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4 08:33:47

学校管理工作经验总结

学校管理工作经验总结篇1

一、 教学总结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总结是针对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联系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对整个教学目标任务完成的情况给予公正的评价,对各项计划细则的落实程度及基本的教学效果进行定性分析。不仅要总结一学期来有深刻教学体会或富有创新的教学经验,而且还要总结一学期重要的教学失误或教训、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准备采取的补救措施或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从本学期与下学期教学工作的衔接入手,认真思考,提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从教师个人层面上看,教学总结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反思形式,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学总结不仅仅是教学实践活动的记录,而是在回顾教学实践活动全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教学总结能帮助教师梳理教学经验,深化认识,使其变得井井有条,使个体经验概念化。培根说:“写作使人精确。”写作是非常有效的认知加工过程,对某个教育教学问题的认识可能是一星半点或肤浅的,但写教学总结会迫使教师对该问题作深刻、彻底的思考,从而丰富和深化认识,将教学实践经验理性化,总结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东西。

从学校教学管理层面上看,教学总结有助于学校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教学总结是教师个人反思、总结自己一学期或学年成功的教学工作经验或教训,学校再将全校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进行归纳和整理,对教师在教学中取得的成功教学经验或存在的问题通过学校规章制度或教学活动的形式传递给下学期的学科教师,达到与其他学科教师分享成功教学经验、或使其他教师从中吸取教训,实现教学工作总结经验的间接迁移。

因此,教学工作总结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还可为学校制定教学管理计划或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 教学总结存在的问题

一些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但拿起笔来写教学总结感到很困难,不知从哪里开始。一些教师对教学工作总结认识不到位,认为写教学工作总结没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每学期的教学总结只是把往年的教学工作总结略作修改,或在电脑上下载几篇现成的总结,再将其粘合在一起……以应付学校的检查,没有认真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教师没有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就不可能将自己成功、有价值的教学经验真实地总结出来。只有引导教师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才有可能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客观、有条理的记录下来,达到向其他教师展示自己的成功教学经验或教训,以提高教学工作总结经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学校对教学工作总结一般是表扬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总结中提到的教训或存在的问题却给予否定态度,这些材料可能成为日后考评教师的“黑档案”。这样就会导致教学工作总结出现教学经验或多或少脱离教学实践,多数是自我表扬,很少有自我批评。

教学工作总结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问题和情境之外的,而是基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目前的新课程改革中有很多问题都值得教师去反思、研究、解决。当我们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同时,又会出现另外更多的新问题。

三、 对提升教学总结价值的建议

学校应重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制定相应的管理、评价等机制。通过制度督促教师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评价引导教师认真、深刻地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

1.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学后记

学校应规定教师要写教学后记,并不定期进行检查,以督促教师及时记录下自己在备课、教学过程中成功的教学经验和出现的错误资源。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总结时,通过翻阅自己的备课教案和教学计划,以帮助他们全面、充分回顾本学期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内容,对照学期初拟定的教学计划,重点检查整体目标任务及各项计划指标真正完成到何种程度,并认真分析、反思、总结其原因。汇集、归类平时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等,找出本学期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对本学期活动要点和经验、教训作出全面、重点性总结和评价,并指出今后教学工作努力的方向、建议及应注意的事项。

2.对教学工作总结的要求

为了使教学工作总结能真正地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效果。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末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总结,而且要认真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不能抄袭他人的工作总结或从电脑上直接下载。

3.制定教学工作总结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因此,学校规定教学工作总结内容应包括成功经验或教训两个方面。在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时,要建立有错误资源评估的教学总结评价机制。根据教师所犯错误的不同层次,给予成绩。这样教师就会自觉地把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或教训写得更深入和真实,能把自己的优点或缺点都坦白地表达出来。

学校要把教师的教学总结纳入教师考核之中,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进的条件之一。学校可组织评审组对教师的教学总结进行审阅,对写得好的教师给予奖励,并将写得较好的、有价值的总结挑选出来,汇编成册,让全校的教师进行交流,或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和其他教师分享成功的教学经验或吸取教训。

4.组织各学科的全体教师交流教学工作总结

每学期末,学校可组织各学科的全体教师相互交流教学工作总结。采取让每位教师先读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然后其他教师进行点评。这样可为教师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教训提供平台,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学校管理工作经验总结篇2

【关键词】 院校;仪器设备;管理;效益提高

军队院校是培养军事高级人才的基地,也是大型仪器设备相对集中、固定资产占有比例较大的地方。怎样在有效培养人才、完成教学科研任务、获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充分利用仪器设备、争取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长期以来,我校在仪器设备购置引进、日常维护维修及清理调整等方面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我校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但随着军队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凸显出当前院校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与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卫勤准备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作为院校仪器设备主管部门,除了继续做好以上工作外,还应结合当前形势,多方面深入研究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管理水平的办法、方法,充分发挥实验室综合效益,为院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坚实、有利的保障。

1 现状分析

目前军队院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着仪器设备数量不足和使用综合效益较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需要与投入的矛盾、投入与产出的矛盾、占有与共用的矛盾、小而全与使用率的矛盾等诸多方面。

截止2005年10月,我校校直各单位仪器设备总值达1亿多元,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就达1147台(套)。2002~2005年,我校共购进单价在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751台(套),总值达5800多万元,其中单价在8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101台(套),价值3500多万元。这些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为我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相继出现了仪器设备在管理与使用上的诸多问题。比如,重买轻管,只用不管,重复购置,使用率低等,造成很大的浪费。以上矛盾和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初步归纳有以下几点。

1.1 随着教学、科研手段、方法的进步,对更高档次精密仪器设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投资不足、经费有限成为限制院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1.2 仪器设备购置资金来源不统一,有总部下拨、有院校自筹、有科研经费预算、有教学经费预留等等,造成购置的仪器设备往往成为使用科室的专有财产。尽管有些仪器在本科已完成使命,但留着总比不留好,外借不肯,调离更舍不得,根本没有考虑成本收回和经济效益等问题。

1.3 仪器设备的管理缺乏有效的使用政策,造成仪器设备管理单位间的交流不足、共用率低,致使很多仪器设备在管理单位使用任务完成后闲置不用,而需用的单位却难以方便使用,带来诸多矛盾和极大的浪费。

1.4 实验室建设多而散、追求小而全,不仅容易造成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而且使用率普遍不高,效益差。

1.5 管理部门对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及维修的管理不够,多看成是软任务,往往不能保证仪器的完好率和故障仪器的及时维修,非使用性消耗较大。

2 改进措施

近年来,我校领导针对新时期院校教育训练面临的新任务,为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综合效益,适应新形势下实验室发展的趋势,让有限的投入获得较好的回报,与各职能部门、教研室协调一致,紧抓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加强规范管理,在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与使用上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2.1 把住调研、采购、验收三关,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仪器设备的添置计划,是在掌握经费情况的前提下,以教学、科研发展规划为依据制定的。为了做好仪器设备购置的前期准备工作,添置计划按照“调研—采购—验收”的模式执行。特别是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和大批量物资采购计划前,须经专家论证和实地调研后方可实施;采购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和军队的公开招标等采购制度;购置后,须经教研室试用,对仪器设备及技术资料进行验收。把握好这三个关键环节,为今后的仪器设备管理奠定了良好的运行基础,创造了良好的规范管理条件。

2.2 结合实验室特点,加强相应的使用、维护和维修管理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同于技能科室的仪器设备,由于其高档、精密、种类繁多、来源不一等特点,我校针对其使用阶段性强、使用率低、综合效益不够等现象,要求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采取特殊的管理措施。比如,采取集中所有权统一管理、调整实验室分布与结构、落实专管共用、专人负责等方法,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作为保管仪器设备的实验室,配备仪管员,作为管理结构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配合管理部门实施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具体工作是建立健全有关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负责操作指导、日常维护保养、报告仪器故障、严格使用登记、配合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等。

2.3 重点加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定期进行效益分析

对单价8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采取逐台建立单独使用档案、定期考核单台利用率及完好率的管理办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配备专管人员。同时管理部门定期现场了解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实验结构,防止长期闲置,解决效率低、效益差等问题。对单价5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效益分析,逐台进行调查统计,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项目。

2.3.1 教学科研效益

包括承担教学实验课程数目及课程名称;供各类学生使用时数及效果;承担科研课题数及课题名称;科研完成情况;使用时数;以及开发新技术、新项目等情况。

2.3.2 经济效益

包括开放项目名称、收费标准、开放时数、总收入等。

2.3.3 效益评估

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年总收入与材料、水电、人员、设备折旧、维修基金等支出比例等。通过对仪器设备效益的调查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反馈结果,为实验室自身和管理部门提高仪器设备综合效益、促进科学管理、制定整改措施提供合理参考。

2.4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规范运行机制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仅仅是管理工作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保障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中充分发挥功能必不可少的措施。随着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我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建设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在管理实践中发现,以前我校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中有不少是可操作性较差的条条框框,甚至有些是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的老套套,基本上与现代化管理需求不相符合,反而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校近年来不断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建设,及时修订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以适应教学科研改革、发展的需要。

2.5 独立研发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提高管理效率

近年来,我校教保处始终把更新管理手段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不断总结管理经验,结合学校管理现状自行研发了“第三军大学教学保障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已在全校范围内装备使用,并适时完善、更新了管理系统主机及配套设备,多次完成应用软件的升级换代,保持了软、硬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使用过程中注重管理内容的充实和完善,把数据库维护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并指派专人管理,采取了与科研部、财务处、各部院系实行横向管理的方式,通过校园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各实验室仪器设备已实行微机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与各实验室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的联网,实现了仪器设备管理网络化,为仪器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3 建 议

3.1 改革仪器设备管理体制,实施使用与管理结构调整,采取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

部分军队院校实验室既多且散,互相独立,缺少必要的协调交流。每个实验室为了工作方便,又都希望自己的实验室什么都有。这样势必形成要设备、争设备,一般设备购置重复,高档设备难以引进的状况,造成仪器设备使用率低、效益差、资源浪费的恶性循环。因此,积极稳妥地实施结构调整、逐步打破条块分割、各为己有的现状,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刻不容缓。部分通用仪器设备可以相对集中调配、使用,提高利用率;部分专用仪器设备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相对分散使用(比如归到导师、课题组),利于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使实验室建设向着科学、合理、经济、高效的方向发展。

3.2 改革仪器设备管理职能,保障与服务相结合

保障与服务是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两大宗旨,而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更多地注重保障,较少地提供服务。我们应进一步改革仪器设备管理职能,特别是要把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从管帐、管物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多地投入到为实验室、教研室服务中去。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改进服务方式,逐步实现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

3.3 改革仪器设备管理方式,专职与兼职管理相结合

目前,军队院校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兼职的多、专职的少,流动的多、固定的少,极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通过进一步改革管理机制,改变管理方式,改善管理方法,调整管理人员结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专职与兼职管理相结合还是可取的。

3.4 在发展中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

处在21世纪的军队院校,教学科研工作对仪器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大量高新技术含量的仪器设备投放到实验室中,客观上加强了仪器设备管理,提高了投资效益。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不断总结、学习新的、更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使院校的仪器设备在教学实验和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校管理工作经验总结篇3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实验室工作 教学队伍 有效管理 实验课程 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The Investigation of Laboratory Work in Local University:

Taking Shangluo University for Example

ZHANG Lengfu, YANG Xianhua

(Dean's office of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Shaanxi 726000)

AbstractThe laboratory work is solid in local university, and it really accumulates lots of valuable experience in actual work. However,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teaching in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re exist problems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the teaching staff,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its operation, the teaching of experimental course in the loc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local university; laboratorywork; teaching staff; effective management; experimental course; safeguard measures

实验室工作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环节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高校人才培养、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中发挥着突出作用。高校实验室的条件环境、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实验室的有效管理与运行、实验教学课程设置与实践等方面的现状与经验,对改善高校实验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并对高校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及实验教学环节的良好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商洛学院是陕西省一所普通的地方高校,目前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较多。以商洛学院(以下称“学院”)为例,在调查基础上探讨地方高校实验室工作的现状、经验、不足及对策,对改进地方高校实验室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 地方高校实验室工作的现状

目前,学院现行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教务处统筹管理、各系(部)资源共享。教务处统筹管理有助于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管理,各系(部)资源共享及一定的自主管理权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各系(部)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目前,学院已设立了校级实验室工作管理协调领导机构,即学院学科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实验教学建设项目的评审等工作。此外,对学院实验室条件支撑、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工作等方面进行了现状调查。

1.1 实验室条件支撑

由表1可以看出,近四年来,地方高校实验室条件总体条件不断改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生均合理、实验室面积充足,基本能够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1]指当年年底折合在校生数;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生均值=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折合在校生数;

[3]教学为主的实验室面积生均值= 教学为主的实验室总面积/折合在校生数。

表1近四年来学校实验室条件总体情况

1.2 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由表2可以看出,2009年地方高校实验教学队伍构成较为合理,教师、技术人员和研究生助教搭配合理,专兼职结构比例基本适当,具有相对较好的教学队伍。

表22009年实验教学队伍构成与专兼结构

[1]总体比例=该类别人数/实验教学队伍总人数?00%;

[2]专任比例=该类别专任人数/该类别总人数?00%;

[3]兼任比例=该类别兼任人数/该类别总人数?00%。

1.3 实验教学工作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学科本科生开设实验课程专业数合理,实验课程相对较多,在2009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占较大比例,这表明,实验课程开设较为理想。

表3200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各学科实验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比例情况

[1]总学时:包含独立设课实验学时及理论课程中的实验学时。

由以上调查分析可以发现,近几年来,地方高校实验室工作正在扎实推进,具有较好的实验条件支撑、教师队伍建设、实验课程设置等。

2 实验室工作的主要经验

实验室是培养地方高校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最有效舞台,实验室工作和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由此,学院在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造上花了大工夫,为实施高校素质教育,提高地方高校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四年以来,学院在加强实验室工作、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积累了些经验。

2.1 积极进行实验室的改造和建设

近年来,学院对实验室进行改造和建设,调整实验室的内部格局,使实验室的布局更为合理,提高了各个功能室的使用率,大大减轻了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实验教师参与到实验室的改建工作中去,为实验室的内部总体规划出谋划策,如实验室配套的仪器室、准备室的内部格局调整,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针对每个实验室的功能,各系也作了相应的布置。例如,在实验室内,搜集了中外科学家的照片和生平最伟大最杰出的贡献,并将这些资料加以整理,设计成版式,制成展板挂在墙面上。

2.2 服务教学,加强管理

学院在加大实验室改造力度的同时,加强实验室工作的规范管理。实验室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直接领导,教务处负责管理实验室工作,各系任命实验室主任,管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分管领导每学期不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各项工作,确保无事故隐患。学院有着一支优秀的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专兼职教师、高学历与高职称搭配较为合理。认真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制订好实验室工作规划和实验教学计划,确保实验的正常进行。此外,学院还认真参与学生实验课的管理。

2.3 钻研业务,不断创新

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学院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要生存、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为此,学院实验室工作者十分注重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平时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积极自制教具。为了把实验室的管理步入了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轨道,学院组织创建实验园地的网站,把各种资料上网,加强和兄弟学校的联系。

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近几年来,地方高校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3 学校实验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随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对地方高校实验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高校实验室工作在实验室条件环境、实验教学队伍、实验室管理与运行、实验教学等方面尚存在许多困难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实验室工作创新意识不高,跟不上形势的新发展,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其次,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实验室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未来的实验室如何管理,合理、充分的使用是我们深思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学习与探索的过程。

再次,在实验室条件环境方面,部分实验室空间太小(如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实验室),今后有待适当进行调整。实验室保护措施(如抽风机)、主要设施(如投影仪等)等应及时加以购买。

第四,在经费使用等方面,新增专项经费使用年限应适度延长;主要实验设备维修经费有待改进等。

第五,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实验室应实现标签的统一管理,以便于设备的使用、保管等。

为了更好地加强地方高校实验室工作,发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尚需改革现行的部分做法:人员结构有待合理搭配;实验人员有待引进能力和水平较高人员;实验教师待遇有待提升;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理念有待改进。希望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能够根据以上问题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具体的保障措施,以便更好改进地方高校实验室工作。

4 结束语

总之,近几年来,地方高校实验室工作正在扎实推进,在实际工作中确实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随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对地方高校实验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地方高校在实验室条件环境、实验教学队伍、实验室有效管理与运行、实验教学等方面尚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待实验室工作研究者及实践者在研究与实践中立足现状、总结经验、正视不足、认真思考,不断将地方高校实验室工作做的更好。

商洛学院校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资助(08SKY007)

参考文献

[1]李松涛.浅谈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J].实验室科学,2009(2):164-166.

[2]汪向东,马弘.实验管理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订版:31-35.

学校管理工作经验总结篇4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的最基层工作,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最前沿,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工作。学校的办学理念的渗透各项管理要求的落实,都要靠班主任去做,所以说班主任的工作在学校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关学校全局重中之重的工作。从五年来的学校管理工作中深深体会到这一点。但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虽然很重视班主任工作,可仔细反思一下学校班主任工作就能发现还存在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班主任工作领导不到位。

学校班主任工作的管理通常由学校政教处来抓,因此说政教处主任的素质高低决定他所带的班主任队伍素质的高低。政教处主任要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班主任队伍。首先自己必须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因为这样政教主任才能知道自己日常工作中抓班主任哪些具体工作,也才能知道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该怎样领导班主任这支队伍。俗话说“外行领导不了内行”。其次,政教主任必须掌握了解当代班主任管理工作需要,以及现代学校管理工作的要求,当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及需要,了解现在学生成长历程及社会、家庭背景,以及当前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掌握这些政教主任才能很好带领班主任开展工作。再次,政教主任善于识别、培养班主任,政教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能不断发现谁能从事班主任这一工作,谁具有这方面培养价值。没有天生就能当班主任的人,那么政教主任需要高素质班主任,就必须学会自己动手寻找能当班主任的人,而后加以培养和锻炼,使之尽快适应班主任工作要求。同时政教主任必须确保班主任这支队伍的延续性,就是班主任队伍必须后继有人,这样才能造就一支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班主任队伍。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政教主任在班主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求政教主任必须是具备综合素质、懂管理的优秀人才,因此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班主任队伍,就必须选拔一名政治过硬、德才兼备的政教主任。

二、重视班主任培训工作不到位。

班主任是要选拔懂管理,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宽广的爱心,以及懂教学的行家,才能胜任班主任工作。而在现实工作中这种复合型人才,不是现成,都是靠学校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出来的。所以说班主任培训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以前班主任工作学校只知选人用人,但是从来就没有对班主任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导致班主任素质参差不齐,这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多困难。所以说班主任的专业培训,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班主任工作的培训首先要落实到日常学校教师培训计划之中,坚持边工作边培训的原则,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一项日常工作,常抓不懈。(班主任 banzhuren.cn)其次,要真正了解当前学校班主任工作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要解决哪些突出问题,发挥真正效用。再次,加强班主任工作实践研究,扩大校际间交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实践能力非常强的工作,所有工作都必须落实到实践这一平台,因此说班主任实践工作能力培养十分重要,而且也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学校要高度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培养提升班主任管理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要不断提供机会和场所,加强班主任间的交流,这是提高班主任实践能力最直接、最有效地途径。

三、引导班主任工作反思总结不到位。

学校每学期都组织班主任写出学期工作总结,也组织班主任进行工作研讨,但是很多工作走形式,很难发生实效,解决不了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所以学校引导班主任进行工作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进行工作反思才能总结出工作中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才能反映出工作的不足,与缺点,才能深入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首先班主任工作反思要及时到位,因为班主任工作实践性非常强,很多事情都是即时发生,必须马上处理,班主任养成了良好反思习惯,就能及时对所发生的事情,和怎样处理的进行反思,即时分析、总结出为什么发生这样事情,班主任处理结果是否正确妥当,以及今后怎样预防此类事情发生,即使发生也会妥善、及时处理。

其次,班主任工作反思要深入全面。

班主任对工作反思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入研究,科学总结。才能把工作反思到位,才能起到反思作用。如果向我们以前班主任每学期写份总结一交了事,根本就起不到什么作用。班主任对工作反思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发生这样事,懂的事情产生的原因,反思为什么这样处理,检查处理方法、结果是否正确,反思处理完的事情有何影响,为以后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深入全面反思,班主任才能及时准确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便于及时改正,才能为自己今后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与水平。

再次,班主任工作反思要善于积累。

我们都知道很多优秀班主任都写班主任日记,班主任随笔等,而这些都为这些优秀班主任今后工作积累大量经验信息,为日后更好的工作提供很大帮助。所以班主任虽然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但更需要不断积累自己的反思经验。而日常的反思工作要认真作好记录,并及时将经验、得失认真总结归纳整理,归类,形成自己的工作管理经验资源库,以备今后工作之需。当我们不断把这些反思的积累经验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就会对我们的工作起到有力指导作用,长时间积累下去,就形成自己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学校管理工作经验总结篇5

关键词:中小学 教育教学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092-01

我们办学要追求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管理,可以说,管理水平是办学的关键。有效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前提与保证,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在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推进缓慢,在于学校管理改革跟不上,做为农村中小学校长,建立起符合现代教育需求又适应农村实际的学校管理体系,是学校发展的保障。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及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展开实施,没有一个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创新学校管理体系和制度,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我就自己在加强农村学校管理方面谈点看法:

一、深入师德学习,树立服务意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师德高尚的老师才能真正做到爱学生、爱学校、爱岗敬业。做为农村基层学校,由于师资缺乏,条件艰苦,再加上个别教师服务意识不高,难免产生一些消极的工作态度。因此,我在工作中倡导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利用每周的例会,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村教育事业服务的意识,从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二、民主管理是治校之本

校长负责制决不是校长个人说了算,而应该和教职工民主管理有机结合。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不能单纯靠制度管理,制度管理只能解决必须干的问题,难以解决是否愿意干、主动干的问题。

三、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一个校长留给学校最重要的两样东西是: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培养一种好的校园文化。在学校管理上,我和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合作、认真规划,让年轻教师充分展现创新实践、科学教研的能力,也让老教师发挥经验丰富、勤恳塌实的作风,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积极培育一支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多年来,我校的几位老教师爱岗敬业,模范遵守学校制度,工作认真负责,处处关心、帮助中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中青年教师不怕艰苦,勇挑重担,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经验,事事尊重老教师的意愿。良好的人际氛围,使学校的管理富有人情味,领导和教师关系融洽,工作布置从不相互推诿,遇到难题总是群策群力。我能尊重教师,平等待人,团结班子成员,集思广益,求真务实地开展学校的每一项工作。

四、激励教师开拓创新,实现学校自身特色

教学改革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要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渔”才是学生终生学习的法宝。因此,以“创新性”激励教师开拓进取,挑战自我,是学校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对建设和谐校园尤为重要,我校的办学资源与县城学校相比不具备优势,只有创新才能造就局部优势。我校历来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理念,多年来,我校通过大力倡导创新,提升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实践,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五、校长必须率先垂范且与教师共担教学任务

作好学校行政管理工作者,校长必须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因为校长的言行和举止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教风与学风;校长的信心和干劲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前进的原动力;校长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学校工作立宗旨、明方向、树规矩、严管理的前提条件;校长身体力行,教师才会与你同心同德,共同战斗,出色地完成任务。

六、以人为本、管理学校

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制度管理的三个结合,即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权力经验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校内资源管理同校外资源管理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为收到预期的效果。以人为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对此,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

总之,管理一所学校不容易,把学校办出特色更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的校长们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拓展自己,加强修养,提高管理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渊平.浅谈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川.科学之友(B版),2008(2).

[2]康宏鹏.浅谈农村小学校长管理方法.中国农村教育,2008(6).

学校管理工作经验总结篇6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编制上海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全面回顾总结“*”上海教育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规划“*”上海教育发展新格局,编制《上海教育事业“*”规划和2020年发展纲要(讨论稿)》。下半年在完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大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向市人大、市政协以及市政府其他部门和各区县征求意见,年底完成定稿工作。

二、统筹规划,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

1、积极推进“幼儿园建设工程”。为改善办园条件,提高本市幼儿园达标率,下半年加大“园园通”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信息化程度。

继续推进婴幼儿早期教育。认真做好国家哲学社会“*”重点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和发展》的总结及应用推广工作,推进本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与指导工作。制订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装备标准。

2、全面完成“加强初中建设工程”。年内全面完成本市“加强初中建设工程”,认真做好193所重点建设初中的经验总结工作,汇编成果展示集;召开上海市“加强初中建设工程”总结表彰会,对出色完成“加强初中建设工程”的区县、学校和优秀校长进行表彰奖励;完成对区县“加强初中建设工程”督导验收和回访工作,促进初中教育持续发展。

3、积极开展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验。按照教育部部署,认真开展素质教育调研工作,及时完成调研报告并报送教育部。总结素质教育实验校开展教育改革实验的成功经验,加强素质教育实验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建立学校开展素质教育项目实验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小学和初中的内涵建设和持续发展,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4、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制定上海市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意见,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规范管理。完成对上海市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的评估工作。制定并颁发《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试行)》,组织编写各科指导纲要,开展特殊教育学校课改试点的研究。

5、加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积极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实验,促进学校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形成依法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制订《上海市区县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区县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区县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工作。

6、认真做好民族教育工作。完成本市内地新疆高中班扩招工作。总结内地班举办20周年的经验,举办成果展示活动,编制成果画册与论文集。评选和表彰本市普教系统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组织开展对新疆200名教师的培训工作和对云南的支教工作。

7、全面推进中小学二期课改。完成*年秋季中小学试验教材、推广用的试验教材和二期课改成套教材的审查工作,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二、六年级教学装备标准的编制工作,做好小学二年级和初中起始年级全面施行新课程新教材的工作。

8、深化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完成对本市144所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梳理和重新登记工作,完善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管理。制订《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幼儿园设置审批的若干意见》,规范对民办学校的设置审批。制定《上海市深化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若干意见》及有关配套政策和实施原则,深化本市公立转制学校改革。

9、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完成基础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管理通”一期工程建设。完成上海教育资源库二期建设项目。举办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和现场交流会。

三、加快改革步伐,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10、推进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方案的实施。继续推进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校园建设。推进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上海水产大学临港新校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奉贤新校区的建设工作,做好上海理工、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电力学院等高校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推进松江大学园区资源共享区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实施。

11、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实施。建设上海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选部级和市级示范中心。

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研究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论文要求等有关标准。对单考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调查。

做好教育科研工作。组织召开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研奖颁奖大会。全面总结上海“*”期间教育科研工作的成绩,促进教育科研成果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实践服务。

12、推进高校学科建设。召开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动员大会。启动非教委部门预算的本科院校、高职高专、民办高校科研工作推进计划。

13、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学生帮困工作。开展*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改革和政策调研。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培训。以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机制创新为契机,进一步推进高校帮困助学工作。

14、深化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召开上海高校学生宿舍(公寓)管理工作会议。

四、以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为契机,努力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上新台阶

15、筹备、召开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召开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上海在“*”期间职业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筹备并召开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期间上海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

16、加快实施上海市开放实训中心的建设。根据《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基础实验室达标和公共实训中心建设计划(*——*)》的要求,完成首批34个开放实训中心建设项目的中期检查,加快项目建设,争取下半年有5个左右的实训中心投入使用。制定开放实训中心使用规则。

17、完成市政府实事项目。继续实施今年被列入市政府要完成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郊区劳动力三年行动计划”。在上半年完成3万人培训任务的基础上,下半年按计划完成2万人的培训任务。完成对所有培训项目的检查和验收。年底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18、筹备、召开长三角社区教育发展论坛。根据长三角地区江浙沪三省市教育委员会(厅)关于加强长三角地区职成教育合作协议的要求,下半年在上海举行长三角社区教育发展论坛。

19、建立市民终身教育学习平台,建立和健全社区教育工作评价机制。上半年已建成以远程教育集团为市级远教中心、19个区县级学习点的市民终身教育学习平台,下半年完成区县级学习点延伸到100个街道、镇级学习点的平台建设工作,年底前力争通过市民学习平台,传输远程继续教育课程,为市民提供终身教育学习信息。根据教育部《社区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评估办法》,组织专家对街道、乡镇的社区教育实验工作进行评估试点,推动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五、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20、启动“上海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行动计划”。筹建德育名师工作室和学生学农基地。实施《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举办上海市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

21、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做好、教育部规定的4门必修课课程建设的准备工作,启动6门配套选修课的建设。落实《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年发展规划(*-*)》规定的教师队伍培训工作。推进“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网站”的建设工作。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辅导员培训中心,实行辅导员准入制。评选上海市优秀辅导员。继续举办辅导员论坛。

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建设五个高校心理健康示范中心和五个达标中心。加强心理专职教师的培训和心理健康课程研究。

22、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开展中小学首届安全文明校园评选活动。全面启动中小学伤害事故信息管理系统。推进高校科技创安工作。根据《上海市社会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93号),结合本市高校实际,制订《关于加强本市高校科技创安工作的意见》和《上海高等院校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法》(试行)。

23、抓好工读教育。举办本市第三届工读教育论坛。做好工读教育向高中阶段、向社区、向问题学生家庭的延伸工作。

六、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24、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组织开展对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项目组工作方案、国内培训计划、40个培养基地遴选工作的审核工作,确定和落实培养机构的运用教师教育网,实施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开展上海特级教师评选工作。

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做好中心城区与郊区县教育对口合作交流的实施工作,组织选派优秀教师和校长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和管理并加大选派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到市区轮岗实习和挂职锻炼的力度。

加快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研究试行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到本市博士后流动站及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进行培训、提高的办法,提高本市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

七、加强教育立法和监察,坚持依法行政与依法治教

25、做好教育立法调研工作。配合市政府法制办、市人大有关部门做好《上海市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草案)的修改、审议工作;做好《上海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若干规定(暂名)》(草案)的调研、起草、论证和审议工作。继续做好《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的立法调研、起草与修改工作。

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工作。进一步转变职能,探索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推进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校。年内召开上海市教育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工作会议。

26、规范教育收费和加强招生监察。认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收费办法。开展帮困助学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高校教育收费工作管理,组织开展教育收费情况的检查、督查和调查。加强对区县和高校招生录取监察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27、做好教育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实施*年“十大行动计划”等各项专项经费的使用计划,组织实施*年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逐步推行教育投入与使用绩效评价试点。

八、开展体育、卫生、艺术、科普和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

28、筹备组织和参加大型活动。组团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开展“上汽教育杯”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举办上海市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组团参加全国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举办第一届松江大学园区运动会。

29、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与健康教育。完善《上海学生医疗保障工作实施方案》。举办“校园食品卫生安全与传染病防治”知识大赛。做好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组织对大、中小学和中职校进行“健康校园”验收。召开学校卫生工作会议,表彰高校、中小学和中职校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学校管理工作经验总结篇7

一、引言

近年来,高等学校正逐渐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筹集资金的格局,也相应地引发了高校财务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既精通财务管理,又掌握教育科研规律的总会计师便成为高校的迫切需求[1]。2011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印发《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同年12月在东南大学等六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开选拔了6位总会计师;2013年9月,武汉大学等1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又有10位总会计师上岗。2014年8月,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上海市地方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2015年7月,作为上海市地方高校的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先配备了3位总会计师;2016年4月,第二批2位总会计师被任命,其中1位同时担任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总会计师,这是全国高校中的首创;2017年4月,任命的第三批1位总会计师,也是同时担任上海电力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总会计师。

推进总会计师多校任职,无疑是解决专业人才匮乏、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有益尝试。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创新高校总会计师管理模式,加强高校财经工作的全过程和多方位监管具有一定的规范制定参考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二、高校总会计师及高校内部管理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主要对高校首席财务官和内部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Birnbaum R[2]指出大学内部包含两个体系:一是基于法律权威的理事会和行政体系,二是基于专业权威的教师体系,而大学的治理就是为了实?F这两个体系的平衡而设计的机构和过程。Sanaghan et al.[3]提出了高校首席财务官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能力建设者――通过集中选拔、有目的地培养、积极保留高质量的人才来促进高校发展;文化传播者――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联系;思想家――对高校的未来进行创造性和战略性的思考,主动预见和解决面临的机遇与挑战。Sanaghan et al.[4]断言:未来的高等教育将被适应性的问题和挑战所主导,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环境下,高校首席财务官和其他高级领导需要构建潜在的高等教育领导框架,具体包括:建立系统观点,并认识到决策和行动如何影响高校内外的计划和人员;有能力通过不同的环境(教师、员工、管理者、学生)建立有效的关系资本;以有意义的方式与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合作,帮助解决困难;将透明、参与和包容等合作原则应用于校园决策等。

我国学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对高校总会计师展开研究:(1)制度建设方面。宋长森[5]提出高校总会计师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需要。总会计师以学校副校职领导身份,组织制定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细则和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有利于建立切合学校实际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王丽平[6]提出总会计师制度是进行资产监督管理、财务管理专业化、财务风险防范专业化、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和资金安全的必然要求。(2)队伍建设方面。李丽[7]认为高校总会计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实行总会计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需要。丁红运[8]总结出总会计师选拔与管理的两种模式,一种是“内选式”,即从受派单位内部选拔符合条件的总会计师,其日常管理主要由学校负责;另一种是“委派制”,即委派单位主管部门根据受派单位特点和总会计师的任职要求,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向各受派单位直接委派总会计师并统一管理。王炜[9]建议现阶段高校总会计师选拔采取“校内选拔”和“外部选调”相结合的模式,建立健全总会计师条件准入机制,合理界定总会计师的领导工作范围,从而建立专业化的高校总会计师任职制度,并建立科学化的高校总会计师履职考评制度。(3)制度缺陷与解决措施方面。肖中瑜等[10]从高校总会计师制度的治理逻辑出发,系统分析其制度设计、执行与保障,探究其绩效困境与“推而不广”的成因,认为要处理好总会计师和校级班子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财务处、审计处、资产处等部门更要全力配合总会计师工作。马伟[11]认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并推进总会计师制度建设的目的在于优化高校治理体系,提高高校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为了解决总会计师制度“推而不广”和“执行偏差”的困局,需要理顺高校总会计师制度的发展逻辑,明确目标,采取制度创新、平衡治理以及培养创新的应对策略,以实现治理目标。

综上,现有文献大多对单一高校总会计师任职制度、职责职能、选拔管理进行研究,对多校任职尚无涉及。基于此,本文开启对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调研和研究工作。

三、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问卷调研

目前,高校总会计师单一学校任职的管理制度相对趋于完善,已经出台了诸如《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实施细则》《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等多项文件,上海市教委也出台了《上海市地方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上海市地方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联签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上海市地方公办高校总会计师日常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上海市地方公办高校总会计师工作报告制度实施细则(试行)》。而总会计师多校任职工作起步较晚,其管理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多校任职总会计师的任职人选、隶属关系等问题,均需进一步厘清,通过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问卷设计内容一并纳入调查范围。

(一)问卷设计

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确定问卷内容,从总会计师多校任职安排(客体层面)、总会计师多校任职困难(主体层面)、上级主管部门需解决的问题(环境层面)三大维度构建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问卷调研体系,如表1所示。问卷调研时间为2016年11月1日―12月30日,共发出问卷136份,收回有效问卷114份。调研对象涉及上海市教委及财政、审计等部门,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其中,管理部门领导均为与高校关联的委、局等部门领导,占调研总数的25.44%;高校管理干部包括学校领导、总会计师、财务处处长等,占调研总数的38.60%;高校基层人员主要来自财务、审计、校办等,占调研总数的35.96%。

(二)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经过数据处理,结合总会计师访谈,对客体、主体、环境三大维度上的各个问题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1.客体层面:总会计师多校任职安排

(1)参加党委会的方式

党委会是决策机构,需要决定重大决策事项,包括重要财务决策以及分管部门处(科)级干部的任免等与总会计师工作息息相关的问题。问卷调研中选择“分别作为任职学校的党委委员,协商一个固定的基层支部”的占比最高,为39.47%。其次是“参加关系挂靠学校的党委会,列席另一校党委会”,占32.46%(该方式即上海市目前的做法)。

按照《上海市地方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总会计师履行的职责包括参与重大经济决策;对重大决策和财经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监督检查;对学校及其二级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考核提出意见等。如果仅仅“列席”党委会,对学校重大事项以及财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无投票表决权,难以保证总会计师作为专业人员在重大经济决策中的作用,会制约总会计师制度推进的有效性。综合调研结果和各方意见,如果多校任职的总会计师能分别作为任职学校的党委委员(将组织生活安排在一个固定的基层支部),将更有利于工作推进。

(2)不同高校办公室的配备

按照规定,总会计师单校任职应当配备符合副校级待遇的办公室。多校任职时,“不同高校分别设置符合副校级待遇的办公室面积,以便开展工作”占比最高,占52%,这与目前上海市委组织部和教卫工作党委组织干部处推行的做法一致;36%的被调查人员则认为另一高校办公地点可以机动设置。

就目前实际工作情况看,总会计师办公室的利用率很高,既是办公室又兼具会议室功能,与各部门领导的谈话时常涉及学校发展规划、资金决策、审计或巡视问题整改等重大问题,鉴于机密性考虑,机动的办公地点无法兼顾重要文件的保管和特殊来访人士的隐蔽性意愿。本文认为,不同高校分别设置符合副校级待遇的办公室是当前形势下的合理选择。

(3)薪酬待遇

根据《上海市地方公办高校总会计师薪酬管理办法》(起草后因各种原因未),总会计师平均薪酬标准一般相当于全市公办本科高校管理岗副校级领导平均薪酬标准的100%~120%;同时担任两校总会计师人员的薪酬,由市教委委托平均收入水平稍高的学校代为发放。

选择“任职两校中薪酬相对较高学校的副校级待遇+年终绩效考核奖励”的占比最高,达到40.35%;其次是“任职的两个学校中,薪酬待遇相对较高学校的副校级待遇”,占23.68%。其中,管理部门领导和高校基层人员赞同“任职两校中薪酬相对较高学校的副校级待遇+年终绩效考核奖励”的分别占51.72%、46.34%;高校管理干部中赞同“任职的两个学校中,薪酬待遇相对较高学校的副校级待遇”的占34.09%,赞同“任职两校中薪酬相对较高学校的副校级待遇+年终绩效考核奖励”的占27.27%。

本文认为,结合教委起草文件的薪酬分配原则,比较简便易行的操作办法是:平时工资绩效由档案挂靠高校发放,年末由另一高校补足差额。补差标准:(1)如果另一高校的工资绩效高于平时工资绩效发放学校水平,则补齐差额;(2)如果补差后所得工资绩效水平仍然低于全市公办本科高校管理岗副校级领导平均薪酬标准,建议补到平均水平为妥。

(4)任职条件

除满足总会计师任职基本条件外,“有高校财务管理经验”占比最高,达49.12%;其次是“有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和“具备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分别占比23.68%、20.18%;“具备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仅占7.02%。其中,管理部门领导、高校管理干部和高校基层人员对“有高校财务管理经验”的认可度分别达到55.17%、52.27%和41.46%。

可见,多校任职的总会计师工作对具有高校财务管理经验的要求最为显著,而对会计专业技术?Y格的重视程度稍有减弱。调查还显示,人们对多校任职总会计师的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理论政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比较关注。本文建议,对多校任职的总会计师人选,除满足任职基本条件外,可以侧重考虑财务管理经验、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相对较强的人选。

2.主体层面:总会计师多校任职困难

(1)总会计师与学校负责人意见不一致时的解决方式

《上海市地方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联签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第三条:联签制度是指高校开展重要和重大经济活动过程中,实行学校主要负责人联合总会计师共同签署审批意见的工作制度。联签制度能有效避免主要负责人“一支笔”带来的风险和有关负责人绕开校党委决策程序的现象。出现总师与学校负责人意见不一致时,管理部门领导“以学校意见为主,并将总会计师意见提交高校总会计师管理工作小组备份”的意见占到37.93%,高校管理干部和基层人员认同“学校负责人与总会计师协商解决”的各占59.09%、48.84%。

高校迅速扩张造成财务风险不断增加,许多项目都需要总会计师和学校负责人共同把关、联合签署意见。根据《上海市地方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联签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第九条规定:总会计师参与联签的重大事项,审核意见与学校不一致的,总会计师应及时向高校总会计师管理工作小组报告。在高校总会计师管理工作小组未做出正式回应前,学校应暂停该事项的执行。其他的争议事项,总会计师可以学校意见为主,保留自己意见并向高校总会计师管理工作小组书面报告以备案。

(2)不同高校工作冲突的解决办法

调查问卷中,管理部门领导最为认同“根据工作重要程度先选择与总师工作关联度大的工作任务”,占48.28%;高校管理干部和基层人员认同“尽量预先协调工作计划”的分别占到47.73%、58.54%。

结合总会计师访谈,本文认为,总会计师应尽量考虑学校主要领导在工作安排上的意愿,预先协调工作安排。无法妥善解决冲突时,应根据工作重要程度优先选择与总会计师工作关联度大的任务。不过,对于重要工作,事后“补课”非常必要。

(3)需要履行保密义务的事项

“两校的财务数据”和“学校的特殊要求事项”被认为最需要保密,分别占比85.09%、70.18%。相对而言,不少被调查者认为,由于就职的两个学校学科关联度较大,在“学科发展规划”上可以总会计师为桥梁,推进学科相互支持和帮助,借鉴、分享经费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3.环境层面:上级主管部门需解决的问题

(1)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业务培训讲师人选

《上海市地方公办高校总会计师日常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七条(培训实施)指出:总会计师的政策培训一般由党政机关负责人担任培训讲师;总会计师的业务培训一般由财政、审计、税务等专业人士担任培训讲师。问卷调研中,选择“相关政府部门决策者”的占比最高,达50%;其次是“业界顶级专家”和“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分别占比28.95%、17.54%。

本文认为,相比业界顶级专家和集团公司总会计师,政府部门决策者更了解政策制度和工作发展动向,业务知识的培训内容既具有前瞻性,又能及时指导工作。

(2)总会计师多校任职工作报告制度和交流工作会议召开频率

总会计师报告制度是总会计师向主管部门报告工作的有效渠道,有利于发挥上级委派工作的监督职能。《上海市地方公办高校总会计师工作报告制度实施细则(试行)》将总会计师提交报告分为三类:年度报告、专项报告和即时报告。问卷调研中,“年度报告和根据情况报送专项报告”被认为是最恰当的方式,占70.18%,各类被调查人员通常认为总会计师管理工作小组交流工作会议的召开频率不宜过高,“一季度一次”比较合适。

总会计师如果被频繁要求提交专项报告或进行多头重复考核,其工作负担会过于沉重。特别对于多校任职的总会计师,年末既要面临两个高校的述职考核和民主评议(目前是以档案所在学校的考核为主),还需要参加总会计师管理工作小组组织的上级部门联合考核,按照规定还需定期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等,考核和工作的压力会大幅度增加。此外,工作交流会议的频率不宜过高,否则会加剧两校工作和会议时间的冲突。

(3)多校任职的总会计师日常管理工作由谁领导

选择“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占比最高,达到44.15%。目前,为方便总会计师岗位设置目标的实现,上海市属高校系统采取的是一种创新的联合管理模式。上海市高校总会计师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由其所在两个学校主要负责,业务管理和考核由教委主任担任组长的总会计师管理工作小组主持,干部管理权限归属于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

(4)高校总会计师推行多校任职主要应解决的问题

选择“总会计师分管工作应该有所限制,以便聚力抓好主业的问题”和“总会计师的隶属关系问题”的占比最高,分别占比69.30%、64.04%。

对于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分工问题,主要依??《上海市地方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中的八项工作职责、五项工作权力确定。目前,任职分工正在由探索期向聚焦期转变。多校任职的总会计师需要承担两个学校的管理工作,在工作日程安排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冲突,建议在发挥工作优势的同时适当限制其分工,以便聚焦主责主业。

对于总会计师的隶属问题,采用“委任制”还是“委派制”,需要进一步研讨并细化规定。委派制属于垂直领导,总会计师对上级教委负责,只有处理好总会计师和校级班子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顺利推动工作;委任制下总会计师为班子成员,对学校党委负责,便于总会计师深入了解学校情况,主动融入学校工作,但上级教委更希望总会计师能在代为监督经济运行工作上发挥作用。上海高校总会计师的任职的设置方式更像是“委任制”和“委派制”结合的联合管理模式。总会计师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由所在学校主要负责;教委总会计师管理工作小组除了通过年度业务考核、季度会议定期督促检查工作情况外,还要对总会计师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此外,市教卫工作党委和市教委还不定期地检查派驻高校主要领导对该项工作的支持程度,借以推进工作。当然,联合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模式,还需要在未来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四、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问题的解决措施

考虑到我国总会计师的相关制度规范、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现状以及工作推进中面临的问题,本文构建了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系统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中最代表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体系的三大维度,即客体层面、主体层面、环境层面,它们渗透到多校任职的各个环节与构成要素,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作系统。任职系统图的中心代表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制度建设,需要高校、总会计师、上级主管部门“三驾马车”共同施力,聚力推进总会计师多校任职各方面工作的健全与完善。此外,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对总会计师多校任职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客体层面,高校视角:应当营造总会计师多校履行职责的和谐氛围。

一是高校党政主要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总会计师制度安排在高校治理中的重要性,从行动上带头支持并保障总会计师依法行使职权;二是宣传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重要意义,让广大教职员工理解总会计师制度的设立是完善现代大学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建立现代化大学的必然要求;三是组织总会计师制度的政策文件学习,加深对总会计师任职要求的了解,理解、支持和监督该项工作推进。

主体层面,总会计师视角:应当明确职责,科学、合理安排工作。

总会计师要认真研究并深刻领会《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依照其赋予的职责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作安排。特别是在总会计师多校任职时,对于不同高校的精力分配问题,需要把握分寸,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具体到校内的分管工作。前期可以从尽快熟悉了解学校工作的角度,适当从较宽层面安排些相近工作。但是同时负责两个学校的总会计师,任务繁重程度不言而喻,建议推进该项工作时,还是要明晰总会计师工作职责,聚焦主业、履行主责,真正发挥总会计师的作用。

环境层面,上级主管部门视角:应当尽快补充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相关制度条款。

上级主管部门应根据《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等政策规定,结合上海市教育制度改革,并参考调研结果,尽快补充高校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相关制度条款,从规则上为总会计师多校任职提供制度支撑。

根据问卷调研结果,结合对客体层面、主体层面、环境层面的分析,提出推行总会计师多校任职的建议,如表2所示。

五、结语

学校管理工作经验总结篇8

一、研什么

时下,农村校本教研仍然是“涛声依旧”,茫然无措,不知该研些什么?笔者认为应从研究自己的行为,解决自己的问题人手:

1、抓理论学习

校本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不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为此,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一些新理念、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经验等。

2、抓集体备课

在教师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再组织同年级段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与同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明确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等。

3、抓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其操作程序大致为:⑴ 选择课题。应以问题为中心,从学校或教师实际需要出发。把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求得问题的解决。⑵ 围绕课题搜集材料,选择、整理材料。⑶ 开展课题研究。在学习和研究中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师研究与专家指导等相结合。⑷ 课题研究结题。教师要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并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今后进一步进行探讨。

4、抓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等。

5、抓教学反思

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为此,我们强调教师勤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记录课堂意外收获,做好课后“备课”。教后反思书写形式上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一定要有实效性。

6、抓总结提炼

抓总结提炼对教师升华认识很有好处。要求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把教学过程经验总结出来、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形式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从而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并用它去指导平时教学实践,以提升自己业务水平。

二、怎么研

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应做好“三个结合”,即教研与教学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教研与师训相结合,以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1、开展讨论与交流,提高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开展教育科研的大讨论,转变思想观念,澄清部分教师在校本教研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其实,课堂教学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修改与完善的过程,已经伴随着研究的性质。关键问题在于教师是否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探讨、总结、创新。为此我们要立足于平时每一节课教学与研究,把“教学”当作“研究”,勤写教后随笔与反思,大胆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就是校本教研。

2、广泛学习与宣传,形成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校本教研的氛围是进行校本教研的保证。校本教研的氛围主要指观念氛围,我们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的理论,邀请教育科研专家以及市进修校老师到校进行教育科研方面的讲座与指导。引导教师树立三个观念:⑴ 明确教研与课改的关系,树立“教育要改革、教研须先行”的观念。⑵ 明确教研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树立“向教研要质量”的观念。⑶ 明确教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研的主力军”的观念。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能树立“教研先导”,“向教研要质量”的思想观念,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之中。

3、加强领导与管理,构建校本教研的管理体系

首先,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组织领导,保证校本教研工作组织到位。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课题小组,制定各科课题实验方案。帮助教师总结教育科研成果,要求每位教师平时要注意教研资料的积累。学校每学期均收集每位教师的教科研经验总结或论文、最佳教案、教学随笔等材料,并将其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其次,完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实现校本教研工作到位,一是目标管理,每学期制定具体的校本教研管理目标,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二是过程管理,包括课题确定、实施方案、探讨研究、阶段总结材料或论文以及对现有科研成果的评估等程序。

上一篇:三支一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学教学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