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24 03:06:25

助理学习计划

助理学习计划篇1

论文关键词:大学新生;常青藤学长计划;数字化网络平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运用,学生管理工作也步入新阶段。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广泛吸收国内外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平台优势,创新管理制度,启动“常青藤”学长计划,笔者作为该计划的受益者及受聘者,收集了自2009年以来关于该计划实施的资料和典型案例,结合笔者的体会和感受总结成文,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及建议,以期为后来的大学新生提供参考,也希望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一、“常青藤”学长计划的背景

国外以及港澳台地区高校推行的“学长制”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也被称为“领袖学生培养计划”,已有多年的历史,各校实施此类管理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流程不尽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我院于2009年12月启动“常青藤”学长计划,并作为一项学生管理措施长期实施,该计划借助数字化网络平台,激励优秀的或有专业特长的高年级学生加入学长团队,积极主动地辅导新生,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更准确地把握专业学习方向,更好地度过大学时光。该计划的核心理念是“自助助人,共同成长”,基于这一理念,学长团队提出“用爱为同学服务,用心做优秀学长”的口号。在学院领导的直接指导下成立学长事务委员会,选出学长事务委员会主任,策划、组织、监督实施整个计划的工作。由于该计划在运行过程中,深受广大学生的认可,志愿加入学长团队的人越来越多。从第三届开始,学长通过“自主报名(学长推荐)面试评定优选”的规范程序选拔,从而保证“常青藤”学长团队是一支优秀的队伍,这里汇聚了各专业成绩优异、专业上有所长或者科研成果丰硕等表现突出的高年级学生。在每学期初,学院会对每位“常青藤”学长进行岗前培训,并选出优秀学长代表进行工作经验交流。

鉴于学生们学习时间紧张,该计划充分利用数字化通讯网络,在信息环境中大家通过飞信、人人、QQ、博客、微博等方式进行相互交流。借助这一平台,“常青藤”学长可以及时地为新生们解决生活、学习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这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学弟学妹们获得了引导,学长们拥有了驾驭数字化工具的能力,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和成熟,比如不少学长利用博客记录计划实施以来的点点滴滴,并将自助助人之经验总结交流,这类反思性的行为有助于学长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从受益者的角度看“常青藤”学长计划

刚踏入大学的新生处于全新的环境,新鲜与好奇之余,方方面面的问题陆续表现出来。比如:中学与大学之间的“落差”引发的心理失衡;理想与目标的错位引发的失落;目标不清引发的茫然;动力系统转移导致的无助与失措;能力方面的新要求引发的焦虑与不安;在新的群体中重新构筑自我身份时的焦虑、自卑或迷失等等,这些在心理上都会产生冲突与纠结。

1.生活方面的问题

据统计,我院有75%的学生来自外地,在生活习惯上有一定的不适应。且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其他学生交流,在感到孤单和寂寞的同时也给周围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相比于高中生活,有很多空余的时间,许多新生不知道该如何充分运用这些时光。我院约67%的学生是独生子女,一些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生活自理能力较弱。

针对上述现象,学院在给“常青藤”学长分配带领的小组时,通常考虑到地域性以及性别的因素,选择和学长生源地比较相近的新生。学长们在开学初通过QQ或者手机短信息等方式与学弟学妹交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本学期开学不久,一位大一学妹不幸被查出患有重病。其“常青藤”学长在学院的支持下,发动我院师生献出一片爱心的捐助活动,并借助网络手段向社会求助共同关心危难中的学妹,为她送去资金和精神的支持。

笔者在入学时正赶上学院推出“常青藤”学长计划,有幸亲身参与并受惠其中,因此顺利地融入了大学的新生活,并对未来的生活有了很好的规划。但与此同时,笔者感到许多“常青藤”学长由于受能力和时间的限制,有时帮助学弟学妹还不是太主动。“常青藤”学长计划处于探索和实施的初级阶段,还需要良好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考评机制。

2.学习方面的问题

在学习方式上,中学与大学有着巨大的差异。大多数学生虽在课堂上能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但由于信息量非常大,复习起来抓不住要点,理不出知识的脉络,内心十分不踏实,课后有问题询问教师也不方便。

在学习内容上,我院的专业课技术内容较重,比如平面处理、三维动画、音视频媒体的处理和制作等,许多新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对技术要求较强,若当天的操作技术掌握欠佳,在接下来的学习上会有一定的困难,渐渐地对专业的兴趣也会变淡。

在授课方式上,中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管理式”,而大学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自主式”,高校教师似乎有些忽略学生的存在。特别是在实验操作课上,教师大多数情况下把实验内容布置给学生,由学生们分组合作完成,在操作中遇到技术问题时才咨询教师。

新生入校尽快融入大学生活,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计划是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作为“常青藤”学长,扮演着新生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引路人的角色。各个专业“常青藤”小组会针对自己专业的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方案。例如第二届“常青藤教技组”有专门收集学弟学妹学习问题的委员,会定期走到学弟学妹中间去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并和其他的学长一起探讨应对措施,从学习上的一点一滴去帮助他们,成为指引他们前行的路标,让他们拥有更佳的状态。成长之路,“常青藤”学长与他们携手一起共同进步。

3.情感方面的问题

进入陌生的环境,人们在情感上会出现一些波动,作为尚为完全成年且情感丰富、细腻、敏感的大学新生,这种波动更为明显。有些学生自我认知摇摆不定,在心理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容易造成情感体验的冷热不定,并随之带来不适感、焦虑感和压抑感等消极的心理体验。在行为上表现为交往困难,比如有些学生会有嫉妒心理,对周围有能力、优秀的学生有一种敌视和憎恨的不健康情感。也有一些学生对其他学生产生猜疑和自傲心理。“常青藤”学长针对这些常有的情感问题适时地引导,包括协助新生正确认识自我,结合自身经历推荐一些积极地解决方法,陪同大学新生观看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成功往事和励志短片等。另外,学长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向上的精神面貌本身也一种无声的语言,引导、激励着大学新生。

三、作为受聘者,对“常青藤”学长计划的体验与认识

经历三年大学学习生活的磨砺,从青涩懵懂的少年逐渐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大学生,笔者也从“常青藤”学长计划的受益者转变为受聘者,成为“常青藤”的一节,延续着青春的薪火去帮助学弟学妹们。担任“常青藤”学长两年来,每当被称呼学姐的时候,一种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同时也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对“常青藤”学长计划更深刻和全面认识。

1.作为“常青藤”学长自身必须具备的能力

首先,需要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常青藤”学长应具备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亲和力,能尽快和新生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同时,学长需要及时将所发现的异常情况向学院的辅导员教师反馈、沟通。有些学长缺乏较好的交流能力,很难与自己的学弟学妹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常青藤”学长计划的顺利展开。

其次,需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般情况下每个学长带领4~5个学弟学妹,定期地与他们进行集中交流,了解前一阶段的生活、学习状况。另外,为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在节假日或周末带领学弟学妹们去做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系列活动的成功组织需要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最后,厚实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常青藤”学长计划不仅要在生活、情感方面帮助新生,还要在学习方面辅导他们,所以学长自己必须在学习能力、专业知识、技能方面成绩优异。

2.“自助助人”的心态

佛教禅宗六祖慧能曾告诫弟子:“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常青藤”学长将此与“常青藤”学长计划“自助助人”的理念相结合,并落实到了行动上。作为新生的引路人,“常青藤”学长应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要求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是做好“常青藤”学长的前提,认识自己才能将自己最真实、最优秀的方面展示给学弟学妹们,让他们学习和借鉴。对于自身的不足之处,可以在此过程中克服、弥补或改正。持有这种心态方可真正做到“自助助人”。笔者在操作技能方面相对薄弱,当学弟学妹询问一些技术问题时,只能和他们一起查阅资料共同学习研究,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不知不觉在技能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充分发挥数字化通讯网络的优势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现在大学生丝毫不敢松懈。我院大部分学生准备考研,还有一部分学生考各种证书,为自己在将来的就业市场上增加一些筹码,每个人的时间都比较宝贵。在这种情况下,学院的“常青藤”学长计划除了定期集中与新生面对面交流外,大家主要是以QQ、人人、飞信、博客、微信等数字化通讯平台为即时联络媒介,还开通了博客、微博以记录完整的交往过程、内容、心得体会。借助数字化通讯网络一方面可以节约学生们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这些通讯手段快捷方便,易于被大学生认可接受。

四、结束语

“常青藤”学长计划作为学院的一项学生管理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好地效果,成为我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在学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笔者也从“受惠者”转变为“受聘者”,这正体现了“常青藤”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然而作为一项制度若想保持其发展的可持续性,还必须不断地发展变革、与时俱进永葆其青春活力。

助理学习计划篇2

关键词:学风;学业生涯规划;学习

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学风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但目前大学生普遍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制能力差、学习动力不足、对未来迷茫等问题。

第一,学习动机不强。很多同学从高中进入大学后,由于不再接受高中严格的监督,自己有所放松,整日无所事事,缺乏正确的规划和指导,这样使得在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学生变得更加迷茫,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第二,学习纪律松懈。目前有些在校大学生学习作风拖沓,自制能力较差,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玩手机、下课玩网络游戏。平时得过且过,期末突击复习,只求及格,不求甚解,甚至个别同学为了通过考试,不惜冒险作弊。

第三,专业思想淡薄。大多数学生高中时期缺乏专业的学业生涯规划,甚至许多学生是调剂分配而来,学习主动性较差、专业认同度较低。加之进入高校后学习难度加大,许多学生缺乏能动能力,难以从高中的学习方法转变,在缺乏专业指导和关注时丧失学习信心和热情。

一、学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从以往经验看,单纯依靠强制性的管理手段要求学生养成学习习惯,营造学习氛围还是远远不够的。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大学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是实现学风建设长效发展的根本保障。

1.学业生涯规划是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学习是持续一个人一生的追求,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才会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学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离开学校讲授式授课的前提下,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仍然能够将学习和求知作为个人发展的动力,寻求新知识,探求新方法,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2.学业规划有助于端正学校的学习风气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从根本上抓起:即从学生的思想工作上抓起。大学时期是年轻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知识高度积累并向质变发展的阶段。很多学生来到大学,摆脱了高中时期家长的管理、老师的“填鸭式”教育、同学之间的竞争,开始在所谓“自由”的大学氛围中放纵自己,不思进取。通过制定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帮助同学认识大学生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规划学业安排,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带动效应,在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的氛围。

3.学业规划能够使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

学业生涯规划会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形成不同的计划、安排。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根据自己对大学的初步认识形成简单的学习计划,并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根据自己的见识、经验、能力的提升不断调整,有“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按计划”变为“定计划”,由被动变为主动,有狭义学习变为主动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不断地进步和自主能力提高,成就感不断提升,自信心增强,思维方式及心态就会向着更积极向上的方向转变,进而更有信心和勇气。

4.学业规划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为求职就业创造条件

大学学习的目标是培养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支撑。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就是相继和交叉的关系,要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首先要从学业着手,根据社会需求,把握社会发展动向。大学所学的专业是未来求职的依据和保障,通过制定学业生涯规划,一方面完成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为职业的选择和定位提供了依据。学业规划通过依托于专业学习,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个人特长和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增加自身就业竞争能力。

二、学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1.确定学习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

很多同学缺乏学习目标,总觉得进入大学后碌碌无为又好像每天很忙,渐渐萌生出“混日子”的心态。其实每个人的学业规划都会依据自身特性的不同而不同。每个学生初到学校,因受教育经历、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理想信念影响,对自己的学业规划和个人未来发展的期许会有不同。

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学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业生涯规划,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进程,确定阶段性目标及整体目标,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实施步骤和实施方法;另一方面,将职业发展与学习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大学时间,敦促学生在校四年为其职业理想而奋斗。

2.入学初期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业规划的制定更主要是目标激励和时间管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目标的达成与努力程度相辅相成。学业生涯规划的一个特点就是根据大学阶段每个年级的不同,随着学生个人的成长、思想和见识的不断成熟,学业规划也会循序渐进。对于入学之初的新生,学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新生增加对学科的了解,适应大学生活,通过每一个时间单元,周、月、学期、学年设定学习目标并敦促其完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下一单元打基础。随着学生适应性的增强,后期学生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上,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最终帮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

3.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目前的学生管理者,往往一开始就为学生制定了大量的规矩和惩罚措施,学生被迫接受,但并不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和动态,很多要求适应低年级但并是适应高年级同学。学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入学初期,学生设计的学业生涯规划必将随着其专业知识、社会经验、文化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新生指定学业生涯后,一定要求学生定期对其学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通过调整,辅导员老师可以了解学生近期思想动态,并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调整对学生的管理思路,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正确引导、规划其发展。 4.构建学生管理与教师教学的交流平台

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通常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课后缺乏沟通和探讨,学生往往是“填鸭式”学习,逐渐丧失了学习、研究热情,更有甚者认为“与其听老师讲还不如自己看书”的念头,课程过半逃课人数剧增。学生学业生涯的构建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无论是针对大一新生的新生研讨课,大二大三的科技竞赛辅导,还是大四时期的考研指导,抑或者是学业生涯规划调整,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与沟通贯穿一个学生求学生涯的始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教师更加明白学生对于课程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真正将学生的需求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学生可以向老师反映课程的难点,更加深刻消化课堂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三、制定不同时期的学业规划指导

学生入学后,每一阶段的学习都存在差异和不同,学生对于自身发展和规划也会不断改变,学业生涯规划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业生涯做出指导和调整。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在制定辅导计划时必须考虑年级、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辅导。

一年级偏重于学业适应辅导。此阶段学业辅导主要包括基础课程辅导、新生中的杰出学子培养、新生适应性教育和新生研讨课等,通过对大学学科介绍和适应性培养,帮助新生适应自主生活、学习方式,做好角色转换定位,同时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增强学生学习基础课及专业课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控能力。

二年级重点做好学业规划辅导。此阶段包括基础课程辅导计划、学习困难学生帮扶计划、学业危机干预和科技竞赛辅导。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习和适应,大多数同学大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学生的优点也开始显现。这一阶段,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培养实践技能,规划学业目标,鼓励个性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或科创研究,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及时做出帮扶和学业危机干预。此外,该阶段针对发展目标明确地学生,可以进行相应的考研或就业指导。

三年级加强学业创新辅导。这一阶段的学业指导内容包括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计划、科技竞赛辅导、考验辅导计划和杰出学子的培养计划,进一步深入、拓展科研和努力提升学业。通过深化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要求及大学生科技研究和素质拓展活动来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鼓励大学生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各项实践工作,开展针对杰出学子的培养计划。并对学生未来规划和选择做出明确的指导和规划。

四年级学业发展辅导,此阶段学业辅导包括实习指导、学业危机干预、学习困难学生帮扶计划和毕业生职业规划,通过对学生三年的学业总结,有针对行地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完成从学业到就业的转变。同时,针对学业困难学生,找准原因,探索解决学业危机的途径,保证学生能够正常完成学业。

通过系统性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出发,制定大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实施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和学习计划,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品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助理学习计划篇3

关键词:大学新生;常青藤学长计划;数字化网络平台

作者简介:裴雨纳(1990-),女,江苏镇江人,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本科生;李子运(1974-),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江苏徐州221009)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123-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运用,学生管理工作也步入新阶段。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广泛吸收国内外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平台优势,创新管理制度,启动“常青藤”学长计划,笔者作为该计划的受益者及受聘者,收集了自2009年以来关于该计划实施的资料和典型案例,结合笔者的体会和感受总结成文,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及建议,以期为后来的大学新生提供参考,也希望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一、“常青藤”学长计划的背景

国外以及港澳台地区高校推行的“学长制”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也被称为“领袖学生培养计划”,已有多年的历史,各校实施此类管理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流程不尽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我院于2009年12月启动“常青藤”学长计划,并作为一项学生管理措施长期实施,该计划借助数字化网络平台,激励优秀的或有专业特长的高年级学生加入学长团队,积极主动地辅导新生,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更准确地把握专业学习方向,更好地度过大学时光。该计划的核心理念是“自助助人,共同成长”,基于这一理念,学长团队提出“用爱为同学服务,用心做优秀学长”的口号。在学院领导的直接指导下成立学长事务委员会,选出学长事务委员会主任,策划、组织、监督实施整个计划的工作。由于该计划在运行过程中,深受广大学生的认可,志愿加入学长团队的人越来越多。从第三届开始,学长通过“自主报名(学长推荐)面试评定优选”的规范程序选拔,从而保证“常青藤”学长团队是一支优秀的队伍,这里汇聚了各专业成绩优异、专业上有所长或者科研成果丰硕等表现突出的高年级学生。在每学期初,学院会对每位“常青藤”学长进行岗前培训,并选出优秀学长代表进行工作经验交流。

鉴于学生们学习时间紧张,该计划充分利用数字化通讯网络,在信息环境中大家通过飞信、人人、QQ、博客、微博等方式进行相互交流。借助这一平台,“常青藤”学长可以及时地为新生们解决生活、学习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这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学弟学妹们获得了引导,学长们拥有了驾驭数字化工具的能力,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和成熟,比如不少学长利用博客记录计划实施以来的点点滴滴,并将自助助人之经验总结交流,这类反思性的行为有助于学长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从受益者的角度看“常青藤”学长计划

刚踏入大学的新生处于全新的环境,新鲜与好奇之余,方方面面的问题陆续表现出来。比如:中学与大学之间的“落差”引发的心理失衡;理想与目标的错位引发的失落;目标不清引发的茫然;动力系统转移导致的无助与失措;能力方面的新要求引发的焦虑与不安;在新的群体中重新构筑自我身份时的焦虑、自卑或迷失等等,这些在心理上都会产生冲突与纠结。

1.生活方面的问题

据统计,我院有75%的学生来自外地,在生活习惯上有一定的不适应。且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其他学生交流,在感到孤单和寂寞的同时也给周围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相比于高中生活,有很多空余的时间,许多新生不知道该如何充分运用这些时光。我院约67%的学生是独生子女,一些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生活自理能力较弱。

针对上述现象,学院在给“常青藤”学长分配带领的小组时,通常考虑到地域性以及性别的因素,选择和学长生源地比较相近的新生。学长们在开学初通过QQ或者手机短信息等方式与学弟学妹交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本学期开学不久,一位大一学妹不幸被查出患有重病。其“常青藤”学长在学院的支持下,发动我院师生献出一片爱心的捐助活动,并借助网络手段向社会求助共同关心危难中的学妹,为她送去资金和精神的支持。

笔者在入学时正赶上学院推出“常青藤”学长计划,有幸亲身参与并受惠其中,因此顺利地融入了大学的新生活,并对未来的生活有了很好的规划。但与此同时,笔者感到许多“常青藤”学长由于受能力和时间的限制,有时帮助学弟学妹还不是太主动。“常青藤”学长计划处于探索和实施的初级阶段,还需要良好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考评机制。

2.学习方面的问题

在学习方式上,中学与大学有着巨大的差异。大多数学生虽在课堂上能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但由于信息量非常大,复习起来抓不住要点,理不出知识的脉络,内心十分不踏实,课后有问题询问教师也不方便。

在学习内容上,我院的专业课技术内容较重,比如平面处理、三维动画、音视频媒体的处理和制作等,许多新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对技术要求较强,若当天的操作技术掌握欠佳,在接下来的学习上会有一定的困难,渐渐地对专业的兴趣也会变淡。

在授课方式上,中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管理式”,而大学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自主式”,高校教师似乎有些忽略学生的存在。特别是在实验操作课上,教师大多数情况下把实验内容布置给学生,由学生们分组合作完成,在操作中遇到技术问题时才咨询教师。

新生入校尽快融入大学生活,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计划是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作为“常青藤”学长,扮演着新生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引路人的角色。各个专业“常青藤”小组会针对自己专业的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方案。例如第二届“常青藤教技组”有专门收集学弟学妹学习问题的委员,会定期走到学弟学妹中间去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并和其他的学长一起探讨应对措施,从学习上的一点一滴去帮助他们,成为指引他们前行的路标,让他们拥有更佳的状态。成长之路,“常青藤”学长与他们携手一起共同进步。

3.情感方面的问题

进入陌生的环境,人们在情感上会出现一些波动,作为尚为完全成年且情感丰富、细腻、敏感的大学新生,这种波动更为明显。有些学生自我认知摇摆不定,在心理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容易造成情感体验的冷热不定,并随之带来不适感、焦虑感和压抑感等消极的心理体验。在行为上表现为交往困难,比如有些学生会有嫉妒心理,对周围有能力、优秀的学生有一种敌视和憎恨的不健康情感。也有一些学生对其他学生产生猜疑和自傲心理。“常青藤”学长针对这些常有的情感问题适时地引导,包括协助新生正确认识自我,结合自身经历推荐一些积极地解决方法,陪同大学新生观看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成功往事和励志短片等。另外,学长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向上的精神面貌本身也一种无声的语言,引导、激励着大学新生。

三、作为受聘者,对“常青藤”学长计划的体验与认识

经历三年大学学习生活的磨砺,从青涩懵懂的少年逐渐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大学生,笔者也从“常青藤”学长计划的受益者转变为受聘者,成为“常青藤”的一节,延续着青春的薪火去帮助学弟学妹们。担任“常青藤”学长两年来,每当被称呼学姐的时候,一种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同时也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对“常青藤”学长计划更深刻和全面认识。

1.作为“常青藤”学长自身必须具备的能力

首先,需要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常青藤”学长应具备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亲和力,能尽快和新生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同时,学长需要及时将所发现的异常情况向学院的辅导员教师反馈、沟通。有些学长缺乏较好的交流能力,很难与自己的学弟学妹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常青藤”学长计划的顺利展开。

其次,需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般情况下每个学长带领4~5个学弟学妹,定期地与他们进行集中交流,了解前一阶段的生活、学习状况。另外,为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在节假日或周末带领学弟学妹们去做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系列活动的成功组织需要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最后,厚实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常青藤”学长计划不仅要在生活、情感方面帮助新生,还要在学习方面辅导他们,所以学长自己必须在学习能力、专业知识、技能方面成绩优异。

2.“自助助人”的心态

佛教禅宗六祖慧能曾告诫弟子:“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常青藤”学长将此与“常青藤”学长计划“自助助人”的理念相结合,并落实到了行动上。作为新生的引路人,“常青藤”学长应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要求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是做好“常青藤”学长的前提,认识自己才能将自己最真实、最优秀的方面展示给学弟学妹们,让他们学习和借鉴。对于自身的不足之处,可以在此过程中克服、弥补或改正。持有这种心态方可真正做到“自助助人”。笔者在操作技能方面相对薄弱,当学弟学妹询问一些技术问题时,只能和他们一起查阅资料共同学习研究,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不知不觉在技能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充分发挥数字化通讯网络的优势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现在大学生丝毫不敢松懈。我院大部分学生准备考研,还有一部分学生考各种证书,为自己在将来的就业市场上增加一些筹码,每个人的时间都比较宝贵。在这种情况下,学院的“常青藤”学长计划除了定期集中与新生面对面交流外,大家主要是以QQ、人人、飞信、博客、微信等数字化通讯平台为即时联络媒介,还开通了博客、微博以记录完整的交往过程、内容、心得体会。借助数字化通讯网络一方面可以节约学生们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这些通讯手段快捷方便,易于被大学生认可接受。

四、结束语

“常青藤”学长计划作为学院的一项学生管理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好地效果,成为我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在学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笔者也从“受惠者”转变为“受聘者”,这正体现了“常青藤”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然而作为一项制度若想保持其发展的可持续性,还必须不断地发展变革、与时俱进永葆其青春活力。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个人的经历和体验,在此提出一些设想:我院多个专业并存,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教育技术专业擅长网页设计,在此方面有很多的佼佼者;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编导,以及广告制作与策划和设计专业在视频制作、策划、作品开发上都有一定的特长。学院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开发设计一个“常青藤”学长计划的专题网站,其意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可以展示我院“常青藤”学长计划成果,让更多的学校分享借鉴优秀的做法、经验,使之作为我院学生工作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扩大影响;二是专题网站各个模块管理、维护由“常青藤”学长带领自己的学弟学妹负责,包括内容更新、改版等工作,这一过程中,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才智以可见的形式与他人分享,其他人在这种氛围中获得一种隐性的知识技能,可谓一举两得;三是学院的领导、教师和辅导员及时了解掌握“常青藤”学长计划工作开展的动态,予以及时的指导,保证制度的落实与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剑波,赵冬亮.学长制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发展模式及作用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3).

[2]孙存厚,管园园.学长制:提升高年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J].文教资料,2011,(8).

[3]潘美意,杨立君.高职院校新生教育中实行“学长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7).

[4]吴颖洁.以“联系学长制”培养全日制会计硕士研究生[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2).

[5]罗媛媛.高校本科生学长制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6]高兰天,张华.探析高校“学长辅导计划”理念模式[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7]吴正浩.论高校复合型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6).

[8]郑廷友.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平台的建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8).

助理学习计划篇4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自主学习;自我评估;有效性教学

近年来,在实战化教学改革背景下,军队院校教学不再单纯地填鸭式地灌输知识,而是注重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员由以往教学信息的提供者变为教学信息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员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教员的指导下,学员如何能更好地领会掌握教学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课题。

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率先提出元认知理论并将其定义为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主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知和对自身各种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有人认为元认知和自主学习是一个事物的统一体,密不可分。元认知策略既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关键,又是自主学习的动力。自主学习是结果和目标,元认知是内部动力和实现目标的有力手段。由此可见,实施元认知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有效性。但是在军校教学中,因为特殊的条件和环境,和地方院校相比,学员的自由时间有限,并且网络等各种交流平台也有诸多限制,因此有必要从元认知策略的三个部分着手,逐步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合自我条件的元认知策略训练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其促进作用。

1 计划策略训练

计划性是元认知策略的首要内容,学员对自身学习制定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在每门课程开课前,教员都会就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课时长度等向学员进行简要介绍。学员即可以在教员的指导下,对这门课程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在整个课程计划指导下,再根据具体学习内容,制定出每周和每堂课的学习计划。

在进行各种策略训练练习时均需注意循序渐进。从控制练习到半控制练习再到自由练习。在进行计划策略训练初期,教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员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制定计划。通过反复操练,当学员逐渐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有一定的思路后教员此时可以进行半控制练习,即只提供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员根据任务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教员帮助指导完善。当学员能够根据学习任务合理有效地安排学习后即可进入自由练习阶段,在此阶段学员可以自己制定每门课程的长期和短期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需求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寻找利用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可以自己制定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在校期间的学习计划。通过计划策略训练可以增强学员对自我个体的认知以及对各种任务的理解能力,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2 监控策略训练

监控是对学习计划、策略、表现情况的掌握并根据监控情况评估学习中存在的优、劣势,以做出更好的调整。在监控策略训练初期,教员同样可以先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指导学员进行自我监控。并要求学员将这些问题及回答每天都记录下来作为学习日志,以便自己和教员定期查阅并及时给予帮助。通过反复的提问、回答和记录,学员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评测和监控习惯,即可进入半控制练习阶段。此阶段让学员对自己完成短期任务的进度和质量等进行自我评测,教员只是进行辅助监测和指导,及时指出学员评测不到位和有偏差的地方,逐步帮助学员提高自我评估能力。进入自由练习阶段后,学员应可以准确有效地对自己的长期和短期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监控,并可以快速找出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评估和调整提供有力依据。监控策略训练能够训练学员经常性地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进行检查反思,避免因为计划和策略不当而降低学习信心或者因为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从而提高学员自主学习能力。

3 调整策略训练

评估是发展的前提,元认知的核心之一是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评估和调整。调整策略训练的初期,同样需要控制练习,教员可以设计评价单,将问题及评价标准系统地展现给学员,从而帮助学员快速地理解并掌握评估和调整的要领。当学员对自我评估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后,即可进入半控制练习阶段,此阶段让学员自己设计评价单进行自我评估,教员对学员的自我评估和调整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完善,使学员的自我评估和调整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和发展。最后进入调整策略训练的自我练习阶段,学员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估能力,并形成了经常性对自己学习和工作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估的习惯,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计划和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我评估和调整,可以使学员对自我的认知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及时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减少学习困惑和焦虑,保持学习热情和动力。

助理学习计划篇5

此计划适合学生:督促型

语文、数学为弱项

此类计划具有督促性,适合尚须家长督促、老师帮助的学生。此计划中,特别重视学生学习自信、兴趣及学习自制力的培养和家长、老师的帮助。

一、计划实施的目标:

1.提高自己在语文、数学等方面的学习能力。

2.加强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3.学会做简单的家常菜。

二、具体措施:

1.针对自己的薄弱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标进行反思,调整。

2.在家长的指导下,写好自己切实可行的暑假生活、学习计划。(安排好每天复习进度的明细内容)

3.把练习卷上做正确的题目进行整理,确认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运用能力,树立自己对本学科的信心。

4.把练习卷上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抄录,打开教科书,逐题进行分析,找到错误的关键之处,进行认真的订正后,再到教材上找到相关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强化。(尽可能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5.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按教科书的学习顺序进行梳理罗列。了解自己学习问题的共性薄弱点,然后可以请老师一起帮助解决。

6.每周二次带着学科的不懂之处和老师一起分析、解决问题。回家后运用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自我强化练习,填补自己的学习漏洞。(这一点必须按照教材由浅入深的学习顺序,切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

7.每次完成习题的订正,将错题订正的全过程,牢牢地记在脑海里(背出),渐渐地形成解题方法的量的积累。

8.一星期打两次球,游三次泳,增加运动,提高体能。(也可以听音乐等,做自己有兴趣的事)9.一星期跟着父母学做两次家常菜,如炒茄子,蒸鱼之类,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三、时间安排:

1.一星期学习五天,上午2.5小时,下午2.5小时。按一小时一节课安排好课表。

2.每天的3点以后是运动或做家务的时间。(也可以安排一些合适的娱乐活动)

3.双休日去看一些有益的展览会,或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督促自律:

1.设计好每天的生活学习评价表,对自己每天的生活、学习作好评价。

2.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督促,执行暑期生活、学习计划有始有终。

五、家长督促:

1.家长一周三次检查学生的暑期生活、学习计划执行的情况和进度,及时帮助解决执行中的困难。

2.家长在帮助学生执行计划时,也要尊重学生的要求,切不可急躁。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整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助理学习计划篇6

【关键词】自我调控;干预计划;阅读指导

Sharpens the high-school student self-regulation ability the intervention plan――the way which reads through the coach pupils

Zhang Zhiquan

【Abstract】This article (self-regulation) this concept’s connotation 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 theories frame has carried on the simple introduction to the self-regulative ability; Has analyzed the intervention method which some already existed; Unified teacher’s has designed an intervention procedure in field research some teaching phenomenon analysis and the Paul R. Pintrich theory frame, hoped read the way through the coach pupils to sharpen student’s self-regulative ability, achieved finally promotes the student reading knowledge the goal.

【Key words】Self-regulation; Intervention plan; Reading instruction

1 文献综述

1.1 对自我调节的理论综述。自我调控的定义及实践价值:自我调控能力是指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的目标,主动激发并保持自己的认知、行为和情感的过程 (Zimmerman,1989,2002);是一个主动的调控过程,学习者会设定他们的学习目标,然后监控,调整,控制他们的认知,动机和行为,他们的自我调控行为跟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环境因素有关(Pintrich,2000)。自我调控行为调节了学习者和学习环境的关系,并且影响了学习者的成就(Pintrich,2000;Pintrich & Zusho, 2002)。

自我调控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以下一些作用。其一,通过自我调控手段,学生的技巧和能力能在学生的学习成就中充分展示出来 (Zinnerman, 2001);其二,自我调控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从只关注对以前知识的呈现到真正的学习(actual learning);其三,通过自我调控的监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解释学生的成就区别,也可以用之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就 Schunk (2005)。

1.2 自我调控过程的概述

1.2.1 自我调控过程理论的框架:一些研究者认为自我调控过程是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 (Bandura, 1986)。Zimmerman (1998, 2002) 在研究中又把自我调控的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考虑阶段(forethought phase)目的是为了设立自我调控的目标;绩效控制阶段(performance control)目的是为了关注学习和情感因素;自我反思阶段 (self-reflection)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努力进行回应。

而Pintrich的自我调控的理论框架是在社会-认知(social-cognitive)框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Schunk,2005)。自我调控行为不但有助于调节了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而且影响了学习者的成就(Pintrich,2002; Pintrich & Zusho,2002)。按照Pintrich 的理论框架,自我调控行为发生经历了四个阶段(考虑,计划和激活阶段;行为监控阶段;行为控制阶段和行为反思阶段),每个阶段包含了四方面的自我调控行为(认知;动机;行为;环境)。

考虑,计划和激活阶段。在认知方面可以进行三方面的自我调控干预:对学习者学习目标的干预;对先前知识的干预和对学习者元认知知识的干预。在阅读中制定和调整目标,使目标成为学习者监控和调整阅读活动的标准。学习者先前的知识也可以在阅读中运用用自我提问等方式有计划的被激活,有利于自我调控的顺利进行。Pintrich 认为学习者的目标取向,自我效能,对难易程度的认知,对任务价值取向的认知以及学习者的兴趣爱好等都与动机的干预有关。其中学习者的目标取向是Pintrich理论框架中的中心构造,这与学习者是否能坚持投入学习有很大关系。在指导学习者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目标需求对学习者的自我调控能力提高很有帮助。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来判断自我学习能力的高低,又通过对学习能力的认知来判断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者了解阅读材料的实用价值等,同时注重培养学习者的阅读兴趣,兴趣越大,任务价值越高,学习者越会自主的投入到阅读任务中。在行为干预方面,Pintrich 认为可以从学习者时间的管理,努力的付出和自我行为的观察三方面进行干预。在阅读中,学习者可以制定阅读时间表,通过自我观察评估自己阅读进程,调整学习行为,决定是否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等。关于学习环境对自我调控能力的影响会在1.2.2中具体阐述。

行为监控阶段。主要指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的关注。在认知方面的监控包括学习者的元认知意识(metacognitive awareness)和对动态的元认知的判断力。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了解自己“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加强自己的元认知意识,并通过对“似曾相识”的知识的厘清展开进一步的自我调控学习。在这个阶段,学习者的自我效能,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焦虑症状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在阅读中学生通过对学习时间的调整,对阅读结果的正向的归因,做出更多的努力等行为提高自我效能,保持兴趣爱好,减少学习焦虑。

行为控制阶段。在行为监控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同时对他们的认知,动机,行为和环境做相应的调整和控制,达到学习的目的。在阅读中可以体现为学习者通过分析判断,继续保留原来有效的阅读策略,或选择更有效的阅读方式。在这个阶段,学习者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或对自己良好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奖赏来保持自己的阅读动机,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学习焦虑问题。同时与学生沟通对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如: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篇幅的调整等。

行为反思阶段。在这个阶段发生的判断,归因,自我评估等行为出现在每个阶段每个方面,学习者会随时对相应的学习行为做出灵活调整。

Pintrich理论框架的特点及评价:Pintrich认为自我调控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这个模式只是关注学习活动中一些需要的范围,并非所有步骤都是必需的;(2)并非学习活动的所有过程都需要有自我调控的四个阶段;(3)自我调控的模式的四个步骤并不是呈线性分部的,它们在学习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4)自我调控受到了一些学习环境的影响;(5)自我调控的四个阶段可以是交互发生的,学习者有可能同时经历多个调控阶段 (转摘自Schunk,2005)。

Schunk (2005)认为Printrich设计的理论框架对在教育领域研究和实践自我调控是十分合适的,这个理论框架中不仅包含了与教学有关的因素,而且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在实验室之外的自我调控的复杂性。它已经被很多研究者应用到实际的教学领域中。

1.2.2 影响自我调控过程的其他因素:自我调控行为不仅仅是由个人的认知和动机决定的,它的发生还与周围的环境有关系(Pintrich & Zusho, 2002)。其中包括同伴的影响,教师的帮助,班级文化的影响等。学习者会选择与同伴共同选择学习内容,并共同完成任务(Schunk,2005),但是学习者也会为了逃避“学(lack of competence)”的体验,而回避与同伴的合作或拒绝同伴的帮助(Ryan, Pintrich & Midgley,2001)。Rayan等(2001)研究者发现目标不同的学习者――“求分(performance goal orientation)”和“求学(mastery goal orientation)”对求助于教师的反应不一样,“求分”并且曾经有失败体验的学习者更倾向于回避教师的帮助。良好的班级的学习氛围,会影响学习者个人的学习行为(Ryan, Gheen, & Midgley,1998)。如:整个班级是出于“求学”进行阅读,那学习者个人也更有可能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行为来帮助投入阅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其他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完全被控制。

1.3 对自我调节的干预计划综述

1.3.1 自我调控的前提条件:一些研究者在实施自我调控计划之前有以下一些假定。首先,学习者必须是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且他的行为是有助于学习活动的;其次,学习者能对所参与的活动有一定的选择权和控制能力;再次,在自我调控进行之前,要先有学之后的学习表现有评价标准;最后,自我调控的过程是要能够调节个人因素和学习表现的(Schunk,2005)。

1.3.2 具体的干预措施:对自我调控有影响的干预主要是从改变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策略,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这些方面着手的 (Boekaerts et al., 2000; Schunk & Zinnerman, 1998)。

“学会学习”的干预计划(Hofer, Yu & Pintrich, 1998; Vanderstoep & Pintrich, 2003),主要是从认知和动机的角度来教会学生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发展了一个repertoire学习策略方面的干预,包括对信息处理,考试准备,目标制定和时间管理等的策略介绍。这种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降低了考试焦虑症,但是干预是发生在实验室里的而且不是针对某一门具体科目展开的。 Meece, Blumenfeld 和Hoyle (1988)在从学习目的的角度进行干预,结果发现有精熟目标(mastery goals)的学习者会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认知方面的学习,比如: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复习自己不熟悉的知识。Elliott 和 Dweck(1988) 在实施自我调控的干预计划中发现教师对学习者的反馈评价也会影响学习者的自我调控的表现。Meece等和Elliott等的干预措施都只是广泛的对学习者的某一方面进行干预,并不全面。FCL(fostering communities of learning)干预计划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并通过提升自我调控能力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和相关领域的认知都得到了提高。这个干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并没有并没有配备固定的课程的。这个研究主要是在自然科学方面对学生自我调控的干预(Brown, 1997)。种种研究表明干预计划和自我调控是互为因果的。

1.4 实际阅读教学中的现象:学习者通常很难实现并坚持自主的阅读活动。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元认知水平不够(Brown,1975),不知如何利用他们已有的学习能力 (Brown,1978),当学生单独学习时,他们往往表现出无法坚持或者不知如何灵活运用学习策略 (Brown, 1997) 。这些行为反过来又阻碍了他们对学科内容的理解,让学习者有“习得无助”的体验(Dweck,1975),此外不知如何发现阅读材料中的兴趣点,缺乏深入阅读的动机都阻碍了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

2 干预计划

2.1 学习者背景:计划实施对象是内地男女同校的普通高中高一第二学期的学生;学习者群体的阅读能力有层次差别,同时又已经学习了一些阅读的学习策略并且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者不会自主阅读,也较少有机会进行自主阅读;学习者主要是在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氛围中进行阅读的。

2.2 实施过程:干预主要通过对学习者阅读活动的指导开展,是学习者的一种课外学习活动。保证每周一次的干预,学习者每周自主的选择学习时间,合作对象,阅读材料和求助对象等。

干预主要先是由教师的帮助(主要按照计划中教师的教学指令进行阅读)下完成第一次的自我调控能力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 学习者会观察和模仿干预的方式,然后从尝试适应应用干预手段到内化为自预,最后灵活的应用干预的方法,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并且随着自我调控能力的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研究者将分别会在干预计划实施前,实施中(第三个月),实施后(第六个月)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估,对结果进行分析,并联系实际调整干预计划。

2.3 预想达到的目的:在实施干预计划三个月之后,学习者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按照干预计划坚持小组阅读活动并能很好完成教师所设计的阅读指令;从第四个月开始学习者能逐渐脱离教师的帮助,转而在同伴的合作帮助下继续坚持阅读活动,在这个阶段学习者能自主的对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指令作相应的修改,来符合自己的阅读需要;小组阅读活动进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学习者预期会表现出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如无需他人(教师或同伴)的鼓励和督促,并且能根据阅读材料和自己的状况自行设计指导阅读的问题。这个阶段的调控是较高层次的,较难实现的自我调控。

2.4 评估手段

2.4.1 教师对学习者的个人表现的评估:教师应该关注对学习者的个人进步进行评估而不是与其它学习者相比较,对学习者完成任务的的表现进行评估(Rosenholtz and Simpson, 1984)。可以通过,观察,记录,访谈等方式进行。

2.4.2 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表现的评估:用MSLQ(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的问卷调查进行评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自我调控状况(转载自:Schunk,2005)。

2.5 理论结合实际教学现象的干预计划:根据Paul R. Pintrich 的理论框架并考虑到影响自我调节步骤的其他因素,笔者设计了一个干预计划,在真实的阅读活动中进行干预。教师的教学指令是以文件夹的形式事先提供给学习者的。在干预阶段,要求学习者记录每次阅读活动的时间,参与的人员和具体完成了哪些指令,回答了哪些问题,并且每次都写明有哪些困惑的地方或者需要提醒自己下次阅读活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会定期查阅学习者的文件夹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帮助,调整干预指令使干预达到最佳的效果。

2.5.1 考虑,计划和激活阶段:

自我调控的范围自我调控干预

认知 指令1:明确阅读材料中感兴趣的内容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学习。

指令2:对这感兴趣的内容了解多少?(对模糊的内容通过与他人讨论或自己查资料的方式进行厘清)

指令3:打算用何种方式来进一步学习感兴趣的内容?(可以用记笔记,通过调查、访问等手段来获得知识等)

动机 指令1:想在这次学习中获得什么回报?(争取的到教师高的评价?为了满足对相关内容的好奇心?其他?)

指令2:是否有能力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若不能达到,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调整?

指令3:这次的学习任务的难度如何?如果不适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调整?

(指令2和指令3的调整方式:通过和教师讨论,调整篇幅,降低或提升难度,求助于其他资源等)

指令4:这个学习任务为何令人感兴趣?有哪些重要性?有什么实用价值?(通过学习让我了解了阅读学习和自我调控能力互为因果,我觉得可应用到我自己的学习中)

行为 指令1:制定阅读时间表,合理分配成员的学习任务。(可以在自修课时独立阅读,在双休日的时候进行小组讨论)

指令2:打算如何来评估自己的学习结果(团队成员互相呈现学习的内容,通过测试的方式检查自己的成果)

指令3:定期记录学习进度 (如:记录看了多少页,完成了哪个任务等)

环境 指令1:班级或周围有哪些会影响学习效率? (图书馆是否有足够的资料提供?小组成员是否配合?是否有良好的阅读环境?)

指令2:当学习出现困难时打算向谁寻求帮助?(自己网上查阅?小组讨论?请教老师等)

第一阶段在认知方面,学习者通过对阅读材料相关知识的厘清,有计划的激活先前的知识,激发了学习者的情境兴趣(situational interest),而指令3帮助学习者明确该用何种学习策略继续阅读活动;在动机方面,学习者对阅读材料难易的判断,对自己阅读能力的认知有助于自我效能的提高,对任务价值的认知让学习者更有动力继续阅读,而指令1对学习者目标取向的厘清,不但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目标取向,自我改变认知或者通过教师的帮助改变认知进而改变目标的设定方向(以求学为目的);在行为方面,时间表的制定,学习结果的自我或他人的评定,学习进度的记录等都有利于学习者进一步开展阅读活动;在环境方面,学习者对环境因素的分析和判读可以帮助学习者自己或求助教师来改变环境或改变自己。如当学习者意识到图书馆资料不够时,他可以自己网上查阅,或者寻求教师提供资料等。

5.2 行为监控阶段:主要从动机的监控和行为的监控两方面进行干预。行为的监控发生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

自我调控的范围自我调控干预

动机 指令1:学习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学习效率?(学习时间不够?学习内容越来越难?没有成就感?感到压力太大?)

行为 指令1:是否调整了学习时间(增加阅读时间?选择阅读效率高的时候进行阅读?)

指令2:遇到学习困难时是否有倍努力?怎么让自己继续进行阅读学习?(同伴,老师的督促?)

指令3:是否寻求帮助?为何不想求帮助?怎么解决?(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无把握,可以求助于老师给出客观的评价或得到积极的鼓励)

学习者通过对自己阅读活动的反思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活动或寻求教师帮助,如当学生觉得没有成就感,感到压力大时,教师就应作出相应的积极的评估和帮助学习者减压等,使干预计划得以继续展开。

5.3 行为控制阶段:主要从认知,动机和行为的控制,进行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的范围自我调控干预

认知 指令:继续利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替换无效的学习策略。(列提纲,总结等)

动机 指令:自我表扬,减少焦虑。(在阅读活动顺利完成之后奖励自己一个冰激凌;了解关于阅读材料的考查方式)

行为 指令: 继续坚持,努力学习

5.4 行为反思阶段 (略)

3 干预计划的反思

3.1 困难及建议:干预计划的实施是一个长期耗时、见效慢的过程,而且在短期之内有可能会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占用了自修课和双休日的时间)。这个计划的实施需要得到学生和其他任课老师以及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因此在计划实施之前也应向其他任课老师以及教师告知干预计划的预期达到的目标及其实用价值。在干预计划实施前应该制定相关的评估标准作为计划实施的参照。

助理学习计划篇7

关键词: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资助政策;奖学金

一、联邦资助学位的新变化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为国内学生提供联邦资助学位(Commonwealth Supported Place)和全额付费学位。在2008年以前,联邦资助学位只在公立大学提供,同时联邦政府规定了公立大学提供联邦资助学位的配额。联邦政府承担联邦资助学位的部分成本(大约为本科阶段学位的一半),剩余成本由读联邦资助学位的大学生通过高等教育贷款计划支付。

2008年3月初,澳大利亚时任副总理兼教育部长朱莉娅・基尔拉德宣布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20年来的发展进行全面审视,委托曾经担任南澳大利亚大学副校长丹尼斯・布莱德利负责对整个高等教育制度重新进行系统思考,在此基础上,勾画未来10年高等教育政策蓝图。2008年12月17日,《布莱德利高等教育评估报告》正式提交联邦教育部。作为回应,联邦政府于2009年5月中旬公布了一份题为《改变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体制》的预算报告,宣布在未来10年进行一场实实在在的改革,确保高等教育未来可持续发展。此次改革将“扩大机会与促进机会公平”作为核心主题,并确立了两个重要目标:到2025年,25~34岁人口的40%拥有学士学历(目前这一比例是29%);确保来自处境不利群体的学生能够参与高等教育,即到2020年,在校本科生的20%应该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就是公立大学实施“需求导向型”经费补助机制,也就是说,从2012年开始解除对于公立大学招收获得联邦资助的学生的数量限制,推动大学扩招。

2013年11月12日,联邦教育部长克里斯托弗・佩恩宣布委托专家对实施1年的高等教育“需求驱动经费体系”进行检讨,并于2014年4月13日《需求驱动拨款机制检视报告》。报告指出,实施需求驱动的拨款机制以后,联邦政府对于公立大学的资助从2009年的41亿澳元增加到2013年的61亿澳元,估计到2016-2017学年将攀升到72亿澳元。本科阶段的联邦资助学位从2009年的46.9万扩大到2013年的57.7万。报告得出的最重要的发现就是需求驱动拨款机制能够确保大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并推动大学课程创新、应用新技术及加强合作,也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为那些在大学中代表不足的处境不利背景的学生(包括来自乡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和原住民)提供了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报告中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保留、扩大并改进需求驱动的拨款机制。检视报告建议,应向所有高等教育提供者开放需求驱动型体系,包括私立学院和职业教育提供者。作为对检讨报告的回应,2014年5月13日,联邦政府2014-2015年预算案――《高等教育与研究改革修正案》公布了“高等教育一揽子综合改革进程”,改革重点是扩大需求驱动拨款机制受益范围、构建可持续的高等教育经费体系,即从2016年1月1日起,将原来只针对公立大学本科阶段学位的“需求驱动”拨款机制扩大到所有高等教育文凭、高级文凭及副学士学位文凭。联邦政府将支持学生选择最适合的教育类型,只要是获得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署(TEQSA)注册、经过认证的课程都有资格申请联邦资助学位经费支持。如果这一提案获得通过,联邦资助学位将扩大到更多学生。

二、高等教育贷款计划的新变化

自1989年达金斯高等教育改革以来,澳大利亚通过高等教育贡献计划(HECS)建立了高等教育成本由政府与学生合理分担的制度。考虑到改革后学费面临普遍上涨的问题,联邦政府引入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领先世界的、与收入挂钩的高等教育贷款计划(HELP),为学生提供财政资助。这项计划和高等教育贡献计划共同运作,目的是让所有有资格的人都能够进入合适的高等教育机构学习。

HELP提供的是“按收入比例还款”的贷款,即学生毕业后如果工作收入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要以个人所得税的形式按照一定的比例偿还贷款。学生只有就业后收入达到最低还款门槛(5万澳元),才开始通过税收体系偿还贷款。该计划包含五个不同的贷款计划。

(一)高等教育贡献计划-高等教育贷款计划(HECS-HELP)

只有攻读联邦资助学位的澳大利亚公民或永久居民,才能申请HECS-HELP。该计划兼具学生贷款和学生学费折扣的性质。合格学生可以通过HECS-HELP 支付联邦补贴之外学生贡献的成本部分。学生也可以选择不使用HECS-HELP贷款,而是通过预先支付500澳元或更多学费获得10%的学费折扣。HECS-HELP折扣通过提高个人预付款的办法发挥对学生的资助作用。这意味着学生如果预先支付部分或全部学生贡献额,他们实际上支付的学费将减少。当前,联邦政府计划取消这一折扣。但在相关立法获得通过前,该规定仍然适用。

(二)全额自费-高等教育贷款计划(FEE- HELP)

FEE-HELP旨在帮助合格的全额自费大学生支付所有或部分学费。学生不能利用该项贷款支付附加的学习成本,如住宿或教科书。在经过批准的FEE-HELP提供者那里学习或通过澳大利亚开放大学学习的公民或居民,都可以申请此项贷款。联邦政府规定了一个人能够申请的FEE-HELP总额上限, 同时收取25%的贷款手续费。

(三)职业教育与培训全额付费-高等教育贷款计划(VET FEE-HELP)

该项贷款计划于2009年推出,2012年扩大覆盖范围。这项贷款计划旨在帮助合格的接受更高阶段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学生支付学费。更高阶段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格证书是指经过批准的VET FEE-HELP提供者提供的文凭、高级文凭、研究生资格证书或研究生文凭课程结业证书。VET FEE-HELP可以用于支付所有或部分学费,但不能用于支付附加学习成本,如住宿和书本。联邦政府对于该项贷款收取20%的手续费。2014年,该计划发放贷款16亿澳元,资助了18万名学生。

(四)海外学习-高等教育贷款计划(OS- HELP)

因为高等教育贷款计划不适用于在国外高校注册,获取国外高校授予的学历的澳大利亚学生,所以,为增加学生对其他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的了解,增强澳大利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联邦政府设立了海外学习-高等教育贷款计划。该计划用于资助合格的全日制公立高校联邦资助学位本科阶段在校生在海外12个学期的学位课程。每位学生可以得到最高为5000澳元的贷款,贷款主要用于资助学生的生活费和路费或学习支出。没有参与正式交流学习项目的学生也可以申请此类贷款,但他们只有完成第一学期的课程后才有资格,而且贷款不能用于支付最后一年的学习费用。

OS-HELP累积的债务在按消费者价格指数计算之前,收取20%的贷款费用。OS-HELP 自愿提前支付完学费的学生也没有折扣,但提前缴纳500澳元以上的学费将获得10%的奖励。

(五)学生承担的学生服务和便利设施费用-高等教育贷款计划(SA-HELP)

SA-HELP旨在帮助合格学生支付学生服务和便利设施的全部或部分费用。学生服务和便利设施收费是大学和其他经过批准的高等教育提供者向学生收取的不具有学术特征的服务和便利设施的费用,如体育和休闲活动、就业及职业顾问服务、儿童保育服务、财政建议以及饮食服务等。

在2015年5月的2015-2016联邦预算中,澳大利亚宣布将对高等教育贷款计划进行改革。第一,从2016年1月1日起,为简化管理、方便学生,现有的FEE-HELP和HECS-HELP合并为一个计划,统称为“高等教育贡献计划”(HECS)。所有有资格申请HECS-HELP或FEE-HELP的学生将继续有资格申请HECS。第二,25%的FEE-HELP贷款手续费与20%的VET-FEE-HELP贷款手续费将从2016年1月1日取消。第三,从2016年1月1日起,学生能够获得的FEE-HELP和VET-FEE-HELP数额不再限定。第四,从2016-2017学年开始,将实施新的高等教育贡献计划最低还款门槛,将学生开始偿还贷款收入门槛从年收入53345澳元降至50638澳元。第五,HECS债务将继续根据消费者价格指数进行调整。但是,联邦政府对于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看护者,同时收入不超过最低还款门槛的人的高等教育贡献计划债务保持5年利率不变。高等教育贷款计划的保留与改进意味着没有学生会因为经济原因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三、学生收入支持体系的新变化

目前,澳大利亚16岁以上的学生可得到两种形式的生活资助:16~24岁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得到青年津贴(Youth Allowance,为YA)。其中,又以是否与父母一起生活分为两类:独立生活的可得到较高数额的青年津贴;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学生获取青年津贴的条件则较为严格,要根据其父母收入而定。

另一种形式的生活资助叫澳大利亚助学金(AUstudy)。25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得到资助;对于25岁以上的全日制学生,每2周发放一次,但不包括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学生,因为高学历可使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完全可以自立。

2009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20%的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应该给予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联邦政府以学生收入支持体系改革为切入点,重点消除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包括那些来自乡村的学生和土著学生)参与教育和培训的财政障碍,完成学业。

学生收入支持体系一揽子改革计划重点及重要举措如下。

(一)让更多学生获得更多支持

通过以下措施,让更多学生符合申领“青年津贴”或“澳大利亚助学金”的条件。

1.提高家长收入上限额度

作为对《布莱德利高等教育评估报告》的回应,学生收入支持体系改革的最关键部分就是提高享受最高额度青年津贴或澳大利亚助学金补贴的家长收入上限额度,使之与家庭税收优惠的收入上限一致。联邦政府宣布,从2010年1月1日起,可以获得青年津贴或澳大利亚助学金最高补助额度的学生家长收入上限将从32800澳元提高到44165澳元,这意味着更多学生有资格获得青年津贴或澳大利亚助学金,同时许多已经获得青年津贴或澳大利亚助学金的学生将获得更大额度的支持。

2.降低学生“独立资格”的年龄

符合“独立资格”的学生可得到较高数额的青年津贴,为此,联邦政府宣布将学生独立的年龄从25岁降低为22岁。该项改革将分阶段实施:2010年降为24岁,2011年降为23岁,2012年降为22岁。这意味着更多学生将有资格获得更高额度的青年津贴。

3.提高个人收入上限额度

联邦政府宣布,从2010年1月1日起,将获得青年津贴的学生个人收入上限从两周收入236澳元提高到两周收入400澳元,并首次规定个人收入上限将根据消费者价格指数进行调整。

4.将“收入支持”扩大到研究生群体

联邦政府宣布,从2012年1月1日起,将青年津贴扩大到注册研究生课程的学生。未来2年,这项改革措施所需支付的成本共计7270万澳元,将惠及2012-2013年注册研究生课程的6252名学生。

(二)让更多学生享受奖学金资助

通过增设学生起点奖学金(Student Start-up Scholarship)和迁居奖学金(Relocation Scholarship),让更多学生,尤其是那些来自低社会经济背景地位的学生能够享受奖学金资助。

澳大利亚的联邦奖学金主要包括联邦教育成本奖学金(Commonwealth Education Costs Scholarships,CECS)和联邦住宿奖学金(Commonwealth Accommodation Scholarships,CAS)。CECS主要授予全日制计划内本科生,优先考虑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或土著背景的本科生;而CAS主要提供给农村及偏僻地区的全日制计划内本科生,帮助他们支付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所发生的住宿费。但这两类奖学金均要求学生学业成绩优秀,两项奖学金都不纳入学生收入来源,不影响他们的社会福利。

学生收入支持体系一揽子改革宣布,从2010年1月1日起,所有享受青年津贴或澳大利亚助学金的大学生,都有资格申请每年的学生起点奖学金,2010年的标准为2254澳元,次年将随消费者价格指数变化进行调整。学生起点奖学金将为大学生支付购买如教科书、专门设备等必要物资提供实质性支持。该奖学金将逐步取代CECS,一年分两次支付给学生(每学期初)。另外,从2010年1月1日起,对于必须异地求学的获得学生收入支持的所有合格大学生,联邦政府还将每年为他们提供迁居奖学金,第一学年为4000澳元,次年1000澳元,并随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以帮助这部分学生承担部分生活成本。该奖学金将逐步取代针对新生的联邦住宿奖学金,加上学生起点奖学金,这些学生在求学第一年将获得6254澳元资助,次年将获得3254澳元资助。

联邦政府在2014-2015预算中明确指出,将设立一项新的联邦奖学金计划,专门支持来自处境不利背景的学生。在预算中,联邦政府明确新的联邦奖学金计划将由大学从新增学费收入中拨专款(每获得5澳元额外学费收入,就拿出1澳元,即20%)设立。这些奖学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和扩大来自处境不利背景学生的高等教育机会,确保最聪明的学生不管其背景如何或来自哪里都可以获得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新的联邦奖学金计划将纳入现有的学生收入支持体系,确保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的支持,如基于需求的奖学金,学费减免,辅导、个别辅导支持,以及在大学生涯关键点进行资助等,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四、鼓励大学招收处境不利背景

学生的激励体系的新变化

为了实现到2020年,20%的大学生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的目标,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一直为大学提供激励措施,鼓励大学招收来自处境不利背景的学生。

2009年,联邦政府宣布,未来4年将支持大学招收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的经费增加3.94亿澳元;支持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联邦经费从2010年占教学与学习拨款的2%,增长到2011年的3%以及2012年以后的4%。

联邦政府还实施高等教育参与与合作计划(Higher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and Partnership Programme,HEPPP),在2010-2015年间通过竞争性拨款协议为大学提供10亿澳元,激励大学提高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参与率。这笔拨款通过两个构成要素进行分配――参与和合作,旨在激发大学之间竞争(参与拨款是基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人数拨款)与促进跨部门教育合作(合作经费分配给合作项目,以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成就)。

在2015年5月公布的2015-2016联邦预算中,自由党-国家党联合政府宣布对高等教育参与和合作计划进行改革,将以前计划的两大部分合并为一个,更名为高等教育参与计划(Higher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Programme,HEPP)。HEEP由三个部分构成:新的奖学金基金(APF)、现有的国家优先领域发展基金以及新的机会与参与基金。

新的APF将给大学提供经费,支持大学开展一些项目,帮助现有和潜在来自处境不利背景学生上大学并在高等教育中获得成功;国家优先领域发展基金则侧重战略和进行国家层面的投资,关注国家优先领域的发展或支持与补充各高校对国家优先发展领域学生的支持的努力;新的奖学金基金主要针对有较大比例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的大学。

联邦政府将在2015-2016财年至2018-2019财年投入总额7.07亿澳元的资金注入HEPP。简化后的HEPP计划将确保大学充分投资于奖学金,同时确保大学以灵活回应地方需求的方式开展不同的促进处境不利学生机会增加与参与率提升的活动。此外,为了减少HEEP实施的行政负担,该计划的拨款协议周期从1年改为3年,让大学有能力进行更长期的规划,并开展更具持续性的项目活动。

五、不断加大对学生海外求学的资助

2015年4月1日,联邦政府《国际教育国家战略(草案)》(Draft National Strategy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设定了澳大利亚世界一流教育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进程,提出了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发展的三大重点方向,其中之一就是增加澳大利亚学生及研究人员的国际视野。为此,联邦政府设立专门奖学金鼓励澳大利亚学生沉浸到其他国家的学术与社会文化中。

(一)奋进流动奖学金(Endeavour Mobility Grants)

奋进流动奖学金由联邦教育与培训部负责管理,旨在促进澳大利亚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学生流动。联邦政府直接拨款给高等教育提供者,由他们为本国学生提供参与全球流动项目资助。奋进流动奖学金的目标是支持学生到海外学习,这些学习可以是为了获得国外高校的学分,也可以是本国课程的必修部分;同时为学生创造机会与其他国家学生、高校和雇主开展交流。该奖学金包含五个子计划。

1.国际学生交流计划(International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me)

该计划主要为参与全球(亚太地区除外)交流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资助,时间为一学期,生均资助为5000澳元。学生必须获得相应学分,最多持续1年,要求提供高校之间的合作协议以支持学费减免与学分转换。

2.海外短期流动学习计划(Study Overseas Short-term Mobility Programme)

该计划为在全球(到亚太地区学习的本科生和到亚洲学习的研究生除外)短期学习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资助,生均资助为2000澳元。受资助学生必须获得国外高校学分或者此项学习是澳大利亚课程的必修部分,时间不超过半年。

3.奋进长江学生交流计划(Endeavour Cheung Kong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me)

该计划由联邦政府与长江集团联合资助,支持本国本科生在澳大利亚与亚洲部分国家进行交流。每年为250名本科生到以下国家半年学习提供资助:文莱、缅甸、柬埔寨、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印度、印尼、日本、老挝、马来西亚、蒙古、菲律宾、韩国,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生均资助为5000澳元;学生必须获得学分,最长不超过1年;必须有高校之间的合作协议。

4.亚洲研究生计划(Asia Postgraduate Programme)

该计划资助本国研究生到亚洲短期学习或整学期学习。参加短期学习的每名学生可获得2000澳元资助,参加一学期学习的生均补助为5000澳元。此外,还为每名学生提供1000澳元的语言支持补贴。

5.亚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Asia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me)

该计划为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学生到亚洲短期求学提供资助,每名学生可获得2000澳元资助,同时有1000澳元的语言支持补贴,学习时间不超过半年。

2015年10月15日,澳大利亚旅游与国际教育部部长理查德・科尔贝克宣布2016年将有2870名高校学生获得奋进流动奖学金资助,近70所高等教育机构将分享830万澳元资助经费,以支持澳大利亚本科生、研究生和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学生到欧洲国家、美国、非洲国家、中东、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国家接受短期或一学期的学习、实习、临床实习、见习、志愿者项目,获得有益的国际学术与社会体验。

(二)新科伦坡计划

2013年12月10日正式启动的新科伦坡计划是自由党-国家党联合政府“亚洲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旨在通过支持澳大利亚本科生到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求学,增强澳大利亚人对该地区的了解。新科伦坡计划在2014年试验阶段资助40名学者和1300多名本科生在四个试验地区(中国香港、印尼、日本和新加坡)生活、学习和工作。该计划于2015年全面实施,2016年预计超过5450名学生将到该地区28个地点学习。

新科伦坡计划的资助对象为18~28岁的在学1年以上的本科生,并且必须为澳大利亚公民。联邦政府直接拨款给大学,由大学转发资助。奖学金种类及金额如下:奖学金(scholarship),期限为一学期,至多两学期,必须获得学分,鼓励寻找实习机会,2016年将提供100个名额,每名学生最高补助6.7万澳元;“流动助学金”(mobility grant),包括学期制的学习及研究、志愿服务,以及到产业、政府或非政府机构实习或临床实习等,但必须授予学分或是澳大利亚高校必修课程的要求项目,每名学生可获得的资助为1000~7000澳元。

参考文献:

[1]Education and Training Portfolio Budget Statements 2014-15[EB/OL].http://docs.education.gov.au/node/37799 2014-5,2016-05-20.

[2]Mapping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2014-15[EB/OL]. http://grattan.edu.au/home/higher-education/mapping-higher-education/,2016-05-20.

[3]Public Funding of Higher Education[EB/OL]. http://grattan.edu.au/home/higher-education/public-funding-of-higher-education/,2016-05-20.

[4]Tertiary Students to Benefit from International Study Experience[EB/OL].http://ministers.education.gov.au/colbeck/tertiary-students-benefit-international-study-experience, 2016-03-20.

[5]荣军等,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资助体系探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3).

[6]陈俊等,澳大利亚:高教系统的扩张伴随社会公平的提高[J].上海教育, 2015(11).

[7]谢秀琴等,21世纪初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1).

助理学习计划篇8

关键词:员工援助计划;贵州高校;贫困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137-02

高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贫困不仅会影响到这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这些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相当比例的贫困生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由于经济贫困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因此,贫困生的教育问题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贵州处在我国西南部,属于我国欠发达地区,高校贫困生占了相当的比例,因此这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习及生活上的问题。

一、贵州高校贫困生的特点分析

(一)经济上的贫困带来了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

一名大学生要完成学业所需的花费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是个很沉重的负担,这些家庭困难学生大多数生活状况不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业上也会感到难以完成。他们很难专心学习。为了解决基本生活费用,一些贫困生不得不占用学习时间通过勤工俭学来解决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这也会使他们的学习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经济上的负担,也同样会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部分学生会因为贫穷不愿与人交往,消沉、对未来迷茫悲观、自卑、焦虑、孤僻等问题。

(二)心理上存在自卑感

影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问题就是较为普遍的自卑心理。贵州高校贫困生大都来自偏远的农村,这些学生受经济条件的限制,生活艰苦,见识比较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进入大学校园后,大学生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的成长经历,家庭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些学生在校园里一起生活和学习,在经济条件上会形成比较,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会出现。贫困学生的自卑心理会越发严重。表现为敏感多疑、悲观、沉默寡言、自我封闭等等。学校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引导和纠正,这些贫困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与人交往上存在一些障碍

贫困生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差,在校园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为不愿与周围同学交往、过分强烈的自尊心、容易受暗示等等问题。他们缺乏自信,思想包袱重,时时处处觉得低人一等。有些贫困学生想申请学校的助学金又不敢主动提出申请,怕同学笑话,怕老师和同学知道自己家庭的情况。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不但造成贫困学生生活学习负担重,也会妨碍教师通过正常渠道去了解这些贫困学生的真实情况。

二、员工援助计划实施需要具备的条件

(一)专业的服务人员

实施员工援助计划服务,需要有一定数量专业的从业人员,这是实施员工援助计划的前提和基础。这些专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素质。

(二)员工援助计划服务的记录和追踪服务

员工援助计划要对已经开展的相关服务做好及时、准确、完整的记录,保留好员工接受相关服务的相关资料,以此作为后期诊断、评估、反馈的依据。了解服务对象的后续情况,保证员工援助计划服务实施的效果。

(三)充足的财务保证

为了确保员工接受到保质保量的援助服务,企业也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务支持。员工援助计划财务支持的方式主要有企业全额支付和企业、员工共同支付两种方式。

三、员工援助计划对高校贫困生的援助

(一)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高校贫困生做好心理疏导

针对高校贫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高校相关工作教师应帮助其端正思想,深入细致地做好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要求高校有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一方面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感受,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相关教师要进一步加强与贫困生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心理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援助手段,帮助其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心,促进这些学生身心能和谐健康发展。

(二)建立多元化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要解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要从本质上帮助其完成学业,解决其实在困难。这就需要高校配合国家相关政策,应逐步制定相应的资助体系,帮助贫困生在国家政策下获得应得的助学贷款,也能在学校的公平评定下获得相应的帮助,缓解贫困生的生活和学习困难。同时,也应该使其意识到他们要凭借自己的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针对这类群体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并对其进行工作技能上的训练,掌握就业技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和学业的问题。

(三)培养贫困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针对贫困生的自卑心理及交际障碍,学校相关教师要有针对性帮助其参加班集体的活动,创造其与人交往的机会,培养其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让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积极面对生活上的困难,克服与人交流的恐惧,平等交流,锻炼其交际表达的能力。

四、总结

在高校校园内,要营造温馨的环境,关注这类群体的成长和心理需求,现在的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意识强。高校教育者不能再以传统的教育方式去对待这些贫困学生,要更加关注他们的个性需求,挖掘这些学生的潜在优势和特长,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玲玲.加强高校贫困生精神关怀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7).

[2] 何芬华.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探讨[J].科教导刊,2015,(2).

[3] 肖倩.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科普教育,2014,(5).

上一篇:门诊学习计划范文 下一篇:职校学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