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质量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01 11:20:26

数据质量工作计划

数据质量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计划统计;管理;施工企业

计划工作是对未来工作、工期的一种合理安排,最终达到工程质量可控、效益最优的目的。统计工作是对计划工作阶段性检验的一种手段,使工程进度数据化、直观化,为项目管理的数据分析以及计划人员经验积累提供可靠依据。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工作不仅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而且是企业经营状况的“显示屏”,它直接展示了企业经营的成败与得失。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施工企业计划统计管理越来越凸显出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1施工企业计划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计划统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有人认为计划工作就是年初下达一个生产经营计划了事,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填几张报表完事,认为数字可以随时变动,马虎对付,把工作简单化。重经营、重施工、轻视计划统计工作的现象或多或少的存在,对计划统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够,企业计划统计工作处在边缘化状态。

1.2计划统计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有的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岗位定编少,人员配备不齐,力量薄弱,业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常常出现每到月底、季末和年底工作量集中时,临时抓差,应付差事一样报送报表,上报的资料不及时也不准确。不重视计划统计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人员身兼数职,变动频繁,缺乏进修学习培训的机会,吸收现代科学知识不足,从而影响了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的质量。

1.3计划统计工作方法落后、分析能力不强

目前普遍存在计划编制简单,统计分析能力不强,分析面不宽,深度不够,对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的分析工具掌握不多,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的程度不够。工作还停在原先的水平上,缺乏对计划执行过程的跟踪检查和分析调整,对工程完成情况心中无数。年初编制下达施工生产计划,年底统计完成百分比就完事,对计划执行过程不跟踪、不检查,不分析存在的问题,也不根据当年承揽任务额和产值完成情况进行计划调整。习惯于简单的数字说明,而缺少系统的深层分析,超前性、预测性信息少,对市场及企业运行过程缺乏动态的反馈、评价、分析、监督、预测,使计划统计工作的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1.4计划统计工作的信息资源共享不够

对工程项目来说,承揽任务统计、编制下达施工生产计划、完成产值统计是不同的管理阶段,但存在承揽任务统计、下达施工生产计划、完成产值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形成整体,没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2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管理的改进措施

2.1加强企业决策者对计划统计工作观念的转变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统计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统计工作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作为企业的决策者,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毕竟做出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有其科学的依据,而这个依据又是通过对事实、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计划过程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计划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全面计划、从严治企,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各级领导要从思想上认清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计划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计划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也是政府统计的基础。要切实提高对计划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计划统计工作管理,将过去那种单纯为上级部门提供数据、报送报表的封闭式服务方式转变为既要为上级部门提供统计信息,更要为企业经营生产管理提供服务的方式,计划统计工作要面向市场,把工作重点和服务重心放在为企业管理服务之上。

2.2建立完善的计划统计管理体系

计划统计工作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整个决策层通过对业主合同要求、项目的期望目标、施工环境、劳务队伍施工能力、区域材料供应能力、交通设施以及施工存在的潜在风险等各种内、外部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项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的分解,以及对类似工程资料的收集分析所确定的。为保证计划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项目需建立完善的生产计划统计管理体制,用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理念制定生产计划,通过优化措施编制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以此作为项目安排施工生产的重要依据。

2.3建立健全统计台账,确保数据质量

建立台账是计划统计工作人员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数据质量的保证,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和完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各类台账。报表的填写应真实、完整、清晰、工整、符合规范要求。报表各项数据应来源于本单位所建立的台账,台账各项数据应来源于本单位的原始纪录,原始记录应与财务相关科目数据一致,报表、台账、原始记录也应一致。台账格式要规范,更新要及时准确,填写要认真,指标数据相互要衔接。既要保证上级单位的上报要求,又要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要切实注重计划统计数据质量,以提高数据准确性为核心,大力加强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突出日常管理,重点解决好原始记录不全、统计台账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等问题,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坚决杜绝“以权扰数,以数谋私”,数出有据,经得起推敲,从而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真正成为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一面明镜。

2.4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

计划统计工作是一项较为艰苦的工作,但也是一项光荣的工作,它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纪律意识和责任心都有较高的要求。计划统计人员必须看重责任,更新观念,摒弃教条主义和计划经济思维定式的禁锢和束缚,加强对计划统计新方法和新知识的学习掌握,将最新科学发展成果运用于计划统计工作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为计划统计人员学习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创造条件;要支持计划统计人员参加各类业务会议,加强互动交流,拓宽信息渠道;鼓励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努力把计划统计队伍造就成一支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忠诚的服务精神、合理的知识结构、勤勉的工作作风、高超的业务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

2.5加强计划统计分析工作

计划统计分析是计划统计工作的升华阶段,是最终出成效、出成果的阶段。要发挥信息、咨询、监督作用,以“有为”争“有位”,提高自己的地位,抓好计划统计分析这个环节。要努力提高能力水平,把自己从“数字搬运工”造就为“高级参谋”和“经济专家”,每个季度对施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半年针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年度对企业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中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结束语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效益是业主和施工单位共同追求的目标,计划统计则为企业管理者全面了解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提供最直接的信息,为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发挥着预警作用,是管理者决策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建新.浅谈施工企业统计管理创新[J].甘肃科技,2004(8).

数据质量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大数据;MES分析

烟草行业的MES系统的实施已经很普遍。其主要是通过与卷烟工厂各PCS系统的接口,进行功能集成和数据传输,来及时了解生产过程的全面情况,以不同的维度在不同的时间段来掌握卷烟的生产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提高卷烟生产过程在线控制能力;通过整合不同来源的数据,比如:实时数据、在线质量数据、设备运行数据、出入库数据、消耗数据等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过程管理中的短板,提高过程管理水平。下面我们结合陕西中烟目前正在实施的MES项目,从卷烟计划排程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为例,来探讨如何运用大数据分析法来完成MES中的功能。

1.卷包排程

卷烟工厂通常的做法是生产组织部门依据省级中烟公司下发的月度生产计划,按照工厂自身的设备产能,通过收集市场订单要求、物料的供应情况等外部信息来确定月度各卷包机台的日作业计划,并下发各卷包机台执行。在这里,我们的关注点就是各卷包机台的每日生产作业计划。卷烟生产的特点是大批量连续生产作业。这就要求在设备保障和物料供应方面要有足够的保证。MES系统中根据排产模型、产品模型、交货期限、订单优先级、实时生产信息、工作日历、设备的生产能力等排产资源各方面的信息并结合排产策略,通过排产计算引擎自动的对月度生产计划进行分解,卷包自动排程制定出详细的卷包车间的卷包生产作业计划、卷包生产工单,进行自动排程。

2.制丝排程

以卷包计划拉动制丝需求,结合排产策略自动产生周期性的制丝计划通过将卷包日机台生产任务转换为烟丝消耗,拉动制丝需求,根据预计烟丝消耗、实际烟丝库存和制丝线产能,同时结合储柜留存、设备保养等信息,根据最高最低安全库存控制烟丝的产量,以保证烟丝正常衔接且不超出工艺时间。按照制丝批次产生规则以及批次优先级的策略产生制丝批次计划,根据科研配方要求来拉动对梗丝、膨化烟丝、香糖料的需求,保证制丝车间的生产顺畅和卷包车间的烟丝供给。通过此功能模块用户可以产生一定周期长度的滚动制丝计划版本,并且提供手工调整等操作可以对制丝计划版本进行维护。

这些数据的来源包括了ERP、制丝中控、能源管理、卷包数采、高架库系统及各控制系统的PLC信息。MES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合提取,为计划的制定提供了详实数据,从而保证了排程的准确及时,达到了参数化的排产计划调整。仅需对生产环境数据(设备、维保计划、生产日历等)按照实际情况做些许微调,即可启动自动排程;利用现场配备的终端或无线手持式终端,实现生产计划到班时、机台和工序段的排程变动进行及时提醒,新生成的生产工单可以即时下发到生产现场,从而达到有效指导生产的作用;拉动式的排程。 “卷包计划拉动制丝计划、制丝计划拉动投料计划”的模式,保证了生产计划的系统性,使生产组织由原来的刚性配置、改动困难,变为柔性组织、灵活安排。通过对生产结果的改变自行拉动生产各过程的相应变动,使生产组织更加科学和贴近生产现场实际,提高了生产组织水平;滚动式的排程方式,提高了生产变化应对能力。当发现生产出现异常,影响生产任务执行,系统则快速调整排产资源配置,启动生产计划重新排程,形成新的、满足计划执行需要的工单,及时调整生产执行,从而保证了生产调度的准确和及时。

在质量管理方面,通过对工艺质量文件中指标的参数化转换,配置公司、工厂二级参数,实现不同层级参数下的分别分析和考核,同时,通过分析参数与实际执行结果之间的关系,为工艺管理人员寻找参数与标准之间的最佳匹配关系,从而优化工艺技术标准、质量检验标准参数提供了数据依据;依据由底层控制系统提供的工艺报警信息,但系统没有直接将底层系统报警罗列在MES中,而是通过在MES中设置面向工艺质量管理人员的二次报警统计规则,实现在线报警信息的过滤与分析。系统只对管理人员提供现场未按规则采取及时处理措施的报警信息进行提醒,从而了提高工艺质量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管控的针对性;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法的整合,MES系统中包含了功能完备的SPC模块,不但可以依据采集的过程数据通过SPC模块的在线分析功能,快速发现和定位生产过程中的重大质量问题,还提供了专业的质量均值、标准偏差、合格比、CPK、工序能力指数的分析工具。通过分析系统还提供了质量追溯工具。可以反向从卷包机台产品开始上溯到投料出库的整个生产过程,由系统自动生成产品物料谱系。可以从发现产品质量问题的牌号、班组、机台、问题物料向上追溯其各环节对应的工单和批次号,通过对工单执行结果的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生产环节。追溯结果提供人工录入到MES系统中(包括质量问题、追溯情况、原因分析、改进要求、改进措施、效果验证等内容),还可以对这些数据做进一步统计分析,为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均质化生产提供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卷烟工业企业生产执行系统(MES)功能与实施规范》(YC/T 388-2011).

[2]《大数据技术全解:基础、设计、开发与实践》 杨巨龙 电子工业出版社.

数据质量工作计划篇3

当前国税系统计划统计工作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科学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解决好思路问题。计划统计工作应以推动税收事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新时期税收工作指导思想,以税收分析为重点,以数据管理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全面发挥计划统计工作为组织收入服务、为加强征管服务、为税制改革服务、为宏观调控服务的职能作用。

二要解决好重点问题。计划统计工作应把强化税源监控和税收分析,提高税收管理水平作为重点工作。首先要致力于加强对税源的监控和管理,促使纳税人依法真实地进行纳税申报。其次要特别加强税收分析工作,认真开展好经济税源分析、政策效应分析、管理风险分析和预测预警分析。三是要开展征收率分析,客观评价税收征管努力程度,推进税收管理效能不断提高。

三要解决好基础问题。计划统计工作应把强化数据应用,切实做好数据管理作为基础工作。要按照健全指标体系、规范数据口径、强化质量监督、加强数据应用等四方面的要求,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下大力气规范指标体系和数据标准;二是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健全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切实把好入口关,加强中间环节审核,定期清理垃圾数据、冗余数据,切实保证数据质量;三是加强各项数据的综合应用,为深化税收分析、广泛应用分析成果提供支持。

四要解决好中心问题。计划统计工作应把以保持税收与经济协调增长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抓好组织收入工作作为中心工作。作为组织收入的统筹协调部门,要坚持并大力倡导"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继续改进计划管理方式,加强收入质量考核和税源质量考核,深入开展税收经济对比分析,跟踪政策调整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准确预测税收变动趋势,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税收与经济协调增长。

数据质量工作计划篇4

该系统软件与当前国内外同类软件相比,包括C/S、B/S两部分。C/S制作了丰富的地质符号库,能形象、专业地描述地质信息;采用最新的GIS平台和数据库技术,提高了数据的管理和分析能力;充分挖掘数据,提供自动高效的钻孔柱状图、剖面图、等值线图等地质专题图件的计算机编制;提供接口对已有其他地质图件进行格式转换、编制及入库。B/S实现了地质数据的网络,较好地解决了与规划局的数据共享问题。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率产生影响,好的数据库结构设计会减少数据库的存储量,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较高,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简化基于此数据库的应用程序的实现。

系统数据库内容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和工程地质专题信息数据库等。工程地质信息数据库共包含八类数据库表:即工程概况数据库表、钻孔基本信息库表、钻孔地层信息库表、原位测试数据库表、土样试验数据库表、岩石试验数据库表、水文地质数据库表、工程抗震设计数据库表。

叠加基础地理数据、规划信息数据,使得专题地质图件具有更高的可读性和易懂性。各个库之间以关键字段相联系,保证库与库之间的连接,实现系统对全要素钻孔信息的查询、统计、生成专题图的需要。同时,各个数据库表的字段内容分配合理,数据库有最小的冗余度,保证系统高效、准确的运行。系统数据库表之间的结构见图1.

系统主要功能

面向城市规划的广州市工程地质数据库建设,能够完成各种资料管理、查询、统计和自动化专题制图等功能。采用和ArcEngine9.2+SQLServer2000,充分利用ArcEngine中提供的组件式功能开发了广州市面向城市规划的工程地质信息系统。系统包括地图基本操作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图层管理模块、数据录入模块、查询检索模块、空间分析模块、专题制图模块和数据输出模块。基于GeoDatabase模型设计并建立了工程地质信息系统,实现了地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成化一体存储,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共享。自动生成地质平面图、柱状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等,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结合基础地形数据、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等数据,使得各类工程地质专题图件具有更高的直观性、易懂性,使得非地质专业人员能快速掌握某地的地质条件,为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预测预警和资源合理利用等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基础。

工程地质符号库的制作

采用ESRIArcGIS的方案后,原有的工程地质信息系统中所有符号需要重新在ArcGIS平台进行制作,需重新制作的符号包括:土样图例符号、岩样图例符号、勘探点、试验点及剖面图例、基岩地质图图例符号、水文地质图图例符号、工程地质分区图符号、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图例符号、地质灾害分布图图例、地质年代成因符号、岩土状态符号、工程地质区、亚区、地段符号。

专题图件编制及入库

升级改造后的工程地质信息系统提供平台对其他格式的专题图件进行格式转换、编制及入库。

城市地质专题图件的整理及入库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专题图件基础资料搜集及图件编制、文件转换、数据加工处理(图形检查、属性检查、样式检查)、属性编辑及录入、数据入库等工作。不同的地质专题图件所需要的地质信息和图件编制方法不同,其数据库结构设计也不一样。城市地质系列专题图除了定位分析、表达城市工程地质信息外,还对有关地质信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处理。城市地质系列专题图图件侧重于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内容,抓住对规划用地影响最为突出的环境主导因素,如地基条件和施工条件,解剖城市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揭示城市范围内主要的岩土工程问题。

本系统编制入库了六张地质专题图件,原有图件均采用MAPGIS绘制,经格式转换、符号化等处理后编制入库。

(1)第四纪砂层分布图第四纪砂层分布图反映调查区内第四纪砂层三维分布特征,即平面分布状况及厚度特征。

(2)第四纪软土层分布图第四纪软土层分布图反映调查区内第四纪软土层的三维分布特征,即平面分布状况及厚度特征。

(3)强风化岩顶面埋深等值线图强风化岩顶面埋深等值线图反映调查区内强风化基岩埋深的三维分布特征,即顶面平面分布状况及埋藏条件。

(4)中微风化岩顶面埋深等值线图中微风化岩顶面埋深等值线图反映调查区内中微风化基岩埋深的三维分布特征,即顶面平面分布状况及埋藏条件。

(5)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分布图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分布图反映广州地区常见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背景的类型和三维分布特征。

(6)工程地质分区图反映各个地段的综合工程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以及地基条件和施工条件。根据区内地质构造因素、地形地貌和不同的地层结构特征,分析地基条件及施工条件等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对不同工程地质区段的工程建设适宜性、经济性和工程处理措施作出合理的定性评价,提出城市规划设计建议。

应用

1广州市城乡规划用地工程地质勘察与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完成广州市城乡规划用地工程地质勘察与地质环境质量评价项目近10项,如2009年完成的服务广州重点发展区城市规划设计的潜在建设工程地质灾害调查(白云湖周边地区),工作范围约38.02平方公里,调查围绕广州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或亟待解决的城市地质环境问题,完成白云湖周边地区规划用地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为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提供基础性地质环境研究成果,使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能充分利用高质量土地资源与环境资源的开发潜力,控制低质量地质环境区域的土地开发和利用,保护建设区域地质环境;为城市规划提供地质环境学技术支撑,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开发的风险和成本,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方案的合理性;从规划源头规避和减少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和工程事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广州市“三旧”改造规划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完成广州市“三旧”改造规划地质环境质量评价项目30项,为提供符合规划设计要求的成果,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的基础上采用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法进行规划区地质环境质量量化评价,在量化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分区,并进行适宜性分区评价及经济性分析。如2010年完成的广州市荔湾区大坦沙规划用地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工作面积3.55平方公里。

3科研与开发

基于工程地质数据库开展了广州老八区与番禺区1∶2.5万工程地质调查与三维工程地质结构构建、广州市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与土地利用工程控制研究、广州市工程地质分区研究和广州市地震小区划地震地质特征研究等。开发了GIS系统及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广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其中广州市城市地质环境分析与土地利用工程控制研究,通过分析广州市城市工程地质环境主题特征,研究基于GIS的城市工程地质图件编制的关键技术,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广州市工程建设的工程适宜性以矢量技术方法进行评价。

结语

通过广州市工程地质数据库系统的二次开发建立了工程地质信息系统,实现了地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成化一体存储,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共享,自动生成地质平面图、柱状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等,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数据质量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中厚板;MES;自动化

前言

八钢中厚板MES系统以满足用户合同和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为核心,对生产过程实现了实时监控和诊断,进而完成系统管理整合和流程优化,并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了质量设计及管控、生产计划编制、生产物流管理、销售和合同管理等功能。

1.八钢中厚板MES系统总体设计

将MES应用到八钢整体产销管理系统中,扩充中厚板产线的销售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计划管理、物料跟踪与实绩管理、出厂管理、财务管理的相应功能,以支持八钢制造部、财务部、销售部、物流部等部门的日常业务运作,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MES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各作业线指令的做成,操作及作业实绩的收集,离线区域的管理,物料出入厂/库管理,在线质量管理等等,MES在L2异常时,对在线完成的一些作业指令可以进行后备输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对与离线区域的管理,包括指令和实绩一般都由MES完成。覆盖区域为整个炼钢轧钢工厂所有工序、所有区域。

在MES与L2通讯故障时,提前由MES做成并下达的生产指令可以保证生产的继续进行,不至于由于系统原因造成停止生产,通讯正常后进行实绩信息的再送。

2.过程自动化系统适应设计

为适应MES系统构架及功能实现,需要在八钢中厚板过程控制系统中,扩充加热炉控制系统、轧线(含热矫直)控制系统、精整线控制系统的相应功能,以配合八钢产销系统的扩充改造,提高八钢制造部、中厚板厂等部门的生产、经营效率。

2.1加热炉控制系统

为适应MES系统和L3系统功能在现场操作执行,在加热炉L2系统中增加轧制计划管理、板坯跟踪、设定值处理、生产实绩收集和上传等功能,并对与L3的数据通信、接口等程序进行修改,以保证加热、轧制及精整作业能够正常接收和执行计划指令和工艺质量要求。

轧制计划管理主要完成计划数据的接受以及轧制计划数据的调整等功能。接收的数据包含板坯PDI数据、加热炉装钢顺序和抽钢顺序、轧制工艺参数、控冷工艺参数。

正常情况下,轧制计划是从L3下达,L3在板坯未进入加热炉上料辊道前,就先期下达给加热炉区域L2。

在无L3或L3不正常的情况下,在服务器中有两副画面针对该功能,操作人员可以对PDI数据进行输入,修改。另外,还可以对顺序进行调整。

如果操作在加热炉制作轧制计划,在完成之后将要送轧制计划到轧线。以保持轧线和加热炉的计划的一致性。

2.2轧线控制系统

轧线过程计算机控制范围从加热炉出炉开始到矫直机后为止。扩充改造涉及应用软件包含控制和非控部分。控制部分包含轧机设定计算、材料温度控制,矫直机设定计算等。非控部分为轧制计划管理,模拟轧制,数据采集,归档数据和通信等等。

2.3剪切线控制系统

剪切线过程控制功能放置在剪切线计算机中,对于剪切线其主要实现剪切区的生产数据管理功能、材料位置跟踪功能、剪切优化计算、双边剪设定、定尺剪设定、试样管理、画面、数据通信等功能。包括:计划管理、剪切线区域跟踪、剪切线区域的计算及设定、剪切结果收集、喷印机设定、与中厚板L3系统通讯接口和剪切计划管理。

3.MES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中厚板MES系统主要包括销售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作业计划管理和物料跟踪管理、出厂管理、生产管制系统、检化验管理等7个模块,每个模块下又设计了不同的子模块和功能(如图1)。将在线的计划执行实施和物料管理跟踪功能单独放在L3系统,这些功能也可在MES系统中实现。

3.1销售管理模块

根据八钢公司现有销售业务流程,在中厚板产品的销售管理中,体现按合同订单的个性化要求来做产品的质量设计和生产设计的思想,用合同状态来管控销售合同,充分、全方位的整合生产管理的其余子系统的信息,生产前充分评审销售合同,确保用户的特殊需求能在材料上得以充分体现,合同能够按期完成。合同处理是衔接用户和生产质量设计的关键环节,这也要求在完成产品设计后,材料都是带指定合同的,即从下发冶炼计划,经过轧制到成品产生的各工序,这块板坯和钢板都将是为指定的合同而生产的,并且保证用户的各项特殊需求在生产制造的全过程得以跟踪和实现。

3.2质量管理模块

在销售接收到合同后,进行合同处理,就由质量模块进行相应的质量设计。质量管理模块要覆盖八钢中厚板产线从板坯进入二切线生产到成品产出各工序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中包括要建立一系列针对厚板的产品外设计、产品规范码、冶金规范码等工艺参数静态表,同时对这些静态表可以进行维护。对于销售部门录入的每份合同,进行质量设计,按照冶金规范摘要处理出每份合同所需的所有出钢记号、工艺参数、质量标准、检试验要求等参数,存在合同档中,作为随后进行的合同管理、计划安排、工艺控制、检验、检查、包装、质保书制作、发货作业等的基础。具体包括产品规范、冶金规范、合同处理、检化验数据管理、质量判定与控制、质保书管理、合同管理、合同跟踪、合同计划、组板设计、材料申请、材料转用充当、准发资源管理等功能,其中产品规范是将用户质量需求转换为生产设计及实现的关键环节。

质量管理的功能按一贯制质量管理和“标准+α”组织生产的原则设计[31]。从产品质量设计入手,以标准、规程、规范为依据,按产品系列从板坯冶炼到成品发运的各工序环节均进行以质量为核心的最优化的过程控制,以求得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在合同处理、质量设计和生产设计时,充分考虑用户的特殊需求,并将这些需求利用MES系统下发到生产过程的各工序环节,并对执行和实施结果进行反馈确认。

3.3作业计划管理模块

计划的管理对象是厚板产线的所有生产工序,其目的是确保合同的百分之百完成以及物流的畅通[32]。各个机组的生产是通过生产管理部门编制计划下发给生产厂,生产厂以作业命令的形式进行管理。本模块主要设计四大命令管理以及轧钢环节各工序命令管理,四大命令包括命令炉次、命令板坯、命令大板、命令制成品,轧钢作业计划管理主要功能包括:二切计划管理、加热轧制计划管理、热处理计划管理、探伤作业计划管理。各计划指令由由L4下发给L3。

3.4 物料跟踪与实绩管理模块

中厚板的板坯和钢板的库存情况是实时变化的,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管理,跟踪板坯到钢板的过程信息,以便生产管理能根据库存情况及时下达生产调度指令,缩短物流过程。同时全程跟踪产品状态、指令和计划状态、物料信息等,实施掌握材料在生产过程当中的状态、质量、工艺控制等情况。需要收集和实时管理的实绩包括全生产过程的物料生产实绩:板坯库实绩管理、加热轧制实绩管理、剪切线实绩管理(切割实绩、探伤实绩等)、热处理实绩管理、库移动实绩管理、成品库实绩管理。在钢板的全生产过程中,每块板坯和钢板在系统中仅有唯一的材料号,系统按照材料号对实物进行实绩跟踪管理。L2将过程实绩实时上传给L3, L3系统再将工序实绩及时上传给L4,从而实现各系统的数据始终保持一致。本模块收集和处理厚板L3系统上传的各种作业信息,更新L4的厚板存货相关数据库,使L4能实时反映厚板生产情况;跟踪、管理厚板厂的物料;管理厚板各库的库存及物流;通过材料事件处理组织数据向产副品成本以及合同跟踪抛帐。据此设计了板坯和钢板的跟踪的功能流程。为了收集和处理加热炉L2、轧机L2、精整线L2等各下位机上传的作业信息,并同步上报L4产销系统,实现从板坯进入板坯库开始,到板坯轧制成大板,再切割成小板,出厂为止的全过程物料实绩跟踪管理。

3.5出厂管理

引入按合同组织出厂发货的理念,加强预前管理控制。严格按合同组织生产,增加产成品准发环节,实现合同与产成品实物的紧密衔接,提高产成品内部交付的准时率,为出厂管理部门提前洽运提供保证。通过强化计划管理来适应不稳定的外部环境,保证出厂物流的顺畅,减少二次倒运,降低产成品库存,节省物流费用。出厂管理包括产成品存货、出厂计划、仓库发货和单据结齐。所有生产厂末端库、厂内延伸库及相关网点库均属于仓库管理范围。期货产品按用户的合约号、合同号所对应的交货期堆放,现货和统货按品种规格单独存放,以利于库存和出厂发货管理,并实现按合同所对应的材料号发货,按此原则设计优化仓储管理。

3.6生产管制系统

生产管制系统针对这次中厚板扩充改造,后台需要扩充中厚板相关数据,前台在生产、质量、库存模块中需要增加中厚板相关报表:中厚板生产日报、中厚板质量日报、中厚板库存日报等,以及在早会报表中需要整合进中厚板相关的产量、质量、库存等数据。

3.7检化验管理系统

检化验管理包括在线质量管理和试验室管理系统。依据质量设计的产品规范,对每个物料号的尺寸、表面、板形进行检验,进行封锁、正常释放、降级、脱合同、判废、形合判定,合格的钢板入末端库。按照生产设计的指定材料号按批取样,进行性能检验。形合判定、探伤判定、材合判定合格的系统自动综判准发。本次中厚板新建MES系统,重点在原有八钢全厂检化验的基础上,整合厚板试验室系统,接收其分析实绩,从而实现延伸覆盖中厚板实验室的管理要求。为此,结合中厚板特点,优化流程,提高分析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从样品登录到分析结果输出的全过程监控。

4.结论

数据质量工作计划篇6

Abstract: Along with computer technology's unceasing development, the computer already seeped to social work each domain, th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ertainly is not exceptional, says in certain significance, th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s enhancement is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in its work utility ratio enhance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simply in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工程建筑;混凝土

Key words: computer technology;project construction;concretes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3-0188-01

1计算机技术在混凝土质量检测中的应用随着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工程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与控制中,混凝土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应用计算机技术是促进建筑业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中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将对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经济、和环境效益起到重要作用。当前,混凝土材料质量检测中的计算机应用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用于试验管理和报表打印的计算机软件。实践证明,采用计算机管理材料检测试验室日常工作,具有诸多优点。

1.1 强大的统计查询功能,计算机化管理为混凝土材料检测试验信息的利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统计查询手段,不仅可以协助试验室管理人员安排试验计划,提供试验量统计,而且能为工程管理者提供必要的质量控制统计信息,对特定牌号的水泥等建筑材料质量进行分析评定,为建筑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监督与控制提供参考。

1.2 计算机辅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于专家知识经验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成本,设计出强度合格、经济的混凝土配合比是试验室的重要任务,也是近年来施工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试验室具有长年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经验,数据库中保存有大量配合比设计以及原材料信息,据此可以建立存储配合比信息的配料单库以及原材料信息库。尤其是混凝土搅拌站,原材料来源固定,质量稳定,其多年积累的配比资料完全可以用来建立一个用于“套用”的配料单库,新的配比设计只需对已有配料单的配比略做修改即可完成。在设计过程中,用户对原材料选择,水灰比、砂率等设计参数的确定有充分的选择权,采用用户输入值为优先值;系统也可根据用户输入条件,依据知识库中储存的限制规则给出推荐配料单和推荐参数取值。这种做法不仅可用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于商品混凝土以及一些特殊混凝土如泵送、高强混凝土等的配合比设计尤其适用。

2计算机技术在建设工程监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建设监理工作的逐步规范化、科学化,计算机应用于监理行业就成为必然。近几年来,我国建设监理事业发展较快,并且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其结果是大量的信息处理与监理总控制目标都要求在监理过程中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方法进行,原来大量的个人判断、手工处理已显然不适应发展的要求,因而利用计算机辅助建设监理已成为一种快捷有效的手段,从而可以提高监理工作效率,提高监理业务水平。

2.1 计算机辅助监理的应用在投资控制中,针对投资控制的敏感性,复杂性和效益性,计算机应用主要如下:①将工程概算、预算、标底、合同总造价及报价明细表输入计算机,作为投资控制的依据。②正确认定和计量工程量,核定月工程进度款,并及时将有关“量”的变更和工程款信息输入计算机。③监理过程中投资控制任务均可由计算机实现。④利用计算机对工程投资结构进行优化管理,并对资源投入进行优化分析。⑤监理单位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协助施工单位提高管理水平。

2.2 进度控制中的计算机应用①利用计算机对工程的网络进行计算、调整和优化,特别是大中型工程,手工操作是无能为力的。②对已经监理工程师审查、确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公尺进度计划,连同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一并用网络计划数据形式输入计算机,进行优化和分析,输出网络计划和进度计划,作为监理工程进度的依据,并监督施工单位按此计划落实月进度计划。③施工单位将月进度计划执行情况上报监理公司,监理公司将此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和调整,输出下个月可行的进度计划。

2.3 质量控制方面的计算机应用①利用计算机建立原材料、设备台账,系统地加以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对原材料进行把关;②应用计算机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监理公司运用相关软件将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数据输入计算机,其验评结果就会准确无误的自动输出,减少人为误差;③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质量信息数据库,方便查阅和调用。

2.4 信息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应用计算机使管理业务规范化。按工程、施工单位、材料、设备、索赔原因、质量等进行统一编码,并利用这些具有规律性、通用性的编码进行核算、统计和编制报表。可将建设监理工作中使用规范化的表格输入计算机中,这样,查询与调档十分方便。可定期报送业主,内容全面,使业主及时了解工程进度情况,增强业主对监理工作的信任。

3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审计中的应用

为规范和完善建筑市场,提高投资利用率,加强工程审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而审计工作现代化又是提高其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前提之一。

3.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设计、办公自动化、自动控制、会计电算化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由于工程审计要核查落实建筑工程的工程量、投资等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大并且繁琐。因此,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审计中是很有必要的。 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审计中主要功能是对已建工程进行审查和监督,此外,必须建立工程数据库,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待审计工程进行评估,系统所需基本数据如下:①基础数据。②待审计工程数据。③已建工程数据。

数据质量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大型企业;数字化车间;系统集成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43

0 前言

数字化车间系统集成技术是当前十分重要且先进的技术之一,有效提升了各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实力。通过数字化技术以及集成技术在车间的运用,工作人员能够实现对车间运行中所有数据的实时收集以及自动处理分析,大大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并提高了企业产品质量。这也使很多大型企业加强了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并加大了相关集成技术的研究。

1 系统集成技术概述

系统集成技术,实质上就是通过计算机与相关系统的运用,实现车间中各个设备、信息的连接,并集成在统一的系统之中,形成资源的共享以及集中处理,有效解决了传统车间管理中资源无法共享的问题。系统集成技术中包含软件界面集成、功能集成等多方面内容,在实际运用中,通过这些内容的实现,能够使不同系统之间进行交互,最终达成集成目标。系统集成技术具有学科交叉性、独特性、软件与硬件技术相结合、复杂性高、人员素质要求高等特点,在实际运用中,企业应充分考虑其特点,优化数字化车间,以充分发挥技术价值。

2 大型企业数字化车间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

2.1 数字化车间集成系统运行环境构建

集成系统的运行环境主要包括服务其运行环境、浏览器环境以及客户端运行环境[1]。以某大型企业数字化车间系统集成技术运用实践为例,其在服务其运行环境的构建中,主要使用了Windows XP系统,jdk以及Tomcat版本分别为jdk1.6以及Tomcat5.0,采用TCP/IP协议。其数据库平台主要为Microsoft SQL Server2000软件,并运用ODBC/JDBC方式配置。在浏览器环境的构建中,主要运用了Firefox浏览器。而其客户端运行环境的构建中,则同样运用了Windows XP作为操作系统,运用TCP/IP协议。

2.2 大型企业数字化车间集成系统的实际运行

某大型企业数字化车间集成系统主要由ERP、质量管理系统以及车间所构成[1]。在实际系统运行中,主要遵循数据录入、执行计划、计划下达、安排生产、生产反馈、加工、装配等步骤,从而实现计划的完成。所有加工完成的产品都需要通过质量管理系统的检验,并通过系统的集成,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升各个系统工作效率以及产品质量。

第一,数据输入。在系统运行的最初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在集成系统中输入基础数据,包含厂计划、人员信息、工艺信息、设备信息等,系统能够实现对这些数据的集成、交互、共享,从而为车间管理提供良好依据。其中,厂计划是基础数据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按照时间不同,可以划分为年度、季度、月份的厂计划,而每一种计划还可以细分成正式计划、追加计划、滚动计划等。企业根据产品订单以及市场情况预测,制定相应的厂计划,工作人员则在系统中选中“厂计划处理”选项,将相应的数据添加在系统中。

第二,EPR与车间的集成。在车间生产计划的制定和下达中,工作人员会对厂计划进行汇总,由生产部计划主管审核,并由生产部长进行审批,再经企业副总经理审核后,将厂计划分配到各个分厂进行落实。在这一过程中,生产部计调员,需要先将厂计划录入系统,随后,选中系统中的“厂计划汇总提交”,对厂计划进行汇总。随后,再输入计划月份以及类型,便能够对所建立厂计划进行核查[2]。集成系统中具有计划追踪功能,生产部计调员能够随时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查看。在汇总后,计划主管会对计划进行审查,审查后,若是进行“批准通过”操作,则审批完成,若是进行“审批退回”操作,系统则会直接将计划退回至生产部计调员处。生产部长及副总经理审批流程与以上审批相同。在厂计划制定完成后,各个分厂能够通过接口程序,实现计划接收。从而实现EPR与车间计划功能模块的集成,提高了车间生产流程的规范性。

第三,质量管理系统与车间的集成。车间质检人员首先需要对完成加工的部件进行检验,并填写质检信息卡[3]。随后将获取的信息录入集成系统,并经由系统进行统计分析。质量管理系统能够通过集成系统结构程序,获取各个车间的质量数据,并形成月质量合格率饼状图、柱状图等。集成系统中的生产日报中会显示生产异常信息。生产部计调员会对这些异常信息进行直接处理,若是不能处理,则需提交为生产部长处理,若是仍然难度过大,则需提交给副总经理进行处理。

第四,大型企业数字化车间系统集成技术应用效果。通过某大型企业数字化车间集成系统的运行结果,能够发现,各车间、质量管理系统以及ERP系统的集成,有效实现了企业产品数据的共享性、一致性以及安全性,有效解决了各个部门及车间信息沟通不良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3 结论

大型企业数字化车间系统集成系统,能够实现计划自动分配,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增强了各个车间的业务交流以及数据共享,实现异常问题的及时传输及处理。同时,ERP系统与车间管理系统的集成,也使物料信息得以共享,从而避免了重复建库,大大降低了管理人员及生产人员的工作压力,实现了企业生产效率及质量的提升,有效推动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戚宝运,许自力,毛勤俭.数字化车间MES系统构建[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3,1(01):25-29

[2]汪广平,熊曦耀,倪冬.数控集成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构建与实施[J].航空制造技术,2011,3(03):60-65

数据质量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城市规划;响应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099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大规模的数据不断产生,这些数据是无法用手工阅读与分析的,大数据这个概念应时而生。庞大的数据信息量,丰富的数据种类及快速地对数据进行处理是大数据的特点。大数据如果被充分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将有效提升人们工作生活的效率,在城市规划工作中也需要能够应用大数据手段,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大数据时代,城市规划只有积极响应,才能保障工作的高效率与高质量。

1 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意义

1.1 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城市规划符合时展的潮流

传统的城市规划形式单一,落后,城市规划效果不理想,传统的城市规划没有跟上时发展的潮流,落后于时代的需求。在传统城市规划中,技术手段较为单一,相关数据搜集不全面,数据信息分析工作不到位,对信息也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应用,这对城市规划工作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导致城市空间规划不是很合理。这就制约了我国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如果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城市规划,能够收集整理海量的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和处理,就能够优化城市规划流程,避免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城市规划的效果与质量。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城市规划是适应时展潮流的。

1.2 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城市规划能提升工作的效率

传统城市规划形式单一,手段落后,通常是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搜集、分析研究、处理的,这种工作方式效率不高,工作流程设计不合理,这种人工操作方式无法保障数据信息的准确性,用错误的信息指导城市空间规划工作就会导致其规划效果的不理想。另外,这种传统的信息数据收集的方式也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规划者的工作负担,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而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海量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研究处理工作,能够优化工作流程,同时保障信息数据的丰富性和准确性。以此信息数据为依托进行城市的空间规划,布局,就能保障规划的质量。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城市规划把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做一些更有益的,能提升规划质量的工作,这对于提升城市规划工作的效率,推动城市空间规划工作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1.3 推动传统城市规划向大数据时代的转变

传统城市规划是借助统计、问卷调查、对文献进行研究等方式开展工作的,这种工作方式落后,导致城市空间规划布局不是很合理,造成了一些弊端。但在大数据时代,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的方式开展工作,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处理就能对城市规划工作做出指导,就能够推动城市全面规划工作的发展,并能够将城市规划的的效果图全面展示出来。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对城市空间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能够实现城市规划工作模式、规划方式的转变,推动传统城市规划向大数据时代的转变。

2 大数据时代城市规划的响应

2.1 城市规划编制的响应

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是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的基础,大数据背景下,可以以大量的数据为依据,对城市规划编制进行改革,已实现其最优化发展。在大数据时代,城市规划数据收集方式要发生变化,城市规划编制的响应速度也需要发生变化,要能够转变传统的城市规划方式,改革城市规划技术手段,以促进城市建设工作的有效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城市规划人员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搜集到大量可靠的信息,信息采集和数据处理工作更为快捷有效,通过可靠的数据信息,城市规划者可以有效改变城市规划编制,使这项工作更为合理科学。

2.2 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响应

第一,城市规划关注点的转变。在传统的城市规划问题上,人们把关注点集中到如何使城市空间结构更为合理,规划者关注的是城市空间的有效规划工作。而在大数据时代,城市规划的关注点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大数据时代,大量的数据出现在个体居民之中,个体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要求。因此,作为城市规划者在进行城市规划工作中,就不能单单考虑城市空间结构布局问题。规划者更多地需要通过大数据手段了解居民意愿,能够根据相关数据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分析设计,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使城市规划更接近民意。比如,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规划者可以通过网络手段,了解当地人口和土地使用现状,了解居民对城市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数据资源指导城市规划工作,以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

第二,城市规划实施过程发生转变。传统的城市规划工作是先设计城市规划方案,然后,方案经过地方政府审批通过后开始实施,接着,各方面能够根据相关要求开展建设工作。传统的城市规划工作过程受到政府部门的主导。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规划实施过程落实下来,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就导致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因此,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政府就需要优化城市规划过程,要能够以动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方式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在现阶段,城市规划实施过程要发生转变,要能够向动态化和弹性的过程转变。

大数据时代,城市规划过程要能够积极发生转变, 能够从传统的落后的规划编制中解放出来,转变成为一种全新的运行模式。城市规划要能够实现城市规划设计,设计实施,采集数据信息、反馈信息、调整设计方案、实施规划的统一,这个过程是完善的,能够反映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能够促进城市建设中各种子系统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促进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对居住的城市要求不断提升,国家和政府要能够通过努力,促进城市的有效发展,满足人们的生活居住的需求。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城市规划模式已经相当落后,现阶段,城市规划者要能够更快捷准确地获得相关资源信息,能够不断优化城市规划和设计,能够借助大数据,借助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以有效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和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秦萧,甄峰,熊丽芳,朱寿佳.大数据时代城市时空间行为研究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13(09).

[2]龙瀛,韩昊英,谷一桢,沈振江,毛其智.城市规划实施的时空动态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11(08).

上一篇:质量技术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质量未来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