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士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0 06:16:53

icu护士工作计划

icu护士工作计划篇1

大家好!

今天,我参加竞争的职位是ICU护士长。首先,真诚的感谢领导和同志们给了我这次难得的展示自我、检验自我的机会。

首先,我对自己的基本情况向各位做一简单的介绍

我叫魏霞,今年35岁,本科学历,护龄18年。*年*月的时候,我怀着现代南丁格尔的梦想来到本院,至今*个年头了。在这期间,我从未间断过业余学习,在临床中我用理论指导实践,再用实践来检验理论,曾担任过主管护师、护理组长、协助过护长主要从事临床护理、进行护理管理工作,并在神经外科、ICU(重症监护室)工作过,目前在泌尿外科担任***。

其次,面对竞聘ICU护士长这个岗位,我谈下对护士长工作的认识

ICU护士长这个岗位非常重要,它对岗位人员的要求更高,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水平、当好领导的参谋同时还要做好部门护理人员的强烈后盾,作为ICU护士长即是护理工作管理者又是执行者,即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我深知ICU护士长的工作不仅需要忠诚老实的品格而且还需要具备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参加此次竞聘,我愿意在求真务实中认识自己,在积极进取中不断追求,在拼搏奉献中实现价值,在公平竞争中完善自我。

最后,如果竞聘ICU护士长成功,我将从下面几点展开工作

假如我竞聘成功了,我一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公平处事。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将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努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ICU护士长。

一是认清职责,开展优质护理。在领导和医生们的业务指导下,严格要求自己,根据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认真履行ICU护士长职责和义务。同时严格病房管理,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卫生的住院环境,并定期召开病人会征求患者意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

二是以人为本,培养科室人才。调动科室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在整体护理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尊重,理解和爱护科室护理人员,发现并挖掘她们的工作潜能,提高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科室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发扬民主精神,工作中多和她们商量,集思广益,使科室人人都以主人翁精神参与管理。

三是加强管理,实行绩效考核。正确处理管与干的关系,就是既要成为管理能手,又要是一个实干家,合理分配干与管的比重,重点是组织、协调、指挥所属护士完成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整合集体资源,发挥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把护理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

四是注重经营,节约科室开支。作为ICU护士长,必须善于进行成本效益核算,开源节流,精打细算,降低医疗成本,节约不必要的开支,保证资源有效合理配置。尽可能开展新项目、新技术,以合理收费来吸引病人,为科室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努力提高医院的声誉,提高总体综合效益。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无论这次竞职成功与否,对我都是一次锻炼和考验。我将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服从组织安排,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职位本身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其职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更好地为医院工作,为病人服务。

icu护士工作计划篇2

一、巩固ICU危重病人基础、特级护理质量,实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根本目标。

科内根据上年度业绩量化考核得分,结合专科工作年限及职称,选出1~2名护理质量督导员,日常对护理工作过程中护士长不能体察到的护理行为进行督察,并以指导改进为主要目的,不与护士业绩量化考核挂钩,督导员每月将发现的问题和改进的效果在护士例会上反馈一次,提高全体护士主动纠偏和规范行为的质量意识。

继续实行上级护士负责指导、监督和检查下级护士工作,质量考核与两者同时挂钩制度。护士长和质量控制小组成员每周五负责检查在科病人的护理质量,并记录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完善科内护士各班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标准,每月护士长力求跟班一轮,按标准对当班护士进行督查和指导,并及时改进和完善。

确定每月最后一日作为护士质量标准学习日,确保人人掌握和执行标准。

每月底组织护理质量督导员和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开质量检查报告会一次,指出科内质量薄弱环节,共同商讨改进方法,不断提高科内护理质量。

继续带领全科护士及时摸索、总结行之有效的基础护理新方法,并形成规范,不断提高基础护理技巧,提高病人的舒适感及满意度。

二、改进学习方法,有效加强常见病、危重病及疑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并继续强化基础和专科操作训练,提高疾病护理技能。

利用晨会每日选择在院的一个病种及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护理常规的学习,有效提高当日护理内涵质量。

每月组织一次护理查房,分别针对一般、疑难危重等不同病种。

全科护士不定期参加科内医生组织的业务学习并做记录,纳入考核内容。

制定确实可行和有效的三基理论、专科知识学习计划,将三基和专科理论按内容分篇,每月每篇人人考核过关,并设立奖励制度进行鼓励。

每月一次按时组织全体护士学习ICU专科常见病、疑难杂症的治疗护理新动向与体会,并讨论、记录、总结提高。

成立操作考核小组,以临床随机考核为主,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列为重点考核内容,每人每月3项培训并考核,提高操作水平和护理内涵质量。

科内继续每季度分组集中床边操练各种ICU监护技术一次,做到人人熟悉各种抢救及监测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并能熟练配合各种抢救。

联合脑外科、心内科年底举行ICU专科理论及操作技能竞赛。

根据科室工作情况,继续分批选送科内护士去胸外科、神经内、神经外科院内进修专科护理技术1周。

三、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加强全员安全教育,继续倡导ICU内的“慎独”精神和爱伤观念。

坚持现行的制度,每周五护士长利用晨会组织学习、提问职责制度,并予以安全警示。

制定职责制度、应急预案学习和考核计划,每季度进行考核一次,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强化,并利用每月全科护士例会分析当月全院及科内的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

强化ICU护士的“慎独”精神,强调用药安全,护士长利用跟班时间及时督查违规行为,并予以严惩,每月组织学习和考核新药用药知识一次。

以身作则加强思想品德及职业道德教育,收集一些关于职业道德和做人规范方面的文章,利用每月护士例会,组织全体护士学习讨论,叙说心得。

继续加强护理文件书写的培训、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护理监测记录单的内容,确保护士及时、客观、真实、完整地完成护理记录,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四、配合医疗工作,学习和引进实用的护理新技术、新项目,积极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收集和整理护理科研资料,提高率。

结合ICU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相应的护理新技术。

进一步完善CRRT护理新技术,加强对CRRT小组成员的再培训和操练,同时帮带全科护士人人学会操作床边血滤机。

继续进行“俯卧位机械通气”新技术的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完成相关护理常规的制定。

制定论文写作计划,要求年底前护师以上人员必须发表市级以上论文一篇,主管护师必须发表省级以上论文一篇。

五、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能

1、对照“江苏省继续教育项目及学分管理办法”,2、要求每位护士年初制定个人学分完成计划,3、并有计划的完成继续教育学分。

4、继续鼓励科内护士参加各种学历教育,5、争取20__年底自考本科学历达6名,6、科内全体护士均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

7、加强五年内护士基本技能操作培训,8、按五年内护士规范化培训要求认真进行考核、培训。

9、重视专科护理人员培养,10、经护理部同11、意争取安排2名12、护士外出进修。

13、科室继续订阅《中华护理杂志》,14、便于护士及时了解护理新动向,15、提高论文写作能力。

6、倡导“关爱生命,呵护健康”新的服务理念,从细节做起,切实为病人做实事。

1、针对ICU无陪护、探视时间短等特点,2、继续实行护士每日主动与病人家属电话联系和代买餐点服3、务,4、切5、实解决

家属的实际困难。

6、倡导“关爱生命,7、呵护健康”新的服8、务理念,9、从形象做起,10、申请定做新的ICU护士工作服,11、一方面方便操作,12、另一方面体现ICU护士精干、身心优美的形象。

13、在科内开展选评ICU形象大使活动,14、根据平时的理论操作得分、年终业绩考核得分、医生护士的综合评价、护士长考评及日常病人家属满意度随时调查,15、评出1名16、护士形象大使,17、给予奖励和表彰,18、树立ICU护士服19、务品牌形象,20、带动ICU全体服21、务质量。综合ICU

icu护士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品管圈; ICU; 护理质量管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9.057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同一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小团体,或者有意识将此类人员组织在一起,相互商讨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应用品管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发生的问题,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健康观念的更新,服务对象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护理质量管理在提高医疗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满足患者需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CU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量大,加上无家属陪护,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ICU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是ICU病房管理的核心。本科2012年2—7月应用品管圈对护理质量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开放床位8张,执业护士20人,护理员3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5人,护士13人;本科学历4人,大专10人,中专6人。

1.2 方法

1.2.1 QCC理论知识培训 首先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品管圈活动的相关知识,使全体护士对使用品管圈进行质量管理有充分的认识,并掌握QCC的工作方法。

1.2.2 分析现状,选定主题 针对科室目前存在的管理缺陷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需要进行整改的主要问题:如各级护士完成的护理质量参差不一,质量控制缺乏有效监管和督查,护士对科室事务的参与性不强,患者安全管理力度不够,转出患者回访工作开展不力,满意度调查力度不够,人员使用不合理,未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未做到人尽其用,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尤其专科知识深度不够,护理操作不规范等。

1.2.3 成立“品管圈”小组 经梳理,成立了6个品管组,即:⑴护理质量控制小组;⑵沟通协调小组(含健康教育);⑶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含医疗安全及其他公共安全);⑷护理教学小组(含低年资护士带教及实习生带教);⑸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⑹药品管理小组。根据每位护士特点、爱好、专长,选择相应的品管小组,原则上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每组3~4人,选定组长。

1.2.4 实践

1.2.4.1 制定计划 护士长指出各个品管圈的大目标,各组分头组织讨论,拟出各组成员职责及分工,针对实际情况列出具体的工作计划,书面形式呈交护士长,护士长进行补充和修订。

1.2.4.2 实施计划 形成完善的计划书后,各品管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按计划进行各项工作,组长应经常对成员分管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护士长则不定期对组长工作进行检查和质量控制。

1.2.4.3 总结 要求各品管圈每月开会一次,及时将工作运行中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评价及反馈,并完善相关资料,以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2 结果

2.1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各项护理工作得到了深入的梳理和细化,如通过QCC活动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项、患者转出流程、患者回访制度、低年资护士培训制度及具体操作方案,制定了患者及相关科室对ICU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格、每日护理质量落实评估单,建立了日常质控登记本,将仪器设备管理落实到个人,各种运行资料的检查和补充均有专人负责,保障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2.2 护理质量明显提升 见表1。

2.3 通过QCC活动,使全科护理人员主动参与科室事务的意识有了明显提升 护士作为医院基层的员工,长期以来扮演着被管理者的角色,通过参加科室品管活动,让其有了扮演管理者的机会,使她们有被尊重、被认可、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工作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增强。

2.4 QCC活动提高了护士的能力 在QCC质量控制活动中,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对所做的工作首先要进行自我质量检查,再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质控,增强了其发现问题的能力;在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的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QCC活动提高了护士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每个品管圈活动中,每位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要相互配合,接受组长的指挥和监督。在定期的讨论、分析及总结的过程中,要求每位成员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既给予了个人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又体现了个人必须对团队负责,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

2.6 QCC活动提高了护士的理论及操作技术水平 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以前,低年资护士的理论和操作培训极不规范。通过开展活动以后,笔者对授课的人员作出了严格的安排,对讲授的理论和培训的操作进行了系统的安排,加强了考核力度。此举大大促进了各级护士自觉学习基础理论、专科知识和操作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讨论

护理团队是以基层人员为主,由一群工作性质相似的人组成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群体,这恰恰符合QCC对圈员的要求。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质控意识、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ICU病房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高,质量要求更严,品管圈活动可提供基层员工由下往上的管理,较容易获得护理人员的认同和配合。有效挖掘护理人员的管理才能,实现全员参与及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提高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2]。因此,品管圈活动是ICU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荣瑞.品质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1811—1812.

[2] 孙多妹,王玉秀.品管圈在舒心示范病房中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99—100.

icu护士工作计划篇4

一、全年各项护理工作量及工作达标情况

1、工作量:急诊 人次。参加抢救 人次。配合急诊手术

例。护理留观病人人次。出车车次。处理突发事件次。

2、工作达标情况:急救物品完好率达。无菌物品合格率。病历书写合格率。护理综合满意度。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

二 、 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1、 强化服务理念

全科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优质服务培训班活动,不断进行礼仪行为培训、规范常用礼貌用语及操作过程中的交流用语,并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就沟通技巧方面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培养护理人员对纠纷苗头的预见性,有效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分歧,共同构建护患之间互相信任感,全年实现0投诉,综合满意度达99.1%。

2、以人为本,充分满足病人的就诊需求

不断改善输液大厅的环境,安装电视等设施,提供纸巾、水杯、无陪人患者床头一杯水等便民服务。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及时进行分诊,对急危重患者采取使用急诊优先服务卡优先缴费取药等措施,减少候诊取药的时间。并通过环境的卫生督促、护理巡视及健康宣教等工作来提高服务质量。重视三无人员的病情处理、基础护理和三餐饮食、及时了解其情况、帮忙联系家属或救助站,今年救助此类病人达人,通过身份证联系省外家属人。此举措受到了患者家属及其他病人的赞许。对患者的意见及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整改,不断提高服务形象

三、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管理,重点监督制度落实情况。

1、通过分组区域管理,进行分组连续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通过高年资护士的动态质控,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减少护理隐患,保证各班的护理质量。

2、对质控员进行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区域的物品、工作流程等管理,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讨论修订,保证各区域的护理质量。切实履行绩效考评制度,如实反馈人员层级能力,使护理质控落实到位。

3、通过一年时间调整,护理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根据急诊区域划分,基本上按个人工作能力定岗,基本实现护士层级管理,达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使用。

4、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对于各种急、危、重症病人就诊时,合理利用绿色通道的措施,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5、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6、制定各区域详细工作指引及各区域工作告知事项,新入科人员工作注意要点等,系统引导新入人员和年轻护士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

四 、 急诊专业护士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

1.全年科室组织业务学习次,病历讨论次,操作培训项。

2.第二季度组织全科人员按要求完成了急诊岗位技能培训,操作考核人人过关,全科护士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3.全院考核毕业三年内护士急救药品知识,全部合格,达标率为。新毕业生考核岗位技能操作,全部达标。成绩良好。

4.基本完成全年护士进修培训计划,安排了护士到icu进修学习危重病人护理,安排年轻护士到儿科注射室进行小儿头皮针穿刺技术,提高小儿头皮穿刺技术水平。外派多名护士外出短期学习,并将新的护理理念带回科室。全年完成了名轮科护士的急诊培训工作。

5.每季度进行三人、两人配合抢救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加强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反复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

6.根据护理部要求进行微型培训,培训年轻护士的技术操作熟练度及急救仪器的使用能力,要求每组人员利用班上空闲时段进行小组病例讨论及护理查房。效果良好。

7.制定急诊岗位培训小本子,组织人员对科室人员层级能力评定,指定辅导老师,实施一对一辅导教育。要求每人每季度完成护xxxx年医院提出“优质服务,发展专科”的工作思路,我科护理人员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风貌,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努力整改,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创优质服务、培养专科人才的宗旨,逐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在院领导、科主任指导下和全科护理人员的努力之下顺利完成全年的护理工作计划。

一、全年各项护理工作量及工作达标情况

1、工作量:急诊 人次。参加抢救 人次。配合急诊手术

例。护理留观病人人次。出车车次。处理突发事件次。

2、工作达标情况:急救物品完好率达。无菌物品合格率。病历书写合格率。护理综合满意度。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

二 、 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1、 强化服务理念

全科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优质服务培训班活动,不断进行礼仪行为培训、规范常用礼貌用语及操作过程中的交流用语,并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就沟通技巧方面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培养护理人员对纠纷苗头的预见性,有效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分歧,共同构建护患之间互相信任感,全年实现0投诉,综合满意度达99.1%。

2、以人为本,充分满足病人的就诊需求

不断改善输液大厅的环境,安装电视等设施,提供纸巾、水杯、无陪人患者床头一杯水等便民服务。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及时进行分诊,对急危重患者采取使用急诊优先服务卡优先缴费取药等措施,减少候诊取药的时间。并通过环境的卫生督促、护理巡视及健康宣教等工作来提高服务质量。重视三无人员的病情处理、基础护理和三餐饮食、及时了解其情况、帮忙联系家属或救助站,今年救助此类病人达人,通过身份证联系省外家属人。此举措受到了患者家属及其他病人的赞许。对患者的意见及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整改,不断提高服务形象

三、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管理,重点监督制度落实情况。

1、通过分组区域管理,进行分组连续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通过高年资护士的动态质控,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减少护理隐患,保证各班的护理质量。

2、对质控员进行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区域的物品、工作流程等管理,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讨论修订,保证各区域的护理质量。切实履行绩效考评制度,如实反馈人员层级能力,使护理质控落实到位。

3、通过一年时间调整,护理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根据急诊区域划分,基本上按个人工作能力定岗,基本实现护士层级管理,达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使用。

4、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对于各种急、危、重症病人就诊时,合理利用绿色通道的措施,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5、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6、制定各区域详细工作指引及各区域工作告知事项,新入科人员工作注意要点等,系统引导新入人员和年轻护士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

四 、 急诊专业护士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

1.全年科室组织业务学习次,病历讨论次,操作培训项。

2.第二季度组织全科人员按要求完成了急诊岗位技能培训,操作考核人人过关,全科护士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3.全院考核毕业三年内护士急救药品知识,全部合格,达标率为。新毕业生考核岗位技能操作,全部达标。成绩良好。

4.基本完成全年护士进修培训计划,安排了护士到icu进修学习危重病人护理,安排年轻护士到儿科注射室进行小儿头皮针穿刺技术,提高小儿头皮穿刺技术水平。外派多名护士外出短期学习,并将新的护理理念带回科室。全年完成了名轮科护士的急诊培训工作。 实习生带教

学生带教工作进一步规范,小讲课、操作示范、教学查房、抢救配合演练等教学工作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尤其是抢救配合演练的教学方法收到全体实习生的一致好评。今年顺利完成人次的实习带教任务六、配合医疗开展专科发展

调整原办公室建简易监护病房,留观病人逐渐增多,护理方面加强落实留观病人的病历书写、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同时安排人员到icu进修危重病人护理,腰穿配合、胸腔闭式引流等管道护理。

xxxx年护理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未能顺利完成护理研究课题,个别人员在培训中存在消极、被动的态度。在为患者服务过程中,个别人员语气较冷淡、生硬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情绪等。

新的一年我们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流动人口减少等,我们将不断努力,进一步加强队伍的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养,培养专业护士,提高服务质量,完成新一年的工作计划 理病例个案分析一例,通过案例分析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保证护理质量。

五、 护理实习生带教

学生带教工作进一步规范,小讲课、操作示范、教学查房、抢救配合演练等教学工作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尤其是抢救配合演练的教学方法收到全体实习生的一致好评。今年顺利完成人次的实习带教任务六、配合医疗开展专科发展

调整原办公室建简易监护病房,留观病人逐渐增多,护理方面加强落实留观病人的病历书写、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同时安排人员到icu进修危重病人护理,腰穿配合、胸腔闭式引流等管道护理。

xxxx年护理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未能顺利完成护理研究课题,个别人员在培训中存在消极、被动的态度。在为患者服务过程中,个别人员语气较冷淡、生硬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情绪等。

icu护士工作计划篇5

【2017急诊科护理下半年工作计划一】

急诊科护理在院领导及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执行医院的年度工作安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主题,为更好地适应急诊医学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急诊护理工作的管理,特制定出本年度的工作计划。

一、要不断加强急诊护理站的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

1、加深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群体意识,定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业务目标训练,培养急诊专业合格的护理人员。

2、不断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卫生行政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人员的法律意识。

3、推进各项急诊工作标准化管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重点抓好三基训练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

1、熟练掌握常见病情的判断及抢救流程及护理要点,实行定期考核。

2、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抢救技能。

3、熟练伤口的处理和包扎止血技术及伤员的心理护理。

4、熟练急救时的催吐、灌肠、注射、给氧及体位一系列操作技术及病情监测等专业技能,要求准确及时到位。

三、严格抢救室、处置室的管理,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机

1、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并保证其性能良好,随时备用。

2、各类抢救药品、器械由专人负责,定时检查、定点放置、定期消毒、维护药品基数与卡相符,严格急救药箱管理,保证院外急救的正常使用。

3、各类急救药品使用后及时清理、补充、记录,保持整齐清洁。

四、严格执行各项工作标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及整体护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护理程序,以增进或恢复病人的健康为目标开展整体护理,从生理上、心理上、生活上关心体贴病人,推行人性化服务。

3、严格执行十二项核心制度

4、加强废旧一次性物品的妥善管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2017急诊科护理下半年工作计划二】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教育,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讨论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医学,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3.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减少交接班的频次,减少工作中的漏洞,合理搭配年轻护士和老护士值班,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4.加强重点管理:如病重病人交接、压疮预防、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以及病人现存和潜在风险的评估等。

5.加强重点病人的护理:如手术病人、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在早会或交接班时对上述病人做为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作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6.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记录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错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使护理文书标准化和规范化。

7.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如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液体、药物渗漏、突发停电等,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主管护士真诚接待病人,把病人送到床前,主动做入出院病人健康宣教。

2.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并于周二基础护理日加上健康宣教日,各个班次随时做好教育指导及安全防范措施。

三、加强三基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每季度进行心肺复苏演示,熟悉掌握急救器材及仪器的使用。

2.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并进行模拟演示,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2017急诊科护理下半年工作计划三】

20XX年医院提出优质服务,发展专科的工作思路,我科护理人员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风貌,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努力整改,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创优质服务、培养专科人才的宗旨,逐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在院领导、科主任指导下和全科护理人员的努力之下顺利完成全年的护理工作计划。

一、全年各项护理工作量及工作达标情况

1、工作量:急诊人次。参加抢救人次。配合急诊手术例。护理留观病人人次。出车车次。处理突发事件次。

2、工作达标情况:急救物品完好率达。无菌物品合格率。病历书写合格率。护理综合满意度。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

二、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1、强化服务理念

全科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优质服务培训班活动,不断进行礼仪行为培训、规范常用礼貌用语及操作过程中的交流用语,并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就沟通技巧方面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培养护理人员对纠纷苗头的预见性,有效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分歧,共同构建护患之间互相信任感,全年实现0投诉,综合满意度达99.1%。

2、以人为本,充分满足病人的就诊需求

不断改善输液大厅的环境,安装电视等设施,提供纸巾、水杯、无陪人患者床头一杯水等便民服务。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及时进行分诊,对急危重患者采取使用急诊优先服务卡优先缴费取药等措施,减少候诊取药的时间。并通过环境的卫生督促、护理巡视及健康宣教等工作来提高服务质量。重视三无人员的病情处理、基础护理和三餐饮食、及时了解其情况、帮忙联系家属或救助站,今年救助此类病人达人,通过身份证联系省外家属人。此举措受到了患者家属及其他病人的赞许。对患者的意见及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整改,不断提高服务形象。

三、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管理,重点监督制度落实情况。

1、通过分组区域管理,进行分组连续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有效利用人力资源,通过高年资护士的动态质控,减轻年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减少护理隐患,保证各班的护理质量。

2、对质控员进行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区域的物品、工作流程等管理,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讨论修订,保证各区域的护理质量。切实履行绩效考评制度,如实反馈人员层级能力,使护理质控落实到位。

3、通过一年时间调整,护理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根据急诊区域划分,基本上按个人工作能力定岗,基本实现护士层级管理,达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使用。

4、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对于各种急、危、重症病人就诊时,合理利用绿色通道的措施,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5、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6、制定各区域详细工作指引及各区域工作告知事项,新入科人员工作注意要点等,系统引导新入人员和年轻护士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

四、急诊专业护士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

1.全年科室组织业务学习次,病历讨论次,操作培训项。

2.第二季度组织全科人员按要求完成了急诊岗位技能培训,操作考核人人过关,全科护士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3.全院考核毕业三年内护士急救药品知识,全部合格,达标率为。新毕业生考核岗位技能操作,全部达标。成绩良好。

4.基本完成全年护士进修培训计划,安排了护士到ICU进修学习危重病人护理,安排年轻护士到儿科注射室进行小儿头皮针穿刺技术,提高小儿头皮穿刺技术水平。外派多名护士外出短期学习,并将新的护理理念带回科室。全年完成了名轮科护士的急诊培训工作。

5.每季度进行三人、两人配合抢救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加强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反复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

6.根据护理部要求进行微型培训,培训年轻护士的技术操作熟练度及急救仪器的使用能力,要求每组人员利用班上空闲时段进行小组病例讨论及护理查房。效果良好。

7.制定急诊岗位培训小本子,组织人员对科室人员层级能力评定,指定辅导老师,实施一对一辅导教育。要求每人每季度完成护理病例个案分析一例,通过案例分析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保证护理质量。

五、护理实习生带教

学生带教工作进一步规范,小讲课、操作示范、教学查房、抢救配合演练等教学工作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尤其是抢救配合演练的教学方法收到全体实习生的一致好评。今年顺利完成人次的实习带教任务六、配合医疗开展专科发展调整原办公室建简易监护病房,留观病人逐渐增多,护理方面加强落实留观病人的病历书写、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同时安排人员到ICU进修危重病人护理,腰穿配合、胸腔闭式引流等管道护理。

icu护士工作计划篇6

出于个人理想的追求,出于对医院改革的积极参与,我来到了今天的竞聘现场。

也许***这个名字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过耳闻,我就是这个名字的主人,今年**岁,中共党员,**学历,目前在×××从事×××工作,兼职××××。

6年前作为新**(城市名)人,我在**(科室名)开始了我的护士生涯,经过内科、外科、儿科、急诊和icu的磨练,我已成长为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年轻护师。临床护理的发展非常迅速,唯有不断学习才不至落后,4年来我坚持自学了南京医科大学护理本科教程,现已进入毕业实践考核阶段。用理论指导实践,再用实践检验理论,从中我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也升华了我的服务理念和对专业的浓厚兴趣。

去年×月同样是通过竞聘,我成为新开辟的×××的专职人员。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的电话24小时畅通,随叫随到,以一站式无缝隙的服务赢得了众多侨胞和外国友人对医院的良好印象。新病房大楼的启用导致病区护理人员紧张,我服从安排被借调到icu和外一科各工作了一个月。正是多年来不变的工作热情和踏实的工作态度,使我在非典期间有幸得到领导的信任,成为支援人民医院抗非护理战线的首批志愿者,在闷热的防护服里足足坚守了两个月。sars面前面不改色,见证的是无私无畏的勇智;开朗的性格,广泛的爱好使我很快融入了陌生的环境,难忘的岁月,我和来自不同医院的护士姐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我被人事局授予“防治非典先进个人”的表彰,荣获卫生局2003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可以托六尺孤寡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也许是对身为护士的我最恰当的注解。然而,被信任是需要有看得见的能力的。5年团支部书记和团委学习委员的角色给了我很多参与策划组织共青团活动的机会,在打造团委品牌,丰富医院文化的过程中,我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协调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

如果我当选,我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按照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认真履行护士长职责和义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文明服务”的服务理念,把好入院宣教与出院指导关,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做好出院访视工作。

2不断加强医护,护患沟通,定期征求各方意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扬长避短。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亲情服务。

3使科室人人都以主人翁精神参与管理。挖掘护士潜能,调动科室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4重点管理护理安全,杜绝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开展法律意识教育,防范安全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做到有章必循、责罚分明。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及时完成各种有效记录,把好护理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关。

5培养经营意识,善于进行成本效益核算。创造科室效益的同时节约不必要的开支,降低医疗成本,保障科室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6科室做到年有目标,月有计划。鼓励护士每人每年完成1-2篇论文。定期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培养护士科研意识。

icu护士工作计划篇7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205-1

随着现代医学向微观方向的深入,临床医学门类划分越来越多,各类专科ICU也相继建立并蓬勃发展。我院于2008年4月成立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江西省的第二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用于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与监护,经过近两年的不断努力,已在重症患者抢救与监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抢救了大量重症患者,对提高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重症监护病房是一个“三集中”的特殊护理单元,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严把护理管理关至关重要。

1人员管理

1.1管理者培训

管理者的素质在整个目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长应率先适应NICU管理角色,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强化重症监护知识的培训,熟悉ICU的管理以及各种仪器的故障处理、调试等。

1.2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及培训

本科室主管护师、护师都经过专科ICU进修和相关专业培训;有一部分年轻护士未经过专科ICU进修和相关专业培训,所以有计划地对她们进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科内每周1次业务学习与培训;对疑难危重病人及时组织个案讨论或护理查房,个案讨论要求及时、突出重点病例、针对性强,对护理有指导性。护理查房每月1次,查房前1周由护士长制定查房的具体时间和病床号,病例为近期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的重症病人或有合并症的病人,3d通知参加查房人员,便于她们了解相关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开展护理查房,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查房前积极寻找有关资料,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巩固了已学知识,熟悉了重症护理新技术,并积累了重症护理的经验,使重症护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有计划地对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操作考核和晨会提问,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NICU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各种急救监护技术和操作,如心肺复苏术、呼吸机的应用、血气分析、微量泵、输液泵及监护仪的使用,电子冰帽及降温毯的使用,气管切开的护理等,保证抢救患者时得心应手。

1.3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NICU收住对象主要是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多伴有意识障碍、语言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生活不能自理,基础护理任务重,治疗护理工作责任强、风险大,抢救必须及时,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思想情操,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富有爱心并具有较好的慎独修养。通过组织学习,使NICU护理人员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不计较个人得失,奉献爱心,奉献家庭、社会及未来的职业情操不,科室内均留有护士家里电话或手机号码,做到随叫随到。

2加强全面的质量管理

2.1护理质量的管理

护理质量的提高,是取得良好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为此,重症室建立了以“护士长重症室护士助理护士”3级层次管理体系。护士长负责重症室全面质量管理,重点放在护理队伍建设、技术创新、质量监督,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抓制度落实上。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各项考核标准,定期对重症室护士进行考核。每周五主持早会,布置科室工作计划,检查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了解情况、危重患者的护理和技术操作、护理表格的书写、健康教育等。全面负责重症室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重症室护士负责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抢救、疑难问题的解决、护理记录的书写。

2.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院内感染

入住NICU的病人病情危重,抵抗力低,容易引起呼吸道、泌尿系感染,采取高标准、严要求的消毒隔离措施是NICU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室内空气进行定时通风,保持新鲜,每天采用循环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2次,每次1h,每月进行空气培养1次,要求

2.3抢救物品的管理

①各类急救药品要指定专人负责,制定药品有效期管理本,过期及时更换。抢救车的药品每次用后及时补充,适当增加各类急救药品基数;②保证仪器完好率在100%。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做好使用登记。每周专人对仪器进行常规保养,并检查其性能是否完好,抢救后及时处理,消毒后放回原处,以保证随时可用。

3严格督促各种制度的落实,杜绝差错事故,保证护理安全

NICU的医务人员不仅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工作态度,还要遵守一系列健全的规章制度。实践证明,落实切实可行的的规章制度是确保护理安全的有力保障,包括各类工作人员职责,各班工作程序,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抢救工作制度,麻醉药品管理制度,探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文件书写要求等,各项制度常规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使NICU工作井然有序,忙而不乱,使各项工作效能得以充分发挥,杜绝差错事故,保证了护理安全。

4小结

icu护士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 非计划性拔管;PDCA循环管理模式;患者安全;家属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2-0099-04

The impact of unscheduled extub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racheal intubation patients by PDCA cycle management

LV Weixiao1 ZHANG Xuzhen2 TONG Xianghong3

1.Department of 27 Ward Invasive Technology, Lishui Centr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Lishui 323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Hemodialysis Room, Lishui Centr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Lishui 323000, China;3.Nursing Department,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Pujiang County in Zhejiang Province, Pujiang 322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impact of unscheduled extub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racheal intubation patients by PDCA cycle management. Methods Managed the accidental decannulation risk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of patients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 by PDCA cycle management. Results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PDCA cycle management, the unscheduled decannulation rate of tracheal intubation patients fell to 1.78%from 4.31%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creased from 67.26% to 90.94% by implementation of the PDCA cycle management. Conclusion The impact of unscheduled extub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racheal intubation patients by PDCA cycle management is sure, 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unscheduled decannulation of tracheal intubation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Unscheduled extubation; 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l; Patient safety;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PDCA循环是一种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质量管理循环模式,是依照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的科学程序进行质量管理的方法系统。此方法最先是被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目前在医院管理、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临床护理研究和实践工作中也逐渐被广泛应用[1]。非计划性拔管指的是尚未达到气管拔管指征,未经医护人员的同意,患者及其家属自行将人工气道拔除或意外脱落,也包括医护操作不当而致的拔管[2]。非计划性拔管是机械通气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这可能会对患者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负担,亦或导致意外死亡;同时也会引起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服务的不满,出现医患纠纷[3]。研究表明,非计划性拔管占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很大比例。为了防止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减少护理中的不良事件,提高患者的安全,我院在管道安全护理中采用PDCA 循环管理法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时间顺序将我院ICU行气管插管且时间>24 h的645例患者及其家属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为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的住院患者共309例。男167例、女142例,年龄20~81岁,平均(52.1±12.4)岁,GCS评分4~12分,平均(7.7±3.3)分;机械通气25~87 h,平均(34.5±4.5)h。疾病种类:重症肺炎73例,各类手术后17例,呼吸衰竭97例,重度脓毒症休克83例,脑血管意外35例,其他诊断4例。实验组为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的住院患者共336例。男184例、女152例;年龄17~80岁,平均(53.4±13.5)岁;GCS评分5~11分,平均(8.5±2.5)分;机械通气24~90 h,平均(35.5±2.4)h。疾病类型:重症肺炎81例,各类手术后26例,呼吸衰竭97例,重度脓毒症休克85例,脑血管意外42例,其他诊断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工作程序;实验组运用PDCA循环模式对气管插管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规范管理,具体方案实施如下。

1.2.1 计划阶段 主要包括收集资料、查找问题的原因和高危因素、针对原因制定改善措施等内容。(1)收集资料:追溯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气管插管患者,总结在人工管道的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和不安全的情况,例如管道移位、阻塞、意外拔管等。此外,因治疗和护理过程不如意或不顺利,医护直接相互埋怨指责,矛盾突出,同时医患关系也是很棘手的问题,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满意度不高。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认知障碍、意识不清、高龄老人、不配合等气管插管患者在置管后进行初次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认知能力、神志状态、年龄情况、身体状况、合作态度、生活需求及日常活动规律、病情用药情况、既往有无管道滑脱史等资料。(2)查找原因:①患者因素:患者通常采取的是被动体位,气管插管作为异物长时间的压迫和刺激咽喉壁黏膜,通常会导致患者疼痛、舒适度的改变,并且活动受限无法说话;部分患者会存在躁动不安或者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患者对气管插管的不舒适的程度、目的、作用等信息的不了解使得患者缺乏自我保护插管的意识,进而由于难以忍受人工气道或者意外的脱落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4]。②护理因素:有的医护人员可能由于受到的培训不足,使得自身专业素养和责任感相对缺乏,未能达到该有的高度;部分异常烦躁的患者会因医护人员进行的上肢约束不当而摆脱约束后意外自行拔管;部分医护人员未能有效地进行评估意识不清或躁动的患者的危险因素,未能及时地使用镇静类药物;有的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候动作过于粗鲁、活动幅度过大使得人工管道受到牵拉而意外脱落;有的护士不重视不良事件的报警或处理不当;护士未能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心理护理和教育工作[5],使得患者及家属过于焦虑和对医疗工作的不满;人工插管固定的方式和程度的松紧也对舒适度和牢固程度造成影响。由于上述因素患者可能会因头部和躯体大幅度摆动致使气管插管脱落,出现意外事件。③客观因素:ICU患者身上通常会有多条人工管道,因多次被动翻身护理而致管道移位、脱落、阻塞等[6];同时,医院现通常用普通的胶带固定管道会因患者的体液、汗液、呕吐污染物而导致粘性降低使导管滑脱;ICU病房的护理工作人员配置不到位,护理人员对气管插管患者的夜间和中午班次主动巡视不足使得超负荷的护理工作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2.2制定计划(plan) 计划指的是在行动和工作之前预先拟定一个实施方案,具体包括:工作的预期目标、方法、内容等方面。具体如下:(1)患者因素的干预:①为他们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尽量为患者及家属创造一个安全而舒适的治疗环境,例如减轻病室内外的噪声刺激,温度、光线和湿度怡人等,为他们提供环境方面的支持;医护人员应当正确评估患者的舒适度, 以期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如护理服务操作轻柔耐心,协助患者及家属采取舒适的体位,合理固定气管导管和牙垫等器械,以减轻器械对局部的损伤与压迫等。②实施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和家属有效的心理支持,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护理教育的宣传;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要耐心、细心,经常与患者及家属说话、肢体接触等,加强无声的交流,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向患者家属讲解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以取得他们的支持与理解,从而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对部分病情稳定、清醒的患者可以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曲目,这可明显改善气管插管患者的身心状态,降低疼痛,减轻焦虑和烦躁等负性情绪,降低意外拔管的机率。(2)护理因素的干预:①采取多种方式完善医院的管理体系,规范服务的操作流程,进而加强规范医护人员的管理[7]。定期召开护士会议和论坛,大家一起讨论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共同商讨对策,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加强业务学习,加强护理工作的指控管理,提高护士的责任心,教授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合理使用镇静剂的方法、发生意外拔管事件后的正确评估和紧急常规处理等内容,以提高服务的质量。②在固定人工管道之前,医护人员要保持患者面部的清洁和干爽,正确固定气管切开导管和气管插管,多次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带和固定胶布;护士每次交接班的时候都要仔细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和导管的固定状况,及时清除患者的分泌物,若发现胶布和或固定带潮湿或松脱应当及时更换,并着力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使他们身体经常处于舒适的体位。③针对患者的意识状况和心理情绪状态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要注意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约束的目的、意义及作用,确保松紧适宜。(3)客观因素的干预:①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护理人员的数目以确保护理工作安全并对低资质的护士进行护理技能培训、评估技巧培训、镇静剂应用、认知培训、镇静效果评估培训等,以保证护理质量[8]。②加强高危时间段的巡视工作,主要为增加巡视次数,观察人工管道的深度和固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阻止并上报;发现意外事件高危个体应在其床头卡处加以备注以引起护理人员的格外关注和检查。③采取妥善的固定气管插管的方法。双条胶布应采用“8”字交叉固定方式,对于部分意识清晰、活动范围较大的患者,应使用扁带绕颈式的固定方法,这种固定方法可以大致解决因胶布潮湿脱落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医护人员节省操作的时间。

1.2.3 实施阶段(do) 护理管理部门的导向作用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十分重要,尤其是护士长更需要熟悉各项护理服务的标准及流程,使实施者明白需要做什么和应该怎样去做。护理管理领导者们要把相应的工作计划、注意事项和评估标准等资料打印好,确保分发到每个护士手上,并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展开学习。护士长对护理工作进行宏观的调控,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经管路滑脱评估后确认为高风险的患者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实行责任到人,要严格落实床头交班等各项防范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准确记录,班班交接,从而增强每个人的护理质量意识;若发现意外拔管事件,责任护士要及时与患者及家属签订《人工管路意外脱落风险告知书》,并立即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以阻止和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在护理过程中实行综合的护理方式,加强心理护理,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

1.2.4 检查阶段(check) 建立气管插管患者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由责任组长、护士长、责任护士等人员组成,并由责任护士们全面负责实施非计划性意外拔管风险患者的评估和防范措施;责任组长们负责对患者护理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提出防范措施和进行指导合理应对;护长组织对护理质量、态度和防范措施实施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做好记录以用于例会和培训期间点评分析。

1.2.5 处理阶段(action) 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召开评估分析座谈会,就非计划拔管事件的防范情况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的结果展开分析、探讨和总结,对成功的经验进行表扬和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出解决措施,并继续追踪改进措施的实效情况,尽量做到质量的标准化[10],以确保防止类似意外的再次发生,将讨论结果汇总后上报上级护理部,同时,把相关措施和建议反馈给具体的个人,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继而自上而下的负反馈系统,如此反复,使得PDCA循环模式可以持续不断地运行。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率,分为发生与未发生两个维度。②采用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问卷调查表,对患者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估,满意度主要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个维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 PDCA实施前后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对照组为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气管插管患者309例次,共记录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14例次,非计划拔管率4.31%,其中女性6例次,男性8例次;运用PDCA循环管路模式的实验组的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气管插管患者336例,共记录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6例次,非计划拔管率1.78%,其中女性2例次,男性4例次。结果显示,采用PDCA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3.85,P

表1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

注:*表示P

2.2 PDCA实施前后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满意率为67.26%;实验组实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家属的满意率为90.94%,实验组满意度提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2,P

表2 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比较

注:*P

3 讨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对评估结果进行处理后,对成功的经验给予肯定、推广和加以标准化,对失败的经验教训加以分析总结,把未能解决的问题投入到下一个循环管理当中,目前已成为实现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提高的有效方法。ICU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现象是全球医护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这不仅仅会延长治疗的时间、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也会增加ICU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是与患者、客观及医护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相关的,运用传统的护理方案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相关文献提示有半数以上的气道意外事件是可以预防的,本研究将PDCA循环管理运用在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对非计划拔管易发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地查找与归纳,充分认识和把握意外事件发生的危害性,继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全方面的综合计划措施,到后来计划措施的实施与反馈,形成了一个整体化的和细腻化的工作流程,各环节缺一不可,都对降低非计划性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此方法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概率(P

综上所述,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同时对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不仅可以优化插管患者的护理质量,同时在维护和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中也具有重大的作用,适合广大医护人员运用并推广于各项医疗护理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张欣. 应用PDCA 循环管理方法在持续提高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1-3.

[2] 邓海波.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7):866.

[3] 何晓丹. 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2011,12(1):29.

[4] 张海燕,魏华丽, 欧阳丹. QC质量管理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实践[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42-143.

[5] 姬长芹. PDCA 循环法在提高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12,31(35):136-137.

[6] 袁兰. 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 2012,31(20):55-56.

[7] 龙烨,纪考云,刘小燕. 8例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 33(1):112-113.

[8] 金旭华. 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6例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对策[J]. 护理与康复,2012,11(5):453-454.

[9] 袁志敏. 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75-77.

[10] 黄璐,龚洪玲.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 武警医学,2013,24(1):87-88.

上一篇:儿科护士长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护士长每月工作计划范文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