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8 20:27:14

小微企业工作总结

小微企业工作总结篇1

(一)明确指导思想

1、集约化。按照“经营前台放开,中后台管理集中”的要求,集约经营、精细管理,有效整合利用分行现有资源,充分调动经营机构和业务人员的积极性,推进小企业业务的营销拓展。2、专业化。按照“专业审查,分级审批”的专业化要求运作,进一步加强小企业条线专业经营和管理,推进专业服务团队建设,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3、统一性。按照“统一风险政策,加强专业管控”的要求,实施全行统一的风险制度、组织架构、准入标准、业务流程、资源政策和考核机制,进一步提高专业条线的风险管控能力和业务管理水平。4、合规性。按照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小企业工作“六项机制”、“六个到位”等专项要求,探索建立切合小企业实际的运营机制。

(二)搭建由总行小企业部、分行小企业中心、支行小企业经营团队的服务架构,明确工作职能

1、总行小企业部:总行层面主要负责制定和推进全行小企业条线业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计划、风险管理制度和授信业务流程、小企业条线产品创新、客户分层分类管理制度等。2、分行小企业中心:负责分行辖内小企业业务的经营管理,按照利润中心考核管理,负责辖内小企业业务的市场拓展、授信评审、业务推进及风险管理工作,接受分行和总行小企业部双重领导。3、支行小企业专营团队:负责所在城市、区域的小微企业营销拓展。

(三)完善小微企业授信管理机制

1、统一授信标准:建立区别于大中型客户的小微企业授信审查标准。2、专业风险管理:总行小企业部和分行小企业中心集中管理小企业业务的信用和风险管理。3、实现小企业条线独立的分级授权审批制度,并优化、简化小企业授信流程。4、全面风险管理: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实行双线报告、矩阵式管理,分行小企业中心向总行小企业部和分行风险管理部双线报告。

(四)建立小微企业单独考核评价机制

小企业专营团队是服务小微企业的核心因素,因此,银行应建立小企业客户经理序列管理办法,对小企业业务带动的相关指标和业绩单独考核,实行与大中型客户经理差异化的政策。如在模拟利润的计算上可以给予小企业客户经理一定的系数优惠措施,对小企业贷款给予费用上的专项奖励等。

(五)采取集群式批量拓展小微企业

1、集群式开发:一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立足于集群项目,找准目标,批发式地拓展优质小企业客户;二是加强与政府部门(经贸委、中小企业局、科技部门、金融办等)、行业商会、园区管委会、市场管理机构、担保机构及核心企业的联系,密切银企、银政合作关系;三是建立工作责任制,明晰职责任务,落实责任人,持续跟进营销,做好上行下通反馈工作。2、充分利用全行结算资源平台,服务客户:积极推进小微企业客户通过本行对公及零售结算平台和业务网络开展业务结算,全面了解客户业务情况、信用状况、合作程度、使用产品等信息,提升服务质量。3、采取多种产品服务小微企业。除了传统的抵押贷款、担保公司贷款外,银行多结合商圈、产业链等采取互保、商票、应收账款质押等多种产品组合,如兴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推出了增级贷、积分贷、迅捷贷、工业厂房按揭和设备按揭贷款、联带联保等产品,另外,针对有上市需求的成长性小企业推出了“芝麻开花”中小企业上市计划产品,借助总行搭建的平台,联合券商等机构共同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和投行等综合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工作总结篇2

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的他,4月21日在“2012汇丰财富论坛”上慨叹,大的环境是,通过大型企业财政支出的带动和信贷的配合使大企业经营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但这种放松还没有传导到小企业,小企业的情况还在回落。

巴曙松在现场转述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到企业做调研的经历。许小年和几位小企业主聊天,问减税是否减轻了负担。一位说:负担没变,那些减的税本来就没交。许问为什么不交呢?答:交了就活不到今天。

以辽宁省鞍山市为例,据当地工商部门统计,仅去年破产倒闭注销的小微企业就近9000家,而前年是2000余家。

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庄聪生称,小微企业的利润“薄得像刀片一样”。一直致力于个人信用和财富管理的宜信公司与清华大学教授刘鹰一起调研了全国36个城市共3231家小微企业,得出的报告显示,在中国有将近一半的小微企业月营业额在10万元以内,近7成毛利率不足20%,经营规模小,盈利能力弱。

全国财政收入增速连续13年达到经济增速的1.5倍,但围绕小微企业展开的结构性减税政策,一直都在探索阶段,不断零敲碎打,几乎没有实效。2012年,减税似乎依然只是小插曲。

小微企业是大企业的摇篮,是缓解和解决社会就业压力的主力军,联想、阿里巴巴、华为、顺风等如今的行业大佬们,本身也是从小微企业起家的。

而税负之痛不过是小微企业千痛万难里的一种。小微企业生存难的状况比比皆是。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理对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作出部署,首先关注的就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纾困已经迫在眉睫。

税费息高高在上

怎能背着镣铐“舞蹈”

经营着温州一家小型服装加工厂的黄丽,一年含辛茹苦下来,也能赚150万元左右。

但千万别以为黄丽的钱赚得那么轻松,减掉各种税负之后,她到手的不足利润的50%。每年,25%的企业所得税她得交15万元;17%的增值税需交25万元左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车船税,每年有8万元左右;医疗、养老、工伤等社会保险费每年38万元左右。黄丽的企业超过一半的利润都贡献给了沉重的税负。

小微企业们活跃在市场,增加税收,改善民生。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中国小微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GDP总量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另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小微企业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他们是经济系统中的“草根阶层”,他们可能没有办公室而在家中工作,被称之为“穷人的企业”。眼下,他们努力在坚守着,在生产线上、生死线上挣扎,求生存,想尽一切办法去规避和逃避各种沉重的“镣铐”。而未能规避的小微企业,已经几乎被压得直不起身。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坦承,如果让他办一个企业,社保费率占工资的50%,再加上所得税等肯定会倒闭,90%的企业不偷税漏税可能会倒闭。

一边是结构性减税,另一边却是税收总收入的继续高增长。对于持续快速增长的税费,社会各界诟病不断,小微企业苦不堪言。

“在中国,2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的僵尸状态。”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如是告诉我们。小微企业的发展到了生死关头。

倘若再不大幅度为企业减税,“企业要死光了。”周德文说,除此之外,五花八门的行政性收费也要减。这其中牵涉39个部门67种收费,都压在企业头上,使得它们喘不过气来,更不要说那些非法的收费;再者,息也要减,眼下,企业都面临着生死危机,而银行还拼命在攫取暴利。很多银行高喊要支持小微企业,可总是难见实效,小微企业融资之难难于上青天。

周德文还曾当着总理的面批评过行政收费问题,温总理也对此深恶痛绝。当周德文提倡直接为中小企业减税时,温总理马上加了一句:“不仅要减税,还要减费。”周德文认为只要国家下决心去做,这三点都不难,并且可以马上见效,而且并不复杂,国家的税收已经很不合理了。

根据财政部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应年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的小型微型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另据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的通知,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等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建议,“给小微企业税全免了吧!”这位企业资产已达1950亿元的委员说,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税收只占总税收比重的3%。

然而,对于政策和舆论,小微企业主们普遍感触不深。微博上有网友义愤填膺地称,每次喊减税,到最后都变成了加税。

在江苏昆山经营着一家零配件厂的刘军坦言,真正落实到整个企业的话,他们并不会太关心,“对我们实际的优惠其实我们是看不大出来的。”他的语气里包含着深深的失望。

在珠三角地区,一些人当了老板,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但他们的企业却并没有也不愿意注册在案,期待悄悄萌芽起来再做打算。否则,光是税负都是一大笔开销;也另有一些企业,因为面临生存的困境,因为不堪重负把本已经注册了的公司反过来进行了注销。

而在长三角,有些本就微小的企业则拆分为几个更小的企业,借此减轻税负,逃避监管;一些企业在注册之初,就零散分割成几个据点分别以加工厂的方式存在着,或者就干脆挂靠在别的公司,等企业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独立出来。

刘军的同行们碰到客户赔款很多或外债实在太多的时候,经营不下去了,工厂就干脆关掉,再到另外一个地方,比如到附近的市区另起锅灶做另一家企业,继续经营。因为在这附近有稳定的客户群和业务。这种状况在昆山较为普遍,企业借此避债选择破产,可以不跑路也能转嫁出去风险。为了减轻负担,小微企业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中国,减税的空间达4000亿,可执行下来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力度总是不到位。2012年,财政部门不遗余力继续进行结构性减税,但实际上,涉及到制度性的改革极为有限,涉及的税种都是有效纳税人少,征管率很低,征管难度大,税务部门自由裁量权大,征收弹性强。规模有限,收效甚微。

结构性减税不仅要强调有针对性的减税,更要做的是,强调税制结构内部的优化,真正下力度强化下去。

来自宜信的数据显示,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目前约有6000万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工商登记在册的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其中99%属于小型企业或微型企业。截至去年9月,中国已有个体工商户超3600万户。

面对沉重的税、费、息,小微企业又何以能带着镣铐跳舞,倘若政策力度不到位,或者执行不下去,谁能安抚这支支撑起国民经济的大军?

回款期长路漫漫

外忧内困齐上阵

除了背负的担子沉重之外,在大环境愈发恶劣的情势下,小微企业也面临自身的内核大考。

进入2012年,小微企业面临的之前的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周德文认为,再加上今年融资更难,原材料、辅助材料、人力成本等都越来越高,所以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逐渐下滑,今年显得更加艰难。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眼下,希腊等欧盟国家的债务危机继续蔓延,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中国遭受的阴霾有增无减。各企业主们普遍生存困难,小微企业更甚。

包括刘军在内的昆山很多小微企业主们,明显感觉到了大客户在向他们转嫁压力。刘红军的一个明显感觉到大企业给他们付款的周期变得更长了。之前他们的回款周期是60天,可现在这一惯例早被打破,回款周期大多延至90天。

和稍微大一点的企业谈合作,刘红军甚至要答应他们月结120天的条件。更严重的是,他还碰到过要求5个月回款周期的。如此一来,自己的材料成本,加上生产周期,前后长达半年的时间,资金链面临断裂的窘地。

刘军告诉我们,一家每月产值50万的企业,加工型企业设备投资需要100万~150万,周转资金需50万,生产的时间再加上120天或者90天的回款周期,实际上四五个月才能拿到钱。“整个过程实际要压350万~400万的流水,资金很难周转。”刘军感慨。

此外,小微企业要面临销售困难、成长乏力等等各种问题,小微企业已经几乎步履蹒跚,甚至举步维艰。最近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工厂垮不下去,但又关不掉,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僵尸工厂”比例越来越大。

人力成本节节攀升

小微之困重重叠叠

富士康提高工人工资后,却搬迁到了内地,珠三角的企业主们却不得不接下了这抛出的炸弹。几十万被吊高了胃口的工人,难以接受比富士康更低的薪水,如果不能令他们满意,宁可回家做小生意。

如今,每个月2200元的工资几乎很难招到工人。步入2012年,加工生意更难做了,李繁只求不赔钱。每到月底,黄丽几乎都是如坐针毡。因为月底要支付工人工资,而以前,她很少为发工资这样的事情犯愁。

而在黄丽的圈子里,今年也普遍悲观。工人工资高,他们接单意味着赔钱,不接单员工又会流失。面临用工成本的大幅上升,加上原材料成本难以控制,他们的订单量急剧减少。生意时断时续的黄丽,雇用的正式工已经在去年减少了一半,有时候,她会去找一些家庭妇女来做临时工。

据调查,2011年小微企业雇用工人的工资水平较2010年出现了20%~30%的上涨。2012年依然呈上涨趋势。北京大学与阿里巴巴的调研显示,在接受调查的3476份位于环渤海地区的小微企业中,有近53%的企业主认为,去年员工工资上涨已经成为压缩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

而在另一些小微企业看来,工资上涨虽然难以承受,但招工难、用工荒更让他们头疼。近年来,劳动用工成本的上升空前加剧,从年初到年底,招工潮几乎“永不落幕”。据报道,今年节后,广州的用工缺口甚至高达11.38万人。

小微企业在用人上、管理上本身也面临着新问题。现在90后加入了,他们没有生活的压力,不工作了父母照样会给他们钱花。所以,刘军也更愿意招有资历的一些工人。

面对薄如刀片一般的利润,繁重的税费息压得小微企业不堪重负,经济的低迷更是让他们雪上加霜,人力成本的上升更使得他们感觉仿佛泡在了冰水中,还不算竞争加剧、人民币升值、融资困难等等。各种因素叠加,生存难已成为小微企业不得不承受之痛。这深深刺痛了转型升级中的中国经济整体。

重压之下,一些小微企业甚至走上了“民间高利贷”、非法集资的不归路。

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和几位小企业主聊天,问减税是否减轻了负担。一位说:负担没变,那些减的税本来就没交。许问为什么不交呢?答:交了就活不到今天。

小微企业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0 引言

现阶段,经济领域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小微企业在扩大就业、创新科技、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不可代替。因而,为确保小微企业能够稳定发展,近年来政府和中央提出了关于小微企业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曾经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的税收制度,减轻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2]。

1 小微企业的准确界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1]以及财政部印发的《小企业会计准则》[2]中 的相关解释,小微企业并不等于小企业,其准确的界定标准是不尽相同的。

小微企业在税收管理范畴内包括小型微型企业[2]和小型微利企业[2]。具体来说,它们分别定义如下:a)小型微型企业是指根据营业收入、从业人员、资产总额等多项指标,再根据各自行业的特点而通过一定标准划分而成的中型、小型、微型三种中的一种。具体涵盖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餐饮业等共计十六项。需要注意的是,小型微型企业在适用范围包括境内合法的各类企业和个体户及在此以外的行业。b)小型微利企业是符合企业所得税法相关规定,依法从事国家非禁止和限制行业,并在缴纳所得税、资产总额及从业人数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1)从事工业的企业,年度缴纳所得税低于30万,资产总额低于3000万且从业人数低于100人;(2)非工业行业的企业,年度缴纳所得税低于30万,资产总额低于1000万且从业人数低于80人。

通过分析和比较不难发现,小型微型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区别:a) 范围不同。小型微型企业包括一般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而小型微利企业只适用于一般企业。b) 界定标准不同。小型微型企业的界定指标分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从业人员而小型微利企业还要包括企业年度纳所得税额这一指标。同时,即使同属一类的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的界定标准也不尽相同。

2 关于微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自2011年10月12日起,针对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政府了相关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该政策将持续到2015年底。其中包括了对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等税收的优惠。但目前,许多小微企业由于会计核算不够规范,缺乏专业财务人员,导致企业不理解税收优惠政策。因此,本文在此对相关政策进行整理,便于广大小微企业真正熟悉税收优惠政策。

2.1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最低可达10%

小型微利企业低税率优惠政策,是指国家税务总局响应国务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而制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就意味着,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25%相比,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税负降低了20%.

为继续发挥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小企业发展,去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专门下发财税[2011]4号和财税[2011]117号[4]两份文件,以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根据这两份文件的规定,小微企业具体可享受的税收优惠可归纳为:小微企业2011年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万元(含)的,2012年至2015年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6万元(含)的,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就是说,符合上述规定的小微企业,实际执行的企业所得税率只为10%,税负与一般企业相比降低了60%。

需要注意的是,结合《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可以得出:2011年度,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的小型微利企业,实际上执行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为10%;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至30万元(包含30万元)之间的,执行20%的优惠税率。2012年度至2015年度,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微企业,执行10%的所得税优惠税率;6万元至30万元(包含30万元)之间的小微企业,执行20%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2.2 增值税和营业税提高起征点

按照税收政策,小微企业划分的行业中,涉及增值税的主要是工业、批发业和零售业。对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地区,还包括了交通运输业等现代服务业。

具体来说,提高了增值税的起征点。月销售额不低于2万元才缴纳增值税,按次纳税的提高至每次(日)销售额500元。小规模增值税征收率为3%。对员工制的家政服务免征营业税;同时提供营业税起征点,月销售额不低于2万元才缴纳营业税,按次纳税的提高至每次(日)销售额500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自2011年11月起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大幅度提高了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但是增值税起征的适用仅限于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而那些达不到起征点的小微企业仍然不能适用该税收优惠政策。

2.3印花税免征优惠

为鼓励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财税[2011]105号文规定,自2011年11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止,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企业要注意上述小型、微型企业的认定,是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统计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4]的有关规定执行,相关企业可以按照此标准对照判断本企业是否属于优惠范畴,能否享受税收优惠。

2.4其他涉税优惠

除了以上优惠政策之外,值得注意的是还有针对小微企业的其他优惠,如根据相关规定的行业年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均低于2亿的企业贷款延长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期限;对依照工信部相关规定认定的小微企业,自2012年1月1日起到2014年12月31日期限内,都免征发票工本费。

3 结语 小微企业在新企业税法下,有着很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遭遇不同程度的挑战。需要指出和说明的是,小企业应及时更新旧的生存和发展观念、结合自身的

各种优势,以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导向,调整企业投资和发展的方向资,最终在市场经济下的现在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总之,小微企业长期扶持政策已经确立。我们应该尽快对税收政策做出合理的完善和修正。在一段时间内,应该充分运用各种财税政策手段,促进小微企业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梅.小型微利企业税收筹划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9,21(10):239-240.

[2]肖盛勇.小微企业划分标准及其税收 优惠政策实用性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4):89-90.

[3]方赛迎.小型微利企业界定范围的重构―论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实施[J];生产力研究,2009,(15):173-174.

[4]杨振汉.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解读[J];西部财会;2012,(4):21.

小微企业工作总结篇4

关键字:欠发达 小微企业 授信风险

中图分类号:C29

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国民经济中非常活跃的组成部分,也是给力经济发展的“轻骑兵”,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大约分别占中国经济总量的60%、57%和40%,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西部10省市的小微企业超过160万户,占全国企业实有总户数的16.16%。但由于多数小微企业因自身实力不强、积累不足、资金欠缺且资质信用等级不高等问题,使银行对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惜贷”心理,融资难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科学的把握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规律,实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风险有效管理并重,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与发达地区小微企业相比,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发展落后,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城乡居民收入低,社会闲散资金不多,开放程度层次较低,对金融机构贷款的依赖度达到80%。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在进行资金支持时,主要重点支持自然垄断行业和大企业,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门槛要远远高于大企业,且倾向于为小微企业发放短期贷款。因借不到长期贷款,小微企业便短借长用,导致逾期贷款增加。同时,欠发达地区专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比发达地区更少,进一步加剧了小微企业融资难度。据调查,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缺口都要靠自身积累方式去填补,根据国家商务部统计,小微企业资金来源中由企业自身积累、内部职工筹措和亲友借贷组成的自有资金占到资金总额的65%以上,向银行借款获得的资金不足资金总额的20%。

二、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授信业务主要风险

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竞争能力差、经济效益低下、资金人才缺乏等缺陷。加上缺乏长期规划与资金储备,对资金的需求往往比较突然与紧迫,要求授信到位的时间比较紧,授信频率相对比较高。商业银行无法投入与大中型企业相同的人力物力进行贷前调查、审批和贷后管理,因此,欠发达地区银行服务小微企业授信业务风险成本压力更大。

(一)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易受市场波动影响,经营风险不断加剧

小微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在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更易受到冲击。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用工成本上升、能源供应紧张、融资成本加大、订单量减少以及资金链紧张等,对小微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仅2012小微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了7%左右。加之民间借贷因素对贷款利率的推高和生产要素的普遍涨价,大量小微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攀升,小微企业经营现金流出现下降的现象。

(二)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严重,信用风险难以管控

长期以来,我国小微企业自身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第一还款来源的还款能力不足,加上小微普遍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核心竞争力缺乏、融资难且渠道单一等问题,造成银行贷前调查的困难和不实,并带来银行对小微信用评级和授信工作管理上的难度和风险。

(三)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平均存活率低,系统性风险隐患较大

多数小微企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有效担保抵押,部分小微企业信用等级偏低,担保措施主要靠抵押物,虽然抵押物本身具备一定的价值,但其抵押资产价值变化以及变现能力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此外,有些企业难以落实有效的抵押,采取关联企业、客户之间相互担保,以及相同行业链企业提供担保,一旦其中一方或同一个链条出现问题和系统性风险,则“骨牌效应”发生,形成一损俱损的局面。

三、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对策及建议

1、创新风险管理理念。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世界难题,难就难在如何控制住风险。由于融资渠道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存在需求刚性。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应中切实把握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关系,将金融服务多样化和客户选择标准化相结合,即对小微企业在金融服务上、产品覆盖上、客户维护等方面追求多元化,通过多元化提高收益、分散单一客户风险,实现效益和风险的平衡;但在客户选择上坚持标准化,对客户的评级通过技术系统实现,保证评级结论的标准性、及时性以及客户选择风险偏好的一致性。标准化的管理也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下沉创造了条件,避免因为管理半径延长导致风险判断和客户准入操作性偏差,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2、提升业务经营能力。商业银行应按照“专业专注”的原则,进一步创新经营机制,建立完善 “信贷工厂”营模式,以“贴近市场,贴近客户,提高市场响应能力”为原则,有效推进专业化平台建设和中后台业务集中处理的经营管理机制。探索创新小微企业业务发展考核机制,改变以考核“信贷和客户增量、增速,全面覆盖”等办法。

3、准确把握客户偿债能力。通过查看小微企业的银行对账单、税单、水电费收据等凭证,分析企业的经营和资金周转是否正常;结合客户生产计划和生产订单或售货合同,判断销售收入实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分析实收资本的可靠性。通过验资报告查看资本金是否足额到位,出资方式是现金还是实物;是否存在土地评估增值相应增加资本公积的方式来增加权益。小微企业盈利水平的真实性。如企业产品成本与历史同期、同业比较是否异常;其他应收应付款项是否存在非正常的大额资金转移现象等。

4、加快服务产品创新。一是将信贷业务、投资银行、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企业理财、零售产品等综合运用,探索产业集聚区“标准厂房抵押借款+固定资产购置贷款+母公司担保贷款+联贷联保业务”等小微企业金融业务。二是在创新供应链条上应收账款池质押贷款、票据池质押贷款、定单项下封闭贷款、适合小微企业客户的保理、国内信用证等信贷产品。三是大力拓展信贷业务以外的其他金融服务,运用各种金融工具最大限度满足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帮助小微企业全面降低融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增强小微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从而防范和化解信贷业务风险。

小微企业工作总结篇5

制定小微企业金融专属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

落实小微企业专营理念,绝不能靠作秀与改换名目。为了推动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发展重点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商业银行应从总行层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立足长远的战略。

商业银行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明确小微专营机构在小微金融业务中的核心地位。明确小微企业专营机构为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载体,小微企业产品、服务、管理创新的主体,小微企业金融技术、工具创新的主体,小微金融风险管理创新的主体。

从总行层面规划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的数量、发展步骤及总体布局。按照小微金融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机构分布特点,确定小微专营机构的数量和发展步骤。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商圈、产业链、供应链、园区、集中市场等进行专营机构布局,新设离行式、持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或改造部分分支行为专门从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营分支行或特色分支行。按照小微企业的开发目标,积极进行市场和机构下沉,将小微专营机构向社区、县域、集镇等基层延伸。

从总行层面加强对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的支持。商业银行应该按照“四单原则”、“六项机制”的要求,为小微企业配备资源。主要包括:一是对信贷额度切块管理,将其中一部分留给小微专营机构,确保小微企业信贷增长完成两个不低于的目标。二是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使得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具备落实“四单原则”、“六项机制”的人力资源保证。三是针对小微专营机构出台单独的财务核算办法。

总行应针对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的业务制定相关事宜。制定专门的风险偏好,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专门的业务考核细则,鼓励小微企业专营机构业务创新,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

统筹考虑小微专营机构发展与商业银行原有发展思路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一是统筹考虑小微专营机构与分支机构之间的关系,尽可能避免小微专营机构与分支机构抢业务的情况。二是统筹考虑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布局与网点优化再造之间的关系。目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建设有新设和原有机构改造两种方式,特别是涉及原有网点改造时,应与网点优化、转型的发展思路保持一致。三是统筹考虑小微企业专营机构与流程银行及社区银行打造的关系。

健全小微企业金融专有的管理体系

建立小微专营机构是落实小微金融专营理念的必要条件,要想使小微专营机构真正成为小微金融的核心、小微金融创新的主体,必须健全专有的管理体系。

建立全方位的管理制度。包括建立专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财务管理细则、产品创新制度、客户管理制度、考核细则,建立全行范围的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标准化管理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其运转机制。

制定小微企业授信政策。明确一定时期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行业与客户。针对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制定各产品、地区的授信限额。根据国家信贷政策导向,鼓励专营机构对专注主业、符合国家环保政策、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予以支持。对授信政策、限额政策进行定期重检与更新。

设立事业部式的内部结构。在实践中,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应按照事业部的模式进行管理,设置综合管理部、营销管理部、授信审批部等内设部门,能够保证专营机构独立运转、独立运营与日常管理。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按照有利于落实“四单原则”、“六项机制”的方向进行内部机构设置。

设置特有的授信流程。立足小微特点,对流程进行梳理,大力推进“评级、授信、押品评估和业务审批”流程的“四合一”,努力做到简单、快捷、一站式。通过差异化授权或者派驻独立审批人,将信贷审批权最大限度下放到营业机构,也可借助后台支持,实现快速审批与流程整合。不管用哪种方式,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的授信项目要实行限时审批,提升服务效率。

明确各环节的尽职标准。在总行层面要明确界定从营销、受理到尽职调查、风险评价、授信审批、合同管理、支付审查、风险预警、风险分类、贷款催收、信贷档案管理直至不良资产管理各环节的尽职标准。针对小微专营机构编写详尽的操作手册,明确各环节的风险点、合规要求,确保总行后台部门能够利用IT系统和相关文档资料对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的业务办理过程进行抽查和监控。

推出小微企业专享的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

小微企业是发展快速且创新活跃的群体,其需求也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特点。因而,商业银行小微专营机构应该根据小微企业的特点,按照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定制化的思路,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

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创新的基点从小微企业的显性特征向需求挖掘转变。目前各小微企业专营机构主要针对小微企业生命周期、所处的产业链及供应链、担保和信用增级、还款方式等显性特征进行创新。随着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将更加注重需求挖掘,推出更加特色化、差异化,更加贴近小微企业特点的授信产品。

小微企业授信从单户模式向批量模式转变。依托集中市场、园区、核心企业及其他各类核心第三方,小微企业金融专营机构能够开展批量化的授信业务,增加业务办理的效率。在批量授信过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也可依托总行设立的信贷工厂,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从受理、审查、审批的集中化办理。

金融服范围应从单一的信贷业务向综合金融服务方面发展。小微企业专营机构要根据小微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上不同的金融需求,提供一揽子、全方位、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包括移动金融服务、IC卡、理财、结算、信息咨询服务、管理咨询、企业财务规划、税务筹划、企业战略管理、组织结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并购服务以及其他各类特色化增值服务,针对小微企业业主提供各类私人银行服务。

与客户的关系从点对点的单一结构转变为银行联合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服务于小微企业的模式。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应摒弃狭隘的竞争观点,拓宽思路,安排与各种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共同构造更加完整的价值链,服务于小微企业。

与客户的接触方式由单一的柜面模式向综合渠道转变。商业银行应借助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构建面向小微企业的包括手机银行、网上平台、自助设备在内的综合渠道体系,升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将以小微企业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具体化,提出要帮助更多的小微企业发展,有的商业银行也提出,小微企业客户的成功是小微专营机构成功的先决条件。实际上,商业银行小微专营机构在服务模式、产品方面的任何创新,如果能够优化小微企业资产负债表,如果能够深入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则一定能够获得小微企业的积极响应。小微企业专营机构从这一点出发进行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一定能够实现小微客户与商业银行的双赢。

开发小微企业金融专用的配套技术和工具

细节决定成败。尽管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的引入是小微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但如果没有配套技术和工具,不注重产品、模式创新过程中技术细节的优化,则一切只能是纸上谈兵。

精准营销相关技术的应用。在实践中,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精准营销特别是交叉营销。对于小微企业专营机构而言,今后将不可避免地加入这一行列,运用数据挖掘进行客户需求的挖掘、客户的细分,基于需求挖掘进行营销策划与安排。

强化授信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目前已有的创新主要有财务还原的技术、非财务信息的应用、交叉检验的技术。随着数量技术的使用,很多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授信方面开始尝试打分卡技术,支持自动审批、快速审批。今后数量技术在调查、审查、风险评价、授信后管理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服务方案的设计、交易结构的设计方面,产品定制方面,以及在现金管理、电子银行、各类增值服务过程中均需要相应的技术和工具。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应该认真总结这些技术和工具,形成标准化文档以便广泛推广。

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定价技术。为了落实独立定价的机制,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定价能力。不论是基于风险或成本的定价、基于目标利润的定价,还是基于客户综合收益的定价、基于市场情况的定价,都需要建立模型,配置参数,明确公式,形成标准化的工具。

完善风险管理技术与工具。总结完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的管理工具和技术。条件成熟的商业银行,可大力推广风险量化技术。

建立专业的小微企业金融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控制是小微企业金融升级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没有风险控制体系的升级就没有小微金融的升级。因而,为了配合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的专业化发展,支持其深耕本地市场,商业银行需要对风险控制方式和措施进行创新。

在总行层面对小微企业授信实行精细化的组合管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波动对小微企业经营的影响。运用一定的分析手段预先规划和调整小微企业授信的行业、地区、客户结构。数据与IT基础较好的银行,可以借助风险计量实现组合管理。

实行风险监控官、风险经理委派制,增强风控人员的专业性。由总分行风险管理部门向专营机构派驻风险总监,主管专营机构的风险管理,行使授信否决权和风险监督权,与所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形成制约。建立风险经理制,通过平行作业的方式实现风险关口前移。选派熟悉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客户经理队伍或者风险经理队伍,加强实业、技术与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对小微企业发展前景以及主要风险点的把控能力。精细化地设计小微专营机构的问责模式,用过程问责取传统的事后问责,用概率考核取代单笔考核。

不断总结风险识别、监控、预警、处置的技术,将其标准化并嵌入相应的业务流程。条件具备的商业银行可探索将数据挖掘技术、风险量化技术植入业务营销、授信调查、审查、风险评价、风险预警、到期催收及不良资产处置各环节。

对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的风险进行精细化管理。如前文所述,与小微企业的活跃创新相一致,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必然是新产品、新模式、新技术的创新主体,这就要求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做好业务创新过程中的风险管控,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应完善合规与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因为小微专营机构具有相对独立性,如果管理不善,可能成为合规风险事件、操作风险事件多发地段。这就要求各专营机构进一步加强管理,做好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做好重点人员、重点环节的风险防控工作。

小微企业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微型企业;经济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于支持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更具生机和活力,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就是微型和小型企业经济体的发展,特别是我国近年来,微型企业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时期。

一、我国关于微型企业的定义

201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四部门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微型企业为:工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建筑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这是中国首次从中小企业中划分出微型企业这一类别。新规还新增了5个行业的划分标准。即在原有的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外,新增了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5个行业的划分标准。

二、微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区别

微型企业与传统认知上的个体经营存在区别,但其与中小企业相比,微型企业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①组织结构方面:微型企业组织结构简单缺乏管理工作内容,与现代公司在组织架构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小企业有明确的组织结构,有正式的管理工作内容。

②资金方面:由于微型企业所能提供的信用担保与中小企业存在差距,所以微型企业很少有正式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由合作伙伴共同出资,且可以从正式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

③固定资本方面:微型企业固定资本少,使用机械化进行生产的比例较少,其主要采用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和手工艺,技术含量有限,且大多没有专门的场地生产。中小企业拥有机器、设备与专门的场地。

④销售模式方面:微型企业采用直销方式,一部分微型企业采取的方式的专门针对特定对象生产,且以服务本地市场为主,企业所能辐射的范围较小。中小企业一般作为产业链和供应链上的一环参与生产经营过程。

⑤薪酬制度方面:微型企业的员工人数较少,在薪酬制度方面未建立正式的薪酬制度。中小企业对员工的工资方面进行专门规范的管理,普遍实行了岗位工资制。

⑥生产经营方面:微型企业生产经营方式较为传统,对产品的质量缺乏严格的管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身的采购、生产、存货和质量管理制度。

⑦人力资源方面:微型企业一般没有正式的职工招聘制度,且对于员工也较少有专业的培训。中小企业有一定的招聘制度,进入企业的员工大都接受过专门的专业训练。

⑧会计制度方面:微型企业少量而不规范的会计活动是为了满足缴纳税费的需求。而中小企业有着严格的会计制度。

三、微型企业的经济社会意义

微型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有其独特的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础。在我国,大量存在的微型企业因其独特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使得创立微型企业的个体主要是自主创业或是为满足生活目的的个体为主。虽然微型企业在生产技术和提供的产品服务方面很难于其它类型的企业相比,微型企业得到的关注也无法与中小企业相比,但微型企业往往为处境最艰难的家庭提供主要经济保障,是这部分人群收入的主要来源。

2.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微型企业接收无法通过正规就业渠道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个体,此外,微型企业的审批制度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微型企业的成立速度很快,用人规模也相应扩大。微型企业之所以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原因在于微型企业单位投资的劳动力(就业容量)和单位产值使用劳动力(就业弹性)都明显高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

3.培训大批的企业家,提高了民族素质。由于微型企业特有的灵活性以及其对于市场变化的良好适应,使得微型企业可以及时的了解市场发展方向,把握机遇,从优胜劣汰中成长起来的企业领导人就是中国新兴企业家的代表。微型企业作为大部分企业家起步的摇篮,为中国培训了大批的企业家,从而提高了民族素质。

4.提供国家经济活力的源泉。微型企业规模虽小,其庞大的数量使得其成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为中国的经济做出突出的贡献,并且微型企业的不断发展更是未来大型企业的重要起步阶段,大多数大型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起步时都是微型企业的形式。因此,微型企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活力。

5.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微型企业对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它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也增加了就业机会,这对于稳定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微型企业服务对象主要集中于本地市场,从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此外,微型企业也是对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

正是因为微型企业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国对于微型企业的关注也日益提高但近年来微型企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因此国家现阶段加大对微型企业的关注和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希望微型企业可以健康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成长提供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蔡翔,赵君.国外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7(09).

[2]蔡翔,李翠,郭冠妍.微型企业的生命力[J].中国中小企业,2007(03).

[3]金容.国务院新政扶持小微企业[J].中国中小企业,2011(11).

[4]王晓明.工信部:重点扶持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J].光彩,2010(02).

作者简介:魏 琦(1990-),女,福建永安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贸专业本科在读。

小微企业工作总结篇7

**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微企办的指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大力协作下,全县的微企发展工作有序展开。现将全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3年全县共通过微型企业创业评审250户,注册资金1327万元,带动就业人员共计1344人,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在发展的250户微型企业中,经营行业涉及加工制造、民族手工艺加工、文化旅游、特色食品加工、创意设计、种养殖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其中:六大重点行业100户,占已发展数比重为40%。创业者人群中,创业人员共计290人,其中重点扶持对象158户(其中:大中专毕业生18户,返乡农民工131户,退伍军人2户,失业人员7人),占总数的54.48%;其它人员132户,占总数的45.52%。从事农、林、牧、渔业109户,占43.6%;制造业78户,占31.2%;民族手工艺品16户,占6.4%;;特色食品加工3户,占1.2%;采矿业1户,占0.4%;服务业29户,占11.6%;零售业7户,占2.8%;创新设计3户,占1.2%;交通运输业1户,占0.4%;文化旅游3户,占1.2%。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具体工作目标

按照省、州有关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要求,我县调整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创业评审委员会成员。同时,县人民政府召开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专题会议,研究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关于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专题会议纪要》(**府专议〔2013〕34号),形成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九条意见,一是实行代办制;二是整合资源扶持微型企业;三是设立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四是个体工商户转微企;五是组建创业指导机构;六是加强财政补助资金管理;七是委托乡镇政府(工商分局所在地除外)负责微型企业现场勘察工作;八是如何落实微型企业第二期财政扶持问题;九是落实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经费。为微型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证。

此外,我县为确保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有序开展,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县扶持微企发展调度会,对上一季度微企工作进行总结,安排布置下一季度微企工作,截至目前,共召开3次全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调度会,分管副县长亲自参会并安排工作,切实做到微企发展工作有部署、有提高。

(二)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微型企业创业激情

我县通过有线电视、宣传栏、撰写政务信息、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开展扶持微型企业宣传活动。先后发放宣传资料8000份,《微型企业创业指南》3000份。主要利用节庆日和赶场时机进行宣传,出动宣传人员40余人,宣传车辆6台次,分别在各乡镇政府、工商分局设立宣传咨询服务台,接待群众咨询。“3·15”活动期间,设立咨询服务台4个,张贴宣传标语1幅,接待咨询1000余人次。撰写政务信息17篇,州级以上报刊发表6篇,网络媒体发表37篇(次)。县有线电视台播放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4期,在州电视台播放**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新闻1期。

(三)强化工作要求,落实和完善微型企业扶持政策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府发[2013]**号)、《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府办发[2013]**号)文件精神,我县结合实际,制定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对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提出要求:一是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和办理时限;二是进一步落实财政补助资金和税收奖励兑现政策;三是进一步落实微型企业金融扶持政策;四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助推微型企业发展。

此外,为确保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落到实处,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在年初与全县21个乡镇签订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责任书,规定乡镇扶持微企发展工作职责及工作要求,明确各乡镇2013年微企发展目标任务。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政策性强、业务要求高。为切实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县微企办组织基层分局负责人和注册登记的人员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微型企业注册登记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于**年**月**日召开全县乡镇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培训会,对微型企业申请、初审、现场勘察等环节工作向各乡镇政府负责人员进行讲解。同时,利用乡镇召开村干会议的机会,开展微型企业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激发农村群众创业热情。

(五)统一微企标识,强化微型企业管理。为统一微型企业标识、加强和规范微企管理、突出微企的扶持效果,县工商局和县微企办以服务、便民、减负为出发点,从县政府核拔的微企工作经费中挤出部分资金,为今年发展的微型企业免费制作一块醒目的“微型企业”牌匾。现已为微型企业制作牌匾92个,并分发到各微型企业统一悬挂。预计总费用支出为2万元。

(六)加强工商分局微企工作经费支持,县微企办在年初制定了关于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奖惩机制,各基层工商分局每发展1户微型企业补助工作经费200元,并要求按照上级的季度发展目标及时完成季度发展任务。先微企办分别有2013年7月和12月对各分局的微企工作经费按照发展的微企数量进行了核拨,共拨付微企工作经费4.3万元,确保了微企工作的有效开展。

(七)开展微企创业培训,增强业主创业意识。**县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抽出部分资金作为微企创业培训经费,对参培人员实行免费教学、免费食宿,进一步减轻微型企业负担。截至2013年底,**县共举办了2013年微型企业SYB创业培训六期,参培人员190人。培训会分为专业教师授课,工商、税务、信合等职能单位政策讲解等环节。经过每批10天的培训,理清了微企业主的创业思路,拓展了思维空间,提升了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了微企的创业成功率。余下的60户微型企业的创业培训工作将继续组织开展。

三、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

1、2012年,全县共发展微型企业150户,截至2012年12月底,财政补助资金750万已全部兑现完毕。2013年办理的微型企业中,有187户微型企业已兑现财政补助资金,共计935万元。

2、财政补助资金的支付工作有序开展。我县的微企财政补助资金支付按照分批申请、逐批审核的方式发放。共分三批,第一批一万元、第二批二万元、第三批一万八千元(每户留二千元保企业账户)。截至日前,全县已有223户微型企业申请补助资金支付,共支付补助资金776.6万元(其中:2012年办理微型企业140户,共计568.8万元;2013年办理微型企业83户,共计207.8万元。),此项工作正在持续开展。

3、税收奖励政策落实情况。县微企办通过与国税、地税及财政局对接,于2013年初对全县2012年度微型企业税收入库及地方留存情况进行了统计上报。2012年度全县共有34户微型企业纳税,税收入库6.77万元,地方留存4.62万元。其中,申请税收奖励30户,申请奖励金额4.58万元。2013年11月初税收奖励已全部兑现到位。此外,按照“三年过渡,五年税收奖励”的政策规定,微型企业三年内比照个体工商核定税收征收,五年内在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十五万限额内等额奖励。同时,根据小微企业免税政策,对于月营业额低于2万以下的微型企业,免征营业税和增值税。进一步减轻了微型企业起步阶段的税收压力。

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创业行业单一,不利于我县多行业发展的微型企业发展格局。

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以及群众传统农耕思想的影响,全县已发展的微型企业行业结构单一,种养殖业占比重较大,六类重点行业中,又以原材料加工居多。科技创新、创业设计、软件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极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对市场经济波动的抗冲击能力较低,不利于我县微型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提高微型企业存活率任务艰巨

(1)微型企业创业热情与创业能力之间的差距凸显。各乡镇创业者的创业热情普遍高涨,但从已开业的情况看,创业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真正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比较少,存在部分创业者准备不充分,对市场考察不细,项目选择仓促,实际营业中遇到问题显得束手无策的情况,甚至出现一小部分创业者尚未开业就感到不适应所选项目要求转项目的现象,极大削弱了微型企业的存活能力。

(2)部分微型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缺乏发展潜力。从微型企业发展行业分类来看,从事信息和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少,从事传统经营行业的较普遍,与已经存在的经营户行业雷同,竞争力明显偏弱。

(3)部分微型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粗放。很多微型企业是家庭式经营,出资者参与劳动经营,没有正式的组织,企业运转基本程序管理知识欠缺,极大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周期。

(4)微型企业经营场所条件普遍较差,很多机械加工制造企业使用的是被淘汰的生产设备,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极大降低了其抗风险的能力。

(三)融资贷款难。

省州在实施意见中对贷款有很好的政策指导,由于我县民间资本弱小,部分创业者前期已将自有资金或贷款投入到其经营活动中,已无财产作为质押贷款,导致资金短缺却难再获得贷款支持。而由财政出资的担保公司由于相关手续尚在办理之中,使微型企业的贷款需求得不到及时解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财政补助资金兑现步伐

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对微型企业的现场勘查力度和审核力度,积极鼓励已办照的符合补助条件的微型企业申请财政补助资金,优化补助资金程序,与相关部门搞好协调,尽快完成财政补助资金拨付,真真正正让老百姓看到优惠。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对微型企业扶持政策宣传的资金、人力投入,增加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频率,将宣传延伸到全县各村、寨,进一步提高微企政策熟知率。充分调动群众创业激情。为2014年微企发展工作奠定基础。

(三)全力打造微型企业“孵化园”

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房开商介入,利用新建成的商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微型企业创业基地,建立微型企业“孵化园”,引导微型企业集聚发展。我县已与房开商达成协议,并报请县政府批准,将新建成的民族风情园商贸街定位为全县微型企业“孵化园”,相关优惠政策正在沟通协调中。

(四)加快微企平台建设

微型企业资金薄弱,创业者的文化水平有限,逐渐成为制约微企发展的限制因素。为破解企业发展中的瓶颈,解决贷款难、报税难等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要督促县金融办按照政府扶持微企发展专题会议精神,尽快成立微型企业贷款融资平台。同时,积极组织筹备搭建记账服务平台,切实解决微企发展资金动力不足问题、记账报税不及时等难题,为微企发展添柴增火。

此外还将进一步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关注重点行业的创办期、生存期、成长期等各个阶段,提高微型企业的“出生率”、“存活率”,确保微型企业落地有“升”。

**县微企办

小微企业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小微企业 城乡一体化 融资

小微企业的大力发展对于地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1 吉林省小微企业发展的现状

1.1 小微企业概念界定 2011年7月,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联合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参考从业人员、营业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将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微型企业”首次被提及。根据新的标准,工业行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年营业收入300万元人民币以下,其他行业大多是10人以下为微型企业[1]。本文研究对象参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最新说法,将个体工商户纳入参照执行范围,目前在法律上个体工商户适用《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条例》,不是企业。但考虑到个体工商户按规模应为小型或微型企业范畴,且数量大、就业人数多,为促进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发挥其在解决社会就业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个体工商户纳入研究范围。

1.2 吉林省小微企业的数量规模 截止2012年6月末,吉林省实有个体工商户926164户、从业人员257.6万人、资金数额383.5亿元。全省实有私营企业151661户(其中分支机构15083户),从业人员160.5万人,注册资本3323.6亿元。其中私营企业中极少部分是不包括在小微企业的范围之内的。根据相关的计算私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应是132400户。所以吉林省小微企业的数量是105.9万户,从业人员为400万人[2]。

1.3 吉林省小微企业的行业结构 截止2012年6月末,个体工商户产业结构上看:第一产业52242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2%;第二产业51023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6%;第三产业812441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9%。统计显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从行业分类上看:户数最多的前五个行业依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微小企业从行业分类看:在已登记的151661户私营企业中,位于首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57712户,占总户数的38.1%,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1%;其次制造业26568户,占总户数的17.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6%;第三位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4698户,占总户数的9.7%,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9%;第四是建筑业9155户,占总户数的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7.7%;第五是农林牧渔业7288户,占总数的4.8%,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9%。各种行业所占比重都有所增加,行业正在从单一化逐步向多元化产业结构发展[2]。

1.4 吉林省各级组织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微小企业的发展,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吉政发〔2012〕22号,对于促进微型企业发展提出的措施: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加强银企保合作,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网等措施。2012年6月,吉林省工商局了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放宽微小企业的准入条件,完善帮扶措施,优化创业环境方面都要具体的要求,对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有具大作用。

2 吉林省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小微企业城乡发展不平衡 截止2012年6月末,全省城镇个体工商户共有716043户,从业人员193.9万人,农村个体工商户共有210121户,从业人员637102人,城镇个体工商户户数占全省个体工商户总数的77.3%,农村占22.7%。吉林省城乡个体工商户发展速度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发生变化,农村户数稳步增长,但总体来说农村小微企业发展相对来说还是较慢的。

2.2 小微企业发展中内部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较大,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自身的经营管理也存在许多问题。根据实地调查微型企业创业者的学历主要集中在初中、高中(含中专、技校)及大专这三个层次,三个学历层次中所占比例为49.2%、34.2%和10.92%,小微企业的老板自身就是人才的“半成品”。自身的商业修养和历练不够,有的虽然也学习了不少东西,但是吸收转化的能力不足,致使自身无法站在新的高度和视角,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目光短浅,对企业发展没有长远的目标规划,对行业的发展走向知之甚少,所以很难与时俱进、让企业升级换代。大多数小微企业自身的成长性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少,多数企业只能依靠减免税收的扶持政策来积累资金[3]。

2.3 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资本市场融资门槛高,小微企业难以获得直接融资。微型企业资产总额小,管理规范性差,无法达到直接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条件,对单个小微企业来说,直接上市融资或进行债券融资都是不可能的。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滞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与正规金融供给错位。由于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平均要高于大中型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银行缺乏为小微企业融资的动力。在利率政策上,小微企业很难享有到优惠利率[4]。

2.4 促进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与支持体系不完善 从各级地方政府看,各级地方政府对自主创业往往是“管理”多而提供的有效“服务”少,基本上没有建立起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有效服务的机构;从社会服务机构看,除少数地区的个别金融机构在向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服务的同时附带提供部分这些方面的服务,吉林省开通了创业咨询服务热线96611,还不是很方便。吉林省目前基本上不存在这种专门向创业者提供辅导和咨询的服务机构。

3 促进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对策

3.1 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推动农村小微型企业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将涉及城乡社会经济制度改革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城乡统筹的思路指导下,改革在“二元结构”下形成的城乡分割,及其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滞后、受教育不均等社会不公现象。加快农村人口增收,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托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为农村微型企业创业提供创造更多的机会。

3.2 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微型企业创业 借鉴部分国家的经验,建议政府各个相关部门成立联合办公的自主创业和小微企业服务中心增强自主创业与小微企业的服务功能,政府组织应对现有的工商管理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解决制约吉林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深层次的问题[5]。政府扶持主要是鼓励农民创业,即政府创造宽松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实现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创建龙头企业对接平台。鼓励引导大企业为小微企业做点事。

3.3 提升微小企业员工的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小微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经营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而且管理不规范、福利待遇社会保障不健全,这些综合因素导致小微企业不被世人看好,难以吸引人才,更难以留住人才。因此针对性的培训,对于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培训应该把同一行业、同一领域的小微企业主和有意创业者集中起来统一培训。

3.4 提高微型企业融资能力 完善财务管理,提高微型企业的信用等级,微型企业要想获得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必须要增强其信用等级。目前大多数的微型企业从信用社或者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都是需要信用评级,这就要求微型企业制定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政策,使信用社或者银行真正感觉到微型企业经营思路明确、资金流向清楚、归还贷款主动。政府与相关部门支持成立小微企业联盟,为小微企业贷款担保[6]。鼓励风险投资公司对小微企业的投资,开拓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参考文献:

[1]工业部,信息部,财政部.[2011]300号.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S].北京,2011.

[2]吉林省工商局2012上半年个体、私营、农民合作社登记情况分析报告[EB/OL]. 吉林省工商管理局网站.http://.

[3]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国中小企业蓝皮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9).

[4]狄亮良,余明婧.吉林省小微企业生存与融资状况与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2(12).

[5]郑立成.我国微型企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09.

[6]傅智能,候宇.湖北省小微企业“融资难”成因与对策研究[J].武汉金融,2012(7).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科院项目(2013-1303)。

上一篇:企业职工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乡镇企业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