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应用文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03 17:56:37

财经应用文学习计划

财经应用文学习计划篇1

关键词:财务人员集中管理;资源库建立;直属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133-02

一、贵州广电网络公司财务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公司无完善健全的财务人员资源库。贵州广电网络公司目前有1家省公司,84家分公司,财务人员200人左右,公司无完善健全的财务人员信息,使得各级分公司财务部各自为政,省公司计划财务部不能有效掌握财务人员综合情况,无法做到财务人员资源共享、人尽其材、人尽其用。

2.各级分公司财务人员属地管理。所有财务人员晋升、竞级、辞退等均由当地总经理审批。省公司计划财务部对于各级分公司财务人员管理主要为财务方面日常事务管理等,对于各级分公司所有财务人员晋升、竞级、辞退等只有建议权。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得各级分公司财务人员受限于当地总经理,不利于财务部门更加高效实施管理和监督职能。

3.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目前省公司财务部对于各级分公司财务部实行分级管理,但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造成各分公司或员工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的消极态度,同时部分财务人员对于财务制度和规定、公司文件、专业知识不进行全面掌握学习,导致财务整体优势的推进受阻,无末位淘汰观念。

4.培训学习制度不完善。财务培训学习后的理解实施的难度较大,目前培训学习方法单一,培训学习结束考核制度不完善,财务人员对制度、规定、流程不能全面掌握,处理具体事务时人为因素增多,增加财务管理的风险,造成培训学习效果低效。

5.各级分公司财务轮岗制度不完善。因各级分公司财务工作量大,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欠缺,要实现轮岗难度很大,由此给财务管理带来极大风险和弊端,滋生舞弊行为,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全方面复合型人才。

6.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报备工作缺失。各级分公司在经营上本位思想较重,难以发挥股份公司团队整体的优势,省公司计划财务部不能全面地掌握各级分公司财务部工作实际完成及计划情况,不利于财务整体工作绩效的提高。

7.各级分公司之间资源无法共享。贵州广电网络公司财务制度已经完全统一,但各级分公司依然存在各自的账务处理固化思维模式,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少,分公司之间资源无法共享,弱化了财务部门的监控职能。

二、贵州广电网络公司财务人员集中管理改革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财务人员资源库。贵州广电网络公司于2008年3月完成全省整合,很多财务人员均由当地广电局财务部人员担任,随着公司业务不断壮大,新聘财务人员不断增加,更需要引进一批财经类的战略性人才,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和计划财务部应共同完成全省财务人员资源库的建立工作,将所有财务人员信息录入资源库,省公司计划财务部根据资源库对财务人员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优化组合、高效配置、人才储备等。同时省公司计划财务部应根据市级分公司业务需求量,县级分公司数量等实际情况,核定分公司财务人员标准配置,优化人力资源,一个萝卜一个坑,节约成本开支。

2.省公司计划财务部直属管理。各级分公司财务人员晋升、竞级、辞退等均由省公司计划财务部审批,当地总经理对此有建议权,同时对财务人员有绩效评价和考勤考核的权利。管理权归属到省公司计划财务部后,分公司其他部门不能干涉当地财务部工作,各级分公司财务人员能站在整个公司角度思考问题,顾全大局,更加有利于公司发展,更好地执行财务管理和监督,职能明确后的各平行部门定位自己的职责与权利,岗位间有约束、有监督、分工协助,促进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3.分级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省公司对于各级分公司财务人员实行分级管理,省公司财务人员分管市州分公司财务人员,并授权市州分公司财务人员管理县级分公司报账人员。同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使得财务人员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与薪酬绩效挂钩,员工根据考核结果完善改进工作,同时省公司计划财务部据此作为对财务人员考评的重要指标,作为财务人员晋升、竞级、辞退等重要依据。省公司计划财务部应根据公司的实现业绩,确定各项绩效考核项目,并予以细化,对各项考核项目设定分值,出台加分或扣分细则,同时最终考核分值要与绩效奖金挂钩。省公司计划财务部对市州分公司财务部整体进行绩效考核,市州分公司财务部负责人作为绩效考核第一责任人,同时市州分公司财务部对县级分公司报账员进行绩效考核。

(1)省公司计划财务部对市州分公司财务部整体考核。1)建立绩效考核项目。①月末和年度财务报表。②日常工作完成情况。③重要工作完成情况。④预算控制、调整。⑤财务账务处理规范性。⑥省公司安排临时性工作完成情况等。2)各项考核项目设定分值,满分为100分。①及时性。②准确性。③完整性。3)出台加分或扣分细则。①延期:分值。规定延期不能超过一天。②准确率。出错按次数进行扣分,设立单次分值。③完整性:分值。(2)省公司计划财务部对市州分公司财务岗位职责考核。1)确定财务人员岗位职责。2)岗位职责项目设定相应分值,科学、合理设置分值,不同岗位分值设置方法不同、权重不同。3)岗位职责项目分工作职责、工作态度、考勤、遵守纪律、创新能力等。(3)为了体现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下级分公司在考核中若被扣绩效,上级归口财务管理者负连带责任,同样扣绩效,促进下级分公司责任感,同时加强上级公司归口管理者对下级分公司的监督和管理。(4)建立财务制度和规定、公司文件、专业知识考核制度。公司结合市场具体情况,及时更新相关文件,更利于企业发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省公司计划财务部同步修改相关文件及制度,各级财务人员应及时对相关制度、规定、文件等进行学习,掌握文件精神,规范财务处理。省公司计划财务部对此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考核,督促各级财务人员及时学习掌握制度和规定、公司文件、专业知识。(5)对于考核处于末位的市州级分公司或财务人员,省公司计划财务部应了解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情况,要求市州分公司总结教训,提出整改意见;对于考核末位的员工,离开原工作岗位参加培训,考核合格的重新上岗,不合格的转岗或淘汰下岗。经考试、考核达到规定要求的,安排重新上岗。

4.省公司计划财务部加强对财务人员培训。贵州广电网络公司目前有财务人员200多名,为了让所有财务人员正确掌握和运用财务制度、规定等,必须加强财务人员专业培训工作,对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财务人员专业结构,严肃财务纪律,起到积极作用。培训方式:(1)定期或不定期集中到省公司进行面对面培训和学习,做到参加培训的财务人员心中有制度、规定、流程,培训中优秀财务人员经验分享,大家共同学习,取长补短。(2)省公司计划财务部进行全省范围内的视频培训,这样及时性强,节约培训成本,在培训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各级分公司可以随时与培训人员进行有效快捷的沟通。(3)省公司计划财务部根据各级分公司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到各级分公司进行培训,贵州广电网络公司目前有1家省公司和84家分公司,财务制度和规定、会计核算方式已完全统一,但是很多分公司在实际工作仍然会遇到特殊情况,省公司计划财务部根据各级分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培训。(4)除了制度、规定、流程的学习,邀请上级主管部门专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对财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通则等进行全面培训,以便财务人员及时掌握财务信息,更加规范地完成财务相关工作。(5)委派到同行业的先进单位进行相关培训,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委派人员到外取经,有利于公司发展建设的培训,学习优秀企业经验,促进公司发展。(6)培训学习不能只流于形式,培训学习后要以考试形式进行考核,考试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同时考核结果必须记入个人考核,与绩效奖金挂钩,通报批评。考核排名最后几名的公司和个人,必须进行重新学习,直到掌握为止。(7)培训结束,接受培训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将学到的制度、规定、流程带回分公司进行宣导,确保更多的人掌握和学习。

5.建立财务人员轮岗制度。财务部根据业务性质设立不同工作岗位,公司根据财务人员资源库,结合员工优势安排在相应岗位,以利于发挥更好的功效。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会计法律法规,财务部门应该建立完善财务人员轮岗制度,轮岗制度的建立优势在于:人尽其才、优胜劣汰、培养全方位复合型人才、遏制腐败现象滋生。

6.上报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1)各级分公司财务将当月工作总结及下月工作计划上报给省公司计划财务部,使得各级分公司财务工作目标明确,更具有计划性。(2)市州分公司对所管辖县级分公司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进行汇总,使得省公司计划财务部全面了解各地财务部工作实际完成及计划情况,同时省公司计划财务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对各级分公司财务工作进行合理的指导。(3)此项工作同样进行绩效考核,对实际与计划差异大或是实际完成情况较差的,都要进行绩效考核。

财经应用文学习计划篇2

年的努力,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在思想认识还是管理技能都得到大幅提升,并逐步适应了自己的角色,肩负起领导的重托,为公司的正常运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现就我个人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2012年基本情况

(一)思想情况

通过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的指导,以及自己的自身感悟,各方面的认识水平均得到很大的提高。逐步将自己从财务工作主力的定位中脱离出来,开始主动思考企业规划、部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开始主动学习、接纳、宣贯企业文化,基本实现了与公司领导层在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在工作中逐步担当起承上启下的中层角色,工作的局面正迅速打开。

(二)2012年的主要工作业绩

积极推进团队建设。按照公司的要求,为了实现“少数人影响多数人”的目的,公司成立伊始,我本人就响应公司的要求,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在领会公司文化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忠诚、荣誉、责任、创新”为核心的部门文化理念,制定了财务人员行为准则,基本建立了以“职业规划、月度计划、周计划、日安排”为一体的员工日常管理体系,并通过制定工作日历,强化员工的时间管理,同时通过认真贯彻人力资源部下发的绩效管理制度,提升内部绩效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为了确保公司在整个运营过程中,始终做到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在企业成立之初,总会计师就安排我,组织计划财务部及时起草了交通费、差旅费等费用管理办法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为公司尽早具备基本办公条件提供了保障。为了进一步支持公司正常运转,我又组织计划财务部先后下发了合同管理办法、发票管理办法等12项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流程,基本搭建了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框架,为公司开展各项财务工作提供了制度约束和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核算体系。公司成立以来,我本人与计划财务部全体同仁通过不懈的努力,及时完成了帐套建立、科目预制、报表设置、单据印刷,印章刻制等

理顺内部经济运行机制。公司的各项制度下发以来,为了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弥补制度管控的空白,按照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的要求,我组织计划财务部先后对六项可控费用的管理程序和零星劳务、零星采购的管理程序进行了规范,同时建立了例行财务稽核制度,通过持续的制度改进和强化制度的日常监管,不断提升财务管控能力,降低了企业运营风险。

全面启动预算管理工作。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基础管理手段,在提升企业资源分配水平,提升企业管控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2012年,在总会计师的直接领导下,我组织计划财务部利用编制全面预算报告的过程,逐渐形成了具有天庆特色的预算编制方法,形成预算管理制度,理顺预算控制程序,为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内部学习,提升整体素质。针对计划财务部员工普遍年纪较轻,积累缺乏的现状,按照总会计师的要求,我组织计划财务部全体员工认真开展制度学习,业务学习、管理技能学习,并创造良好的内部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员工素质得到快速提升,迅速达到了公司的基本要求。

(三)存在的问题

工作效率仍有待提高。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下,由于时间管理不到位,工作方法陈旧,工作技能不足等原因,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做事拖拉严重,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需要。

领导管理手段仍不娴熟。由于我个人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手段比较凌乱,不成系统,不能很好

地调动员工积极性,科学地组织内部工作,对工作的整体开展有一定的制约因素。

工作预见性不强。负责人的主要工作应该是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为员工成才指明目标、提供方法、给予支持,因我未能及时制定计划财务部的发展规划,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高,削弱了员工创业的激情和士气。

二、2011年的基本设想

(一)针对

2012年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案

首先要强化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我将通过制定日工作安排意见等手段,降低无效工作的时间,减少上网时间,改进工作方法,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逐步整合管理手段,形成一套切合实际的管理方法。我将在学习其他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形成切合实际、行之有效、具有的可扩充性的内部管理方法,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坚持走动式管理,并多走出取经,以提高工作的预见性。管理不能闭门造车,无论内部管理,还是外部取经,都要到一线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基础的资料,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因此,在2011年的工作中,我将确实贯彻走动式管理的方针,多走、多看、多想,在走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工作的预见性。

(二)工作的整体构想

认真做好文化融合,内部管理,团队建设工作。我将继续按照公司文化建设的要求,不断创新、丰富部门内部文化内涵,按照员工行为准则的具体要求,严格要求,提高员工自身素质,提升部门形象,打造团队卓越执行力。

做好项目融资工作、服务项目建设。通过认真研究2011年的经济形势及信贷政策,我将在总会计师的领导下,继续与金融机构和企业同行保持密切沟通,通过不同的方式,采取不同的手段,全力保证项目建设的资金所需。

做好内部发展规划。为了进一步明确计划财务部工作方向,为员工提供明确的个人职业指引,我将与总会计师保持充分沟通,在内部发展设想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制定科学、可行的内部发展规划,以促进财务部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做好计划管理工作。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是一切管理的基础,一项业务从计划开始得不到控制,那么在以后各个阶段的管控都是徒劳的。因此,我将组织计划财务部积极研究计划管理的方法,整合企业内部管理资源,将企业计划管理水平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继续做

好绩效管理、时间管理等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绩效管理和时间管理是大有可为的,要想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提升内部绩效,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因此,2011年,我将大力改革计划财务部内部绩效管理和时间管理,以提高在这两个方面的管理水平。

开展财务管理研究。2011年是企业的全面开展建设的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将逐步进入生产经营期,按照打造一流企业的要求,计划财务部将尽早谋划,我将组织全体员工,按照职业规划,分块开展企业财务管理研究工作,为打造优秀企业早做准备。

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倍增器。2011年,我将组织计划财务部积极探索企业信息化建设,将逐步实现erp系统全领域控制,将探索在内部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为实现企业高水平管理贡献力量。

财经应用文学习计划篇3

一、课程设置研究现状

(一)研究现状述评 对“税务会计”、“税法”和“税收筹划”课程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 就是对单个课程就其教学方法、教材、教学内容与实务衔接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二类,就是关于该领域相关课程整合的研究。

关于单个课程教学方法、教材、教学内容与实务衔接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文献主要集中与此。如,陈晓芸(2010)指出税法教学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比较分析法的运用可以优化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许利平(2010)指出目前《税法》课程存在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模式单一、教材没有特色等问题;赵恒群(2007)认为《税法》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突出税收特色,重在应用,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以法规讲解为主、案例分析为辅,法规讲解与案例分析有效结合,在课堂讲授上,应讲究艺术性:变空洞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变法条为法理,变文字为数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税法教学效果;张营周(2010)分析了《税收筹划》课程中案例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具体运用;刘芳、郑红霞(2010)对《税收筹划》课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周常青(2011)对高职教育中基于工作过程的《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情境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宋丽娟(2009)对“模拟公司”教学法在税务会计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对于“税务会计”、“税法”和“税收筹划”课程整合的研究,从现有文献来看,目前研究相对比较少,但已经陆续有文献开始关注此问题。姚爱科(2009)指出目前在实际教学中《税务会计》课程和《税法》课程的整合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应该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四个方面进行解决。苏强(2011)指出《税法》和《税务会计》应该整合,以此为基础可以采用多元立体化理念的教学模式。李华(2011)指出税收类课程不断丰富,但税收类课程分设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叠,功能互相混淆,不利于学生全面把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学习周期长,知识连贯性差;课程量大,课程安排紧张,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无法保证;盖地(2012)则以《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为书名编写教材。该教材是将《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课程进行整合向前实际迈出的一步,但不足的是,它只是将税务会计章目内容之后添加了一章简单介绍税收筹划的基本知识。这与两个课程知识的完全整合相距甚远。

综合来看,目前分别探讨“税务会计”、“税法”和“税收筹划”各自课程教学问题的文献相对比较多,但同时提出整合《税务会计》、《税法》、《税收筹划》的研究目前还未发现,对于课程内容整合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税务会计》和《税法》的整合上,对于《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的整合研究目前只是将《税务会计》内容加上一章税收筹划的基本知识,离完全意义的整合还相距很远。可以说,对该领域的深度、系统研究仍十分缺乏。

(二)传统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课程“割裂”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调研分析发现,现行国内高校财会类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计划中,几乎所有院校都开设了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相关课程。它们分属不同学期教学,如《税法》课程一般在大二、大三某一个学期开设,税务会计一般在大二或大三上学期的某个学期开设,税收筹划一般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开设。这种将“税务与会计综合”成体系化的知识“割裂”教学在老师教、学生学两方面都带来诸多问题。这一点从已有文献不同程度的表达中可见一斑。具体而言,这种“割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割裂”教学造成每门课程课时紧张与课时浪费并存。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税法”、“税务会计”和“税收筹划”知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涵盖的内容包括19个税种的税收实体法和以《税收征收管理法》为主体的税收程序法。税务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规为依据,运用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公司涉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处理过程。税收筹划是指在遵循现行税收法律规定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法人、自然人)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在包含税务会计处理在内的具体实施之后,能够达到少缴税款和递延纳税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因此,可以看出,税法与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这就让讲授《税务会计》课程的老师,在讲课时不得不花大量时间讲授“税法”知识(如具体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同样讲授《税收筹划》课程的老师,在讲课时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讲授“税法”的法规内容。而《税法》涵盖19个实体税种和相关的税收程序法内容,其每个税种每年都可能发生法规的变动,这时在讲授《税务会计》和《税收筹划》课程时讲授“税法”知识就变得更不可少了。这在《税务会计》、《税收筹划》课时本身很紧张的现状下,就变得更为紧张。而这种课时紧张却缘于重复讲授,实质上是一种课时浪费。

第二,学生对每门课程知识建构不符合思维逻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表明,知识不是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此,知识的结构对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但目前“税法”、“税务会计”和“税收筹划”成体系的知识被“割裂”教学后,学生在建构知识时会遇到困难。如,很多学校将“税务会计”课程内容放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当中讲授,这个课程被安排在大二上学期或下学期。而《税法》课程则被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后的学期讲授。这就造成学生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学到税务会计的内容时,因对《税法》中相关税种知识的缺乏,而主要采用强迫硬记的方式接受,而等到学习《税法》时,再去回顾和理解,即便不考虑是否能够理解,单论遗忘率就很高。将“税务会计”放到《中级财务会计》中讲授的课程设置方式,往往不会单独开设《税务会计》课程,而“税务会计”内容在庞大的“中级财务会计”内容里只能算很小的部分,因此讲授的老师往往囿于课时等原因寄希望于让学生在学习《税法》时再去理解从而对此内容一带而过。讲授《税法》的老师也因庞大的授课内容压力带来的课时紧张以及传统授课内容的习惯性安排,主要聚焦于讲授法规和应纳税额的计算,而对各税种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往往很少涉及。这就让学生在建构知识时出现“断层”障碍。而在学习《税收筹划》时,往往在对具体税种筹划整体设计知识建构后,却对具体实施过程中税务会计如何处理没有形成整体认识;在学生与老师教学互动时,也因为遗忘率高而让互动变得没有效果。因此学生毕业后很难成为既精通税务又掌握会计的“复合”知识的人才,往往需要等到学生毕业后在具体负责实际操作中再慢慢弥补和建构起来。

第三,造成课程老师控制教学内容的边界比较困难。“税法”、“税务会计”和“税收筹划”知识是成体系的,而这一点在税以税种分类进行知识呈现的情况下变得更加如此。以增值税为例,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征收管理是《税法》的内容,它同时也在《税务会计》的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中存在。因为要进行会计处理,那么必须首先解决是否要征税,计算税额多少的问题。而关于增值税的税收筹划知识,也必然要利用增值税在《税法》当中征税范围、税率和应纳税额计算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筹划方案具体实施时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这即税务会计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每一个税种都同时涵盖在“税法”、“税务会计”和“税收筹划”三领域范畴中,或者说着三个领域通过税种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造成授课老师在讲授内容边界的划分上存在较大困难,容易造成要么重复教授,要么有所遗漏,最终导致学生知识面上的盲点和知识建构的不系统。

二、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课程整合思路与结构设计

(一)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课程整合思路 传统教学设置存在的问题,对单个课程老师来说课时紧张与课时浪费并存、教学内容边界划分困难;对学生来说,知识建构存在障碍。这些问题不是局部性的小问题,无法通过对单个课程的完善或改革来进行彻底解决。因此,对该问题的解决必须指向问题的根源――涉税体系化知识“割裂”教学。那如何解决“割裂”状态,或者说完成“整合”,就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首先必须确定整合的思路。整合思路的确定,依赖于内、外两个方面。内,是指涉“税”知识体系内在的规律性。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学习是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而知识本身的特点是知识建构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学必须首先要依据知识本身的特点来确定。外,是指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社会对人才要求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同的人才要求会影响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对“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课程内容整合思路必须要依据该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和外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课程内容是体系化的,其特点显著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们彼此之间具有内在依存性:税法是关于我国现行税收法律规范的总和,是税务会计的依据;税务会计则是税法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体现;税法同时也是税收筹划的依据,而税务会计也是税收筹划具体施行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它们三者横向上都是由具体“税种”贯穿的:如增值税有税法的法律规定、会计的处理和筹划方案,而消费税则是另外的税收法律规定、会计处理和筹划方案。因此,从知识体系内部特点来看,涉“税”知识是成体系的,但可以根据税种来进行横向衔接,不同税种之间具有一定的自然分隔性。据此,可以得出涉税知识的整合思路应该是“横向”整合,且可根据需要依据税种来分隔知识内容。而这种思路与外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相一致的。目前社会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机遇都越来越大,企业越来越需要综合税务、财会等知识才能做出恰当的决定。因此,既精通税务又具有财会背景的人才成为社会目前急需的人才。这就要求“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知识能够横向建构在决策者的脑海中。对于具体企业而言,所需要交的税是按税种来划分的,因此,选择对知识体系进行横向建构,并可以依据税种进行分隔。可以说,不管是从涉税知识体系内在规律性和当下外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都决定了“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课程内容应该“横向”整合,并根据税种进行适当分隔。

(二)《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结构设计 “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课程内容“横向”整合之后,可将新的课程取名为《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对于这门课程,其内容是“税法”、“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知识高度融合的知识体系。传统割裂教学时,以财务会计专业为例,《税法》课程一般为64学时,《税务会计》课程一般为32个学时,《税收筹划》课程一般有16学时、32学时、51个学时不等,这主要跟税收筹划具有扩展性有关,但正常基本内容讲授大概在32个学时。因此,如果简单相加,《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应该在128学时以上。考虑到横向整合后,课时浪费减少,基于笔者的教学经验,《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纯内容的讲授大概需要96学时左右。如果引入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内容的学时可以增加16学时左右。这个课时数应该说在一个学期安排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必须划分为两部分讲授。这种划分不是传统的“割裂”教学,而是结合财会专业本科课程知识对税种学习进度的要求,将《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分为《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和《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具体结构设计如下:

(1)《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和《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课程涵盖的内容设计。根据财务、会计专业通常的培养方案,就专业课来说,大一一般开设有《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等讲解会计基础内容的课程。对这些内容的讲解一般可以不讲或者回避一些涉及税务的问题。大二开始,《中级财务会计》一般就会涉及到税,而所涉及的税种主要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在讲《中级财务会计》之前应将相关税种讲授完毕。因此,笔者认为《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涵盖的知识内容应主要包括:税法总论、增值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消费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营业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企业所得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以及外加税收的主要程序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内容。除此之外的税种,或因为非主体税种、或因为与企业无关,而作为《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的内容,即包含个人所得税法及其纳税筹划、资源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土地增值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等。

(2)《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和《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具体税种内部结构设计。根据《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和《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内容设计的安排,《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第一章讲授税法总论,让学生对税法的概念、税法基本理论、税收立法与税法的实施、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与税收管理体制有个总体认识,然后分税种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的法规、会计处理和纳税筹划进行讲解,最后对税收的程序法“税收征收管理法”进行介绍。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税种讲解时,首先对该税种的征税范围、纳税义务人、税率、税收优惠、应纳税额的计算进行讲解,然后在应纳税额计算讲授完毕之后,安排会计处理的内容,再讲解该税种的征收管理,最后讲解该税种可以进行纳税筹划的切入点或者该税种纳税筹划的典型做法,并对具体实施时的会计处理进行说明。对于《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的内容,具体税种结构与《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具体税种内容结构安排相同,只是对个别税种如个人所得税等不涉及的会计处理内容自动去除即可。

三、《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一)《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指引和方向,它统领着该门课程整个教学过程的具体安排。对于一门课程而言,其教学目标仰赖于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本身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或者潜质;二是社会对学习该门课程的人才的要求。《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内容涵盖了现行税务法律法规、依据税务法律法规的会计处理以及纳税过程中的合理避税三项内容。从课程内容本身来看,它能够较好地让学生初步具备税务和财会知识融合的复合型税务会计人才的基本素质,而这也正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该课程内容的安排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据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可以确定为培养学生初步具备税务与财会知识融合的复合型税务会计人才的基本素质。对该教学目标具体理解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熟悉目前市场经济中我国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2)学生掌握目前各个税种的征税范围、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会计处理、税收优惠的内容;(3)学生能够达到运用税务知识完成具体实务过程中的计税、税务处理、报税,并进行适度的纳税筹划活动。

(二)《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教学方法 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税务与财会知识融合的复合型税务会计人才基本素质的教学目标统领下,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设计与安排。在传统“割裂”教学模式下,各门课程都有自己常用的教学方法,但这些教学方法都被认为过于单调(许利平,2010)。很多学者针对各门单设课程(《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的教学方法也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如《税法》教学应运用比较分析法(陈晓芸,2010),引入案例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傅惠萍、毕嘉敏,2011;苏强,2011;等)。但这些建议在传统割裂教学模式下,作用很难发挥。首先不论课时是否允许,单就教学方法本身来说就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案例教学,在《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每门课程当中都可以采用,但囿于单个课程限定知识的狭窄,每个案例内容的设计深度都有局限性,学生只能了解其中一部分;社会实践教学也是如此,由于每门课程知识范围的限制,实践内容自然也就因此受限,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但当《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多门课程整合成《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门课程之后,这不仅可让前文述及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还会为更好的教学方法引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于目前的教学,学生普遍反映教学呆板、无趣,满堂灌让学生“身心俱疲”。而整合之后的新课程《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让学生在知识建构上相对容易。学生在对每一个税种的法律法规知识识记的基础上,即刻开始掌握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的会计处理,并在此基础发散思维,创新性的思考如何在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尽量合理避税以及如何具体实施。这种将识记与灵活运用相结合进行安排,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同时知识范畴的连续性和具有的深度与广度为一些新教学方法的引入提供了实施的条件。整合之后的新课程《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除可以继承一些传统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沙盘推演教学、企业实践教学等具有趣味性、注重实际应用和培养创新思考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讲授过程中,当每一个具体税种基本知识讲授完毕之后,就可以通过引入既含有税法知识、又有会计操作和纳税筹划内容的大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之前提前阅读,并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在课堂上每个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讲解、碰撞。由于新课程涵盖知识的综合性,让案例可以具有足够的深度和恰到好处的难度系数,非常有利于进行案例研讨式教学。这不仅具有很好的趣味性,而且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税务知识和会计知识融合的建构过程。

情景模拟沙盘推演教学是一种体验式教学方式。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讲授过程中,老师可以模拟企业实际过程中的具体情景,让学生模拟担任企业的管理者(CEO、CFO)、会计人员、报税员以及税务局(国税、地税)服务人员等,围绕一些具体业务情景进行智力碰撞,整个过程可以完成税法法规知识学习、会计处理、报税实务、纳税筹划等环节的知识。这种情景模拟具有互动性、趣味性、竞争性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让各种知识迅速在学生脑海里完成建构过程,而且记忆深刻。

企业实践教学则是比情景模拟沙盘推演更进一步,它是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实际场景。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课外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学生到定点合作教学基地(企业)亲身观摩、体验具体实务,亦可以安排学生到税务局(国税、地税)进行简单培训后做义务志愿者,通过服务纳税人的一些活动,将课本知识与实务建立起关联,从而为学生毕业走上具体实务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四、《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设置

《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是将税法、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知识融合在一起的新课程。该课程在会计学、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如何进行具体安排是必须思考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主要是确定《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的先修课程和其他课程与该课程的知识关联性。

从《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内容来看,它含有的“税法”知识对先修课程没有要求,财会专业本科学生可以直接学习,但如果能够安排在《经济法》、《财政学》之后学习可能对学生更为有利;课程含有的“税务会计”知识,由于需要学生会借贷记账法等簿记知识,因此学生应该修完《基础会计学》的相关内容才能学习该门课程;课程含有的“税收筹划”知识,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知识弹性,但大部分税种的税收筹划是建立在企业内外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因此学生在学习该部分知识之前对企业主要涉及的《经济法》知识有清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税收筹划的安排。总的来说,《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先修课程主要是《经济法》与《基础会计》,《财政学》则是安排在该课程之前具有一定的好处,但不是必须。

财会专业需要涉及和利用该课程知识的其他课程,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将《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作为先修课程的,还有一类则不是必须但如果安排在它之后会更好。依据本文对《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的结构设计,它分为《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和《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两部分。《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涵盖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税法总论、增值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消费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营业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企业所得税法及其会计处理与纳税筹划、以及税收的主要程序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内容。《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的内容主要是除《综合(一)》之外的非主体税种或与企业无关的税种。由此对涉及该课程的其他课程具体分析如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因为主要涉及到企业主体税种知识所以应该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课程修完之后才能学习,但可以安排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课程之前,不过如果能够与《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课程安排在同一个学期学习则效果更好,这样包含小税种在内的每一个与企业相关的税种都能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知识相匹配。与《中级财务会计》类似,《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课程也是如此,它们主要涉及到主体税种因而必须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课程修完之后才能学习,但可以安排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课程之前学习。《审计学》由于会涉及企业的每一个税种,因此它必须是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全部修完之后才能学习。对于《高级财务会计》等则需要在《中级财务会计》学习完之后,所以一般都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学习完之后再开设。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先修课程主要是《经济法》与《基础会计》,《财政学》则是最好安排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课程之前;对于其他课程来说,《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应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课程之后学习,《审计学》则是需要在《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一)》和《税法、纳税筹划与会计综合(二)》都修完之后再学习。

[本文系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税务会计、税法与税收筹划课程内容横向整合教学研究”(编号:2013YJ1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2]刘永泽:《中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计金标:《税收筹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许利平:《〈税法〉教学如何走出困境》,《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5]陈晓芸:《比较分析法在会计学专业税法教学中的应用》,《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8期。

[6]赵恒群:《税法教学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7]苏强:《基于多元立体化理念的“税法”与“税务会计”教学模式设计》,《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7期。

[8]刘芳、郑红霞:《“税收筹划”课程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索》,《财会通讯》(综合・上)2010年第8期。

[9]傅惠萍、毕嘉敏:《新税制下税法教学若干问题探讨》,《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第10期。

[10]朱晓冲:《〈税收筹划〉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索――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5期。

[11]徐艳清:《高职税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设计思路的探讨》,《潍坊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财经应用文学习计划篇4

关键词: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 实践教学 内容体系构建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一直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这些问题中,最严重的就是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不合理。

一、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常见模式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常见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多媒体演示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讲解财务管理的操作过程。这种方法一般与平常的课堂教学同步进行,这样能够较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感性认识。

案例互动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提出相应的教学案例,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推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案例一般具有综合性的特征,需要学生从多方面收集信息才能很好地提出解决方案,所以学生在完成老师任务的过程中,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

阶段练习作为一种常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学习完某一个专题的财务管理知识之后进行。关于练习内容的设计,需要考虑财务管理相应专题的核心知识要点。通过阶段练习的进行,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财务管理相应专题的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校内实验室模拟,是指在学校的实验室内,通过虚拟企业一个月份的财务基本资料,模拟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相关岗位职责,即进行企业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考核等。由此可见,校内实验室模拟的重要环节就是虚拟企业财务资料的仿真性、虚拟企业财务资料内容的完整性和对学生校内实验室模拟结果的考核。进行校内实验室模拟,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进行财务管理的实战能力。

校外实习主要包括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两种常见的形式。每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学期进行。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或是第四学期进行,而毕业实习主要集中在第七学期或是第八学期。生产实习属于认知实习的范畴,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对企业财务管理流程等有一个直接的认知,为后面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毕业实习属于毕业前的一次重要练兵,是对前面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大检阅,良好的毕业实习环节,能够为学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和找到满意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撰写主要有专题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形式。通过撰写论文,学生能够培养查找资料的能力、跟踪专业理论前沿的能力和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当然,本科阶段的学术研究属于层次较低的归纳性创新范畴。

社会调查,就是利用学校的各种假期或是校外实习的机会所进行的形式多样的专题调查。社会调查小组根据老师初始提出或是设定的主题,由学生一人,或是几个人联合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撰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

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南昌工程学院作为一所水利特色鲜明的二本院校,它设置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主要致力于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财务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财务管理与分析的基本训练,具备经济管理类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中非常强调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突出动手能力。所以,南昌工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设置过程中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和安排。其主要特点如下:第一,实践课时比例在总课时中的比重超过35%,在专业必修课中必须设置相应的课内实验,如《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学基础》等。第二,在财务管理专业下面设置三个专业方向模块,即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和机电企业财务管理。学生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模块。在设置的专业方向模块的特色课程中,学院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进行专题授课,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第三,在大二结束的学期期末(第四学期末),学生被安排在校内的手工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综合专业实验,这个环节是对学生两年来所学会计和财务管理知识的一次实战检验,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第四,在大三结束的暑假(第六学期末),学生将进行为期4个星期的财务管理模拟实习(生产实习)。第五,在本科的最后一个学期(第八学期),学生将进行6个星期的毕业实习和12个星期的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此外,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学院就会给每位同学都配备一名专业课教师担任导师,主要是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帮助,如指导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挑战杯比赛、创业计划大赛、研究生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

南昌工程学院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每个实践环节,都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认真撰写和履行相应的任务书。下面以毕业实习为例进行阐述。

1.实习目的

(1)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熟悉企业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实务操作技能。(2)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同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检查学生毕业论文有关的各项准备工作的计划性和完善程度。

2.实习内容

(1)对实习单位目前所处的理财环境的分析,了解实习单位现有资金的来源渠道、方式、资本结构状况;掌握企业筹资决策的基本方法;(2)参与企业投资项目有关情况的预测及投资方案的决策;(3)熟悉企业如何进行各项流动资产的日常管理;(4)参与企业实行成本预测、计划、控制、分析与考核;(5)了解企业利润分配的方案;(6)熟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分析企业近几年来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的变化。(7)收集毕业论文资料。

3.成绩评定

(1)在实习中的总体表现,以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检查情况为考核核依据,占20分。(2)实习周记的写作情况。要求真实、全面、详细、讲解清楚、内容、丰富,占40分。(3)实习报告。要求按格式写作、内容全面、字数不少于4000字,占40分。(4)无实习周记和实习报告的学生,不予评定成绩,视为缺考处理。

参考文献:

[1]张英明,费会娟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财会通讯,2006,(7).

[2]嘉兴学院会计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专业实训”教学环节设计构想[J].嘉兴学院学报,2005,(10).

[3]宋森.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探索[J].财会通讯,2012,(13).

财经应用文学习计划篇5

关键词:全学分制;财政学课程;认知偏差

一、引言

财政学课程在经管类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民国时期,中国学者在经济学中国化进程中,财政学就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课程。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何廉、李锐先生编著并于1935年出版发行的《财政学》教材就是多年财政学课程经验的总结。但财政学课程对于财政学专业和非财政学专业本科生的要求是不同的,其课程设计应当体现差异性。财政学课程对于非财政学专业经管类本科生而言,其设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部分推行全学分制的院校中,财政学课程成为经管类本科生学科基础选修课之一。这意味着,学生选修财政学课程的主动性很强、主观性很大、影响因素很多。因此,如何在经管类本科生学科基础选修课的框架下设计财政学课程成为部分院校推广全学分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对上海某高校进行了调研,向选修财政学课程的本科生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68份。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大二的本科生,是在大二第二学期选修财政学课程,进入大三后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调研中发现,尽管有260余人选修了财政学课程,占全部大二经管类本科生总人数的23%,但也发现一些问题有待于思考。本文基于此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财政学课程设计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全学分制教学改革提供建议。

二、财政学课程设计的影响因素

从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来看,影响财政学课程设计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即课程知识模块、学生认知、课外时间资源配置等。(一)课程知识模块设计的因素从绝大多数财政学教材来看,财政学课程的知识模块已经成型,主要分为方法论、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联邦制。但图书市场中,财政学教材的数量非常之多。上海图书馆收藏的《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教材在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出版的共有160本。其中,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差异较大。从课程开设的时间来看,经管类本科生在学习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之后,就会面临选修财政学课程的选择。财政学课程的知识模块如何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知识储备进行衔接成为学生选课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国际流行的财政学教材来看,如哈维•罗森和特德•盖亚编著的《财政学》(第10版)、乔纳森•格鲁伯编著的《财政学》(第4版),财政学主要侧重于微观经济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而有关财政政策知识已经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讲授。如果选修学生的微观经济学基础比较薄弱的话,那么,就会感到财政学课程的难度比较大。这是学生的微观经济学知识储备水平直接影响财政学知识模块设计的因素。在课程知识模块的载体形式来看,学生是偏好教材,还是讲义?由于罗森等编著的国际流行教材的知识体系比较完备,但分析的对象主要是美国等国家的财政现象,不是中国的财政问题。尽管部分院校选择其作为课程教材,但往往是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研习使用,并会有其他课程提供中国财政问题的案例与数据。而对于非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并不具备这一要件,对讲义的偏好程度是非常高的。从调研的数据来看,共有105名学生认为讲义的形式简洁,不是单一教材的内容,占比为62.5%。这部分学生实际上是通过阅读教材和讲义之后得出的结论,如果扣除掉44名学生没有阅读教材的话,占比将达到84.7%,只有17名学生认为教材讲解的比较详细。在课程学时方面,财政学课程主要是提供了2学分32学时和3学分48学时两种模式。尽管非财政学专业本科生对选修财政学课程并不是强制要求的,但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有56.5%的学生认为48学时是适当的,12.5%的学生勉强接受48学时,只有20.8%的学生建议减少至32学时。对于经管类尤其是管理类专业本科生而言,接受的经济学课程并不多,进入大三阶段后主要接受专业课程学习。因此,部分本科生对财政学等经济学课程是比较偏好的,也愿意接受更多的经济学训练。(二)学生认知方面的因素学生对财政学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体系的认知直接影响财政学课程的设计。学生认识因素直接反映为选修财政学课程对自己专业学习和就业取向的关联度、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师的指导方式等。第一个因素是选修财政学课程对专业和就业的关联度和贡献度。如果学生认为财政学课程有助于自己专业学习和就业选择,那么,财政学课程的选修比例就会很高。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45.2%的学生认为财政学课程对自己专业有帮助,而16.1%的学生则认为对就业有帮助。由于主要的专业课程在大三开始学习,因此,学生持有的对专业学习有用的观点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另外,从这两个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本科生在大二阶段时尚未对专业学习和就业观念形成清晰的认知,从而形成较大的数据反差。而对于现阶段本科学习生活的体会时,32.7%的受访者表达出,当前具有一种莫名的空虚感,不知道毕业后能够做些什么。问卷调查还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秉持专业导向原则,认为选修财政学课程与自己的专业关联度不大。这部分学生的占比为28.6%,甚至有14.3%的学生在选修财政学课程是否与自己专业相关联上持有无所谓的观点,无法对其作出评价。第二个因素是选修财政学课程是否有助于本科培养计划的完成。本科培养计划一般把课程划分为经管类学科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而财政学属于经管类学科基础选修课,学生根据培养计划选择不同的课程。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共有70.2%的受访学生是自己在阅读培养计划后选修财政学课程的。但在这部分群体中,通过阅读财政学课程大纲和课程内容之后对财政学课程产生浓厚兴趣的仅为29.8%,而40.4%的学生是在比较和筛选不同的选修课之后,在没有可替代课程的情况下才选择财政学课程的。这部分同学还是表达出了主动学习的意愿,以尽快的修满学分完成培养计划。问卷调查还发现,学生选择财政学课程存在明显的从众行为,并没有在认真阅读培养计划、课程大纲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偏好作出是否选修财政学课程的独立判断。调研数据显示,13.7%的受访者是在听取其他同学的建议下选修了财政学课程,而另外13.7%的受访者甚至在看到其他同学选修财政学课程时径直选修,没有作出自己的独立性判断。第三个因素是导师指导对财政学课程选修行为的影响。为了帮助本科生有效的解决学业上困惑和困难,部分院校推行了本科生导师制。这种模式类似于研究生导师制,主要指导本科生在课程学习、培养计划完成、课外实训等方面的学习行为养成。指导本科生选修课程也是导师的职责之一。尽管导师为学生提供了建设性的专业意见,但学生选择哪一门选修课程还是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判断和决策。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发现,26.2%的受访者是在接受导师指导下选修财政学课程的。(三)课外时间资源配置的影响财政学课程无论是在规范分析还是实证分析方面,都需要学生在课外阅读经典文献。这就需要学生如何优化课外时间资源的配置。在外语等级考试的压力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需求下,学生大多不愿意投入课外时间资源阅读经典的经济学文献,阅读财政学经典文献的学生更少。问卷调查发现,只有10.7%的受访者阅读过经济学通俗读物。当然,这些经济学通俗读物不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文献,而是影响力很强的经济学家,甚至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面向社会大众而专门撰写的文献。尽管有57.1%的受访者表达出了想读这些经典经济学文献,但通常会以没有时间或者没有人指导为理由,而没有实际去阅读。甚至部分学生采取了功利短视作法,认为课外阅读与考试内容没有关系,因而没有兴趣对课外阅读经典经济学文献。持有这种功利观点的学生数量占受访者的29.8%。那么,学生课外时间是如何配置的呢?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38.1%的受访者把课外时间配置在了课外实践活动和英语等级考试上。14.9%的受访者除了上课,就是回宿舍做宅男宅女或者外出逛街购物。另外,7.7%的受访者对目前的学习生活状态说不清楚。

三、财政学课程设计的完善路径

对于非财政学专业的经管类本科生而言,选修财政学课程的因素复杂而易变。因此,从财政学课程设计的角度来看,应当注重以下问题的解决。其一,提供完整的经济学课程模块,降低学生尽快完成培养计划的冲动。为完成培养计划和选修课程学分数的要求,经济学课程模块应当是完整的,目的旨在让学生明确,通过课程学习获取知识和接受经济学思维训练。在选修财政学课程时,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财政学所属的经济学课程模块中应当尽可能的提供多门次的经济学课程,提供为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使财政学课程与其他经济学课程相互衔接,而不是零散化。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财政学课程及其他经济学课程的关键点。在财政学课程与经管类学科基础必修课的关系上,除了必须具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知识储备外,还须熟练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实证分析方法的运用。如果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的话,那么,财政学课程只能侧重于规范性分析的知识模块和具体案例分析。在财政学与其他经管类学科基础选修课设置时,应当注意其知识内容的衔接。例如,经济法课程也是经管类学科基础选修课。经济法课程内容中,如果把有关中国税收法律制度包括在内的话,那么,财政学课程中涉及税收的财政收入知识模块更倾向于从经济学方面进行传授。如果经济法课程没有把税制的内容包括在内,那么,财政学课程就要增加相应的时间给予讲授。其二,课内和课外结合,让学生在课外动起来。学生对财政学课程的学习兴趣除了在课堂上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给予激发和培养之外,还来自于课外对经济学文献的阅读和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思考。相对于其他的经管类学科基础选修课,财政学关注的是国家理财及经济活动,是关乎每一个公民的经济利益。如果通过财政学课外小组或者与其他经济学课程联合设立经济学课外小组的方式,不仅会激发学生对财政学及经济学的兴趣,而且也会进一步反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当然,课内和课外结合的症结点是改革现行的考试方式,通过课内和课外成绩的合理分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财政学课堂之外动起来。这种给予任课教师更多自的做法,一方面会使学生的潜在的兴趣得到激发,会以获取知识和培训经济学思维选择课程;另一方面也会防止不同选修课的任课教师之间朝底竞争的现象发生。其三,通过多种方式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克服功利短视行为的出现。在快餐和素食文化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出现了唯及格的行为。全学分制实质上是通过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权的行使,其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和改善,而不是纯粹的为完成培养计划而选修课程。但是,学生认知偏差的纠正不是单独一门课程就可以得到解决的,还需要在培养计划设计时给予综合考虑。其四,讲义的合理运用。讲义能够将财政学理论以清晰、简洁的方式提供给学生,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才能理清财政学理论的精髓。但是,财政学课程除了为学生提供主流和非主流的财政学理论之后,更要为学生传授发现问题、搜集数据的能力,避免出现只会解答讲义及教材习题,却不会运用理论分析工具和实证分析工具回答现实社会中的财政问题。

四、结论

完全学分制为本科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如同进入商场有更多的商品可供选择。但是与普通商品不同的是,课程只有在学生研习后才会有真实客观的评价,这就需要在课程设计上更加关注学生对选修课,例如作为经管类学科基础选修课的财政学课程的实际影响因素给予更多的关注。只有如此,学生才会通过财政学课程及其其他经济学课程的系统化的经济学训练才能学有所获。尽管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对小样本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但对问题的思考也会给财政学课程进一步的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怡.财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宋健敏、温娇秀.专业学科建设与社会需求变化间关系的思考———以美国和日本财政学学科的发展轨迹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4(7):32-36.

[3]张锦华、郑春荣.我国财政学类本科专业建设状况分析报告———基于56个专业点的问卷调查[J].中国大学教学,2014(7):26-31.

[4]哈维•罗森、特德•盖亚.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乔纳森•格鲁伯.财政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财经应用文学习计划篇6

关键词:文科高职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践教学是实现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加快社会稀缺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业务能力的重要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院校各专业都重视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最初是以工科高职为主体,因此与工科高职院校相比,文科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起步较晚,实践教学体系还有待加强和完善。而作为各文科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会计专业,更应积极探索,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会计实际工作技能,实现就业零距离。本文将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对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校内实践教学徒有虚名

目前,虽然各文科高职院校在制定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时基本上将每门专业课程的学时划分为理论教学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一般占2/3,实践教学课时数一般占1/3。但大部分学校的授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的学时分配安排实践教学,而是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理论讲授。少数教师虽然在课堂上安排了实践教学,但也只是举几笔经济业务,让学生编制会计分录或进行计算分析而已,并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这些所谓的实践教学并不能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二)校外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1.校外无法进行整建制实践。各个职业院校每届招收的会计类专业学生少则七八十人,多则几百人,甚至更多。由于受各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限制,学校联系的实践教学基地不可能成批大量的接受学生同一时间去进行实践,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能像理工科学生那样进行整建制实践,而只能是零零散散地分散到各个不同单位进行实践,甚至有不少学生依靠亲戚朋友的关系自行联系了实习单位去进行实践。由于实践单位众多,学校没有精力对每个学生的校外实践都进行严格的全程管理,出现了不少漏洞。如很多学生并未真正到单位进行实践,最后只是随便找个单位盖个公章应付学校的实践教学考核,并未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2.校外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财务信息资料是各单位的核心机密,一旦竞争对手掌握了单位外泄的财务信息资料,则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会处于被动的局面,甚至会威胁企业的生存。因此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时往往只是在财务部门打杂而已,并不能接触到企业实际的财务资料,甚至部分学生实习所在部门与财务毫无关系。这样不但不能使学生通过企业实践掌握真正的技能,也无法使校外实践教学达到预期效果。目前各文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在走向社会面对被安排的岗位不知如何下手也是普遍现象。

二、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一)明确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在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或社会中介机构胜任出纳、记账核算、内部审计、财务分析、税收筹划、财务咨询、纳税、外部审计等财务类专业岗位工作。因此,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必须紧紧围绕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构建,否则就会偏离方向。

(二)进行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分析

构建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之前还需对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进行分析。首先经过调研确定会计专业就业岗位以及每个岗位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再对每个工作岗位分解细化任务(即二级任务),并且分析每个细化任务的步骤、工作技巧、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标准,最后总结出从事各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职业道德、技能以及发展能力的基本要求。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主要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或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记账、内部审计、财务分析、税收筹划、财务咨询、纳税、外部审计等财务类岗位。

(三)制定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在制定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明确会计专业就业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其次,应明确每项实践教学的基本目的,制定出每项实践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再次,应制定出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以及每项实践教学所需要的设备和环境等。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每学期应安排几周进行集中实践,使学生能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段内,对某项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因此,建议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四)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境

会计专业与其他文科类专业相比,学生必须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技能,然而由于受各单位财务信息资料的保密性等因素的限制,决定了校外实习难以理想化实施。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全真模拟的企业财务环境,通过模拟企业实际经济业务的核算,使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熟悉财务类各岗位操作的基本技能。在校内模拟企业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实验内容的要求,根据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并进行审核,登记账簿,核算成本,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经过模拟实训,学生掌握了整个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对会计各岗位所需具备的技能会有清晰直观的了解。

三、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设计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时,应将实践教学与会计各岗位工作任务有机结合,按专业培养目标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从通用职业能力到专业技能,从课程实训到集中实践,从分岗实训到综合实训,逐步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下面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会计专业为例,介绍文科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会计专业根据首都经济发展对应用会计人才的需要,以及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中会计工作的实际内容,建立了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中,首先明确了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即实践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全面的职业素质,而这对于财务工作者尤其重要。其次,确立了以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为主,走校内、校外两条实践基地建设的道路。以此为指导,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会计专业建立了通用职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三阶段相衔接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通用职业技能训练

通用职业技能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通用职业技能主要包括:语言文字与表达模块训练,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训练,英语应用能力模块训练,团队拓展模块训练以及职业礼仪模块训练等。通用职业技能训练通过赛训结合、以赛代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用职业技能训练为“通用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阶梯式实践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适应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打下了扎实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

(二)会计专业技能训练

会计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课程实训教学和校内集中实践教学两部分,主要安排在第三至第五学期完成。

1.课堂实训教学。课程实训教学主要针对会计专业开设的理实一体类课程(即理论+实践课程)设计。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安排相应的实训项目,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并对一些专业技能进行强化。每门课程的实训环节与课程授课同步进行,实训项目的先后顺序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自行安排。通过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强化了课程所授具体技能的锻炼。

2.校内集中实践教学。校内集中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在第三至第五学期的每个学期期末安排的集中实训,每学期三周时间,总共三个学期。针对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特点,集中实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会计基本技能、会计分岗技能和会计综合技能。通过集中实践环节,不仅增强了学生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1)会计基本技能。会计基本技能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会计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财经数字书写、小键盘盲打、点钞验钞以及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2)会计分岗技能。会计分岗技能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会计专业分岗技能实训主要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中的各个岗位分别进行专项训练,主要包括:出纳岗位实训、往来岗位实训、存货岗位实训、资产岗位实训、应付职工薪酬岗位实训、成本费用岗位实训、税务岗位实训、资金岗位实训和财务成果岗位实训。

(3)会计综合技能。会计综合技能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会计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包括:手工会计实训,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实训以及财务分析。会计综合技能实训模块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流程,从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设置与登记、错账更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会计报表的编制、纳税申报、财务分析到会计档案的整理与保管等全过程的分角色模拟操作(包括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全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操作技能,为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综合职业能力训练

会计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即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环节,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

毕业实习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在学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共同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业务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就业实战演练,在实习单位承担与专业相对应的岗位任务。学生不仅应当通过实习活动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培养独立操作能力,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注意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弥补自身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技能上存在的不足。

毕业设计重点考察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科学的工作态度和综合应用能力。毕业设计以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在现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会计专业教学和技能特点,结合企事业单位会计专业岗位群和实际应用技能,设计符合教学实际,与学生知识和能力相当,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毕业设计方案和题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兰巧.文科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4):62-70.

2.马西牛.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41-42.

3.刘晓峰,王蓬.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商业会计,2011,(27):79-80.

4.李华.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探析[J].职教论坛,2010,(02):59-60.

作者简介:

财经应用文学习计划篇7

[关键词] 大学生群体创新性理财消费理念可行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整体的消费情况良好,个别存在盲目消费、过度消费的现象。对于理财方面,大学生对理财的认识不够透彻,实践性也较差。此次调查中我们分析总结出的问题如下

一、从当代大学生消费理财行为中发现的问题

(一)大学生在消费方面的问题反映

1.盲目跟风、奢侈消费现象个别存在。不同学生的消费观念不同,所导致的消费行为也不同。一些家境较为优越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奢侈消费的现象,一些消费观念易受他人影响的同学也加入其中,追求攀比,形成盲目跟风的狂潮另外,

2.大学生群体中消费结构逐渐改变。相比以往的调查结果,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侧重于社交方面的变化更为突出。很多大学生在网络社交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明显多于其他事务,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于社交活动的场合增多,大学生在此类活动中花费也较以往有很大增加。

3.大学生群体消费的不同层次反映了消费的不平衡性。通过对调查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农村和城镇群体中。这一现象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城乡收入及消费水平不平衡这一社会问题。

(二)大学生在理财方面的问题反映

就整体而言,大学生对于理财的认识仅限于规划个人的消费计划,而并没有其他更为深入的理解,真正理财的实践性也很低。

1.大学生的理财观念还未真正树立起来。很多同学认为理财就是规划生活费,或者利用一部分财物去进行炒股赚钱等。绝大部分学生对于理财的认识极为狭隘,甚至是毫不了解。他们对于合理创造财富和运用财富的观念非常淡薄,也不了解相关的理财产品。

2.理财的实践效果很差。有一些对理财感兴趣的同学已经将理财付诸实践了,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虽说是理财,但抢先试水的同学也存在着资金结构安排不合理的情况。有些同学把钱投资于风险很高的股票,由于不能很好地运作,往往带来很大损失。可见,大学生在理财方面还有着较强的主观性和极端性。

针对大学生的理财问题我们认为,大学生应加强理财知识的学习,合理制定投资计划,了解更多适合的理财产品。但由于大学生周围环境以及资金方面局限较多,投资理财产品的收效又微乎其微。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理财投资,更加合理规划个人可支配收入,掌握理财技巧,而不应盲目追求过高的收益。

二、大学生消费理财中的优点展示

在消费方面,消费的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变,最突出的体现为在文娱方面支出增加比重较大,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大学生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其次,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类似于美团、糯米这类团购软件开始盛行,其主要功能即在于能优惠省钱,还有类似人人分期这类预支消费软件,大学生也开始普遍应用这类消费软件,这类软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遍应用也体现了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存在以及消费观念的创新性。

在大学生理财方面,财经院校学生群体表现较为突出。一些财经院校或专业的大学生,在在校期间已经开始有兴趣地接触一些理财产品,有些已经着手实践,更有一些已经从虚拟演练转为实践,并已在实际操作中取得物质收获,可见大学生的理财意识正逐步加强,并且也在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理财能力,这是大学生理财观念创新性的一个突出表现。

三、国外大学生消费和理财的研究借鉴

当今世界经济理念相互交流渗透,国外一些学者对于大学生消费理财的研究也成为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一个方面。由于各个国家的教育、文化和经济水平等方方面面的差异,各国大学生们的消费理财观念也不同,我们可以参照我国的现实情况,从国外相关调查分析中借鉴一些优秀理念和经验。

(一)学习合理消费,树立科学合理的理财观念

对当前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是很有必要的。但在投资理财时须谨记一个前提:不影响自己的学业,不过度沉迷于理财投资。国外大学生认为,正确的消费和理财观念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理财行为。在国外大学的教育中,也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去,利用自己的劳动赚取财富,并且用自己的想法经营谋略将如何支配自己所有的财产。

(二)节流控制资金支出,以节约消费为主导

欧美一些学生习惯提前消费,但在通货膨胀背景下的今天,他们的消费理念也发生着变化,理性消费已经渗透进他们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向来提倡节约消费,日本大学生消费所考虑的首要因素既是节约,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支出,用这样的方式,对自己所掌握的资金进行理性合理消费,一方面保证生活质量水平不会下降,另一方面节约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三)开辟自立消费,自主理财通道

西方发达国家从小就在培养孩子在经济上的自主性以及独立性,一些高校为培养大学生自主理财,特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经济能力的机会,如联系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增强其实践能力,也为其消费理财树立了良好的基础。

(四)提前涉猎理财,投资选择慎重

西方国家繁荣的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为大学生理财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投资方面,美国大学生主要选择共同基金,通过利用有经验的基金管理机构来为自己理财,合理分配资金在存款、基金和债券等理财产品的比例。

(五)坚持独立理财,理性看待得失

较之中国大学生,国外大学生提前进入股市和债券市场,接触学习投资理财知识的现象更为常见,这主要是由国内外经济观念不同所造成的。但大多数学生不会因沉迷股市而废寝忘食,而是通过购买基金等较为稳妥的方式来学习理财。西方十分看重独立能力的锻炼,大学生在成年之后,绝大多数不会再向父母要钱,他们会利用假期打零工,赚到钱后合理分配,利用闲钱进行投资。在美国,大学生最普遍的理财方式是购买共同基金。共同基金的市场近些年来发展形势看涨,而且不同于购买股票具有较高的风险,基金更为稳健,持有期一般为三到四年,较短的持有年限大大降低了投资的风险。因此,共同基金成为了国外大学生理财初学者所青睐的理财产品。

五、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消费和理财的建议

(一)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消费,严格按照自己所定计划实行

例如,可以把计划期内的消费对象进行分类计划,如预计在生活必须品上的消费比重,分配学习、人际交往、生活娱乐方面的消费等。可以把计划期内的消费对象一一列出,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合理安排用度,在消费时做到心中有帐,避免盲目无目的的消费。制定完详尽的消费计划后还要严格执行自己的计划,不一定要一步到位,可以逐步改正自己之前不合理的消费习惯。

(二)学校可根据本校学生自身特点,开设相关课程,进行教育引导

大学生要提高自身消费素养,可以通过选修一些有关消费理财的课程来增加自己的消费理财知识。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相关投资理财的公共基础课程随全校在读生选择学习,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要做到积极理财,主动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量和学识广度,如读一些有关书籍从中吸取经验,通过自身的学习努力改变自己的理财消费行为,改善消费理财状况。

(三)要加强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氛围,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习惯,培养健康的消费理财心理

一个家庭的消费观念对单个家庭成员的消费观念影响巨大,家庭教育对个人消费理财观念得树立至关重要。首先,父母要做出良好表率,不盲目消费,奢侈浪费。再者,父母要对孩子的消费理财观念进行健康引导,使孩子潜移默化的接受家庭良好的消费理财观念。

(四)改变大学生对理财的传统认识,引导大学生进行创新性的理财活动

传统理财观念认为以俭生财,理财是高收入群体才能实现的“特权”,把钱放在银行就算是理财。这些传统的思想观念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节俭不仅不能生财,还会影响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其实,投资报酬率和投资时间才是影响未来财富的关键因素,而并非私人手中所持有的资金多少。把钱放在银行看似最为安全稳妥,但就长期来说,利息收入根本赶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因此放入银行也不是最好的办法。所以大学生应该寻求新的理财道路,改变传统的理财思维,可以通过建立理财的“专项资金”的方式,从小数目的资金开始锻炼理财,避免投资的盲目性,逐步起积累理财的经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理财之路。

(六)大学生可以根据商业银行或证还司推出的有关大学生理财的相关产品,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并进行最优组合

近些年来,一些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采取创新的资金组合方式,退出来一系列新型理财产品,比如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和年龄段的不同,制定相对最优的投资组合,推出有关大学生的理财产品。在此契机下,在校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状况合理选择,综合采用机构提供的最优投资组合比例,高效理智地选择投资项目,瞄准最优的投资组合产品。学会理智地选择理财产品也会为未来大学生的合理理财奠定基础,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开拓自己的就业面。

(七)大学生可以积极利用相关技术部门研发的消费软件,丰富自己的理财途径

目前社会上很多技术部门针对大学生推出了类似于美团、糯米和人人分期之类的支付软件,这些软件具有资金投入量少,更易于方便快捷获取理财资讯,投资收益比较稳健等特点,适合刚步入社会,投资资金较薄弱,没有足够时间关注消费资讯的大学生。这些软件丰富了大学生的消费途径,也正逐渐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手段。大学生可以以基础的理财方式为主,小额适度投资为辅。通过合理规划自己的理财消费,尝试进行投资实践,逐步在投资实践中获取益处。

[参 考 文 献]

[1]满海红,王文荣.基于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下的投资理财观培育研究[J].时代金融,2014(3)

[2]陈丽新.浅谈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培养[J].经济师,2011(2)

[3]孙俊昌.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有效引导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6)

[4]李站稳.浅析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J].消费导刊,2008(9):170-171

[5]周雨风.当代大学生个人理财教育与消费道德引导[J].商场现代化,2007(2)

财经应用文学习计划篇8

关键词 大学生 理财 现状 改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90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Capability

――Take Yanb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UN Sim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133002)

Abstract Nowadays Conduct financial transaction become a hot topic, which take more and more place in people's life. Undergraduate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society, the ability of conduct financial transaction is needed every time. Based on this current situation, we are going to do a research, after statistical the result, we made conclusion and give suggestion.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 financial; current situation; improve

大学时代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段,是各种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理财能力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掌握理财知识,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将会受益终身。

1 大学生理财习惯培养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目标是使大学生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使用金融工具拥有财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理性的消费行为。

(1)理财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财产管理和规划的过程不仅涉及到财务的统筹与安排,还涉及到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不同知识,通过理财行为结合理论实践,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生存能力。

(2)理财能力是大学生顺应社会就业形势的客观性要求。扩招与就业难向来是对立且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想在社会立足,培养理财能力不容小觑。因此,大学期间树立理财意识是顺应就业形势的客观要求。

(3)理财能力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在这个物质横流的时代,拜金主义思潮侵袭导致理财观念扭曲,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益处繁多。

2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延边大学学生的理财能力现状,本项目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延边大学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08份,在有效样本中,男女比例分别占25.48%、74.52%。年级分布比例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别占8.65%、17.31%、52.88%、21.55%。经过数据统计,我们发现了如下问题:

2.1 生活费来源较为单一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生活费在400~600元、600~1000元、1000~2000元、2000元以上的比例分别为0.48%、12.5%、62.98%、24.04%。其中,由家人提供生活费来源的高达96.15%,由此可见大学生独立性较差,资金方面主要依赖家人。

2.2 消费支出无计划

根据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大学生的日常支出主要用于吃饭、服饰、日常用品,奢侈品消费等。并且在大学生的消费习惯中,无计划随意消费、偶尔及经常超前消费的比例分别为38.46%、22.6%以及3.85%(如图1所示),有计划消费者仅占35.1%。在记账习惯方面,每天记账的大学生仅有11.06%,有49.52%的大学生偶尔记账,从不记账的大学生群体比例高达39.42%。

图1 大学生消费习惯统计

2.3 理财观念极为淡薄

通过对月底余额处理的统计(如图2),7.69%的大学生选择马上花光,存入银行以及转入下月生活费的比例分别为36.06%以及51.44%,仅有4.81%的大学生选择投资。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对理财并不在意。

在理财能力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理财能力一般,仅有14.42%的人认为理财是自己的强项。

图2 大学生理财能力统计

3 当代大学生消费及理财现状分析

3.1 当代大学生现金规划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现金规划状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追求时尚和品牌。家庭富裕的大学生往往溺爱成性,随心所欲的购买心仪的潮牌,其他人也经常效仿。追求时尚攀比成风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

(2)消费需求多元化倾向。大学生的消费方向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由此导致的则是资金流出加快,浪费现象严重。如学习用具实际用于学习的时间远远小于游戏、聊天时间,旅行也成了一种流行趋势,耗费的资金不菲。

(3)为丰富大脑不吝惜财物支持。由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大学生会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专业或考取证书为自己就业积累资本。只要是对于未来发展有利的投资,父母都会给予全力支持。

3.2 当代大学生消费不合理原因分析

由于大学生对自己的现金使用和消费信贷不能合理规划,导致大多数同学在月初活的像土豪,月末活得像乞丐。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自控能力不够强。在父母的层面来看,一般都是有计划的给予生活费,然而钱到了大学生手中,该结余的钱不知不觉消失得无影无踪,最终总会导致入不敷出。所以,自身对理财观的重视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2)对父母依赖过度。孩子在理财观建立、成长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往往会忽略了对孩子钱财方面知识的教育。孩子上了大学之后,有些父母对他们的消费要求尽量满足,但对花钱的用途却不多过问。

(3)休闲消费过多。很多大学生们在经济宽裕的条件下,节假日期间乐于休闲消费。这种休闲消费大多限于室内,虚拟空间的交流较多,现实层面的人际沟通能力得不到实际加强。因此,高校应当帮大学生建立良好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3.3 当代大学理财渠道

大学生对理财投资等早已耳濡目染,但是限于资金有限、缺少经验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学生投资理财的起步期较为漫长。大多数人普遍认为大学生投资局限于股票行业,其实不尽如此,适当向其他投资方式拓展并无不可。适合大学生的理财投资渠道实际上有很多,只要把握机会、胆大心细,便可事半功倍。

4 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的解决方案和设想

分析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延边大学学生的理财能力总体水平低,问题多。要解决这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应当从家庭、社会、高校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入手, 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以取得成效。

(1)家庭方面。个人理财意识最初的萌芽来自于家庭的熏陶,家长的言传身教有利于从小派样孩子良好的理财意识。

(2)社会方面。形成全社会良好的投资与理财风气需要政府部门和大众媒体的适度引导,同时运用媒体和舆论,将正确的理财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大学生理财意识的形成。具体可以在各大报刊中开办理财专栏和专版,播出一批理财指导与互动的电视节目,进行全方位的理财知识普及。

(3)高校方面。学生处于高校时间最长,在大学生理财能力培养中高校应该起到最核心的作用。首先应该在平时的专业课程中多加入一些有关理财方面的实践类课程,例如证券投资实战模拟等,以增加学生的理财实践经验,锻炼个人理财能力。其次就是要多开展一些基于理财能力的竞赛活动,例如 “模拟银行”等。培养学生对提高理财能力的兴趣,在竞争中形成爱好理财,善于理财的校园风气。

(4)学生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开源节流”。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量体裁衣地制定适应其自身的投资步骤以及具体计划,进行有效的管理、投资,从而获最大化的效益,为个人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个人投资理财的合理化。

大学生规划现金建议、对策: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逐步形成记账的观念,渐渐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投资理财的精髓所在、充分进行理财计划的管理;定计划。结合个人消费的需求以及力所能及的消费能力,提前制定好预算,努力地按预期设想的计划用钱,防止头脑发热导致的不理性消费。

大学生消费信贷规划建议、对策:目前在校园中,大学生使用信用卡能够获得很大程度上的优惠;并且信用卡四十天左右的免息期,大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通过做兼职等其他正规的途径来筹集还款;另外若出现经济状况较宽裕的情况,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便利进行投资;再者,尽早建立自己的信用档案,随着按时消费还款的记录增多,可用额度会逐渐提高,将会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提供很大便利,并且良好的信用积累有助于今后在金融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大学生投资规划建议、对策:在大学期间,提早培养投资理财习惯着实不容小觑,多种多样丰富化的理财投资方式日益趋多,我们应当尽快结合自身的消费特点制定合理的理财方案并加以实施。目前正处于学生时代,个人(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83页)的资金十分有限,主要依靠父母给予的生活费,且学生应以学业为主其他为辅,故而可以进行一些较为保守的投资。采用的组合式投资理财主要收益虽低,但是具有相对稳定性。

充分把这四方面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就指日可待。

5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解决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依赖于全社会各方的不懈努力。大学生很大程度上会成为将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一言一行将或多或少地影响中国经济的未来。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将有利于他们在未来走出校园后学会理性消费。全社会都应给予大学生理性的引导。大学生“财商”观念的培养与树立,定会成为一件终身受益的事。

参考文献

[1] 乔治・克拉森.巴比伦富翁的理财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小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 下一篇:大二下学期学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