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环保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16 10:30:57

公园环保工作计划

公园环保工作计划篇1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公园建设和管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增进人民身心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公园是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

是改善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公共绿地,是供公众游览、休憩、

观赏的场所。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已建成和在建的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历史文化名园以及规划确定的公园建设用地。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园林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园林管理部门)是本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的实施。

区、县人民政府园林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县园林管理部门)是本辖区内区、县属公园行政主管部门,业务上受市园林管理部门领导。

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市或者区、县园林管理部门实施本条例。

第五条市园林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一)编制本市公园的发展规划、建设计划,审批新建公园的总体规划和建成公园的调整规划;

(二)制定公园管理规范、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三)制定有关公园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目标;

(四)负责市属公园的建设、养护、管理和审批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

(五)负责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区、县园林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一)编制所属公园的总体规划,审批所属公园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

(二)负责所属公园的建设、养护和管理;

(三)负责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第六条公园管理机构主要职责:

(一)依法实施公园的规划建设,加强财产管理,保证设备设施完好,提高园林艺术水平,创造优美环境;

(二)实行优质服务,维护公园秩序,保障游客安全;

(三)开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学普及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

(四)受市或者区、县园林管理部门委托,处理游客违反本条例行为。

第七条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园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单列专项经费保证公园的养护和管理。

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可以通过接受捐赠、资助和社会集资等渠道筹集公园建设、养护、管理经费。

第八条公园应当得到全社会的保护。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公民有举报和控告的权利。

对在本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或者区、县园林管理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本市公园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及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编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新建公园的总体规划根据本市公园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编制,其各项用地比例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第十条公园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审批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批准的公园的总体规划;

(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三)承担设计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资格。

经批准的公园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不得任意改变。变更设计方案的,须经原批准部门批准。

凡不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审批,市园林管理部门应当予以纠正。

第十一条公园建设项目的施工,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施工单位承担。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按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不得任意改变。

公园建设项目竣工后,由市或者区、县园林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

第三章保护和管理

第十二条本市公园发展规划确定的公园建设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侵占。城市规划确需改变公园建设用地性质的,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当征得市园林管理部门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就近补偿相应的规划公园建设用地。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出租公园用地,

不得以合作、合资或者其他方式,将公园用地改作他用。各类建设项目不得穿越或者使用公园用地。

市政工程、公用设施、高压供电走廊等建设项目因特殊需要穿越或者使用公园用地的,应当征得市园林管理部门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就近补偿不少于占用面积的土地和补偿经济损失。

已建成的公园绿化用地的比例未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

应当逐步调整达到。

第十四条市园林管理部门应当对本市公园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并会同市有关部门对重点园林给予重点保护和管理。

第十五条公园的植物、动物、园林设施管理应当做到:

(一)按照园林植物栽植和养护的技术规程,加强养护和管理,提高园林艺术水平;

(二)加强对观赏动物的饲养、保护、繁育和研究,扩大珍稀、濒危动物种群,依法做好动物的引进、交换、调配工作;

(三)保持建筑、游乐、服务等设施完好,标牌齐全完整;

(四)依法对古树名木、文物古迹、优秀近代建筑实行重点保护。

第十六条公园的环境管理应当做到:

(一)保持环境整洁,环境卫生设施完好;

(二)保持水体清洁,符合观赏标准;

(三)保持安静,噪声不得超过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标准;

(四)不得焚烧树枝树叶、垃圾或者其他杂物;

(五)不得设置影响公园景观的广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公园排放烟尘或者有毒有害气体;不得向公园水体倾倒杂物、垃圾或者排放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污水。

市或者区、县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当对公园周围的建设项目加以控制,使其与公园景观相协调。

第十七条公园的安全管理应当做到:

(一)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水上活动、动物展出、

游乐设施、节假日游园活动等管理,落实措施,保障游客安全;

(二)设备、设施的操作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三)除老、幼、病、残者专用的非机动车外,其他车辆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公园。

第十八条公园门票、游乐设施、展览以及其他活动、

有关服务设施的收费标准和审批程序,按物价管理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设置游乐设施项目不得有损公园绿化及环境质量,并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设置在规划确定的区域内;

(二)与公园景观相协调;

(三)技术、安全指标达到国家的有关规定。

游乐设施项目竣工后,须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验收的,

应当验收合格方可使用,并定期维修保养。

第二十条商业服务设施设置应当服从公园规划布局,

与公园功能、规模、景观相协调,并经市或者区、县园林管理部门批准。

因公园建设需要搬迁或者撤销公园内商业服务设施的,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

第二十一条公园内举办展览以及其他活动,应当符合公园的性质功能,坚持健康、文明的原则,不得有损公园绿化和环境质量。

举办全园性的展览以及其他活动,由市园林管理部门批准;举办局部性的展览以及其他活动,由市或者区、县园林管理部门批准。举办对本市有重大影响的展览以及其他活动,由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公园应当每天开放,开放时间由市园林管理部门规定。

因特殊情况需要停闭或者变更开放时间的,须经市园林管理部门批准。

第二十三条游客应当文明游园,爱护公园绿化,保护公园设施,维护公园秩序,遵守游园守则。

游客游园禁止以下行为:

(一)损毁公园花草树木及设施、设备;

(二)携带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危险品;(三)伤害公园动物;

(四)设置经营或者擅自营火、烧烤、宿营;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园林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设计、施工或者使用,限期改正;越权或者违法的审批,其审批文件无效;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赔偿费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五的罚款:

(一)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未经园林管理部门批准的;

(二)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不符合公园的总体规划或者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的;

(三)未按资格等级承担设计、施工任务的;

(四)擅自改变公园设计或者未按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的;

(五)公园建设项目竣工后,未按规定进行验收的。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园林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恢复原状;造成公园用地损失的,应当赔偿,并处以绿地建设费用四至五倍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数额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五的罚款:

(一)擅自改变公园规划建设用地性质的;

(二)侵占、出租公园用地或者以合作、合资以及其他方式,将公园用地改作他用的;

(三)公园内部用地比例未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的;(四)各类建设项目擅自穿越或者使用公园用地的。第二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园林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侵害;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并按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一)向公园水体排放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污水或者向公园水体内倾倒杂物、垃圾的;

(二)向公园排放烟尘、有毒有害气体或者在公园内焚烧树枝树叶、垃圾及其他杂物的;

(三)公园内的噪声超过环境保护部门规定标准的;(四)设置广告影响公园景观的。

第二十七条因公园管理责任造成游客伤害的,应当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园林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活动,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造成公园用地损失的,应当赔偿,并处以绿地建设费用四至五倍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数额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五的罚款:

(一)擅自制定公园门票、展览以及其他活动票价的;

(二)公园游乐设施技术指标未达到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擅自在公园内设置游乐设施的;

(三)擅自在公园内设置商业服务设施的;

(四)擅自在公园内举办各种展览以及其他活动的;(五)举办展览以及其他活动,有损于公园绿化、环境质量的。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市或者区、县园林管理部门给予教育制止,责令其改正;

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禁止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园林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并可处赔偿费一至二倍的罚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的,由公安部门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市或者区、县园林管理部门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给予处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市或者区、县园林管理部门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处以罚没款的,应当出具市财政部门印制的统一收据;罚没款按规定上缴财政。

公园用地的赔偿费应当上缴市或者区、县园林管理部门,用于公园绿化建设。

第三十一条市或者区、县园林管理部门、公园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的,由其上级管理部门或者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三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条例实施的应用问题由市园林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公园环保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必要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规划设计师在开展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时未能全面了解城市园林所具有的影响因素,无法全面分析园林生态状况,过于强调统一的规划设计模式,追求园林构图上的对称性,设计模式陈旧。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规划中选择的植物通常以常绿树种为主,树种运用过于单一,相对而言,对落叶术中以及灌木和草坪灯的运用太少。大部分的植物规划均呈现出成排成行的特点,缺乏新意,造成气氛过于严肃,不够活泼和有生气,导致城市园林景观与广大群众的距离被拉大,很难创造足够的亲和力,在这种环境中,人们要想真正放松身心进行游玩难度比较大[1]。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有效性。

2.加强园林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人们的视野逐渐变得开阔,园林绿化设计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改变了过去的单调和萧条设计,慢慢走向丰富多彩。城市规划布局开始从僵化、单调逐步演变为灵活和自由。城市规划中选择的植物种类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大家开始学会因地制宜地实施植物配置,促使绿地层次更为明显。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仍然存在不少缺陷。首先,过于强调绿化对于城市的美化作用,将其看作是一种装饰,过分追求绿化面积的扩大,过多选用大色款,未能具体分析不同场合的不同特点,乔木等树种的应用过少。部分城市规划设计项目为了创造热带风光的效果,在开展城市规划园林设计时频繁使用草坪以及低矮植物,利用其构成不同图形,大家能够看到的就只有大面积的空草坪,此类设计其实极度缺乏人文关怀,因为缺乏足够的树木供人们遮荫和乘凉,导致游人很难在长时间内轻松休息和娱乐[2]。

另外,现阶段相当一部分城市一味追求城市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盲目建设人造景观公园,造成不同地区开发的人造景观数量飙升,而且开发成功率较低,引发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更加无法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3.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3.1园林规划设计在主题乐园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主题乐园属于人工旅游环境范畴,良好的主题乐园设计能够为人们的游乐提供良好环境,我们在规划设计主题乐园的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旅游行为的特点,针对旅游活动的无规定性以及不受约束性,科学开展主题乐观设计,具体方法如下:

其一,重点考虑主题乐园的多样性以及变异性,要明白游乐内容通常具备多样化的特点,其空间环境很容易发生变化,在规划设计主题乐园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强调乐园的主题,突出所规划设计的主题乐园在主题要求上的特色,分析其与其他乐园的区别,明确设计亮点,同时,尽可能促进不同景区以及功能区逐步走向多样化。

其二,在规划设计主题乐园的过程中应遵循人性化设计的原则,必须要深入了解游人的真实需求,综合分析游人需要,针对性设计多样化的游乐项目。

其三,突出特色,重视主题乐园的差异化设计。我们在规划设计不同的主题乐园的过程中,必须要以确定好的主题内容以及主要特色作为设计中心,突出乐园的游乐性以及知识性,强化其参与性以及休闲性等,打造充满乐趣、特色明显的综合性主题乐园。

其四,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促进生态环境以及园林艺术的有效结合,主题乐园的设计应该要能够反映自然生存环境的特征,要巧妙选择各种园林艺术构图方法进行科学布景,力求布景新颖,设计独特。

最后,具体分析主题乐园所处地理环境的特点,针对性设计园林绿地,优化功能区以及景区的综合设置,在进行园林规划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原有地理条件,分析地形形状及特点,科学实施原理规划设计,保证绿地面积在整个乐园总面积中占据的比例处于60%到80%之间,最大限度发挥绿色植物的积极作用[3]。

3.2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城市公园属于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能够为人们放松身心,排压减压提供良好的环境,所以,我们在对城市公园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设计要点:首先,要深入人们群众的日常生活,了解人们的具体需求,保证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能够满足群众的真实要求;其次,具体分析城市公园所处地形,开展科学设计,促进公园地形以及功能区域的有效结合;最后,重视对城市公园的整体规划,促进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进一步融合。

我们在对城市公园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公园能够满足群众的真正需要,同时,促进公园以及环境的有效结合,所以,对城市公园实施规划设计时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乔灌木以及各种季节植物,促进其有机结合,保证其可以在不同季节形成不同的美感;其次,必须要保证公园整体规划线条的设计,保证其流畅性;最后,要针对公园环境不断进行完善,并加强自然景观保护,充分体现自然美[4]。

3.3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街道防护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在城市街道防护林规划方面,园林规划设计必须要挑选适合当地地理条件,生长较茂盛的植物,针对城市街道进行有效绿化,发挥净化空气的积极作用,在进行防护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建议采用遮荫式、密林式以及群落式等各种设计方法,同时促进防护林与乔灌木之间的有效结合,保证城市街道防护林可以打造出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

3.4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居住区绿化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要明确设计理念。针对城市居住区的绿化工作,通常以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居住条件作为设计目标。我们必须要重视小区绿化的功能性,所以,针对城市居民区绿化工作,开展园林规划设计时应兼顾小区绿化功能以及人们的居住环境,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强化绿地的应用功能,避免形式主义。

其次,在对居住小区进行设计时,要重视小区的绿化率,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通常,小区绿化率越高,绿化效果越好,群众的生活舒适度越高。所以,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小区绿化工作,保证绿地彻底覆盖土壤,促使整个居住区域绿色盎然。另外,综合分析小区建筑的整体特点,结合走廊特点等,实施科学的小区绿化设计,保证小区绿化环境与小区硬件巧妙融合。同时,应按照不同年龄层,设计各种绿化带,充分提高小区绿化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增强绿化区域的功能性[5]。

最后,在居住区域绿化中开展园林规划设计时,应确保绿地设计可以实现均匀分布,此外,促进小区绿化以及小区走廊的有效结合,保证良好的绿化效果,打造和谐的小区居住环境。在开展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促进小区整体设计以及小区整体格调的统一化,并在此基础上充分体现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应用新颖独特的构思方法。针对整个园林设计,通常建议以植物造景为主,通过对植物进行巧妙搭配以及剪裁,创造各种风格。

【参考文献】

[1]刘虎翼.从师法自然到仿生设计――景观设计语言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02):159-160.

[2]张红卫,蒙小英.辛辛那提大学校园景观建设的启示[J].中国园林, 2012,14(02):123-124.

[3]余佳,任景景,孔令玉,陈展川.仿生下的活体城镇[J].热带农业工程,2011,20(06):87-88.

[4]王佳,宋力,王繁妤.浅析园林规划中的仿生设计方法[J].中国园艺文摘,2011,16(11):65-66.

公园环保工作计划篇3

景观生态园林也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 营造生态园林景观,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参与性和亲密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一、景观生态园的概念

生态园是以生态学的原理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的四美生态园林工程。

二、景观生态园的内涵

1.生态园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

2.生态园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

3.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三、生态园的分类

从自然资源角度化分,可分为以下几类:

1.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类2.森林生态公园(区)类3.地质生态公园(区)类4.农业生态园(区)类5.城市生态保育(区)类。

从产业经济与技术角度化分,可分为:

1.观光农业生态园2.都市科技型生态园3.休闲度假型生态园

四、景观生态园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总体思路

1.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的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2.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3.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五、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1.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

A、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B、观光旅游区域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C、科普教育功能区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2.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A、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的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

B、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C、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

3.生态园的建筑设计

生态园建筑是生态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根据生态园的环境、定位、投资等因素量身设计。好的生态园建筑创意也能吸引游客。生态园的建筑,应以绿色、生态、环保为主,要突出生态的主题。同时,作为供游人休闲、度假、体验的场所,还要注意建筑物与环境与游客之间的融洽关系。

六、结语

公园环保工作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建设“园林式园区、花园式工厂”的工作思路,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创建花园式工厂与发展生态化工业相结合,与引进高新技术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培育和谐发展能力,改善综合配套环境,促使园区向园林化的方向规范有序地发展。

二、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原则。结合园区的总体规划、环评报告、产业定位、企业特点和环境条件,充分考虑企业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制定的《****工业园区景观规划》为基础,为入园企业设计效果图提供参考,做到厂区内外统筹兼顾,景观协调悦目。

(二)社会参与原则。硬件环境建设要做到“三个突出”:突出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和企业投资为主、园区统筹监管的建设模式;突出企业绿化美化、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突出园区配套景观工程项目实施。同时加强软环境建设,包括构建园区生态环境管理体系、能源和水综合利用协调服务体系,推行企业清洁化生产。

三、园林化园区总体目标

到2010年年底,建成花园式工厂数量达到园区企业总数的50%,企业总体绿化率达到25%以上(新建企业当年绿化率达到10%),企业环评通过率占总数的65%,基本完成嘉东、嘉北、双泉工业园的绿化景观工程,进一步转变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服务模式,大幅降低园区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实现园区整体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花园式工厂建设标准

(一)企业重视绿化工作,有年度及阶段性规划,企业领导层及职工对绿化工作态度积极,按照规划投入资金有保障。

(二)绿地规划面积占单位用地面积的比率达到25%以上;绿化完成面积占绿地规划面积的比率达到100%。

(三)厂区苗木栽种不少于具体要求中的数量;乔、灌、花、草相结合,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绿化养护管理到位,厂容整洁,花草树木生长繁茂,景观和绿荫效果俱佳。

(四)按照方案要求完成厂区周边硬化及透空围栏建设,厂区建筑物外墙粉刷色彩协调统一;同时做好厂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做到环境干净整洁,不留死角,不堆垃圾。

(五)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布局厂房及辅助设施,重视仓储用房建设,做到厂区原料、成品入库,不露天堆放。

五、具体要求

(一)生态环境建设

1、企业厂区绿化。(1)各企业厂区种植乔木、灌木、花卉的总数,按规划面积大小,绿化水平达到以下指标:在1万平方米以下的,不少于200株;1万平方米(含1万平方米)—3万平方米的,不少于400株;3平方米(含3万平方米)—8万平方米的,不少于600株;8万平方米及以上的,不少于2000株;厂区总体绿化率不低于25%。(2)各企业绿化区域灌溉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达到节水目的。(3)各企业可参考以下绿化模式:厂区道路两侧间隔种植乔木和长青灌木,并种植花卉对地表进行覆盖;专用绿化区域种植灌木或花卉植物;围墙内侧种植树冠高大的乔木,并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办公区周边种植花卉或草坪,室内摆放盆栽花卉。

2、企业厂区及周边硬化。(1)各企业厂区内露天场地(除绿化用地外),由企业自行实施硬化,总体达到覆盖全面、统一美观的效果。(2)各企业厂区围墙外侧至园区道路绿化带之间区域的硬化工作由企业投资实施,硬化方式按照具体情况由园区办统一规定。

3、透空围墙建设。(1)沿道路有围墙的企业,新建的必须建设透空式围墙,已建成封闭式围墙的要进行改造,达到开墙透绿,绿化共享的目的;因生产因素确需挡土墙且已经建成的,在围墙内种植攀援植物进行立体绿化。(2)各企业建设或改造后的透空围墙,需与周边已建成的透空围墙协调一致。

4、厂区及房屋建设。(1)企业准备建设未进行设计的,在设计阶段必须与园区办沟通衔接,设计方案参考园区办编制的《****工业园区绿地景观规划》,做到单体建筑与整体规划设计的和谐统一。(2)已完成设计的,开工前必须将厂区及建筑物效果图报送市规划局和园区办进行审核。(3)厂区房屋除办公、生活用房外,生产用房要求建设标准化厂房(钢结构彩板,白墙蓝顶)。(4)2008年7月30日以前已动工的,参照《****工业园区绿地景观规划》进行外部装修。

5、选烧焦类、制造加工类、食品加工类企业相关建设要求见附件。

6、园区公共区域绿化美化。(1)园区内预留的专用绿化区域,按照《****工业园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案,突出绿网结构、组团隔离、绿线控制和节点景观,由园区办分年度组织实施绿化及美化建设;各种零星空地,按照节约成本、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思路,结合重点绿化景观工程的实施逐年完善。(2)按照《****工业园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绿化结构和目标,重点实施嘉东工业园创业大道和金港路、嘉北不锈钢产业园及双泉工业园部分道路和区域的绿化,基本构筑园区绿地系统框架,总体上形成布局合理、景观雅致的优美环境。

(二)环境保护

1、新建企业必须在入园建设前完成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已建成的企业在2008年年底前补充完善环评手续,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改造、使用力度,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2、各企业在厂区内必须安装废水净化设备,中水回收用于绿化,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工业废渣实现梯级利用,气体、烟尘经回收利用后排放必须达标。

3、各企业产生的不可再利用的工业废渣,运送至市建筑垃圾场进行集中处理,不得在厂区内堆积,不得随意倾倒。

六、实施阶段和重点工作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2月)

1、宣传摸底:将此方案下发至各企业,对业主进行花园式工厂建设的宣传,适时召开园区与企业联席会议。

2、调查摸底:采取边宣传边摸底的方式,园区办各部室按照分管区域和职责,在做好宣传的同时对各企业绿化完成量、绿化预留面积、硬化面积、废渣排放量、围墙建设等现状做好调查和数据统计,并造册登记。

3、上报方案:按照此方案要求,各企业编制花园式工厂建设方案(主要包括厂区总体规划图、效果图,绿化、硬化实施方案等),在2008年12月31日前报送园区办。

(二)全面实施阶段:2009年1月—2010年9月

1、加强督促落实力度。按方案要求,对各企业开展花园式工厂创建的工作进行督促落实,重点抓好企业硬化、绿化、美化、围墙改造、房屋建设等工作,并对各企业具体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查找在创建花园式工厂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2、实施园区绿景工程。按《****工业园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开始实施园区内主要道路、办公区及其他区域的绿化、硬化、亮化工程和零星空地的绿化美化工作。

3、实施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环境标志认证和环境管理国际标准ISO14000认证等。

到2009年年底年,建成花园式工厂数量达到园区企业总数的10%,企业总体绿化率达到15%,企业环评通过率占总数的50%。到2010年9月底,基本实现方案制定的总体目标,完成花园式工厂建设的各项工作。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1、在2009、2010年的10月—12月,由园区办对企业建设花园式工厂进行检查验收。

2、在检查验收的基础上,由园区办在2009年、2010年对各企业创建花园式工厂工作进行评比,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促进交流。充分发挥园区办多年来与企业建立良好关系的作用,围绕创建花园式工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业主及社会各方面对生态工业园的认识,扩大花园式工厂建设的社会影响,带动企业踊跃参与。

(二)出台政策、以资鼓励。出台具体的激励政策,以提高企业创建花园式工厂的积极性,对建成的花园式工厂示范性企业进行挂牌、奖励、重点支持等方式,推动各企业创建花园式工厂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附:1、选烧焦类企业建设要求

2、制造加工类企业建设要求

3、食品加工类企业建设要求

附1:

选烧焦类企业建设要求

一、厂区规划建设

1、园区内原则上不再新建选烧焦类项目。

2、已建成的企业,办公区、生活区和作业区要进一步规范,各功能区要有明显的绿化隔离带。

3、办公区、生活区按照《方案》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作业区可保留实体围墙作挡土墙。

4、作业区内原料、成品、废渣等堆放有序,堆放高度不得超过挡土墙。

二、绿化、硬化

1、功能区之间的的绿化隔离带采用乔、灌木密集带(侧柏带、小叶榆带等)与高大乔木相结合的方式,达到良好的绿化、吸尘、隔音效果;实体围墙内侧种植攀援植物和高大乔木,达到立体绿化效果。

3、办公区、生活区内除必须硬化的场地(如道路、停车点等)进行硬化外,其余用地用于绿化;作业区内除绿化用地外实现全覆盖式硬化。

三、环保设施

1、企业已建成且配套环保设施的,生产期间必须全程开启;未配套环保设施的,在2009年3月31日前必须配套到位。

2、企业必须配套建设废水净化设备和绿化滴(喷)灌设备,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零排放。

附2:

制造加工类企业建设要求

一、厂区规划建设

1、根据生产工艺及生产线要求,合理布局办公、生活和生产区域,生产用房必须建设标准化厂房。

2、生产区内建设仓储用房,各类原料、成品入库,不得露天堆放。

3、新建企业必须按照《方案》要求,建设透空式围墙;已建成企业沿街围墙必须进行改造。

二、环保设施

1、企业已建成且配套环保设施的,生产期间必须全程开启;未配套环保设施的,在2009年3月31日前必须配套到位。

2、企业必须配套建设废水净化设备和绿化滴(喷)灌设备,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零排放。

附3:

食品加工类企业建设要求

一、厂区规划建设

1、根据生产工艺及生产线要求,合理布局办公、生活和生产区域;生产用房按照行业标准进行建设,无特殊要求的建设标准化厂房。

2、生产区内建设仓储用房,各类原料、成品、废料实现全密闭式存放和管理。

3、新建企业必须按照《方案》要求,建设透空式围墙;已建成企业沿街围墙必须进行改造。

三、环保设施

1、企业已建成且配套环保设施的,生产期间必须全程开启;未配套环保设施的,在2009年3月31日前必须配套到位。

公园环保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风景园林;标准体系;技术规范;行业标准;

作者简介:吴承照,教授,电子邮箱:wuchzhao@vip.sina.com;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作者简介:臧亭,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构建风景园林标准体系是风景园林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行业各项标准得以发挥功能的保证。风景园林行业横向和纵向范围不断拓展、分工趋于细化,对风景园林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构建标准体系,理顺各标准之间的层级关系,进而对行业今后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指明方向,实现整个行业系统的高度协调统一,使管理实现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我国风景园林标准化水平,促进我国风景园林行业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

1现代风景园林行业实践范畴

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范畴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呈现多样化和细分化的发展趋势。在服务对象方面,从为少数人服务拓展到为人类及其栖息的生态系统服务;在价值观方面,从较为单一的游憩审美价值取向拓展为生态和文化综合价值取向;在实践尺度方面,从中微观尺度拓展为大至全球小至庭院景观的全尺度。MichaelLaurie(1986)认为风景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应当包括景观评估和规划、场地规划、景观细部设计和城市设计四种实践类型。目前,我国对于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范畴没有明确的界定,丁绍刚(2009)将风景园林行业实践分为规划、场地设计、要素设计、工程和管理五个部分,较为详实完整的概括了国内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范畴。从景观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园林工程、养护与管理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因此,本文依据不同类型和尺度的实践对象将国内风景园林的实践范围划分为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场地规划设计、景观要素设计、工程与管理四个方面。

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主要是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的景观规划,包括城乡与自然地。具体可划分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乡村景观环境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旅游度假区规划等。

场地规划设计是结合场地特征,针对该项目方案的用途需求做出的综合性创作过程[1]。主要是对城市中的开放空间、附属绿地、道路进行的景观规划设计。具体包括城市设计、废弃地景观改造、城市公园规划设计、郊野公园规划设计、滨水区景观设计、古典园林及历史遗迹保护设计、宗教及纪念性景观设计、道路及附属绿地景观设计、康体游憩专类场地设计等。

景观要素设计是在各类场地规划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景观要素进行的更为详尽的设计。包括专项设计和具体设施的设计。具体可分为种植设计、环境设计、建筑与小品设计、游憩设施设计、服务设施设计等。

园林工程与管理主要负责园林的实际工程建设、建成后的管理与服务以及后期的维护与更新。具体表现为园林材料、园林工程技术、施工建设与管理、养护与管理、管理与服务等方面。

上述四个风景园林的实践方向同时也是从大区域的规划到具体的设计再到实施的景观规划设计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这四个方向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组成完整的风景园林实践范畴。

2国内风景园林标准现状特征与问题

2.1研究现状

我国风景园林标准的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卓国祥[2](1986)将城市规划视角下对环境噪声标准的研究延伸至风景区,结合杭州西湖实际案例,探讨风景旅游区环境噪声的允许标准,为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各项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内容和方法上的参考。从近30年的研究来看,风寒园林的标准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研究趋势。从研究的实际范畴来看,上世纪末对于风景园林标准的研究以对各项制定实施的标准进行说明为主。潘家莹[3](1994)和刘载芳等[4](1992)分别对《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公共绿地和城市绿地总量的数据来源和《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进行说明,以确保方法和数据的科学性。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国内风景园林标准的研究已经逐步向规划设计方面拓展,包含评价、规划、设计、设施、工程图纸等多方面的研究内容。从研究的对象来看,从起初笼统的绿地绿化标准研究发展到现在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公路绿化、城市公园、园林标志等不同对象的标准制定与实施研究。袁振国[5](2001)结合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实际情况,阐述《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标准对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细化的具体措施。殷云龙、王双生[6](2004)结合江苏实际,提出以交通量为主要依据,结合土地资源和政策等制约因素,综合制定公路绿化建设标准的方法。王菊萍等[7](2010)从深圳公园建设与发展战略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制定深圳综合公园建设标准的相关建议,为今后综合公园的建设提供借鉴。爱新觉罗毓宇[8](2012)通过分析风景园林标志系统设计中的解读,阐述了风景园林标志标准的应用对策。从研究的层级来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制定各类风景园林地方性标准的必要性与建议[9]。在标准体系研究方面,周向频、任婷婷[10](2012)尝试从风景园林行业、工程制图标准2个领域着手,构建出风景园林制图标准体系。张凯旋[11](2007)对国际标准体系以及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风景园林的标准体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初步构建了我国风景园林标准体系框架,该框架突出园林行业的纵向层次,对风景园林所涉及的众多领域(横向层次)关注不够,实际上不同领域由于其关注问题与内涵不同,相应标准要求也不相同。风景园林标准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国目前风景园林行业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情况,由此可见,我国下一阶段的风景园林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是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框架,依照这个框架逐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相关标准。

2.2标准制定起步晚发展快

我国风景园林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我国第一本风景园林专业的技术标准是1986年颁布实施的。早期标准主要有《动物园动物管理技术规程》(CJ12—1986)、《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CJ14—1986)、《城市容貌标准》(CJ16—1986)等。

根据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范畴,笔者对我国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部分地方标准进行筛选和归纳。上述两图分别显示的是自1986年我国第一部风景园林专业的标准颁布至今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相关标准逐年制定的情况。进入2000年后,我国风景园林行业每年出台的标准数量较之前相比有显著增加。其中,图2显示的是部级(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和地方级标准制定的情况1)。可以看出,部级标准的出台数在2000年到2005年达到峰值,其后略有下降的趋势。而相较之下的地方级标准却发展迅猛,尤其是近五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地方标准的出台数量已明显高于部级标准。从各类标准的制定情况(图3)来看,工程管理类的标准出台的时间早、数量大,其次是细部设计类。而景观规划类和场地设计类的标准虽然起步略晚、数量较少,每年出台的数量相对稳定。

2.3标准制定快更新慢

一般情况下,标准出台实施后每隔3-5年需要对其进行重新审核以判断是否需要对该标准进行修订或重新制定。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目前的标准更新较为缓慢(图4),现行的217项标准中,更新过1次的标准有16项,更新过2次的标准有5项。

2.4园林工程与管理类标准多,规划设计类标准少

由于风景园林综合交叉的特点,涉及众多行业和部门,某些标准难以界定,因此风景园林标准的数量难以准确统计。截至2014年1月1日,我国共颁布涉及资源环境、规划设计、设施设备、工程技术、园林机械、植物、管理等风景园林相关标准159项,其中国家标准93项,行业标准66项2)。此外,现行的可查询到的地方标准有57项。

按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类型划分来看,园林工程与管理类的标准较多,而规划设计类的标准较少。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风景园林标准相对滞后,标准数量少,内容宽泛,远没有形成系列,加之更新缓慢,难以覆盖行业整体、指导具体操作。

2.5标准体系不健全

建设部标准定额司2003年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城市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设部分》中在城镇建设部分对风景园林标准体系结构进行了归纳(图8)。该标准体系含有技术标准26项,分为城镇园林、风景名胜区、风景园林综合三个部分。该标准体系明确了风景园林涵盖领域,协调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标准与城市规划专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中相关标准的关系。但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标准归入城市规划标准体系,风景园林信息化建设标准归入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园林工程主体标准归入风景园林技术标准体系,不适用于构建完整系统的风景园林标准体系,加之近10年来风景园林专业实践领域不断拓展、专业分类更加细致化,使得该体系结构显得过于粗放。新的标准体系框架应当基于当前以及未来风景园林的实践范畴对其进行重新分类。

(1)标准所涵盖的范围不足

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我国风景园林现行标准所涉及的领域仅有21类(详见表3),而对2013年发表在《中国园林》和《风景园林》上的文章所涉及的实践范畴进行分类统计发现,《中国园林》(2013年1-12期)共涉及45类,《风景园林》(双月刊2013年1-5期)共涉及31类,现有的标准无法满足整个风景园林实践的需要4)。因此,今后风景园林标准的编制工作的重点之一应当是尽快建立各专业方向的标准。

(2)标准的种类过于单一

从现有的标准种类来看,规划设计类的标准类型过于单一。以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相关标准为例,国内现行的标准仅有《公园设计规范(CJJ48—1992)》一项标准,其内容难以顾及整个规划设计内容。而国外发达国家涉及的有关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标准种类丰富、关系明确、各有特色。以美国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相关标准为例,其包含的标准种类从规划到设计再到建设管理、从整体到专项、从国家到地方、从游憩到设施和安全等,使得标准内容更加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我国风景园林未来的标准编制工作的另一重点是尽快健全各系统下的各类标准。

2.6风景园林标准多头管理

我国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标准化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了我国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和各自的职责范围。以政府各级有关主管部门为管理机构,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检验机构和企业为依托机构,以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组织形式,实行自上而下的计划性管理模式,是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的特征。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由企业、地方归口单位批准设立的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特定领域或范围的标准化归口工作,包括跟踪对应世界主要标准化机构的标准化动向和我国的有关标准进程,受委托起草相应标准,解释、宣贯重要的技术标准,开展相应级别有关专业技术标准化的课题研究等。2009年5月2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关于成立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8)等10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复函》(国标委综合函[2009]30号)文件,正式批准成立全国城镇风景园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9年10月16日,风景园林标委会在北京成立。主要负责城镇风景园林设施的分类、评定、保护、监测和管理(不含旅游服务)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工作。

目前,城镇风景园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至今还没有出台或归口任何一部关于国内风景园林行业的标准。现有各类风景园林行业标准的归口单位主要有:国家交通运输部(交通部科技教育司)、国家林业局(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住建部(建设部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建设部城镇建设技术标准、建设部给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建设部地产标准技术委员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国家水利部,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4),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98)、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

3基于风景园林实践范畴的标准体系架构

3.1基于标准制定的风景园林分类系统

风景园林是一门结合了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综合性科学,涉及的领域广泛、操作方法多样,其实践范畴的分类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从标准的体系方面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与管理标准体系的实质是构建每项标准使用范围之间的关系。随着标准的使用范围的缩小,其内容也应当更加详实、更加具有针对性。风景园林按照实践范畴分为4个方向: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场地规划设计、景观要素设计、园林工程与管理。4个方向可再细分出24个类型,每个类型又可根据以下4种情况再进行细分:

(1)根据上一级对象不同构成元素划分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适用于子系统之间差异较大的类型,如村镇景观与环境规划、宗教及纪念性景观设计等。

(2)根据不同资源属性划分

资源属性在风景园林的实践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场地中资源类型的不同、资源重要程度的差异通常也是操作者选择不同操作方法与流程的依据。如不同资源类型的风景名胜区、度假区和森林公园,不同资源的废弃地等。

(3)根据不同地域或气候特征划分

园林中的植被对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的要求较高。风景园林中的建筑和人工环境也受到自然条件与地域文化的共同影响。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因此,不同地理位置的气候差异、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也是分类的标准之一。

(4)根据特例或专项划分

这种划分方法适用于通用的管理或技术类别,需要在某些领域进行加强或特别说明时采取的划分方法。

3.2工程建设类标准体系结构

《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城市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设部分》中将标准之间的关系抽象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三层关系,将标准的性质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层级上的划分,上层标准的内容包括了其以下各层标准的某个或某些方面的共性技术要求,并指导其下各层标准,共同成为综合标准的技术支撑。

这种划分的方法适用于所有工程建设类的标准体系结构。因此,根据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层级划分方法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实践范畴可以构建出风景园林标准体系的三维坐标系。

基础标准是指在某一专业范围内作为其它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术语、符号、计量单位、图形、模数、基本分类、基本原则等的标准。如城市规划术语标准、建筑结构术语和符号标准等。

通用标准是指针对某一类标准化对象制订的覆盖面较大的共性标准。它可作为制订专用标准的依据。如通用的安全、卫生与环保要求,通用的质量要求,通用的设计、施工要求与试验方法,以及通用的管理技术等。

专用标准是指针对某一具体标准化对象或作为通用标准的补充、延伸制订的专项标准。它的覆盖面一般不大。如某种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及质量验收的要求和方法,某个范围的安全、卫生、环保要求等。

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都是相对而言的。在某一层级的专业标准同时也是其下一层级的通用标准。

3.3部级标准与地方级标准的结构关系

部级的标准包括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两大类。地方标准是在部级别标准的基础之上,针对具体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的更加详实的标准。整体而言,地方标准是部级标准的专用标准,但同时,各地的地方级标准也应当自成系统(图11)。工程建设的标准体系的三层结构中,基础标准所包含的术语、制图和分类等方面的内容是制定后续各项通用和专用标准的基础,为了国家的统一管理以及为了便于风景园林行业的统一规范操作,笔者建议各地方不需要在部级基础标准的基础之上再制定一套术语、制图或分类标准,地方标准编制的重点应当在于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的通用和专用标准。

3.4风景园林各类型下标准的种类

一套完整的风景园林标准系统从范围上应当包含整个实践领域,从类型上来说应当囊括该范围下的各类操作,从内容上应当包括整个实践操作的流程。为了构建出完整的风景园林标准体系框架,势必要探讨各标准结构所需包含的标准种类。

基础标准主要是对使用范围内的基本术语、类型、图纸等做出规定,因而基础标准一般分为术语标准、图形标准和分类标准三种类型。专用标准是针对通用标准而制定出的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更为具体的标准规范,因而较之通用标准,专用标准所应当包含的种类也较为灵活。在实践环节中,不同的对象与类型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不尽相同,因此,不同的风景园林类型所对应的通用标准所包含的种类各异。

(1)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

在规划层面上通常的实践操作是对对象进行总体或详细规划。由于这一层级的研究对象尺度较大,资源种类丰富且对生态与环境考量较多,应当制定出有关的环境与资源的评估、评价标准。此外,对于这类规模较大的场地,某些要素的系统规划对于其风貌、管理与服务上的统一协调也是必要的,如游径规划、游憩规划、设施规划等标准。因此,区域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范畴下的标准应当包含:环境或资源评价标准、总体规划标准、控制性详细规划标准、修建性详细规划标准、游径规划标准、游憩规划标准、各类设施规划标准等。

(2)场地规划设计

这一层级的操作内容较上一类型更为具体,并且与人类活动更加密切相关,因此,除了制定出各自规划设计的标准外,游憩规划设计、各类设施规划设计以及景观风貌、安全和无障碍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也是标准编制的方向。此外,对于某些特殊对象如废弃地、古迹等,对其场地本身环境和资源的评估和分类标准以及后期的管理维护方面也应当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

(3)景观要素设计

细部设计的对象通常较为明确,因此一般情况下编制出各自的设计规范即可。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经济、低碳、乡土、智能、安全的设计是此类型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景观要素设计尤其是硬件设施类,标准化、产品化是其发展的方向。

(4)园林工程与管理

在园林工程方面,除了通用的施工建设、安全操作等方面的规范外,对于特殊地质、建筑、环境等对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编制规范。在后期的维护、管理和服务方面,除了制定出通用的管理维护措施标准、园林质量评定标准、服务质量标准等外,对于重点对象如保护地和古城古迹的管理者的操作规程,公园等的质量监管工作,风景区和度假区的服务管理等,可编制专门的管理标准。

3.5风景园林现行标准体系结构与差距

风景园林的分类是标准分类的依据;工程建设标准结构和国家与地方的标准关系共同构建出标准的层级框架;依据不同对象的实际操作内容确定了各层级下标准所应当包含的种类。依据上述分类和层级关系构建出风景园林的现状标准体系,从中可以发现我国风景园林现行标准体系的差距(表3,表4,与表2可以做对应分析)。将表3、表4与表2进行对应分析可发现,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现有的标准涉及的实践范畴不全,对于设施产品、材料、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较多,而对于行业主体的规划设计类的标准存在大量空白。同时,现有的标准不够深入,大量缺乏针对具体对象的专用标准。由于部级标准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各级地方为了能够更好的实施各项标准而自行编制部级空白的标准类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帮助地方各项标准得以系统化运作,但也存在着各地地方级标准雷同,缺乏地方特色等问题。建议逐步完善部级标准,具体化、特色化地方标准内容。

4结语

公园环保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城市园林规划 设计

前言: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防风降噪、保持水土等功能,此外,还能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给城市注入生命力、丰富文化生活。园林绿化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对城市的道路园林规划与设计、小区的园林规划与设计以及城市园林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和分析。

1、城市的道路园林规划与设计

道路的绿化是一个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直接体现。通常我们探讨的道路绿化也即是与我们联系密切的街道绿化,道路交通性干道机动车辆行驶多,考虑到这个主要功能,分车绿带和人行绿带的宽度要稍窄一些,树种选择和设计上要注意行车视线的要求,缓解眼睛疲劳,最好具有减少噪声、吸附尘埃的作用,整体效果上以简洁有序为主,不必过于繁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土壤;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化空气要求;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此外,街路景观的规划要追求整体和谐,既要体现总体风格,又要突出局部特色,为城市的园林绿化增加亮点。

2、小区的园林规划与设计

居住小区的园林规划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区的水环境设计中,要利用人的亲水性来让人们在工作之余,释放压力,在优美的小区环境中得到放松。近几年来,在小区园林绿化工程中,小区的水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住宅小区的水环境设计中较多的水体形式是:水池和喷泉。水池是小区水环境设计中用得最多的一种形式,水池的优点是节省能源,不需要太多的运作费用;人工喷泉在小区环境设计中起到点景的作用,它能在小区的中心或入口地段很容易引人注意,在需要视觉中心的地方,设置喷泉是很好的方式。小区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是:分级设计,使小区绿地系统化,以宅间绿地为分散点,公共绿地为面,道路绿化为面,来覆盖整个小区;绿地采用开放式的形式,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居民提供一个实用、自然、温馨的休息空间;绿化主要以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造景为原则,树木搭配原则以乔灌结合,针阔混交,适当点缀花卉及爬藤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功用;绿化配置以植物群落为主,兼顾草坪;绿化布局的集中与分散,在绿化设计中还应考虑设计一些分散的团块绿地,形成一些相对安静的空间,利于小区住户休息和生活;绿化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在规划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居民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品茶、下棋以及居民体育锻炼、健身等。实施立体绿化,把庭院绿化纳入城市绿化体系,要求所有单位和小区在绿化上必须达标,达到了把庭院绿化引向街道,把街道绿化引入庭院,互为环境,互为补充的绿化效果,努力扩大绿化面积。

3、城市园林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城市园林的规划与整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市民对园林绿化的实际需求。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停车场绿化设计: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化网络体系,注重道路绿化与小区绿化的规划和整体布局,建设完善的防护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系统,在满足生态功能需要的同时,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绿化成果;抓好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管理环节,实现园林绿化的全面发展;强化园林绿化的生态化导向和建设成果保护,实现园林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加强对园林绿化建设成果的保护。坚持发挥园林绿化工作的生态导向,实现园林绿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园林绿化管理实现精细化。在绿化养护管理方面,要对所辖街路、游园、广场的乔木、亚乔木都进行了高标准的春、秋两季涂白,保护新植树木;加大了树木的施肥、浇水、打药等养护管理工作力度,提高了绿化质量。加强绿化施工资质管理,强化重点绿化工程管理及其善后工作,规范占用绿地、树木修剪、砍伐、移植等行为,使得绿化执法工作有力推进,绿化成果得到有效保护。

结语

公园环保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绿色生态;重要指标

1 新加坡园林绿化概况

新加坡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气温变幅不大。绿化面积103.25km,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6%。新加坡城市绿化建设理论主张:人们的高质量生活应该包括经济发达及良好自然环境2个方面。将城市绿化目标定位在使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感觉身处花园中,处处有绿色的标准上,“花园城市”的概念得以实现。

2 对新加坡园林绿化建设体会

首先,规划先行,滚动推进。新加坡今日城市绿化的优异表现得益于城市规划的高瞻远瞩。20世纪60年代,实行绿化净化,大力种植生长快、树冠大的高大乔木,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较高的绿化覆盖率;70年代,制订道路绿化规划,加强环境绿化色植物的应用,强调特殊空间绿化;80年代,倾向于引进更多色彩丰富、浓郁香气的植物,实现机械化操作和信息化管理;90年代则主要发展各种主题公园,建立大公园生态廊道系统,实现花园城市构想;到了21世纪,主张建立五种主题街道,进行城市空间立体绿化。

其次,注重保护,维持生态。新加坡坚持保护原有资源,使园林绿化的历史得以积淀。在1965年建国后不久,就确立了建设“花园城市”的规划目标。规划中主张建设少占用地,对丛林区和红树沼泽地等加以保护。近年来还特别推行口袋公园和街头绿化规划,保存或保护大树,还规定对胸径1m以上的树木,不经国家公园局书面批准,不得随意砍伐或破坏等一系列的严格详实的法规制度。

最后,绿化管理精细化。新加坡绿化管理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分类管理,简单的、技术含量较低的绿化管养工作实行社会化,技术含量高的复杂工作归国家公园局专业人才统一管理。二是科技保障。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使操作人员轻易了解每棵树的生长地点、种类、年龄、施肥、修剪、喷药等情况;有一批专业植物师对植物的病虫害及生态情况进行监控,科学管理。三是宣传有道,社会参与。政府鼓励公众参与,制定“开发指导计划”将其公示,使更多的公众参与规划进程并提供反馈意见,政府对有关规划文本也很及时公开。

3 近2年水上公园园林绿化取得的成绩

2008年,公园完成了迎奥运扮靓津城的绿化景观提升改造,充实改造了植物观赏区、三岛玉兰园,将水上公园东门至动物园东门东湖岸边广种垂柳,里侧密植各类碧桃、红叶桃、榆叶梅、紫叶李等蔷薇科植物,形成了纵向有层次,横向有节奏,乔灌木色彩丰富的风景区。重新修整荷花池,丰富水生植物品种,不仅增加了观赏效果,还突出荷文化,使人们在游乐休闲的同时极大限度地亲近大自然,尽情感受大自然所赋予的美丽景色。实现了节日摆花新突破,2008年用花量将尽300余万盆,制作了一批风格各异、格调高雅的植物造型景点,使水上公园形成了花的海洋,为天津市营造了祥和喜庆的奥运气氛。2009年为公园的免费开放进行了大规模的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在公园绿化建设中,按照“因地制宜、整体和谐、植物多样、季相鲜明、层次丰富”的设计理念建设,突出中国盆景式园林与疏林草地有机结合的理念,充分利用地形起伏、色彩搭配、空间开合和植物疏密等多种元素进行设计,达到疏朗有致、亮丽洋气的绿化景观效果。形成了城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给游人创造了一种贴近自然的感觉,实现了较好的生态和景观效益。

4 深入剖析水上公园绿化建设与新加坡的差距

水上公园绿化建设与新加坡存在的一定的差距,主要有:首先在规划设计上,绿视率不足,缺乏区域特色;其次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灌溉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基础建设缺乏;第三,科技应用在绿化管理上处于起步阶段,绿化管理及后期养护多为人工掌控,难以确定针对每棵树的具体情况进行高效管理。

5 再造水上公园绿色空间的建议

①坚持环境优先。实施城市绿色战略,再造水上公园绿色空间。要把提高公园绿色覆盖率,放在促进公园绿色生态发展、解决公园环境承载力的核心地位。②坚持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园绿色空间对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率。③树立“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绿地建设理念。全力保护原有古树名木,种植特色树种,用主题性植栽设计各个景点。④开展积极有意义的绿化建设认养认捐活动,发动社会团体广泛参与,筹集资金。结合每年的义务植树节鼓励大家参与进行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建设与管养并举,保障管养的有效进行。⑤技术保障上,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新工艺,加大科技投入。有效利用先进技术成果,以科技保障高效的管理效率,以追求低成本维护为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瑞华,罗云龙.城市园林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关系[J].理论科学,2009(11)

公园环保工作计划篇8

>> 城市旧公园景观提升改造初探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初探 湿地公园驳岸施工工艺初探 城市湿地公园与文化景观提升 北戴河旅游餐饮业发展策略初探 老公园的改造提升探讨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保护措施初探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化规划设计初探 浅议旧公园综合改造提升公园景观品质 城市纪念性公园改造初探 湿地旅游营销策略研究―以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游太湖湿地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营造 走进宝应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赏晚霞 湿地公园画记 西湖湿地公园简介 浅谈临沂人民公园提升改造设计理念 浅谈城市公园改造提升中文脉传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自然地理条件

气候水文条件

北戴河地处暖温带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 项晶,刘洋,卜梦磊等.北戴河地区鸟类环志及生态调查[J].野生动物调查,2006,27(3):28-31],具湿度较大,气候宜人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北戴河地区主要由戴河、新河构成水网系统。其中新河位于北戴河地区东部,全长15公里,而北戴河湿地公园位于新河入海口处。

图1-1北戴河湿地公园与新河的区位关系

地形地貌特征

北戴河滨海地区滨海湿地是我国较为典型的砂质海滩湿地分布区[ 许国辉,郑建国.砂质海岸与淤泥质平原海岸的生态型保护研究[J].地学前缘,2001,8(2):20],其主要的湿地类型为砂质海岸湿地、湖湿地、岩石性海岸湿地、河口湿地、浅海水域与人工湿地[ 谷东起,付军,夏东兴.秦皇岛地区滨海湿地类型及其生态脆弱性[J].海岸工程,2005,24(4):35-41]。北戴河湿地公园所在地属河口湿地类型,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之一[ 谷东起,付军,夏东兴.秦皇岛地区滨海湿地类型及其生态脆弱性[J].海岸工程,2005,24(4):35-41]。

生物资源概况

北戴河地区因适宜的气候及丰富的地形地貌条件,拥有丰富动物资源,其中鸟类资源最为丰富,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达68种[ 项晶,刘洋,卜梦磊等.北戴河地区鸟类环志及生态调查[J].野生动物调查,2006,27(3):28-31],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白鹤、白鹳、白尾海雕等12种。北戴河属于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中的重要生态节点[ 陶宇,葛岩,金龙荣.北戴河观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0(2):56-77],是世界著名的观鸟胜地。

植被资源方面,现场植被尚未形成较为稳定的植物群落[ 熊瑶,杨云峰.风景园林规划中的湿地恢复与利用探讨——以秦皇岛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园规划设计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1):175-179]。现场调研分析可知,植被大体可分为刺槐、紫穗槐等为主的盐生防护群落,海边紫穗槐、桂香柳、芦苇为主的海边沙生植物群落,以及刺槐、杨树、芦苇、碱蓬草为主的盐碱沼生植物群落三大类。

2、北戴河湿地公园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北戴河地区湿地植被受到破坏、水体污染、城市建设用地侵蚀湿地面积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北戴河湿地公园的所产生的生态质量和生态效益,作为北戴河生态网络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其所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生态系统不完善,生物迁徙廊道濒临断裂

湿地公园中部被南北向滨海大道拦腰切断,大大降低了新河生物廊道的生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态循环与食物链结构[关华.道路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应用生态廊道设计降低生态冲击的新观点[J].生态经济,2006(1):112-116],甚至对物种的迁徙和繁殖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滨海大道对湿地公园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噪音影响、边坡生态基质不良造成的生态复育困难、沿路河川径流水质污染以及道路日常维护及管线维护所产生的人为干扰[关华.道路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应用生态廊道设计降低生态冲击的新观点[J].生态经济,2006(1):112-116]几个方面。

(2)水体污染,生态环境恶劣

新河自西向东贯穿北戴河湿地公园,该河主要由雨水径流产生,上游部分用水量也主要以农业用水为主[ 李永刚.浅谈秦皇岛戴河、新河水系连接工程对新河水质的改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7]。由于受到上游污水及河道淤积及上游来水不足等影响,新河水质已由原来的Ⅰ类水下降为Ⅴ类水[ 李永刚.浅谈秦皇岛戴河、新河水系连接工程对新河水质的改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7],水质问题已经严重危害到该区的生态环境安全。加之湿地公园南侧河道附近结合原有鱼塘改建的三处宾馆所产生的影响又给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的湿地公园带来新的生态安全隐患。

(3)湿地公园未能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功能

现有湿地公园人与自然分割采用铁丝网隔离的方法以期达到鸟类保护的目的,但这种简单分隔的方法只能控制人类进入到保护区域,而简单的消极保护并不能使湿地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达到最大化。

二、北戴河湿地公园提升策略

由于环境日益恶化,适宜鸟类生存的环境逐渐呈现单一化、破碎化现象,加之乱捕滥猎现象严重,生物数量逐年下降。作为东北亚鸟类迁移廊道的重要节点与著名观鸟胜地之一,保护该区湿地生态环境并协调人地关系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珍稀鸟类保护具有意义。以下就从六个方面对北戴河湿地公园的提升改造策略进行阐释。

1、完善系统,建立廊道

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J].生态学报,2005,25(9):2406-2412]。北戴河湿地公园南北纵向被滨海大道贯穿,对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根据现状生态斑块破碎化严重,生态联系较弱等环境问题重点建设新河入海口湿地生物流联系廊道,并采取景观化措施,降低道路产生的负面影响[ 关华.道路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应用生态廊道设计降低生态冲击的新观点[J].生态经济,2006(1):112-116],加强东西两侧湿地物质交换。同时,适当调整现有鸟类保护区范围,将位于鸽赤路北侧的鸟类博物馆纳入规划范围。在调整了湿地保护范围之后,东西向生态廊道最宽处为859 米,根据不同生态保护需求与廊道宽度的关系,将新河入海口湿地公园划分为下表三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控制人为活动对该种类型区域的干扰程度。

表2-1 不同廊道宽度与园林规划设计策略

图2-1利用景观化的手法降低人工设施对湿地公园产生的负面影响

2、控污降污,增强自净能力

新河水源主要以雨水径流为主,而污染源头正是新河上游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提倡绿色农业生产,降低新河上游农业面源污染[ 贾蕊、陆迁、何学松.我国农业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1):59-63],从源头控制污染,是保证湿地公园水环境质量的必要条件。

其次丰富水体形态增强水体自洁能力,建立完善的水体自净系统,合理布局表流湿地[ 崔丽娟,李伟,赵欣胜,等.表流湿地不同植物配置对富营养化循环水体的净化效果[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7(2):81-86]与潜流湿地[ 杨墩,徐丽花,周琪.潜流式人工湿地在暴雨径流污染控制中应用[J].农业环境保护,2002,21(4):334-336]等,能够较大程度改善现有湿地生境。另外适当增加河道两侧植被宽度也能够较高提升水体自洁能力。研究证明,在相似的河流系统中,保证宽度在80米至100米的河岸植被缓冲带可减少50%至70%的沉积物[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J].生态学报,2005,25(9):2406-2412]。

图2-2河道两侧保证宽度80米至100米植被示意图

3、防风固沙,稳固海岸

在沿海建立以综合防护林体系为主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海岸防护林,起到阻挡海风、海雾,降低土壤侵蚀程度[ 赵忠宝,何鑫,耿世刚,等.秦皇岛市土壤侵蚀的特点、原因及保护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28-32],增加降水,调节气候的作用。现场防护林配置基干林带建议以抗海风、海雾的黑松和耐沙的刺槐、桂香柳、旱柳为主。设置宽度为50米的半开敞型林带,林带透风系数为0.5[ 杨学军,郭立冬,唐东芹.基于数值模拟的防护林规划设计探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0,28(3):204-217]。

4、丰富湿地生境类型,满足多样诉求

对区内河道及地形进行适当改造,使岸线更为丰富,并适当增设岛屿,增大空间异质性[ 贾久满,郝晓辉.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8):1877-1879],同时适当调整植被空间形态,满足不同种类的鸟类对于栖息地的要求。

图2-3湿地公园植被空间规划示意图

植被方面坚持“保护现状生境,重现滨海生态”总原则。尽可能保留保护现状植被,并适当加以梳理,利用本地适种的沙生植被和盐生植被群落[ 曾宪峰.秦皇岛植被概况及植被区系[J].唐山师专学报,1998,20(5):48-49]进行配植,突出滨海植被独特的景观特色。选取沿海适种的沙生草甸、灌丛,辅以乡土天然植物群落丰富现有生境[ 李树华主编.园林种植设计学(理论篇)[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08-212],并以碱蓬群落、芦苇群落及柽柳灌丛进行配植,形成较为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另外为满足多种生物种类生态需求宜采用乔灌草复合结构的廊道,并适当增加阔叶树的比例[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J].生态学报,2005,25(9):2406-2412]。

最后安全静谧的栖息地是优良鸟类栖息地的必要条件。在鸟类栖息地外侧设置景观化防护缓冲区域,降低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干扰程度。

5、和谐共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首先针对游客及市民,建立多样化的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渠道,充分利用媒体、节事活动,宣扬生态保护知识及意义,提升全民保护意识,增设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重塑并加强湿地与人之间和谐互惠关系,减少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空间掠夺和负面影响,施加正面影响,实现人与湿地生态系统的和谐共处和物质交换的良性循环。

另外防微杜渐,杜绝违法违章侵占和破坏湿地生态的行为,对破坏行为制定必要的教育处罚措施。

6、分级保护,适当利用

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湿地景观,根据湿地生态系统敏感性及受干扰程度,将湿地保护区划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湿地生境核心保护区、湿地生境缓冲区与湿地生境协调区。针对湿地生境保护区应根据鸟类保护区需求、生态廊道宽度、河岸水土保持宽度三个因素,结合现状地类资源确定湿地生境核心保护区的范围。

核心保护区以恢复和再造湿地生境为主,吸引各类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禁止游人进入。湿地生境缓冲区即湿地展示区,该区将现状鱼塘还原为湿地生境后,以自然景观配置少量木栈道、观鸟屋等非永久性景观设施,允许少量观光活动。作为游人的主要游览区——湿地生境协调区应改造提升现有人工设施和环境,以绿地为主,允许建设少量必要的旅游设施与文化教育设施。

图2-4木栈道及观鸟屋意向图[ 拍摄于香港湿地公园。]

结论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尚处在探索阶段,本案例作为北戴河区域生态网络建立的示范点,对同区域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日益脆弱的生态系统面前,人类的开发建设活动在不经意间就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唯有审慎科学的规划建设,平衡保护、发展与利用的关系才能够降低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资源可持续的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蔡岩红.40条入海河流断面检测结果出炉——超6成入海河流水质皮肤接触不适[N].法制日报,2012.08.03(006)

[2]俞孔坚.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途径在生物保护规划中的应用[A].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47-156

[3]蒋琛,于兰军.生态敏感性分析在规划中的应用探讨——以秦皇岛西部滨海地带概念性规划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09.01,1-7

[4]贾俊秋.河北:北戴河湿地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J].燕赵都市网,[2011-03-29]. /detail/2011329/79132.htm

[5]项晶,刘洋,卜梦磊等.北戴河地区鸟类环志及生态调查[J].野生动物调查,2006,27(3):28-31

[6]许国辉,郑建国.砂质海岸与淤泥质平原海岸的生态型保护研究[J].地学前缘,2001,8(2):20

[7]谷东起,付军,夏东兴.秦皇岛地区滨海湿地类型及其生态脆弱性[J].海岸工程,2005,24(4):35-41

[8]陶宇,葛岩,金龙荣.北戴河观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0(2):56-77

[9]熊瑶,杨云峰.风景园林规划中的湿地恢复与利用探讨——以秦皇岛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园规划设计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1):175-179

[10] 关华.道路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应用生态廊道设计降低生态冲击的新观点[J].生态经济,2006(1):112-116

[11] 李永刚.浅谈秦皇岛戴河、新河水系连接工程对新河水质的改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7

[12]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J].生态学报,2005,25(9):2406-2412

[13] 贾蕊,陆迁,何学松.我国农业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1):59-63

[14] 崔丽娟,李伟,赵欣胜,等.表流湿地不同植物配置对富营养化循环水体的净化效果[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7(2):81-86

[15] 杨墩,徐丽花,周琪.潜流式人工湿地在暴雨径流污染控制中应用[J].农业环境保护,2002,21(4):334-336

[16] 赵忠宝,何鑫,耿世刚,等.秦皇岛市土壤侵蚀的特点、原因及保护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28-32

[17] 杨学军,郭立冬,唐东芹.基于数值模拟的防护林规划设计探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0,28(3):204-217

[18] 贾久满,郝晓辉.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8):1877-1879

[19] 曾宪峰.秦皇岛植被概况及植被区系[J].唐山师专学报,1998,20(5):48-49

上一篇:环保领导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环保进度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