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环保整治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09 20:02:29

农机环保整治工作计划

农机环保整治工作计划篇1

一、环境连片整治的做法及成效

丰都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以“垃圾处理、清洁田园、水污治理、净化水源”为内容,重点解决影响农民群众健康和农村发展中的突出环境问题。两年来,全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总投入4324.4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741万元。涉及全县7个镇街、25个行政村,直接受益人口71166人。重点实施了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三大工程。其成功做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组织到位,协调保障有力。成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环保主抓的组织保障机制,强化落实了部门职责。形成了保障项目实施技术指导、资金筹措、质量监督、组织协调的运行体制。二是配合到位,资金利用合理。项目实施以整治资金为主,引导农业、水利、林业、能源、卫生、交通等部门涉农资金投向“项目村”,即整合部分市县级专项资金,在整治村内联动开展农村改厕、土地整治、农村沼气、垃圾清运、基本农田改造等整治项目,做到了“资金节约,亮点突出”。三是规划到位,整治任务明确。连片整治规划是根据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处理工艺,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根据项目实施点的环境和地质条件进行设计规划的,经专家审查后由市环保局批复。设计方案充分结合了“项目村”地势地貌和自然村布局及整治要求,做到了规划先行,任务明确。四是管理到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及基本建设程序,加强监管,按时保质完成环境连片整治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设计效果和垃圾、污水处理工艺水平。

通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丰都县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了60%以上,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以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较好地完成了建设目标任务。“项目村”脏、臭、乱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村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生活污水不再乱流,畜禽养殖污水有了去处,纸屑、果皮等生活垃圾不再随意丢弃,村民也逐步养成了爱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二、环境连片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项目建设与规划不科学。

个别建设单位随意调整建设地址,粪污、人工湿地处理池离居民区较近,在多风或炎热夏季,居民区将难忍臭气,造成周边居民反映较大。一些项目地处公路边,土地经济价值高,农户不愿意将土地置换供其建设粪污处理设施,以致个别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建设项目无法实施。

二是项目运行达不到预期效果。

连片整治项目完成后,由于缺乏引导督查机制,“项目村”村民不能有效利用项目,部分人工湿地无法运行,生活垃圾清运不及时,个别养殖区域仍有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

三是权责不清,建设与管理脱节。

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设由环保部门负责,管理由当地镇村负责,缺少运行管护人员,缺少运行管护经费,导致项目未发挥应有的效益。

三、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实施及运行的建议

一是重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项目规划应根据轻重缓急,整体设计,分步推进,避免项目建成后成摆设的现象。选择人口多、居住村较大,或离(乡)镇较近、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居住村以及县、(乡)镇重点发展的养殖大户或养殖散户较大或集中的区域进行科学实施。

二是加强引导,强化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环境连片整治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项目村”的村民,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环保科普知识和环保法律法规,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农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引导村民管好、用好已建设完工的环保设施,让国家专项资金的投入能产生社会效益。

三是健全机制,明确责任,探索长效管护机制。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后期管护运行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工作,应配合项目镇(乡)建立“以村民为主,环保统一协调,镇(乡)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引导村民要以主人的身份参与管理。项目实施镇(乡)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组建农村环保队伍和环保管理机构,明确职责与任务,落实工作经费,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四是拓宽资金渠道,确保农村环境连片项目正常运行。

根据环境连片整治相关规定,项目建设完成后,结余的建设资金百分之六十作为项目完成后的运行费用,显然仅用有限的结余资金无法保障项目的长期运行,建议多渠道筹集资金。项目受益镇(乡)可以从城市建设配套费中解决一部分,县环保局可从排污费中解决一部分,县级财政可补助解决一部分,形成镇(乡)、环保局、县财政多位一体的筹资方式,再加上调动农民群众筹资、投劳积极性,形成政府投入与群众筹资管建管护的良好局面,确保项目正常运行,充分发挥效益。

农机环保整治工作计划篇2

一、抓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根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特点、难点,按照“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的原则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连片推进环境整治,更好地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目前基本完成了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连片整治项目工作计划、长潭水库保护和利用规划、五年绿化行动等规划方案的编制。按照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编制“十二五”期间黄岩区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启动了15个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试点。全区重点打造三个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片区),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的要求,一体化规划建设区域性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开展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的治污治乱,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开展部级生态区和各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

二、抓投入,出台政策意见,夯实保障基础。黄岩区通过认真梳理,出台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类政策意见。2011年在“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活动中,全区投入环卫作业运行费用5730万元,河道疏浚800万元,截污工程建设投入6610万元,村庄绿化投资2800万元,交通整治150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机制。黄岩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100%,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5%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以上。在投入的同时,也加大了保护环境卫生的宣传力度,建立宣传组、志愿者队伍,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运用农民信箱、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媒介对环境整治进行广泛宣传,开辟了“环境整治”专题专栏,加大对环境死角和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力度,形成良好的建设氛围。

三、抓管理,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以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快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黄岩区专门成立“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清洁家园活动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并设立环卫所,负责和落实村级环卫保洁的实施。每个行政村(社区)都建立了一支人员相对稳定的保洁队伍,招聘专职保洁员1091名。在环境整治工程设施建设方面,从设计到施工进行统一管理,实行公开招标,择优方案和施工单位,最后组织各部门及专家进行综合验收,做到严格、规范、质量保证。

根据黄岩区农村的特点,突出整治重点,全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始终把水环境治理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投入近8000万元建设两个污水处理厂,铺设一、二级污水管网。推进“清水河道”工程,今年疏浚河道48.8公里,对32条主要河道进行重点督查,建立上下游联动实施河面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推进河长制试点工作,全流域开展企业、学校、畜禽养殖场、村居小区、餐饮店等的排污治理。全区在农村集中居住区建成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350多座,并积极探索农村分散式生态湿地处理工艺。加强和完善水系规划,大力指导村级实施畅流工程,让有条件的村级建设成“村中河”、“围村河”等生态景观水系。突破整治难点,严格控制污染物总量。切实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对全区规模化养殖场制定了限期治理方案,建设沼气治理工程。

下阶段,对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有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资金投入多元化。资金问题是解决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的关键,当前,政府投入是环卫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在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过程中,公共财政应当逐年增加农村环卫投资,确保农村公益环卫事业财政先行。与此同时,积极推行多渠道筹措资金,探索建立政府、企业、民间等多元投资新体系。鼓励企业与所在农村实施对口帮扶;鼓励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与落后村居开展城村互助,帮助村居建立一条绿色通道或兴办一些环卫基础设施;大力吸引和动员民间资本和个人资本参与农村环卫建设,积极提倡社会各界以捐赠、资助等形式支持农村环卫事业的发展。

2、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卫设施建设科学化规划体系。坚持因地制宜、民主规划和公开规划,坚持与农村群众的生活设施建设同步配套,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目标和指标,以规划为纲,全面有序地指导农村的环卫建设。通过合理规划,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各项公共环卫设施用地被蚕食,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规划造成环卫设施选址难、落地难等问题,确保村容整洁。

3、加强公众监督力度。通过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向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造者施加压力。为避免公众监管的苍白无力,政府可以通过对个人监督者提供物质奖励、资料保密等方式,减轻公众监管企业或个人破坏环境的成本,以激发群众监督工作的潜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职工、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和群众代表等作为监督员等方式,调动多方力量,形成监管合力,对环境整治工作进行指导、评议和督导。 4、加强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关键在于农村群众素质的提高。通过组织广大家庭开展绿色家庭、清洁家庭创建,号召家庭成员自己动手,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通过组织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文体活动,引导群众革除陋习,倡导科学环保的生活方式;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专题宣传栏目、开展街头咨询宣传等多种形式,营造大范围、高强度的舆论宣传声势,营造出家家参与环保、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农机环保整治工作计划篇3

XXX镇紧紧围绕省市县有关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利用三年时间,分批次推进全镇13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2018年计划建设4个重点村,2019年计划建设4个重点村,2020年再建设5个重点村,确保2020年底,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实现人居环境整治三年目标计划,达到人居环境整治效果。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1.生活垃圾治理。一是垃圾收运体系已显成效。根据交通、人口等因素,在13个村推行“公司收运、政府监管”的第三方托管模式,建立了因地制宜、运行有效的垃圾收运体系,全县农村卫生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在垃圾中转上,争取京津对口帮扶项目,建设转运能力为10立/天的垃圾中转站4个,目前正在建设。二是沉积垃圾清理有序推进。结合“三清一拆”“河道垃圾清理百日攻坚”等工作,通过“以行政村及环卫公司为主体、乡镇主管、县检查考核”的工作机制,在全县范围有序推进。截止目前,已开展全面督导检查2次,随机抽查58次,共清理垃圾、杂物20余吨,清理河道20里,拆除私搭乱建5处。

2.农村厕所革命。三年(2018-2020年)计划在全镇13个行政村建设双総式无害化厕所1200个,实现5个一类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60%以上,8个二类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65%以上。2019年,计划投入100万元,建设双瓮式无害化厕所400个。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用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站的方式推进,三年计划投资800万元,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站1个,铺设污水管网4000米,实现1个重点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

4.村容村貌提升。三年共投入200万元,完成街道硬化1200平米,村庄绿化60亩,美化整治800万平米,对4个村重点进行美丽庭院和精品庭院建设,对10个村设置标准化地名标志。

二、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推动。成立了由镇党委委书记任政委,政府镇长任总指挥长,副职班子相关领导任指挥长,镇直有关部门主要责任人为成员的人居环境整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镇规划办头负责具体工作的推进、协调和调度。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工作推进会议、现场办公会、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及时研究解决难点、问题。

2.明确建设任务。按照“超前谋划、高标规划、职责细化”的工作思路,做实、做细各项前期工作,确保有条不素、顺利推进。

3.完善保障措施。一是实施多元投入。采取本级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争取上级奖补及引入社会资本等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集中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二是严格督导问效。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奖惩制度,采用半月报表、每月巡查、不定期联查的督导机制,对巡查、联查结果全县通报,严格督导问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其中。

4.严控工期质量。一是严把人员聘用关。全部施工方均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具有专业建筑资质、资力雄厚、业绩突出、经验丰富,施工人员有经验、懂技术、负责任,从施工人员和队伍选择上严要求、高标准,确保工期和质量。二是严把建筑用料关。施工方全部用料必须经检测合格,报美丽办审定备案后方可使用。在2-3个村配备一名监理,全程跟进施工进程,发现质量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旦发现用料质量问题,由施工方负全责,立刻停工整改,并扣除相应工程款。三是严把督导检查关。抽调2名干部成立推进小组,长期下村,检查督导全部建设项目进度、质量,并高效发挥镇、村、工作组作用,协

助抓好各项工作,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按时间节点高效高质推进。

三、下步工作

1.推进施工建设“显成效”。一是加快建设进度。倒排工期、挂图上阵,发挥好美丽办、监理方、施工方等工作人员作用加班加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加强督导检查,采用每日报表、每日巡查、不定期联查、全县通报等多种督导手段,准确掌握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完善资金渠道“强保障”。一是对接国开行、地方银行,进一步完善可研报告,将融资资金最大限度用到人居环境整治上来。二是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企业、社会资金投入人居环境整治,逐步建立政府、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

农机环保整治工作计划篇4

【关键字】 生态型土地整治,灌排合一,农牧结合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以“四化――美化、绿化、硬化、净化”为原则,注重规划统筹和生态景观保护,科学布局工程内容,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型土地整治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升生态环境及基本农田质量,发展农村休闲观光产业,为上海市“都市农业”的建设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四化”原则

生态型土地整治项目有机结合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生态农业,以“四化――美化、绿化、硬化、净化”为原则,辅以“数量、质量、生态”并重,增加基本农田数量、实现基本农田质量和生态管护能力同步提升。

美化――发展大田作物与观光农业,营造田园风光

统筹耕地保护与农产品最低保有量,明确土地用途,规划、整理农田,合理保留生态景观,结合农业资源,发展大田作物―田园式景观和观光农业,营造田园风光。

绿化――优化半自然生境和植被结构,净化乡间空气

统筹耕地与半自然生境(如树篱、农田缓冲带、防护林)占地面积,优化植被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对粉尘、微小颗粒的吸附、滞留和过滤作用,控制并减轻气体污染物的危害,为治理PM2.5提供辅助。

硬化――合理硬化沟渠和机耕道路,修建灌排高效、节水工程

科学规划灌排模式、设计节水工程,合理硬化沟渠和机耕道路,为农机下田耕作提供道路基础,实现机械化、规模化耕作,保持整治效果长效性。

净化――种养结合,实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科学利用农业资源及涉农重大工程,采用农业生物立体共生、生物能利用工程等技术,设计农林牧渔复合生态工程,种养结合、立体共生、净化水源,实现生物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应对措施

以“四化”原则为引导,生态型土地整治项目从统筹规划、合理设计、资金投入和科学指导等方面实施建设,具体以嘉定区外冈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为例。

统筹规划

紧密结合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农业布局总体规划、水利规划等多向管控指标,保证整治后的生态格局与项目区农业发展方向一致,合理填埋废弃坑塘、扩建河流,采取生态培育和科学种养等措施,实现水源通达、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绿化面积扩大的景观农业。

合理设计

嘉定区外冈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内容繁多,其中与生态景观结合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田块归并,调整生态格局

通过权属调整、田块归并、边角地修葺、土地平整,将农田耕种零散化转变为集中种植,实现规模化生产;种植冬小麦,解决冬季土壤问题,形成“田成方、地平整、力均匀、无、无撂荒、无闲置”、整齐一致的田园式景观【1】;合理保留原有树林、村落等景观要素,维持河道蜿蜒曲折的形态,为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乡村景观风貌。

(2)灌排合一,提高效率、节约占地及投资

采用灌排合一,提高灌排效率,节约占地及投资。为统一名称,统称斗沟(渠)为斗沟、农沟(渠)为农沟。具体实施时:各灌区由水泵从河系水道中提水灌入斗沟,以斗沟节制闸控制分田灌溉,农沟上每隔一定间距设置一个分水闸,内有两个直通入田的孔,分别置于田面线以上、以下,通过控制农沟水位线的高低来控制灌、排。

基于整治后实行农机规模化耕作与整治效果的长效性,均设计硬化沟,而灌排合一比灌排分离的沟渠数量少,对土壤的影响小、投资金额少,与坑塘、河流水系保持通达性,共同构建水体生态景观工程【2】。

(3)农牧结合,设计生态农业工程

项目区内规划建设大型养猪场,会排放大量高养分含量的粪液,其中包含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和有机质,这些有机肥不仅是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的必需,更致力于增加土壤肥力【3】。利用这一涉农工程,由渣浆泵将沼液经暗管排入农田系统,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利于净化水体、增加土壤肥力,促进粮食增收、提升粮食质量。

(4)“乔-灌-草”搭配集季相变化,构建沟渠路林一体化生态廊道

沟渠、道路、防护林等农田廊道景观,既对农田昆虫生物多样性影响明显,也是鸟类主要生境地。规划在田间道、生产路两侧种植红花酢浆草等草本,利于农田生物的迁徙与保护;河道两侧的护岸林与道路两侧的护路护沟林构成林带网络,均具有乔灌结合、多行林的林带结构特征,强化防护林功效,且树种选择具有季相变化,体现生态景观美;在沟渠―道路连接段,种植菜地以解决地表的问题。这种“乔-灌-草”综合搭配的廊道植被系统,对于构建沟渠路林一体化生态廊道、保护乡土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

(5)整修万福寺周边,寓历史人文景观与休闲旅游于一体

嘉定古庙――万福寺位于张泾西侧,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气息。规划复垦其西北向已遭废弃的鱼塘时,开挖一条万福寺河,使其四面环水,古刹―碧水―金色农田,一片草长莺飞的优美景象。另修建两座万福寺桥梁,为带动万福寺周边休闲娱乐产业提供道路设施。

资金投入

本项目的预算编制严格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上海市2000系列定额进行项目成本预算,其资金来源由市级土地整治资金与区、镇两级政府统筹资金共同构成,较高的亩均投资为实施上述规划设计提供坚实保障。

科学指导

项目实施以区县政府为主导,充分听取地方政府及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局、农委、水务局、绿化与市容管理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意见,切实尊重村民意愿及诉求,重点解决当前农民生产、生活突出问题,保证项目实施的实效性和长期发展。为实现整治目标,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结合整治后的具体环境和实际需求,制定相关的科学种养手册,免费发放给种植者,同时为农民提供有力的植保防害等保护服务工作。

结论

嘉定区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以“四化――美化、绿化、硬化、净化”为原则,以田块规划创田园景观、灌排合一促增效节地、农牧结合利生态农业、“乔-灌-草”搭配建生态廊道、古刹周边修整兴休闲娱乐为要点,顺应地形起伏,维护河流水系、道路和农田边界的原始蜿蜒形态,在实现新增耕地率、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五通一平”等刚性指标的基础上,注重变革种植模式提高产出率,保留自然、人文、历史景观要素发展休闲娱乐产业,并结合项目区涉农工程建设生态农业工程,在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中融入乡村生态景观,不仅有利于整治成果的长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在上海市“都市农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宇振荣、郑渝、张晓彤等.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理论和方法[M].中国林业出版社.

[2]郧文聚、宇振荣.土地整治加强生态景观建设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对策[J].中国土地科学,2011(6),vol.25 no.6.

农机环保整治工作计划篇5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围绕实现更大突破,深化水务改革创新,增加水务经费投入,统筹城乡水系沟通和水环境建设,加快节水型社会创建,不断提升水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能力,促进人水和谐、社会和谐。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规划引导。充分发挥规划在项目布局、资金安排方面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依据全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定项目、搞建设,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指导性、控制性和严肃性。

(二)努力改善民生。实施旱涝保收的农业生产保障工程和符合卫生标准的饮水工程,夯实农村水利基础,提高农田灌、排、降标准,建设河清、岸绿、景色美的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注重城乡统筹。适应城市与农村对水务建设和管理的不同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城乡水务发展,科学安排项目工程,努力促进城乡水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四)突出建设重点。围绕水务工程在安全保障、生态保护、民生改善方面的功能要求,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一是加快灾后重建工程实施,开展好防洪保安工程建设,组织对骨干引排河道和农田沟渠进行疏浚整治,提高城乡防洪排涝能力;二是加快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改善城乡居民饮水条件;三是实施污水处理工程,提高城乡水环境质量;四是策应国家有关政策,重点做好南水北调、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

(五)推进改革创新。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性质,属地负责、分级实施。按照公平负担、权责一致的要求,加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机制。积极探索水务工程长效管护机制和科学的用水运行机制,不断强化运行管理工作,确保饮水安全工程效益。

三、建设任务

2012年度全市计划投入水务建设资金33.77亿元,其中争取省级以上投资13.03亿元,地方财政投入及群众自筹12.57亿元,市场化融资8.17亿元。建设10个方面58项重点工程,包括:灾后重建工程、防洪保安工程、城市水务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型灌区续建改造工程、高效节水和水源基础设施、农村河道疏浚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内容如下:

(一)灾后重建工程

1.整治工程。疏浚大王桥以下河道7.3千米、毕沟至入湖口段5.7千米,扩建闸。计划投资8291万元。

2.总整治工程。疏浚河道17千米,加固堤防25千米,配套建筑9座。计划投资5834万元。

(二)防洪保安工程

1.分淮入沂整治工程。堤防防渗处理104.2千米,护坡127.4千米,拆建、加固建筑物43座,修筑防汛道路181.7千米。计划投资5000万元。

2.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反修、瓦坊等9座小水库除险加固。计划投资1800万元。

3.防汛岁修工程。重点险工应急防护及主要水利设施维修养护。计划投资1800万元。

4.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新建撤退道路5.9千米,新建19座配套涵洞,拆建3座主干道桥梁。计划投资1290万元。

(三)城市水务工程

1.中心城市水系沟通工程

(1)综合整治工程。采用BT模式建设排水管网、景区道路、护坡、绿化等工程,计划投资20000万元;实施雄壮河湾景区改造工程,计划投资32000万元。

(2)内环沟通工程。内环沟通河道、疏浚至中沟段、环城西路西侧内环沟通河道配套桥梁工程以及内环沟通节点控制工程。计划投资18450万元。

(3)引水枢纽工程(续建)。完成1号沉井进水控制工程建设,建设2号沉井泵闸工程及4号沉井出口工程。计划投资500万元。

2.水环境提升工程

(1)经济开发区水环境整治工程。实施厦门路至、路至西环区域民便河两侧景观带工程,计划投资3700万元;实施洋大河清淤、护岸、河道两侧景观建设工程,计划投资2200万元。

(2)水环境整治工程。实施两侧的池塘扩浚成2个人工湖,利用人工湖土方建设防洪庄台以及人工湖蓄水工程。计划投资12110万元。

(3)市新城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太皇河河道疏浚。计划投资5000万元。

3.城市给水工程

(1)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铺设DN500供水主管网4.5千米。计划投资760万元。

(2)新城供水工程。建设新源自来水厂二期扩建工程,日供水能力2万吨,计划投资4500万元;铺设供水管网75.4千米,计划投资600万元。

(3)新城供水工程。建设第二水厂至新城供水管网27.3千米,建设增压泵站1座,供水规模3万吨/天。计划投资10300万元。

(4)第二自来水厂建设。建设第二自来水厂,近期规模5万吨/天。计划投资10000万元。

(5)县城区管网改造工程。更新改造供水管网12千米。计划投资900万元。

(6)管网配套工程。铺设供水管网39千米。计划投资2036万元。

(7)工业水厂二期工程。建设泵站1座,铺设供水管网20千米。计划投资300万元。

4.污水处理工程

(1)截污导流一期扩容改造工程。通过更换水泵、改造设备进行扩容改造,铺设管网7.4千米。计划投资4071万元。

(2)中心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实施老城区截污管网改造二期工程、市府新区雨污改造排水管网建设。计划投资3200万元。

(3)市城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中水回用。按一级A标准改造并配套回用设施,建设回用管道2千米。计划投资6500万元。

(4)河西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工程。一期一步工程标准提升及二步工程续建(日处理量5万吨),配套中水回用工程,节制闸及管道。计划投资4000万元。

(5)城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新建生化池、二沉池等,改造进水泵房、加氯间等,新建规模0.8万吨/天污水提升泵站1座及污水管网9.9千米。计划投资5000万元。

(6)城北污水管网工程。铺设污水管网10千米。计划投资2399万元。

(7)工业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量3万吨。计划投资16820万元。

(8)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建设城西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2.5万吨;城北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管网。计划投资10000万元。

5.城区排水工程

(1)城区排水工程。整治内沭河3千米。计划投资800万元。

(2)排水站工程。扩建项王东路排水泵站1座,规模3立方米/秒。计划投资400万元。

(3)经济开发区河道治理工程。治理十一支沟、南京路边沟、南环路边沟等河道19.5千米。计划投资6000万元。

(四)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1.西沙河治理工程。治理叶苌至太皇河口20.8千米,完成土方145.6万方,配套建筑物19座。计划投资5989万元。

2.治理工程。疏浚12.1千米,堤防加固17.9千米,河道边坡护砌1千米,拆建涵洞11座,加固桥梁3座。计划投资2865万元。

3.沂南河整治工程。疏浚河道33.7千米,复堤加固29千米。计划投资3000万元。

(五)南水北调工程

1.泗洪泵站工程(续建)。东线第四梯级泵站,设计流量为120立方米/秒,装机5台套10000千瓦。计划投资15563万元。

2.泵站工程(续建)。东线第四梯级泵站,设计流量为164立方米/秒,装机6台套18000千瓦。计划投资5884万元。

3.二站工程(续建)。东线第六梯级泵站,设计流量为75立方米/秒,装机4台套6000千瓦。计划投资5256万元。

4.一站工程(续建)。东线第六梯级泵站,设计流量为200立方米/秒,装机2台套14000千瓦。计划投资1509万元。

5.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工程。泵站新拆建、挡洪闸拆建工程。计划投资10015万元。

6.徐洪河影响处理工程。堤防防护、防汛道路、涵闸桥等工程。计划投资4306万元。

7.沿运涵闸漏水处理工程。中运河、徐洪河以及洪泽湖周边涵闸加固与拆建工程。计划投资2300万元。

(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通过新建和改造水厂,铺设输配水管网,供水到户,解决35.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25.7万人、县1万人、3.9万人、2.1万人、城区2.7万人。计划投资17270万元。

(七)大型灌区续建改造工程

1.柴塘灌区。衬砌渠道42.1千米,新建泵站1座、拆建泵站4座、改造泵站1座,新建沟渠节制闸14座、渠首闸1座、渡槽24座、支渠桥42座、放水口83座、涵洞8座,疏浚排涝沟21.9千米。计划投资6000万元。

2.灌区。拆建渠首泵站、拦污栅桥,引河护砌、渠首段干渠安全防护,改建刘口泵站,护砌沟渠17.3千米,新(改)建分水闸和斗门75座、涵洞5座、渡槽7座、机耕桥27座,改造灌区信息化系统。计划投资6000万元。

3.来龙灌区。衬砌渠道5.3千米,新建二干一支渠首闸,改造二分干渠首闸,扩建东民便河穿二干渠地涵,拆建泵站4座,拆建生产桥4座、放水口14座、涵洞2座,疏浚南崇河6.2千米。计划投资3498万元。

4.运南灌区。衬砌渠道10千米,新建橡胶坝,新建渠道配套工程涵洞22座、节制闸1座、分水闸1座、退水闸1座、渡槽6座、桥梁8座、放水口8座、沉沙池1座,疏浚排涝沟21.8千米。计划投资6000万元。

(八)高效节水和水源基础设施

1.灌区。衬砌斗渠11.2千米,拆建泵站、泵站,新(拆)建机耕桥22座、农门51座,疏浚中小沟39.8千米。计划投资900万元。

2.灌区。衬砌斗渠19.6千米、农渠38.8千米,拆建泵站21座,新建斗门10座,新(拆)建农门53座、生产桥29座,拆建涵洞30座。计划投资2700万元。

3.灌区。衬砌斗渠13.8千米、农渠6千米、引水渠道1.4千米,疏浚整治沟渠67千米,拆建七里灌溉站,新建泵站2座,维修加固泵站5座,新(拆)建节制闸3座、渡槽10座、涵洞50座、生产桥或机耕桥15座、放水口门221座。计划投资900万元。

(九)农村河道疏浚工程

1.县乡河道疏浚。疏浚县级河道9条,乡级河道244条,土方1688万方。计划投资8900万元。

2.村庄河塘整治。整治225个村村庄河塘,土方794万方。计划投资4360万元。

(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1.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各县区连片建设小型农田水利灌排工程。计划投资13116万元。

2.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连片建设小型农田水利灌排工程。计划投资375万元。

3.农田排灌畅通工程。实施农田外三沟成片整治工程,50片、16片、泗洪10片、豫10片、城10片,面积共72万亩,总土方838万方。计划投资2900万元。

4.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小型农田水利等田间工程建设。计划投资1500万元。

四、工程效益

通过水务项目的实施,中心城区骨干河道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新增供水能力10万吨/天,其中可向新城送水3万吨/天;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万吨/天;增加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旱涝保收田12万亩,增加、改善灌溉68万亩,增加、改善除涝70万亩;解决35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项目实施后,城乡防洪排涝能力得到加强,供排水和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高,稳产高产农田大幅增加,水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提升。

五、保障措施

(一)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鼓舞斗志,营造氛围。特别是重点项目集中、建设征迁任务重的县区,更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工作,将相关政策规定讲清楚、说透彻,让群众真正理解并主动支持项目建设,消除影响工程施工和顺利推进的不利因素。

(二)加强行政推动。水务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影响因素多,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投入机制,完善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组织推进作用,建立由政府领导挂帅的冬春水利建设领导协调机构,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强化责任落实,严格项目督查,形成共建合力。要继续推行观摩评比、目标考核、进展通报等行之有效的办法,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大资金投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机遇,充分利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水利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及时、足额筹集灌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重点项目配套资金,确保项目及时推进。按照《市政府关于水利建设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政发〔98号)要求,加大对水利建设基金征收力度,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到位,规范用于水务建设。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水务建设,扩大资金筹措渠道,破解资金紧缺矛盾,确保建设项目扎实有序推进。

(四)规范建设管理。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等水务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切实规范建设程序。强化建设资金管理,落实专户存储、财政报账等规定。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加大质量监控力度,建立项目法人负责、监理机构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行政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机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事故预防措施,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农机环保整治工作计划篇6

__*社会主义新农村

精神文明建设2110工程实施方案

为加快全镇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按照区文明委的有关要求,镇党委、政府决定自20__年3月份开始,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实施以创建文明建制镇、文明生态村、文明街路和文明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110工程。

一、工作目标

年内确保星级文明镇创建成功,确保全镇有2个村成为星级文明生态村示范点,确保每个村创建一条文明示范街路,每个村选树10个星级文明示范户。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星级文明镇创建主要工作任务。

1、建立完>文秘站:

2、建立完善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结合全镇机关干部包村工作,构建“镇有大厅、服务队,村有服务点,组有联络员”的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

3、进一步加强市场环境整治。与工商、税务等驻镇企事业单位共同配合,开展市场环境建设专项整治,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

4、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活动。通过深入开展以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为主题系列活动,在广大青少年中树起崇尚道德、崇尚文明之风。

5、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继续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工业经济发展步伐,以项目建设为中心,20__年确定30个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发展项目,进一步加快全镇经济发展。

6、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筹措资金对镇中心街部分路段进行改造;规划建设居民小区;筹资改善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对镇中学进行维修改造;开展镇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强绿化、美化,在镇区内规划植树500亩。

(二)星级文明生态村、文明示范街路创建主要任务。

1、各村要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两委”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并制定完善相应的制度,切实建立勤政廉政行为规范的村级工作机制。

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通过推行群防群治的工作措施,增强农民人人参与防范打击治安刑事案件的意识,全村治安案件逐渐减少,刑事案件达到零发案目标。

3、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组织引导农民开展健康向上富有成效的文化体育活动,杜绝迷信、等不文明活动;组织农民积极参加科技教育学习培训,力争每户掌握至少一门致富技术。

4、制定全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保证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村要制定本村五年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确保工作阶段性、计划性和连续性,确保本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本村荒山荒坡治理,每年有计划地治理荒山荒坡。

6、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全村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率达100,普及义务教育。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确保农民小病不出村。每年开展1-2次环境卫生整治,落实卫生责任制,确保村内各街路卫生整洁,垃圾及时清理。村内主街路做到门前“四包”,门内达标,并保证路面硬化,安装路灯,无乱堆乱放、摆摊占地现象。

(三)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任务,按区里标准施行。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成立领导组织。为确保2110工程扎实有效开展,镇村两级分别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和安排部署创建工作。

(二)实施专人负责专项推进。镇村分别有一名领导专门负责组织实施创建工作,定期确定工作计划,并对其中重点难点工作实施专项推进。

农机环保整治工作计划篇7

一是农村无害化厕所覆盖率大幅提升。大力推进集镇区、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改造提升,计划全面消除农村半截子旱厕。加快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及建设,推广水冲式卫生厕所改造模式,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全力推进厕所革命。截至目前,全镇共改造建设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65座,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7111座。

二是农村生活垃圾实现规范化治理。采取组收集、村转运、集中处理模式,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截至目前,在5个行政村分别建设中型生活垃圾焚烧炉5座,购置垃圾收集清运车17 辆、垃圾收集箱20只,实现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镇54个村(社区)均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垃圾收费制度,全镇共落实保洁员164人,实现保洁员制度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逐步规范。

三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明显成效。马街镇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方式,计划推动东片区13个行政村污水管网建设。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开展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目前。计划投资3000万元的集镇污水处理厂和郭家村污水处理站计划春节后启动建设,其余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四是村庄规划不断健全。马街镇按照省市要求,统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大力度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配套完善乡村公厕、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计划3月底全面完成54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了村庄规划100%覆盖。

五是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马街镇把实施村庄清洁行动作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长期的重要任务来安排部署,积极推进村庄“三 清一改一提升”和“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发动村民打扫庭院卫生,定期清理村组周边环境卫生,进一步推进水域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及村民小组巡查员,设立各级河长 名,巡河员名,年内开展巡河次;进一步推进规模化养殖场粪便污水治理。

六是长效管护机制不断完善。深入推广有标准、有队伍、有制度、有自筹费用、有督查的“五有”机制,实现村民小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认真落实“村七条”和“户十条”管理措施,引导村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通过开展集中整治,村庄环境、农户家庭环境突破性改善,群众的精神面貌大幅提升。

农机环保整治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灌南县;农村河道;轮浚整治

农村河道是引水、排涝的重要工程,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变农村环境面貌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十年来灌南县大力开展以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是,由于我县特殊的地势和土质,河道淤积的速度不容忽视,据统计我县河道每年大约以平均15厘米速度淤积。为满足河道的防洪排涝、水环境、饮水水源地、灌溉供水等基本功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农业现代化、水利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河道轮浚整治工程是必要的,可行的。

1、水系概况

灌南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临黄海,地势低洼,境内河流纵横,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流经灌南县的流域性河道为新沂河;共有区域性河道21条,其中区域性骨干河道15条,分别为灌河、武障河、义泽河、龙沟河、南六塘河、北六塘河、老六塘河、公兴河、柴米河、柴南河、沂南河、一帆河、唐响河、甸响河、盐河,区域性小型河道6条,分别为古屯河、县界河、伏河、硕项河、花王河、港河;共有县乡河道182条1057千米,其中县级河道22条263.9千米,乡级河道189条910.2千米;共有村组河道6908条4113.63千米。

2、203-2012河道疏浚整治情况

根据省水利厅、市水利局关于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的有关要求,县水利局先后组织编制了《灌南县2003年-2007年县乡河道疏浚规划》、《灌南县2007-2010年县乡河道疏浚规划》、《连云港市灌南县2011-2012年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并得到了县政府批复。从2003-2012年,我县进行了2003~2007年和2007~2010年两轮县乡河道疏浚、2007-2010年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工程和2011-2012年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共疏浚土方4065.6万方,占规划任务的109%,完成投资15209.7万元。共疏浚县级河道22条263.9千米土方748.7万方,疏浚乡级河道189条910.2千米土方1766万方,疏浚村庄河塘2145处1724.5千米土方1550.9万方。将规划内淤积的河道疏浚一遍,提高了引排标准,改善了农业用水条件及农民的生活环境。

3、2013-2015年河道轮浚整治工程

经过2003-2012年十年的疏浚,全县淤积特别严重的县乡级骨干河道和村庄河塘得到有效疏浚整治一遍,恢复了河道的原设计标准,改善排涝面积7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5万亩,增加旱涝保收田18万亩,增加土地复垦面积845亩,植树造林75万株,综合效益十分显著。由于我县特殊的地势和土质条件,河道淤积的速度不容忽视,从目前淤积情况来看,2003-2007年疏浚的部分河道淤积较为严重,影响效益发挥,其中4条县级河道,39条乡级河道,162个行政村的1073处村沟(塘)淤积最为严重,需要轮浚。

3、1轮浚整治工程规划

坚持“全面规划、先急后缓;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集中治理、整体推进;建管并重、长效管护”的原则,在2003-2012年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按照农村河道水功能划分的总体目标,对淤积的农村河道进行轮浚整治,实现农村河道水系畅通,河面坡堤整洁,河道功能正常发挥,水环境面貌的工程效益。计划从2013~2015年用3年时间,将全县部分农村河道轮浚一遍,恢复原设计标准。计划疏浚县级河道4条23.4千米土方78.5万方;疏浚乡级河道39条161.6千米土方314.5万方;疏浚162个行政村的村庄河塘,共1073条(座)土方650.6万方。结合河道轮浚,搞好河道沿线水利工程的更新改造;搞好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加强疏浚和工程管理的领导,保证疏浚工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工作正常化,保证县乡河道始终满足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需求。提高河道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县河道管理所负责县级河道的管理,乡级河道及村庄河塘由工程所在乡镇统一管理。落实农村河道管护工作,建立健全管护制度,建立管护队伍,落实管护经费,推动河道管理工作正常化。

本次轮浚后灌溉保证率将达到80%以上,防洪除涝标准基本达10年一遇。

3、2轮浚整治工程标准

(1)村庄河塘

总体要求:“两清一建”。即清除淤泥,拆除坝埂,疏通水系,改善水质;清理垃圾杂物,整治河坡,改善环境;建立制度,明确责任,长效管理。

具体要求:“四清、三平、二达标、一畅通”。即淤泥挖清、垃圾除清、污水换清、坝埂拆清,坡面平整、底面平坦、口线平直,深度达标、水质达标,水系畅通。

(2)县乡河道

总体要求:河道顺直,弃土筑成河堤,大沟两侧无杂树杂草,淤泥不挂坡。达到“口口上线、面面平光、寸寸做足”。

具体标准:设计标准,排涝十年一遇,灌溉保证率75%以上。建设标准,河道深4-5米,底宽4-8米,青坎宽3-5米,边坡1:1.5-1:3。

4、轮浚整治工程综合效益

4、1社会效益

农村河道轮浚工程显著提高了河道的灌排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引水灌溉和排涝抗灾能力,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并明显改善农村河道河塘水质,使各种水产、水上养殖得以顺利展开,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农村河道轮浚工程的实施,一方面可以利用疏浚河道的泥土填平废沟塘,平整土地,改善当地的农田形象。另一方面,河道轮浚后,河道两侧规划统一进行植树,全县可植树20万株,改善了全县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

农村河道轮浚工程改善了城乡水环境,沟通了水系。通过河道疏浚、村庄河塘疏浚整治,清除排水河道的垃圾,美化了城乡水环境。河道轮浚后,灌溉水质得到了改善,两岸进行植树,不仅有利于水土保持,而且再现水清岸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乡村面貌。

县乡河道采用机械化清淤,该项工程实施后不仅解决了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灌溉和排涝问题,而且社会效益也非常显著。首先用机械化代替人工,广大群众可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有利于提高群众的身体健康;其次是广大群众可以集中精力外出打工,或在家乡专心搞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第三是减少用水矛盾,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4、2经济效益分析

全县农村河道轮浚实施后,可使全县的河道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排涝能力达228.9m3 /s,增加、改善排涝面积97.9平方千米;增加河道蓄水能力152.8万立方米,引水能力达43.1m3 /s,增加、改善灌溉面积61万亩,年均减灾效益466.4万元。

5、轮浚整治工程保证措施

5、1组织领导

河道轮浚工程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确保该项工程的完成,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县成立河道轮浚整治工程指挥部,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水利、农办、农业、计划、财政、交通、公安等部门为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规划实施方案的制定,投资投劳政策、资金筹集、任务落实、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竣工验收、总结表彰等重大事宜。以县政府文件形式下达各乡镇疏浚工程任务,县长同乡镇长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建设重点、建设任务、完成时间。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水利局,负责疏浚工程的日常事务。乡镇也成立相应领导机构,乡镇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解决工程实施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县水利局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做好河道轮浚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组织、质量控制等工作。

5、2资金筹措

农村河道是公益性基础设施,河道轮浚的投入主要由区、乡财政负担,省、市两级财政给予适当扶持。灌南县县、乡两级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河道轮浚整治,并严格规范用好 “一事一议”政策,组织乡村开展河道轮浚。并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拓宽农村河道轮浚投入管道,确保工程建设资金。

5、3项目管理

为确保2013-2015年度农村河道轮浚顺利实施,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合作,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建设氛围。同时按照省水利厅、财政厅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强县乡河道轮浚项目及资金管理意见以及村庄河塘实施意见的要求,严格依照规划安排项目,进一步推行和完善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县级财政报账制等管理制度。对政府补助资金、群众投工投劳的情况不仅要接受审计,而且要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5、4技术措施

推广机械化施工技术,降低建设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全县河道轮浚全部采用机械化施工,并推广挖掘机和泥浆泵组合施工方法。综合运用水土保持技术,河道轮浚前,清除沿河的障碍物及杂树,疏浚后在青坎、河堤上统一植树,杜绝耕种农作物,防止水土流失。为切实把这项民心工程做成干部群众满意的放心工程。

5、5长效管理

上一篇:环保项目经理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乡镇环保科室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