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12 14:07:25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篇1

XX年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为重心,以教研为中心,以科研为引领,以培训为抓手,以信息为支撑,以加大经费投入为保障,教研、科研、培训、信息协同运作,四大部门通力合作,充分发挥“研训、引领、管理、服务”的职能作用,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为我市率先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和谐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重点

1.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研究与指导。

以提高学科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为主要形式,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坚持行之有效的计划、总结审查备案制度。学年初,学校制订校本研训专项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活动内容、主要措施、主要活动安排四个部分。年末写出校本研训专项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活动内容,基本做法,取得的成绩或经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办法。计划总结要分类归档保存。坚持校本研训年度评估制度。根据校本研训的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调整完善评估方案。评估采用综合评议和现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大校本研训评估结果在考核评估中的分值权重,把学校管理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师、学校、质量的内涵发展上来,加强制度建设,注重过程管理。今年将继续进行“校本培训先进学校”的评选。

2.精心组织好各类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XX年培训计划,包括十大培训模块、52个培训项目。项目设计涉及德育研修、教育教学研修、现代化装备管理与使用、学历提升等,实现各类教育和各类人才全覆盖。

重点培训项目内容:

(1)开展“亮师表,正教风,提形象”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以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系列活动,切实解决当前师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做好市第七届中小学主题班会课评比和年度班主任征文的评选工作。

(2)充分发挥“雉水名师工作室”作用,招收固定学员,吸收走读学员,进一步扩大影响,扩大教师受益面。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意识,建立“雉水名师工作室”考评标准,以教师受益面、人才成长率和公众认可度为主要指标。

(3)继续办好第六届市“雉水校长(园长)”。加强学校管理干部职责和执行力培训,通过培训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管理干部履行职责的能力。

(4)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举办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坛新秀、XX届和XX届新教师等培训班,促进其快速成长。

(5)开展教研方式的“微革命”研究。组织中小学学校发展共同体全方位开展合作教研和横向互动与交流活动。有效实现各共同体内部在教师构成、信息资源及其活动组织方面的优势互补。定期召开共同体建设沙龙研讨活动,积极开展共同体一日开放活动。利用各种教研活动加强教师培训,引领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6)在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教育云平台)上取得突破。认真研究目前教育信息化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云的具体表现形式、县级试点单位的技术架构和瓶颈难点及对策,积极稳步启动并完成上级要求的试点工作。组织9个市“xx”规划课题学校的研究工作,扩大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组织小学校长、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团体竞赛,充分应用智能录播系统,发挥“学校联盟”优势,进一步推动现代教育技术普及应用和研究水平的提高。重视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智能录播、组组通系统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高效融入“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竞赛活动。

(7)扎实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现代信息化应用及研究能力。组织计算机、电教设备管理人员的基本维护培训,组织“xx”市电教专项课题研究人员的培训,开展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等管理人员专用软件使用培训。

(8)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开展远程教育培训。进一步办好微型课题研究网、活动教学研究网、市教育科学课题管理网和教科室网页,及时更新内容,做到新、快、准,不断扩大教育科研信息量,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9)深入推进读书活动。举办年度读书征文、读书笔记、青年教师藏书家评比活动。举办“第四届市青年教师读书展示会”(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漂流活动、名师赠书活动)。加强读书工作的管理和考评,以评促读、以评促学。做好学校教科研年度考评的组织工作,优化考评手段,运用考核杠杆,推动和促进基层学校自觉、自主地提高教科研水平。

(10)进一步做好在职教师学历进修。《市xx教育发展规划》对在职教师的学历进修提出了明确要求,幼儿园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必须达到95%,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必须分别达到45%、65%、95%;初中、高中、中职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必须分别达到8%、20%、15%。各单位要认真开展“xx”中期自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学历进修机制,制定在职教师学历进修计划,大力鼓励教师开展学历进修,并切实做好教师学历进修权益保障工作,妥善处理工学矛盾,确保至XX年各学段教师学历要求全面达标。各单位10月底前要将学历进修教师名册和相关情况报教育局人事科。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建立市中小学教职工培训工作领导组和工作组。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篇2

中职教师德育教学工作计划1

 

一、抓常规训练

 

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的上课坐姿,坐姿端正,注意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回答老师问题;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口到、眼到、心到,有必要时每读一句话,手也要指到那一句,避免口心两用;发言时,要站端正,思路清晰,声音响亮,吐词清楚,忌嘟嘟囔囔,东拉西扯,语无伦次,音如蚊哼;别人发言时,注意听,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并养成正确评价和欣赏他人的习惯。

 

二、身教胜于言教

 

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尽力带头做到;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要求学生保持地面干净整洁,我时常随手捡起地面上的纸屑,要求同学们讲究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为此我在教室放了一个脸盆,里面盛满水,供学生们洗手用,每天由值日生更换洗手水,有时我手上粉笔末多了或脏了也随手洗洗。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

 

三、打造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

 

基于以上理念理念,本学期,我组织开展了《如何创建一个文明先进的班集体》、《大家共同制班规》的班会,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为班级建设献计献策。对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进行了辩论,从纪律卫生、文明礼仪、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自习时间支配几方面出发制定出了大家共同认可的班规,对形成“学风浓,班风正”的良好班集体起到了有力的促进和催化作用。

 

四、以活动促成长

 

通过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洗涤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情感。

 

通过开展“迎国庆”“感恩的心”主题小演讲,“迎教师节”尊师主题班会,争当“文明礼仪使者”手抄报评选等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文明礼貌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其健康成长。

 

总之,德育工作虽是一项艰苦而耐心的工作,但我坚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当我看到自己带的班级朝气蓬勃,秩序井然地向前发展时,当我看到学生因充实而露出的张张幸福、快乐、自信的笑脸时,所有的辛苦与汗水都化作一股甘泉流淌于心涧,且瞬时又化为强大的动力,使自己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中职教师德育教学工作计划2

 

一、践行师德

 

面对新的一个学期,我结合自己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自己的师德形象,重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为了更好的开展德育教育,现将本学期的德育作如下计划:

 

1、加强学习,勇于创新。我将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正如古人说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有效地促进了自身师德品质的养成。

 

2、参与实践,总结经验。我要在学习师德修养科学理论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了社会实践,不断学习,不断锤炼,不断深化,不断升华,时刻以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3、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益的,因此,我也将要这样做的。与同事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了良好校园工作环境。

 

二、立足学科教学学科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1、用心关怀,渗透德育。现在学生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所得的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学生面对新学期,作为科任老师,在这学期里我将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形成,关注学生的感情世界,以深入人心的情感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加强规范学习,渗透德育。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要落到实处,要狠抓主渠道。教育他们,学生只有言行一致才算得上好的道德品质。

 

3、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渗透德育。教师还应当是一位优秀品德的播种者。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学生的品德层次才会在我们的教育下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收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4、关心和爱护学生,耐心细致地作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及心理上的顾虑,使其卸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全身心的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同时在学生中广泛的开展互帮互助活动,使全体学生特别是留守孩子感受到有如家庭般的温暖,令其开心的学习,愉快的生活。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于学生,面对青春期的提前到来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学生思维能力还不完善且思想波动大,因此我将注意根据他们个体心理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学生能及时走出心理误区。避免由于思想、心理存在误区而影响学习成绩。

 

我将要和家长及时联系,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关注学生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帮助家长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篇3

(杨岳山)

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政教处工作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结合学校2008年工作计划,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方法,树立“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加强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法纪法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刻苦自强、立志成才”的优良学风。

工作目标

一、加强德育管理人员和班主任队伍的总体素质,使学校班级德育管理的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综合实践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达到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目的。

四、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继续保持学生违法犯罪率在0.3‰以内。

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发挥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

1、认真落实德育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定期检查、认真指导,积极协助有关人员作好本职工作。要求政教处工作人员在加强教育理论及教育法规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做到“三勤”、“四跟”、“五到位”,即口勤、腿勤、耳勤;跟课间、跟早操、跟课外活动、跟晚自习;思想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检查到位、教育到位。政教干事要能够深入实际、深入课间、深入学生,随时掌握违纪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加强年级组长、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发挥德育工作的核心作用。通过各种会议,加强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严格执行《永昌职中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要求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年级组、班级工作计划,适时召开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经验研讨会,坚持量化考核制度和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提高广大班主任对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

3、继续坚持政教处已经执行的班主任量化评比方案,考评中力求公平、合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量化考评由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体育组、值周教师、学生会检查小组等负责,每天检查,周六汇总到政教处,由政教处进行一周一评比,并在每周一升旗时进行文明班级表彰仪式,考评结果存档,年终作为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的重要依据,此外,对重大违纪违法事件的班级,评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

4、重视德育科研,加强德育信息化建设。德育管理工作人员和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德育管理新思想、新经验、新方法,鼓励德育工作人员以及班主任积极撰写有一定质量的德育论文或工作成功案例,作好汇编工作,踊跃投稿,交流提高。

5、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参与管理。新时期下,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学校德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协助团委会定期开展组织对班干部的培养,使之成为班级管理有力助手。

二、推动“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进程,加强学生德育系列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行为习惯的文明程度

1、要切实抓好全体学生,特别是七年级和高一年级新生的基础文明习惯教育。利用入学教育和军训的机会,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言行习惯,通过军训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接受国防教育,提高国防意识。充分利用班会、晨会、升旗仪式、校内外活动等途径对全体学生加强《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2、坚持升国旗教育。组织学生参加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根据国旗下讲话的主题内容,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艰苦朴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如何做人的教育等。

4、深入开展文明班级评选活动。继续开展文明班级评选活动,切实增强全体学生文明程度。文明班级评选活动要求学生做到“讲普通话、用规范字”,诚实守信,不骂人,不打架;参加升国旗仪式,衣着整洁,行注目礼,唱国歌时,严肃、准确,声音宏亮;参加学校集会时肃静,不得喧哗等等。特别要突出“三给”即把微笑和宽容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以及“五无”即教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校园无废弃物、交流无脏话。

5、把强化学生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长抓不放。本学期将从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抓起,做到要求明、检查细、考核严、奖罚清,以学生仪容仪表为切入点,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在楼道内、教室内不追逐打闹,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搬物轻,校园内静、楼道内静、教室内静,七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允许骑自行车上学,骑车不准带人,要求学生到校不带手机,必须穿校服,不在校服上乱涂乱画,不留长发、怪发、不染发,女生不削碎发,不染发,不佩带首饰,不化妆,穿着整齐、整洁。

6、加强法制教育和禁毒宣传教育。通过法制和禁毒专题讲座和报告,观看法制教育片,禁毒教育专题片,举办主题班会,开辟法制教育专栏板报等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教育法和自我保护意识,把普法教育和遵

规守纪教育结合起来。政治组教师每学期给每班认真上好两节法制教育课。

7、依法抓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特殊生档案,并对特殊生进行跟踪教育。政教处、年级组长、班主任,要对学生层层管理,对自控力差的学生要做耐心的思想工作,处处渗透有情的德育和德育的有情,对违纪学生要正确批评教育,对严重违纪的学生,要依据《永昌职中违纪学生处理办法》给予纪律处分,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六个等级,凡受到处分的学生在评优评先和奖学金资助方面采取“一票否决”。

8、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家访、信访、电话联系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与家长共商教育子女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加强德育环境建设,对家长学校的教科研课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让学校教育进家庭、进社区,让家庭教育依托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推动学校教育,推进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学生成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9、加强校园安全。政教处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通知,以增强学生各种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加强对学生外出活动、上下学、午休晚休时的检查巡视,严密关注学生中拉帮结派、“拜哥哥”、“结妹妹”、“生日宴会”等不良现象,要进一步加强治安管理人员和前后门卫的岗位职责,加大对门卫工作的督查力度,实行门卫24小时值班岗,对来校人员随时登记检查,杜绝社会上闲散人员进入学校,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高高兴兴上学来,安安全全回家去。

10、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信息,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经常性通过板报、咨询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政治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每学期上好两节心理健康教育课,认真搞好心理咨询活动,各科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重修环节中去。通过“派出去、请进来”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工作。

三、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不断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继续办好宣传栏、校园艺术长廊和校园广播等,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以年级组为单位办好艺术长廊,由政教处、团委、美术组组织对其进行检查评比,评比结果进行班级量化考评。音乐、美术组要以学生审美能力为目标,开展广泛的群众文艺活动,认真抓好艺术队的训练工作,给学生们提供展现自我,显露才华的机会,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由团委牵头制订要求,加强对学生的自律教育,充分发挥其功能,使其能及时监督、劝导、批评、纠正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讲文明守纪律的良好习惯,体现良好的校园风貌。

协调体育组,组织举办第20届校田径运动会。协助体育组,狠抓课间操质量,真正达到快、静、齐,达到以操辅智,以操育德,以操审美,以操健体。这方面,体育组要下大气力,想办法,找路子,学兄弟学校,凭自己特长,切实把此项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四、在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同时,认真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安排,并配合、协助学校其他部门开展工作,保证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大学生

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对建筑类高校如何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建筑类专业着重培养从事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高级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相当的工程知识,也要有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造型艺术修养和绘画的能力。同时建筑类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与理论方面的学习,注重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根据国内部分院校的就业情况统计:近几年我国对建筑类专业毕业生的需要量仍然较大,但是用人单位对建筑类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有关专家曾指出:建筑类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作为一个合格的建筑师,应该是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全方位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社会对建筑人才的要求是无论起点高低,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的同时,还要有脚踏实地的严谨作风,勤劳扎实的工作态度和多方面知识。

然而建筑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职业规划教育树立全程化的意识尤为重要。即有意识地将职业规划教育指导贯穿在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整个过程中,根据不同学历层次学生身心特点,针对不同年级,有侧重、有目标、有重点地分步实施生涯指导。

一、建设建筑类高校大学生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背景

1、建立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是职业规划理论的应有之义

根据Super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此时大学生的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而完成了职业学习和职业准备后,大学生毕业后则会走上初次就业岗位,正式开始职业生涯。同时,职业规划教育具有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世界,掌握职业规划基本方法,掌握相应专业知识,获得就业能力等功能。所以,大学期间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对大学生个人的未来职业走向和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此外,职业规划教育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决策过程,需要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注重有计划的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有发展潜力的素质,需要长期的点滴积累,因而开展职业规划教育需要贯穿大学学习生活的整个过程,树立全程化的理念。

2、建立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是建筑类高校大学生的需求所致

当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需求正逐渐增强。调研显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日益重视,有67.2%的学生认为很重要,只有4.2%的学生认为是不重要的。虽然大学生的职业规划需求度非常高,但目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却不容乐观,据同济大学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在被访的1013位大学生中,即使在高年级仍有接近20%的同学尚未关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在低年级同学中,虽然有高达38.8%的同学选择“在进入大学前”开始关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但根据个别访谈的结果来看,这部分同学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认识主要集中在高考报志愿时对于所报专业未来职业发展的浅层次认识,不够深入。且有近50%的同学仅仅只是关注,而其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仍然不够明确,缺乏系统性,只是有一些零碎的想法。

一系列数据表明,在面对职业生涯规划时如果不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

3、建立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是职业规划教育现状的必然要求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建筑类高校应该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培养教育和整体的规划。但从当前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来看,目前不少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比较集中在毕业班,教育内容侧重于就业材料的准备和面试技巧的指导,而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辅导、咨询方面的参考意见等没有全面展开,不能实现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系统教育,职业规划教育意义和价值还没有被普遍认同。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大学生在毕业时普遍没有职业规划,不少学生因职业生涯不明确而虚度了美好的大学时光,到临近毕业时才深感后悔。

在这样三大背景下,建筑类高校应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出一套科学、系统的全程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提升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现实要求。

二、建筑类高校大学生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内容

1、目标和特征

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根本目标指高校要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地位并明确职业规划教育全程化的理念,把职业发展理念和技能的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育中去,依据学生年级递增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需求循序渐进地开展职业发展教育活动,从而形成建筑类本科生四年一贯制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以实现职业规划教育的全程化。基本特征是全程化、立体化。

(1)全程化。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覆盖建筑类本科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从大一开始抓起,贯穿整个大学期间: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指导工作,构建了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都能得到职业规划教育与辅导。

(2)立体化。在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中,注重形式的多样性,通过课程、素质拓展、社会实践、主题报告、就业实习等多种形式,实现职业规划教育结构的立体化,全方位地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综合素质。

2、工作模式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提出了“四个阶段”+“十三个计划”的工作模式,以此来构建建筑类高校大学生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1)初级阶段:解决适应问题,培养综合能力

这一阶段的主要对象是一年级大学生,旨在帮助学生尽快熟知学校的各种学习、生活资源,在此基础上,教育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认识自我,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及就业前景;了解将来的就业环境及职业方向。具体可以通过“四个计划”来实现:

新生适应教育计划:开展新生适应性活动,通过校史院史教育及实地参观、主题班会、开学典礼、素质拓展、辅导员见面会、图书馆使用方法讲座、新老生交流会、结对活动等生动活泼的系列活动,让新生同学迅速了解学校提供的学习、生活资源,尽快熟悉大学环境,更快适应大学生活。

专业技能认知计划:具体可先由院系专业教师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就业情况等;其次,可以举行高低年级学习经验交流会,让高年级学长,特别是品学兼优的学长与新生结对子,以便让新生认知自己所学专业,掌握学习方法,投入专业学习。

生涯规划服务计划:建议新生参加校内职业指导课程与讲座,了解职业规划的基本知识,并尝试对自己的校园生活进行规划;学院层面,通过讲座告知学生历年建筑类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就业情况,让学生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流向。

成才支持计划:以能力建设为核心,能力提升为目标,组织新生参观施工单位、施工现场以及建筑设计单位等实地感受未来的工作环境;此外,可以鼓励或者吸纳新生参加学生会、社团、社会实践、兼职等活动,培养新生团体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积累工作经验,加强自身在职业生涯中的适应能力;学习并逐步提高英语、计算机技能,鼓励新生通过辅修等方式拓展知识面。

(2)中级阶段:注重全面提升,进行职业准备

这一阶段的主要对象是二三年级学生。此阶段的目标是重点引导建筑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就业市场和自身条件有基本了解,初步确立职业发展方向,从而为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可以通过“四个计划”来实现:

职业体验计划:例如同济大学积极与建筑类单位进行联系,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各类实习、见习、挂职锻炼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职场体验,从而让学生对用人单位和岗位进行认真考察,全面了解实践岗位的相关工作,了解岗位的人才需求和选人标准;此外,在建立实习基地的过程中,校企之间建立了较好沟通反馈机制,一方面企业可以深度参与建筑类人才的培养过程;另一方面,在实习中,学校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于建筑类人才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从而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

职业探索计划:通过校友座谈等形式,邀请建筑类各行业优秀校友,讲授自身在杨浦大桥建设、长江隧道工程建设、奥运会水立方以及世博会建设等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中的亲身经历和实践体会,告诉同学们工程师在重大项目中所应发挥的作用,通过树立典型事迹教育学生,让学生树立求职信心,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发展轨迹及发展前景;此外,还可以定期分别以公务员、跨国公司、考研、留学为主题,以沙龙形式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朋辈教育活动,增加大学生对职业信息的了解。

专业技能提升计划: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强学生动手从高年级开始,同济大学规定每位学生必须选修一定比例的设计类、实地考察类、测量类等实践性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建立第三学期制度,给予学生一定的实践锻炼时间,鼓励广大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学校还鼓励或重点推荐大学生积极各类专业竞赛,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如同济大学每年都会举行同济大学结构设计大学,并推荐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世博会等各类志愿者活动,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

职业素质拓展计划:开展职业能力素质拓展训练,邀请专门培训公司,专门设计针对建筑类大学生的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建筑类学生的团队合作、语言沟通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设立“学生职业能力及素质拓展基地”。通过这些项目的训练,进一步锻炼建筑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职业综合素质。

(3)高级阶段:锻炼实战技巧,开始就业安置

这一阶段的主要对象是毕业班学生。此阶段的目标是帮助建筑类大学生提高择业能力,顺利踏入社会,提供各类支持,帮助大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具体可以通过“三大计划”来实现:

求职技巧培训计划:在此计划中,可以邀请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专业教师或知名企业经理人到学校为大学生举行讲座,内容包括就业形势、人力资源需求、职场规则、简历制作技巧、面试技巧等;还可以为大学生进行模拟面试,提高其求职面试的实战经验。

就业支持计划:当前大学生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虽然建筑类行业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但对于初入职场的建筑类大学生来说还是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焦虑心理。对此,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心理援助服务,聘请心理专家、就业导师等专业人员对存在择业心理障碍的毕业生进行“一对一”专业化心理疏导,帮助其消除紧张情绪、明确职业定位,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就业信心,激发自强精神,以形成面对职场竞争敢于拼搏、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

就业岗位援助计划:在前期与建筑设计类单位建立实习基地的基础上,邀请建筑设计类单位到高校开展就业宣讲会,推荐学生就业,从而建立起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之间进一步建立动态的人才输入机制。此外,对于有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学校与用人单位积极沟通协作,与有关公司、企业建立“就业帮扶基地”,开展就业岗位援助活动,开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绿色通道。

(4)评估阶段:做好评估修订,提高教育实效

通过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三大阶段之后,我们有必要对上述阶段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式、方法进行评估,以便对这一体系是否有效进行论证。职业规划的评估阶段的主要对象是校友、企业。这一时期的目标在于倾听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学院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评价与建议,及时对调整阶段目标实现的方式、方法。具体可以通过“两大计划”来实现:

去向追踪。开展对建筑类毕业生的一年期职业情况进行调研追踪,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轨迹;根据校友网络,了解学生职业发展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大学生在校学习及生活中对就业规划发展的关键因素,更好地开展就业工作;

需求调查。开展对建筑类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调查,了解学生对学院职业发展教育的评价与建议;走访长期合作单位,了解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情况;与企业主管座谈交流,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用人要求以及企业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建议等,提供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这四个阶段紧密联系、相互支撑、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建筑类大学生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它立足于就业教育前沿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相关要求,对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将建筑类大学生职业意识的确立、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综合能力提升与就业、实习与就业等焦点问题纳入内容体系,从而为确保建筑类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实施建筑类高校大学生全程化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思考

“四个阶段”+“十三个计划”工作模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该工作模式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帮助学生增加对建筑专业、对工作、对社会的理解,这不仅是建筑类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建筑类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建筑类高校大学生的特点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关要求,我们认为要开展好建筑类高校大学生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还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的职业发展教育梯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同样,建筑类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要成功开展同样离不开一直过硬的专兼职职业规划教育队伍。具体可以建立一支包括院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关工委老同志、就业助管等组成的职业发展教育梯队,结合各梯队的特点分工协作,如院系领导要广泛动员自身资源,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出谋划策;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主要负责制定就业工作计划、了解学生就业需求、收集就业信息、组织各类讲座、提供就业咨询等;班主任老师主要负责在班级层面做好职业发展教育,了解学生的就业思想动态;关工委老同志主要通过各类渠道为毕业班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主管主要是协助辅导员收集和就业信息等。此外还要借助校内外专业培训机构的力量,积极鼓励和输送专兼职人员和学生辅导员参加国家及市相关部门与工作相关的专业培训。

二是整合资源,发挥建筑类大型企业的作用,做好两个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为核心,强调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发挥建筑类大型企业的作用,做好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专业实践和毕业实习的有机结合,拓展校外学生实践基地,让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工程实践,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就业的实战经验,提高实际工程设计与现场施工组织能力。从而能够让学校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建筑类人才的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业合作,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从而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应该把职业发展教育与学生工作中的党建、团建相结合,具体表现: 利用党建、团建,为学生提供各类实习、见习、挂职锻炼的机会;通过参加学生会、社团、兼职等活动,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积累工作经验,加强自身在职业生涯中的适应能力;

三是以建筑类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特点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为前提和基础。建筑类大学毕业生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功底,更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有参与施工单位具体建设项目的一线经验。此外,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有鉴于此,建筑类高校在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中,要将提升学生的实战经验作为设计各类规划方案的重要内容。当然,在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中,还应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因人而异地进行指导、探索,促进每个学生既全面又富有个性地发展。

作者简介:

花艳,女,(1976-),安徽芜湖人,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王小莉,女,(1981-),江海人,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工办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篇5

一、重视和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

我校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遵照xx关于“各级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任期内要逐年考核,离任时要做出交待,工作失职的要追究责任”的要求,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学校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岗位目标责任制,真正把计划生育工作落到了实处。一是提高认识,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人口问题是关键,抓好对青少年的人口教育及女职工的计划生育工作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实行例会学习制度。学校将有关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要求、措施上墙,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明确我县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状况和本校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统一思想认识,制定工作措施;三是抓好计划生育阵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计划生育教育活动。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建立了计划生育工作办公室和人口学校。及时发放独生子女费,积极落实计生干部岗位津贴。利用人口学校,对女职工进行婚育培训,宣传国家计划生育工作政策,开展计划生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寓教于乐。

二、强化基础建设,实行严格管理

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一个单位和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工作中,我们彻底摸清底数,严格分类管理,及时变更信息,坚持育龄妇女定期学习、检查制度,严把晚婚、一胎生育、独生子女费落实关,真正实现了计划生育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管理。我们注意为每一个女职工建卡,从()年以来,对每个新婚女职工建立了档案,内容包括双人身份证、结婚证、婴儿出生证、生育证等。

近两年,我们为本单位女职工用避孕药具()人,节育措施落实()人。每半年组织女职工透查一次,经常随访女职工,了解情况;为不能实行节育措施的女职工准备了避孕药具,并免费发放。此外,我们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执法责任,学校每年与县教育局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增强了学校领导干部抓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

强化基础,严格管理。工作中我们彻底摸清底数,严格分类管理,及时变更信息,真正实现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为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我们还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职工考核评估之中。另外,努力加大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投入,确保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一贯坚持“三为主”的方针,即:宣传教育为主、避孕措施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把宣传教育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首位,普及常识,提高全体教职工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以上措施的实施,确保了我校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目标的落实,我校计划生育率、女职工初婚晚婚率、一孩晚育率、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合格率、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均达到100%。

三、强化人口教育工作,让中学生从小树立国策意识

我们充分利用《健康教育》、《生物》、《地理》等课程,加强学生的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计划生育知识教育,要求任课教师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并把考试成绩计入学生档案。我们还一学期组织2-3次专题报告会,从人口与资源、人口与发展、人口与社会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使他们从小树立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意识和控制人口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是全社会的责任的观念。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 园林规划设计 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丁廷发(1971- ),男,重庆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重庆 40415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136-02

我院园林技术专业以建设市级示范专业为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教学内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探索,在教学中引入真实工作项目,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作为教学和考核的标准,教学效果显著。

一、我院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的兴起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普遍毕业于普通高等学校,接受以学科系统化课程为主的高等教育,因此许多课程的设计与开展通常是从众多的学科知识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并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加以简化或压缩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要打破学科压缩型的课程模式,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重新思考课程的设计与编排。园林规划设计作为我院的校级精品课程更应走在改革的前列,笔者提出关于园林规划设计改革的思路。

(一)关于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培养目标为符合社会经济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由此,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目标则要融入职业要素,将“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使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体现职业的工作过程特征,体现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具体表现为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培养出以植物配置为主的绿化设计绘图员、园林工程施工员。

(二)关于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上要以项目实践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要尽可能地将专业课与实训课合为一体,开发出适合时展要求并且适合学院自身办学条件的项目教学讲义。园林技术专业以真实案例项目作为教学载体,以完整工作过程――规划设计、园林施工、预算、决算等构建教学内容,形成园林技术专业新的课程体系。

(三)关于课程模式

我院以往的园林技术专业的课程模式大多沿袭于学科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近年来逐渐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MES课程模式、北美的CBE课程模式,但由于国情的差异,这些课程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于此,我院在对现有多种课程模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多元整合的课程模式,并将此模式试用于园林规划设计。此模式的课程内容以单个项目规划设计、园林施工、预算、决算等为主线,课程实施过程与园林规划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课程管理采用学分制,课程组织模块化,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课程质量评价以学生获得的职业素养为标准。

二、我院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理念

(一)课程设计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

职业教育课程的特色就在于“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因此,园林规划课程的设计首先就应该分析园林公司职业岗位,分析整个园林行业的政策标准,行业的发展趋势,加以提炼形成适合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知识技能框架,并根据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教育规律,归纳形成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内容框架,最终体现出其职业教育的实践性。

(二)以真实项目作为教学载体,以行业企业标准作为教和学的标准

所谓课程载体,指的是源于职业工作任务且具有典型的职业工作过程特征,并经过高于职业工作过程的转换所构建的符合教育教学原理,能传递、输送或承载有效信息的物质或非物质的形体。为了促使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学习情境的具体化,我们针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确定其典型工作任务,以真实项目作为教学载体,逐步形成一套实践教学体系。与此同时,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上构建实践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并把行业企业的标准、规范及用人的标准融入各教学环节中。

(三)课程设计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高等性

以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情境为切入点,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调整理论教学内容,舍弃绿地系统规划、大型项目规划等多个知识点,增加园林意境、新农村规划等内容,每个讲解的知识点以专题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每个专题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高等性。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教学案例、实践项目,甚至细到铺装材质、植物种类等等都随行业实践变化而变化,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开放性。

三、我院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设计思路

我院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可归纳为“搭建一个平台,引入一套标准,融合两个体系,达到相应目标”。

(一)主讲教师搭建教与学的平台

课程主讲教师或课程负责人,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为本课程的教与学搭建一个平台。(1)组建教学团队。围绕规划设计课程组建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教师主要有:课程主讲教师3名,主要负责组织课程标准制订、教学实施及考核评价。1~2名企业一线专家,负责课程标准修改,直接为学生授课,课外指导(学生登门拜访、电话咨询等),提供典型案例。植物配置指导教师,负责植物配置实践指导。企业设计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学生手工渲染效果图,绘制透视图,文本美工等等。其他相关教师:聘请重庆市园林局或区县园林局负责审规划报建图的教师,为学生讲解审图的有关注意事项;同时邀请企业老总为学生讲解企业的用人观和企业文化。(2)校企合作制定规划设计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分析园林公司职业岗位,包括每个岗位的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环境等,分析整个园林行业的政策标准,行业的发展趋势,加以提炼形成适合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知识技能框架,并根据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教育规律,归纳形成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内容框架,制定规划设计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3)提供自主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平台。包括规划设计课程资源上网、学院图书馆提供相关资料、规划设计专业实训室建设、真实的工作项目、全国100个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资料、近几年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等。

(二)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形成教和学的标准

对应园林公司设计员,一个能让园林公司满意的员工,他设计的项目,他所绘的图纸,必须能让甲方满意,能符合相关部门的审图标准,同时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端正的职业态度,等等。这些要求有些是可以量化的,有些是不能量化的,把这些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引入到教学中来,形成我们教和学的标准。

1.图纸实用和美观的标准。能绘一张符合要求的设计图,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最首要的教学目标,也是该课程作为专业重点核心课程原因之一。一张符合园林公司要求的设计图应该有的特点:设计内容必须满足甲方要求,这是在项目训练中必须要强调的;布局构图美观,教师应学习了解掌握园林公司对园林地形、水体、植物、建筑、铺装、园路等在图纸上的表示方法和技巧,把他们的要求引入到教学中来;以及把当前各种类型绿地的构图方法介绍给学生;把政府部门审核图纸的相关政策规范、技术指标融合到项目完成过程中;甚至包括图纸选用图框等等。

了解学习当前园林公司对园林要素通常采用的造景手法,这些对园林要素的处理方法也是教学要求,如园林地形在成渝两地常见的处理方式以及铺装的材质、植物的选用、亭子的样式。

2.为企业培养爱岗敬岗的员工。把公司对员工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的要求贯穿在每次的项目教学中,包括为公司保密、与领导和同事友好相处、维护公司形象等等。

(三)融合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个体系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片面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忽视设计基本原理和相关历史文化的教育,学生最多就是一个很好的绘图员,很难向更高层次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以实践教学为主线,适当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1.实践教学基于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安排设计项目。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采用以企业实际项目教学,根据重庆万州园林规划设计项目,按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由易到难,选取不同形状小块绿地(花境、U型、矩形和扇型等)绿化设计、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屋顶花园设计、新农村规划等作为实践教学教学情境,并基于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其中每个项目设置为“设计项目招标设计项目投标设计任务书初设方案编制(设计方案提交)详细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向施工方交底”等教学主题单元,每个教学情境和教学主题单元按真实的工作环境实施教学。项目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逐渐成为项目实施的主体,教师由开始的主导逐渐变成对项目的引导和评价,这样既培养了职业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工作方法、职业素质和社会能力,提高了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通过对一个项目全流程的了解,也增加了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2.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强调设计基本原理、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选取理论教学内容主要考虑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以及以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尽量为学生考证(重庆市2008年率先在全国试行风景园林师考证)服务,同时信息量大,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组织知识点讲解,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参考全国统一规划教材、重庆市风景园林师考试教材、全国100个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资料及其他相关参考书等。理论教学内容共分为案例赏析、设计资质园林公司工作过程、中外园林概述、园林空间艺术原理、园林布局、园林造景手法、东方园林意境与文化、园林地形设计、园林水体设计、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建筑与小品设计、园路与广场设计、新农村规划与建设13个专题。

(四)通过实践和理论教学,达到相应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对应园林公司设计工作岗位,如园林公司绘图员、植物种植设计员。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缩小学生作业与园林公司真实作品的差距,同时使学生在上岗前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对应重庆市风景园林师考证,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使高职学生在毕业时应具备相应三级风景园林师的理论水平和设计能力。作为传统农科院校,我们应发挥植物种植设计方面的优势,把植物种植设计作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初步具备中型或较大型绿地绿化设计能力,如较大型小区的植物配置、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等绿化设计,同时具有良好的与甲方交流沟通的能力。

虽然,通过课程教学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设计能力,但是到第五学期,学生的就业方向有明显分化,有些喜欢设计,有些喜欢施工,有些喜欢预算,所以这学期我们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小班教学,通过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中国高等教育,2009(4).

[2]李振陆.关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建设目标定位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8(1).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实施方式

中等职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探讨和问题反思

研究前,笔者用时两个月,对本人所任教的1002,1005和1006班学生的职业选择、收入估价、择业理由、就业前景展望以及职业生涯教育期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1.调查结果统计

(1)职业选择。

(2)对自身收入的估价。

(3)择业的影响因素――选择工作的理由。

(4)对就业前景的展望。

(5)对职业生涯教育的了解。

中职学生更多的是考虑将来考什么学校,当问对职业生涯教育的了解时,有48%的学生表示对职业生涯教育有所了解,但具体怎么做很盲目;80%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将来的职业只考虑其是否热门或是否容易就业,而不懂自己是否需要及如何通过职业生涯的设计进行应对,但有71%以上的学生渴望体验职业生涯教育,希望在校期间能得到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

2.调查结果分析和问题反思

通过以上调查统计,结合个别的谈话交流,我们应当意识到当前学校的职业生涯课程教育和学生的现状之间存在这样的问题:

(1)职业选择兴趣低,高薪要求强,就业竞争力弱。

“职业选择”调查的后两项(家人想办法安排工作;只要有钱赚,干什么无所谓)比例达到了35.86%。对工作的平均起薪要求却集中在1200~1800元/月中,占总人数的40.68%;1800元/月以上起薪要求的更高达48.26%。从“就业前景的展望”调查方面分析,认为有困难较茫然的达到52.43%。这说明这些中职生没有树立正确、新型的择业观,“眼高手低”现象突出,并且一味地追求个人的实惠而忽略了自己专业的特点,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指导,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在目标上也带有许多理想的色彩,希望自己从事的职业比较轻松、稳定、地位高、赚钱多等,而没有意识到“市场需求与自身现状的矛盾”带来冲击和危机。

(2)择业心理取向正确,但依赖心理重,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

在“择业的影响因素方面(多选)――选择工作的理由”调查中,希望工作稳定的,有98.62%,在所有选项中居主导地位;能为个人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条件及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人数也分别有54.48%和71.72%;说明这些中职生的择业心理取向还是正确的,只是缺乏就业的良性指导。学生对职业和创业在新时期的特点以及职场的特点了解不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认识上存在较大偏差,对“职业生涯设计”课程的开设认识不足,导致课程开设的目标难以达成,所以在“择业的影响因素方面(多选)――寻找工作的方式或理由”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学生择业时依赖心理特别重,受父母、家庭影响较大,学校、老师及相关的社会媒体还未在就业中起到主导作用。

(3)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师教法重理论轻实践。

从第一年的调查中还发现:一方面,在学生所学课程的设置方面,学校的重心并没有从根本上回归就业本位、能力本位上,课程设置大多局限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下,突出专业性、知识性,强调理论水平的提升,但对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个人素质的培养不够,而这恰恰是职业生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要素部分,另外,把职业生涯规划做成了只是完成教学任务或面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所以有58%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结构对将来择业、创业上没有多大益处或没有从这方面考虑。

另一方面,第二年的调查中,在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教学上,有53%的学生对高一《职业生涯设计》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使得一些同学把就业创业的成功因素归于“机遇、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外部因素,导致学生忽视主观努力的重要价值,从而在学习与生活中也易出现被动或侥幸现象。但在“对职业生涯教育的了解”调查中分析,74%以上的学生渴望体验职业生涯教育,显然中职学生想设计自己的未来,但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3.说明

以上基本为第一批样本的调查分析,第二年2012年所做调查中除第二份调查表中的月薪有所提高外,其他一样;而调查结果分析也大体相同:其中,职业选择”调查的后两项(家人想办法安排工作;只要有钱赚,干什么无所谓)比例达到了41.46%。对工作的平均起薪要求却也集中在2000~3000元/月中,占总人数的35.86%;3000元/月以上起薪要求的也达到了47.86 %。从“就业前景的展望”调查方面分析,认为有困难较茫然的达到55.86%。

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方式的实践探索

1.理论学习,钻研探讨

笔者学习了课题研究、就业与创业指导、生涯教育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知识,并参考了相关文献资料,如:尤德毅的《职业生涯》、尚志平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陆建中的《职业生涯教育》、竺辉的《中等职校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等,特别是2012年9月开始使用的吉文林主编的新教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对研究推进起到了理论整合的作用。

2.研究明确标本框架,探索形成实施方式

(1)以可操作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标的,达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本质目的。

职业生涯一般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大周期应该从一个人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到他以后不参加工作为止的整个过程。由于中职教育要回归就业本位,并考虑到作为学生的生涯规划的可操作性;所以本文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起点定为来到职业学校的第一天,终点定为达成设计理想的那一天。

要探索形成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有效实施方式,首先要了解这一实施方式的表层目标和深层目的。显然,表层目标是教会学生设计出适合自已的“职业生涯规划”,完成课程教学;而深层目的则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和就业观,促使学生自主提高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期间能够自发地从各方面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素质;即以可操作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目标指向,最终达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本质目的。

(2)具体实施中形成了:“作业分项推进,考试促使完善,大赛优化升华”的教育教学方式。

①“作业分项推进”――分项目以作业方式推进设计。

根据前期调查分析结论和学情实际,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教学中,应因教学大纲要求,依据课本理论知识,结合相关科学测量表,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分解开来,逐项推进,由认识自我-确立目标-措施制定;最后再合而为一,设计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例如,认识自我这一单元,就分解为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四个项目四次作业。这样,既降低了设计难度,又满足了教学进程,更重要地是符合中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认知顺序,教会了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方法流程。

②“考试促使完善”――通过考试方式促使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以更加完善的状态呈现出来。

具体实施中是以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内容之一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要求在1-2周内完成。考试内容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作业”呈现;在结合本年度相关优秀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范例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促使学生设计出符合其本人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③“大赛优化升华”――选择优秀的小样本学生们的规划设计,分级推荐其中较优秀者参加校级、市级及省级“文明风采”竞赛规划设计类比赛。

到了二年级参赛时,经过时间的流逝,通过老师一次次耐心地面谈,教会学生反省一年级所设计的方案,在小样本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优化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整分解目标的达成时间和相关措施:一次次完善自我认知,深入剖析环境,修正目标,商讨调整措施策略;不定期的进行交流探讨,学生能够不断优化设计,不断调整完善,使自已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更符合自身实际,更有可操作性,更加富有特色和个性;在大赛中得以升华。

(3)跟进课程结构改革,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和调整。

为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常规化,学校应确保就业指导课程分阶段不间断地开设,并为每一位学生(远期目标)量身定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应根据“作业分项推进,考试促使完善,大赛优化升华”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认真教学,。在职业生涯设计时,教师要根据职业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的知识科学地进行重组,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最大限度的发挥专业知识的整体效能。

现阶段应在高一开设“体验生涯”、“心理辅导” 课程和专业基础课,高二开设“创业指南”和专业主干课程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高三开设“中职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教程”课程、短期的“求职途径和面试技巧、方法”培训课程及“仿真模拟实习”技能实践课程等。

此外,笔者建议教务处、就业指导处和团委合作开设各类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一方面要在原有的各种活动中,融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任务和要求,如班会、团队活动、学科兴趣小组、各类竞赛、勤工俭学、校外志愿者活动等;另一方面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题活动,即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目标和任务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如参观、请事业有成的毕业生来校作报告、演讲等。

研究的初步成效

经过两年来的努力实践和探索,本项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1.职业生涯规划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

生涯有规划,前进有目标,本项研究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习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实现了自主学习,促进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个性特长也得到充分发展。对比显示:样本班学生的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主动参与程度明显提高、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1)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认清了自我。

在实施上述模式的过程中,许多学生的心态较之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逐步理解了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教育,是强化创业的教育,是贯穿终身的教育,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专业特点,端正了学习态度。在实施上述模式的过程中,这三个班的中职生(特别是小样本的几个学生)学会了解自己的个性,了解了职业对个性的要求,不断地调适自己,使个性适应所学专业和理想目标的需要,为达成职业目标作好了前期准备。

(2)班级常规评比胜过其他专业班级。

在第一年的样本中,经过一年的实践,1005,1006班整体素质提高快,班风好。在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校常规评比中,1006班周周排名前三名。上学期我校进行的江苏省《职业道德与法律》“示范课、研究课”展评现场会中,三个班的班级风貌都受到参会来宾的好评。而在第二年的样本中,1204班更是荣获2013年市级先进班集体,学生荣获校“雨花之星”;1203班班风也有很大改进,课任教师和班主任均反映较好。

(3)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和学历水平的提高。

在第一年中,1002班许洋洋、史其隆,1006班许骏等同学参加了第二专业技能工种的培训与考证;这三个班的近二十名同学参加了我校与南信大合办的成人大专学历的学习;第二年中,1203、1204班多名同学报名参加了2014年2014年南京市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学生选手的选拔;近15名学生考试进入我校与南信大合办的成人大专学历的学习。

(4)规划设计比赛获奖,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锻炼自我。

在实施上述模式的过程中,许多学生的对于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设计比赛和社团活动,其心态较之前产生了更认真和积极的变化。

在第四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规划设计类比赛中,1002班马立超的《圆梦机电工程师》省级复赛获二等奖及第九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类三等奖;1005杨明珠的《十年》、徐桂香的《开一家可DIY刺绣店》省级复赛获三等奖。在第五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规划设计类比赛中,1203班的夏明星和1204班的黄敏的《我的未来不是梦》均获省级复赛获四等奖。

通过职业生涯设计,本人认识到,学生在择业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把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专业技能等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活动和社团活动,以便使他们自身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如1002班黄道喜、吕运珍参加了校园网吧的运营;1002班张坤、洪义林、1006班杨礼、许友才、1005班的袁加伟、杨涛涛等加入了学生会,参与了对学生的部分项目的管理,其中张坤更是成长为校园广播站的站长;对于青苹果摄影、校园小卖部运营、青年志愿者活动也是积极报名,主动要求参加,受到了校学生处的表扬;1203、1204班多名同学报名参加第二届亚青会火炬手公开选拔;多组同学组团参加了校“中华才艺”和“心绣未来 ”的海选;全体同学均参加了2014年市学生创新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

为中职学校实施有效性德育教学探索了经验

在实施上述模式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中职学校可以以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发展为抓手,从另一方向进一步改变了职业学校德育空洞和无效的状况,为探索德育的实效性创设了新的平台。

1.增强了德育的实效

职业学校的德育的确有其特殊性,空洞的说教往往效果不明显,而企业和行业对职工有具体的要求,因此将中职生德育工作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企业行业对员工素质要求的现实双重结合,这样就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在其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载体。

2.增添了德育的内容

中职教学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管理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教学文件,是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直接依据,是达成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创专业特色、树职教品牌的必要基础。然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管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

教学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法规与相关文件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本地区学生的需要制定的实施性教学文件。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中等职业教育没有全国或全省统一的专业教学计划,只有部分重点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就是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按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各校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管理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不够科学严谨(1)有的学校片面理解“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不顾学校自身专业教学条件和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过分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在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将公共基础课边缘化,课时减到最少,内容要求降到最低,师资配备最差。特别是数学、英语课,“学生怕学、教师怕教、学校怕开”的现象尤为突出;而德育课更没有地位。教学改革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过程中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倾向。(2)有的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拍脑袋”计划,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调查研究和职业标准的认真考量,更没有进行科学的岗位能力分析,导致专业定位不准确,就业岗位指向不明确。(3)极个别学校甚至没有规范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开课随意性很大。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执行不够严肃认真(1)有的学校没有按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安排和组织教学,实际开设课程门类和课时与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出入较大。极个别学校课程开设的顺序既没有按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安排进行,也没有遵循中职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规律,而是根据教师和设备等现实条件,能够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⑵有些学校开设的课程没有完成规定的必修教学任务,有的甚至连核心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没有教完。

笔者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不够准确。(2)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认识不全面,理解有偏差。(3)对教学计划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质量意识不强。(4)受学校教学条件制约。

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专

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由于职业教育课程不仅要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也要考虑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因此,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要实现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整合,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其创造力的发挥,课程结构要合理化、多样化。

紧扣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应按照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以职业生涯发展为方向,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具体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主要涵盖“知、技、意”三方面。“知”,即知识,指受教育者的知识素质要求;“技”,即技能,指受教育者专业技术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意”,指受教育者的态度和情感,即受教育者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具体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一方面必须准确界定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并明确该专业对学生在政治思想品德、业务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紧扣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把握时代脉搏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通过自身需要的满足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职业教育应促进人的整体性发展和长效性发展,还应促进人的持续学习能力、持续生活能力和持续工作能力的发展。因此,绝不能认为职业教育只是技术、技能教育,更不能认为是传授单一定向化的、以工作为本的培训。职业教育必须遵循“育人”而非“制器”的原则,使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相通相融,共同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精神和学术修养的专门化职业人才。所以,我们在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一定要紧跟时展和社会变化,瞄准企业需求,同时还要把握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以工作任务为依据,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标准,选择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平台,组织教学活动;以职业活动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整合行列资源学校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影响成千上万学生前途命运的大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疏忽和怠慢。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确定上,我们必须慎之又慎,既要考虑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又要考虑企业需求;既要考虑国家或行业的要求,又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出科学合理而又与企业需求相吻合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计划。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与企业合作。中等职业教育应该与企业合作育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共同优化人才培养过程。这样,可以依据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指导职业学校以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工作过程、工作情景为导向,实现从学科知识为主线到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转换,建立有别于学科课程体系的行动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社会需求基本相符,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

凸显地方特色地方特色才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职业教育在明确培养方向、突出职业化特色的同时,强调为行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学校要根据区域经济、地方产业政策、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有一定灵活性,彰显地方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

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管理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有它的历史性、时效性和地方特色性。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企业的技术更新、产品升级换代、服务内涵拓展和服务手段创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只有随之改革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技术市场,因此,我们在执行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要适时进行滚动修改,实行动态管理。滚动修改是指每隔一定的周期,对原实施性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进行修改。这种滚动修改不是盲目的,要站得高、看得远,对未来的人才市场具有预测性和前瞻性。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改应坚持以市场调查为依据,使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相适应学校的“产品”是人才,职业学校人才的出路靠市场。产销不对路,必然形成“产品”积压;学能致用,毕业生才会供不应求。要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相适应,关键在“应用型”上下功夫。首先,新一轮教学计划修订前要深入开展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使修订后的专业计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测性,准确判定未来三年后用人市场的需求,以真正实现“产销对路”。调查的内容包括:一是对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进行跟踪调查;二是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企业发展动向进行走访调查;三是对政府相关部门的人才发展动向进行咨询调查;四是对科研机构就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动态进行预测调查;五是对兄弟学校办学经验进行交流调查。其次,在执行新修订的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影响课程间衔接的前提下,应根据市场变化对计划进行必要的重新调整。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改应坚持以去陈求新为前提,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适应这里的“陈”是指陈旧而过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新”是指各专业领域未来发展的“五新”内容,即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遵循企业需求导向的原则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以及全面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原则,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积极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改应坚持以课程优化为核心,保持课程方案与学生个性发展相适应课程是实施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每一轮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订都要紧紧抓住优化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实施过程来进行。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要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努力形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体系。同时,由于学生性格、爱好、志向的差异,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同时应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修订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一是照顾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的要求,相关课程要突现出来;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合理设置选修课;三是尽可能创造条件,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总之,滚动修改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人才市场的需要,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面向市场、开拓进取,应社会之所需,急企业之所用,想学生之所求,注重改革和创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才能与时俱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卓有成效,中等职业学校也才能实现平稳、健康、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艳玲.课程领导: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J].新课程研究,2009,(14):5-7.

[2]周志刚,米靖,等.职业教育价值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11-15.

[3]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思想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双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