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英语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04 00:14:19

新概念英语学习计划

新概念英语学习计划篇1

周一至周五早晨6:30起床,读英语20~30分钟,随后,边吃饭边听英语;内容北京师范大学《英语》和新概念《初中英语》。

周一至周四首先完成学校的作业,然后周一、周二和周四读新概念《初中英语》,读英语20分钟,然后电话教学。周二和周五共做2篇英语阅读新版《小学英语100篇》,做阅读前先复习上一次阅读中遇到的生词,然后再做当天的阅读文章,遇到不会的生词,待做完阅读后查明词义,并记录到书上。周五放学后做奥数作业,按照老师的要求写明思路,且力图多种方法。每天预习第二天所学内容:语文要求圈出文中生字,并组词至少两个;读课文,了解文中大意。数学了解第二天所学内容,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英语找出生词,查明词义及读音。

周六、周日睡到自然醒,然后周六上午10:10上奥数课,老师讲解后做奥数作业中不会的题,要求写清思路;下午3:30上舞蹈课,然后休闲活动,例如读名著等。周日写学校的周末作业和新概念初中英语作业(含复习本周的课堂笔记),晚上6:30上新概念初中英语。

本学期读书目录:《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呼啸山庄》原著。

每天晚上10:30之前睡觉。

希望本学期自己能够严格按以上计划执行!(法定节假日除外吆!呵呵……)

妈妈感言:

孩子,新学期开始了!你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自己制定如此详细的学习、生活计划,妈妈很高兴!

但一个新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从认知、理解、掌握及应用的过程,因此预习很重要,也就是认知,初步了解的过程,即先知道它对你是个难点;然后认真听老师讲解,达到明白、理解的目的;再通过做作业等复习手段达到掌握及应用的程度。这一点,妈妈以前做得也不好,没有提醒过你,看到你写的学习计划,妈妈才想起来,希望还不晚!因此这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比较生疏的内容,大约需要三个时间点,一是当天预习、复习,二是第八天(即一周后)再复习,三是第三十天(即一个月后)的巩固。因此,孩子对于你,妈妈认为生疏的知识点月末需要巩固,这样你到期末时就会很轻松。

孩子,列计划容易,坚持起来可不那么容易!我可要看你的表现呀!妈妈期待着!!

新概念英语学习计划篇2

所谓自我概念,即人们对自我感知(初级形式)和自我认识(高级形式)的统称。它是一个有机的认知系统,由多种要素构成,如感情、态度、价值观和信仰等,将单一个体呈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看法及思想等组织起来,其中,包括自我形象,自尊,以及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最早由William等(1997)提出,认为自我概念是学习者根据自身经历而逐渐形成的对自我复杂的、动态的观念体系。自我概念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着学习者阅历的不同而不断更新发展,同时,也是一个难以轻易解读的认知过程。但就目前而言,对国外自我概念研究影响最为广泛的则是Shavelson和Marsh(参阅Byrne1996:288-293)。Shavelson等(1976)认为自我概念是一个有层次、多维度的范畴构建,并可以从其多维性、组织性、稳定性、发展性、可评价性和区别性等多方面加以阐释说明,从而提出来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层次理论模型,并在该模型中对自我概念进行定义和分类。其中,位于最顶层的是一般自我概念,同时,一般自我概念也可分为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如外语教育研究中的英语自我概念便属于学业自我概念下的具体细化学科;而非学业自我概念则涉及社会、群体、身体及情绪等自我概念。而测量自我概念的主要手段和形式则包括问卷和访谈等。其中,以Marsh设计的多版本自我描述问卷为首选,因其测试年龄段广,测试内容多样化等优点备受研究人员推崇,在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构设效应。基于上述理论,国内外语教育学者也编制了自己的调查问卷,针对自我概念的好坏与外语成绩的高低展开分析研究。其中,王初明的“自我概念与外语语音学习假设”影响深远。王初明(2004)指出,语音作为外语学习中的一环,虽然只是学习者在初级阶段所接触的知识,但是学习者的语音掌握程度将影响其今后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概念,进而影响整个外语学习水平,并通过实例数据分析,证明英语语音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成绩。随后,潘春梅(2007)以实验对照的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外语语音学习假设”,提出通过“写长法”以写促学,提高英语自我概念,并以此促进学生外语学习。此外,在此之前,也有研究者从总体角度,探讨英语自我概念与外语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郑蕴(2010)通过对工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自我概念调查中,发现工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自我概念不仅与其英语成绩密切相关,且呈正相关趋势。英语自我概念程度越高的学生在考试中越容易获取高分;而自我概念较低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则容易缺乏信心,通常分数较低。由此可见,将自我概念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当中刻不容缓。

二、如何帮助学习者创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1.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自信心

长期以来,中国外语学习者最为薄弱的一环便是实际运用口语进行表达的能力。一节外教英语课或一节大学英语课很少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使用英语完整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哑巴式英语”也由此而来。一旦需要开口表达,多数学生都表现得颇为焦虑,不知如何应对。久而久之,更是对口语表达欠缺信心。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多为学生创造运用外语表达的机会外,还要在倾听学生参与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学习者树立外语学习的自信心。Hedge(2002)把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比作是教育者、组织者、咨询者及帮助者。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真诚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与传统严肃严厉的师生关系不同,当代师生关系提倡教师与学生平等融洽,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不应再有教与学的对立面现象,因为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学习成绩。同时,面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也不可采取粗暴指责的态度一味批评学生,而应在适当的鼓励肯定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渐培养出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信心。

2.制定合理教学内容及任务,让学生感受外语学习的成就感

不论学习者的年龄水平如何,外语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教学计划和任务之时,都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现有水平及接受能力,既不可安排难度严重超过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教学内容,挫伤其外语学习的自信心;也不可单纯为了追求学习成就感而安排难度过低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对外语学习失去兴趣。不论哪种情况,一旦学习者对外语学习产生了消极抵触的态度或情绪,那么教师将很难再扭转局面,调动学生重新投入到外语学习当中。“教学即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和能力为起点,经过教学的互动过程,最后达到教学目标”(严明,2009:11),因此,外语教育的第一步便是要正确判断学生现有程度水平,制定合理适中的教学内容。这也与Krashen提出的“i+1”可理解输入理论不谋而合,即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理解性语言材料的难度,要略高于学习者现已掌握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如此,既可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感受征服外语学习的成就感,又可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绪氛围。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外语学习氛围

MarionWilliams和RobertLBurden(1997)认为,给学习者提供的环境应该能够强化学习动机并充分考虑学习者情绪、心理及社会因素,如此,教师才能帮助学习者加强语言的学习。因为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成绩不仅受自身智力水平、记忆能力、思维强度以及注意力集中程度等认知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其学习态度、学习动力或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干扰,故而,教师在外语教育过程中,除了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外,还要积极关注学习者的心态、情绪或动机等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状态。随着现代科技及知识的日新月异,教育者可利用的教学方法和媒介也举不胜数。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多媒体在当代教学中的应用,外语教育同样也是多媒体发展的一大受益人。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从视听等多个视角丰富学习者的外语课堂、辅助教师教学,还能为学习者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此外,教师也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如为学生编排英语戏剧或开展英文歌曲比赛等。

三、总结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才是学习的主体。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探寻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不仅能够极大提升外语教学的效率,也能够为外语教育的研究取得长远收益。通过本文分析研究,不难看出,自我概念便是便是当代外语教育与心理学研究的完美结合,教育者通过培养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自信心、激发学习成就感,为其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以此培养积极的外语自我概念,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习者的外语成绩和水平。

新概念英语学习计划篇3

概念学习亦称“概念获得”或“概念的掌握”。其实质是个体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把握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关键特征。概念是构成命题知识的细胞,故概念学习是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核心任务。

科学概念教学可以帮助儿童把大量的资料概括为少数概念,理解用相关概念体系建立起来的原理和定律,并凭借他们去解释和说明新的观察结果和经验。儿童掌握概念以后,可增加所学知识的适用性,提高概括和使用知识的能力。

二、前概念的定义

1.心理学意义上。前概念可以说是维果茨基的开创性研究。在《思维与语言》中,他重点研究了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前者是指在有计划的专门教学条件下掌握的概念;后者亦称“前科学概念”,即前概念,主要是指未经专门教学,在同其他人进行交际和积累个人经验的过程中掌握的概念。

2.现象学意义上。在现象学的范畴中,前概念是指“原则上可直观到的事物的总体”,强调的是一种直观性,未被规定性。

3.英语教学中的前概念。在中国知网中输入关键词“前概念教学”得到10295条检索检索结果,当关键词为“英语学科前概念教学”,只剩8条相关的检索结果。通过对这些文献分析发现关于前概念研究:

从所涉及的范围来看,大多数局限在数学、物理等理科范围内,对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寥寥无几。

从产生的途径来看: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知识的负迁移和旧有概念的局限;由词语带来的曲解; 进行不当的类比。

从解决策略来看:创设情境;验证、纠正和完善概念;实验演示;认知冲突;合作学习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前概念英语教学理念是指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时,通过自身的观察体验去认识事物并习得概念,它强调的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学习潜能。

三、前概念教学策略

根据对现有研究的分析归纳,前概念教学策略有“通过师生对话显示出学生的前概念;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实验验证、概念重释和比较鉴别等方式纠正前概念中的错误成分;深刻讲授,特别是对于科学概念的教学要给学生以全面的理解”。但笔者认为可以从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上着手,将前概念教学策略概括为两个词:丰富和修订。具体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一致的要丰富,使其转化为科学的概念;反之,相矛盾的,则需要修订。

课堂实例:

笔者于2016年2月到7月在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进行教育实习,任15级生科1502班和地科1502班的公共外语教师,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中Unit 4 College sweethearts为例,课堂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何以笙箫默》图片和音乐,让学生猜测主题;老师讲一个有关此话题的小故事;学生写自己的初恋小故事;依据学生写的故事,总结归纳怎样写好记叙文。这样的设计首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有利于学生积极地调动他们所拥有的前概念,即与本课主题相关的经历,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如何写记叙文,那么在英语学习中这种方法是否同样适用呢?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正如奥苏泊尔所说,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因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再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2的Unit 2 Journey into the unknown中长对话部分,听录音前,让学生浏览选项,猜测主题。根据题肢里频繁出现的关键词 “Plants”, 并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学生可以推测出这篇长对话内容是关于一个类似于森林的地方,随后听录音中关键词 “the Amazon rainforest”也证实了这一点,那么第一小题关于这个地方的介绍的题就变得容易的多了。随后的几个小题(这篇长对话的主旨,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根据学生所具有的前概念(现在我们所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弘扬的正确的价值观等)就可以完成了,且正确率很高。

四、前概念英语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

教师们对前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认为前概念属于物理、数学等学科领域,与英语教学无关。教师们对前概念的处理方式不合理:漠视,课堂上忽略学生的前概念;打压,虽注意到了学生的前概念,但出于其他原因(如为避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进度),所以抑制了学生的前概念;无能为力,这可能源于部分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的欠缺。

五、结论

新概念英语学习计划篇4

《英语国家概况》;远程教学设计;开放教育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是英语专业必修的一门知识性基础课,它囊括文化深厚、国际影响力强、与我国交往密切的五个传统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地理、经济、艺术、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等多各方面的内容,加之课程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多个范畴,一方面相关的词汇比较冷僻,不说准确记忆,要读懂就得花上相当长的时间;另一方面,如果误解或误读,会形成笑料和差错,无形中放大了国际交往中的信息理解风险。特别的,对于远程教育的主体——年龄偏大、离校时间长、知识遗忘较多的在职学生来说,这门课已成为学习难点。作者在《英语国家概况》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该课程的导学模式精心设计,现就设计思路和具体做法提出自己的心得。

1.以降低学生对英语国家信息误解风险为导向的教学设计

如何调动学生兴趣,如何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指导学生以互动交流等形式掌握知识重点及难点,是一个难题。鉴于本课程学习质量不高可能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信息理解风险,因此课程教学设计就以降低风险为导向。

立足于开放教育的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是当代开放教育的立足基础,特别是尼尔的个别课思想、斯金纳新行为主义中的程序教育观点、比亚杰与布鲁纳的建构主义中的强调学习过程的作用、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都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畅通,从而有效帮助学生降低对英美国家情况的陌生感。

教育者转变观念和角色。在导学方面,教师真正发挥引导、指导、辅导作用的前提是观念的转变。这里的“引导”,是指教育者应做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引路人、引导人,帮助学习者建立学习目标,并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学习策略和途径;这里的“指导”,是指导学习者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认知的能力;这里的“辅导”,是辅导学习者利用各种便利手段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

强调导学结合,双方共同努力降低信息不对称。“导”和“学”有着特定的内涵:“导”是指教师或教师群体的教学活动,也即“导学过程”;“学”是指学生个体或者学习小组的自主化学习活动,也即“自学过程”。“导”与“学”还反映出远程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新型双边关系:教师即教育者是导师,学生是学习者,教育者与学习者互为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导学结合就是开放教育教学过程围绕着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展开导学和自学,既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又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这种机制的形成,应以课程教学内容的有用性,也就是跨国语言交流的实际需要为前提。

2.针对学生实施有效降低其误解风险的措施

整合完善网上动态教学资源。这门课程的网上资源包括:课程说明,教师介绍,教学大纲,实施方案,教学辅导,直播课堂及在线测试等栏目。其中电子教案的制作插入了许多涉及英语国家城市、地理、政体、历史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图片,不仅能调动学生兴趣,而且使书本知识形象化。对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整合利用是良好指导学生的必备条件。

重整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是课程学习的保证,教师应在熟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针对降低对英语国家相关信息误解风险这一主导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来安排学习过程,帮助学生以面向充分了解英语国家情况为出发点的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目的。基于此,作者制定了课程学习设计(见下表)。

以专题形式加强交互式教学辅导和答疑。依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不局限于教材,充分利用网络上有关的信息资源,针对主要英语国家的特点,确定一系列的学习主题,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如美国概况的学习主题有:“政体”、“族源”、“历史”、“文化热点”等;英国概况的学习主题有:“皇室及历史”、“文明史中的英国”、“文学”、“英联邦”等。同时对每个学习主题,教师都为学生提供参考学习途径,并提出学习要求,学生需自主上网浏览,搜集信息,然后以小组学习或网上讨论的形式互相交流。

3.结束语

互动导学是非现场远程教学的重要因素,其质量和水平,决定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以上是作者对《英语国家概况》这门课程的导学设计思路和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指正,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

[1]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新概念英语学习计划篇5

Stern认为, 发音学习虽然只是外语学习的一部分, 但是初学阶段的发音学得好坏对以后的整个外语学习会产生关键而深远的影响[1]。由此可见,打好英语语音基础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尤其重要。本研究以问卷的形式,抽样调查了浙江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研究情感因素对高职院校新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

二、影响语音学习的情感因素

根据美国学者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是通过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有了合适的大量输入,并不等于学习者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要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2]。克拉申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这些情感因素包括动机、自信心、焦虑和自我概念等[3]。

情感过滤的高低将影响语言学习者可理解性输入的吸收。王初明指出,语音虽然只是英语学习的一部分,但相对于听、读、写、语法、词汇等英语技能和知识的作用,语音对英语自我概念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深层原因是包括自我概念在内的情感因素在起作用[4]。

三、关于高职院校新生英语语音学习情况的研究

(一)研究对象

此次问卷调查对象为浙江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男生12人,女生84人,年龄为18-20周岁。

(二)研究工具与分析过程

2015年12月,126名浙江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问卷的目的是研究情感因素对高职新生的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此次分发问卷126份,有效问卷96份。该问卷采用的研究工具是E. Horwitz et al.研制的“外语课堂焦虑感量表”(FLCAS)[5]。考虑到该量表与英语课堂的情感因素有关,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所以选为此次研究的测量工具。FLCAS是一份英文调查问卷[6],为了排除英文问卷理解上的干扰,作者将原问卷翻译成了中文,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本问卷共20道题,涉及情感因素的四个方面:自我概念、动机态度、学习焦虑感和交流焦虑感,目的是调查学生在不同情景下的实际感受。

本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在5个选项中选择最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一项,选项依次为“非常同意”、“同意”、“中立”、“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问卷总分100分,根据选项从左至右顺序得分依次为5、4、3、2、1分,学生所得分数越高表明焦虑度越高。问卷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情感因素中的自我概念、动机态度和交流焦虑感占比均超过26%,表明高职学生在这三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其中交流焦虑感所占比例最高、得分最高,说明学生存在英语交流障碍。学习焦虑感得分最低、所占比例最低,为20.1%,表明高职学生的语音学习焦虑感偏低。

第1-5题表明学生相信自己的语音水平,但是在语音语调发音方面不够自信,对自我概念认识不清;第6-10题表明学生对语音学习的态度积极主观,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学习计划上,学习动机不强;第11-15题表明学生语音学习心态乐观,没有明显的学习焦虑感;第16-20题表明学生在进行英语发音时有紧张情绪,存在交流焦虑感。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高职学生对自己的英语语音学习心态乐观,但是自我概念认识混淆,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焦虑感不明显,存在交流焦虑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英语语音学习。

四、总结

新概念英语学习计划篇6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商务英语 市场营销

一、引言

用目标语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content-based language teaching)又被称为浸泡式教学法(immersion)被证明是一种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非常有效的方式(蔡云,2001)。其基本的做法是以英语为媒介教授管理学、营销学、国际商法、商业概论等商务课程,取得一石二鸟的效果。但是此法仅仅解决了一个授课的语言问题,至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并未提及。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在用英语为媒介教授商务知识的同时,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组织学习,可收到更为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理据

任务型教学通过设定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学习者通过实施任务和参与活动,促进自身知识的“重组”与“构建”(方文礼,2003)。

“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被 Hutchinson &Waters (1987) 称为专门用途英语发展的第五阶段。作为专用英语一个重要分支的商务英语,其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学习者明确的学习动机和高涨的参与热情(林添湖,2001)。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有赖于学习者积极的参与。那么如何才能吸引学习者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呢?通过“任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任务的布置使得学习的目的具体化。根据Norris (1998,转引自韩宝成,2003),任务就是用语言来完成的真实世界的活动(real-world activity),而商务英语的学习目的就是学会用英语来完成各种活动。假如我们把完成各种商务活动本身作为我们学习的任务,那么学习就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就能进一步地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和热情。

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将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阅读结合起来,需要与同伴进行合作,这种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正是当今商务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因而任务型学习理论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有利于学习者综合素质的培养。

任务型教学法以二语习得理论为依据,并吸取了交际教学法的思想(韩宝成,2003),提倡通过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语言接触和输入,获得用语言进行交际,最终达到用语言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重视学生信息的沟通能力而不是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丰玉芳,唐晓岩,2004),这就可以解决一直以来困扰商务英语教学中语言和商务孰重孰轻的矛盾。通过任务型教学,语言被用作解决商务问题(完成任务)的工具而习得,商务知识作为任务的本身而得以完成(获得),使得英语和商务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三、具体的操作(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

下面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介绍任务型教学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来源于企业经营管理,又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富有指导意义的学科。在市场国际化,企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现代的营销策略成了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关键。我们为社会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必须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念,因而这门课也成了商务英语学科课程设置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市场营销的教材很多,深浅不一。对商务英语的本科生来说,概论性的教程比较合适。本文采用了新西兰管理学院(New Zealand Institution of Management)Introduction to Marketing 的课程大纲,Boaz (2001) Marketing in New Zealand 为教材,授课对象为商务英语大三(下学期)的本科生,授课语言为全英文。

1.任务的设计

对于任务的界定,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任务进行了描述。其中Nunan(1989)把任务分为真实际任务(real-world communicative task)和教学型的任务(pedagogic task)。交际型任务强调学生用目的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工作任务,而教学型的任务则专指为教学而设计的活动。

为市场营销学设计的任务以任务链的形式出现,兼有交际型任务和教学型任务。本课程最大的任务设计为让学生完成一份营销计划书。该任务具有真实性、连续性和概括性的特点,涉及本门课所学的几乎所有的基本概念及理论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营销计划书的任务在第1周( Introduction to Marketing)后布置,要求学生在第16周完成,横跨整个学期。本任务的设计符合以下几项原则:

(1)真实性原则(authenticity principle)

营销计划书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撰写营销计划书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真实明确的语言情境,可学会用语言完成真实的交际活动。

(2)形式―功能原则(form-function principle)

该任务的设计注重语言的形式和功能的融合。商务报告语言的简洁性、正式性、格式的规范性以及其推理、演绎、说服等的功能都在这一任务的完成中得以训练。

(3)阶梯型任务原则(task dependency and scaffolding principle)

整个营销计划由一系列子任务构成。各任务既可独立完成又相互依赖。比如营销组合(marketing mix)部分必须建立在SWOT分析及目标市场的基础上,而目标市场的确定又必须建立在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调查和企业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再比如目标(market objective)――策略(market strategy)――实施(implementation plan)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环环相扣,前后联系,任务与任务之间既有纵向又有横向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整个任务链由最大的营销计划任务维系,各子任务为营销任务服务,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任务群。

(4)做中学的原则(learning by doing principle)

自始自终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相关的营销知识及英语表达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其认知能力,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市场把握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由于营销计划的对象(公司和产品)由学生自己选择,他们还必须自己选择一个产品,并通过各种渠道(媒体)对这个产品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解。在为其设计营销计划时还必须考虑市场的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得到极大地提高。完成任务的过程无疑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在营销计划书这个大任务的统领下,每一章节的教学活动还包含不同的任务,如回答问题,案例分析,设计调查问卷等。每一章的任务多以教学型任务为主,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本章节讲述的概念原理,以及这些原理在实例中的应用。完成任务的形式多以小组讨论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案例分析介于交际型任务与教学型任务之间,案例来自真实的生活,也可根据本章节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适当的改编。问题的回答纯粹是教学型的任务,而为某一具体的实体或事件设计调查问卷则属于交际型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必须用英语进行,故其英语表达能力得到极大地锻炼。

2.任务的实施

整门课程的教学分为教师授课(lecture)、辅导(tutorial)和课后阅读三部分。教师授课阶段主要由教师讲解(输入阶段),辅导阶段主要由学生提问,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课后阅读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根据课程大纲的规定,学生至少要花与课堂学习等量的时间进行课后阅读。内容包括教材,案例,以及辅助材料。任何一个任务的实施都包括了准备、执行和评价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教师授课,学生课后阅读

执行阶段:辅导课上的回答问题,小组讨论

评价阶段:评价分为学生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两部分。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评价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可行性,以及使用语言的正确性。一些明显的语法错误及口误往往由同伴指出而得以纠正。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不同的小组,对讨论进行适当的监控,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评论。

对于整个营销计划来说,各个章节的学习及各子任务的完成都是对其的准备阶段,其执行阶段由学生在课后进行。对于营销计划书,学生可以分阶段进行撰写。如学完第1到8章之后,学生应该完成 SWOT分析及确定目标市场(Target Market)。教师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醒,但不强制进行检查,给予学生完成任务适当的自由度。在整个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引导者,监督者,参与者的地位,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中心。

对营销计划书的评价以评分的方式进行。评价从计划书的格式、语言到内容分为各细分标准。要求格式规范,语言简洁,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但对细微的语法错误不予追究;内容必须符合营销学的各项原理。考虑到学生缺乏市场经验,故对其市场可操作性不予追究。

四、效果和反馈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系采用上述方法对商务英语方向大三的学生进行了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参加学习的96名学生有93位同学通过了由新西兰管理学院(NZIM)要求的各项测评,获得了由新西兰颁发的该课程的单科结业证书。我们还同时采用此法进行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上课教师为新西兰霍克斯湾东方工业学院(Easter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wke’s Bay)原副校长 Tony Smith, 同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课程结束后,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参加学习的96名同学进行了语言学习效果调查。结果显示72%的同学反映其英语水平有了很大地提高,28%的同学反映有一些提高。在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79%的同学认为通过学习,其听力水平有了提高,62%认为写作能力有极大提高,59%认为其口语能力有了提高,39%认为其阅读能力有了提高。不难看出,学生在学习商务知识的同时,语言技能相应有了进步。

五、结语

我们的尝试证明任务型教学非常适合运用于商务英语的教学当中。任务的设计可以涵盖整个课程,甚至可以跨课程,使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联系更为紧密,互为补充。现在我们正在尝试跨课程的任务型教学,试验成果拟另撰文阐述。

参考文献:

[1]Boaz, A. Marketing in New Zealand [M]. Auckland: Pearson Education New Zealand Limited,2001

[2]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Long, M.H.A. A role for Instruc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ask-based Language Training [D] in K.Hyltenstam &M.Pieneman(eds). Modeling and Assess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ondon: Multilingual Matters,1985

[4]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5]蔡 云: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有效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第4期

[6]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9期

[7]丰玉芳 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6期

[8]韩宝成:语言测试的新进展: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5期

新概念英语学习计划篇7

 

关键词:高校英语 分类教学 综合探讨

一、分类教学的概念及提出

所谓分类,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后,区分事物的联系与区别,抽象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再进行有序的组织和划分。而所谓分类教学,就是指教学工作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资质状况、体能素质、智力思维等方面的差异,划分不同的层次和类别,确定各类别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施不同的考核制度,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教学工作,从而在挖掘学生最大潜能、发挥学生最大才能的同时,谋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随着分类教学这一概念在认识和实践中逐步被重视,并广泛使用于各类学科教育中,许多高校教学工作者都认识到高校分类教育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英语教学,这是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捷径。

二、从认识角度分析高校英语分类教学的合理性

1.分类教学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中国的高校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这种变化发展,不仅体现在高校教育的性质和内容上,也体现在高校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上。过去的教育,总是强调统一规划、统一实施,进行统一的大班式教学和统一的集中管理,这种模式之下极其容易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一些学生感到“吃不饱”,即教学内容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需要;而另一种是一些学生感到“嚼不烂”,即他们吸收知识的能力有限,在短时间内总是无法快速高效吸收被传授的知识。这种带有平均主义色彩的集体教学方式,与学生多样化、丰富化的个性需求,一直是充满矛盾,背道相驰的。而时代越是进步、教育改革越是深入,这一矛盾就越显得突出和明显。因此,英语教学中的分类教学,是符合教学发展规律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旨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与之适应、并利于其接受的教学内容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从整体上看,这是种极具有发前景且已经广泛应用开来的英语教学方式。

2.分类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原则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科学的、正确的教育途径,使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素质教育自然是十分强调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和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极大的发挥,从而形成一批满足社会多方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英语这一学科的特点,由于学生的英语环境、英语基础、英语学习能力存在普遍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是十分大的,采用分类教学的方法,正是倡导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也为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3.分类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

毋庸置疑,因材施教是高校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要求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自身素质,来选择适合每个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教学,发挥不同学生的不同长处,弥补不同学生的多种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也是孔子主张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在外语学科上,随着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应当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进行切实有效的英语课程的教学,是他们面临的许多新课题之一。

三、从实践角度探讨高校英语分类教学的可行性

在认识上看到了分类教学的优越性,那么在实践中应当如何落实英语课堂的分类教学?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和过程进行:

1.划分不同类别的学生

分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可以是成绩,可以是能力,可能是考试,可以是考核)把学生分为甲、乙、丙三类。例如,甲类同学对英语十分感兴趣,他们的英语基础比较扎实,听、说、读、写方各面都有着很结实的功底,并且拥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接受能力也都比较强;乙类同学对英语比较有兴趣,成绩还不错,但是不够稳定,在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上处于中等水平;丙类同学的英语基础比较差,学习上又比较懒惰,需要人时刻督促,英语成绩也不算好。高校英语教师对这三类型的学生,首先要做到细致分类,心中有数。在编写教案时,才能够兼顾到三类学生的实际情况,设

[1] [2] 

计好不同的授课内容。

.规定分类教学的目标

针对甲乙丙三类学生,要在统一要求的大前提下,把实现目标的定位和难易程度划分为几个梯次,定出不同的起跑线和终点线,如果一味强调高度统一的步调步伐,会导致有的学生即使努力很多却取得不了相应的成绩,有的同学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他们理想的成绩,这将严重挫伤同学的积极性,或者使得优等的学生也得不到长足和切实的进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对分类教学目标的划分,首先要有一个有层次、讲梯度的标准,这种目标不仅能够要看得见,而且要使得学生们经过他们的努力确实能够够得着。

.找准分类教学的方法

因为分类教学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其他教学手段和措施,因此要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这几十分钟内充分地学习,并且是各有所学,各有所得,高校教师就必须把握好教学的每个环节,有意识地进行分类教学,同时组织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这对他们的备课工作就提出了更多严格和全面的要求。英语教师在备课中,要对不同类别学生设计不同的发问,不同的课堂掌握重点和课后作业难度要求,比如对单词掌握的生疏程度,对句子的把握,对话题的理解等,同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让同学们处于分割的状态,也就是既要有各个分类的思想,又要有整体统一的大局考虑。

四、针对高校英语分类教学的创新理念

实践证明,分类教学是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效果上看,在英语课堂中采用分类教学,使得“两极分化”变成了“共同致富”,也调动了教师和同学双方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但是,分类教学的理念也是在不断发展的,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就需要我们在原来的理论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创新理念。比如说,首先,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进行详细的细分,理解内心动机才能防止错误的划分和不利于同学的长远发展。其次,需要广泛地应用创新教学模式,让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借助一些互动手法和互动环节,甚至可以利用当下十分流行的博客和微博媒体平台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促进教学相长。随着这些科学方法的应用和推广,高校英语分类教学会在认识和实践中取得新的进步和发展。

新概念英语学习计划篇8

“信念”一词是一个存在于人脑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很难对其下定义。《牛津高阶英汉学习词典》把“信念”这个词定义为对某人或某事信以为真的感觉;信任、相信某人或者某事,或认为某事的真实性。Nespor(1987)认为信念与我们所想的、所知道的密切相关,但其是一种会掩盖、重新定义、扭曲、重塑思想和信息加工过程的情感过滤。Sahin,Bullock 和 Stables(2002)认为信念是涉及感觉、假设,隐含的和明确的理论、判断、观点等。《朗文词典》指出:“教师信念体系”被认为是“语言教学中教师持有的关于他们自身角色、教学、语言、学习和他们的学生的观念和理论。教师信念体系是来自教师的经历、观察、培训等比较稳定的观念”(谢翌,2006)。Richards 和 Lockhart(1994)把教师信念体系建立在目标、价值的基础上,教师所持有的信念关系到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以及对他们的工作和角色所在体系的理解。这些信念和价值作为背景,让教师做出决定和行动。Borg认为教师信念是教师的教育学信念,或者和个人教学相关的信念。通常被研究的领域有:教学、学习、学习者、学科、教师或教师角色(Calderhead 1995)。Krech和Crutchfield(1948)提出了描述信念的七个特征和维度:“种类、内容、精确性、具体性、力度、重要性和可证实性。”Willian和Burden(2000)认为教师信念中的“信念”,不是对于某种宗教或信仰的坚定意志,而是泛指他所信以为真的东西,他内心深处对特定事物的个人看法。通过之前国内外的研究者对信念及教师信念有关概念的阐述,我们可以把教师信念概况为:教师持有的有关教育教学的看法、观点或思想。

根据以上研究,可以把教师信念分为以下六类:(1)关于语言的教师信念:包括教师对英语语言特点、功能和地位的理解。对于不同的教师,英语代表不同的事物:它可以是一种文化、一种技能或是一门学科。不同的教师信念会形成不同的语言教学和学习目标,并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2)关于学习的教师信念:成功的语言教师应该关注学习的真正意义、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学习效率,并理解学习者要求获得什么样的学习效果等问题。(3)关于学习者的教师信念:包括教师对学习者的角色和成功的学习者的认知。(4)关于教师自身的教师信念:包含教师的角色和成为优秀老师的标准。(5)关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信念:包括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方式、课堂的作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行为、课程评估和有效教学标准的认知。(6)关于课程的教师信念:包括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和其他相关教学资源、教学计划和对课程评估的认知。

二、小学英语教师信念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合作与竞争日趋密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要,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纲》(试行)的提出,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各地开展。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育中重要的社会力量,教师信念在教师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教师信念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Williams和Burden(1997)指出教师信念对教师影响很大,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行为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观点和学生。Richardson(1996)认为态度和信念在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Wilson和Cooney(2002)指出教师信念是决定教什么、怎么教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信念”的定义表明了教师以他们信念框架的内容形成教学计划和交互式的决策,从而进行教学(Richards 2001)。Thompson(1992)指出了解教师的信念是变革的关键所在。教师信念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态度,还对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可见,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信念的更新、促进与发展,教师的教学信念严重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小学是英语教育的基础阶段和关键时期,关系学生未来英语教育的发展。小学英语教师的信念必然深深地影响小学英语教学,由于小学英语教育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英语教师的信念至关重要。因此,为了促进小学英语教师信念的提高,以及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要深入了解小学英语教师的信念,对小学英语教师信念的研究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小学英语教师信念与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teachers’ professionalization)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指的是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邓金,1989)。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小学英语教师由“普通人”转变为“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他们在教育教学职业生涯中,通过不断学习,加强对英语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相关技能的训练,逐步提高教育教学素质,最终成为一名优秀、专业的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Kagan(1992)指出关于教师信念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信念对教师学习的影响;一是教师信念是否会发生改变。教师信念作为“过滤器”促进或阻碍教师学习,对教师学习有重要的影响。Guskey(2002)认为教师信念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实践的结果。当教师尝试新的教学行为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时,他们或许会改变一些已有的信念。他认为只有首先改变教师信念和教师态度,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得到改变,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促进小学英语教师信念的提高与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1)注重师范生的教育培养,尤其是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师范生大部分会成为未来的教师,他们的教师信念必将影响今后的教育教学。良好扎实的师范生教育和职前基础教育与培训,为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做好了充分的教育教学准备。通过优化职前教师教育,建立积极开放的教师信念体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加强小学英语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自我监督和审视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找到个人存在的教学问题,能及时调节教学行为,从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的教学反思可以把隐性的教师信念外显出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增添内部动力。

(3)经常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在职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培训、进修和学习的机会。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该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教师的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我们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师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满足他们不同的自我发展的需求。开展教师间的互动学习、交流和观摩,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分享和探讨不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同行和专家的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强化积极开放的教师信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有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强职后教师的教育培训和学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积极鼓励小学英语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可以给予适当奖励,让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得以解决实际问题,不断重塑和构建教师信念,促进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学习计划范文 下一篇:中级会计师学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