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低保整治排查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1 17:11:52

社区低保整治排查工作总结

社区低保整治排查工作总结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alina”为你整理了这篇生态环境分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今年工作总结

(一)突出问题导向,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开展大气污染精准治理减排,加大扬尘治理力度,实施重点行业VOCs整治,1-10月,我区空气优良率为92.6%,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4%。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1-10月,辖区内省控以上断面III类及以上水质达标率为75%,县控以上断面III类及以上水质达标率为66.7%,省控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推进污水零直排建设,椒北工业功能区块已完成任务;医化园区中18家重污染企业、14家轻污染企业已完成任务。三是打好净土清废战。深化土壤污染防治,已完成13个疑似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工作;已完成18家国家质控的详查企业的地下水采样工作;已明确19个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非污染地块。启动椒江区“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集转运试点工作,目前已设立3个收集点,着力完善工业固体废物收运体系,提升工业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风险防范能力。

(二)突出严格执法,中督反馈问题整改有效落实。一是扎实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目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未结案信访件“德鑫公司搬迁”问题,考虑企业生产、员工安置等实际情况,给予企业6个月生产过渡期,明确2021年1月份停产退出。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我区共受理54(计45.3)件信访件(全市518件),其中重点件4(计2.1)件(全市16件),责令整改企业38家,立案处罚13家,累计处罚121.7844万元。二是推进医化园区综合整治。邀请专家开展地毯式排查,排查出问题178条,完成整改131条。建立“一企一员”制度,实行企业包干服务,责任落实到人。运用无人机、声呐无人船、内窥镜探管等多种高科技手段,严厉打击暗管偷排违法行为,对振港染料顶格处罚100万并责令停产整治,刑事拘留5人,批捕包括法人代表、总经理在内的4人,企业内部暗管已拆除并灌浆封堵;查处了东风化工涉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案,刑事拘留5人,批捕包括法人代表在内的2人。

(三)突出机制创新,生态环保体制改革持续推进。通过制作宣传视频、发放宣传册、发送工作短信等方式,实现固定污染源工作企业通知全覆盖。创新开展“一对一”现场登记服务、发证企业分批培训等,保质保量完成固定污染源清理工作,共完成排污登记3531家,发证76家,整改41家。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委托浙江省环境科技公司编制椒江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及美丽椒江建设规划纲要,并召开工作部署会,明确任务分解。

亮点工作:

一是创新环保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积极探索“互联网+环保监管”新模式,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区域环境质量管控一件事、第三方环保治理一件事、环保业务协同一件事,打造集区域环境质量监控、审批、企业监管与服务、宣教培训、第三方治理单位管理、内部科室协同等功能为一体的全新综合管理系统。目前,环保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项目已通过区改革办、区大数据局等条线向省级申报县域集成管理重大改革项目、观星台优秀应用、十四五政府数字化转型重大项目等。

二是实行“环评规范化”创新。加强环评等机构管理,严厉打击环评领域弄虚作假行为,强化溯源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发挥环评源头预防作用。打好助企惠企组合拳,推进我区特色行业管理要求模块化。根据“三线一单”和区域调整实际,重新调整熔炼、表面处理(非电镀)、橡胶等重点行业管理准入指导与行业提升规范。

三是加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打击力度。截止11月初,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8000余人次,检查各类企业3000余家次,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77件,罚款888万元,移送公安20起,刑事拘留10人,行政拘留29人,查封扣押11起,限停产案件18起,承办了新《固废法》实施以来全国首例处罚案。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件482件,同比下降13.62%。

四是创新引入“环保管家式”服务。引进上海一家第三方“环保管家”公司,在前所街道六联眼镜园区和海门街道太和园区进行试点,帮助轻污染企业指出和改正环保管理方面的不足,助推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环保技术服务与我区工业园区环保管理需求的无缝对接,组建并扩大组织提供优质治理服务,推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前,与第三方“环保管家”公司签订协议的企业已有15家。

二、明年工作思路

(一)坚持绿色生态,稳步提升环境质量

一是强化水环境治理。围绕“水质提升、水生态保护”的中心任务,以“椒北水系水质稳定达标、洪家下陈区域水质明显改善”为两大目标,以重点涉水行业总氮总磷控制整治、区域污水处理厂建设、跨区域引调水工程、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生态缓冲带建设为抓手,推进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和近岸海域生态保护。完善水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计划在椒江建设5座水质浮标站,在医化园区建设3座微型水质自动站。

二是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抓好臭气异味治理、汽修行业整治、PM2.5和O?“双控双减”等专项行动,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推进椒江区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上牌“一站式”服务改革;开展工业企业VOCs减排, 坚持绩效分级差异管控,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力争各项指标达到年度考核要求。加强大气监测体系建设,在5个街道选址建设5座三参数乡镇空气站并投入运行;主要道路建设3个道路微站并投入运行;完成4套黑烟抓拍设备调试安装。

三是加强治土长效管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落实污染地块开发利用联动监管机制、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督促实施一批管控和修复重点工程。排查沿岸工业场地,对在产企业进行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深度排查,对退役工业场地开展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形成疑似污染地块清单。绘制沿岸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地图,实施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的分级“一张图”管理。

四是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到2022年6月底,完成全域范围内“无废城市”建设,基本实现产废无增长、资源无浪费、设施无缺口、监管无盲区、保障无缺位、固废无倾倒、废水无直排、废气无臭味。合理规划布局椒江区固废收储项目,拓张服务范围,形成椒江全域的固废收集体系,实现固废的安全高效利用处置。

(二)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一是抓好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抽调专人专职跟进,紧盯警示案例问题、反馈问题和重点信访件的整改反馈,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各项任务整改,积极做好第二轮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准备工作。

二是深化医化园区综合整治。建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医化整治工作,督促医化企业在2021年年底完成销号任务。邀请中国环科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专家,对医化园区在产企业进行地毯式摸排,制定全方位的整治实施方案。梳理明确的问题清单。通过无人机智能巡检、VOCS走航、水环境巡航等科技手段,对医化园区实行水陆空全方位的监管。开展医化园区地下水隐患排查,制定医化园区分区管控措施,稳步推进医化园区地下水改善工作。筹建医化园区工业废水站,系统解决医化废水和地下水深度处理难题。开展九条河污染源调查,实现有的放矢,从源头截断污染源,提升河道水质。

三是强化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做到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限时办结,有力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严厉打击损害群众环境权益的环境违法行为。

(三)坚持改革创新,统筹抓好生态建设

一是深化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智慧环保”项目建设,对全区污染源实施全过程智慧管控,实现环保一张图、监管全覆盖。完成环保“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平台建设,以“精准监管,精细服务”为切入点,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等科技手段强化“过程监管”,通过平台实现数据监测告警,加强部门协同处置,融入全区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二是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编制并落实美丽椒江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作为我区今后美丽椒江建设的指引,申报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和自然保护地监管,严守生态红线。

三是推进新兴工业区审批工作。对慧谷科创园、聚星科创园、康乐小微园等新兴工业区开展专项服务工作。制定环保提前告知单,确保企业在入驻园区时即能了解环保要求,提升业主参与环保审批的主动性。利用“一张网”,在政务服务网上了解企业立项情况,为企业建设准确提出意见建议。建立园区环保服务群,包括园区企业、环保工作人员、第三方服务专家、代办员、街道工作人员等,实现时时线上互动,及时解决企业环保工作疑惑。

(四)坚持动真碰硬,全面强化环境监管

一是坚持执法主业,加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监管。根据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督察警示案例暴露的问题,我区环境执法监管仍存在盲区。组织抽调精干力量,配合园区管委会组建医化园区环保执法中队。同时,争取编制配齐配强一线执法人员,做好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监管。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积极运用《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赋予的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行政拘留、刑事拘留等刚性手段,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对恶意偷排等环境违法行为一律顶格处罚并移送公安刑事拘留。

二是强化科技监管,形成过程管控的“一张网”。2021年,投资1.6亿元的“智慧监管”平台启动试运行。借助平台监管,实现重点企业、重点点位的电量、风量、水流量等过程性监控有效数据联网。定期开展沿江非法偷排行为排查,借助红外无人机夜间巡查、声呐船定期检测等科技性手段,对沿江8个生态圈开展环境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严防企业非法排污现象。

三是组建信息核查中队,深化“智慧监管”实际应用。抽调3-5人,组建信息核查中队,在委托第三方日常运维的基础上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并及时反馈给执法大队跟进处理,在弥补一线执法人员不足的不利条件下,亦可做到对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的24小时监管,督促企业合法经营、合规排污。

四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持续加大夜查、周末查、假期查等非常规时段检查的频次,借助科技监管的有效应用,做到更加精确地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对偷排漏排的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从严从重打击一起。

(五)坚持能力提升,全力打造生态铁军

一是抓好队伍建设。加强党建引领,形成“紧扣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互动循环的良好工作格局,争创党建示范单位。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形成的学习教育、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等成果,营造敢担当善作为的优良作风。持续落实区委巡察整改成果,实行廉政约谈常态化,时刻筑牢思想防线,建设清廉环保。努力锻造一支政治坚定、学识精湛、乐于奉献的生态铁军,扎实推进各项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二是发挥专业能力。组建环保“讲师团”走进工业园区,开设行走的“绿色课堂”等活动,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最生动的案例等,为企业讲授环保知识和管理要求,进一步深化服务企业、助力企业,通过专业培训使企业从思想上实现质的改变。

三是扩大宣传力量。积极发动街道、企业等年轻力量加入环保志愿者队伍,进一步联合环保志愿协会、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媒体等社会组织,成立绿色联盟,充实环保宣传力量。邀请社会各界代表人士(如两代表一委员、新闻媒体、微博大V、社区群众、学生等),通过参观访问、亲身体验、现场直播等方式,直观展示椒江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和成绩,发挥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引领和辐射作用。提升生态环保宣教品质,争取摘得2021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品质之星。

三、环保“十四五”思路

(一)高质量推进全产业绿色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格执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环境准入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各类工业园区,积极探索研究异地开发搬迁等补偿政策。优化产业集群布局,深化重点区域和行业污染治理。重点整合特色行业集群发展,推进医药化工园区,特色渔港经济、前所眼镜园区及配套集中环保设施建设。高质量推进一批“万亩千亿”产业平台、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建设。

推动绿色产业创新发展。立足椒江自身优势产业,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做精;推进产业创新升级,重点推进医化等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控制中间体、做优原料药、发展成品药,努力打造高端医药产业制造中心和“绿色药都”。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完善“政产学研用”创新体系,推动产业从“三高一低”向“三低一高”转变;加快高端装备、汽摩制造、医药健康、电子信息等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传统产业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发展现代物流,运用先进技术推进物流产业低碳化发展。发展低碳工业,重点培育汽车制造、高端装备、清洁能源、航空产业、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新兴等碳排放强度低、产业带动强的主导及新兴产业。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强化应对气候变化与深化经济发展、能源改革和环境质量改善等工作的协同管理,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里下达目标,推广实现分行业率先达峰,推进能源、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碳减排工作。重点碳排放行业和主要产品年度平均排放强度,引导平均线以下的企业对标排放。加快低碳试点建设,鼓励企业开发绿色低碳产品。选择燃煤电厂等重点排放企业,开展协同减排试点。聚焦生态功能区、沿海岸带和海岛等重点区域,聚焦能源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安全、农林业生产、海洋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全方位高标准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示范试点,探索近零碳排放区示范试点。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文化。开展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试点。

(二)高标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深入开展水环境污染控制。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实施能力提升和提标改造、主干管网和污水泵站建设、区块截污纳管等建设。强化工业企业污染管控,建立完善医化、造纸、印染、农副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废水长效监管机制。规范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工业集聚区内雨、污水收集系统完备,雨、污管网布置合理、运行正常,纳污处理设施与污水产生量匹配。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按照“应纳尽纳、应治尽治”原则,联接终端出水至市政污水管网。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船航测、声呐和人员现场踏勘等手段,实现排查范围及排污口和暗管应查尽查,整治与建设规范化入河排污口。同时,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和污水源头管控。强化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稳定率、出水水质达标率、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污水处理率“四率”考核,强化生活污水应接尽接、六小行业等“小散乱”规范管理 ,从源头规范污水接入管理。到2025年,所有(街道)级(含)以上工业园区、所有生活小区达到“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准,基本达到其他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准。

二是全面推进清新空气行动。“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的首要工作是有效开展PM2.5和O3的协同防控,聚焦VOCs治理、夏秋季臭氧污染治理、扬尘污染防治等问题,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优化调整着手,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多措并举削减SO2、NOx和VOCs等大气污染物,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步改善。 通过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深入调整运输结构、优化用地结构、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双控双减”。以能源转型升级为核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低碳社会。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双控,严把耗煤新项目准入关,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船舶,实施清洁排放运输,严格落实扬尘措施等方面,实现椒江的蓝天。

三是深化土壤污染综合防控。通过继续加强农用地土壤分类管控,进一步深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和污染地块一张图,以指导合理规划地块用途。严格落实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整合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和用途变更为敏感用途地块,统一纳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进行分类管理。同时,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制定并实施污染防治方案。以地下水利用较多区域、重点医化园区、涉重园区为重点,开展重点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实施风险管控或治理修复工程。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综合防治。定期开展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加快对椒灵江沿岸重点工业园区、遗留工业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和智慧园区建设,做好源头管控,预防“增量”。督促企业建立并落实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四是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以打造“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聚焦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治理能力匹配化,统筹推进工业和其他固体废物管理,加快构建固体废物多元处置体系,实现固体废物全过程闭环管理。从源头管理减量化,通过加强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和促进资源利用最大化,全面补齐我区固废处置能力缺口,有效提升固体废物管理水平。

(三)高水平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健全环境治理监管体系。提高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技术服务水平,做好环境综合执法前准备工作与执法后服务支持工作。推动环境监管社会参与,强化第三方企业参与宣传引导,逐步带动第三方监管全面开展。建立健全第三方环境监督监管制度,严格准入门槛、第三方采购模式及第三方惩戒制度,培育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市场。推进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环境监督工作公正、客观。椒江积极探索,通过建立全生命周期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体系。完善事前防范和管理标准体系、事中处置政策、事后赔偿和修复政策建设,进一步健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与赔偿技术规范体系和污染治理与修复制度体系。健全生态环境健康风险管控环境政策体系。推进环境健康风险管理试点,建立环境体检、责任保险、专业服务、风险防范、损害理赔为一体的绿色金融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透明度机制和能力建设。完善环境应急体系,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及应急物资配备,健全环境应急队伍,组织建立应急救援市、县二级网络信息系统,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四)高效能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

深化环境治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环境治理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逐步扩大“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覆盖面,建立健全以亩产排污强度为基础的环境准入制度。探索开展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合并开展海洋与陆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推进审批办理网络化,实现由网上可办向网上好办转变。加快推进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改革,打通环境监察执法、环境执法监测、环境统计以及排污单位环境信用评价,实现“一证式”环境管理。建立健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推动服务帮扶。完善企业治污正向激励机制,健全环评审批代办服务机制,打造生态环境咨询服务体系的标志性窗口。

社区低保整治排查工作总结篇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全面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战略,着力抓好质量法制建设、质量技术基础建设、质量信用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形成一个质量安全、市场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新。

二、工作目标

按照质量兴市总体目标,经过3至5年的努力,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好中趋优。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1、大气环境质量。到“十二五”末,城市(含县城)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85%以上。

2、水环境质量。到“十二五”末,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88%,县城不低于80%,主要江河监测断面Ⅰ-Ⅳ类水质比例达85%,湖泊达到相应的功能区要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到100%,农村人口饮水基本达到安全标准。

3、生态环境质量。到“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比重达到20%左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三、组织机构

成立市环保局质量兴市与名牌战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主要工作内容、责任单位

为了尽快实现质量兴市与名牌战略的各项工作目标,围绕涉及我局的相关任务指标,明确工作责任,为此,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环境监督管理,进一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

1、建立健全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和实施总量控制、持证排污、限期治理、清洁生产、项目限批、环境违法高限处罚、评优一票否决、公开曝光、政府挂牌督办和环保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制度,切实加强重点工业企业环境监管力度,力争实现重点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90%。

责任部门:污染防治处、环保一处、环保二处、规划财务处

2、加强区域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加强规划环评特别是专项规划环评和区域环评执行力度,从源头上优化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重点加大产业梯度转移中的监管力度,严格环境准入门槛,促进产业高端、工艺水平先进、环境污染小的项目落户我市,坚决防止产业水平低、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项目的落户。

责任部门:行政审批处、环境影响评价处、环保一处、环保二处、市环境监察支队

3、督促各项污染减排措施落实。加强污染减排工作领导,加大减排督查调度力度,强化工程、结构、管理三大减排措施,按照《2011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要求,大力推进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机动车四大领域污染减排工作。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及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污染治理工程推动工业源减排;通过加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推动生活源减排;通过对规模化农业畜禽养殖场实施标准化养殖和粪污无害化治理工程推动农业源减排;通过对黄标车实施强制淘汰以及油品升级等措施推动机动车减排。

责任部门:总量处、生态处、机动车尾气办、市环境监察支队、监测站、信息中心

4、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有关县区、开发区继续深入开展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专项行动,重拳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对污染严重的环境违法案件,实施政府挂牌督办。强力推进造纸、漂染等行业集控区建设,争取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先进、能耗物耗低、污染负荷小的企业,引导入园,实施清洁生产,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责任部门:污染防治处、市环境监察支队

(二)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

把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采取有力措施抓紧抓实抓出实效。重点贯彻《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办法》,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采取财政适当补助的方式,分批次取缔禁燃区内燃用高污染燃料的炉具。加强对市政建设、拆迁、物料、渣土运输等扬尘污染源的重点监控治理,部署强化保障措施,分片包干,分区检查,紧密督查,严令整改,消除各类施工、道路、堆场等扬尘污染。对重污染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指导企业开展与国家清洁生产标准对标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市清洁能源使用率。

责任部门:污染防治处、市环境监测站、市环境监察支队

(三)继续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

1、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监管工作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健全有力监控制度。巩固取缔饮用水地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排污口整治成果,严格控制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新建项目,运用赣江水环境在线视频监控系统,坚决杜绝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责任部门:污染防治处、市环境监测站、市环境监察支队

2、大力开展水环境整治重点工程

继续深入推进玉带河、抚河、艾溪湖、乌沙河四大水系综合整治,以幸福渠水系水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开展系列水环境整治重点工程。同时,加强重点水域周边企业废水治理设施的跟踪检查,确保企业废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转。

责任部门:污染防治处、市环境监察支队

(四)加强环境噪声污染监督管理

联合市执法局、市交管局等有关部门继续推进环境噪声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

责任部门:污染防治处、市环境监测站、市环境监察支队

(五)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能力建设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部要求,完善应急监测设备,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强化人员素质培训,定期进行突发性污染事故处理处置演练,严格执行突发性污染事故预警方案,有效预防和处置环境污染事故。

责任部门:污染防治处、市环境监测站、市环境监察支队

(六)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质量兴市与名牌战略工作社会氛围

加大对质量兴市与名牌战略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全市民众环保意识,激发全局分流干部职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质量兴市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部门:宣教法规处、市环境信息中心

五、工作要求

为了按时、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按照以上工作目标,采取切实措施,按期完成各项任务。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把质量兴市工作纳入全局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质量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工作问责、信息交流、检查考核、质量形势分析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各负其责,各伺其职,认真组织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扎实推进工作。

(二)落实目标,责任到人

切实加强质量兴市工作的领导,坚持工作例会制度,定期总结、部署工作。各单位要在分管领导的指挥下,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相应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工作具体落实到人,确保质量兴市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三)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行长效管理

社区低保整治排查工作总结篇3

一、切实履行牵头单位作用,推进“进社区”活动的开展

按照省、和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安排部署,我局作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牵头单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和谐繁荣的经济强市的总体目标,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评价体系标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认真负责“进社区”活动的组织、宣传、动员、实施、督查等工作。相继制定并下发了《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方案》(广民发〔2009〕83号),《关于报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社区”活动有关材料的通知》(广民发〔2009〕85号),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考核细则的通知》(广民发〔2009〕105),《关于在全市社区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整洁迎“五一”攻关月的通知》(广民发〔2010〕14号)等文件,对全市“进社区”活动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使该项工作层层有组织、有领导、有机构、有措施、有考核、有落实。通过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搞好调查、突出重点,加强督查、确保实效等措施落实,实现了全民参与、强力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蓬勃开展,社区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改变,社区形象明显提升。

二、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常抓不懈,建设优美整洁机关

按照市环境整治办的安排部署,我局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通过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橱窗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坚持门前包“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容秩序”的三包到位,做到门前无垃圾、无乱堆、乱贴、乱画、随地吐痰、乱摆摊点、车辆乱停乱放、植物死缺等现象;办公室内做到和保持了地板、天花板、墙壁、门窗内无破损、无污迹、蜘蛛网,桌面、窗台无灰尘、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无乱吐、乱贴、乱画现象。全局干部职工坚持每周清扫责任区,积极参加全市安排的集中治理活动,对此项活动的常抓不懈,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认识和参与自觉性,机关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各社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群众参与性不强。虽然群众对环境治理工作有一定的认知,但对“自家”环境搞得好,参与大环境治理的主动性差。

(二)老小区的问题。老小区环卫设施缺乏、地下管网老化、路面破损,需投入资金多。但老小区居民物管费用缴纳低,与小区环境改造资金需用量矛盾突出,是影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因素。如桂花小区、顺德小区。

(三)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如辖区内存在的建筑垃圾,社区无法清运;“牛皮癣”等反复出现,保洁工作难。

五、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深入开展卫生和文明常识普及活动;

﹙二﹚随时监督检查。对各社区内环境卫生状况和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做到卫生不留死角;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民政局把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以创先争优为契机,认真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具体要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着力推进城乡社区环境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2010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切实履行牵头单位作用,推进“进社区”活动的开展

按照省、和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安排部署,我局作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的牵头单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和谐繁荣的经济强市的总体目标,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评价体系标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认真负责“进社区”活动的组织、宣传、动员、实施、督查等工作。相继制定并下发了《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工作方案》(广民发〔2009〕83号),《关于报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社区”活动有关材料的通知》(广民发〔2009〕85号),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考核细则的通知》(广民发〔2009〕105),《关于在全市社区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整洁迎“五一”攻关月的通知》(广民发〔2010〕14号)等文件,对全市“进社区”活动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使该项工作层层有组织、有领导、有机构、有措施、有考核、有落实。通过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搞好调查、突出重点,加强督查、确保实效等措施落实,实现了全民参与、强力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蓬勃开展,社区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改变,社区形象明显提升。

二、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常抓不懈,建设优美整洁机关

按照市环境整治办的安排部署,我局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通过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橱窗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坚持门前包“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容秩序”的三包到位,做到门前无垃圾、无乱堆、乱贴、乱画、随地吐痰、乱摆摊点、车辆乱停乱放、植物死缺等现象;办公室内做到和保持了地板、天花板、墙壁、门窗内无破损、无污迹、蜘蛛网,桌面、窗台无灰尘、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无乱吐、乱贴、乱画现象。全局干部职工坚持每周清扫责任区,积极参加全市安排的集中治理活动,对此项活动的常抓不懈,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认识和参与自觉性,机关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各社区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群众参与性不强。虽然群众对环境治理工作有一定的认知,但对“自家”环境搞得好,参与大环境治理的主动性差。

(二)老小区的问题。老小区环卫设施缺乏、地下管网老化、路面破损,需投入资金多。但老小区居民物管费用缴纳低,与小区环境改造资金需用量矛盾突出,是影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因素。如桂花小区、顺德小区。

(三)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如辖区内存在的建筑垃圾,社区无法清运;“牛皮癣”等反复出现,保洁工作难。

五、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深入开展卫生和文明常识普及活动;

﹙二﹚随时监督检查。对各社区内环境卫生状况和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做到卫生不留死角;

﹙三﹚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坚持常抓不懈、步步深入,一抓到底,逐步实现治理工作全覆盖;

社区低保整治排查工作总结篇4

按照《区政府办公室关于为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提供相关材料的通知》的要求,文化街高度重视,对2010年主要任务目标预计完成情况、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取得成绩进行了详实的总结,同时立足发展,结合街道工作实际,规划制定了2010年的工作计划。下面,就2010年预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0年工作预总结

201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年。这一年,文化街道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街社干部,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为中心,以社区建设和管理为重点,以优化辖区环境为基础,以为辖区居民服务为己任,突出抓好了招商引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卫生整治、民政、司法、计划生育、劳动保障以及党建等项工作,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辖区第三产业,全面推进了街区建设,提高了街政管理水平,街道的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区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招商引资工作硕果累累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文化街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放在第一位,认真执行宁江区实施的工业强区战略和中心城区发展战略,并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着重提高了招商引资质量,不断加大了项目开发力度,在XX年年-2010年的招商引资攻坚战中引进了嘉禾洗浴及宾馆一体综合楼3000万元的开发项目和庄园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4000万元的商企住宅综合开发总计2个项目7000万元;意向性达成2010年第二轮项目攻坚战项目一个,计划投资5000万元。民营经济已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2010年辖区民营经济总户数981户,年总投资约17,266万元,营业总面积128,985.5平方米,年营业收入13,975万元,利税687万元,从业人员4177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辖区居民增收、财政增长、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二)、社区建设不断完善

文化街在社区建设上从加强组织建设入手,充分利用现有办公用房,普遍建立了“五室三站二栏一校一所”,即:社区居委会办公室、社区党建活动室、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室、警务室、图书室,生活服务站、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站,党(居)务公开栏、宣传栏,居民学校和文化健身场所,配备了电教设备,实现了电脑办公,为拓展社区服务空间、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社区服务效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加强了基础建设,强化了领导管理功能;9月份,经街道和社区精心组织,积极行动,周密部署,细致安排,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全面完成了社区换届选举工作。从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入手,建立了各项工作责任制,普遍建立两委班子工作守则、干部工作纪律、各项制度,干部有章可循,有效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决策能力,加强了制度建设,强化了社区规范化管理;街道成立服务中心,社区分设服务站,扩大服务覆盖面,最终形成街道为社区服务,社区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三级网络,加强了长效管理,健全了社区服务体系;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 

文化街共育龄妇女11610人、已婚育龄妇女9067人。年内出生人口126人,死亡66人,人口出生率为98.4%,计划生育率为98.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766‰以内。几年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以“人性关爱、人情关爱、人文关爱”的理念,以宣传教育为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坚持依法管理,搞好优质服务,组织带领全体街社干部,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出发点,深入开展了“三结合”与“五关爱”活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促进婚育观念的转变;继续加强了计划外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力度,搞好了计生系统信息录入工作,不断提高了管理和服务水平;做好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药具管理工作。药具发放及时率要达到了100%,有效率要到达到了100%;全年开展大型宣传活动4次,出板报9期,发放宣传单1XX余份,计生工作的宣传力度得到了不断加强。强化了对流动人口管理,开展了“七清查、七落实”工作,加大了对各大商场、商厦、沿街门店、工地流动人口的清查,确保流动人口管理到位。全年流入育龄妇女1244人,验证、持证1335人;流出88人中均持有《婚育证明》。多年来,文化街道的计划生育工作以“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点面结合,全面提高”的方针,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探索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新途径,坚持“以人为本”,认真总结开展优质服务的新经验,切实抓好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各项工作任务。

(四)、综合整治辖区环境卫生

文化街共有巷路119条,22.8万平方米,其中水泥路4条、板油路5条。保洁员42名(其中公益岗9名),垃圾台46个,中转站垃圾箱15个,渗水井34口。 棚户区改造地段涉及拆迁处6处。所辖小区物业管理的公司有安居物业公司和文化佳苑物业公司,零散的楼宇物业管理15个。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班人”思想高度统一,提高了认识,把卫生工作切实纳入街道工作的重要日程,全面落实了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卫生工作任务,将巷路卫生工作作为实事工程来抓,切实做到了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四到位;实行领导班子成员每日早晨必检,每周必须抽检2次,街道卫生办和社区每天巡回检查,提高日常检查质量;从加强居民卫生意识、卫生知识教育入手,组织社区居委会干部发放宣传单、通告达,设立标志牌,逐户通知等形式进行宣传不乱泼乱倒、干湿垃圾分倒、定点定时倾倒垃圾,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居民群众工作;根据辖区卫生工作状况的实际,实行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三化”式管理机制。对各社区、卫生办、城管员和保洁员,严格按着《巷路卫生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落实奖惩,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开展协调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通过辖区卫生综合整治,一年来共出动保洁员120余人次,清淤排水沟5条,1200延长米,给房地产开发公司和物业公司发放通知5份,整修垃圾台点站50处,对巷路上的120棵花卉树进行了保护圈围,对拆迁处、城乡结合部以及巷路的死角死面存在白色垃圾和残存垃圾进行了自检和全面的清除。辖区巷路没有裸露垃圾和二次污染源的存在。通过卫生综合整治,街道辖区巷路卫生面貌一新,路面干净整洁有序,为居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1]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五)、实施民生工程,着重抓好民政工作

积极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社救优抚、救灾救助和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辖区的贫困户、孤寡户、残疾人、贫困党员、退休老干部和军烈属,发放慰问金XX0元,切实保障了社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进一步完善低保工作,共有低保户525户,享受人口为1312人,其中空挂户口的低保户280户,XX年年新增低保户64户,残疾人低保户30户。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切实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杜绝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对象却享受低保救助的现象发生,鼓励和支持了低保对象积极就业,走出低保,努力实现社区救助工作的规范化。规范管理良好的运作“阳光超市”,为把阳光超市做好、做实、做成民心工程,在3个社区建立了捐助接收点,所在社区登记所需物品(衣物、生活用品等)的品种和数量,享受低保的贫困家庭可根据家庭和个人的实际需求,凭《领取证》及代金券到超市领取捐赠物品。结合实际,适时开设就业指导等便民服务,为低保户提供再就业信息、进行职业指导培训,为辖区低保户提供就业岗位。狠抓居委会自身建设工作,对社区干部的业务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了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思想认识以及为居民服务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

(六)、切实加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

劳动保障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以社区为平台,依托社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开展各类综合性服务工作,竭力帮扶辖区失业人员以各种形式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建立再就业的长效机制,搭建社区与企业就业再就业工作平台。在推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过程中,搭建了街道与企业的再就业平台建设。完善了再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了街道与企业的空岗信息报告制度以及日常联系制度。在再就业平台建设中坚持从情感维系、政策维系、服务维系入手,逐步形成我为企业服务,企业为再就业尽力”的良好局面;积极探索就业困难群体安置的有效途径。为了探索就业困难群体安置的有效途径,开展了以“全面调研为基础、多渠道宣传为手段、针对性指导为重点、适宜推荐为核心、跟踪扶助为保障”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工作。多渠道加强了政策宣传,发放宣传资料5000份,提高了服务对象就业意识;广泛开发岗位,落实适宜推荐,开创城镇就业岗位3200个,城镇新增就业2800人,下岗职工再就业1980人,其中大零就业就有1200人,劳务输出960人,其中省外务工有420人;完善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台帐,对救助对象进行了科学化管理。按一居一册、一人一卡建立了1000人次台帐,对有求职意向的就业困难群体的基础信息进行全面核实调查,“实行管理到户、服务到人”。细化了任务目标,落实了责任,并随时把握工作进度,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形成了实施、协调、检查、督促、反馈“一条龙”的工作运行机制,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工作。

(七)、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工作方针,紧密围绕“平安街道”创建的总体目标,突出矛盾纠纷排查、社会稳定、治安防范和flg人员教育转化等工作重点,认真搞好了不稳定定因素的排查和调节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针对个别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等重点信访、重点人员,严加关注,经常摸排,准确掌握情况,做好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调解率要求达到100%以上,调解成功率要求达到100%以

【2】 2010年企业景气调查工作总结 | 钻探公司2010年工作总结 | 2010年烟草商业个人述职报告 | 中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 2010年中学工作总结 | 2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 新生军训工作总结 | 小学语文教研组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

社区低保整治排查工作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切入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落脚点,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为全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依法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完成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任务。到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中心城区、市域绝大部分城镇和重点流域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期末降低20%,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3.19万吨和5.64万吨以下,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0%,县级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85%,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饮水条件有所改善,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三)建立健全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要根据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将区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制订相应的区域开发和保护政策,充分发挥环保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产业聚集,集中治理污染,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发展模式,积极开展示范试点,建设好宜昌开发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香等7家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大力推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资源的回收及再生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并依法强制审核。

(五)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加大政策扶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加强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所需环保技术、装备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大力发展节水、节能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产业,实现磷泥、磷渣的综合利用;发挥环保产业协会、环境科学学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快发展环保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环境工程设计及环保设施运营等环保服务业。

三、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六)以饮水安全和功能区达标为重点,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市环保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环境功能区方案,并按规定报批。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向水源保护区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依法查处危害饮用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定期监测并公布水源地水质状况。认真组织实施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快制定长江宜昌段、柏临河、沮漳河、渔洋河、玛瑙河等流域及运河、清江库区(境内)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强工业污染源排查治理。市经委负责小酒精、小味精行业的治理,市环保局负责小造纸、小柠檬酸、小印染行业治理工作,按省政府要求完成关停任务。

(七)以二氧化硫减排为重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所有燃煤电厂,在年底前必须安装脱硫设施和在线监控装置。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科学有序开发水电。严格执行中心城区淘汰燃煤锅炉实施方案,质监部门对应淘汰燃煤锅炉不再办理年审手续。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小水泥、小炼铁、小炼钢行业专项治理,市经委负责小火电行业专项治理,按省政府要求完成治理任务。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范机动车排气检测,严禁排放不达标车辆上路行驶,淘汰污染严重车辆。

(八)以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为重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市建委、市城管局要加快推进全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确保“十二五”期间县以上城市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置场,并正常运行。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要积极争取国家环保资金支付。环保部门要加强已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的监督,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要加快中心城区和县以上城市重污染企业的整治、搬迁,综合整治内河、内湖污染。市公安、城管部门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生活和建筑噪声、施工扬尘、饮食业油烟等污染问题。切实开展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力争年内通过国家验收。

(九)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乡村环境保护。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加快实施农村改水工程,完成乡镇以上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加强对水源地监测与管理,防止发生水源污染事故。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综合治理,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强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科学指导养殖业合理规划布局,对新、改、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对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限期治污改造,确保达标排放。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力度。发展县域经济要严把环保审批关,防止污染向农村转移。

(十)以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监督为重点,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对磷矿等各类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做好矿产资源开采区的生态恢复。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旅游资源开发要避免人为建设、无序或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加强湿地保护,禁止开垦、占用或随意改变用途等破坏湿地的行为。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力度。加快实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国土整治、水土保持、“小水电”代燃料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十一)以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和辐射环境监管为重点,维护环境安全。积极推进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的安全集中处置工作,加快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和联单管理制度。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理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开展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事故隐患排查,督促企事业单位对存在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进行限期整改,对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单位要责令停产停业整治。加快辐射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强化辐射污染源的跟踪监管,确保环境安全。

四、完善环境保护的保障措施

(十二)严格环境准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各类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及开发建设规划必须按规定进行环评,未经环评的规划不得审批。实行建设项目环评“一票否决制”,对未依法履行环评审批程序的建设项目,发展改革、规划、土地、建设、工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金融机构不得提供贷款,电力部门不得供电。对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方,停止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未建成环保设施的不得试生产,未通过环保验收的不得正式生产,对以试生产为由长期排污的单位要严肃查处。

(十三)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科学合理制定全市“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分配到各县市(含区)并落实到具体排污单位。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所有排污单位实行持证排污,禁止无证排污或超总量排污。适时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市人民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各地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情况,对没有完成控制任务的地区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十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各项环境监管制度。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排污的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应予限产、限排,并不得新建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对不按规定停产整治的,要依法强制执行,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事故、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环保部门可采取临时封堵排污口、封存污染设施、停产整治等应急措施。严格执行排污收费制度,依法征收、管理、使用排污费。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对于重大环境违法案件,要挂牌督办。按照区域生态系统、流域管理方式,探索建立区域、流域环境监管机制,增强环境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

()提高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成市环境监控中心。市级以上重点排污企业必须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与市环境监控中心联网。完善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在长江、黄柏河、官庄水库、沮漳河等重点水域抓紧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年底前,市、县两级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机构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市、县两级环境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环境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十六)运用市场机制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全面实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收费制度。到年底,县市政府所在地城镇都要按每吨0.8元的标准开征污水处理费,凡收费不到位的地方,当地财政要对运营成本给予补助,以保护污水处理厂保本微利、正常运行。各地要推进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市场化动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制定生态补偿办法,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十七)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本市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环保投入纳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示范工程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投入,要将环保行政机关、监督执法、监测、信息、科研、宣教、放射性与危险废物管理等环保机构编制内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监督执法经费、仪器设备购置经费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要将“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重大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建设工程项目,优先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落实建设资金和工作经费。对列入国家和省环境保护工程计划的项目,各地要积极筹措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加大环保科研资金投入,科技部门要将环保技术研究列入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环保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对区域污染防治、水体修复、生态保护、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关键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

(十八)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各地要选派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强的领导干部充实环保部门。各级人事、编制、环保部门要对环保系统的行政、事业编制进行认真清理核实,加强编制管理,严把进人关,清退超编人员,补充必需人员。

(十九)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推进环境保护政务公开,完善环境质量公布制度,公布污染严重企业名单,及时污染事故处置信息,公示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情况,定期年度环境状况公报。完善环境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将环保指标纳入各级统计公报定期。建立环境保护公众听证和公示制度。完善环保举报制度,畅通群众投诉渠道。

(二十)营造全民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以青少年、公务员和企业经营者为主要对象,开展环保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促使企业经营者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新闻媒体要加强环保公益宣传,及时报道党和国家环保政策措施,宣传环保先进典型和新经验,曝光环境违法行为。教育部门和干部培训机构要将环保知识纳入教学的重要内容,大力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和知识。开展生态县市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创建工作,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鼓励节约资源,促进环境友好,形成全民保护环境、共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局面。

五、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一)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成立环境保护综合协调机构(环委会),定期听取环保工作汇报,加强部门协调,研究解决重大环境问题。要定期向同级人大、政协报告或通报环保工作,并接受监督。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完善对县市区主要领导“人居环境与污染控制指标”考核办法。将环境保护内容纳入市人民政府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的综合目标责任书中,定期检查,严格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和问责制,对没有完成环保任务的地方政府、部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取消其当年评优创先资格;对因决策失误或监管不力造成重大环境事故、严重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二十二)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完善环境保护专家咨询机制。环保部门作为环境保护的执法主体,要充分发挥统一监督管理职能,统一环境规划、统一执法监督、统一环境信息。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监督,督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建设、城管、国土、水利、农业、林业、公安、畜牧、工商、安监、电力监督等有关部门要依法做好各自领域的环境保护工作。监察部门要会同环保部门贯彻实施《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违纪案件。要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优势,不断完善部门间定期协商、信息互通、联合办案和环境违法案件移送制度。

社区低保整治排查工作总结篇6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及第八次全省环保大会精神,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落实“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为主线,以综合治理__河为重点,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今年7月18日至19日才利民副省长召开__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并对我市进行现场检查指导之后,我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各有关部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在保持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水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水体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我市高度重视__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措施,不断加大结构性污染防治力度,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20__年主要水污染物COD排放量较20__年下降了11.1;水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地下水水质状况良好,达到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自20__年9月以来,实现了泉水连续三年持续喷涌,创下了1976年出现季节性断流以来持续喷涌时间最长纪录;大明湖达到Ⅴ类水质标准;__河水质明显好转,出境断面辛丰庄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浓度分别比20__年下降了57.9、17.3和62.5。

(一)加强领导,精心谋划__河综合整治。我市将__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建设工作统筹安排,先后编制了《__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创模工作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把__河治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一同谋划,一并实施。今年,我市专门成立了__河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鲍志强同志任组长,先后召开专题会议20多次,研究部署__河综合治理工作。__河综合治理突出“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规划理念,强调功能性、景观性、经济性、时限性、带动性,通过各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构建防洪达标、输水安全、城水和谐、生态良好、交通畅通的__河,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把__河建设成为我市北部城区的清水走廊,带动济南市北部城区的发展。__河纵向综合治理范围为源头睦里闸至济青高速公路桥下,长约31公里;横向治理范围按滨河道路红线、南水北调输水暗渠线、规划河道蓝线、水景线、景观绿线、河道中心线六线控制。其中,按照__河截污治污规划,20__~20__年主要完成__河截污管网及提升泵站的建设,改建水质净化一厂、二厂,新建滩头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确保旱季污水不进入__河;20__~20__年全面整治市区河道,完善污水管网系统和建设中水站,实现__河干、支流所有水体控制断面水质达到Ⅴ类标准目标。

(二)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到方案、责任、措施、监控四到位。认真贯彻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及第八次全省环保大会精神,根据省政府和市政府签订的《济南市“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目标和要求,我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切实加大治理力度,全力以赴抓好“四个落实”,确保完成“十一五”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一是落实分配方案。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科学引导,支持发展”的原则,在可行性分析基础上,制定了污染物总量控制分配方案,将总量指标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市直部门及高新区管委会和重点污染源企业,在10月19日召开的第七次全市环保大会上,市政府与各责任单位签订了“十一五”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二是落实责任。按照职责分工,各县(市)区政府、市直部门及高新区管委会和重点污染源企业对完成本地区、本行业、本企业总量控制任务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年度削减计划,把削减目标和责任落到实处。三是落实削减措施。各责任单位按照依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总量、依靠环保工程减排总量、依靠优化发展降低总量、依靠清洁生产削减总量、依靠“以新带老”消化总量的要求,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污染治理等措施。四是落实总量监控。在各县(市)区跨辖区断面设置监测点位,定期进行监督考核;对重点企业安装废水在线监控设施,有效监管总量控制任务完成情况。

(三)增加投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努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0__-20__年共投资1.29亿元,在城区新建设了90公里截污管网,全市污水管网长度已达731公里,目前济南水质净化一厂、二厂实际处理负荷均达到10万吨/日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改制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6月已与外商签订协议,年内即可完成改制工作。改制工作完成后的20个月内,项目运营 公司将对济南水质净化一厂、二厂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水质净化一厂增加除磷脱氮功能,两水质净化厂不仅能够满负荷运转,而且出水水质由目前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排放标准提高到一级B标准。建成了处理能力2.5万吨/日的章丘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使__河流域济南段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44.5万吨/日。二是开展城区河道综合整治。20__年完成了护城河、玉绣河一期及工商河一期截污整治工程建设,在玉绣河沿岸建成4座总处理能力为7500吨/日的污水处理站,并全部实现了中水回用,河流水质和滨河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今年实施了工商河、东泺河、西泺河截污整治和玉绣河综合治理引水二期工程,建成截污管道7313米,新建水闸4座,清淤41000立方米,封堵排污口62个,2座10000吨/日和2座20__吨/日的中水处理站正加紧建设,年内即可建成。三是按照“集中处理为主,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考虑污水再生利用。目前,全市已建成小型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项目63个,处理规模达8万吨/日,回用量4.6万吨/日,有效促进了城市污水的资源化循环利用。

(四)调整结构,加大流域污染源治理力度。一是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和重点工业的产品结构,加大结构性污染防治力度。关停了19家1万吨以下的废纸造纸企业;对山东酒精总厂等一批重点污染企业实施了搬迁治理,在采取清洁生产工艺的同时,配套完善了水污染防治设施,污染物产生与排放量大幅下降。二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对全市51家重点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工作,相继建成了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中石化济南分公司、山水集团和济南圣泉化工集团等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有效实现了污染物的源头控制。三是强化了工业污染源的治理。20__年以来我市对__河流域内45家主要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污染因子不能全面达标排放的工业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四是规范重点污水排放企业的排污口建设,目前已完成流域内重点污染企业排污口的普查工作,坚决制止企业的偷排偷放行为。

(五)攻坚破难,认真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由于多种原因,济南裕兴化工总厂外排废水和铬渣堆场对__河的污染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成为城市环境的巨大污染隐患。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环保局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市下决心彻底解决裕兴化工总厂的污染问题。一是将铬渣污染防治工作列入全市环保重要议事日程,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专题进行了研究和部署,并加强组织协调,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二是加快整改进度,完成督办任务。今年2月份国家环保总局对裕兴化工总厂铬渣污染问题挂牌督办后,我市建立督办检查制度,做到每天必调度,三天必到现场,每周必有小结,加快了铬渣污染治理步伐。目前该厂已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整改方案,投资1200余万元,修建了雨水收集池、铬渣围挡墙和导流明渠,对铬渣堆场进行了围挡、覆盖,完成了全部整改事项。三是延伸循环链条,突破治理难点。经多方论证考察,促成了济钢和裕兴的合作,今年4月14日,济钢正式通过烧结炼铁方式对铬渣进行处置,为困扰我市多年的铬渣污染问题找到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间废物的循环利用,成功的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资源节约的循环经济之路。目前已处置铬渣1.51万吨,预计20__年底前可全部处置堆存铬渣。四是着眼彻底根治,实行整体搬迁。市政府成立了以杨佩钦副市长为组长,经委、发改委、土地、规划、环保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济南裕兴化工总厂搬迁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搬迁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裕兴化工总厂编制完成了《济南裕兴新厂一期项目建设总体规划》,正在进行搬迁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五是提早谋划裕兴化工总厂搬迁后的土壤修复问题。为确保该厂搬迁后不留隐患,我市正组织专门力量,对裕兴化工总厂土壤污染的种类、范围、强度、数量和土壤修复的技术方案、修复费用等问题进行调研,为下步土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六)坚持源头控制,把好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认真贯彻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法》,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一是在项目审批中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项目;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建设项目坚决拒批。二是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中,把清洁生产标准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引导企业从原材料选用、产品方案、能源资源消耗、污染防治措施等各个环节选用清洁生产技术,并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三是切实抓好“以新带老”,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增加环保投入,促进企业对原有污染源进行治理,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三年来,全市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2149个,拒批各类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耗高、污染重的小印染、小电镀、小炼油等建设项目60多个;验收各类建设项目407个,新增废水处理能力13970吨/日,削减COD排放量8960吨/年,实现了增产不增污的目标。

今年我市按照国家清理固定资产投资的要求,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检查各类建设项目459个,检查发现违法项目41个,其中属于国家和省管的14个项目已上报省环保局;属于市管的27个项目全部依法进行了处理。今年三季度又对上半年新开工的142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重点清理,对无环评批复文件的16个建设项目,责令停止建设并全部落实到位。

(七)依法强化监管,严查环境违法行为。近年来,我市相继组织开展了“严查水环境违法行为遏止污染反弹专项行动”、“严查__河流域水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环境安全大检查”等多项执法活动,采取定期检查和巡查相结合、专项检查和普查相结合、明查和暗访相结合,加大了监测和现场检查频次,对违法超标排污企业依法进行了严肃查处,始终保持了对不法排污行为的高压态势。在今年的环保专项行动中,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7101人(次),现场检点排污单位3715家(次),市政府对8家环境违法案件进行了挂牌督办,对15家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超标排放的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各县(市)区政府也对37家重点环境违法案件进行了挂牌督办,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接受社会的监督,对违法排污企业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有效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八)依靠科技手段,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为进一步加强对__河流域排污单位的监督管理,20__年我市组织开展了废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改造建设工作,首先在__河流域废水排放量占市区废水排放总量60的10家排污单位安装了11套废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装置,实现了对__河流域重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实时监控。今年又对14家重点废水污染源企业下达了安装废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设施的计划,年底可完成安装工作,并实现联网运行,进一步强化对__河流域重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实时监控。

(九)发展生态农业,努力减轻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近年来,我市共认证部级无公害农产品78个,绿色食品30个,有机食品6个。以喷、滴、管灌、渠道防渗为主要形式推广节水新技术,发挥示范项目的带动效应,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3.33万亩。全市有13个乡镇完成《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近期完成了全市14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状况的摸底调 查工作,并制定了污染治理计划,实现畜禽粪便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降低面源污染,改善__河水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市在__河流域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历史欠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__河济南段水质与过去相比虽有好转,但除源头区外,其他河段仍为劣Ⅴ类水体,__河综合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二是城市水污染控制基础设施不完善,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收集管网不配套,雨污混排,现有污水处理厂不能满负荷运行;市政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和运营市场化程度低。三是结构性污染问题仍然存在,个别企业违法排污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并逐步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济南是__河的发源地。实现“__河变清”的目标,是省委、省政府的明确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今后,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落实“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按照《济南市“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实现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

(二)进一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开工建设__河济南段综合治理工程。结合“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工程的实施,对__河济南段进行全面综合治理,使__河水变清,实现防洪、生态、景观的有效结合,建立起人水和谐的流域生态环境。二是加快市内主要河道截污步伐。在今年工作基础上,20__年完成市区内兴济河、柳行河、全福河部分河段的截污整治工作;20__年完成市区内工商河、东泺河、西泺河、兴济河、柳行河、全福河等六条河道所有河段的截污整治工作;20__年完成腊山河、大辛河的综合整治工作。三是今年完成济南水质净化一厂、二厂改制工作,并使污泥得到无害化处理;加快章丘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年底前竣工投用,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5万吨/日、中水回用量1万吨/日;20__年底前建成滩头污水处理厂,同时完成污泥处置设施和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四是坚持城市污水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情况,因地制宜,建设区域性污水处理站,以利于中水回用,实现污水资源化。今年年底前,力争完成11个在建的区域性小型污水处理站的建设,新增中水处理能力3.1万吨/日,全市区域中水处理能力达到11.1万吨/日。

(三)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扶持发展污染小、耗水少、效益高的生态环保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制定重点汇水区禁止、限制、发展产业名录并向社会公布。制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地方性法规和配套政策,体现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完善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完善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引导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清洁生产审核,推动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继续严把环境保护准入关,大力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责任制、环境影响评价终身负责制,切实加大源头控制力度。对河流没有环境容量、严重缺水和地下水超采的地区,不得新上增加排污总量、影响水环境质量和耗水量高的项目。按照水环境容量和水资源保证能力,对污染源排污量进行分配核定和动态管理,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大力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按总量控制要求发放排污许可证,把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20__年底前,对重点排污企业和投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发放排污许可证。20__年底前,完成所有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自20__年起,所有排污单位实行持证排污。

(五)继续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工业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治理任务的,实施停产治理,对经停产治理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污染严重的企业予以关停。20__年底前,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积极督促裕兴化工总厂全面落实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和省政府提出的搬迁要求。

(六)深入开展严查违法排污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把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专项检查活动引向深入。着重解决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不能稳定达标、超标排污或偷开偷排、严重污染环境、损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不法企业,坚决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实施限期治理、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关闭,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加强宣传和警示教育,达到处理一个、震慑一批、影响一片的效果。建立健全污染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单位主要负责人问责制,对造成环境污染单位的上级分管领导、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几点建议

我市__河综合治理工程是__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整体改善__河水质将产生十分重大的作用。为做好这项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__河综合治理工程与南水北调工程密切衔接,同步实施。南水北调输水暗渠自西向东穿越济南市区,目前,渠顶标高偏高,这将对我市北部沿河道路桥梁、市政管线、城市景观等产生不利影响。建议省南水北调工程主管部门采取技术措施,尽量降低渠顶标高;考虑到部分暗渠渠顶与规划道路重合,建议将重合部分按城市道路设计;暗渠的外立面也要尽量考虑城市景观的要求。

二是按照“自求平衡、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指导思想,__河综合治理工程将带动两岸城市建设,通过土地开发收益平衡综合治理工程投入,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建议省里在用地指标以及土地开发政策方面予以支持,并将__河两侧拆迁安置纳入经济适用房计划,同时帮助协调解决高压线迁建等问题。

三是__河综合治理工程不仅将改善我市城市环境,同时对于改善整个__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减轻渤海湾污染以及促进__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积极作用。恳请省政府适当给予资金支持。

四是裕兴化工总厂铬渣治理对__河综合治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资金问题始终是制约瓶颈。恳请省政府对该厂铬渣治理给予资金支持并帮助争取国家有关专项治理资金。

社区低保整治排查工作总结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期待傍晚”为你整理了这篇生态环境局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生态环境局工作总结

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认真执行《关于全市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命令》等重要文件,克服前所未有的艰难曲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全市生态环境质量领跑全省,为“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2020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成立了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工作专班,紧盯重点断面水质、主要支流整治、饮用水源保护。我市地表水省考断面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一,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全国第九(4月、12月第二),9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其中新丰江水库、东江干流监测断面水质分别保持Ⅰ类和Ⅱ类,地下水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实现了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二)大气环境质量跃升为全省第一。成立了大气攻坚工作专班和专家咨询组,完成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编,划定了“黑烟车”禁行区,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10台,完成72家重点企业销号式整治、15家市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治理,减排VOCs 5460.54吨,按期完成“十三五”减排任务。空气质量优良率(AQI)为98.9%、在全省排名第一;6项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浓度均值为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PM10、NO2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1.9%、13.6%;空气污染天数同比减少4天。

(三)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安全。完成148家重点行业企业和8个工业园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大尖山铅锌矿整治、龙川历史遗留稀土矿区周边受污染耕地治理,市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建成。全市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省下达的不低于90%目标要求,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分别达99%以上和100%。初步核算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5.98%,预计能完成“十三五”重金属减排任务。

(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持续推进。累计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庄269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调整、禁养区边界矢量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养殖和种植污染治理工作达到省要求。督促完成枫树坝省级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项目清理,拆除养殖网箱59.7万平方米;历年“绿盾”行动发现的17处疑似违法违规点均已完成整改。

(五)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有序完成。建立环保督察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分析研判机制,实行半月一分析、半月一通报、半月一帮扶指导工作机制。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的603宗案件全部办结;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整改9项任务和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固体废物环境问题专项督察整改20项任务已全面完成;省级环保督察整改32项任务中,29项已完成,剩余3项正在全力推进。省厅粤北监察专员办移交的14项问题中,10项已完成整改,2项基本完成,2项正在整改。

(六)全市生态环境总体安全。依法开展25项专项执法行动,检查企业3594家次,下达处罚决定书51宗,责令整改企业225家。密切监控七寨垃圾填埋场渗透液满溢风险,举行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签订了韩江流域污染联防联控协议,共办理信访案件2112件,“邻避”问题中2个已销账、3个处于稳控状态。《河源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已提请市人大审议。办理建议提案7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宗,全体干部职工学法考试优秀率达100%。完成实验室升级改造等项目和6个省考水站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传输有效率达到90%以上。

(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落实告知承诺、环评容缺、环评豁免等政策,执行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主动上门为企业纾困解难,实现排污许可全覆盖。我局在48个市直单位政务服务“好差评”中排名第三。完成18家重点企业清洁生产验收,12家控排企业碳配额履约率为100%,初步核证减排3491吨二氧化碳当量,我市被列为全省6个碳普惠制试点城市之一,预计可完成“十三五”污染减排和碳强度下降目标任务。完成“三线一单”阶段性成果,积极组织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东江流域省内生态补偿试点政策落地实施,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支出率达到省要求。

(八)“二污普”和疫情防控工作成绩突出。我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获全省“优秀”;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我局“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的集体”称号,授予我局3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的个人”称号。加强疫情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处置监管和环境监测,做好生态环境系统内部疫情防控,动员72名党员干部职工投身社区疫情防控一线,6人被评为“河源市优秀抗疫志愿者”,局党团员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河源市优秀抗疫志愿服务组织”。

(九)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在各级新闻媒体发稿980篇次,在“河源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刊发宣传稿件1090篇。主动公开各类生态环境政务信息600多条,印制7.5万份宣传资料分发到中小学校。推动东源县下屯村成功创建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10多项、环保志愿服务活动55次。

(十)生态环境能力建设成效明显。成立了市、县两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印发了垂改方案、各分局“三定”规定,各分局执法大队、广东省河源生态环境监测站正式挂牌,接通了生态环境专网,建成了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环保大楼无线WIFI网络。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开展模范机关创建、谈心谈话活动,认真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制度,积极组织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充分支持和依靠纪检监察组,持续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贯彻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扎实开展作风整顿月活动,本局会议费、公务用车购置费和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会议和文件均同比减少,无违规使用公车、超标使用办公用房等情况,未发生违法违纪、失泄密事件和安全事故。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二、存在问题

虽然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但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

(一)水环境保护工作压力大。受畜禽养殖、桉树种植、农业面源、生活污染等影响,局部水环境保护压力较大,主要呈现氮磷污染特征。

(二)大气污染管控不容松懈。空气环境质量易受干旱少雨天气、污染物远距离传输、三面环山不利地形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我市机动车尾气、露天焚烧、工地扬尘等污染未得到彻底管控,O3浓度不降反升。

(三)个别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效果不佳。建筑垃圾消纳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和非法稀土矿点整治修复进度较慢。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开好局、起好步,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核心竞争力,全力建设一江清水、青山翠岭、空气常新的美丽河源。

(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完成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启动新丰江水库及入库支流总氮控制系列工作,推进新丰江水库污染防治与应急遥感监测系统项目、东江饮用水水源保障工程建设,持续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地表水省考断面综合指数保持全省第一。推进机动车等移动源污染防控,强化工业炉窑分级管控和VOCs整治,精细化管控扬尘、露天焚烧等面源污染,确保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三。严格落实土壤分类分区精准管控,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联合监管,抓好土壤污染与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确保土壤环境总体安全和地下水水质达标。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持续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守住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

(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牵住降碳这个“牛鼻子”,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编制2020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开展碳排放达峰和低碳发展战略路径、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施路径研究,开发碳普惠核证减排量项目,努力降低碳排放强度。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倒逼企业低碳发展。科学谋划“十四五”减排重点项目清单,落实工程、结构、监管和源头减排措施,确保完成污染减排任务。

(三)依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巩固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成果,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新一轮生态环境督察。严格落实全过程监管,推进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监管,聚焦重点行业、企业、流域和区域环境管理,加强疫情医疗废物、医疗废水监管,继续实施危险废物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查处群众投诉反映强烈、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督促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强化“邻避”问题摸底排查化解,及时妥善调处生态环境信访问题,防控生态环境领域安全风险。

(四)推进绿色生态融合发展。启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编制,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细化完善“三线一单”成果。积极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执法与服务深度融合,跟踪服务好省市重点项目,落实“六保”“六稳”工作,不断提升生态环保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深度、广度和精度。积极拓展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来源,落实东江流域省内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工作,加强市级项目库管理,统筹提升资金分配和支出效率。坚持以生态为“本”,协力做好“六水”“六林”文章,大力推进“融湾”“融深”,持续壮大绿色发展动能。

(五)营造良好环保社会氛围。加强与新闻媒体深度合作,保持生态环境常态化集中宣传热度。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主动把握环保舆论话语权。继续开展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基地等创建工作,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深入推进环保“五进”活动,引导公众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让宣传工作有温度、接地气,推动形成全民支持、全员参与、全社会行动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六)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快完成生态环境机构改革收尾工作,完善市、县、镇三级生态环境管理机制,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中心能力建设,完成生态环境智慧云平台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两个维护”作为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和首要任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之以恒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继续推进模范党支部创建,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河源市生态环境局

社区低保整治排查工作总结篇8

一、20*年工作回顾

(一)突出重点任务和热点问题,克难攻坚,合力推进,取得生态环保工作新成就。

一是落实污染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双下降。污染减排作为“*”时期必须完成的一项约束性指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们作为全市环境保护统一监管的职能部门,坚持把污染减排作为环保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来狠抓落实,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拟稿《实施方案》、《应急预案》、《“*”污染减排规划》,提出工作意见,主动加强同各有关部门联系和沟通,全力以赴投身到这场攻坚战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削减6.2%和0.26%,首次实现了双下降。在工程减排方面,列出污染减排重点企业,把二氧化硫减排重点放在华瑞发电有限公司,通过停产停业措施,共减排495.47吨,使全市的排放总量削减6.2%,超过年初的下降3.6%的目标;把化学需氧量减排重点放在污水处理厂,促使其在6月底投入了试运行,10月份计算减排量,共计减排COD395.82吨。在技术减排方面,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审核,促使优化能源结构,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在监管减排方面,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着力提高达标排放率,并强化环境污染整治,特别是开展废塑料整治后,可计入的COD减排量27.2吨,加上污水处理厂减排量,全年合计减排COD423吨,另向温州市减排办预支227.74吨,20*年COD排放总量削减0.26%。

二是开展废塑料业专项整治,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整治过程中,采取了多项灵活的举措。第一,把开展调研和拟定方案作为重点任务,多次深入有关乡镇、街道开展专题调研,多次与重点乡镇、街道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在此基础上拟稿《实施方案》、《专项整治通告》,此后,市政府及时召开动员大会部署整治工作。第二,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路,在制订《专项整治通告》时,给整治对象1个多月时间处理完原料,最大限度减少他们的损失,降低抵触情绪。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印制1500多份市政府通告,发放到全市各乡镇、街道,还制作播放了5集专题片,聘请大学教授分析废塑料洗涤加工业的危害性,请村民讲述危害性,在全市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促使100多家场点自行关停,也为整治工作的全面推进打下良好基础。第四,全力以赴参与整治工作,特别是在全面整治阶段,我们举全局之力参与有关乡镇、街道组织的联合执法行动,有力促进了整体工作的扎实推进。通过努力,专项整治工作按部就班,扎实有效推进,各地取缔关闭的非法废塑料洗涤加工场点合计达到1284个,拆除违章建筑3万多平方米,非法点集中的村,如桐浦乡的桐浦村、弯前村和塘下镇的山官村、沙渎村,整治前后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有臭气熏天、垃圾成山的现象,生态修复工作提前实施的村,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是完成全国污染源普查试点任务,为全面普查奠定基础。我市作为我省和华东地区唯一的全国试点单位,在短短的2个多月时间内圆满完成了普查试点工作。试点期间,局班子统一思想、全面部署,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普查队伍,自始至终按照全国污染源普查办的要求,模拟污染源普查全过程,做好每项工作,走好每步棋,以饱满的热情、少有的高效率,圆满完成各个阶段工作任务,取得了普查试点的圆满成功,提出的一系列建议被国家污染源普查办采纳,得到国家、省、温州市普查办的充分肯定。11月下旬,试点结束后,立即开展全面普查,37个乡镇、街道及园区成立污染源普查组织领导机构,相继开展污染源普查各项工作,按时完成了清查工作任务。

四是加大典型案件查处力度,查封了一批影响恶劣的企业。20*年,我们立案查处的案件数量和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数量比上年都有所增加,其中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达310件,突出查处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面大的环境违法行为。比如,仙降镇4家再生胶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严重污染了周边甚至全镇的空气环境质量,20*年被我局立案查处以来,多次被法院强制执行,但是业主总是想方设法恢复生产,群众意见非常大。去年,我们把这些企业列为重点执行对象,加强与镇党委、政府沟通,统一了思想认识,并通过他们的宣传教育,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氛围,市法院通过两次强制执法和我局多次回头看,最终予以彻底查封,切实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塘下镇八水村附近的小熔炼环境污染问题、市区虹桥北路一家慢摇吧环境污染问题、林溪乡几家石材厂噪声污染问题、桐浦乡非法电镀点污染问题等都得到了妥善处理,维护了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

五是加强在线监控能力建设,环境监管效率水平有所提高。建立重点排污企业在线监测监控系统,不仅是污染减排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提高环境监管效率和水平的迫切需求。去年,我们把这项工作列为重要任务,在全市工业企业环保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专题部署,在全市环境监察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强调,明确了安装对象、建设要求、时间安排等事项,全市共计11家省控、温州市控重点污染源企业成为第一批安装对象。目前,除*市华瑞发电有限公司因停产没有安装外,其余10家企业都已经完成设备安装;市环境监控中心投入运行后,末端与企业在线监测监控系统链接、上端与温州、省监控中心联网,形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

六是强化建设项目管理,“三同时”执行情况有所改善。建设项目监管工作一直以来是我们的软肋,为了改善后进的工作局面,我们把强化建设项目监管工作摆上了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了项目监察工作制度,规范了验收工作管理程序,明确了工作职责,不断健全完善“三同时”监管台帐,还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全面检查20*年至20*年审批的1860个建设项目,对查出的334个违规项目进行了重点调查,通过限期整改、督促申请验收等措施,促使建设单位落实“三同时”制度,并对其中19个未按要求落实整改措施的对象进行了立案查处,改善了“三同时”执行情况。共验收建设项目129个,环评执行率100%,“三同时”执行率100%。同时,日常工作中严把环境准入关,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积极落实项目“以新带老”制度,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不批准其上新项目,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削减;还坚持做到“四个一律不批”,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的项目不批,选址、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不批,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不批,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新增污染项目不批。

七是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达到省级基本达标生态县标准。按照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20*年末我市要达到省级基本达标生态县(市)的建设标准。对照这一目标,突出四项重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首先,积极推进任务落实。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建议,并主动做好相关协调工作,促成全市生态市建设工作会议按时召开,年度建设任务及时下达,市政府还与18个重点乡镇签订责任书,协助市委办开展专题督查,督促和检点乡镇生态建设情况,有效地推动了生态市任务的落实。其次,努力促进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在建设资金方面,通过不断沟通,使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从1000万元增加到1500万元;在规划编制方面,积极参与市里各种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督促乡镇加快编制生态建设规划或方案,使全市31个乡镇中30个完成了规划编制任务,同时以自身力量为主力,加快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在全省较早完成编制工作,上报省环保局审批,并受到省局的表彰;在工作机制方面,通过深入调研,拟稿《*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初稿)》,并进一步深化细化;在管理规范方面,印发《*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管理细则(试行)》,规范项目管理。第三,促进生态村镇建设。加强指导和督促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全年新增7个省级生态乡镇、7个温州市级生态乡镇、41个温州市级生态村,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覆盖率达52%,温州市级以上生态乡镇覆盖率达71%。同时,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作为生态村创建的主要条件,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63个,总容量9680立方米,连接的排污管网总长53公里,日处理污水能力3200吨。第四,落实生态建设环保指标。分解落实任务,加大工作力度,使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等指标均达到考核要求。通过努力,我市的各项指标已经达到省级基本达标生态县建设考核要求,并据此向省生态办提出了考核申请。

(二)落实行政执法和日常监管,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环境业务水平有了新体现。

一是污染整治成果不断巩固。以巩固电镀业和小熔炼专项整治成果为主,继续保持“打非”高压态势,制订《*市打击取缔非法电镀、非法熔炼,巩固污染整治成果的行动方案》,督促并积极协助有关乡镇,通过采取拆除设备、抽取镀液、断水断电等措施,取缔非法小电镀场点91个;通过拆除违章等措施,取缔非法小熔炼场点37处;通过断水断电、拆除转鼓等措施,取缔非法制革生产加工点20处;采取发现一处打击一处的工作方法,取缔小褪色加工场点8处。在强化“打非”力度的同时,一方面着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日常巡查监督工作,对取缔后继续恢复生产的对象,及时函告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督促及时查处,严防再次回潮;另一方面,把落实监管举措放在突出位置,强化电镀企业总量控制工作,严厉查处擅自扩容生产行为;加强熔炼企业限期治理工作,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建立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累计85家企业完成治理,废气达标排放,改善了区域空气环境质量。

二是环境执法力度继续加大。以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环境监察力度为主,增加监察频次,促进稳定达标排放;加大辐射监管执法力度,联合执法检查全市70家涉源单位,督促整改辐射防护设备;完成废弃物焚烧、制浆造纸等17类、1*家单位的二恶英类重点排放源现状调查;加强对列入环保信用等级管理企业的监管,对2006年度信用等级较低的60家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继续强化非工作时间环境监察工作,组织“瑞剑”执法行动6次,查处违法排污企业24家次;充分利用投诉案件的信息收集渠道,强化突击性环境执法,坚决查处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环境违法行为;强化日常巡查工作力度,坚决严厉查处偷排、漏排和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配合省环保局、温州市环保局开展了7次“飞行监测”和5次“督查行动”,检查监测企业87家,达标排放率符合省市要求。一年来,我们共计出动执法人员16854人次,检查企业9182厂次,立案查处526起环境违法行为。对7家偷排废水企业进行了现场查封,实行停产整治,处以9.9万元的个案高限处罚,有力地打击了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三是排污申报和收费工作扎实。深化排污申报工作,规范申报登记程序,积极推广使用新的排污申报软件,共计680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进行了申报登记,新增项目列为申报对象,纳入排污收费征收范围;开展针对广播电视、通信设施等发射系统及工业、科学、医疗等电磁辐射设备(设施)的申报登记工作,申报登记单位12家,设备总数32台。在排污申报基础上,加强排污许可证发放和管理工作,强化年检,加强许可证管理,全年共换发排污许可证235份,首次将辐射源使用单位列入发放范围,放射源重点监管单位持证率达到100%,射线装置使用单位持证率达到70%以上,走在温州前列。在排污费征收方面,积极创新收费方式,实行按季收费,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征收情况在市府网站上公布,使排污收费工作更加公正、透明。全年征收排污费1726.3万元,完成预算内排污费征收工作任务,征收对象1201家,收费总额和对象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四是环境综合防治持续深入。继续深化实施治污设施“再提高”工程,在印染行业推广了一批以生化法为主的治污工艺,更新改造污染治理设施,提高达标排放稳定率;完成酸洗业污染整治试点工作,关停一批非法场点,8家酸洗企业经过整改后实现达标排放;强化限期治理工作举措,全年对9家企业实施限期治理;以处置电镀污泥等危险废物为重点,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电镀污泥转移量达2923吨,转移处置率达100%,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6.87%;深化和推广环保信用等级管理工作,新增管理对象8家,使全市174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均列入管理范围;促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分别完成投资9179万元和2931万元;积极推行并协助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鼓励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全年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8家,通过环境管理认证企业5家。

五是投诉处理成效明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环境投诉案件受理、查处、沟通、反馈等一系列制度,充分发挥“12369”环境投诉热线作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受理群众投诉,对重复投诉的突出问题进行汇总,通过重点监管、强化执法,重点解决。全年共受理环境污染投诉、来信来访共计2028起,调查处理率达100%,成功调解了2起环境污染纠纷。同时以开展“阳光投诉”活动为载体,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组织广场接待日活动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受理并及时查处环境投诉20件,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环境污染问题。继续在中、高考期间开展噪声严管活动,为考生们营造了一个安静的学习和休息环境。此外,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件13件,其中主办件8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

六是环境监测工作扎实有效。完成飞云江、温瑞塘河、瑞平塘河、环城河、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空气等常规环境监测工作,获得有效数据5.2万个,为更好落实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基础。狠抓省、温州市及*市重点污染源的年检、应急污染纠纷监测、执法检查监测、治理设施验收等监测工作,开展监测1004次。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全市污染源普查的环境监测工作。飞云江水系文成县与*市交界断面和温瑞塘河温州市与*市交界断面两个自动监测站投入使用并实现联网。完成1项研究课题。及时编制环境质量月报、季报和年报,并通过适当途径进行了公布。

七是宣传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创新宣传形式,举办生态市建设摄影比赛,配合开展“我取浙江八杯水”飞云江取水活动和第二届杭甬温环保生态行活动,展示和宣传了我市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成绩;紧紧抓住主流媒体,宣传我市环保工作进展,在《温州都市报》、《*日报》等媒体刊登55篇相关报道,及时向社会通报了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充分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以“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的“阳光行动”,使环境保护意识走进寻常百姓家。继续开展绿色系列创建工作,开辟环保第二课堂,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渗透教育,组织绿色学校环保骨干教师、街道文明办主任、社区书记(主任)进行培训,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小卫士、绿色公益使者评选活动,1人入选温州十大环保形象使者,新创建部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绿色学校4所、省级绿色社区2个。

(三)强化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转变观念,优化服务,队伍自身素质有了新提升。

一是行风作风建设扎实推进。按照上级部署,在环保系统相继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科学发展创新业、为民办事树风范”主题实践活动和以推进温州“第三次跨越”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学习“*市机关作风建设八条禁令”,结合环保工作,开展“走访千家企业、调研百个村居”活动,为10个企业、6个村居解决了实际问题,做到了方便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使干部在活动中素质得到提升,使群众在我们开展的活动得到实惠。

二是服务能力水平有所提高。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积极开展“阳光政务”活动,继续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排污费征收情况、行政处罚情况和行政审批情况等,及时通过媒体公布重点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增加了我局各项办事、执法工作的透明度,为群众参与环保事业提供了信息。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审批窗口的“形象作用”,始终做到热情、耐心,在严把环保准入关的同时,遵照“审批提速、服务改进”的要求,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减少中间环节,推行便民服务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共审批建设项目221件,均在承诺时间内给予办理。

三是队伍自身素质有所提升。领导班子带头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抓好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干部职工的集中学习,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大会精神。深化和拓展廉政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不断完善分权制衡有关制度,构筑起防腐长城。强化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积极推进环境监察大队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强对团、工、妇的领导,组织团委换届选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染减排面临巨大压力。20*年我市的化学需氧量年度减排任务没有完成,主要原因就是作为主要减排途径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不稳定,进出水浓度差变化大、数值过低;根本原因是城市排污管网非常不完善,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绝大部分污水不能进入,平均日处理能力只有2万吨,负荷率远远低于设计要求。由于排污管网建设周期比较长,今年以及“*”最后几年的COD减排压力非常大。

二是区域环境质量相对较差,公众环境满意度比较低。区域性、行业性环境污染还在一些地方继续存在,非法行业和场点集中的区域,往往存在环境脏、乱、差现象。水环境质量不理想,除了飞云江水系基本符合功能区要求外,温瑞塘河、瑞平塘河、环城河水质均劣于Ⅴ类,超标因子多,富营养化严重,整治难度非常大,短期内无法达到功能区标准。市区酸雨污染较重,近几年一直在较重酸雨区、重酸雨区之间徘徊,空气环境质量超过功能区标准的天数还较多。公众对环境满意度比较低。

三是环境准入门槛逐年提高,总量控制的压力加大。我市的工业布局不合理,平原地区普遍存在环境容量低、水环境污染重的现象,但这些区域往往经济发展较快,要求新建的项目比较多,总量控制面临巨大压力,而且区域限批的制度将成为长期性的政策,大量新建项目因过不了环境准入关而被否决,社会各界对环保部门的意见会逐年加大,促使我们进一步被推上风口浪尖,总量控制的压力逐年增加。

四是群众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社会缺乏大环保氛围。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在提高,但是他们自身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还偏低,社会生态文明理念还比较淡薄,个别单位的自身环保责任意识差,环境宣教工作面临新课题。

上一篇:城乡低保专项整治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社会救助低保员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