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29 20:40:09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篇1

关键词 历史课 九年级 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view Methods of Ninth Grade History

Abstract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ninth-grade, time is tight, heavy task, how to co-ordinate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review of the limited time each ninth-grade history teacher must solve the problem. Develop a plan for the review of the scientific, guiding students to master effective review method, learn to integrate knowledge, the formation of thematic understand divergent thinking, and point to an area, so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review the historical course, to get good grades in school examination.

Key words history class; ninth-grade; review methods

1 科学制定历史科目复习计划

1.1 吃透“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用以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综合了历史、文化、、地理、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门培养学生对整个历史知识系统的综合认识为目标的课程。因此,作为复习课程,教师自己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仔细研究考试说明,把握考试方向与纲领。这只有吃透了课程标准,精研了考试说明才能在指导学生复习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整个初中历史课程的内容包括主要包括了:一、我们生活的世界;二、我们传承的文明;三、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主题一“我们生活的世界”主要讲述社会是怎样的,这是对我们的社会生活要素的整合;主题二“我们传承的文明”主要讲述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史实的整合;主题三“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则讲述社会应该是怎样的,这是对当代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的整合。这三个主题既互相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点,它们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要求也各自不同。对于主题一我们主要要求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史料和基础知识。对于主题二,则要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联系与分析,掌握历史发展、文明传承的一些基本线索和规律。对于主题三,我们要更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站在唯物历史观的角度上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把握了不同专题的不同侧重点,我们才能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1.2 指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和方案

在把握住“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教师还必须根据九年级历史课复习内容的庞杂,时间的紧迫等实际,从整体上为学生把握复习时间。在复习层次上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三方面加以考虑,并制定相应具体计划与方案。复习形式上注意精讲、多练、细评,师生互动、讲练结合、专题讨论、个别辅导等。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和方案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明确复习目标和落实测试目标。在指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和方案时,要让学生明确复习要达到什么的目标,这个目标将通过什么方式来检验。复习的目标我们可以“四化”来概括:一是历史知识回忆重现, 使知识巩固化,二是历史知识查漏补缺, 使知识完整化;三是历史知识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四是历史知识综合应用,使知识实用化。明确了复习目标才能使学生在制定复习计划和方案时有目标、有方向。同时学生也才能根据教师定下的目标和检验方式来确定具体的复习内容与方式。一般来讲,复习的目标测试主要以课堂练习、反馈纠正为手段。注意做到精选习题,定时定量,及时评讲,查漏补缺。

(2)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复习模式。这里注意要做到“四抓”和“四忌”。“四抓”主要是指在复习中要指导学生:一抓历史知识的回忆,二抓历史知识的对比,三抓历史知识的延伸,四抓思想方法的领悟。“四忌”即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注意:一忌没有重点,平均使力;二忌盲无目的,陷入题海;三忌没有规划、临阵磨枪;四忌压力过大,劳逸失度。在复习中只要注意做到“四抓”就能建立起有效的复习模式,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避免“四忌”就能在复习中少走弯路,从而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2 优化专题、整合知识

九年级的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历史基础知识和信息,但一时难以理解、吸收,更谈不上运用其来解决问题。要在复习中帮助学生达到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来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目的,需要指导学生将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系统化、专题化。具体方法就是在复习时以历史主干知识为枢纽,以历史线索来编制知识网络,进行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把同类型历史知识归并起来形成历史专题,这样就可以清晰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世界近代史上不同国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如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等,这些革命战争或者改革整合起来就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历史专题。我们可以把各国发生革命或改革的原因、当时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思潮等进行对比和联系,从而找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爆发的历史必然性,这就是通过历史的横向联系形成专题,帮忙学生巩固知识,并用以分析历史问题。一方面,历史上每个事件都是前后联系,一脉相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起来,使基础知识系统化,这就是历史的“纵向”联系。这种专题复习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复杂的历史,使零散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3 以点带面,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九年级的学生在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具备相对完整的体系、稳定的框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以某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为中心,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思维,以与这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接联系的人或者事件为圆周,组成一个圆,我们称之为母圆。圆心可以选择那些历史学科中最基本的核心人物或者重大历史事件(即第一层次)。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引申出来的相关的人物或事件(即第二层次人物或事件)组成一个圆,我们可以称之为子圆。

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都可以做圆心,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例如,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专题,用点以点带面的复习法可以作如下设计:

以晚清重臣李鸿章为圆心,运用发散思维联系到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不平等条约等知识点,形成一个母圆;以太平天国为圆心,联系到义和团、、清末立宪、辛亥革命等知识点,以他们为圆心,组成一个近代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图存的子圆。以不平等条约为圆点,以《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新约》(中法战争)、《马关条约》(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圆周,就可以组成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的子圆。这样通过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学生能够有条理地归纳梳理基础知识,打破章节间的界限,将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总结,在原来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使各部分知识有机结合,使各个知识点连成“线”,组成知识“面”。

实践证明,在九年级历史的复习必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帮助学生科学地制定复习计划和方案,同时必须教会学生有效的复习策略与方法,使学生从死记硬背向主动识理明义转变,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预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李江峰.如何搞好初三历史复习[J].科学咨询,2009(10).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篇2

教师篇

当前,教育部正研制新的高中课程标准,高中历史课程将发生重大变化。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该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和运用?面对全国卷试题的特点,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应对?这也是很多一线教师的困惑。而高考“遵循教材”―“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高于教材”,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视野的高度、宽度在哪里,课堂教学的水平与边界就在哪里;备考复习的程度在哪里,高考的效能就在哪里。

因此,备考一轮复习,教师首先要有充足的储备,教而有道,才能立足于正确的备考方向。

1.对照考纲明确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课程标准或考纲中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的再现和整合,也不是四项基本能力的点到为止,而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的思路和措施,这是教师应具备的提升复习质量的基础。

如衡水中学备考中的如下目标就可以很好指导教师的目标思路。

史实――对基础知识储备和基本历史概念的落实。

史通――对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做到纵横贯通。

史论――对历史知识的说明和评价,做到史论结合,论从

史出。

2.制定合理有序的教学计划

计划不仅仅是进度表,应是时间、知识、能力的有效统一,才能有效控制教学节奏、教学效果,掌控学生学习进度和程度。

如2015届高三备考中青岛市城阳区教研室历史学科要求制定的教学计划配档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计划的形式主义。

3.熟识历史学科素养,全面指导一轮复习

统观2016年高考全国卷试题,各个学科,各套试题都不约而同地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就历史学科而言,历史学科对核心素养的考查比较隐性。大多数题都不只是考查某个单一的核心素养,而是综合考查多个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全面掌握历史学科素养的内涵、运用和考查,才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可以参考这几篇文章)

(1)历史学科素养内涵。

(2)2016年考题学科素养对照。

(3)例题解读五个学科素养。

课堂篇

1.优化复习模式

一轮复习基本思路是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通史。可以采用宏观―微观―宏观的复习方式,由线及点先单元再每课,再由点到线由课到单元,并适度淡化三轮复习界限。在一个知识体系下展开复习,再对知识点进行精雕细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小专题总结,更便于学生把杂乱的知识系统化、综合化、提升化。

案例 如必修一 第一单元在进行基本复习复习过程后,可以适当进行小专题链接。

(1)通史链接: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折射出的经济、政治、思想的变化。

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折射出的经济、思想文化的特点。

(2)横向链接:

①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与古代希腊时期的比较。

②明清时期的中国与同时期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2.深化主干知识

主干知识是复习、考查的重点知识,一轮中不仅要识记、区分、理解主干知识,更要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深化。

案例 必修二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第一步 学生自主归纳概括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二步 材料解析: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和影响。

第三步 多视角认识近代经济机构的变动。

第四步 主干知识延伸: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特c和认识。

第五步 经典考题针对性训练。

如此,既可把握基本知识点的线索,又能提升学习能力和历史素养。

3.拓展、延伸知识空间,增加、研读史料教学

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空间和视野。青岛即墨一中孙培升老师在介绍经验时提到,一轮复习中进行了史料研读课,不是训练材料解析题,主要是剖析材料和训练材料意识,效果显著。2016年高考中的田庄题他们在备考中已经涉及,当时对田庄、义庄等进行了材料拓展,学生做田庄题基本没问题。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篇3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并熟记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实。2.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理解一些历史基本概念和观点。3.初步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复习时间及进程安排

17周1——14课2课时

18周15——23课2课时

19周综合复习检测题2课时

三、复习措施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与大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仔细分析学生学情,研究学科特点,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科学严格地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使之保管好每份复习资料;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考试方法指导,使之灵活准确地使用好教材和各种资料;对全体学生做好复习动员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复习好历史的重要性,并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身到复习迎考中去;复习力求精要,减少繁重知识,降低能力要求,不过于挖深拓宽,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影响其它学科的正常开展,努力做到短时间、高效率。临近考试,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我认为,要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它是完成复习内容,提高历史质量的保证。为此,我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第一,复习课本,夯实基础。往年的考试题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复习时要做到细、广、不留下任何知识死角。所以,我计划用三节课带领学生复习课本,复习完毕,及时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夯实基础。因为即使是能力型试题也要以基础知识为依托。教会学生一些记忆知识的方法。如用历史表格整理知识、系统法、把历史知识用点、线、面串成网络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用图示,比较等方法来复习掌握基础知识。现在通行的是专题式教材,所以我更多的使用归类复习,对同类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

第二,复习新课堂。这一阶段,重点是进行强化练习,消化课本知识点。我主要用2节课左右的时间来完成。

第三,综合训练,讲、练、评结合,提高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考卷、网上资料中精选几份进行训练,或自编模拟试卷,设计的题目由典型性、针对性到层次性和时代性,并注意试题的灵活性。因为时间关系,和学生一起完成,做题过程中及时指出学生掌握知识和审题解题及书面语言等存在盲点和误区。要查漏补缺,纠偏正误。

第四,回味练习。针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扫清盲点,强化知识点。

最后,在心理上要调整好自身和学生心态。在复习时,教会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正确看待成绩,增强自信,发挥学习的效能。同时复习时注意从讲课复习、做练习(试题)、改正试卷、小结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合理利用时间,学习得法,做到事半功倍。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篇4

关键词:新课改;高考历史;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6-0127-02

近些年,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很多试题都是来自历史研究领域的前沿性学术观点,更加贴近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是否能很好地解读历史。针对这些新变化,高中历史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高考历史复习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

一、新课改下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

据统计,近些年的高考试题,纯记忆性的题越来越少,灵活运用教材知识的试题越来越多。比如,2012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答题时做到史论结合,不能空发议论,第12题考查北宋时期的时代特征,学生必须掌握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第29(2)、35(1)和(2)、36(2)、37题要求考生举例或结合史实进行说明,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这些题能在教材上找到相关的背景,却不能找到准确答案。学生必须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只有在答题时跳出教材,才能更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另外,越来越注重以材料为背景进行答题,材料字数越来越多,比如,2012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非选择题全是材料题,选择题基本全是依据材料进行选择,还增加了看图题,这就加大了历史复习的难度,相比较而言,高考历史复习资料较为落后,跟不上高考变化的节奏,“题海战术”已不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和复习。

二、新课改下高考历史复习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1.提高历史教师的责任感,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高中历史教师要坚定自己的态度,明确自身的责任,对学生、教育负责,一方面要做好分内之事,创新批改试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会丢分,从而有效弥补缺漏,而不是满纸红色记号,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一套周密的复习计划、有效的复习方法,并将历史高考的有关信息传递给学生,对于提高复习效果有重要作用。教师的亲和态度和责任心能感染到每一个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重点和考试特点,指定学生阅读一些历史著作,比如,《世界史纲》、《全球通史》,以及一些历史题材的文学著作,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雨果的《93年》等。或者提取一些材料,依据教材知识来设计大量问题,训练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由于复习时间紧迫,这就要求教师精选阅读材料,可以每天选取一段名著材料,复印成小条发给学生,并附加一问题,让学生随时阅读,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解读水平。比如,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这段话中的“旧工业”指的什么?旧工业的衰落与工业革命有什么关系?

3.将前沿学术性的历史观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要加强知识的学习,多查阅一些历史资料,以及历史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文章著作,了解最新的历史学术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加工、评价,再介绍给学生。比如,唯物史观的最新发展、文明史观等一些新史学观,对这些观点的主要特点和主张分条讲述,并进行一定的训练。还要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最新观点进行灌输,比如在讲中国古代史时,可以结合李学勤先生的《走出疑古时代》,与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辩”派相结合,分析不同派别大师的观点,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融入进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全面看待已有的学术成果。这些新观点的融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其历史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发现历史规律,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

4.将历史知识与现实事件相结合。历史不等于是呆板、陈旧的东西,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观念,将历史知识与现实事件有效结合起来,赋予历史学科以时代性。比如,2012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比较重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第35题从肯尼迪对和平的认识作为切入点,把学生导入对和平与发展的认识,体现了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第36题围绕推举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问题来设计,正值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因此,教师要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代主旋律,将历史学科特点与现实特征结合起来。

5.学生要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以一周为单元制定复习计划,保证每天都有十分钟的时间回顾复习过的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学会看教材、错题、练习,在看书时要集中精力,根据自己的习惯将教材中每一课的知识点依照背景、原因、目的、意义、性质、内容等板块进行系统化,并做相应的笔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看书要做到全面、详细、准确,还要形成多样的学习方式,增强历史学习的情趣。对于出现的错题,要有针对性地总结反思,归纳出自己出错的原因,从而在以后的做题中避免出现同样情况。

总之,历史是文科生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和学生要充分了解新课改下高考历史的题型特点,改变传统的题海复习方式,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不断探索和创新新的复习思路和方法,将历史领域的前沿性学术观点介绍给学生,开拓学生的历史视野,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高考历史复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必闩.高考历史复习思路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0,(1).

[2]杨梅玲.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历史复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篇5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初中历史老师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关于初中历史老师教学计划范文一

新的学年马上开始了,为了在有效的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的搞好历史学科教学,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计划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重探究性学习,倡导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世界历史的学习缺少一定的心理准备。从上学期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但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个性、学习风格等方面截然不同。面对新学期学习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学习内容的深入,学习任务的加重,加之有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够,教师应帮助他们正确自身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分析其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要学习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复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且有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的内容包括:西方文明之源、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英法美日俄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等。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及挫折、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演变、亚非拉美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等。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复习内容包括: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战国大变革的时代、秦汉大一统等内容。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教材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4、内容分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

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世界现代史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形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 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培养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各方面素养。

五、主要措施

1、细读中考说明、课程标准,进一步分析历年来的中考试题,拓展视野,把握中考脉搏。

2、全面完整的阅读全套教材,理清教材体系安排,找准重点、难点、考点、热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探索整理,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以

4、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5、针对学生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对关键学生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更要注重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缓解压力。

关于初中历史老师教学计划范文二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世界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叙述世界现代时期的历史,共21课,每课教学1课时。

二、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初三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及班级现状分析:

初三年级情况是:不好动、不好讲、比较死板。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放出去就收不回来。今年初三情况是:尾巴大,尖子生少且不及格中低分率较高,特别是初三(5)班大批男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今年历史毕业考要成功的担子很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课堂及时巩固,及时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四、本学期所作要求及力争达到的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深入研究和领会毕业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如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重在抓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学习较困难者,重点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做到毕业考能顺利通过。

4、加强教育科研,理论联系实际搞好历史学科研究。

5,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6,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7,认真,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学进修活动,以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具体做法: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初三这学期的历史内容是世界现代史,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以问题教学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智能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起点是问题,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中沿着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分类开始,由浅入深,思维有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到灵活度螺旋上升。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以课改的理念作指导,对新教材进行摸索

新教材教材插图多,直观性强,能力要求高,所以准备好好研究这本教材,上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5.对课型进行研究,认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并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关于初中历史老师教学计划范文三

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以我校教学计划为指导,形成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应对中考为主。包括世界近代史部分的第四、第六、第七、第八单元,世界现代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八单元。使用的是《世界历史》(人教版),以英、法、美、德、俄、日等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为线索。教材最显着的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加侧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三、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向学性,需要老师采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从上学期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二班的学生,优生多,中等少、差生多,学生遇到疑难问题解决不了。一班的学生,优生、中等生、差生比例差不多。综合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就是个别学生手懒,不愿写,针对上面情况,本学期采取提优补差措施,提高优秀率是当前最主要的,使学生的成绩快速提高。

另外,教材所述知识为世界历史,内容宽泛并有时间的跨度,有中考的任务,在动员学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使所有学生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首先是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要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全面整合,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求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4、教学语言规范,精神振奋,按时上下课,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

5、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减轻学生的负担。

6、有效的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布置有效的学习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争取在课堂中完成习题。对于考试和作业做到及时批改和反馈。查漏补缺。

7、进一步深入课题的研究和运用本学期继续深入研究和运用的教研课题是:《历史学科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

在工作实践中要紧紧围绕这一课题,潜心研究,大胆实践,撰写实践课案,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并能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健康个性的发展。

五、辅导:

辅导以学习上的优生和暂时的后进生为主,即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各种能力,重视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学法上的指导,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意志、习惯和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辅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帮助他们发展特点,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在课堂上让优生发挥骨干作用,带动班级的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利用学校开展的学困生辅导工作,在多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上学期顾静和严廷花同学做为我的辅导对象,在期末考试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学期,我选定邢海泉和王家威两名同学,争取实现两位同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成绩的提高。

六、自我提高

1、认真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积极参加文科组组织的学习活动,及时送检教案。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最好归纳和总结。

2、继续参加全县第三批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认真完成作业,为全县历史学科点名听课做好充分准备。

3、继续开展读书活动,并及时做好读书笔记,充实到自己的博客中。学期末上交一份读书心得。

4、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积极参加听课活动。

关于初中历史老师教学计划范文四

1、深度挖掘教材

初三是新课改,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处理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备课,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度挖掘教材,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髓,以便能更好的适应会考的灵活多变性。

2、认真、全面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尤其是初三的历史。面对初中日益灵活的历史会考,备课是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全面吃透教材,灵活传授教材,对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要精打细算,认真设计好课堂的没一个环节。备好教材的同时,还一定要备好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3、狠抓课堂效率,注重知识的落实

初三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课余不可能有时间背历史,这就要求上课时保证课堂效率,当堂的知识争取当堂掌握。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们力争:讲课内容少而精,线索简单而清晰,课堂给同学一定的时间当堂消化本节课的知识

4、充分利用课外辅导,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中生对于知识多数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这就更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在他们面前提醒,重复,也就是说我们要加大检查力度,使学生的脑子里始终都装着历史.将各班分成兴趣小组,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提问,教师利用自习时间进行抽查.。

5、加强与同一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

初三的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情绪比较容易波动。对此,我们应和其他任课教师联系,时刻掌握着每个学生的状况,并且及时的对症下药,争取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6、教学进度

2—3月讲授世界历史下册

4月复习中国历史1---3册

5月复习中国历史4册、世界历、下册

6月总复习及迎接毕业回考

关于初中历史老师教学计划范文五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育部人教版教科书、《课程标准》、《荆州市历史中考说明》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落实县教育局有关我县"高效课堂"的继续开展和学校下达的有关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使历史教学再创辉煌。

二、学情分析

我校现有四个教学班级,一个阳光班,三个普通班,在去年全县组织的期末考试中,我校历史考试成绩排名在全县平平,优生人数不多,合格生较好,但有部分人数在差生线下,本学期教学中,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具体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教法,做好集体备课,有的放矢,抓好重点,突破难点,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2、在教学中,要以先进的素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武装课堂。精心设计问题,既抓基础知识,又注重能力培养,为拔高成绩的培养积累经验。

3、今年一定要针对学情,制定出辅优转差计划,不搞空架子,做样子,定人,定时,定内容,定人员,让优生吃得饱,让合格生吃得好,让差生吃得了,力争全校历史在全县的综合排名再有一个突破。

4、第一轮复习备考时,再一次制定出周密的复习计划,把内容计划到每一节课,加强集体备课,分工协作,讨论好后,再打印出来。

5、走出去,请进来。我们必须抽空到他乡学习、观摩,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请专家、教研员来我校作指导、点评,弥补自己的知识的不足,同时也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中考信息。

6、综合复习时,要对中考考试说明仔细地研究,对周年大事,时政热点,重点出题。对容易张冠李戴的内容反复出题,让学生烂熟于心。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篇6

改善心智模式这一说法来源于商业管理界,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Peter Senge)博士提出的“五项修炼”中的第二项修炼。他认为“心智模式”根植于我们的心中,影响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影响我们对世界的了解,也影响我们的决策。同理,学生的学习成功与否,不仅靠勤奋与能力,还与其心智模式密切相关,心智模式上的误区往往会成为学习进程中的障碍。所以,改善和影响学生的心智模式,让学生的“觉悟期”提前,应该成为改进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切入口之一。

一、影响历史与社会学习效率的心智模式问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影响历史与社会学习效率的中学生心智模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盲目自信,主观性强

凡事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有时会为一两题作业的答案标准与老师、同学激烈争论,一味坚持自己的观点,总认为是同学不对,老师不对,家长不好,学校不好,等等。说话做事比较偏激,主观性强,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以致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影响学习与生活。

(二) 过分自卑,妄自菲薄

此种情况一般常见于小学阶段一直各方面表现平平的学生。升初中后,一旦受挫,便会形成此种心理。在笔者任教的班级中曾有一位男生,学习不太自觉,平时听课、做作业等总需别人督促。学习成绩不好就心发虚,以致到后来,如果笔者朝他多看两眼,一下课他便会急着跑来问笔者,是否他又做错了什么。

(三)固守习惯,不知变通

这类学生往往固守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方式,拒不接受新的学习方式和知识。例如,有的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鸦片战争”的学习内容,竟然守着小学时学的观点不变,不愿接受中学教材的观点,严重地影响了学习质量。

(四)急功近利,心态浮躁

例如,《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有这样一道拓展提升题:请你上网搜集资料,说说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对于诸如此类的实践探究类、拓展类或新闻评析类题,一些学生往往不重视,认为与考试无太大关系,草草完成作业,不愿认真地上网查寻。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生的发展后劲,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五)思路狭隘,理解片面

例如,在学习《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时,往往会有学生将“为什么南方的经济发展会优于北方”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混为一谈。其实,“南方的经济发展优于北方” 并不一定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而应该从“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和平;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及工具;南方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南方政府重视经济发展”四个方面去展开思考,否则会产生历史与社会相关知识体系逻辑性不强与不严密的问题。

上述的学生心智模式问题,已成为历史与社会学习中的拦路虎。那么,如何通过影响学生心智模式改善历史与社会教学呢?

二、改善学生心智模式,促进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自信专注,强势内控

主要是改变传统盲目自信或过于自卑的心智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多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保持自信、兴趣、梦想与专注的状态。这些状态能使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品质,维持强势的内控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历史与社会七年级探究课“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时,产生了一个极其有趣的学习场景:当师生们正兴致勃勃地借助南非政区图、地形地貌图研究南非的自然环境时,突然一位男生叫了起来:“老师,南非地图上为什么有一个洞?”一下子,大家的好奇心都被激发了起来。笔者顺势表扬了这位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经过学生的仔细研究,终于发现这个“洞”原来是南非的“国中之国”莱索托,增长了地理知识。

(二)开拓与进取,顺势而为

远大的人生目标与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动力,平凡的人生也蕴含着崇高的生命意义及闪光点,其中关键之一是不能脱离社会实际以及班级群体,孤立地判断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人生及学习目标盲目定位,追求过高或制订过低的人生与学习目标都会造成学习焦虑。笔者的做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坚持“小步追赶”的原则,选择班级群体中的合理参照点,拟定自己学习追赶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当预定目标达到后可拟定新的追赶目标,不断前进。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定位在学习及思维方式上会造成另一个误区,即忽视基础,爱做难题与偏题,美其名曰“提高思维能力”,结果考试时丢了不该丢的基础题分,拿不到应有的分数,更别谈解难题拿高分了。“万丈高楼平地起”,难题的基础是基础知识。历史与社会的中考范围几乎每年都在变化,广大师生一定要及时适应,顺势而为。例如,2014年的《浙江省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说明》第21个条目的表述由2013年的“理解‘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修订为“概括‘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分析它们出现的原因”。要应对这一变化,重要途经之一是在抓好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灵活与变通,计划协调

对于固守以往学习习惯、不知变通的学生,通过制订相关学习计划并予以落实,能帮助他们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减少无效劳动。学习计划包括学科的预习、复习,作业的进度与时间安排等,应与课程进程、教师计划、上课时间相协调。对于大多数学习者而言,“超前学习”要适当,并考虑“少吃多餐”的策略。研究的结果表明:复习记忆的效率与学习时间间隔成反比,刚读过几遍的材料只需要极少时间的复习就可恢复原有记忆。因此,把学习分段、分散进行,做到学科交叉、往复循环递进、最佳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等,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秀学生的学习计划通常还包含身体锻炼与精神放松等内容。然而,这些“劳逸结合”的策略往往被一般学生所忽视。有些学生喜欢“开夜车”、苦读书,反而影响了第二天的学习效率。所以,计划时间表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宽松度,以免产生焦虑情绪。计划可分为学期学习长计划和课后复习短安排。例如,教师应指导九年级的学生在历史与社会中考前制订复习计划,复习计划既应具有阶段性、全面性、专题性和梯度性等的要求;又应根据历史与社会教材编排体系,突出复习计划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的特点,一般考虑以时间为序进行复习为宜,尽量不要逆向复习。另外,要告诫学生像遵守法规一样落实自己的计划,不允许任何一次的懈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拓展提升,师生双赢

对于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的学生,教师的循循善诱相当重要。很多学生往往会因为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教师而“亲其师,信其道”,对相应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投入较多的精力,容易取得较好的成绩。在现实学校生活中,学生编班与任课教师的安排由学校决定,学生的可选择性并不大。有些学生会因教师教学风格不同采取消极态度,改自学为主要学习方式。但教育研究的结果表明:一般而言,上课认真听讲比自己阅读的效果要好。其实,每一位教师都有优点,但他们都是学习的先行者,其备课与讲课是一个对知识进行梳理、重组、精选、加工和传授的过程,这种能力是初学者所欠缺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每位教师的优点,集中精力听课,主动与教师沟通并提出教学建议,逐渐适应并喜欢各类教师。一些考生某科目中考失利,与其不太喜欢该学科教师不无关系。其实,学生欣赏教师,最大的受益者恰恰是他本人。

自己阅读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尤其在历史与社会学习中。例如,通过对“唐的盛衰”的预习,使学生课前发现与隋相比,唐在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上的进步,初步熟悉教材,带着问题去听课,有利于学生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但要注意的是,预习也可能使学生因知道了教师讲授的大概内容而听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使预习中形成的偏差与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甚至出现“夹生饭”的现象,降低了学习效率,需要教师及时发现这些现象并予以解决。

总之,教师讲课与学生自学的思维角度、方式及层面不同,但有互补性。因此,引导学生喜欢自己的教师,正确把握自学与听课的关系,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拓展与提升,达成师生“双赢”。

(五)多向思考,提纲挈领

要想改变部分学生在历史与社会学习中思路狭隘、理解片面的心智模式,提高学习效率,知识结构化、逻辑化是一个很好的举措。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效率也有差异。教育界比较认同“思维地图”这种思维方式的通用性,笔者也认为它特别适合历史与社会的学习。“思维地图”也称“概念地图”“脑图”或“思维导图”,是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思维内容,以把人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简单地说,“思维地图”就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优秀的学生在课中或课后整理中经常用到它,是一个逻辑推理、比较与综合、加工整理的高级思维过程。

例如,笔者在教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中国政区图”内容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中国行政区拼图游戏,让学生对各省的形状开展丰富的联想,如浙江省的形状像带鱼头,黑龙江省的形状像天鹅,广东省的形状像大象的鼻子,台湾省的形状像黄鼠狼,云南省的形状像火鸡,山西像平行四边形,陕西像兵马俑中的跪俑,甘肃像一根肉骨头等,使学生在呵呵一笑的同时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

(六)纠偏修正,自我强化

对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时进行纠偏、修正也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心智模式,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质量。作业、测验、考试中出现发生失误是任何一位学生都难以避免的问题,但若把一再出现类似失误只归咎于粗心,而不明白这种失误是由自己的知识与思维缺陷导致,就会产生学习障碍。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从失误中找出原因,避免重蹈覆辙。笔者认为,让学生准备一本专门记录和分析自己失误的笔记本很有必要。例如,某道题做错了,是错在概念混淆,还是错在原理应用及推理分析上?这样就能找出自己的知识缺陷及思维方式的偏差。进而分析,解答这道题还可以运用哪些原理?还可以通过其他什么题型与方式来考查?同样的原理还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等等。举一反三,运用辐射与发散思维对类似的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学习效率就会大不同。除了通过教师安排的测验发现不足,学生自己也可以选择参考书中的训练题、模拟题,尤其是历年(重点是近三年)历史与社会中考试题进行适度的训练,答卷时间最好按考试要求设定,以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错误和思维缺陷,调整学习策略及学习步骤,最终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篇7

关键词:高考;历史;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77-02

一、第一部分:2013年试卷特点

(一)立足主干知识,反映学科特点

2013年试卷突出对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体现文明演进历史进程的主干知识考查。从考查内容看,对政治史、经济史考查比例较大,文化史考点相对较少,选修内容融入必修部分进行考查。涉及到中国史的主干知识有:古代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民国时期的经济和教育、抗日战争等;涉及到世界史的主干知识有:雅典民主政治、近代民主与科学、英国政治制度、美国独立战争等。从考查特点看,注重从时代背景、时间空间、具体知识、材料作者特点、关键词、图画细节、表格对比等角度出题。以选择题为例:以时间为主的考查有3题共12分,分别是2题、4题、6题;以特点为主的考查有8题共32分,分别是1题、3题、5题、7~11题。

(二)践行课改理念,引领课改方向

1.实现“教材知识”到“课程知识”转变。2013年历史试题不拘泥于教材及教材上的结论,不拘泥于教师依据教材所作的结论,重点运用“新材料、新情境”,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引领课程改革方向。考生运用应当掌握的技能、观点和方法来解题,与课本中的具体史实知识关系不大。2013年新材料涉及书法作品、统计表格、漫画作品、广告宣传画、大事年表、教材图片等。更值得关注的是,主观题材料不再拘泥于论述某一段,而是对材料进行了重新整合,既能体现命题的灵活性,也增加了材料信息量,对考生能力层次要求更高。

2.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查。2013年高考凸显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查。今年选择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学科基本内容为“引子”,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佐证、深化理解或对材料信息本身的理解以及甄别选项的技能,这正是对学生学科素养积累的要求。如:2题、7题、9题、11题、12题。而材料题13题和14题,则突出了对学生解读―复述―概括、归纳―比较―提炼、分析―论证等解题方法的考查。

3.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体现人文关怀、现实感和时代感,一直是四川卷的特色。如:第6题以漫画《日本的泥脚》为素材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第13题以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为题旨,隐含“民主法治建设”这一长效热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民主法治意识和现代公民素养。

(三)挖掘地方资源,体现四川特色

2013年试卷重视运用新材料拓展命题空间,反映区域与整体的关系,体现分省命题的地方特色。如:14题第(1)问,以1912年四川小学教科书的编制作为命题素材,这种不单考乡土史的设计,既体现了分省命题的四川区域特色,又无地方本位主义、悖于高考公平公正原则之嫌。

二、第二部分:2014年高考走向

1.从试卷结构看,稳中有变,难度和今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上调。2013年省平均57.49分。其中,选择题省平均35.24分,估计2014年难度会略有提高;材料题省平均22.25分,估计2014年难度保持基本一致。

2.从考查知识看,在知识板块上,必修二和必修三可能有所加强,必修一稍有弱化。国际关系(新中国外交)、各国经济体制创新、人文主义思想、民国史、美国史等知识板块应多多关注。

3.从考查能力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新材料新情境已成定局,要注意“一份材料说一份话”,解读要适度,主观题论证类能力可能会加强,以文化史作材料,考政治史、经济史应引起关注。

三、第三部分:2014届复习策略

(一)研究考纲、真题和学情,制定计划

认真解读2013年版《考试说明》,关注2014年《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的变化。要善于捕捉《考试说明》中的微妙变化,把握其动向,特别是增加考点和题型示例,应给予足够重视。重点不是变化了什么?而是为什么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同时,文科学生普遍功底差,通史知识薄弱,高一、高二基础不扎实,高三时间紧,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历史教材三本必修、两本选修,内容多,头绪多,我们在制定复习计划时,一定要重视。

(二)转变观念,树立“教材课程观”

1.做到用教材复习,而不是复习教材。在高三复习中,要整合教材,重组和开发教材资源。如:复习课《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可从社会史角度、民族主义角度、民权主义角度、民生主义角度、思想文化角度等看辛亥革命。要挖掘教材,深入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关注概念的本质特征,注意同类概念间的区别,要关注历史概念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及原因。

2.突出主干和重点,注重精讲,大胆取舍。在高三复习中,要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如: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要重视具有转折性标志的事件,要格外关注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此外,还要注重找出其个性与共性的原因条件,分清背景中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内因与外因,在历史事件的复习中也应突出该事件作用的特有性,并与背景相对应,突出程度性、范围、性质、专业术语。

(三)构建结构,培养学科思维和能力

高考历史复习内容很多,要求很高,单位时间里的复习课任务很重。因此,学会概括,善于概括,用概括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说,既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解知识,又要在专题建构过程中深化理解、增长智慧。知识结构建构包括课的结构、专题结构、跨单元结构、模块结构、通史结构等。

(四)用好教材,扎扎实实夯基础

在高三复习中,要依据考纲,整合知识,把基础知识学习放在历史复习首位,关注知识、概念的理解和对时空概念的整体性认识,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要通过增加优质试题的训练,增加阅读量,拓宽知识面,不拘泥于教材,多角度观察同一历史事物。要注意按新课程体现的新史观理解复习,注意对基础知识的专题归纳和比较总结。

(五)精练精讲,循序渐进提能力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篇8

【关键词】历史科 影响 复习要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8-0101-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文化的变化对中国的冲击是无比巨大的,要想培养出真正适合世界发展的人才,只有不断地改变自己。高考模式的更新则是教育事业得以发展的必然途径,在此形式下,只有不断地改变自己,才能够真正地让自己适应于现代教学的改革。在我国,高考中“3+2”的综合考试模式已实行多年,面临新教改,考试的命题一定会做出重大的改变,那么我们就要去适应这样的改变,才能够在未来的高考中取得胜利。

一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下历史科考试模式

我国高考分为文科、理科两种,以“3+2”考试模式进行,其中“3”即指考试综合。文科中则是文科综合。这种模式在我国已实施多年,但随着时间的迁移,我国的高考模式已逐渐变成了单纯用知识点的覆盖来评价成绩的优劣,已经失去了高效人才选拔的意义。所以,实施教改已势在必行。现在的“3+2”考试模式开始被“3+X”模式所取代。

二 新教改对高考文科综合考试下的历史科复习的影响

1.对历史科命题的影响

从近年来的历史科的高考试题中可看出,考试命题相当简约,仅有选择题和材料型问答题两种,相对来说比较单调。所以,通过教改,命题方向会发生改变,将更加注重考察学生们利用历史知识来思考相关问题的能力,题目也将变得更加灵活、更加新颖,以此来考查学生对历史学科特点的理解与掌握。

2.对历史科教学策略的影响

由于新教改的实施,历史科的教学重心也会发生转移,那么老师们的教学策略在教改影响下也需要发生改变。所以,面对这种全新的策略,学生一定要掌握好老师的教学方向,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三 新课程改革高考文科综合考试下的历史科复习要点

1.要注重自身历史思维方法的培养

新教改的实施是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具有更高素质的学生,是为了社会国际化发展选拔人才的一项措施,因而,如果学生仍然围绕书本上的单纯知识而展开复习,将难以达到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学生在展开复习时,不能只从书本上学习,还应当注重自己的历史思维的培养,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轨,进一步加强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分析以及概括的能力,倡导自身对历史科进行研究性的学习,不断地开阔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与领悟。

2.学会将时事热点与历史事件相联系

在教学改革体制之下,考试命题的方向与社会热点相接轨,要求学生对社会的发展表达自己的看法,所以,在历史科的复习中,一定要学会将时事热点与历史事件相互结合起来,联系思考,如改革开放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港澳台的回归对我国现在发展的帮助等,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弥补教材知识对人才培养的不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注重历史知识的基础培养,重视课本的复习

虽然新教改更加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但是,课本始终是教学展开的依据,是考试围绕的重心,如果无法做到对课本了若指掌,没有历史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依托,何谈历史思维的培养,何谈历史事件的认识?所以,学生在进行历史科的复习时,一定要做到重视历史课本的学习与掌握,掌握基础知识。学生在对课本进行复习时,可将课本知识分为历史事件和历史阶段两大部分。再展开复习时,可以通过时间的归纳与总结,将各个时期相互分离进行记忆,最后再相互综合串联起来。

4.掌握历史科高考模式下的命题方向

掌握好命题方向,是为复习制订计划的基础,如果只是盲目地对历史科进行复习与认知,只能是大海捞针,甚至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在展开复习之前,学生一定要掌握高考的命题方向和考试重点,再以此为中心展开复习,从而不断减少工作量,牢记相关知识。

面对新教改的实施,学生做出相应的改变是极为必要的,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能够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学生一定要学会开阔视野、发散思维,从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老师也要做到对教学的不断探讨与创新,担负起培养社会接班人的责任,开创出历史教学的新局面,帮助学生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宏伟.文科综合考试历史学科备考模式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4)

[2]赵磊.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快乐阅读,2011(18)

上一篇:生物期末复习计划范文 下一篇:初中生物复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