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23 22:15:48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1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双语教育实验,丰富学校教育内涵,探索行之有效的双语教育模式,使我校双语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使学生在学习母语阶段充分接受英语熏陶,为将来成长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 工作目标:

根据《无锡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围绕学校双语教学实验方案进行双语教学的探索。拓宽双语课程设置,改善双语学习环境,,探索双语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

本学年内,要充分重视双语实验学校创建工作,完善双语教育环境,开设好实验课程,在“健康教育”、“牛津1a口语交际”及其他学科渗透等方面进行实验,初步形成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模式;同时着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富有双语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并通过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英语交往能力、英语应用能力。

三、工作要求:

2009——2010第一学期

1、统一思想认识。从行政人员到英语教师、双语教师直到全校教师学习关于双语教育的理论和市教师局关于推进

双语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积极参与双语教育的自觉性,了解双语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本校开展双语教育实验的规划。

2、选派教师参加双语教育实验的培训。

3、选定双语教育实验的学科、年级、教材。营造双语教学氛围。

4、成立校双语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和教学研究小组。

5、在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口语交际课、在小学三年级开设双语健康教育课。以这二个年级为先行实验,定期开展研究活动,探索双语教育模式。

6、利用新加坡英华学校来校华文浸濡契机,进行双语交流活动。

2009——2010第二学期

1、进一步改进双语教育实验环境,优化师资配备。

2、积极开发双语教育资源,创新双语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力加强

化建设,初步形成校本双语教育特色。

3、探索双语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和办法,制订有关学科的《双语课堂教学评价表》并试行评估。

4、将原有五月份英语艺术周活动优化为“双语文化艺术周”活动。

5、开展一次区级以上的“双语研究展示课活动”。

6、举办英语教师和双语课教师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比赛。

主要措施

1、狠抓双语教学的常规管理

以教学过程管理为着力点,定期抽查双语教师的教学“六认真&rdqu

o;工作,深入学生、班级,及时掌握双语教学动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双语教学工作正常、规范、有效进行。

2、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经常性地组织双语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双语教学常用方法,使教师逐步从“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化。

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要重视双语教师教学,进行互动的随堂听课和专题教研活动,使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

结合有关部门的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审工作,尽可能多地推荐双语教师能评,力保有1-2位评为市级教学能手。使双语教师的教学工作走向成熟。

3、每学期安排双语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

4.优化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开展双语学习活动,开展双语小报比赛、双语黑板报比赛、双语橱窗展示等活动,营造好英语学习的软环境。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的相关参考:

| | | | | | | |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双语教学;必要性;实施计划

机械电子是工程科学的一个跨学科的新兴专业,为了开阔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探索一条适合于机械电子工程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极为重要。本文在充分调研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立足于“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从开展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与必要性、开展“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计划和进行“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一般来说,双语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外语为教学媒介来进行非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双语教学可以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制作英语课件、英文授课、使用英语完成作业和考核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使用英文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目前,比较受关注的双语教育模式有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导入型双语教学模式和三向分流双语教育模式等。近些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与国际交流不断增加。这对英语的使用和交流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英语的熟练掌握和灵活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学习中除了进行相应英语课程的教授外,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也势在必行。

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交流水平。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既传授了专业理论和英语语言知识,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专题研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文献查询、问题讨论的水平。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词汇。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与速度大大提高。双语教学中,学生可以频繁地接触和使用英语进行学习和交流。

二、“计算机控制技术”双语教学的实施计划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机械电子工程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丰富,难度相对较高,英语专业词汇多。因此在准备教学辅助材料时要做到精挑细选。计算机控制技术双语教学辅助材料的建设包括原版教材配套的讲义的制作、制作与收集相关音像资料和建立与双语教学相应的题库。在讲义中,要对原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注释,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避免因英文太难而产生厌学情绪。对书中的相关专业词汇和术语增加中文注释,在书后增加中英文词汇对照表,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教学要点的理解和掌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试题库。

为了适应高校教学的要求和提高专业课程的授课效果,应该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和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发挥传统教学灵活性强、节奏感好的优点,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新兴的教学手段教学形象、直观的特点。

三、双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注重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在双语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方面,外语专业出身的教师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但欠缺理工科专业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部分专业课知识扎实的相关专业教师由于缺乏外语使用的环境,虽然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却受到外语听和说的限制,无法胜任相关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任务。因此,要重视双语教学教师的选拔和培养,积极引进英语水平高的年轻博士和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鼓励年轻教师积极阅读英文文献,撰写英文文章,安排教师去国外进行中长期的访学和短期的英文培训,提高教师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外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高校理工科的双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结合我院“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阐述了在高校理工科学生中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讨论了在学院开展“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计划。最后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阐述了进行“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文,姜国新.浅析高校微分方程双语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271-272.

[2]成晓毅.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3(03):89-91.

[3]何伟.重庆高校双语教学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118-119.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3

为了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选择好教材是前提。由于机械设计基础涵盖了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内容,两类教材有各自特点。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在教材选取上进行了优化和整合。机械原理主要讲授机械中常用机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在教材的选取上,比较了国内出版发行的若干有关机械原理的双语教材后,选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RobertL.Norton编著的《DesignOfMa-chinery》。这本英文原版教材既体现了机械原理教学内容的国际化风格,又通过注释和附录等方式方便中国学生的学习和使用。机械原理双语教学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在使用上仍然要注意两大问题。一是与国内通用教材的教学内容、体系和结构存在很大差异。二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存在不同,因此,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适当压缩。具体来说,在该教材的使用上保留了“Introduction”“KinematicsFundamentals“”CamDesign“”GearTrains”4章。机械设计是一门设计性课程,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由M.F.Spotts,T.E.ShoupandL.E.Hornberger编写的《DesignofMachineElements》(8fhEdition)。该书内容丰富,适合中国机械类本科生的教学要求。具体来说,在该教材的使用上保留了“Principlesofma-chinedesign”“Screwjoints”“Geardrive”“Wormdrive”“Beltdrive”“Shaft”“Rollerbearing”“Couplingsandclutches”8章。通过优化和整合后,确定机械设计基础双语教学的内容共为12章。

二、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确定

根据卓越计划要求“,参与高校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1]。”因此,在卓越计划具体落实和推进过程中,需要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模式,多方式、多层次构建双语教学平台。国内有学者建议把双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简单渗透层次,上课时用英语讲述学科术语和关键词等,给学生足够多的机会接触外语。第二个层次是整合层次,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外语表达中文内容。第三个层次是双语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来思考和解答问题[5]。对于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来说,应该结合每章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层次。根据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第一个层次是很容易达到的,应尽量达到第二层次,而要达到第三个层次,目前还不具备条件。卓越计划着重指出要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照本宣科,理论脱离实际,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不是仅仅学会求解题目、应付考试。在这种情况下,仅仅课堂讲授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教学环节补充。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活动是在多媒体环境下完成的,制作了双语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的原则是课件文字采用中英文结合,少而精;尽量采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栩栩如生的画面,把复杂而难以理解的科学道理变得简单明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通过动画、录像的形式向学生演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也是辅助学生听、学的重要手段。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结合,既可增加互动性和兴趣,又可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改善教学效果。

三、几点思考

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开展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在课堂上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师生共同进入真实的汉语和英语语境,并熟练地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与交流,达到师生均能运用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的目的。鉴于此目标和双语教学现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注重教师的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因此,教师要通过不断自学或是外出进修提高外语口语及阅读能力,从而在课堂上把机械基础的内容讲解得更生动。否则,学生容易失去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影响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掌握。注意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合理使用。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使用自制中英文结合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节省大量板书时间。应用视频和动画显示部分教学项目,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但是,讲解速度不能太快,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应始终坚持教学相长,通过课堂讨论等方式来活跃教学气氛。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并基于学生平时各方面的表现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情况。

四、结语

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面向工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开展机械设计基础双语教学是一个新课题,研究和组织开展机械设计基础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双语教育 中国特色 教材开发 评价措施

一.双语教育的教材开发

1.双语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要注意语言的逐步渗透,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两种语言在课程中的比重,做到师生有别、听说有别,逐步推进,用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言,以中文作为语言支持(Chinese language support)。那么,对于由双语教育带来的缺憾,可由母语教学来弥补,以防学科自身目标的偏差。

2.降低课程标准,在有利双语推行后,逐渐恢复其应有的专业水平与双语特色。当前学科教学的课程标准要求较高,课程改革以后,难度比以前要稍低一些,对开展素质教育和实验双语教育来说还算比较适合,可惜的是没有中英文对照的版本。有的学科课程用母语教学都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全体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双语教育就更“高不可攀”了。如果适当降低学科教学要求,降低学科教师用英语表达专业的难度,双语教学就更容易开展一些,然后可恢复其应有的专业水平与双语特色。

3.融合适合各种需要的情境,注重双语教材生活化。对英语程度高的学生可采用全英语式教学,如完全浸入、模拟外国环境;对英语程度不高的学生可采用渐进式教学,如部分模拟外国环境并随时提示。教师要开发隐性课程,从双语教育的要求出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等都具有双语教学的潜在价值(隐性课程是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校在教学计划外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传递给学生的公开性的教育经验)。从大教育的观念出发,社会环境是有待开发的隐性课程,比如在校园里创造多形式的英语学习环境,如中英文报纸、英语角活动等;在社会环境中增加公益广告中的中英文对照、交通工具中的中英文提示、学生电视节目中的英文字幕等,从而向学生提供较多的语言输入信息,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触他们所要学习的语言,使双语学习成为轻松自然的平常事。

双语教育实验教材的开发应该在保证学生升学不受任何影响,不损伤学科内容质量的前提下,具备语言风趣幽默、图文并茂、故事性强、语言规范等特点,坚持双语教育教材内容的趣味性与语言的规范性原则,使学生尽可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习得“原汁原味”的英语,便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我们国家的持续发展。

4.注重双语教材的多样化。教材开发应坚持以我国自行出版的教材为主,以进口双语教育教材、翻译双语教育教材、本校双语教育教材为辅的原则。具体而言,我国双语教育教材的开发应坚持双语教育教材的多样化、实用性、趣味性、系统性、基础性、先进性与新颖性等基本原则。

我国双语教育教材的开发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使双语教育实验教材呈现生活化、多样化、多渠道,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保证双语教育实验教材的质量,以满足各学校择优选择双语教育实验教材、开展较高质量双语教育实验的愿望。

开设一些与学科教学相关的双语活动类或选修类课程,如英语角、英语名著选读、英语电影电视等。这是因为在拓展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基础与需求不断调整教学要求和教学形式,以阅读、视听、参与等不同形式,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调动学生的双语学习积极性,扩大双语教学的时空。

5.开发电子教材,把电子信息科技融入双语教育。电子教材代表数字化、电子化、电脑化、网络化,学校自行按课本与课外读物的主要词汇、语法与故事情节来设计、编写相关教材,并指导互联网正常使用,把学校的网络平台学习环境连接到家庭,让电子信息科技融入教学,以创造信息融入双语教育课程的理想网络学习环境。

发展如台中一中所采用的软件模式:竞争模式和协同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或在家自修,软件内容分高、中、低几种深度、广度的课程与测验评价,提供高、中、低程度的学生自由选择。

另外,为了保证我国双语教育实验教材的实用性,在编写的过程中,除了聘请国内外双语教育专家参与编写外,还要有从事第一线双语教育教学的教师参与编写,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及其家长的意见,结合我国的国情与我国教育的实际,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与语言环境,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突出双语教育教材的真实性。考虑开发一些科学课程的汉语与英语两相对照的双语教育实验教材,这样,一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双语水平,不会使学生的汉语能力受到影响;二则汉英对照,易于学生自学,不会造成学生太大的学习压力,也能够避免学科的损伤,不影响学生升学。

综上所述,双语教材应视学科和年级的不同,依据先易后难、先辅后主、先理后文的原则分期编写。应该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双语教材,逐步做到在内容上与中文教材互补,推动教学的发展。

二、双语教育的评价措施

评价是为做出某种决策而描述获得和提供帮助的过程。“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善”。通过评价,判断优劣价值,提出缺陷或困难所在,做出行动的决定。一个项目如何进行、如何检测,评价方案必不可少,本文尝试改进内地双语教育活动和评价方案。(方案见后表)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了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长期工程。双语教育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为了保证实现预期的目标,取得最佳的效果,就要对双语教育实施现状及其最终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这种综合性的双语教育评价的实施应由三个部分组成:预期评价(双语教育的预期评价有时也被称为初步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双语教育的预期评价一般是在双语教育计划开展实施以前必须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比较清晰地了解学生接受双语教育的需要,以制订更加切实可行的双语教育计划。双语教育的过程评价在双语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主旨在于掌握双语教育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情况,以对原定计划中不切学生实际的部分及时改进与补充。双语教育的结果评价是在整个双语教育计划结束后进行的,其实就是对学生接受双语教育计划较长时期(这个阶段一般要长达两年左右的时间)后所获得的双语水平,以及各双语学科学业成绩作比较客观的鉴定与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双语教育计划对学生的双语水平、非语言学科学业的成绩,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及作用。

为此,学校要有具体的双语教育实践方案,方案步骤可如下文所述:

首先,双语教育实验的开展要建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组织成员职能分工要明晰。

领导小组一般由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成立,由组长、副组长和干事组成,负责双语决策(譬如,苏州市政府引入的“引智双语教师培训项目”),分管双语教育标准的制定(由基教处负责),课程设置(由基教处负责),教材编写(由教研室负责),教学研究(由教研室、教科所负责)。

接着,开设双语教育课程的学校应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

1.明确指导思想。例如:上海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是“用目标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用目标语进行听说读写和思维的外语综合能力,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体现外语的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情感传递的功能。

2.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1)实验学校名称;

(2)双语教育实施的非语言学科名称;

(3)双语教育实施的年级;

(4)双语教育实施的模式(浸入式、过渡式或维持式);

(5)双语课程使用的教材(如引进教材、翻译教材或是自编教材,以及具体的教材名称);

(6)师资来源;

(7)做预期评价(见表一);

(8)作实施过程评价:归纳其测量与评价目标,应包括以下方面:

这一项是双语教育实施的落脚点,是重中之重。这一评价不仅仅是简单地评价一个课程方案的好与不好,更是为决策者提供改进双语教育计划的依据。

(9)效果评价。

所谓双语教育的效果评价,是基于很长一段时间的双语教育过程评价数据收集之后而开始的另外一种评价,也叫双语教育终结性评价。开展双语教育结果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英语单语教学与双语教育的比较(当然也不一定非要进行比较),确定双语教育促进学生双语水平与学业进步的程度。其实,双语教育结果评价除了关注双语教育计划本身的成效以外,还涉及双语教育过程中其他一些目标的实现,诸如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学生个体目标的实现等。一般而言,出于这样一种目的的双语教育评价,往往是把接受双语教育计划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与接受英语单语教育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加以综合比较分析。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测试方法,把各区域各组学生几个阶段的双语学习测试成绩、非语言学科学业成绩、学习态度的转变等数据收集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此处需特别强调的是,双语教育计划的实施,往往会影响学生一个学年到另一个学年母语标准化测试的成绩,这也许会进而影响接受双语教育计划的学生在某一个时期全面发展情况的评估的结果。因此,在实施双语教育结果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如果出现上述情况,评价者应及时采取一些补救性措施,尽量避免对学生学习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这一项是我国内地不够重视的,而台湾地区做得较好。(见表三)

表一:预期评价表

分析:大多数人认为双语能力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中主要指学生的双语听、说、读、写能力。个别人认为学生的双语能力主要指双语口头交际能力,也就是学生的听、说两种语言的能力。依此观点,学生的双语能力具体包括:(1)双语语法能力,主要指学生能够精通两种语言系统,譬如,两种语言的句法规则、语义及其相关的附加词汇等方面的知识;(2)双语社会语言能力,主要强调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灵活运用两种语言的恰当表达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3)双语演讲能力,特指学生能够用两种语言,富有意义与激情地表达与所涉及主题有关的内容;(4)双语策略性能力,是指学生在两种语言交流中能够灵活机动地使用或切换两种语言。所有这些都属于学生双语能力评价的范畴。此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双语能力评价还涉及对评价过程与评价内容中文化偏见的反思,要注意评价的场景等。

学生获取的语言知识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其中,一个层面的语言知识属于被动性语言知识,这种语言知识通常是学生在听、说的过程中习得的。另一个层面的语言知识是主动性语言知识(也称活动性语言知识),这种语言知识往往是学生通过读与写而渐渐习得的。不言而喻,后者的习得往往要以前者为基础。

通过对学生双语技能的测试,往往可以折射出外语的听、说能力还没有满足学生对双语教育的需求。对这些学生而言,在进行读、写层面的双语教育以前,必须先为他们提供正规的以听、说训练为主的双语教育,直到他们的被动性语言基础扎实了,才可以进行读、写层面的或较高层次的双语教育。相比之下,那些听、说能力已经非常熟练,而且初步具有一定读、写能力的学生,可以实施用英语教授其他非语言学科的双语教育计划。语言学家普遍认为:外语语音、词汇与语法掌握的熟练程度在决定学生理解、使用外语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发音与听力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影响他们清晰地读出所学词汇的一个主要因素。学生熟悉外语词汇的范围决定着他们理解各学科概念的范围与程度,学生掌握外语词汇与语法技巧的程度,也往往决定了学生用这种语言思维与分析问题的水平,学生在一定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下熟练使用外语的能力,也会影响到他们信息交流的范围。因此,只有当学生能够以恰当的方式与他人进行自由地交流,或者当这个学生可以用外语对自己的观点与需求作准确的表达,这个学生才可能全身心地参与双语教育的课堂教学。

性向预测是我国在制订计划时容易忽略的。学生语言群体对待另外一种语言的消极态度,往往是影响学生该门语言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学生对待第二语言态度的测试,要包含在各学校的双语教育计划预测试之中。家长大力支持双语教育计划的兴趣或兴趣缺乏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语教育结果。

表二:双语教育实施过程评价方案

双语教育实验如果能严谨地从这些方面入手,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以深入探讨台中第一高级中学尝试推行的非语言类科目——物理汉英双语教育为案例研究,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将处理过的信息按照问题归类,将结果写成正式报告并分发给有关人员。在分类评价报告的基础上,对双语教育实施的方案作全面的判断,看双语教育是否损伤母语学习,是否损伤学科学习,是否利于提高外语水平。针对学生在双语课程中反映出的情感、态度,调整双语教育实施方案,提高教师水平,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以下图表表明台中一中双语班实验的效果。

表三:台湾双语教育实验效果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双语教育实验班进步了15.6分,占原来程度的23.8%。说明双语教育是可行的。

表四至表六为苏州地区对推行双语教育的问卷调查:

表四:双语教育实施前学生基本能力的问卷调查(接受问卷学生计101人)

说明:8项里6项回答低于60%,被判定为不合格,这些“不合格等级”的项目为教材提供了参考,为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中制订评价方案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学生欠缺的正是我们推行双语教育可以实现并提高的。

表五:双语教育教材评价方案实施过程问卷调查(接受问卷学生计101人)

说明:6项里6项回答超过60%,被判定为“学生希望的教材的方式”。学生希望双语教材应有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我们在做双语教材开发时,就能有的放矢,做到切实有效。

表六:双语教育阶段成果评价方案问卷调查(接受问卷学生计101人)

说明:18项里12项回答为需要,判定为“学生需要”双语教育。学生需要的项目可继续强化,不需要的可在教育过程中删除,这将有助于双语教育教材开发得更合理、实用、科学,双语评价体系得更完善。学生的双语策略性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将有明显提升,学生不仅会学英语,还会用英语,更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学习世界范围内的先进科技,最终实现双语教育培养外语科技人才,促进本国经济科技发展的目标。

三、双语教育实验的管理

1.政府层面:研究发现,除非双语教育与政府保持一致,否则它们不会成功。所以双语教育实施的保障是政府的有序管理。

首先是制度保障。政府统筹安排,设立实验学校的申报制度,严格审核把关。这样有利于双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推行、实施,有利于统一标准,有利于双语教材的编制与传播。

其次是政策倾斜。在中小学推进双语教育,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开创性工作,需要得到有力的政策支撑。无论是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还是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都要认真制定“双语教育”实验学校资格认定条例、双语教学规范,以及双语教育督导评估标准。鼓励所辖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双语实验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投入给予倾斜,为双语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最后是经费落实。实施双语教育需要在经费投入、人员配备、收费政策等方面给予保证,为双语教育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除可以多渠道引进丰富多彩的教材外,政府还能在不考虑赢利的前提下,投入人力、资金自行编制教材。

2.学校层面:学校作为双语教育实验的基地,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双语教育的效果。

(1)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小组,为双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各种支持。

(2)实行选拔、培训和激励相结合的教师管理机制。

(3)课堂作为双语教育的阵地,其管理模式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以物理课为例,双语教育起初应降低课程标准,然后指导学生认识常用的物理学词汇,如位置(Position)、速度(Velocity)、加速度(Acceleration)和直线运动(Rectilinear Motion)等,学习如何以简单英文句子回答物理问题,到听得懂老师用英文上课及说明,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原理、简单的特性及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后,再逐渐恢复应有的专业水平并加强双语特色。双语课程中还应保证使用电子教材的时间,选择多种典型题目,在电脑交互式解说下引导学生逐渐适应读写英文题目、解题及作答。双语课程的节数、时间及各种教材的使用,都应有固定的时间并逐步推进。

四、结语

很多人从新加坡的双语教育现状中寻求中国特色的双语教育出路,其实,这是有一定国情差距的。中国应以其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作为基点,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语并重”,立国之本还是汉语。英语的工具性应该重于人文性。比起新加坡,台湾地区的有效双语教育方式应该更值得内地借鉴。

正是出于工具性的技能要求,本文在教材方面提出降低门槛,用多样性和趣味性引起学生兴趣的建议,注重实用性和生活化,不以分数,而以学生的运用能力为评价标准,并从政府层面和学校层面来改善管理,以求真正寻找到一条务实、简便的可行之路。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5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出现的双语教学热,提出各个高校不应盲目,照搬他人模式,而应根据本校生源和师资情况,采取灵活方式,分步骤的实现全英文授课,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双语教学的优势。 

 

一、双语教学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与日俱增。这种国际化,包括师生之间的国际流动,课程的国际化培训与科研的国际合作等。为了加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教育部要求在高校里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也成为我们迎接国际化挑战的重大举措之一。 

所谓“双语”教学,指用两种不同语言(在中国,主要指汉语和英语)交互进行学科教育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指,在用母语进行部分学科教学的同时,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者全部非语言学科教学,通过学习学科知识,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的目的。双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两种语言教学,培养学生使用两种语言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以适应我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即双语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学英语,而是以英语语言为手段去学习专业知识。 

二、双语教学因材施教原因分析与实施方法 

为了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我们必须考虑双语教学的每—个环节,如教材,师资,授课模式等。而在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显示出极大的差异性。要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我们就不能不考虑这种差异性,并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以作到实事求是,因材施教,使双语教学的巨大优势真正得到体现。 

(一)据高校类型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层次的高校,首先应根据本身生源质量情况和师资配备情况在总体上进行合理定位。如对于一些办学水平较高的重点院校,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生源质量高,从国外回国或进修返回的教师相对较多,这些教师在专业和授课方面都较熟练。应将双语教学要求与目标定在较高的位置,即双语教学的起点与教学结果都应明确的要求。这些院校一开始就应将双语教学纳入到常规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计划中来,引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使用全英文授课,甚至用英文写毕业设计论文。 

对于普通的高校,由于学生基础稍差,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别,另外普通高校里国外回国或进修的教师相对较少,不宜盲目地照搬重点高校的模式,应制定出适合本身的教学计划,对于比较难的科目不宜采用双语教学。授课方式上也应由中英文结合讲授,逐步过渡到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充分的适应过程,让老师有充分的双语教学成长的时间。 

其它一些以培养应用技能为主的高校,在教材的选用、课堂英文使用的比例等方面都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双语教学计划以选修或示范模式为主,教学目的以外语学科词汇的渗透,学科概念和公式的表达以及部分外语释义的讲授为主。 

我校信电学院首先在信息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探索,课程名称为《计算机通信网络入授课教师长期从事信息专业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作为访问学者出国进修,具有较高英语表达能力。对本校学生授课时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实行全英文授课。在给另一所学校徐海学院授课时课堂上主要以汉英结合为主,教材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二)据学生素质因材施教 

在同一高校也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高校所招学生来自不同省份和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各个地区英语教学的开展情况参差不齐,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分级组织教学。对于英语综合水平较高的学生,应以参照重点高校的教学要求模式;对于一些从老边少等英语教学不发达地区应采取适当的教学进度;中间部分是学校双语教学的主体,更应视学校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在双语教学期间,根据学生进步程度的不同,可自动申请到不同的教学等级中来,这样做到合理规划,共同提高进步。 

在《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虽然有80%的学生表示满意,但仍有20%的学生反映学习效果不好,思想负担很重。这些学生大多来自英语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针对这些学生,学院准备在下几届的双语教学中采用双向选择,即通过学生自主报名,班主任推荐.任课教师考核等办法,将双语教学分为两个教学进度不同的授课组,并创建双语教学多媒体网站,进行教学辅导。通过网站,学生可以下载多媒体课件和查阅专业词汇等。这样做到合理规划,共同提高进步。 

(三)据前期教育不同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前期教育,双语教学计划应作相应的修改。原来的学生中学阶段主要以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小学阶段基本未接触英语教学;但目前中学阶段转向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甚许多地区在小学阶段就实行英语,甚至双语教学,逐渐与大学教育衔接。我们在制定双语教学计划时,应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前期教育而有所区别,在总体大纲的制定或进行分级选拔时人数和方法上不能一成不变。 

三、总结与探讨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我国本科教育工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培养21世纪社会发展高素质复合人才的需要。发展双语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了解世界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无疑会有很大帮助。发展双语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我们必须立足于实际,与时俱进,深化双语教学改革,应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各个高校生源实际情况特点,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双语教学能够在整个高校系统顺利地开展,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到双语教学所带来的益处。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 

[2]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彭小夏.关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杂志,2008,5(1o):74-75.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6

论文摘要:双语教学是当前一种非常流行的教学方法。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很多学校都采用了双语教学,原因在于国际贫易业务中我们与外商打交道需要运用英文而非中文的外贸知识,即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语言都是英语的。因此中英双语教学无疑就成了该课程最好的教学方法。然而双语教学的模式有很多,哪种模式所达到的效果较好呢?由于双语教学方法源于工作实际需要,那么双语教学形式最好也能根据工作实际来设计,这样就能充分以工作实践为导向,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

双语教学是当前比较新型的教学方法。英国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将各类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分类:浸人型双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和过渡型双语教学,但就双语教学的目的没有进行说明。很多国内学者进行了补充。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更好的应用外语,满足工作需要,适应企业用人要求。因此它是一种源于工作实际而产生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来执行呢?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模式。对于操作型课程而言,以工作过程或者工作项目和任务为导向来设计双语教学的模式最为合理。因为操作型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即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结合,能使专业知识与英语高度一体化,使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高度融合。这里我们就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进行模式设计和分析。

一、传统双语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双语教学模式,多是在形式上将教材内容的讲解由汉语讲解变成双语讲解,教学模式的思路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学生从中受益的仅仅局限于多了解到一些理论知识的英文说法,而缺乏真正意义上对整个工作过程的把握,造成了所学不实用,所学不会用的尴尬情况。据调查,用人单位经常抱怨在招聘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后,还要花费企业培训成本使其熟悉国际贸易流程,这也对现有的双语教学在内容模式上提出了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工作指导手册,设计教学模式均围绕“所学即所用”展开,能很好地解决上述矛盾。

笔者很荣幸地作为高校特邀记者参加了2008年由无锡人才市场举办的国际贸易专场招聘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了83个从事国际贸易的公司,得到76份调查问卷,参与率为91.56%。调查结果列表绘图如后:

从饼图中可以看出:有八成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是不满意的。从柱形图中可以看出:虽然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但工作上手速度极低。这应该就是造成了超过八成用人单位不满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揭示了传统双语教学的弊端。笔

者认为双语教学方法本身是有助于克服“工作上手速度”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模式,还是照搬原有理论教学模式,与实际工作脱节。因此,只有方法与模式相一致,都以实际工作项目为导向,这种配合才能克服上述问题。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语教学模式设计

双语教学过程中,其模式主要分为三块:情境模式,方法模式,考核模式。这三块均要根据工作实际来设计,配合双语教学,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对工作实际的把握,克服上述问题。

(一)情境模式设计

情境模式也可认为是内容模式。将不同的工作内容设计成教学中的不同教学情境。所谓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中心的内容模式设计,就是将原有的教材内容顺序打破,重新编排,按照工作项目和任务的要求,将各项目和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柔和在一起。即不是为了学理论知识而学理论知识,而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学所需的理论知识。这种变动可以提高学生对工作任务和能力的把握,而非对理论知识点的把握。

以《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课程为例: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以国际贸易的完整流程为工作项目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平台,进行章节情境设计。在每一个工作项目中融人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从而形成一个以国际贸易流程为主线,以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为节点的知识网络体系,使零散的理论知识根据工作指导而结合。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都成为贸易流程中模块的工作指导,使学生能够管中窥豹。整个国际贸易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四大工作项目:交易前的准备工作,磋商过程,合同的执行(出口)及合同的执行(进口)。首先,交易前准备工作。将此项目的两个任务设计为两个情境讲解:情境一(工作任务一)为寻找客户,情境二(工作任务二)为资信调查。在情境一中着重介绍寻找客户的途经,情境二重点讲解资信调查的通用方法。其次,工作项目之磋商过程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点,从磋商开始到签订合同结束共有八项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分别据此设计八大情境:情境一询还盘磋商、情境二讨论商品相关条款、情境三价格谈判、情境四运输事宜、情境五保险事宜、情境六支付方式、情境七一般条款、情境八合同签订。磋商过程是国际贸易工作的重点项目,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将其设计为课程内容重点章程,充分体现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来进行情境设计的理念。在该项目的实现中,情境设计以“合同”为载体,按照从最初询还盘到合同签字生效的完整过程为主线,进行八大工作任务的学习。以上八大情境和实际业务操作完全一致。工作项目三为出口商的合同的执行,在这个项目中出口商主要要完成从准备单据、发货、取得货款、退税等十项工作任务。因此根据这不同的任务设计十大情境模式:情境一申请产地证;情境二租船订舱;情境三商检;情境四保险;情境五报关;情境六装船;情境七交单;情境八核销;情境九结汇;情境十退税。工作项目四为进口商执行合同,在该工作项目中主要有四项工作任务,据此设计四个工作情境:情境一支付货款;情境二进口报检;情境三进口报关;情境四索赔和仲裁。参考哈弗MBA课程的案例导向教学,为各个工作项目设计真实的案例来进行教学预演,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以上设计的内容主要是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的内容情境模式设计。然而仅仅有内容上的改变还是不够的。理论教学要通过实践来巩固,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即还应配合双语设计的方法模式。 (二)方法模式设计

所谓方法即在内容确定的前提下,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笔者认为,在以工作项目为导向的双语教学中,应考虑两个层面的方法:一是理论教学中的方法模式;二是理论教学后的方法模式。

1、案例引人与导出

在理论教学中,要充分采用案例教学法。由教师虚拟一个以实际贸易为基础的国际贸易案例情境。教师在该案例中担任编剧和导演的角色,将学生分成贸易的甲方和乙方。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虚拟的环境中,和学生一起为双方设计相应的组织机构,搭建仿真的贸易平台。作为编剧和导演的教师,负责编写“剧本”。而学生按照“剧本”,找出本幕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预习的工作要求由学生在课下协同完成。教师编写的“剧本”给学生一个抛砖引玉的参考,学生可以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表演”。教师在课程前,将本幕所设计的知识点和考查点,列一个“Checklist(检查表格)并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仔细记录学生对知识点和考查点的掌握情况,并对双方的表现进行打分。学生“表演”结束后,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和总结,对所涉及的外贸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并评出“最佳表现奖”等奖项,既是对学生的鼓励,又可以作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2、实践与理论高度融合

理论教学后,存在教学效果巩固的问题。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单纯的理论教学,其巩固效果很差。在传统的外贸教学中,通常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训分开,学期的大半时间讲授理论,学期末进行实训,这样的弊端是:在学理论时,由于比较抽象,很难真正全面地理解。而实训课时,平时教授的理论知识由于掌握不牢固,已经大部分忘记了。这样一来,变成了“夹生饭”、“回锅肉”。教学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因此,高度融合的实践与理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二法则。在教学中,将只是在学期末进行的实训分成章节实训和汇报实训。章节实训与章节理论教学紧密相连,学完了理论知识,立即去实训,使抽象的理论得以在实际应用中消化理解,成为技能,而汇报实训,是将所学的分散的知识和技能条理化,变成实际工作情形的真实预演。

(三)考核模式设计

由于前面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化,其课程考核模式就不能再采用传统的书面百分制考试了。否则会使前面的改革前功尽弃。以工作项目为导向的双语教学课程,其考核应采用多种形式并举的方法,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尤其要突出工作实践能力。具体可设计为:书面考试(占20% ),平时作业以及平时表现(20% ),工作情境考核(30% ),口试(面试)考核(30%)。

三、基于工作过程双语教学模式面临的难题及克服

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语教学模式在执行过程中主要面临两大难题。第一个难题就是配套教材。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有很多双语教材。然而这些教材的共同特点是:以原有的中文教材为基础,在传统框架下编排相关内容,很多内容理论性太强(如术语),很多实践性的环节缺失(如报检、报关等),很多知识顺序颠倒(如磋商)。而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语教学模式要求所有知识点的设计和组合均围绕工作过程,并在每个工作情境中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学完理论立即操作。因此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所要求的是工作手册式的便捷的双语教材。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应对双语教材重新设计和编写。目前我院根据上述模式编写自印的教材《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受到学生的好评。

第二个难题是这种双语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实行。高度融合即要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我们当前主要院校现行的教学计划很不适合这种模式的推行。在当前院校的教学计划中,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合理安排和分配,往往会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分开,往往是前半学期理论,后半学期实践。在这种计划下,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很难。因此在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中应让双语教师有充分选择权,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实时调整理论和实践环节,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两种做法:一是调整教学计划,将实践环节和理论环节合在一起安排,即将实践环节放到理论教学中去,但是在实训室的时间和课时安排上会给系部带来一定的麻烦。另一种方法是:引进集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训室。该实训室集理论讲解、实训操作为一体,教师在实训室中讲解,同时学生可实时在实训室操作,这样就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在一起。

四、结论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双语教学;生源;师资配备;分级教学

一、双语教学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与日俱增。这种国际化,包括师生之间的国际流动,课程的国际化培训与科研的国际合作等。为了加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教育部要求在高校里全面推进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也成为我们迎接国际化挑战的重大举措之一。

所谓“双语”教学,指用两种不同语言(在中国,主要指汉语和英语)交互进行学科教育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指,在用母语进行部分学科教学的同时,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者全部非语言学科教学,通过学习学科知识,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的目的。双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两种语言教学,培养学生使用两种语言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以适应我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即双语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学英语,而是以英语语言为手段去学习专业知识。

二、双语教学因材施教原因分析与实施方法

为了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我们必须考虑双语教学的每—个环节,如教材,师资,授课模式等。而在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显示出极大的差异性。要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我们就不能不考虑这种差异性,并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以作到实事求是,因材施教,使双语教学的巨大优势真正得到体现。

(一)据高校类型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层次的高校,首先应根据本身生源质量情况和师资配备情况在总体上进行合理定位。如对于一些办学水平较高的重点院校,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生源质量高,从国外回国或进修返回的教师相对较多,这些教师在专业和授课方面都较熟练。应将双语教学要求与目标定在较高的位置,即双语教学的起点与教学结果都应明确的要求。这些院校一开始就应将双语教学纳入到常规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计划中来,引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使用全英文授课,甚至用英文写毕业设计论文。

对于普通的高校,由于学生基础稍差,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别,另外普通高校里国外回国或进修的教师相对较少,不宜盲目地照搬重点高校的模式,应制定出适合本身的教学计划,对于比较难的科目不宜采用双语教学。授课方式上也应由中英文结合讲授,逐步过渡到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充分的适应过程,让老师有充分的双语教学成长的时间。

其它一些以培养应用技能为主的高校,在教材的选用、课堂英文使用的比例等方面都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双语教学计划以选修或示范模式为主,教学目的以外语学科词汇的渗透,学科概念和公式的表达以及部分外语释义的讲授为主。

我校信电学院首先在信息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探索,课程名称为《计算机通信网络入授课教师长期从事信息专业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作为访问学者出国进修,具有较高英语表达能力。对本校学生授课时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实行全英文授课。在给另一所学校徐海学院授课时课堂上主要以汉英结合为主,教材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二)据学生素质因材施教

在同一高校也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高校所招学生来自不同省份和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各个地区英语教学的开展情况参差不齐,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分级组织教学。对于英语综合水平较高的学生,应以参照重点高校的教学要求模式;对于一些从老边少等英语教学不发达地区应采取适当的教学进度;中间部分是学校双语教学的主体,更应视学校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在双语教学期间,根据学生进步程度的不同,可自动申请到不同的教学等级中来,这样做到合理规划,共同提高进步。

在《计算机通信网络》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虽然有80%的学生表示满意,但仍有20%的学生反映学习效果不好,思想负担很重。这些学生大多来自英语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针对这些学生,学院准备在下几届的双语教学中采用双向选择,即通过学生自主报名,班主任推荐.任课教师考核等办法,将双语教学分为两个教学进度不同的授课组,并创建双语教学多媒体网站,进行教学辅导。通过网站,学生可以下载多媒体课件和查阅专业词汇等。这样做到合理规划,共同提高进步。

(三)据前期教育不同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前期教育,双语教学计划应作相应的修改。原来的学生中学阶段主要以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小学阶段基本未接触英语教学;但目前中学阶段转向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甚许多地区在小学阶段就实行英语,甚至双语教学,逐渐与大学教

[1] [2] 

育衔接。我们在制定双语教学计划时,应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前期教育而有所区别,在总体大纲的制定或进行分级选拔时人数和方法上不能一成不变。

三、总结与探讨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我国本科教育工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培养世纪社会发展高素质复合人才的需要。发展双语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了解世界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无疑会有很大帮助。发展双语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我们必须立足于实际,与时俱进,深化双语教学改革,应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各个高校生源实际情况特点,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双语教学能够在整个高校系统顺利地开展,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到双语教学所带来的益处。

双语教学工作计划篇8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的经济互相融合的程度也不断加深。据商务部的数据表明,200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7606.9亿美元,越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几近70%,其中进出口9690.8亿美元,外资企业出口5638.3亿美元,占总出口的58.2%,进口7916.1亿美元,外资企业进口4726.2亿美元,占总进口的59.7%[2]。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不论是从我国对外贸易的总量及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还是从外资企业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都表明“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涉外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高校人才的培养将步入与世界接轨的知识型社会,尤其是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直接步入国际竞争与合作,国际交流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迎接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这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了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如何满足全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外语需求?如何培养更多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双语人才?这些都是摆在全国各个高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各位同仁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以开放的胸怀和科学的态度了解世界多元化文化,熟悉国际交往的规则,掌握地道流利的外语,已经成为全国各个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为此,教育部专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做出指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贸易、法律等工具,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至10%。”作为应用型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和市场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尤其是涉外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及贸易公司等,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外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为了迎接国内、国际市场的挑战,培养能够步入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的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积极贯彻教育部精神,推进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改革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中西部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已经开始双语教学的实践工作,其中一些重点大学的双语教学工作开展得更早。如北京联合大学商学院在2001年教育部出台相关双语教学指导意见之前就开始了双语教学的试验。还有一些院校走得更远一些,他们已经在某些课程中开始全英文教学与双语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将国际贸易课程开设为全英文和双语教学模式,并将其建设为精品课程,其特色的办学模式使他们的国际贸易课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而在中西部地区高校当中,由于受到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人才短缺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起步较晚,且大多数学校的双语教学尚处于试点阶段,其中工商管理专业是试点的重要领域。以我校为例,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出台近2年之后,即2003年,才制定了《吉首大学关于加强双语教学的实施意见》,并于次年在全校范围内起动双语教学的试点工作,同年成立国际交流学院并与英国的UCE(现在的伯明翰城市大学)和哥拉斯哥大学在工商管理、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建立合作办学的项目,并于2006年开始互派相关专业老师进行学术交流,目前尚处于磨合阶段。学生刚刚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但有些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如笔者所带的《InternationalMarketing》双语教学中,由于事先没有进行英语水平的筛选,学生的英文水平极度不平衡,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效果好,应该加大英语在教学中的使用比率,而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则恰恰相反,这对双语教学的整体效果极为不利。总体上来说,尽管学校和院系为鼓励双语教学,而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性的措施,但是因为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双语教学规模和效果离预期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比较多。

三、中西部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西部地区高校由于所处的地理区位的原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条件较差,导致了“优秀的人才东南飞”、“筑巢却引不来凤凰”的现象。与此同时,连那些素质较高的学生生源也一样被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给“引”走了。基于上述种种原因,中、西部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双语教师相对紧张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专业精深,英语好,还要求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充分理解和运用原版教材。因此,师资队伍条件是能否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而目前能够满足条件的教师极其有限,且绝大多数没有出国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大部分专业学科教师的外语能力并不全面,表现为虽然词汇量大、语法好、阅读能力强,但口语、听力、写作能力欠缺;而外语水平较高的基础英语教师则因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而无法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目前,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是影响和制约中西部地区高校普及推广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

(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的英语技能拥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若是因为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而制约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英语应用能力又没有得到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双语教学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校学生有相当多的属于“高分低能型”,而在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学生则更是不堪,有许多大学生甚至属于“低分低能型”。虽然高校学生学习英语多年,但相当部分的学生英语技能水平仍然相当低,难以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另外,由于教学评估的需要,各学校盲目攀比双语课程开设的数量,而忽视了对双语教学的规划性,缺乏对双语教学对象的选择性,严重地制约了双语教学的效果,使其出现了明显的形式主义,为双语教学而进行双语教学。

(三)双语教材相对短缺

教材是实施教学不可或缺的要素,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尤为重要。一般来讲,双语教学的教材多选用外文的出版教材,这些原汁原味的外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外语使用环境,教育部也将高校使用外文的教材纳入高校教育水平评估体系[4]。就工商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而言,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有利于学生掌握西方国家先进的经营方式和不断更新的经营理念。然而,国外的原版教材本身具有出版国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特点,其基本理论部分能够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但具体涉及到我国特定的内容时,则仍显不足。如笔者主讲的InternationalMarketing,采用的是菲利普•R•凯特奥拉的教材,当讲授到政治法律环境一章时,学生就非常困难。而目前国内的相关教材建设则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内容的适用性有待验证。

四、完善中西部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管理机制

开展双语教学是一项持续工作,必须全期全面的计划,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改革。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工商管理专业要适应WTO和国际化的要求。加快培养适应全球化、具有国际意识、能够步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专业性管理人才;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要采用与国际相关专业接轨的教学计划,从工商管理专业整体的角度,基于其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做出整体规划,克服单门双语课程与工商管理专业整体课程体系之间的矛盾,并在专业教学计划改革中着重考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认识特点和知识需求进行统筹安排。同时,为了确保双语教学实施的效果,必须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管理措施对双语教学各环节进行长期有效地监控,包括对双语课程主讲教师资格与水平的审查,对双语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做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正确实施,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激励机制

在中西部地区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双语教学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的师资队伍是推动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关键。因此,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双语教学对师资的要求,应尽建立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培养、激励机制。对于急需的双语教学师资,可以优惠的待遇引进海归人员,加强向社会公开招聘力度。同时加强对现有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潜质的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培训,鼓励和支持这些教师去国外进修或开展学术交流,以保证双语教学的标准化和高质量。还有一个途径就是对现有的基础外语教师进行课程的培训。除此之外,还需要提高双语教学的课酬,加大激励力度,最大限度的激发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三)建立基于外语水平的学生分流机制

据笔者在课堂上的随机调查,相当部分的学生反映英语水平跟不上双语教学的进度,从而畏惧双语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基于这一情况,课前对学生进行分流,实施“分笼喂养”的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课前学生分流主要是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外语出题测验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或依据其英语四、六级的成绩,从中选拔比较优秀且自愿参加双语课程的学生,以使学生的外语水平达到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从而有效地避免有的学生厌学情况,防止其在放弃外语学习的同时放弃专业知识的学习。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慢慢提高英语授课的比例,最终达到进行双语教学的目的。

(四)建立双语课程教材建设的资助机制

教材,作为实施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在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位置,在双语教学中则更是如此。目前国内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多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和教学参考用书,由于地域文化的原因(如前文所述),并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双语教学的需求。因此,加强双语课程教材建设、完善相关的资助机制就很有必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资助对原版的英文教材基于其利弊进行改编。这样一方面可以掌握国外先进理论和管理理念,以达到工商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同时对涉及到本国的特定内容时进行改编,使之符合本土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因而,改编教材既能保证语言上的原汁原味,又能按照我国的教学大纲进行量体裁衣。

五、结束语

上一篇:中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汉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