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0 06:25:13

电视台工作经验总结

电视台工作经验总结篇1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创特色、创省级示范民办初中为目标,面向教育、服务教学、促进教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发展校园电视台,使之成为我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宣传阵地和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和丰富校园文化的新阵地。

组织机构:校园电视台受学校办公室领导,学校电教员具体负责,由各处室、分校协办,电视台台长、播音员、编辑、记者(文字、图象)等工作人员主要由初一、初二的学生组成。

电视台名称:“金海校园电视台”“JHTV”

主要栏目设置:

1、新闻(国内外重大新闻回顾,校园新闻);

2、专题节目(含教育、教学、后勤、英语特色等专题节目);

3、影视(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经典影片片断,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或故事片)。

播出时间:

1、周日晚7:00——7:30

2、周日下午1:00——4:00(影视类,视情况定播放次数)

活动安排:

时间活动或主要专题节目安排责任人

九月份

1、制定工作计划办公室

2、开学工作报道办公室

3、选聘电视台工作人员各班级

4、工作人员培训龙凤

5、入学教育政教处

6、学生军训报道政教处

7、开学典礼报道教导处

8、“三优班级”创建活动教导处

9、“闪光在金海”文艺晚会团委

十月

1、德育常规落实情况抽查政教处

2、学校卫生执法大检查政教处

3、初三学生演讲比赛教导处

4、初二、初三数学、物理竞赛教导处

5、学生发明设计方案征集教导处

6、书法现场赛教导处

7、县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团委

8、“三优”班级典型事例报道(一)教导处

9、校体育节教导处

十一月

1、德育新举措及效果跟踪报道(一、二)政教处

2、优秀作业展播教导处

3、期中考试及总结教导处

4、英语实验班英语口语电视大赛教导处

5、英语实验班特色展示(一、二)教导处

6、期中德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政教处

7、德育标兵事迹政教处

8、后勤优质服务展示后勤

9、期中考试典型学生报道教导处

10、“三优”班级典型事例报道(二)教导处

十二月

1、学生学习方法介绍团巡回演讲教导处

2、英语实验班特色展示(三——五)教导处

3、全校创新作文大赛教导处

4、校园第三届艺术节教导处

5、德育典型班级事迹报道(一、二)政教处

6、分校典型经验介绍(一、二、三)各分校

元月

1、期末考试及总结教导处

2、庆祝“元旦”团委

3、法制教育报告会政教处

4、各项评优、总结表彰教导处

政教处

工作措施:

1、电视台所有工作人员要重视学习培训,加强日常管理,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星期日集中活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

2、各班收视情况要检查计分,纳入班级日常评比;

3、加强英语特色建设,尽量推行中英双语播放;

4、校园新闻是我台的重头戏,“大家所关注的,就是我们所要报道的”,电视台要造声势,要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使之成为学校思想教育的宣传阵地。

电视台工作经验总结篇2

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教育宣传工作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关系着千家万户。教育宣传工作开展得好,社会各界就会更加关注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xx广播电影电视局充分认识到对教育工作进行宣传的重要性,认真及时地做好教育宣传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客观及时地了解掌握教育的最新政策,理解教育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支持教育改革,维护教育稳定,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鸣锣开道、保驾护航,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做好教育工作的宣传,xx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成立了以局长陈永杰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丁红玲、广播电视台常务副台长张亮为副组长的教育工作宣传领导小组,组织新闻、社教、广播等宣传部门开展选题讨论和阶段性总结,使全局的教育宣传工作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二、突出重点,抓住典型,丰富内容。

教育宣传工作市广播电视宣传的一项长期性和常规性的工作。在多年的教育宣传工作中,xx广播电视宣传部门除了做好日常的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之外,还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节目当中进行重点的宣传。在xx广播电视台的《xx新闻》节目中开辟了教育宣传专栏,通过广播和电视媒体对教育类新闻进行重点推广,新闻内容涵盖xx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有各项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的宣讲,也有政府部门对教育工作重视关心,还有教育先进典型的展现,为全社会尊师重教,关心青少年成长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xx广播电视台社教中心的专题节目中开辟了隔周播出

的《教育在线》专栏,采访教育战线的先进部门,先进学校,先进教师进行典型性的宣传报道,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舆论氛围,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节目中还对教育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进行普及,着力于提高全社会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广播电视台广播节目中心开辟了以教育和青少年成长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节目《七彩阳光》,旨在发动社会力量配合学校教育,形成全社会重视教育,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良好氛围。

另外,在教师节、五一节、国庆节等和教育工作有密切联系的重大节日,xx广播电视台还组织广播电视宣传部门策划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就教育相关内容在广播、电视媒体上同时开展专题宣传,增强宣传效果。

每年在xx广播电视电视台播出的教育类广播电视新闻不少于300条,电视专题节目24期,广播节目50期。充分发挥了广播电视媒体在教育宣传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三、总结经验,理清思路,再上台阶。

教育宣传工作是xx广播电视宣传的一项长期性的重点内容,在今后的广播电视宣传中仍然要放在不可或缺的地位。我们要总结多年来教育宣传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教育宣传工作的水平。

电视台工作经验总结篇3

近年来,南阳电视台靠改革推动事业发展,靠狠抓节目质量管理,催生出一大批精品节目。如《再造皇帝指南车》、《胡总书记话“三农”》等新闻和专题节目相继获得中国电视新闻奖、河南广播电视新闻奖;《宛都播报》、《新生活》、《乡村纪行》成为观众喜爱、专家认可的品牌栏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全面提高记者素质,为创优打好人才基础

全面提高宣传质量,增强电视台的竞争实力是我们创新创优的目的,全面提高记者队伍的素质则是我们创优的基础。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优秀电视作品,是电视新闻工作者通过扎实工作、艰苦劳动换来的。因此,人是创新创优活动的主体,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不断地推出精品力作。近两年,南阳台在工作中注重以人为本,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

为了提高新闻队伍的业务素质,采取外出培训与自己培训相结合、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自学与传帮带相结合等方法,对缺少理论知识的年轻人,要求他们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外出学习和自学的方法拿到专业证书;对科班出身,有一定理论水平但缺少实践经验的年轻人,多给任务,多压担子,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早日成才。为助推全台编辑记者业务素质的全面提升,力求形成研究学习、深入实际之风,南阳电视台每年都要组织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这些举措对办好节目、锻炼队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建立激励机制,创优常抓不懈

创作精品力作,单靠口头号召是不够的,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约束机制,用制度激励人、约束人,用制度调动整个队伍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制订出一套目标管理实施方案,以电视台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个部室。文件规定有创优目标。创优目标的完成情况,直接与部室主任的政绩、升迁,与部室的奖金挂钩。部室则把目标任务分解给每位记者编辑,分任务,压担子,让编辑记者在压力中增长才干,在争先创优的实践中磨炼自己。

重点扶持,打好创优硬仗

电视台的工作可谓千头万绪,但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创优作为电视台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不能动摇。

南阳电视台始终坚持定期召开业务办公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业务例会,部室主任详细汇报本周工作和下周选题,这些选题是否拍摄、如何拍摄,经大家讨论后,再行定夺。遇到特别有价值的选题,就召集总编室、新闻部、外宣部、专题部等部室主任,一起商讨报道方案,认真做好前期策划,并指定人员负责创作。在重点选题的稿件形成、前期拍摄、后期制作过程中,台长、主管业务的副台长既审看稿件,也审看片子,帮助查找问题,出谋划策,促使主创人员精雕细刻,创作出比较完美的电视作品。

重点选题的拍摄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时一部片子单靠一个部室或一两个人很难完成好创作任务。为保证拍好重点选题,我们就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经常打破部室界限,抽调不同部室的业务骨干组成攻关组,各部室人员协同作战,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搞好精品创作。为保证拍好重点选题,台领导还抽调出台里最好的摄录设备,安排技术部的人员搞好服务和技术保障。有时,台领导还亲自出面到外单位借用设备。

总结创作规律,形成风格与特色

经常进行业务研讨,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摸索出创优工作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是创优工作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重要环节。

南阳电视台经常组织业务研讨会,观摩获奖作品,边欣赏、边讨论,查找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并有意识地安排部分获奖作品的主创人员撰写理论文章,从理论的高度指导和引导优秀电视节目的创作。如反映优稿创作方面的理论文章《选题,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电视纪实不是自然主义》、《同期声运用中的选择与节制》、《舆论报道认识上的误区》等,这些理论文章从电视节目的选题、表现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南阳电视台创优工作的成功经验,从理论上阐述了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的创作规律,为南阳电视台的创优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走出创优误区,以创优带动整体节目质量的提高

创优究竟是为了什么?创优既为评奖也不为评奖,创优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整体节目质量,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增强电视台在媒体中的竞争力。南阳电视台领导班子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并努力在全台职工中树立起正确的创优观。

为此,全体职工积极转变观念,把创新创优贯穿到整个工作中去,精办节目,精办栏目,以优质的电视“产品”赢得观众、赢得市场,确保南阳电视台在众多媒体、众多频道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明确指出,各部室必须把时间用在精拍、细编上,用在创新创优上,努力做到每期节目都有优质稿件,每期节目都是优质节目。实践证明,把创优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把创优贯穿于所有节目的创作中,必然会提高电视节目的创作水平,必定能创出精品力作。

(作者单位:南阳电视台)

电视台工作经验总结篇4

关键词:传媒专业 外向型 实践平台

注:本文系浙江传媒学院立项课题“构建校内实战型专业实践平台的构想和研究”(项目编号:ZC10XJ006)的研究成果。

近几年,检视各大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值得关注而又令人担忧的现状:新闻传播学作为一个热门学科在各类高校大量开设。而且,作为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下设的其他相关专业,诸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告学专业、新闻学专业、播音主持专业等等,都在各大高校密集开设。一些传统的专门性院校,如农业大学、工业大学、师范大学等等,都纷纷开设新闻学、传播学乃至播音专业。比如最早在农业类院校中开设传播学专业的中国农业大学,成立媒体传播系至今已将近十年。

据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培爱教授介绍,在20世纪80年代,还只是在一些特大城市的重点综合性院校设有新闻传播类专业。到20世纪90年代,新闻传播类专业在全国各地高校迅速铺开。进入21世纪以后,这种情况更是愈演愈烈,新闻传播类专业不仅在一些理工类、师范类、财经类、政法类、农业类、体育类院校遍地开花,在一些地级城市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也纷纷涌现。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1994年,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有66个,到了2006年,全国已有460多所各类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类专业点661个,在校生达到13万余人,每年的毕业生由20世纪80年代的数百人增加到现在的3万余人。

可以说,新闻传播学在高等院校中的发展已经形成一种“超常规”的状态。与此相对应的,目前,我国各类报纸、电视、电视台等大众媒体的数量基本在控制范围内,而今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继续贯彻“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也就意味着,媒体的数量将不会有大的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新闻类的专科毕业生不再需要,对能从事一般记者、编辑工作的本科毕业生,需求量已接近饱和;而且,为了进一步加强新闻报道内容方面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对专业题材的深度挖掘,许多媒体在招聘人才方面不再局限于招收新闻学类专业的毕业生,一些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背景的毕业生更受媒体的关注和青睐。

这些情况反映出传媒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各大媒体对于传媒专业毕业前学生实习岗位的提供也日益紧缩。许多媒体甚至规定,实习生进入实习岗位也必须经过高层领导的讨论同意,其门槛和正式进人相差无几。这显示出,面对传媒人才供应过剩的局面,用人单位已经没有更多的耐心为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成长的机会,更不愿意为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指导成本。这意味着,对传媒类院校来说,传统的教学结构必须有所改变,如果坚持那种长期形成的“教学在校内、实习在校外”的传统模式,学生将丧失实践能力的养成过程,成为只会背诵课堂知识、一出校门即茫然无助的半成品式毕业生。这给传媒类院校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努力营造一个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与正规媒体相对接的实践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获得实战型的专业技能训练,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媒体对于成熟型人才的需求。

一、传统传媒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缺陷与国外经验的借鉴

传统的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大多以实验室的形态存在,特点在于:重模拟,轻实战;重实验,轻实干。这一类的实验室,在建设上往往投入大量的财力,按正规媒体的标准建设成完备的实验室体系,如演播室实验室、灯光实验室、虚拟影像实验室、数字前端实验室等等。但大多数时间,这些价值百万、千万的设备,除了实验课的四十五分钟或九十分钟时间内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讲解、尝试操作之外,大部分时间便是放着积灰尘、老化,发挥不出其他效益。而学生在这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往往只是学会了开机、关机,至于如何具体运用、正确把握也就无从谈起。随着传媒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几年之后,这些设备还在八成新的时候,就与一线的实际脱节,面临淘汰的命运。这样一种实验教学模式,一方面造成大量昂贵设备的浪费(而在媒体单位的实际运作中,这些设备往往在几年内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和丰厚的回报),另一方面,实验室环境也往往让学生的实践成果无从检验。尤其是管理实验室的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大多为毕业留校任教的年轻教师,缺乏传媒一线的亲身历练,衡量实训成果的标准也就流于主观臆断。

反观国外一些传媒专业院校,其实践教学非常注重外向型、实战型平台的建设。这里以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为例。该学院创办于1908年,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个学院的毕业生人才辈出,在美国各大媒体中,都可以看到毕业于该校的业务骨干和专业领头人,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更是不计其数。该学院在实践教学上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注重实战型、外向型实践平台建设。他们拥有九大实践基地,分别为:《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日报及其网络版、《Vox》周刊及其网络版、KOMU-TV(美国困家广播电视台NBC下属地方电视台)及其网络、KBIA―FM(美国公共广播NPR下属地方电台)、《IPI全球记者》(IPI G10bal Journalist)、Mojo广告社、Radio Adelant(西班牙语广播电台)、MDN(密苏里数字新闻)和Newsy.com(新闻网站)。这些媒体机构与学院相关,又相对独立,全部面向社会。以《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为例,新闻室分为摄影、新闻采访、编辑、校对、版面编辑等几大块。由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编辑,学生记者按体育、社会、教育、司法、政治等条线跑新闻。这份报纸的创办与发展差不多与学院的创办和发展同步,坚持之下成为一份名副其实的百年老报。学习平面媒体课程的学生,如果严格遵照平面媒体方向课程设置进行研修(如报道,编辑,中、高级采访写作),他可能会在《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实践三个学期,这就完全与平面媒体运作流程接轨。

除了这样一些实战型的实践机构,美国还有许多传媒专业机构落户于密苏里新闻学院,这些专业机构不断组织专业竞赛活动和专业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目前,共有九家全国性的新闻专业机构总部设于密苏里新闻学院,包括全美报业协会、调查性记者编辑协会、商业新闻记者编辑协会、全国计算机辅助报道协会、全国信息自由联合会、健康新闻记者协会、宗教与职业中心、关心记者委员会、新闻与女性学术讨论会。这些机构和师生联合组织的专业竞赛活动有:年度国际最佳摄影大赛、城市与地区杂志协会大赛、大学新闻设计竞赛和年度最佳大学摄影师大赛。这些专业比赛活动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够了解到最高的行业标准和顶尖作品,并接触到该领域最前沿动态和业界人士。密苏里新闻学院学生在从事真正的媒体工作之前,按照专业媒体所要求的标准,尽量多地积累实际经验。这样一些做法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二、浙江传媒学院外向型实战平台建设现状

浙江传媒学院前身为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高校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作为传媒类院校,其发展历史和权威地位在业内颇受重视。浙江传媒学院较早开始注重外向型实战平台建设。所谓外向型实战平台,是指以校内基地和基础条件为依托,面向社会,以实战性为训练导向、以专业化为运作要求、以实效性为检验标准的面向社会的实践基地和机构。他们和学校的实验室不同,不是学校严格意义上的一个附属部门,而是独立存在的一个单位和机构。他们依托学校资源和学校环境存在,但并不只对学校负责,而是更多地对社会和自身的生存负责。在传统的实验室实训体系中,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是一对迎合与被迎合之间的关系:实训教学迎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单纯的只是为了完成课程进度和配合理论的演示。而在外向型的实战训练体系中,这一对关系被倒过来了:课堂教学要迎合实训教学的需要,根据实战训练中暴露出来的专业缺陷和不足,随时调整教学方案和内容。这样,教师的教学就和实践贴得更紧,而学生进入这样的机构进行专业训练,就能得到更多的实际锻炼和考验。

观察浙江传媒学院的实战平台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三种类型的形态:外向型实践媒体平台、引进入驻型媒体平台、学生创业型企业平台。这三大平台围绕校园环境,形成一个互补互动、各具特色的实践基地群落,为学生专业实践提供了大量的实战训练机会和专业体验岗位。

1.外向型实践媒体平台:高教园区广播电视台

作为传媒艺术类院校,浙江传媒学院首先把扶植校属媒体作为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的首要环节。目前该校拥有校级媒体四家,分别是浙江传媒学院实验广播电视台、浙江传媒学院报、传媒先锋网、传媒青年杂志。其中,浙江传媒学院实验电视台(高教园区广播电视台)在运作上与另外几家有较大的不同。

浙江传媒学院实验电视台成立于2003年,起初,该台的基本定位是一家内源性的校级媒体,以播出校园新闻和学生实践作品为主。从2004年开始,该台进行了发展方向上的重要调整,确定了外向型的媒体定位,努力面向校外,扩大覆盖范围,使媒体的传播效果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检验。作为这一努力的标志是,2006年,经浙江省广播电视局批准,在实验电视台基础上成立了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广播电视台(站),承担起了面向整个下沙高教园区的电视信号覆盖和内容的传播。

电视台每天播出13小时,播出校园新闻、专题、各类专业系列讲座和精品课程等。电视台目前开设的自办节目有:新闻类节目《大学城新闻》、《E-channle》;访谈类节目《校园访谈》;以扶持学生DV创作为主旨的《青春影像》;纯文化论坛类的节目《大学讲坛》等。

在电视台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架构方面,园区台按照正规媒体的内部框架和运作流程来设置。台领导为台长、总编辑,下面设办公室、总编室、新闻部、节目部、技术部、学生记者团、未来之星广播电台等。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各栏目实行制片人负责制,即每个栏目选派一名专业老师从总体上把握栏目的走向、质量和内容,而其他的工作环节,编、导、播、拍、制等工作全部有在校学生参与其中。

考虑到园区台的覆盖范围仍然有较大的局限,电视台进一步拓展节目播出平台,其途径是积极谋求与省市电视媒体的合作。如与杭州电视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创办了《活力新城・下沙》栏目,在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的黄金时间播出,同时,在杭州公交移动电视循环滚动播出;还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华数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下沙资讯》栏目,在华数气象频道播出。

2.引进入驻型媒体平台

浙江传媒学院以筑巢引凤的方式,引进媒体入驻,以基地养基地的方式,学校轻松地拥有了正规的媒体实践平台。

2006年,学校投资1.3亿元建成的22层演播大楼,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其中有1200平方米、400平方米、300平方米、200平方米等各种规格演播厅17个,并购置了高清电视转播车等设备。以此为基础,学校吸引社会媒体进驻。目前入驻媒体规模最大的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浙江卫视一系列品牌栏目,包括《我爱记歌词》、《爱情连连看》等。这些栏目在国内同类栏目中收视率排名居领先位置,某种意义上可谓电视栏目发展的前沿风向标。这些栏目举办的一系列大型活动,如《中国梦想秀》、《麦霸英雄汇》、《非同凡响》等,全程在浙江传媒学院1200平方米演播厅进行,节目的各个环节均有学生参与其中。许多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栏目实践中脱颖而出,甚至成为这些栏目的骨干成员。二是频道入驻。浙江广电集团好易购频道整体入驻演播大楼,租用三层作为办公和技术用房,并长期租用四百平方米演播室作为导购节目直播室。该频道引进境外电视购物运作机制,依靠广电集团强大媒体资源,采用全新家庭电视购物经营理念,迅速成长为国内目前最为盈利的电视购物频道之一,引领着区域性电视购物的发展走向。学生们参与其中,同时感受到媒体市场竞争的理念。

3.学生创业型企业平台

浙江传媒学院启动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为大学生的创业建起“保温箱”。孵化中心将给每个进入孵化园的企业免费提供一间工作室及一些必备的办公设施,并提供一揽子服务。学校还注资100万元成立了创业基金,每个入园企业均可申请。学生们依托所学传媒专业和在网络媒体方面扎实的专业知识优势,先后创办了一批小型化的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网络媒体、投资管理公司等。这些公司的创办,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平台,也为专业过剩背景下的传媒专业学生的就业拓展了更多的方向。

校内实战型专业实践教育的前身,可以说是仿真职业环境教学模式。而后者是在国外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学方式,在我国也有多年的发展。主要在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当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较高的就业率上面。 而浙江传媒学院创建的外向型专业实践平台,从其面向社会这一特点来看,则实现了仿真性向全真性的过渡和跨越。

三、构建校内外向型实践平台的经验与启发

总结浙江传媒学院外向型校园实践基地群落建设的做法,能够得到如下经验与启发:

1.实践平台的外向型定位,加大了与社会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了正规媒体运作机制,凸显了社会服务功能。

纵观浙江传媒学院外向型实践基地群落的整个架构,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尊重媒体单位的独立地位和保证其社会性身份,遵循媒体的运作规律和机制。为了能够达到“全真”电视台的运行体系,真正的引进了与社会媒体、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实践环境。

从媒体单位的特性出发,为了保证节目质量和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必须在每一个环节上都绝对放心可靠,因而不可能为了照顾学生的实践实习而迁就学生的水平。如为了保证《活力新城・下沙》栏目在杭州电视台的正常优质播出,一般水平的学生就无法独立承担采编和播出任务。这看起来似乎会造成实践课程无法顺利实施。但恰恰是这样一种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和严格的专业性要求,让学生从中学到实验室中无法学到的东西。就算有的学生在外向型实践媒体中坐了一个学期的冷板凳,始终没有上手的机会。但是,坐冷板凳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其心智、毅力、耐心和专业悟性等方面都是极大的考验,它有可能成为学生专业发展的更大的动力。同时,这样一种机制,也是让真正优秀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更快成长。下沙高教园区电视台每年都要招收五六百名学生记者,事实上整个电视台的运作不需要这么多的人手,这就形成了一个竞争淘汰机制。总会有一多半的学生在坐冷板凳,或者被淘汰,或者坚持过来成为熟手。坚持下来的学生,就能获得三至四个学分。

这样的一个产学研结合的体系,还凸显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传媒学院利用自己在专业上的优势,向社会媒体提供传媒产品。而社会媒体的引进又能促进校内实战型实践平台的建设,一举两得,良性循环。

2.实践群落的生态多样化,给校园带来一个专业实践的市场小气候。

各媒体共生共长、互补互动,学生们可以在各媒体间流动实习,比较、体验和揣摩不同媒体间的特性、风格、文化和制度规范等,从而加深对媒体性质的认识。事实上,许多学生在校四年,会在几个媒体间进行选择或者流动。而不同性质的媒体,也给不同专业和兴趣特长的学生提供了众多可供选择的岗位。如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栏目,每周定期在浙江传媒学院1200平方米演播大厅走台、直播。一场直播活动,包括了策划、灯光、化妆、服饰、音响、拍摄、导播切换等等技术环节,差不多涵盖了全部的电视专业内容。甚至一些学生可以从最初级的、最不需要技术含量的工作开始,包括组织观众、邀请嘉宾、热场、安排食宿等等,这些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学生们进入核心岗位的实践也大有帮助。一般而言,学生们会按照实验电视台――省市电视台――自主创业企业这样一个程序完成在校期间的实践流程。在实验电视台掌握了基本的专业技能,在省市电视台的相关栏目,体验到栏目的正规化运作,而在自主创业企业,则进一步感受市场的考验和压力。通过这样一些专业实践活动,学生进入社会媒体的实习或进入工作岗位,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从学习到工作的过渡。

3.专业实践与工作业绩结合,更好地衡量专业水准的价值。

外向型实践平台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效应,有自身的考核机制和专业衡量标准。因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准的评价不是通过实验室标准来体现,而是往往用经济激励的方式来实现。在引进入驻型媒体和自主创业型企业实践的学生自不待言,他们成为熟手后就能获得一定数量的报酬,以体现其专业工作价值。如一些从事剧本或文案创作的学生,将他们的作品交给影视公司和广告公司,一旦录用,就能获得经济回报。这种市场检验机制比课堂的老师打分更能说明问题。在实验电视台工作的学生,他们的作品也能获得回报。电视台根据每期节目质量的高低进行考核评级,获得高等级的作品能够得到奖励,这成为学生们的努力目标,他们往往为获得一期评级为A的节目而积极努力,从而促使其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马丁・特罗早在1973年就指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既包含量的增长,又包含着质的变化。量的增长,其结果是带来了专业过剩,而质的变化,则体现了对这种专业过剩局面的积极应对。传媒类高等院校,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寻求和拓展社会合作,全力打造校内实战型的实践平台,那么,就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同一学习环境中,完成更多的行业认知和岗位能力锻炼,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情感等方面得到完善和发展,最终形成他们每个人特有的专业能力,成为掌握自己职业生涯命运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中国高校首次在本科生中设置传播学专业中国农大率先在全国农业高校中成立媒体传播系,

[3]武志勇,李由.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新闻大学,2009年第4期

[4]郭弘,彭博.高等院校独立学院传媒专业校内仿真职业环境建设初探――以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哈尔滨电视台成栋记者站”为例[J].新闻界,2010年第12期

[5]段鹏.关于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思考,现代传播,2007年第3期

[6]杨伦超等.高职教育经营管理类专业全程职业环境仿真模拟教学的研究,高教论坛,2006年第5期

[7]何梓华.供过于求,新闻教育的四大问题及对镱,中国记者,2005年第7期

[8]孔小红,刘彦飞,董平,徐云青.搭建校内资源共享平台,提高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6期

[9]万霖.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第22期

[10]鲁越青,朱小芳,白忠喜,胡卓君.构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平台――以绍兴文理学院的探索实践为例,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10期

作者简介:

电视台工作经验总结篇5

    《媳妇的美好时代》在东非地区的播出,为影视产品国际传播、市场培育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也带来诸多启示。本文介绍了项目产生的背景及实施过程,总结了取得成功的经验,并就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媳妇的美好时代》译制成斯语版的起因

    向海外推广优秀国产影视作品是传播民族文化、提升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也是欧美及日本、韩国一直采用的方法。由于经济、文化等方面原因,非洲国家电视台很少播放中国的影视剧,偶有播出也多通过欧洲国家获得,剧目陈旧,难以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的真实情况。为改变上述情况,2010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相关人员与驻坦桑尼亚使馆文化处开始了接触和探讨。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找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解决经费、版权、译制、播出、推广等一系列问题。经过近半年的调研和反复协商,2010年12月2日,国家广电总局终于正式批准向东非地区译制推广36集国产电视连续剧《媳妇的美好时代》的工作方案,目的是“传播国家形象、涵养非洲市场”,要求参与各方密切合作,打造精品力作,探索合作模式,培养观众兴趣,发挥引领作用。考虑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拥有语言优势并与非洲各国联系密切,2011年3月15日,国家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正式委托国际台承担节目译制和海外推广工作。国际台对此高度重视,从翻译联络部、斯瓦西里语部抽调业务骨干,专门负责剧本翻译、配音合成和节目推广等工作,国际台驻非洲记者总站也给予积极支持与配合。经过6个多月的共同努力,终于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二、斯语版《媳妇的美好时代》的传播效果

    2011年11月23日,《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开播,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李伟、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刘昕生参加了开播仪式。面对热烈的场面和纷至沓来的祝贺短信,一同出席活动的时任坦桑尼亚新闻、青年、文化与体育部长恩钦比兴奋地说:“感谢中国为我们提供了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是坦桑尼亚播出的第一部译成斯瓦西里语的外国电视剧,反映了中国对我们民族语言的极大尊重,也为坦桑尼亚电视工作者提供了学习的范本。”该剧播出一周后,坦桑尼亚国家广播公司电视节目部主任西里玛给国际广播电台斯语部打来电话说:他们收到大量观众来信和电话,普遍反映节目内容精彩,故事亲切感人,剧中人物毛豆豆、余味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许多观众说:通过收看电视剧了解了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很羡慕中国人的生活!虽然两国文化上有差异,但婚姻与家庭是人类共同的主题,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电视剧。店主尼斯?希克斯贝对国际台驻内罗毕记者站记者介绍说:他在商店放了台电视机,每天傍晚电视剧开播时都有许多人来看电视,他的生意也变好了。我驻坦桑尼亚使馆来电反映:斯语版《媳妇的美好时代》向坦桑尼亚人民展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和民众生活的全新图景,90%以上的坦桑尼亚朋友表示看过并喜欢该剧,其社会影响是任何短期交流活动无法比拟的。

    斯语版中国电视剧在东非国家的热播,引起了非洲及欧洲各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坦桑尼亚当地报纸及广播电视媒体均对国家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剧给予了报道。荷兰国际广播电台网站、英国Media UK和英国数字媒体经济网站paidcontent-UK第一时间刊发了由记者Andy Sennitt 撰写的《中国电视剧在坦桑尼亚播出》(Chinese TV Opera Launches in Tanzania)的消息。2012年8月23日,来华参加首届中非媒体论坛的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台长布依罗?基图吉姆介绍了与中国合作的经验,各国代表纷纷称赞此项合作拓宽了中非媒体交流渠道,开创了合作新模式。继在坦桑尼亚播出成功以后,该剧又先后在乌干达、肯尼亚、科摩罗、布隆迪等非洲国家播出,均收到良好效果。

    三、斯语版《媳妇的美好时代》的成功经验

    《媳妇的美好时代》在东非国家播出取得成功,有以下经验值得总结。

    (一)选择当代优秀剧目,满足本土市场需求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播出的中国影视作品以武打片、古装戏为主,给观众留下了中国人“爱动拳脚”、“工于心计”的刻板印象。为向非洲民众介绍一个开放、发展的中国,国家广电总局从一开始就明确了“现实题材、主流价值、百姓生活”的指导思想。在经过内部讨论并征求驻外使馆、国际台外籍专家等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最终选择了既轻松愉快又亲切感人的现实题材作品《媳妇的美好时代》。该剧围绕夫妻、婆媳、翁婿、朋友、同事等家庭和社会关系,讲述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中国人对真善美的理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健康向上、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此前在台湾、韩国、日本等海外主流电视台播出取得的良好效果,也是该剧被选中的重要原因。为实施该项目,国家广电总局提供了全部节目译制和推广经费。版权方华录百纳公司在听说广电总局有意将该剧译成斯瓦西里语在东非地区推广后,欣然提供了非洲地区五年的播出权。

    (二)契合收视特点,确保译制质量

    尽管英语是坦桑尼亚等国的通用语言,但普通民众多用本土语言斯瓦西里语交流,且文化程度不高,电视机尺寸较小。根据上述情况,中方在制时没有选择英语,也没有采用打字幕,而是改为制作成本较高的斯瓦西里语配音方式,以方便普通民众收看。在完成剧本翻译后,国际台专门派工作组到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等国物色配音演员。经过严格筛选,最后决定聘请三名肯尼亚高知名度影视剧演员来华配音,其它角色也尽量由外籍专家、留学生和驻华使馆工作人员承担,以确保人物关系清晰,对话自然流畅。第一集完成后拿到坦桑尼亚国家广播公司审看,坦方对中方高超的译制水平惊叹不已,纷纷称赞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对白机智幽默,演员仿佛是在用斯瓦西里语演戏。

    (三)做好节目推广,探索合作模式

    为做好节目推广,国家广电总局委托国际广播电台与坦桑尼亚国家广播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国际台负责提供节目,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负责在黄金时间播出;双方积极开展广告营销:在坦桑尼亚播出时2分钟的广告时间归中方所有,其余广告时间由坦方支配;坦方负责在其它非洲斯语国家的节目推广,受益由双方平分。为做好宣传工作,播出前国际台通过自办节目及网站进行了节目预告,并安排斯语部主任韩梅接受坦桑尼亚国家电台、电视台专访,讲述此项合作的意义和故事梗概,引起观众兴趣。为吸引更多人的关注,电视剧播出过程中,国际台还与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合作,通过手机开展了观众有奖问答活动。

    为探索长远发展之路,国际台还进行了商业化运作的尝试和探索。投资坦桑尼亚的两家中国公司在电视剧的开头和结尾播出了介绍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广告,中国驻坦桑尼亚使馆也在节目中播出了介绍中国的国家形象广告。上述广告播出尽管收益不多,但为今后开拓国际市场、传播国家形象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对外电视本土化传播战略的展望

    由于坦桑尼亚没有专门的收视率调查公司,很难对节目收视情况进行准确把握,但从各方面反映可以看出,该剧在坦桑及其它国家播出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目的,也带给我们许多有益启示:

    (一)反映共同情感,打造精品力作

    《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热播再次证明,反映人类共同情感、共同理想、共同命运的作品可以被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观众所接受,这也是中国影视剧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我国每年生产约15000小时电视剧,电影故事片产量也超过500部,但真正适合国外观众的作品并不多,需要我们在创作、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做出努力。当前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与国际社会的思想文化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只要我们开阔视野,解放文化生产力,就一定能生产出更多为国际观众喜闻乐见的影视文化产品。

    (二)发挥各方优势,拓宽交流渠道

    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原因,非洲、中东、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普通民众很难接触到中国的影视文化产品,他们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多来自西方媒体或身边的中国人,带有很大的片面性。通过影视作品让国外民众了解中国社会风貌,拉近民众感情,对树立中国美好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国家广电总局从2013年起着手组织实施对非影视合作工程,每年翻译10部优秀国产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和52部电影,供非洲各国主流电视媒体播出,让非洲观众有更多机会感受中国文化,了解当代社会风貌。①。与此同时,国家广电总局与中石油合作向缅甸推出的国产电视剧《金太狼的幸福生活》也于2013年6月在缅甸国家电视台播出。向斯里兰卡、黎巴嫩、约旦等南亚和中东国家推广国产影视剧的工作也在进行中。

    (三)确保译制质量,使原创作品保值增值

    把独特的东方文化和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准确传递给国外观众,需要对中外文化有全面深入的把握,做认真细致的工作。就此话题,本人曾于2013年3月1日专门采访过香港电讯盈科总裁陈祯祥先生,他介绍说:近几年电信盈科与海润影视、华谊兄弟等公司合作对国内优秀影视剧进行剪辑、译制,打包后销售到泰国、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等国的IPTV网络,收到良好经济效益,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产品再加工的一丝不苟,包括根据当地风俗习惯把握每一幅画面,对每一句对白进行精心处理,真正让观众觉得赏心悦目,心领神会。只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才能把中国人的动人故事讲给外国人听,使其“悦耳悦目”,进而“悦心悦意”、“悦志悦神”②,感受到中国的美丽和智慧。

电视台工作经验总结篇6

中国电视剧市场已经形成了年产值六七十亿元的“大蛋糕”,越来越多的人梦想进入这一领域去分享其中的一块。2011年3万集的电视剧产量就足以说明问题。但在繁荣的现象背后,又有多少部戏能够成功收回成本,成为真正的有效投资?

作为国内的娱乐产业大鳄,华谊近年来非常注重电视剧产业的发展,以业内首屈一指的年产量和近乎百分之百的有效投资,成为行业潮头的引领者。年产量已从2007年的100集增长至今年的700集,4年增了7倍。杨善朴执掌电视剧事业部帅印以来,为华谊的电视剧发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策略,在实现了2010年的产量年,2011年的品质年后,向着2012年的品牌年发起挑战。在他的版图规划中,华谊电视剧在国内电视剧市场所占份额将从现在的5%-7%上升到10%-15%,不仅如此,电视剧产业还要撑起华谊“航母”的半壁江山,这个目标要在2012年底实现。

华谊既是国内最早上市,又是首创电视剧工作室模式的公司,它以其创新性与前瞻性引领着行业的发展,因此它的每一步举措都有可能带动这个行业的改变,对话电视剧事业部总裁杨善朴,透过华谊电视剧的发展变化,总结中国电视剧产业的现在与未来。

500集电视剧

不如一部电影赚钱多

影视圈:华谊董事长王中军曾在某次采访中发出感慨:“拍500集电视剧还不如拍一部电影赚的钱多!”2011年电视剧市场产量3万集,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是否继续印证着王总所说的“现实”?

杨善朴:王总指的其实就是一部戏,即电影《唐山大地震》,它的收益的确相当于500集电视剧的利润,去年华谊电视剧的利润不到五千万。但这并不完全是所谓的现实,毕竟像《地震》这样的电影在国内是屈指可数的。王总之所以这么说,我认为是他对电视剧事业部的鞭策,因为他对我们是非常重视的,明年是电影大年,但他仍然希望电视剧再接再厉,在华谊大盘中所占份额能够从现在的三分之一上升至总收入的半壁江山。

我们的电视剧团队经过第一阶段策略地执行,经过团队建设、专业结构、资源互补、制作经验等方方面面的成长,不仅人员结构越来越成熟,对市场的看法与做法也越来越成熟,电视剧又有这么多平台的诉求,因此我们有信心将现在只占电视剧市场5%-7%的总体份额提升到明年年底的10%-15%,最低也要保持在10%。在中国电视剧市场每年约六七十亿元的市场份额中,我们力争做到7亿。

影视圈:在电视剧产量如此过剩的状态下,投资风险是否更大?

杨善朴:电视剧的投资是目前各种投资中风险最大的。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特点或者说最大的难点在于它是无形的,如何才能对投资产生根本性的保障,绝大多数都依赖于经验,没有更科学的保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行业的投资风险巨大。我这里有一份数据,以往每年产量在10000到15000集之间,今年可能突破20000集,而电视台黄金时段总量只需要6000―7000集;中国现在约有4000家影视制作公司,年产量达80-200集的不超过30家,200集以上的不超过10家,这其中400-500集的公司不超过5家,也就是1%的公司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目前,成熟的公司都清楚,影视剧投资最大的风险首先是意识形态的风险,其次是市场风险,最后才是生产把控风险。所以我们一再坚持提倡要理性投资,对口输出。

影视圈:纵观2011年,您认为电视剧的总体发展状况如何?

杨善朴:从今年的电视剧的播出情况看,谍战、革命历史题材戏依然占据主导。这与上一年度的播出惯性有关,也与今年“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特殊背景有关。同时作为播出平台,电视台并没有全部完成对自己频道的定位。

此外,今年还出现了两大现象,首先是时装剧已经极大程度地涌现。内容上在向现实性、话题性、时尚性、娱乐性这一趋势发展。其次,今年古装戏盛行,但呈现出来的是新概念古装剧。用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去写古装戏,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革命历史、时装、新概念古装这三种类型戏的成功不是因为它类型好,而是因为它的内容,它具备刚刚提到的现实性、话题性、时尚性、娱乐性。2012年如果能在这些内容上继续创新,就是投资的最大的保证。

资源整合,稳步发展

影视圈:华谊率先推出了制片人工作室模式,引得业内众多公司效仿。这样的制作模式以后是否会依然盛行?对于电视剧的生产制作分别有哪些利弊影响?

杨善朴:可以说华谊的整体运营机制是业内最好的。制片人工作室即所谓的矩阵式模式是充分授权的,靠的是制片人的成功经验来运作项目。能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产量,产生营业额。业内不少准备上市的公司都采用了这样的经营模式。 因此未来一段时间这样的模式依然存在。

在两年前我们已经深刻意识到这种模式存在的弊端。首先,这些工作室之间相互不关联,是各自为政的状态。第二,虽然每个工作室各有所长,但却不能实现专业能力的共享。第三,资源不能共享。因为内容产业极大程度地依赖有水平的编剧、导演、制作人,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专业技能。资源共享是非常重要的。第四,不利于经验的共享。只有结合起大家的经验与教训,才可以使成长过程极速缩短,专业水平极速提高。第五,不利于树立维护华谊的品牌。华谊拥有十二个制片人工作室,每年要大量输出剧集,只有实现整体对收视率,对每一个平台的定位、动态变化、排播等整体资源的共享,有机对外,有机控制生产,才能达成双赢。正因为意识到上面的问题,于是从两年前开始,我们进行团队融合的工作,到现在团队概念基本形成,优化了制片人团队的结构,提升了专业水准,完成了1+11大于12的资源整合。

影视圈:华谊近期又吸纳了高群书、彭三源等导演、编剧成立工作室,是否表明其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资源,拓展新合作模式?

杨善朴:华谊电视剧事业部在完成制片人优化、专业功能融合后,现在有了顶级导演、顶级编剧、顶级发行人转做制片人,再加上顶级制片人,完成了专业结构的搭建。这样可以使四种不同专业方向的人的经验变成了一个人的经验,同时目前的年龄结构也比较均衡。现在我们50岁以上的制片人有4位,40岁以上的有6位,30岁以上的有2位。这个构架如果能减少一位50岁,增加一位30岁的制片人就更加完美了。希望将来被淘汰的是我杨善朴,那就证明华谊的结构更为优化了。

影视圈:既然已经吸纳了多位业内精英,为什么作为2012年力推的《唐山大地震》与《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两部戏还都采用经典再现的题材,是否也说明优秀电视剧本难觅?

杨善朴:采用这样经典再现式的题材,并不意味着我们找不到好剧本,恰恰表明我们有极强的产业链上的开发能力。甚至将来华谊的主题公园建成时,会为这些品牌大戏建立主题馆。

当然,从市场层面来讲,肯定是好东西难找。现在各种投资涌入,包括社会上的资本和政府支持文化产业的资本都进入到这个领域,但遗憾的是有部分人并不懂这个行业的核心规律,只会拿钱砸编剧、导演甚至演员,造成了行业的资源严重的不集中与浪费,人心浮躁。此外,两年前华谊的上市也拉动了大家对文化产业的热情,一下子涌入了几百个亿,所以现在电视制作公司多如牛毛,已达4000家,而真正能做好戏的屈指可数。结果就是1%的公司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

作为创意产业,剧本的原创力与创意资源是极其有限的。举例说明,编剧导演协会现在分别各有会员约150名,即便将他们的队伍分别扩大到300名,按照行业规律,一年写一部拍一部40集的戏,其实这已经很难了,那么每年才能生产出12000集电视剧。相对于现在3万集的产量,那18000集从何而来?这些人当中,一年拍一部戏的变成了拍两部,更有甚者一年拍五部戏,好资源的浪费不仅冲击着我们,更形成了好剧本难求的局面。

影视圈:如今拍摄电视剧是以观众的喜好为导向,还是制作方引导收视?

杨善朴:从制作方和播出方,即卖方与买方两者的关系来说,买方永远是相对滞后的,由于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平台竞争压力,他一定因为某种类型的戏播出效果好来关照我们,因此他不一定能在第一层面认识和激励卖方的创新与引导。

对于市场而言,制作方不能简单地引导与创新,往前看只能看半步即明年的状况,那么创作就必须站在积极的、老实的态度上进行。作为创意产业,它创意得是否接地气,是否务实,就成为考量的标准。必须站在今天成功的基础上,有限度地创新、创意。创新与引导是一体的,要相结合的。

影视圈:电视剧领域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善?

杨善朴:电视剧领域主要存在三大问题。第一,成熟的制作公司、主管机构都在讨论市场化的问题。中国传媒的特点是半垄断半市场化,对播出方而言,是用新闻的方法来管理娱乐节目的生产。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必须了解投资最大的风险是什么。首先是意识形态上的,对于不能拍摄的题材,大多数公司只知道概念,但具体到什么程度,需要在剧作上控制到哪一步,是不清楚的。实际上,投拍剧目不仅要与广电总局的口径一致,在实事政治变化时也要迅速洞悉变化,所以关注意识形态非常重要。其次是市场的风险,要知道电视台的定位,不能认为电视台数量多就一定有人买自己的戏。十年前能产生收入的电视台为150个,五年前80个,两年前有50个,现在只有15个频道可完成收入的80%,而且各频道的诉求是不同的,如果不适合,多好的戏人家都不会买。最后一个风险来自自己,一个好的策划能不能每个环节都进行有效控制,以达到预期目标也非常关键。

第二,市场环境恶劣,仅有的资源极大浪费和丧失,行业门槛太低,恶性竞争、浮躁,但谁都不会对这个状况负责。第三,这样的状况极大地破坏了成长性和建设性。

虽然当下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我们不能抱怨,要努力从中找寻方式方法,力求达到双赢的标准。实际上任何一个市场的成长、成熟都经历了这种混乱局面,这是我们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从政府层面来讲,要出台符合、有利于目前市场秩序的、好的管理方式和资质认证,不要把有热情的人拒之门外,而是告诉他们要想进入这个领域,应该要达到某种标准,通过政府的调控和市场的逐渐成熟来改善,估计大约还需要三到五年时间,电视剧市场环境会有质的改变。

2012聚焦时装剧

影视圈:与2011相比,2012年在电视的制作类型、拍摄题材上会有哪些变化吗?

杨善朴:2012年,在电视剧市场上唱绝对主角的应该是时装剧。当然这些剧中肯定要拥有主流情感与主流价值观,此外还要兼具前面提到的那四性,即现实性、话题性、时尚性与娱乐性。而以往热播的年代剧、谍战戏、抗战戏等类型将会落潮,总量上会有所减少,因为这些剧已经经历了五到七年的成长,造成大家的审美疲劳,需要质的转变。减少并不意味着这些类型会消失,只有品质出挑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影视圈:华谊新推出的《唐山大地震》、《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夫妻那些事》、《连环套》以及《川西剿匪记》五部新戏受到各电视台的关注与追捧,它们是否引领着2012年电视剧的趋势?华谊在电视剧题材选择、策划上是否有一套原则?

杨善朴:华谊是所有电视剧制作公司中唯一设有研究部的公司。会首先对电视剧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再制定准确的策略。这其中包括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所谓静态研究是根据收视率、数据,对观众、媒体定位、媒体排片,不同媒体诉求进行深入研究。哪些剧播的好为什么,是哪些人、哪个年龄层、哪些文化结构的人在看,观众认为好的地方是否与原策划一致,是多方面的研究。

而动态研究则是研究我们认为比较好的、形成竞争关系的制作公司,他们在做什么,规模有多大,剧本的特点是什么等。在这样的深入研究之后,制定出有效策略,真正做到理性投资,对口输出。华谊是有一套非常科学的、严密的投资原则的。现在的电视剧市场可以说半数以上都是无效投资,但华谊基本上可以做到百分百都是有效投资。

这几部戏中的确有一部分能代表2012年的电视剧趋势,像《夫妻那些事》,就结合了当下现实生活,又不失时尚与娱乐,同时还可能有广泛的话题性,是很具看点的时装剧。其它几部戏也都是高品质的上乘之作。

影视圈:“限娱令”的对电视剧从业者而言是否是利好因素?

杨善朴:宏观上看当然是利好消息。但挑战是巨大的,因为在娱乐平台上获得巨大好处的电视台,对电视剧的要求将更高。拿《非诚勿扰》举例,这个节目一年的广告收入是18亿元,假如这个时段改播电视剧,需要多么高水准的剧来补充这个时段。当然这种要求也是促进我们创新与成长的机会,是个很大的挑战。

影视圈:各大卫视的竞争越发激烈,2012年将会加大力度制作独播剧,您认为这样方式对电视剧的制作方来说是利是弊?有些卫视开始推出周播剧,它的前景如何?

杨善朴:平台间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出台定制剧也是出于对好的资源的掌控需要,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另一方面讲,平台看清了自己的观众与需求。从而为自己确立了定位,是成熟的表现,是播出平台的进步。中国那么大,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观众有不同的收视习惯,这样划分定位是符合媒体发展的绝对规律的。媒体的发展才能带动内容的发展。平台进行这样的改变,会给制作的输出方带来很深的思考和绝对的挑战,考验制作方有没有能力对位输出。要求我们在制作观念上,策划思路上与时俱进,并且要极其务实,所以考验是巨大的。

周播剧在国内才刚刚起步还需要时间。因为观众的收看惯性不会因新模式的推出而迅速改变,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影视圈:接下来华谊有哪些新举措?

杨善朴:除了前面提到的进行团队的融合,继续创新核心团队模式外,寻找创新的相关产业链的开发是接下来要进行的。目前华谊电视板块的收入结构为9:1,其中90%的收入都来自传统媒体即电视台的卖片收入,余下的10%来自于新媒体。三年后想达到的目标是5:3:2,即50%来自传统媒体,30%来自于新媒体,20%来自于版权的授权。现在版权立法了,随着制作水平的提高,品牌的确定,版权会给关连产业链带来巨大的赢利,因而看出百分之百的投资版权有多重要。华谊对版权的保护是极其重视的,同时,我们对版权合作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十年前就如此,当然,今天更成熟了。

作为创意产业,它创意得是否接地

电视台工作经验总结篇7

这次会议主要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部署,进一步推进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础建设,确保按时完成今年在全省农村推开远程教育基础设施任务。受部领导委托,我讲两个问题:

一、前段我省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前一段时间,省远程办和省网通公司对全省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指导。总的情况看,各级党委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认识到位,思想重视,态度积极,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各级组织部门和本地网通公司紧密配合,基础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多数市州和县市区委召开了常委会、远程教育工作会议,传达中央和全省远程教育工作精神,并就推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松原、白山市委书记对抓好远程教育作出批示,镇赉、长岭、抚松等市县委书记主持常委会,对远程教育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各级组织部门、网通公司领导相互沟通,建立联系,多次研究部署,抓了很多具体工作。组织部门和网通公司主管领导经常深入基层乡镇村,研究解决站点场所选定、电视机以及桌椅配备、网线进村部路由和数据信号测试等具体工作。

2、明确了建设任务。多数地区对今年的站点建设、网络铺设任务明确。积极主动与上级部门和网通公司沟通联系,形成了建设方案,各项工作开展的扎扎实实。白山市今年计划建设的170个村的宽带入村任务,在10月10日全部进入了采购施工阶段。延边州对拟新建的站点进行了调查摸底,准确掌握了站点的基本情况,为全面施工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松原市计划建设的站点位置都已经确定,已经完成38个无校村建设任务,128个无校村完成路由勘察和总体设计,目前线路正在抓紧建设。四平市在线路建设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不等不靠,采取多种法,建设完成了86个无校村,比原计划多完成8个村。辽源市采取先借光纤等基础设施建设材料的办法,61个无校村线路铺设正在抓紧建设当中。

3、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各地对平台建设资金非常重视,千方百计筹措落实资金。一些地方常委组织部长积极协调资金,一部分县的主要领导同志还亲自安排资金问题。吉林市、延边州等地区专门下发了《关于落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教育播出平台建设经费的通知》,明确了资金要求。白城市采取财政投一点、相关部门集一点、有条件的地方帮一点的办法,有效解决了资金问题。梅河口市在完成平台建设经费基础上,又多争取11万元用于电教设备、办公室扩建等方面。长春市、松原市一些县(市、区)在建设资金上加大投入,用于站点配套建设上。各地都采取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筹措方式为辅的办法努力解决资金筹措问题。目前全省大部分市级平台建设资金已经基本到位,多数县市的平台建设资金基本落实。

4、加强场所和制度建设。各地重视加强场所和制度建设,借鉴试点地区的做法,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长春、吉林、延边州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站点日常管理制度建设,明确了活动场所、机器设备、人员配备等各项管理制度。其他地区也都学习试点市州和外地的经验,着手教学组织管理和培训的准备工作。白城市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三好”标准,即基础设施好、运行管理好、使用效果好。松原市为站点统一制作了标牌、工作职责、技术管理员职责、联络员职责、学习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和“三簿一册”等基本规章制度。各地还对一些村部进行了维修,购置了桌椅和资料柜等。

5、积极建立工作机构,组建了一批骨干队伍。各地普遍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领导协调小组,一些地方依托电教工作机构,建立了远程教育工作机构,并依托党员电化教育干部队伍,乡镇村干部、中小学教师,农业、科技、科协组织的专业人才、当地农村实用人才以及广电、信息通信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设施管理、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辅导、技术服务队伍。临江市充分考虑工作实际需要和远程教育发展要求,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增加3个编制,隶属于市委组织部管理,依托电教播放员、农业技术员、网通技术员等队伍建立了由120多人组成的管理员队伍。抚松县通过智能工程、学历教育等渠道超前对141人的教学管理员和部分验收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很多地方注重远程教育的宣传工作。长春、松原、白山、白城市都编发了工作简报,宣传总结工作典型经验,四平市正在拍摄远程教育工作片,白城市洮北区正在拍摄远程教育设备使用和维护专题片。吉林、延边、通化、辽源市等地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对远程教育进行宣传,松原市在党建网站首页开设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栏。

6、积极与网通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各地加大了与网通、教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得到了一些部门特别是网通公司的大力支持。白山市提前与网通公司共同研究确定了市级平台建设地址和工作间的具置,并将平台建设的空间、电源、数据、模块等具体硬件指标量化,下发到各县(市、区),具体落实建设任务。白城市协调有关方面,解决网络模块局占地问题。蛟河市与网通公司积极沟通联系,提前制定了平台建设方案,及早解决了机房交流电源等方面的问题。各地也都与网通公司建立了沟通联系机制,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组织部门也积极帮助解决网通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督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有的地方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认识程度还不高,说得重要,做的次要;有的地方认为,平台和站点建设是省远程办、省网通公司的任务,与自己关系不大,主动开展工作的意识不强;有的地方还没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工作落实差距大,指导基层和协调网通公司工作不到位,有的地方把平台和宽带铺线工作单纯看成是网通公司的任务,自己很少参与,情况不清,任务不明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尽快改进。

二、关于下步工作的几点意见

第一,要切实把完成今年远程教育基础设施任务当作重要工作抓好。中央和省委非常重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央办公厅在今年7月专门下发了意见,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省委组织部在年初研究今年工作时,列为工作要点。我们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高度,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出发,切实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完成好今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为明年全面完成在全省农村推开远程教育的任务奠定基础。

第二,要切实推进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基础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在全省农村推开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任务已经明确。在这里我进一步明确一下。我省是扩大试点省,按照中央的要求,总的任务是除农村中小学建立的站点外,要于2008年底,全面完成无校村站点建设任务。我省无校村总数4000多个,试点期间已经完成900个,其余无校村建设任务今明两年完成。我省在推开远程教育中,选用的是电信宽带网终端站点建设模式。这种建设模式终端站点建设成本低,为此,我们考虑有利于普遍推开需要,充分利用这种模式的优势,除完成全国远程办要求的无校村站点建设任务外,还要根据省网通线路进村的速度,在有校村也建立站点,解决村校共用中小学站点不方便的问题。同时,实现站点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新的经济组织。宽带互联网模式需要建立省市县三级平台。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今年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是,完成省市县三级平台建设,完成3200个终端站点建设,其中无校村站点1000个。明年根据网通的线路进村计划,完成3000个站点建设任务,其中无校村站点2000个。这样,我们不仅完成了无校村站点建设任务,同时,还在有校村建立起一大批终端站点。现在离年终的时间不多了,今年平台建设、终端站点建设必须按时完成。现在要抓紧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抓紧线路改造和铺设工作。这是我们完成任务的前提。如果上冻前,不完成这个任务,我们今年的任务就会放空。在3200个终端站点建设中,有2600个村已经通互联网,但需要进行升级改造。其余600个村需要新铺设线路。所以必须在11月底完成这个任务。要层层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在这方面,网通公司已经明确表示,要按照招标合同的要求,按时完成任务。各级组织部门特别是电教机构,要积极配合,协调有关方面,解决实际困难,力所能及提供必要的支持。要对本地建设计划、建设进度清楚,要对本地宽带线路改造和铺设的总量、新建多少、改建多少清楚,当前完成多少清楚。要做到两个清楚,就要进一步做好规划设计。根据今年任务总量,确定工程总体进度,制定月计划,明确工作进度。从现在开始各级都要建立工程建设上报制度。

二是要在12月完成三级平台建设任务。现在省网通三级平台的设备已经到货,即将进入安装调试阶段。现在,我们要抓紧落实三级平台机房、运行和操作办公室。技术方案已经明确,三级平台机房都放在本地网通。三级组织部门电教办公地点作为客户端。省市平台需要设立运行和操作办公室,用于平时的运行和办公。目前,多数地方平台和办公室已经落实,但还有少数地方没有落实。所以会后必须抓紧落实,不能影响平台设备安装工作。要严把建设质量关。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站点施工的质量监控,对站点建设的全程把关。要严把网络铺设关,保证信号传输顺畅;严把设备运输及保管关,保证终端设备运行的质量和安全;严把站点接入关,督促站点配套建设及时到位;严把安装调试关,确保不留质量隐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把此项工程真正建成“放心工程”。要认真学习和把握技术方案,做到设备清单清楚、数量清楚、基本功能清楚。要跟踪设备安装、调试的全过程。市县两级都要建立工程质量小组,协助本地网通,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后,省要组成有关部门专家参加的验收小组,要对市级平台进行全面验收,对县级平台和终端站点进行抽查验收。市州要组成验收小组,对本级和县级平台进行全面验收,对终端站点进行抽查验收,并填写验收表,形成验收报告,上报省里。县也要组成验收小组,对本级平台和终端站点进行全面验收。

三是要按时完成终端站点建设任务。互联网开通和平台建设结束后,就要进入终端站点设备安装。由于时间紧,数量较多,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要做好安装场所准备。在村部建立站点,要确定好位置。要准备好电视机。在明确一下,机顶盒由省里解决,电视机由本地解决。每个站点要配备29英寸以上电视机。对于少数没有电视机的村,各地要抓紧解决,不能影响站点安装工作。考虑到各地经费紧张,省里正在争取资金,到位后将及时拨到各地。要抓好环境建设,站点教学活动室应具备桌椅、照明、取暖等良好的条件,同时具有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雷等设施。

第三,要注重抓好队伍建设,提供工作保证。目前,平台和站点有关设备将要陆续到货安装。设备安装时,供应商将现场指导培训平台和终端接收站点操作人员学会正确使用整套系统。各级网通公司已经明确了数据机房管理维护技术人员为平台操作员。终端站点需要的操作员,要抓紧落实。并和网通公司配合搞好培训工作。还没有落实站点操作管理员的,要抓紧确定人员。随着基础设施的建成,远程教育管理操作、教学组织任务越来越重,各地还要整合相关部门骨干力量,组建远程教育操作员、技术维护员、教学管理辅导员队伍。采取分层培训的办法,对各类队伍进行培训,形成一支稳定、高效、适应远程教育需要的工作骨干队伍。

第四,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站点,抓好教学组织管理。我省站点建设任务完成后,站点模式将有卫星模式、电信宽带网模式、有线模式。同时,在没有建立站点的无校村,我们还要依托农村中小学,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活动。各地要“建一批、用一批、管一批”,做到边建设边教学。特别是先行试点的地区,要科学安排和精心组织好已经建成的终端接收站点教学组织和管理,其他各市也要在已经建成的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组织农民党员干部开展教学组织管理工作。各地要把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纳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之中,作为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终端站点教学组织管理和学用效果进行评估。各市州和县市要结合本地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并对教学目标作出明确规定。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专用频道播出的节目安排,及时课程预告,对教学活动作出具体安排部署。要以“学习贯彻实践十七大精神”为主题,组织制作政治思想类和先进典型类课件,同时要紧密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把工作需要与农民需求结合起来,大力开发“乡土教材”,确保教学组织管理工作收到实效。要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形成远程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远程教育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操作性,同时,又是有关部门和单位合作的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为此,我们要在抓好基础建设同时,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加强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操作,正常的工作运行程序,有关部门的协调机制等等。根据远程教育多种模式的实际,积极探索远程教育工作运行、教学组织管理、设备管理、中小学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两结合、两不误”的方法和制度,不断提高远程教育管理水平,形成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远程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要加强远程教育的宣传工作。对远程教育工作中的经验、作法及时进行宣传报道。要注意多渠道、多角度地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切实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推广典型,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促进远程教育真正发挥作用,见到实效。乡镇、村要通过在群众活动集中场所印发宣传单、出宣传车、设立宣传牌、广告牌、大型喷绘画,在建筑物上悬挂醒目的远程教育宣传标语,扩大远程教育社会宣传覆盖面,进一步营造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良好工作氛围。

电视台工作经验总结篇8

【关键词】 有线数字电视 双向网络 改造

2013年随着全国有线数字电视整转工作的快速推进,河南省有线电视数字整转工作在省集团公司完成18个地市的网络整合之后,也进入了实施阶段。结合全国各地数字电视整转的模式及效果,河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公司决定实施数字电视双向整体转换。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驻马店分公司为了保证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顺利推进及网络实现双向业务开通的要求,我们结合本地网络实际情况,首先启动双向网络改造工作,双向网络改造工作事关全局,即是数字电视单向整转的有力保障,同时又是双向业务开展的必要条件。本文重点就分公司双向网络改造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一些经验总结。

1 网络改造前网络状况

驻马店分公司有线网络作为一个地市级有线电视网络,主要覆盖驻马店市主城区,覆盖住户近12万户,模拟有线电视用户8万户左右。网络改造前分公司只有一个总前端机房,传输60套模拟电视节目,系统带宽为750MHz;光传输系统为1310nm光传输系统,光链路呈星型分布,网络中光分路器种类较多,有4分路、6分路、8分路、10分路,网络共计光站近400个,且每个光站覆盖用户数并不均匀,少则100户,多则500多户,其中老城区单个光站覆盖用户较多。电缆干线放大器级联一般在2-3级,个别还有5-6级;电缆分配网水平线部分(电缆支干线)有各单元串接结构和集中分配结构,单元间信号不均衡情况较多,接头多没有进行防雨处理;电缆分配网垂直线部分(单元内入户分配网)多为串接结构,由于模拟信号造成用户偷接情况多发,网络结构破坏严重。就现行网络情况,无法保证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更谈不上开通双向业务。因此我们把网络改造工作先行一步展开,整体转换工作跟随在网改工作后面有序推进。

2 数字电视系统双向网络改造规划设计原则

(1)按照集团公司统一规划,驻马店分公司规划建设一个数字总前端机房,负责接收省干环网传输的集团公司节目平台数字电视节目包,同时增建三个分前端机房,各前端覆盖区域用户在2-3万户。单向数字电视系统建设采用1550nm光传输系统构建一级光传输环网系统联通四个前端机房,各机房设光切换开关,保证一级光传输环网具有自愈功能。二级光传输系统采用1550nm光传输系统,每个机房配置一台16路高密EDFA作为传输光源。双向系统建设联接各前端的IP城域网,双向接入系统采用EPON+EOC技术实现双向点播及数据业务接入。双向数据光网络与单向下行光网络各自独立运行,在光站和ONU部分融合,电缆部分采用EOC技术实现双向数据传输。(2)二级光网络部分设计:单、双向二级光传输系统结构均采用4分路--8分路结构,4分路置于前端机房,8分路置于园区光交接箱。光交接箱一般采用两级光交接箱,一级光交接箱(主干光缆节点)和二级光交接箱(园区接入)。光站下取消放大器,直接覆盖用户,且保证单光站覆盖住户70-100户。原有单向1310nm系统考虑用于覆盖城中村及周边乡镇。(3)光站以下电缆分配网络水平线部分统一采用集中分配结构,对原有电缆干线网络进行结构调整,保证进入楼宇各单元信号均衡;电缆分配网垂直线部分采用集中分配结构进行调整,将原有串接结构调整为集中分配结构,确保入户信号均衡。电缆部分改造调整原则上尽量利旧。

3 规划设计立项

我们高度重视规划设计工作,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工程施工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按照集团公司的规划设计原则,我们对双向网改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进行了有序安排。我们首先组织设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重点要求每位设计人员充分掌握双向网络改造的规划设计原则、网络技术要求、拟采用设备的技术特点,要有清晰的设计思路;其次强调现场勘察的重要性,结合现有网络结构特点确定光站位置,在保证网络结构的同时,最大限度保证电缆网络利旧,确保每一个光站的位置要有利于下一步的电缆网络的调整。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重点抓设计质量、设计进度两方面。为确保设计进度:我们将网改设计工作任务明确到具体责任人,对设计人员按照片区下达设计工作任务,核定每周需要完成的设计工作量,每日跟踪,每周汇报,确保设计任务按期完成。为确保设计质量:1)注重现场勘察,由于双向网改是在现有运行的网络上进行增补调整,因此要求设计人员既要了解现有网络情况,又要对网改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设计人员每一个小区和楼宇都要跑到,详细了解原有线路的布局,现场进行研讨,形成设计思路,片区设计人员依据现场形成的设计思路进行具体设计和制定预算,形成初步立项报告。2)执行图纸会审制度,每周定时由网络建设部主导组织进行设计图纸会审,参加人员有:全体设计人员、工程项目经理、运维部线网维护中心主任。首先由设计人员对其负责项目的设计进行详细阐述,内容包括:项目背景、工程概况、设计思路、设计图纸讲解、工程预算编制情况等,然后针对设计人员的阐述,组织参会人员讨论,提出问题由设计人员解答,对需要优化和修正的地方,现场提出修订意见,并最终形成项目设计方案。我们认为通过执行图纸会审,不仅使设计工作与工程施工进行了有效衔接,而且能够很好地帮助设计人员总结经验,吸取好的积极的经验,纠正工作中的错误思路,对队伍建设有很大帮助。

4 工程实施

4.1 双向网改的工程施工工作

(1)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明确项目经理的工作职责,突出项目经理的重要作用。项目经理与结算员、资产管理员结合,对项目材料准备情况、工程施工进度、工程验收结算等环节进行密切跟踪、协调;项目经理要随工监工,并注重与运维部门结合,力求双向网改的实效性;项目经理要加强对施工方的管理,负责组织施工方研究设计图纸,掌握设计意图,并带领施工方进行施工现场勘察,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形成工程施工方案;工程项目经理在工程协调工作中的要扮演重要角色,要求工程项目经理负责工程施工中的各种协调工作,一旦在施工中出现问题,项目经理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积极协调,确保工程顺利实施。(2)注重周例会。每周例会,工程项目经理、材料及结算人员、设计人员都要对所辖工作进行汇报,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会上提出研讨,并形成解决办法,保证工程顺利进展。

4.2 工程组织实施

明确工程分四个阶段组织实施,第一个阶段为二级光网络建设。单向下行网络建设,在进行光网络建设时,利用6立机架式22dbEDFA作为新建光网络光源,传输原有60套模拟信号(我们称为A平台信号)进行网络测试,光网络测试完毕后,进行新建光站的A平台信号开通;双向光网络建设与单向下行光网络建设同步进行,前端EPON系统OLT与光网络局端设备ONU进行系统对接调试。第二阶段为二级光网络新建光站与现有运营电缆网络信号割接,同时对电缆分配网水平线部分进行集中分配结构调整。此阶段要求对现有运行电缆网络结构进行充分研判,形成准确、快速的施工方案,缩短信号中断时间;要求对电缆分配网水平线部分进行整理,更换不符合要求的分配器,更换电缆接头,对老旧电缆进行更换;测试信号电平,评判调试结果。电缆分配网垂直线部分由于工程量大,耗时较长,待后期进行整理调整(后来通过数字电视整转,由于入楼宇单元信号电平提高,垂直线部分对单向整转影响不大)。第三阶段为整转现场的信号切割。新建一级光传输环网(含各前端16路高密EDFA)上传输的是全数字电视信号(我们称为C平台信号),通过对前端光源的调整,达到对新光站由A平台信号向C平台信号切割。此阶段主要为对新光站进行C平台信号电平调整,对双向系统进行调试(双向系统只有在传输C平台信号时才能进行调测)。第四个阶段为电缆分配网垂直线部分调整。此阶段主要是在数字电视整转后,对楼宇内的分配网结构进行调整,主要保证双向业务的开通。此阶段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分支分配器进行更换,对不符合要求的线缆接头进行更换,必要时更换入户电缆。

4.3 工程实施过程中几点注意

(1)施工环境复杂,注重施工安全。双向网络改造工程是在运行中的网络中进行优化、调整,施工多在老旧线路上组织实施,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隐患较多,供电、通信电缆交织,极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因此施工前要仔细勘察施工现场,确定安全施工方案,切忌盲目、无序施工;同时要求施工方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对施工人员配备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安全施工。(2)进行信号割接时,要严格执行割接施工方案,尽量缩短信号中断时间,减少用户投诉。(3)施工方施工时按照要求注意做好线路标识,由于二级光网络建设敷设线路较多,做好线路标识,有利于工程验收和后期网络维护。(4)要求施工方要注意及时完成技术资料备案。由于二级光网络建设具有涉及区域大、工程量大、工期长、材料种类多等特点,因此及时完成技术资料备案对工程验收、结算及后期网络运行意义重大,必须高度重视。

4.4 工程完成情况及指标测试情况

通过将近一年半的双向网络改造工作,完成了市城区除城中村外所有小区的双向网络改造工作,网改总计开通光站1700台,覆盖住户12万户左右,覆盖有线数字电视用户8万户左右。

5 结论与建议

上一篇:商务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高考后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