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01 05:32:09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计划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计划篇1

 xx是省卫计委确定的第一批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十个试点县之一,在试点工作中,我们把落实计划生育家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重点,努力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真实有效的服务,得到了广大计划生育家庭的认可,增强了计划生育家庭的获得感。

一、主要做法

(一)合理确定服务项目工分值。

全县计划生育家庭中,有0-6岁儿童22626人,孕产妇2432人,老年人19663人,慢病病患者26067人。为合理确定服务项目及公分值我们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三版规范,在综合考虑项目的服务标准及所需成本、风险及难度的基础上,结合计生家庭的公共卫生服务要求,在多次召开会议征求镇卫生院及卫计办主任意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全县相对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分值,标准化的工分值设立四级目录,用于衡量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量,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的可衡量比对。同时县卫计委联合财政部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将质量系统作为评估考核因素,确保对计划生育家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二)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是“两卡制”工作的基础,也是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基本公卫服务的重要保障,我们高度重视“两卡制”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系统建设保障对计生家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一是建立电子医师注册系统。根据卫办秘〔2014〕423号文件编码规则为每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进行统一身份识别编码,确保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全省范围内有唯一编码以此作为个人的绩效卡;同时为了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电子医师注册系统”,完成了开发测试进行上线运行,完成了机构和医护人员注册工作。

二是建立人脸识别系统。基于两卡制试点工作要求,需要实现给患者的每一次服务均通过刷卡或刷脸来保证真实性,通过信息系统记录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及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做到数据及服务的互联互通,开发完成了包括身份识别功能在内的基础业务系统以及省级移动终端APP。通过移动终端APP为居民上门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采集健康数据可以上传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中的个人健康档案。

三是建立工分录入系统。根据省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确定相对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3类46项工作的标准化工分参考值。针对不同层次的工分值可通过“工分录入系统”进行相应的维护,医生端可通过系统查看自己的工分值及公卫服务,监管系统可以实现查询所有医生的工分值及公卫服务。

四是建立电子健康券系统。为增强计生家庭对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获得感,在已上线的工分录入系统中关联电子健康券功能。设置标准工分值后进行健康券的配置。为每个计生家庭提供其相应群体属性的电子健康券,通过注册的手机号码发送到绑定的手机APP中,每张电子健康卷与此项服务的工分值相挂钩。计生家庭享受服务后,经身份认证后通过扫描该项服务的电子健康券二维码,支付给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也同时计算此项服务的工分值。

(三)明确基层医疗机构试运行。

在前期成立组织,制定方案,细化工分值的基础上,县卫计委积极协调xx公司加大信息系统研发力度,积极推进“两卡制”试点运行,特别是全省“两卡制”试点工作推进会后,及时选定xx街道社县卫生服务中心、石台镇卫生院、段园镇牛眠卫生院3家卫生机构及其下辖村站为先行试点机构。目前,通过“两卡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为全县计划生育家庭服务18240人次,其中为0-6岁儿童服务5790人次,为孕产妇服务567人次,为老年人服务5547人次,为慢性病患者服务6336人次。

二、取得成效

1、提高了计划生育家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真实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2009年开始实施,经过近十年的推进,虽然在项目管理上取得进展,但为达到各种建档率、随访率、管理率等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造假行为。出现居民随访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对计划生育家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存在不真实、有水分的情况。计划生育家庭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两卡制”实施后,通过刷脸或刷身份证,使服务的数据有效上传,对计划生育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虚到实,无论是服务数量,还是服务质量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权利得到了保障。

2、提升了计划生育家庭的满意度。通过“两卡制”的实施,计划生育家庭中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都按照服务规范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且通过医护人员的细致周到的服务拉近了与计划生育对象的距离,增强了工作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同时我们遴选了部分村室进行“电子健康券积分”兑换小奖品活动,激励计划生育家庭对“两卡制”工作的积极性和支持度。在对计生服务对象进行的电话回访中,辖县内各医疗机构服务和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3家试点机构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全县基层医疗机构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所有服务人员熟悉并掌握“两卡制”操作流程,为计生家庭提供更为精准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根据淮北专网特点,督促软件公司开发移动公卫的离线版本,有效解决村医不能携带入户随访的问题,同时协调解决人脸识别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调整取像间隔时间,确保系统顺畅运行,提高服务效率。

(三)根据工分录入和绩效考核系统的设置,在试运行实施过程中,根据运行情况对不合理的设置如工分值和绩效考核系数等进行适当调整。

(四)逐步取消纸质居民健康档案的写入,采集的服务数据直接上传县级基本公卫生信息系统,逐步向计生家庭提供健康档案查询、电子健康服务券使用、认可服务真实性及满意度、健康指导及健康管理等服务。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计划篇2

一、政策依据

(一)国家政策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2006]61号):1、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内容包含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有关慢性病预防控制,有关妇女、儿童、老年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卫生信息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并应由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口数和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质量以及单位(或综合)项目补助定额,在全面考核评价的基础上核定补助。2、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离退休人员经费等经费补助。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经有关部门批准和专家论证后,进入财政专项资金补助滚动项目库,由同级政府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统筹安排。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际需要,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开展的岗位培训等有关培训,由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并根据是否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等考核结果核拨。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符合国家规定离退休人员的费用,根据离退休人数和国家统一规定的离退休金、补贴项目和标准由同级财政核定补助。基本医疗服务原则上通过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以及个人付费等方式,由服务收费补偿。因政策原因造成的基本医疗服务亏损,由同级财政根据基本医疗服务成本与收费标准之间的差额,统筹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收支情况给予适当补助。3、固定资产投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设立,同时,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辅以扩建和新建,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项目,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建设程序编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等,按分级管理的要求,经发展改革部门综合平衡、审核批准后,列入年度投资计划,所需资金由同级发展改革部门核定安排,上级发展改革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困难地区给予支持。

(二)江苏省政策

江苏省财政厅、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关于政府对农村卫生补助政策的意见》的通知(苏财社[2003]59号),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卫生的补助范围包括: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必要的医疗服务,卫生事业发展建设支出以及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1)农村公共卫生经费:①卫生监督经费,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和发展建设支出。②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经费。(2)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医疗服务经费。(3)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要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到2010年全省要基本完成县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保证其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政府举办的县乡两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县乡区域卫生规划,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计划部门按基建程序审核批准后,列入县级计划部门年度投资计划。对政府举办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修缮、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等支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全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总体规划,经县级政府批准后,列入县级财政支出项目库,在年度财政预算中逐年给予安排。(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经费。县级财政要按实际参加合作医疗人数和补助定额对合作医疗给予资助,并按参加合作医疗人数及工作任务量等因素合理安排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省、市财政分别视不同情况给予补助。另外,要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自愿捐赠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农村五保户及贫困家庭的医疗救助制度。县级财政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合理安排医疗救助资金。

《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关于完善城镇医疗机构补偿机制落实补偿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苏财社[2002]41号)。各级政府要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幅。各地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根据省《关于印发〈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的通知》精神,明确政府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资金补助的范围和方式,逐步建立起投资责任明确、补偿渠道规范、资金利用合理的医院投入机制。“对确定为政府举办的县及县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定项补助为主。在安排财政补助时,对中医、专科医院给予适当照顾。”“随着医疗服务价格的提高,财政补助应逐步转为专项经费。”“对医疗机构房屋设施大型修缮和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大型医疗设备的添置、就医环境改善等专项经费,实行项目管理。项目预算根据卫生事业及医疗机构的发展规划、功能、任务和政府财力状况确定。经论证后的项目预算纳入财政预算支出项目库,逐年安排落实。”

二、政府对卫生投入的现状

目前,市以下的各级政府因为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政府欠账过多,在政府收支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卫生事业投入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原因有二:一是上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的考核评价体系未能起到作用。虽然有明文规定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责权划分,但由于对这些职责的履行的考评却落在了相关行政部门上,表现在形式上的考核,很难对其效果作出科学的绩效评价,因此一些不到位、不正常的现象未能得到及时的补救与纠正;二是目前对各级卫生投入的机制不尽科学合理。现阶段,上级有关部门缺少科学测算与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在出台相关政策时对其中的资金保障及保障内容等条款除少数有明确的刚性规定外,采取了模糊的字眼或是原则的意见,使得基层政府的卫生、财政部门很难准确把握政策。

三、几点建议

按上述政策要求,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科学发展观要求社会是均衡发展的,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在保证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必须是平衡的,即事业发展的需求和财力提供的可能应该保持一致;二是统筹城乡,因地制宜。随着社会发展,城乡差距缩小,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的需求趋向一致,因此在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发展城市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方面应在区域卫生规划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兼顾公平,对直接涉及城乡居民身心健康的项目应同布置、同标准、同考核,但因地域因素不同而开展的项目可以分类实施,区别对待;三是职责分明,管理科学。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各级政府卫生工作规范的要求,应当明确按行政体制划分的各级卫生和财政部门的职责,对公共卫生涉及的内容和资金实行项目化管理,分项实施,分项考核;四是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强化卫生行政部门公共卫生服务和行业管理职能,健全统一、有序、公平、竞争、规范的卫生服务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举办、投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各级医疗机构。政府对卫生的投入也重点向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系统等公共卫生领域倾斜,政府不再“办医”而是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产品,而服务的提供方式包括各种所有制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结合江苏省镇江市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对建立卫生政府补偿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一)科学制订卫生区域规划,严格界定公共卫生政府补偿项目

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以及民政社区规划调整,修订完善卫生区域规划,科学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推动乡镇卫生院向社区服务中心转变,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一体化管理,整合卫生资源,以有限的财政专项资金,引导和推广社区公共卫生的发展。

从广义上讲,凡是涉及到公众身心健康的,都应属于公共卫生的工作对象;从狭义上讲,卫生部明确公共卫生包含四个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按其服务功能分,应包括三大类:(1)基础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爱国卫生等;(2)重点人群卫生服务项目: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传染病及重大疾病防治、残疾人人群(含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保健、慢性病人与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等;(3)卫生安全保障服务项目:食品和饮用水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检测和预防、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按财政资金的使用分,可分为:(1)基本建设项目:相应专业机构基本设施建设、机构运转等;(2)能力建设:符合地方实际需要的公共实验室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新技术新项目的建设;(3)经常性专业项目:计划生育、计划免疫、健康教育、重大疾病防治、血地防、慢性病防治、残疾人康复、精神病防治、爱国卫生、卫生安全监测;(4)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保障。

作为政府理财部门,应以项目绩效为准绳,合理确定财政补偿项目、补助标准,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对机构基本设施、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地方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有计划、分步骤地予以保障,切忌贪大求洋,盲目大而全,造成资源的浪费;对于经常性专业项目,坚持考核补偿,足额保证的原则,按服务对象建立相应的公共卫生基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以服务人口和服务质量补偿,确保资金落到实处;对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坚持灵活调度,项目补助的原则,政府立项,财政保障。

(二)建立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

辖市、区财政按照辖市区覆盖人口每人不低于10元的标准,设立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在其中用于社区及村级补助不得低于30%。各辖市区财政部门要积极会商卫生及计生等行政部门,严格界定本区域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项目,整合原有卫生、计生、残疾人康复等相关的资金,盘活存量,要确保达到人均10元的标准。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还必须按经常性项目分类管理,设置二级专项,明确项目的工作要求和资金安排,实行项目库管理。专项资金的使用必须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补助,由卫生、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与质量进行考核,并据以补助。

市财政和卫生局进一步调整目前市级财政安排用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资金,并据以建立市级专项资金,实行不同服务项目的分类管理,根据各辖市区的开展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等情况进行补助与支持。

(三)建立社区卫生机构基本服务能力建设专项资金

各辖市、区级财政按每个社区服务中心不低于40万元,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不低于2万元的标准对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设备装备予以一次性补助,分五年到位。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年建设期满,应对符合卫生区域规划的社区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及设备补助、人才培养、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应用给予奖励性资助。对于达到市级重点的项目,市级卫生发展基金应给予资助。

(四)建立社区卫技人员培训专项资金

对全市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员进行岗位业务培训,所需经费由市、辖市区两级负担。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干部、技术骨干以及卫生人员岗位培训所需经费由市财政补助。其他的如社区医生业务培训所需费用由辖市区财政承担。

(五)建立市级城乡居民健康工程考核奖补专项资金

取消原市级城市社区卫生建设专项和农村合作医疗奖补资金,按辖区内人口人均2元的标准建立市级城乡居民健康工程奖补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全市的家民健康工程、城市社区卫生等各项工作进行考核补助,但60%用于辖区的奖补,40%用于辖市的奖补。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计划篇3

一、健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直接面向农村居民与农村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等三大类8个项目。第一类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落实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第二类农村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包括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慢性病和精神病防治及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等;第三类农村居民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包括对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农村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报告等。其主要内容为:

(一)开展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村村设置健康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户户获得健康教育资料,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与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指导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育龄妇女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咨询与教育等。

(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抢救;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承担或协助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治疗和其它防控工作;协助开展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等。

(三)配合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主要包括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其他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

(四)做好妇女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实行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建卡率90%以上;向孕产妇提供5次产前检查、3次产后上门访视和1次产后常规检查;向已婚育龄妇女每年提供1次常见妇女病检查等。

(五)做好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向0—7岁的儿童免疫提供省免疫规划规定的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开展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服务,0—3岁儿童在首次体检检查时建立系统管理档案,定期接受8次健康体检等。

(六)进行慢性病与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对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和精神病人提供咨询服务和治疗指导;为6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定期随访等。

(七)加强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主要包括开展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和职业卫生监督监测等。

(八)做好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主要包括收集和报告传染病疫情,及时掌握食物中毒、职业危害及饮用水污染、出生死亡、出生缺陷和外来人员等信息,每月5日前要及时上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月报表,并自留一份备查。

二、完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

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按农村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8元的标准设立。专项资金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主要用于镇、村卫生机构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其中用于对乡村医生的防保补助经费不低于30%。卫生局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施考核管理,落实政府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规范和保证农村卫生机构的服务。对不提供有关服务的不给予资金补助;对服务质量不到位的,扣除相应补助资金。

三、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管理

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是政府向农村卫生机构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资金的使用实行项目管理。

(一)市财政局、卫生局将专项资金纳入财政社保补助专户管理,实行专帐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二)镇(中心)卫生院和卫生防保所于每年年初编制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计划和用款计划,报市卫生局审核汇总后报市财政局审批。

(三)市级财政将上级财政补助和本级财政配套安排的资金,按照项目用款计划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要求及时拨付到有关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单位。

(四)各镇、村卫生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及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定,保证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合理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平调、挤占和挪用;不得用于项目内容规定用途以外的工作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支的其他费用;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或抵充行政事业经费;不得用于各种罚款、偿还债务、捐赠赞助、对外投资等支出。

四、明确政府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

做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保护和增进农民健康,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镇政府要全面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坚持预防为主,把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地区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方案,将目标完成情况列入镇村干部年度考核内容,落实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管理组织等各项保障措施,保证广大农民享有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计划篇4

一、明确政府责任,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力度

农村卫生工作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履行这一义不容辞的职责。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对卫生事业的补助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要随着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增加卫生事业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并积极调整卫生支出结构,从现在起到2010年,各级人民政府增加的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同时,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二、各级政府要合理安排各项农村卫生经费

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卫生的补助范围包括: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必要的医疗服务,卫生事业发展建设支出以及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

(一)农村公共卫生经费

1、卫生监督经费

农村卫生监督机构履行卫生管理和监督职责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在预算中合理安排,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和发展建设支出。

2、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经费

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根据当地服务人口、公共卫生服务量及乡镇公共卫生人员编制内实有人数,并考虑经济发展和财力等因素,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公共卫生机构征收的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纳入部门预算,专项用于卫生事业发展。

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从事防保工作的人员、公务和业务经费的补助,按照当地部门预算的相应标准定额及其所承担的工作量核定。设备购置、修缮等必要的发展建设支出要合理安排。重大卫生突发事件处理和重大灾害防疫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核定给予补助。

省、市卫生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在市、县(市)、乡(镇)开展公共卫生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安排经费补助。省级财政承担购买全省计划免疫疫苗和相关的运输费用。

省级财政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涉及面广、危害严重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等的预防和控制项目给予补助。

(二)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医疗服务经费

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原则上通过医疗服务收入进行补偿。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求的乡镇卫生院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必要经费,由县级财政根据医疗服务工作需要予以核定。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由县级财政在已核定的公共卫生经费中给予定额补助。定额标准根据完成的社区人群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等任务的数量、质量核定,具体可采用编制人员或单位服务量(包括预防接种人次、母婴保健人数、健康教育人次等)补助定额、服务人口与服务面积综合补助定额等,由财政、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卫生状况、居民收入情况、社区人口、服务面积等因素合理确定。

按规定条件和程序招聘的由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工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核定,其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缴费部分按照当地医保制度规定的标准核定,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预算安排。

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在职职工可根据当地医改政策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单位缴费部分,由卫生院在“福利费”中列支。对政府举办的确有困难的乡镇卫生院,由当地财政视财力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原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核定,由县级财政预算安排,并逐步实行集中支付。

(三)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

农村卫生机构的建设应与当地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合理确定政府举办的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到2010年全省要基本完成县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保证其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

政府举办的县乡两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县乡区域卫生规划,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计划部门按基建程序审核批准后,列入县级计划部门年度投资计划。其他市、省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按规定分别纳入市、省及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管理。

对政府举办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修缮、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等支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全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总体规划,经县级政府批准后,列入县级财政支出项目库,在年度财政预算中逐年给予安排。

省级财政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等给予补助。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经费

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给予资助。其中32个省财政转移支付县(市、区)和黄桥、茅山老区所属乡镇,由省财政根据当地财政资金的到位情况,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除市区以外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所在市、县财政以县为主按每人每年总额不低于1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其它地区,由所在市、县财政以县为主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按总额不低于每人每年1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具体分担标准由省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县级财政要按实际参加合作医疗人数和补助定额对合作医疗给予资助,并按参加合作医疗人数及工作任务量等因素合理安排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

要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自愿捐赠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农村五保户及贫困家庭的医疗救助制度。县级财政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合理安排医疗救助资金。

三、加强农村卫生经费的监督管理

(一)加强乡镇卫生院经费管理

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等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各地要认真做好乡镇卫生院经费指标划转等有关工作。到2004年,各地要基本完成上划管理的任务。

乡镇卫生院经费指标上划基数,原则上由各地按当年县级财政下划乡(镇)财政的经费基数,参考经济增长及近几年乡(镇)政府经费安排情况重新确定经费基数。其中人员经费按“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划转,即按原县级下划到乡(镇)管理的人员(含现已离退休的人员,不含已脱离卫生院的人员)所需经费全部上划;下划后新增加的人员按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后留岗的人员所需经费上划。

在上划过程中,乡(镇)财政和卫生院要认真清查乡镇卫生院的各项资产。在县级财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清产核资并经验收确认后,交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县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监管,防止乡(镇)卫生院资产流失。

乡镇卫生院经费基数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后,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对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县级财政部门统一核定农村卫生经费预算。乡(镇)政府要继续对农村卫生工作给予支持,并按规定在用地、用工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投入。

(二)加强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管

政府举办的农村卫生机构应严格执行财政部颁发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财政部、卫生部颁发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确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使用各项财政资金。对超范围、超标准、超定额资金,财政不予安排。

农村公共卫生经费实行项目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确定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及要求,合理确定项目实施所需的经费,核拨给承担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各类卫生机构。

政府举办的农村卫生机构基本建设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保证设计、施工、监理、采购招标、投标工作公开、公正。工程项目要严格按照批准的规模、标准和内容建设,并按有关规定实施项目建设稽查、审计、竣工验收等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规范管理、控制投资,保证工程质量。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计划篇5

工作目标

为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服务与广大农民,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直接面向农村居民与农村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等三大类8个项目。第一类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落实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第二类农村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包括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慢性病和精神病防治及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等;第三类农村居民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包括对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农村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报告等8项工作目标制定如下:

一、开展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村村设置健康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户户获得健康教育资料,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与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指导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育龄妇女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咨询与教育等。

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抢救;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承担或协助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治疗和其它防控工作;协助开展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等。

三、配合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主要包括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其他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

四、做好妇女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实行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建卡率90%以上;向孕产妇提供5次产前检查、3次产后上门访视和1次产后常规检查;向已婚育龄妇女每年提供1次常见妇女病检查等。

五、做好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向0—7岁的儿童免费提供省免疫规划规定的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加强afp及计免相关传染病调查、报告、标本采集工作,规范实施儿童计免保偿。确保新生儿和4岁以下儿童建卡率>98%、脊灰、麻疹接种率>95%、百白破、卡介苗、流脑、乙脑苗接种率>90%、四苗全程接种率>90%、脊灰疫苗基础免疫接种及接种率>85%、新生儿乙肝疫苗合格接种率>90%、首针及时率>80%。开展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服务,0—3岁儿童在首次体格检查时建立系统管理档案,定期接受8次健康体检等。

六、进行慢性病与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对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和精神病人提供咨询服务和治疗指导;为6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定期随访等。

七、加强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主要包括开展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和职业卫生监督监测等。

八、做好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主要包括收集和报告传染病疫情,及时掌握食物中毒、职业危害及饮用水污染、出生死亡、出生缺陷和外来人员等信息。

主要策略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在卫生院院长的领导下统筹安排全年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制定奖惩措施,将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与奖金挂钩,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为了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及时完成。院长董利波负责全面工作,苏阳华负责公共卫生工作安排、艾滋病、寄生虫病的防治管理,石莉娟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柏娇负责结核病防治,李栋负责计划免疫工作,许红波负责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工作,许江负责肠道传染病,急性传染病防治管理,曹化负责慢性病管理,庄晓娟负责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监督监测,李伟负责公共卫生财务管理。

二、部门协调,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积极与教育、宣传等部门协调,落实健康教育和中小学传染病和防治工作。对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时与分管领导沟通,强化责任意识,努力做好健康教育,中小学生体检和传染病防治。

三、加大督导力度,提高工作制度

根据工作目标,为了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及时完成,成立公共卫生项目工作督导小组,每季度到村卫生室、青阳医院进行公共卫生工作验收。对在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拿出督导意见,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使村卫生室管理、传染病防治、肠道门诊建设、健康教育等各项工作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落实,同时卫生院根据工作进度,每月拿出工作计划并对上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回顾性自查,每周有工作安排,每周召开一次院周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每项工作有安排、有措施、有落实、有结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四、注重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为此,我们将加强对卫生院人员和村卫生室人员的业务培训频次和力度,根据工作内容确定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使业务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工作质量。

五、加强思想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卫生队伍

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将在本年度深入开展“行风廉政建设”,培养职工的廉政意识、服务意识,以思想建设保工作,使每位职工都能做到爱岗廉洁奉公,同时注重排查,调处卫生院及医疗室内部矛盾,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纠纷,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环境,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卫生队伍。

六、抓住重点,以点带面,促进全年工作目标的完成。

本年度,我们将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等三大类8个项目为村(居委会)及各卫生室为重点工作,努力提高四苗覆盖率,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传染病报告和疫点处理率,加强村卫生室内部建设,在此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健康教育等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狠抓措施落实,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全面完成。

七、加强宣传,扎实工作,推动合作医疗工作健康发展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计划篇6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卫生计生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市卫计工作会议精神,回顾去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今年任务,表彰激励先进,动员大家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再鼓干劲、奋勇拼搏,全面做好2016年各项工作。这次会议,是在区级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会,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会上通报了2015年度卫生计生目标责任书考核情况,表彰了卫生计生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签订了2016年度卫生计生目标责任书。同时,卫计局陈局长就2015年度卫生计生工作做了总结,并对今年重点任务做了安排,请各位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下面,我重点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围绕新问题提升新认识

2015年,面对机构改革、深化医改、鼠疫防控等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区卫生计生系统主动担当,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推动了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主要呈现如下亮点:一是全面深化医改,医疗服务更加惠民。卫生计生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卫生和计生人员、资源有效优化整合。严格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一般诊疗费政策全面实施,次均住院、门诊费用较上年度分别下降10.2%和23.7%。市二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取得新成效,自身活力和效益进一步激发。新农合平均参合率达到99%,保障了全区21.7万农村居民就医。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三个三分之一”得以落实。分级诊疗及医师多点执业稳步实施,乡级、区级分级诊疗病种分别达到50和100个,86名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了多点执业,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为缓解。二是创新服务管理,计生工作成效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1.02‰,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发放计生惠民和扶助资金2057.27万元,受益群众达到14.68万人次。“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阳光计生”行动和优生健康促进计划扎实开展,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获上级肯定,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992人,群众生育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计生协会工作成绩突出,成功承办中国计生协 (北片)18个省市基层群众自治研讨班,我区被确定为甘肃省“生育关怀-青春健康”示范基地。三是加强公共卫生,群众健康全面保障。狠抓鼠疫防控能力提升,进一步加强检疫卡口、定点救治医院等鼠防体系建设,确保了年内鼠疫疫情“0”发生。不断强化法定传染病监测、管理和网络建设工作,及时高效防控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着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管理率达到91.6%,儿童疫苗种率达到99%以上,进一步推动了全区群众健康水平的提升。深入开展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城市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顺利通过了酒泉市省级卫生城市复审验收。四是夯实基层基础,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投资1100多万元,完成了三墩中心卫生院、上坝镇卫生院新改建及10个村卫生室新建项目,新增医疗业务用房3000多平方米,更新换代城乡26家医疗单位彩超、X光机等医疗设备,有力提升了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和诊疗水平。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院均执业医师率较上年提升11%。“医德医风”建设扎实推进,抗生素滥用现象有效遏制,医疗投诉较上年明显减少,未发生等级医疗事故,“让人民放心医院”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区卫生计生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汗水、饱含着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点滴付出。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大家的辛勤努力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随着人员工资财政全额供给、药品“零差率”销售等政策的全面落实,医改经费投入压力不断加大;卫生计生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薄弱,用房不足、设施设备陈旧,服务能力较弱;专业技术队伍结构失衡,业务骨干匮乏、人才断档,服务水平尚需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重道远,体制机制障碍依然没有彻底消除,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根本扭转等。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创新思路,转变观念,围绕新形势践行新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新期盼做出制度性安排。我们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全区卫生计生工作,全力推进“健康幸福肃州”建设。

一是贯彻“创新”发展理念。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改革红利,大力推进管理方式、医疗技术等创新,实现卫生计生创新驱动发展。二是贯彻“协调”发展理念。通过调整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解决卫生计生工作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医疗与预防之间存在的不协调问题,不断增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整体性。三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要在医务人员中倡导绿色疗法,逐步减少不必要的输液和过度输液。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努力使城乡生产生活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健康宜居。四是贯彻“开放”发展理念。要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在重大疾病防治、健康管理等领域紧缺人才。加强与医疗卫生先进地区在疾病防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五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要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理念,着力增加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改革带来的实惠。

全区卫生计生系统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适应新常态,加快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加快医疗卫生工作方针从治病为主向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快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应急救治、卫生监督等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努力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少得大病。二是加快医疗卫生体制从市场主导向政府主导转变。新形势、新常态下,必须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让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性”。三是加快医疗机构从追求规模向提升服务质量转变。要由单纯强调机构数量增长、规模扩大,转变到质量提高、社会效益为重、既要“做大做强”更要“做精做细”。医疗机构要围绕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现代管理体制、提升服务能力,让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四是加快医务人员价值取向从追求效益向体现社会价值转变。全区广大医务人员要进一步发扬救死扶伤的优良传统,强化提高医术、医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潜心钻研医术,保持医者仁心,真正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围绕新目标展现新作为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区卫生计生工作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层面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中央和省、市强调要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来抓,区委、区政府今年对卫生计生工作的投入、支持力度也是史无前例的,面对这些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健康幸福肃州”建设这一主线, 盯紧全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3333”发展目标,凝心聚力,创新举措,攻坚克难,奋力拼搏,重点落实“五个全力抓好”,为“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1.全力抓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要始终坚持“三个不变”,即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变、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度不变、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不变,全面准确把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大意义。具体工作方面,一要保持严打“两非”高压态势,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考核权重和督查力度,有效解决性别比失衡问题;二要扎实开展计划生育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充分发挥人口计生利益导向作用,全力解决计生困难家庭的生产生活困难;三要进一步突破流动人口卫生计生管理服务难点,加强流出地、流入地双向合作,努力实现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管理服务“一盘棋”格局;四要增强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着力提升人口素质,促进均衡发展,不断提升计划生育家庭幸福指数。

2.全力抓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卫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继续深化改革攻坚,不断增加卫生计生工作发展动力。一要进一步做好卫生计生融合发展,加快城乡卫生和计生技术服务、监管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从“整合”到“融合”,从“合并”到“合力”。二要完善新农合制度,加强新农合资金监督管理,在普遍提高参合农民受益程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群众医疗支出,让群众更方便的享受保障制度。三要全力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公立医院编制、补偿、价格等综合改革机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行无假日门诊、预约诊疗等惠民措施,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民众。四要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居民健康卡推广应用试点工作,实现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等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问药。

3.全力抓好卫生惠民项目建设。今年,区委、区政府投资3400多万元,实施了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乡镇卫生院医疗废水处理及医疗设备配备“四大工程”,着力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面对卫生建设项目任务重、工期紧、标准高的现状,区卫计局及所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靠实责任,细化措施,在各项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要严格落实法人责任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监理制等项目管理要求;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严把设计关、材料关和施工关,做到设计无漏项、预算不超支,确保打造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和廉洁工程。与此同时,区卫计系统要盯紧国家政策导向,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力争争取一批项目和资金,为全区卫计工作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4.全力抓好医疗安全监管服务。今年,我区要把“创建人民放心医院”活动牢牢抓在手上,以创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巩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要深化“平安医院”创建工作,不断完善“三调解、一保险”的医疗纠纷预防处置机制,促进医患关系和谐。要进一步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巩固提高去年整治行动成果,按照统一标准进行量化评审,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要切实加强抗生素、激素的使用监管,落实“四八排队”监督管理办法,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要加快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机制,力争新建肃州区中医院,着力提升市二院中医综合服务能力,积极谋划开展部级中医药工作先进区创建活动,努力实现我区中医药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5.全力抓好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围绕群众健康需求,按照“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为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全面的健康服务。要切实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防止急性疾病暴发流行。要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全面消除麻疹,以点带面,提高疾病防控整体水平。特别是要全面做好鼠疫防控工作,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力确保年内我区不发生人间鼠疫,全力保障文博会顺利召开。要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落实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步伐,切实加强卫生应急工作,积极申报部级卫生应急示范区创建。要加强卫生监督综合执法能力建设,深化公共场所、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内涵。要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绩效考核体系,加强考核力度,使居民建档率、健康知识知晓率、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率进一步提高,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四、遵规守纪,廉洁自律,围绕新要求锻造新作风

做好卫生计生工作,一定要按照“从严治党”和“三严三实”要求,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以良好精神状态和作风来推进卫生计生各项工作落实。

一要全面加强廉政建设。全区卫生计生系统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不断强化系统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一岗双责”,强化“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谁主管谁负责”的意识;紧扣党的各项纪律,严守党的纪律规矩;坚持问题导向,牢牢盯住重点问题、重点人群、重要节点,进一步坚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规范招标采购、项目建设等工作,促进卫生计生系统风清气正。

二要切实强化责任追究。全面贯彻重点工作落实“六个问责”机制,以严格的责任追究倒逼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任务有效落实。要严格按照“六个问责”的要求,明确责任目标,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全区卫生计生系统年内无重大恶性案件或造成严重影响的,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等,确保各项卫生计生重点工作和重点指标圆满完成。同时,要严肃治理医疗卫生单位乱收费、乱作为行为,对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控制不力的医院,严肃追究医院主要负责人的管理责任,树立卫生计生工作人员良好形象。

三要不断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全区卫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完成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需要卫计系统上下合力共为。大家要牢固树立全区卫计工作一盘棋的思想,精心维护全局利益。卫计行政部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多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多开“群英会”、少搞“一言堂”,力求做到决策科学合理,符合规定。卫计系统各级领导班子要大力弘扬团队精神,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营造团结协作,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全额拨款;预算管理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规模增大,对于公共卫生事业单位来说,加强本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水平,不仅有利于节约财政资金成本支出,还能够提高专项工作成效。

一、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现状与特点

1.预算管理工作现状整体来说,随着国家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财务统计的相关数据表明,“二上二下”的预算编审制度,促进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采购及资金支付方式的改革,强化了预算执行刚性力度,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要求细化,也进一步加强了预算控制的监管效果。与此同时,政府机关和社会公众对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部分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受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新会计制度落实不到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预算管理机制运行不畅等问题,全面预算管理的贯彻实施存在困境。2.预算管理工作特点绝大部分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所有资金都来自财政拨款。公共卫生领域的工作内容除了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加强药品和医疗设备的管理,还有就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处理,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突发性特点。这也导致了公共卫生事业单位本身预算编制难度较大,预算编制人员的工作技能要求也相对较高。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除了部分疾病的常态化防控,还要设立重大疾病应急处置项目资金,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及时处理能力。因此,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编制预算准确性及完整性,直接影响到后期预算计划的有效执行和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的质量不高第一,预算编制的时间较短,虽然新预算法调整了预算编制的时间,以保证预算编制经过了充足论证,但是部分事业单位仍然会做突击工作,压缩预算编制的时间,对预算“二上二下”的编审制度落实不到位,经过“一上”就结束编制工作,交由单位财务部门完成,预算编制时间太短,导致预算编制随意性偏大、科学性不足。第二,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在编制科目支出预算明细表时,填列部门预算经济科目和政府预算经济科目考虑不周或者不够严谨,一些部门在编制测算依据时,制定过于宽松的预算计划,以规避预算超支风险,造成资金浪费。部分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项目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项目支出预算与基本支出预算没有严格区别开来,经费的适用范围和支出标准也欠缺明细,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预算执行力度不强,缺乏刚性约束第一,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不紧密,导致预算与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工作实际脱节。单位内部不同部门资金使用和需求存在差异,预算内容也存在差别。而预算人员不能与各个部门充分沟通,根据各部门具体需求来细化预算,导致预报编制的弹性不足,影响后期预算计划的顺利执行。第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重核算、轻预算”的观念,影响预算执行的力度。首先,预算编制没有将单位的发展实际与政府制度联系起来,实现有效衔接,增大预算执行的不确定性;其次,对于预算执行过程没有制定周密的监管制度,对于执行效果欠缺考核与相应的奖惩条例,追加预算的数额标准和审计程序存在不规范操作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预算执行效率,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同时也影响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和良性发展。3.预算执行进度有较大偏差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全面预算执行进度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从年初开始就存在偏差。第一,“二上二下”的编制制度原则性较强,经过多个流程的审查和批复,很多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在每年的3 ―4 月份才能按照正式的预算计划进行工作安排,导致实际的预算执行时间只有8 到9 个月。第二,由于预算编制的中长期规划不足,与政府长期规划脱节,再加上年初资金划拨速度较慢,影响到预算执行进度的稳定性。第三,每年正式预算批复下来后,为了缓解前几个月预算执行缓慢的问题,中期就开始突击补充各项预算,后期则不断缩小预算偏差,导致预算执行进度不平衡,预算管理工作无法稳定运行。4.预算绩效评价模式单一目前关于预算的考核导向更倾向于对成本投入方面,而忽视了资金使用保值增值的引导。主要体现在对预算成本控制与预算执行偏差等方面的指标考核,而关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投入成效尤其是社会综合效益的考核不够重视,指标内容较少。作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很容易造成资金浪费、使用效率低下的风险。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政策更完善,加大了预算的规范性管理力度,但是在信息不对称和委托的现实状况下,如果忽视对资金使用综合效益的考核与评价,将会极大影响预算管理考核的科学性。

三、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1.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要加快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现预算全过程、全方面以及全员参与。针对本单位整个业务流程及各个岗位,明确规定预算管理责任,提升预算工作严肃性。建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做好权责划分,优化预算管理工作流程,按照“合法预算、以收定支、科学支出”的原则实施计划编制。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做到尽快发现、及时解决。要构建畅通的预算信息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预算协作配合机制和双向沟通机制,帮助预算工作人员了解实际,科学进行预算编制。2.做好预算基础管理工作为减少预算编制的随意性,首先是保证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严格遵守“二上二下”的编制制度要求,加强部门间协作,保障优势预算项目资金有所侧重;其次是尽可能收集全面的基础数据信息,建立基础数据库,在参照以往数据的基础上,集合部门动态进行综合测算,为预算编制提供充足依据;最后是加强沟通和协商,保证基础经费,整合专项资金,加强“第二阶段”的预算调整与反馈,充分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具备科学性。3.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预算框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延伸单位预算控制范围,可以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融合起来,通过资源管理平台来共享预算信息,细化预算流程。另外,资产采购与政府集中采购政策结合起来,明确资产采购标准和流程,提升资产方面的资金使用效率,提升预算管理的准确性。细化预算资金支付进度安排,按照各个部门和科室的项目需求,制定预算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按照计划确保资金分配效率,确保预算开支的均衡性和有序性,减少由于突击使用或者进度迟缓造成的风险,同时促进预算执行顺利开展实施。4.强化项目预算管理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要综合利用滚动预算、零基预算以及比率预算等多种预算方法,减少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因素,防止预算过度松弛。要对所编制的项目方案以及资金预算进行充分论证,可邀请专业权威人士参与到单位的项目预算方案的编制工作中,对资金预算进行充分论证,判断各项项目预算开支的合理性,同时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由于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些单位的管理人员认为细化预算编制项目反而影响到预算计划的有效执行。实际上,这种预算管理认知是不全面、不准确的。对于一些能够通过科学的测算手段量化的预算指标数据,细化其预算科目,更有利于实施精准的预算控制措施。5.完善预算考核机制预算考核就是对资金使用绩效的考核。除了考核成本支出、执行结果与编制的偏差,还要增设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相关的评价指标,对资金配置效率进行评价。首先,明确岗位权责,设置预算管理的目标,并将其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科室及个人,提高全员对预算编制与执行的重视程度;其次,为了保证考核结果的可用性,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及执行的考核机制,执行严格的奖惩激励方案,以目标为导向,将预算结果和预算编制的结果进行对比,根据偏差实施奖惩激励,以形成有效反馈;最后,提高预算工作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及预算管理水平,促进预算编制计划、执行过程、执行结果评价的有效衔接,形成预算编制有基础、预算过程有监管、预算结果有评价、预算评价有应用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四、结语

预算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到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发展质量,也对国家财政资金配置效率造成影响。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我国加强了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要求和指导。对于公共卫生事业单位来说,推行政府会计制度一定要对本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抓住制度改革机遇,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立艳,王永成.基于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地方财政研究,2018(06).

2.赵璐.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效能的政策建议.中国财政,2019(05).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计划篇8

1.××县基本情况

××县地处云南省最南端,东部和南部与老挝接壤,西部与缅甸隔江相望,国境线长740.8公里,是我国通向东南亚各国的重要国际通道.全县土地面积7083.87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5%.县辖7镇3乡(其中边境一线乡镇有8个),52个村民委员会共5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5657人(包括外来流动人口)。人口密度33.27/平方公里,有傣族、哈尼族、彝族、瑶族等13种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72.2%。××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边疆少数民族县,由于开发起步晚,起点低,社会经济仍处于不发达状态,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

2.××县卫生资源现状

全县设置有县直医疗卫生单位4个: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县保健院、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设置有乡镇卫生院10个:勐捧中心卫生院、勐仑中心卫生院、尚勇镇中心卫生院,勐满镇、××镇、勐伴镇、关累镇、易武乡、象明乡、瑶区瑶族乡卫生院,村卫生室80个,民营医疗单位90户。全县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50人,乡村医生158人。有病床433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人员1.78人,病床2张。县内有四个国营农场医院:××、勐捧、勐满、勐醒农场医院,四个农场医院下设有32个卫生所,有卫生技术人员360人。设有住院病床338张。

二、2004年以来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排情况。

2004年以来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安排65个项目,项目总投资1048万元。其中县级2个:县人民医院住院楼(200万元)、县保健院综合楼(62万元)。乡镇卫生院14个(552万元),村卫生室48个(234万元)

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一)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主要做法

1.严格按照《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农村卫生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和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管理办法”组织实施。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有关规定进行招标,择优选定。

3.监理和施工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

4.县卫生局在建设项目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保修等阶段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督管理。

5.中央预算内资金实行财政专户储存、封闭式管理,按照工程进度衽集中支付。

(二)项目实施及完成情况

1.2004年以来国家正常安排的卫生国债项目完成情况

2005年国债项目安排我县项目共10个465万元,其中县人民医院1个(门诊楼200万元),乡镇卫生院9个(综合楼265万元),下达建设规模815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594万元,其中国债项目总投资465万元、地方配套129万元。实际完成建设规模8865平方米,占计划数108.77%,完成投资889万元,占计划投资总额150%,其中国债项目465万元,单位自筹资金424万元。项目2006年启动,2006年完工1个(县人民医院门诊楼),2007年乡镇卫生院综合楼完工8个(尚勇卫生院由于需搬迁新建,落实建设用地、项目建设资金不足而延至07年建设),08年全部建成。

2008年安排国债建设项目3个乡镇卫生院(易武、象明、瑶区)下达建设规模1800平方米、总投资126万元,其中地方配套21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26万元(国债),地方配套不到位。项目于2008年11月开始启动,2009年2月动工,目前已完成总投资13万元,计划8月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2.2008年第四季度国家追加拉动内需项目实施情况

2008年第四季度国家追加拉动内需项目共3个(关累镇卫生院、勐伴镇卫生院、县保健院),规划建设规模25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82万元。勐伴镇卫生院于2月开工,目前已完成旧房撤除,正在进行地基开挖,已完成投资3万元。县保健院已完成图纸设计、预算,由于县保健院原计划在现址扩建,项目投资62万元,但现住址县已政府规划列入绿化带,需搬迁至新城建设,规划建设规模3968平方米,总投资988万元,正在申请追加投资和落实建设用地。关累镇卫生院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用地,目前正在进行图纸设计,计划3月开工。

3.纳入2009年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情况。

纳入2009年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项目1个(勐捧镇中心卫生院),目前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进行图纸设计,计划3月开工。

(三)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实施。由于我县属于国家重点扶持县,地方财政困难,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其次,由于县财政困难,财政对医疗单位人员工资投入仅占年人均工资25-30%,项目实施单位收入仅能维持工资,无力承担项目配套资金,项目实施解善就医环境,但也给项目单位增加了沉重负担(外债)。

2.我县建设工程造价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砖混结构房屋造价一般在每平方米1300元,加之建设项目需办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费、地勘费、规划费、土地费等等费用,如果按下达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缺口大。

四、对下一步建设项目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上一篇:幼儿园大一班卫生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小学四年级卫生课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