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8 01:07:53

兽医工作经验总结

兽医工作经验总结篇1

一、充分认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省是畜牧业大省,畜牧业产值、畜产品产量、畜产品出口等畜牧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畜牧业在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食品工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尤其是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定、职责不清晰、基层防疫人员缺乏、力量薄弱,严重影响了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和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健全符合公共卫生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提高兽医行政管理效率,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提高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二)主要目标。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体系,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立动物疫病防控的长效机制,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省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省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

三、建立健全畜牧兽医工作机构

(一)建立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省实际,加强省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市、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具体机构设置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在不突破机构限额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将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设为政府工作部门的,需按程序报批。上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要加强对下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的指导;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进一步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兽医行政执法机构。省、市、县三级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所,作为行政执法机构,依法承担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的行政执法工作,同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对其进行管理,并加强其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建设。出入境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三)建立健全兽医技术支持体系。承担动物疫病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技术支持机构(实验室)是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机构的重要技术保障和依托。要整合现有兽医技术支持机构和资源,按照综合设置的原则,建立健全兽医技术支持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兽医技术资源,通过充实力量、资格认可、安全监管,切实加强兽医参考实验室、区域诊断实验室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单独设置兽医技术支持机构。

(四)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公益性职能和经营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县(市、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畜牧业发展和动物防疫、检疫工作需要,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畜牧兽医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所需编制由原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划转,或在县级事业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对原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饲料兽药经营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

(五)聘任村级动物防疫员。凡饲养畜禽的村庄,原则上要聘任动物防疫员,协助做好动物防疫、检疫、疫情报告等工作。已建立动物防疫队伍的市、县(市、区),要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好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作用。尚未建立动物防疫队伍的市、县(市、区)应尽早建立动物防疫队伍。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聘任,可视畜禽饲养规模,按每村1至2名掌握。村级动物防疫员由县(市、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管理和组织技能培训。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可给予村级动物防疫员一定的误工补贴。补贴标准由各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经费由市、县两级财政承担,省财政对30个财政困难县给予适当补助。

四、提高兽医队伍工作能力

(一)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从事兽医工作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经资格认可、政府任命等程序,可进入官方兽医队伍。从事动物疫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培训、考试,取得执业兽医资格。从事兽医化验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等职业的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二)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加强兽医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促进*省兽医工作的开展。

各级畜牧兽医行政部门要与卫生部门建立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人力、设施、信息等资源共享的实验、检测体系和专家组织联络体系,全面做好人畜共患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疫情预测、防控等工作。

五、建立和完善兽医工作保障机制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统一管理。对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等经费,由各级财政纳入预算、及时拨付。执法机构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要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二)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好各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纳入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充实、完善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建设各级各类兽医实验室,加快防疫、检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疫、检疫手段,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

(三)完善兽医管理工作法律法规体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省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兽药管理等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的配套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

(四)推行畜禽规模化、标准化饲养。积极发展畜禽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努力减少畜禽散养。加强优良畜禽品种的繁育、引进和推广,提高优良畜禽品种覆盖率。逐步提高畜禽饲养场舍建设水平。饲养场建设要达到规定的防疫条件,农户散养畜禽要符合防疫要求。规模饲养场和加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与管理人员要接受畜牧兽医技术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认证。饲养场和饲养农户要接受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接受动物检疫。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畜禽的饲养和认证工作。

(五)做好防疫基础工作。饲养场、饲养小区要建设污水污物处理场,散养农户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沼气等节能环保项目,搞好饲养环境净化。饲养场要设立专职兽医,乡镇畜牧兽医站要搞好散养畜禽的疫病防治。畜禽屠宰加工场点和交易场所要按规定建设卫生基础设施,搞好环境整治。畜牧兽医、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加强对畜产品加工运输、批发零售、进出口等环节的监督监管。

(六)积极发展畜牧兽医信息网络化管理。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畜牧兽医信息网络,推动与饲养场、加工企业、批发零售等单位的网络连接。建立健全畜禽饲养、出栏、免疫、检疫档案。加强对畜禽屠宰加工、国内销售、进出口贸易的调查研究,及时提供畜禽产品产销信息,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加强对国内外动物疫情的搜集整理,搞好*省疫情的分析监测,为*省做好动物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信息指导。

六、加强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

兽医工作经验总结篇2

【关键词】中兽医学;教学;改革

中兽医学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1]。千百年来,中兽医学为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中兽医学不仅对于发扬祖国传统医学文化,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医学理念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现代兽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兽医工作者防控动物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2-3]。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兽医学存在着理论抽象、内容繁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突出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如何提高和改进中兽医学课程教学效果,一直是困扰广大中兽医学教育工作者的核心问题。

1 中兽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观念落后

一直以来,“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中兽医学课程的讲授和学习过程中根深蒂固,授课过程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只重视书本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学习也只注重课堂讲授的内容,完全为了应付考试,而脱离了临床的应用与实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兴趣的培养。

1.2 教学内容繁杂、抽象

中兽医学内容繁多,主要包括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辨证论治为主的基础理论,以及病因、四诊、防治法则、中药、方剂等多个内容。且其中诸如阴阳五行等内容语言晦涩、抽象难懂,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而同时由于近年来课程学时数的不断缩减,现有的课时亦不能满足对全部教学内容的讲授工作。如何精炼教学内容,授课语言通俗易懂,是摆在中兽医学课程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问题。

1.3 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中兽医学的教学虽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但限于该课程的特殊性质,课程相关的直观教学资料相对较少,如标本、照片、录像、动画、模型等,多数课件的制作仍以文字为主,相关知识与理论的阐述仍停留在文字描述阶段,缺少直观教学资料,极大地影响了授课效果,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另外,课堂讲授也多以老师灌输、学生听讲记录为主,课堂氛围死板,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

2 中兽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2.1 更新教育观念

为了满足现代兽医人才的需求,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兽医人才培养目标,在中兽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结合对学生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改善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力求使学生在了解一定的中兽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中兽医传统的疾病诊疗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以后的实践生产中运用中兽医相关知识诊断和治疗一些常见的畜禽疾病。

2.2 优化教学内容

2.2.1 删繁就简,精炼教学内容

在目前各门课程学时数普遍缩减的大环境下,仍旧一味的强调增加课程学时是不现实的。为了缓解教学内容过多与学时不足之间的矛盾,精简教学内容,合理取舍是唯一解决途径。首先紧紧围绕中兽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两个基本特点,着重讲解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如阴阳五行、脏腑学说等,尤其是脏腑学说,让同学从中医角度了解和认识五脏六腑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着重讲解病因学说、辨证方法、中药及方剂的基本功能和临床应用等,让学生理解如何从中兽医学角度去诊断临床常见畜禽疾病,并合理选择用药。而对内容抽象,难于理解的经络学说、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做适当的简要介绍,同时可适当让同学了解一些兽用中药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影响。

2.2.2 重点突出,强调现代研究成果

由于中兽医学的知识内容主要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诊断和治疗畜禽疾病的经验总结,而缺少现代科学的验证,这也是近年来中医学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经过现代科学验证的一些理论知识要重点强调,比如中药十八反的内容中,哪些是现代研究证实的,哪些又是经过实验研究后证明是古人对药物功能的误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兽医学的现代研究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改进教学方法

2.3.1 对比式教学法的应用

对比式教学法主要指与西兽医学对比教学法。中兽医学作为我国传统的兽医学,与西兽医学相比虽然在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理条件均有所差异,在方法论上也有很大区别,但在个别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存在相似之处。由于中兽医学课程普遍被安排在高年级讲授,对学生而言西兽医学的理论和观点已经先入为主,此时能找到中兽医学和西兽医学理论相似的切入点,对比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心的功能时,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可以推动血液在脉道内正常运行,以营养全身。而西兽医学认为心的主要功能是泵血,把血液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为各个组织器官提供营养和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心功能的理解和认知,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2.3.2 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法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是授课工作的主体,作为任课教师,如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为重要,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比如在讲授经络学说内容时,根据学生普遍爱好武侠小说和电影的特点,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先让学生探讨一下关于经络腧穴的基本认识,比如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等,然后再从中医角度讲述其具体功能,让学生结合小说中的内容体会任督二脉的具体作用。学生对此普遍反应较好,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氛围也比较活跃,使授课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总之,中兽医学课程内容多,范围广,难于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压力均比较大,想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中兽医学的教学现状一定会得到积极地改善。

【参考文献】

[1]刘钟杰,许剑琴.中兽医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洪梅.中兽医学教学中的两种方法[J].中兽医学杂志,1999(4):34-35.

兽医工作经验总结篇3

关键词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措施;江苏吴江

兽医实验室承担着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主要任务,是兽医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的重要技术保障和依托,而县级兽医实验室在动物疫病监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轻重的作用[1-4]。近年来,国家对动物防疫工作高度重视,农业部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兽医实验室。2008年以来年吴江市按照江苏省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以及相关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下达要求,共投资350多万元改建了吴江市(县级市)兽医实验室和全市基层动物防疫站(原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疫病采样诊断室,实验室硬件设施、仪器设备以及人员素质均有较大提高,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科学规划,明确设计标准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吴江市积极探索发展以区域特色为重点的生态畜牧业、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畜禽产品加工业和以优良品种为先导的种源畜牧业,2009年全市出栏生猪20.6万头、家禽206.2羽、湖羊3.5万头,生产鲜蛋6 985 t,加工蛋品3.5亿枚,出孵苗禽2.4亿羽,畜牧业总收入达到10.924亿元。畜牧业是吴江市农业的一大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传统产业。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原来的兽医实验室因面积小、设施少,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动物防疫工作需要,需要进行改建。为此,根据吴江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和各级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利用原有的一幢400 m2的小楼来改建兽医实验室。为确保实验室布局的科学合理,请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兽医实验室的专家帮助规划设计,由专业公司进行施工设计,要求实验室配备好准备室、解剖室、血清室、细菌室、病毒室、PCR室、精密仪器室、病料留样室、技术档案室等功能用房,并按照生物安全二级的要求进行装修,病毒室采用负压装置,洁净度10万级,细菌室配备了洁净度万级的无菌室,并在细菌培养操作区域安装百级层流罩,做到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确保各功能室的配置能满足检测工作需要[5]。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兽医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领导,完善设施,加强管理,并专门建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动物疫病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管理,吴江市畜牧兽医站按照领导部署和省实施方案要求,全力以赴组织实施,坚持建设高标准、管理高要求、使用高效率,确保建设标准符合设计要求。

2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

为了推进实验室建设的顺利进行,吴江市积极争取项目配套资金,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又自筹资金增加投入,促进兽医实验室的提档升级。一是增加基建投入。按照江苏省要求,县级兽医实验室面积不小于200 m2,但考虑到建设的长远利益,吴江市尽量提高建设起点,投资71.7万元,用于兽医实验室400 m2的土建改造和净化装修工程,保证实验室分区科学、功能配套、结构合理,能够适应畜牧业和疫病防控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增加设施投入。在配足省规定的县级兽医实验室应配备的仪器设备的基础上,为提升吴江市兽医实验室的档次,还自筹资金15万元,添置了1台PCR仪、1套凝胶成像系统、2台生物安全柜,增强了兽医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扩大了检测项目,并在保护实验人员、保障生物安全方面起了积极作用。目前,吴江市的兽医实验室可以进行细菌、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学与病原学监测,寄生虫检测与形态学观察等,开展抗体监测、疫情监测和疫病诊断,为促进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3规范管理,严格操作规程

为了提高兽医实验室的操作水平,在完善仪器设备配套的同时,抓好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做到规范管理,严格操作。一是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实验室要求,先后制定了《吴江市兽医实验室工作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操作程序与规范》《吴江市兽医实验室工作流程图》等一系列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记录归档,并做好制度落实工作,定期组织试验室人员开展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培训和研讨,使每个实验室人员熟悉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报告审核、流程,强化实验室档案管理,完善实验室试剂和耗材管理,促进实验室有序运转。二是完善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为了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认真落实实验室人员岗位责任制,切实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册,定期开展保养维护和校验,并及时做好维护和使用记录,确保仪器设备性能。三是强化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生物安全管理的规定,充分发挥生物安全柜的作用,做好实验室人员个人防护知识的学习和防护措施的落实,严格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做到安全运行,不留隐患[6]。

4积极运转,及时发挥作用

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大力支持。一是配足技术力量。吴江市兽医实验室在已拥有4名硕士的基础上,2009年又引进了1名博士,并加强实验室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检测技术。二是配足检测资金。近年来,吴江市财政每年安排实验室检测经费不少于10万元,其中2009年安排了15万元,保障了检测试剂和其他易耗品购买,促进了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转。每年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吴江市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实验室监测计划,加强疫情和免疫监测,在做好春防、夏季补免和秋防三大突击行动免疫监测的同时,加大平时的抽样监测力度,搞好奶牛“两病”监测,对每次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并形成分析报告,分析原因,找出不足,及时改进。2009年,实验室在抗体监测方面共完成禽血样635份,猪血样327份,牛羊血样54份,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各镇站,对不合格的场(户)及时排查原因,督促补免,跟踪监测,确保抗体保护率达到80%以上。同时,平时注重采样人员和实验室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采样工作和检验操作的规范,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无误,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发挥更大的作用。

5参考文献

[1] 张险朋,朱燕秋,王健青,等.浅谈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10):117-118.

[2] 农业部不断强化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9(2):50.

[3] 项玉燕,王世清,胡晓青.浅议加强县(市)级兽医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J].浙江畜牧兽医,2001(3):26.

[4] 张海燕.基层对兽医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养殖技术顾问,2009(1):139.

[5] 陈国胜,田克恭. 对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的思考——法国、瑞典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及设备生产企业考察情况报告[J].中国牧业通讯,2004(7):38-40.

兽医工作经验总结篇4

县畜牧兽医局关于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报告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对于强化兽医卫生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从制度上保证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实施,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国务院、农业部和省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结合我县畜牧兽医工作实际,以及当前畜牧兽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按照既定的改革工作思路,我们扎实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高度认识加快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畜牧业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畜牧业,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能更多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畜牧业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三大特色产业之一,是我县农村经济中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确保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畜牧业的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改革和完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对于从根本上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情,暴露出我县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因此,加快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落实政府负总责、部门司其职的工作责任,建立动物防疫工作长效机制,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提高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职能,促进养殖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二)主要目标。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重点是完善、理顺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体制,组建畜牧兽医执法机构,建立健全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切实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稳定和进一步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畜牧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促进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

三、建立健全畜牧兽医工作体系

(一)加强县级畜牧兽医工作机构建设。

1、根据××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编字【2006】8号文件精神,设立××县畜牧兽医局。为正科级行政机构,是县政府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畜牧生产、动物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和计划;拟定本县畜牧业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计划;监督和管理动物防疫、检疫及防疫监督工作;负责兽医医政、兽药药政、饲料管理和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实施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负责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2、畜牧兽医局内设机构

综合科

主要职责是:负责局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和人事劳资、安全生产等工作;负责机关文秘、信息、收发、保密、档案、督办、提案、老干部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负责起草制定机关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落实;负责机关行政事务管理,上报下达,协调内部科室之间的关系;负责拟定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管理使用行政、事业经费和专项资金,管理本部门行政收费和所有收费票据;负责机关财务管理及所属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监督工作。

畜牧科

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我县畜牧业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制定畜牧业发展政策;负责畜牧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及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引进工作;负责指导畜牧产品的生产、加工;负责全县种畜的鉴定、引进、推广、应用和良种繁育管理工作,并实施监督;负责畜禽及其产品市场行情调查,畜牧发展数字统计,内外信息的搜集整理;负责畜牧业标准化管理及项目管理,指导畜牧生产发展工作;负责对全县畜牧技术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质量进行监督管理;负责畜牧方面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解释、咨询。

动物防疫监督科(同时挂执法监督科的牌子)

股级机构。主要职责是:依法实施动物防疫;负责对基层兽医站的经营管理;负责对个体兽医进行业务管理;负责基层兽医人员的养老保险及其它后勤管理工作;负责基层兽医站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负责对兽药药政、种畜禽、动物检疫人员的执法行为实施监督,并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医政药政管理科(同时挂××县饲料管理办公室的牌子)

股级机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兽医进行行业管理,核发动物诊疗许可证;负责全县兽药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经营资格审查,呈报、办理、核发经营许可证;负责对全县生产、经营的兽药质量和兽药生产、经营秩序进行监督管理;查处违法生产、经营活动和假冒伪劣兽药;负责对全县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核发生产许可证。

3、下属事业机构

动物卫生监督所

股级机构。主要职责是:依法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产品安全等行政执法工作;动物防疫条件审核、颁发防疫合格证;负责对动物防疫、检疫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负责动物防疫证、章、标志和法律书证的使用、管理。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股级机构。主要职责是:负责实施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防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承担动物产品安全相关技术检测工作。

(二)切实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

1、在奔城、胡各庄、南堡、柏各庄、司各庄、青坨营、扒齿港、程庄、长凝、宋道口、方各庄、安各庄设立12个动物防疫站,为县畜牧兽医局的派出机构,规格股级,全额拨款。

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动物强制免疫的监督实施;依法承担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疫情调查、监测、兽药监督管理等工作;承担畜牧生产、饲料管理等公益性职责。

2、在基层动物防疫站所在地设兽医站,规格股级,差额拨款。

主要职责是:动物疫病的诊疗,兽药饲料供应,生产技术服务等经营性活动,承担重点疫病的预防注射等公益性职能;协助动物防疫站开展动物免疫、消毒和疫情扑灭等工作。

根据我县动物饲养总量大、涉及面广、单位饲养量小的特点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繁重、复杂的特点,基层动物防疫站、基层兽医站可按“逐步分离、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步实施。目前,基层兽医站可与基层动物防疫站合属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日常业务分别开展。运作一段时间后,再逐步进行分离,最终形成以公益性机构为主的动物防疫站和以经营性为主的兽医站各自独立运行的机制。

四、加强畜牧兽医工作制度建设

(一)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疫情测报机构。为适时监控疫情动向,我们以县动物防疫监督所所长和动物疾病防控中心主任为领导成立了15人的疫情测报站,明确了专职疫情测报员,同时以基层动物防疫站为核心建立了12个疫情测报点,另在每个镇确定了1名疫情测报员,县内的规模养殖场及畜禽加工厂每场(厂)设立了1名疫情报告员。全县594个村每村设立了2个疫情测报员。目前全县疫情测报员总数达1232人。我们将上述人员单、联系电话登记造册。在防治口蹄疫、禽流感等重点疫病时期,县、镇测报站(点)保持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坚持做到了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同时全县各中心站、县兽医站与市实行了微机联网,形成了完整的疫情测报网。

(二)层层建立了防疫责任制。县局与各基层站长、各基层站长与包片兽医均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强调了责任追究。另外,以防疫员为单位划分成170个防疫责任片,防疫员、防疫对象相对固定,每个责任人全权负责本责任片内的防疫、消毒和严防疫情传入三项指标,责任前溯后延,有效地保证了责任制的落实。

(三)建立督导机制。抽调30名同志,分别由6名股级干部带队,组成6个督导小组,每个小组分包2-3个乡镇,在全县重点动物疫病集中强免期间专门负责工作的督导检查,组织协调基层兽医与乡镇的联系,落实防疫人员、防疫物资的组织调配协调工作。平时负责业务工作指导和补针、消毒等工作督导。在每次防疫结束后,均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逐人逐责任区进行严格的考核验收。对好的奖励,差的通报批评或经济惩罚,对因工作不负责任,导致疫情发生或蔓延扩散的,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实行规范化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动物防检工作,制定出台了《××县关于进一步规范动物防、检疫工作管理的暂行规定》,细化了管理办法和奖惩措施。在防疫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上,由各站指导员牵头,对本站的唐山动物防疫网的数据录入和防疫档案、证标管理逐一进行理顺、规范,建立相应制度,形成了填写规范、变更登记规范、日常管理规范的机制。每个站配备一名专职微机操作员,坚持防疫注射、卡标、发卡、建档、微机录入同步进行,层层建立了疫苗、防疫物资供应台帐。全县应免动物免疫率、发证率和耳标佩带率均达100%。全县27005个养殖户和138个饲养场全部建立了防疫档案,建档率100%。

五、加强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县级疫病检测设施比较完备。近两年,我们千方百计征得国家和省市支持,我县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化验室进行彻底更新改造。在完善硬件基础上充实、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成了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为进一步提高动物疫病的预测预警水平奠定了基础。其中投资23万元新建了338.4m2的检测中心,投资60万元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56台套。到目前为止,该中心已完成各种疾病和抗体血清学检验9万余份,各种疾病的临床定性3万余例。同时,我们以细菌学诊断及常规检查为主对全县各养殖户进行科技服务,累计技术咨询服务2200多次,帮助群众解决技术问题270多个,深入到养殖专业村、专业镇举办培训班30余次,培训兽医、养殖大户800多人次。另外,为群众做病理解剖及细菌学诊断2000余例,做药敏实验120次,细菌培养70次,进行其它监测800份,为我县防疫灭病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较好地发挥了动物保护工作的关键作用。

兽医工作经验总结篇5

第一条为了加强兽药管理,保证兽药质量,防治动物疾病,促进养殖业的发展,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兽药的研制、生产、经营、进出口、使用和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兽药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兽药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实行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办法和具体实施步骤,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第五条国家实行兽药储备制度。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灾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时,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紧急调用国家储备的兽药;必要时,也可以调用国家储备以外的兽药。

第二章新兽药研制

第六条国家鼓励研制新兽药,依法保护研制者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研制新兽药,应当具有与研制相适应的场所、仪器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规范和措施。

研制新兽药,应当进行安全性评价。从事兽药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应当经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认定,并遵守兽药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和兽药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第八条研制新兽药,应当在临床试验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附具该新兽药实验室阶段安全性评价报告及其他临床前研究资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将审查结果书面通知申请人。

研制的新兽药属于生物制品的,应当在临床试验前向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将审查结果书面通知申请人。

研制新兽药需要使用一类病原微生物的,还应当具备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条件,并在实验室阶段前报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九条临床试验完成后,新兽药研制者向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新兽药注册申请时,应当提交该新兽药的样品和下列资料:(一)名称、主要成分、理化性质;(二)研制方法、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三)药理和毒理试验结果、临床试验报告和稳定性试验报告;(四)环境影响报告和污染防治措施。

研制的新兽药属于生物制品的,还应当提供菌(毒、虫)种、细胞等有关材料和资料。菌(毒、虫)种、细胞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机构保藏。

研制用于食用动物的新兽药,还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兽药残留试验并提供休药期、最高残留限量标准、残留检测方法及其制定依据等资料。

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决定受理的新兽药资料送其设立的兽药评审机构进行评审,将新兽药样品送其指定的检验机构复核检验,并自收到评审和复核检验结论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审查合格的,发给新兽药注册证书,并该兽药的质量标准;不合格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条国家对依法获得注册的、含有新化合物的兽药的申请人提交的其自己所取得且未披露的试验数据和其他数据实施保护。

自注册之日起6年内,对其他申请人未经已获得注册兽药的申请人同意,使用前款规定的数据申请兽药注册的,兽药注册机关不予注册;但是,其他申请人提交其自己所取得的数据的除外。

除下列情况外,兽药注册机关不得披露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数据:(一)公共利益需要;(二)已采取措施确保该类信息不会被不正当地进行商业使用。

第三章兽药生产

第十一条设立兽药生产企业,应当符合国家兽药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并具备下列条件:(一)与所生产的兽药相适应的兽医学、药学或者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二)与所生产的兽药相适应的厂房、设施;(三)与所生产的兽药相适应的兽药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的机构、人员、仪器设备;(四)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生产环境;(五)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的其他生产条件。

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申请人方可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附具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4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发给兽药生产许可证;不合格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凭兽药生产许可证办理工商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兽药生产许可证应当载明生产范围、生产地点、有效期和法定代表人姓名、住址等事项。

兽药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兽药的,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到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兽药生产许可证。

第十三条兽药生产企业变更生产范围、生产地点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申请换发兽药生产许可证,申请人凭换发的兽药生产许可证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变更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的,应当在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后15个工作日内,到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兽药生产许可证。

第十四条兽药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

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兽药生产企业是否符合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

第十五条兽药生产企业生产兽药,应当取得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批准文号的有效期为5年。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核发办法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十六条兽药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兽药国家标准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兽药生产企业改变影响兽药质量的生产工艺的,应当报原批准部门审核批准。

兽药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产记录,生产记录应当完整、准确。

第十七条生产兽药所需的原料、辅料,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所生产兽药的质量要求。

直接接触兽药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当符合药用要求。

第十八条兽药出厂前应当经过质量检验,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得出厂。

兽药出厂应当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禁止生产假、劣兽药。

第十九条兽药生产企业生产的每批兽用生物制品,在出厂前应当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审查核对,并在必要时进行抽查检验;未经审查核对或者抽查检验不合格的,不得销售。

强制免疫所需兽用生物制品,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企业生产。

第二十条兽药包装应当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附具说明书,并在显著位置注明“兽用”字样。

兽药的标签和说明书经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后,方可使用。

兽药的标签或者说明书,应当以中文注明兽药的通用名称、成分及其含量、规格、生产企业、产品批准文号(进口兽药注册证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休药期、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运输贮存保管条件及其他应当说明的内容。有商品名称的,还应当注明商品名称。

除前款规定的内容外,兽用处方药的标签或者说明书还应当印有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警示内容,其中兽用品、、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还应当印有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特殊标志;兽用非处方药的标签或者说明书还应当印有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非处方药标志。

第二十一条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保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需要,可以对新兽药设立不超过5年的监测期;在监测期内,不得批准其他企业生产或者进口该新兽药。生产企业应当在监测期内收集该新兽药的疗效、不良反应等资料,并及时报送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第四章兽药经营

第二十二条经营兽药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与所经营的兽药相适应的兽药技术人员;(二)与所经营的兽药相适应的营业场所、设备、仓库设施;(三)与所经营的兽药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者人员;(四)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的其他经营条件。

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申请人方可向市、县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附具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的,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附具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审查合格的,发给兽药经营许可证;不合格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凭兽药经营许可证办理工商登记手续。

第二十三条兽药经营许可证应当载明经营范围、经营地点、有效期和法定代表人姓名、住址等事项。

兽药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兽药的,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到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兽药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兽药经营企业变更经营范围、经营地点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申请换发兽药经营许可证,申请人凭换发的兽药经营许可证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变更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的,应当在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后15个工作日内,到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兽药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遵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兽药经营企业是否符合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

第二十六条兽药经营企业购进兽药,应当将兽药产品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核对无误。

第二十七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向购买者说明兽药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销售兽用处方药的,应当遵守兽用处方药管理办法。

兽药经营企业销售兽用中药材的,应当注明产地。

禁止兽药经营企业经营人用药品和假、劣兽药。

第二十八条兽药经营企业购销兽药,应当建立购销记录。购销记录应当载明兽药的商品名称、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购销单位、购销数量、购销日期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九条兽药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兽药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保持所经营兽药的质量。

兽药入库、出库,应当执行检查验收制度,并有准确记录。

第三十条强制免疫所需兽用生物制品的经营,应当符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

第三十一条兽药广告的内容应当与兽药说明书内容相一致,在全国重点媒体兽药广告的,应当经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取得兽药广告审查批准文号。在地方媒体兽药广告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取得兽药广告审查批准文号;未经批准的,不得。

第五章兽药进出口

第三十二条首次向中国出口的兽药,由出口方驻中国境内的办事机构或者其委托的中国境内机构向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并提交下列资料和物品:(一)生产企业所在国家(地区)兽药管理部门批准生产、销售的证明文件;(二)生产企业所在国家(地区)兽药管理部门颁发的符合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证明文件;(三)兽药的制造方法、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测方法、药理和毒理试验结果、临床试验报告、稳定性试验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用于食用动物的兽药的休药期、最高残留限量标准、残留检测方法及其制定依据等资料;(四)兽药的标签和说明书样本;(五)兽药的样品、对照品、标准品;(六)环境影响报告和污染防治措施;(七)涉及兽药安全性的其他资料。

申请向中国出口兽用生物制品的,还应当提供菌(毒、虫)种、细胞等有关材料和资料。

第三十三条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组织初步审查。经初步审查合格的,应当将决定受理的兽药资料送其设立的兽药评审机构进行评审,将该兽药样品送其指定的检验机构复核检验,并自收到评审和复核检验结论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发给进口兽药注册证书,并该兽药的质量标准;不合格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在审查过程中,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对向中国出口兽药的企业是否符合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考查,并有权要求该企业在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机构进行该兽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

国内急需兽药、少量科研用兽药或者注册兽药的样品、对照品、标准品的进口,按照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进口兽药注册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向中国出口兽药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到原发证机关申请再注册。

第三十五条境外企业不得在中国直接销售兽药。境外企业在中国销售兽药,应当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销售机构或者委托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机构。

进口在中国已取得进口兽药注册证书的兽用生物制品的,中国境内机构应当向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允许进口兽用生物制品证明文件,凭允许进口兽用生物制品证明文件到口岸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进口兽药通关单;进口在中国已取得进口兽药注册证书的其他兽药的,凭进口兽药注册证书到口岸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进口兽药通关单。海关凭进口兽药通关单放行。兽药进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海关总署制定。

兽用生物制品进口后,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进行审查核对和抽查检验。其他兽药进口后,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通知兽药检验机构进行抽查检验。

第三十六条禁止进口下列兽药:(一)药效不确定、不良反应大以及可能对养殖业、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者存在潜在风险的;(二)来自疫区可能造成疫病在中国境内传播的兽用生物制品;(三)经考查生产条件不符合规定的;(四)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禁止生产、经营和使用的。

第三十七条向中国境外出口兽药,进口方要求提供兽药出口证明文件的,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出具出口兽药证明文件。

国内防疫急需的疫苗,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限制或者禁止出口。

第六章兽药使用

第三十八条兽药使用单位,应当遵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安全使用规定,并建立用药记录。

第三十九条禁止使用假、劣兽药以及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目录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公布。

第四十条有休药期规定的兽药用于食用动物时,饲养者应当向购买者或者屠宰者提供准确、真实的用药记录;购买者或者屠宰者应当确保动物及其产品在用药期、休药期内不被用于食品消费。

第四十一条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在饲料中允许添加的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

经批准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的兽药,应当由兽药生产企业制成药物饲料添加剂后方可添加。禁止将原料药直接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或者直接饲喂动物。

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

第四十二条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国家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动物产品中兽药残留量的检测。兽药残留检测结果,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权限予以公布。

动物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组织实施兽药残留检测的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上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指定检验机构进行复检。

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和残留检测方法,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四十三条禁止销售含有违禁药物或者兽药残留量超过标准的食用动物产品。

第七章兽药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行使兽药监督管理权。

兽药检验工作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兽药检验机构承担。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认定其他检验机构承担兽药检验工作。

当事人对兽药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验结果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实施检验的机构或者上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检验机构申请复检。

第四十五条兽药应当符合兽药国家标准。

国家兽药典委员会拟定的、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其他兽药质量标准为兽药国家标准。

兽药国家标准的标准品和对照品的标定工作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兽药检验机构负责。

第四十六条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对有证据证明可能是假、劣兽药的,应当采取查封、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并自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需要检验的,应当自检验报告书发出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解除行政强制措施;需要暂停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权限作出决定。

未经行政强制措施决定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不得擅自转移、使用、销毁、销售被查封或者扣押的兽药及有关材料。

第四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兽药:(一)以非兽药冒充兽药或者以他种兽药冒充此种兽药的;(二)兽药所含成分的种类、名称与兽药国家标准不符合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假兽药处理:(一)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二)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经审查批准而未经审查批准即生产、进口的,或者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经抽查检验、审查核对而未经抽查检验、审查核对即销售、进口的;(三)变质的;(四)被污染的;(五)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第四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劣兽药:(一)成分含量不符合兽药国家标准或者不标明有效成分的;(二)不标明或者更改有效期或者超过有效期的;(三)不标明或者更改产品批号的;(四)其他不符合兽药国家标准,但不属于假兽药的。

第四十九条禁止将兽用原料药拆零销售或者销售给兽药生产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

禁止未经兽医开具处方销售、购买、使用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实行处方药管理的兽药。

第五十条国家实行兽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兽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兽药使用单位和开具处方的兽医人员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五十一条兽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停止生产、经营超过6个月或者关闭的,由原发证机关责令其交回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变更或者注销其工商登记。

第五十二条禁止买卖、出租、出借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和兽药批准证明文件。

第五十三条兽药评审检验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并予以公告。

第五十四条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兽药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兽药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兽药。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取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核发许可证、签署审查同意意见,不履行监督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无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兽药的,或者虽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假、劣兽药的,或者兽药经营企业经营人用药品的,责令其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及生产、经营的兽药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经营的兽药(包括已出售的和未出售的兽药,下同)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货值金额无法查证核实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无兽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兽药,情节严重的,没收其生产设备;生产、经营假、劣兽药,情节严重的,吊销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经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终身不得从事兽药的生产、经营活动。

擅自生产强制免疫所需兽用生物制品的,按照无兽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兽药处罚。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提供虚假的资料、样品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或者兽药批准证明文件的,吊销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或者撤销兽药批准证明文件,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终身不得从事兽药的生产、经营和进出动。

第五十八条买卖、出租、出借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和兽药批准证明文件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或者撤销兽药批准证明文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兽药安全性评价单位、临床试验单位、生产和经营企业未按照规定实施兽药研究试验、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兽药研究试验、生产、经营活动,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研制新兽药不具备规定的条件擅自使用一类病原微生物或者在实验室阶段前未经批准的,责令其停止实验,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兽药的标签和说明书未经批准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生产、经营假兽药处罚;有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撤销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兽药包装上未附有标签和说明书,或者标签和说明书与批准的内容不一致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境外企业在中国直接销售兽药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直接销售的兽药和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进口兽药注册证书;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国家有关兽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兽药的、未建立用药记录或者记录不完整真实的,或者使用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的,或者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对饲喂了违禁药物及其他化合物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违法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销售尚在用药期、休药期内的动物及其产品用于食品消费的,或者销售含有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产品用于食品消费的,责令其对含有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转移、使用、销毁、销售被查封或者扣押的兽药及有关材料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兽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兽药使用单位和开具处方的兽医人员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不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的,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生产企业在新兽药监测期内不收集或者不及时报送该新兽药的疗效、不良反应等资料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该新兽药的产品批准文号。

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兽医开具处方销售、购买、使用兽用处方药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兽药生产、经营企业把原料药销售给兽药生产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的,或者兽药经营企业拆零销售原料药的,责令其立即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依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直接将原料药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或者饲喂动物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兽药的产品批准文号或者吊销进口兽药注册证书:(一)抽查检验连续2次不合格的;(二)药效不确定、不良反应大以及可能对养殖业、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者存在潜在风险的;(三)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禁止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兽药。

被撤销产品批准文号或者被吊销进口兽药注册证书的兽药,不得继续生产、进口、经营和使用。已经生产、进口的,由所在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监督销毁,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条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决定;其中吊销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撤销兽药批准证明文件或者责令停止兽药研究试验的,由原发证、批准部门决定。

上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违反本条例的行政行为,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有权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第七十一条本条例规定的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经营兽药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兽药的市场价格计算。

第九章附则

第七十二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含药物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血清制品、疫苗、诊断制品、微生态制品、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外用杀虫剂、消毒剂等。

(二)兽用处方药,是指凭兽医处方方可购买和使用的兽药。

(三)兽用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兽医处方就可以自行购买并按照说明书使用的兽药。

(四)兽药生产企业,是指专门生产兽药的企业和兼产兽药的企业,包括从事兽药分装的企业。

(五)兽药经营企业,是指经营兽药的专营企业或者兼营企业。

(六)新兽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兽用药品。

(七)兽药批准证明文件,是指兽药产品批准文号、进口兽药注册证书、允许进口兽用生物制品证明文件、出口兽药证明文件、新兽药注册证书等文件。

第七十三条兽用品、、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第七十四条水产养殖中的兽药使用、兽药残留检测和监督管理以及水产养殖过程中违法用药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负责。

兽医工作经验总结篇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20__年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和《20__年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一是加强派驻监管和飞行检查,督促生产企业全面落实兽药gmp,实现合格兽药出厂;二是继续推进兽药经营企业gsp工作,杜绝经营违禁药物和不合格兽药产品;三是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和故意经营,使用假劣兽药行为,规范龙头企业等集中供应使用兽药行为;四是进一步净化兽药市场,提高我省市场兽药产品抽检合格率,下大力清缴假劣兽药,降低兽药残留危害,促进养殖业稳定,健康发展,维护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安全。年内实现兽药产品合格率提高3个百分点,畜产品中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二,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

1。禁用兽药:农业部第193号公告,第560号公告等公布的品种,以及标称防病,治病,促生长等用途,但未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其他兽药,产品;

2。假劣兽药:合法企业生产的改变配方,改变批准文号的兽药产品,包括20__年以来农业部和省兽药质量通报的不合格产品等;

3。违法添加化学药品的中兽药;

4。兽药标签不规范产品:包括改变组方,规格,用法用量,夸大疗效的产品;

5。非法企业及非法,假冒产品;

6。兽药标准已被废止且其产品已超过市场流通期的非法产品;

7。未取得《进口兽药注册许可证》或未办理《进口兽药通关单》或未按规定完成批签发手续的非法进口兽药产品;

8。畜禽产品中禁止用药物,抗生素(抗菌剂)类药物残留。

(二)重点单位

1。兽药生产企业:20__年以来列入农业部和省重点监控的企业;飞行检查发现问题比较突出的生产企业;群众举报兽药质量问题突出的生产企业。

2。兽药经营企业:通过gsp验收的兽药经营企业;农业部和省兽药质量通报中出现抽检不合格产品的兽药经营企业;群众举报,省兽药督办单中涉及的兽药经营企业;无证经营单位。

3。兽药使用单位:大型养殖场,养殖小区;种畜禽养殖,孵化企业;骨干动物诊疗单位;承担统一供药行为的兽药使用单位或个人;群众举报,省兽药督办单中涉及的兽药使用企业;兽药残留监控阳性样品来源单位。

(三)重点区域

长期以来兽药产品合格率偏低的市县;曾经出现兽药残留问题的市县;畜牧业主产区和兽药生产企业集中区;动物性产品主要出口地区;兽药经营相对集中及与外省接壤的地区;群众举报问题兽药较多的市县。

三,整治任务

(一)落实gmp,强化兽药生产企业监管

一是对兽药生产企业实施gmp情况进行检查,省局组织兽药gmp验收检查和飞行检查,全年覆盖面达到80%;借助兽药监督员巡视检查,市畜牧兽医局每个季度覆盖面达到90%,县畜牧兽医局每个月覆盖面达到100%。对违法违规的,要依法严肃处理,性质严重的,要立案查处。

二是继续实行兽药新建项目论证制度。对拟建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减少重复投入,盲目生产,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对兽药生产企业负责人的培训。按照农业部新修订的gmp验收标准,对企业进行培训。

四是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列入农业部和省重点监控的企业,实行产品批签发制度;对两次以上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企业,依法停产整顿。

(二)加强兽药经销市场整治

一是继续推动兽药gsp规范经营市场。按照农业部的《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修订完善《山东省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并搞好宣传,培训活动。争取年内验收经营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

二是定期开展兽药市场执法检查,省局每半年检查一次;各市,县对辖区内发证的兽药经营企业和动物诊疗单位,年检查覆盖率应达到80%以上;对兽药使用(来源:文秘站 )企业的检查,应结合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不定期进行,年检查覆盖率应达到50%以上;特别是要抓好经营原料药的经营企业,种畜禽养殖孵化企业,一体化供药龙头企业的检查。对无证生产,经营企业和假劣兽药等举报信息,应立即查处,不得延误。

三是提高兽药执法效果。曝光假劣兽药信息,严厉打击重点区域非法企业,非法产品,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建立健全兽药重大案件查办,报告,督办及案件处理信息反馈制度,规范执法行为。

(三)加强兽药使用管理

一是积极宣传兽药知识。积极宣传国家兽药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普及兽药安全使用常识,提高养殖户用药水平。

二是规范养殖用药行为,完善养殖场采购,使用制度,做好兽药采购记录,按照规定使用兽药,执行休药期规定,完善用药记录和兽药使用监管记录,加大对使用原料药,过期药品 ,人用药品的查处力度,规范养殖用药行为。

三是加强对兽医诊疗机构和宠物医院等兽药使用单位的监管工作。

(四)加大兽药抽检力度

组织实施我省兽药监督抽检计划,完善兽药监督抽检制度,规范兽药抽检程序,建立兽药产品抽检与执法联动机制,加大假劣产品通报,处罚力度,提高兽药合格率。

(五)加强兽药残留监控

组织实施我省动物性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完善残留超标追溯制度,降低残留超标率。

(六)加强人员队伍培训教育

指导各级畜牧部门对市县分管兽药人员,官方兽医,诊疗机构的诊疗人员,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对兽药管理人员进行法规培训,提高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市要加强对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的认识,端正态度,加强领导,成立市,县二级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二)细化方案,精心组织。各市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细化方案,保证方案合理,可行,并认真组织落实。

(三)严格执法,组织落实。在整治活动中采取专项检查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交叉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法规宣传与执法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把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四)通力合作,协同作战。积极会同公安,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加大整治,查处力度。有重大案件情况,及时报告我局。

五,工作安排

本方案实施时间为20__年2月至12月。

(一)部署阶段

2月,制定我省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各市畜牧兽医局结合当地实际,细化方案。下达我省20__年兽药监督抽检计划,20__年动物性产品中兽药残留监控计划。

(二)集中整治阶段

3月至11月,深入开展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

(三)总结阶段

兽医工作经验总结篇7

关键词:兽医行业;财政支持;动物防疫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6-0036-05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6.10

兽医行业承担着保障动物健康,共患病防控、保障食品安全等重要职能,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做好兽医工作,事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为了促进兽医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自2004年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兽医行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一系列财政支持政策相继出台,财政投入总量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2004―2008年,中央财政动物防疫专项和国债投资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合计达184.27亿元。财政覆盖面不断拓宽,覆盖疫苗、扑杀补助、兽医卫生监督、动牧疫情和畜产品安全监测、进口兽药及新兽药审批等多个环节,而且各个环节的资金投入也在逐年大幅增加。同时,我国还加快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共同推进兽医行业发展。为深入了解兽医行业财政支持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发现财政支持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十二五”期间兽医行业财政支持政策的调整建议,笔者对300个畜牧大县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15份。调查样本包括除之外的30个省(市、区)的215个县,其中东部地区59个县,中部地区76个县,西部地区80个县。

一、兽医行业财政支持政策落实情况

兽医行业的财政支持政策始终是围绕兽医管理体制开展的。2005年,我国《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5] 15号)[1],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兽医行业的财政支持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一)各级兽医机构改革不断深入,经费保障情况各不相同

1.县(市)级兽医机构经费保障要好于乡(镇)级兽医机构

从调查结果来看,改革后县(市)级兽医机构经费保障情况要好于乡(镇)级兽医机构(见表1)。县(市)一级,行政管理机构性质以公务员(参公)为主(77.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辅(22.9%);兽医卫生监督所机构性质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主(69.95%),公务员(参公)为辅(21.13%),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为补充(8.92%);疫病控制中心机构性质主要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84.06%),公务员(参公)(6.28%)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9.66%)为补充。乡镇一级畜牧兽医站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主(67.76%),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为辅(30.84%),公务员(参公)为补充(1.40%)。从经费保障情况来看,行政管理机构经费最有保障(100%),其他依次分别是兽医卫生监督所(91.08%)、疫病控制中心(90.34%)和乡镇畜牧兽医站(69.16%)。

2.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公益工作经费保障方式

乡镇畜牧兽医站主要承担免疫注射、疫情普查、畜牧技术推广培训、畜牧生产和疫情统计等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按照《农业部关于深化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的意见》(农医发[2009]9号)[2],乡镇畜牧兽医站公益工作经费的来源可以有三种形式。一是由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派出的畜牧兽医站直接实施,人员工资纳入财政全额预算,按规定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额上缴财政;二是由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派出的畜牧兽医站按照公益工作量,聘任一定数量的防疫员,由政府给予补贴,所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比例返还作为工作经费;三是县级派出机构和乡镇政府共同组织,通过招投标方式,由诊疗机构或执业兽医承担公益性技术服务,政府支付所需工作经费。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乡镇畜牧兽医站公益的工作经费主要是第一种方式46.01%和第二种方式47.89%。

3.村级动物防疫员配备及补助经费保障形式多样

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农医发[2008]16号)要求[3],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要设立一名村级动物防疫员,畜禽饲养量大、散养比例高或者交通不便的地方,可按防疫工作的实际需要增设。从调查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村级动物防疫员配备标准多样,既有按村配备,也有按养殖量,还有按农户数①、人口数配备等形式,其中以按村配备67.91%和按养殖量配备18.14%两种形式为主。村动物防疫员补助经费由中央、省、县(市)、乡四级财政保障。从调查结果看,补助经费主要以县(市)财政为主53.33%,中央为20.71%和省级财政22.23%为辅,乡镇财政3.73%为补充的格局。此外,各县(市)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式保障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经费。如江苏省南京市各区县对村防疫员的补助方式就有固定补助、基本报酬加补助和基本工资加奖励三种形式。

(二)县(市)兽医工作经费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强,惠及面不断扩大

从调查情况来看,中央财政对兽医工作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各项目转移支付所惠及的省份和县(市)数不断扩大。2007―2009年,动物疫病监测经费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县扩大了20个(从57到77个县);强制免疫经费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县扩大了19个(从89到108个县);动物扑杀补助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县扩大了12个(从57到69个县);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补助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县扩大了14个(从32到46个县);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耳标经费)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县扩大了21个(从78到99个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村防疫员补助)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县扩大了77个(从74到151个县)(见表2)。

(三)县(乡)级兽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

从总体情况看,近3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县乡兽医机构的基础设施投入,加强了县级动物防疫站、疫病控制中心、县级动物卫生监督站、乡镇畜牧兽医站三类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共投资建设站(所)1536个,总投资额度达到3.49亿元,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达到70%以上。从投资重点看,中央和地方政府主要是加大了对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项目的支持,该项目涉及141个县,投资1137个站建设,总投资达到2.28亿元,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支持力度分别达到68.2%和8.4%。从资金来源看,兽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中央财政为主约66%,(市、县)财政为辅约25%,省级财政为补充约9%(见表3)。

(四)动物疫病及防疫补偿政策落实良好,各地补偿标准存在差异

2007年以来,我国各种动物疫情频发。调查显示,有52个县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占到调查样本的24.19%。其中有18个县发生过猪蓝耳病,28个县发生过口蹄疫,13个县发生过禽流感,20个县发生2种以上疫病,部分县发生过奶牛布病、鸡新城病等疫病。发生疫情的县(市)总共扑杀大牲畜牛、马等611头,奶牛729头,猪5.94万头,禽类101万只,羊350头。发生疫情后,所有县(市)均对养殖户、规模养殖场因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产品和相关物品的损失进行了补偿,但不同省份、同一省份不同县补偿标准均存在差异(见表4)。大牲畜补偿标准为800~8000元,奶牛补偿标准为2400~9000元,猪补偿标准为200~1000元,禽补偿标准为3~30元。有138个县(市)对养殖户、规模养殖场因依法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激死亡进行了补偿,占总样本的64.2%,但不同省份、同一省份不同县补偿标准均存在差异(见表4)。大牲畜补偿标准为600~6000元,奶牛补偿标准为2400~9000元,猪补偿标准为50~1200元,禽补偿标准为5~20元。在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有44个县(市)养殖户、规模养殖场获得如农业政策性保险理赔,专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提供补偿等其他补偿。另外,在发生重大疫情后,国家及省、市、县政府为养殖户、规模养殖场恢复生产等提供支持。调查发现,有28个县得到补助或支持,12个县得到财政项目等支持,10个县得到低息贷款,3个县同时得到财政项目支持和低息贷款。

二、兽医行业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兽医行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兽医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当前我国在兽医机构改革、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村防疫员队伍建设等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兽医机构改革缓慢,经费难以保障

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和《农业部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农医发[2005]19号)的要求,“各地兽医工作机构的调整改革,原则上要在2005年年末前完成。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所需经费要按照国务院文件要求纳入各级财政全额预算管理,保证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然而,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4月末,除了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已纳入全额预算管理,兽医卫生监督所和疫病控制中心分别还有8.92%和9.66%没有纳入全额预算管理。按照(农医发[2009]9号)的要求,“抓紧建立稳定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将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经费,以及人员工资、社会保险等全额列入财政预算”。经过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4月末,仍有30.84%乡镇畜牧兽医站未纳入全额财政预算。

(二)基层防疫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少,基础设施差

现有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多数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建设的,站房陈旧破烂,缺乏实验室必备的化验检测和冷链设备,部分仪器设备陈旧老化,长期得不到更新。部分地区乡镇兽医站冷藏设备早已损坏,疫苗只能寄存在有冰箱的商店或农户中。从2004年以来,中央和省级地方财政加大了对基层防疫机构基础设施的投入,但是总体来看,还不适应当前疫病防控工作要求。在设施建设方面,调查数据显示,有97个县要求加强基层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占到总数的45.12%,其中有78个县要求加强乡镇兽医站建设,部分县(市)要求加强县级兽医实验室、动物疾病控制中心、县级疫病监测中心等设施的建设。在设备建设方面,调查数据显示,有54个县要求加强基层设备建设占到总数的25.12%,其中有78个县要求加强设备投入,重点是防疫设备车辆、疫苗冷链建设、疫病监控快速诊断设备仪器三类设备。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投入主体来看,缺乏中央财政资金投入。调查显示,在设施建设方面,有60.8%的县要求完全通过中央转移支付解决。在设备建设方面,有62.5%的县要求完全通过中央转移支付解决。

(三)基层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经费短缺,疫病防控任务艰巨

目前,养殖户以散养为主,畜禽混养,人畜混居,且管理水平低下。同时免疫动物种类和免疫病种多,免疫操作复杂。因此,对动物的疫病监测、强制免疫、耳标、死亡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村级防疫员补助等经费的保障要求高。虽然我国逐年加大对动物防疫工作经费的投入,但是我国动物防疫经费仍然比较缺乏。调查结果显示,有97个县要求增加基层防疫人员特别是村级防疫员的津贴或补助,有78个县要求增加疫病监测防控类经费,有41个县要求增加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经费,部分县要求增加扑杀补助、应激死亡补助、县级防疫工作经费等费用。另外,部分县(市)在发生疫情强制扑杀和因强制免疫造成应激死亡的补偿标准非常低,使养殖户对正常的防疫工作产生抵触情,增加了疫病防控的难度。调查结果显示,在强制扑杀时,部分县大牲畜补800元/只、猪补200元/只、奶牛补2400元/只、禽类补3元/只。在强制免疫造成应激死亡时,部分县大牲畜补600元/只、猪补50元/只、奶牛补900元/只、禽类补5元/只。

(四)村级防疫队伍人员经费得不到保障,队伍不稳定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中央、省、市、县(市)四级畜牧管理机构,在县(市)级下设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防疫员,由于基层防疫机构担负着一线繁重的工作任务,防疫工作艰苦,经费得不到保障,特别是村级防疫员报酬过低,队伍很不稳定。调查显示,215个县村防疫员每年每人的平均补助为2470元①,其中低于(或等于)1000元的有71个县,约占调查样本的1/3,特别是还有27个县的村级防疫员没有享有到补助。由于补助标准偏低,对素质较高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吸引力不大,部分地方出现村动物防疫员辞职改行或外出务工现象,人才流失严重。据江苏省南京市2009年统计:南京市现有806名村防疫员,现从事防疫工作的年轻村防员不足300人,36至45岁只有217人,35岁以下的只有82人,青壮年层次人数明显不足。由于村级防疫员队伍不稳定,在遇重大动物疫情需紧急防疫时,一些村的动物防疫工作只能靠临时抓差、拼凑的方式招聘技术素质较低的社会人员来解决防疫问题。

三、完善兽医行业财政支持的政策建议

按照《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历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文件提出的“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完善扑杀补贴政策,推进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的要求[4],今后必须加大对兽医行业的支持,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兽医相关机构改革,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构建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经费保障、素质优良的兽医工作体系是我国有效防控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首要条件。在巩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相关成果,完善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的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各项机构改革调整任务,尽快将兽医相关机构全面纳入全额预算管理。重点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改革,将基层畜牧兽医站列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纳入县区财政预算管理,保持基层畜牧兽医机构的稳定。鼓励基层畜牧兽医站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多方位抓好收入。健全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直接与动物接触,经常解剖病死畜禽、诊疗各类动物疫病,感染人畜共患病的几率较高。因此,应尽快落实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社会保障,解决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问题。

(二)加大基层防疫体系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动物疫病防控硬件条件

中央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省、县(市、区)两级财政要适当增加财政投入,逐步加强基层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一是建立和完善动物疫苗冷链体系。县(市、区)要有冷冻库或冷柜,乡镇要有冰箱,防疫员有携带式保温箱,使疫苗在冷链中运输,确保免疫质量。二是升级和改造各级兽医检验室。动物的防疫和检疫,乃至兽医卫生的监督必须以实验室的诊断和检验为依据,这是整个兽医工作的基础和最基本的环节。要完善各级检疫室的仪器设备,保证检验工作快速、科学和准确。三是建立和完善动物防疫监督执法体系。动物卫生监督检验仪器设备是否完善配套,是否符合计量要求,直接关系到监督办案的质量,也关系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动物行政诉讼活动的胜败。因此,必须尽快装备落实各级兽医部门的交通、检测和通讯等方面的设备和设施,全面武装防疫检疫装备。四是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网络。县(市)级安排专人对疫情实行网络化管理,乡镇级有专职疫情报告员,村要有兼职疫情信息员。形成快捷、准确的疫情信息网络体,承担对重大动物疫病动态监测、信息分析、疫情溯源及其预警预报任务。

(三)完善动物防疫补贴政策,保障广大养殖户利益

目前,我国已形成以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畜禽疫病扑杀补贴、基层防疫工作补助为主要内容的动物防疫补贴政策。今后要不断坚持和完善动物防疫补贴政策。一是提高疫苗补助,扩大强制免疫范围。中央财政要逐步加大对疫苗经费的投入,提高疫苗经费分担比例,减轻地方财政的负担。逐步扩大强制免疫补助政策所覆盖动物疫病的范围,追加兽医免疫的工作经费,确保免疫工作的落实,保障了广大养殖场(户)的利益。二是提高扑杀补贴标准和扑杀补贴覆盖面。中央和地方财政要不断加大对动物扑杀补贴力度,制定合理的扑杀补贴标准,可按照动物的市场价格的一定比例对养殖户进行补贴。稳步提高扑杀补偿标准,减少养殖者因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而造成的损失。对于经济实力较弱,难以按市场补偿的地方,中央财政要提高财政分担比例。逐步扩大畜禽疫病扑杀补贴覆盖面,追加动物扑杀人员的工作经费,避免动物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三是强化基层防疫工作补助政策。中央财政要加大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的投入,重点保障基层实验室设备维护和日常工作费用,逐步提高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特别是村级防疫员的经费补助标准,保证其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当时农民平均社会工资标准。要缴纳失业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将其工资、工作经费和各种保险金纳入县级以上财政预算。此外,还要努力确保各类补贴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四)加强对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扶持,构筑有效免疫的第一道屏障

发展规模养殖,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动物防疫和标准化生产的必然选择。为此,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对养殖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加快养殖场(区)、农户养殖圈舍的标准化改造,重点发展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小区,推进养殖户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饲养转变。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场和企业推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率先实现全程标准化生产。同时,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技术指导等方法,促进饲养方式由“人畜混居”向“人畜分离”、“场村分离”转变。通过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提高我国的禽畜养殖水平,从根源上减少动物疫病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R].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部关于深化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的意见(农医发[2009]9号)[R].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部关于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农医发[2008]16号)[R].2008.

兽医工作经验总结篇8

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畜牧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事关我市改革开放形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尤其是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执法主体不规范、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推进全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提高动物疫病预防和应急控制能力的迫切需要,是科学防疫、依法治疫的必然选择。各地要充分认识推进全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调整机构设置,转变工作职能,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健全统一、高效、规范的兽医管理体制,以适应畜牧业安全生产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

二、明确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加快建立全市兽医行政管理、兽医行政执法、兽医技术支持体系,完善乡镇动物防疫工作体系,加快形成体制健全、上下贯通、管理有序、职能明确、统一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

三、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一)加强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全市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加强兽医行业管理。市、县(市、区)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由同级人民政府结合畜牧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参照省兽医管理机构设置模式,也可在不突破现有机构数额的前提下,按照机构“撤一建一”的原则设置,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辖区内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加强兽医队伍建设与管理,逐步推进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

(二)加强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建设。整合归并现有兽医卫生监督和兽药监察职能,组建市、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作为兽医行政执法机构,依法负责动物防疫、检疫、动物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以及兽药质量监督、检验、技术仲裁及有关技术标准的制订和实施等行政执法工作。

(三)建立健全兽医技术支持机构。加强兽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市、县(市、区)在现有畜牧兽医站增挂市、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牌子,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动物疫病、畜产品质量的监测检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疫情报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制定、动物疫病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等工作,作为兽医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的重要技术保障和依托。

(四)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实际,将已经考核录用的乡镇动物防治员、动物检疫员的人员和编制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或林牧渔业服务中心划出,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其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市、区)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将原乡镇畜牧兽医站有关动物疾病诊疗、、兽药和饲料销售等经营性业务合理剥离改制,成立独立运作的动物医院、畜牧投入品服务部等经营实体。鼓励和引导原乡镇畜牧兽医站在职人员领办、创办经营服务性实体。

建立健全村级兽医防疫员制度,本着有偿服务的原则,从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中聘用村级兽医防疫员,从事具体的动物免疫预防工作。

(五)加强渔业疫病防治能力建设。市、县(市、区)可以在渔政监督执法、水产技术推广等相应机构增挂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所和水生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牌子,依法实施水生动物防疫、水生动物及其产品检疫、产品安全和渔药监督等行政执法工作,切实加强水生动物病害防治监控和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四、建立完善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各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机构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统一管理。对兽医行政执法和动物防疫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动物疫病的监测、强制免疫用疫苗、疫苗冷藏运输、免疫标识制定、动物扑杀、疫区封锁、消毒、无害化处理以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等经费,由各级财政纳入预算,及时拨付。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本着“政府拿钱买服务”的原则,地方财政要将口蹄疫和禽流感的免疫注射劳务费纳入预算,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落到实处。

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县(市、区)统一管理后,所在乡镇必须把辖区内的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辖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要按照全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充实、完善和提高兽医工作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诊断、检测和生物安全水平。

五、加强全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上一篇:飞行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线上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