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7 03:29:09

课外阅读工作经验总结

课外阅读工作经验总结篇1

关键词: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87-01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延伸与实践,是课内阅读的延续拓展。为了总结经验,摒弃不足,使课外阅读指导更趋于系统化和科学化,更好地完成新阶段的实验任务,现将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1.了解小学生阅读的现状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中不但对学生的阅读数量有所了解,还对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行分析,为后期的研究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制定阅读实施计划

为了使课题实验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课程,资源开发资料及相关理论后,通过集体讨论制订出一份课题实施计划。

3.开展阅读活动,实施阅读计划

围绕课题,我们按时开展了实实在在而又卓有成效的活动。上阅读方法指导课,结合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实效针对学生好读书却不得要领,或只看热闹,或纯为猎奇,读书不少收效却不大的现状,除课外指导,还进行了课外拓展,课题组老师进行了"如何阅读科学小品文","如何做读书笔记"的课堂教学。教学中向我们展示了指导学生阅读的步骤及方式方法,我们感受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中,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活动后教师们积极进行有效地教学评价,在研讨中探索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实际指导方法,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让学生定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巩固阅读成果,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展、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二)、写、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本期举行了征文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说、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三)、说、考查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老师们利用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讲故事比赛,交流读书收获、读书方法,开展课外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竞赛中,愉悦的交流中掌握大量的课外知识。

4.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对阅读教学理念有了初步的了解,逐步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总结"的科研习惯,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自信心得到维护,学习积极性也进一步加强。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同程度提高了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一定能力,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又采用了多种手段加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积极性更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一定的提高通过开展阅读活动以后,学生读书更多了,阅读面大大开阔了,分析理解能力也有了提高。在语文课堂中常常有学生说我从某本书上读到了什么知识;好多同学的独立解题能力也提高了。读中学写,加强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水平也有了提高。

5.学生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生阅读面窄,在选择书籍时,喜欢故事类书籍,这样,所得就有限了。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素质不同,阅读的现状出现了较大的不平衡。由于平时工作的忙碌,老师给予学生阅读的引导和指导做得不够。

6.下一步研究学生阅读工作的设想

在下一阶段实践中,将对学生进行各类文章学习方法的指导作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浓厚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了;读书的有效性有所提高了。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一如既往、深入持久地开展课外课题研究,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里徜徉,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教育实践与研究》

[2]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

课外阅读工作经验总结篇2

要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插上翱翔的翅膀。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并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目前最为重要的工作。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实践,阅读课堂的“下放”就成了当务之急,老师必须要还学生以自由,才能使学生体验到个性化阅读快乐。

首先,在“读”上下功夫。我们都知道阅读教学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读”,学生既然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自然要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了。要让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的合理性,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时遵循科学规律对文本进行“百遍”阅读。如果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去解决一些问题,阅读的第一步基本上就可以完成任务了。在这一点上,学生大多能够比较理想地完成任务,只要教师带领学生做过类似的一些预习,学生就会模仿教师的方法和步骤规范地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另外,如果学生还能够通过阅读发现一些问题,阅读就进入了第二个境界。我经常让学生在预习过后,提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留出一定量的时间来专门解决学生的疑难。其实,学生的大多数疑难问题,都在课堂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假设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一些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授之以渔”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在这种时候,老师经常要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得出更规范的总结性学习规律,比如在进行小说阅读时学生对于人物性格的分析经常出现一些思维的误区。我就在点拨的时候为学生总结了我的个性化总结,比如主题等于时代背景加上主要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等于人物身份加上任务性格。人物性格等于描法加上表达效果等。而描法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得出较好的归纳。再前进一步,在循序渐进的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做到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就会达到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的境界。这也为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以读促写,以写激励阅读的效果。

其次,在课堂上,老师要将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讨论中自然生成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和阅读体验。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小组合作探究法重新对自己的阅读方式和方法进行有效的修正,从而达到以趣促学,以竞争促进步的局面。另外,使用学案教学法,也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堂阅读课,我都会让学生进行学法总结。在学生从生涩到自如的讲解,竞争,互相挑剔,互相欣赏,甚至互相激励的场景,使语文阅读课堂上出现生气勃勃的景象。

再次,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少而精地加以点拨,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而不是老师高高在上,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了。

课外阅读工作经验总结篇3

【关键词】阅读; 整合; 延伸; 活动;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241-02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七项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我针对这项目标,确立我校语文组课题为“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新模式”。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校实验教师锁定课题既定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 ;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扩大阅读面 ;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合作阅读的能力;小学阶段能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认真解读文本,把握文体,立足课堂,有机整合课外文章,让学生进行延伸阅读。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和研究实验。在探索、摸索的实验过程中,有些收获,现与各位小学语文教育同仁探讨。

1 认真解读文本,把握文体,立足课堂,有机整合课外文章,进行延伸阅读

在实验阶段中,实验教师精心研读课题的研究方案,认真解读文本,把握文体,立足课堂,有机整合课外文章,进行延伸阅读。实验教师的观摩课堂上,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课例具有示范性,真正把课外阅读引领进课内,探索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得益多:学习兴趣浓、阅读广泛、情感流露真实、学习质量普遍提高。各年级参与研究的老师所开的课围绕“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新模式”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课题,精心设计课例。

1.1 抓住课文重点句段,整合同题材、同类型的课外语句。

如:江平英老师的《花钟》一课,就抓住课文的重点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入地品词读句,品读出作者抓住花儿的形状进行描写,把花儿开放的样子写活了;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插入了课外同题材的描写花儿开放的美文让学生读,加深学生对语句的感悟,然后又让学生仿写。学生情感被牵动,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教学效果佳。

1.2 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无痕整合课外读物。

刘铭荣老师的《少年闰土》一课,在课中让学生描画少年闰土的外貌特点,继而精心设计了一个填空;()的少年闰土。接着他又巧妙地说“少年的闰土的形象不但在鲁迅的心中是这样活泼可爱,在我们的心中也留下了鲜活的印象。那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成长以后又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呢?”这一问一出口,马上出示这样的填空:()的中年闰土。这样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的思维开放了空间,让学生自发地产生阅读的欲望。自然而然地对课外的文章《故乡》产生了阅读兴趣,《故乡》这篇有关描写中年闰土的片段,就很自然地走进了课堂,不娇柔不做作,就“随风潜入夜”般“润物细无声”。

1.3 以节选课文为基点,向整个作品延伸;以某一作家的作品为基点,整合名言、警句、格言。

曾俊盛老师的《草船借箭》文题设计新颖独特,通过用四字刻画人物性格特点,让学生不得不读《三国》,向整个作品引申。

雷继梅老师执教的《匆匆》则紧扣珍惜时间这一主题思想进行大量的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的阅读,即让学生明理,又让学生积累语言。

1.4 以课文为契机和阵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课外多翻资料,多查阅一些有用的书籍,多接触一些名人大家的经典著作,以扩大知识面,增长阅历,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江雪清老师执教的《太阳》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和阅读有关“太阳”的资料和有趣的传说《后羿射日》,学生对太阳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知识的储备。课题研究活动培养了学生乐于读书,勤于读书,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师们认真写好教学案例,撰写教后反思,每节课开完之后都有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评议。

2 结合课堂开展各项专题读书活动,整合课外读物,培养读书习惯,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2.1 在课题实施中,课题组首先要求各位实验教师先分年级定好阅读计划并制定好开展专题活动的方案。低年级的老师主要从识字教学生活化趣味化,开展课外识字活动入手;中年级的教师以发展学生阅读词语水平,提高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为突破口;高年级教师则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经过实验老师的反复探讨与研究决定分年级开展如下阅读活动:

①低年级开展“聆听阅读”半小时和“识字乐”、做“识字剪报”活动。②中年级开展“家长与孩子同读一本书”活动;主题为“热爱祖国,健康成长”的美文诵读比赛活动;做“我的阅读收获”卡;做阅读小报; ③高年级开展“经典文学诵读”半小时、主题为“热爱祖国,健康成长”读书乐演讲活动;写读书心得;编辑“我的阅读书库”;收集积累美段、美句等活动。

2.2 有计划地组织各年级学生读书活动,如低年级“古诗、拼音故事”读书月、中年级童话阅读月、等高年级美文读书月。并且做到“重过程、讲实效”,努力使每位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各有所得。我们的读书活动以月为单位,分四个阶段进行:①、泛读阶段。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由阅读,广泛阅读,大致了解阅读内容就行。②、精读阶段。主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能够读通、读懂、读出文中表达的意思;理解阅读内容,并能进行赏读。③、研读阶段(适用高年级)。主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深入研读,写出读书心得。教师因材施教,适当点拨,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悟,有所得。④、总结阶段。主要通过举办“读书收获”小报展示、评选“读书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他们投入再阅读阶段作心理准备,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

3 “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新模式”课题研究中产生的问题

3.1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读物,因我们市的书市的原因,孩子可选的读物不多。

3.2 教学中虽然重视资料的收集与取舍,资源的整合,解决如何利用资源的问题,但是发现学生仍然是无法根据课文的内容有效地取舍,长篇大论地抄写下来或背下来。

3.3 教学中如何教学阅读方法,增强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3.4 如何将积累与运用有效地结合已迫在眉睫,学生虽然积累了很多语言,可是真正会运用的却不多,从习作上看,华而不实、记流水帐式、绕弯子入题慢的现象较普遍。

课外阅读工作经验总结篇4

一、课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一)理论依据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哲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积累词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量必须达到145万字。然而对农村偏远地区来说,阅读量要达到145万字是比较困难的。基于当前农村的阅读教学状况,学者们也提出了新的教学方式来增加学生的 阅读量,提升语文素质和水平一一群文阅读。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 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二)政策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指南,它指出语文课程编写理念是“全面提髙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主张在教学中使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传统单篇阅读教学,重视文本内部结构,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语 文价值,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向形式为主,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易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理论和现实的矛盾加快了新型阅读教学方式产生的速度,群文阅读重视自我建构与集体建构,强调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鼓 励学生多元理解文本,学生必须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才能实现对文本意义的 建构。同时学生在众多文学作品熏陶下逐渐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三观。群文阅读教学思想与课标提出来的理念不谋而合,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 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在“课程目 标”中规定学生在第一、二、三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 @而当前小学语文整套教材的字数在15万所有,达不到课程目标的要求。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或者说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阅读量的问题,而且学生阅读素养、阅读思维都会的到发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群文阅读”立足于践 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精神,牢牢把握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突破并极大拓宽学生阅读资源的 结构和来源,是对传统语文的阅读教学思想的有效补充和重要创新,有利于小学语文课程 和教学的发展。群文阅读是让“全民阅读”落实到课堂中的重要途径。群文阅读有利于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

(三)现实依据

课标要求小学六年达到145万字的阅读总量,其中第一学段(1-2年级)不能低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不低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不低 于100万字。单纯依靠阅读教材中的文本是难以到达的,以部编本二年级课本为例,二年级上册共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4篇文本,每篇文本大约250-400字之间,一册书文本基本上在8000到12800字之间,这个阅读量是远远不能达标的。部编本教材的主编温懦敏也坦言:“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在上课中,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内的文本,应该把目光放远,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利用课外优质阅读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 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

经过前期的调查分析,我校学生在作文方面的兴趣不浓厚,惧怕写作;写作时不能将平时积累的词句加以灵活正确地运用;经常出现记流水账,抓不住重点,也不按一定的写作顺序来写;写作时脱离了现实生活实际,多数是“编”故事,表达不出真情实感来…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提出了“农村小学群文阅读与习作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

二、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的联系

众所周知学习语文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把写作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以阅读教学的契机,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扩大阅读量,构建群文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我校决定以“在群文阅读中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为题,开展教学研究。

作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手段,写作水平是学生综合素养的真实体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语文课程课标》在关于写作总目标的陈述中特别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在当前课程改革大潮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作文教学的关键。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研究以xx学校低、中、高段学生为主体,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分析了学生目前的在阅读、习作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确定各学段一至二个班级为研究对象。

四、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学阶段是儿童阅读与习作兴趣养成、方法掌握的奠基阶段,同时也是培养良好写作习惯的关键期。以习作为目的的群文阅读实践有利于集中思路,丰富并拓展习作内容。小学生中高年段群文阅读与习作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大概分三部分,从材料的组织搜集,过程与方法到形成策略。课题组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实践研究。具体内容为:

1.如何针对学生兴趣及作文类别有目的选取群文阅读材料。

2.如何实现在群文阅读中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

3.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的模式建构。

五、课题实践研究的目标

(一)学生层面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想写的愿望。

(二)教师层面

1.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摸索出适合农村学生的群文阅读与习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家长层面

1.让家长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2.引导家长乐于阅读。

(四)学校层面

1.营造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2.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与办学品质。

(五)课程层面

1.将优质多元的阅读教育资源引入课堂,积累群文素材。

2.研发适合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师读本和学生读本的校本课程资源。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与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理论建构“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分类训练目标“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课程资源开发 “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课程资源利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阅读与习作能力影响的实验过程性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撰写研究报告

(二)实施方法

1.学习多样化,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通过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选派教师参加全国或省、市、区、群文联盟小组的群文阅读研讨活动观摩、培训;充分发挥本校教师骨干带头作用,组织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优质示范课评议活动。

2.活动具体化,保障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的有序开展。

将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课程排入课表,间周开展一次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课程;对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课程实行集体备课,全镇分年级建立集体备课组,要求每个集体备课小组每学期要完成适合该年级学生的8个议题、选文及8个教学设计;开展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的课堂研讨、赛课等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经验文章及教学设计的征文比赛等。

3.课程校本化,确保课程资源切合实际。

研发部编背下村小学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的课程资源。以校本教研为依托,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有效对接,形成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的研究体系。实验教师通过对群文阅读系列教材、《学语文之友》杂志、《新群文读本》、诵读图书等优质课程资源的使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研发以小学叙事性记叙文为主的群文阅读课程资源,以支撑实验的有效开展。

4.档案规范化,加强课题过程资料归档。

各实验教师应认真负责,进行建档。本课题要汇编的资料有:课题研究方案,学期计划、阶段小结、优秀论文等。每次活动的资料应包括签到表、活动通知、活动布置、活动总结、信息报道、活动剪影等。

(三)研究阶段

1.课题准备阶段(2020.3~2020.8):申报课题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分工到人,各明其职。

(2)调查、分析现状,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申请立项。

(3)思想动员,加强课题研究理论方面的学习。

(4)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课题实施阶段(2020.9~2022.8):建设“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理论架构,开展群文阅读与习作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建构“群文阅读与习作”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1)间周一次理论学习,研讨、搜集、整理课程资源。

(2)外出观摩、学习。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

(3)在实验班级设立班级小记者站,建立校园新闻站。

(4)开展学生读书心得交流活动。

(5)间周一次交流课,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共同提高。

(6)“群文阅读与习作”进课堂。

(7)学校组织每期开展一次“群文阅读与习作”赛课活动,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在反复的打磨中得以提升。

(8)组织教师开展实践活动,探索“群文阅读与习作”课堂教学模式,并做好记录,确保课程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9)教师收集好自己的学习笔记、听课笔记、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撰写论文和学习总结,鼓励教师们撰写相关经验文章。

(10)设立群文阅读QQ群,让语文老师都加入该群积极分享群文阅读教学的成功经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个互帮互助的学习平台。

(11)积极承办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组织教师参赛、观摩并参与评课。

(12)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师培中心、片区、区级及以上的培训、学习或研讨,定期开展学习心得交流会。

3.课题总结阶段(2022.9~2023.2):总结经验,推广成果,深化研究.

(1)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成果展示。

(3)对于在研究中形成的所有材料进行汇总、整理,并认真撰写结题报告,进行总结提炼和研究成果的综合评估。

七、主要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采用观察法进入群文阅读的课堂,直接参与了 22名教师执教的“群文阅读与习作”课堂观察,观察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和行为以及学生的反应。观察工具有录音笔和观察记录 表,在随堂观察的过程中笔者用录音笔和记录管记录下课程的全过程,并且在课程结束后 做了及时的整理和分析。

(二)调查法

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了解现在的课堂阅读教学状况,包括阅读内容、基本模式、课堂容量、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阅读的需求、建议等,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依据和方向。

(三)文献法

文献法是本研究所米用的基础性方法,它为本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文献基础和理论支 撑。笔者在CNKI上,分别以“群文阅读”、“小学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教学”、“辽 宁省群文阅读教学”进行搜索,并利用图书馆及网络媒体查看群文阅读以及研究方法等相 关书籍。通过运用文献法了解群文阅读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 的基础。

(四)非正式访谈法

本研究还采用了非正式访谈法,简单来说就是与教师进行了随意的交谈。在非正式访 谈当中,教师和学生询问与研究有关的事情,一般安排在课堂观察之后,作为课堂观察的 辅助方式,目的是了解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等。根据研究目的,围绕研究 问题,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笔者对10位教师进行了非正式的访谈,在征得同 意的情况下进行了录音,以便对研究中相关问题的解释性理解。

(五)实物分析法

实物分析法主要是通过收集学生和教师的文本、图片等实物资料,为研究者提供进一 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笔者在调研过程中收集了 7个班级的学生课堂学习成 果,包括学习单、任务表格、档案袋等。

(六)经验总结法

参研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整理、搜集优质的课例,注重经验的总结,将一些有价值的课堂实录、活动设计、教学案例等备案,开展横向、纵向的交流,也为后期集结成文集准备素材。

(七)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将吸收学校初中语文教师共同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行动研究法渗透在学校教师研究过程当中,把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引导并组织语文教师从各种渠道搜集资料,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开展协作式研究,解决问题,寻找规律,由浅入深地开展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反思实践者”是本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观念。

八、保障措施

课题组主研曾参加过区级课题研究。他们都有积极参与的热情,有丰富的研究经验,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主研教师中有语文教研组长、有市、区级骨干教师,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人员保障

成立“统编教材背景下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的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工作领导组,具体负责本课题的管理、协调、指导等方面的工作:

组长:

主研人员:

(二)制度保障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学校分管领导定期检查、督促,每学期召开两次课题研究工作研讨会。我们以“有重点、规范化、求实效”为工作思路,建立了一整套课题管理制度,如:《“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领导小组及职责》《“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课题组工作制度》《课题组档案管理制度》《“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经费保障制度》《“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教师考评办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与习作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课程资源保障制度》等。

(三)技术保障

专家引领,充分借助于课题规划部门、科研部门、专家的智慧;同时,邀请专家学者到校确保技术层面的专业指导。

(四)课题经费保障

学校为课题组提供较充足的经费保障,将课题研究经费(计划资料费:1万,培训费:3.5万,成果打印:5000元)纳入学校预算。

九、成果及形式

(一)认识性成果

(二)操作性成果

1.找到适合指导农村小学生的群文阅读与习作的教学方法。

2.摸索出适合农村小学群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物化成果

1.《“农村小学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的工作报告》

2.《“农村小学群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报告》

3.《教师读本集》

4.《学生读本集》

5.《教师论文选》

6.《学生作文选》

课外阅读工作经验总结篇5

    学生直接进入课题组,被要求完成所分配的实验内容,看似绕过选题、立项直接进入课题的实施阶段,但因标书在描述方面较为概括,某些实验内容或实验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不尽合理甚至方向偏斜,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科研主观能动性及创新精神。在选题立项方面,课题负责人要特别注重个人科研经验的传授,并将此作为科研规律性的东西与学生分享,比如个人专业兴趣、大量文献阅读、相关领域跨学科学习(如视网膜是脑的延伸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学科领域的发展对视网膜疾病的研究常常起引领作用)、前期工作基础及从同行尤其国际前沿会议中获得灵感,找出兴趣领域的热点及空白,与自己的专业实践及专业背景相结合并充分考虑其创新性及可行性。学生在课题实施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主要通过在科研实践中体会、思考与解决,笔者利用自己的科研思维给学生以启示。

    2提高文献查阅及文献处理能力

    科研课题的新颖性要求必须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以了解本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检索、阅读及处理能力是科研能力的重要一环,对于基础研究尤其强调英文文献的查读。笔者首先要求学生精读基金申请报告中罗列的参考文献(主要是英文文献),透彻理解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进一步自行查考相关文献并综合分析信息内容。现阶段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使用电子图书馆及网上资源,但英文阅读能力仍需重点训练及提高,这是从事科研工作重要的基本功,无捷径可走,只有大量的阅读。

    3掌握基本实验室技能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笔者课题常用的实验技术包括视网膜组织切片及铺片的制作与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定量PCR及免疫印记技术)、细胞培养、细胞转染等。学生根据所安排课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学习上述实验技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在反复的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们不但逐渐熟悉并掌握了这些基本实验技术,其科研思维及科研意志也得到了磨练.这是其他科研培训方式所不能比拟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这些硕士研究生多来自眼科临床专业,笔者要求他们必须掌握不同层次视网膜的组织和病理学结构特点、不同神经元的分类及排列,毛细血管及各种胶质细胞在视网膜不同层次的分布特点及功能,尤其是视网膜色素上皮与BRUNCH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毗邻特点。以笔者自身的经验,熟悉视网膜微观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将对今后在临床中学习纷繁复杂的容易使人产生畏难情绪的视网膜疾病大有裨益。

    4实验结果汇报与论文撰写

课外阅读工作经验总结篇6

关键词: 作文教学阅读教学 整合模式 实施过程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文天生重要。”确实如此,人的一生所学课程,没有什么会比语文更有魅力,更显重要。语文教学的两大构成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任何事物在一个系统中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两项主要内容,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二者必然存在着互动性,要注重这两者的互动性,建构其互动模式,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

一、问题的提出

作文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成为多少年来许多有志教师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近30年来作文教学的广阔天地流派众多,异彩纷呈,他们的奉献与投身使作文教学改革闪烁着灿烂的光芒,也使作文教学在研究与改革中不断发展。

进行阅读作文序列化整合教学研究,试图从阅读作文整合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能让我们更多地吸取经验,更多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与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我校作文教学源远流长,早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以作文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素质”的办学思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更是把作文教学作为重中之重的教学目标不断强化。因此,从研究者对研究的学校背景来看,本课题研究在本校具有可行性。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使以往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我校是一所拥有700多名学生的学校,其中进城农民工子女占三分之一,这些学生纯朴、勤俭,有较强的上进心,但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家庭语言环境差、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文化信息来源极其有限(农民工子女家中父母苦于生计,无法购买课外的读物,大部分家庭没有电脑,更重要的是家长没有对孩子智力投资的意识);另外三分之二是城镇学生,几乎是独生子女,整天过着“两点一线”生活,单调的生活极大地限制了孩子的生活空间。大部分学生写起作文就头痛、没兴趣、没信心,教师指导作文、批改作文煞费苦心,也无济于事,有的家长干脆让孩子背现成作文,更没有系统的阅读计划,长期陷于“少、慢、差、费”困境。

二、文献综述

1.国外

美国学者克莱默认为,促使儿童书面语言充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语言的创作,即创设一种情境,使儿童感到自己是真正的创作者。维果茨基是第一个在心理学中把书面语言作为特殊信号活动进行专门研究的学者。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赞可夫认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它总要让学生掌握字词句篇的知识技能,但是良好的心理能力则是掌握语文能力的心理学前提。心理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持有同样的观点,他为1-10年级的学生精心设计了500道作文题。这些命题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2.国内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阅读是获取信息,写作是输出信息。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和深化。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课外阅读、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叶老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领会写作技巧,并用学到的知识去学习写作,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当然,反过来又会促进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朱永新教授在构建理想课堂上,提出了“六个度”的实验概念,即参与度、自由度、延展度、亲和度、练习度、整合度。建构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具有较高的读写能力。

“课堂中作文整合教学方法研究”是针对语文教学读写剥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不好学以致用的陈旧教学观念和教学现象而确立的,他研究读写教学规律,构建和实施读写互动的教学新体系。课堂研究以阅读为基础,以思索积累为载体,承设一种或多种阅读情景和途径经过行之有效的阅读欣赏,对其写作技巧、构思立意、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和多角度转换,带动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文章读之极熟,则在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野,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题的确立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真正教会学生懂阅读会写作,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语文能力。我校学生有着积极努力的意愿,并且在朝夕相处中和我有着高度的默契,而我在工作之后也积极投身课改,多次参加有关教学改革的培训会、研究班,自身有一定教改的优势。

三、概念界定

1.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指教师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作文目标、作文内容、作文进程对学生所实施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初中语文课堂

课堂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学生拥有的生活世界,是学生实践、体验、理解、创造的空间。课堂的核心效益是为学生、为生命的幸福、为生命发展、为生命的可持续发展。语文课堂学习的方向有三:一是学习规范的语文,规范地读说写;二是学习生活的语文,要关注时代主题,关注身边事件,关注地域文化;三是学习生命的语文,语文课堂要顺乎生命成长的规律,是生命内心深处的智慧表达。这实际上是引导我们努力创建初中语文的有效课堂。

3.初中语文课堂中作文整合教学方法

就是改革以前的单一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模式,而采用的一种兼顾二者、共同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在二者之间建立互动关系,相互渗透与作用。课堂作文序列化研究强调在读写过程中,把读与写自觉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以一定的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双向互动的情景与模式,让学生带有目的地去进行阅读欣赏,写作技巧分析,处理各种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由被动转为主动,把读的过程转为写的过程,把写的体验再融入读的过程中,通过把读和写变成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达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合拢,实现阅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

四、研究目的

1.找到整合教学的方法。

2.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研究内容

1.建立整合作文教学的模式。

2.凸显素质教育新思维,培养学者型教师。

3.构建语文学习新模式,培养能力型优生。

六、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二年级四班的30名学生。

2.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3.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8年7月至2008年10月为准备阶段,完成组织动员,初步引导工作。

①学习有关读写结合有效结合理论,提高认识,初步掌握课题研究方向。

②课题立项后,随即聘请本校市级,区级骨干教师为课题研究导师。市级骨干教师作了具体的指导谈话,并给二年四班的学生作了一场富有指导意义的读书报告。这些充满激情的报告会,让师生受益匪浅。

③制定总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开题论证,修订方案,初步建立课题管理制度。

(2)实施阶段。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为实施阶段。

①建立模式。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为达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语文学习境界,我努力寻找一条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学习能力的途径,通过探索,构建“课堂作文序列化整合”的教学模式,如下所示:

阅读―名篇导航―泛读感知―精读感悟―积累思考―习作引路―借鉴―写作

写作―收集信息―筛选信息―提炼信息―内化吸收―写作设计―仿创―阅读

阅读与写作的各个步骤间相互作用,整个课型流程环环相扣,从阅读起步,互为促进,节节相生,其教学流程可以分四步走。

第一步:名篇导航与收集信息。作文写作中源源不断的活水就是写作的材料,而阅读名篇名著就是获取素材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第二步:积累思考与内化吸收。学生没有阅读,就没有信息的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丰富的作文素材,作文时常常因此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但是阅读文本在量积累的同时还要善思考,分清美丑,分辨糟粕与精华。

第三步:习作引路与写作设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初次作文或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可以借鉴他人习作,仿写与鉴写是比阅读更进一步的原作再创造,写的过程要通过联想、想象,把作者的语言文字、写作技巧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写作技巧。

第四步:阅读与写作。阅读是积累,写作是创新,它们是唇齿相依的两个体系。没有阅读的写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写作的感悟就没有阅读层次的提高。名篇名著美文古诗的阅读,不仅能陶冶学生思想情操,丰富审美感受和信息的积累,而且能更有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②课堂实施。

引导学生阅读名篇名著和同龄人的优秀作品。每次作文训练分三步走,第一步:名篇导航;第二步:习作引路;第三步:写作设计。一步比一步高,以阅读名著名篇为先导,充分开发阅读资源。

③课堂调整,再度实施。

④继续改进,向外推广。

⑤反思小结。

扩大阅读视野,张扬写作个性。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阅读,必然是多元的,我们指导学生阅读,主要是以书面阅读为主,还兼顾他类阅读,毕竟作文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阅读,人生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写出的作文也只能是闭门造车,空洞无物。

(3)总结阶段。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

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报告,并形成论文资料。

七、预期成果

1.找到作文整合的具有实效性、应用性的方法。

2.给学生带来学习方式的改变。

课外阅读工作经验总结篇7

中小学有了图书馆,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格伦·多曼说过:“每个儿童出生时就有的潜在智能比达芬奇使用过的还要大得多。”许多科学研究也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这正是人所特有的极其宝贵的价值所在。因此,大量的好书,对提高中小学生语文素质教育来说无疑是鼓励和支持。书本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它是生活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尤其是语文,它与人们的日产生活有着无比密切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书籍来了解生活,增长知识和累积经验。

书本是知识的载体,人类的社会生活、社会生产经验以及科学文化知识大都是靠书本来传承,不可能全部由前人亲自言传身教。因此大量的知识、经验不可能全部由课堂教学(课本或教师)来传授的,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书的阅读,才能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及社会生活经验,将来才能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地发展进步,人类才能走向高度文明。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于阅读种种书。”课文只是教学的载体,它不能涵盖所有的语文知识,更不能囊括所应具备的素质的要求。人们在学校课堂中读的书是极其有限的,应大大加强课外阅读量。有人形象地将课内阅读量比作太阳系,而把课外阅读量比作银河系,可见课外阅读量之大。因而能显示出中小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之高和作用之大。

众所周知,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能净化人的心灵。书中人物的嬉笑怒骂会让人为之动情,故事情节会叫人牵肠挂肚,书中的善恶美丑会令人感慨万千。尤其是那些古今名著,更是让人乐在其中。《红楼梦》让人感叹黛玉的不幸;《水浒》让人领略了一百单八将的英姿;《三国演义》使人了解三国时代诸侯割据,战乱频仍的社会局面;《西游记》让人羡慕孙悟空超凡的本领……由此可说开卷有益,且受益匪浅。道理显而易见,大量事实更是足以证明,课外阅读对素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在少年时期就喜欢认真读书,他的阅读面很广,包括中外历史、现代文学、古典名著,当然更少不了物理方面的书。还有科学家侯德榜,在少年时代就酷爱读书,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假日在姑妈家中休闲,总是手中捧着书,如痴如醉,他不忘“好生读书,你得要强”的家训。结果十门功课不折不扣考了1000分,读课外书不但丝毫不影响学习成绩,反而使他的知识大增,运用起来得心应手,结果在1921年10月,31岁的他取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

马克思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有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总是挤出时间看书。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的天地,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还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鲁迅提倡博采众家,他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他还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他还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他们是如此,中外历史上又有多少名人在青少年时期不是如此呢?他们频繁地涉足于图书馆、阅览室,通读大量的书籍,猎取渊博的知识,才有了后来广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才有远见卓识,才华横溢,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

人生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的,青少年时期,精力最充沛,记忆力最强,是读书的最佳时期。因此学校图书馆应具备适合不同年龄阶层的不同书刊,以供阅读。阅读是一种综合性吸收,而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无异于釜底抽薪,对学生能力的养成也是致命的缺陷。语文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兴趣阅读。

社会在不断进步,科学在飞速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我们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了解,需要学习,需要探索,因此必须抓时间、挤时间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扩大课外知识的阅读量,只有如此,才能提高素质,才能在改革大潮中游刃有余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做个新时代弄潮的好手,也只有这样才能强我中华、壮我国威,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中小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课外阅读工作经验总结篇8

教会;课后;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09(B)―0060―02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呢?笔者想就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

对于预习,我们绝大多数化学教师都非常重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却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为此,我们教师应格外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时,可结合课文,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提几个有吸引力的问题或做几个现象十分明显的实验,从而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课文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师在布置学生阅读《氨气》一节时,可给学生观察一瓶氨气,并做喷泉实验,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氨气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在课前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

2.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阅读要求。阅读要求要明确具体,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更要让他们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开始阶段,教师可将这些要求编成具体的问题并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一段时间后,可将讲义缩简成阅读提纲,写在小黑板上布置给学生。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便可逐步要求学生通过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自己提炼出阅读提纲了。

3.加强检查,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为了使学生能在课前认真阅读并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严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开始时,教师必须亲自一个一个地检查,不让任何一位没有完成阅读要求的学生蒙混过关。一段时间后,教师可通过同学相互检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教师便可采用学生自我检查、教师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课本及阅读笔记,也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了。这样,经过一个时期的严格要求,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了。

二、课堂阅读,重在教会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怎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格外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重视文字叙述,更要重视表格、插图。不少同学在阅读化学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其中的表格、插图就不太重视了,眼光往往是一扫而过。实际上,化学课本中的表格是十分重要的,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通常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化学课本中的插图由于简单明了,能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使人更容易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插图。

2.重视普遍性,更要重视特殊性。在课堂阅读指导中,我们教师还要重视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事物的规律。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时,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同一类有机物的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这一规律。这就是规律的普遍性,而对于事物规律的特殊性,则由于学生在阅读时不是太注意,所以,我们教师在阅读指导中更应要求学生引起重视。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卤代烃的密度变化就不符合上面讲的一般规律,它的密度是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减小的。在阅读指导中,针对学生容易忽视的特殊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即对同类事物不仅要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联系之处,更要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特殊之处。

3.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许多学生在阅读化学教材时,十分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这主要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能熟记,但对它们的引出过程、推导过程却不太清楚;对化学实验的结果能熟记,但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操作原理记不清楚等。所以,我们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还必须要求学生重视对化学过程的正确理解,因为看书不仅要知道结果,更要知道过程。

三、课后阅读,重在提高阅读能力

课后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

1.归纳总结。学生课后阅读的第一关是对已学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上完一节新课后必须在课后认真阅读课文,并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力求牢固掌握本节的知识重点、难点。在学完一章后,必须对全章知识进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总结,从而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要注意的是,我们教师在布置学生做这样的阅读作业时,应不再布置其他书面练习,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归纳。教师对学生归纳总结的作业本要认真批阅并写出评语,对总结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发散思维。学生课后阅读指导的第二关是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指导。一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例如,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为什么在同周期中不是最小?为什么碳碳双键的键能不是碳碳单键的两倍?对学生发现并提出的问题,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等方式解决。二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要多联想,努力从多角度思考。例如,在学习NH3的溶解性时,可联想到HCl气体的喷泉实验,同时思考Cl2、SO2、CO2等气体能否做喷泉实验。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得到增容,思维过程也逐渐立体化。

上一篇:土地流转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机械加工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