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案例导向教学法;反馈;医学影像学;问卷调查;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162-04
医学影像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课程,被普遍认为是枯燥并且繁重的。由于其内容广泛和不断更新的特征,它通常很难保持内容的趣味性、有意义性和临床相关性。很多本科院校的医学影像学课程已做了大量的常识性改革,但我们依然没有完全实现这一目标。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必须确定其临床定位,因为它关系着最后临床实习的效果。Thistlethwaite等[1]人2012年进行了一项研究,评价医学临床本科专业学生医学影像学学习的效果,发现迫切需要对医学影像学进行回炉教学,该研究还显示对医学影像学进行临床教学改革更有利于今后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人们普遍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和案例导向式教学(case based learning,CBL)。主动学习,重点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因此,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PBL与CBL应用于临床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用上已经掌握的知识并判断所掌握知识的差距[2]。CBL的目的是以一种连贯的方式讲授与临床各科学主题紧密相关的基本医学影像学,让学生掌握分析、推理和交流的技能[3-5]。我们一直不断努力的目标是让这一主题深入学生的思想并使之与临床紧密相关。在设置中,我们引进了可行的CBL。这些方案已经在筹备,旨在帮助学生养成把病人当作一个整体而不是一种疾病或病症来看待的习惯。这样他们在临床上就能逐渐养成把病人治疗个性化的习惯[6]。
材料和方法这项研究是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由70名医学本科的学生组成)中进行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的。
一、准备过程
在每次会议召开之前,要召开部门会议讨论议题、部署会议。根据选择的议题组织好教学理论讲座、规范教程以及准备好具体的病例。我们要准备的临床案例方案包括病情复杂和不复杂的两种阶段。同时相关的病史问题,普通的身体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意见也都包括在方案内。针对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详细的讨论。方案的复杂程度在一步步地增加。邀请该领域的一名临床医生参加此次讨论,并且请他对该议题提供临床定位。在该会议正式实施前与临床医生一起讨论准备好的临床案例方案并参考临床医生给出的建议进行合理的修改。为了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提前通知他们做好相关议题的准备工作。
二、实施过程
由一位助教叙述该病例的情况。全体教师(来自医学影像学系及有关临床科室)审核助教的论述情况。审核人员强调重点放在影像学资料分析、临床资料分析及二者结合方面。同学们积极参与并且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同学们在没有压力、富有成效、友好的学习氛围中得到老师的指导。医学影像学教师和临床医师相互补充提供给学生的信息。在会议结束之前,重点放在让学生们清楚学习的内容上。
三、数据收集
为了评估学生对m-CBL的反应情况,在1个小时的会议结束时,他们要匿名填写问卷调查反馈表。问卷调查包括结构型问题(基于李克特量表)和无结构型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关于会议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这次试验是在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中举行的,议题为“肺结核”。根据对学生们填写的反馈表的评价反应,他们对此次病例讨论的回应非常热烈。鉴于此,2012年我们又组织了三次这样的会议,议题分别为“胶质瘤”、“骨肉瘤”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这三次会议学生们的反馈调查问卷分析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
四、结论
将2013年举行的三次病案讨论进行合并得出了以下结论:在总的188份反馈表当中,有183(97.3%)份问卷反映喜欢会议,而仅有5(2.7%)份问卷反映不喜欢会议。根据学生们的反馈,喜欢学习的主要因素包括与临床情况相关的课题、强化对某一特定主题的重要性、临床医生们的表现和他们的观点以及讨论的互动性。只有少数学生(2.7%)认为,太多的临床老师的存在会使学习气氛有些压迫感,可能会妨碍他们的学习。学生们也被要求针对会议的进一步改良提出建议。这些建议包括:27.4%学生认为需要增加会议的次数,延长会议召开的时间;8.6%学生认为会议过程需要添加更多的图片和视频;3.3%学生认为由学生自己准备案例,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们也对教学讲座、教程和案例讨论优先顺序进行了反馈。大多数的学生(74.7%)认为,理想的顺序是先进行教学讲座然后案例讨论。依据李克特量表获得问题反馈情况(强烈反对-1,不同意-2,既不同意也不反对-3,同意-4,强烈同意-5)。以上来自三次会议的反馈数据集中体现在表1中。大多数学生(76.09%)认为会议比理论课程和教程更好。近89.61%的学生认为会议激发了他们对这个主题的兴趣和增强了临床方面的讨论话题。学生个人的反应模式:mCBL-1(胶质瘤)如图1所示;mCBL-2(骨肉瘤)如图2所示;mCBL-3(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如图3所示。对于上述反馈的陈述问题由表1提供。
五、讨论
对于一个有效的本科教学,本质上应该是横向与纵向的结合。根据印度医学协会的the Vision 2015文件(MCI),教学重点应放在基于课堂讨论或案例学习的情景案例介绍,在未来,这可能成为医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7]。在临床应用方面,医学影像学教学必须彻底改变。其他各地的各方面的大学教师也尝试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方法,Rao和Kate为本科生介绍了解决问题的交互式临床研讨会,使得他们的学习过程更加有效[8]。许多的研究人员还试图整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议题,尝试发现令人鼓舞的结果[9]。医学教学没有理想的教学方法,因为每个方法都有它自己的优缺点。理论演讲模式最常使用,但它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是教师促进学生的学习。CBL是一个交互式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引导学习的方法。[1]一些研究人员将CBL与说教的教学形式进行了比较。Pearson等人认为CBL是一个对传统授课方式的有效的辅助方法。Kassebaum等的研究表明:CBL使学习更加愉快,提高了学生的互动能力。Kamat等主持了另一项对比研究,该研究评估了基于案例教学的影响,同时把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习过程。CBL由Williams完成并且探索了它在基础科学教学领域的作用[2]。他的结论是:CBL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教育前景,它允许学生开发一种针对他们教育的基于团队协作的学习方法。巴贝罗和洛佩兹-诺沃亚在生理学方面应用CBL拥有积极的经验。Manipal的一项研究表明:CBL增强了在微生物学方面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建议也很有价值。一个新的教学方法是否有益于学生,他们自己就是最好的判断工具。因此,许多研究人员让学生自己做出对CBL影响的评价。他们总结出:学生喜欢CBL,从而会增强他们对所学课程的理解。然而,另一项来自教师的反馈研究表明:教师喜欢说教的讲座超过CBL,说教讲座可以一直保持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在我们的设置中,没有拿到教师的正式书面反馈,但按照口头反馈,教师发现学生更多地参与会议、从事并且对会议感兴趣。但教育讲座的重要性也不能被忽视。Tayem认为CBL对于学生的分析和沟通能力、自信、满意度、动机和参与度的提高有重要意义。mCBL是一个将医学影像学与临床各学科相结合的好方法。它能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用有效的方式增强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如果医学影像学和临床学科的教师都出席会议,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弄清楚他们疑惑的机会。学生们知道无论在医学影像学上学习了多少知识,实际上都要在临床上进行实践。这将是一个主要的用来整合医学影像学和临床各学科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像把病人带到了课堂上。与其他教学方式一样,这种方式也不是完美的。这种方法需要提前在本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做大量的规划、协调和组织工作。因此,在进行这种会议时,可行性是一个问题。用这种情景案例演示的形式覆盖整个教学大纲是不明智的,因为它不是一个考试导向的活动。而且,会议按顺序依次是讲座后跟教程,然后是一个案例讨论,它们在同一主题上耗费的时间会大大地多于教学时间。此外,整个教学大纲不需要以这种方式被覆盖,只需包括最重要的主题,如果教师发现合适,说教的讲座或特定主题的教程有可能被案例讨论取代。因此,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是可控的。另一方面是我们只看到了这种方式的短期影响。为了看到长期的效果,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是否转化为了更好的临床技能,当学生们变为实习生时,我们都需要拿出另一种反馈。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也要看到他们知识水平的差异性。为此,我们计划mCBL会议前和会议后的调查问卷。这将帮助我们评估这些会议是否对分数有所提高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力。然后我们可以把mCBL作为医学影像学教学的方法之一,让其成为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最近,MCI建议对医学影像学课程进行一些改革,其中包括减少理论授课课时。mCBL对于针对一个特定主题来减少理论讲座的数量会非常有用。但是就教师及学生而言,这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认为学生可以很好地接受和认可m-CBL。对教师而言,对其满意度也很高。mCBL对医学影像学教学是一个好的补充,但它是否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仍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Reference:
[1]Thistlethwaite JE,Davies D,Ekeocha S,Kidd JM,MacDougall C,Matthews P,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case?based learning in heal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 BEME systematic review:BEME Guide No. 23. Med Teach 2012;34:e421-44.
[2]Williams B. Case based learning-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Is there scope for this educational paradigm in prehospital education?Emerg Med J 2005;22:577-81.
[3]Tsou KI,Cho SL,Lin CS,Sy LB,Yang LK,Chou TY,et al. Short-term outcomes of a near-full PBL curriculum in a new Taiwan medical school. Kaohsiung J Med Sci 2009;25:282-93.
[4]Malher X,Bareille N,Noordhuizen JP,Seegers H. A case-based learning approach for teaching undergraduate veterinary students about dairy herd health consultancy issues. J Vet Med Educ 2009;36:22-9.
[5]Engel FE,Hendricson WD. A case-based learning model in orthodontics. J Dent Educ 1994;58:762-7.
[6]Kaushal S,Chopra SC,Arora S. Modifications in the undergraduate MBBS pharmacology practical curriculum:The DMCH model. Indian J Pharmacol 2007;39:57-9.
[7]MCI Vision,2015. Available from:http:///tools/ announcement/MCI_booklet.pdf.[Last accessed on 2013 Mar 20].
[8]Rao BB,Kate V. Problem solving interactive clinical seminars for undergraduates. J Pharmacol Pharmacother 2012;3:205-6.
关键词:医学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中指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因此,如何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一技之长,又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简单的专业交流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紧紧地围绕这个中心目标,针对问题,对现行的公共英语教学进行深入地探索。
一、问卷调查分析
对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新生,包括护理、医学口腔、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医学、临床(乡村医生)、针灸推拿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422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02份。问卷主要针对“学生英语基础水平”,“英语学习中的最大障碍”及“专业英语学习需求”等内容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医学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我校学生的生源比较复杂,除普通高中毕业生外,还包括春季和自主招生入学的学生,此外,随着我校中高职衔接招生形式改革的推进,中职学生将会被纳入生源。一般来说,高中毕业生学习习惯较好,但学生个人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如被调查学生中英语入学最高分为108分(英语高考总分为150分),最低分26分,平均分为73分。而春季和自主招生入学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弱,主要表现为词汇量不足,表达能力欠缺,学习自觉性不高,少数学生还有厌学情绪。因此,学生入学英语基础水平呈现明显差异。
2.学生英语实用能力有待提高。对学生学习中的最大障碍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7%的学生选择“听力、口语不好”,此项与“阅读、语法、写作”相比,成为英语学习中的第一大困难,有的学生甚至反映在入学就读高职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听说训练。此种状况与初中、高中的英语教学是分不开的。目前,虽然初高中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为了提高升学率,部分学校依旧运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把词汇和语法传授给学生,通过让学生做大量的书面习题来提高英语成绩。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有一种想听听不懂、想说说不出的感觉,更谈不上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了。
3.医护专业英语教学需要强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医护专业英语;86%的学生选择“凭现有英语水平,不能在职场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57%的学生选择“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时间相当”;只有21%的学生认为“基础英语教学时间大于专业英语”。以上数据表明,适度强化行业英语教学是多数学生的共同愿望。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此所做的努力明显不足,存在着专业特色性课程资源匮乏及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合理过渡与衔接问题。
二、对策探究
以《基本要求》中提出的“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依据,针对我校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实行以“强化基础,突出实践,服务专业”为目标的英语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实行“模块化”英语教学模式,强化英语基础教学。针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悬殊这一问题,贯彻《基本要求》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分级指导的原则”,实行“模块化”英语教学。首先,将新生入学英语水平测试常态化,分模块建立单词、语法、阅读、写作、听力试题库,各模块按照难易程度细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的测试题目。根据当届新生英语高考成绩,选取不同模块编写难易适度的入学水平摸底测试,确保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新生的真实英语水平。并以此作为依据,确定教学的起点。其次,提高教学内容针对性,分模块建立单词、语法、阅读、写作、听力教学资源库,各模块按照学生英语水平细分为基础类、强化类、冲刺(高分)类三个梯度的教学内容。根据各系和各班的平均入学英语水平及薄弱环节,分别制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选取相应模块灵活制定教学内容,期末试题分别命题,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堂教学。此外,分模块开设了听力、语法、阅读及写作A级辅导班和四级辅导班,个性化地攻破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弱项,同时解决同一授课班内英语水平个体差异问题。通过实行“模块化”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教学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第一障碍得以突破。
2.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突出英语实践教学。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职场环境下,学生最有可能用到英语的机会主要是交际性沟通。对多数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形成和提升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首先要提升英语的听说能力。因此,重视听说能力培养,突出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已成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重心,而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必须依靠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才能实现。
(1)“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课堂实践教学。首先,加大课堂教学听说比例。将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少用中文,逐步实现全英教学。我校英语教学共三个学期,即在第一学期的教学中,课堂讲授50%用英文;第二学期,70%用英文讲授;第三学期实现90%英文授课。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强化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发言的比重也应逐学期增加,即第一学期,学生发言时间占课堂时间30%;第二学期,占50%;第三学期,课堂上70%的时间由学生发言。其次,教学评价体系应体现“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倾向于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的考查,考核内容除语言知识、阅读、写作外,加强听说能力的考查力度。除笔试外,增加口试考核方式,主要对学生的语音、语调、听力、口语、口译等方面进行测试,内容形式可丰富多样,如情景对话、口头作文、小组角色表演、看图说话、短剧表演、文章归纳总结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2)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各项英语实践活动。为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我们大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创立医专无线英语广播电台,每天分四个时段为学生播放,内容包括英语A、B级考试、英文剧集、英文歌曲、趣味英语知识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材料;与校团委、学生会合作,共同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大赛、短剧歌曲模仿秀等英语主题竞赛活动,使整个校园充满学习英语的气氛,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兴趣、享受快乐、体验成功。
3.服务专业,强化医护专业英语教学。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道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所学专业的业务需要服务的。因此,医学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应突出医学院校的特色,服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要与职业和专业需求紧密结合,强化医护专业英语教学。
(1)专业英语教学与公共英语教学紧密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第二学期的公共英语教学中补充讲授医护用语的常用词汇,为专业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第三学期的公共英语教学中增添护理英语口语与医疗英语口语实训内容,依据工作流程,选取典型工作任务,讲授有关询问病史、记录病情、查体、诊断、治疗等通用医学英语知识;在第四学期安排专业英语选修课,按专业讲授专科医学英语知识。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侧重“听、说”或者“读、写”能力的培养,实施分类指导。比如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由于未来的岗位需要学生更多的口头交流,教学就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工作更需要他们看懂药品使用英文说明,因而应该侧重“读、写”,提高阅读说明书等专业技术资料的能力。此外,任课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医学专业课程的内容和进度,与当前的医学专业内容结合,科学组织教学,实现公共英语和医学英语的有效对照与衔接。
(2)校内实践指导与医院实习指导相结合。为了使医学院校学生英语学习与实习就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相结合,解决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与英语相关的实际问题,专业英语校内实践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医学知识园地、医护英语知识竞赛、英文诊病大赛、医护英语对话诵读大赛、临床模拟演练大赛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活动。外语教师则要精心准备,负责组织筹划并协助完成各项英语活动的实施,实践活动要有完整活动计划、实施方案、活动总结等,指导教师对具体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同时外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英语能力培训指导,并发给学生一些职业情景训练材料,以供学生学习参考。这些校内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英语语言输入的信息和多种应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和条件,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教师在进行校内实践指导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实习生的医学专业英语指导。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和英语有关的突发问题,如有的学生对先进仪器、进口药品英文说明书看不懂,或遇到外籍患者不知如何交流等情况,外语教研室要为实习生特别设立绿色通道。学校为实习生设立咨询室,并由外语教师进行专门指导,实习生可以回校当面咨询,也可以随时通过电话沟通、QQ在线交流、发送微信、Email等多种形式与外语教研室教师进行沟通。同时,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将学生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在今后的校内实践教学中给予学生及时指导。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通过“模块化”教学模式的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以及对医护专业英语教学实用性的加强,实行以“强化基础,突出实践,服务专业”为目标的英语教学改革,既保证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又体现出医学职业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用)[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张九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应重视的三个问题[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1).
[3] 李鸿雁.突显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特色之对策[J].中国科
上一篇:医学检验技术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幼师实习生个人实习月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