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5 02:07:44

检察统计工作总结

检察统计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信息安全;检察系统;屏蔽

1. 检察系统信息安全建设现状

检察机关计算机信息网络从2000年开始规划建设,至今已建立了从高检院——省院——市院——县(市、区)院的检察机关三级专线网络。全国检察机关专线业务网络属于涉密业务专网,整个网络和Internet 等非涉密网络实现物理隔离。而在原有二、三级网络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基于分步建设、不断完善的总体建设方针,并未对整个网络的安全保密系统建设做统一规划和考虑,随着二、三级网络中应用系统的逐步推广使用,如何有效保障整个网络中涉密信息的生成、传输、存储、访问的安全保密性,就成为现阶段整个系统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 检察系统信息安全总体设计

2.1. 检察系统信息安全需求分析

基于检察系统计算机业务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实际情况,在系统的安全保密性上,检察系统的需求总的体现在信息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权限控制和计算机病毒防范、网络物理隔离、安全保密管理六个大的方面。

其需求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2.2. 检察信息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

检察信息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 线路建设不合理。综合布线未按检察系统涉密要求进行建设。

b. 设备选型不达标。采购的信息设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密级。

c. 病毒入侵与黑客攻击.未使用的防病毒软件、防火墙等不够专业。

d. 使用人员的不良习惯与非法操作。未进行严格的使用培训。

e. 网络管理与相关制度的不足。管理制度不严格,执行力不强。

2.3. 检察系统信息安全的设计原则

检察信息系统安全设计围绕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设计:

机密性: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经授权的实体。

完整性:只有得到允许的人才能修改数据,并且安全系统应能判别出数据是否已被篡改。

可用性: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可访问数据,即攻击者不能占用所有的资源而阻碍授权者的工作。

可控性:可以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行为方式。

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抗抵赖性:提供技术手段,防止对关键操作的抵赖。

2.4. 市级检察信息系统安全的拓扑图

3. 检察系统信息安全设计内容

3.1. 综合布线系统实现检察专网全程屏蔽

检察系统的信息线路分为检察专网、政务网和外网,三网独立进行设计。检察专网必须严格按全程屏蔽进行设计和施工,与其他网络在线路上分开设计敷设,从入网接口、核心交换、汇聚交换、桌面交换整个过程涉及的材料都必须达到国家涉密标准。

3.2. 使用的专网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应的密级标准

检察专网中使用的硬件设备如接入设备、交换机、入侵检测、防火墙、防毒墙、服务器、磁盘阵列等和软件产品如网络管理软件、安全管理软件、漏洞扫描系统、网络行为管理、邮件系统、审计系统、防病毒软件、桌面管理系统等必须具备国家颁发的相应涉密证书或认证。

3.3.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包括结构设计、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详见图2。

3.4. 做好权限管理

在国家保密局及高检院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授权省检察院建立基于用户的权限控制系统,确保只有经过系统认证和授权的合法用户才能进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网络资源和进行业务系统应用。

3.5. 完善数据备份

检察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十分重要,必须做到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下一级检察机构除做好本地数据备份外,必须将数据传送到上一级检察机关进行异地备份。

3.6. 管理与培训

通过行政管理措施、行政管理机制和软硬件技术相结合,做到事先防范,事后补救的安全保密总体目标。通过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主动自觉地利用各种工具去加强安全性。

4. 总结与展望

检察系统的信息安全涉及国家监督和国家公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屏蔽线路建设、信息隔离、入侵检测、防木马等方面还需进行不断的探索。检察系统的信息安全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才能为整个检察工作提供安全、可靠、准确、快速的信息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信息安全概论》,石志国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2]《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实用技术》,杨云江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检察统计工作总结篇2

目前,随着科技强检步伐的不断加快,检察机关围绕使用计算机技术所进行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长足进展,相当数量的检察机关已经初步完成了局域网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实践,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目标之一,在全国检察机关联网的三级网正在迅速建设之中。网络已经在各项检察业务中日益体现出了快速、高效、科学管理的优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刑事司法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本人设想通过信息化网络互联,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实现检察系统工程资源共享与办案业务和队伍网络管理。真正体现出检察系统领导机制和侦查业务和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和特点

业务建设、队伍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模式是目前检察工作创新的思路之一。而信息化是实现业务工作标准化、队伍建设规范化、管理模式科学化并保持其客观真实状态的有效载体,是实现管理机制的桥梁和纽带,又是实现其运作的重要保证。提高信息化技术在业务、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是创新检察工作新机制有效途径。

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模式是根据不同级的检察机关单元体、共同体和网络覆盖面的范围,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系统内的检察业务、效能管理、队伍建设工作进行改进和提高,以信息化网络为手段对相关检察信息进行统一的收集、加工、处理、传输、分析,用科学的方法对体系内的检察业务工作流程和人员、机构设置进行统一管理的高效、综合、系统的处理体系。

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用计算机处理一般文书或建立一个局域网。这种模式和体系不同于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属于信息化的一个系统,一般意义上的办公自动化只是以文字处理为核心的办公处理。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不是要简单地发挥一般性的文字处理功能,而是要发挥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自动化、网络化、系统化和智能化。它综合了软件工程(自主开发多媒体示证、案件管理软件)、数据库(案件管理系统)、局域网、广域网、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各种技术,系统化地在检察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形成的模式。同时,检察工作的特点和特性要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所以,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模式包括了业务(案件)管理、文书管理、队伍管理、设备管理、档案管理、人事管理等内容,其中,业务管理是核心内容,这些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应当都具有统计、检索、共享、联网等功能。

二、 目前我院科技装备的情况

我院在2002年以前,全院只有几台微机和一台复印机,大量的业务工作基本都是靠手工完成,效率低。2002年下半年,院党组根据高检院“加快科技强检步伐、促进检察工作发展”的总体要求,在自治区检察院、市检察院、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检察技术装备建设的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全院共有电脑54台,各类打印机15台,服务器一台、复印机2台、数码相机1台、DV摄像机2台、投影机一台,建成了内部局域网(10M/100M)有80余个信息点,建成了集会议,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会议室。这些设备的安装,运行,提高了我院检察业务工作效率,同时对丰富干警的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院信息化建设与沿海一些发达地区基层检察院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软件开发和应用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因此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加强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办公和案件管理软件,实现网上汇报,批阅,法律法规查询、案件查询、案件统计分析、音频、视频点播等各种功能,实现资源共享。因为再先进的设备,如果没有软件支持,也都是白投入,废铁一堆。当今世界,网络正在渗透着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网络带动着人类从工业经济走向信息经济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四通八达的网络通道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只要你有一台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就可通过网络瞬间了解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任何信息。

三、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需坚持“六原则”

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已被各级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为使检察院信息化建设更趋合理,达到高效,我认为,在做这项工作时应注意坚持以下六个原则:

1、总体规划原则

信息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结构和开发过程都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它要求将检察院各部门的业务工作通过数据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站在队伍管理、业务管理、后勤保障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高度提出总体规划,是信息化成功并达到整体最优的关键之一。上级院各部门和各基层院如果仅仅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条件设计实施信息化建设,检察广域网则会形成若干“条条块块”,难以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和整体应用,高层决策者也难以获取基层检察院的综合信息。如果在以后的工作中再用简单的方式消除“条块”现象,则需要停止使用、重新设计某些系统,这样做不仅造成资金的浪费,也极易挫伤各部门和各基层院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2、循序渐进原则

检察院信息化建设在开发和实施上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不顾实际下死命令,要选择重点、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一是硬件购置要本着硬件个体性价比要高,硬件数量够用即可的原则,不可贪大求全,因为硬件的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是很快的;二是检察工作专用软件的开发,一定要遵守软件开发的客观规律,采取“开发设计――小范围测试――完善修改――大范围试用――完善修改――全面推广――随时网上更新”的科学程序,不可有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思想。

3、合作开发原则

上级检察院必须抽调专门人员组成结构合理的检察专用软件开发研究小组,提出设计思想和需求,与软件开发商合作并共同参与到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而不应将软件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完全委托给软件开发商或销售商。要逐步培养一支既懂管理又能从事系统维护的专业队伍,确保检察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不断完善和自主发展。

4、辅助管理原则

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并非万能钥匙,这种手段要发挥作用有赖于使用者的经验和智慧。信息化虽然在检察机关管理者管理与决策过程中和广大干警办公、办案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是触发管理者和干警经验、智慧的信息来源和增强管理者决策能力、提高干警工作效率的有效工具,但它不是自动化,不可能代替人脑解决所有问题。

5、全员参与原则

检察院信息化的建设过程涉及各级检察院的各个部门,因此需要全员参与,设计出科学、实用、符合检察院发展战略要求的信息化方案。各种专业软件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涉及诸多工作站,使用效果如何也与各工作站操作者即干警们的全面配合和操作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这项建设不是一个人或若干人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检察院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

6、科学对待原则

检察院信息化是对干警长期形成的业务流程、工作习惯的改革,在投入使用初期,可能存在要求手工和信息系统并用的情况,工作量很大,也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和问题,但它毕竟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是建设科技型检察院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要用全新的观念、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信息化建设,也只有这样,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好。

四、信息化建设中保密工作的几点要求

1、强化保密意识教育

首先是领导必须重视对有关保密法规的学习和理解,要熟知信息化建设中安全保密的有关规定,牢固树立“保密无小事”、“保守秘密,慎之又慎”的意识,切实加强对信息化建设中保密工作的领导。其次是强化全体干警的保密意识。在坚持对重点岗位和重点人员进行安全保密教育的同时,必须把保密教育的面扩大到全体干警。

2、强化对计算机及网络的保密管理

一是加强教育,提高计算机维护、操作人员对信息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建章立制,使计算机安全保密工作有章可循。三是严格执行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关于严禁用计算机上国际互联网的通知》精神,严格把好上网关,切实做到绝密文件、信息不上网。

3、强化对计算机及网络的检查和考核

检查考核是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的有效方法,通过有效的检查考核可以增强领导和干警的保密责任意识,确保各项保密制度落到实处。

总之,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是具有挑战性、创新性和探索性的工作。面对我院信息化建设工作资金缺乏、干警年龄结构偏大等实际困难,我们依然要坚持走科技强检的道路,依然要把检察信息化建设作为科技强检的重点,树立起科学技术是检察机关的第一战斗力的观念,在实践中开拓创新、总结经验、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建设路子,就一定能把检察信息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检察统计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 案件管理 检察业务考评 原因 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各级检察机关都建立了相应的检察业务工作考评机制,科学、合理、有效的检察业务工作考评机制,是规范、约束检察机关执法行为的重要途径,是引导、激励检察干警努力工作的重要抓手,是促进、推动检察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008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自下而上基本完成了案件监督管理部门的设制。案管部作为在检察机关各内设机构中的“年轻部门”,其设定之初的职能定位较为明确,是检察业务管理部门,主要以程序管理为主,必要时可以进入实体管理。检察业务考评是检察业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自身业务管理部门的优势,案管部门担负起了这一重任。笔者所在的基层检察院,案件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院业务工作考评的组织、指导、整理等工作。在实践中,案件监督管理部门虽然在业务考评中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检察业务考评机制的概念及其作用分析

检察业务考评机制,就是指检察业务工作考核评议系统中关于考评目标、考评内容、考评方法、考评主体、考评对象和考评结果诸要素之间以及与检察外部环境之间在考评活动中建立的、客观反映考察业务工作本质属性和运行规律,且相互制约和影响的过程和方式。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但凡一项工作没有考评就没有动力,没有考评就没有控制,没有考评就没有提升。考评不仅是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管理过程控制最强有力的手段。检察业务考评在检察业务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1、打击和遏制刑事犯罪。检察业务工作“量”是检察业务考评的重要方面,作为激励机制,检察业务考评促使检察业务部门积极行使国家权力,及时、有效和正确处理刑事案件,严厉打击和遏制刑事犯罪。

2、提高办案质量。检察业务考评在注重“量”的同时,通常也有“自侦案件撤案数”、“公诉案件无罪判决数”等质的考评,这些要求促使办案人员仔细核查证据,查清事实,提高办案质量。

3、提高办案效率。迟到的正义非正义,迟到的结论也是有违司法精神的。虽然法律规定了办案的最长期限,但是如果每个案件都在法定期限的最后一天办结,那么对于当事人而言是非正义的。在一些检察业务考评明确了某些快速办案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励提高办案效率。

4、推动司法改革。检察业务考评中,一般会有对创新的考评,这促使业务部门在办案的同时,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在按部就班工作的同时,拓展思维,创新工作方式。进而促进司法改革

二、案管部门参与检察业务考评中的现状

当前,案管部门在检察业务考评中的作用还不够突出,还停留在对检察业务数据的统计以及分析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收集、整理检察业务考评数据。目前,为工作需要,案件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检察统计工作,各业务部门负责案件数据录入,案管部门负责报表系统的生成,依据生成的报表数据对业务工作进行考核。

2、分析检察业务统计数据。统计工作不是简单的统计,通过统计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才是最终目的。案管部门发挥检察信息平台和考核数据的支撑作用,对办案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定期、不定期形成比较型、态势型、前瞻型、跟踪型的书面材料,全力为领导决策服务;通过编发《办案情况通报》,点评检察业务工作等方式,实时报告全院办案情况,并根据横向、纵向的办案数据对比分析,指出全院在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工作应加强的方向提出意见和建议。

3、组织、指导年终检察业务考评工作。每年的年末是检察机关最为繁忙的时间,每个部门,每个干警都在为年终考核而忙碌。案管部门是全院年终业务工作考评总指挥,指导各部门在考评过程中该做哪些事,搜集哪些材料,补全哪些材料。

三、当前检察业务考评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案管部门对检察业务考评工作主要是数字化考评,存在诸多不足。从检察业务考评的角度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检察业务数据真实性有待核查。当前全国检察机关建立了检察业务统计系统,检察业务考评主要依赖统计数据。在实践中,考核数据的录入主要由业务部门负责,有些地方围绕考核做工作,对考核数据“注水”。

2、检察业务考评覆盖面有待拓宽。每年检察业务考评标准都会针对检察工作实际作修改,力求全面考核检察业务工作。但是检察工作中有些指标是不能量化的,比如案件程序质量,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满意度等等,检察业务考评的标准并不能全面反映检察业务工作的质量。

3、检察业务考评连续性有待增强。年终考核是上级检察院评价下级检察院一年工作的主要标准,也是检察机关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在这种情况下,下级检察机关围绕年终考评做工作,出现了上半年完成全年工作、下半年休息;上半年部分考核数据不理想,临近年终考核围绕考核“短板 ”抓工作等情况发生。检察工作的持续性因年终考核而被迫打断。

四、强化案管工作在检察业务考评中作用的建议

为进一步发挥案管部门在检察业务考评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改进。

1、建立、完善统计数据核查机制。一是完善报备机制。业务部门在填报业务数据的同时,必须将数据涉及的相关法律文书报案管部门备案,对于未备案的相关数据,案管部门不予认可,不允许录入统计系统;二是建立异常数据核查机制。对一段时间内集中出现数据、明显高于往年的数据,及时做好核实工作。在核查报备文书的基础上,案管部门可以通过核查原始卷宗,走访有关当事人等形式,还原数据的真实情况,发现“注水”,一律剔除;三是建立数据录入询问机制。案管部门做好数据上报的指导工作,对于各业务部门上报与否有疑问的数据,及时做好指导,防止该报的数据未上报、不该报的数据予上报情况的发生。

2、拓宽考评范围。为克服当前检察业务考评考评注重指标的数字化,未全面反映检察业务工作全貌的现状,在抓好数据考评的同时,案管部门在考评过程中不应局限于数字化考评,应拓宽考评范围,实现考评量和质的有机统一。首先强化案件程序和实体质量考评。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案件质量考评。以一般案件抽查,特定案件普查的方式,从办案程序、事实证据、法律适用、法律文书、笔录制作及卷宗装订等方面对案件逐一进行检查,评价案件实体和程序质量。其次要注重案件社会效果考评。把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于案件的评价和认可度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通过倾听部分当事人对案件办理过程、结果、执法态度等方面的陈述和意见来考评案件。

3、实现业务考评常态化。为进一步做好考评,将考评工作落实在平时工作中,避免年终考评忙乱局面的发生,必须将年终考评转变为常态考评,通过常态化考评,进一步鞭策部门和干警争先创优,在本职工作中作出成绩。首先实行阶段考评总结机制。通过月度通报、季度点评、半年小结等形式开展检察业务阶段考评,全面分析阶段检察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客观评价检察业务工作情况。其次是形成考评预警机制。通过案件监管平台,第一时间掌握案件办理进度,对每个案件的每个诉讼环节进行考评,实行动态预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检矛盾纠纷和执法办案风险的发生。

检察统计工作总结篇4

一、普法教育的指导思想

法制的宣传和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推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市开展“四五”统计普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实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立足于推动统计改革和发展,通过继续深入开展统计普法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统计人员、统计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全面推进依法统计,使我市的统计工作逐步走上法治化轨道,保障和促进全市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普法教育的对象与基本要求

(一)普法教育的对象

“四五”统计普法的对象包括与统计活动和统计工作监督管理有关的全部人员。重点对象是:

1、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机关的主要领导人和各级政府主管统计工作的领导人及与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有关的纪检监察部门的领导人;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人、统计执法人员;

3、统计人员(包括兼职统计人员);

4、负有填报法定统计调查表任务的统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主管统计工作的领导人、统计负责人。

(二)普法教育的基本要求

1、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机关的主要领导人和各级政府主管统计工作的领导人及与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有关的纪检监察部门的领导人,主要通过学习《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浙江省统计工作监督管理条例》、《统计执法检查规定》和省政府的统计规章,明确自身在监督管理统计工作中的职权、义务、法律责任,支持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报告、监督职权,支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法行使统计执法检查权,提高依法监督管理统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人、统计执法人员,主要通过学习《宪法》、《民法》、《刑法》、《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监察法》、《国家赔偿法》、《浙江省统计工作监督管理条例》、《浙江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统计执法检查规定》、《涉外社会调查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浙江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浙江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和省政府的统计规章,熟练掌握统计法律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依法开展和管理统计工作,不断提高统计执法水平,认真查处统计违法案件,增强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秉公执法。

3、统计人员(包括兼职统计人员),主要通过学习《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浙江省统计工作监督管理条例》、《统计执法检查规定》和省政府的统计规章,熟练掌握统计法律基本知识,做到依法从事统计活动,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抵制和排除对统计数据的各种形式的干扰。

4、负有填报法定统计调查表任务的统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主管统计工作的领导人、统计负责人,主要通过学习《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浙江省统计工作监督管理条例》、《统计执法检查规定》和省政府的统计规章,了解准确、及时地申报国家、地方统计调查所需资料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是每个统计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违反统计法律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认识到其商业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三、普法教育的方法和步骤

(一)普法教育的方法

我市“四五”统计普法教育采取自学、辅导、培训、函授、考试等相结合的方法,在自上而下培训普法骨干和面上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每年有重点、分期分批地推开实施。“四五”统计普法教育工作从20*年开始启动,到2005年结束。按照准备、实施、总结验收三个阶段进行。

(二)普法教育的步骤

准备阶段(20*年至2002年第一季度)

各地、各部门根据本实施意见,主要做好组建“四五”统计普法教育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编制“四五”统计普法教育工作经费,征订或编写统计普法资料,培训统计普法骨干,完成统计普法重点对象的摸底工作(表式见附件二)。

实施阶段(2002年4月至2004年第三季度)

各地、各部门要根据不同对象,制定年度计划,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地组织实施“四五”统计普法教育工作,并做好年度检查工作。

1、对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机关的主要领导人和各级政府主管统计工作的领导人及与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有关的纪检监察部门的领导人,主要采取发送统计普法学习材料、举行专题讲座、在党校和行政学院开设统计法制讲座等形式组织学习。

2、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人,主要采取培训班、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赴外地考察等形式组织学习。同时,把统计法律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纳入统计局和三支调查队领导参加的培训班、有关年报会议内容之一。

3、对统计执法人员,主要采取培训班、研讨班、学历教育、自学等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习。鼓励统计执法人员参加高等院校的法律课程和研究生教育。

4、对全体统计人员(包括兼职统计人员),主要采取自学、培训班、讲座、函授、上岗培训、继续教育、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学习。把统计普法教育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工作结合起来,继续将地方统计法规知识纳入全市统计人员持证上岗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

5、负有填报法定统计调查表任务的统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主管统计工作的领导人、统计负责人,主要采取发送统计普法学习材料,通过函授或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学习。

6、对广大公民,主要采取运用电台、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进行宣传。在每年12月8日纪念《统计法》颁布日前后或全市组织的统计执法大检查期间,全市上下集中开展统计法宣传周活动。

属于统计普法重点对象的,都应参加统计普法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由统计普法部门核发《“四五”统计普法合格证》,其中县级以上党委、人大、政府、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机关的主要领导人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统计工作的领导人及与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有关的纪检监察部门的领导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人、统计执法人员由省统计普法部门分期分批组织考试,考试合格者,由省统计普法部门核发《浙江省“四五”统计普法合格证》。

总结验收阶段(2004年第四季度至2005年第一季度)

各地、各部门在2004年第四季度完成对本地区、本部门(系统)的统计普法教育总结、抽查、验收工作。市统计普法部门在2005年第一季度完成对各区、县(市)和市级部门的抽查验收工作,并做好全市统计普法的总结工作,迎接省统计普法部门的检查验收。

总结验收工作采取自下而上总结报告与自上而下逐级抽查验收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抽查中发现统计普法教育重点对象未取得《“四五”统计普法合格证》人数占统计普法教育重点对象总人数比例在15%以上的地区或部门,视为不合格,在2005年6月底前进行补课。

对个人验收的标准:

1、学习规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对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知识比较熟悉,经考试成绩合格。

2、统计工作中没有发生明知故犯或者明显的违法乱纪行为。

3、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法律知识开展本职工作,依法统计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对单位验收的标准:

1、组织落实,机构健全,正常开展“四五”统计普法教育工作。

2、领导重视,带头学法,统计普法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

3、干部、职工参加统计普法教育学习经考试合格率达到参加人数的95%以上。

4、准确、及时报送法定的统计调查表,无统计违法案件发生。

5、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各项统计工作基本走上依法管理轨道。

四、普法教育的组织领导

检察统计工作总结篇5

根据中国一航纪检监察研究会下达的2007年研究课题计划,2007年4月金城集团成立了“纪检监察机构管理模式”课题小组。

为了充实课题的素材与案例,“纪检监察机构管理模式”课题小组就“纪检监察工作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的创新形式与方法、企业纪检监察、法律、审计“三位一体”的大监督格局和纪检干部直派交流、巡视制度”等内容,组织了调研探讨,走访了本行业内的部分厂、所,本研究分会的成员单位和*地区有关航天、船舶、电子等军工企业及石化、汽车等大型企业,汲取他们在创新管理模式、整合监督资源、建立权力监督体系等方面的有益经验。

2007年11月,课题小组再赴上海,在片区纪检监察研究分会上集中研讨,形成《新形势下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管理模式的初探》课题成果。

二、课题提出的环境背景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迫切需要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发生调整和变化,迫切需要建立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中国一航要跻身世界航空工业强者之林,实现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大象跳舞”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走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和国际化开拓的道路”的战略转型思路,而这一转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体制机制转型和管理模式转型的成功。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企事业单位纪检监察工作如何适应中国一航发展战略转型,中国一航党组明确提出了“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构建体系、保驾护航”的纪检监察工作十六字方针。把握这样的定位,必须进一步强化纪检监察监督职能,创新监督管理体系和纪检监察机构管理模式,完成好党组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本课题提出了“构建科学规范的监督领导体系”,建立和探索“巡视制”、“片区协作制”、“直派制”和所属单位“纪检监察、审计、法律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设想。提出了增强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形成结构合理、制约有效的纪检监察运行机制的思路。

三、创新纪检监察机构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是中国一航大集团战略发展的需要

中国一航大集团战略的实施和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组确立的纪检监察工作“十六字”方针,是集团公司纪检监察工作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集团提供服务和保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其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为此,积极推进纪检监察工作“两个转型”,即由事后监督为主向以事前和事中监督为主转型、由监控导向向风险防范导向转型,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创新纪检监察管理模式,使纪检监察工作更好地融入企事业单位改革发展中心,更好地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的课题。

中国一航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在2007年度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指出,监督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避经营风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当前,在推进集团公司转型升级中,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经营风险不断增加。特别是房地产开发、资本运作、金融业务等新领域,对我们来说都还比较陌生,如果没有好的制度设计,没有好的监督管理制度,没有有效地监控程序和措施,就很难做到源头治理,就很难防止产生腐败现象,纪检监察工作“服务大局、保驾护航”的职能也就很难落实到位。

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严密有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着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创新纪检监察管理模式成为势在必然。

(二)现有监督管理模式存在着乏力、弱化、不到位现象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构主要有:在公司治理结构顶层上有监事会,党组织有纪检,行政有监察、审计、法律,职工层面上有职代会(工会)。此外还有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应当说基本形成了一个立体多层、纵横交叉的监督网络。但实际运作中,条块分割、体系脱节,一方面要求上下对应,一方面资源配置又跟不上,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监督乏力、监管弱化、监控不到位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内部监督制约体制不顺,机制不完善,监督权配置不当。表现为:

一是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缺乏有效的体制和机制保证。一些企业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的企业还没有建立监事会。一些单位监事会与董事会、经理层形成了一种实际上的隶属关系,要么是没有外部董事和外部监事,要么是从行业退下来的老领导中选派,独立董事或监事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公司法》规定的监事列席董事会议,检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行为,因为没有具体配套措施和人员力量,其履行职责很难落实到位。

二是同级监督主体的权限受制于监督客体。党内纪检组织虽然负有监督同级党委、行政的职责,但又是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工作,特别在人事任免、人员配备、财务经费、福利待遇等方面都要得到同级党委、行政的支持;对同级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因为干部管理权限的关系,往往出现“上级监督远,平级监督难”,“只对下,不对上”的情况,缺乏党纪监督的独立性,致使平行监督弱化、缺乏实效。

三是监督管理职能的资源优势难以显现。监察、审计、法律等一些监督机构,在企业内部是下设职能部门,由于条块对口的关系,往往出现上下对应单兵作战;监督的对象实际上也只有对企业领导层以下人员和下属单位,对其实际经营运作、财务状况及决策执行情况等监督内容又缺乏深入了解,所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职代会是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但由于普通职工参政议政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企务公开、民主监督很难奏效。

(三)纪检监察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

纪检监察工作涉及到党纪、政纪、法律、财务、审计、管理等领域,涉及范围广,专业跨度大,政策性、专业性强,对人员队伍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很高。要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不断加强集团公司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建立精干高效、专业配套、素质精良的工作队伍,形成各专业、各部门相互支持、大力协同的工作格局,不断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发展。

中国一航党组强调,各单位要重视纪检监察干部的培养,既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要在学习培训、表彰激励、职业发展上多予关心,使纪检监察系统成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阵地。在推进大集团战略整个过程中,纪检监察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纪检监察干部自身要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纪检监察工作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使命神圣;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纪检监察工作在实施大集团战略中任务艰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纪检监察工作在中国一航战略转型中的职责定位。

四、构建和创新一航纪检监察机构管理模式的思路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职工群众参与”纪检监察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到企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总体工作之中。进一步研究和创新企事业单位纪检监察机构管理模式的思路,从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上,改变现有监督乏力、监管弱化、监控不到位的不正常现象,逐步建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体系和资源整合整体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监督体系整体功能。

(一)构建科学规范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

首先,应当建立起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企业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执行机构的权力职责,使他们在《公司法》的范围内各负其责,有效制衡,目标一致,形成合力。

要形成企业董事会与经理层、决策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避免权力过度集中。董事会应根据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战略作出决策。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制度及董事会动作的各项制度,完善对董事长、总经理以及董事会下设专业委员会的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同时,要强化监事会的作用。监事会应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必要时有权聘请专业的会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协助其工作,进一步解决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乏力的问题。

第二,要建立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参与决策与监督的程序。纪检监察组织的领导同志应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把纪检监察组织的监督与监事会的法定监督有效结合,以利于形成党政协调、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监督体系。

第三,要建立纪委监察部门对干部选拔任用前的把关程序。

配合党委、行政及干部管理部门对干部的选拔、任用、交流、奖励和考核,不仅要有话语权,而且要作为必经程序;对素质、品行不过关的,甚至可以行使“一票否决权”。

第四,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组织在企业监督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在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中实现监督力量的整合,纪检监察组织作为监督约束机制的骨干力量,要加强与审计、财务、法律、工会等相关部门的联系配合,建立监督信息共享和协调处理机制,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和民主监督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实现对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动态监督。。

(二)实行上级组织的“巡视制”及纪检干部“委派”交流制度。

1、开展“巡视制”,实施巡视督导

(1)推行巡视制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强化党内监督、改进党的作风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改革和完善纪律检查体制的一项制度创新。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监督制度。

总书记指出:“派巡视组的做法,解决了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吴官正同志多次强调,巡视工作做好了,能够进一步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从制度上强化党内监督,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依法执政。

巡视制度在党内监督体制中虽然已经定位,但仍需要进一步拓展巡视范围,扩大巡视成果运用,创新巡视工作体制。巡视制度强化了上一级对下一级的监督,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对下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发现有损于党的形象苗头性问题,及时指出予以纠正;对腐败分子早发现、早查处,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维护了国家利益和安全。巡视制度在党内外、国内外反响之大,影响之好,成效之显,有口皆碑。

中国一航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军工集团。她属下100多家企事业单位,有其政治任务重,专业技术强,管理幅度大,地域分布广,员工数量多的特点,实行巡视制度,符合一航的特性,符合现行的干部管理模式,具有可操作性。

我们建议,中国一航巡视组由集团公司组建,对集团公司党组负责。巡视组是一支独立的、不受业务部门左右的、自上而下的监督力量,是党组的“耳目”。通过巡视组“望闻问切”,调查研究,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无疑是对加强全集团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管理的一种直接有效的补充,有着明显的发现推介作用和震慑警示作用。只要授权合理,组织有序,方法得当,一定会对各企事业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廉洁自律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2)集团公司推进巡视制度的办法

集团公司巡视制度的建立,可依据《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及即将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巡视工作的组织机构:在集团公司党组的直接领导下,由纪检组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参加,抽调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组成。巡视工作办公室设在监察局,作为巡视工作的日常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巡视工作计划安排、协调联系、情况汇总、材料归档保管等工作。由集团公司党组决定成立若干巡视组,任命巡视组组长和巡视组成员。

巡视结束时可酌情对被巡视单位反馈巡视情况;对巡视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或重大违纪线索及时报告,由巡视工作办公室向集团公司党组、纪检组提出查处或采取应急处置的建议,并由党组指定相关部门落实。

实践证明,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是新形势下针对“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现象的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和监督渠道,弥补了同级监督可能存在的缺陷。认真执行巡视制度,不仅能够从制度上强化党内监督,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而且可以把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避免造成无谓的损失。这对于加强源头治理和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现象,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2004年底一航进行的财务、审计、纪检“内控机制”联合巡回大检查,集中一航监督资源优势,加强行业内的相互检查,效果较好,对各单位工作有很大的促进,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总之,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国有企业巡视制度的范围和重点,并与企业监事会形成监督合力,使巡视制度真正成为下情上达的“直通车”,反腐倡廉的“监督哨”,了解干部的“显微镜”,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2、积极探索“垂直管理”或以上级纪委对下级纪检监察干部“直派制”

针对企业内部同级纪检监察组织难以对同级党委、行政实施有效监督情况,可在企业内部试行“垂直领导”、“直派制”的试点。试行“垂直管理”或以上级纪委对下级纪检监察干部“委派”交流,对于改变现有监督管理模式的不足,解决管理体制上的不顺,克服平行监督难的矛盾,将会产生重要作用。特别是有利于保证权力监督主体的渗透力、控制力、独立性和权威性。但是,它也带来另一方面的影响。即“监督者,谁来监督”的问题;纪委书记“直管”了,纪检监察机构的其他干部和工作人员怎么办;本来纪委书记是同级班子的一员,现在成了班子的“督察”,并由此可能带来工作上的不便和同志间的戒备。上级对下级纪检监察干部“直派”交流,虽然有利于监督,但也存在跨地区、跨企事业不同体制的问题,实施起来有难度。这些问题,我们在调研中,同行反映不一,各有利弊得失。中石化系统的*单位对其二级单位试行纪检干部“直派”,船舶工业系统对其四家重点企业试行“垂直管理”,取得了基本经验。我们可以学习借鉴。

(三)建立片区协作制,形成办案综合优势

中国一航是一个拥有跨地区并众多企事业单位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地区协调组织,充分发挥一个地区组织协调和人力资源优势,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目前,中国一航已经建立了纪检监察研究会,同时按区域划分组成了七个研究分会。研究会的主要职责是理论研讨、课题调研和信息交流。

我们建议,一航纪检组、监察局在片区纪检监察研究分会的基础上,依托研究会的平台,建立查办案件协作组,赋予片区查办案件协作组明确的职责权限,建立一支由各单位办案业务骨干的“人才库”。根据需要对该片区内成员单位发生的重大案件,在上级的指导下,由协作组统一调度这支办案力量,进驻查处。片区查办案件工作直接对纪检组、监察局负责。

(四)整合监督职能,共享资源优势

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积极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两个转型”,建立教育先行、制度保障、监督与惩处并重的惩防体系,真正做到教育在先,防范有力,关口前移,切实抓好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为重点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1、积极探索纪检监察、审计、法律等监督资源整合的管理模式

一航成飞纪检监察、审计、法律“三位一体”,即纪检监察部/运营监控部,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经过三年的实践,证明具有行业应用推广价值。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党政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党政融合和资源整合,从系统和整体上思考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企业内控机制建设,从源头上防范经营风险。同时也体现对党员干部的爱护和关心。考虑到纪检监察、财务、审计、法律、保卫等业务职能部门还有对上对外的对口接应关系,采用一个机构若干个牌子,以保证各业务部门的自身特性和系统工作的完整性。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整合纪检监察、法律、审计等监督资源,有利于将过去分散的监督信息、手段、力量实现有机结合并发挥出最大效能;有利于减少监督工作协调难度和管理成本;有利于各业务系统不仅仅站在本系统的角度,更重要的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整体思考、研究和推进监督工作,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整合监督资源的作用在于信息共享、手段互补、力量互动,扬长展优。整合监督资源的目的,一方面,使纪检监察工作更好的融入中心、主动监督、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把行政内控机制建设拓展到党风党纪领域,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效结合,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2007年8月,金城集团为了推进总部管理,强化总部职能,适应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实施了总部管理机构的调整,将原分属党政管理的纪检监察和审计两个部门,合署组建监察审计部。内设纪检监察、审计、保卫等职能部门,对总部、各事业部、子公司负有党风廉政、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综合治理的检查和考核。通过几个监督主体的整合,在体制机制上增强监督工作的效能。

总之,整合监督资源的管理模式是可行的,是值得探索的。

2、通过监督委员会和专项监察的形式,从构建惩防体系出发,实施大监督、大预防格局

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反腐倡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林左鸣总经理指出,要重视加强探索研究,把惩防体系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内控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监督防范体系。当今世界上所有的跨国大企业之所以能够有效运转,关键在于有一套有效的监督体系。

我们要结合贯彻落实一航党组《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办法》,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把其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融入经营管理,和党建工作之中,体现在业务流程和关健环节之中,通过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建立教育长效机制、运行监控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

检察统计工作总结篇6

根据中纪委二次 全会、省纪委二次全会、地纪委扩大会议、行署廉政工作会议以及全区地税工作会议精神,同时根据本次会议杨局长在工作报告中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我就当前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区地税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简要总结2005年我区地税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5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对于全面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一年来,我局在省局纪检组、监察室及地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深刻领会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全省地税系统纪检监察工作的要点,围绕税收工作中心,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省纪委和国家税务总局、省地税局纪检监察工作及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精神,不断加大纪检监察工作力度,切实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努力把我区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通过上下努力齐抓共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工作是:

(一)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年初以来,我区地税各级领导,特别是地局领导高度重视全区地税系统的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摆在首要的位置,本着“抓住源头、教育为主、防微杜渐、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强化管理”的原则,在立制度、抓措施、抓落实上下功夫。

1、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按照“一岗两责”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了《全省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分地、县、分局(所)三级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责任书落实到人,并将《考核办法》和《责任书》列入地局对县局、分局(所)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之一,从而不仅加强了我区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税收工作的开展。

2、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政、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按照省纪委全省扩大会议精神及省地税局的具体要求,我区地税系统以贯彻中纪委强调的6条规定为重点,围绕《廉政准则》和省委《云南省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结合地税工作实际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1)、继续落实领导干部不准收受主管范围内下属单位和个人、纳税人以及其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赠送的现金、有价证券的规定。

(2)、禁止领导干部到纳税人处和下属单位报销应由本人及其配偶、子女支付的个人费用。

(3)、继续落实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就业的有关规定。

(4)、狠刹奢侈享乐、铺张浪费歪风。

(5)、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按照省地税局关于全省地税系统建立《廉政档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我区地税系统《廉政档案》的建立工作。全区共建立10xxxx的《廉政档案》,其中: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xxxx,副科以上领导干部5xxxx,股所级领导干部4xxxx。

以上工作通过逐项认真落实并进行专项检查,有效地推进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提高了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意识,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力。

(二)进一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全区地税系统通过加大税务公开工作力度,广泛接受纳税人和社会监督,进一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不断树立地税的新形象。各县地税机关通过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税务公开的实施意见》,基层办税服务厅(室)严格按照窗口综合服务项目,涉税服务标准和服务承诺内容,逐项责任到人,同时,各级地税局通过组织特邀监察员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广泛接受监督,规范税务人员执法行为,继续纠正个别地税干部对纳税人“吃、拿、卡、要、报、占”和公款吃、喝、玩、乐等不正之风,解决少数干部不能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和为公不廉,,服务态度差,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在案件的查处方面,重点是税务人员以税谋私,执法犯法等涉税违法违纪案件;贪污挪用税(公)款和贿赂案件,截止年底,全区有一人以涉税违法违纪案件正在调查处理过程中,尚未结案。即:今年七月下旬,我区XX县地方税务局城关一分局在税收检查工作中,发现分局专管员XX有挪用贪污税款的嫌疑,经过县局纪检监察工作组的初步查实,XX有贪污税款的违法违纪行为,且数额较大。贪污金额达6xxxx元,现已立案逮捕,是地税组建以来在税务部门有史以来的一起重大的贪污税款案件,XX涉嫌贪污税款案件给我们深刻的教训,这与我们部门的工作制度,工作作风,工作手段,管理水平有一定关系。

(三)进一步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执法权的监督制约

1、认真开展了税务执法专项检查工作。

针对基层税务执法部门在执法和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0月份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税务执法专项检查,对以下内容进行全面清理检查:

(1)、检查专管员对纳税人办理的税务登记是否按征管程序和依据一系列的税务管理制度办理,程序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

(2)、检查核对专管员与纳税人的税务申报方式、纳税期限、征收方式、缴库方式等纳税基本事项是否符合规定;

(3)、清理、检查专管员建立征收管理档案资料情况;

(4)、清理、检查发票出售和管理工作;

(5)、清查税务执法人员存在有以税谋私的情况;

(6)、清查税务人员存在有挪用、贪污税款及其它违法违纪情况;

通过开展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任期和离任经济审计,及时发现并认真纠正了一些违反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和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严肃了财经纪律规范了经济行为,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2、加大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审计。

为确保加强“两权”监督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按照各级负责的原则,年内地局由监察室牵头,相关科室参加,组成审计小组,先后到各县地税局,对XX县地税局局长XX同志、XX县地税局城关分局XXX同志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各县地税局除开展对领导干部的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外,对一般职工离岗前涉及经济责任的同志都普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教育

加强学习教育,是夯实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保障,加强思想教育,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防线,是防范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我局党组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勤政教育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并且常抓不懈。

1、在全区地税系统内深入开展了jzm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

2、开展以“四笔帐”大讨论为主题的廉政教育活动;

3、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的预防职务犯罪知识竞赛活动;

4、组织开展了地区纪委、组织、宣传部等部门安排的“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

5、组织开展了学习省局领导在全省地税系统纪检组长和监察室主任培训上的讲话精神;

6、认真开展了以李真案件为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全区地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全局意识,法纪意识和公仆意识,提高了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清廉从税,爱岗敬业意识,推动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五)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纪检监察机构

根据省局规定,纪检监察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要求,目前全区地、县局已全部设置了监察室并配备了专职和兼职监察干部,同时四个县的纪检组长已确定并异地交流任职,到目前为止,全区地税系统纪检监察干部共有4xxxx,(其中专职监察干部有xxxx,兼职干部2xxxx),占全区职工总数41xxxx的9.xxxx,从而在组织上对我区地税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得到了加强,有力地保证了我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年来,我区地税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在省局纪检组、监察室和地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加强,在巩固了过去几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形势还比较严峻,主要有:

1、少数领导干部对目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好人主义和庸俗作风,治队不严,执纪执法偏宽偏软,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

2、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法纪教育抓得不够扎实,满足于说过了使得一些教育走了形式。教育工作抓得不好让我们的一些干部有了“想”的可怕念头。在这里我顺便提一下打麻将这个问题,希望大家用这个方式去娱乐,不要变成(95年XXX县局有的同志就为此受到过处理)要分清楚时间、地点和对象。

3、各项工作制度落不到实处;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有的甚至纸上、墙上都没有,正是我们的这些漏洞给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使得个别干部有了“能”的机会。机构分设以来,我们地税系统有违纪违法的1xxxx受到了各种处理,涉税违法的占到7xxxx。

4、对税收“两权”监督工作未能充分地发挥作用,税收征、管、查、罚等4项执法权和人、财、物管理权运行中随意性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贪污、挪用税(公)款案件时有发生,“吃、拿、卡、要、报、占”等个别现象仍然存在。

5、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还不够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2006年我区地税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6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区地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于推进我区地税事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警钟长鸣,旗帜鲜明,不动摇地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今年纪检监察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中央确定的反腐败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有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我区地税事业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按照这个总体要求,今年我区地税系统纪检监察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日俱进,开拓创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的全过程。

2、要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各县地税局要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反腐倡导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控制腐败现象和违法违纪行为的滋生和蔓延。案件查处的重点,一是以税谋私,贪污挪用税(公)款和行贿、受贿的案件,二是税收执法过程中的徇私枉法,严惩侵害纳税人利益的案件,在全地税系统内不论哪个干部职工,存在腐败现象和犯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决不能手软,要严肃查处,对瞒案不报,有案不查的要严肃批评,并追究其领导班子的责任。

4、加强和改进干部职工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

进一步巩固“四笔帐”大讨论的宣传教育成果,继续抓好全体职工的职业道德和勤政、廉政教育,深入开展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利用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系统内的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XX县地税局XX涉嫌贪污税款案),联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深入扎实的警示教育活动。

(1)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干部职工,真正做到依法治税,勤政为民。

(2)组织部分干部观看王进权涉嫌贪污税款案件的审判情况,并认真反思,写出心得体会,交地局监察室。

(3)组织警示教育组到各县开展教育活动。走访了解我区税务系统原被开除、辞退人员的情况,收集整理资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请他们现场讲讲自己的惨痛教训。

5、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两权监督”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2)继续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地局将组织成地方税务系统内部审计组,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组由地局纪检组、监察室负责,设组长、副组长、主审、审计员(地局相关业务人员、县局业务骨干)。

今年计划对地局直属征收分局分局长、县局局长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同时地局内部审计组计划对xxxx分局的分局长和原城关分局分局长、稽查局局长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工作。

6、建立和完善地、县、分局(所)的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制度。

年初,地、县、分局(所)必须制定各自的年度思想政治工作学习计划,并报上级纪检组、监察室。要求地、县、分局(所)各单位每月务必学习一次,有条件的单位做到每两周学习一次。每次学习要有具体内容、要有详细的学习记录。地、县局纪检组、监察室要经常检查指导本单位和下级单位的学习情况。

7、检查落实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在3—4月份,地局纪检组、监察室组成工作组对地局各科、室(局)、各县局的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情况进行一次认真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完善。9—10份对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8、努力完善和巩固基本建设廉政合同制度。

根据省局的有关规定及丽江地区纪委《关于建设工程廉政合同实行廉政谈话、公示、教育、检查、验收的制度》(X纪发[2006]2号文件)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地税系统的工作实际,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基本建设工作的管理,从源头上遏制基建工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预防职务犯罪,努力把我区地税系统的基本建设工作搞好。凡是我区地税系统建设工程投资在5xxxx元以上的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廉政谈话、公示、教育、检查、验收的制度办理,5xxxx元以下的工程项目要求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

9、继续做好特邀监察员的聘任(续聘)工作,增强社会的监督力度。

检察统计工作总结篇7

1.1一般资料

本院关节外科2014年6月~2015年4月将24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名,均为女性。对照组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2.1±4.3)岁,其中初级责任护士6名、高级责任护士3名,专科护士2名,护士长1名,工龄1~20年,平均工龄(9.3±2.1)年。观察组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2.5±4.5)岁,其中初级责任护士5名、高级责任护士3名,专科护士3名,护士长1名,工龄1~20年,平均工龄(9.4±2.0)年。两组护士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展开分层次管理,具体措施为:①人员分层:将护理人员分为两组,甲组5名护理人员管理病床26张,乙组7名护理人员管理病床32张,上班模式为:由1名资深护理人员带领1~2名低年资护士,每组设立组长1名,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对各组工作给予有效指导并督促其落实,并认真检查各组工作完成状况。组长为质控组成员,和护士长定期站每周1~2次定期检查。②明确不同层次人员的工作职责:护士长承担着掌握患者病情、有效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认真检查各项工作完成情况等职责,同时也属于质控小组成员之一,定期进行检查。专科护士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护理技能娴熟,职责为协助护士长完成整个病区护理工作,拟定护理计划并展开相关科研工作,定期培训并指导责任护士展开具体工作。高级责任护士职责为遵从护士长领导,展开具体护理工作,定期接受专科护士的培训与指导,及时总结病区内护理问题并向专科护士或护士长报告。③定期总结护理经验并上报。初级责任护士工作时间较短,在上级护士带领下展开具体基础护理工作,并不断总结护理经验,定期接受培训,及时发现护理中的问题并在上级护理人员帮助下及时解决。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出院时根据护理部所制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由科室制控小组成员定期检查两组护士护理质量,检查内容包括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院感管理护理质量与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等,各项满分100分,以检查得分的平均值为各项最终得分。从两组护理人员展开护理工作的患者中各抽取患者100例,使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Mueller/McCloskey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总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对照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74.3±5.6)分,病房管理质量评分为(78.5±6.7)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为(80.6±5.7)分,院感管理护理质量评分为(80.3±6.4)分;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94.3±5.8)分,病房管理质量评分为(95.4±6.1)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为(96.1±6.2)分,院感管理护理质量评分为(95.9±6.5)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4.1±5.8)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3±5.6)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分层次管理是根据护理水平、护理经验、护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等对护理人员展开科学分层次,之后以不同方式展开管理,促使不同层次护理人员作用充分发挥,使护理人员护理水平逐渐提高的管理方式。护士分层次管理为临床护理服务方式逐渐发展的具体体现,和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细节、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相适应,有利于医院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感。在实施分层次管理之前,高年资护士还需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导致人才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同时低年资护士通常难以完成十分复杂、难度较大的护理工作,易造成护理质量不高现象。在护理管理中实施分层次管理,可使高年资护士将更多精力集中于相对复杂、难度较高的护理工作,同时专科护士与高年资护士也有更多精力展开科研工作或护理经验总结,也能给予低年资护士更多帮助,及时发现护理中的问题并有效解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另外分层次管理使低年资护士专心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可有效减轻其工作负担,使其能够高效的完成基础护理工作,同时可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护理经验,逐渐提高自身护理能力。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护士经不同措施管理,观察组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院感管理护理质量与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等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分层次管理的实施可促使关节外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综上所述,分层次管理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使其积极主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这对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十分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检察统计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 健康体检路径; 体检中心; 优质护理;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4-0089-02

doi:10.14033/ki.cfmr.2016.24.049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1],且对体检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体检护理服务模式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2]。基于此,本次调查以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5年

9月接收的1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接收的100例体检者为的研究对象,根据临床体检护理服务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8~85岁,平均(47.5±3.7)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7~87岁,平均(47.8±3.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优质护理服务,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增加健康体检路径服务,具体做法为:体检中心由护士长带头组织成立健康体检路径服务小组,小组成员由体检中心科室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医生等构成,然后根据体检中心的护理服务标准,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制定出以体检者为中心的健康护理服务路径,包括体检者住院后各项身体状况的咨询、安全教育知识的宣传、临床治疗、各项身体指标的检查、各种各样的基础性护理、医嘱安排、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出院后随访调查等。另外,需要根据体检者的实际情况,以时间为顺序,制定详细的诊断护理标准实施流程,严格的按照流程计划进行,全面的提升体检者的体检护理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根据体检病症缓解程度及指导的方便性、时效性评分(采取10分制),将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设置为本次调查研究100例体检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效果评判标准,显效:体检病症缓解程度及指导的方便性、时效性总评分>9分;有效:体检病症缓解程度及指导的方便性、时效性总评分为6~9分;无效:体检病症缓解程度及指导的方便性、时效性总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体检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服务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体检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评价

临床护理服务前,两组体检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服务后,观察组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评分为(17.42±2.0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6±1.86)分,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健康体检路径的应用原则为以体检者为中心[3],往往采取图标的形式为体检者提供完整的护理服务,并且配以临床优质护理[4],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护理服务模式所带来的风险,如护患矛盾[5]。另外,在健康体检路径服务人员的选用上,是根据体检者的实际需要,聘用专业的高素质的服务人才[6],能够及时的掌握体检者的实际需要,根据体检者的意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指导[7],且保持亲和的态度,增强体检者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人员的信任度,从而提升健康体检路径的应用价值,同时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8]。

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0/50),且比较两组体检者护理前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评价发现:护理后,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总评价为(17.42±2.0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6±1.86)分,且与护理前(4.72±1.08)分相比较,其上升幅度为(12.83±1.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2±1.07)分。这都充分的证明了健康体检路径+优质护理服务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体检患者实施健康体检路径+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升体检质量,增强体检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田易灵.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12):427.

[2]毕兵.质量控制在健康体检中的重要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141-142.

[3]杜萍,周翠珠.健康体检中的护理质量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4):101-102.

[4]陈虹林,景爱平,王敏,等.循证医学及循证思想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135-137.

[5] Liu Y L.Humanized service mode in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effect evaluation[J].China Medical Innovation,2010,7(5):38-40.

[6] Xu X M,Xuan L J.Healthy check-up path in a medical center in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 application effect analysis[J].China Medical Guide,2013,11(23):311-312.

[7]谢泽娟,钟晓珊,陈嘉迪,等.观察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3):1292-1293.

[8]曾明耀.健康体检路径在健康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5,29(1):196.

上一篇:街道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能源统计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