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30 04:06:46

icu护士工作总结

icu护士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调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23-02

工作相关疾病是指由于工作环境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引起的一些常见病的发病率增加或病情加重,例如:神经衰弱综合征、腰椎颈病、呼吸道疾病等。大量调查结果显示[1],护士在工作中有较高的职业有害因素暴露率,容易导致工作相关疾病发生,最常见的是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等。ICU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医疗器械使用多,各钟床旁检查频繁,ICU护理护士接触职业有害因素机会相对较多,医疗护理过程中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不但可以损害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威胁其生命[2]。故本研究拟对ICU护理人员工作相关疾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为促进ICU护理人员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四川省2所三甲医院的125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工具 参考蔡文智[3]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中使用的医务人员工作相关疾病调查表,根据ICU科室的特点修订而成。

1.2.1 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年龄、职称、工龄等。

1.2.2 护士工作相关性疾病调查表包括:哮喘、肺炎、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胃溃疡、冠心病、神经衰弱、白内障、听神经受损、腕管综合症、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颈病、流产/畸胎、原发性高血压、肺结核、甲/乙/丙型肝炎、艾滋病、放射性病、SARS、抑郁症、癌症等21种工作相关疾病。工作相关性疾病的总患病率=不同工作相关性疾病的发生人数总和/(工作相关性疾病种类×同期调查人数)×100%。

1.3 调查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5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96.00%。

1.4 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用SPSS13.0软件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 果

2.1 ICU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120名ICU护理人员中:主管护师有17名(14.17%),护师有36名(30%),护士有67名(55.83%);工作年限20年以上的有14名(11.67)、11年-20年有29名(24.16%)、6年-10年有31名(25.83)、5年及以下46(38.33%)。年龄分布:小于等于25岁有25人(20.83%)、25岁到30岁有28人(20.33%)、30岁到35岁有32人(26.67%)、大于35岁有35人(29.17%)。

2.2 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 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总患病率为6.98%,排在前十位的工作相关疾病分别是神经衰弱综合症、慢性咽炎、腰椎颈病、胃溃疡、慢性鼻炎、抑郁症、腕管综合症、听神经受损、肺炎、哮喘,见表1。

2.2.1 不同职称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 由表2可见:不同职称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不一样(χ2=22.48,P﹤0.001),职称越高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越高(P﹤0.05)。

2.2.2 不同工龄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 不同工龄的ICU护士的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28,P﹤0.001);工龄越高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越高(P﹤0.05),见表3。

2.2.3 不同年龄ICU护士的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比较 不同年龄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95,P﹤0.001),30岁以上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较30岁及以下的ICU护士,见表4。

3 讨 论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护士面临着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心理社会性等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对护士的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4]。由于ICU属于重病科室、对环境和物品的消毒要求极其严格,加上环境封闭,故ICU护士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机会比其他科室护士要多和严重,ICU护士更容易发生职业相关疾病。本次调查发现三甲医院的ICU护士的工作相关疾病总患病率为6.98%。患病率排在前十位的是神经衰弱综合症、慢性咽炎、腰椎颈病、胃溃疡、慢性鼻炎、抑郁症、腕管综合症、听神经受损、肺炎、哮喘。这可能与ICU护士工作强度大、任务重、经常加班、工作节奏快、护理工作使身体处理某一位置,频繁接触各种消毒剂如含氯消毒液、过氧乙酸、戊二醛、甲醛等有关[5]。故ICU护士在工作期间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而降低常见的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率。

职业有害因素对护士健康的影响程度随着工龄及年龄的增大而加重,与护士的相关疾病发生率密切相关。代艳然等[6]通过对手术室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的调查发现,工龄在1-6年的护士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为0;而工龄在7年及以上者发生率为66.2%。同样有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护士腰背痛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7];临床护士的焦虑程度与年龄成正比,40-49岁护士中重度焦虑高发(40.0%),明显高于30-39岁、20-29岁护士的中重度焦虑发生率(17.39%、15.38%)[8]。本研究也发现年龄大、高职称、工龄长的ICU护士工作相关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低职称、工龄短的ICU护士。故高年资的ICU护士更应该重视锻炼身体,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合理安排时间,注意休息和合理营养,降低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减少职业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琼芳,王惠珍,廖玉联.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与职业健康促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4):151-153.

[2]路静,章左艳,金辉.ICU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职业防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杂志,2011,12(2):39-41.

[3]蔡文智.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4]凌凤,陈平,何龙江,等.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J].职业与健康,2007,23(1):14-15.

[5]李连芝.ICU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3):615.

[6]代艳然,何亚会,宋向阳.手术室护士的下肢静脉曲张预防措施[J].职业危害与临床,2007,23(5):379.

[7] 刘霞,陈海燕.护理人员腰背痛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护理杂志,2009,26(6):31-33.

icu护士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ICU;新护士;规范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159-02

综合ICU收治的患者来自于医院的各个科室,患者均存在2个以上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并且ICU病房集中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存在仪器操作复杂、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等特点。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如何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使没有接触过ICU工作和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及正规指导的护士尽快地掌握危重症的监护技能。实现从无经验的护士成为合格ICU护士的角色转变。关系到ICU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质量的高低。如何找到一个合理实用的规范化培训方法是临床护理管理者面临的课题。现将我院ICU 2010年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ICU原有护士20名,ICu工作8-10年2名,4-7年5名,1-3年13名。由于我院ICU床位扩展,新招聘护士15名,均为女性,其中4名已有工作经历,其余11名均为应届毕业生,年龄19-27岁,平均(22.09~1.04)岁,均为大专学历。

1.2方法

1.2.1制订培训计划

根据我院ICU收治患者的特点以及ICU专科护士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详细了解新入科护士的基本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实施分阶段、规范化、标准化培训。

1.2.2编写培训教程

以《危重症护理学规范化培训教程》以及《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程》为理论基础,组织带教组长共同编写适用于我院ICU工作模式的《ICU护士培训教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ICU相关的理论体系;②ICU护士工作制度与各班工作职责;③ICU基本监护技术以及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④常用护理操作流程;⑤各系统常见危重症的护理;⑥各类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⑦监护室突发事件的应对。

1.2.3成立培训小组

由护士长负责,成立理论授课小组和护理技术操作指导小组。

1.2.4实施培训计划

培训时间共5个月。

1.2.4.1岗前培训(3 d)新护士人科后,首先由护士长进行环境介绍,详细讲解ICU病房的各项管理规定,ICU护士的职责,以及人科后的培训计划、内容、目标等。并对新护士提出培训要求。

1.2.4.2理论授课培训每周进行2次集中理论授课,由护士长、理论培训小组成员实施,结合临床实例,利用多媒体手段,针对需求,强化重症监护基础理论,并突出专科特点,使新护士在理论方面加深认识,以便于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顺利进行。

1.2.4.3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与跟班实践指导培养科内1~2名示教护士,新护士人科后统一操作示教,主要培训ICU护理工作中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常用仪器设备的临床应用。包括心肺复苏术、无菌吸痰技术、气道管理、呼吸机、监护仪等的使用,并集中进行统一模拟练习,提高其技能水平。

1.2.4.4建立仪器操作流程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出现报警的原因及故障的排除方法,制作成卡片挂在仪器上,组织学习,方便护士使用。并将在使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实例进行学习和总结,提高其掌握和使用各种仪器设备的能力。

1.2.4.5临床“一对一”跟班培训学习常用仪器设备操作及基本理论培训阶段结束后,由有经验的护士进行“一对一”跟班带教,完成新护士进入临床工作前的培训工作,使其能够顺利承担起ICU常规护理任务,最终实现从护生到ICU护士的转变。要求带教老师在培训中做到放手不放眼,避免差错的发生。

1.2.5考核内容及方法

理论考核:从各位老师授课内容中以及我科培训题库中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理论测试。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包括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专科护理操作规范的掌握程度,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等。综合素质考评主要包括:带教期间的表现,主动认真学习的能力,医护患沟通能力等几方面。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x(sup)2(/sup)检验,以P

2结果

经过5个月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的培训,有1名护士不能胜任ICU的工作而被淘汰,有3名护士因个人原因辞职,未完成培训计划,其余11名均顺利通过培训。

新护士在经过系统培训后,理论知识较培训前提高了(22.545±1.404)分,操作水平较培训前提高了(16.182±1.077)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对比国内外的ICU专科护士培训现状,国外的临床护士2011年8月第8卷第23期需要经过半年以上的专业培训方可进人ICU工作。而国内,有调查显示,87%的ICU护士没有接受过任何专科培训。我院ICU 2010年床位扩展,为了满足临床危重症患者的收治工作。笔者增加了护士配置,新人科护士中有11例无任何护理临床工作经验。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新护士的ICU上岗培训。笔者选择适宜的培训教程与培训方式以保证培训质量。

新护士入科培训前问卷调查显示,15例中有12例有畏惧心理,3例不愿意到ICU工作。10例对ICU专科知识完全不知道。这可能和ICU患者病情危重,护士工作强度高,新入科护士没有临床工作经验有关。但是新护士学习热情非常高。学习态度积极,这是科内工作3年以上护士所欠缺的。经过规范化培训后,新护士的理论、操作技能都有了很大提高。再进入临床工作,缩短了新护士的适应时间,增加了她们到ICU工作的信心。

新护士中4名有工作经验的护士在培训过程中并未表现出绝对优势,培训后考核并未名列前茅。这说明没有工作经验的新护士在经过规范化培训后一样可以胜任ICIJ繁杂的临床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ICU护理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ICU护士的培训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过程。在这批新护士进入临床工作后,笔者发现其虽然能够承担ICU的常规工作,但与那些ICU熟练护士相比,在临床应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方面还有着较大差距,这与胡敏等的报道一致。为此,笔者根据护士的水平和能力进行患者分配,对于复杂疑难患者的监护等,仍需熟练护士的监督和指导,以确保监护质量。

icu护士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 ICU; 护士; 离职; 原因; 对策

The Cross-sectional Study and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 of Turnover for Nurses in ICU/ XUE Yan-ping,WANG Bin-qua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14):131-133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easons of turnover for nurses in ICU,to offer basis on improving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for managements of nursing in ICU.Method:To collect the basic information and the reasons of turnvver by site visits,phone calls or E-mail for the nurses who turnvver,to provide the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the turnover rate of nurses in ICU.Result:The reason of turnover were related with age,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position of nurses,et al.The nurses task was heavy and the high pressure.The high nursing risk so easy to happen mistake.The low salary and welfare was disproportionate with the work.The work environment was airtight and the atmosphere was depressing.Conclusion:The strategies of reducing turnover rate of ICU nurses are suggested as follows:to rationally arrange the nurses and reduce the nurse workload;to increase the position of nurses and eliminate errors accident;to improve the salary and welfare according to performance appraisal;to strengthen the spare life of nurses in ICU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nurses.

【Key words】 ICU; Nurse; Turnover; Reason; Strategies

First-author’s address: Graduate Schoo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4.076

离职是指在特定组织领取工资和奖金且与该组织有劳动关系的个人结束其与组织的这种关系的行为[1]。护士离职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造成护士短缺和护理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2]。ICU(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是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ICU把危重患者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设有中心监护站、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急救仪器。由于ICU工作环境、性质和任务的特殊性,护士的离职会给整个ICU组织带来极大的影响。而ICU护士离职率高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3], 它影响着ICU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给ICU整个科室带来巨大的影响, 最终影响整个护理事业的发展。目前ICU护士离职已经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由于ICU护士的离职,不仅造成短期内ICU护理人力缺失,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新进护士进行培训,而且易造成在职护士情绪不稳定,严重影响ICU的护理工作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调查统计了太原市11所医院的综合ICU 自建科以来护士离职状况。共调查离职护士78人,其中包括男性护士16人。

1.2 资料收集方法 自行制作ICU离职护士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离职人员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护龄、ICU任期、职称、职务、婚姻状况、任职方式、离职方式等)及离职原因调查表,由本人通过实地数据统计、电话或电子邮件、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获得资料。

1.3 统计学处理 将回收的数据资料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包,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离职护士的一般情况 见表1。78名ICU离职护士中,26~35岁年龄段的护士42人,占53.85%,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护士,其次为20~25岁年龄段的护士27人,占34.62%。本科学历49人,占62.82%,高于其他学历组别,其次为大专学历26人,占33.33%。护龄1~3年32人,占41.03%,明显高于其他护龄段。在ICU任职1~3年时间段的护士34人,占43.59%,其次是

2.2 ICU护士的离职原因 见表2。78名ICU离职护士离职原因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ICU护士薪酬待遇低,与工作付出不成比例;ICU护理工作任务重、压力大;ICU护理风险大、极易发生差错事故; ICU护理工作环境封闭、气氛压抑。

3 讨论

3.1 ICU护士离职的相关因素分析

3.1.1 ICU护士薪酬待遇低,与工作付出不成比例 离职ICU护士近70%的都认为她们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整个ICU所有的基础护理工作包括患者的饮食起居都由护士亲自协助完成,她们承受着高负荷的心理和体力压力,但是领取的薪金却与普通病房护士没什么区别,甚至不如普通病房。与普通病房的护士相比,她们普遍认为工作中的付出与收入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是导致护士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

3.1.2 ICU护理工作任务重、压力大 由于ICU工作的特殊性,收治的多为急危重症患者,不允许家属陪同与探视,患者需要护士24 h不间断的看护与照料;再者 ICU与外界环境隔离,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完全由护士承担,这就造成ICU护士工作任务繁重,压力比普通病房护士更大,ICU护士长期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4],导致部分护士离职,而离职护士增多,短期内不能使培训护士立即上岗,在岗护士工作任务、压力进一步加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由离职护士的一般资料可以看到,年龄越小离职的越多,这与年龄小的护士,ICU工作年限少,职称低等有关,年龄越小,由于从小生活环境,经历困难较少,本身就是家庭的被照顾者,照

表1 78名ICU离职护士的一般情况

项目 人数(人) 构成比(%)

性别 男 16 20.5

女 62 79.49

年龄

20~25岁 27 34.62

26~35岁 42 53.85

36~45岁 7 8.97

>45岁 0 0.00

学历 中专 1 1.28

大专 26 33.33

本科 49 62.82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2 2.56

护龄

1~3年 32 41.03

3~5年 11 14.10

5~10年 14 17.95

10~20年 8 10.26

ICU任期

1~3年 34 43.59

3~5年 19 24.36

5~10年 1 1.28

职称 副主任护师 3 3.85

主管护师 8 10.26

护师 25 32.51

护士 42 53.85

职务 护士长 8 10.26

护士组长 19 24.36

护士 50 64.10

助理护士 1 1.28

婚姻状况 未婚 45 57.69

已婚 33 42.31

任职方式 正式在编 24 30.77

合同制 54 69.23

表2 78名ICU护士离职的原因

排序 离职原因 人数

(人) 百分比

(%)

1 ICU护士薪酬待遇低,与工作付出不成比例 62 79.50

2 ICU护理工作任务重、压力大 50 64.1

3 ICU护理风险大、极易发生差错事故 25 32.51

4 ICU护理工作环境封闭、气氛压抑 19 24.36

顾经验显著不足,加之工作负荷重,极易发生离职。

3.1.3 ICU护理风险大、极易发生差错事故 ICU拥有大量现代仪器和设备,ICU 护士不仅要严密观察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更要熟知各种仪器的使用,这就要求ICU护士不仅要有高度的警惕心、注意力,而且要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操作技能,这些高精度的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造成差错事故。在离职护士的一般资料中,ICU工作年限越低的护士,工作经验越少,越容易发生差错事故,从而更易导致离职发生。另外,由于护士的严重短缺,人为地简化护理工作程序,极易发生差错事故,导致护士长期处于高风险的紧张状态,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导致离职。

3.1.4 ICU护理工作环境封闭、气氛压抑 ICU收治的患者主要是严重的创伤、大手术后的患者,需要心肺复苏者,脏器功能衰竭者,重症休克、败血症及中毒患者以及需要脏器移植的患者,这一系列的患者病情严格需要无菌管理,这就要求ICU实行全封闭式的管理,患者的一切生活及治疗护理都是护士做,高强度的工作负荷使ICU护士从换上护士服的那一刻开始就要提高警惕。ICU护士是患者最直接的照顾者,也是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的第一观察者、亲临感受者、死亡的应激者,这种心理、工作的不良体验易引起护士的负性情绪,表现焦虑、恐惧、淡漠、情感耗竭。在2008年曾经有人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ICU护士抑郁发生率高达52.9%,这与ICU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是分不开的,由此,大量ICU护士选择离职来摆脱这种状态。

另外,ICU护士的离职还与缺少专业实践与晋升机会、任职方式为合同制、家庭子女无人看护、护士社会地位低等的因素有关。ICU护士离职是护理管理者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因为它可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影响IUC护士离职的原因比较复杂,ICU科室和护理管理者只有主动关心护士的所需所想, 了解并掌握护士离职的原因并不断总结, 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改进和提高人才管理,才能增强ICU的核心能力,将ICU护士离职率降低, 才能有利于提高ICU护理质量、医院的效益和病人的满意度。

3.2 降低ICU护士离职率的对策 在当今护理人员短缺的医疗环境中,如何有效减少护士的离职行为是医院管理者的重要职责。

3.2.1 科学绩效考核,提高ICU护士待遇 作为ICU护理管理者, 要意识到护理人员在患者摆脱疾病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对护士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 并适当地给予一定的奖励, 以提高护士工作的成就感及积极性。ICU护理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又脏又累”是很多护士对ICU工作的真实描述,护士理所应当得到相应的物质待遇,主管部门应尽可能地为ICU护士创造和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扩大护士的职位编制,多提供深造晋升的机会等,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强自信心的自我价值感。此外, ICU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根据工作绩效合理分配奖金,对夜班及节假日值班适当提高补贴;在婚产假、补休、子女入托入学等与护士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给予重视[5],提高护士福利,增加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有效降低ICU护士的离职率。

3.2.2 合理配置人员,减轻护士工作量 在英国,ICU的护患比例为5~6:1,由于护患比例合理,ICU护士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自我学习和照顾家庭,提高了护士的归属感,护士们很乐意为ICU的工作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要提高床位与护士比率, 并增加合同制、聘用制护士的编制[6], 合理安排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护士,分层次使用护士人力,有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护理队伍的稳定。合理分工, 以保证其安全、有效地完成护理工作;同时, 应加强后勤保障支持系统, 减少护士事务性工作, 让护士的工作时间集中在对患者的护理上, 减轻护士负担, 增加工作效率。

3.2.3 增加岗位培训,杜绝差错事故 护理差错事故是护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失控现象,是质量管理缺陷造成的。担心差错事故是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之一[7]。增加ICU护士编制、稳定护士队伍的数量是保证ICU护理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合理的配置工作责任,加强风险管理,作为ICU的护理管理者,要有这种危机意识,把对ICU护士的业务素质培养和教育当做一项重要使命常抓不懈。

3.2.4 丰富ICU护士的业余生活,重视护士的心理素质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ICU应组织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加强沟通,了解护士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关注护士所感所想,不仅能拉近ICU护理管理者与护士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彼此之间的情感沟通,而且还能及时了解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发现不良情绪,给予疏通指导,使护士感受到ICU护理团队的温暖,增强集体归属感,降低离职的产生。

护理学科要发展,必须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智慧和潜能[8]。充分考虑到各层次护士的优势、防止ICU 专业护士的流失、提高护士职业满意度、稳定护理队伍,是目前管理者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人力资源的利用,更关系到年轻护士的前途和护理专业的发展,关系到医院重症疾病诊治队伍的技术水平。分层次使用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护士,有利于发挥护理队伍的稳定和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自优质护理开展以来,卫生部要求增加临床一线护士的数量,尤其是对ICU这种高技术要求的科室,护士与床位比例更要达到规定。目前,医院总体绩效奖金已经向技术含量高、护理任务重的ICU 等风险较大的科室倾斜[9-10],这不仅调动了ICU 护士的工作主动性,也利于ICU 内部的护士绩效考核。良好的专业发展空间和工作状态、较高的薪酬,必将提高ICU岗位吸引力,减少ICU护士的离职,使ICU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Mobley W H .Employee turnov er: Causes, consequences,and control[M] . CA: Addison Wesley, 1982:2.

[2]郑春芳,朱海利.515 名临床护士离职意愿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7,4(7):29-31.

[3] Buerhaus P I, Staiger D O, Auerbach D I.Implications of an aging registered nurse workforce[J].JAMA,2000,22(45):2948-2954.

[4]陈小萍.护理人员流失原因分析与对策[J] .护理管理杂志, 2006,6( 12): 19-21.

[5] 倪黎艳, 焦慧君, 郭萍等.临床护士工作疲惫感原因分析及其应对[J].护理杂志,2004,21(7):35-38.

[6] 杜丽华. 浅议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J]. 中国医院管理,2004, 24( 9) :37.

[7] 夏柳勤, 柴惠红, 朱明丽. 护理人员离职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护理杂志,2010,27(12A):1815-1817.

[8] 石曼.护理职业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7(27):377-378.

[9]柏兴华,张晓春,苏兰若. ICU 护士职业满意度的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9(15):148-150.

[10] Saito E,Sagawa Y,Kanagawa K. Social support as a predictor of health status among older adults living alone in Japan [J]. Nurs Health Sci,2005,7(1):29-36.

icu护士工作总结篇4

目的:探讨适合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方法。方法:评估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构建并实施培训方案,通过理论培训、全真模仿、临床实践进行核心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问卷调查。结果:20名低年资ICU护士通过系统的培训,较培训前各种能力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系统的核心能力的培训,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明显提升。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ICU;核心能力;培训模式

ICU病房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与急救设备,聚集了全院各科的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危重,流动性大。而ICU护士既是先进仪器的使用者,又是病情变化最直接的观察者,也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最直接参与者。这就意味着ICU是一个高技术水平、高劳动强度、高风险的医疗场所,ICU护理质量的优劣是ICU救治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目前我院护士进入ICU前的专科培训欠缺,进入ICU后的培训也未常规化、系统化。培训模式仍以师徒带教为主,缺乏规范化培训,部分护士参加院内或其他医院的短期培训班,内容较ICU护士的专科要求相对偏少。ICU专科考核虽然定期进行,但无统一标准,不能准确、全面、及时的评价ICU护士的专业技能及胜任能力。ICU5年以下低年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少,进入ICU后改变自己的角色较困难,心理压力较大,更需要进行系统培训。近年来,我们针对5年内的低年资护士构建并实施系统化培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ICU低年资护士20名,均为毕业5年内,男5名、女15名,年龄19~25岁;学历:研究生1名,本科10名,大专8名,中专1名;20名护士均评估定为N1级,其中N1级第一阶段15名,N1级第二阶段5名。

1.2研究方法

1.2.1理论学习集中授课与小组讨论相结合。集中授课由我院优秀高年资ICU副主任医师、主管护师以上担任,以PPT形式授课,内容包括ICU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应急技能、管理知识、教育咨询技能、沟通技能、专业发展及职业道德等。每月授课3次,其中涉及操作及沟通技能,均在理论学习后进行技能培训及临床实践。每4人组成1个学习小组,由1名高年资护士带领,进行学习讨论,内容涉及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沟通能力及学习方法等,针对每位培训人员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学习,查漏补缺。所有授课内容均提供学习材料。

1.2.2技能培训在本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进行,运用高级仿真模拟系统(ECS),模拟各种急、危、复杂的情况,让低年资护士在逼真的模拟环境中进行专门的强化培训。①模拟场景设置:建立模拟ICU,配备全套ICU设备单元,包括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抢救车内备气管插管用品及手动呼吸器、全套注射输液用品和急诊用药,床头设电源,供氧、高压供气及负压吸引管道等。抢救床上摆放ECS模拟人并与监护仪连接。②特殊设置:比邻建立监控室,与模拟抢救室用单向反光玻璃隔开。抢救床上方前后左右设置4部监视镜头,监控台设置4分割画面监视仪,可以任意选择监视角度,或者显示监护仪的生理数据,并可以全程以4分割画面录音、录像备查。监控室与抢救室之间设置对讲装置,工作人员之间另外配备无线对讲机。③培训方法及内容:采用“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的模式进行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包括:a.有关心肺复苏新进展及用药新理念、危重患者气道处理、急诊呼吸支持等课程的简短讲授。b.使用单项操作模拟训练器进行急诊抢救技能标准化练习,重点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操作、急性心律失常、急诊呼吸机应用、监护除颤仪使用调节、深静脉穿刺置管等。配合软件程序,模拟呼吸心搏骤停、呼吸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等病情,输入ECS模拟急诊危重患者。c.学员随机分组(每组3~4名)在ECS身上进行识别、分析、诊断、抢救治疗等综合演练。指导教师现场提示或引导抢救操作。d.组员轮流承担抢救指挥、循环支持、呼吸支持、输液注药等不同任务,从不同角度体会抢救中相互交流配合的方式、方法。e.ECS操控员随时设置临时断电、呼吸机故障、气管插管脱出、呼吸道堵塞及心搏呼吸骤停等特殊情况,由全体组员利用现场一切资源协作应急处置,锻炼应付突发意外事件的能力。f.演练过程全程录像,操作完成后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回放录像,进行错误分析,并再次上机操作改正错误,观察体会正确抢救的结果。

1.2.3临床实践由高年资、基础知识扎实、技能操作熟练的ICU专业护士进行临床示教。一对二带教,先演示,再实践,培训人员互相监督检查,指出不规范及错误操作方式,并做记录。每项操作均要求完成一定数量。所遇问题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每周对典型ICU护理病例进行1次教学大查房。责任护士汇报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进行专项技能操作。由查房带教人员提出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并给出预期护理目标,下次查房时进行考核。

1.3效果评价①理论及操作考核:培训前后分别进行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依据培训内容出题,满分100分,85以上分及格。技能操作考核在ECS上进行,依据专业操作规范,由护理部组建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每人考核6项操作,其中3项必考,3项抽考。满分100分,单项90分以上合格。②培训前后分别进行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问卷评分,使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进行自评与他评(考核组成员随机抽取),定量评价ICU护士培训前后核心能力的变化[1]。共7个维度,5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完全无能力到很有能力分别计为0~4分。该量表总体信度Cronbach'sα值0.89,7个维度Cronbach'sα值为0.79~0.86,效标效度γ=0.44[2]。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ICU专科护士理论知识、专科技能考核评分比较见表1。

2.2培训前后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自评评分比较见表2。

2.3培训前后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他评评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护士的核心能力是个人、职业、专业能力结构中最为重要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又称为核心胜任力[3]。对ICU专科护士的要求则是应具备能够胜任ICU工作岗位要求的一系列知识、技术、能力和心理特质[4]。国内有学者经过详细研究,初步构建了ICU护士核心胜任力的构成要素理论。包括专业知识(监护理论知识和专业相关知识),专业技术(专科护理技术和医疗仪器使用),专业能力(评判性思维、人际交往、管理和职业发展能力),心理特质(责任心、情绪稳定、服务意识和压力应对等)四个方面。目前国内针对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模式没有统一标准,各个医院基本是参照ICU专科护士“三基”要求,以及部分省市开始实行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制度,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对ICU护士进行专科培训,以培养能胜任ICU专科工作需要的合格护士。我科为适应医院整体及ICU专科业务的快速发展,初步构建了一套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经过为期8个月的培训,从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护理人员每一项素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在临床护理技能、人际关系、教育与咨询方面提高显著(P<0.05),提高相对较慢的是科研方面,而领导能力方面提高不明显(P>0.05),自评与他评各项均无明显差异。

首先,临床护理技能的大幅提高,得益于“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的国际流行技能培训模式与高仿真的技能培训环境相结合的运用。理论讲授简明扼要,运用精简的语言阐明操作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分项+综合技术练习,使得ICU专科大量的技术操作变得系统条理,不杂乱无章;最后通过个人的录像回放分析,找出需要改进的方面,进一步提高个人技能操作的准确性及熟练度。整个技能培训过程,流畅、系统,理论讲解精练,易于记忆;配合模拟演练,强化理论知识,以理论指导操作,培养独立分析思考判断、独立抢救的能力,使技能操作从一个个独立的分散练习,变成有机组合的整体技能体系,使得培训人员能融会贯通所学技能;适时的录像回放则是进一步精细化操作过程,使技能掌握更加娴熟、精准。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仿真模拟体系的建立,可以在高度还原ICU护理实景的基础下,不增加护理操作对危重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培训人员得以进行反复多次的仿真练习,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提高技能操作成功率的可转移性,使所学技能操作能熟练、高效运用于临床。其次,人际关系、教育咨询等沟通能力通过培训亦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在ICU临床一线护士普遍年龄偏轻、年资偏低,缺乏临床经验,独立应急能力不足,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护理质量的持续进步[5]。因此增加ICU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中关于健康教育咨询、人际关系、沟通技巧方面的能力亦非常重要。此次培训中,我们加强了小组沟通讨论,相互查漏补缺,相互学习交流促进;在技能培训中,加强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配合演练,通过录像回放,反复强调高质量的沟通与配合,所带来技能操作的高质量及高成功率。并通过临床实例,讲授与患者家属、与其他医务人员沟通的技巧与重要性,并亲身体会与学习。培训的结果显示,从多途径讲授及培养沟通的技巧,能进一步促进对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的掌握,培训人员因此能更多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得学员在有限的培训期间得到更快的提高。

该项培训模式中,提升相对较弱的是科研与领导能力。一方面由于参与培训的人员年龄均<25岁,工作经验、人生阅历缺乏;另一方面培训人员中研究生学历偏少(1名),大专及以下学历所占比重较大(9名),可能是科研能力提升不显著的重要原因。本次培训中,针对科研能力较弱方面做了一定的强化培训。详细讲授包括怎样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提炼总结方法,如何进行科研论证等的科研思维方法;并进行文献检索、医学统计、论文写作等科研知识讲座。由于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并需要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因此,通过读书深造、研读文献、多写多练将有助于提高ICU专科护士评判性思维及科研能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核心能力的提高。系统高效的培训模式,是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提高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培训结果经统计分析显示,通过理论与实践科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及高科技仿真模拟系统的运用,培训人员的综合素质各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在理论与技术操作方面成绩显著,人际沟通也得到明显进步。同时也观察到,科研及领导能力等方面提升不明显。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应加强薄弱能力的培养。

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任重而道远,优秀的核心能力直接决定着临床护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患者健康需求满足的程度。因此,深入探索不断完善科学、系统、规范、高效的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模式,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医疗水平和严峻的医疗市场环境,尤显重要。

icu护士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紧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39-01

职业紧张是在职业条件下,个人的客观要求与适应能力失衡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压力。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现代人工作压力逐渐增加,职业紧张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职业紧张对人体健康、行为及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已成为职业卫生急需解决的问题[1]。护士作为特殊职业群体,已成为继教师、职业经理人之后的又一高压人群。职业紧张及由此引起的相关疾病。严重影响到护士的工作效率、出勤率、导致人力资源缺失。尤其是ICU护士,由于高标准的工作要求、高强度的工作量、特有的工作环境等,使其面临的工作紧张压力比普通病房护士明显增高。本研究以某省医院ICU护士为研究对象,了解ICU护士职业紧张现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订预防、控制职业紧张对策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时间为2012年1月――2013年3月。采用两阶段抽样法。即第1阶段按整群抽样法抽取某省13所三级甲等医院,包括综合性医院12所,专科医院1所。第2阶段按照便利抽样法抽取各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ICU护士。纳入标准:①临床在职注册护士;(护龄≥1年的护士;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非所在医院的ICU护士,包括进修生、实习生;②调查期间未在医院工作的护士,包括外出进修、病假、事假的护士。239名ICU护士中,男6名、女233名。

1.2 研究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对某省1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46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1.3 资料收集 培养助理调查员1名,培训调查内容与方法,先在本院进行调查。向护理部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和内容,取得配合,并协助助理调查员集中发放问卷。回收问卷时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各医院均由课题负责人安排调查工作,助理帮助实施问卷的发放、说明及回收,并在回收时亲自审核、补漏。OSI-R问卷均采取不记名的方式在ICU护士科会时现场发放,独立填写,现场信封密封后回收,并统一指导语,对不同被调查者提出的问题保持解答一致性。研究者逐一检查问卷的填答完整性,依据2项原则剔除无效问卷:问卷漏项在3项及以上者;答案明显呈规律性作答者。共发放问卷346份,回收346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239份,有效回收率69.1%。经统计学检验,缺失样本与有效样本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两者之间具有可比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 果

239名ICU护士OSI.R量表总分(404.66±27.78)分。239名ICU护士职业任务、应对资源及其各子项与紧张反应及子项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职业任务及其各子项与个体紧张反应及其各子项呈正相关(P

3 讨 论

3.1 ICU护士职业紧张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护士比一般职业人群承受更大的_T作压力。本次调查结果显示,ICU护士职业紧张现象普遍存在。报道的普通临床科室、急诊、手术室和精神科护士的职业紧张水平。影响ICU护士职业紧张的因素为任务模糊、任务冲突和工作环境,其中任务冲突是引起职业紧张的最主要因素。任务冲突的主要原因为ICU的特殊性[2]。要求各团队之间紧密协作。而ICU护士由于人员编制不足、工作节奏快等原因,导致护士之间、医护之间及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矛盾突出。提示在临床工作中,需加强沟通,取得相互理解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人际环境。

3.2 ICU护士职业紧张的危害 当压力源强烈或长期存在时,会导致人体适应性资源耗竭,出现免疫力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过度的职业紧张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导致工作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到工作质量。职业倦怠会导致护士工作消极、缺勤率上升,甚至人员流失。为确保患者得到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士的职业紧张应引起管理者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临床工作中,医院管理者和科室领导应从外部因素着手,改善ICU护士的工作环境、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实行人性化管理、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3]。作为ICU护士本身。应提高自身应对压力的能力,积极参加娱乐休闲活动,争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以减轻职业紧张水平,维护身心健康。

3.3 本研究的缺陷 本研究有效回收率69.1%。建议制订简化版的职业紧张问卷。职业紧张是导致护士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对所提供的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表明,ICU护士比其他临床科室护士承受更大职业压力。因此,临床工作应关注ICU护士的职业紧张水平,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才能更好的维护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红云,张红梅,梁炜,等.精神病专科护士职业紧张对生命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9,9(8):10-11.

[2] 刘永华.急诊科护士职业紧张与疲劳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9):205-206.

icu护士工作总结篇6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现代急诊急救医学及危重病医学发展的产物,它的最大特点是危重病人、现代化检测与治疗仪器、有救护经验的医护人员的“三个集中”。目前,icu的规模、精密的监护治疗仪器的配置质量、医护人员的专业救护水平及临床实践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一所医院急救医疗水平的主要标准 [1] ,同时也是等级医院评选的重要指标。

进修学习是提高中高级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的方法之一 [2] 。它的带教管理显然不同于一般护生的带教管理,更注意对进修护士分析研判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慎独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注重发挥进修护士的主观能动性。icu进修与大、中专护士带教有异同,现从进修生的角度探讨一下icu的带教管理工作。

1 做好环境介绍,减少进修护士的陌生与不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有爱与归属的需要”。进修护士来到icu,作为一外来人员,除了自己应积极主动作自我介绍外,icu的带教管理者也应热情地向进修人员作科室的环境、物品的管理摆放、科室成员等介绍,让进修人员有一种被接纳的归属感。同时进修人员也要认识到环境的熟悉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实践中不断熟悉,不断适应新环境的需要,不要为自己设置太大的心理压力。

2 确立进修目的,制定进修学习计划

因派送进修人员医院的规模大小、icu类别、进修时间的长短、进修人员能力的强弱等差异,进修目的也会存在差异。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带教管理者应充分与进修人员沟通交流,根据进修人员的气质类型制定确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以指导一一合作型模式拟订进修学习时间、学习内容、考核标准,充分发挥进修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保证进修的有的放矢。当然学习计划不是一成不变,而应随时按照pdca循环及时调整-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处理;也要结合病房的情况合理安排。但最终一定要完成进修护士的a级目标。

3 带教管理进行计划性的组织实施

3.1 设定目标的优先次序―abc管理法 a级为最优先(必须完成的)的目标,b级为较重要(很想完成的)目标,c级为较不重要(当前工作使用较少)的目标。在带教工作中首先完成a级目标,然后转入b级目标,若时间允许可开展c级目标。icu的特点决定了它的a级目标:掌握各种监护与治疗仪的使用、管理。监护参数与图象的各临床意义分析,心肺脑复苏技术和复苏药物的使用。b级目标:icu病区特殊的危重病人监护记录方法,多专科疾病的医疗护理知识,对病人病情的总体分析与认识。c级目标:依据具体情况自行拟定,如:了解医院先进的管理体制……

3.2 对进修护士能力的培养

3.2.1 分析研判思维的培养和锻炼 进修护士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对临床有一定的认识,带教比护生易,一触即通。 因此对带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掌握a级和b级目标的内容,还应有一定的带教方法,要充分发挥进修护士的思维判断力,要求进修护士应随时作到“三w”即三个why―“为什么要这样做?”“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临床表现”“病情是好转还是恶化,为什么?”。通过“三个w”的训练,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提高进修护士对病人病情总体分析和认识的能力,也适合当今循证护理发展的需要。带教者可运用思维训练法中的反思学习法与病例讨论法带教进修护士。

3.2.2 提高进修护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急救护理学的实践性很强,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需通过技术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体现 [3] 。icu是急救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提高进修护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icu带教的重要内容。p-i-g教学法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 。p(probˉlem)问题,d(discuss)在查阅资料和自学的基础上讨论,gguidance)老师给予总结和指导。这种方法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把机械记忆转化为形象记忆,达到最佳的效果。这种方法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学到老师长时间累积的临床经验的精髓。随着理论和临床经验的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愈来愈强,可使前瞻性护理逐渐变成可能。

3.2.3 责任意识、慎独精神的培养 icu与普通病房不同,首先是病人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其次是没有陪伴,病人的一切事务均由护士与护理员协助完成。这就要求进修护士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慎独精神。带教老师应要求进修护士统筹安排时间,严格三查七对,随时检查自己行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然,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也是一个标准的示范。

3.2.4 创新意识的培养 随着循证护理的不断发展,仅凭经验和直觉进行护理将成为历史,现代护理实践需要可靠的科学依据 [5] 。遵循的证据是科研结果,临床经验以及病人的需求三者的有机结合体 [6] 。对于在icu进修护士的带教也应按照循证护理的要求进行带教,这是由icu在医院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地位决定的。首先要转变进修护士的意识:按常规工作固然不错,但要接触并学会利用新科研成果,始终把病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其次,安排查阅专业资料时间,使其有接触新科研成果的机会。第三,按时完成《进修护士工作计划完成记录》,培养归纳、总结、推陈出新的能力。这是对进修护士应有的带教内容,是由进修这种继续教育方式所决定。

3.3 定期检查评价目标的完成情况 带教老师可以通过督促进修护士自我检查、相互检查,护理技术操作考核,随机抽查等措施检查目标的达到情况,及时反馈进展和问题,以便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行《进修护士工作计划完成记录》以保证各项工作评价的及时性、连续性和整体性。

3.4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进修管理中,进修护士作为“社会人”,应教会其积极应对各种压力的方法。乐观应对方式被认为是最佳方式,其次是支持应对方式 [7] 。带教者为进修护士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将有利于目标的早日完成。

当然短时间的进修学习掌握的新仪器、新设备、新的急救技术的程度有限,带教者所能教给进修护士的只是一种学习新业务新技术的方法。需靠进修护士掌握方法后自己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护理人才的成长具有实践性、晚熟性、群体性的特点。因此进修护士与带教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同时能适合所有进修护士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存在的,只有在一般教学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进修护士与带教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至关重要。本文就进修遇到的问题结合教学经验进行探讨达到教学相长。随着icu的不断发展,医院对icu建设的重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护士进修icu。随着icu对进修护士的带 教管理方法的不断完善,进修护士的教学方法将是完成进修计划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彭刚艺.急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

2 杨英华.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5.

3 庹焱,周秀华,陶红.护理专科.急救护理学教学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3):29.

4 郭永松,胡斯隆.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在护理社会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2-294.

5 喻姣花,任小英,王桂兰,等.临床循证护理现状调查.护理学杂志,2003,18(4):254-256.

icu护士工作总结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10年3月以我院40名临床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原则,抽取急诊科及icu护士(研究组)20名,普通病房护士(对照组)20名。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8份,其中研究组18份,对照组20份。急诊科及icu护士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4岁,夜班数8~9个/月。普通病房护士年龄19~36岁,平均年龄25岁,夜班数6—8个/月。 

1.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自评。将有效问卷结果进行归纳、汇总、评分,运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1.3 调查工具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包括90项有关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共归纳为去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10个基本症状因子,按5级评分,得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程度越好。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因子分结果及比较见表1,两组护士在总分、身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焦虑、恐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 两组护士所患疾病情况比较见表2,经卡方检验,两组护士患病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问题分析急诊科及icu素来工作繁忙、压力大,对护士心身素质均具挑战性,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下,护士工作从单纯执行医嘱转移到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这种整体护理是复杂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但急诊科及icu护士缺编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国外研究报道,职业紧张影响智力活动、情绪状态,高强度的脑力紧张可引起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情绪障碍与自杀。急诊科及icu患者多为危急重症,病死率高,家属对医护人员期望值高。这些特点决定了在护理、治疗及对护士素质的要求等方面与普通病房护士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对icu护士的心身健康状态产生一定影响。表1数据表明急诊科及icu护士躯体疾病及症状较普通病房护士易患性高,如何帮助她们缓解压力,营造有利与于急诊科及icu护士心身健康发展的环境,保持良好的心身健康状态是护理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任务。 

表2数据表明两组护士所患疾病情况,发病率高的前3位疾病主要表现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习惯性便秘、神经衰弱,护士这一群体对这些疾病普遍存在易息性。急诊科及icu护士与普通病房护士疾病的发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发现,急诊科及icu护士不健康心身状态的主要原因为工作琐碎、量大、劳累,患者病情变化快,对护士要求高,护理难度大,环境嘈杂等。 

icu护士应激程度较普通病房护士强烈。急诊科及icu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职业应激源。icu护士经常面临急症抢救、技术革新以及各种疾病的威胁,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准确做出反应,同时要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这都使护士产生工作压力。长期的噪声污染如急诊科及icu病房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危重患者的呻吟、烦躁患者的尖叫等,上述噪音远远超出国际声委会规定的标准(35+4.5)db,这些超标的噪声会引起护士心理生理应激反应。 

汉斯·塞尔耶的应激理论认为,生物的应激是身体对加于它的任何要求的非特异性反应,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种因素即为应激源。以上诸多因素作为应激源能刺激人的某种情绪、体验,在情绪活动的同时,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心理、行为变化。急诊科及icu护士面对持久的护理工作应激,如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如主动与人沟通,积极解决问题,保持乐观心态等,工作应激水平就低;反之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如自责、回避、否认、发脾气、悲观,工作应激水平就高。久而久之就影响护士心身健康状态和护理质量。综上所述,长期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最终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必须从管理和个人角度注意消除护理工作压力源,减轻护理工作压力。 

3.2 对策(1)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在专业知识上持有信心,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外科护士拥有价值感和尊重感。(2)注重自身对挫折能力的培养。加强心理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调节和完善,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3)保挣喻悦的心情。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升华积极情感;向同事、关心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倾诉;培养业余爱好,使自己的苦恼得到宣泄、疏导,松弛精神,缓解工作压力;注意休息,合理安排倒休日,保证足够的睡眠,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主动寻求家人支持,以利心身健康的调整,促进健康。(4)提高护理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改善产生紧张和压力的工作环境,改善福利待遇,增加晋升机会,合理编制,减轻工作量,创造良好的护患沟通途径,营造一个能轻松而认真交谈解决工作上的苦恼和问题的共同协作的环境。管理者应科学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提供—个成长发展的平台使护士感受到事业的成功,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及肯定,使其在工作中以饱满的姿态应对护理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专家认为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徐斌.心身医学一心理生理基础疾病[m].北京:中国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245. 

[2]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3-94. 

[3]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7(1):30-31. 

[4]张伯源.医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4. 

[5]cole a.hi曲anxiety[j].nurs times,1992,88(22):26. 

[6]fieding j)weavel"sm.a compariso of hospital and commu—nity—based mental health nurses:percephon of their work environment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j].j adv nurs,1994, 19(6):1191. 

[7]吴兰华,李英.儿科病房护士心身健康状态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2,64(6):435. 

[8]夏海鸥,马敏芝.青年护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3):183. 

icu护士工作总结篇8

无缝隙护理管理是美国湖地医疗中医于1989年提出的管理概念,主要以先进的管理理论为依据,通过科学的方式优化管理机制、创新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流程,从而形成具有决策、执行、监督及反馈功能于一体的管理系统[1]。目前我院的急诊-ICU的转接工作中存在责任不明、相互推诿等问题,为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我院为了有效提升急诊-ICU患者的转接效果,故实施了此次试验,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3年8月我院接收的急诊重症患者需要向ICU转接的患者112例,男患者67例,女患者45例,年龄29岁~76岁;2012年8月~2013年1月我院接受的急诊重症患者127例,其中男患者73例,女患者54例。

1.2方法

1.2.1建立专门的急诊-ICU管理负责部门

本院除设立急诊科室和ICU的管理部门,在另行设立专门的急诊-ICU管理部门,委任专科护士长对其管理,保证急诊-ICU无缝隙护理模式的顺利实施。

1.2.2规范急诊-ICU的转接程序

在进行转接前有急诊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主治医师共同评估患者转接的可行性与风险,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等情况做好详细的了解及记录;确定患者可以转接后开始准备相应的转接设备,如多功能监护仪、建议呼吸气囊等;在转接过程中必须安排一位有5年工作经验且态度认真负责的护理人员与一名患者的急诊医师在场;注意患者在转接过程中保持安全的体位、保暖及隐私部位的保护,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应急工作准备。

1.2.3详细急诊-ICU的转接内容

医院可自行设计急诊-ICU的转接单,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结果、用药情况、急救医生、急救护士、护送护士、各项生命体征及相关项目的情况、到达急诊科时间、送至急诊科病房时间及到达急诊科病房时间等。当患者被转接到ICU后,由急诊护士填写到达ICU的具体时间,由护送护士与ICU护士共同做好患者到达ICU的一系列工作。ICU护士再次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与急诊科护士填写好记录单后确认签名。记录单一式两份,急诊科与ICU和保管一份。

1.2.4重视提升护理人员的应对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在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前,急诊科及ICU的护理人员要接受为期3个月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熟悉急诊-ICU的转接程序与内容和提升自己应对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通过现场模拟突发情况,保证护理人员能应对任何一个工作环节中出现的紧急情况;通过模拟案例,加强急诊科室与ICU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度与反应力。在培训期间,对于护理人员出现的任何错误都不要进行责罚,要耐心的进行纠正;若发现是制定的流程有问题,应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对比急诊ICU患者的转接中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六个月与实施前六个月患者对满意度及转接情况。

1.3统计学意义

应用 SPSS 18.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实施前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53.54%。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为88.39%,两组数据,结果(P

2.2 实施后急诊-ICU患者转接情况明显好于实施前,两组数据对比,结果(P

3.讨论

随着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急危重症患者要被要求展开早期高水平的救护[2]。因此核价医院纷纷开始致力于提升急诊-ICU患者的转接效果,保证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及时的得到救治。无缝隙护理管理通过对整个转接中每一个工作环节的细致管理,规范急诊-ICU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保证了患者的病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得到准确的判断并进行救治,提升了患者的治愈率。而单独设立急诊-ICU护士长可以让急诊科室与ICU更容易沟通,及时有效的处理急诊-ICU转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前进行的护理人员的培训,不仅提升了护理人员应对处理紧急状况的能力,也增加急诊科室与ICU护理人员之间的默契与合作,为无缝隙护理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通过实验本院发现,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不仅急诊-ICU患者的转接情况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也相应的提升许多。同事之间相互合作、相互鼓励,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上一篇:内科护士长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急诊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