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11 09:29:33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篇1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精心筹划,组织召开全市水库移民首次工作会议。

3月11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历史以来第一次水库移民工作会议,这标志着水库移民工作已列入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政府在政策、资金上加大对玉林市水库移民的高度重视和加大投入,玉林市老水库移民的历史遗留问题将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会议由我局杨海洁局长传达贯彻了全区水库移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年全市水库移民工作,分析当前水库移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研究部署20xx年水库移民工作。市政府副市长江贵成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水库移民工作是当前关注民生的首要工作。离休干部、原玉林地委副书记、市老促会副会长林挺柱亲临会议,对如何为水库移民办实事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二)积极准备,做好20xx年第一批大中型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为民工程实施工作。

今年,区、市人民政府首次将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列为为民办十件实事之首,自治区下达我市20xx年第一批大中型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预算控制数为4550万元,这一决策让我市60多万老水库的库区群众感到无比的欣慰,几十年来未能解决的问题在各级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将得以妥善解决。我市参照自治区的分配办法并结合本市的实际下达项目计划投资后,立即组织了两个工作组到各县(市、区)检查、指导项目计划编制工作,要求各县(市、区)务必按照自治区的规定,以水库移民新村建设为亮点,重点安排未通路的移民村屯道路项目,兼顾安排解决库区信访突出问题的项目,要严格把关,高质量地完成项目计划的编制工作。我市对各县(市、区)编制上报的计划进行了认真的审查,经综合平衡、汇总编制的项目计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核后于4月3日上报给自治区建设工程指挥部审批。本次编制上报的项目共167个,受益总人口31万人(其中水库移民13.4万人)。其中移民村屯道路项目131个(新建村屯道路86.47公里,改建村屯道路77.1公里),水库移民新村项目29个(其中新建水库移民新村22个,续建水库移民新村7个),移民村屯安全饮水工程项目7个。为了确保项目能够按照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任务,我局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积极主动协调、组织各县(市、区)认真开展第一批大中型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和审查审批、落实项目建设用地等前期工作,新建22个移民新村的前期基础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区政府及区局领导到我市北流西埌移民新村进行调研指导工作,高度肯定北流市建设移民新村的创新工作方式,确定由北流市在全区库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现场会上做典型经验介绍。

(三)主动协调,鹤地水库广西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为确保广东鹤地水库广西库区移民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维护鹤地库区的社会稳定。我市多次组织由市政府领导带领陆川、博白两县及相关部门领导到广东省水利厅专题汇报反映鹤地水库广西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工作情况,积极争取广东省继续并加大对广西库区移民的扶持力度,尽快解决移民遗留问题。我市还积极向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及自治区水库移民局反映汇报鹤地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工作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方的沟通和协调,今年元月4日区人民政府高雄副主席带领财政、水利、移民等部门专程到鹤地库区进行调研。在区政府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2月13日和4月16日,由区政府组织的广东、广西两省区人民政府先后在桂林和北海召开了鹤地水库广西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工作座谈会,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两省区鹤地水库广西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工作的交流与合作交换了意见,并就鹤地水库广西库区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工作达成了多项共识,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明确了以下事项:

一是两省区同意将水库主体工程除险加固建设与解决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结合起来,为从根本上解决水库除险加固以及库区移民遗留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开展整体规划,重点帮扶,既充分发挥水库功能效益,又妥善解决移民生活困难;

二是两省区共同提请国家有关部门抓紧解决库区使用电价问题;

三是加快解决鹤地水库广西库区移民旧危房改造问题。从到2013年,广东省每年继续支持广西1000万元资金,5年共计5000万元,主要用于补助广西库区移民旧危房改造等急需问题;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篇2

水库移民工程为__河水电梯级开发的第八个梯级,电站位于mx县境内。电站以发电为主,装机容量为340MW,多年平均发电量18.18亿kW· h,年利用小时数4546h,正常蓄水位1235m,相应库容为4.8489亿m3,死水位1205m,相应库容为0.6242亿m3,调节库容为4.2247亿m3,水库干流回水长度约24.27km。

根据《__河水库移民工程招标设计阶段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设计报告(审定本)》(以下简称《实施规划报告》),水库移民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涉及DF州的mx和mt2个县、5个乡(镇)、12个村委会,共74个村民小组(淹没影响区涉及mx县大坪镇、mxl镇和TT镇等3个镇10个村民委66个村民小组,涉及mt县W乡Y村民小组);水库淹没TT镇政府驻地集镇1个共2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分在集镇经商的个体工商户,淹没涉及专业单位8个、小型水电站2座,还有交通、广播电视、电信、输变电、水利水电工程设施等项目。建设征地总面积13.52km2,耕地10035.69亩、园地197.48亩、林地6817.68亩、建设用地483.1亩、未利用地2581.9亩;占地范围内2006年底人口2423人,设计水平年农业生产安置人口为4100人(水库淹没影响区3574人,枢纽建设区526人),应搬迁移民人口4853人,其中水库淹没影响区4741人(农业人口3405人,非农人口988人,专业单位人口348人),枢纽工程区112人(农业人口);涉及房屋面积116794.47m2。移民安置实施规划补偿静态总投资69641.87万元。

根据《实施规划报告》电站工程总体计划进度: 2006年1月开工建设, 2008年11月下闸蓄水,2009年第一季度首台机组发电。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WWDF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于2009年2月7日召开“水库移民工程建设协调会”,重新协调拟定了下闸蓄水方案,计划2009年5月1日下闸蓄水, 2009年8月第一台机组发电,2010年4月工程竣工。因受移民阻工事件影响,下闸蓄水时间再次推迟到2009年10月底。

2 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报告编制情况

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由H研究院承担,并于2006年10月全面开展实施规划设计工作。

2006年12月底完成埋设水库淹没土地征用和移民搬迁水位线永久界桩。

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由H研究院技术指导,mx县移民开发局组织、mx县相关部门、涉及乡(镇)分管领导参加,mt县由mt县移民安置实施机构组织)完成水库淹没实物指标复核分解工作。

2007年4月,mx县人民政府向DF州人民政府提出关于水库移民工程移民安置点变更的请示经州政府批准确定为:4个农村移民安置点即TT镇的龙山、ZZ,md乡的rr,mxl镇的老地房;2个集镇迁建点即TT乡czs集镇迁建点、TT镇政府机关迁建点。

2007年5~8月完成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

2007年12月《__河水库移民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设计报告》(送审本),由GG省移民开发局委托GGKF中心组织审查,2008年1月经进一步评审讨论,补充修改,完成了《__河水库移民工程招标设计阶段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设计报告》(审定本)编制工作,2008年3月GG省移民开发局审查批复了实施规划报告。

3 下闸蓄水阶段移民安置任务

2009年3月11日GGWWDF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报请DF州委、州人民政府同意(《关于调整水库移民工程下闸蓄水时间等问题的请示》唐文水际〔2009〕21号),确定下闸蓄水时间为2009年10月底,H研究院编写了《水库移民工程下闸蓄水建设征地移民搬迁安置任务要求设计报告》(以下简称《下闸蓄水任务报告》),计划2009年10月底下闸蓄水,同年12月第一台机组发电,2010年4月工程竣工。按照蓄水要求和移民搬迁、库底清理的实际工程量,结合地方政府实施计划,要求在2009年9月30日前完成水库正常蓄水位1235m以下淹没区农村移民、集镇和专业单位搬迁安置和库底清理工作,为下闸蓄水创造条件。

3.1 农村移民安置

根据《实施规划报告》水库移民工程下闸蓄水前应完成水库淹没区农村移民安置主要任务为:完成征用耕地6895.34亩、园地190.48亩、林地5580.8亩、其它农用地145.91亩的补偿兑现,mx县完成淹没区农村居民207户870人的搬迁安置(czs集镇迁建点143户593人,ZZ安置点5户23人,rr安置点25户111人,后靠17户66人,自主外迁17户77人),mt县完成淹没区1户3人后靠安置。

3.2 集镇迁建

完成库区内被淹没的nwh集镇(TT镇政府机关单位驻地)搬迁。nwh集镇应搬迁安置移民任务为85户1088人,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32户846人,街道53户242人(其中农业移民42户208人,个体工商户11户34人)。安置方案:机关企事业单位8户186人、街道53户242人搬迁到czs集镇迁建点;TT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24户660人搬迁到TT口岸新址迁建点,恢复原有功能。

3.3 专业单位搬迁补偿

完成水库淹没涉及的10家专业单位搬迁工作,包括等10家单位。

3.4 专项设施改(复)建

完成被淹公路改建工程和广播电视及通讯设施、电力设施等改(复)建项目,除需要改(复)建库周交通四级公路总长61.012km外(被淹没长度为38.3km,mx县),其他以直接补偿方式由相关单位自行恢复。

3.5 库底清理工作

水库移民工程水库库底清理范围表(表3.5-1)

清理内容

清理范围

建筑物与构筑物清理

移民搬迁线以下(即p=5%回水外包线)。

林木砍伐与林地清理

正常蓄水位(1235m)以下。

卫生防疫清理

移民搬迁线以下(即p=5%回水外包线)。

障航清理(大体积建筑物和构筑物残留体和林地

正常蓄水位(1235m)以下。

根据《实施规划报告》,mx县库底清理工程量为:建筑物112329.9m2,园地及林地清理6142.88亩,居民点卫生清理302户,坟墓376冢,桥梁构筑物3座。清理内容和范围详见(表3.5-1)。

4 移民安置实施情况

4.1 移民搬迁安置

一、mx县:截止2009年10月24日,mx县完成淹没线下全部移民299户1958人搬迁安置。其中,71户154人自主外迁(1户搬迁到czs临时过渡安置),3户14人后靠安置,225户1790人集中搬迁安置(czs集镇迁建点183户1021人,包含机关单位8家197人;ZZ安置点1户8人;rr安置点17户91人;TT政府机关迁建点24家670人)。对未完成建房的将采取搬迁入住临时板房的方式进行安置过渡。

mx县各安置点移民搬迁安置情况为:

(一)、czs集镇迁建点:截止2009年10月24日,到czs集镇迁建点集中安置的淹没线下175户824人(含49户临时过渡安置)已全部搬迁完毕(1户原自主外迁移民现仍未签订搬迁协议,到czs集镇迁建点集中临时过渡安置)。

(二)、ZZ移民安置点:截止2009年10月24日,ZZ安置点完成搬迁安置农村移民72户309人,淹没线下1户8人,已搬迁入住9户(已含淹没线下1户),其余在建房屋未搬迁的移民户为淹没线上移民,不影响现阶段下闸蓄水工作计划。

(三)、rr移民安置点:截止2009年10月24日,rr安置点实施安置农村移民17户91人(均为淹没线下)已全部完成搬迁安置,其余在建房屋未搬迁的移民户为淹没线上移民,不影响现阶段下闸蓄水工作计划。

(四)、TT政府机关迁建点:截止2009年10月24日,TT政府机关迁建点实施搬迁安置机关企事业单位24户670人,

TT镇政府机关、农技、司法、财政等共16户487人完成搬迁安置,另外工商所、兽医站、国土所、老君山林场等共8户183人需迁入机关迁建点自行建设的机关站已搬出库区但还在建房,不影响下闸蓄水工作。

二:mt县:完成1户3人后靠搬迁安置,完成征用土地68.49亩耕地和0.4亩灌木林地补偿兑现,完成灌木林地清理,下闸蓄水阶段任务全部完成。

4.2专业单位搬迁补偿及恢复情况

一、专项设施改建:nnw水厂、县矿产公司nwh加油站、##、nwh供电所(含开关站)以及TT中学均已完成补偿并自行恢复重建,满足下闸蓄水要求。广播电视及通讯、电力设施,已完成补偿并由相关单位自行完成恢复。yeb矿泉水厂经mx县有关部门多次协商,最终确定10月26日停产,27至29日拆除机械设备,30日搬迁拆除完毕,补偿后自行恢复重建。

二、库周交通改建工程:水库移民工程水库淹没库区四级公路38.3km,规划改(复)建线路总长61.012km,路基宽6.5m,路面宽4.5m,路面为泥结碎路石。截止10月24日,已完成路基开挖44.234km,土石方工程量2828000m3,涵洞混凝土预制盖板920块,支砌挡土墙4100m3。结合当地原有交通条件,涉及保通路段南歪至分水岭22.279km,截至10月24日已实现贯通,基本能满足库周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但路面尚未铺设碎石如果遇到雨天通行仍然存在较大困难。

5库底清理

截止2009年10月24日,1235m淹没线以下移民已全部迁出,林地园地清理工作完成95%以上;建筑物、构建物及附属物除yeb水厂、nnw矿泉水厂等少数专项设施单位建筑物尚未拆除外,基本完成拆除工作;S矿厂及B矿厂固体废渣6万余吨已于8月底全部清理完毕;小发电站两座1800 m2建筑物已完成拆除清理工作;坟墓清理全部完成共376冢;涉及拆除桥梁3座,D桥梁、C吊桥分别计划于10月25日、10月28日启动拆除工作,10月30日前清理完毕。剩余未清理部分林地、河道树、绿化树以及电力设施杆材及线路计划于10月30日清理完毕,yeb水厂、nnw矿泉水厂的拆除工作计划在10月30日完成。卫生消毒防疫工作由mx县疾病控制中心专人配合库底清理工作同时进行。

6 移民资金使用情况

水库移民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补偿静态总投资69641.87万元,其中:水库淹没处理概算投资为62521.08万元,枢纽工程建设区概算总投资为7120.79万元,截止2009年9月30日,已完成投资44440.95万元,其中:库区农村移民补偿费19880.49万元;枢纽建设区农村移民补偿费4805.12万元;rr安置点项目建设费496.03万元;ZZ安置点项目建设费651.5万元;老地房安置点项目建设费24万元;TT口岸安置点项目建设费3014.93万元;czs安置点项目建设费4312.04万元;专业项目复(改)建费6653.35万元;库底清理220万元。

7 验收情况

根据DF州人民政府与业主等单位商定的下闸蓄水时间及工作任务安排,mt县政府于2009年9月25日组织县移民局、国土局、Wxian政府对水库移民工程箐角库区移民搬迁生产安置进行了初步验收,提交了初验报告;mx县政府于2009年10月24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自验并提交了自验报告。2009年10月24日DF州政府成立初验委员会,25日进行了初验,并提交了初验报告。

8 总体评价

在各级人民政府、移民主管部门、业主等单位的大 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水库移民工程库区淹没处理和移民补偿、搬迁安置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淹没线下补偿及搬迁安置工作已基本结束;库区复(改)建的库周交通、通信、电力等专业项目恢复建设情况基本满足下闸蓄水要求;专业单位补偿及搬迁基本完成;两个安置点、两个集镇迁建点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蓄水位1235m以下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拆除、林木砍伐、卫生消毒防疫等库底清理工作总体基本满足下闸蓄水的要求。

9 建议

一、加强和规范移民资金使用管理,提高移民资金使用效率,建议州县移民实施机构在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和GG省有关财务管理办法及《GG省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资金管理办法》、《GG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严格遵循“政府负责、项目管理、专户储存、审计监督”的管理体制进行管理,建立健全并完善移民安置实施工作进度、工程量完成情况以及资金使用的报表制度,对工程量大时间跨度长投资数额较大的项目按照对应项目进度拨付资金,进一步完善资金拨付使用的原则程序,确保移民资金的安全运行、合理有效使用。

二、czs集镇迁建点给排水工程及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严重滞后,对迁建点内移民、工商户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建议县级移民实施机构加强对施工单位、移民房建的施工组织管理,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合同规定质量、工期履行职责和义务。

三、ZZ安置点、czs集镇迁建点变更设计报告仍然没有完成,建议有关各方本着实事求是,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程序要求的前提下,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及早解决问题,同时应加强完善今后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完善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组织程序,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四、建议县级移民实施机构以《实施规划报告》为依据进一步加大移民安置工作力度,尽快完成移民安置区生产用地的流转分配到户工作,认真落实移民生产安置措施,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情况),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通报有关单位,使问题得以及早解决;进一步做好移民思想稳定工作,耐心细致的解释移民提出的有关问题和要求,确保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同时建议mx县尽快完成对剩余资源的处理方案。

五、为加强和规范移民挡案管理工作,建议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涉及mx、mt移民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档案管理制度等文件精神,更进一步重视移民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建立一套完整、准确、系统、安全的移民档案资料,扎扎实实做好移民资料档案的归档(含电子文档)、分类、整理、利用等一系列工作,完整记录整个移民搬迁安置过程,准确反映移民搬迁安置的成果。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篇3

一、水库基本概况

梁山县境内的东平湖水库,规模为特大型,坐落在山东省东平、梁山、汶上三县交界处,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5°40′至36°07′和东经115°41′至116°22′之间。东平湖水库是黄河下游最大的蓄滞洪水库,担负着调蓄黄河特大洪水和确保济南市、京沪铁路、胜利油田及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具体任务是调蓄黄河、汶河洪水,控制艾山站下泄流量不超过10000m3/s。东平湖水库分为新、老两个库区。老库区209km2,常年保持一定的水面;新库区418km2,运用机遇较少,正常年份发展农业生产。

二、水库运行调度情况

东平湖水库1959--1963年为枢纽控制运用。1959年底,位山枢纽工程截流完成,东平湖滞洪区已改建为可控制蓄洪的平原水库。1960年5月,拦河闸开始关闸壅水,先后运用徐、耿和十里堡三座进湖闸分水进湖,最大进库流量1250m3/秒,最高蓄水位43.5m,共蓄水24.5亿m3,43m以上高水位共持续42天。11月9日以后陆续开闸泄水,当年底水位退至41.0m高程。到1963年二级湖堤堵复,流长河闸建成放水后,新库区水位降到40.0m以下,大部分土地才恢复耕种。

1982年黄河大水,利用老湖分洪,分洪进沙500万m3,淤积分布范围主要在代庙-司里公路以西到闸下一带高地,距闸最远5km,淤积厚度,林辛闸下洼地最大3m。十里堡闸下最大为1.5m,闸后2km范围内一般厚度为0.5-1m,绝大部分淤积的是中细沙或粉沙,不能耕地的土地约7000亩。拳铺镇林辛村(原属东平县代庙乡)处于分洪闸射流区,该村土地全部沙化,完全丧失了生产生活条件,从群众的安全和今后的生产生活考虑,经上级批准,从梁山县韩垓、拳铺等二个乡镇(2008年区划前为徐集、韩垓、信楼、拳铺四个乡镇)19个行政村共调出土地1299.174亩,把林辛村整体迁往梁山县拳铺镇(原来的信楼乡)。

三、库区自然概况

(一)水文气象

梁山县库区地处暖温带,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年际丰枯悬殊,变差系数大。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内春季干旱少雨多风,风向以东南风为主,夏季湿热多雨易涝,秋季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冬季干燥寒冷,多为北风。

(二)地形、地貌

东平湖梁山县库区地处鲁中山地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是黄泛冲积平原与汶河冲积平原的相接部位,区内除小安山一座孤丘外,其余均是平原。地势南高北低,东西高中间低,地面高程37.5~40.0m(1956年黄海高程,下同),柳长河上游最低,地面高程在37.5m左右,东南部金线岭一带最高,地面高程在40.0m左右,地面自然坡降1/4000~1/8000。梁山县地貌类型分为低矮山丘和黄泛平原两大类。由于成因和形态不同,具有不同的土壤、植被、气象等特征,为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和农业区域化、专业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地下水

根据水质普查资料,库区浅层地下水质主要为重碳酸性淡水,水质较好,矿化度一般在2.0g/L以内。库区除小路口镇境内有3.5km2微咸水外,其余231.9km2全部为淡水区,PH 值在6.8~8.0之间,主要呈中性或弱减性,水化学类型以HCO3-为主,少量CI-化学类型和极少SO4-2化学类型。适合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及人畜生活饮用。

 (四)水系河流

梁山县库区西北紧靠黄河,根据黄河孙口水文站资料,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338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373亿m3,最大流量15900 m3/s,最小流量为零。

库区内河流均为季风区雨源型平原坡水河流,属淮河流域水系。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雨量集中,全年60%~80%的降雨集中在汛期,境内河流源短流急,丰枯变化大。流域内河流主要有代码河、柳长河、湖东排涝河,其涝水全部汇入梁济运河,排入南四湖。

 (五)自然灾害

涝灾频繁是库区自然灾害的主要因素。此外,旱、风、雨、冰雹、虫等各种灾害,也屡屡发生,交替为害,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最大危害,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

1、水旱灾害

水文气象对库区特殊地理环境影响,形成了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夏季湿热多雨易涝的自然灾害特点。

2、风、雨、冰雹灾害

冰雹降落伴有狂风暴雨,对农业生产和人民财产威胁很大,风灾年年发生,各季均有出现,春季偏南风,冬季偏北风,夏秋常有雷雨大风,受春季大风影响的风剥地和风雨雹灾,造成农田损毁现象屡屡发生。

四、水库移民基本情况

梁山县库区是东平湖库区的一部分,位于新库区内。因行政区划和农村合村并点,截止2014年底,梁山县东平湖库区移民涉及小安山镇、馆驿镇、韩岗镇、小路口镇、寿张集镇、拳铺镇、大路口乡、梁山街道办事处、水泊街道办事处等9个乡镇(办事处),147个移民行政村,移民村总户数47969户,总人口181023人,其中移民为30786户,移民126983人。移民村类型包括整体搬迁安置村和生产安置村2种类型,其中整体搬迁安置村108个,共30786户,103728人;生产安置村39个,移民23255人。

东平湖水库修建于大跃进年代,移民数量大,安置标准低,库区移民群众几经搬迁,财产损失殆尽,家底很薄,遗留问题很多。加之长期以来,对移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库区水利、交通、电力、通讯、文教卫生等事业落后,经济发展缓慢,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

库区移民人均土地资源和占有耕地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条件差,土地生产率水平低,导致人均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两者差距有随时间的延续而拉大的趋势。由于库区移民生活水平低下,群众信访、上访现象时有发生,库区潜在不安定因素,属于梁山县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07]175号)文件精神,逐步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移民收入水平,建立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长效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梁山县组织相关人员对库区移民村和移民安置区目前生产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编制完成了《梁山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2011-2015年规划》、《梁山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梁山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三五”规划(2016~2020)》。

五、水库移民项目的特点

水库移民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水库移民项目主要是针对这个特殊社会群体而设计的,所以有其自身的特点。

1.移民项目小而全

《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宣传提纲》等文件明确要求,水库移民项目原则上不能跨村设置,只限于解决移民村和移民安置村存在的具体问题。这些规定,限定了移民项目的设置范围,造成移民项目只能具体到村,单个项目投资量比较小。同时,由于项目具体到村,村与村存在的问题又千差万别,所以,国家制定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编制大纲》、《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大纲》都明确提出了移民项目设置的范围,主要包括基本农田建设、人畜饮水、农村交通道路、农村电力、文教卫生设施、生产开发、科技培训和劳务输出等 8 类,项目覆盖面很广。

2.移民项目多而散

国家对移民项目设置有明确的规定,所以使得移民项目数量很多。尤其是移民分布不均,直接造成项目高度分散。2006 年我省对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进行了核定,虽然我省移民人数仅占全省农村人数的 3%,但却分布在全省的 92个县 (市、区),占到全省 108 个县(市、区)的 85%,涉及移民工作的共有 769 个乡镇 4315 个村。水库移民的分布现状,必然使项目设置处于高度分散状态。

3.移民项目点多线长

按照国务院 17 号文件要求,移民项目必须以村为基本单元,所以基础设施等项目覆盖的村就是一个点,按此推算,全省移民基础设施项目点最多时可达 4315 个。与此同时,移民生产开发项目还要落实到户,科技培训、劳务输出还要具体到人,这些项目点就可达到以万计数。在管理上,移民项目的审批管理线路很长,每个项目都要经过省、市、县、乡、村甚至到组到人多个环节,而且这种长线管理不是特例,而是一种常态。

六、对策建议

1.建立项目档案库。建立项目档案库,可以避免一个项目重复申报、套取国家资金现象的发生。市、县移民管理部门应以村为单元建立项目档案库,对使用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及其他投人移民方面的已建、在建、已批未建等项目进行详细统计,内容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年度、规模、投资、审批文号、效益、验收情况等,并及时根据项目下达计划、项目完成、验收等情况等进行档案库更新。

2.认真编报项目规划。项目规划是国家安排扶持资金和项目的前提和依据,规划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高质量、高标准进行编制。在编制规划时,一是充分考虑发展需要与资金可能,在合理测算中央结余资金、省级资金、自然减员结余资金、其他部门帮扶等资金数额的基础上,切合实际地编制。二是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优先解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立足于解决移民群众最迫切、最需要、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规划的项目必须是受益面比较广、见效比较快,直接为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项目。只是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移民意愿,切实维护移民群众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项目前期工作是落实国家后扶惠民政策的基础,县级移民管理机构深入项目区进行了解,确保工程解决移民最期盼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移民群众的要求,同时减少了项目的变更。四是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增强移民自我发展能力,在国家的帮扶下,动员移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步建立促进库区经济发展、水库移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五是坚持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的方针,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六是坚持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放到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和布局的总盘中统筹考虑,结合已有的专业规划,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规划与区域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县域经济的一个新兴增长点。七是严格项目筛选,对于使用其他资金扶持过的移民项目,将不再列人近期发展规划。

3.对每个项目实行阳光操作。做好后扶工程勘测设计依据选定的项目,委托有资质的水利或交通设计室做工程初步设计,结合库区和移民接安村现状进行勘测,优化设计方案,严控投资。编制好的初步设计经过县级审查修订后报上级主管审批立项,初步设计由县、市两级审核,层层把关,设计修订不到位,不能开工建设,杜绝“三边”工程。按照阳光操作的要求,对项目的规划、上报、实施、报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公开,让移民群众、乡镇政府全程参与,自觉接受移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切实保障移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确保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管理的公开透明。

4.完善项目管理办法,简化、优化项目实施管理程序,实现水库移民项目管理规范、透明、有序、高效、安全运行,对相应项目基础资料、资金使用及效益评价等情况实施电子信息化管理,并视情况建立电子项目库管理系统,继续推行、完善“项目预下达”管理模式,制订、出台移民项目 “村集体自建”、“以奖代补”等实施细则。施工中以监理公司加群众代表监督双重管理,受益村组群众代表对施工过程全程监督。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前期和施工中由于县移民办工作人员不足造成的管理不深入不全面的缺陷。

5.必须在后期扶持项目管理上下功夫,有效、简化、完善项目管理。在 “优先考虑移民安置点,统筹考虑全村”、 “突出重点,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等原则指导下,创新、规范、简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尊重移民意愿,鼓励、发挥移民项目建设积极性。

6.加大移民项目建设资金监管、检查和审计力度,严禁挤占、截留和挪用移民资金,确保移民资金专款专用和安全,村组财务不清、不公开是引发村级各种矛盾爆发的主要原因,公开、公正、透明,必须贯穿于项目申报、立项、建设方式、资金使用、支付等全过程。

7.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切实加强水库移民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县级水库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在政策层面上规范、制约。充分发挥乡镇职能部门和村级集体积极性,有效化解移民与村民、村干部与移民、移民点与全村等各方矛盾,作为移民也要主动适应、融入当地政治、文化等氛围,尽早入乡随俗。加强部门间的横向沟通,防止项目多头申报,造成项目重复安排带来的项目变更而增加的行政成本和工程成本。合理整合交通、水利、扶贫、民政、教育、农业等各部门的涉农资金,借他人之力为我所用,缓解资金总量小这一矛盾,发挥移民项目资金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实现“转移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

8.严格把关项目验收事宜。及时完成年度工程竣工验收对完工项目采取三阶段验收方法:施工队和项目村自验,缺陷修复合格后组织县级初验,最后请省市竣工验收。年度下达项目实施结束,第一阶段由项目村自验合格后,县移民办请具有资质的审计单位进行项目资金审计和项目效益评估。审计单位按照年度项目计划,现场核查对比资料,并走访当地群众,听取移民意见,评估项目效益。审计通过后,由县移民办牵头组织财政、乡镇、监督、监理、设计等部门对项目进行县级验收。按照“看现场、查资料、听汇报、评质量、出结论”的验收程序,最后由各部门专家进行项目评议和评定结果,完成县级验收。第三阶段是请市上对年度移民扶持项目进行竣工验收。

9.加强档案管理。强化资料管理,落实措施和责任,县移民办从项目筛选,现场踏勘开始就整理收编资料档案,落实专人负责,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由县移民办对水库移民工程统一编号,每个项目分四个卷宗装档入盒:工程建设管理类、工程建设监理类、工程建设施工类、工程建设完工类。把工程资料管理的关口前移,软件硬件两手抓,对资料整编的要求与施工合同同时签署,确保参建各方提供及时有效的资料。严格执行国家档案管理“四同时”制度,从项目前期着手立档,编卷宗号,收集必要的图文声像,保证资料的时效性。

10.建立项目监测评估机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监测评估主要是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和项目规划实施情况、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保障机制与效果进行监测评估,这是对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的综合整体评估。在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监测评估的同时,建立移民建设项目监测评估机制,重点对生产开发项目进行监测评估。移民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要及时对项目进行监测评估,分析项目是否按照计划中的规模、投资、进度完成,对生产开发项目建立长期效益分析机制,分析项目的管理及利益分配办法,比较项目的人均投资与移民受益程度,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项目的安排、实施、管理提供借鉴。省移民局已委托有资质的咨询评估机构进行跟踪监测评估,每年监测评估一次,监测评估内容包括:移民机构能力建设及运作,移民政策的落实,移民规划实施进度,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效果、工程质量、财务收支、社会与经济效果、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公众参与协商和信息公开、存在问题和建议。

七、规划实施效益

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使库区和安置区的移民群众分享了后扶政策带来的效益,在改善了库区和安置区基础设施与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后期扶持直补资金的发放,直接增加了移民的收入;后扶项目的实施使库区和安置区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为库区和安置区村民生产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生产开发项目的实施将直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饮水安全、交通道路、村容整治)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部分解决了制约库区和安置区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二)社会效益

后扶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库区和安置区的社会稳定。交通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移民群众的出行条件;自来水工程的实施,保证了饮水安全,减少了地方病、传染病的发生,有利于移民的健康;变压器、校舍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解决了移民的用电难、上学难的问题;村庄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为区域社会良好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环境效益

后扶政策的实施,移民生活环境和库区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环境效益初现。农田水利设施(机井、抽水站、节灌工程)的建设,提高了农田灌溉的用水效率,节约了水资源,村容整治等项目的实施改善了移民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水库移民;后扶管理;乐清

基金项目:浙江省民政厅课题 (合同号ZMYB201544)

中图分类号: TV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3.077

水利工程移民关系到政治、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水利工程移民以实现库区社会可持续发展。探寻目前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工作,对于广大移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和库区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在分析浙江省乐清市水库移民后扶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该市水库移民后扶工作思路,为实现库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1乐清水库移民后扶情况

1.1移民后扶项目成效显著

2015年共安排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计划立项34个,计划总投资1196.8万元,计划补助829.66万元,发放补助资金892.48万元。大中型结余资金项目计划立项75个,计划总投资10727.6万元,计划补助2243万元,发放补助资金1397.06万元。库区基金项目计划立项8个,计划总投资114.5万元,全年发放移民补助资金140.763万元。 小库解困资金项目计划立项18个,计划总投资2451万元,计划补助215万元,全年完成报账项目19个,发放补助资金186.5万元。

1.2深入推进移民创业致富工作

政府通过移民创业贷款、移民技能培训和打造移民创业就业信息平台等措施,多途径全方位为移民创业致富提供便利。结合移民“三赛、三评”活动,开展创业竞赛,激发移民创业热情;结合互学互比活动,强化技能培训,增强移民创业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拓展移民创业途径;结合移民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助推移民村发展。2015年创业致富项目申报2个,总投资2500万元,计划补助160万元。全年已发放补助资金350万元。

1.3做大做强传统产业

在传统产业的做大做强上,根据乐清市移民的整体情况,在后林村顺民蔬菜合作社的大力支持下,在华一村、竹屿村分别建立了3.33公顷、2.67公顷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在顺民蔬菜基地的技术支持下,合理安排种植品种,年产值在200余万元,移民就业15人,带动移民增收50余万元,有力地提高了移民的增收,改善了移民的生活条件。

2影响水库移民安稳致富的突出问题

一是生产资料缺乏,发展空间狭小。据统计,乐清市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人均耕地0.012公顷,且大多是山垄田,光照不足,生产环境恶劣,生产效益低下,移民群众生产门路少,增收难;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长期以来投入不足,导致发展后劲不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依然相对落后,移民与当地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实际生活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尚有35个移民村属于贫困村。

3 乐清市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建议

按照“2017年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要求,以不断提高移民生活条件为目标,以精准扶贫为突破口,以加快移民创业致富、生产开发扶持为重点,推动库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重点工作平稳实施。

3.1落实项目上网入库机制

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办公,通过项目库建设,让所有项目上网入库,提高后扶资金使用效率和监管,提高项目资金安全性。各移民村申报项目纳入项目库系统运行管理,实施项目库动态管理,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以项目的储建、备建、拟建、在建、建成五个层次进行动态管理,进一步明确后扶项目的筛选、审查、检索、汇总和入库流程。及时完成项目库数据的录入工作,落实专人负责项目库日常维护。

2016年年初由移民办公室统一购置设备,并安排专业人员对移民专管员进行项目库使用培训。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提高后扶项目管理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为科学规范、合理安排后扶项目的建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3.2重点推广创业致富成功经验并创新致富模式

一是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突出移民、移民村在创业致富中的主体地位,鼓励移民自主创业、联合创业,帮助移民在创业增收上改善环境、提供服务和支持;简化程序,提升服务;不断优化创业致富项目的申报、立项、资金发放的各项程序,并在内部建立项目申报、审核审批等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有关移民创业致富以奖代补的操作规程,不断简化、优化移民各类补助程序,为移民提供更多便利,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推广移民创业致富模式方面。通过前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积极总结在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旅游产业、物业经济、三产等创业致富项目的经验,结合省办下发的有关创业致富要求,创业致富项目的扶持对象由单一的村集体、合作社转向移民个体、联合体,结合乐清市实际,制定扶持的准入标准、产业、范围。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和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大移民创业致富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及结余资金、库区基金和小型水库移民扶助基金用于创业致富项目的比例达到30%以上。着力扶持一批经济效益好、移民群众利益多的项目,因地制宜地扶持一批解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急需项目,做到精准创业,推进移民创业致富。

参考文献

[1]左萍,蔡萌生.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J].人民长江,2014(17):108-111.

[2]王思琪.温州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实施效果评估[J].辽宁农业科学,2014(04):40-44.

[3]马可,李恒山,尹文胜,王立勇.本溪市城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实施效果[J].东北水利水电,2014(08):71-73.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篇5

20__年,我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移民开发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按照与州人民政府签订的“移民开发工作目标责任书”,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和“发展库区经济、改善移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围绕“库区长期稳定、工程顺利施工、移民平稳搬迁、经济长远发展”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在我县俄垤水库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大黑公电站、阿扎河水库前期移民安置规划、补偿补助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现将20__年工作总结及20__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__年工作总结

(一)维护稳定大局,切实扎实推进库区移民安置工作

1.编制规划,收集资料,做好移民基础性工作

(1)认真开展__*县生态移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为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确保生态移民异地搬迁后生活水平不低于退耕还林前的生活水平,以改善移民生存条件、生活环境和解决温饱问题为重点,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和长远生活问题,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我局严格按照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的有关程序,遵循移民安置区原标准、原规模、恢复原功能的“三原”原则,结合移民安置区工作实际,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兼顾合法性与合理性,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深入乡镇、村户调查核实,在认真分析核实的基础上,编制了__*县生态移民专项规划,对有移民工作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了专项设施和安置点的建设项目详细规划,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2)认真填报移民工作各类统计报表

为认真做好我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按照州移民开发局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认真对我县所有电站、水库资料进行了详细统计上报,共上报水电站9座,水库18所。

2.依法依规,群策群力,认真做好移民安置规划、补偿补助等工作

积极配合设计单位进行大黑公电站、阿扎河水库可研阶段实物指标调查分解到户及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的编写。为大黑公水电站建设工程施工区用地需要开展征地,完成了102.35亩土地实物调查工作。同时,主动与熟悉情况的老干部、老同志协调,动员他们支持移民工作,共同作好移民政策法规及大黑公水电站建设重要、必要性的宣传工作,支持电站建设。

3.加强管理,强化责任,签订移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按照“政府领导、分级负责、乡镇为基础、项目法人参与”的管理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我县水库、电站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工作,__*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移民、水利、国土、俄垤水库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__年9月27日成立了“__*县移民开发局”。扎实推进移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签订,县人民政府于20__年4月10日分别与有移民工作的迤萨镇人民政府、阿扎河乡人民政府签订了移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目标管理。确保移民工作的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

4.强化意识,增强服务做实做细移民各项工作

我局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做好移民各项工作。

(1)是认真做好移民扶持人口动态管理,完成原有移民后期扶持人口年度核减工作,在准确完成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的基础上及时发放3633本移民后期扶持证。但由于__*县移民开发局成立于20__年9月,而人员到位是在20__年3月底,6月26日从俄垤水库管理局接收__*县相关移民资料。__*县水库移民共有4034人,现享受后期扶持政策的共有3633人。部份符合享受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群众,由于外出打工等原因,在落实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时没有进行登记,导致无法享受后期扶持政策,漏登情况十分严重。由于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扶持时间为20年,时间周期长。因此,部分漏登群众到相关部门要求落实得不到圆满解决后,意见非常大,情绪十分不满,存在越级上访的隐

患。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将会引起新的高潮,不同程度地影响__*县社会经济的稳定。为此,__*县移民开发局于20__年6月至10月,在原来资料基础上,重新对符合条件享受移民后期扶持待遇的水库移民进行认真核实造册登记。对涉及2个乡,4个村委会,33个村民小组,695户农业户的4034名水库移民。重新投入人力进村入户、实地勘查,全力开展俄垤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以确保水库移民利益,真正做到后期扶持资金不错发、不漏发经认真细致核实,目前,符合享受后期扶持政策但漏登的人员共159人。

(2)是按照《__*省水电建设项目移民档案管理办法》和《关于印发__省水电移民档案工作三个业务规范细则的通知》进行移民工作档案的建立及管理工作。

(3)是认真学习《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和《__*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实施意见》、《__*州移民安置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并结合实际积极向移民群众做好移民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4)是认真办理移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真正做到了“二个下降、三个提高、四个无”的目标。即:“二个下降”:移民集体上访人次明显下降,来信来访人次明显下降;“三个提高”:移民来信来访处理效果和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水平明显提高,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明显提高,库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移民收入稳步提高;“四个无”:无越级集体上访和重复上访,无出现移民聚众围堵国家机关、滋事扰乱社会秩序的,无故意阻挠水电站工程施工,无出现人为重大事故案件。严谨的工作态度及踏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库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誉。

在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工作活动中,我局按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法规开展工作。领导亲自带头深入基层,耐心细致对有疑问的群众进行政策法规宣传,及时把问题化解在萌芽之中。认真执行日报制度,及时向上级反馈情况。由于组织有力,措施得当,在整个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工作活动中,实现了“零上访”。

(二)强化监督职能,认真做好移民资金财务管理

1.进一步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的管理,确保库区移民补偿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我局广泛征求县财政、审计等部门意见,组织制定了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为规范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补偿资金管理提供制度依据。

2.加强资金管理及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工作。

按照移民工作编制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切实做好移民工程项目预算、核算和决算工作,加强移民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专款专用,不挤占、不挪用、不截留移民资金;对移民资金定期、不定期开展审计工作。

3.按时足额拨付移民后期扶持资金

移民后扶资金拨付工作由我局会同__*县财政局及相关金融部门相互协调负责实施。后扶人员经移民局认真核实后,由县财政局将后扶资金根据核实人员数直接发放到农村信用社一拆通移民手中。20__年5月15日发放20__年3-4季度后扶资金108.99万元(移民650户,3633人)。

(三)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业务素质

为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经县直机关工委批准,我局于20__年9月5日成立了党支部,同时结合实际,认真制定了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党建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建设服务型机关、效能型机关。我局成立了四项制度领导小组、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移民开发工作,组织学习移民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省、州有关移民的方针、政策以及相关业务知识。加强组织、作风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贯彻执行“四项制度”移民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的组织保障机制不断得到强化如:制度完善已经上墙,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等。增强了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强化了服务意识。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明确责任,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20__年7月,我局全部干部职工参加了州局召开了移民工作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我局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局还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因外出打工等原因,部份群众在落实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时没有进行登记,漏登情况十分严重。由于不能享受后期扶持政策,群众情绪十分不满,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

(二)我局现有编制5人,随着我县大黑公电站、阿扎河水库等建设项目的启动,现有的工作人员也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极大地影响了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我局办公地点设在原水利局两间小房里,总面积不足30平方米左右。办公条件简陋,影响了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由于我县自筹后扶资金难以落实到位。开展移民安置区、生产区、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移民有关培训事项等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三、20__年工作计划

(一)认真贯彻落实移民政策,做好稳定工作

1.进一步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对移民住房、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承包耕地落实情况、移民落户手续办理等后续工作进行梳理清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切实解决。

2.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对移民进行安置政策、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等宣传教育,引导移民了解和掌握国家的移民安置政策,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依法维权,依法,尽快融入当地社会。

3.切实做好维稳预案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搜集信息,及早发现和掌握不稳定苗头,保证渠道畅通,制定维稳预案,防止煽动闹事,确保移民稳定。

(二)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移民开发各项工作。

按照国家移民政策,搬迁安置只是移民工作的第一步,为使移民安居乐业,逐步致富,还必须对其进行为期20年后期扶持。要保证移民的生产生活基本达到当地居民的平均水平,要认真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要求,严格以核定的俄垤水库后期扶持人口为准确数据,保证将后扶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每个移民手中。

2.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和二三产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对移民进行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和二三产业技能培训,引导移民转变观念,重点抓好富余劳动力转移,切实做好推荐就业工作,使每个家庭都有增加收入的门路和措施。

3.搞好移民生产生活基本设施完善和特困移民的救助工作。针对少数移民因老弱、伤残、重大疾病等原因,成为移民户中新的特困群体等存在问题,切实采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做好移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改善和特困移民救助工作。

(三)做好移民安置及前期准备工作。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供水枢纽;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

前言

水库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可按3 个阶段划分,第一阶段即项目前期立项,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水库淹没损失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及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编制、补偿投资概估算编制等等,由业主委托设计单位会同地方政府共同完成。第二阶段即项目组织实施,由承担移民任务的地方人民政府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组织土地征用、移民搬迁和安置、工业企业专项设施复建等实施工作,并接受监督评估单位的监督。第三阶段即移民安置后期扶持。

1 概述

湛江市鉴江供水枢纽工程闸址位于鉴江出海口,由于闸坝以上库区淹没影响情况复杂,输水管线跨越两处海湾,施工难度大,根据工程进度安排,先进行闸坝部分实施。

坝区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部分,包括拦河闸、连接土坝、船闸,两岸上坝永久公路、工程管理所、临时施工道路和两岸营造布置及土料场等用地。坝区工程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部分实物指标:工程永久占地共 1054.3亩,(其中林地51.7亩、养殖水域53.5亩、河流水面949.1亩)。工程临时用地共745.4亩,其中耕地62.8亩,有林地409.58亩(木麻黄238.9亩、杂树7.68亩、桉树163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70.6亩(均为养殖水面),其他土地2.42亩。

2 前期设计工作体会

2.1 实物指标是规划设计的基础

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是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第一步基础工作。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设计单位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水库的淹没实物数量、现状的标准等是确定移民安置规模和专业项目复建规划的重要依据。水库淹没处理补偿投资计算更要求水库淹没实物指标的准确性。

近年来,水库实物指标调查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国家从程序上和技术上对实物指标的调查确认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许多工程已采用了航测图、卫星遥感图对比校对,大比例尺地类地形图判别等技术手段提高土地测量精度。对于实物指标调查成果往往也采取多家联合调查,共同确认的方式。并且,库区的人口、房屋指标也进行了动态推测。国家还规定,若工程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至工程开工相隔超过5 a 的,一定要重新调查复核。这些措施的采用实事求是地考虑了水利水电工程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应了水电工程周期较长的特点。

2.2 农村移民生产安置是规划设计的重点

水库淹没必然带来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损失,由此对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依赖被淹土地生存的居民在水库淹没后的生活出路问题。社会以人为本,水库淹没处理则必然是以解决农村移民的生产生活出路为核心。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匮乏,国家已有政策规定“土地承包50 年不变”。水库淹没土地后要在其他地区拿出土地来安置水库移民是非常困难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水库移民在搬迁安置后应达到什么样的生活水平,合理恰当地拟定移民安置目标显得非常重要。

2.3 实施规划滞后的问题

由于许多工程项目立项较急,移民安置的规划设计工作没有足够的设计周期。有些移民安置规划工作深度不够,造成了有些水库调查的淹没影响实物指标精度不够,移民安置方案存在实施难以落实、移民安置规划与实施脱节的现象。

移民安置方案的可操作性是目前方案制定的难点。在移民安置实施时,由于移民安置规划缺少指导性,方案难于操作,移民安置方案不得不进行大幅度变更。许多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项目实施的安置方案与前期设计批复的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大不相同。影响安置规划方案的因素很多。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周期较长,前期工作规划的方案到具体实施时已时隔多年,其自然资源条件、市场需求条件、人的认识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对水库移民安置的前期规划设计成果的时效性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定,对移民安置规划滞后的问题应重视和解决。

3生产安置规划

工程范围内无居民房屋拆迁和搬迁人口,本项目只对受征地影响的生产安置进行规划。

(1) 依据当地国土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工程永久征地范围内耕地为6.54亩,根据现场实地调查,其中4.7亩已改为虾塘承包给养殖户(由于周围海水养殖致使土壤盐化,种植作物产值较低,故被村民改为虾塘),另外1.84亩改路用地可在本村内与原路土地面积进行调整。因此,经镇政府同意,采用一次性货币补偿的方式,不另行安置。

(2) 工程管理保护用地及施工临时用地,权属为当地村集体所有,在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将废弃物运走,平整土地,交还给当地镇政府,由镇政府组织人员进行复垦(工程已列入耕地复垦费),恢复种植土壤及田间灌排系统,并由工程对农民过渡期产值损失进行一定补偿。工程需要检修时,对管理范围内耕地给予一定青苗补偿。

3.1 生产安置

坝区工程永久占地1054.3亩,全部在围外河道内。其中河流水面949.1亩,滩涂上种植的木麻黄和红树林51.7亩,养殖水域53.5亩。养殖水域属村委会集体所有,以承包方式由私人经营。工程永久占用该部分水域,按照湛江市养殖水域补偿标准给予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由村委按照与承包者个人所签订的水域承包租赁合同商议分配,不另行安置。

3.2 专项设施迁建

(1) 坟墓迁建

右岸乾塘镇施工临时道路和营造布置用地范围内需迁坟35座,政府提前发出迁坟通告,由坟主自主迁移,对无主坟墓,由村委统一迁移处理。

(2) 鱼虾塘

工程用地范围内的鱼虾塘,全部是村委会集体所有养殖水域,承包给私人投资建池养虾,承包者来源较广,有当地村民联营、也有外地甚至台湾人,承包期限一般为10年。

永久占用鱼虾塘53.5亩,按湛江市补偿政策给予养殖水域和虾塘土建、设施补偿。养殖水域权属村委会集体,因此土地补偿到村, 虾塘土建、设施直接补偿到承包者个人。

3.3 工业企业迁建

左岸永久征地范围内,现有恒宇和文家庆2座小型虾苗场。地属沙角旋村委集体所有养殖水域,个人承包后投资垫高整理修建。

恒宇虾苗场占地面积2261m2,文家庆虾苗场占地面积3633m2,工程已对这2个厂拆迁房屋、附属建筑物数量及生产设备搬迁损失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由业主签字认可。根据对其经营影响程度的分析,充分听取虾场业主和村委会意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拆迁补偿和损失补助,由业主择址另建。

4 实施管理

按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规定,移民安置工作实行“政府领导、分级负责、县为基础、项目法人参与”的管理体制。鉴江供水工程是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重点建设项目,为妥善进行移民安置规划工作,拟建立完整的移民组织机构共同参与。湛江市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征地移民安置工作由省人民政府规定的移民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湛江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和领导、工程涉及到的4县(市)人民政府及地方国土部门、财政部门、水利部门、农业部门及影响区村、镇共同参与。

4.1 管理机构及职责

(1)湛江市人民政府成立实施机构,其职责有:1)组织、协调工程征地、生产安置工作;2)对移民安置补偿资金进行管理;3)组织影响区农民生产安置的实施;4)负责有关征地办法的指定及宣传;5)负责组织、管理移民生产技能的培训;6)负责移民单项工程的验收。

(2)坡头区、吴川市及各镇成立移民实施机构,其职责有:

1)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统一协调下,根据水库淹没影响的具体情况,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及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的相关法规、政策;2)负责向库区群众传达、解释上级移民机构的有关政策管理规定等;

4 . 2 移民安置实施行动计划

移民安置实施需建立必要、完善的管理、监督、监测体系,认真做好移民安置实施阶段的管理工作,是确保移民安置顺利实施的关键,移民安置实施行动计划包括:(1)建立健全移民安置机构;(2)组织有关学习培训;(3)建立设计代表制;(4)建立监理、监测评估制度。

结语

依据水库移民安置规划相关政策规定,特别是国家2006 年颁布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471 号) 后出现了新的规范、配套规定和实际情况,从前期实物调查、安置规划和设计,到施工图阶段房屋拆迁征地、移民建房搬迁一步步实施工程蓝图,进行了探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廖世淼,业主管理在小浪底移民中大成功实践,科技资讯,2003,6,15-18.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返迁移民;“黑户”;社会关系;生计;计划生育

中图分类号:F328;D4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6)04-0023-07

引 言

20世纪50-80年代初期,国家因修建水库产生大量移民。由于缺乏移民安置工作经验以及其他原因,这一时期的水库工程均发生了严重的移民返迁。据统计,全国水库移民约1 000万人,返迁人次达51.41万人,平均每百个移民中至少有5.1人次返迁。在水利部直属水库移民300万人中,平均每百个移民至少返迁17.13人次[1]。全国重点水库移民统计数据同样显示出移民较高的返迁率。东平湖水库移民27.83万人,23.61万人返库,返迁率高达84.84%;三门峡水库移民41万人,移民返库15万人,返迁率达36.6%;丹江口水库移民41.2万人,7万人返库,返迁率为17.0%;新安江水库移民30.9万人,2万人移民返库,11.5万人重迁安置到其他省、市 、县[2]。这些返库的移民因无库区户口、无宅基地、无耕地,成为“三无”群体,不受安置地和库区的行政管理,成为“黑户”。

关于移民返迁现象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探讨返迁发生的原因并认为返迁移民在库区生活极其艰苦。水库移民返迁是若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成因有:(1)老水库移民动迁多发生在社会政治秩序动荡时期,公共权力的不公正行使易导致移民返迁;(2)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差,移民无法恢复原有的生活水平;(3)受区域文化差异的影响,移民对安置区的文化产生排斥;(4)远迁分散安置的移民社会关系网络被割裂,重建社会关系过程中的真空使移民在安置区失去原有的社会支持[3-5]。由于反复搬迁对移民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返迁移民居无定所,只能搭建庵棚或躲藏在涵洞、桥洞里;生活资料严重损失,生活水平下降;家人常常分住几处过日子;移民的心理酸楚痛苦[6,7]。修建水库淹没大量土地,后靠的移民因土地资源匮乏、社会网络破损而患上“贫困综合征”[8]。而移民返库,为了生存开垦坡地、砍伐林木、过量捕鱼,更加剧了人与当地自然环境的矛盾,与当地村民争夺资源,造成人际关系紧张[9]。20世纪60-80年代初期,针对移民返迁造成的消极后果,国家对返迁移民普遍采取严厉的制止政策,动员甚至驱赶返迁者返回安置地,拒绝移民回库区周边上户口重新落户,不提供耕地等生产生活资料,不允许当地村民提供任何帮助。动员、遣返、关押成为当时大部分移民工作者遏制移民返迁的工作模式。

本文以陆山水库伊北村地名、水库名称、村名及人名均作了匿名处理。返迁移民为主体,揭示返迁移民“黑户”生活真实状况,分析在国家严格的政策背景下返迁移民在库区是如何生存、生活以及国家移民政策落实过程中乡村社会运作的基本逻辑。研究发现返迁移民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也有其生活的社会支持网络,多元的生计来源,以及相对自由的人口再生产优势。

陆山水库是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在黄河支流伊河中游修建的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大坝及库区位于S县境内。水库主体工程于1959年12月动工,1965年8月基本竣工。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 740平方米,占伊河流域面积的61%,总库容13.2亿立方米,防洪库容6.73亿立方米。1973年,由于兴利水位提高,淹没区逐步扩大。1975年,对陆山水库移民根据省、市的要求,采取就地安置和受益地区安置相结合的办法。其中,县内安置23 143人,县外迁移15 610人。县外迁移的移民采取分散插队安置,一个生产队安置1~3户。移民在安置区居住在牛棚、仓库等地,土壤贫瘠,吃水困难,与当地群众相处中的摩擦等具体生计问题显现。陆山水库移民于1976、1977年大量返迁,达6 873人,占县外迁移人数的41.63%[10]。返迁移民在库区过着“黑户”的生活――在实际生活的库区没有户口、没有耕地、没有宅基地,不受库区的行政管辖,也游离于原安置区政府。直到2009年库区政府才开始着手解决问题,允许返迁移民在库区落户。涉及返迁移民的生计恢复、生活安置等具体问题至今仍在落实过程中。

存在大量返迁移民的伊北村,因修建水库发生了巨大变化。建水库前该村素有“粮食窝”之称。伊北村距离县城5公里,洛栾公路穿过,交通便利;东西两条干渠,灌溉条件优越。1959年,该村有6 000多口人,人均1亩水浇地。其中1 000亩稻麦轮作,5 000亩麦-玉米轮作,另有红薯、绿豆、谷子等杂粮,年人均粮食400~500斤伊北村耕地和人口迁移数据来源于笔者2013年1月与该村的老书记访谈所得。。1965年水库建成后,伊北村整体靠后,水浇地悉数淹没,只能耕种坡地。1975年,由于兴利水位提高,根据每人平均半亩水浇地、1亩旱地的标准,伊北村远迁移民625户,3 385人,分散安置在汝州的30多个生产队。1977―1978年,伊北村远迁移民返迁220户,共计1 055人来自S县水库移民委员会1978年编辑整理的《S县陆山库区移民返迁情况汇报》。。此返迁移民即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为了全面了解陆山水库返迁移民,笔者采用文献研究、半结构的深度访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共进行了三次实地调查。第一次在2012年12月,主要是基于河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评估工作的机会,对陆山水库移民的整体情况进行调查,并与部分返库移民进行交流,对该水库返迁移民进行初步了解。2013年12月再次到达S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查。主要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先从基层开始了解,即“下沉”到返迁移民所在的村落中,与返迁移民代表、返迁移民、当地群众、卸任和现任的村干部聊天、讨论,而后上至乡镇和县移民局的职能部门,全面了解陆山水库返迁移民的历史。2016年1月进行补充调查。调查期间,笔者坚持居住在返迁移民安置小区。该小区设有县移民局安置返迁移民办事处,不仅可以与返迁移民同住同吃,体会他们的日常生活,还可以观察移民干部与返迁移民之间的互动。

一、依托亲缘关系立足

费孝通认为,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11]。严格意义上讲,是农耕的中国社会具有乡土性。“乡土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第一是人与土地(自然)的关系。因为农耕的需要,所以离不开泥土;也因为农耕,耕者离不开土地因而很少迁移。因此,我们很容易推知,因为人与土地的亲和关系,人们对土地乃至土地的一草一木,都是非常熟悉的。第二是人与人的关系,即社会学界熟知的“熟人社会”。“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11]。在熟人社会中生活,不仅可以得到血缘、亲缘及地缘群体的支持和帮助,也可以省去很多的交易成本。

中国乡土社会呈现为“差序格局”的结构,是一个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构成的社会网络。移民在返库的初期,亲缘群体的帮助为移民定居下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亲缘关系网络为返迁移民“通风报信”,以降低被遣返的风险;血缘亲缘密切的人给予返迁移民生活上的帮助,以渡过生活上危机;在返迁移民被孤立时社会关系网络成为他们社会交流和感情的依托。

1976年,为阻止移民返迁,库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第一,在各县进入S县的要道口设置关卡阻拦返迁移民。但因为把守关卡的移民干部和民兵人数较少,无法应付众多的返迁移民,加之移民趁着夜色从其他道路迂回前进避开关卡,所以关卡的阻拦效果并不佳。第二,对于已经返回库区的移民采取隔离措施,不允许当地群众与返迁移民发生任何联系。不准当地村民收留返迁移民;不准替返迁移民保管行李等物品;不准为返迁移民提供现金或实物形式的帮助。违反者将和返迁移民一同送回安置区。第三,采取强硬措施驱赶返迁移民。移民干部、公社干部、大队干部和民兵组成工作队,对于刚返库的移民进行“搜、抓、送”。在生产大队的范围内进行搜查,一旦发现返迁移民,就将其抓起来,打包行李,遣送回安置地。工作队在执行任务时态度坚决,方法简单粗暴。如发现返迁移民在做饭,就立刻上前踢翻锅灶,一把抓住返迁移民,任其百般央求也不松手,直至将其送至返回安置区的车上为止。

虽然隔离政策使返迁移民与当地普通村民形同陌路,但与返迁移民关系一般的村民,仍担心自身受到牵连,见到返迁移民就远远的躲开,不愿与返迁移民多说一句话。有些平时关系好的、甚至“干亲”,为了自保也不得不断绝于返迁移民的往来。

隔离政策试图阻断返迁移民在库区获得社会支持,但在乡村社会的“差序格局”中,距离“己”近的社会关系,仍然会冒险提供帮助。

首先,为移民通风报信,帮助其逃脱工作队的搜查。房屋被拆、土地被淹,移民返库后只能寻找废弃的仓库、教室、窑洞或在已拆房屋的断壁残垣旁搭建庵棚作为容身之所。返迁移民在亲属的帮助下采取“打游击”的策略以躲避工作队的搜查。白天将庵棚收起来降低被发现的几率;行李收拾好以便随时快速逃跑。工作队时常在中午吃饭的时间进行搜查,所以,这时经常有亲戚偷偷跑来告诉“工作队来了”,这时返迁移民连饭也顾不上吃,抓起行李包袱,牵着孩子撒腿就跑。山沟、涵洞和桥下的空地都曾是返迁移民的藏身之处。如果不幸被抓到,返迁移民就采取“你送我跑”的“软抵抗”策略。他们顺从地听凭移民干部将自己送上车,到达安置区不久,趁移民干部不注意,就又会重新拾起包袱,带着家人返回库区。如此反复,真正能遣送回去的移民没有几人。

其次,亲戚为返迁移民提供粮食。返迁移民不能参与当地生产队的集体劳动,自然不能分得粮食。加之库区采取强硬的驱赶政策使返迁移民整日忙于逃跑,根本无心也无力顾及生计问题。只能依靠亲属们在夜晚悄悄送过来的一些粮食和蔬菜来暂时缓解生计困难。

亲缘社会关系网络也为返迁移民提供了重要的情感交流与情感依托。移民之所以不惜代价千方百计地离开安置地,除了经济上的匮乏和文化上的生疏,情感和社会需求难以满足,是其返迁的重要考虑。移民单门独户地落在异乡,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被割裂,心理敏感,感情脆弱。尚属正常范围的事情,都可能在移民的生活世界卷起巨浪。

二、熟悉地谋生

农民离开他熟悉的土地和熟悉的人群,到陌生的地方谋生,势必会面临多方面的困难。首先将面对不熟悉的生产环境,比如气候、土壤、作物生长特性等等。这就是说,他原来习得的生产技能将部分或全部失效,需要重新学习。这对于一个成年的移民来说,显然很不公正。其次,他会失去原有社会关系网络的支持。移民千方百计返回老家,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回到熟悉的地方,以充分利用业已习得的知识、技能和熟悉的社会关系网络,谋得基本的温饱。

伊北村移民返迁的初期,除了得到亲戚的帮助,移民安置费也起到缓冲的作用。当时的安置标准为260元/人。一个家庭一般5~10人,可获得1 300~2 600元的安置费。但是由于搬家运费、购买粮食等花费,所剩的安置费并不多,返迁移民经过精打细算才勉强度日。而有的返迁移民因生活缺少计划,安置费几乎没有储存下来,返回库区的生活更加困顿。这就引生出第三种生计来源,偷粮食。个别返迁移民偷粮食的行为使当地村民对他们冷漠态度上又加了一层反感情绪。从返迁移民王先生一家安置费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返库初期,返迁移民的生活非常艰辛,“半年糠菜粮”是常有的事。

从1978年始,安定下来的返迁移民逐渐去开拓多元生计。1978年,国家开始改革开放,国家政策也在逐步调整中。对滞留库区的返迁移民暂且没有形成有效的处理办法。在遣回工作放松之际,返迁移民开始着手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祖祖辈辈与土地打交道的庄稼人首先还是与土地发生联系。

1.耕种消落地。消落地,指水库设计蓄水位至水库死水位之间的土地区域。陆山水库是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水利工程,受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限制,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工程在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下进行,存在较多隐患。1975年被确定为全国43座重点病险库之一。每年4-6月为旱期,旱限水位为305.22米[12];6-9月为汛期,汛限水位多为316米;9月底汛后期可达317.5米。而移民返迁的前两年恰逢气候干旱。据《S县志》记载,1978年春、秋重旱[10]。降水较少汛后库水位低于310米[13],水库周边出现大量消落地,返迁移民纷纷抢种。消落地土壤肥沃,一季小麦亩产量可达300~400斤。但是种植消落地存在较大的风险。由于兴利水位的需要,夏季降雨较多,水库蓄水。遇到暴雨,水位上涨迅速,顷刻间淹没消落地。种植消落地的返迁移民面临颗粒无收的尴尬境地。随着水库蓄水运用逐渐稳定,可利用的消落地减少,加之消落地收成不稳定,两三年后种植消落地的返迁移民逐渐减少。

2.开垦荒地。S县地处山区,在全县总面积中山区占95%,丘陵占4.5%,平川占0.5%,故有“九山、半岭、半分川”之称。山坡上的土地因为地势高,浇水不方便;山沟里土地因为坡度较陡,并且多枣刺。生产队大多不愿意开垦这两种土地。返迁移民为了生存则是竭尽所能的开垦山坡地。有些地方由于地势险要,只能开垦出几分地。因此,返迁移民每个家庭开垦的荒地都是零碎的小片地组成的。

3.“上扒下压”式的耕种土地,即返迁移民将上下两块梯田之间的田埂开垦成坡地。时期,土地资源归集体所有,生产队的成员对返迁移民这样的行为并没有很大的意见。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返迁移民这种占用土地的方式损害了村民个人的利益,当地村民与返迁移民两个群体矛盾突出,呈敌对状态。

虽然上述三种方式占用的土地呈零散的分布状态,每一块面积都不大,但是每个返迁移民家庭总共拥有的土地可达2~5亩,与当地村民的土地数量相当。以伊北村为例,该村当时有2 000亩土地,即村民2 000人可以后靠在本村,而定迁未迁有200人,共有村民2 200人,即每人平均仅有0.9亩的土地。以5口之家计算,一个家庭可有4.5亩土地。

返迁移民收获的粮食不用缴农业税,也无须交提留款。1958年6月3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第10条规定“全国的平均税率规定为常年产量的15.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平均税率,由国务院根据全国平均税率,结合各地区的不同经济情况,分别加以规定。”第12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委员会对所属地区规定的税率,最高不得超过常年产量的25%。”表1的数据显示,1978-1984年S县农业负担率普遍高于国家平均税率,普通村民的农业负担还是较重的。以5口之家为例,1978-1984年平均每年需要上缴粮食529.34斤。曹锦清在河南实地调研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当地村民的农业负担率在16.7%~25%之间,加上各种名义的罚款与集资,并考虑到农用物品、医疗与教育费用的上涨因素,农民负担则更为沉重[14]。相比之下,返迁移民则不用上缴各种税费,农业负担较轻。

20世纪80年代初期,伊北村的返迁移民开始凭借自己的手艺作“匠人”增加收入。伊北村历来有作“匠人”的传统。时期,伊北大队就成立有建筑队,一共有30多人。他们擅长砌砖垒瓦、打窑洞刷窑背、做家具等,并且自己会箍砖窑烧砖头,从事各种建筑业务。因此建筑队的村民们结识了不少单位的工作人员,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这为改革开放后伊北村出现多个建筑队和包工头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返迁移民从事建筑行业培养了技术才能。返迁移民王先生迁移前任生产大队建筑队的会计,平时也同社员一同出工干活,熟练掌握建筑和木工技能。1980年,他成为伊北村第一个外出的“匠人”。带着两个儿子和其他返迁移民,组成10人规模的建筑队。在S县范围内为粮管所、汽车运输队以及个人打地坪、修补房子、做家具等。工程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少则三四天,多则一个月。平均每人每天赚2元,一年可以收入200~300元。1983-1987年S县农村人均收入206.4元[10]。建筑行业的收入不错,其他返迁移民也纷纷效仿,外出作匠人或做小生意,不再紧盯着如何多开荒从土地上谋生这一种手段。

虽然返迁移民没有土地,但是通过各种方式与土地发生关联,并因不用缴税费而获得较为充足的粮食。不缴税费使返迁移民不被束缚在土地上,得以较早的外出,凭借自身的手艺谋生。自20世纪80年代初,返迁移民的生计来源逐渐稳定且多样化,在库区的“黑户”生活有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三、脱离政府管控自由生育

返迁移民在库区生活的吃住方面逐渐稳定,“黑户”身份更使得他们能够脱离计划生育的管控,在生育子女方面享有相对的自由。

20世纪80年代以后,计划生育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心。河南省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体系中,实行“一票否决”“黄牌警告”和“重点管理”。主管领导的政绩与计划生育考核指标紧密相连。基层政府为了完成考核目标,在农村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采取流产、引产、结扎等强制节育的方式遏制农村人口增长。对不按规定上环查环、无证生育的村民进行重罚,对“超生游击队”进行连坐式追击。为了追缴罚款,完成任务,乡镇政府还专门成立了计划生育小分队。如果没有足够金额缴纳罚款,则牵牛引猪,甚至拆房搬家具。因此,计划生育工作方法被诟病为简单粗暴,导致干群关系异常紧张。农民称计划生育干部为“要钱、要粮、要命”的三要干部。

在当地村民为了多生孩子而想方设法地逃避计划生育管控之时,返迁移民则处于计划生育工作的“真空地带”。根据2016年当地户籍统计信息,除去无子女信息的家庭,伊北村当地村民与返迁移民生育子女数量形成鲜明的对比。伊北村非返迁有子女的家庭为717户,平均每个家庭生育子女为2.1人,生育1孩、2孩和3孩的家庭共占93%,4孩及以上的家庭仅占7%。返迁移民有子女的家庭为150户,平均每个家庭生育子女为3.4人,生育1孩至3孩的家庭有57.3%,4孩及以上的家庭高达42.7%。有1户返迁移民生育子女高达9人(具体见表2)。访谈之中,经常听到返迁移民们自豪地说“在库区我们什么都没有,就是有人!”

返迁移民能够自由地生育,不仅因为移民是脱离地方政府管控的“黑户”,也与当地相对宽松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当地乡村社会的特点有密切联系。

就本案例所在的农村地区看,村民对多孩、特别是对有男孩的期望是很强烈的。甚至在县、乡镇干部家庭中两孩的比例还是比较高。这种情况与大城市或其他计划生育政策比较紧的地方差异比较大。村干部作为村落中的一员,他们本人也希望多孩、有男孩,当然他们也非常理解村民多要孩子及生育男孩的心理。因此,在面对乡镇干部到村庄中进行计划生育抽查或超生严打时,村干部基本上是站在村民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的。遇上超生家庭的入户调查时,与村民事先商量好对策,帮助其通过检查,或是处以较轻的罚款;当上级组织超生妇女强制堕胎时,村干部则尽可能地帮助她们逃脱。村干部帮助村民并非刻意违抗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而是采取一种较为柔和的、迂回的策略,渐进地改变生育习惯。表2数据表明,当地村民(非返迁移民)中虽然与国家政策要求的有一定的差距,但家庭生育子女数为2.1人,其中2/3的家庭只生育了1个或2个孩子。

与之比较,返迁移民家庭的子女数则多得多。70%以上的家庭生育了3个及3个以上的孩子。这一多生多育的状况,很大程度上要归功可以自由生育的“黑户”身份。

20世纪70年代,移民迁往汝州,在S县的户口被注销。但是由于当时安置工作时间紧、强度大,安置地移民局没有及时将其户口档案转交到该地区公安系统,导致他们虽然是安置地的移民,却没有详细的户籍信息。返回到库区,返迁移民因为没有当地户口,没有纳入到当地的管理系统之中。安置地由于距离较远,无法对返迁移民的计划生育进行有效的管理。

库区政府也没有对返迁移民进行有效的计划生育管理。1986年,河南省在《关于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通知》(豫政25号)中,明确提出要区别情况处理返迁移民问题。“原则上返迁移民应回原安置地,他们的生活救济、生产扶持等问题,应由原安置地政府解决。对目前仍在库区的返迁移民,当地政府按临时人口对待,加强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问题的管理。”当S县乡镇政府去登记返迁移民人口信息时,返迁移民总是以各种借口逃避信息统计或是提供虚假信息。在高压计划生育的目标考核机制下,当地政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没有将返迁移民的计划生育纳入其工作范围。

四、结论与讨论

自1977年返迁伊始,至2009年库区政府开始接收返迁移民,允许他们在当地落户,给予他们合法身份,在30余年的时间里,陆山水库返迁移民一直在库区过着“黑户”生活,经历国家转型及不同时期的政策调整等重要发展阶段。而“黑户”身份在国家政策调整,与农村的利益关系从“多取”到“多予”转变过程中对返迁移民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在国家对农村“多取少予”的阶段,“黑户”身份为返迁移民带来了便利。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百废待兴,但国库空匮。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农业所占比重最高,因此承担起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的任务。国家利用农业税和“剪刀差”将农业的积累源源不断的输往城市和工业,农民负担沉重。乡村“熟人社会”的环境使返迁移民能够在库区落脚,虽然在库区没有户口,但却为其带来了两方面的便利。一是没有被纳入当地的计税体系中,收获的粮食可以全部由自己支配。由于能利用的土地资源少,且是“自由人”身份,因此他们较早的进入市场,凭借自己的手艺或做小生意赚钱养家,收入来源较其他村民更加灵活。二是没有被纳入计划生育管控范围之内。随着生活逐渐稳定,返迁移民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有强烈的生育动力,并且不受政策管控,生育环境宽松,生育多胎子女。返迁移民虽然在库区无户口、无正式的耕地和宅基地,但是生计多样,生育自由,与回到安置地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国家多次动员遣返工作成效甚微。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家对农村开始“多予少取”,农村公共服务也逐步得到完善。返迁移民因“黑户”身份而被排除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福利范围之外。21世纪初,国家不断增加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改善农民生活。农村义务教育制度普及和“两免一补”“两免一补”:2006年开始实施,即免学杂费资金,免费提供教科书,对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给生活费补助。实施,减轻广大农民在教育方面的经济负担,但是返迁移民的子女只有通过某些渠道将户口落在当地亲属家才能上学,否则只能站在教室里旁听,更不必说享受其他的减免补贴。不少返迁移民子女因户口问题而不能正常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也有的返迁移民的后代参军入伍受阻。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小病理赔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极大地降低了农民“因病致贫”的风险,减轻因看病产生的经济负担。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快速健全,普遍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在农村养老保险、对计划生育家庭普遍奖励扶助、社会救助等方面进行了成效明显的探索,对农村普通村民的生活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新农合”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皆以辖区内的人口信息管理为基础,返迁移民由于是“黑户”而不能享有公共福利,生活中不免出现就医难、家庭贫困获得资助难等问题。随着外出务工机会的增多,返迁移民的子女在就业方面也困难重重,因没有身份证明而无法进入南方的工厂工作,只能在县市周边寻找就业机会。

当“黑户”身份给返迁移民带来诸多不便时,他们意识到身份合法化的重要性。为了获得合法的身份,返迁移民自1998年开始逐年不断到县、市、省上访。返迁移民再安置问题逐步纳入政府工作日程。

参考文献:

[1] 王茂福,张明义.中国水库移民的返迁及原因[J].社会科学,1997(12):68-71.

[2] 王茂福.水库移民返迁――水库移民稳定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34-35.

[3] 陆远权.水库移民返迁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4-18.

[4] 景军.社会学视野内的水库移民工程[J].农村经济与社会,1989(5):41-46.

[5] 风笑天.“落地生根”?――三峡农村移民的社会适应[J].社会学研究,2004(5):19-27.

[6] 冷梦.黄河大移民[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3.

[7] 茆迎星.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及其处理[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8(3):41-43.

[8] 陈阿江.土地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农村经济发展[J].学海,2001(5):60-63.

[9] 王洪军,王茂福.水库移民返迁的后果[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9-103.

[10] S县志编纂委员会.S县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107-206.

[11]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6-9.

[12] 齐润利,韩明海.陆山水库旱限水位技术方案的分析与计算[J].人江,2014(5):123-127.

[13] 郝敬伟,贾化乐.陆山水库汛期分期及限制水位运用分析[J].大坝与安全,2002(4):15-17.

水库移民个人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现状;对策

基金项目:水库移民研究中心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课题:“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建议”(编号:2016KF12)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20日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移民工程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国家陆续制定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来支持水库移民。为确保移民后扶政策认真兑现落实,各地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移民后扶资金管理。为此,如何强化移民后扶资金在支付、使用、监督等环节上的管理是当前移民工作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水库移民后扶资金概述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历来是水库移民工程实施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水库移民后扶资金数额大、使用层次多,故管理监控难度大。后期扶持是解决水库移民问题的重要方式,扶持成效关键取决于后期扶持资金分配和利用的合理性,其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移民后扶工作的成败。

根据国家移民后扶政策的有关要求,有两种支持移民安置的主要支付方式。一是直接支付给个人的现金补贴即现金直补方式,主要用于生产生活补贴,保障移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发挥输血的作用;二是项目扶持方式,即通过移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生产的发展,提高移民收入,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从而促进移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发挥造血的作用。目前,国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对后期扶持现金直接补贴并结合项目扶持为主的后扶资金发放方式较为常见,因为二者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平衡移民和原住居民关系,带动移民地区区域经济发展。

二、水库移民后扶资金运行现状

自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来,移民后扶资金逐步显现出功效,主要表现在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移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有效地改善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增加移民收入,提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

但调研发现,移民后扶资金使用绩效在不同地区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安置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配套基础设施越完善,移民的发展机会相对贫困地区就更多,投入的移民后扶资金就能发挥更大的效益。移民后扶方式的选择和移民后扶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移民后扶资金的扶持效果。此外,移民个体素质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后扶资金的使用效率。素质较高且有能力的移民会用这部分资金来参加培训或发展成本低、收效快的经济活动等,提高后扶资金的使用效益。而对于一些整体素质较差的移民,则不合理的资金使用方式则降低了移民后扶资金使用效益。

虽然各地后期扶持的移民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不少成效,但在落实后扶政策过程中,由于政府、水库业主和移民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移民后扶资金管理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筹集渠道狭窄,资金缺口大;直补资金普遍到账延迟;新老库区资金需求差距大,生活补贴标准偏低;票据使用不规范,乡镇、村级账务有待进一步规范、健全和完善;项目投资前缺规划,投资后少监管;投资结构不合理;缺乏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等。同时在资金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的复杂性、资金管理方式不一致等原因,使得有的地方资金使用绩效高,移民群众受益广,社会效应良好,而有的地方后期移民资金投入不平衡、扶持项目无产出、资金使用绩效低,群众反映后扶工作开展得不尽如人意,移民受益有限。

另外,调研发现部分县(市、区)还是我行我素,移民直补资金发放不及时,增长人口项目实施进度滞后,“两区”项目至今没有启动。个别县(市、区)几个年度的移民项目资金还滞留在账面,致使大量移民资金结存,无法发挥效益,严重影响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加强水库移民后扶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移民后扶Y金使用与监督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加强移民后扶资金使用中的过程监督。对于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县财政局、移民局应及时核实本地区移民信息,通过财政惠民补贴一本通系统拨付到移民个人账户。对于移民后扶项目资金,县财政局、移民局应按照项目基建程序组织项目建设,掌控项目施工进度,对已经竣工的项目,及时组织验收,并按规定程序报账,避免拖欠工程款;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监督的执行力度。对于水库移民直补资金,定期在移民乡镇、村公示栏,对直补资金发放时间、发放标准、发放移民信息进行公示,接受移民群众的监督。对于移民后扶项目管理实行工程审计,对申报资金的建设内容、施工进度、建设质量进行审核,符合设计标准和批复要求方能办理付款手续,以确保了库区移民资金专款专用,保障移民后扶资金运行的安全和实效。

(二)构建移民后扶资金管理信息系统。要实现科学系统化的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的移民后扶资金,就需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以软件作为平台的项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规范、统一的管理数据,进而实现整体上使用与规划移民后扶资金,使得资金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系统借助相关的地理信息、计划规划、基本资料、资金管理、查询统计、移民等功能的模块,实现网上对移民的信息进行传递、管理以及实现电子收发、上报和审批计划、拨付以及监管资金的功能,使得各个级别的移民管理部门能够实现协同性的办公。系统借助管理资金的模块,对每一笔资金是怎么来的、主要的构成成份、使用的情况、拨付审核的情况加以管理,强化管理分配使用移民后扶资金,实现管理和监督;系统将快速地查询移民的信息、资金的使用、项目的计划与实施,并且能够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统计,构成准确、统一而标准的数据,使得管理、统计、查询以及汇总更加方便,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建立各部门分工与协作机制。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与联系是落实好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关键,各方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是实施移民资金管理的基础。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在移民工作和移民资金管理中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在明确各自监管责任的同时,建立起了运转高效的协商协调机制。通过进行资源整合,加强部门协作,发挥集群优势,既加强了移民后扶资金管理,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提升了政策执行中整体效益。

(四)选择合理的移民后扶资金分配方式。针对水库移民安置模式和后期生产扶持模式的特点,水库移民后扶资金可以采用不同的资金分配方式,这有利于充分发挥移民后扶资金的最大化效用。与后期生产扶持模式匹配的资金分配方式一般有直补到人平均分配模式、项目扶持模式、直补到人和项目扶持相结合模式三种。直补到人为主的分配模式,能让移民直接受益,且中间操作环节少,但必须能准确地界定移民身份,同时还需兼顾协调其他各方利益,一些特殊的移民群体如分散插组安置、投亲靠友安置、自谋职业和无土安置移民通常可选择采用直补到人为主模式;改善移民基础设施和发展生产可选择采用项目扶持为主模式;水库移民后扶资金直接发放给移民个人和实行项目扶持相结合的模式,则要能够合理确定直补到人和项目扶持的比例,即农业综合开发采用两结合分配模式。每种模式各有利弊,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移民后扶资金,确保库区移民资金专款专用、安全并有效使用,必须规范移民后扶资金的计划、拨付使用流程,以提高扶持效果,同r针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才能充分发挥移民后扶资金的最大化效用。

(五)整合移民后扶资金实施农村移民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移民工作的重点方向。为便于整合移民后扶资金开展精准扶贫项目,各地移民部门要加强制定更多的避险解困、产业扶贫、创业培训等精准扶持脱贫方案。既要整合移民后扶资金,又要确保专项资金整合不违规。同时,要加大贫困移民产业发展扶持力度。自主创业、发展产业的贫困移民和村集体以及与贫困移民建立利益连接机制的企业、基地、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经县(市、区)移民、财政部门进行资格审核后,可享受贫困移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产业发展扶持项目可采取直接补贴、贷款贴息、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保险保费补贴等方式予以扶持。水库移民工作必须从单纯安置补偿做法中解脱出来,改消极赔偿为积极创业,变救济生活为扶持生产,把移民的安置与库区的经济建结合起来,走开发性移民的路子,使移民脱贫致富。

(六)扎实推进移民后扶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为了提高移民后扶资金效率,提升项目综合效益,各地移民部门必须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与评价,在移民后扶资金的使用上,由过去只重项目实施向重效益发挥转变。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绩效评价需综合评价资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及环境效益。一是严把项目审查。认真审核项目的申报资料、实施方案、综合效益,严格项目前期工作;二是细化项目节点。对照项目实施方案,细化各个节点,量化绩效指标,明确评价标准;三是任务目标对标。对申报资料不全、不符合绩效评价要求或绩效目标审核未通过的,不纳入年度项目计划安排。通过后期扶持资金绩效评价目标管理,逐步建立起计划编制有目标、计划执行有监控、计划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移民后扶资金绩效管理机制,确保了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项目安全和资金安全。同时,还要通过建章立制,完善移民后扶资金绩效评价长效机制,推动移民后扶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落地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余伟凤,张驰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合理分配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17.

上一篇:事业单位员工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助教老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