研究新格局

理论研究的滞后,使得难以摆脱实践工作后进的局面,这是积弊之二。要把握和遵循理论研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开创有利于快出理论成果的新格局,促进档案鉴定工作后进面貌的根本转变。

1. 讲求理论研究的完整性,形成档案鉴定理论体系。鉴定理论的不完整、不完善,使得难以有效地指导实践。多年来,我们的档案鉴定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在鉴定理论的研究上往往侧重于对鉴定的原则、一般分析方法、保管期限和保管期限表的研究,而对鉴定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可操作性的应用技术研究得不够。对基本理论研究的不足,造成“档案价值”概念模糊,鉴定的理论框架构建不起来;对可操作性的应用技术研究的不足,造成具体的技术、标准、鉴定质量的检查与控制的方法空白或残缺或过于粗略,致使鉴定者在鉴定中无章可循或难于操作。要组织专门人才对档案鉴定理论的缺失部分和薄弱点进行攻关。在总结本国鉴定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以往档案鉴定理论,借鉴、吸收国外档案鉴定方面的先进思想与优秀成果,早日构建起适应性和针对性强,较为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鉴定理论体系。建立档案鉴定技术学,全面、系统地总结和介绍档案鉴定工作经验,传播和普及档案鉴定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讲求理论研究的实践性,构建面向实践的机制。要改变把理论研究看作仅仅是研究部门和研究工作者的事,而实际工作者则往往游离于外的状况,发挥好档案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两个积极性,避免“剃头挑子一头热”。各类档案馆(室)要大力开展档案鉴定实践,为理论研究创造实践条件。档案工作人员也应该积极参加档案理论研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做到在档案鉴定理论研究方面有所作为。档案理论研究部门和研究工作者要摆脱那种脱离实际的书斋式研究方式,应深入档案鉴定工作实际,开展档案鉴定实践的调研,问计于实践和实际工作者,进行经验总结、业务探讨和理论研究。建立档案科研所、档案学会、高校与档案馆(室)的挂钩联系和合作制度。坚持走从实践到理论,实践检验理论,推动理论不断完善的研究道路。构建起理论研究贴近鉴定工作实际,理论成果为鉴定工作实际服务的机制。

3. 讲求理论研究的创新性,突破重点难点问题。要把创新作为突破有碍鉴定现行工作和长远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的门径。着重做好“三项创新”:一是创新鉴定标准,建立科学的鉴定标准体系。改变一直以来,以相对单一的鉴定标准“包打天下”,而无法适应多类型、多时段档案鉴定实际需要的状况,建立起适合于各类档案及其生命周期运行各个阶段的鉴定所需要的档案鉴定标准体系。二是创新鉴定方法,扬长避短优化组合。要改变不加扬弃地吸收国外的宏观鉴定理论和方法,而忽视其操作粗放欠精准的一面,或是拘泥于国内传统单一的直接鉴定法而无法满足简捷和效率要求的状况,采用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取长舍短,优势互补,达到鉴定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适应性和创新性的完美结合。三是创新鉴定技术手段,应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辅助档案鉴定。面对档案鉴定的高专业知识要求、巨大的档案鉴定数量和电子化的发展趋势,手工鉴定已难堪重负的局面,要突破传统的档案鉴定手段,应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辅助档案鉴定,使鉴定技术操作程式化、机械化,友好易行,变狭窄的专家参与式为相对宽泛的一般群体参与式,变手工的低效为计算机的高效。

三、建立档案鉴定工作新秩序

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鉴定工作秩序难以建立,造成鉴定工作的失范失序失职,这是积弊之三。要着力解决其中致病性的问题,建立起档案鉴定工作新秩序,保障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1. 强化组织机构,保证档案鉴定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一直以来,我国没有专门的档案鉴定组织机构,鉴定工作职责不明,造成无人抓无人管无人承担责任的状况。而欧美一些档案管理先进国家,在相关部门设有鉴定组织机构,对鉴定人员的要求也很高,职责明确,他们的经验值得参照学习。结合我国国情,可以在县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建立专门的档案鉴定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提出其职能范围内档案鉴定工作总的规划,协助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档案鉴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及鉴定标准,审批所属档案部门的鉴定结果,监督检查和指导本地区档案鉴定工作,负责鉴定业务咨询,培训鉴定人员,研究有关的鉴定理论与实践问题;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档案鉴定委员会或鉴定小组,负责对文件从产生到归档及销毁全过程的全面鉴定工作监管、指导,协调有关的审查批准工作;各级各类档案馆(室)应建立专人负责与组织批准相结合的鉴定工作管理体制,即指定专人主要负责档案鉴定工作,按规定程序和经组织批准处置档案鉴定重大事宜。

2. 完善法规制度,保证档案鉴定“有法可依”。我国档案鉴定法规制度很不完善,目前的档案鉴定“有法可依”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迫切需要解决失范的问题。针对现行《档案法》及《实施办法》对档案鉴定工作的规定比较笼统简略,分量不够,且条款缺乏操作性,已不能适应档案鉴定工作的现实需要的情况,要进行修订和完善。其中,应增加关于档案鉴定组织的规定,明确鉴定组织的设置及其职责和工作机制;增加关于鉴定工作程序的规定,明确鉴定操作程序的内容与标准,统一鉴定质量标准和程序要求;增加关于鉴定工作的奖惩规定,明确档案鉴定工作失职的行政和法律的责任。当前,还要重点解决归档鉴定标准过粗,存毁鉴定、进馆鉴定、等级鉴定、开放鉴定等其他鉴定标准模糊和缺失的问题,尽早出台正在修改之中的《归档文件与档案鉴定指南》、《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进馆鉴定指南》等。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及时制定与档案法规和行政规章相配套的业务规范,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提高“有法可依”的水平。

档案馆做好年鉴工作计划篇3

朝阳区档案局召开2017年档案移交工作培训会会上,区档案局工作人员结合《2017年档案移交进馆工作内容》和馆藏档案实体,讲解了各门类档案在移交进馆前各项准备工作,如何填报移交进馆时所需的文件材料,以及“朝阳馆室一体化协作系统”的操作方法,并重点强调了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和实体安全的重要性,为各单位顺利完成档案移交工作任务打下基础。今年有档案移交任务的22家区属单位的档案人员参加了培训。(张敬煜)

丰台区档案局启动2017年档案行政执法“双随机”抽查工作2017年是开展档案行政执法“双随机”抽查工作的第二年。为进一步做好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区档案局在总结去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确定2017年对区属立档单位开展三次相对集中的档案行政执法“双随机”抽查工作,并制发《丰台区档案局关于开展2017年档案行政执法随机抽查的通知》。近日,通过随机抽取,确定了区财政局等10家一季度执法检查对象及执法检查人员名单,并在网站进行了公告,区档案局将于3月下旬对被抽查单位进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张德元)

门头沟区档案局召开2017年档案接收工作部署会区档案局有关人员重点讲解了本轮档案接收工作范围和接收流程,对历年档案接收工作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并强调了重大活动档案、重点工程档案和电子档案的接收。此次会议,为落实2017年接收工作计划,规范各单位档案整理工作,保障档案进馆质量奠定了基础。全区共62个立档单位的档案员参加了会议。(高莹)

西城区档案局(馆)推新书记忆街道变迁区档案局(馆)分别与牛街街道办事处和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开展合作编研,出版了两本具有档案文化特色的画册――《牛街记忆》与《西长安街记忆》。作为区档案局(馆)“留存城市记忆”的重点工程,该画册从计划、编校到付梓出版历时三年时间,依据档案史料内容撰写近8万字文稿并摘录千余张珍贵图片,记述了街道1300多年来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十三五”时期,区档案局(馆)将继续发挥档案资源优势,配合我区文化魅力提升工程建设,编研推出具有档案文化特色的读物。(庞晨)

海淀区档案局(馆)主动介入街道拆除腾退工作记录城市发展轨迹近日,市长蔡奇就青龙桥街道辖区内的二河开21号院拆除腾退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区委书记崔述强、区长于军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要求迅速落实市相关要求,同步做好拆除腾退的历史档案留存工作。区档案局(馆)在获悉该项工作动态后,精心部署,主动出击,责成相关部门及时与青龙桥街道对接,并第一时间赴二河开拆迁腾退办公室就档案资料留存工作进行了前期指导,要求根据拆迁腾退安排,在各阶段时间节点进行影像资料的留存。(张梅红)

石景山^档案局研究部署2017年工作一是抓好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继续开展“石景山记忆”主题征集活动;做好市数字档案馆试点工作,着力推进基层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工作。二是抓好档案服务品牌建设。深入推进“档案记录高端绿色发展工程”;密切关注“一轴三园”建设进展;加强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等档案工作的监管和服务;密切跟进重点领域改革进程,完整收集、规范整理、安全保管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全面推行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三是抓好档案文化建设,坚持“六位一体”的档案文化品牌建设。四是强化重点档案监管和档案依法行政。(董艳萍)

房山区档案局召开2017年度档案工作研讨会会上,全局五科一室的负责人分别提出本科室今年工作的初步构想,共列出档案业务指导、档案行政执法、档案信息化等47项工作。局长就确保2017年度档案工作顺利进行提出了四点意见:一是各业务科室要早动手,抢占先机为全年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尽快完善工作计划,做到思路清晰,责任到人;三是各分管领导要抓难点、促重点,一抓到底,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四是要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潜力提升干事谋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何涛)

通州区召开档案馆新馆建设工作推进协调会前不久,副区长雷晓宁亲自主持召开了区档案馆新馆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听取区档案局领导关于新馆建设进展情况的汇报以及规划、国土、新馆代建单位的意见后,副区长指出档案馆新馆要建成与城市副中心相匹配的高标准、高定位、满足未来需要的档案馆,要求规划分局抓紧办理地块规控的报审工作,代建单位与相关单位配合启动征地拆迁工作,区档案局尽快落实新馆设计方案,区发改委积极配合各相关单位完善前期手续的报批。最后,副区长还要求,区档案局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理清工程时间节点,全力推进档案馆新馆建设,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完善功能需求。(刘颖)

昌平区档案局积极谋划2017年重点工作区档案局2017年将重点推进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加速推进档案法治建设。开展档案行政执法“双随机”抽查,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档案法治宣传,推进依法治档;二是全面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抓好农业嘉年华等重大活动和工程项目档案监督指导工作,开展“见证城市变迁,记录昌平发展”摄影征集工作;三是全面加强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优化查阅环境,创新服务方式,简化利用手续,提升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四是全面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档案馆新馆建设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强党性、敢担当、出实效”主题活动。(汤俊峰)

平谷区档案局(馆)完成公共服务事项梳理工作为了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区档案局(馆)按照市统一部署,完成了公共服务事项梳理工作,且顺利通过市档案局和区编办的审核,最终共保留3项其他权利、2项行政确认、1项行政裁决、1项行政奖励和2项行政审批,共9项公共服务事项,并已录入“北京市公共服务事项平台”。此项工作为编制统一的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奠定了基础。(杨有启)

密云区档案局制定《2017年镇街档案责任制考核办法》为落实区委区政府与各镇街签订的责任书,做好2017年镇街档案责任制考核工作,近日,区档案局制定了《2017年镇街档案责任制考核办法》,明确了考核范围、考核依据、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突出日常考核比重,并对被评为市级优秀的镇街给予加分奖励,促进镇街档案管理水平整体提升,文件将于近期下发。(曹金波)

顺义区档案局(馆)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稳步推进区档案局(馆)从两方面着手,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一方面针对馆藏档案,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截至目前,已完成98%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入库。另一方面对于新入馆档案,要求全区各立档单位在移交档案进馆时,必须同步移交电子版档案目录。2016年全年,区档案局(馆)共接收区地方工业公司、区种植中心等18家立档单位档案目录61785条。区档案局(馆)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稳步推M。(乔砚潮)

大兴区档案局圆满完成2016年城市面貌记录声像资料接收工作为真实记录大兴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面貌,确保反映区城市发展进程的档案资料得到完整记录和有效保护,区档案局在全区内开展城市面貌记录照片及视频资料的接收工作。截至目前,共接收了23家立档单位报送的城市面貌记录声像档案,其中照片1409张、视频9.66G,内容涉及大兴西瓜节、京台高速修建、永定河平原造林、新机场征地拆迁、魏善庄镇城镇化建设、高米店街道老旧小区改造等重大项目。(钱睿)

怀柔区档案馆圆满完成1985年度馆藏开放档案鉴定开放工作区档案馆在总结1984年度开放档案鉴定工作经验基础上,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馆制定的《北京市怀柔区档案局(馆)馆藏档案开放工作实施细则》,多次召开座谈研讨会,形成一套标准统一、可操作性强的《延期开放档案鉴定操作使用手册》用以指导档案鉴定工作。目前,馆藏1985年度开放档案鉴定工作圆满结束,共鉴定74个全宗25993件档案,其中宜开放档案10474件,拟延期开放档案15519件,开放率为40.30%。(马元申)

档案馆做好年鉴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档案;文件;鉴定

1 文件鉴定的定义与实质

档案工作者从与文件形成机关的组织、职能、政策、决定、程序、日常工作或其它活动有关的文件中挑选那些在原来形成文件的目的实现后具有档案价值或仍有用的文件。在档案收集中这种挑选文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文件鉴定。

文件鉴定是对文件系列的来源和特性进行全面分析,掌握区分技术和挑选技术,考虑文件行政管理价值、研究价值和档案价值的过程。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术语委员会对鉴定的定义为:根据文件在现行行政管理、法律和财务等方面的用途,文件的凭证作用及研究和情报作用,依文件的整理情况以及与其它文件的联系而确定文件价值,从而确定文件处置办法的过程。文件鉴定《档案术语词典》的定义为:行政机关对文件的挑选,对文件价值的评定、优选、销毁或处置的过程。

文件鉴定所指向的档案价值指的是档案客体的利用价值,满足社会需求(即主体)的程度,是社会需求对档案属性的某种肯定。档案价值并非档案天然属性,它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如果档案不进入实践领域,档案的客观属性不会转变成档案价值。因此,档案工作者依据社会未来需要而保留文件,但无意销毁有价值的文件造成损失或过多保留文件都会阻碍研究工作,因而应当避免。为避免保留无价值文件或丢失有价值文件,档案工作者需要了解过去,正确进行分析与展望,并预测将来的社会需要,这就是文件鉴定的实质。鉴定文件的标准一般来源于既定目标、工作计划、鉴定准则及说明。档案工作者常援引文件取舍决定的检验或文献、保存文件决定的理论说明等进行鉴定。

2 我国档案工作中文件鉴定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档案工作中由于行政机构文件产生能力增长,库藏档案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正在形成中的文件洪流,文件的鉴定、挑选过程可留下真正有价值的文件并避免档案工作淹没于文件洪流中。

我国档案鉴定理论滞后,进行档案鉴定的心理和观念比较落后,因此存在重收藏、轻鉴定的现象。由于怕错畏难心理作怪,因此难下大的决心推进档案鉴定工作。档案工作缺少统筹和规划,理论与实践缺少结合,等待观望居多,不愿或不敢动手,档案鉴定难,销毁更难。经过鉴定需要销毁的无价值的档案和过期档案由于不敢销毁,多缓期执行而造成巨大浪费。

档案鉴定环节的落后已经影响到整理、著录、保管、统计、利用等其它环节,从而也影响计算机管理的推行。

然而文件鉴定是档案工作的首要职能,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在美国档案系统中,档案馆的鉴定职能是使档案领域成为博学者专业圣殿的最重要的原因。鉴定成为档案优化的主要措施,可以改变当前档案质量不高而数量增长过快的局面。通过档案鉴定与处置最终达到库藏档案精而全的目标。

由于文件鉴定的标准和规章都不完善,没有形成成熟的鉴定理论。日益要求鉴别和处置政策性、决策性和职能性文件的立法和机构。目前主要依靠一般性准则、全面分析或征询专家意见进行文件鉴定。《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要求研究鉴定、销毁档案的程序和方法,做好价值鉴定,实行永久保管档案分级管理,机关文件开展价值鉴定工作,机关归档文件保管推行期限表审批制。

3 文件鉴定中的价值标准

文件鉴定中的档案价值因素一般包括三个方面:1.年代因素,鉴定的标准应以文件年代而异,文件的档案价值、历史价值、研究价值会随年代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古代、现代和近期不同种类的文件中永久保存的定义就会发生变化。2.数量因素,这是文件鉴定中的决定因素,数量常常决定了文件行政管理的级别和鉴定处理程度,从而对文件组合、系列、汇集级别进行评价。3.形式因素,文件形式有个人文稿、公务文件、出版物、印刷品档案、照片、录音、电子文件等,不同的文件形式其鉴定的方法和价值取向也各自不同。

文件鉴定后形成的档案应当具有档案的特性,即职能特性、凭证特性和情报特性,因此档案工作者在文件鉴定时特别关注的是文件是否具有凭证价值或情报价值;职能价值属于文件来源机关的原始价值。谢伦博格认为文件的第一价值即原始价值,是文件对文件形成机关的价值,包括行政管理价值、法律价值、财务价值和执行价值。文件第二价值是其对于其它机关或个人利用者的价值,又称从属价值或档案价值,包括证据价值和情报价值。

档案收集过程中应根据档案价值标准对文件进行鉴定、评价、挑选、裁定。对文件进行鉴定,评价文件的档案价值大小,优先收集档案价值较大者,实行抽样和优选。按照档案价值进行级别分类,为建立档案分级管理奠定基础。

4 文件鉴定的工作层次

对文件的鉴定需要及早安排,如果档案工作者未例行鉴定前既移交档案馆只会导致消极的鉴定。因此需要在进馆前进行鉴定,只接收需要保存的文件。文件鉴定一般分三个层次:

(一)立卷归档时的鉴定。由文书或业务部门开展,这是整个档案鉴定最重要的部分,是鉴定工作的基础。在文件来源机关进行鉴定,由文件形成者挑选拟归档的文件,由文件管理者和文件形成者鉴别大部分应按期销毁的文件,从而可以使档案工作者摆脱例行的重复的鉴定工作。

美国立卷系统设计形式较为成熟,这有助于识别和筹划文件材料,文件按立卷计划整理,其立卷系统内案卷单元做到易于识别和鉴定。机关依据文件保存计划和指定类别编制文件系列和清册,文件区分程序和鉴定规章由档案管理者和机关行政管理者共同制定和执行。

(二)案卷保存期满移交档案馆之间的文件鉴定。这一阶段的文件鉴定中,挑选文件一般根据文件的来源出处、文件主题事由两大标准进行。文件接收登记和著录不但是文件材料的整理过程,也是文件鉴定的重要依据。系列文件的著录可反映文件来源、文献类型、主题内容、数量、案卷的形成者或捐献者等重要信息,这成为文件鉴定的重要依据。系列文件在编制综合表册时按照政策性、执行性和内务管理性来划分类型,依照文件期限分出需要销毁或移交的文件目录。这些是文件鉴定的基础工作,便于在接收登记时进行文件鉴定以识别关键的系列文件,辅文件和不同机关的重复文件则被淘汰。

对文件清理不能破坏系列文件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按照文件保管期限表管理文件会增加那些最终入馆的档案的价值。通过标明盒号、架号、一览表改进了文件控制方法。为满足公共需要,挑选文件时应当参考文件利用的统计报告。

(三)对入馆档案定期审查。首先,这种鉴定的主要对象集中在短期档案,由于短期档案大多在入馆前缺少价值鉴定,因此成为入馆档案定期审查的重点。其次是对照保管期限表对原价值鉴定不当的进行调整,这是因为在短期档案中会有明显应划归永久或长期的,而永久或长期档案中也存在一些价值不大的普发文件或重复文件。因此应按照规定对原价值划分不当的重新鉴定从而做出上升保管期限或剔除销毁的决定。

5 结语

档案收集过程中的文件鉴定是一个易于忽视的领域,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档案几何级数的增长速度既为档案工作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文件鉴定的地位会越来越突出,文件鉴定的功能如鉴定、评价、挑选、裁定等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对档案鉴定的理论提出更高的要求,并要求档案鉴定的实践不断改进,最终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层级管理化。

参考文献

[1]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档案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档案出版社,1988年,第2页。

[2]陈淑媛、李永瑞:《兰台学术》,新华出版社,2005年,第58页。

[3]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档案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档案出版社,1988年,第29页。

[4]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2页。

作者简介

档案馆做好年鉴工作计划篇5

记者:这次5家机构整合升格对贵州省档案地方志事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王传福:2010年,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原贵州省档案局(馆)、原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原贵州年鉴社的职责整合,设立贵州省档案局(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贵州省档案馆),为省人民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我认为充分体现了贵州省委、贵州省政府领导对档案、地方志、年鉴工作的关心和高度重视,这一重大举措,从长远来看,必将有利于加强贵州省的档案、地方志新机构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有利于档案、地方志、年鉴资源的整合和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有利于档案、地方志、年鉴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它必将对贵州省档案、地方志、年鉴工作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记者:您从事档案工作已经50多年,亲历了贵州省档案事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老档案”,这么多年贵州省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得到了怎样的改善?基本经验是什么?

王传福: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以近10年为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档案事业发展的保障性制度。档案事业列入了《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列入了《贵州省“十一五”文化建设专项规划》。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档案工作意见的通知,转发了省档案局关于建立省地县三级现行文件阅览中心意见。2006年,贵州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将贵州省现行文件阅览中心指定为贵州省政府公开信息的集中查询点。2007年,将省档案局列入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并将全省档案系统开展的政府公开信息利用工作列入全省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要点。

10年来,档案事业经费逐年增长。省档案局馆的档案事业经费2006年为901.1万元,2007年增至1068.2万元,2008年增至1192.4万元,2009年又增至1455.02万元。贵州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经费2006年为100万元,2007年增至200万元,2008年增至300万元,2009年增~2:360万元,2010年又增至400万元。各级综合档案馆档案安全保管和开发利用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省档案馆于2000年6月投入使用,设有总控室,配有库房恒温恒湿自动监测调控系统、消防自动报警与灭火控制系统、防盗视频监控系统和供配电远程自动控制系统等,实现了远程自动控制和集中管理,确保了省档案馆大楼和馆藏档案史料的安全。黔南、黔西南、黔东南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档案馆新馆相继建成,“锦屏文书”特藏馆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并获得中央财政补助600万元。

2001年11月,《贵州省档案条例》颁布实施,2008年12月15日,《贵州省地方忐工作规定》实施。2002年9月,《贵阳市档案管理规定》被批准通过。从2000年到2004年问,全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颁布了档案工作单行条例。

贵州档案事业在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认为档案事业要发展,一是必须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方向,只有服务大局,档案事业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服务先行”发展战略。三是档案事业必须与时代的发展同步,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四是工作必须积极主动,靠主动工作,赢得党委、政府支持;靠主动服务,争取部门支持配合。

记者:贵州省档案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王传福:一是档案地方志事业发展未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二是全省98个综合档案馆,绝大部分不符合国家《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且多数档案馆舍面积狭小、功能不全,保管设施配备不足。三是档案地方志资源开发及整合力度不大。四是地方志编修工作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五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差,进展缓慢。六是档案地方志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记者:2009年5月,国家启动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规划的编制工作,为解决其中的档案馆合面积狭小、功能不全,保管设施配备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条件和机遇,贵州省如何把握这次机遇?

王传福:国家启动了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规划的编制工作,标志着贵州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贵州省共有86个县(市、区)纳入国家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有37个县级综合档案馆纳入“十二五”中央支持项目,新建建筑面积将达210863平方米,平均每个县级综合档案馆新增建筑面积2452平方米,是贵州省县级综合档案馆现有建筑面积的2.4倍(目前,贵州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平均建筑面积为1009平方米)。2010年将贵州省8个县(区)综合档案馆列为首批实施项目。贵州省档案局于10月22日、2011年2月22日先后召开了全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工作座谈会,对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及开展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进行部署。今年2月,我与8个市(州、地)档案局局长、8个首批实施项目县档案局局长签订了县级综合档案馆项目建没责任书,以加大刘‘县级综合档案馆项目建设的督促指导力度,建立省、地、县三级责任制,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如期开工并按规定时限建成。力争用5年时间,按照中央承担馆合建安工程费用(含改造费用)、地方政府提供建设用地并落实工程相关配套资金,完成中央投资的37个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着力推动地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消除县级综合档案馆中“无库馆”、“危房馆”现象。

记者:采取哪些措施加强档案地方志资源建设和开发?

王传福:要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加强档案地方志资源建设。按照档案事业“三个体系”建设和地方志工作“一纳入”,“五到位”(注:“一纳人”即把修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地政府工作任务。“五到位”即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刮位。)要求,对本级党政机关及所属下级单位永久保存档案、民生档案、改制和破产企业档案状况进行调研,为调整我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做好准备工作。突破档案资源建设传统模式,以整合民生档案信息资源为突破口,从实际出发,采用现代化手段和多样化方式,对档案实体或档案信息进行有序、规范、科学整合,促进档案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开展档案、地方志、年鉴资料征集工作,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档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征集工作。地方志编修工作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前提下,大力加快省级志书编修进度,实现全省修志工作均衡、持续、健康发腱。全力抓好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档案收集、整理和接收进馆等工作。探索建立档案服务联动机制。以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为目标,从现有条件出发,开展省和各市(州、地)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联动的多样化、便民化方式的试点工作。加强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通过举办档案展览、制作档案文献电视片、出版档案史料汇编等形式,为社会主义文化人发展、大繁荣服务;加快采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高档案部门远程服务能力,建设覆盖广泛、内容丰富、俭索快捷、利用方便的档案利用体系。

记者:如何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差、进展缓慢的问题?

王传福:目前,要加快省档案馆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步伐;优化网站栏目,提高网站质量;加强网站管理,及时更新网站内容;扩建贵州档案信息网三级网站,并在每个市(州、地)选择一个馆藏资源丰富、信息量大、积极性高的三级网站建设示范性“网上数字档案馆”。继续推进

“锦屏文书”全文数字化处理工作。建立贵州省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对省直机关电子文件(档案)进行统一备份和集中保管;研发电子文件、档案综合管理系统,打造“一站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

记者:2011年是实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档案地方志工作如何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及时提供服务?

王传福: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档案地方志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11年各项工作,对于加快全省档案地方志事业“十二五”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按照“确保档案安全,加快业务创新,狠抓基础建设,激发队伍活力”的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做好工作,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加强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做好重点工程项目档案工作。以贯彻落实《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为重点,做好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电力、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促进不同类型项目档案工作均衡发展。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问题,切实加强医院、学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深化社区档案工作,促进和谐社区建设。贯彻落实国家《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以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企业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地方志编修和地情资料开发,以优异的文化产品为贵州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强化国有企业产权变动时档案处置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深入发展。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修订镇、村两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确保把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土地、林杈、社保、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的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争取到“十二五”末,行政村建档率达到90%以上,40%左右的乡镇和村实现网络形式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查阅党和政府公开信息,促进农村村务公开和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档案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努力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和干事创业、赶超进位的工作氛围,带头“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继续开展档案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和专题培训,不断创新档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体制机制,引导广大档案干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记者:请您谈谈“十二五”贵州省档案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愿景和总体目标。

档案馆做好年鉴工作计划篇6

现将年档案党史地方志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力争取国家中西部档案馆舍建设项目

(一)加强档案馆舍建设是档案安全保管和利用的坚实基础,符合规范的档案馆馆舍是做好档案馆各项工作的前提。年,把馆舍建设工作纳入工作重点,以国家补助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为契机,全力抓好档案馆舍建设项目的争取工作。与发展和改革局密切配合,科学选定档案馆建设地址,并按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标准》的要求,开展了档案馆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并通过审查。目前,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

二、全力服务全县中心工作

强化全县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机关、农村、企业档案工作整体水平。

(二)一如继往抓好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印发了《关于开展年度档案执法年检工作的通知》,于11至12月对全县11个乡镇、69个县直单位进行了档案执法检查。抓好档案、地方志“五五普法”检查验工作,获得全县“五五普法”最佳单位称号。

(三)按照县委、县政府印发的《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为确保机构改革中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结合我县实际,加强机构改革档案管理工作。对机构改革单位档案工作进行重新登记,并按照国家档案局8号令要求修订了“三合一”制度。

(四)扎实推进档案复查换证工作。全年共复查县交警大队、水利水电局、审计局3个单位,有3个乡镇移民工作站已准备就绪,计划明年初进行验收。

(五)加大机关档案提档升级工作力度。县地税局机关档案成功晋升为省特级。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国土资源局、榔坪镇人民政府5个单位顺利通过验收,达到机关档案管理省一级标准。鸭子口卫生院通过验收达湖北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规范管理a级水平。贺家坪镇贺家坪村、青岗坪村、七里坪村档案成功验收,达省二级标准。

(六)继续深入宣传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按照3月全市档案工作会议安排,今年对二级单位推行新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进行规范。通过召开会议、个别辅导,62个县直二级单位重新制定“三合一”制度。为执行国家档案局8号令打下良好基础。11月,市档案局对我县“三合一”制度审核复函工作进行了检查,评定为优秀等次。

(七)为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惠农政策的信息资源,在全县农村安排部署建立方便实用的“三惠”(惠农政策、惠农台账、惠农信息)档案。5月,下发《关于建立农村“三惠”档案的指导意见》。6月,召开全县档案工作座谈会,安排部署建立“三惠”档案。随后,深入到11个乡镇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建立“三惠”档案。

(八)强化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开展年重点建设项目摸底、登记工作。经过摸底,全县重点建设项目有九家:长阳清江画廊旅游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一期)、北纬三十度岛之世外桃源项目、新首钢资源控股有限公司高磷铁矿开发项目(一期)、湖北华饴长阳百万亩木本油料加工项目(一期)、湖北任森农业科技公司马铃薯深加工开发项目、北大荒丰润生物科技长阳有限公司肠衣肝素钠加工项目、长阳中国三峡·清江古城文化旅游度假区、长阳清江路市政改造工程、长阳人民医院应急救治住院部综合楼建设项目。及时召开重点项目的主管部门座谈会,安排部署并开展档案登记工作。

三、全面夯实档案基础业务工作

以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为抓手,加强档案信息化和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

(九)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全面改版长阳档案史志网,坚持每周至少更新信息2条以上,并不断充实和完善栏目设置、栏目内容。到目前为止,新改版的长阳档案史志网点击率达到4300多次,总访问量达到19000多次;建立录入情况分全宗统计台帐、入库数据及数据库数据增减统计台帐,完成年档案目录录入计划、机构名称录入全简称对照表;完成104530条目录数据的录入,修改30000条目录数据;完成15032条目录的上报工作;完成数据库档案目录的清理工作,文书档案目录中共清理出无法查询利用或者档案未进馆的21603条目录。并将原录入在文书档案库中的146条名人档案目录转入专业档案名人档案库中;完成接收进馆进库档案需移出修改的目录64888条数据的导出工作,完成数据库中56186条需移出修改的目录数据的导出工作;完成湖北省百馆珍品的信息采集、上报工作;完成湖北省红色档案集粹的采集、上报工作。

(十)加强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完成馆藏印章档案编目工作;完成1979年度档案的审查开放、编目工作。年度案卷总数1579卷,开放1307卷,延期的有272卷;完成284册报刊、图书资料的整理、编目、登记工作;完成陈金祥名人档案的收集整理;整理馆藏照片档案11册、641张;接收民政局婚姻档案14288件,县人大常委会照片档案842张;接待档案查阅利用1078人,提供利用3342卷,复印2346页。收集利用效果实例10例。

(十一)加强档案馆安全建设。为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关于创建国家档案安全体系的精神,保障档案库房国家档案(资料)的安全,制定《档案馆安全检查制度》和《档案(资料)出入库房安全检查制度》,建立档案(资料)出入库房安全检查记录、档案库房安全检查记录、档案馆安全检查记录簿,实行主要领导、值班领导、值周领导、办公室(档案管理股)负责人、库房管理员和专职安全管理员层级负责制和问责制,确保档案管理安全。

四、全面加强史志编研工作

史志编研以出精品为基础,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获得丰硕成果,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认可,12月17日,局党组书记张国振同志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表彰为全国地方志工作先进工作者。

(十二)如期完成《中国共产党长阳历史·第二卷》初稿编撰工作。《中国共产党长阳历史·第二卷》共设5编19章,全面反映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中共长阳县委领导全县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曲折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截止12月底,经过全体编撰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了20多万字的初稿。

(十三)圆满完成全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自今年5月份以来,按照中央、省委、市委以及县委对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圆满完成全县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任务,最终形成“五个一”的革命遗址普查成果:即编辑了一份全面详实的全县革命遗址目录;绘制了一张标识准确的全县革命遗址分布图;拍摄制作了一本反映全县革命遗址现状的相册;编辑整理了一册客观权威的全县革命遗址普查资料汇编本;刻录了一套与全县革命遗址普查资料汇编本相配套的电子光盘。经过对全县革命遗址的全面普查,共登记上报革命遗址58个,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30个,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8个,革命领导人故居7个,烈士墓7个,纪念设施6个。另有其他遗址5个,其中重要人物故居1个,烈士墓2个,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地1个,纪念设施1个。

(十四)及时完成《天南地北宜昌人·长阳篇》的报送工作。按照市委党史办公室的要求,及时征集、整理符合《天南地北宜昌人》收录标准的21人的资料上报市委党史办公室,并形成8000字左右的上报材料。

(十五)积极参加市委党史办、市党史学会“纪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表10周年的活动”,撰写的“博大精深的意蕴,理论创新的瑰宝”理论文章获二等奖。

(十六)积极帮助县政协文史委编撰“老区革命叙事集”。建议并审定该书初稿,使其顺利出版发行。

(十七)《长阳县志》(1979-)的编纂工作顺利进行。年完成《长阳县志》(1979-)的政治建设、司法、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精神文明建设篇等7篇及大事记的总纂、补充修改;完成附录资料收集整理及后记的编写;对彩图进行选编并进行版式制作,同时收集内文插图;完成《长阳县志》(1979-)一审、二审工作并进行修改完善后,于7月2日召开终审评审会议,根据评审会议意见经过再次修改补充后,现已进入印刷程序。

(十八)完成《长阳年鉴》()的编纂工作。根据省、市要求,经县委、县政府同意,2月26日召开《长阳年鉴》编撰动员及培训会议,县委办公室主任王功平主任亲自做动员,《<长阳年鉴>()篇目》同时下发到各单位。到4月底,各单位全部完成供稿任务。从4月中旬开始《长阳年鉴》()的编纂,至6月底完成《长阳年鉴》()的统稿、初审工作,经过市方志办审核定稿后,《长阳年鉴》卷于11月出版发行。《长阳年鉴》()在卷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篇目,增加了电子书,并由内部资料改为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十九)完成《湖北年鉴》、《宜昌年鉴》()长阳部分的供稿任务。

五、全方位建设和谐机关

(二十)“三型”机关建设常抓不懈。在制定全年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年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强化勤政建设与管理,坚持实行考勤制度,坚持机关学习制度;坚持一月一评会议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制定政务公开工作计划,政务公开工作指南和目录。及时公开政务信息,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获得信息提供方便;在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党员、公务员示范岗活动;开展第11个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在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基础上,继续在机关开展-年度市级文明创建工作;加强外宣工作,向上级行政、业务部门报送信息131条,采用119条,撰写调研文章两篇,均被采用。12月29日,《长阳着力建设档案安全体系,推动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经验在宜昌市档案局《宜昌档案》上登载,并加编者按在全市推广。年县档案局被省档案局表彰为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一)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办好大堰乡居溪村新农村建设联系点。一是全村850人安全饮水项目工程全部完成。二是木本油料800亩的全年安排任务已落实分解到户。三是库汊养鱼养殖模式已实施转型,适度发展三户。四是三公里南岸村组公路工程全部完工。五是帮助居溪村车章林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协调贷款资金,今年实现牲猪出栏800头。六是继续为该村村委会建设提供帮助,购买价值1.2万元的办公场所和会议室桌椅。

档案馆做好年鉴工作计划篇7

(一)文书档案鉴定的原则

鉴定工作的原则,是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安全的观点,确定档案的价值。

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判断档案的价值是文书档案鉴定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也是评价档案保存价值的基本标准。档案是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历史文化,是整个社会的财富,其保管利用,关系到各个方面的利益。档案鉴定不能只站在个别单位的角度决定档案是否保存或保存多久,而是要站在整个国家和人民利益或是整个社会的角度来判断档案的价值。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效益的观点是对这一总指导思想的进一步阐述。

1.全面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全面地分析文件的各个方面的特征,从档案的来源、内容、时间、文本、外形等方面综合判断档案的价值;二是全面地把握被鉴定档案与其他档案之间的联系,如本单位的各个内设机构之间、各种问题之间、本单位与其他电位之间具有的联系;三是全面地预测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求,利用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如行政的、业务的、技术的、生产的、研究的等等,鉴定时应对各种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和考察,才能相对准确地对档案的价值作出判断,不能孤立地简单断定档案的保存价值。

2.历史的观点。历史的观点的要求把档案放在它所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它的内容与形式,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判断档案的价值是不准确的。因为档案是历史的记录,历史的进程以档案的形式记录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存了档案便保存了历史,如鉴定文革时期形成的档案,不能因其内容的荒诞而否定其保存价值,无论如何它都是当时的历史写照。3.发展的观点。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鉴定时要注意用发展的观点判断档案的价值,预测档案未来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利用档案的因素也会随之变化,现在有用的档案,随着时间的报移,将来可能没有用处。现在尚未有用的档案,将来可能会有用处。因此鉴定时要求一定要对利用需求可能进行预测,既要看到档案当前的作用,也要看到未来的作用,档案价值的鉴定才相对准确。

(二)文书档案鉴定的作用

1.监定工作为确定档案保管保护条件提供了依据。通过鉴定,区分了档案价值的大小,为及时移出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为对珍贵档案实行重点保护提供了依据,尤其是对一些经费或办公用房较为紧张的单位来说,作用更加明显。如果不进行鉴定,让己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占用着大量的存储空间,妨碍有价值档案保管条例的改善,必然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鉴定工作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必备措施。突发事件主要是指水灾、火灾、地震、战争、爆炸等天灾人祸,这些天灾人祸的降临往往是难以预料的,档案部门应早早做好预防。预防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及时做好鉴定工作,因为只有经过鉴定,有意识地将珍贵档案保存在专柜当中,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抢救或保护。

3.鉴定工作使档案更加精炼,便于开发利用。通过鉴定,档案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档案保管者便可根据档案的不同价值组织开发利用。如价值大的档案在社会上的影响也大,对这些档案进行重点开发,档案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未经鉴定,有价值的珍贵的档案淹没于大量失去价值的档案之中,不易被人发现和难以找到,档案的效益便不能充分发挥。

二、档案的移交

(一)档案的移交

档案的移交有两个过程:一是各级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文件形成部门应将本部门形成的档案移交给本单位档案室保管;二是各级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将整理好的档案移交给当地综合档案馆保管。

(二)移交的范围及时间

《档案法》、《档实馆工作通则》中明确规定各级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室向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的责任。有的单位档案室保管条件恶劣,可能导致档案不安全或严重损毁,经同级档实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以提前移交;专业性较强或需要保密的档案,可以延长移交的期限:如果档案馆的库房容量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暂缓移交。档案移交的方式为逐年移交和定期移交,逐年移交是档案室每年将保存期满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定期移交是档案室每隔一定年限向档案馆移交保存期满的档案。

(三)移交的要求

1.注重进馆质量,少一些无价值档案进馆。从某种义上讲,档案在进馆之前,已多次涉及到鉴定工作。一是档案室人员在立卷、确定保管期限时的筛选、鉴定;二是档案指导部门定期对案卷质量检查时涉及到鉴定;三是档案馆接收之前对案卷进行的检查。在这三个鉴定环节中,立卷鉴定环节是确保案卷质量的关键,档案局馆的指导、检查是进一步保障。因此为保证档案进馆质量,应提高立卷人员业务素质,在立卷环节就使保管期限划分准确;在指导检查环节,应将案卷质量作为重点之一,及时监督立卷人员改正问题;在档案馆接收前的检查环节,更应当注重档案内在质量,特别是保管期限划分正确与否,将无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解决在进馆之前。

档案馆做好年鉴工作计划篇8

第一、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维护好城建档案的完整与安全,馆内网站已经建立,不断做好日常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工作做好网站内容和信息的补充工作。版权所有!

第二、抓好馆内的基本建设工作为主要目标。保证各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工作运行正常,做好馆内各项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在馆内已建成使用的局域网和城建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辅助完成好城建档案收集、审核、接收、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利用等日常业务工作。

第三、加强验收与指导,提高基础业务工作效率。在实行建设工程档案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制度中,一如既往的严格推行《城市建设工程档案资料验收合格证制度》、《建设工程竣工档案整理报送制度》。在验收审核、接收、整理工作环节中,坚持履行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城市建设档案案卷质量规定》坚持实行多次指导、跟踪服务、上门服务等主动服务形式来提高工程档案资料的入馆质量。

第四、在认真执行和落实好各项管理法规和制度的同时做好城区建设工程档案审核和接收。要求馆内人员在不断学习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好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法制、法规的实施和应用,以及其它业务相关的条例、制度,依法治档,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加快档案的审核、归档、整理、输入、入库的速度,完成好年度的岗位责任制任务。版权所有!

第五、按照自治区建设厅月日下发的新建办号文“关于贯彻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的意见”的通知,我馆已根据通知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近三年的发展计划及目标,根据《通知》精神的统筹规划,贯彻城建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颁布后的实施,全面实现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积极落实好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信息化管理目标。

第六、执行馆内制定的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人,做好份内的日常工作。坚守机关各项工作纪律和工作制度,认真参加和完成机关的政治学习任务,完成好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配合和协调好与其它业务部门关联的工作。

上一篇: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档案保管利用股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