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行业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14 08:11:08

煤矿行业管理工作计划

煤矿行业管理工作计划篇1

一 煤矿企业生产中的网络应用整体规划

数字煤矿作为网络技术派生出的虚拟管理系统,是以煤矿企业日常作业为基础进行仿真的,在日常作业进行生产、物流以及信息的采集和传输过程中通过数字模拟系统进行处理,煤矿企业的网络规划管理是煤矿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煤矿生产的信息化规划系统是集合了因素分析、危险预防、安全监控以及应急工程的一体化系统工程,在进行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在危险情况预防和事故突发应急处理中通过利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多种技术的共同结合以及网络整体规划提高了煤炭开采工作的质量。在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的同时也要坚持的网络整体规划并坚持可扩容和开放性原则,根据煤炭开采的实际发展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总体规划的制定。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煤矿企业的日常规划管理中十分普遍,计算机宏观管理技术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生产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在计算机管理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瓦斯及通风检测系统、井下矿压检测系统和井下考勤系统等几个网络规划应用。瓦斯和通风检测系统一般是进行统一管理的,也有一些煤矿企业将两者分开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具有非常相似的系统结构。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瓦斯通风检测系统类型十分繁杂,但是基本实现的功能差别不大。一般来说,瓦斯通风检测工作系统主要包括了瓦斯空气检测、井下控制站、信号传输设备以及地面控制站几个主要工作,分别进行井下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工作。传感器的主要包括了瓦斯传感设备、一氧化碳传感设备以及温度控制器等几个十分重要的工作部分。井下控制分站,通过井下传感器接受的信号通过转换器进行转换成为计算机所能接受的信号向地面进行接收,同时由地上总站对地下分站的进行控制。传输设备主要包括了通讯线路和调制解调设备。地面中心控制站主要包括了主机及显示器、打印机、大型模拟设备等相关设备,中心站的主要作用是对于井下各个分站的实时监测参数的变动进行随时的调用和查实,当环境的检测值超过了最大限度时进行自动控制到应急处理状态,如果无法控制会自动发出警报,从而实现对环境进行全时段自动监控的功能,为地面总站进行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随着网络整体规划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规划系统在煤矿企业的管理中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 煤矿企业中计算机网络规划的具体应用

在煤矿企业的日常作业当中,计算机技术作为进行日常监测和提供执行参考的重要工具,主要进行数值计算、监测数据管理、作业模拟等工作。计算机网络规划在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中的最核心部分在于对整个煤矿开采系统的规划和决策以及工程计算参数的确定,特别是在这些工作中的一些计算方法比较复杂而且计算量相对较大,依靠人力无法完成和实现。煤矿企业在数值方面的计算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一些比较高效的算法和数理模型进行计算,能够将各种复杂的算法进行综合运算,以此解决现实的问题。

(一)网络规划中的三维仿真应用

计算机网络规划还体现在采掘过程中模拟仿真技术,计算机通过将数值测算和多维度仿真绘图结合到一起建立了多种三维模拟模型。如矿床采矿模型、填充模型、露天边坡稳定性模型等等。此外,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如AutoCAD进行工程图及设备图的设计。随着煤矿企业的日常作业很多传统的露天矿池也已经转入到了深度开采的阶段,需要通过投入技术进行采掘和运输。所以需要通过研制新型技术和设备进行作业,由此可见,仿真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高仿真度的图形分析技术也已经应用到了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中,通过利用CT探测成像技术获取井下工作的图像进行分析,从中取得具有一定特征的参数和作业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这些信息储存到日常应用系统中并进行实际应用。CAD作为一种成熟度较高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了机械设计和煤矿开采领域。这种技术主要利用三维技术进行实地仿真,通过较强的绘制功能和开放的结构体系不仅可以进行二次开发,还可以对原有的功能进行扩展,在国内外的煤矿企业中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的各大煤矿企业也加大了对这种规划技术的应用。

(二)信息数据库系统化管理

数据库信息化管理技术是煤矿企业最早的应用技术,也是最为成熟的技术之一,这种技术的研制和应用完成了大量信息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修改和加工。目前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煤矿开采的地质勘查、开采设计和日常开采管理等多个工作环节中。在这些实际应用的工作环节中,有的工作环节是将信息库数据和其他方面的应用软件相结合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网络规划。近几年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库也实现了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的信息数据库在对数据编排管理上进行了有效的革新,在原有数据库对信息进行录入的同时进行了自动化的组织管理,提高数据查询和管理的有效性。

(三)人工智能系统规划

人工智能系统规划主要包括了专家智能系统、信息传递网络以及算法遗传等智能类技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工智能系统规划在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从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成果上来看人工智能的系统应用规划主要包括了数据智能化和计算机管理智能化两个主要方面。

在数据智能化上,智能化的数据和较高水平的人工化技术在日常作业中能够以常用的物理符号为基础进行知识研究、表示和推理,这也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认知类人工管理阶段。其中智能控制系统是网络规划管理中非常中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智能化在煤矿行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信息使用效率的提高,其具体的应用主要在开采岩体分区和分级工作上、边坡的稳定性控制、边缘岩层支护以及采矿选矿方法等众多方面上,人工智能的数据智能规划几乎在煤矿企业日常作业当中的每个环节都有所体现。在数据的搜集过程中除了通过传统的数据网络进行学习之外还通过遗传学习和解释学习等知识发现功能进行系统的主观升级,以此实现数据的智能化获取。在智能化推理过程中还引入了模糊化处理的功能,通过对不确定因素的分析和范例推理的方法实现模糊数据的智能化处理。

计算机管理智能化是人工智能规划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部分主要的职能是将已有的智能规划管理方案转化成为可以直接进行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以此实现智能化决策,这个工作部分是一种能够将人脑进行决策转化为计算机语言的工作系统,目前在实际日常作业中的计算机智能化人工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边坡稳定性规划分析、设备选取的智能化管理系统、矿山锚固设备选取系统等工作系统。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对专家思维进行模拟,利用智能化程序的学习性、适应性和非联动性的方法进行智能化的决策和管理,并且逐渐从积累中获取可以进行智能化决策的知识,形成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网络。人工智能化管理网络可以解决煤矿开采中系统管理的识别、分类、映射等多种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种智能化管理技术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地下巷道或采场顶板可能破坏模式的识别、机器状态模式识别与故障诊断、岩石分级、崩落矿岩流动性分级、矿石品位估算、矿山压力预测、泥化夹层错动带残余强度预测、矿山顶板初次或周期来压步距预测等多种智能管理技术。人工神经网络规划对于传统的规划发展主要是基于学习算法上的改进,这种算法上的改进和数学理论和先进的智能专家技术相结合并且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应用扩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这种智能化的整体规划管理技术在采矿识别和煤矿品相估计上得到了应用。此外,模糊化的智能管理系统也是智能化软件模拟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工作环节是以模糊理论作为基础,处理的主要对象就是在知识录入中比较模糊或者界定不是十分准确的知识和管理内容,管理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人脑的模糊化的和泛化的内容进行软件和数据化模拟,这种模糊化数据处理是在模糊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已录入的模糊知识来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的。这种规划方式的出现是因为煤矿企业在进行日常工作中有很多模糊无法进行准确界定的信息,有这样一部分信息在很多经验和推理方法的基础上都无法通过数理模型进行精确说明,模糊化智能计算机管理规划能够很有效地处理好这类问题,通过在管理规划系统中进行模糊理论的引进提高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效率。这种模糊理论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能够通过数值进行量化的模糊运算,而后一种是无法进行量化的模糊推理,智能化的管理规划也主要指的是后一种应用,在煤矿企业进行实际运用当中,不确定的模糊化处理能够节省很多精细智能化解决问题耗费的很多时间,避免了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从整体上提高了计算机智能化网络管理规划效率。

结束语

煤矿行业管理工作计划篇2

2021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办法>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17〕150号)要求,结合全市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实际,编制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安,强化监管执法,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夯实安全基础、突出灾害治理,确保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工作目标

将防范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作为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加大对灾害严重、管理薄弱、问题突出、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煤矿的执法力度,以煤矿风险管控和重大灾害治理为主线,以灾害严重且治理效果差的煤矿、安全上不放心及近五年内发生过较大及以上事故的煤矿等为重点,紧紧围绕抓大系统、治大灾害、控大风险、查大隐患、防大事故,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并重,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突出董事长、总经理、矿长、实际控制人、总工程师等“关键少数”,重点检查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董事长、总经理、矿长、实际控制人)的履职情况;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的履职情况;聚焦煤矿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对生产计划安排、煤矿开拓部署、采掘布置、安全投入、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等情况的监管执法,强化对煤矿瓦斯、水、火、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治理情况的监管执法。有效推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人员素质提升和主体责任落实,确保煤矿生产领域安全稳定。

三、主要任务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注重规范执法和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前事中煤矿安全风险管控,积极与煤监、发改委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煤矿安全生产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煤矿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加强对县(市、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强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推进部门监管责任落实。

三是督导煤矿企业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深入排查和有效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风险,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四、行政执法人员数量和总法定工作日、监督检查工作日、其他执法工作日、非执法工作日测算

(一)行政执法人员数量和检查生产经营单位数量

煤监处现有4人。其中:处长1人,负责煤矿采掘、防治水监管1人,负责煤矿机电运输监管2人。目前没配备煤矿通风、地质测量等专业监管人员。

计划检查10户煤矿,其中:重点检查企业4户,一般检查企业6户。

(二)总法定工作日

2021年共有法定工作日250天,煤监处总法定工作日:国家法定工作日×人数= 250天×4人=1000工作日。

(三)其他执法工作日

1.煤矿安全监管,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抽查、检查,配合部门联合执法,核查安全生产投诉案件,参与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每人约96天,共计96×4=384个工作日,占总工作日38%。

2.有关安全生产会议、文件办理。每人约50天,共计50×4=200个工作日,占总工作日20%。

以上总计:384+200=584个工作日,占总工作日58%。

(四)非执法工作日

1.参加学习、培训、会议;参加党群活动;机关值班等预计所占用的工作日。每人约40天,共计40×4=160个工作日,占总工作日16%。

2.公务员法定的休假、探亲假、婚(丧)假及病、事假;每人约20天,20×4=80个工作日,占总工作日的8%。

以上总计:160+80=240个工作日,占总工作日24%。

   (五)监督检查工作日

2021年总监督检查工作日:总法定工作日-其他执法工作日-非执法工作日=1000-584-240=176个工作日,平均每人44天,占总工作日18%。

五、重点监督检查安排

   (一)重点监督检查单位数量、方式

1.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数量:4户。具体名单如下:吉林省龙家堡矿业有限公司、吉林省宇光营城矿业有限公司、吉林省华安矿业有限公司、长春市双阳区长岭煤矿。

3.重点检查方式:采取全覆盖检查,年度检查不少于2次。

   (二)在年度监督检查计划中的占比

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数量占全年监督检查计划的57%。

   (三)时间安排

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六、一般监督检查安排

   (一)一般监督检查单位数量、方式

1.一般监督检查企业数量:6户。具体名单如下:长春羊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长春羊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长春市双鑫煤业有限公司、长春市双阳区二道南山井、长春市双阳区双鑫煤矿、吉林省春谊煤矿。

2.一般监督检查方式:采取全覆盖检查,年度检查不少于1次。

(二)在年度监督检查计划中的占比。一般监督检查企业数量占全年监督检查计划的43%。

(三)时间安排。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15日。

序号

检查矿井

检查时间

检查次数

1

吉林省龙家堡矿业有限公司

5月、9月

2

2

吉林省宇光营城矿业有限公司

6月、10月

2

3

长春羊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

4月、10月

1

4

长春羊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二矿

5月、11月

1

5

吉林省华安矿业有限公司

4月、9月

2

6

长春市双阳区长岭煤矿

6月、12月

2

7

吉林省春谊煤矿

7月

1

8

长春市双鑫煤业有限公司

11月

1

9

长春市双阳区二道南山井

7月

1

10

长春市双阳区双鑫煤矿

8月

1

 七、监督检查工作要求

(一)认真执行监督检查计划。根据监督检查计划的要求和工作职责,细化分解检查任务,重点检查制定现场检查方案并认真实施。

(二)严格、规范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省应急厅有关行政执法的工作要求实施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吉林省应急管理部门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行)》《吉林省应急管理部门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试行)》和《吉林省应急管理部门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试行)》三项制度,做到执法有序、违法必究,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严格落实“黑名单”等相关制度。

煤矿行业管理工作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把煤矿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按照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发展目标。从*年起,用3~5年时间,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煤矿瓦斯得到有效治理,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煤炭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再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以合理保护、强化节约为重点的资源开发监管体系,以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煤炭供给体系,以强化管理和投入为重点、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以煤炭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为基础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三)基本原则。坚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中小型煤矿重组联合改造,另一方面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抓紧完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提高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促使煤矿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各项要素到位。坚持国家引导、扶持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又要尊重企业的自主发展权。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煤炭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保障安全生产和促进健康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坚持煤炭开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和煤炭就地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强化规划和管理,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

(四)加强对煤炭资源的规划管理。煤炭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改进管理方式,实现由粗放开发型管理向科学合理开发、保护节约型管理的转变。依法科学合理划定煤炭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严格按国家规划有序开发。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划定,由国土资源部研究提出,会同发展改革委共同审定并公布。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

(五)完善煤炭资源管理与生产开发的管理制度。各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综合运用煤炭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强对煤矿开发建设和煤炭生产的监督管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行政法规,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工作,纠正、制止一切越权审批和以招商引资为由越权配置煤炭资源的行为。煤炭开发规划和资源管理工作要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编制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矿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征求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规划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编制煤炭资源勘查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时,必须征求同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重要依据。产煤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煤炭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并充实和加强煤炭管理力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煤炭资源和生产开发管理。

(六)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加大煤炭资源勘探资金支持力度,研究建立煤炭地质勘探周转资金,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由国家投资完成煤炭资源的找煤、普查和必要的详查,统一管理煤炭资源一级探矿权市场,在此基础上编制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据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实行煤炭资源二级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化转让,转让收入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用于煤炭资源勘探投入,实现滚动发展。健全煤炭地质勘查市场准入制度,培育精干高效、装备精良的煤田地质勘探队伍。严格执行勘查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储量评估制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勘探精度,保障地质勘查质量,为合理规划和开发煤炭资源奠定基础。

(七)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规范煤炭矿业权价款评估办法,逐步形成矿业权价款市场发现机制,实现矿业权资产化管理。煤炭矿业权资产化要与科学的生产规划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开发、一次置权、分期付款”的原则有序进行。严格矿业权审批,对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煤炭资源,凡未经国家批准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一律不得办理矿业权的设置。保障矿区井田的科学划分和合理开发,形成有利于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煤炭开发秩序。加快修订煤矿设计规范,严格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开发强度管理,禁止越层越界和私挖乱采。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开采难采煤层和极薄煤层。煤矿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必须按照隶属关系,依法取得同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审查批准,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

(八)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修订煤炭生产矿井资源回采率标准和管理办法,凡设计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煤炭开发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核准,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建立严格的煤炭资源利用监管制度,对煤炭资源回采率实行年度核查、动态监管,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煤矿,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加快完善煤炭资源税费计征办法,研究将煤炭资源税费以产量和销售收入为基数计征,改为以资源储量为基数计征的方案,并在条件成熟时实施;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种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煤炭生产企业节约煤炭资源。健全煤炭生产企业资源储量管理机构,落实储量管理责任,完善煤炭储量管理档案和制度,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

三、加快结构调整,加强煤炭供应体系

(九)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按照煤炭发展规划和开局,选择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依托,加快神东、陕北、晋中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形成稳定可靠的商品煤供应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出口煤基地。国家继续从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或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以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煤炭开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上市融资,按照国家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建设和发展。

(十)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要与煤炭外运和水资源等条件相衔接,与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要加大投资力度,改革铁路和港口投资体制,鼓励企业法人、非公有资本参股建设和管理,抓紧建设和改造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出煤通道和北方煤炭下水港口,提高煤炭运输能力,从根本上缓解交通运输对煤炭供给的制约。按照政府引导和企业自愿的原则,鼓励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大型坑口电站建设,缓解煤炭运输压力。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联营。火力发电、煤焦化工、建材等产业发展布局,要优先安排依托煤炭矿区的项目,促进能源及相关产业布局的优化和煤炭产业与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十一)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培育和发展若干个亿吨级大型煤炭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平衡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和“走出去”开发国外煤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资源开发由国有资本控股。鼓励发展煤炭、电力、铁路、港口等一体化经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到境外投资办矿,带动煤炭机械产品出口和技术、劳务输出,提高我国煤炭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十二)进一步改造整顿和规范小煤矿。各产煤地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整顿、改造和提高,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鼓励资源储量可靠的中小型煤矿,通过资产重组实行联合改造。积极推进中小型煤矿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规模以上煤矿必须尽快做到壁式正规化开采。继续淘汰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不符合环保要求和浪费资源的小煤矿,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小煤矿。

(十三)加快提升煤炭生产和设备制造技术水平。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推动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大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加快培育和发展面向小型煤矿的综合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关键技术引进、技贸结合、合作制造、市场换技术等多种方式,提高煤炭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促进重大装备制造国产化。加强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类院校的联合,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十四)规范煤炭市场秩序。深化煤炭流通体制改革,改革电煤价格形成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法规,合理调整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的利益关系。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方式改革,鼓励供需双方自主衔接、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严格煤炭经营企业资格审查,取缔无证非法经营活动,清理煤炭运销环节乱收费、乱罚款,依法打击掺杂使假和偷骗税款等不法行为。

四、坚持综合治理,强化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十五)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提高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强化煤矿安全执法检查。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分工联系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认真实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化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简企业管理机构,加强一线管理力量;坚持煤炭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机构派驻制度,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干部下井带班作业制度。严格外包工程队伍资质管理和现场管理。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十六)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完善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的机制。各类煤矿要按有关规定提取生产安全费用。国家继续从预算内基建投资(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对国家支持的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地方财政要积极安排配套资金,专项列支,并与中央资金同时到位。各级财政、审计和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煤矿安全资金专款专用,安全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用。

(十七)提高瓦斯防治技术水平。成立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设立国家瓦斯治理和利用(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加强瓦斯防治科技攻关,立足于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扭转瓦斯事故多发的现状,加快瓦斯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瓦斯煤尘防爆、瓦斯抽采利用技术的研究。抓紧制订和实施全国煤矿瓦斯治理总体方案,尽快使煤矿瓦斯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财政、税务部门要尽快制订实施办法,对瓦斯(煤层气)抽采和利用实行税收优惠。煤炭企业要严格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的管理,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技术体系、瓦斯抽采和监测监控体系、灾害预警救援体系,切实防范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

(十八)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特别是采掘工人的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对煤矿负责人和主要工种依法实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纪律等现象。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煤矿采煤等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实行职业准入,持证上岗,严格技术岗位人员配备标准。教育部门要加强与煤炭行业的合作,将煤炭行业有关专业纳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要与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尽快恢复或设立一批煤炭职业技术学校。要引导有关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煤炭行业市场需求培养懂安全、有技术、会管理的煤炭专业人才。要通过设立煤炭专业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学生报考煤炭专业。

五、加强综合利用与环境治理,构建煤炭循环经济体系

(十九)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发展。发展改革委要制定规划,完善政策,组织建设示范工程,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推动洁净煤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加快低品位、难采矿的地下气化等示范工程建设,带动以煤炭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采用先进的燃煤和环保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鼓励瓦斯抽采利用,变害为利,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发展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低热值煤发电、建材等产品的生产。修改制定配套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落实和完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在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申报中,必须提出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并将其作为核准项目的条件之一。

(二十一)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要严格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环。对原中央国有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等环境治理欠账,要制订专项规划,继续实施综合治理,中央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煤炭企业按规定安排配套资金。

(二十二)大力开展煤炭节约和有效利用。积极引导合理用煤、节约用煤和有效用煤,努力缓解当前煤炭供求紧张状况,解决煤炭产需长期矛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抓紧完善产业政策和产品能耗标准,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鼓励发展新能源,努力减少和替代煤炭使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广先进的节煤设备、工艺和技术。强化科学管理,减少煤炭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制定有利于节约用煤的经济政策、技术标准和法规,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煤措施,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煤和合理用煤的良好环境。

六、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健全煤炭工业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二十三)加强煤炭法制建设。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完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法规体系。尽快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完善办矿审核制度,严格准入标准。制订严格的煤炭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加强煤炭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规范煤炭市场秩序,为各类煤炭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资源、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技术政策和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技术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矿井设计、施工、技术改造、生产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行为,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二十四)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各地要根据国家关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关政策,加快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严格按照1998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重点煤矿管理体制的规定,切实落实原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增值税定额返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增值税改革步伐,落实对已公布取消的各类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措施,减轻煤炭企业负担。

(二十五)促进煤炭企业接续发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有关规定,研究建立煤炭产业积累煤矿衰老期转产资金制度,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保障煤炭企业增加接续资源,开展资源勘查,保护和治理环境,发展接续产业。重视煤炭合理开发与矿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矿业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支持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

(二十六)提高矿工劳动保障水平。加强煤矿质量标准化基础工作,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减轻矿工劳动强度。改革煤矿工作制度,将矿工入井时间缩短到八小时以内,并尽快实行四班六小时工作制。加强煤矿劳动保护用品的研发,煤炭企业必须为井下工人发放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不断提高劳动保护水平。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做好煤矿尘肺病等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保护矿工身心健康。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煤炭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各类煤炭企业都应为矿工办理工伤保险,切实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

(二十七)提高矿工生活质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井下矿工的劳动强度和风险、生产环境等情况,制订或提高煤矿工人艰苦岗位津贴标准。各类煤炭企业应根据效益情况,逐步提高矿工收入水平。继续采取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办法,解决历史形成的矿区危房、棚户改造问题。

(二十八)发挥中介组织作用。进一步培育和规范中介市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行业统计、技术服务、安全评价、市场开发、信息咨询、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决策咨询,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大局。

煤矿行业管理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问题;检修;优化策略

0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其中煤炭作为中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煤炭产量与质量,就必须针对煤矿生产中的各项工作内容进行完善,其中煤矿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煤矿机电设备应用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为此,必须加强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工作,采用先进的检修方法,提高设备性能,实现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1煤矿机电设备及其检修工作特点

1.1煤矿机电设备特点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社会生产与生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中国作为产煤大国,煤矿资源对中国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为煤矿产业提供了一个极大的发展空间,煤矿生产技术正在不断进步,自动化生产水平越来越高,煤矿生产中采用的机电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因此,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也具有更强的系统性与复杂性,控制难度不断提升,尤其是许多煤矿企业采用的煤矿生产设备不仅数量庞大,技术含量也比较高,这就对设备检修提出更高要求,包括检修技术、检修成本及故障率控制等方面内容。总而言之,目前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目前中国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情况来看,煤矿机电设备所处环境并不理想,在煤矿生产作业中存在各方面问题影响其正常使用,如作业环境空气质量欠佳,存在多种有害气体与大量粉尘,不仅容易造成煤矿机电设备腐蚀,同时还会影响机电设备安全运行,如果不提高机电设备防爆性能,就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严重限制煤矿正常生产。此外,由于作业环境恶劣造成煤矿机电设备具有一定密闭性,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情况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机电设备的拆装难度,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工作量较大,对于煤矿正常生产与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1.2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特点

目前,煤矿机电设备分布分散,但各个工作单位的机电设备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一旦某个点出现故障,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整个生产线,进而影响正常生产,造成生产损失。这就从各个方面对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提出更高要求,包括检修时间、检修标准及检修人员的专业素质等。

2传统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方法

中国煤矿生产起步较早,目前煤矿机电设备具有一套基本成熟的检修模式,具体检修方法可以分为三类,即事后检修、计划检修及状态检修,介绍如下。

2.1事后检修

煤矿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性能下降或故障情况,这些故障具有突发性与不可预测性,此类问题检修方式就是事后检修。事后检修是针对故障发生后所采取的处理手段,具有一定的被动性。由于事后检修的特点,在对故障进行临时性排除与检修时一般难以完全排除系统故障,进而影响设备系统长期安全运行与生产,甚至会留下一些安全隐患。通常事后检修需要设备停止运行一段时间,检修成本较低,对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设备管理维修水平也没有过高要求,这种检修方式相对经济与实用。

2.2计划检修

一些煤矿机电设备故障具有一定规律性,而计划检修就是掌握这一特性,统计与分析设备零件失效寿命,利用传统统计方法掌握机电设备可能发生故障的关键因素,以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检修方案,确定相关设备检修项目,定期检修机电设备。计划检修具有一定周期性,在检修间隔期会针对煤矿机电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问题编制检修计划,并修理机电设备。并且不论煤矿机电设备在运行期间是否出现故障,计划检修都会在检修期间检修,这一检修方式能够有效预防设备故障问题的发生,但是也存在设备维护成本过高的问题,甚至检修间隔期还会存在检修过剩的问题,因此必须合理安排计划检修。

2.3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是借助不同煤矿机电设备的在线监测系统,动态监测煤矿机电设备运行情况,以此获取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并进行统计与分析,一旦设备运行出现问题,就会提出设备检修警示,提醒检修工作人员,确保在相关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前就能够得到检修,有效避免由于检修不到位而导致的系统故障情况,为煤矿生产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中国煤矿机电设备检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工作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对检修工作的工作效率与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例如检修技术方式选择不合理,许多煤矿企业在机电设备检修时主要还是采用传统检修方式,尽管这些检修方式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延长检修时间,影响检修效率,甚至有可能对煤矿企业正常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此外,中国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过多精力放在生产环节,在技术管理方面投入过大,而在经济效益方面却没有提高重视程度,缺乏科学的经济管理与相关研究。随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必然越来越高,而为了提高煤矿生产经济效益,煤矿机电设备运行高效性与稳定性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针对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检修工作效率,在保证煤矿生产安全运行的同时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煤矿企业发展。

4优化煤矿机电设备检修的策略

4.1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

煤矿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具有一定综合性与系统性,为强有力地保障机电设备运行效率与安全,就必须全面考虑煤矿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制度,确保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得以加强,使机电设备使用具有规范性与合理性。为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应从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入手,以煤矿企业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从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检修及信息管理等方面制定完善的制度,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提供充分的依据,维护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秩序,保证设备运行稳定与质量。同时,还要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机构,严格按照煤矿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规定与标准,建立具有科学性与层次性的管理机构,明确与细化机电设备管理职责,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煤矿机电设备使用全过程有相应的人员管理,有效提升设备运行质量与稳定。此外,煤矿机电设备监测与监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对其进行强化。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加强煤矿机电设备使用状态监管,例如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或加强监测人员管理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保证煤矿机电设备运行安全与稳定,进而最大程度避免故障发生,为煤矿生产安全与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2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日常检修

为降低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率,就必须做好煤矿机电设备日常检修工作。煤矿机电设备日常检修能够及时发现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相关技术人员才能够借此维护与管理设备,进而降低故障率。为做好煤矿机电设备日常检修,首先应从煤矿机电设备停产检修计划编制入手,保证检修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且严格按照计划定期检修煤矿机电设备,以此保证机电设备运行状态。此外,除煤矿生产中的检修计划,煤矿企业还应编制机电设备年度检修计划,并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手段,加大机电设备检修投入,有效提高检修质量。

4.3提高检修人员的整体水平

作为煤矿机电设备检修的主体,检修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对于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煤矿企业应提高检修人员的整体水平,保证检修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此,煤矿企业应为检修人员提供定期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检修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责任意识与质量意识,全面提升检修人员的整体水平,进而为检修工作的质量提供强有力保障。

4.4加强技术改造

为提高检修质量,煤矿企业应加强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及材料,同时建立相应的动态监测体统,有效提升煤矿生产在线监测能力。此外,为缩短机电设备检修停机时间及故障检修时间,可以建立全方位的煤矿系统安全监测系统,为煤矿机电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更好的保障,进而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及经济效益,增强煤矿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煤矿企业长期发展。

5结语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工作对于煤矿企业正常生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对其展开深入研究,细致分析检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保证检修工作质量。同时煤矿企业还应引进先进的检修技术,提高设备检修效率,进而提高煤矿生产经济效益,促进煤矿企业发展。

煤矿行业管理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煤矿通风系统;煤矿通风安全;通风管理

矿井通风是矿井生产的重要保障,通风状况直接影响到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因此,要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解决相关的矿井通风技术难题,从系统安全角度出发,提高对矿井通风的管理水平,为实现真正的煤矿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煤矿企业工作与地面作业相比,井下空间狭小,光线不足,工作地点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存在着许多特殊的自然灾害和对人体不利的气候条件。特别是瓦斯、炮烟和粉尘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着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威胁着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安全生产。有的矿井还伴随着高温、高湿等危害,恶化了工作环境。矿井通风是创造矿井正常生产环境和安全条件的基础,也是从技术角度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于是煤矿企业抓住了通风安全,就会搭起优良环境的天梯。所以,矿井通风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一是向井下作业地点连续输送新鲜空气,供给井下作业人员足够的氧呼吸;二是稀释并排除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三是创造良好的井下气候条件与工作环境。合理矿井通风不仅是预防瓦斯、粉尘等事故和治理高温热害,创造舒适气候环境的基本措施,也是控制、缩小、消灭灾害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发展中大国,目前煤炭在一次又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所占的比例达到70%。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能源需求的增加,煤炭产量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多年来,尽管我过的煤炭产量不断提高,煤矿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但并没有实现对煤矿灾害事故的有效控制和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对通风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不断适应生产对安全工作的需要。

加强对煤矿通风安全系统的管理主要从以下以下内容:一、安全计划管理。(1)计划编制:编制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矿井生产发展计划、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及通风安全技术资料。计划可分为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和月计划。(2)计划落实:根据计划要求合理分配资金、人力、物力,认真贯彻落实,无特殊条件变化应确保计划实现。(3)计划检查、总结和分析。(4)计划调整.二、技术管理。(1)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管理:图纸要齐全,反映实际情况。每个矿井必须有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和防尘管路布置图,对于有监测系统、煤矿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要有监测系统图、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管路系统图等,技术数据要齐全。需要收集、储存的数据有主要外巷的通风参数;主要通风机的性能曲线,局部通风机的型号及其性能参数。各种报表应数据齐全可靠及时。技术文件要齐全。施工应有安全技术措施,各工种有岗位责任制和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健全技术档案。各种报表应存档,各类台账健全,各种检查记录齐全。(2)制定符合本矿的风量计算办法,矿井和采掘工作面配风合理。定期进行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和矿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以获得主要通风机性能实测曲线和关键阻力路线的阻力分布等资料。三、通风系统管理。井下一切通风设施,如风门、风窗、风桥、密闭墙等必须有专人负责维修管理,使其保持完好状态。随工作而推进和迁移应及时进行通风系统调整和风量调节。在改变通风系统时应预先制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四、通风仪表管理。矿井必须配备足够的通风安全检查仪表,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修,其完好率应达90%以上,下井仪器、传感器的合格率必须达100%。五、通风安全的计算机管理。(1)建立通风安全数据库。建立和使用好通风安全数据库、图库、模型厍是利用计算机定期进行通风系统模拟和分析及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依据。通风安全数据库主要有通风系统、通风报表、防火和防尘、煤矿的瓦斯管理等。(2)通风安全计算机辅助决策及设计。现已开发应用矿井管理信息系统、通风安伞管理信息系统和矿井救灾决策专家系统等软件,应用效果较好。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基于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以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的、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由人与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分析和利用的系统。(3)建立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矿井通风的日常事务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的分工、停开工区域通风调整、通风报表、处理同常通风问题等。目前,我国煤矿通风管理的模式基本上是总工程师、通风副总工程师、通风区(科)长负责制。在进行具体决策时,由负责矿井通风和安全的通风区(科)长根据任务安排、通风调度的记录等进行。这种传统的通风管理方法的优点在于任务安排直接、决策快捷。但总工程师、通风(安全)副总工程师、通风区(科)长每天要做出大量决策,而对于某一具体决策,一般都是根据经验进行,由于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可能出现偏差。而通风日常管理信息系统,是将矿井通风所有信息存储在系统中,可以随意调用,且带有系统分析功能,能从一定程度上协助总工程师、通风区长进行决策,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从目前煤矿通风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可以看出,矿井通风安全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深入调研井下风流稳态流动的同时,注重非稳定流动理论及采空区渗流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为矿井防灭火、防瓦斯和控制灾变时期的风流提供理论依据;二是新型自动化通风参数测试仪表的研制和计算机管理技术将进一步得到广泛应用;三是通风设备将向大型化、高效率和自动控制方向发展;四是深、热矿井的通风理论和改善其环境条件的技术措施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煤矿通风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加上人们对煤矿通风重要性的认识的逐渐加强,相信之后我国煤矿的安全通风系统一定会有极大的改进,为煤矿实现安全生产、零死亡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

【参考文献】

[1]矿井通风安全理论与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煤矿通风综合技术手册.煤矿科技出版社.

煤矿行业管理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煤矿物资供应;管理;计算机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107-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这一技术广泛运用于我国各个领域中。煤矿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够使煤矿行业中的管理部门对相关事项进行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在煤矿物资供应管理部门。

一、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物资采购管理的运用

1、计算机处理信息技术的优势。

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物资供应中的应用,能够在煤矿物资供应中建立存储煤矿物资信息数据的系统,对煤矿物资供应中物资的一些基本信息进行存储,例如:信用档案、价格档案、用户档案、商品信息等一系列数据信息,煤矿企业中对于煤矿物资的采购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煤矿企业中在物资采购这一方面的资金成本,煤矿行业中的经济市场,在物资价格上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所以很难对煤矿物资价格的变量进行准确的掌握,但是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物资采购管理中的运用,可以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技术这一优势,对经济市场中煤矿物资的价格变化进行全程的监督,能够对煤矿物资在价格上的变动情况进行准确的掌握,对煤矿物资价格变动的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判断,能够促进采购管理的发展,提高煤矿物资的采购质量。

2、加强计划的正确性。

煤矿企业中,煤矿物资的采购计划非常重要,它在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企业生产经营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煤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制定煤矿物资采购计划,能够提升煤矿企业在煤矿物资这一方面的利用效率,充分的发挥煤矿物资采购在企业中的作用,对煤矿物资的潜力进行挖掘,降低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成本,使煤矿企业中的资金能够进行有效的运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经济效益。在煤矿物资采购管理中运用计算机管理技术,能够对煤矿物资的流动状态进行全程的监测,加强对煤矿物资流动中数据信息的传递,对煤矿物资流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防止在对煤矿物资流程状态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出现重复调查这一现象,对煤矿物资采购中的资金成本进行充分的利用,降低煤矿企业仓库中对于煤矿物资的积压,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够为采购计划的构建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确保采购计划的准确性。

二、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物资销售管理的运用

煤矿物资销售管理中,对于计算机管理技术的运用,能够对煤矿物资销售中任何一个时间段中的销售信息进行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够对煤矿物资的流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煤矿物资的流动情况传递给相关的领导与管理部门,这样有利用煤矿企业在物资销售这一环节的销售数据进行全面的记录,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够使相关部门对于销售经营业务进行有效的分析,制定出相关的决策,确保煤矿物资在供应过程中的正常化,保持对煤矿物资的消耗状态进行监控,能够对煤矿物资的消耗进行有效的控制。

煤矿企业中的物资销售管理,主要是对煤矿成本消耗的材料费用进行管理,煤矿企业中物资消耗的品种非常多,在数量上也非常的多,对其进行人工计算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与精力都很大,计算机技术在煤矿企业物资销售管理中的运用,能够一次性的完成这一过程,而且对于物资消耗品种的分类与计算不会出现任何的差错,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资销售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煤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在材料费用管理这一方面,都会实行限额发放材料、定额定量等措施,但是在实践中这些措施起不到任何的效果,而且还会出现超额领料,材料费上升等问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材料费用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计算机系统中能够对材料的费用进行合理的限额,有效的控制材料费用中的消耗,避免对材料造成浪费,提升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物资库存管理的运用

库存管理是煤矿物资供应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煤矿企业的仓库中对一部分的物资进行存储,能够确保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平稳发展。

煤矿物资库存管理中,对于计算机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煤矿企业中的历史性数据信息进行掌握,对煤矿物资的储备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检测,确保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平稳性以及煤矿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在煤矿企业中对合理的煤矿物资储存量的标准进行设定,还能够在煤矿企业中队煤矿物资中的最高储备与最低储备的标准进行设定,对煤矿物资储备数量的变化进行监控,及时的发现煤矿物资储备量在变化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煤矿企业在煤矿物资的储备这一方面的合理性。

煤矿企业中,煤矿物资库存中的种类非常的多,在对煤矿物资的库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退货、盈亏处理、库存清算、物资调动等一系列数量金额的计算非常的复杂,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物资库存管理中的运用,能够对库存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计算,可以避免人为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在效率与质量上都要高于人为计算这一种形式,提高了煤矿企业库存管理中的效率与质量。

四、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物资供应管理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利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对煤矿物资供应中各类物资的管理信息进行掌握,使煤矿物资供应部门中的工作人员能够对煤矿物资进行有效的监管,打破了煤矿物资供应中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减轻了工作人员在煤矿物资供应中的工作负担,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煤矿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的改革,提升了煤矿物资供应中的管理水平,确保煤矿物资在供应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提高了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晓波,陈春花,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物资供应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0(17)

煤矿行业管理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市场经济 煤炭企业 计划管理

1 计划管理概述

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计划是对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目标实现途径的策划与安排,计划告诉管理者和执行者未来的目标是什么,要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来达到目的,以及由谁来执行这项活动。一般认为管理具有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五项职能,而计划是其中一项基本和首要职能。

2 加强煤矿企业计划管理的重要意义

煤矿企业投资规模大,地质条件复杂、生产环节多,具有大规模、大机器生产的特点,和其他制造企业相比,计划的内容和方法有其固有特点。首先,由于集团公司的管理模式,使得各矿成为上级公司成本费用中心,矿级生产经营自相对较小,对于煤矿企业来说,计划既是企业内部各项经营活动的依据,又是母系统与子系统共融的结合点;其次,煤矿企业计划的制定主要依据是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一般是生产量、发电量、销售收入等指标,计划管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集团公司目标的顺利实现;另外,现代企业处在市场经济时代,高度开放、充满竞争,面对外部日益变化的经济环境,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就要不断加强内部管理,计划管理作为基本与首要的管理职能,对企业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应该受到重视。所以,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加强计划管理十分迫切和必要;如何进行严密、有效的计划管理,是当前煤炭企业不断努力的方向。

3 煤矿企业计划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计划制定依据不充分

从煤矿企业计划编制的一般流程来看,其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上级公司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而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强,企业在制定计划时只有积极响应市场的变化,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达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生产出产销对路的产品,从而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如果企业缺乏对市场的分析,则会使其制定的计划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很低,从而造成大量煤炭产品的积压。

3.2 计划管理程序不严密,职责分工不清晰

煤矿企业计划管理需要有一个完整、严密的管理程序,将计划的制定、实施、调整、监督检查与考核等内容清晰地反应出来;在程序中明确各环节的审批手续,分清各部门以及各岗位的职责与分工;这样才能使计划管理真正发挥其指导、调节与控制作用。如果企业还没有形成严密的管理程序,各部门与岗位的职责分工也不是特别清晰,则会导致计划管理流程存在漏洞,计划管理工作存在风险。企业管理中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就会造成各部门以及各岗位对计划工作互相推诿,出现计划的某些环节无人管理,出现问题也无从追究的现象。

3.3 计划与其他业务的衔接不紧密

计划管理贯穿在企业的各项业务中,不但能够指导各项业务的进行,还能够对各项业务进行控制以及对业务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节,从而保证各项业务的顺利进行及经营目标的顺利完成。但是,如果企业其他业务的管理与计划管理不衔接或者衔接不够紧密,就会造成管理过程的不一致,不但发挥不了计划原有的作用,甚至还会阻碍企业经济业务的进行,增加管理成本。由于煤矿企业本身管理的局限性,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一致的管理体系,管理中存在一些计划管理与企业业务不衔接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规范和管理,那么计划管理的作用将无法体现,企业的经营活动将无章可循,出现管理上的混乱。

4 加强煤矿企业计划管理的对策研究

面对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加强计划管理,是煤矿企业立足市场的必然选择。只有创新计划管理机制,强化计划管理职能,狠抓计划落实,严格计划考评,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计划管理体系,才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新发展。

4.1 加强市场分析,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计划管理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而市场通过供求、价格等调节机制引导着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向;因此,煤矿企业要加强对市场的分析,考虑市场的需求;建议企业制定计划时除了依据集团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产量进尺等指标外,还要加强对煤炭市场,尤其是地销煤市场的分析与预测。另外,对于煤炭的路运销售,企业要加强对这部分煤炭销售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根据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结合地销市场预测结果,制定出企业的生产计划,报上级公司批准后执行;等企业具有了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也可以对整个煤炭市场进行关注和分析,以便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依据。

4.2 完善计划管理程序,明确管理职责分工

计划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首要环节,计划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后续经营活动和其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从源头上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就要从企业的首要工作抓起,做好计划管理;通过完善计划管理机制、理顺计划管理程序、明确计划管理职责分工等方法使计划管理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经营责任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①创新机制是保证。企业应建立统一组织、分级管理的组织体系,作为计划管理的组织保证。首先,成立计划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有关管理制度的审核批准及组织实施;其次,明确各管理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再次,在各职能科室和各基层部门设专职或兼职计划员,积极推进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上下左右信息畅通;最终,形成领导层、管理层与基层单位共同协作,实现计划指标的归口和分级管理,并按计划指标严格考核。②理顺计划管理流程是关键。煤矿企业计划管理流程包括计划的编制、审批、实施、调整、检查、统计、考核等程序。计划的编制是计划管理顺利进行的前提,而贯彻、落实和严格考评计划则是计划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工作。清晰的计划制定、实施、调整、统计等程序,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完成工作,减少工作中的差错,积极要求进步。理顺计划管理程序,对计划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并形成约束性较强的制度性文件,不但能够保证计划工作的高效进行,还能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运行。

4.3 加强计划管理与其他业务的衔接

加强计划与其他业务的衔接,充分发挥计划的指导与协调作用。

①加强计划与定额的衔接。定额是计划的依据,为了使计划科学合理,企业首先要制定一套完整、准确的定额体系;其次,企业要严格按照定额制定计划,如果出现与实际不相符的问题,先修订定额,再修改计划,做到计划与定额的一致。②加强计划与预算的衔接。预算要按照计划的生产量、销售收入等指标确定成本费用预算,并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将年度预算层层分解到月,同时月度预算也要与月度计划一一对应,发现不一致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将月度计划指标与相关消耗定额计算出的预算与分解预算结合,确定最佳的预算金额。③加强计划与统计业务的衔接。为了加强计划与统计工作的衔接,就要加强企业的统计工作。首先,要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从业绩考核机制、管理机制入手,杜绝统计中数据不及时、不准确、时点不统一等问题;其次,要扩宽统计的范围,不仅要对企业的业务进行统计,还要积极收集外部信息,如市场的需求信息、客户的反馈信息等,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建议,为企业经营决策和计划管理提供充分依据。

5 结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管理仍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科学、合理的计划管理工作,不但能够克服企业生产的盲目性,还能够控制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煤矿企业计划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其他企业相比,计划管理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所以煤矿企业更需要加强计划管理,使计划管理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从而保证企业经营责任目标的顺利实现,以及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永山.浅谈市场经济下煤炭企业计划管理观念和模式的转变[J].河北煤炭,2005(4).

[2]张丽.浅谈煤矿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编制[J].科技信息,2011(1).

[3]陈国华.煤炭企业生产计划的优化方法[J].煤炭工程,2005(12).

[4]梅易.经营计划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1,6(8).

[5]朱明,李春民.大型煤炭企业生产计划优化[J].中国矿业,2002,11(2).

煤矿行业管理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煤矿;安全培训;学籍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对煤炭企业而言,搞好安全培训是煤炭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很多煤矿事故发生都是由于煤矿工人缺乏安全生产意识而导致的,究其根源是因为企业没有对煤矿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因此,各煤矿企业都应加强煤矿安全培训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积极探索煤矿安全培训内在发展规律,这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煤矿安全档案的内涵

在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转变过程中,煤矿安全档案作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记录、宣传教育培训的资源、安全管理的基础、事故抢险救援的经验、安全管理创新的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也在不断扩展延伸,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煤矿安全培训规章制度及文件:

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内蒙煤炭工业局的有关文件规定开展各类培训班,根据不同培训班的需要建立各类制度。

2、煤矿安全培训教师相关档案:

每期培训班开班前由培训科及各分校按照提出培训计划,经审核后,由培训科及各分校报有关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开班申办程序存档。每期培训班根据教学计划,由教师填写每期授课计划,主管教学主任签字,授课计划存档。煤矿安全培训要求积极组织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要求教师至少听课一次,并把听课记录存档。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认真备课,认真写好教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对象的培训需求,制定教案,教案存档。专职教师每年不少于一周的现场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存档。

3、煤矿安全培训教学质量相关档案

煤矿安全培训每期培训班配备专职班主任,由班主任认真填写学员考勤表,组织学员填写教师授课效果评价表等存档。每期培训班召开学员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座谈会记录存档。组织学员参观,班主任认真填写现场实践记录存档。培训班结束后,由班主任对培训班进行分析总结存档,要对培训学员进行跟踪调查,听取学员及所在单位对培训质量与效果的意见,跟踪调查表加盖学员所在单位公章存档。

4、煤矿安全培训学员相关档案

煤矿安全培训以上档案备齐后,交教务科进行登记存档,办理各种证件。证件办理完毕后,清点清楚进行登记,由各分校及班主任领走签字。教学档案一期一档,装订成册,分类编号,内容包括:办班计划表、办班通知、学员名册、考勤表、课程表、教师讲义、教师评估表、考试成绩表、培训班总结等。学员档案一人一档,内容包括:学员登记表、身份证复印件、学历复印件、考试卷、实际能力考核表、补考记录等。

二、煤矿安全培训中的学籍档案管理

1、增强对安全培训档案管理的意识

首先,必须让安全培训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高度树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意识,让档案管理者从根本上意识到安全培训档案管理工作对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根源上确保安全培训档案收集的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以提高安全培训档案的质量。其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意识到安全培训档案是煤矿企业培训部门在培训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档案资料的归档是否达到标准,档案资料是否真实有效,不仅有有关档案的完整性问题,而且关系到煤炭企业对煤矿工人的了解与提拔。

2、健全安全培训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煤矿安全培训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归档材料包括申请鉴定报告、报名花名册、考务管理资料、鉴定结果报告、成绩单、考试卷、鉴定考评情况表等。试卷管理切实做好保密、保管、存档工作。资料管理《报名登记表》、《课程表》、《考场安排表》、《考勤表》等入微机存盘长期保管。认真执行安全保密制度,确保档案资料安全,杜绝泄密、失密。非档案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拿取档案、资料,更不能随意复印。档案管理程序,首先由部门负责人按批次、分职业工种、等级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材料立卷、归档、签字。其次由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交办公室档案管理员按规定验收合格后存档。对培训的学员采取专题讲座、现场研讨和调研等方式,听取广泛意见提高培训质量。

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安全培训档案管理工作者是煤矿企业档案管理的核心人员,学籍档案按分类编号保存,设专人管理。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其判断、分析、表达能力等专业技能。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科学技术也广泛运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之中,档案管理工作正在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这就要求煤矿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通讯技术和装备,档案管理工作者应提高其专业技能以适应档案管理自动化和信息载体新型化发展趋势,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另外,安全培训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必须从整体出发,在档案管理人才的培育和录用时,要坚持选择遵循德才兼备的理念。安全培训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必须树立进步发展的观念,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

4、让安全培训档案管理与现代化管理接轨

首先要配备充足的现代化管理设施,创造有利的硬件环境。比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机和传真机等,是煤矿企业科学合理地进行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前提。早日实现煤矿安全培训档案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其次,煤矿企业应当依据本身资源情况,依赖于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以实现档案价值为目的,全面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和利用率,对档案信息开发并提供高效率多途径充分的利用,让档案信息可以更快捷地实现实时传递,以便更好地为煤炭企业服务。最后,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思想创新,不断进取,使其管理理念跟上档案信息化的节奏,档案管理工作者不但应当熟练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而且必须掌握计算机通讯技术。可以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信息化技术的培训,以提高其知识和技能。

结束语

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并非一蹴而就。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是实现企业高效管理的保障,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离不开煤矿安全培训。所以,煤矿企业应当加大培训的投入力度,并且深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而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云霞.创新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0(21)

[2]何伟.煤炭安全培训工作的创新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1,11(4)

上一篇:部门运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媒体运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