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8 01:12:39

创建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

创建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篇1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全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任务交办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目标,依据《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实施方案(修订)》、《关于下达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任务交办清单的通知》(水办〔2016〕51号)以及相关创建工作任务和要求,开展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专项督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切实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督查范围

承担国家节水型创建工作任务的各处室、单位及相关人员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三、督查内容

1、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会议精神落实情况,是否及时传达学习、是否按照要求安排落实等。

2、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任务完成情况,是否正常开展工作,是否按照时间、要求报送台帐资料和相关材料,创建成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按照要求整改完善等。

3、对各区各部门上报来的材料准确性、科学性、可达性是否严格把关。

4、局创建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完成情况。

四、督查方式

1、集中督查和平常督查相结合。针对重点交办任务将进行集中督查,集中反馈督查情况;对日常创建工作进行平常督查,及时反馈督查存在的问题。

2、定期督查和不定期督查相结合。每周组织开展一次督查,对重要创建任务完成情况开展不定期督查,对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不定期督查。

3、会议督查和现场督查相结合。通过召开会议的方式督查各处室、单位创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现场督查,查看任务落实、台帐资料准备等情况。

五、督查结果

创建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篇2

莱芜座落于莱芜南麓,依山而建,风光秀丽,环境优美,是一座充满生机、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园林旅游城市,先后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各项节水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巩固扩大国家节水型城市成果为主线,坚持节水工作“为居民用水服务,为用水单位服务”思想,把城市水资源保护、节约利用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在全社会广泛的开展节水、爱水活动,公众节水意识逐步提高,供水、节水法规逐步健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用水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城市节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10月,我市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授予“国家节水型城市”荣誉称号,今年经复查现场考核专家组一致认为我市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的总体要求。

一、深入开展节水宣传,提高市民节水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城市节水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节水意识解决不好,节水工作将难以开展。在工作中, 我们把节水宣传当作一项常规性的任务来抓。一是拓宽供水、用水、节水的多项交流、沟通渠道, 推广普及介绍节水经验、方法和良好的用水习惯, 宣传节水的重要意义, 提高用户对节水的认识。二是以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活动为契机,要求各级高度重视城市节水工作。在电视台上滚动播出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口号,在主干道主要建筑物上悬挂节水宣传标语。三是在市级各主要新闻媒体上,对城市节约用水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报道,积极宣传城市节水的新方法、新经验、新措施。四是开展对城市用水户进行入户宣传工作。制作节水宣传材料,通过市发放宣传单、入社区进用户等方式向各用水户发放节水宣传材料。五是联合泰城各学校开展一系列与城市节水有关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六是举办企业(单位)节水人员技术培训, 通过培训, 提高了节水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节水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把节水日常宣传同集中宣传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以点带面的节水宣传,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投入到节约用水活动中来,使节约用水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形成人人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完善法规,规范管理,使节水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我市在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中既有行政手段, 同时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对节水工作进行规范管理。我们在认真总结多年来供水和节水管理工作的基础上, 对早期的供水、节水管理办法提出了修改意见, 并重新进行了修订。根据城市用水实际情况,又先后出台了十几部地方性规范性文件。根据城市节水新的形势要求,依法行政,严格加强城市计划用水管理工作。新的城市供水、节水管理办法的实施将使城市供水、计划节约用水工作全面纳入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的轨道, 使我市供水和节水管理地方法规建设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三、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大力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

一是积极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在用水企业(单位)完成水平衡测试工作的基础上,指导企业(单位)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创建工作,在技术与政策上给予扶持。通过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创建活动,各单位建立健全了节水管理制度,摸清了用水现状,配齐了计量设施,促进了节水科技研究和节水技术改造,推进了循环用水,提高了用水重复利用率,使企业走上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

二是全面发动创建节水型社区、小区。我市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节水型小区标准及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积极到各社区、小区调研,指导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加强创建组织、宣传等建设。将节水型小区创建与居民节水器具改造工作相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水创建活动,为节水型社区、小区创建工作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三是鼓励县级城市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各县、市、区开展省级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并为其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督促各县市区有计划的准备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为进一步推进节水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奠定了基础。

四、加快供水管网和居民“户表”改造工作,降低管网漏失率

我市公共供水企业成立的早, 过去管网材铺设时间长、材质差, 部分已严重老化,爆管和蜂窝漏水现象时有发生, 导致供水管道漏损率居高不下。为有效解决管网漏失问题:一是加快供水管网的维护和改造。督促供水企业以多种形式筹集资金, 在城市综合整治道路工程施工期间同时将部分以往老化的供水管道进行了改造,降低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二是完善供水管网档案。不能同时与道路建设改造的老化管线,建立了完备的供水管网技术档案,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分步改造计划。三是加强管网监测。购置先进的检漏设备,对供水管网进行跟踪监测,及时修复。为应对供水突发事件,制定了城市供水应急预案,设立了应急水源地,确保城市不间断供水及安全供水。四是加快居民“一户一表、计量出户”改造步伐。“一户一表”改造步伐的加快, 给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实施阶梯式水价打下了基础, 同样加快了改革用水方式, 强化居民节水意识。

五、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型器具,加快城市中水回用设施建设

(一)严格执行“三同时、四到位”制度,确保新建建筑节水器具达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筑节水型器具使用普及率达到百分之百,对老式公共和民用建筑中不符合节水型器具的单位和个人, 采用调查摸底, 制定计划。对于仍使用不符合节水标准要求用水器具的缩减其用水计划。

(二)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中水回用率。近几年来,每年都增加了对中水回用建设的经费投入, 平均每年投入百万元;在城市综合整治工作中,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两侧、河流的两侧,铺设中水管线,有效地节约了城市公共水资源。目前企业(单位) 的中水回用技术也已逐步进入面向全市用水企业(单位) 推广阶段。

六、加强城市地下水管理,实施封停自备井计划

城市自备井的乱开乱采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城市公共供水的正常运行。为此市水利局、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自来水公司分组进行普查,集中开展了自备水井清理整顿工作。并进行了分类别统计登记。下一步,将按照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对城市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单位自备水井进行逐步关停。

虽然我们在城市节水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也在节水工作中取得一些经验,但是在城市节水开展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感觉确实存在一些不便于开展城市节水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与其他城市节水机构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

创建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篇3

发展节水型经济、创建节水型城市,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城市水资源的管理体系,缓解城市供水用水矛盾,不断提高我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水平,是我市节水工作的主要方向,也是创建“人居环境奖”的基本要求。通过创建节水型城市,使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的综合利用效率。

二、创建步骤

我市创建全国节水型城市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完成“省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完成“全国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

三、实施范围

本方案实施范围为市建成区。

四、工作任务

根据省《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和《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工作任务:

(一)基本条件及基础管理指标

健全城市节水管理机构,颁布实施城市供水节水管理规定,依法行政。强化节水规划,计划(定额)考核和管理,搞好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加强节水宣传工作,提高节水意识,建立城市节水指标体系,实现节水工作的科学管理。

(二)技术考核指标

《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的技术考核指标是衡量城市节水管理工作的标准,也是创建节水型城市的关键所在。市住建局、经信局、环保局等部门应加大节水技改投入,搞好节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项指标考核和达标检查,促使我市科学合理用水水平的全面提高。

五、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对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创建节水型城市是一项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城市社区和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实施难度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市长任组长,市住建局、经信局、财政局、环保局等为成员单位的创建节水型城市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住建局。

2.加大创建宣传力度。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各种形式、利用各种媒介进行节水宣传和报道,提高市民节水意识,在全市形成“人人关心水、人人节约水”的良好氛围,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群众基础和精神动力。

3.建立和完善节水管理网络。一是在城市总规划和各行业规划中体现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的有关要求,适当限制耗水量大的工业项目建设;二是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供水规范性文件,使其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运用经济杠杆节水;四是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开采量,做到开发、利用、保护相结合;五是积极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的活动,为创建节水型城市奠定基础。

4.加大投入,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一要有计划建设一批节水重点工程设施,提高我市节水总体水平;二加大节水技改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改造,提高企业尤其是工业用水大户用水循环利用率;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

5.强化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城市水质性缺水现象的发生。一是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杜绝城市污染源的产生;二是强化水污染源治理工作,实现工业污染达标排放;三是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四是强化饮用水源的保护。

创建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篇4

一、单位情况

(一)基本情况

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主要承担机关大院内20多家单位的水电管理、办公维修、房产管理、后勤服务、清洁绿化、会议服务、安全保卫等工作。常规办公用能人数约528人,公车51辆。局机关及所属单位在岗人员108人,其中:正式编制56人,聘用职工52人。

(二)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开展情况

我局至2009年成立市直机关节能办公室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按照省、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总体要求,把公共机构节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成立专班,建章立制,夯实工作基础,广泛宣传,狠抓节约重点,重视节能技改,落实节能绩效,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资源忧患与节能环保意识,较好的控制了公共机构能耗不断上涨的势头。

二、能源资源消耗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能源资源消耗情况

2010年我局总用能面积20887平方米,常规办公用能人数近528人,公车51辆,综合能源消耗量381.95(tce),单位建筑面积能耗4.95(kgce),人均能耗723.39(kgce);用电总量76.1万千瓦时,人均用电1441.3千瓦时;用水总量7.1万吨,人均用水134.5吨;汽油消耗量253622升,单车耗油量4972.9升;与2009年相比,人均用电下降3%、人均用水下降4%、单车耗油量下降3%。

(二)能源资源消耗结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公共机构节能意识有待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重要性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专门人员、专门领导上。虽然注意节约的单位和人员比例有明显增加,但部分单位对节能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未有效进行节能宣传,管理措施落实也不够到位,干部职工浪费能源资源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

2、节能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从目前看,节能管理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还不适应节能工作的发展需要;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和支出标准,尚未建立有效的能源报告制度和节能考核制度,未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节能管理体系。

3、节能激励和约束机制尚未建立。在节能管理、节能改造、节能应用等方面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节约没有奖励,超耗没有处罚,难以调动节能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4、节能检查督办的手段过于单一。节能工作监督检查还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检查、通报阶段,没有强力推进的手段。

三、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引导,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为主线,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重点,以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突出抓好节电、节水、节油工作,严格控制公务车辆配备,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构建节约型社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节俭意识,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机关效能。

(二)总体目标

到2014年底,力争把我局创建成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通过创建活动,带动全市公共机构加强用能管理,健全用能管理制度,推广和使用新能源、新产品、新技术,创新节能管理模式,引导公共机构科学、合理、高效使用能源,完成《市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四、创建内容

(一)创建方案

1、加强能耗计量统计,夯实工作基础。做好能耗统计是开展节能工作的基础。为强化统计工作,我们一是扎实开展能耗统计员培训。分期分批对市直各单位负责节能工作的联络员和统计员进行业务培训,采取以会代训、上门服务等形式,全面提升能耗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二是规范能耗统计工作。根据省直节能办的相关要求,我们学懂吃透能耗统计软件的要求和说明,加强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的指导,及时解决答复相关问题,确保源头数据按规定严格采集和填写。同时,对能耗统计工作的职责分工、填报主体、数据采集办法、数据填写、审核,上报周期与统计要求、数据安全管理进行了规范和明确。三是加强能耗数据的质量督办。在统计过程中,我们严格把关,通过细致的分析评估后,如发现上报的数据有问题就退回该单位的统计数据,并规定时限要求重新上报,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2、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节能工作氛围。依托节能宣传周、会议、网站、传统媒体等多种形式,使机关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利用一切条件,层层开展宣传工作,切实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公共机构节能的浓厚氛围。

3、加强节能制度建设。制度是保障,只有建章立制才能管根本、管长远。我局结合《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贯彻实施,制定并印发了一系列节能工作制度和文件。一是先后制定了《市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实施方案》、《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评价暂行办法》,此外完成了我市“十二五”节能规划、实施方案的制定。二是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我局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了《市公共机构节电、节水制度》、《市公共机构公务用车节油管理制度》、《市公共机构节约办公用品管理制度》、《市公共机构节约用气制度》等多项制度,将公共机构节能有关要求贯穿于制度之中,并加强检查、督促。

4、加强节能管理措施落实力度。以节水、节电、节油、节气、节约办公耗材为突破口,通过定措施、定制度、定目标等,全面加强节能管理措施的落实力度。一是节约用电用水。办公室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统一空调使用时间和温度控制;坚持照明用电、自来水的用量控制,杜绝“长明灯”、“白昼灯”以及“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坚持废水回收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二是节约办公用品。严格执行申请、购买、领用、登记制度,严格固定资产登记、销毁制度,杜绝资产流失;加强对办公耗材管理,减少一次性用品耗材量;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公务邮箱、信息平台传送文件、通知等,确需打印复印的文件材料,尽量做到双面打印,以信息化建设来推进无纸化办公。三是节约办公经费。严格公款接待用餐标准,实行量化管理,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四是加强车辆管理。严格公车管理使用制度,减少短距离用车和重复用车等消耗,坚持公务车辆用油包干制,对车辆油耗源头控制,加强车辆维护,减少维修消耗,有效降低车辆运行成本。

5、加大技术节能力度,创新管理手段。积极推广运用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整体规划,积极实施节能技术更新换代工程,组织调研考察,搭建节能监控平台,实现能源消耗动态控制。

6、加强节能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能源资源监督管理体系,完善节能规章制度。坚决贯彻落实各项监督考核制度,在抓好机关自身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节能监督检查工作,每年分项、分阶段对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市予以通报。充分发挥节能主管机关的职能作用,努力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水平。

7、加大节能资金的落实力度。我局从2009年开始,每年向市财政局申请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经费,每年安排、落实公共机构节能专项资金5万元。

(二)实施进度和计划

第一阶段:申报阶段(2014年4月底以前)。

根据(鄂管发〔2014〕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情况,确定各项工作目标,编制《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创建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实施方案》,组织申报。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4年10月)。

根据实施方案的各项计划和要求开展组织实施,确保创建质量和进度。对符合节能减排支持政策的项目,积极向发改、财政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第三阶段:迎接验收阶段(2014年底)

至2014年底,按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标准》和本《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在自查自纠基础上,接受国家及省验收组的验收。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2015年1月以后)

1、全面总结。根据验收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按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标准》进行全面总结。通过各种媒体和信息平台,向全市推广。

2.完善制度。继续完善各项节能管理制度,把创建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提炼、固化为制度,以制度来规范,用制度作保证,形成长效机制。把创建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向全市推广,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市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我局决定成立创建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领导小组。

(二)建立完善创建工作机制

根据创建工作内容,我们组建专班,细化方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创建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三)争取落实资金

创建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篇5

根据国家建设部《关于组织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十周年系列活动的通知》的精神,**在巩固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中,于5月13日—19日正式举行XX年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以“节水,让城市更和谐、更美好”为主题,结合节水型社会示范建设的启动,营造了社会节水氛围,搭建了全民参与的节水平台,形成普及市民的节水文化,进一步提高了本市节水宣传工作水平。

整个宣传周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精心组织,全民落实

为切实抓好XX年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我们成立以水务局副局长沈依云为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宣传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并由**市供水管理处落实专人具体负责宣传活动的计划、安排、组织和实施。并得到市政府、市文明办、市发改委等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本次活动从精心筹划到具体实施,始终贯穿着“巩固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线,以节水型社会建设系列启动仪式为抓手,通过多种形式,回顾了**在十年间创建节水型城市所取得的成果。

在一周的活动期间,通过新闻媒体、成果展示、业务培训、参观水厂、走进社区、贴近校园、亲近企业、区县节水、专项执法等系列活动,广泛宣传了节水理念、节水效果和节水措施,使广大市民进一步加深了对节约用水的认识。生动体现了全市各级领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节约用水、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热情和信心。

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每年我们都希望把节水宣传周活动办得有新意,达到最佳宣传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今年的宣传周我们同样开展了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1、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一周活动中,解放日报、东方电视台、**电视台和电台等新闻媒体的记者进行了跟踪报道。

尤其这次我们还特邀**教育电视台的专业人员,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全程跟踪拍摄了一周的宣传活动,并在闭幕式之前制作了一部以“节水,让城市更和谐、更美好”为题的专题片,在最后一天的闭幕式上,让与会人员第一时间看到整个节水宣传周的活动内容,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一种创新,同时也为扩大节水宣传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设计节水展板,展示十年成果。为了充分体现**在十年间创建节水型城市所取得的成果,委托专业公司设计、制作了节水成果展,以实践篇、案例篇和展望篇的形式,每天在不同的场合向社会公众展示,参观人数达到上千。

3、加强业务培训,参观制水流程。在各主管部门大力配合下,有160多家企业参加了节水业务培训,同时参观了杨树浦自来水厂和自来水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了申城自来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4、多层面举办各类节水宣传活动。在市文明办、市经委和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节水型社区(小区)、节水型校区、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中心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的启动仪式。这向全市人民传递了一个信息,**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开展。

5、市、区联动,全方位开展节水宣传活动。为了把节水宣传周作为推进节水工作的载体,全市各区(县)根据市水务局节水宣传周活动文件精神,结合各区(县)具体实际,制定了节水宣传周活动工作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水宣传活动。如浦东新区的“节水一日行”,南汇、嘉定区的节水宣传专题活动等,都得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6、组织百名老红军参观自来水展示馆。市供水处组织共建党支部欧阳街道模范里委的近百名离退休老红军、老党员,参观了**市自来水展示馆,进一步从理性上认识:自来水是怎么得来的?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参观结束后,老红军、老党员们感慨地说:“活了一辈子,河水用过、井水也用过,现在饮上自来水,光知道会开龙头,让水‘哗哗流’,不知道自来水是怎么来的。现在知道了,自来水来得不容易,要经过多少道程序的处理才能得来,‘自来水不自来’,今后千万不能浪费!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全市各行各业、社会各界都来关注水、爱护水、节约水,起到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的积极作用。

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的节约用水工程建设,XX年**被命名为节水型城市后,我们不居功绩,而居安思危,积极筹划新的节水工作目标,着手研究节水型社会建设,去年6月市政府批转了市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本市巩固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加强节水型社会(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标志着**新一轮节水工作目标的确定,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在本次节水宣传周活动期间,相继启动了节水型校区、节水型社区(小区)、节水型工业园区以及中心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示范工程建设,表明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进入了实施阶段。

1、节水型校区建设启动仪式

节水型校区建设是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XX年年5月15日,市水务局和市教委在同济大学联合召开了节水型校区建设启动仪式。

市水务局副局长沈依云在讲话中就学校如何开展节水型校区建设谈了几点意见:(1)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提高学生节约意识;(2)充分发挥学校的科技优势,提高合理用水水平;(3)充分发挥学校管理优势,提高节水管理水平。

与会代表观看了同济大学《努力创建节水型校区》宣传片,现场参观了同济大学节水项目和**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十年成果展。

2、节水型社区(小区)建设启动仪式

节水型(社区)小区建设对于本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这标志着节水型社会建设全方位展开。XX年年5月16日,市水务局和市文明办在东方城市花园联合举行了**市节水型社区(小区)建设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公布了节水型示范社区(小区)建设名单并发放了相关资料。社区节约用水工作的典范——东方城市花园居委会介绍了节水工作经验:该小区共有居民住户1581户、居民4852人。小区内居民生活用水均采用节水型器具,同时小区将中水回用作为绿化浇灌用水,设计能力约320立方米/日,年节约水费3万多元。通过节水型社区(小区)建设,倡导市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会后,与会代表现场参观了节水展版、节水产品、无(微)水洗车和中水回用等项目。

3、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启动仪式

建设节水型工业园区,将有助于提升工业用水管理水平,提高工业用水效益和效率,降低工业增加值用水量。XX年年5月17日,市水务局和市经委在浦东新区金桥出口加工区联合召开了创建节水型工业园区推介会暨启动仪式。

**贝尔阿尔卡特有限公司等多家节水型企业分别介绍了在节约用水管理、水平衡测试、节水工艺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创建节水型企业等方面的工作经验。有关领导宣读了《关于开展“**市节水型工业区”建设活动的通知》及XX年年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试点名单。

通过建设节水型工业园区,使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中心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理顺管理体制工作会议

这次宣传周期间还召开了中心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理顺管理体制工作会议,标志着**中心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理顺管理体制的全面启动。市水务局局长张嘉毅对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理顺管理体制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市房地局和市城投总公司进行了交流发言,静安区详细介绍了本区域内的改造试点情况。杨雄副市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从今年起到2010年,要用三年的时间完成11.4万只屋顶水箱、8700只地下水池、1.3万台套水泵和建筑内管的更新改造,以及276万只用户水表的外移出户,任务相当繁重。按照市水务局、市房地局制订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标准实施;改造资金按照政府补贴一点、供水企业自筹一点和居民住宅维修基金承担一点“三个一点”的原则筹措;移交接管工作按照“改造一批、验收一批、供水企业接管一批”的原则进行;市水务局已制订了二次供水运行养护管理办法,供水企业将加强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要按照各示范建设实施方案开展试点工作,认真总结,及时分析,真正把试点过程作为全面推进的过程,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要紧紧依靠各主管部门,扎实做好各项示范建设工作,抓出成效。

四、节水宣传,常抓不懈

1、制作宣传片,广泛宣传

**的节水工作任重而道远,在适应形势发展的前提下,节水宣传工作要有条不紊地继续开展下去,作为一项长期的宣传工作,我们还需要制作一些有影响力的节水宣传片,创新节水宣传模式,不仅仅停留在每年一周的“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上开展宣传活动,更应在全市范围内利用各种传媒手段进行广泛宣传。

2、宣传先进,辐射全市

宣传周闭幕式上,命名了8家XX年度节水示范单位、12家节水型单位、31家节约用水先进单位、27名节约用水先进组织者、52名节约用水先进工作者。这些先进单位或个人都为**的节约用水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为进一步推动**的节约用水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今年我们首批命名了八家单位为**市节约用水示范单位,这八家单位通过节水技术改造,节水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以及加强节水管理等不同角度,为我们展示了节水的效果和先进经验,值得向全市的企事业单位推广。

3、制定宣传教育、培训计划

创建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篇6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长江和淮河流域的下游,本地水资源严重不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20亿立方米,人均432立方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4,世界平均水平的1/20,而且存在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但过境水资源丰沛,多年平均过境水资源总量9496亿立方米,是本地水资源量的30倍。为了优化水资源配置,经过50多年的规划建设,我省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备的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实现了长江、淮河和太湖三大水系的互调互济,“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然而,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快速推进,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一是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我省万元gdp耗水量285立方米,远高于发达国家50立方米的水平,一般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65立方米,是日本的3.5倍、美国的1.7倍;二是水污染问题突出,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导致废污水的大量排放,治理难度越来越大,社会成本越来越高;三是水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日趋严重,全省近三分之二的河段劣于ⅲ类水标准,局部地区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因此,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

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看,必须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是属于可以再生的资源,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相互转换、自然循环,为人类永续利用。但是,水的自然规律告诉我们,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有限度的,如果过度地开发利用,破坏了水资源自然循环的生态系统,就会影响她的可再生和可利用性,甚至危及人类对水资源利用的安全。*多年平均社会用水总量已经达到500多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的当地水资源仅占三分之一,除了利用河湖拦蓄流域上游部分来水外,越来越多地利用水利工程体系调配水资源。江水北调多年平均引江规模40亿立方米,最多年份引水70多亿立方米;引江济太多年平均调水20亿立方米;江水东引多年平均引水18亿立方米;加上沿江地区的引水,我省多年平均跨流域调水的抽引江水规模已达122亿立方米,最大年份(1978年)高达302亿立方米。随着流域上游治理力度的加大,淮河断流的年份明显增加;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外供水量的增加,*扩大利用长江水的空间越来越小。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末*的gdp总量将达到2.9万亿元,是“十五”期末的1.6倍。如果不提高用水效率,成倍增加水资源消耗总量显然是不现实的。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通过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调整一、二、三产业用水结构,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把水资源消耗和废污水排放有效地控制在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保证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

从水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来看,必须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与其它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性因素。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我省苏南地区乡镇工业的大量发展,导致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高峰时期每年抽取地下水规模达到5亿立方米,结果导致大范围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严重的地质性灾害。为此,这个地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花费了十年时间,投入上百亿巨资,通过五年限采、五年禁采,实施供水替代工程,累计减少地下水开采量9亿多立方米,并形成2亿立方米的社会节水能力,才有效控制了地质性灾害的发展。目前,该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和稳定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9%,地下水漏斗面积从*0年的55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1468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平原水网地区,河湖众多,相互贯通,一条(个)河(湖)的严重污染往往波及到一个水系的水生态环境,一个点源的严重污染常常影响到一个地区的水资源质量。*年平均工业耗水58亿立方米左右,按照每消耗1立方米清洁水源,产生0.7~0.8立方米废污水计算,每年排放的工业废水就是48.3亿立方米。此外,城市生活污水20.3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农业面源污染。现实情况表明,这些大量废污水的直接或间接排放,已经明显超出水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破坏了水资源自然循环的生态条件,这是导致我省水资源、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实践表明,越是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人类越是要控制对水资源的过度需求,维护河湖的健康生命,建立人水和谐共存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从资源占用成本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必须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人类的任何生产活动都是以自然资源的直接或间接占用为基础的。在一定程度下,自然资源占用成本决定经济增长方式。从水资源占用的直接成本看,我省苏南水多,苏北水少,特别是在缺水比较严重的淮北地区,每年都要依靠江水北调工程系统,抽引长江水资源来缓解该地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据测算,从长江抽引一吨水送到徐州、连云港等地,仅花费的电费成本就达0.12元,如果再加上其它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成本,每吨水资源成本在0.30元以上。如果用这样的水价计算成本,按每亩水稻耗水800立方米测算,再加上末级电站直接送水到田的成本,每亩水稻的供水成本在300元左右。只不过这些供水成本大部分是由政府买单,而不是生产者承担的。工业和生活用水的高额消耗不仅直接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必然带来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需要兴建大量污水处理工程。据有关方面测算,每处理1立方米污水大约需要1.2元左右的成本。可见,节水直接、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十分显著。

从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水和谐关系看,必须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也是承传人类文明的文化之源。*地杰人灵、人文荟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这一切都与*的“水”有着天然联系。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水资源,而且为我们创造了无限的财富和文化;在淮河流域,历史上就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誉,千百年的淮河治理,推动了淮河两岸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建立了我国南北文化及经济联系和交流的纽带,运河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天堂”苏州的美丽更得益于“小桥流水”,……。因此,在我们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今天,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维护江河湖泊的健康生命,建设人水和谐的美好环境,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综上所述,节水,不仅节约资源,而且保护环境;节水,是水资源自身运动规律的内在要求;节水,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初步实践

近年来,我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维系良好水生态环境的要求,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为手段,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编制“一个规划”,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

按照国家关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我省组织编制了《*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纲要》确立了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框架,提出了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阶段性目标;突出了包括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水功能区划制度、排污口审批和管理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各项制度建设;建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宏观和微观指标评价体系及考核体系;建立了节水型工业(单位)、节水型农业、节水型服务业、节水型城市(社区)、节水型灌区等各类行业节水载体建设的考核标准。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二)开展“两个试点”,探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途径

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展节水型社会试点的部署要求,我省确定徐州市和张家港市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单位。徐州市是资源型缺水城市的典型,张家港市是沿江工业化城市的代表,她们的试点可以为我省不同类型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经验和路径。我们通过现状调查,认真分析这两个地区不??对性地制定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方案。在水资源短缺的徐州市,我们重点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与供水保障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在工业发达的张家港市,我们把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放在推广发展循环型经济、减少废污水排放、修复水生态环境上。明确试点建设“以制度建设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行政推动和典型引导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政府投入引导与鼓励社会投入相结合”以及“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分别指导两市编制完成了符合本地特色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并报经省政府正式批复实施。今年,我们还根据省政府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统一部署,确定了12个市、县作为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推动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建立“三项制度”,规范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管理

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我省重点探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全省新建、改建、扩建的取水项目办理取水许可预申请和申请率达到100%。从*2年起,我省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均需按规定通过水资源论证,保证符合流域和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二是施行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制度。在定额管理方面,*2年,我省了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定额;*5年,又组织进行了修订。在总量控制方面,积极推进行政区域用水总量、地下水可采总量、水功能区纳污总量、取水单位用水总量的“四个总量”控制制度。在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方面,以市县为单位对单位gdp水耗指标进行考核,并列入生态省建设的考核体系;在地下水可采总量控制方面,重新划定了地下水超采区,制定了5年压采方案,计划在2010年底前将全省地下水开采总量压缩至可采总量范围以内;在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控制方面,核定水域纳污能力,严格实施纳污总量控制,依法向环保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在取水单位用水总量控制方面,对企业(单位)用水实施计划管理,建立“节约用水有奖,超计划用水加价”的考核奖励制度,同时普遍实行用水的“四个一”(一表、一牌、一证、一卡)管理制度,并积极推广ic卡、超声波流量计等智能化计量管理手段,推行“先交费、后用水”的管理模式。三是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我省从1994年开始征收水资源费,并先后四次调增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今年,经省政府同意,我省再次对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进行调整,地表水资源费由每立方米0.13元调整至0.20元,地下水苏锡常地区按当地自来水分类到户价,每立方米平均2.0元,其它地区由每立方米0.50元相应调整至0.80元左右,加大经济手段对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力度。

(四)抓好“四大载体”,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措施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关键是要抓好节水型载体建设,落实全社会节水措施。我们把节水型社会建设具体分解为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区等不同类型的载体,实行分类管理、行业指导,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工业。一是突出重点治理。主要抓好火电、石化、造纸、冶金、印染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管理。近年来,全省累计完成了扬子石化公司、东海粮油公司等667家重点耗水大户的节水技术改造,形成3.8亿立方米的节水能力,并树立了一批低耗水、零排放节水型企业的典型。二是突出重点监测。对用水的重点大户逐步实行在线监测,对长期耗水严重超标的企业,不仅累进加价,而且提出限期实施节水改造的要求。三是突出重点控制。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重点项目,严格实行水资源论证和节水“三同时”管理,促进节约、高效用水,充分挖掘企业节水潜力,促进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调整,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在全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严禁在水资源短缺地区新上高耗水项目。

节水型农业。调整种植业布局。因地制宜推进节水型农业结构调整,明确提出在丘陵地区和二级以上提水高地,重点发展瓜果蔬菜、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有计划调整水稻种植面积,控制发展水产养殖。建设农业节水工程。全省累计建成防渗渠道6万多公里,其中“十五”期间建成2万公里,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对22个大型灌区实施节水改造,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22万亩。推广节水农业技术。重点推广水稻节水生产技术,使全省农业耗水总量大幅下降。创新农业用水管理。以灌区、干支渠、电灌站为单位,组建农民灌溉协会,加强有政府指导的合同用水管理。

节水型城市。一是对城市用水进行总量管理,建立分行业、分产业用水标准考核制度;二是加强管网改造,降低管网的漏失率;三是发展城市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减少污水排放。

节水型社区。大力开展节水减排、节水增效宣传活动,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对用水量较大的企业、机关和商业经营单位等用水户实行计划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积极开展节水型社区创建活动,制定节水型社区的考核标准,推进节水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

三、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路径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资源水利的发展思路,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综合运用工程、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努力追求以最少的水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影响,达到最佳的经济社会发展效益,实现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要着力建设节水型国民经济体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我省已经提出,“十一五”期间每年单位gdp耗水要下降4%的节水目标。实现这个节水目标,关键在于加快建设节水型国民经济体系。首先,要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要求,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下决心淘汰高耗水、高污染的企业和产品;严禁在水资源短缺地区新上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大力推进节水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用水的循环使用率。我省规划到“十一五”末,全省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要从“十五”期末的65立方米下降到45立方米。其次,要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十五”期末我省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5,节水的潜力很大。要通过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使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到0.55。在工程措施上,要继续推进农业灌区的节水工程改造,整治农村水系,实施渠道防渗改造,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生产结构上,将继续深化布局结构调整,在水资源短缺的丘陵山区和淮北地区,适度调整水稻生产,严格控制水产养殖,积极发展瓜果疏菜、花果林木生产,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地灌、滴灌等节水新技术;在农业用水管理上,积极创新用水管理制度,发展农民用水协会,利用经济手段强化农业用水管理和考核。第三,要推广节水型社区建设。据有关方面调查测算,一个城市人口的生活耗水量是农村人口的4倍,可见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加强社区的节水潜力很大。要认真规划实施城市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积极推广节水型器具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宾馆、进家庭……;真正形成全社会节约用水、保护河网水系的浓厚氛围。

2、要抓紧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水资源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自然资源,长期以来,将水资源的管理人为地分割开来,违背了水的自然规律,是导致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立水资源的管理、节约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体系,明确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责任主体,是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这几年,我省在已经出台实施《水资源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出台《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省节水管理办法》、《*省取水许可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通过强化节水“三同时、四到位”管理制度,加大对行政区域用水总量、地下水开采总量、水功能区纳污总量、取水户用水总量的“四个总量”的监测考核力度。制定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社区、节水型灌区、节水型城市等各类节水标准和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推进力度,促进全社会转变用水观念,规范用水行为,强化用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3、要重点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利益调节机制。水是自然资源,也是经济资源。《水法》明确规定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多年的实践证明,经济杠杆在调节水资源配置、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水权、水商品理论的指导下,积极运用经济手段和价格杠杆,加强对行政区域水资源总量消耗和计划配置的有效监督和考核,加强对高耗水、高排污企业用水计划和排污总量的有效监督和考核,加强对农业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面源污染情况的有效监督和考核,积极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引导水资源向高效率、高效益、低排放、低污染利用的方向发展,实现以节水、高效为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江河湖库是水资源的主要载体。我们要节约水资源,更要保护水资源,维护江河湖库的健康生命,保障水资源的自然循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水利工作必须牢固确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指导思想,真正把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作为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为此,我们将努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紧建立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管理保护的规划体系。我省已先后在全国率先完成水功能区划、湖泊保护规划,今年又启动了全省河网水系规划的编制工作,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主要成果也已经形成。这些重要规划成果相互配套,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将为我省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突出水功能区为重点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我省已经完成了按水功能区测算的纳污能力,并且已经完成对水功能区的取水口和排污口的整治,建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批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水功能区的监督和保护措施。三是认真实施重点河湖水生态修复治理。太湖水生态修复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国务院专门为些召开现场会,目前这项工程还在继续深化。这几年,我省结合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认真实施了城市河湖水系的整治工程,使城市水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四是全面推进农村水生态环境整治。近几年我省认真实施农村河道水环境整治,通过疏通水系,恢复引排能力,修复生态,改善村庄环境,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五是制定完成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和水利工程调度预案。积极开展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行动,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5、要大力营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浓厚氛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需要全民行动、全社会参与。我们要切实加强节水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全社会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要认真普及节水知识、推广节水技术,真正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节水所带来的经济实惠和环境效益;要积极开展节水型社区、节水型机关、节水型校区、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城市等创建活动,不断总结借鉴节水先进典型的经验,促进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而共同努力。

创建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篇7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水资源空间分布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以及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部分地区近年来降水发生变化,北方地区水资源明显减少,水的问题已成为维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总量将近400亿立方米,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110座城市严重缺水。“十五”期间,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

水资源不足、用水浪费、水污染严重,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并存,是对我国严峻水情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水利部立足于“开源节流并举,把节流放在首位”的工作方针,努力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节水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亩均用水量降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城镇生活用水跑、冒、滴、漏及浪费现象有所减少。总的来看,节水延缓了总用水量的增长势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但是,我国的节水水平与水资源形势相比,仍很不相称。全民的用水观念与我国严峻的水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主要表现为:一是节水的战略地位、全民的节水意识不高,公众参与不够,与水资源形势不相适应;二是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推动节水,经济手段欠缺,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节水的内在激励机制,与节水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节水管理体系不健全,节水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与实现全面、全过程节水管理的需要不相适应;四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节水工程建设力度较弱,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节水的力度赶不上用水增长的幅度、水污染加剧的程度和水生态恶化的速度,水资源形势丝毫不容乐观。未来我国用水量,尤其是工业和生活用水,将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增加,如不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我国水资源特点、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节水型社会之路。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目标要求,特别强调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实质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和节约用水工作,近年来对节水型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5年3月,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的战略举措”。总理曾明确提出要求“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为积极探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新机制,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节约与保护,从*0年开始,水利部率先在甘肃省张掖市、四川省绵阳市、辽宁省大连市和陕西省西安市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不断创新理论、创新思路、创新方法,试点建设也从单个城市向省、区域、流域扩展,创造出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如黄河流域通过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将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不断进行强化和落实,初步缓解了工农业生产用水与河流生态用水矛盾加剧的趋势,已连续7年实现不断流。宁夏、内蒙古以水权转换为突破口,实现了工农业之间用水权的有偿转换,改进和提高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和手段,既保障了工业用水的需要,又促进了农业节水。甘肃张掖市以政府主导为龙头,层层分解水权,配水到户,水票流转,提高了当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了下游生态的恢复和改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省市通过创新发展思路、改革水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水管理规章制度、提高节水科技等多种手段和措施,有效促进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的节约用水工作,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也创造出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为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水利部规划,拟通过建设一批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政策和宣传教育体系。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总体部署为“两步两个层次”。“两步”就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十五”期间和“十一五”前期,我部重点在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有示范性的地区开展试点工作。主要是大中城市和地(市)级地区。这个阶段的试点突出创新和特色,能够基本覆盖我国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同类型的地区,并能紧密结合国家水资源配置的宏观战略。第二步是“十一五”期间,重点开展以省和流域为单元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建设省和流域节水型社会示范区,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两个层次”就是开展试点工作的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国家,通过确定部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带动这项工作的开展;第二个层面是省(区、市),确定本省的建设重点,推动本行政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水资源与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紧密相连,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节水型社会建设并不是一个单纯节省了多少水的简单话题,而是包含了许多广泛而深刻的话题。

我们这次组织开展“节水中国行”宣传活动,就是要通过扎实有效的采访报道,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深刻认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现实意义,增强全社会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传播节水知识与技能、热情参与节水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今天我们在座各位所肩负的光荣的任务与使命。

中央新闻单位历来拥有优良的工作传统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在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勤奋敬业的著名记者,以及通过他们富于创造性的辛勤劳动而创作出来的一系列反映水利、记载水利、报道水利、促进水利的经典篇章。希望新闻界朋友们在采访报道过程中,放宽视野,深入了解,把握真情,有效引导,在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将“节水中国行”采访报道活动做出影响、做出声势、做出成效,水利部及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将为中央新闻单位的采访报道做好协调、配合和服务工作。同时,也希望各新闻单位及各位记者,能够结合自身媒体特点和报道风格,能够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发挥特点,发挥优势,发挥潜力,发挥才智,将“节水中国行”活动开展得热烈、红火,为全社会积极营造珍惜水、爱护水、节约水的良好舆论氛围,使水资源能够进一步在社会各界得到节约利用、高效利用、合理利用,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创建节水型单位工作总结篇8

基层各单位、机关各部室: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节约型企业创建,提升企业精细化、集约化管理水平,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创建节约型企业的意见》,结合本矿实际,现就创建节约型企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我矿要谋求市场竞争优势,维持企业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勤俭办企业的方针,推进节约型企业创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需要我们以创建节约型企业为契机,推进发展观念、管理模式转变,以存量促增量,以集约促高效,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质量和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十一五”规划和“七七六六一”发展战略目标提前实现。各单位、各部室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节约型企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节约工作摆在十分突出位置,加快创建节约型企业,促进我矿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高科技、高起点、高效益,敢探索、敢超前、敢创新,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的角度出发,牢固树立节约创造价值的新理念,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环节,坚持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节约,以强化精益管理促节约,以加快科技创新促节约,以健全机制体制促节约,动员全体干部职工人人参与节约型企业建设,勇于创建行业领先水平的节约型企业。

(二)总体目标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和持续推进,到“十一五”末,企业基本形成节约型的发展理念、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闲置和呆滞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内部市场化运作较为成熟,市场化程度达到90%以上;“十一五”期末薄煤层年产量达到25万吨以上,采区回采率达到80%以上;吨煤实物消耗、期间费用等指标达到行业同类型矿井的先进水平;节约型的技术、工艺、装备普遍应用,精益和集约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吨煤成本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考核指标;全员劳动效率和人均营业收入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初步改变人多低效的状况;全矿干部职工的节约意识明显增强,长效节约的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企业整体达到“某某省节约型企业”的标准。

三、主要内容

(一)推进节约型的增长方式

1、做精做细煤炭产品。大力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生产布局,稳定本部产量;按照“稳定某某、加快某某、延缓某某”的战略方针,某某井要提升综采、综掘机械化水平的比重;某某、某某两井要继续实施减头减面、减人提效措施,积极推广项目部经理负责制的管理经验,进一步优化劳动力组合,提升集约化生产水平,确保期末全员生产效率比2005年翻一番。加快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强化“三基”管理,争创行业领先的安全业绩,努力实现零死亡,确保安全发展。针对资源赋存的不同情况,采用先进适宜的开采方法和技术装备,推进节约开采,提高资源回收率,期末薄煤层年产量达到25万吨以上,采区回采率达到80%以上。充分发挥我矿专业技术人才优势,采取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其在某某、某某两井老区找煤,扩充可采储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充分发挥两个洗煤厂机械化高效能的优势,推进煤炭深加工,通过加大选煤和配煤,优化商品煤品种和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灵活煤炭营销策略,稳定和发展可持续用户结构。合理煤系配采,优化开采工艺,采取分打分装、分运、建立煤矸分流系统、重奖重罚等有效措施,提高煤炭质量,“十一五”期间确保煤炭发热量保持在5000大卡以上。建立严格的煤质管理制度,完善煤质计划、指标考核体系,形成以质量决定绩效为导向的煤质考核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提质增效。

2、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循环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是积极按照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的要求,全力参与集团公司西部循环经济区的建设,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主动地参与某某州华美坑口环保热电厂、华美斯达公司、广龙公司煤矸石制砖厂等单位的循环经济建设。二是积极推行矸石充填废旧巷道的新举措,既可以实现矸石不升井,不占地方,节约主井提升费用;又可把保证地面不塌陷,减少压煤;还可以消除矸石中有害成分对大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三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某某井f46地区及某某井—520小湖系等老区的收缩步伐,回收复用残余资源,节约生产成本;简化系统,提高设备运行质量,使之物尽其用。四是推行清洁生产。采用废水—净化—利用的循环节约措施,加大矿井水利用力度,将某某井涌水净化后用于防尘水源,加强地面生产用水、洗煤用水的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污和水资源费的缴纳。五是积极实施塌陷区土地复垦,大力进行植树造林,保持矿区生产平衡及人与自然和谐。

3、综合利用企业资源。鼓励矿井水综合利用,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度,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量。不断加大自制加工、修旧利废力度,矿井生产所需材料,若无特殊标准或要求并且基层单位有能力加工生产的产品,均可列入自制加工、修旧利废范围。对单位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造成设备、材料损坏的产品,必须按矿相关规定处罚责任单位后方可进入外委或内部修理程序。除一次性使用的材料外,矿井生产所需其它材料执行交旧领新制度。自制加工、修旧利废产品在全矿范围内通过招、议标形式确定自制加工、修旧利废厂点和产品价格。自制加工产品价格不高于集团公司采购价的90%,修旧利废产品价格不高于原值的50%。

4、强化项目决策的源头节约。全面落实《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严格履行投资决策程序,按照规定程序开展项目调研、论证、决策、立项、实施,避免决策失误,规避投资风险。高度重视投资收益,建立资本经营业绩评估体系,提高资本运营质量,投资收益要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以上。加强投资项目管理,实行项目责任制,按照合作合同、公司章程和集团公司及矿相关规定规范运作,提高项目运作质量。加强在建工程管理,加快工程进度,细算成本账、时效账。牢固树立设计创造效益的观念,严把工程设计关,在保证安全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系统,降低工程成本和运行费用。质量标准化要以保证安全为目的,讲究实效,杜绝面子、无效工程。

(二)最大限度节约使用资源

1、节约用电。通过细算投入和回收比,加快某某井供电线路的改造,将原来由柳新向某某井供电的线路,改造为某某井直接向某某井供电。以生产主系统和供配电系统为重点,运用先进工艺和装备,加快改造、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高耗(损)能装备。井下所用采掘头面,逐步实行分区用电计量考核,按量计费。根据实际需要,在井下掘进头推广使用转角皮带,代替溜子。大力推广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节电、交流提升机、压风机pic可编程控、绿色节电照明等新技术,加快某某井斜巷绞车、某某井—1166绞车、某某井“六一队”绞车变频改造及某某井6千伏电板电容补偿自动切换的改造,实行科技节电。严格落实避峰填谷措施,大功率用电设备尽量避峰运行,最大限度地用满谷期电量。优化某某井通风系统,根据矿井产量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某某井主抽风机的转速,从而节约电耗。加快设备更新改造步伐,使用高效节能设备。某某井要在峰期主井提升的期间,尽可能地停止井下主运皮带,将其改在谷期将煤炭运输到储煤小井。动态进行峰谷电费分析,严格控制峰期用电负荷,最大限度降低电费支出。严格规范非生产性用电管理,实行一户一表,强化某某物业公司、广龙公司用电计量考核收费工作,强化办公场所走廊、楼梯的照明灯及公广路灯的节电管理,落实责任,严格考核,重奖重罚。加强供电计量管理,每半年进行一次动态校验,确保计量准确。

2、节约用水。积极配合某某物业公司,实施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按单位区域用水控制总量和用水定额,确定取水许可量和年度用水计划。逐步建立单位用水计量统计系统,研究制定单位用水总量节约奖励和超量梯级计价管理办法。加强矿区供水管网改造,更新淘汰落后供水设备,确保水管网漏失率控制在5%以下。加强井下防尘和选煤用水管理,根据水质要求,分质取水、供水。编制矿井水综合利用方案并组织实施,加大矿井水综合利用力度。加强公共用水管理,积极推广中水回用。加大工业用水回收处理力度,特别是对两个洗煤厂要提高用水重复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在工程设计时要同时提出节水方案,并全部采用节水型器具。

3、降低原材料消耗。完善招议标办法和操作程序,高度重视性价比,最大限度降低采购和使用成本。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打击物资招投标、采购中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企业利益。合理制定采购计划,尽量减少长线设备和物资的采购量,保持合理库存和资金占用量。全面规范物资领用管理,减少或杜绝人为丢失浪费,提高物资综合利用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盘活闲置设备和呆滞物资,机电科要定期组织专人对全矿正在使用、正在修理及库存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清查,运用计算机建立账卡物相统一的设备动态信息管理机制,确保所有设备在全矿范围内得到及时的调济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闲置资产和物资残值利用率。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实行支护工艺改革,使用新型节约型坑代材料。严格控制并逐步减少单位自用煤。严格按照标准和审批程序配置交通工具,严格执行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制度,严肃查处公车私用、公油私用行为,减少交通用油量,减少跑冒滴漏现象。严厉打击偷盗企业财产和工业物资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物资的流失和浪费。

4、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按照“总量控制、结构优化、素质提高、正向流动”的原则,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探索把招议标形式引入人力资源管理,最大限度地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建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库和人才交流市场,提高人力资源市场化程度,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探索区域服务模式,整合部分专业队伍,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用人体制。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为契机,在全矿范围内精心挑选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成立科技攻关小组,例如综采、综掘科技攻关小组,健全奖惩保证机制,加强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不断提升他们攻坚克难的能力和水平,快速解决各类生产和机械事故。以精干高效为目标,按照现行生产工序和岗位要求,在某某井西区变电所等场所,探索无人看守的作业方式。完善企业发展战略急需的人才培养、培训机制,落实《十一五专业及高技能人才规划》和《职工教育培训规划》,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培育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创业发展人才需求。精简分流本部人员,加大异地接替矿井人才和劳动力的输出工作,“十一五”期末本部职工总数控制在5000人左右;异地人员要一专多能,保证平凉新周煤矿一个综采队、一个综掘队、一个后勤服务队,使异地产量达到设计能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的积极性。

5、严格控制非生产性费用支出。切实贯彻执行上级和矿有关规定,推进无纸化办公,精减合并各类会议,严格控制各类庆典和对外赞助活动。严格执行中午禁酒令,非重要商务和外事活动,不得到高档饭店、豪华场所进行高档消费。具有旅游性质的培训班不得参加,凡没有制度依据和计划的费用不予报销。推行业务招待费和领导职务消费预算制,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空调和供暖气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和最低标准,杜绝计划外维简大修项目,取消各类不符合规定的单项奖励和补贴。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科学规划和组织领导矿成立创建节约型企业领导小组,吴恒民、王生荣任组长;李联营、陈良全、张科、赵加才、郝明奎、嵇坚、吴章龙、沈宝荣任副组长;成员由党政办、政工部、纪委、技术中心、经管部、生产部、财资部、职校、质管中心、机电科、供管科、销运中心等部室、单位行政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全矿节约型企业创建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统筹解决在推进创建节约型企业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矿党政办公室,张荣祥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各单位、各部室要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积极推进节约型企业创建。

(二)创新节约型企业机制体制加强管理组织体系研究,建立科学管理模式,规范治理结构,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深化内部市场化改革,形成推动节约的市场机制基础。组织节约制度体系设计,梳理各类管理制度,加快建立以节约为导向、以增效为重点,注重职工节约意识养成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将节约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

(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创建节约型企业的巨大推动作用,不断提升企业自主节约的创新能力。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运用,积极有效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分步淘汰高耗能低效率设备和产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以集约高效安全科技先导型矿井综合技术研究、矿井深部带压开采技术研究、建筑物下和奥灰水带压开采技术研究、煤炭产品结构调整方案研究、资源综合开发循环经济研究、矿井水综合利用和资源化技术研究等为主攻方向,重点解决井下运输皮带空转、自动回煤设备的设计及局扇变频、压风机、抽风机等设备的改造工作,突破企业发展难题,提升企业科技实力。

(四)建立严格的节约型企业考核督导体系抓紧建立节约型企业的评价考核体系,明确各项节约标准,将工作目标、措施、成效列入年度文明创建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健全节约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加强节约计量、统计和考核工作,建立、完善资源利用状况审计和报告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健全监控网络,加大对各单位创建节约型企业工作的动态督查力度,促进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五)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厉行节约的宣传者、组织者、示范者和推动者,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严格控制职务消费,树立良好形象。进一步整合和完善工作流程,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工作质量,降低管理成本。实行严格的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现金流量月度计划管理,加快应收账款清欠力度,加快资金周转率,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抵御各类账款风险,有效防止呆账坏账,增强理财能力,确保资金安全。继续大力推进降本增效活动,提高降本增效项目的质量。发挥效能监察、审计、财务等在降本增效中的作用,及时堵塞管理漏洞。

(六)大力开展节约宣传教育

上一篇:事业单位登记局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事业单位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