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1 19:31:30

软件课程设计总结

软件课程设计总结篇1

软件工程方法经过几十年展得到升华,其运作思想与运作方法不断得到更新,不同种类、不同类型的工具软件被开发应用,形成针对过程的方法以及针对对象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子在实践中被检验,过程方法被广泛应用,这种方法属于结构化方法,它的中心思想为软件生命周期论。目前,软件生命周期论将软件工程的开发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形成软件开发宏观计划。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明确软件系统的总体目标以及软件系统的总功能,根据实际需要评估软件开发的必要性以及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初步形成软件开发的实施计划。第二,根据需要进行需求分析。这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为分别分析软件工程各个项目的具体功能,得出各个软件项目的具体定义,例如,使用软件的群体分析、软件数据的分析、进行软件分析所需要的文字档案等。第三,具体进行软件设计。软件设计阶段还需要具体分为软件总设计、软件分设计两个阶段。软件总设计时段主要的工作内容为:将初步统计的各项使用需求设计为软件的各项功能,并理清各个软件模块的结构关系。软件分设计的具体工作内容为:具体规划软件各个模块的功能接口、工作流程以及形成软件设计档案。第四,软件程序编写。这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为:通过程序语言编码将已经完成的软件设计档案转化为具体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第五,对设计好的软件进行测评。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检测软件模块的使用情况,对软件的组装情况进行测评。第六,对软件工程进行维护。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对软件进行维护,保证软件正常使用。

2多媒体课件开发流程

2.1课件开发原理

进行课件开发就要对课件的需求进行分析,根据调查确定课件的各个功能模块,例如,课件要能够在网站上被,同时能够单独使用;课件的引导功能不能被忽略,课件能够引导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进度、页面,并可以在随意页码切入进行具体学习;课件需要有书签模块,能够使学生离开后准确找到自己之前进入的页码;课件还需要有检索模块,帮助教师或者学生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2.2课件的开发

使用课件之前要明确课件的使用性质,课件要实现模块化,在使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调整。课件还要实现多功能化,既可以被教师使用,也可以被学生使用。例如,当学生自学完毕后,通过课件的全屏、小屏切换功能,转化为教师使用模式,并且全屏模式可以实现字体、亮度等调整,方便教师完成课堂教学。课件的其他功能还要实现智能化,例如,课件的检索功能要分为模糊检索、精确检索、关键字检索、题目检索等内容,检索功能下分为不同类型的检索项目,降低师生检索教学内容的难度。另外,还需要对教师、学生的课堂需求进行调查,研发动态测试题生成模块,师生按着设定的模式键入测试题题目要求,课件会相应形成测试题,并可以自主批改测试题,按着测试题的完成情况形成测试评估,联接测试的评价页面。这样的程序既节约开发时间又节省开发精力,形成的测试页面还可以给学生以参照,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

3软件工程思想与多媒体课件研发相结合

3.1软件工程思想的引入

课件是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会具有软件的基本特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媒体课件的研发也朝着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并且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尤其是在教育部门的倡导下进行的网络课程、教学软件的开发等,更加具有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特点,并且顺应时展的潮流。多媒体课件的研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利用工程思想、方法和技术进行的软件开发。此外,从当前时展的状况来看,软件工程思想应用到多媒体课件的研发当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将软件工程思想应用到多媒体课件研发当中,可以将教育辅助和软件工程相结合,实现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创新与跨越式的发展。

3.2多媒体课件的研发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教学设计和一般的软件开发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多媒体课件作为软件工程的特殊组成部分,其在研发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2.1对课件内容的设想与开发

多媒体课件在进行研发时,主要根据特定的课程内容进行设定、研制,需要明确课件研发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使用的群体等问题,它是多媒体课件研发的开端和目的所在。

3.2.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是研发的关键,因此需要加强对该部分研发设计的重视。多媒体课件的研发与一般的教学设计不同,多媒体课件需要对其中的课程内容、学习者分析等进行细致的设计,实现总体体系轮廓明确,具体内容详细的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和结构设计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根据为其设定的中心进行完善的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课程教学的角度进行,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考虑使用者使用的层次感以及其浏览的顺序等因素,既要保证两者内容的明确划分,同时又要使其保持内在的联系,使其符合教学的规律。

3.3多媒体课件的评价

这个阶段主要为多媒体课件功能的测评,通过记录课件在课堂上的使用情况,对课件的教学功能以及自学功能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估,在实践中发现课件的不足,例如,对课件的主体结构、课件的组成要素、课件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内容等问题进行检查,并提出维建议,形成书面报告,促进课件的完善。这个环节是课件的开发反馈环节对提高课件质量非常重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应用软件技术的范围不断扩大,这使得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软件工程的多媒体课件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样工作不仅有利于多媒体课件发展的专业性、提高课件的表现力以及吸引力,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者要不断提高软件工程的应用质量,从而不断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水平。

软件课程设计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4-0000-00

1、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CAI课件普及到教育领域,而目前的CAI课件,主要是由高校自己研制的针对基础课程的教学软件和软件开发公司开发的教育软件,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目前,大多数教师开发课件缺乏专门培训和专业知识,制作的课件往往存在照搬教材内容;课件只追求“漂亮”,用各种图片,动画或音乐吸引学生注意力,反而忽略了教学效果;课件缺乏与学生的互动,着眼点在教而不再学;课件应用范围窄,不能资源共享,重复开发严重等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有正确的软件开发原理,遵循成功的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工程学是是用工程、科学和数学的原则与方法研制、维护计算机软件的有关技术及管理方法。使用软件工程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效率。

2、软件工程原理与多媒体课件开发

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软件工程是经过众多科研工作者和用户的创造、修改和更新得出的经验总结,可以有效保证软件质量,科学组织人员、跟踪进度、完成计划。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课件实质是一种应用软件,课件开发同样遵循软件开发的一般规律。将软件工程原理应用于多媒体课件开发可以有效提高课件开发效率。

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从纯演示型课件到专业型积件再到资源共享型课件系统,这个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多媒体课件已经从单纯的演示,教师课堂主导,发展到具备学科通用特性,再到多学科结合,课件资源共享、交互性强通用性强。课件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开发时间越来越强,因此多媒体课件开发也正朝着降低开发时间和难度、提高开发效率、提高通用性的方向发展,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模块化、规模化已成趋势。

3、基于软件工程思想的课件开发过程

3.1软件定义

软件定义的基本任务是确定软件的需求,软件定义可以分为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两个阶段。

(1)可行性研究。针对将要开发的教学软件,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分析同类软件存在的问题,能否满足教学需要,初步给出课件开发的概况。然后分析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确定软件开发可行性。

(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整个软件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确定软件系统“做什么”,确定软件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和运行环境。目前的一些教学软件实用性不强,与教学脱节,主要还是需求分析工作做得不充分。所以要全面分析课程的总体要求,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根据课程要求、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制定教学软件的总体框架。由于软件是复杂的逻辑产品,需求分析阶段很难精确表述各项指标,所以这一过程中,应该与用户反复交流,了解教学要达到的效果,使用户需求逐步精确化、一致化、完全化。

3.2软件开发

(1)概要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建立软件总体结构,定义各功能模块和模块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教学软件的特征,概要设计应包括教学设计和结构设计。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模块,教学环节,学生信息安排整体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是按照课程的框架结构和要实现的功能对课件总体结构进行设计。

(2)详细设计:设计过程是一个逐步细化的过程,对概要设计所产生的功能模块逐步细化,形成具体的教学单元。根据教学进度要求,学生接受能力,知识点分布,内容逻辑关系等合理划分教学单元,详细列出每个教学单元包含的教学内容、重点内容、表现方式、逻辑顺序等。另外内容设计要注意规范化,对整个界面的布局,课件的文字、颜色、背景、强调效果都要有统一的设计。

(3)素材采集加工:根据模块功能和脚本内容,搜集整理相关的媒体素材。媒体素材包括文字素材、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文字素材是最基本的内容,也是课件主体内容,一定要注意突出醒目。图片、动画等制作时注意格式,以免课件容量过大。

(4)实现: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就进入实现步骤,根据前期的框架和内容,分模块编制程序,进行单元测试。最后合成、综合测试。

3.3软件使用与维护

软件在实际教学中试运行,让老师与学生从教、学两个方面评价,根据教学效果和运行情况进行合理修改。试用正常就可以,正常使用。当然在软件使用过程中,教学软件也应该根据学科变化及时更新内容,增加知识点,同时修改漏洞,优化界面,以保证课件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4、结语

多媒体课件在现代教学中逐步占据重要位置,而如何制作出高效实用的课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越来越趋向专业化、模块化、规模化,我们使用软件工程原理开发课件,结合课件自身的特点,促进多媒体课件开发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制作出更多高效优质的多媒体课件。

参考文献

[1] 齐治昌,谭庆平,宁洪.软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软件课程设计总结篇3

关键词:软件工程;多媒体课件;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2-0004-02

作者简介:王忠华(1963-),男,武汉大学教务部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教育技术。

0引言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促进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开发种类丰富、功能齐全的多媒体课件资源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各类学校都建设了大量多媒体教室,要充分发挥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作用,还需具备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资源。现阶段多媒体课件资源开发大多以教师为主,以项目申请方式进行,制作的课件资源大多限于教师本人使用。显然,这种模式下制作的课件资源数量有限,课件功能质量也参差不齐,而且容易导致资源重复建设问题。本文旨在运用软件工程方法对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进行指导,从学校层面形成一个多媒体课件资源开发体系,以求更好更快地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

1软件工程方法

由于软件开发要求具有较多的定制性需要,因此其一直落后于硬件技术的发展。为克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复、低效、质量等问题,许多软件专家借鉴工程设计建设领域中的原理与方法,按照工程化的方法组织软件开发。实践证明,工程领域中的原则与方法应用于软件开发过程是有效的,并逐渐形成了一套适用的软件工程方法。

软件工程方法自提出以来,经过60年的发展,其思想和方法逐渐成熟并工具化,也就是开发出不同的用于软件工程方法的工具软件。软件工程方法主要分为面向“过程”的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面向“过程”的方法使用最为成熟,应用也最为广泛。面向“过程”的方法是一种结构化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软件生命周期理论。软件生命周期理论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具体如下:① 制定软件开发计划:该阶段要确定软件系统的总目标和功能需求,分析软件开发任务的可行性和风险估计,拟定项目开发实施计划;② 需求分析:该阶段对软件的功能需求进行具体分析并给出详细定义,包括对用户的分析、对数据的分析,编写形成软件需求分析文档;③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阶段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总体设计阶段要把已确定的各项需求转换成具体的软件模块和相互结构关系,对每个模块功能进行具体定义;详细设计阶段则要对每个模块的功能接口和过程进行详细描述,最后编写软件设计文档;④ 程序编写:也就是要把软件设计文档用具体程序设计语言编码为计算机程序代码;⑤ 软件测试:依软件功能要求分别进行各模块测试和软件组装测试;⑥ 运行和维护:在软件使用过程中进行适当维护[1]。

把以上各阶段工程活动组合进行软件开发和维护就形成了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常用的有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等。瀑布模型规定了各项软件工程活动自上而下、相互连接的顺序过程,每一阶段都要在前面工作得到评审确认后,才能继续下一阶段工作。演化模型的主要特征是产生一个称作“原型”的试验型产品,它可以用于分析一些不很明晰的软件需求,也可逐渐完善这个“原型”而成为最终产品。

2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

多媒体课件是一种具有教学功能的计算机软件,所以软件工程方法对多媒体课件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参照软件工程方法的课件开发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

(1)计划阶段。计划阶段应明确开发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教学课件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学习,必须明确该课件如何用于教学过程,具体地,也就是明确学习者在学习中的性质和地位,即课件是作为学习者学习的基本教材还是辅助或补充教材以及与其它教材的相互关系;还有,必须明确学习者的学习模式,是作为教师辅助课堂教学,还是作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是作为知识学习还是作为技能培训;另外,课件使用除计算机外,是否还有其它要求。计划阶段必须在各种候选方案中研究明确课件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制定具体开发计划、人员安排、成本预算和预期效益等。

(2)分析、设计与制作。课件需求是教师提出的,所以需求分析必须以教师为中心。

对于教师明确教学和制作要求的情况,可选用瀑布模型进行课件开发。教师进行教学内容选择,分析表现形式要求并按脚本要求填写脚本卡片,由具体制作人员按要求设计制作。这种流水线型工程化制作模式可并行展开,提高开发效率。

对于教师不是很明确具体要求的情况,可选用“原型”化方法。根据教师提出的部分要求快速开发出一个试验型的课件“原型”,它是一个早期可运行的版本,反映了最终系统的重要特性。教师应用原型亲身体验并受到启发,做出进一步要求,开发者对原型加以改进得到新的原型版本,乃至得到最终课件。“原型”化开发方法可灵活运用到课件开发的局部模块,也可结合到部分开发阶段进行。

(3)测试、评价与维护。按照需求分析对课件的要求和总体设计对各个模块的要求,分别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模块测试和组装测试,课件满足要求并运行稳定后即进入运行使用阶段。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应用中,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根据新的要求进行课件的改正性、适应性和完善性维护。

3重要启示

(1)模块化。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模块化,课件开发同样要注重模块化,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各个模块,使得各个模块之间低耦合,模块内部高内聚,这样有助于控制问题的复杂性,便于维护和模块重用[3]。近年来,国内教育技术界提倡的“积件”思想,其本质就是软件模块化。所谓“积件”,就是开发设计人员根据教师的教学需要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做成一个个独立的模块。教师本人或者课件开发人员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就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把单独的“积件”进行组合形成辅助教学的课件产品[4]。模块化对多媒体课件开发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2)软件复用。软件复用是软件工程的指导思想,通过复用可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有效降低软件开发成本。软件复用,就是利用某些现有的软件系统元素、模块,进行简单改造加工用于新的软件系统开发。软件复用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是指它不仅仅是重复利用一个软件模块对象,而是所有软件工程过程中出现的元素都可以进行复用,包括软件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文档、设计规格文档、程序代码、数据结构、用户界面、文档风格等等,也就是不但可以复用程序模块,也可以复用设计思路。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从项目计划一开始就要考虑复用别的课件系统,制作过程中也要尽量考虑到模块的可复用性。

(3)文档编制。软件本身包括程序、数据和文档,因此文档也是软件产品。软件文档在软件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大,完善的软件文档是保证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发软件的重要依据。从软件生命周期中,我们知道每一阶段都是在对上一阶段形成的文档审核基础上展开的,也就是说上一阶段的软件文档作为该阶段工作的总结成果,只有通过了审核,才能实施下一阶段开发计划。同时,上一阶段的软件文档也是下一阶段软件开发过程的依据,出现问题可以追根朔源、有据可查。在实际软件开发工作中,由于认识问题、或者工作量考虑,对软件文档的编制普遍存在不规范或者干脆不编写的现象,这给软件开发质量和后期维护带来许多隐患,对于课件开发,这种现象更为普遍。由于现阶段大多课件的程序控制不是很复杂,主要以媒体素材为主要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课件的后期维护和二次开发工作很少,导致文档编制的作用容易被忽视。但是课件真正用于教学,不可能不进行二次维护或开发。没有相应的完整的编写良好、风格统一的文档,进行二次开发是很困难的。

按照产生和使用的范围,软件文档大致分为3类:① 开发文档:这类文档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作为软件开发人员前一阶段工作成果的体现和后一阶段工作的依据,包括项目开发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软件需求文档、总体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等;② 管理文档:这类文档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由软件开发人员制定,提交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划或工作报告,包括项目开发计划、开发进度报告、项目开发总结等;③ 用户文档:这是软件开发人员为使用户了解软件的使用、操作和维护提供的资料,包括用户手册、操作手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维护修改建议等。一个完备的课件,这些文档都是必不可少的。

(4)软件项目管理。任何工程项目都存在一个组织管理问题,管理的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包括人员、进度、成本、质量等。软件工程方法一般重点研究软件开发过程,对软件项目管理问题则稍有提及,但软件项目管理对软件工程的质量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型软件开发项目中可能还无所谓,但对于需要一个团队进行协作开发的大型软件项目,如果没有软件工程管理安排和设计,是无法保证软件开发过程的顺利实施的。对于多媒体课件开发,无论项目大小,实施软件管理都是有益无害的。

软件项目的管理工作涉及整个软件生存期,包括成本管理、人员管理、资源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等。管理的对象包括进度、质量、成本估算、经费安排、组织人员、资源配置等。严格的项目管理对保证软件的质量和预期效益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郑人杰,殷人昆.实用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田建立,付辉,刘申晓. 基于软件工程的CAI课件设计方法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

[3]汪建元,陈德人. 软件工程在现代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科学, 2006(11).

软件课程设计总结篇4

(浙江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摘 要:分析国内高校在软件工程课程设置上的侧重点以及软件职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提出以SWEBOK V3中知识域的要求为课程内容基础框架,基于毕业生的产出能力导向进行教学大纲、知识内容和考核方式改革,通过监控学生成绩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长期持续改进。

关键词 :产出导向;软件工程;课程改革

1 背 景

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软件工程课程一直很受关注,围绕着课程教学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也比较多[1]。目前,正在各高校进行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为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制度衔接、提高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2]和提高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所做的一项合格性评价,在给高校工程教育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提出了对教育理念、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内容更新换代等方面的挑战和调整要求。

2 课程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软件工程课程使用的教材主要有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郑人杰《实用软件工程》和国外翻译版《软件工程》。教学内容主要有软件工程概况、可行性研究、需求工程、传统的软件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编码、软件质量与保证,项目计划与管理、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等。软件工程是一门强调实践的综合性工程课程,各高校在具体课程安排上各有侧重。

例如,复旦大学(54学时)的课程重点首先是结构化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这两部分内容超过了1/4总学时;其次是软件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分别约占总学时的1/6;课程特色在人机界面设计和Web工程上。清华大学(48学时)把面向对象方法UML和RUP作为重点,占总学时的近1/3;其次是结构化分析与设计,占总学时的1/4;软件过程及软件工程管理是另一重点,通过学生合作小组或参与项目组进行软件开发,在实践中理解软件过程的意义和作用,培养软件项目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浙江大学(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重点讲述软件工程的常用方法,包括分析模型的建立、总体设计、软件测试等,其特色是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和实践,通过从需求单位抽取出的大型模拟案例进行项目开发,锻炼学生的系统设计、开发、谈判、沟通、写作、团队合作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职业素养。

通过对国内几所高校课程教学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国内高校软件工程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虽然有的院校做到了实践与理论并重(1:1),但是大多数院校还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以讲述概念性基础知识为主,课程的内容主要有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软件测试和项目管理,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具介绍较少,目前软件工程课程更像是一门导论课程。

3 面临问题分析

3.1 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对课程的影响

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足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专业知识技能、终身学习能力及人格、国际视野和责任感等能力素质,这些素质要求可以保证学生毕业进入职场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从业能力。产出导向是工程教育认证中重点关注的部分,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外部条件配备均以有利于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毕业要求反作用于课程设置,要求课程的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进、过程监督以及成绩考核都应围绕这一要求,细化产出导向的要求和能力指标,设置相应知识点并调整各自的重要性比例,从知识点授课和实践能力两方面落实能力培养,达到毕业产出的要求。

3.2 与软件工程课程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析

工程教育认证是将来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基础和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在土建、环境、核安全等领域开展试点工作,实现了对工程人才的社会评价及国际间人才资格互认。在我国,与软件工程课程相关的全国性考试还有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对全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和专业技术水平测试。笔者对与软件工程课程相关的资格考试内容进行解析,以软件设计师为例进行重点分析,见表1。

从表1分析内容可见,软件工程基础考试内容与课程教学大纲知识点一致,在信息安全知识和标准化知识上给出新增内容,这与SWEBOK2013知识体系一致。考试科目“软件设计”以上述知识为基础,考查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在最近几次考试中有考题涉及数据流图、UML图的应用分析,与课程授课侧重点也相符,更侧重于实例的应用能力,需要实践积累与运用。

3.3 SWEBOK V3和课程对应关系分析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基于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software engineering body of knowledge)、计算机教程软件工程卷(computing curriculum-software engineering, CCSE)及其中的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soft engineering education knowledge,SEEK)而建立起来的[3-4]。2014年,IEEE计算机协会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该版将原来的10个知识域扩展到15个,与现有软件工程课程大纲的比较结果见表2,其中有分布到其他课程中的知识点未加以说明。新增和修改的相关知识点需要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落实。

4 基于产出导向的软件工程课程改革与建设

4.1 课程教学目标修订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进行基于产出导向的软件工程课程改革和建设。课程教学以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具有工程问题需求分析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完成系统设计、实施和维护的能力为目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理论、方法、技术标准以及计算机辅助工程和环境等知识并通过实验灵活应用;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开发模型、开发过程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掌握需求分析的任务与原则,传统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设计过程与一般性概念以及文档的编写;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增强编程实践训练,掌握软件测试技术与纠错性软件维护方法;掌握UML建模技术,能在软件工程过程中使用常用建模工具,能运用建模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了解专业开发活动涉及的标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实施软件工程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进

根据毕业产出要求及SWEBOK V3新修改版,我们对教学内容作如下调整:①在64学时课时中,将理论与实践课时设定为1:1;②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部分新增人机界面和系统安全知识;③独立介绍软件复用部分知识,结合软件设计模式讨论软件可复用性;④在软件质量保证和项目管理部分新增软件产品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内外法律和法规;⑤在软件维护部分新增软件退役和迁移。

每一章都提供参考资料,教师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其中的部分内容,根据课程内容的进展情况布置相应的任务、思考题和作业,引导学生通过Internet或其他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以拓宽知识面,了解软件工程领域最新实践研究成果。为了使学生建立起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化意识,较系统地掌握按照工程化思想开发与维护软件的方法和技术,教师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从软件企业开发和维护实际大中型软件的角度出发,结合成本、风险、效益、进度、过程、质量等多种因素系统地分析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问题,突破以往要求完成某一给定知识点作业的单一思考问题局限。此外,构造实验环境用于课内工程项目实践,通过模拟项目的开发,锻炼学生的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软件工具的使用能力、语言交流能力、文档编写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项目实践引导需贯穿理论知识学习始终。

4.3 考核方式与持续改进并行

课程强调过程考核,总成绩分为平时和期末两部分,分别占50%。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实验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情况等。其中,课堂表现主要从学生上课是否专心听讲、回答教师提问是否正确以及分组讨论是否积极、正确、有独特见解等进行考核,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及本专业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作业方面重点考核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的程度;课内实践教学环节重点考核学生的工程问题需求分析和设计能力,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完成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并对设计文档进行审查的能力;期末考试将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全面考核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选取一定数目的学生成绩为样本,计算该课程对毕业要求贡献的达成度并通过建立阀值定量评估课程教学质量,通过不断提出持续的改进意见并实施,切实加大课程对提高毕业产出能力的贡献。

5 结 语

笔者基于毕业生产出能力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修订,完善了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梳理,最后通过改变考核方式对课程进行长期监控和调整,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下一步工作将重点关注课程中学生自主能力导引体系和毕业生能力评价反馈机制的构建。

第一作者简介:江颉,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务计算和信息安全,jj@zjut.edu.cn。

浙江省计算机应用与教育学会教育委员会第十八届年会

参考文献:

[1] 廖礼萍, 刘宏哲, 马小军, 等.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4(14): 19-21.

[2] 方峥.“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工程教育认证制度之比较[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4(4): 66-76.

[3] 沈备军. 解读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 V3[J].计算机教育, 2014(7): 1-2.

[4] 董威, 宁洪, 齐治昌. 软件工程知识体研究进展及其影响[J]. 计算机工程, 2013, 39(增刊): 98-101.

软件课程设计总结篇5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SP

1前言

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含两个方面,即实验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环节。实验教学环节是对理论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实践;而课程设计环节是对本门课程乃至之前学习的课程知识综合性的练习和实践,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程设计是对某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策划的研究活动,具体来说是指在学完专业课一段时间内,安排组织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组织或者分散地完成一些任务。目前在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程序设计类课程都开设了课程设计,以期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能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1]。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河南中医药大学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在实施过程中总结遇到的问题,有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包括对课程设计不重视,认为课程设计不重要;有教学计划设计问题,指软件工程课程安排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之后,学生对软件开发流程没有整体概念,无从下手;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过于简单、单一,且随意性强,没有严格的评价标准,造成课程设计的质量下降。可见,问题集中在学生的态度问题、基本开发软件的技能、教师的评价标准这三个方面[2]。鉴于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查,原因主要为:课程为考察课,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学习起来太难,难以接受,更不想动手做东西;课程设计以往采用分组形式,每组人数较多,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对此,教师在组织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引入WWH模型,从学习动机、知识储备、实际操作三个方面对学生课程设计实施过程进行干预。

2课程设计过程控制

在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采用WWH模型来完成课程设计的组织和实现。WWH具体是指Why、What和How。其中,Why解决的是在态度层面上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也就是为什么要来学习本门课程;What解决的是在知识层面上学员的知识储备不足问题,也就是学生需要掌握哪些专业的知识才能支撑具体的编码实现;How解决的是在技能层面上,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课程设计实现中的疑难困惑。Why(为什么学)Why是学生对待课程设计态度层面的问题。进行课程设计的意义需要借助相应的素材,从专业层面、课程层面、就业层面进行分析。使用最常用的方法案例,选用一个正面案例及一个负面案例。正面案例讲授的是用心完成课程设计,将获得什么收益,包括对前期知识系统性复习,代码调试能力提升,代码量增加,取得很好的成绩;反面案例讲授的是如果不学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比如挂科、重修等。What(学什么)学什么是知识层面的问题。学习的知识一般包括定义、概念、标准、要求、原则、区别、特点、基本组成要素等。课程设计时需要分析学生在掌握相关技术时还缺乏哪些知识,哪些技能掌握比较匮乏。比如:“软件工程”中软件开发的系统化流程,结构图、流程图的绘制,在代码结构以及代码调试方面能力较差[3]。由教师提供相关的书籍、材料进行补充。How(如何做)“如何做”是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如何做”一般是指课程设计实现过程中需要学生重点实现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报告、软件,如软件开发中各个模块分配的时间比例如何?哪个模块分配的时间最多、人力最大?“如何做”包括了软件开发的流程以及软件开发中的技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进行指导,协助学生分析各个模块重难点,进而确定分工。

3课程设计目标考核

在课程设计环节执行过程中,除了加强过程控制外,对结果目标的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的态度问题究其原因,其中一个方面是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课程设计环节评价指标不明确,教师对学生课程设计评价结果与实际有偏差,造成学生浑水摸鱼的现象存在。所以软件开发的工作量和质量如何衡量、如何评价,是课程设计评价环节的一个重点内容。河南中医药大学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PSP(PersonalSoftwareProcess)模式进行评价。PSP认为在软件评估过程中有下列四个因素需要考虑。1)任务有多大?用代码行数(不包括空行/注释行/单字符行)来表示,或使用功能点来表示。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首先确定功能点的个数,按照功能点逐个确定代码行数。2)花了多少时间?一组人所花费的时间可以用人数*时间来表示,但是由于学生的基本功有差距,此标准对学生课程设计的工作量计算并不适用。3)质量如何?交付的代码中有多少缺陷?在课程设计中将交付定义为在“代码完成”的时候,交付给负责测试的学生,并完成测试用例表。使用缺陷的数量来除以项目的大小,也就是缺陷的数量除以总的代码量,衡量评价一个软件的质量。4)是否按时交付?这个指标对学生不适用,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时间有明确的要求,不能延期交付。综合以上几点,在课程设计目标评估中,结合PSP模式并对其进行课程设计评估的相关修改,通过功能点数、代码行数以及缺陷数来评估课程设计中软件的质量。

4结果调研

按照WWH模型组织实施课程设计进行过程控制和引入PSP模型进行课程设计目标考核,在现有课程JAVA程序设计基础上实施,并对结果进行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学生在课程设计的代码量均在1000行左右,最少的在600行。从代码量来看,学生在课程设计中代码量在各个小组之间差距不大,这有助于小组之间竞争,并进而促进软件功能点的增多。在软件开发中引入PSP评价代码质量,使用测试用例方式统计软件完成情况、性能、稳定程度,进一步提高了代码的质量,并让学生在课程设计中了解了软件开发的流程,课程设计报告的完整度和质量有所提升。

5结语

课程设计是程序类课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课程设计量和质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使用合理评价体系对课程设计的工作量和软件质量进行评价,是从结果逆向来促使学生提升课程设计质量的一种方式,加强目标管理也是实践性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一种重要途径。加强过程管理以及目标评价,是提升课程设计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军其,刘玉梅.学习设计: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理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80-83.

[2]章杰,陈笑蓉,皮建勇.项目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软件开发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5):91-94.

[3]李茂民.《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软件工程师,2015(5):48.

软件课程设计总结篇6

对于此类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的财经院校,属于工学学科性质的软件工程专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结合西部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突出特色之间找到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结合点和平衡点,按照“面向西部,服务基层,培养信得过、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结合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

软件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需要计算机科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把工程经济学领域的知识包括进来,课程设置应始终以软件开发的整个流程为主线,培养学生良好的软件编程思想、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开发的团队合作精神。财经类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避免照搬其它工科院校的培养方案,应该以教育部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梳理软件工程系列课程之间与其它相关系列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衔接,避免重复。课程设置要突出软件工程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专业模块的划分要突出行业特点及行业市场的需求。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互相衔接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增加案例教学、添加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课程,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课程体系的作用。

1.1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中的位置

通过调研、走访、学习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经验和做法,总结财经类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依托财经类院校在经济、会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建设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总的建设方案指导思想是:“整体设计、分布实施、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配置与建设、实训环境建设(包括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和课程体系建设。对于课程体系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课程关系、夯实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和实践体系建设。为保证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质量,构建质量保障与反馈体系,总体建设结构如图1所示。

1.2课程体系主要建设内容

(1)梳理课程关系。通过划分课程群,梳理以软件工程为主线的课程之间的关系,重新梳理和制定大纲,确保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特色专业课知识衔接合理,保障知识体系的连贯性,避免知识点缺乏或知识点重复,以及知识体系不连贯等问题。

(2)夯实课程内容。通过梳理好的课程关系,筛选课程内容,保障课堂内容充实。为增强对课内内容的巩固,在课外开展“软件工程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以及认证类课程等作为补充,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软件开发素质。

(3)教学方法建设。按课程群划分,组织同类课程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改革现有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精炼教案内容。以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激情为出发点,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通过增加案例教学、添加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课程,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实践实训课程的作用,真正使学生体会和做到学以致用。

(4)课程教材建设。以软件工程为主线的课程群体系研究的同时加强教材建设。目前采用“内编外引”的方式,做好教材的自编与挑选工作。在软件工程类课程中的教材都要求是重点教材,规划教材或原版外文类教材,选择质量高、特色鲜明的教材。

(5)实践体系建设。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与课程群体系相适应的实验、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训练课程划分五个层次,分别为基本训练、基础理论训练、专业训练、工程训练和创新训练。使实践类课程涉及到的理论由浅入深,程序规模由小到大,开发队伍由个体到团队。实训环节中还考虑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企业的资源优势与学校的理论知识优势充分结合,共同设计和建设课程群中的实训项目。

2解决的关键问题

(1)把握主线与特色的关系。目前已有多个示范的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根据目标不同,有向高层次培养也有的向国际化目标培养。如何地足于地方,结合财经类发展特色,对课程群内容进行筛选和改革是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特色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方针是首先确立以软件工程为课程群的主线,保障基础内容的涵盖和衔接。另一方面,结合财经学院特点,在开发案例、管理项目和课程选择上体现特色,如面向金融软件开发实践,因材施教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开设《软件项目管理与工程经济学》等课程内容。

(2)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关系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一环。在建设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强化实践内容,一是从校内的课程实践,分五个层次的实践训练培养课程;二是从校外的企业的资源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三是通过实训比赛,巩固和激发实践动手能力。校内课程实践包含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践等内容。建立校外实训体系主要是学院联系社会和企业,以“请进来”和“走出去”培训和实践的方式,建立稳定、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从2009-2013组织学生参加的省级、部级和国际级的竞赛有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软件设计与开发大赛,电子商务大赛与电子设计大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实践训练项目等,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了课内课外全方位的实践培养,有力地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

软件课程设计总结篇7

 

一、构建教学资源库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各行各业中都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工作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一年级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在学生今后的工作中会被广泛应用。因此,本文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例,着重研究在软件环境更新的情况下,如何构建新的教学资源库,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同时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应用,更好地为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现状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更新换代,我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更新,使用软件Win 7+Office 2010进行教学。本课程原对应的教学大纲(Win XP+Office2003)及计算机实训室所用软件均改至配套Win 7+Office 2010。在新的教学大纲下,我院原计算机精品课程内容也需要更新,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水平,拟研究如何构建新系统环境下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库,以满足新大纲下教师上课的需求,并更好的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相结合,把教学内容数字化处理,把教学设计思想与考试大纲融合,设计成符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电子化教学资源。

 

二、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研究内容

 

(一)创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摸索、总结一套适合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法,实现和新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Win7+Office 2010)结合,在新的系统环境和应用软件版本中结合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将资源库应用于教学,争取我院高职高专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合格率达到90%。

 

(二)研究内容

 

包括在教学大纲更新、软件环境升级至Windows7及Office 2010的条件下如何建设新的教学资源库,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乐学”,使教师能够互动式教学,并在乐学的基础上实现与计算机等级考试无缝对接。在提高学生通过率的时候,避免形成应试教育,通过考试的同时掌握基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实现对各个软件的熟练操作。

 

结合本课程各模块的特点及新版教学大纲的要求,构建的教学资源库中应包含各模块的所有知识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资源库中呈现现有的知识点:

 

表1 各模块知识点在教学库中的表现形式

 

序号 知识点 媒体形式

 

1 计算机概论 文字、网页、教学录像

 

2 Windows 7操作系统 文字、网页、教学录像、实训视频

 

3 计算机网络基础 文字、网页、教学录像、实训视频

 

4 文字处理Word2010 文字、网页、教学录像、实训视频

 

5 电子表格 Excel2010 文字、网页、教学录像、实训视频

 

6 演示文稿 PowerPoint 2010 文字、网页、教学录像、实训视频

 

课程每一章节配备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课程中的所有实训配备使用南软极域教学软件进行屏幕录制的实训视频;课程部分授课章节进行教学录像;将教材及实训中使用的各种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进行分类整理归档,使其他教师在教学需要时,随时可从素材库查询下载。

 

(三)解决的教学问题

 

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建设能够实现互动教学的教学资源库,使学生在课上学习之余,在课外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实现分模块强化练习。通过互动教学的方法,将原有实训内容提炼成教学资源库,围绕模块设计,“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同时顺利通过考试。

 

在应用旧的教学大纲(Win Xp+Office2003)时本门课程已有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并已挂上网站,但缺乏教学录像及实训视频。现大纲更新至Win7+Office2010后,教材已及时更新,但精品课程网站上课程内容及教学内容尚未及时更新,同时学生操作实训也进行了更新,根据所做更新,拟在精品课程网站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教学资源库,更新教学及实训内容,完善素材库及课件库,补充重点章节的教学录像,并利用教学所用南软极域软件进行实训操作的屏幕录制,完成实训视频的制作,使学生在课后亦能完成自学。

 

三、构建教学资源库的基本步骤

 

(一)拟采取的基本步骤

 

结合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拟采用下述方式开展研究:

 

实施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由课题组牵头,计算机教研室共同探讨,并查阅收集资料,确定新考试大纲下教学资源库应包含的模块,拟定出课题计划,并做出下一步工作的具体分工。

 

实施第二阶段:建库。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构建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总体结构。包括:课程资料库、试题与习题库、课件库、素材库、网络学习平台。

 

根据架构好的总体结构,明确分工。进一步根据总体结构及其下设子模块,整理收集新大纲及新系统环境下的资料,对原有精品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后增加的模块收集资料入库。对新考试大纲下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做匹配更改;对新版教材所用的教案、课件及时更新;对新设计的17个实训,利用南软极域教学软件进行屏幕录制,可将整个实训在电脑屏幕操作过程中录制下来;对新考试大纲下教师的授课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像。

 

将整理好的资源库到网站。可利用现有的精品课程网站进行改造,将新的内容完善至网站,在教学中推广教学资源库的应用,鼓励学生课外多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使用教学资源库,实现更多互动效果。

 

实施第三阶段:应用及总结。推广应用教学资源库,根据教师授课及学生使用的反馈,对教学资源库进行功能性评价与改进,对所有的资源进行新的技术评估。根据交流汇总,形成研究报告。

 

(二)现阶段实施成果

 

已构建了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资料库,包含课程性质、课程评价、教学队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设计等;试题与习题库,包括理论习题、上机实训题、理论模拟题、上机模拟题、历年计算机等级考试真题;课件库,包括包含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素材库,包括教学录像、实训操作视频、教材及实训中使用的各种素材;网络学习平台,包含在线实训、在线模拟测试及交流平台等模块。

 

四、构建教学资源库的主要特色

 

实践性操作强。可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软件南软极域多媒体教学系统辅助教学资源库的创建,该软件是计算机实训室授课的教学软件,可以利用其屏幕录制及试卷编辑等功能,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大纲进行教学资源库创建,实训视频具有极强的可实践操作性。

 

资源利用性高。相同的资源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组织和服务,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来源广泛。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案例。

 

具有共享性。利用搭建的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软件课程设计总结篇8

地方性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了解市场发展的导向,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着眼特色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的发展[1-2]。软件产业发展已经被国家提到战略的高度,为了配合其快速的推进,我国高校也正在扩大培养软件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的规模。软件工程专业论文是2002年国家教育部新增专业[3],该专业主要以培养软件工程专门人才为目标。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由教育部于2015年批准的新专业,起源于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技术方向。 

徐州工程学院作为新兴的地方性高校,在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方面,不仅需要学习和借鉴重点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经验和做法,更重要的是结合地方院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办出特色。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成,应该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适用面广、实用性强,具有鲜明特色。本文主要阐述以工程教育认证质量评价机制为指导的徐州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培养体系。 

2 市场调研 

为了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模式,首先组织一些学科教授和骨干教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市场需求等进行为期2个多月的市场调研,调研对象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私营与股份制等公司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本次调研内容包括实地参观学习、与企业召开研讨会,并向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表500份,收集有效调查表437份。 

通过这次调研,总结软件工程专业的市场需求、人才结构和素质要求、企业技能标准等信息,发现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奇缺,涉及很多方面,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高校计算机专业不注重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二次学习的困境。因此,对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完整性的实训锻炼、强调企业项目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需要注重团队合作意识;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与企业长期合作,开设企业实用的技术课程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内容。 

3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强调软件开发的系统和工程性,培养能够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4]。软件工程专业沿用徐州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3+1”培养模式,具体模式为学生在前三年完成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课程基本实训,最后一年在企业完成项目级实训、职业训练和毕业设计。 

表1所示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构成及学分分配汇总表。徐州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三大平台。其中,通识类课程平台包括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以及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程平台主要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知识支撑能力结构 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知识支撑能力结构,如图1所示。课程设置本质上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力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熟知行业标准、管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设置学科基础课、通识类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专业技术导论、讲座等课程;为了培养持续学习、协作和项目分析等能力,设置软件工程课程群、企业实训课程以及职业技能训练等课程。 

理论知识体系结构 软件工程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结构包括通识课程群、学科基础群、专业课程群,其中专业课程群是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分为程序设计基础知识、软件开发技术知识、数据库原理知识、计算机系统知识、软件工程知识等5个子课程群。其中,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包括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OOP);软件开发技术知识包括Java Web方向课程群、移动开发方向课程群等课程;数据库原理知识包括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系统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基础、操作系统等课程;软件工程知识包括软件需求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项目管理。 

实践体系结构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分为四个阶梯: 

1)个人级的实验,主要由校内教师进行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内实践环节; 

2)小组级的实验,需要2~4个学生为一组,为完成程序设计、算法设计、面向对象技术开发,通过沟通和相互协作完成,注重技能的训练; 

3)项目级的实训,主要由企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专业方向技能、软件工程综合训练;

4)企业级的实训,为了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由学生独立完成企业项目综合训练、职业技能提高以及毕业设计。 

为了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的效果,每4~6个学生配备一位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校内导师在学生入学后确定,主要任务是“学业综合指导”;校外导师在学生入学后的3年内确定,主要任务是“工程实践指导”。学生在三年级初步确立毕业设计选题,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进行指导。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质量评价 为了加强软件工程专业的质量评估,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指导,建立针对整个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和完整有效的评价机制。在每个教学环节,基于认证标准,明确质量要求,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此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 

以上这些质量评估措施,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毕业后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后期,毕业之后阶段,仍然采用跟踪反馈机制,通过记录评价和效果,证明学生能力的达成,并逐步对培养模式进行持续改进。 

很显然,只有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机制,才能保证按预期的目标完成专业培养要求。因此,从地方性高校实际出发,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质量评价指导,不断完善培养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卓越的学生,为企业持续不断地吸引优秀的生源。 

4 总结 

徐州工程学院作为一所以应用型工科教育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别于高职高专的培养模式,需要更注重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又要有别于传统学术性高校“精英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以及师资要求等。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标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注重软件工程宏观意识,培养持续学习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鉴于此,本文提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指导,构建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地方性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能够培养更多卓越的软件工程方面的人才提供一种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宋思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12(20):11-13. 

[2]金忠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质量面临的问题与分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3,28(6):92-96. 

[3]赵利辉,潘广贞,等.软件工程教育模式与工业界需求的平衡性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12):80-83,88. 

上一篇:会计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下一篇:化工课程设计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