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社团活动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0 20:21:24

阅读社团活动总结

阅读社团活动总结篇1

关键词:人文社团;阅读推广;高职院校

[FL(K2]一、高职院校阅读现状及阅读推广的必要性

自2014年起,“倡导全民阅读”连续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政府的大力推广,迎来了全民阅读的春天。然而当前我国国民整体阅读量还不高。据统计,犹太人每年每人读书64册;俄罗斯人年读书55册;美国制订了计划每年每人读书50册的目标,而中国每年每人读书仅5册。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族群的阅读情况也并不乐观。据《中国青年报》对全国部分高校的调查显示,17%的学生一年中未购过一本课外读物,8%的学生从未走进过图书馆。趋向功利化、碎片化和娱乐性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相较之下,高职学生的阅读状况更令人担忧。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近500位学生的阅读状况调查显示,学生阅读的时间偏短,数量偏少,而阅读的最主要渠道则是“网上下载和在线阅读”(6937%),阅读最多的是“电子读物”(5313%)。纸质书的阅读量少得惊人。学生最爱阅读的作品以“青春励志类”“娱乐休闲类”“侦探武侠类”为主,读得相对较少的是“文史经典类”和“专业学习类”。上网(7123%)成为学生打发课余时间的最常用方法。

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高职学生阅读的现状虽不容乐观,但是他们对阅读的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大多数学生(7322%)赞成阅读是很重要的。他们在“喜欢的阅读推广方式”中提到了“好书推荐”“图书漂流”“名著欣赏”“名家讲座”“征文比赛”“诵读大赛”等十几种推广方式,在“建议阅读推广措施”中主要是“希望改善校园阅读环境(图书馆)”和“希望多开展读书活动”。这都f明学生对阅读推广活动是有兴趣、有需求的,高职院校有阅读推广的基础,也应承担培养学生阅读意识和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责任,以提高学生人文修养。因此,在高职院校引导性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符合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

二、人文类社团参与阅读推广的优势

华东师范大学范并思教授认为:阅读推广就是对于缺乏阅读意愿的人,通过生动有趣的阅读推广活动,引导他们感受阅读的魅力,享受阅读的乐趣,并逐步形成阅读的意愿。因此,阅读推广一般以“活动”的形式出现,组织或引导读者参加各种活动,甚至介入读者的阅读过程,影响读者的阅读选择。

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受众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学生本身有阅读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成为阅读的推广者。一些由各院系、班级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社团,成员众多,开展活动积极,在大学生中广受欢迎,有较大的影响力。尤其是人文类社团,如读书会、文学社、话剧社、传统文化社、汉服社、摄影协会等,其本身对人文知识有浓厚兴趣,是一个层次丰富且具有一定规模的阅读群体,加以引导培养后,能发展成为一支优秀的阅读推广团队。人文类社团参与阅读推广具有以下优势。

1.发动更多群体参与阅读活动。人文类社团参与学院组织的阅读推广活动,一方面因为这些社团的成员本身就对阅读活动拥有浓厚兴趣会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他们以书会友,开展阅读交流活动,不断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依托社团的影响力,形成人人爱读书的阅读氛围。

2.沟通上下,丰富活动内容,反馈活动效果。学生总是最了解学生的,人文类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组织,对学生的阅读需求最为了解。社团可以及时与组织者加强沟通,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创新活动内容,使阅读推广活动更具吸引力,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不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帮助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得更广泛。同时,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通过社团把在活动中的感受及时反馈给组织者,通过广泛反馈,有利于活动组织者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次组织更高质高效的阅读推广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3.拥有丰富组织经验,有能力协助组织者开展活动。高职学生社团由学生自发组织,其宗旨、章程及制度都是社团成员联合发起、协商并制订,社团领导者由社团成员民主推荐,活动内容及实施办法由社团成员集体讨论和分工,能独立自主地开展社团活动。因此,可以承担阅读推广活动中具体活动项目的实施开展。例如,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知味文学社”每年承办经典诵读大赛,从组织报名到比赛选拔、会场布置、舞台呈现,全部自主完成。这项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起到优化学生阅读选择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想进行阅读推广,就应加强与人文类学生社团的合作,充分发挥其优势,依托社团影响力,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活动效果。

三、发挥人文类社团在高职院校阅读推广中的积极作用

笔者在这两年工作实践中发现,依托校内人文类社团协同合作开展阅读推广工作,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人文类社团在高职院校的阅读推广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发挥宣传作用,营造校园阅读氛围。高职院校的阅读推广活动通常由图书馆或人文类专业教研室策划举办,如果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对活动关注度不够,兴趣不浓,活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星星之火难以燎原。但是,如果一个活动由口碑良好、广受欢迎的学生社团在学生内部发起倡议,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人文类社团可以结合社团特点采用不同的宣传方法.

程中,高职院校仍处于“中介机构”,不仅缩短了学生的受惠范围,还由于专业课教师的水平不足,在派遣、访问及考察的过程中,直接影响交流效果,无法真正发挥国际交流合作的作用。

3.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结构失衡。高职院校的中外办学项目,缺乏健全的评估机制,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无法突出高职院校的特色。同时,受国际教育体系及文化背景的限制,办学内容结构失衡,不仅无法实现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目标,也无法突出财经类专业的特色。

4.合作项目过于局限。学生和教师是保障国际交流合作的基本要素,即生源要素与师资要素。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中外办学项目受学生学历及外语水平的限制。同时,还存在一部分高职院校对师资团队的重视程度不高,外籍教师的组织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主要包括:(1)校方特聘外籍教师:受外籍教师需求量的限制,缺乏健全的外籍教师教学水平评估体系,造成外籍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2)外方直接委派外籍教师:此类教师的流动性强,人口来源复杂,同时,无法短时间适应中方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等,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水平,造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过于局限,无法可持续发展。

二、财经类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具体措施

1.[JP+2]以合作办学为主要模式。高职院校要以联合办学为主要模式。例如:多数学生的学习年限,实行“3+0、1+2及15+15”等形式。以“1+2”形式为例,学生入学后,以基础课程及语言为主要内容,完成第一年的国内学习,再以财经类专业为主要内容,实习、撰写毕业论文,完成两年的国外学习,认证学分,一旦学生的考核合格,获取学历证书,其具体措施,主要包括:(1)突出财经类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要求办学双方,以实现人才培养及办学目标为基础,共同协商选派教师、选定教材、设置课程及制订教学计划,再细化教学方案,便于开展教学活动,适用范围广,有利于学校自行调节。(2)组织相应的中方师资培训。高职院校委派骨干教师,完成专业课程进修,同时不断学习国际教学方法,引进先进的科学教学理念,或委派专业课教师,完成企业实习,了解财经行业的管理模式变革进程,与现有的教学方法相融合,便于解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更好地服务社会。

2.以跨境交流为主要方法。相较于其他国际交流方式,跨境交流的难度大,如跨境就业、跨境实习及跨境学习等。但是,跨境交流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工作方式及学习环境,重建其价值内涵。同时,文化间的碰撞,有助于学生改变传统定向思维,优化其心智模式,树立自信心。

3.以短期培训为实习项目。培训,多指中外合作办学的短期培训模式。即学生完成国内学习任务后,于学习期间,以办学双方协议为基础,开展国际短期培训或短期实习的过程,以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要求学生在实习或培训的过程中,以财经类专业技术为基础,学习国际语言,考核合格后颁布合格证书。办学双方也可委派教师,完成培训或进修,观摩学习,这样不仅能显著提高双方的办学水平,还有利于交流教学信息。

4.以远程教育为课程形式。远程教育,经济性强,是指授课方式以卫星电视为主,由国际至国内,或由国内至国际,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因此,要求参与远程教育的学生,在本地学校办理注册手续,再完成远程教育的课程传授,一旦于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考核并合格,由高职院校统一颁发学位及学历证书。近年来,随着远程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对于远程教育的要求也更为严格,远程教育模式的受益面也更为广泛。

5.以邀请外教为培训方式。相较于国际论坛等中外合作模式,邀请外籍专家,组织相应的专题讲座,经济性强,教学效率高,教学受益面广,操作简单。专题的内容主要包括:财经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及财经类话题。

三、结语

[JP+1]笔者通过探究,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财经类高职院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财经类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在逐步成熟。为了提高财经类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分析了现阶段财经类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然而,从现阶段我国财经类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来看,受传统因素影响较为严重,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对于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健全的国际交流合作管理体系,信息化水平薄弱,合作手段落后,合作方法单一,合作效率低下,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财经类高职院校的发展情况,转变传统理念,加大对国际交流与合作,优化国际交流合作的工作流程,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国际交流合作模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推进我国财经类高职院校的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欲晓.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11-12.

[2]张楠楠,孙连双,周苗苗,张忠友.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9-50.

[3]高文静,庄群.关于航海类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思考[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4(1):13-15.

[4]张雪阳.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4(5):23-25.

[5]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高职院校英语学习氛围[J].内江科技,2014(8):143.

阅读社团活动总结篇2

摘要: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基础薄弱,发展滞缓,欠缺教育教学资源,本项目课题“关于高校社团与农村中学之间的图书援助流动模式的探索”以“高校社团――流动图书站――农村中学”为线索,通过与陕西师范大学荧光志愿者联盟社团进行合作,利用社团活动的形式解决图书来源、志愿者等问题,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西张堡中学建立流动图书站,分阶段实施图书流动模式,以深入探索高校社团与农村中学的图书援助流动模式,促进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事业与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和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学课外阅读、高校社团、图书流动、教育资源援助

前言

关于课外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中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理应受到中学教师、学生的高度重视,理应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但是在农村中学,课外阅读普遍存在资源不足、兴趣不浓、方法不当和视野不宽等问题,处于西北地区的农村中学的图书馆的建设也面临图书数量稀缺、种类稀少、书籍更新速度慢、不能准确贴近学生需求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初中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流动图书站模式的新探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1]

一、研究方法

本项目主要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实验法和访谈法对图书援助流动模式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探索。项目开展前期,课题组在广泛阅读文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之上,设计调查问卷,对农村中学生阅读现状和需求进行抽样调查,并运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课题组以社团活动的方式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西张堡中学展开为期三个月的试点实验,期间我们试行了两套不同的管理模式并对其效果加以对比,分别是以社团为图书管理主体和以当地学校为图书管理主体。在三个月的活动结束后,对参加活动的学生和老师进行访谈,对两种模式进行经验对比研究,探索出较为系统的关于如何发挥高校社团公益性,支援农村中学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

二、农村中学课外阅读资源现状及流动图书站建设状况

(一)我国流动图书站建设现状

通过资讯检索,可以总结当前流动图书站建设几种模式:1.政府扶持。2012年4月秦皇岛市图书馆专门将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畅销书,送到该市部分农村学校并成立流动图书站,流动图书站的图书将定期流动更新互换,满足农村学生的阅读需求。2.依托NGO组织。公益中国网站与乡村教育援助行动志愿者合作,组织开展乡村图书馆援助计划,为贫困地区建立小型的公共图书馆。3.民间自发。由品牌战略专家徐大伟先生于2009年2月25日发起创建的中国首家公益赠书图书馆――“民间流动图书馆”旨在通过“网络店”和“实体店”两种形式,向国内外广大读者免费赠送好书。[2]

总体而言,我国流动图书馆目前的形成方式还是相当单一的,其中以隶属于政府的公立图书馆为主,其优点在于,政府牵头能够保障流动图书站的图书来源,减少流动进出的门槛阻力,但存在着覆盖面不广泛,活动方式一元化的缺陷。

(二)农村中学图书阅读需求及现状

本课题组曾对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药王洞中学、西张堡中学这两所学校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以下一些情况:1.大部分学生热爱课外阅读,但由于课业负担重等原因,平时课外阅读所用时间较少。2.学生的阅读倾向存在问题。阅读品位向通俗作品和流行小说延伸,对中外名著和科普读物十分陌生。3.阅读带有随意性、盲目性。有的是为了消遣娱乐,暂时逃离紧张的学习生活;有的是对课本知识没兴趣,阅读小说消磨时间。

(三)建立流动图书站的必要性

建立流动图书站的必要性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1.从本质而言,图书馆实际上是一个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处于西北地区的偏远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对于图书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经济落后地区在文化建设方面无可回避的硬伤。2.农村中小学图书馆职能缺失。3.农村地区在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方面并不重视。试问如果一个地区连学校都不重视对阅读的培养又如何为让图书馆发挥作用,而图书馆的存在唯有被使用才有其存在意义。4.流动图书站的优势在于对于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以及对学生阅读积极性的调动。

三、高校社团社会性、公益性开发现状

高校社团是存在于高校之内却又独立于高校之外的学生活动团体。它一方面为高校学生提供了独立、创新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高校社团的社会性和公益性无法凸显。以西安高校社团为例:西安现有高校62所,其中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四所大学共有361个社团,涵盖了哲学、经济、法学等二十六大学科,其中社会服务类50个,占总体的14%,西安高校社团的整体规模和种类数量可观,但是高校社团的数量与质量却不成正比。如今的高校社团很大程度上已经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墨守陈规,延续旧的体制。长期以往,高校社团的管理和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密切度不够,高校社团经费不足,现存的管理体制不能顺应高校社团社会性、公益性发展等。[3]

四、依托高校社团启动图书援助流动模式,以农村流动图书站为工具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

(一)图书流动模式

1.图示来源:

本课题组面向校内和向外广泛募捐图书,活动初期与陕西师范大学志愿服务性质的社团荧光志愿者联盟进行合作,通过社团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图书募捐活动。与此同时,我们依托人人、微博等网络渠道面向社会进行图书资源的募捐,联系部分教育行业出版社募捐其多余的图书库存。期间向陕师大附中的学生发起募捐,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流动。广泛联系相关知识援助活动,节约活动成本,扩大流动图书的来源范围。

2.图书管理与维护

(1)管理机构:项目组与荧光志愿者联盟进行合作,协助本项目完成各项具体活动与工作。由该社团负责,面向全体学生招募具备服务意识、责任心强的学生志愿者。在社团募捐到图书之后,由社团招募志愿者与学校各大志愿服务类社团合作对其进行挑选、修补、分类、打包。

(2)借书模式:与西张堡中学取得联系获取学生信息,进行学生数据库录入(学号、姓名、所借书目、借出时间、归还时间),每月定时在学校操场开展爱心图书流动活动。

(3)图书的维护:一方面定期由学生志愿者对图书进行维护,一月一次进行书的回收维护工作,另一方面与校方协调,制定相关的图书管理制度,以延长图书的使用周期。

(二)依托高校学生社团,开展图书援助流动模式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意义

笔者认为,依托高校学生社团,建立流动图书馆在支援农村基础教育中起着导读作用和开展活动的两大作用:1.图书导读作用:图书馆可以转变、净化和改造学校的精神环境,对校园的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正向引导作用。2.提供学生活动的平台:图书馆应该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和征文活动活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五、结语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反映学生思想和生活状况的窗口。通过阅读,可以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对启迪思想、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拓展知识面及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项目将高校社团与农村中学流动图书站相结合,积极响应团中央深化社团活动内涵的号召,使大学生能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实现大学生科研对于社会的实际意义,初步探索了农村中学基础性教育资源的解决思路,以促进现阶我国段基础教育事业与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与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美仙.农村中学课外阅读问题及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孙佾琳.农村流动图书馆建设模式与服务方式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

阅读社团活动总结篇3

一、全面打造“书香育人”校园环境

一是建立“两主两辅一中心”管理体系。学校围绕“基础类、疗愈类、拓展类”三大课程体系,采用“两主两辅一中心”管理体系(见图1),即以“书香育人”为中心,基础类课程管理以教务处为主,疗愈、拓展类课程管理以政教处为主,校务办辅助做好协调工作,总务处辅助做好后勤工作。同时,各处室在业务校长、德育校长、行政校长的引领下分头开展工作,各分管校长又集中向校长“负责”。在这样的分工合作模式下,学校每年都举办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节庆活动,受到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与好评。

二是把校园打造成一本立体的教科书。学校在将图书馆全天候开放的基础上,重视楼宇文化建设,不仅将杂志“搬”上墙,还将所有的走廊、楼梯、电子屏也“开垦”为书香阵地,力求让每一面墙壁都可以静悄悄地“说话”,使“书香育人”气息洒满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同时,还通过打造国学经典长廊、行知文化长廊、感恩教育长廊等“主题式”阅读区域,营造浓郁的书香文化氛围;“子云亭”“阅读书吧”等场所的开辟,又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快乐的阅读园地。

二、重点彰显“书香育人”特色亮点

一是社团活动拓展阅读视野。学校的少年宫是“书香育人,知行统一”实践的主阵地,学生在各类社团中进行相关的阅读。自少年宫成立以来,学校充实完善了艺术类、文学类、科技类、体育类、学科类的社F组织,现有四十多个社团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边发展个性特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每学年都有四五百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学校的阅读活动还与社团社会实践相结合,倡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社会。社团活动、游学嘉善、走进工厂……学校把一次次的社会实践与平时的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前阅读,在实践后阅读;阅读促进实践更优化,实践拓展阅读更深入。学校把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阅读与实践成为学生自由飞翔的双翼。

二是“疗育”阅读抚慰学生心灵。由于父母忙于工作而少于对孩子的监管教育,一些学生便存在一定的心理偏差。针对这一现状,学校提出了“疗育”阅读,尝试以阅读来滋润学生的心灵。学校拥有一支心理辅导师资队伍,心理名师的加盟主持,对开展“疗育”阅读起到了引领作用。名师与团队成员为学生推荐个性化心理慰藉的阅读书目,并制订了阅读能力提高记录本和阅读书籍记录本等进行跟踪干预。在名师的指导下,相关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个体的“疗育”阅读中,特别是班主任更是学生“疗育”阅读的心灵导师,有意识地利用阅读引导学生的品行。

三是阅读成果评价方式多样。学校创设了不同的阅读与展示平台,引导学生从“阅读”走向“悦读”。其一,节庆平台。学校借助“云之润”读书节,开展诵读比赛、善文化故事会、书签设计与制作展示等多项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二,评比平台。学校搭建了书香学子评比、书香家庭评比、书香班级评比等多项评比平台,促进学生将阅读与学科知识结合,提升自己的学科水平。其三,网络平台。学校在校园网上专门开辟栏目,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为学生开启展示的窗口;教师也通过校园网上传学生阅读活动的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

四是校本教材编撰各展所长。学校组织教师编制校本课程教材,特别鼓励教师多阅读与社团活动相关的书籍,多交流探讨,集中大家的智慧,选取自己擅长的方式,仔细钻研自己社团的课程建构,广泛开发校本教材。目前,已完成《经典诵读》《快乐发声》《乡土嘉善》《快乐模型》《快乐足球》等近20套校本教材,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资源。

三、逐步深耕“书香育人”教育沃土

如今,“书香”已经成为大云中心学校的一张靓丽名片,“书香育人”的办学理念也将在今后学校的发展中得到不断深耕。

首先是学校发展。校园书香文化特色不断凸显,各学段阅读主题系列化、有深度,形成富有九年一贯特色的“书香育人”品牌。其次是学生发展。通过“大阅读”“大实践”等书香育人方式,全面关注学生多维度发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终身发展。最后是教师发展。不同梯队的教师通过不同内容与形式的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学校采取以下措施,不断深耕“书香育人”的教育沃土。

一是加快助推课程化进度。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已逐步完善深化,依托乡村少年宫的社团也已形成了较为丰富的“行知课程”体系,在进一步完善“行知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将打造少年宫社团精品课程,使学生在“阅读、实践、感悟”中快乐成长。同时,根据师资力量、学生特点、地方资源等因素,重点挑选十个社团进行培养,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云中十景社团”。

二是进行分级、分段、分层次评价。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每个年段的学生制订不同的阅读量,让学生根据自身阅读水平申报考级,通过考级颁发阅读证书。阅读考级每月开展一次,日常阅读则以阅读争章为激励措施。另外,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以及不同阅读层次,对其进行个性化的评价,旨在鼓励其多阅读、爱阅读。

三是深入探究各类阅读课型。在保障国家课程顺利开展的基础上,在语文课中单独开辟阅读指导课;同时,利用每天的晨读和静校时间,保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作用,发动全体语文教师参与,结合校本教研活动,认真开展好书推荐课、阅读指导课等课型的研究,为教师的课堂实践做好前期准备。

阅读社团活动总结篇4

关键词: 理工科大学生 文学类作品阅读 调查

一、调查一般情况说明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南京四所高校的部分学生(不包括研究生)。四所学校分别为:一所“985工程”综合性大学;一所理工科类“211工程”大学;一所理工科类大学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在调查学校的选择上,注重分层次分布。调查采取问卷和访谈结合的形式进行,涉及四所学校的800多名学生,其中,“985工程”高校被调查对象均为理工科类专业学生。调查最终获得了原始数据和访谈记录。

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涉及与文学类作品阅读相关的六大项:

(1)阅读文学类作品的频率;(2)阅读文学类作品的原因;(3)所阅读的文学类作品类型;(4)阅读文学类作品媒介和获取途径;(5)经常阅读作家、作品调查;(6)学校相关课程设置及文学活动的开展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类分析

1.第一项“阅读文学类作品的频率”,调查结果显示,有27%的学生每天花在阅读文学类作品上的时间为“0小时(基本不读)”;“0―0.5小时”为26%,仅次于前一个数值;“0.5―1小时”、“1―1.5小时”分别为19%和14%;剩余的14%则为平均每天阅读文学类作品超过1.5小时,其中有2%的文学迷热者,每天阅读时间在2.5小时以上。

2.在前一项调查的基础上,对阅读文学类作品的调查对象进行阅读作品原因和作品类型、阅读作品媒介、获得作品的途径与作家作品分析,可以将阅读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阅读文学类作品纯粹为了消遣娱乐,阅读作品多为校园(青春)文学、网络文学,作品题材一般以长篇小说为主,兼有中短篇小说。这一类型约占调查对象的45%,他们很多没有固定的阅读目标,阅读呈现跟风趋势,却有着较为集中的阅读兴趣,主要为历史演义,武侠、言情、奇幻小说,网络文学,以及描写青年之间情感故事的中短篇小说。这一类型的阅读体现在阅读媒介上多为网页浏览,MP4/MP5、手机、电子书等电子媒介,以及txt文本、pdf书籍和超星等电子书籍,获取作品途径除此之外,还有书店和网络购书,图书馆借阅的情况鲜有。

(2)文学爱好者,阅读文学类作品缘于兴趣爱好,喜欢阅读当前在文坛上有影响力的中外优秀作家的作品。这一类型的阅读情况体现在阅读目的上则为“兴趣爱好”,占调查总数的31%。非文学专业读者当中约有三分之一对文学作品抱有兴趣,正体现了文学作品本身的巨大魅力。这一类型的读者对当下文学发展动态有较多的关注,阅读目标较为明确。这一类型阅读受舆论和媒体影响较大,作家、作品多在传媒上受到较高的评价或较高的关注,作品也体现出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3)有15%的调查对象选择阅读中外文学名著陶冶性情,提高自身文学素养,这类作品主要来源于各校的图书馆借阅。

由于我国目前的中学教育为应试教育,大多数的中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没有机会细读文学名著。大学的各项条件允许大学生进行经典阅读,但只有15%的学生对经典阅读感兴趣。

尽管这类阅读所选作品都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历史意义,但由于大部分理工科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受历史、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在阅读这些名著时,大多数仍然停留在粗浅阅读的层面,未能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内涵。同时,名著的选择受中学语文课本编排影响较大,目光并未能放开,局限在少数几个作家作品身上。

(4)还有一类文学作品阅读类型是“学术性”,即为了拓展专业(学术研究)阅读作品,占总数的6%。这类读者较为关注人文社科类的相关知识和研究,阅读着力于经典作家作品及人文社科类的作品。前者体现为阅读较多的某一作家作品及相关评论和研究资料,在四校的调查研究中有2%―3%的调查对象会阅读文艺理论书籍,且阅读兴趣集中在一些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他人文学科与文学交接的作品。

三、调查结果总体分析及对策

1.原因分析

有近三分之一的理工科大学生平时几乎不读任何文学类作品,即使阅读文学类作品,也呈现出“轻阅读”趋势,其中有部分选择阅读名著,却由于自身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有限,不能深入挖掘作品内涵,阅读停留在浅层次。经过分析和研究,导致以上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认知。理工科大学生对文学作品兴趣普遍较低,大多数学生更重视计算机、英语和其他各类证书的考取,普遍认为文学作品可读可不读,没能认识到文学类作品阅读对自身发展的意义。

(2)习惯。前文提到的我国中学应试教育,导致绝大部分的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文学类作品时,存在浅尝辄止的普遍现象。

(3)能力。理工科类大学生在文化、历史知识方面,较为欠缺,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理解力、审美力和感受力都受到一定的局限,难以深入阅读。

(4)环境。文学在当前的社会格局中受重视程度已经大不如前,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成为附庸,呈现边缘化的趋势。大环境如此,理工科大学生对阅读文学作品的态度也不难理解了。

2.应对策略

(1)大学课程设置。据第六项调查结果表明,除民办二级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之外,“985工程”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类“211工程”大学都开设“大学语文”通修课程,开设一个学期。根据访谈反映,“大学语文”课程与大学其他通修课程一样,参与度低,课堂气氛不热烈,学生普遍缺乏兴趣,感觉课上没能学到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据调查,“985工程”高校除了开设“大学语文”通修课外,还开设系列人文类的选修课,供全校学生选上,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已经开设“大学语文”通修课的,应落实和关注课程进展情况,授课教师应选取学生的关注点,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知识传授,同时注重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课上,应重在作品解读、阐释,提高学生的感受力、领悟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民办二级学院(三本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应开设人文类课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设与文学相关讲座、沙龙等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学活动,培养文学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近一年内参加文学类讲座、沙龙的次数”这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人近一年来没有参加任何文学活动,21%和23%分别参加过一到两次。据了解,大多数高校举办文学讲座或沙龙类活动,都会在报刊或院校的论坛上登出来,可供有兴趣的同学参与。关键在于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不大,即使知道活动通知,也很少去参与。所以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阅读。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关键在于举办活动的形式需要摆脱陈旧,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能够吸引学生。

(3)扩大各校文学社团的影响力。据了解,被调查的理工科学校均有文学社团,但活跃情况差异较大,在学生之间的影响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文学社团是学生自己自觉组成的团体,较能被学生认可,也可以被学生亲近。文学社团开展的活动,在学生中产生的影响是最深远的。文学社团大多通过吸收社团成员,开设社团活动来扩大影响力。同时,文学社团内部组织的活动,也可以进行文学的传授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阅读社团活动总结篇5

结合我们学校目前开展活动的情况以及我个人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想法,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谈一谈对开展语文学科课外活动的认识。

一、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毋庸置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长期以来在这方面很难见成效,这与教学中不抓基础而只顾讲应试技巧有关。许多已毕业的高中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高中阶段,认真读的文章其实不多,只有在高三大量做题时才生吞活剥地看了一些文章,又由于做题的压力,完全体会不到阅读的快乐,只觉得是一种负担。然而,阅读能力的提升实则与我们的生活体验有关,与我们的广泛阅读有关,与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思考习惯有关。如果只是为了做题而阅读,非但不能提高阅读能力,就连题也很难做好。因而在基础年级,必须开展相关活动以求让学生能够博览群书。在我们学校,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图书馆阅览室都会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借书看,而且每个班级每星期都有专门的课堂时间用作阅读课。这是学校提供的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但作为语文老师,就此觉得课外阅读活动已经展开,便觉得无需多做什么,则是个误区。事实上,经过调查,学生的阅读活动很难持久有序地展开。高中生课业负担较重,偶尔有时间就想休闲娱乐一下,觉得课外阅读反正也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结果就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利用好这样的阅读资源,时间白白流逝,这是其一。有些学生看完一本书后,没有找到一个交流的平台,对书中内容懵懵懂懂,很快遗忘,因而兴趣也难以持久,这是其二。部分学生觉得名著之类的书过于厚重,读起来艰难,便有畏难情绪,结果只选取一些快餐文化类的书进行阅读,这其实是中学生阅读体验中的一大缺憾,这是其三。正是由于存在这么一些问题,语文老师就有必要对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指导。比如,教师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重点推荐一本书,这样班内同学多数同期阅读的话,就有了一种文化氛围,学生就可以在阅读之余进行评论交流。同时,教师不定期地将一些有关这本书的书评找来给学生们阅读,一则引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二来也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本书作者的或者相关评论的文化访谈类节目,若有改编而成的电影或电视剧也可以播放给学生看。而对于名著的阅读,教师尤其要进行指导。可以把江苏、福建等省高考题中有关名著阅读的部分拿给学生看看,考试要求能够成为他们阅读的一个很大的动力。可以进行相关的导读,而对于那些需要慢慢消化的名著如《论语》《谈美书简》等,则可以分阶段进行,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开展督促下去。相信只要能够认真坚持下来,在这一板块,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当然,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体现,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长期性、有效性。

二、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一点。如此,可以使语文学习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学校就可以借助课本资源,必修教材每一册后面都有梳理探究部分,这其实是开展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的极好的平台。如第一册课本上有这样几个专题: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而这些专题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研究。以“奇妙的对联”与“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两部分为例。

对联应注意让学生去搜集整理,在此基础上先梳理后探究。而这个活动很适宜放在寒假里让学生去做。原因就是春节时家家户户贴的对联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而且在这个时候去完成这样的学习,学生们也会兴致勃发,感觉很有意义。同时在搜集整理时家长也可以提供一些帮助,给出一些指导意见。当然,春联只是对联中的一部分而已,仅仅搜集了春联是不够的,而在春联之外还有哪些类型的对联呢?这样的问题最好先给学生提一提,否则的话一部分学生难以拓展。随后学生们在家中通过书籍也好、网络也好,展开活动。在放假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要考虑让组织能力强、负责任的同学作为组长,要求组长分配任务,务必让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参与。而且组内的同学要通过网络或者聚会相互联系,进行交流沟通。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本身就是学生极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班里做这一课题的同学们还将相关内容制成了课件并在班级展示,效果非常好。学生的确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你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点燃了他们的求知欲。但是,学生毕竟会将较多的注意力放在娱乐方面,而对于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负面作用极少关注,这个时候就要提醒学生注意事物的两面性,该如何利用其好的一面如何避免陷入误区。这种纠偏的工作也很重要,不要担心此举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实际上学生在需要教师肯定的同时,也是希望教师给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的。

以上主要谈了人教版必修教材上面梳理探究部分活动实践情况,主要侧重于教师在活动开展前安排布置与开展后验收成果时候的指导。

三、校园社团活动的开展。

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给高中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也为同学们创设出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社团活动不宜过多参与,影响了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就不妥了,这是对于一些积极的同学而言。但还不乏有一些学生,什么都不参与,完全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失去了校园生活的许多乐趣。我想在这其中,教师还是要起到引路人的作用,争取把那些消极的同学带入到社团的学习研究的活动中来,这对于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发展何尝不是至关重要。就语文学习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针对语文学习的特点,可以考虑在学校里展开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文学创作社团活动,书评社团活动,话剧表演社团活动,电影欣赏评论社团活动,诗歌朗诵社团活动,书法爱好者社团活动等。相信大多数学生会对这类活动很感兴趣,从而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带动语文学习。

阅读社团活动总结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围绕学习型城市建设,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以“阅读、精进、和谐”为主题,将全民阅读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结合起来,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覆盖面,在全社会形成“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明风尚,提升公民综合素质,为建设“四个”,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公益服务原则。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公民阅读需求,保障公民读书求知的基本权益,突出公民在读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广泛参与原则。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倡导、专家学者指导、社会各界参与、企业媒体支持”的运作机制,形成多方面力量共同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局面。

正面引导原则。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全民阅读活动健康、深入、持久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文化,抵制低俗、庸俗和媚俗倾向,确保全民阅读活动的正确导向。

示范带动原则。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先进典型的表率作用,带动全体公民多读书、读好书。探索、总结和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在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将阅读活动引向深入。

(三)主要目标

以构建学习型城市为目标,以开展读书月活动和创建全省、全国数字阅读先进城市为重要载体,形成完备便捷的购书、借书、读书服务体系,确保人均购书额、人均图书馆藏书量等指标位居同类城市前列。通过阅读活动,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公民文化素质,提升公民幸福指数。

二、活动安排

在每年4月份的读书月活动中,集中启动“书香溢”全民阅读相关主题活动,并常年坚持,年底进行总结表彰。2012年全民阅读活动主要包括12项内容。

1、图书展销会。3月底,在“书香溢”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上,举行百家书店图书音像大型展销,邀请著名作家签名售书(赠书),组织“赠书献爱心”活动,向部分学校图书馆和“农家书屋”捐赠图书和音像制品。(责任单位:市文旅新局、市文联、市新华书店)

2、好书好碟推介。市“四大家”领导带头推介至少一本好书,供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参考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向全市干部群众按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科普、养生、教育等门类各推介10种图书(音像)。各地图书馆、各大书店、各大音像制品商店分别推介50种畅销图书(音像),并设立全民阅读重点图书(音像)推介专柜、专场。(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文联、市文旅新局、市图书馆、市新华书店)

3、“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学习教育活动。各地各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开展阅读一本党史书籍活动,安排一场党史专题讲座,开展一次党史知识测试,组织一次党史学习交流会。(责任单位:市党史和地方志办)

4、“阅读·成长”征文活动。《日报》、《晚报》、汉江传媒网等市直各媒体开设读书专栏,面向全市征集书名和读书心得,并进行评比表彰。(责任单位:日报社)

5、开办电视和网络视频读书节目。以“传扬书籍的力量”为节目宗旨,以书籍为切入点,以观众关注的话题为内容,与访谈嘉宾互动,倾听文化脉搏,发现人生智慧。注重故事性、服务性和大众性。(责任单位:市广播电视台、市文联、汉江传媒网)

6、网络读书活动。把握科技进步的新趋势,推动实体阅读和虚拟阅读协同发展,积极开展“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网上书友会”、“博客大赛”等主题活动,培育公民的新阅读习惯。(责任单位:汉江传媒网、移动通信分公司)

7、图书漂流活动。在各级各地图书馆、新华书店设立“图书漂流”专柜,开展广泛阅读交流活动。(责任单位:市图书馆、市新华书店)

8、“好风日”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组织开展全国性诗歌征文、诗人采风,征集优秀诗歌,组织大型诗歌朗诵会。(责任单位: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市委宣传部、城区委、城区人民政府、百盟集团·盛境旅游投资公司)

9、“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校园读书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经典诗文朗诵”、“读书才艺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引导学生与书籍为伴,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享受读书的快乐,感受读书的幸福。(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10、图书馆亲子之旅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图书馆亲子之旅活动,聆听读书与成长专题讲座,参加走近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图书馆寻宝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责任单位:市图书馆)

11、青年演讲赛。以“文化从阅读开始”为宗旨,以解放思想为主题,通过开放式的现场演讲赛和微博直播,展示青年人的学识、气质、理想和激情。(责任单位:共青团市委、市广播电视台)

12、广泛开展书香机关、书香企业、书香校园、书香社区、书香人家创建活动,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提高覆盖面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市妇联)

三、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作为提高公民素质,推进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领导,认真部署,精心组织,抓好落实。成立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全民阅读活动的指导、协调,要把此项活动作为评选先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各地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要积极参与,尤其要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作用,共同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二)积极探索,创新机制。要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活动方式和运作模式。成立有关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对整体活动的规划、优秀书目的推荐、重点活动的策划、大型活动的组织给予指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文化担当感的企业作为全民阅读活动的主要承办单位,持续而广泛地开展各种主题活动。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市直媒体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主动策划各类阅读活动,开辟全民阅读专栏,组织读书活动专访。要按照“同一主题,多个出口”的原则,集中时间集中版面多角度、多层面宣传报道全民阅读活动,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结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重点宣传推介一批典型,弘扬以读书为荣的价值观念,倡导以读书为乐的生活方式,鼓励公民通过读书丰富人生内涵,在推进“四个”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追求。

阅读社团活动总结篇7

亲子阅读推广这条路上我们刚刚走到了第8年,我们北京悠贝成长科技有限公司的路还有很长很长。我们促进每个父母每一天念书给孩子听。我们致力于儿童聚集的地方都有亲子图书馆,我们推动每个家庭都享受亲子阅读带来的欢乐。

目前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在160个城市分布500家亲子图书馆,1025名全职阅读推广人,还有202名兼职阅美讲师,每个月开展一百场讲座、有一千场基于绘本举办的亲子活动和一万场故事会。在经营中我们是把“悠贝”当作一家社会企业去经营,我觉得在阅读领域我们应该是很商业的,在商业圈里我们又是很有情怀的。很多人问我,“悠贝为什么发展这么快?”总结起来就是一个,我们执行的目标就是无处不嵌入,哪有孩子我们就在哪儿设一家小小的图书馆,推广阅读。为了凝聚更多的人跟我们一起推广阅读,什么样的方式最好?我们把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个阅读推广人都当做合伙人,所谓人人皆合伙。有了人、有了地,我们用平台共享的方式,也是现在最热潮的说法,共享经济发展。我们很多年以前就一直在这么执行,用总部平台的方式支持所有的人来这里进行连接,一直支持到我们的每家终端、最接近孩子的图馆和最接近孩子的那个人,提供我们认为最好的服务。

我们的整个团队分成三块。一块是总部。它的任务就是资源整合、品牌传播、研发培训,对接所有的出版社把最好的书挑出来,做最有意思的活动,将其推向全国。所有的品牌方案由总部策划。第二块是中间部分。这部分的职责就是每一个城市的团队,要负责在当地建立团队,执行所有经培训后形成的活动和开展业务。第三块是最终部分。它就是悠贝亲子图书馆。南京“悠贝”拿到我们很多方案以后快速在南京从一家做到十家亲子图书馆。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推动了500家图书馆的形成,每一家图书馆有懂阅读和了解孩子的人去执行为家庭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就是用这样的三层架构推动阅读的发展。

我们在线上也做了各种各样阅读方面的尝试,不用在互联网上砸钱的方式,但是借助互联网的平台,我们发动全国1000多个“悠贝”人,持续不断地刷朋友圈,细雨润无声地晒订阅号,统一给大家分享有质量的内容。我们已经有500个群了,“悠贝”人是群主,每个月可以发起8场大型讲座。500个群全部联动起来可以让15万个家庭受益。

我一直跟所有的阅读推广人讲,阅读推广是一条漫长的路,大家要走下去一定要先活下去,发展好,那么开源节流是第一位。

我们把每一本书如何做、每一个图书馆如何经营全部复制出来。在我们总部团队每一块业务都有专人扶植,而且每月每年定下目标,我们亲子方面有阅读学院、项目研发等。我们希望通过我们搭建平台,支持每位妈妈成为孩子阅读的领路人。我们倡导微创业,支持每位妈妈获得智慧和财富双成长。我们将在亲子阅读事业上深耕细作,持续专注、持续创新为儿童服务。

阅读社团活动总结篇8

文学社团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学习中最好的综合性学习形式。笔者认为,要达到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目的,组织文学社团活动,要认真做到“五有”,即有条件、有主题、有视野、有评价、有平台。

一、有条件:创设阅读条件,让学生随时、随手都有书可读

提升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是阅读与积累,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让他们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促进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我校“九天”文学社积极创设阅读条件,号召学生“读书、读心、读世界”,在校园内掀起了读书热潮,让学生在读书中实现了心灵与名家对话。

首先,开放校图书馆,鼓励学生多借阅。

其次,在校园内创设多处“自由读书吧”,这里的图书数量丰富,种类齐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选择的空间。

此外,还建有班级图书角。学生从家里带来精彩的图书,彼此交换阅读。教师还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剪报栏,每天安排学生剪贴有价值的新闻,上课用一分钟时间导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靠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形成的。我校文学社积极创设条件,营造书香校园,号召学生以书为犁,耕耘心田,力求让学生养成阅读的

习惯。

二、有主题:定期开展“同读一本书”读书交流活动

用书香浸润青春是“九天”文学社的主旋律。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校文学社定期开展有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并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心得。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阅读目标的确定、阅读对象的选择上作有效的指导,还要善于通过阅读交流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精神的增强,使学生善于在阅读实践中提高文学素养。

有主题的阅读、定期的交流,丰富了社员的心灵,而且社员在交流中产生的智慧火花也是一笔丰厚的写作资源,还能让学生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其健康的个性。

三、有视野:举行内容丰富的文学采风活动

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流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我们在提倡学生阅读书本的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读自然,读生活。

“九天”文学社每学年都会带领社员外出采风一次,或徜徉于青山竹海之间,醉情山水之乐;或走进工业园区,进行现场参观与采访;或流连于桃林硕果之下,感受丰收的喜悦……兴高采烈的社员在采风活动中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积累写作素材。

丰富多彩的采风活动,既开阔了社员的视野,又丰富了他们的写作素材,同时在学生的阅读和练笔之间架起了一座彩虹桥,社员将家事、国事、天下事融入笔端,为我们留下了篇篇佳作。

四、有评价:确立评价体系,评选“阅读之星”

文学社团开展的活动不能有始无终,要对积极参与的学生作出评价,肯定他们的成绩。

我校“九天”文学社特别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就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学期末开展的评选“阅读之星”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继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

要注意的是,“阅读之星”的评比应秉承多元化原则。评价以学生个体评价为主,家长协助为辅,教师最后把关,读书领导小组审核的方法进行。

五、有平台:搭建表彰平台,树立阅读榜样

文学社为表彰先进,宣传典型,引领学生成长,搭建了校级、班两级展示平台。

班级设有“阅读之星”展示墙,学期末再由文学社组织,评选出校园“阳光阅读之星”,在橱窗中公布并张贴学生照片。

宣传表彰的“阅读之星”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然后将“鲇鱼效应”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就是培养阅读的领头兵,以自身的阅读体验去激发其他学生乐读、善读。领头兵可以现身说法,介绍一些贴近学生知识层面的阅读方法,它比教师“高屋建瓴”的指导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表彰平台的搭建,有力地促进了“先进”更加自律和奋进,让“后进”努力追赶“先进”,形成了人人争先、个个向上的喜人局面。

文学社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课堂教学之外的第二课堂,对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培养学生文学特长、繁荣校园文学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文学社团组织,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既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又能使学生完善自我、净化心灵、开启智慧。

参考文献:

上一篇:社团活动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体育社团活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