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杆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0 06:34:36

活塞杆课程设计总结

活塞杆课程设计总结篇1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汽车CAD/CAE;探索

1 项目驱动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中心,通过完成项目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2]项目驱动法在汽车CAD/CAE中的应用是指在开展汽车CAD/CAE教学中,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设定特定的项目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完成的具体的有实际设计任务的项目。在项目驱动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具体的项目目标进行,教师作为指导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每个节点进行方向性的引导。[1]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知识,学习软件,变为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汽车CAD/CAE的教学效果。

2 项目驱动法应用的过程

2.1 项目

好的项目的设定是项目驱动法可以成功实施至关重要的环节。[3]首先,选择合适的项目是成功的第一步,该项目不仅体现了汽车CAD/CAE的课程的核心,同时也覆盖大部分的课程知识,项目对于大多数学生都熟悉,在同时,该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适中,为广大学生接受。

项目任务是项目需要完成的目标。教师应该根据项目的子项目需要完成的工作量和时间进行项目分配,将学生分组,对每个小组进行子项目分配,子项目由小组成员分配完成。同时子项目中的工作量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充分参与项目的过程,教师及时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开发和设计的自主化。汽车CAD/CAE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三维软件的实体建模部分,第二部分为系统与总成的有限元分析。在两个部分设定以四个总成部件的项目,班级分为四组,每个组领取一个项目。其中四个项目为活塞连杆机构,转向系统,排气系统,悬架机构设计与分析。以下以活塞连杆机构设计与分析项目为例进行说明。

2.2 项目实施

活塞连杆机构设计与分析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团队中的学生情况设立团队的负责人,所设置的团队负责人能与指导教师有效沟通,在教师的引导下团队负责人根据团队成员的情况进行子项目分配任务。首先学生之间资源互补,协同合作,将项目分为建模和分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成员进行查阅文献,上机实践,建模,然后分别完成的任务,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后,小组成员撰写阶段性总结材料。然后小组进入第二阶段即分析直至完成项目任务。最后,项目完成时根据自己在项目中分配的工作重点每位项目组成员提交项目总结交流材料,由项目组提交总结报告。以第一阶段建模实施为例。

项目组要完成以下任务:首先建模分析,包括(1)阅读活塞连杆零件图,了解各部分尺寸和形状;(2)活塞连杆结构特征分析;(3)学习建模方法;(4)讨论建模思路(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然后进行活塞连杆装配。最后完成任务:展示成果。第一阶段任完成后即进入评价总结包括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4]要综合考虑2个方面:第一是项目成员递交的总结材料;第二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要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设置汽车CAD/CAE驱动项目评分占总成绩的60%,这样学生就会更加重视积极参。

3 开展项目驱动法的几点体会

3.1 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效果

开展以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课程改革,需要按照教育部要求的教学目标和原则进行课程内容的优化,同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非常重要,尽量避免设置课程中的难点作为项目驱动的核心内容,应选择便于学生自学和容易接受的的知识点来设置驱动项目,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优化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成就感和兴趣。

3.2 转换教师角色,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项目驱动法教学中,教师要承担多重角色。首先,教师承担项目的提出者的角色,老师负责给学生们讲解项目任务,项目目标,项目内容,项目评价;其次,教师也担当指导角色,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师要及时指导学生,消除疑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而且,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原则,独立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3 变化评估方法,突出能力

项目驱动法的核心思想是面向过程而不是只关心结果。所以在对驱动教学法进行评价时,评估方法必须做相应的调整。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对某些原则和程序进行机械的记忆,不能反映应用原理和分析方法时的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估方法有益应用项目驱动法,通过评估方法的建立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鼓励创新,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结束语

汽车CAD/CAE课程本身就是需要培养学生对汽车总成零件的设计与分析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在开展这门课程教学时,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个必然趋势。在开展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课程的应用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模式改变得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了学习机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课程的开展学生不仅是提高了科学研究技能,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项目驱动法的应用原则和评价指标等可以用于更多的要求有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1]赵艳.探究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J].教学改革电子制作,2014(24)88.

[2]唐庆菊,于凤云,张文生,芦玉梅.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的应用.教育教学论坛,2015(6):164-165.

[3]孙守勇.项目驱动教学法在CAD教学中的应用[J].探讨职业,2015(3).

活塞杆课程设计总结篇2

关键词:辅助;建模;三维;模拟

中图分类号:TP2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2

Computer-Aided Design in the Application of Hydraulic Circuit

Hao Pengliang

(Shengyang Oil&Gas Transportation Sub-Company,Shenyang110031,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calculator technical development,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CAD)gradually in engineering design has been widely used, and gradually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manual design.SolidWorks software is the world's first Windows-based development of 3D CAD systems,it is powerful,easy to use in this paper,a hydraulic circuit system of Making Animation of CAI to introduce examples of modeling steps SolidWorks software,simulation and re ndering functions are used.

Keywords:Aid;Modeling;Three-dimensional;Simulation

在传统的设计中,有创造性的思维劳动,有综合的分析与判断,也有复杂的计算和精密的绘图等,工作量很大而且有很多重复性的繁琐劳动,要由设计者来完成所有环节的工作,设计效率很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逐渐在工程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步替代了传统的手工设计。SolidWorks软件是在总结和继承了大型机械CAD软件的基础上,在Windows环境下实现的第一个机械CAD软件。SolidWorks软件为了完善其强大的功能,在内部设置了数个插件。如高级渲染软件PhotoWorks、特征识别软件FeatureWorks等。

一、液压回路的设计

顺序动作回路作为多执行元件控制回路的一种,其功用在于使几个执行元件严格按照预定顺序依次动作。通过控制因素,顺序回路可分为压力检测,位置检测,流量检测和时间设定四种。

其中,压力控制顺序动作回路 利用液压系统工作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来 使执行元件按顺序先后动作. 使执行元件按顺序先后动作,是液压系统独具的控制特性,有很强的典型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典型液压回路CAI制作时,选择压力控制顺序动作回路作为蓝本。

图1-1即为选定的压力控制顺序动作回路简图。其具体的工作过程是:当按下启动按钮,电磁铁1Y得电,左侧液压缸活塞开始前进。到右端点后,回路压力持续升高,压力继电器1K动作,使得电磁铁3Y得电,右侧液压缸活塞开始前进。按下返回按钮后,1Y和3Y失电,4Y得电,右侧液压缸首先退回到原位,之后回路压力升高,压力继电器2K动作,使2Y得电,左侧缸后退返回原位。

二、液压原件的选择

(一)液压缸的选择

根据CAI课件演示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并根据双作用式单杆活塞缸的基本构造,拟确定本设计实例中的液压缸组成元件有:缸底、法兰、Yx型密封圈、钢筒、活塞杆、O型密封圈、导向套、缸盖、防尘圈、活塞、螺栓、连接螺钉。

(二)液压缸主要尺寸确定

本次设计条件参数

F = 800 N

v = 100 mm/s

P = 210 bar = 22050 Pa

L = 300 mm

液压缸主要尺寸的确定

1.缸筒内径D,通过计算取D为220 mm。

2.活塞杆外径d。因为无法确定该液压缸的速度比λv,故根据活塞杆受力状况来确定活塞杆直径d。由经验公式,取d=0.5D,则d=107.5mm,取d为110mm。

3.缸筒长度s。缸筒长度L由最大工作行程长度L加上各种结构需要来确定,

即:s=L+B+A+C

其中,L为活塞的最大工作行程;B为活塞宽度,一般为(0.6-1.0)D;A为导向套滑动面长度,当D>80mm时,一般取(0.6-1.0)d;C为其他长度(隔套)。

导向套滑动面长度A=(0.6-1.0)d

故取:A=80mm

活塞宽度B = (0.6-1.0) D

故取:B=120 mm

选择液压缸缸筒长度:s=500 mm

4.最小导向长度H。根据经验,液压缸的最小导向长度H= =125mm

又因为导向长度H不够,所以需要在活塞杆上增加一个导向隔套K来增加H值。

隔套K的宽度C:C=H- (A+B)=25mm

(三)齿轮泵的选择

在本设计中,选用CB-B2.5型齿轮泵作为制作实例。

而根据实际需要和演示效果的考虑,确定本设计中制作的CB-B2.5齿轮泵的整体结构中,包括的零件有:弹簧挡圈、压盖、轴承、后盖、键、齿轮、泵体、前盖、螺钉、密封座、密封环、长轴、短轴和圆柱销,并包含卸荷沟。

(四)液压缸其它部分的设计

1.缸筒和缸盖的连接,选用常用在铸铁制缸筒上的法兰连接。

2.活塞与活塞杆的连接,选择螺母连接作为本例液压缸中活塞与活塞杆的连接形式。

3.密封装置。根据本例中的具体需求,选用O型圈密封的方式。

三、建模

根据上文的装配体分解结构,再把分解出的零件以三维建模的思路继续分解成具有相加减关系的各种特征,从而通过“草图绘制――特征建模”的方法制作各种零件。由于具体的建模步骤属于SolidWorks软件的基本操作过程,且较为简单,故在这里不做过多的描述。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各种密封元件的建模方法。由于O型密封圈、Yx型密封圈等元件的外形特点不甚规则,因此利用普通的“拉伸”、“切除”方法难以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实体。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分析出相应密封圈的截面形状,并在一参考平面A上精确绘制出截面的草图。然后在垂直于参考平面A建立的参考平面B上绘制一个通过截面草图的圆。最后可利用“扫描”功能,在建模模式下完成密封圈实体的制作。

四、压力控制顺序动作回路CAI的制作

因为压力控制顺序动作回路装配体所包含的所有零件文件,均是制作的零件实体的简图。因此这一建模过程与上面两种元件的建模相比,更为简单。

活塞杆课程设计总结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发动机结构、应用

中图分类号:S219.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按照工作过程将项目分解成几个模块,在具体模块中又划分成系列任务,并与相应的知识点关联,使学生通过任务驱动,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通过解决问题来领会知识的内涵和应用。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二、《汽车发动机结构与拆装认知模块》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设计

确定项目是项目教学法的基础,选取和确定一个好项目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项目教学法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到以项目为中心,尊重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思想。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汽车维修企业具体维修工作,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将汽车发动机结构与拆装认知模块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的形式确立如下表教学项目。

三、《汽车发动机结构与拆装认知模块》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下面结合“4102发动机活塞连杆组的拆卸”的项目教学实践,谈谈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1.确定任务

任务的选取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任务的内容最好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现在的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有一定的功利性,当他们觉得这个知识很有用的时候就会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包括两个阶段,知识准备与任务安排。知识准备是学生在课前将本次任务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进行预习,并能够查阅资料,整合资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4102发动机活塞连杆组的拆卸任务后,学生会在课前做好关于本任务的基础知识的预习工作,按照任务书的要求,首先将活塞连杆组的功用、标记、基本组成进行充分准备并填写在任务书中。其次查阅资料,将活塞连杆组拆卸的顺序、注意事项整理好,通过组内同学充分讨论和交流,取长补短,制定项目工作计划。

3.实施任务

对学习的项目按照项目指导书进行拆卸,并且在笔记本上记录零件的名称、使用工具、螺栓的大小、零件的位置、所属的系统,以及零件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在拆卸时还要注意,拆卸之前标记的观察,工具的正确使用和摆放,零件的摆放,特别是相同的零件(活塞连杆组等)之间不能互换装配,在拆卸完毕后按照该项目零件的相互连接关系摆好进行认知,记录拆卸的注意事项。教师对该项目中存在的理论知识点对照的实物件进行讲解,同时也配合多媒体课件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例如凸轮轴,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凸轮轴的旋转,让学生在发动机上转动曲轴,观察凸轮轴的旋转方向,第二步通过凸轮轴的旋转方向判定各缸的进排凸轮,通过实物件凸轮轴直接判定,学生分组判定总结判定方法,第三步在第一第二步的基础上判定作功顺序,学生分组判定总结判定方法,从而降低理论知识点的难度掌握知识点。

4.完成项目任务书

完成项目任务书是学生总结实施任务的过程,通过该过程能够将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成。学生整理好的项目任务书需要给指导教师进行检查,指导教师指出项目任务书的不足和缺陷,学生进行修改,最终完成项目任务书。此过程也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文字表达的能力。

5.总结评价

项目完成后的总结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首先,让学生表达、分享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总结项目教学活动对他们的意义。通过总结,使学生找到自己理论及操作技巧上的不足,以及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的最大收获与体会。然后,教师要在评价中指出项目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他人的长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中得到提高。

6. 项目考核

每个项目学完后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包括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以及评价的成绩总和,每回考核由学生来完成,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考评人员,每组考试人员考试成绩超过90分的最高的人就是下个项目的考评人员,考评人员在给完成绩后签上自己的名字,以备教师抽查,一旦查处违纪现象,考评人员和考试人员该项目都不及格。

四、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效果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汽车发动机结构与拆装认知模块》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深刻体会到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五、参考文献

1、《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孔宪峰主编 高等教育出生版社2007

2、蒋庆荣.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活塞杆课程设计总结篇4

关键词:课程现状;教学思路;教学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

一、课程现状

《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原有的教学方法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原有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把所有的理论知识讲完,然后在学期末安排两周实训课,这样就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在进行实训时,由于时间间隔过长,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已遗忘,无法在实践中结合理论操作,达不到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项目教学思路

1.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制定发动机大修方案;能完成发动机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的检修;能完成发动机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的检修;能完成发动机机冷却系、系的拆装与检修;能完成发动机总装与调试。

(2)知识目标: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系统与冷却系统功用、要求、组成及结构特点;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功用、结构型式和主要组成部件工作情况、配气原理;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组成系统常见故障发生机理及产生原因。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经济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工作认真负责、重视细节、吃苦耐劳精神和勤学苦练的精神;培养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2.课程项目设计

本课程不是从发动机工作原理到各系统组成、结构功用为线索的传统教学组织方式,而是整合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中涉及的发动机机械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典型发动机大修为项目载体来开展教学与训练。典型发动机大修具体工作过程包括发动机大修方案的制订,发动机总成的分解、清洗与检修,发动机总成装配与调试三个部分。本课程在此基础上配置了6个子项目:(1)汽车大修发动机的检验;(2)曲柄连杆机构的分解、清洗、检修;(3)配气机构的分解、清洗、检修;(4)冷却系的检修;(5)系的检修;(6)发动机总成的总装与调试。21个工作任务:(1)发动机信息采集;(2)送修发动机检查;(3)填写发动机大修进厂检验单;(4)汽车发动机吊卸;(5)发动机附件拆检;(6)机体组的分解、清洗与检修;(7)活塞连杆组的分解、清洗与检修;(8)曲轴飞轮组组的分解、清洗与检修;(9)曲柄连杆机构的装配;(10)气门组的分解、清洗与检修;(11)气门传动组的分解、清洗与检修;(12)配气机构的装配;(13)正时皮带的更换;(14)冷却系循环路线检查;(15)节温器的检修;(16)冷却系装配;(17)系分解与清洗;(18)机油泵的检修;(19)系装配;(20)发动机总装调试;(21)填写发动机大修过程检验单。

三、课程项目教学实施

1.教学模式

首先,通过“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敞开思维,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并畅所欲言,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 “学中做,做中学”。再次,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利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发动机机械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以操作规范、操作能力与装复后的质量相结合作为项目考核的主要内容,以能力考核为主,兼顾知识考核,而且要考核知识的迁移,还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考核和企业标准来评价学生,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项目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教师提出任务。简要介绍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构造与作用,突出载体的典型性、通俗性。第二,分组。学生分组(每组4~6人),组长承接分析本组所承担的项目任务中的具体内容和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学习与项目工作任务直接相关的知识,研究、选定工作方法。第三,计划决策。各小组自行制订项目的实施计划和工作步骤,让学生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指导学生优化项目方案、选择设备、工具、量具。第四,实施。学生实施操作,包括拆解、装配、调试等,操作要正确规范,并完整地完成本组的项目任务。第五,检查。教师跟踪检查、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并纠正其违规性动作,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第六,评价。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际操作过程,填写《过程考核自评表》和《考核评价表》,每小组派代表集中汇报工作情况,教师集中逐一点评项目的实施情况。

从本课程实施项目教学以后,教学目标明确,直接以项目为载体,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学习的能力。从已毕业学生的教学评议和毕业后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回访来看,效果十分明显,学生和用人单位都很满意。

参考文献:

活塞杆课程设计总结篇5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发动机构造与拆装 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153-02

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为中心、行动导向的教学和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有三个层次,一是实验导向性学习,目的是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如传统的实验教学和技能训练;二是问题导向性学习,目的是培养技术思维能力,如谈话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三是项目导向性学习,如项目计划教学法和引导课文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包括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引导课文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

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教材分析

教材选用由付金文主编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工作页》,该教材较好地按照人的职业成长规律编写,设计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情境,通过引领学生完成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工作页》的10个学习任务如图1所示。

这10个学习任务既是相对独立的,相互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从学习任务的难度来看,它们体现出从概括性知识(如学习任务1发动机总体结构认识)过渡到细节系统化任务(学习任务2至学习任务9,越到后面学习任务的系统化程度越高),最后的学习任务(任务10发动机总装调试)是一个综合的学习任务。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分解为让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较完整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需按实际教学情况来设计。实施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并发挥学生的作用,师生一起进行教学活动过程的质量监控。学习目标反映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预期达到的能力水平,包括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每一个学习目标要落实到具体的学习中,学习过程要体现学生评价。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工作页的填写情况和过程的质量控制等。

二、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精选任务是整个教学过程成败的关键,好的教学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学习任务体现了三个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其工作要素包含工作任务、对象和劳动组织方式等;二是完整性原则,从工作过程的任务描述、学习准备、计划实施到评价反馈;三是系统化原则,在教学中,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来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任务和目标要明确,获取与任务有直接联系的信息;师生共同设想工作行动的内容、程序、工作阶段划分和所需条件;师生共同从计划中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学生以小组合作或个体学习形式,在教师指导下或参考相关资料,按照确定的计划开展工作;采用合理方式对工作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全面评价工作过程和成果,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案。

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以工作页为载体,从汽车发动机总体结构认识出发,明白教学内容的“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面对真实工作任务,学生能主动想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也不再是单纯技能的培养,而是培养综合的职业能力。

(一)教学准备

在教学资源准备方面,首先,需要建设一体化的教学场所,包括集小学习区、分组学习区以及模拟企业工作环境设置的资料查询区、工具存放区。其次,要提供大量相关的参考书、维修手册等资料。这种开发式的学习媒体让学生有了充足的学习空间。在设备方面,配备了相应的丰田5A-FE发动机台架、示教版、发动机的零件总成、通用和专用工具等。一般配备8~10套,确保每组一台发动机,5~8人一组,配备有两位教师,其中一位教师必须具有企业生产实践经验。两位老师在同一个教学场所组织教学,并根据各自的特长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担当不同的角色。

(二)明确学习任务

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任务的内容结构,然后接受任务,针对需要完成的任务,学习一些概括性、的知识技能,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然后根据工作页提供的计划以及工作流程图实施,最后对学习效果实践评价反馈。教师创设情境并和学生回顾活塞和连杆在发动机中的结构和功用,教师引出工作任务:如何去拆装活塞和连杆。引导学生讨论活塞和连杆的装配关系、在发动机中的作用、拆装时所需工具及要注意的问题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讲解任务结构,让学生对本学习任务有一个完整的初步认识。如“在任务1中,打开发动机舱盖,让学生观察发动机主要零件的外形结构,了解发动机的主要类型和区别,注意拆装过程中的工作安全和现场管理等”。在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后,师生共同划分学习小组,不同的学习阶段,可采用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的不同分组方式进行。

(三)计划与实施

在计划与实施阶段,学生在工作页的引导下,有序、可控地自主学习。引导就是提出学习问题,让学生有目标地在学习资源中查找到所需的专业知识,思考并解决专业问题。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知识的学习结合在一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习任务的策划者、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制定计划与实施计划的咨询者、学习过程的监督者。计划与实施阶段的教学并不等同于传统的实验课。其一,它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而不是零散的技能点的训练或是对已有理论、经验的实验论证。其二,它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比如在学习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时,学生在学习准备阶段学习了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安装位置等,在计划实施阶段将进一步学习工作原理、拆装活塞和连杆时所需的工具、活塞位置和拆装步骤、清洁整理工具和复位、协作工作等。让学生在工作页的引导下,根据自己讨论拟定的工作方案和工作步骤,在组内进行合理分工,然后实施方案。由于工作方案是学生自己讨论而形成,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发动机构造与工作原理和拆装实践技能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在工作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和帮助,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装配过程的严谨性和安全性。在计划与实施阶段,除了继续强化学习准备阶段所培养的关键能力外,还注重学生在学习工作中的组织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自信心和责任心的培养。最后是评价反馈阶段,师生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进度。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而要让学生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一方面要让学生建立起高度的责任心,学会正确自我评价的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制定积极的约束机制。

(四)教学评价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效果反馈与评价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本阶段主要是对工作任务活动的回顾、评价、分享工作成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工作过程和成果,找出自身的不足。通过回顾和总结,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通过分析评价,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思考,巩固已学习过的构造理论知识,熟悉工作过程和步骤,增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可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种方法进行。以过程评价为主,关注学生工作过程的质量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自我评价。结果性评价主要用于评价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过程性评价主要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工作态度等。评定可从教师、工作组间、组内等多方面进行评定,各有所则重,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去评价。学生学业评价方面,老师要找到合理的评价机制。设计的评价内容力求体现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采用多种考核方法。

三、行动导向法的教学效果

学习任务实施后,大多数学生能达到学习任务目标,能提高相应的职业能力。如:能掌握发动机各系统的基本组成、作用及工作原理;识别汽车发动机各系统外部的主要零件;能正确使用通用工具及相关专用工具;能识别发动机内部各机件装配关系并总装发动机;学会总装竣工后的质量初步检验。学生提升了综合职业能力,为学习下一阶段的专业知识及相关作业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基本能具有完成工作的方法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相互合作、运用维修资料等方法,能制定和实施计划;能增强学生的工作质量意识;通过多种评价形式与教学反馈,找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找学习原因,找到改进学习的方法,明确以后学习要努力的方向;能达到完成任务的相关工作要求;能自我评价与反馈,遵守“5S”企业现场管理,具有环保、安全生产意识等。

总之,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武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工作页[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付金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工作页[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活塞杆课程设计总结篇6

关键词:新课标;新课标;地理实验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120-01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而实验教学为实施这一目标提供了平台,它使教学生活化,并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尝试将实验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它能将深奥的知识转化为简易的内容,使学生更能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更能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方法。适度、适时的将实验教学引入课堂,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习兴趣将有重要的意义。

一、观察实验――月相的 观 赏

连续观测一个月的月相(一般选择9、10月份),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通过观察实验,能培养学生敏锐的 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师的必要指导和和学生持之以恒的观察是该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另外如热力环流的实验演示、背斜向斜的观察,河流凹凸岸侵蚀与堆积等都可用观察实验得出结论。

二、测算实验――学校所在地的地理坐标的测定

1、活动准备

观测用具:长度为1.5m左右的直杆一根,卷尺一把,石英表或电子表一块(精确度越高越好),三角函数一本, 天文年历一份,白纸和彩色笔若干。如果没有天文年历,最好是选择“两分两 至日”,从教学进度考虑,应以秋分日为宜,此时δ为特殊值0°。

2、活动过程

找一块空旷平地,下面铺好白纸,把直杆通过白纸并垂直插在平地上,并量出直杆在地面以上的高度h,每隔一定时间测一次直杆影子长度,并记录此时影子长度及对应时间,并将影子画在白纸上,测量时间间隔不要太大(5分钟以内),以免影响测量准确度。

3、分析和计算

①从纸上或记录中找出直杆影子最短时(即太阳位于该地上中天时)的影子长度L,利用tаnH=h/L(H为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查函数表得出H的值;②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计算该地地理纬度:φ=90°- H+δ,式中δ为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式中φ为所求点的地理纬度;③从记录中查找出直杆影子最 短时,此时的北京时间(t),此时当地地方 时为12时,并计算地方时差:Δt=t-12(换算为分钟)。再计算经度差:Δλ=(Δt/4)°,便可得出地理经度: λ=120°±Δλ,式中加号和减号的取法为东加西减。若影子长度最小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 2时之后,表示观测地点在120°以西,取“-”;相反,则取“+”。

该实验的完成要考虑一定的误差,重在原理的运用,北半球地理纬度也可以用北极星观测法简易求得,还可以利用“副产品”――白纸上的杆影变化,推知该地该日太阳升落的 方位和规律。通过该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在地理方面的数理能力和观察能力,并能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 团队协作精神。又如等高线陡崖的测算、气温的测算、人口密度的测算等。

三、动手实验――小小地球仪的制作

①准备白色的小球或乒乓球,先确定南北两极;②用一根细线,连接南北两极,绕小球一圈,用笔沿细线画一个圆,确定一条线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那么另一条线就是180°经线,把度数写在小球上经线旁。其次,从本初子午线向东每隔15°画出一条线。画时,先将0°― 180°经线之间划分12等分,利用细线画出经线,标出度数,自0°经线向东依次为15°,30°,45°,……用同样的方法,标定西经度;③用一根细线,连接两极点,并作好好标记,将细线取下,用直尺测出细线的中点,而后再将细线如前连接两极点,在细线的中点处画出皮球上的位置,再移动细线,依次标出几个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赤道。自赤道向南,向北每隔30°画一条细线,方法同上,并标定度数。

本实验可以在课外完成,教师 予以检查,对于精致的的成果给予表扬和展出,对于一般的作品 也给予鼓励,满足学生的成就感。通过该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 惯,同时通过动手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又如地形模型的制作、玻璃温室模型的制作等都可用动手实验获得知识。

四、探索实验――地球自转的验证

傅科摆实验,证明了地球的自转。但太空洞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利用沙漏同样也可以验证地球自转:①用三根木头搭一个高约2.5m的支架,选择硬版纸(规格45×40cm),用纸制成一个圆锥体。圆锥体尖留一个小孔,另一端系三根长约2m的细绳,三根细绳须均匀系在纸上,使圆锥体尖端垂直向下,再将绳子系在三角支架上。②将准备好的沙漏尖端小孔用塞子塞住,里面装入彩色沙子,推动沙漏做钟摆运动,并拨掉圆锥体尖端的塞子让细沙流出。③分析沙迹,发现沙漏并不是来回做直线运动,而且近似的扁长的椭圆形运动轨迹,由此可以证明地球自转的存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去野外考察北半球一条河流或一段,会发现左右岸深度不一样,说明流水经常往一边偏向,这一边遭流水侵蚀厉害而深度较大。

活塞杆课程设计总结篇7

论文摘要: 创造性思维是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有的思维品质。 本文从教与学两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想象、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加工活动,来获得自己尚未知道的新知识的这种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除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有的思维品质。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从教与学两方面探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一、恰当选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中学物理知识大多是从观察生活与生产实例、自然现象、物理实验等总结概括出来的。这类知识内容的教学,运用发现法、启研法、学导法、实验探索法等较为适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恰当选取运用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精心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案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往往跟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质量有关。物理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依据,而如何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式、最合理的教学结构进行教学才能达到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及各种能力的目的,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

教师应深入研究大纲、教材,应以大纲、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目的;要突出启发性、探索性、灵活性、民主性、独创性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精心运筹策划,细心推敲安排,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切实可行的方案。

例如,在“大气压的测定”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按教材的编写依葫芦画瓢,直接运用托里拆利实验获得结论,这种生硬的灌输式的教学必然不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果变讲述为下面的探究式教学,则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步骤如下:

1.将一开口玻璃管插入水银槽中,分析为什么管内外水银面相平(连通器原理)。

2.把玻璃管中按上一活塞,向上拉动活塞,分析为什么水银柱能上升。

3.分析当玻璃管足够长,是否当不断向上提拉活塞时,水银柱能不断上升。

4.在水银柱不随活塞的上升而上升时,你能从中悟出什么?

5.设想一下,怎样使管内水银面以上部分达到真空状态,从而精确地测得大气压值?

这样按此质疑、实验、探索、解疑等不断深化的探索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亲自参与科学探索、发现,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灵感,使他们产生顿悟,还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

三、巧妙设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途径之一。

1.巧妙设疑,激发思考问题的兴趣。

上课伊始恰当质疑,创设悬念,会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认知心理,激发求知欲望。

例如“轮轴”一节新课导入的教学,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画一口井的平面图,井里画有一系着绳子的水桶,井上画有一短杠杆,然后提问:“利用这个短杠杆能否将井中的水桶提上来,为什么?猜想如何改进才能发挥杠杆应有的作用?”这样图文并茂的物理情境,定会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与途径,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学生通过想象直觉思维、联想逻辑推理,通过猜想、议论,互相启示,思维将向连续旋转的杠杆逼进,进而“创造出新的机械”──轮轴。

2.注意难度,提高问题的艺术性。

教师应注意所提问题难易要适度,不宜太过简单,而且提问题的方法还应具有良好的艺术性、顺序性及逻辑性,问题要新颖,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趣味性,才能诱发学生探索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惯性”的教学中,若以地球上的人竖直跳起后落地点与起跳点位置关系为例来研究惯性,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但若以人站在高速水平行驶的火车车尾边沿处或大海中匀速航行的船尾上竖直起跳后的下落情况来研究,其教学效果要比前者好得多。

四、拓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改进实验方法,探寻新的途径,培养创新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一般都不局限一种方法。如测圆柱体的周长和直径的实验、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测导体电阻的实验等,除书中的实验方法外,还有多种其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若能为学生创设、提供探索其它方法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探索、寻求不同方法,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及独创性得到培养和提高,定能使学生思路开阔,创新意识增强。

2.提炼由实验现象到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实验数据后,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综合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的思维加工活动,产生认识上的飞跃,获得结论。这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但若把握不当,就不能达到目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关键在于实验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地假设推理创造性思维过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重大飞跃,获得用实验方法无法直接验证的重要规律。但对于这一关键环节,有些教师不能很好把握,急于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思维,使一个难得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机丧失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之处,突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加强习题的变式训练,创设问题讨论情境,设计动手实验能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活塞杆课程设计总结篇8

幅度地延长,故障率降低,提高设备运行中的可靠性,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港机液压系统实施主动维护的原因分析研究

随着港口生产任务量的迅猛增长,要求装卸机械的使用高效率,并提出了在线故障“零”目标管理,因此,传统的维修方式难以满足要求。在港口机械中,液压系统的造价占总机的 1/3 左右,而高精度的液压零件的修复性极差,一旦磨损就必须更换,因此,保证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在设备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对港机液压系统主动维护的内容与方式开展了课题研究。

二、港口机械液压系统常见的故障分析研究

1、突发失效:当一个大颗粒进入泵或马达时,泵或马达可能完全被卡死,一个大颗粒进入滑阀时能阻止阀芯完全关闭;当一个阀的控制节流孔被一个大颗粒堵住时会出现突然失效,例如一个阀体可能因为细小淤泥而无法工作。

2、间歇失效:间歇失效是液压油中的颗粒妨碍了阀座的正确归位所至。如果阀座很硬,使颗粒不能嵌入其中,则当阀再次打开时该颗粒可能被冲走,以后另一个颗粒可能再次阻碍该阀座的完全关闭,然后再被冲走,于是该阀出现间歇性失效。

3、退化失效:退化失效是磨料磨损、腐蚀、气蚀、混气、冲刷磨损或表面疲劳的结果,它们都会使系统元件内泄漏增加,降低其效率或精度,最终导致液压系统出现突发故障。

上述 3 种故障主要是因为液压油中的固体颗粒和液压油老化衰变造成的。液压油作为液压系统中动力传递的介质,不但要有良好的性、抗氧化安定性、粘温性等性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清洁度,因此,保证油质、防止液压系统的污染是对港机液压系统进行主动维护的关键。

三、港口机械液压系统主动维护的方法分析研究

1、确定港口机械液压系统的目标清洁度。确定目标清洁度的主要依据是液压系统中所使用元件的种类和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 满足敏感元件的清洁度即代表了系统的目标清洁度。部分港口机械保养技术说明书给出了液压系统目标清洁度,而有些港口机械则没有给出,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油品清洁度的跟踪监测,考查其滤材过滤精度,根据港机液压系统的压力和系统中的敏感元件,合理制定相应的目标清洁度等级。通过对港口主力机械的跟踪研究(油箱取样),确定了部分港机液压系统清洁度等级。

2、保证液压系统目标清洁度的措施

一是新油加注及油品的更换。由于新油的清洁度达不到使用要求,所以新油必须通过高精度的过滤机过滤后才能注入液压系统。为此,各大公司各自建立了设备主动维护中心,使用高精度过滤机,实现了全封闭、自动计量加注液压油,不仅提高了油品的清洁度,而且提高了设备保养效率,阻止了污染物进入液压系统。对于使用时间较长的老旧港口机械,由于其系统内部积聚了大量的细小污染物(油泥),因此,应根据液压系统的污染情况,结合油品更换,适时地对液压系统进行冲洗。冲洗可使用低粘度油液或在提高温度的情况下以高流速使用系统油液,并监测系统清洁度水平,直至达到系统目标清洁度为止。

二是液压系统的密封。正常使用的机械设备,外界污染主要是通过加 72 油口、油箱通气孔、活塞防尘密封圈进入系统内部,因此,在日常维护中,应保证油箱盖密封良好,通气口应配置隔离式通气过滤器或采取其他方式防止所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系统。活塞杆防尘密封圈的作用是清除附着在活塞杆上的灰尘及杂物,设备在作业中,若大颗粒物质直接撒落到活塞杆上会造成活塞杆表面损伤,再经活塞杆伸缩损坏活塞杆密封圈,使其密封失效,造成漏油。因此,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尘土和污物直接落到活塞杆上。

三是液压系统检修注意事项。维修液压系统时,系统打开就有了污染物侵入的机会,因此,系统维修过程中要注意防尘与密封,禁止在污染场合进行。

四是选用优质滤清器。对液压系统设计自身难以达到清洁度标准的设备,应首先更换滤清器,采用优质滤清器。

五是液压油的机外过滤。机外过滤是利用滤油机通过外循环对在用的液压油进行过滤净化。机外过滤能弥补部分港机液压系统过滤装置的过滤精度和纳污能力不足的缺陷。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港机液压系统的机外过 滤的清洁度跟踪测试, 认为国产设备和一些老旧设备的液压系统,达不到目标清洁度时,用适当精度的过滤机对液压油进行机外过滤较为合理。没有条件对液压油进行清洁度跟踪的单位,可实行定期机外过滤。过滤周期可取为液压系统滤清器的更换周期或其 1/2。在对液压系统进行机外过滤时,一定要注意使用过滤精度合格(2~5μm)的滤油机,如果使用过滤

精度较低的过滤机,则不但达不到清洁油液的目的,而且可能造成油品的再次污染。

3、制定滤材更换周期。虽然购入的港机设备附有液压系统的保养资料,但是随着作业环境和保养条件的变化,其原始保养资料提供的滤材更换周期应随之改变。实行液压油的定期机外过滤,就使油液中大部分的污物被清除掉,大大延长设备本身滤芯的寿命。滤清器最佳的更换时机应为系统颗粒数出现明显增长趋势之前。为此,要确定更为合理的更换周期,就需要对液压油中的各类污染物进行定期监测。

4、实现液压油的按质更换。实现液压系统油品的按质更换, 既能充分发挥液压系统的使用潜力,又能减少系统的磨损,因此是最科学的换油方式。实行液压系统按质换油的关键是,从众多的监测项目中筛选出能反映出不同机型液压油的老化变质规律的监测项目。通过对液压油使用过程中监测指标的分析, 探索出了不同机型液压油的老化变质规律及与污染变化的关系, 从中筛选出能够反应油质老化衰变的、与液压油污染紧密相关的化验项目。

四、结语

上一篇:计算机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下一篇:轴支架课程设计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