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履岗履职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1 04:16:33

银行履岗履职工作总结

银行履岗履职工作总结篇1

一、现有条件下,县支行有效履职的方法和手段

一是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县支行工作。当前,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尽管面临诸多问题,但是人民银行县支行仍然具有许多优势,也是其他单位和部门所不具备的。基层行都立足实际,积极进取,在风险防范、工作机制、优质服务、内部管理、等方面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认真做好基层行各项工作,以各项工作的高质量促进高效履职。

二是在货币信贷管理方面,依托各级党委、政府认真抓好货币信贷政策贯彻实施,提高货币信贷政策实施效果。近年来,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人民银行各级行认真履行货币信贷管理职责,加强组织推动,开展银企对接合作,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肯定。特别是开展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贷业务,增强了银行业的服务理念,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民银行基层行更好地履行职责。

三是加强探索创新,推动基层行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维护金融稳定、征信管理、反洗钱等职责。当前,基层行大力探索,积极做实金融稳定、征信管理、反洗钱职责,进一步明确工作抓手,切实维护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特别是反洗钱和征信管理涉及面广,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很大,人民银行基层行包括县支行积极探索,从加强检查督促、实施处理处罚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了反洗钱机制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四是认真做好中央银行金融服务,夯实工作基础。当前,中央银行诸多新系统运行后,作为远程终端的县级支行面对业务缩减,职能进一步弱化的现象。但人民银行基层行还是从实际出发,坚持按照一级财政、一级国库的原则,认真做好县支行经理国库工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做好服务,也为履行其他职责提供了支撑。

二、县支行在履职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矛盾

一是职责与权限不对等。职责较重、责任较大,但是权限较少、手段缺乏。依据现有的职责分工,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是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但人民银行基层行缺少必要的履职手段,职责与权限严重不对等,不利于基层行履行职责,更不利于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二是工作抓手不实。当前,人民银行基层行务虚工作偏多,沟通协调性工作较多,工作抓手不够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履职效果和履职效率。比如: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方面,强调宣传多、强调银企对接多,但是考核评价较少、窗口指导效果缺乏应有的效果。

三是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人员结构与岗位结构方面。由于人员年龄偏大、连续多年没有进新人,县支行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老化,加之履行县支行职责经常要调研、撰写调研材料,致使人员结构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履行职责的需要。此外,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各项业务系统不断上线,但是工作量不降反增,对人员要求却在不断提高,致使县支行人员压力加大,不得不聘用临时工人员,现有的县支行临时人员占在编人员的三分之一还多。

四是经费较为紧张。随着地方规范津补贴工作逐步到位,地方不少部门特别是金融部门工资标准、福利待遇已赶上或超过人民银行县支行职工,加之近年来县支行存在工资总额计划还不能完全落实到位的情况,县支行干部职工还存在一些反映,过去曾经的优越感明显下降;另外基层行临时人员较多,要保证工资、福利正常发放、购买社会保险、因没有专项费用,只能从支行的公用经费中支出,造成支行公用经费紧张。

五是人员管理难度加大。多年来,人民银行县支行在编人员长期不变,工作人员危机感不强、活力不足,常存在人浮于事、“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情况,给县支行日常管理带来难度。由于对一线人员数量有刚性要求,县支行人员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加之临时人员较多,又没有实现同工同酬,还有遗留问题,如:临时人员的组织关系等问题没有落实,造成管理难度加大。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赋予县支行制定和实施县域信贷指导政策的职责。着力推动县支行围绕货币信贷政策,紧密结合县域实际,切实抓好落实,切实搞好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和实施。人民银行基层行要站在全局角度上加强对县域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监测,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县域经济金融形势,不断增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完善与地方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报刊媒体的信息沟通机制,积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做好货币信贷政策效应评估,提升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进一步明确赋予县支行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职责。着力推动县支行积极主动地依据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县域金融风险的防范、监测和掌控,维护辖区金融安全。特别要关注特殊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对突发事件、特殊事件的危机处理能力,确保当地经济金融稳健运行。加强横向和纵向沟通协调,建立央行与政府部门、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机制,共同研究制定涉及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的政策措施。

(三)加强人员管理,进一步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认清形势,立足实际,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以各项工作的高质量促进各项职能的有效履行。二是建议人总行在可能情况下,尽可能进人指标向县支行倾斜,调整和优化县支行人员结构,对个别业务能力低、无法适应岗位的员工,可采取待岗、下岗、内部退养等制度,实行区别对待,合理的分流,逐步改变目前基层央行干部职工队伍结构不优的局面,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和忧患意识。三是建议人总行加强业务系统整合,探索推行综合柜员制,尽可能缓解人员压力。

银行履岗履职工作总结篇2

一、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的特点及作用

(一)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的特点与优势

全面审计和离任审计是过去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而领导干部履职审计,与这两者都有很大的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

与全面审计相比,两者的审计对象不同。全面审计的对象为下属单位,而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的对象为领导者个人,发现问题后还要认定领导干部应负的责任,审计目标更集中,审计责任更明确,审计过程更严肃,因此,无论是现场审计,还是事后落实整改,都更容易引起审计对象的重视,取得的效果也更好。

与离任审计相比,虽然两者都是对领导干部个人的审计,但审计目的不同。离任审计是事后审计,即在领导干部将要离开原岗位时开展的审计,其审计目的是对审计对象的履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人事部门进行干部的考核、调动、任免提供依据。领导干部履职审计是事中审计,其目的是及时发现领导干部履职过程中的不足,督促其整改,从而促进领导干部依法、高效地履行职责。虽然离任审计也涉及对发现问题的整改,但由于整改工作需要新到任的领导来组织实施,而新领导往往情况不十分清楚,因为不是自己的问题,落实整改的责任相对较轻,积极性也不一定很高,整改效果显然不及领导干部履职审计。

(二)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的作用

与其他审计项目相比,领导干部履职审计在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审计成果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把履职审计作为人民银行改进内部审计,进一步实现自我完善的一项重要举措,必将大力促进整个人民银行系统加强内部管理,依法办事,促进效能建设和行风建设。具体说,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反腐倡廉的整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反腐监督体系,主要是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有上级监督、同级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但每种监督都存在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而对领导干部开展履职审计,弥补了传统干部监督制度的某些缺陷,健全了监督手段,从而有利于及时防止领导干部,是源头治腐的一项重要措施。

2、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风险。风险是随着事务、具体业务的开展而表现为多种多样,但主要有管理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依法履职与监督是并向开展的,如果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就会使央行领导干部履职过程中出现失误,甚至犯各种错误,直至违法乱纪。对领导干部的履职审计,由于从事后的检查向事中执行、事前的制度完善的提前介入,并开展经常性的审计监督,能及时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公正地处理日常事务,并正确有效地执行金融政策,协调辖区金融工作,促进当地经济、金融的稳健发展,从而达到进一步完善金融生态环境的目的。

3、有利于对领导干部作出经常性的评价。每次履职审计,都应对领导干部传达、贯彻国家金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总行规章制度及上级行的决策情况,组织参与决策情况、内部控制管理、履行业务管理职责及个人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由于评价是在审计检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利于组织人事部门及时掌握和了解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思想素质等,为提拔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同时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更好更深入地完善各项制度,贯彻执行各项规章,更加深刻地研究、理解和认识各种现代管理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地预防、发现和纠正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

二、开展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的缺陷及难点

(一)审计的范围和重点不明确,责任难以确定

所谓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理解应包括该领导在执行金融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协调辖区金融事务、内部行政和业务管理、组织人事、党风廉政建设等多方面内容,但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却往往发现难以操作。

一是审计范围不全面、审计内容不明确。现在出台的履职审计办法,缺少组织人事、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难以全面反映领导干部履职全貌。同时,由于缺少具体内容的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帽子大,内容少”的情况,对一些审计事项如维护金融稳定、协调辖区金融事务、组织人事等等,不知具体从哪里入手,漫无头绪。

二是审计重点不突出。既然是领导干部履职审计,就需要紧紧围绕领导干部的个人工作职责,作为审计的重点。但目前的状况是,在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中,其他工作人员都有明确详细的岗位职责和责任书,恰恰行长没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根据下一级向上一级负责的原则,通常由上级对下级制定岗位职责,签订岗位责任书,而行长直接对上级行负责,其岗位责任本应由上级行签订,但一般分支行在制定岗位责任制,通常是对辖属行整体提出要求,而不会对其行长制定详细明确的职责。这样一来,在履职审计中,具体确认行长应具体承担哪些职责,哪些事项应属于审计的范围,就有一定的困难。在实际进行履职审计中,往往出现审计内容和原有的全面审计基本相同,大量人力投入到对日常性、事务性、操作性业务的检查中去,审计重点不突出。

三是审计对象应承担的责任难以确定。对于在履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如何确定审计对象应承担的责任,也不容易。在“履职审计办法”中,把应承担的责任分为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并作了简单的解释即领导干部直接参与的为直接责任,分管部门的问题为主管责任,其他问题为领导责任。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并不十分科学。举个例子,如果有两家支行的行长,一位分管的部门很少甚至没有,而另一位分管的较多,在履职审计中发现了同样的问题,是否就是前者负领导责任而后者负主管责任?从另一方面看,同为支行行长,相同的职位是否应担负同样的职责,承担相同的责任?这两者是否产生了矛盾?此外,实际检查中遇到问题的多样性,与对领导干部个人责任认定的敏感性,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行长决策到基层操作,在哪一层面以上发生的问题应由行长承担责任?二是问题发生到什么程度应由行长承担责任?例如,对于日常操作上的差错,领导干部是否要承担责任?如果发生大量差错,是否要承担责任?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明确。

(二)审计方法有待完善

根据《履职审计办法》,履职审计的方法有四项:进点公告、问卷调查、资料查阅和座谈、质询、走访等,其中进点公告是履职审计特有的审计方法。目前在开展履职审计中,除增加进点公告外,其他方面通常延用原有审计项目的方法。但由于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的特殊性,一些审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效果很不理想。其一,无法全面、真实、广泛地采集领导干部的个人相关信息。目前采用的问卷调查、座谈等方法,由于不够深入,结果往往流于形式,发言的不是泛泛而谈,讲些空话,就是只褒不贬,刻意回避谈问题、谈不足,从而无法获取真实的信息。其二,缺乏对现有结果过程的审计监督。就目前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的情况看,仍注重对工作结果的审计监督而缺乏对结果过程的监督。这样的审计结果并不能代表被审计对象的整个管理过程或操作过程,无法体现绩效效率。

(三)评价内容不全及审计结论透明度不够

领导干部履职审计,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对领导者个人的审计,对人的审计,理应通过审计作出全面的评价。无论是离任审计还是现行的履职审计,由于受审计内容的局限,所谓的评价也只是局限于对所管理的事务和业务工作的评价,缺乏对其领导风格、用人及党风廉政等方面的评价,且现有的评价由于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出现了对领导干部的评价起点低、内容不全、评价对象难以区分清个人还是单位等问题。按照现行履职审计办法规定,审计结论仅报派出审计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本人及被审计单位一概不知,缺乏一定的透明度,剥夺了个人的知情权,也会使被审领导心存疑虑,同时也不利于被审领导所在单位对干部的同级监督。

(四)在审计过程中容易遇到阻力

这种阻力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由于领导干部履职审计是一项新举措,一些领导干部可能对开展这一项目的意义认识不足,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二是领导干部的下属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而对审计工作不支持、不配合;三是普通职工可能会因为对这一审计项目的不了解而产生思想顾忌,明哲保身,不愿真实反映情况。

三、对完善履职审计的思考和建议

(一)完善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办法,进一步明确履职审计的范围、内容和责任划分

基本思路是修改完善《履职审计办法》,再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列明所要监督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各项条目,使监督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1、履职审计中增加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方面的内容,以保证人民银行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的完整性。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党性原则、选人用人是准确履职的重要基础。从纪检监察角度入手,能够进一步了解对该领导干部履职监督的有关线索,如群众举报、来信来访等;当发现严重违纪违规问题线索而审计手段无法深入,需要纪检监察部门协助介入的,就可形成监督合力。事前、事中取得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的协助,有助于审计监督目标的更好实现,并能进一步规范对领导干部的管理。

2、《实施细则》应列出具体的审计内容,对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的各方面内容加以详细描述。要防止出现“帽子大、内容少”的情况,审计范围很全面,具体的审计内容却很少。

3、总行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分工要有一个指导意见,明确行长、副行长的岗位职责,便于领导干部履职审计能在行长承担的职责范围内开展,以便正确把握好审计重点,同时也可以减少基层行长与副行长分工随意情况的发生,便于审计人员确定行长应承担的责任。

4、进一步明确三项责任划分的内容,提出指导性意见,解决“从行长决策到基层操作,在哪一层面以上发生的问题应由行长承担责任?问题发生到什么程度应由行长承担责任?”这两个问题。

5、建立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总体评价的评价标准。

(二)探索审计手段,完善审计方法

一是深化调查和信息采集方法。针对履职审计对象为在任领导,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谈话等一般方法不易了解真实可靠的审计信息的实际,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内外结合”的方法,扩大调查范围,提高调查深度。二是重视结果过程的审计。通过结果去监督过程是寻求提高绩效的途径,能充分体现绩效效率,并能鼓励和帮助被审计者采取必要措施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及控制措施,在花费较少精力的基础上取得更多成绩。在方法上可根据年度、月度工作目标,上级行布置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应处理的事务等,在时间上,所耗人、财、物上作出相应评价;也可根据制度对日常事务性、规定性的业务完成情况所耗时间,与所取得的最佳效果进行评价等等。

(三)增强审计结论的透明度

增强审计结论的透明度,有利于群众对审计组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如实反映问题给予积极支持,有利于被审领导接受监督、认真整改,使干部群众更加坚定了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信心;从被审领导所在单位看,审计结论透明,有利于对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加强整改,规范管理;审计结论透明对审计部门自身建设、审计能力和水平、审计质量要求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为达到审计结论的公正、透明,建议首先在本单位内公布审计结果,向群众征求审计结果及评价的全面性与正确性,以提高审计结论与处理决定的可信度。其次通过谈话形式向被审计领导反馈审计最终结果,既可消除被审领导的思想顾虑,又增强了履职审计的严肃性。与此同时将审计结论抄送被审领导所在单位,利于实施同级干部监督。

(四)加强监督力度,优化审计环境

大力加强宣传,使辖属机构和单位充分认识到开展领导干部履职审计不是针对个人,而是提高审计效率,强化央行内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能力的需要,是一项制度化的工作。同时,在审计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一是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的关系,既要调动、保护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又要争取审计对象的理解和支持;二是肯定成绩与确认问题的关系,确认问题尤其要客观、公正;三是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关系,在具体处理中可以抓大放小,大事处理、小事提醒。

(五)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银行履岗履职工作总结篇3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过去的监管实践中,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方式、方法和措施,监管部门未能建立起一整套适合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有效管理模式,‘重审批、轻管理”现象普遍,使监管仅仅滞留在任职资格管理上,缺乏后续行为监管措施,形成监管真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效果。目前,这方面问题仍然存在。

    (一)现行监管制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三)缺乏量化指标,高管人员履职行为难评价。现实工作中,监管部门对高管人员的日常监管多采取质询、约见谈话、调查走访、现场检查等考核的方式,但在考核评价中,采取定性东西多,定量指标少,考核内容也仅限于其分管的工作完成情况和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一般情况下被考核的高管人员均能顺利通过,很难全面对高管人员履职期间业务能力、管理能力、经营业绩等履职行为进行综合评价

    (四)信息渠道不畅,履职行为监管出现断层。由于对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相关信息多数从金融机构报送的资料中获取,不足以全面及时反映高管人员情况,影响履职行为监管效果。同时,对高管人员的监管目前还未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未实现全省以至全国高管人员监管信息共享,对高管人员跨地区、跨省干部调动,造成监管信息断层,加大了高管人员异地任职的监管成本,也使监管的连续性受到影响,给一些违规高管人员制造了可钻空子。

    (五)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存在表面现象。目前,从省、市分局层面来看,对高管人员的监管分散在各监管处室,且普遍没有单独设立机构高管监管岗位,而是由其他岗位工作人员负责此项业务。由于这部分人员既要承担非现场监管报表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还要承担繁重的现场检查任务,工作量相当大,难以集中力量、集中时间专心搞好履职行为监管,使这方面监管工作流于形式。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内容和方式设想

    (一)履职行为监管考核评价内容。鉴于履职行为监管的内容十分丰富,监管考评应建立一套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对高管人员履职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突出重点,着重考核经营绩效。据此,可以将监管考评内容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履职期间基本素质的完备性,包括高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法制观念;道德品行、行为操守、民主工作作风,是否诚信、廉洁、遵纪守法等;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管理能力;勤政廉政情况;家庭重大事项,包括财务收支,直系亲属经商办企业、出境学习工作情况等方面。2.履职期间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包括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完备并得到有效遵守;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岗位职责及培训制度是否明确;是否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岗位的风险责任;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效果等方面。3.履职期间业务运行的合规性,包括各项政策法规是否得到贯彻落实,业务开展过程中各个程序、环节是否符合法律和制度规定;有违规经营、重大案件等方面。4.履职期间的业务经营有效性,即表现为经营绩效,主要体现为是否完成了上级行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是否取得预期结果;机构资产质量(不良资产升降)状况,拨备提取及盈利等重要的风险和经营指标变化情况等方面。

(二)履职行为监管考核评价方式。在监管工作中,监管部门可依据监管的内容并结合被监管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履职行为监管方式,在传统约见谈话、考试、现场检查、质询的基础上,加大履职行为调查力度,对高管人员在履职期间的表现进行专项或全面了解,并作出对其任职行为的综合评价。

 1.制定考评办法,进行量化考评。现行办法虽规定把高管人员的任期考核纳入任职资格管理的范围,但对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均未有明细规定。要从个人品行、工作作风、管理能力、业务经营等方面,通过指标量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履职行为考评,构建起包括任职资格审核、任职期间考核和任职资格取消的全方位、动态监管体系。2.坚持现场测评、监管评价和专家评审相结合。考评工作分为现场测评、监管部门评价和专家组评审三部分分别组织评审,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对被考评人员分别给出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不同评审结论,并对基本称职、不称职高管人员提出改进和处理意见。3加强考核评价落实,强化履职行为后续监管。要将考评结果反馈给被考评人征求意见,充分尊重其申辩的权力,促使考评依法合规进行。对考评中发现的问题、相应的改进意见要分别送给被考评人员及其上级相应管理部门,并督促其落实整改,对未落实整改,工作无明显改进或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则建议有关部门予以调整或撤换。

    三、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对高管人员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明确规定监管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高管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相应要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便于操作掌握。针对目前管理现状,一是建议尽快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增加和细化履职行为监管相关内容,使基层监管部门有章可循,增强基层监管部门的可操作性。二是出台配套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对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和履职行行为监管的规定,从制度上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资格审查和履职行为监管有机结合。1.要严格市场准人,把好任职资格审查关,防止不合格的人员进入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一是严格考试谈话制度,着重考察拟任高管人员的金融政策水平;二是严格调查走访制度,着重考察拟任人的思想品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三是严格离任审计制度,对离任审计中含糊不清的重大问题进行现场检查;四是实行任职资格公告公示制度,把金融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批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增强工作的透明度。2.加强履职行为监管,建立高管人员动态监管体系。一是要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定期汇报制度、重要事项报告制度以及年度谈话、提醒谈话与诫勉谈话制度,对在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潜在隐患,对高管人员及时进行诫勉、警告、限期整改等,把金融风险消除在萌芽环节;二是严把考核关,明确并细化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定性考核与量化考评相结合,使监管部门对高管人员的考核有依据、监管有标准、处罚有尺度。任职资格管理不能等同于干部考核,但可以把于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好的经验引入对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使高管人员的任期考核工作能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被考核人的实际情况;三是严把评价关,对于年度评价为称职的高管人员要建议其主管部门给予奖励,对于评价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高管人员要实行降职、劝辞和免职处理,保持高管人员监管的严肃性。3.要严格市场退出,谁撞“红线”就处理谁,促使高管人员严格自我管理和约束。

    (三)完善高管人员监管档案内容,实行微机管理。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高管人员监管档案内容,拓宽信息收集来源,特别要增加高管人员履职期间行为监管的资料;二是开发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档案管理软件,对监管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对高管人员及时将高管人员任职期间的违规违纪情况、责任案件或事故等记录在案,并作为对高管人员履职考评的重要依据,以此增强高管人员履职考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提高对高管人员监管的效率。

    (四)建立高管人员勤勉尽责情况问责制。对高管人员在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以权论责,有效控制业务违规问题的发生,防范高管人员道德风险。对有制度、有要求、不执行的,要追究执行者的责任;对于有制度、无要求、不坚持的,要追究管理者的责任。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信贷、财务经营指标持续恶化、内部案件多发的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组织临时履职评审,评审重点放在高管人员内控管理能力及履行内控管理职责的情况上,严格追究内控管理失职人员的责任,依照有关规定取消其相关任职资格或进行相应处罚,迫使高管人员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促进金融机构安全稳建运行。

银行履岗履职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人民银行;县支行;职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5-0052-03

一、新形势对人民银行县支行建设提出新要求

(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县支行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年来,中央对县域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各种政策、指引不断出台,县域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全面加速期。以邢台市为例,2009年辖内16个县共完成GDP 7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86%,占全市GDP达70%之多。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金融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人民银行县支行作为中央银行的派出机构,先天赋予了其在县域金融中的核心地位,在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特别是2008年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县域经济中出现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困难、“弃企避债”的苗头性风险等问题,亟待人民银行县支行发挥职能作用来促进问题的妥善解决。

(二)维护县域金融体系的稳定需要县支行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的融资渠道逐渐增多,乡镇企业和农户能够通过招商引资和对外合作等多种方式得到资金支持,另外民间融资也在逐渐发展。金融机构纷纷在县域增设分支机构,各项业务发展迅猛,各种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在县域逐步推广和使用。县域金融体系的发展对人民银行县支行强化窗口指导、维护金融稳定等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三)人民银行明确职能定位对县支行履职有了明确的方向

从发展方向和上级定位看,2009年,总行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市)支行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县支行作为人民银行的基层派出机构,在贯彻落实金融宏观调控措施,维护县域金融稳定,组织提供金融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金融发展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二、目前县支行履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内外部环境对县支行履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县支行现状来看,当前县支行建设中仍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和现实难题。

(一)县支行在国家货币政策贯彻实施中传统作用正在被削弱

县支行在推动县域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乏力。一是在地方政府的地位下降。尽管县级支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方面投入了较多精力,但是缺乏实质性手段,县级人民银行对县域经济的直接支持力度有所减弱,从而在地方党政部门中的影响力明显下降,缺少了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二是在金融系统的影响力降低。在监管职能分离后,县支行失去了对金融机构的直接影响手段,在目前阶段对金融机构缺少直接有力的影响方式,另外由于金融机构管理体制日趋集中、经营权限不断上收,从而导致县支行在金融机构眼中的地位下降,对人民银行安排的工作任务不再重视,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增加了县支行履行职责的难度。三是在经济信息收集分析方面作用减弱。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多种融资市场的建立和完善,经济运行信息采集和分析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金融宏观经济信息不再依赖过去那种传统意义上“逐级上报”的手段。县支行作为微观经济的参与者,因为业务范围有限,逐渐失去了在信息收集分析方面的传统作用。

(二)县支行在推进县域金融改革、充分履行金融稳定职责上存在困难

在目前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下,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实施分业监管。一方面是由于分工和权限的划分,出现对跨行业、跨市场的经济行为存在监管真空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县支行具有防范和化解县域金融风险中的职能,但缺少对县域多种经济体的直接作用手段,使得许多情况下,县支行只能进行道义劝告并进行监测,没有对其施加影响的手段,从而使维护县域金融稳定的能力大打折扣。

金融体系电子化水平的发展,使各金融机构管理体制日趋集中,经营权限不断上收,地方金融机构也开始了改制或合并,使县级支行由于机构层面较低的原因,协调难度很大,加大了对县域经济体系监测的困难程度。

货币信贷政策传导和实施需要经济金融监测信息体系来支撑,但目前信息反馈的指标体系尚未建立,获取信息难度大且时效性差,难以稳定长效提供相关信息,影响了货币信贷政策的有效传导和实施。

(三)县支行金融服务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县支行在县域人民币发行管理、结算账户管理、征信管理、反洗钱、外汇核销以及经理国库等金融服务方面,具有其他金融机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货币发行职责履行未很好履行。作为人民银行传统业务的货币发行工作,随着发行库的撤销或“零库存”,县乡村流通的人民币质量严重下滑,残损币兑换难、大小票调剂难已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同时假币案件屡有发生,屡禁不止。这些现象都影响了人民银行在基层的公信力。

二是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步伐滞后。受意识影响,在农村仍存在使用现金交易的习惯,信用卡使用不够普及,使得县支行征信和反洗钱工作的开展存在相当的困难。目前城乡居民对人民银行个人信息库了解不多,县支行在农村征信领域还有更深入的工作要完成。

三是部分业务上收,业务量减少,县支行作用减弱。随着央行各类业务系统的上线,县支行先后有支付结算、联行、事后监督、金融统计、国库清算等多项业务职能被取消和集中上收。县支行传统的央行核算业务上收,使得县支行作用也被大大减弱,成为了单纯的数据录入部门。

(四)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年龄结构和文化素质达不到高效履职的要求

一是县支行人员老化问题已十分严重。由于多年未进新人,人员结构趋于老化,缺乏人才后续保障。由于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县支行正在面临人员集中退休的情况。人员不足导致岗位兼岗现象普遍,轮岗、强制休假制度在一个县支行内难以有效实施,风险隐患增多。

二是人员文化素质偏低,适合于一些操作性业务,缺乏从事货币政策调研等任务的素质。2010年6月末,邢台辖区16个县支行中,高中以下学历的96人,占全部人员的23.24%,大专及以上学历279人,但全日制学历的仅34人,占全部人员的8.23%,多数为在职学校或在职函授学历,学历层次偏低。从专业技术结构看,2010年6月末,邢台16县支行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的167人,占比40.43%,仍有113人无任何职称,占比27.36%,专业技能水平偏低。

三、关于县支行职能定位的基本设想

根据人民银行的职责,结合县域实际,围绕“三个方面、四大重点”加强县支行履职能力建设,明确县支行的职能定位。具体是:抓好调查研究、金融管理和金融服务三个方面;突出以货币信贷、外汇管理为重点的货币政策传导,突出以维护金融稳定为重点的业务监督管理,突出以经理国库为重点的金融服务,突出以加强队伍建设、防范风险、确保平安为重点的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

(一)加强货币政策传导,全力支持地方经济科学跨越发展

把执行货币政策作为县支行的首要职责。建立完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和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按照信贷政策的不同内容,从落实宏观信贷总量到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三农”、中小企业、就业、助学等多方面对金融机构执行货币信贷政策情况进行系统评估,督促金融机构切实做好货币信贷政策工作。

探索执行货币政策正向激励制度。对于在承担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方面工作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起到正向激励作用。建立货币政策落实情况通报制度。将商业银行落实货币政策情况以及对改善民生的信贷支持情况等,定期通报,用公众舆论的力量督促商业银行认真落实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自觉提高信贷政策实施效果。

加强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为尽快改善这种自发市场行为形成的政策性空位情况。县级人民银行作为县域金融体系的设计者,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三农”、中小企业、扶贫开发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加强对农村和农业方面的工作力度,在推动县域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创新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二)强化县支行的金融稳定主导权

人民银行负有稳定金融体系的职责,县支行为维护县域金融稳定要加强对各类金融市场的监测力度。切实加强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风险检测和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监测,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维护金融秩序、确保县域金融稳定,树立基层央行权威。对辖区内的金融体系,对金融监管的空白点、威胁金融稳定的风险点,尤其是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风险以及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监督监测,对任何认为有必要深入调查的金融体系参与者进行检查,从而实现能够对整个县域金融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价的能力。

赋予县支行为实现县域金融监管机制,而对监管部门要求信息分享的权力。建立人民银行与监管部门的协调机制,赋予人民银行对金融监管工作的监督评价权力,从而加强人民银行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中的领导地位。建立常态的县域金融体系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综合性信息分析,从而实现由人民银行牵头、多部门合力的防范化解县域金融风险的良好形式。

(三)县支行要在充分发挥好基本职能的基础上,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和手段

一是加快恢复县支行发行库。综合考虑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人员现状、发行库设施状况等方面情况,制定并实施恢复县支行发行库工作规划。有效解决县支行撤销发行库后出现的区域性流通人民币质量下降、券别结构不合理、县级人民银行人民币管理职能弱化等问题,稳定和巩固人民银行县支行地位,强化其职能作用。

二是加大县域征信体系建设步伐。县支行要在这一领域主动发挥作用,更好的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扩大人民银行征信体系的影响力,提高企业和个人对人民银行征信体系建设的认知度,起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作用。

三是加强国库现金运作与管理工作。推进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改革,扩大直接办理集中收付业务的范围,使各项财政性资金可从缴款人账户直接划缴国库,支出从国库账户直达最终收款人账户,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提高县级支行在政府公共部门的话语权,树立人民银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四、加强县支行建设的实现途径

(一)履行职责从“求大求全”向“求专求精”转变

按照“定位清晰、职责明确、管理科学、运转协调”的总体要求,认真研究县支行履行职责的客观规律,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明确履职方向和工作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变优势为强势,走特色创新之路。

(二)调整对县支行的业绩考核评价办法

业绩考核是提高县支行履职效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业绩考核应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以突出履职目标为导向,合理规范考核内容,突出重点,鼓励创新,使考核更贴近县支行履职的实际,发挥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考核应分清主次,在考核指标设置上尽量避免陷入“假、大、空”的境地,考核重点应放到基础业务和履职重点上来,适当整合对县支行的党团工青妇等非业务工作的考核,使其集中精神做好前台基础业务。

(三)加强县支行干部队伍建设

银行履岗履职工作总结篇5

并坚持用独立性、客观性、专业性催生权威性,反腐倡廉建设方法路子。反腐倡廉各项建设取得了扎实进展。

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第一、推进改革创新。必须注重发挥反腐倡廉教育的先导作

教育为先。银监局坚持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工作重点、以岗位廉政教育为重要载体,反腐倡廉。把廉洁从政教育融入到各项制度之中,不断在实践中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扩大教育覆盖面,有效增强了反腐倡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一、以党性修养教育为前提,筑牢预防腐败的思想防线。银监局党委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反腐倡廉教育,认真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定期举办“党委中心组学习系列讲座“开放论坛“实地考察等活动,将反腐倡廉、廉洁从政等文件资料列为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年11月份局党委专门以“贯彻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主题召开了民主生活会,会前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据此制定整改方案公布于众。全局多次组织大型理论讲座,邀请会领导、、高等院校等单位专家学者就学习贯彻届四中全会精神、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为中心组和全体党员进行辅导。为保证反腐倡廉教育的有效执行,还建立了督廉制度,即:干部述职时述廉、党员评议时评廉、组织考察时考廉“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了班子成员廉洁自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以廉政考核为抓手,形成岗位廉政教育常态化。银监局为了增强岗位廉政教育的效果,逐一将各种廉政考核机制“嵌入“廉政教育之中。一是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嵌入“岗位廉政教育。分别对17个处室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考核。考核采取现场检查和日常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最终评定4个处室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优秀处室,其余全部为达标处室。考核结果显示,各处室主要负责人贯彻落实“一岗双责“自觉性进一步增强,都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原则,并逐级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做到以工作推动责任制落实,以责任制落实促进工作开展“二是将会规会纪考核“嵌入“岗位廉政教育。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约法三章“履职回避“现场检查若干纪律、履职问责、履职承诺、违规违纪处罚、工作人员守则等银监会工作人员履职行为的会规会纪“考核,并逐级签订廉政《承诺书》使全体干部职工把执行“会规会纪“作为一种责任和担当,做到心中有会规、行为有规范,考核通过率为100%三是将规范化考核“嵌入“岗位廉政教育。建立相应的考学机制,进行量化和档案化管理,建立17个处室的廉政档案,并做到实时更新,与年终工作绩效考核挂钩,把岗位廉政教育纳入对干部教育管理的范围,作为考核奖惩、选拔任用、上岗培训、尽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三、以专题活动为手段,确保廉政教育的实施效果。为确保预防腐败、廉洁从政工作不走过场,年,局组织开展了多项专题活动。一是开展“读好一本书“活动。3月末,局纪委、监察室为机关各处室购买了中央纪委法规室编写的<廉政准则>释义》和《<廉政准则>学习问答》明确要求全体干部特别是处以上领导干部,做好读书笔记,深刻理解《廉政准则》出台的重大意义,以及约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各项规定。二是举办网上专题讲座。5月份,局纪委召开网上廉政会议,纪委书记邓琦同志紧紧围绕学习廉政准则、加强领导干部自律和他律建设、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等重点内容,做了题为《贯彻廉政准则,促进廉洁从政》专题讲座。三是开展工作人员行为准则自查。全体领导干部重温了会规会纪及有关禁止性规定,进一步清楚了应遵守的行为准则。行政执法和准入监管中,局坚持实行“三公开“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审批,坚持重大、疑难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各处室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细化规章制度,构建特色制度框架。

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第二、推进改革创新。必须注重发挥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关键作用

监管权力的异化,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而言。将削弱监管的公信力和有效性,危害大众利益,甚至导致金融风险。只有在权力流转层面建立起有效的制衡、监督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权套利问题,保障监管权力的正确使用。银监局总结历年经验,按照监管业务性质,逐步形成前、中、后台的立体监管,其中,前台为一线的监管部门,主要负责对被监管机构实施

主要为确保监管工作健康运转,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和市场准入等工作。中、后台为包括纪检监察在内的综合管理部门。提供监督、服务、管理等职能。一、以分权制衡权力,防止权力部门化。构建新的监管组织架构,厘清监管前、中、后台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从部门层面实现监管权力的适度分离和相互制约。一是实现审批权与检查权相分离。市场准入等行政管理类业务由非现场监管

现场检查等风险监督类业务由现场检查本门组织实施。现场检查部门与非现场监管部门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衡。二是实现检查权与处罚权相分离。现场检查部门负责对违法违规问题进行检查核实,政策法规部门负责对违法违规问题的性质进行认定和处罚。三是实现管理权与监管权相分离。办公室、统计信息部门等部门负责对监管前台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条线管理。二、以流程规范权力,防止监管权力的滥用。一是全程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实现对监管权力运行的全程监督。按照流程要求,检查前检查组将立项审批表报纪检监察部门审查,检查过程中纪检监察部门派人全程参与检查工作,年度终了后纪检监察部门对上年度开展的各项监管工作进行后评价。二是矩阵式制约。新的监管架构下有两条监管控制线。一条是由非现场监管部门负责的机构监管线。另一条是由现场检查部门、业务创新部门、政策法规部门负责的功能监管线。业务审批时,功能线与机构线相互制约,共同协商决定准入事项。三是监管公开。充分利用各种内部宣传媒介开设“现场检查动态“非现场监管动态“栏目,定期对监管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公开,部门负责。接受全体工作人员的监督。三、以制度管理权力,防止监管权力寻租。有了健全组织架构和流程再造,必须同时辅之以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功效。通过增强制度对监管业务的覆盖面和融合度,使监管权力的得到正确的行使。一是组织人事制度中增加对人力资源集成的职责。由组织人事部门在本单位范围内选调监管干部组成检查组实施检查,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人情因素的干扰。二是将履职问责要求落实到监管制度中。根据监管岗位的不同特点明确三项监管责任,即市场准入实行合规责任管理,非现场监管实行主监管员负责制的目标责任管理,现场检查实行主查人负责制的项目责任管理。三项责任的落实,能够有效提高履职问责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三是将双人监督的原则落实到报告制度中。新的监管机制对各法人机构逐一明确主监管员及其职责要求,建立职能部门与主监管员的双线报告制度。四、以后评价监督权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通过第三方的角度及时发现监管决策过程中存在问题和不足,帮助各部门规避风险、改进工作。后评价机制将市场准入、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行政处罚等各个监管环节统一视为具有不同职能的监管项目,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对具有普遍性的风险点进行归类汇总,建立“合规性“规范性“充分性“有效性“和“经济性“5维的监管质量控制体系,对监管项目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监控。

第三、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改革创新。必须注重发挥制度建设的基础作用。

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障作用是新时期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径。做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系统,加强制度建设是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治本之策。银监局的经验表明,要始终坚持把制度建设放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本位“着力在加强民主集中制、畅通民主监督机制以及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求实效。一、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年,银监局先后进一步完善了党委工作机制、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强化了党委成员分工负责和沟通协调机制,重大事项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并经常通过会议进行酝酿,加强班子成员间的沟通、支持和理解,增强工作合力;建立健全了党委成员管理监督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坚持党委成员定期向党委会报告工作、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强化对班子成员领导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明确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追求公开实效,把党务公开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结合年度考核等活动,不断完善检查、考核机制,推进处室党务公开工作扎实开展。二、实施五个强化措施,畅通民主监督机制。一是强化制度监督,实行诫勉谈话制、履职回避制、重大事项报告制等;二是强化组织监督,党支部通过定期对党员进行思想分析掌握党员思想动态;三是强化重点监督,把监督的重点放在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在用人、用钱和决策方面的行为上;四是强化部门监督,通过述职述廉等工作及时掌握干部履职情况,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五是强化群众监督,设立了24小时监督电话,廉政举报信箱,上访人员可根据需要选择传真或电话以及投送信件等方式向我局反映情况,确保事项得到及时、高效、透明处理。三、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一是开展履职回避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年,局纪委认真按银监会《关于组织工作人员开展执行履职回避制度自查的通知》要求,全局范围内对履职回避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局纪委及时制定了整改方案报局党委同意后,予以实施。二是全面落实廉洁从政从业承诺制度。局纪委根据《银监会工作人员廉洁从政从业承诺制度》有关要求,组织开展了承诺、践行、共创清廉高效监管文化“主题活动,真正把《承诺书》签订活动办成了会规会纪“学习会、廉洁自律的教育会,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全局已签订《承诺书》195份,签订率100%三是局纪委将述职述廉作为强化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预防腐败、勤政廉政的重要措施。为做好此项工作,局纪委将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并将其纳入党风廉政建设个人廉政档案。同时,局纪委还将党员领导干部的述职述廉报告、考核结果等上网公示,接受党内外群众的评议和监督。全年,局累计述职述廉66人次。

银行履岗履职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 农业银行;企业文化;责任文化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制高点,希望通过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来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凝聚力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然而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作为企业文化基础组成部分的责任文化却或多或少被忽视,影响了企业文化的落地和功效的发挥。基于此认识,结合农业银行特别是基层农行和员工的实际,个人认为,在农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中,必须将“责任”作为基础和核心要素予以突出强调,努力建立基于责任的价值理念体系,大力培育有农业银行特色的责任文化。

一、对责任及责任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一)责任是每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内驱力。责任的内涵,是指份内应当做好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履行应当履行的职责。具体来说,就是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工作负责、对团队负责、对他人负责等,使勤勉尽责成为一种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讲,负责是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和职业操守,承担责任是一项基本的工作要求。在工作中,一个富有责任心的人总能始终保持主动的进取精神,将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视本职岗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生舞台,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负责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实现个人价值追求的内驱力。近年来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无不具备和体现这种基本特征,饶才富同志就是我们农行人的典范。每位农行人都应当以自觉履行职责为己任,常存“责任在我”之心,以用心负责的主人翁精神自发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爱行如家,爱岗敬业,在为农业银行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责任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软实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除了成本、质量、服务、盈利能力等传统指标,道德标准也日益成为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个好企业的核心评价标准。企业只有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才能提高社会公信力,才能得到社会和客户的认同和尊敬,才能保持和提升竞争力。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和“企业公民”,农业银行要成就百年基业,必须自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把回馈社会、回报股东、服务客户、培养员工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纳入企业文化战略,并在全行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行为上充分体现。令人自豪的是,近年来,无论是在“面向三农”新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战略选择上,还是在积极参加抗灾赈灾及其他公益事业方面,我们农业银行都积极地承担起了社会责任,彰显了“负责任的大行”形象。

(三)责任文化是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责任是每个企业的文化根源,责任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文化也是生产力。一位专门做售后服务的海尔员工说:“我必须在客户要求之后20分钟内到达客户所在地,并彻底解决问题。我的责任就是让海尔的每一位顾客满意,让顾客告诉大家,海尔真的很棒!”这就是责任文化的力量,我们农业银行也需要这种力量。当前,农业银行“3510”发展战略目标已经明确,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战略执行成为了每位农行人的共同责任。全行上下都应自觉自发地将责任融入每个环节、每项工作,以“不让一件事在我手中搞砸、不让农业银行的形象因我而影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岗位,不折不扣认真贯彻落实每项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凝神聚力谋发展,使责任文化成为推进农业银行持续发展的恒久动力。

二、农业银行推进责任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形式主义,要发挥其在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内化为广大员工的思想、行为而落地生根。而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亲历亲为与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责任文化作为基础和核心要素,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稳步实现农业银行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责任文化,是丰富和发展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内涵的现实需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区别于技术、人才、资金等传统要素的第四种资源,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又是企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重要无形资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企业文化这种特殊资源内容也需要不断丰富,而作为既体现历史继承性、又保持时代进步性的责任文化就是其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具体到农业银行来说,一方面,作为商业银行,责任始终贯穿于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鲜明体现传承着金融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整合体现了农业银行员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合规守法”职业操守。另一方面,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重视和加强责任文化建设、彰显企业社会责任,是农业银行与时俱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时代内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当前和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深入开展责任文化建设,是丰富企业文化内容和内涵的必然路径选择和现实需要。

(二)建设责任文化,是推进农业银行战略发展规划的现实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强调的是“文治”,即通过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内化于广大员工之心,践行于广大员工的积极主动行为之中,在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自觉执行中,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在此过程中,企业战略目标经过层层分解,细分为员工具体岗位职责时,必须确保每一个岗位职责的有效实现,这就必须在岗位中融入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更好、更有效率地督促员工履行好职责,因此责任文化首当其冲。当前,随着农业银行股改和“3510”发展战略目标自上而下地在各级行、各部门、员工岗位之间的层层分解、细化落实,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和各种负责任的行为也要融入到每个具体的岗位中,全行上下只有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行兴我荣、行衰我耻”的与企业共命运的精神,主动承担责任,狠抓目标执行,才能确保战略思想和目标的有效实现。每一个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都包含了责任文化的元素,每一个环节责任的缺失都会影响战略目标的有效执行。因此,在“3510”战略开始全面实施的今天,全行上下围绕岗位职责突出抓好责任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三)建设责任文化,是确保企业文化落地的现实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员工的执行,这就必须保证员工能真正地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就自身岗位职责如何更好地执行企业文化作出积极主动的反应,从而提升企业文化的执行效果,确保企业文化融入决策行为、经营行为以及员工行为。当前,对于广大农业银行员工尤其是基层一线员工来说,企业文化离他们仍有一定距离,需要进一步细化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去。因此,农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就是要立足员工岗位大力开展责任文化建设。一方面,责任文化建设可以让企业文化的宣传推广因为结合了员工自身的岗位职责而变得更为具体形象,从而确保宣传推广的成效;另一方面,让员工对在自身岗位上如何更好地执行企业文化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以更好地在岗位上执行企业文化,自觉改进和革除在思想意识、制度执行、行为作风等各个方面还存在的与现代商业银行格格不入的弊端,从而进一步巩固企业文化宣传推广的成效,确保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

三、对农业银行推进责任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自觉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打造最具责任感的银行。从总行到各级分支机构,都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经营管理战略部署,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公民对社会大众的承诺。一是坚持诚实守信、依法合规经营,以良好的业绩回报社会和股东。当前,全行要围绕“3510”战略目标的实施,加快推进经营战略转型,坚持实施全面、全员、全过程风险管理,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金融服务水平,实现股东利益和社会价值最大化,提升农业银行的社会形象和品牌美誉度。二是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努力做“最佳雇主”。责任是相互的,农业银行需要负责任的员工,员工也需要农业银行对其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因此,农业银行要以对员工负责的态度,尽快建立全行统一的专业岗位职务序列和宽幅薪酬分配制度,认真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辅导,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同时,要尽快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适当提高员工福利,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归属感,提高全行的凝聚力。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各级行都要量力而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募捐、赈灾捐款、扶贫捐款和助学活动等社会公益事业。当前,尤其要高度重视和提高“三农”服务水平,积极主动加大对民生工程的金融支持力度,展示农业银行服务全社会的良好公众形象,获取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双赢”。四是加强对外宣传,彰显农行形象。在适当的时候,各级机构要敢于向社会作出履行社会责任的承诺,对已承担的社会责任要及时通过公共媒体向公众展示。要加大农业银行品牌宣传营销力度,当前要突出加强“大行德广 伴您成长”品牌宣传,彰示农业银行“成就大业,造福于民”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展现有实力、可信赖、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不断强化社会各界对农业银行的认同感。

银行履岗履职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 农业银行;企业文化;责任文化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制高点,希望通过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来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凝聚力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然而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作为企业文化基础组成部分的责任文化却或多或少被忽视,影响了企业文化的落地和功效的发挥。基于此认识,结合农业银行特别是基层农行和员工的实际,个人认为,在农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中,必须将“责任”作为基础和核心要素予以突出强调,努力建立基于责任的价值理念体系,大力培育有农业银行特色的责任文化。

一、对责任及责任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一)责任是每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内驱力。责任的内涵,是指份内应当做好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履行应当履行的职责。具体来说,就是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工作负责、对团队负责、对他人负责等,使勤勉尽责成为一种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讲,负责是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和职业操守,承担责任是一项基本的工作要求。在工作中,一个富有责任心的人总能始终保持主动的进取精神,将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视本职岗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生舞台,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负责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实现个人价值追求的内驱力。近年来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无不具备和体现这种基本特征,饶才富同志就是我们农行人的典范。每位农行人都应当以自觉履行职责为己任,常存“责任在我”之心,以用心负责的主人翁精神自发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爱行如家,爱岗敬业,在为农业银行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责任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软实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除了成本、质量、服务、盈利能力等传统指标,道德标准也日益成为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个好企业的核心评价标准。企业只有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才能提高社会公信力,才能得到社会和客户的认同和尊敬,才能保持和提升竞争力。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和“企业公民”,农业银行要成就百年基业,必须自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把回馈社会、回报股东、服务客户、培养员工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纳入企业文化战略,并在全行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行为上充分体现。令人自豪的是,近年来,无论是在“面向三农”新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战略选择上,还是在积极参加抗灾赈灾及其他公益事业方面,我们农业银行都积极地承担起了社会责任,彰显了“负责任的大行”形象。

(三)责任文化是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责任是每个企业的文化根源,责任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文化也是生产力。一位专门做售后服务的海尔员工说:“我必须在客户要求之后20分钟内到达客户所在地,并彻底解决问题。我的责任就是让海尔的每一位顾客满意,让顾客告诉大家,海尔真的很棒!”这就是责任文化的力量,我们农业银行也需要这种力量。当前,农业银行“3510”发展战略目标已经明确,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战略执行成为了每位农行人的共同责任。全行上下都应自觉自发地将责任融入每个环节、每项工作,以“不让一件事在我手中搞砸、不让农业银行的形象因我而影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岗位,不折不扣认真贯彻落实每项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凝神聚力谋发展,使责任文化成为推进农业银行持续发展的恒久动力。

二、农业银行推进责任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形式主义,要发挥其在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内化为广大员工的思想、行为而落地生根。而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亲历亲为与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责任文化作为基础和核心要素,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稳步实现农业银行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责任文化,是丰富和发展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内涵的现实需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区别于技术、人才、资金等传统要素的第四种资源,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又是企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重要无形资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企业文化这种特殊资源内容也需要不断丰富,而作为既体现历史继承性、又保持时代进步性的责任文化就是其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具体到农业银行来说,一方面,作为商业银行,责任始终贯穿于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鲜明体现传承着金融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整合体现了农业银行员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合规守法”职业操守。另一方面,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重视和加强责任文化建设、彰显企业社会责任,是农业银行与时俱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时代内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当前和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深入开展责任文化建设,是丰富企业文化内容和内涵的必然路径选择和现实需要。

(二)建设责任文化,是推进农业银行战略发展规划的现实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强调的是“文治”,即通过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内化于广大员工之心,践行于广大员工的积极主动行为之中,在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自觉执行中,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在此过程中,企业战略目标经过层层分解,细分为员工具体岗位职责时,必须确保每一个岗位职责的有效实现,这就必须在岗位中融入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更好、更有效率地督促员工履行好职责,因此责任文化首当其冲。当前,随着农业银行股改和“3510”发展战略目标自上而下地在各级行、各部门、员工岗位之间的层层分解、细化落实,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和各种负责任的行为也要融入到每个具体的岗位中,全行上下只有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行兴我荣、行衰我耻”的与企业共命运的精神,主动承担责任,狠抓目标执行,才能确保战略思想和目标的有效实现。每一个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都包含了责任文化的元素,每一个环节责任的缺失都会影响战略目标的有效执行。因此,在“3510”战略开始全面实施的今天,全行上下围绕岗位职责突出抓好责任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三)建设责任文化,是确保企业文化落地的现实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员工的执行,这就必须保证员工能真正地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就自身岗位职责如何更好地执行企业文化作出积极主动的反应,从而提升企业文化的执行效果,确保企业文化融入决策行为、经营行为以及员工行为。当前,对于广大农业银行员工尤其是基层一线员工来说,企业文化离他们仍有一定距离,需要进一步细化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去。因此,农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就是要立足员工岗位大力开展责任文化建设。一方面,责任文化建设可以让企业文化的宣传推广因为结合了员工自身的岗位职责而变得更为具体形象,从而确保宣传推广的成效;另一方面,让员工对在自身岗位上如何更好地执行企业文化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以更好地在岗位上执行企业文化,自觉改进和革除在思想意识、制度执行、行为作风等各个方面还存在的与现代商业银行格格不入的弊端,从而进一步巩固企业文化宣传推广的成效,确保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

三、对农业银行推进责任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自觉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打造最具责任感的银行。从总行到各级分支机构,都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经营管理战略部署,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公民对社会大众的承诺。一是坚持诚实守信、依法合规经营,以良好的业绩回报社会和股东。当前,全行要围绕“3510”战略目标的实施,加快推进经营战略转型,坚持实施全面、全员、全过程风险管理,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金融服务水平,实现股东利益和社会价值最大化,提升农业银行的社会形象和品牌美誉度。二是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努力做“最佳雇主”。责任是相互的,农业银行需要负责任的员工,员工也需要农业银行对其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因此,农业银行要以对员工负责的态度,尽快建立全行统一的专业岗位职务序列和宽幅薪酬分配制度,认真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辅导,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同时,要尽快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适当提高员工福利,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归属感,提高全行的凝聚力。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各级行都要量力而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募捐、赈灾捐款、扶贫捐款和助学活动等社会公益事业。当前,尤其要高度重视和提高“三农”服务水平,积极主动加大对民生工程的金融支持力度,展示农业银行服务全社会的良好公众形象,获取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双赢”。四是加强对外宣传,彰显农行形象。在适当的时候,各级机构要敢于向社会作出履行社会责任的承诺,对已承担的社会责任要及时通过公共媒体向公众展示。要加大农业银行品牌宣传营销力度,当前要突出加强“大行德广 伴您成长”品牌宣传,彰示农业银行“成就大业,造福于民”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展现有实力、可信赖、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不断强化社会各界对农业银行的认同感。

(二)不断强化主人翁意识,努力打造一支责任型员工队伍。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因素之一。对我们农业银行来说,全面倡导和形成基于主人翁精神形态下的责任心意识形态和行为体现,打造一支责任型员工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创新思想教育,唤醒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方式方法必须创新,尽量少用说教方式,而要多采取员工能广泛参与、容易互动的形式,如团队拓展训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激发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责任文化建设,营造人人谈责任、讲奉献的文化氛围。二是要努力拓展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激发员工参与经营管理的责任感,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各级行要进一步健全职代会制度,对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经职代会审议;要通过各种形式全面推行行务公开,积极引导员工参政议政,增强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全行凝聚力。三是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建立管理层与员工的日常沟通机制,鼓励员工对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及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举措想办法、出主意。对员工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要“事事有回音”,并在适当时候进行“回访”。当前要就农业银行股改前后的业务发展和“3510”战略的细化落实,引导全行员工尤其是基层一线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进言献策。四是经常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大讨论活动。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作为一项制度安排,鼓励广大员工参与到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评价中来,让员工结合自身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畅谈如何执行好企业文化,通过交流,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保证员工对如何在自身岗位上更好地执行企业文化有更准确的理解,从而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三)加强制度建设,以精细化管理强化流程责任。建立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会让员工更清楚自身的职责以及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要让企业文化融入到员工日常的岗位职责中,也要依靠在规章制度中融入企业文化。因此,责任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要与岗位结合,与日常工作行为结合,建立责任流程,不断将各项理念贯穿于我们的各项制度及管理经营活动中,通过制度文化的落实来强化责任的承诺。一是要以人力资源综合改革为契机,全面施行定岗定责和岗位目标管理。要以岗位说明书的形式,细化、量化每一个岗位的责任,使每位员工都对本岗责任和履责要求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和竞争上岗,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将全行发展战略目标和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岗到人,并作为考核、培训、选拔及奖惩的重要依据,使之转化成员工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责任。二是要建立科学的责任流程,保证责任的有序实现。责任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求每个人责任到位,而且还要求每个部门、每个单位责任到位,要求整个团队的配合,以自动自觉的责任行为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从而形成一种整体的责任。因此,在每个责任流程中,要建立层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度,使每项工作都有目标要求,有责任主体,有工作进度,有监督考核。只有每个层次的责任到位,才能建立完整的责任文化框架,才能更好地发挥责任文化的作用。三是从细节执行抓好责任文化建设。没有责任心的执行力好比无本之木,没有执行力的责任心好比无水之源。尤其是在战略目标和战略路径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关键在执行,细节是执行的重中之重,细节执行不到位,责任就会缺失,整个战略执行就会落实。四是落实责任奖罚制度,形成责任文化长效机制。明确了履责要求,就要通过相应的责任追究和激励来落实责任制。要将问责贯穿到履责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事前提醒、事中督促、事后诫勉的作用。对认真负责的,一定要给予奖励和表彰;对失职渎职的,要予以责任追究和惩罚。通过责任心和责任制的统一、履责和问责相结合,在全行确立一种良性的责任导向,增强责任心,培育责任感,提高责任意识。

银行履岗履职工作总结篇8

2008年是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也是人民银行工作面临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一年,在人民银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人民银行办公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职责,紧密围绕人民银行的中心工作,坚持为人民银行履行各项职能服务,为营造高效、安全、稳定、和谐的履职环境提供保障,较好地履行了综合、协调、参谋、服务的职能,支持了人民银行工作的正常运转。

在分析形势时表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蔓延,2009年我国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宏观目标的任务十分艰巨,人民银行的工作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各级人民银行办公室作为所在行党委的综合事务部门和办公运转的枢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紧密围绕全行中心工作任务,立足服务大局去谋划和组织开展工作,为贯彻落实2009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保障。

2009年人民银行系统办公室工作的重点:一是继续改进工作作风,规范办公秩序。完善全行办文、办会、办事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保证央行工作高效、有序运转;二是紧密围绕全年中心工作,认真组织信息调研和报送。要完善信息调研工作制度,明确考核要求,落实岗位职责,不断提高信息调研报送的水平;三是正确开展新闻宣传,推动政务公开。要发挥新闻宣传和政务公开在引导社会舆论,提高工作透明度,增强社会公信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履行中央银行职责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四是扎实做好内部基础管理工作。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公文运转、、应急、保密、督查督办、会议管理等基础工作,完善应急管理预案,落实岗位职责,提高信息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能力。

最后,人民银行系统办公室工作的要求是:一是增强责任心,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一项工作,忠实履行好办公室的各项职责;二是增强计划性,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项工作和重大活动,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规范运行;三是增强敏锐性,严密关注辖内经济金融动态,准确捕捉重要情况并组织反映,协调相关部门正确、及时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四是增强协调性,要积极、主动地与外单位及行内各部门沟通协调,做好服务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五是狠抓督查落实,把督查督办放在重要位置,严格执行督查工作制度,及时把握工作进展情况。要通过全系统的共同努力,使人民银行的办公体系保持信息畅通、网络安全、应急有效、运转正常。

人民银行办公室工作会议讲话稿(二):要求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参谋服务职能推动人行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为适应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系统办公室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推动人民银行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4月22日至23日,人民银行召开了办公室工作会议。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

人民银行各级办公综合部门承担着“综合、协调、参谋、服务”的职责,是领导的决策支持中心,是全行信息的处理交流中心,是会议和文件的运转中心,是全行工作的综合协调中心,是落实各项工作和政策的督办中心,也是机关正常运转的服务保障中心。人民银行党委高度重视办公室工作。各级办公综合部门紧紧围绕人民银行中心工作,努力发挥运转枢纽和参谋助手作用,胸怀全局,甘于奉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办公效率和工作水平明显提高。

随着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办公室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各级办公综合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计划性、前瞻性和创造性,把握全局,突出重点,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开拓创新。

要求人民银行各级办公综合部门在新形势下,紧紧围绕“综合、协调、参谋、服务”职能,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综合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协调机制,保证人民银行各项工作高效运转。二是严格把关,全面提高公文质量和办文效率。三是落实制度,突出重点,充分发挥信息调研和文件综合工作在服务决策、指导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四是进一步突出新闻宣传工作重点,围绕提高金融调控和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引导市场预期、加强政策解读、做好深度报道方面多下功夫,更好地为金融调控服务。五是做好督查督办工作,提高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六是加强值班工作,提高对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七是做好、保密、档案、文电等工作,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办公效率。八是选好人才,加强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办公室干部队伍。

上一篇:银行零售合规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银行保安半年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