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德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4 14:29:44

初中生德育总结

初中生德育总结篇1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育人价值;实践探索

作为初中生政治思想的启蒙课程,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所以对“美”的追求极其强烈,在具体的政治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切入点,以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实施基础,将初中政治学科中的美挖掘出来,并以此为前提充分结合德育与美育等方面的教育,保证教学的全面性,最终实现美育促德育,德美一体,完成初中政治教学的育人价值。

一、由思想政治教学中蕴含的美,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以实际教学情况为基础,初中生在学习政治课程的过程中蕴含着美,并且这种“美”不单单只停留在表面,政治学家将以往的思想政治变化作为初期发现,采取概括总结的方式,将其中所存在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来,经过提炼、分析最终将初中政治这一学科的内在美全部挖掘并展示出来。

培育初中生的德育发展,思想政治学科学习是一个重要渠道,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初中政治教师将自身的工作与学校所提倡的德育进行相应的结合才能有效发挥德育的作用。因此,首先要将初中班主任管理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一方面,及时将初中生当前所存在的思想动态变化与相应行为表现反映给班主任,然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在政治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时提供帮助并积极配合。此外,配合青年团、少先队与政教处的德育工作实施。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开展与之相关的活动,如“校园文化节”“灾情救助募捐活动”等,并且实施过程完善且优秀,获得一致好评,随着学校全面性的协作,各学校获得了良好的成果。

二、德育与美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所蕴含的育人价值

以我国当前存在的教育体系为基础,德育与美育在其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具体而言,德育本质上就是一种规范化的理性教学,而美育对学生来讲是一种引导体验式的教育。本文认为,德育与美育两者有互补关系,同时还可以互相促进发展,政治美育式教学确保了整体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愉悦性与高尚性,保证学生获得和谐的成长发展过程,促进学生严谨政治思想的形成和优秀道德修养与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实现整合教学质量方面的提升,全面将学生所承担的压力消减,真正意义上实现轻松的自主性学习状态。

学生在进行政治学习时,可以同时促进其智力与道德两个方面的发展并形成两者成长的统一性。而学科知识应该作为道德与精神发展的信息支持,其所运用的教学形式在学生互动、协作性的心理品质构建过程中体现了其中蕴含的潜移默化作用。最后教师在育人时应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在生活与教学中严于律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具体的发展中,初中政治教学所具备的价值撇去知识方面不谈,可以为学生对当前物质世界进行了解、描述、感受、领悟提供独特的观察角度、了解渠道、思维逻辑模式以及思考策略与方式,使学生在政治学科学习中得到经验与体验,有利于发现政治学科独到的学科美。

参考文献:

[1]刘力东.初三年思想政治课愉快教学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02(07):13-15.

初中生德育总结篇2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一环。初中生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必须贯穿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堂组织,体育课的教学常规,教材的内容等方面都应具体地安排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利用体育教学做好德育教育。

一、初中各阶段的体育德育课程设计

(一)初一阶段的体育德育课程设计

初一学生由小学刚踏进中学校门,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等性格交织在一起的时期,故显得单纯、热情、可塑性强,但自我抑制能力弱。此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结合初中生体育教学开展校纪校规《学生体育课课堂常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开展做一个合格中学生的活动。通过队列、队形训练,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

利用雨天课,结合具体事例向学生讲解体育理论,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国家体育锻炼合格标准”等,使学生明确体育的重要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经常列举领袖人物、中外科学家热爱体育活动长年锻炼身体的事例,鼓励学生要用勇敢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二)初二阶段的体育德育课程设计

初二是学生身体发育高峰期,青春期的开始。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认识能力在迅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出现思想不稳定,德、智、体诸方面发生分化,个别学生对上体育课有厌烦情绪。此阶段德育工作的主题是:结合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不同教材,通过体育史,让学生了解这些项目发展过程、比赛规则,特别是我国在近几届奥运会上取得的巨大成绩,有些项目与先进国家存在的差距等,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激发学生的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正确的体育动机和良好的体育观。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掌握体育三基的思维能力,经常开展一些小型比赛和游戏活动,有所侧重地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活等优良品质。使学生体验健康的身体是事业成功的基础,特别是体质差、对体育缺乏信心的学生,多做些思想动员工作,并要求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为实现崇高理想,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三)初三阶段的体育德育课程设计

初三是学生逐步趋于成熟、独立地走向新生活的准备时期,它包含着成熟后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思想和学习负担大,选择未来生活的道路,己成为他们意识中的重要问题,这对学生的学习或是个性发展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阶段德育工作的主题是:结合体育方面的重大赛事,经常进行理想道德教育,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经常组织一些登山、越野跑,徒步拉练,要求学生在进行体育练习的过程中克服个人欲望,以集体的共同义务来调整个人的行为方式,并使一些基本的道德义务,学生间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争取胜利的积极进取精神在运动实践中得到体验。

德育教育不能停留在一时一地,而是要通过学习、生活、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不断深化的教育,才能逐步收到成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经常地接近、了解学生,及时掌握经过思想工作后学生的信息反馈,遵循初中生的心理是逐步走向成熟前的过渡期,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症下药,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和途径

从初中各阶段的体育德育课程设计来看,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力保障。

(一)组织教学活动中的教育

组织教学中课前准备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前提,在课堂常规里有具体的德育内容,可以让体育教师按规办事,做到有规可循。在组织体育活动中,合理的组织安排,如在调动队伍时要提倡让兄弟班先行通过等,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相互尊重,讲礼貌的教育;又如在体育分组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互相帮助的良好作风和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使学生养成团结互助,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二)体育理论课中的教育

在进行初中体育理论课教学时,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以及我国优秀运动员的事迹,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正确的观念,端正学习态度。通过考核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考核时,针对学生平时有差别的情况,教育学生沉着冷静,积极发挥,培养学生不骄不躁的品质;教育学生在考核时公平竞争,不能弄虚作假,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品德;对获胜的和取得好的成绩的同学进行表扬,还及时指出其不足,对失败的和成绩不够理想甚至较差的同学给予充足的信心,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好的成绩,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在体育卫生基础知识里安排激发学生刻苦自觉锻炼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体育实践课中的教育

在初中体育实践课中进行德育教育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中长跑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长跑既枯燥又乏力,每次总想逃避。其实长跑训练的目的不仅在于测试同学的耐久力,它的实质在于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品质。若课前教师能把握此点,以形象的事例和切实的感受对学生加以鼓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在思想上明朗起来,自觉地将长跑中遇到的困难视为对自己的挑战,跑起来自然是有的放矢,信心倍增。训练结束以后,教师不仅要有针对性地总结训练中的技术问题和经验,还可引导学生回味过程中的艰苦及取得胜利的不易,培养其不畏艰难的勇气和勇于拼搏的精神,继而引导其懂得无论学习、工作都需要具备这些意志品质。

总之,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教学实施德育教育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从体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来看,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桦.谈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培养[J].考试周刊,2007(42).

[2]肖兴惠.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艺术性[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0).

初中生德育总结篇3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方法探索与创新 进行浅析

引言

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一们德育学科,其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更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教学场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听的也是昏昏欲睡。实际上这也很深刻的反映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最终也只会降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为了改变这一糟糕教学现状的存在,教师就要根据江西教材版本,并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创新,这样才能取得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想要上好一堂思想品德教学课程,就必须要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进而更加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现状

1.1 部分中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足

当下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一系列的课程也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开展的。但是多数中学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不够重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是以应试教育的考试科目为主。因此唯分数论的现象比较普遍,至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仅很少开展,而且也根本不会被纳入考试的范畴。长此以往,由于缺乏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初中生由于年龄过小,眼界过窄等原因,常常会犯很多思想上的错误,这一切也都是因为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所造成的结果。

1.2部分教师无法做到以身作则

中学生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年领段,尤其是模仿能力表现的特别突出。但是部分教师却忽略了这个问题,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可是,在实际的研究调查中却发现,部分教师不仅教学思想极其落后,而且在教学中还一味的向学生传达“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等不良的思想意识,而这度学生的思想意识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长远看来,是不利于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

二、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索与创新的有效途径

2.1中学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思想

思想品德教学对于初中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教,更是要积极的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而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教育,进而有效引导广大中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优良品质。

二是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班会、集会、黑板报等形式彰显“红色革命精神”,尤其是使用江西教材的部分中学,其教材中必定会提到类似的“井冈山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有效促使校风、班风的建设得以加强,而且还能让初中学生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心理。

2.2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则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通常教师在选择谈论主题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生活化,这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将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般说来,讨论话题的确立无外乎三个要素:一是紧扣教材;二是贴近生活;三是难易适度。如在江西教材版本中就涉及有《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这一课时,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事先给学生设置一个讨论的话题:“见到了老人倒地该不该扶?”;“公交车上该不该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然后再让学生去收集类似不负责任以及负责任的行为事件。由于讨论的话题比较贴合实际,因此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社会上偶尔出现有人做了好事反遭诬陷的现象,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总之,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实际上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必定能在使学生长期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之中。

2.3 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内容的总结工作

虽然整个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依旧是主导,但是真正的主体却是学生,不过由于初中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而且对于真善美以及假恶丑的判断能力还不够,所以难免会产生一些错误的思想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完成后,教师一定要做好最后的总结工作。

同样以江西教材版本中的《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这一节课程为例,学生经过热烈讨论之后,可能会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意见。面对这样的情形,教师应该及时告知学生:虽然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但是总体而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是很多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和美好。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适当的总结,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毕竟,讨论只是一种方式与手段,只有让学生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对思想品德的内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三、结语

从本质上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际上是属于品德教育范畴,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只是纯粹的教授理论知识,而是要让学生的品德得以实现提升。而初中生作为青少年团队地代表,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以致于他们从小所形成的思想价值观念更是影响着其今后的言行举止。由此可见,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作为教师,还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现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为此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余怡稳.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导报,2013.07.

[2]张桂平.对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10.05.

[3]陆一凤.初中思品教学的优化[J].中学课程辅导,2011.07.

[4]沙丽娟.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中体验式教学的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报,2007.01.

初中生德育总结篇4

一、初中德育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内容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学的过程中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但是却无法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形成正面的影响。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和生理发展均未成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初中教学阶段教师不应该仅仅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也应该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涵养,让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初中德育的实施也让学生树立了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提高学生是非的判定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由此可见,初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初中生德育的实践

(一)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指的是初中班主任以及普通科任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这一德育实践将素质教育与德育进行了一个有效的整合,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品德修养,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反思,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思想觉悟。例如,教师在讲解“感恩父母”这一教学内容时应该将德育的内容与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教师在文化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对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形成一个感恩父母的思想。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德育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感恩父母的重要性,逐渐地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状态,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德育质量的目的。(二)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德育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在实践的同时初中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课堂才是德育的基地。教师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的形式实施,通过对优秀品质和品德的宣传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让学生在班会上认识到自己应该具备哪些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和提升,让初中德育工作更好地实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例如,教师在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德育主题班会,教师在班会上应该对一些经济条件落后地区学生的生活进行视频播放,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分析出自己是否喜欢攀比、爱穿名牌、乱花零花钱。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以达到德育的目的。(三)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道德具有很强的实践精神,一个良好和完整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学出来的,同时也要进行实践。初中教师应该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更加生动和具体地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相关的德育内容,增强学生的实践精神和能力,提高初中德育的有效性和质量。例如,教师在“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这一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去捡人们扔在地上的果皮、空瓶等物品,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爱护地球、保护环境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德育的内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德育质量的提升。

总而言之,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性时期,教师在实际的德育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将德育与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紧密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作者:臧瑞瑞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新安中学

参考文献:

[1]吴菁.论初中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青年文学家,2014(20).

初中生德育总结篇5

一、中学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的教育。德育理论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文明道德教育、意志品德教育、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等。德育有助于学生正确看待一些事物,辨别是非曲直,不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1.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是一个人基础素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初中阶段是学生初步确立价值观的阶段,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即使脱离了学校环境也能够拥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成为高素质的当代青年。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

要想成为当代社会高素质的青少年,仅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有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够由衷地服从当代道德要求,做符合当代社会道德要求的事。不违背当代社会道德准则,是一个青少年的基本素养。因此,中学阶段通过德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十分必要。

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1.结合学生特点

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很多学生都存在逆反心理,总想着和老师较劲,更不愿意听教师长篇大论式的教育。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感人的体育先进事例,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要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面临选择或者困境时能够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使学生能够拥有独立思考和选择的能力,将来走入社会后能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明确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事,不管外界给予怎样的诱惑,始终都能够坚持自己的正确的观念不动摇。

2.激发学习兴趣

中学生不喜欢死板的德育模式,因此,要想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就应该寻求创新。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愿意与教师配合,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德育目标。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研究教材中的多种教育因素,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把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使教学活动充满趣味性。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进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注重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念。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道德方面的问题,教师要认真调查与分析,采用说服教育法,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循循诱导,以理服人。对于极个别的学生存在的道德问题要适当进行批评教育,注重方式方法。通过说服教育使学生辨明是非,坚持真理,及时改正错误,加强思想认识,提高道德水平。

体育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材的思想性,针对学生在锻炼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确定德育的具体任务,并通过教育引导确保德育目标的完成。例如,在一次拔河比赛中,参赛的两队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出现了2:2平局的情况。说来也巧,获胜的队均在场地的西侧,第五局决赛时,抽签在东边场地的队员开始议论纷纷,觉得是场地影响了成绩,心理蒙上了“必败无疑”的?影,队员之间也出现了相互埋怨的情况,甚至有部分队员都不愿意将比赛进行下去了。在休息期间,我让学生仔细察看两边的地形有什么不同,再观察一下各自队员的特点,同时检查队员的顺序安排是否有不妥。结果学生发现地形其实没什么不同,但对方队员在人员布置上与本队却有很大区别。通过这样的引导分析,学生认识到团结才是取胜的关键,拔河比赛是力的对抗、智的较量,场地即使有一定的影响,但只要肯努力,劣势也能成为优势。我还在技术上给他们适当的指点。决赛结束后,我进行了小结:在体育活动中,团结一致,坚持到底,克服困难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只有同伴间相互信任、共同努力才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学生听后心里都很信服,也明白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以及同伴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4.创新教学方式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进步。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现代的道德意识、观念与行为,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德育案例为基本素材,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和研讨,使学生进入一个个特定事件的真实环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品质。如体操案例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田径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向上的精神;球类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在体育基础知识教学中,通过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勇于拼搏争得奖牌等事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换看法。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应适时给予学生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观察与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5.提高教师素质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俗话说的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严格要求自己,忠诚教育事业,具备过硬的业务本领。试想一下,如果教师本身的素质就不高,不能达到德育准则的要求,那么在学生面前又怎么能有说服力呢?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人师表,成为德育楷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教育学生。

初中生德育总结篇6

关键词:初中德育;问题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们的思想成长时期,在这个阶段的思想观念会为今后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强德育教育,对初中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纠正他们这个过程中错误的思想观念,完善他们的思想价值体系,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我国初中基本上受到应试教育以及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使得初中的德育教育很难发挥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初中生只空有德育的理论,没有德育的行动,可以说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1初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初中的道德教学中只注重了“教”而没有注重“想”。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使用的就是传统的灌输教学,只是片面注重了“教”的过程,忽略了学生们有没有理解消化这些知识,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们进行恰当的引导,学生们也只是“听”了并没有深入的去“想”,没有思考就不会有行动的,我们应该适当的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断,把自己的想法和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然后融入到实际的生活过程中去,这样才能把德育教育工作做好。其次就是脱离生活,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将德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德育教学与其他教学相比起来就是这门学科无论将来你从事何种行业、任何岗位,都离不开的一种终身式教育,但是在实际的初中德育教育中教育者更加注意的是说教,只注重简单口头训练以及条件反射式的基本训练,在根本上忽略了学生们对于道德理性的深入思考,剥夺了学生们对于道德的独立判断权利以及自由选择的机会,这也就让学生们养成了言行不一的不良习惯。

2德育教育中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措施

2.1首先我们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在初中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学生为主,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不断了解学生在德育上的优点与不足,对于优点,我们要把他发扬起来,对于缺点我们要通过教师的介入把它改变,我们要扬长避短,有针对地去解决问题。例如,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可以通过不记名的小纸条的形式来进行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德育教育方法来进行指导教育。其次在现阶段的初中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主要课程就是思想品德教育。但是这门课程内容过于广泛,对于具体的德育问题仅仅通过这门课堂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将德育课程渗透到每个学科的教学中,这样才可以在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例如,政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强法制教育、政治素养教育等、历史教师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们指导的义务与职责等。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诗词来提高学生们对于德育的教育,例如可以结合《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通过了解学习这首诗歌的含义的同时,也了解到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努力,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时间是瞬息即过的,要知道珍惜时间的必要,不要虚度光阴等。只有全面的加强德育教育才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

2.2科学利用网络媒体教学

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已经离不开高科技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子设备和网络技术来进行德育教学,这样德育教育可以更加直观的、形象的呈现在学生们面前而不是通过抽象的概念和观点来进行教育,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网络视频、图片来进行教育,也可以结合社会热点来进行分析教学,例如最近网络上争议很大的“该不该扶老人”这事件进行讨论,让学生们可以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们针对这些实际的问题谈一下如果是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这些问题会怎么办,如果被人误解了又要怎么办等问题,这就会让学生们真正的学会用根据事实、运用自己学习的理论来证明自己观点,对待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出发、分析。还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们集思广益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各种观点的碰撞与交锋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观点,克服个人的缺点,最后有教师总结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这样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也会很好的处理,我们要将将德育教育生活化,我们之所进行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让学生们可以更加有素质的、有文明的生活。

3结束语

初中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要想提高初中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就一定要改变教学方式,尊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学生们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和积极性,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们的思想价值体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们综合素质的要求。初中德育教学的方法极其广泛,我们要在今后的德育教学道路上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掘,运用合理的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初中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何玉琼.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思想[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5-20.

[2]黄玉华.中考中的一裸常青树—规津探索性试题[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08,(9):5.

初中生德育总结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德育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结合《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意见》,充分发挥课程德育功能,推动学科统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德育目标之中,提升综合育人效果。学科教学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它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因此,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有机渗透德育,是摆在广大物理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改理念下的新物理课程标准,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高新课改对初中物理学科德育要求的认识,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1明确初中物理学科德育目标,有方向性的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些教育,在常规教学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如讲经典物理学时,结合介绍古代墨翟和宋代沈括在力学和光学力面的贡献,以及沈括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多年;讲近代物理学时,介绍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显示了中国卫星发射技术的新成就,更显示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巨大进步;“神七到神十一飞天”,实现了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梦想,实现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步入航天大国的行列,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老师可以进行今昔对比,让学生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感到骄傲与自豪,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使其产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1.2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结合有关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举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实例,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正确分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结论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归纳、总结出来的。

1.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物理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学生在学习中会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的训练,其中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而有重点地介绍中外科学家发现重要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则可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如英国科学家焦耳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积30余年实验研究,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法拉第刻苦自学,经历十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会起到良好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隐性的有机渗透

2.1结合中国古代物理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平面镜”这节课提到“我国大约4000多年前夏王朝时代就有了铜镜”,抒发爱国情感,再引导学生感悟从“以铜为镜”到“以人为镜”的做人道理。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2.2结合当前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授《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章时,补充讲述我国新建设的水力、火力发电站,介绍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简述三峡工程等,另外也要提出我国能源形势十分严峻,例如,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而提出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能源和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是相当必要的,最后,讲述核能的开发、利用及前景。这样,通过与实际国情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社会责任感和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等意识。

3结合学生实际,利用课外活动渗透德育

(1)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兴趣教育。(2)提倡学生参加科技活动。从中加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主题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进取,实现自我。(3)指导生活中的物理应用。物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在学完家庭电路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家庭电路设计、家庭电路简单故障排除等,还可以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共同研究,动手实践,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4)通过举办物理讲座、开展社会调查、组织竞赛、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小就具有社会责任感。在物理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相应的道德知识和道德实践体验,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总而言之,教育是育人,育人要育心,育心就是育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渗透,需要广大物理老师根据物理知识及物理教学的特点,以课内外活动为途径,以学习内容为载体,以教育心理学原理为依据,以渗透为主要形式,激发他们的情感,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并驱动他们的行为,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作者:宋永志 单位: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2011版新《课程标准》.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初中生德育总结篇8

一、提高教师修养

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与道德品质地形成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言行举止等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为人师表,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成为学生的表率。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教师要言行一致、举止大方、仪表端庄,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其次,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生活,诚信待人等;再次,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体育教育的动作要做到位,要熟悉各项运动,教学要体现时代性。总之,教师要在方方面面提升自己的修养,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以自身良好的形象与内在的品质去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深入挖掘教材

体育学科与其他文化课不同,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体育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特点找准德育教育的结合点,巧妙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教师要有一个全局观,对教材整体把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以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中心随机进行德育教育。如通过课前场地布置、器材整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通过中长跑的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荣和坚强的意志;通过体操队列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结意识等等。

三、联系具体的教学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教学中既有预设的精彩,更有生成的精彩。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精心备课,做好教学预案,还要以高超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智慧来灵活地处理课堂生成,使这些突出情况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使之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契机。如在中长跑练习中有的学生跑到一半,难以坚持,学生间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最后一起坚持到最后,要对学生互助互爱的精神与顽强的意志表示肯定,要让学生学习这种精神。在一些练习中,有些学生摔倒受伤时,总会有学生扶起他,帮助他,等等。针对这些课堂生成的资源,我们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此来激励学生,教育学生。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作,需要广大教育者用心钻研,不断实践,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使体育课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上一篇:中学生德育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学生德育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