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计算机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8 14:03:14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个人总结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个人总结篇1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  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

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已经极为普遍,而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将占据社会计算机人才需求的极大一部分。因此如何设置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做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使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后在社会卜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实战力至关重要。笔者结合多年计算机教学方面的经验,针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1注重社会需要。定位专业教育

社会需求为中职计算机专业提供定位的方向,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将是卒十会计算机人才需求的主要对象。但当今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教学,仍有很多不足,并不能及时的适应社会需求。当今社会大量需求的是能够满足各行业专业化的人才,比如各机关、各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和设备维修,大型企业的多媒体信息处理,广告影视行业的动画图形图像处理,机械制图中的cad绘制,以及其他一些行业所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所以中职学校应该针对社会需求,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大力培养。在专业的开设中,根据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计算机专业,加强计算机网络维护人才、计算机多媒体处理人才、计算机影视特效人才和动画处理图像冈像处瑚人才、机械制图人才的培养,加大专业的细分,强力定位专业方向。

2加大实践教学。注重学生总体素质教育

计算机教育教学在中职学校是一门专业课程,而在当今社会,其实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技能,而且这项技能必须通过学生的大量实践学习才能拥有。在计算机的学习中,学生的爱好和自学能力也很关键,比如学生要有兴趣去钻研和多动手实践。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加于鼓励和赞赏,特别要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在各个方向的特长和优势,有侧重点地开展专业技术练习。如在二维动画的学习和制作中,比较注重学生的工笔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在平面设计学习中,注重学生的审美观和意识感;在网页制作中,注重学生的整体规划及结构感;在网络建设和设备维修中,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是加速度的,要想让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更好地掌握一门技术,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就必须加大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总体素质教育,多方面、合理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大的发展。我们应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力求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强、会自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为适激烈的社会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合作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力求实践性,而计算机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应以机房、电教室为主战场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学习,强调“学”重于“教”,注重合作教学,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独立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确,当自己发现了别人不曾知道的东西时,他会兴喜若狂。居里夫人也称好奇心为“科学家的第一美德”。老师应合理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为驾驭计算机创造一个最有利条件。

其次,要在教学中加入自我创造力,将教学设计与生活中的资源结合起来,使计算机课堂充满新鲜感。如在讲授《计算机组装维修》时,我们可以多找一些淘汰的主机,让学生自己打开机箱,学习主机内部的硬件安装,还可以简单地进行一些硬件修理。在讲授word课程时卜网搜索一些诗歌、散文、杂文,让学生去练习打字,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打字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加强多知识层次的学习。在讲授((flash动画》课程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些网上精美的flash动画或mtv,吸引学生,让学生形成渴望学会flash动画制作的愿望,再让学生结合现实中的构思和想法做属于自己的动画mv。在讲授《网页制作》课程时,先引导学生制作一些个性页面,帮助学生在一些网站申请自己的空间滞助他们卜传自己的页面,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网页,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在教授《计算机网络》课程时,也可以针对日常学生在上网中遇到的问题,运用qq、电子邮件、blog等引导学生去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水晶接头、打印机共享等实训,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数据库编程原理》教学中,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比如30人为班级的学生,分为5组,每6人为一小组,把一个管理系统按模块划分给各个小组,让小组成员每人完成一个模块。这样,当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系统时,自然多了沟通、了解、帮助的心态,而且在整个系统的制作中,因为能合作的完成某个模块,增加了学生之问的感情,同时提高了个人自信心。总而言之,要想用好计算机,计算机教师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个人总结篇2

虽然英语课程是高职各专业的必修公共课程,但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却不容乐观,而现有的计算机英语教学现状也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时,英语基础差,进入高职后,也不重视英语的学习,认为计算机专业英语为非专业课程,大都以应付考试为主;教材选取不适当。目前虽然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版本较多,但其难易程度及适用性不一定适合本校学生的水平,而任课教师仅选择一本作为教材进行讲解,不能达到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落后。由于学生和教师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还是采取词汇讲解、短文阅读的传统教学模式,未能将所学英语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教师的讲授、学生强迫记忆为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在从边缘学科向规范学科转变的过程中,教学的方法也需要逐步更新,导入新课就是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的良好开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的导入形式可以运用设疑、形象表演、幻灯机、看录像等多种手段设置教学情景、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课堂学习中。引人入胜的话题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能牵动学生的心灵,使教学课堂充满魅力、焕发活力,并且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进而引导学生具有探求的学习欲望。可以说,教师的引导是不是精辟生动、有没有新意、能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奠基石。

2、教学讲解要实

课堂是学生自我学习发展的天地,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不确定的,不是为了观赏,也不能死抱着教案,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同样,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也如此。因而,计算机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必过度追求完整性及理论的系统性,而是要根据具体的现实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删改,使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技。只有做到传授方式、传授内容的“实用”,才能产生预期的“实效”。例如,在介绍计算机硬件章节时假设一个问题,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出发,如果老师打算购置一台电脑,请同学们帮忙用英文写出他们所建议的详细配置表单,然后给他们设置一个工作场所进行展示和推销。首先他们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非常熟悉计算机的配置及其利弊,但是由于英语知识有限,势必会出现一些错误,在他们讲解自己的配置详单时,教师可以给予提问和评价,这样在进入计算机专业英语中硬件的学习时,能够加强学生记忆。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的结合,在高职高专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词汇,能读懂常见的计算机英文屏幕提示、英文菜单选项及软件出错信息等;同时能顺利阅读有关计算机的英文资料、软硬件手册、帮助文档及说明书;针对欧美软件外包企业,能较流利的与企业员工之间进行英语交流。与公共英语相比,计算机专业英语具有以下特点。专业术语多,专业性强计算机作为上个世纪的最伟大发明之一,已经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常用工具。这门学科强调的是人机之间的交互性,由于是取代人的部分工作,学科发展走向模拟现实社会。所以计算机这一新兴学科的大量专业术语来源于日常英语词汇,既取其原有含义,又被计算机领域赋予了类似功能的专有词义。比如:Memory(存储器)、Bu(s总线)、Code(代码)、Clas(s类)等。在计算机英语中,这样的词汇很多,都是我们熟悉的初、中级词汇,不过是含义略有不同罢了。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学习计算机英语,词汇应该不是“记忆”、而是“转义”的问题。大部分单词是熟悉的,只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将它对应到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已经熟知的专有词义中就可以了。缩略词汇多,新的缩略词还在不断增加。由于计算机中的命令、高级语言的语句等在计算机中占一定的空间,从节约和简练的原则出发,为充分发挥其效能,计算机在存储和显示这些信息时,尽量采用缩略的形式。如“CPU(CentralProcessingUnit)”、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T(IntemetTechnology)”等。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些缩略词还在不断增加,当然,对这些词汇的掌握首先要有一定的英语词汇量及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才能对这些缩略词有所了解。句式、语法相对简单,被动语态使用频率高计算机英语属于科技英语的范畴,在句子的表达上具有科技英语句法的特点,计算机英语文体在很多情况下是对计算机某个部件或相关内容的讨论,介绍软件、硬件组成及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往往在句子结构上采用被动语态描述,即以被描述为主体,或者以第三人称的身份介绍要点和内容。于是,被动语态反映了计算机专业英语文体中文体的客观性。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本来其英语基础就比较差,过多介绍句法、语法效果并不理想,建议在讲授计算机专业英语时,并不过多的强调英语的句式和语法,学生也不必花大量的精力去研究语法,而是通过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来熟悉专业词汇。

3、教学设计要巧

由于计算机英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想学生学好这门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让枯燥的专业术语形象化,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3.1发展个性巧点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结构设计有意义的活动,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高度。我们教学时,应承认不同学生间的差异进而因材施教。此外,还要考虑到今后的就业方向,为学生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2积累素材巧开拓。在教学活动中,还应该从各种生活资源中选出需要的条件、信息,使教学课堂具有源源不断的“生活”活水,使计算机英语不再是深奥难懂的“死学习”,而是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的、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活技巧”。例如,当今计算机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而这些技术大多来源于英语国家,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时往往受到语言障碍的制约,严重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其专业词汇的掌握对计算机英语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分析、积累这些专业词汇的构词特点,并从中找出规律,记忆起来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设置归纳总结或演绎推理的特定任务驱动去记忆词汇,还有利于形成宽松、活跃、积极的教学环境。针对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及计算机英语的特点,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步探索了一套较为有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效果良好。以讲授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主,带动英语专业词汇及术语的学习,计算机英语中的词汇很多是我们平时学过的词汇,但是一般不会和计算机专业联系上,通过以讲授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主,带动英语学习的方法,是学生既了解了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又将专业词汇和计算机专业知识联系起来,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授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平时大家可能已经了解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但是不能和相关专业词汇联系上,通过使用计算机专业词汇来重新描述计算机系统组成图,使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又加深了对专业词汇的感性认识。

4、教学手段要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总是通过感官来感知世界,听觉和视觉相结合能够增强记忆能力。现代多媒体教学通过动态图象、声音等信息强化视听感受,具有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立体语言优势。借助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英语授课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提高课程容量,在课堂上构成开放式知识体系。采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使教学形象生动,感知鲜明,使学生印象深刻,便于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善用多媒体技术配合授课,有利于提供生动丰富的课件素材和语言环境,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个人总结篇3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专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它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必要求学生掌握深奥的理论知识。如何提高中专学校计算机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满足社会发展对计算机技术人员的要求,是中专学校计算机教育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受大学、高职、高中扩招的影响,中专生源较差,总体水平偏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来自较偏远的农村,家庭贫困,对于计算机的了解甚少。而来自城市的另一部分学生比较熟悉计算机,不仅对基本操作很了解,对于某些办公软件也算精通。学习兴趣低是当前中专学生的又一大现状问题,“没意思”“没、劲”“无聊”……成了某些学生的口头禅。

目前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很多教师从常规的教学中着重提炼出演示法、操作法、探索法、交流法等教学方法。但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没有被真正地调动起来。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结合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特点,而机械地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只注重了计算机软件的规律,没有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时掌握了一些知识,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从此下去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方向分析

1、教师角色的变革

改进教学方法目前,在教师中以自我为中心、以课程为主、采用“满堂灌”进行教学的仍然大有人在,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师讲课要“精讲”,就是在学习内容上围绕当前和将来的使用精心选择,坚决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着的内容,突出“技术应用性”,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

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典型应用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合理设计、精心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

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中专学校的办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

转换教师的角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各种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当前所学知识建构的目的。

2、学生角色的变革

由被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管理者,学生能有效地计划、监控、调节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进程与结果,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环境、情绪意志、努力程度和寻求他人的支持,有高度的主人翁感。

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有充裕的机会探索观点和形成研究。通过与自然界、材料、技术和其他人的互动,学习者探究概念、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运用相关的技能。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相关观点和技能,模拟专业人员的角色,如从事真实的研究。当学习者模拟现实世界中实践者的思维过程时,他们需要进行相应的观察、应用和思维提炼,这时学习者成了认知学徒。

三、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途径

中专学校应认清办学理念,确立计算机教学的新思路高职教育应当明确以应用技能教育为主,培养能够迅速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教学指导思想遵循以实用为主的方针。当前社会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网络人才,所以高职计算机教学不应只停留在书本和概念,应该面向社会需求。

构建符合中专学校发展特色的的课程体系各个中专学校应从专业的实际应用要求和社会的需求出发,去构建符合应用需要的课程体系,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并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个人总结篇4

1.1高校计算机课程的特点

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主要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操作性很强,计算机类课程大部分的操作技能是实践的,是一种动手能力;二是指计算机作为工具,必须与其它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体现出计算机知识的作用,这种实践性更多的是指一种灵活应用的能力。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其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应注重培养的学生应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实践性能力,实践能力内涵丰富,既是技能操作类的实践能力,又有与其他专业相结合应用的实践要求,专业技能要求高;二是学习能力,计算机知识更新十分迅速,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具有的知识结构要有与计算机行业相适应的动态性,学生必须具较强的学习能力,能自主地、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实现自我知识的更新;三是创新能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适应行业的飞速发展,这要求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1.2高校计算机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课程教学的发展是以评价作为导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以高校教学评价要创新和质量为导向。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环节,目前计算机课程的评价方式存在着以下问题:

1.2.1注重总结性评价,忽略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学生整体学习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是教学评价当中不可缺少的评价方式。新高校的教学评价还一直沿用传统单一总结性评价——“期末考试”。但是,单一的总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不能胜任新课程改革和计算机人才发展的需要,因为其忽视了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忽视过程的综合与创新。缺乏形成性评价,教与学间缺乏有效的反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形成性评价可以及时地向学生、教师反馈信息。学生依据这些信息可以发现优点及不足之处,同时找到需要改进的方面,教师依据这些反馈信息可以总结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好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1.2.2评价取向单一,忽略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查

计算机类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这也往往导致了教师在教学和评价上只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就是期末统一操作测试(教师出卷,学生要找题目的要求完成统一的作品)。教师统一出题,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操作,完成统一的作品。计算机作为工具,必须与其他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体现出计算机知识的作用,而单一的评价,只注重本门课程的内容,忽略了学科知识的相关性。同时,在整个作品的完成过程中,缺乏学生情感和思想的融入,导致学生思维狭窄,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够。

1.2.3教师单向评价,很难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评价主要功能是: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然而,目前,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评价多数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只是被评价者,而无权参与评价。一般都是由教师评价学生这样一种单向的模式,而缺乏学生的自我评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这种教学评价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即是只有个别学生的学习是优秀的,而多数学生都处于中常水平,部分学生处于“差”水平。从而,教学评价只是单纯的告知环节,仅仅给学生一个结论:优、中、差。在整个教学评价当中,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自身还存着哪些不足,也不知道在此基础上该如何发展。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总结性判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学习的程的自我体验、自我调整、自我改正。学生参与评价(进行自评和评价他人),能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在评价的同时也是自我的反省。

2促进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计算机教学应用的策略

2.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完善的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有效性的保障,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处于学习的阶段(特别是初始阶段),尚未形成具有高水平的评价能力,容易出现评价较大的偏差和“情感分”,。因此,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对学生不能盲目开放式的评价,必须建立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让学生有据可依,保障评价的有效性。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形成性评价在计算机教学过程的得以有效实施、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支持。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不是盲目和一成不变的,而是要经过实证调查研究具体了解计算机课程特点、学习者特征、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学期和教学实际条件等因素,应依据计算机专业学习目标、学生发展能力、学习情感等方面来建构,在实践检验中进行修正,不断完善和发展。计算机专业学习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专业学习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学生发展能力学生经过计算机课程学习所具有的多种学习能力及相关辅助能力,包括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养能力、思维辨析能力等等;学习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机、积极等方面。教师应当把形成性评价评价体系编制成手册,学生人手一册,手册中各项指标和任务可分学生自测、生生互评和教师测评3项,使形成性评价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中得以有效及时的反馈,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以督促学生学习为手段,不断发现问题,让学生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发展。

2.2增强学生自主意识,促进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意识就是学生对学习的责任心,对学习的不断监控、不断评估和不断反思。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多元评价模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多维度、多样化、多主体的评价,这要求学生主动、积极的有效参与。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和课堂管理中,应注重增强学生形成性评价自主意识和责任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评价中,不能让学生认为参与评价是增加学习上的负担,应让学生明白形成性评价是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富有意义的重要环节。

2.2.1反馈及时有效评价,增进评价价值意义

教师要向学生明确教学任务的目标和学生通过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并与学生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标准。教师建立学生的学习任务档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给以及时、有效评价的反馈,有效地给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形成性评价给学习带来的意义和帮助,帮助修正学生的学习方法,协助学生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2.2让学生参与课程成绩评价,促进学生参与评价的主动性

计算机操作类的课程可以取消统一出题的期末考试,师统一出题,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操作,完成统一的作品的单一总结性评价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操作课程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完成一个个递进的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学习目的,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就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从而,学生的课程成绩可以由多次的教师评价、学生间的评价、自评累加形成,学生自己本人的课程成绩的可以自己参与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比较自评和他评之间的差异,从而进一步促进自主性的提高。

2.2.3以评价加强生生间的联结,促进学生参与评价的责任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社会往中,内化意义并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相互作用所造成的认知结构的增加或改变的过程。表明了学习就是学习者在社会性活动中完成自主地、有意义地建构外来客观结构的过程。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效的学习不是简单问题的发现和知识单向传递,而是师生都要围绕真实、复杂的学习主题或任务进行探究,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支持与协助。生生间互评是学生参与评估过程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互评可以了解同学的优点和不足,也是重新学习的过程。在学生互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生生间的联结,组织分散性知识互相给予支持与协助,让学生在共同的活动自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学生通过互评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更进一步开发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参与形成性评价不但是课程教学的要求,而且是自己学会学习的表现,体会形成性评价对自己和同学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参与的责任心,以达到让学生掌握自律、自评、和互评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辨析能力。

2.3以“比赛”带动评价

计算机课程的评价不必局限于课堂中,也可以把学校各种专业作品比赛与课程教学相结合。课堂与社团或学校知识技能的比赛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以比赛带动学生的学习,目的在获得知识的运用的体验和成就感,学生能参赛中通过设计、开发富有个性创意的作品,充分展现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淡化分数意识,不以只以的分数高低衡量学生的能力,不以单一知识掌握的多寡为优劣,在多维度、多样化的评价中,学生能明白好的作品好在哪些方面,不足又在哪些方面。

3结语

课程学习与课后比赛相结合。教师和学生不能对立分离,相反,而是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形成以教师作为指导者学生组队合作的形式参赛。学生“小组”形式参赛能让学习过程中自主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无形中就进行了相互间对学习态度、知识技能、学习情感等方面进行了评价。教师在作品开发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评、他评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的表现、对团队做出的贡献与及作品成绩作为学生的课程成绩。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有效地给学生进行指导,挖掘学生的潜能、修正学生的学习方法,协助学生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个人总结篇5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情况,提出了以计算机在各学科领域内的应用为中心,系统地开展多层次的计算机教学。并提出了如何确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以及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方法、手段。 

 

掌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专业技术人员,胜任本职工作和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那么如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得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这一任务责无旁贷地摆在了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面前。下面就以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为出发点;以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中心,在突出计算机教学与相关专业的紧密结合上,提出一些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 

目前计算机课程已成为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即三个层次的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深化、充实、扩展和提高。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非计算机专业必须系统地开展计算机三个层次的教学。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的教学,要继续不断地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把“位”定在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上。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各专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教学的改革力度,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二、突出教学内容必须以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为中心 

(一)设立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应用的基础课 

为了提高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可开设一些相关专业方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可以选取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应用领域问题的一些典型示例,从原理、应用方法及实际效果上加以概括性的总结和介绍,使学生掌握一些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拓宽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面,培养在专业中广泛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要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由于高校各系专业领域各异,因此计算机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也就各自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专业门类多,应用面广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各专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三)设立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实习课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必须穿插有培养学生动手参与的实习课。有些内容还不能做到让学生动手操作条件的,最好也要让学生参观具体使用的过程。 

三、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在现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是否可以考虑: 

(一)可以利用校园网资源开展一些教学工作,如 

在一些课程教学课时较少时,可以利用校园网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和影响的网上课堂。通过校园网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自由安排时间学习,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反复学习;可以给考前复习或补考学生的复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计算机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计算机教 

学实践或实习内容;加强上机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上机操作能力。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普及和发展,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跟上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的发展。 

四、重视科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讨论的是关于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的教学问题,故不能就“科”、“教”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如果没有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成果去指导教学,是没有生机活力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查阅大量的科技文献,才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现状,掌握新发展起来的理论和最新专业知识,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有了这样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做到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建设高质量的教材,及时向学生介绍新思想和新成果。从中总结整理出适合教学的新内容,充实到教材当中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以科研促教学,走“科”、“教”结合之路,是提高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个人总结篇6

(1)教师以计算机专业教学核心素养为目标,重新构建现有计算机课程模块,建立更加完善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在原有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基础上,增加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2)不断开发校本课程,推动当前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3]。从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材来看,存在内容滞后的问题,缺乏及时、有效的更新,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际操作内容。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当前人才岗位需求,选择适合本校学生未来发展的计算机专业教材,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2.2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在计算机基础原理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意识。在实际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融入核心素养的理念,设计出趣味性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实际教学中来,真正认识到计算机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教师在构建好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以后,需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课件演示方法,引入典型的教学案例,通过观察学生的不同反应,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中存在的不足,重新审视学习态度,总结学习经验[4]。

2.3明确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

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为了提升实际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把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有效的融合,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素养,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维护好学生的自尊,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温暖。针对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够通过积极主动的态度,发现、感知、欣赏以及评价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良好的发展。另外,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课堂的积极参与性,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养成善于反思的习惯,激发学生实际参与性。

3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弥补以往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满足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1)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认真总结以往教学经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然后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分配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建立学习互助小组,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应有专业发展的意识,尤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自身的学科专业性,将核心素养框架体系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还要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积极转换自身角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途径来实现自我专业化发展的诉求,是十分必要的。(2)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当前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改进以往的教学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复杂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把枯燥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真正融合到有趣生动的教学案例中,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强化理论知识的提升,为提升学生计算机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5]。(3)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不断优化现有的教师师资结构,制定完善的教学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队伍。高职院校教师要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自身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既定的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4)在进行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积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信息意识,提升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对学生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估,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实现自我的良好发展。(5)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的要求,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组织优秀毕业生学习心得交流会,真正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专业岗位的设置和人才需求,让学生学以致用[6]。

4结语

高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明确未来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促使课堂、实践教学得以优化,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不仅能够学好专业知识,还能在创新、自学、团队合作方面得到锻炼,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职业中专学校 计算机专业 教学改革 模块化 项目制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职学校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已滞后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要想在发展的大趋势中争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不断缩短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凭着多年的计算机教学经历,通过对计算机专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提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希望能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

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1.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不懂重要的理论知识,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容易厌学;2.繁杂的课程结构使学生的学习太表面化,多而不专,博而不精;3.考核形式单一,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实行教学改革

(一)改革教学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职业中专学校还在走学历教育道路,教学过程中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学历教育是“以教为中心,全面开花”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只能培养“门门通样样庸”的人才。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所说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职业学校的定位和方向。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技术人才。”因此,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培养模式上应以“各有所长,各尽所能”为原则,以“掌握基础,实践为主,增强技能,突出专长”为最终目标。

(二)改革教学模式,实现模块化教学。

当今,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被十分看好。职业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直接面向市场,满足社会各行业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摒弃传统的“全面开花”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采用模块化知识结构,让学生根据就业意向和学习兴趣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块,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也有利于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模块化知识结构应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层面、专业化行业化领域知识层面两大部分。

1.计算机基础知识层面:体现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将来学习、发展所必须的知识层面。包括办公自动化模块、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模块、基础语言模块。

2.专业化行业化领域知识层面:体现计算机行业化水平,是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从业能力所必须的知识层面。包括程序设计模块、网页设计模块、网络模块、多媒体技术模块、平面图像处理。模块化教学模式要求针对不同专业课程设置相应的专业教师,每个模块由专人负责,并根据课程的课时数与教学难易安排相应教师,每名计算机教师都参与至少一个模块的教学。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学校还要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培训。

(三)改革教学方式,实行项目制教学法。

在教学实践上,改传统的“课程制”为“项目制”。

项目制教学方式讲究连贯性,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进行职业分析和市场调查,然后根据市场调查结果,设计各教学模块的教学流程,落实各流程的教学内容。项目制教学法以连续完成各个具体项目,逐渐形成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每个具体项目的教学过程都应突破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形式而走进机房,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实验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技术、网络化和视频化教学手段。以每个工作日为单位,具体项目内容为依据确定教学时间。

(四)改革考核形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传统的“笔试+机试”的考核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项目制教学实践要求首先要将考核内容模块化,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目标。项目考核是项目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每结束一个项目的教学都必须进行过关考核。项目考核要模拟岗位要求,接近实战,以完成实例为主。学生选修完一个模块后,要求进行行业化设计。两年两期学生在修完所选模块后,可根据模块的繁杂程度,要求学生单独或按能力差异组成团队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不过关的将不推荐外出实习,不发毕业证。总之,项目制教学实践只有把握好考核关,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从业能力。

三、总结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只要我们能认清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发展的现状,改革教学观念,实行模块化项目制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机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就一定能结出丰硕果实。■

参考文献:

1.中职计算机专业项目制实训的实践与研究.椒江职业中专“项目制教学改革”课题组.

中专计算机实习生个人总结篇8

编程 实训教学 程序设计

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在学习了程序设计语言后,除能应付计算机等级考试外,不能应用计算机语言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应该掌握计算机语言的理论基础,然后是把计算机语言作为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知识的获取无疑要通过理论课堂,应用能力要靠实践,现在的计算机语言课程设置也都是按照“理论+实践”模式,那为什么学生学过语言课后普遍认为不会写程序,不会应用计算机语言这个工具呢?本文在分析计算机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各个环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综合实训的组织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程序设计综合实训的机会,锻炼学生综合程序设计的能力。

一、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的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初步的创新能力。

2.目前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对学生的影响分析

实践教学由课堂实践教学、综合实训、课外实践活动以及毕业设计环节组成。

课堂的实践教学针对教学内容的,内容相对单一,缺乏综合性;课外实践教学对于程序设计来说锻炼机会较少;毕业设计的完成往往是专业知识的综合训练,要求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能够通过程序设计解决实际的专业问题,因此,在校阶段的综合程序设计实训尤为重要,要通过综合实训锻炼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综合能力,为专业服务。

二、理论课注意调整学生对课程的认识

心理作用对学习的影响非常重要,学生对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评价大多数是一个字“难”,普遍感觉课程很难,会把这门课当做一个独立的学科来对待,本人认为这样对学习语言课是不利的,计算机语言和我们日常讲话说的“汉语”是一样的,都是交流的工具,只不过汉语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而计算机语言是人和计算机之间交流的工具,我们学习计算机语言,目的是和计算机进行交流,就如同我们学习英语,是想和不会说汉语的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一样,那我们要和计算机进行交流和讨论,就需要计算机明白我们的意图,计算机如何知道我们想要做什么呢,就是通过约定好的计算机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想法,所以计算机语言是表达我们人类想法的工具。只有让学生从根本上明白计算机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才会更好地建立让计算机帮助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才会更好地应用计算机语言转换自己的思想,才会意识到只有通过多编程多练习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语言这样的工具。

三、调整课程设置模式,加强课内实践环节

目前,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安排大多采用“2+1”的课程模式,也就是每周2个学时的理论课和1个学时的实践课,实践课的安排一般采取“两周一次”的方式,即每两周才上一次实践课,每次课2个小时。例如,对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语言来说,三种控制结构会在2~3次课完成,但是学生会用控制结构处理实际问题需要多练习多编程才能建立这样的思维模式,对于刚开始接触计算机语言的学生,应该针对每一种结构(例如选择结构)给出多道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自己写程序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建立遇到同一问题多种解决路径的实际问题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采用选择结构。但是按照“2+1”的课程设置模式,课内实践的时间不足以保证对单一知识点的很好掌握。因此,加大课内实践的时间是有必要的。近几年,我们将网络工程专业c/c++语言课程调整为“3+2”模式,每周有实践课,每周的理论课中增加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实验课前分析,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四、程序设计综合实训的组织和实施

进行程序设计综合实训是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对程序设计的理解并体验团队的合作精神。因此对于综合实训的内容安排、指导以及考核都要以综合实训的目的为核心。

1.综合实训的内容安排

学生能编出具有完整功能的实用程序时,会具有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是最好的原动力,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算法设计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因此确定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题目很重要。

关于内容的安排有两种方式:

一是在一系列现有题目中选择。我们编写了程序实训指导书,在书中列出了24个题目供学生选择,这24个题目分数据库管理、游戏设计、图形、算法设计等分类,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择实训题目。

二是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生自己选题。鼓励学生根据本专业所学专业课,自己选择在专业课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程序设计实训过程来完成。这种方式需要学生提前写一个报告,包括简单的选题内容,以及准备采取的方法,指导老师根据报告决定该选题是否能作为实训选题,并且提出补充建议。

2.综合实训的指导方法

综合实训采用结对编程的模式,两个学生选择一个选题,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整个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指导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出现的问题。

3.成果考核和成绩评定

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因此考核必不可少。一个完整的实训过程必须要有总结报告,总结能使学生发现收获和不足,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1)实训结束要求提交的资料

完成题目的基本要求,提供正确的源程序;

提交实训报告,实训报告符合要求,给学生一个实训报告的模版,其中包括实验内容、设计步骤、程序流程、主要算法设计、总结与体会等。

(2)考核方式

按照平时考勤、程序源码、实训报告三方面,按照2:3:5的比重考核打分,最终成绩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五级评分制。

五、总结

从多个年级学生的实践结果来看,加强课内实践,重视综合实训,并且严格实训组织和内容选择,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极大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凌.“程序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怎么做[J].计算机教育,2006,(8).

[2]李丽琼,刘彦宾.从培养创新能力入手改革程序设计实践教学[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8).

[3]赖涵.利用结对编程技术改进程序设计实践教学[J].微型机与应用,2007,(6).

上一篇:计算机实习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医院检验科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