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建设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4 14:47:41

电网建设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电网建设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1

论文关键词:配电网;培训管理;团队

2009年6月,在公司“大营销”体制改革启动之后,华北电网廊坊供电公司配电中心正式成立,专业负责廊坊直供区域内10千伏配电网络的规划、基建、技改大修、运行检修、配网调度以及市区低压配电网的运行检修、急修任务。成立之初的配电中心共有干部职工177人,设有配网调度班、保护直流班、带电作业班、综合管理班、线路运行(检修)班等17个班组。人员全部来源于改革之前的各个基层单位,个人素质、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承担保障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任务艰巨。建立健全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团队战斗力与凝聚力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一、廊坊城市配电网概况

截至2010年底,配电中心管辖10kv开闭站25座;电缆分接箱245座;柱上开关397台;10千伏出线261条,线路总长度2743km(架空裸导线1297km,绝缘架空导线495km,电缆线路951km);配电变压器1097台;0.4千伏线路2589km,其中架空线路2092km,电缆线路497km。配网线路绝缘化率52.71%,电缆化率34.67%,拉手线路比例42.53%,开关无油化率达到100%。

二、配电中心人员结构分析

年龄方面,配电中心35周岁以下人员65人,占配电中心总人数的36.7%;35~45周岁61人,占总人数的34.5%;45周岁以上51人,占总人数的28.8%。生产一线员工占总人数的80%,且45岁以上员工主要集中在基层一线。随着现代化手段的不断应用,生产一线人员不能适应岗位要求、不能胜任工作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年轻员工实践经验相对较少,亟需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实践来提高工作能力。

知识构成方面,配电中心大专以上学历(含后续学历)占中心人数的36.2%,大专以下学历113人,占63.8%。尤其是35周岁到45周岁年龄段内缺乏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人才。

职称方面,配电中心有工程师13人,助理工程师33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4人,高级工52人,缺乏高级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将影响工作效率,影响配电中心的整体管理水平。

随着配电网精益化、标准化的需要,生产一线员工与电网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电网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生产一线上来;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管理岗位上来。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势在必行。在岗人员需要通过学习、培训、实践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以提高配电中心整体队伍素质,适应打造坚强配网、实现“四好”配网工作目标的需求。

三、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为适应配电网的发展需求,配电中心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围绕“我与企业共发展”培训主题,提出建立健全培训机构,运用多种形式加大职工培训力度,使职工在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精神风貌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使配电中心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得到明显加强。

1.健全机构,理顺教育培训流程

职工教育培训是企业发展之本。先进的配电网技术需要高素质的职工来掌握和使用。而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关键取决于企业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配电中心自2010年初提出“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岗位技能”的培训方针。建立培训组织机构,负责培训、考核的管理工作,使配电中心的培训工作日趋制度化和规范化,培训和考试均有计划、有档案、有成绩、有考核、有总结。职工的培训学习观念与学习状态也有了明显变化,为创建学习型组织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为逐步适应配电网发展要求提供了保证。

在公司培训中心的指导下,配电中心于2010年初认真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以及实施措施,建立培训项目负责制。保证培训项目开班前有计划、有申请,开班中有记录、有考核,开班后有报道、有测评。健全职工培训、考核台帐。2010年度,配电中心计划内培训项目25个,完成率100%;参加华北电网公司组织的培训项目16期;参加设备厂家组织的新设备新技术学习班8期;积极组织参加普调考和技能鉴定工作;认真做好带电作业兼职培训师工作;圆满完成配电线路实训基地建设与配电线路专业技术比武。

2.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开展培训

2010年,配电中心结合重点工作和职工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职工教育培训。有计划地进行了基础理论知识、安全教育、专业技术、信息系统应用、自动化建设、智能电网、企业管理、消防等培训活动。

(1)安全培训。安全意识薄弱、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等都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配电中心加强了全体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春检、秋检前的《安规》、“两票”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中心领导亲自授课,严肃培训、考试纪律,培训成绩纳入月度绩效考核,使每位职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进而做到“我能够安全”。职工安全思想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营造出人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从源头堵住事故隐患,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2)专业技术与技能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扎实做好一线员工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岗前培训主要针对新入职和转岗员工。采取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交叉培训的方式,使员工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上岗。针对所有在岗员工进行的在岗培训主要包括本岗位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知识。专门制定相应的岗位培训计划,按照“实用、实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专业、班组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现场实操、定期测评、技术比武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员工的学习动力。

(3)新技术与新技能培训。随着配电网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要使员工适应新形势要求,就必须加强对员工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的不断学习。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配电中心组织以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拓展为重点,紧密围绕生产实际,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取得明显效果。通过培训学习,先后完成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建设、配电综合应用平台设计、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

(4)融入中心,开展实践活动。配电中心在40天时间组织5次配网春季检修会战,配合主网停电对21条10千伏出线进行清扫检修。在完成检修任务、保障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同时,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2010年4月中旬启动“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月”活动。配电员工走进“三场”(商场、广场、施工现场)、走进农村集市开展用电宣传,发放5000余份《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册》。在汛期及夏季大负荷到来之前,协调地方政府解决树线矛盾,清理树障5300余棵,保障了线路的安全运行。5月启动“安全宣传月”活动。采取安全宣传“赶大集”、安全警示片连环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宣传与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5)素质提升拓展培训。团队战斗力与凝聚力是高素质、高绩效职工队伍的核心,对团队潜能的发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10年配电中心分两期组织全员参加素质提升拓展培训。通过相应的项目设计,让员工通过富有挑战性、充满激情的项目活动,磨练意志和毅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及应变能力,加强团队协作沟通和信息交流,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

四、培训工作亮点

1.建设实训基地,搭建培训平台

配电中心把总经理在2010年初职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方案策划、设计审核、材料准备、现场施工等各工序严格按照建设方案有序进行。在基地施工安装现场,配电青年员工把基地建设作为检验与提升专业技能的良机自觉加班加点,仅用一周时间就建设完成。速度快、标准高,得到公司领导的好评。新建成的实训基地在10月下旬举办的配电线路专业技术比武实操中得到首次应用,为提升配网作业队伍专业技能提供了高质量训练平台。

2.设立“迎迎课堂”,打造培训品牌

配电中心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设立“迎迎课堂”,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师作用。先后组织开展了管理时间、有效沟通、信息写作、系统应用、智能电网知识等多项培训,多角度、多形式提升全员素质,打造配电中心学习品牌。积极引导一线员工立足本职开展“五小”创新创效活动。2010年,配电中心有4项“五小”活动成果、2项合理化建议被推荐到网公司参评,有4项管理创新、5项qc成果被推荐到公司参评。市区运行班专责工白庆永研制的带电安装10千伏线路驱鸟器等两项工具在华北电网公司“五小”创新创效活动推进会上获得好评,白庆永同志也被推荐为河北省“金牌工人”,为公司赢得了荣誉。

五、实施效果

通过强化培训体系建设,配电队伍团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员工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营销体制改革的“专业化、集约化、扁平化”管理效果得到初步显现。

配电网运行平稳。未发生人身伤亡事故、设备事故,未发生误操作、误调度事故,未发生人员责任交通事故、火灾事故;供电可靠率rs-1完成99.934%,比预控指标高0.0229个百分点,城市综合电压合格率v用完成99.77%,比预控指标高0.03个百分点;完成带电作业119次,节省8630时·户数,增加供电量101万千瓦时;圆满完成“省运会”、“城博会”及“热气球节”等重大活动保电任务;圆满完成新奥高尔夫智能小区建设任务。总之,全面完成各项绩效考核责任目标。

六、2011年培训重点工作

认真落实网公司营销部务虚会议精神,做好基层调研,发挥专业主管优势,认真做好2011年培训规划,确保切实可行。

梳理规范学习培训制度,完善培训机制建设,确保培训工作运转常态化。

积极利用配电实训基地平台,不断提升员工专业技能水平。

持续开展“迎迎课堂”,创新培训形式,推进企业文化、班组文化落地,打造配电中心学习培训品牌。

围绕创先争优活动,持续推进班组建设。通过开展教育培训,促进配电职工岗位成才,提高配电作业水平。

七、结语

电网建设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 智能配用 电通信网 解决技术措施 分析平台

一、构建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措施分析平台的由来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构建最大的电力专用通信网络技术,发现很多通信网络总体上的问题。例如如何解决骨干网超强、接入网偏弱、网电高压环节操控性能强以及中低电压环节偏弱的配电状态工作难题。鉴于以上种种关于配电网段方面的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系统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想创建新一代集网络计算机魅力,集相关专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及技术,来解决国家电网公司集团亟需面临解决的的技术尖端问题。因此,凭借与时俱进的网络计算机技术,在不同大型网站上申请注册构建成功解决此问题的分析平台,通过本专业技术工作丰富的技术管理员进行系统周密的纽带联系,集合国内外众多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来统一讨论学习此技术在工作实践中的相关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最佳措施,这样以集中方式进行讨论学习的方式正是提高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技术的平台契机。目前,国家整体的发展趋势都是数字智能化管理,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构建更需要集合新的技术领域和工作经验,才能把难度最高的网电技术工作做好,因此构建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解决措施分析平台,更是引领时展的潮流,更是未来集中专业领域人才共同发展和学习进步的必然趋势。

二、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分析结构

分析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结构的需求及定制化方向,构建其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建议解决措施,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电网机构亟需解决的尖端问题。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技术大多采用工业通信的总线进行简单叠加组网的创新模式,个别也有采用电信大网络智能控制的大型网络技术路线。针对智能电网信息化的大数据智能信息终端以及多元化的信息应用管理模式,传统工业的通信总线技术已经满足不了如今海量数据终端设备的接入技术和带宽分配技术的需求指数。目前,很多公共电信网络技术难以掌控工业所需的控制信息传输量,还存在着很多工业控制通信刚性管道分域管理需求和电信宽带技术重复利用排队推送信息交换的内在矛盾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种种问题,国家电网必须组织国内电力业务部门进行专业的构建通信网络技术方面的前沿讨论交流,以解决阻碍通信网络平台化发展的智能配用电通信建设技术高度和应用广度的系统工程问题,不能单独依靠国家电网的集中培训,只有理论的增进不是完全的增进业务技术水平,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电网高端电信局域网的拓宽领域经验发展。

三、分析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技术的共性特点

1、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定位类型。根据讨论的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信息数据进行系统的应用划分,将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分为远程监控配电网、电力企业与用户互动操作控制、提供现场音频辅助业务特点。集合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技术配备安全及实时有效性特点,同时还要兼顾广域多点接入及工业控制网的接入特点。在大数据信息流的处理方面,沿着电力线分布的信息的容量,流向与电能兼容的流向特点。综上所述,掌握好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工业控制与电网结构技术经验特征,是推动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重点服务的技术与发展的核心动力。

2、提升配用电通信网技术需求指数。通过在分析平台里进行一段时间的讨论学习,大家各自阐述实践中总结推新的观点,通过讨论互相增进学习和提高本专业的相关技术,对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提出了几点技术性的需求指数:首先,利用平台化管理的通信网络效率提高各应用层、承担信息处理的任务信息层实现信息传输的通信层组成部分;其次,对于传输性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整合监测、馈线集中器与采集器等终端指数的数据信息指数的安全实效性;再次,智能配用电通信网需要安全身份认证观念。以确保通信传输通道与设备的安全保密完整性,以减少被信息安全攻击的可能性。其步E就是利用传输通道或介质来实现防火墙隔离,避免信息传输是发生安全泄露,结合WPA,SSL等算法对传输通道进行系统编程加密,避免信息传输时出现编程接口导致通信数据包的信息外泄,应用远程终端接入认证与数据包筛查等防护安全网络技术,避免非法数据包的侵入及破坏。传输时使用多频转换网络地址技术搭建隔离区进行信息隐藏传输的防范技术,边实践边防范杜绝一切不合理的网络安全隐患突发事件,降低网络信息被攻击的机率措施。

小结:构建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必须具备刚性管道分配能力,才能防止大数据信息泄漏的网络安全隐患问题;实现通信与信息数据的集成一体化以提高网络信息利用率。构建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解决措施分析平台正好迎合了时展共同学习进步契机,凭借分析平台使电力同仁可以相互增进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专业技术水平。

参 考 文 献

[1]王金丽,盛万兴,王金宇等.中低压配电网统一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设计和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8):72-76.

[2]古丽米拉・阿木提, 构建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策略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17年1月(1):1-2

电网建设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在原贵阳市高级技工学校维修电工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校内原有实训设备主要围绕维修电工职业标准配置,由于高职教育和技工培养在目标、起点、学制的差异,以就业为导向,围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建好机电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一、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定位

通过对30余家大中型企业调研,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应以机电设备生产和维护、维修为两个主要方向,根据企业机电岗位需求,定位为:机、电、气、液、信息化五位一体,突出电气控制与信息技术。

二、校内实训基地概述

1、基地主要实训室

学院现有机电技术实训室11间,可完成电工基本技能、电子产品装调、PLC/单片机应用、常见机床电气线路检修、机械装调等实训。

2、实训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有实训室设施设备基本能完成维修电工(高级)及以上培训及鉴定考核,能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铁道机车车辆、铁道电气、化工设备维修等专业对电工安全、电气控制等基础实训的要求,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设备数量偏少。学院2011年前仅有4个高、中职专业开设机电类实训,年实训人次在600人左右,目前已增加到9个专业28个班约1700人次,由于每个实训室平均工位不足30个,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2)现有设施设备难以满足高职办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求。现有设备从技能培训方面看,可基本满足维修电工的培训,但高职相关专业由于学制为2+1,在校学习时间中又有将近1半为国课、省课,因而难以沿用原中职教育8周以上的集中实训,根据目前高职教育课改的大趋势,都以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对实训设备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虚拟工厂、仿真实训等来满足教学。

(3)现有设施设备系统化、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对各专业差异化实训教学需求。

三、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1)基地建设要为专业群建设服务,有利于资源共享,培养学生岗位群职业能力;

(2)基地建设要有利于教学改革,要以融“教、学、做”合一的项目实训为载体,注重内涵建设;

(3)实训模块包括基本实训模块(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及设备构成的模块),项目实训模块(岗位项目训练的内容及设备构成的模块);

(4)基地要有利于各专业的资源整合;

(5)可供本地区实训条件不足的学校进行实训,发挥辐射作用;

(6)基地具备一定生产服务能力,要开展产教结合,直接对外经营服务,让学生实现近距离就业;

(7)面向社会开展相关专业的就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针对本区域经济结构及发展趋势,把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科研结合在一起。

2、建设内容

根据调研企业机电设备及控制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校内机电实训基地拟采用工业网络控制系统,通过工业以太网、工业现场总线、PLC控制系统等,将原来独立的各个实训室有机联系在一起。新建一个总控室,利用组态软件,将重点企业的典型生产工艺、流程制做成动画、图型,将生产工艺、流程等画面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并可通过网络系统,与对应的实训室连接,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学生在实训中心,首先到总控室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工作任务不同,可完成从机械部件组装调试、电路安装调试维修到编程、组网、组态等项目的实训。

(1)总控室

总控室配置2台工控主机(服务器)、现场总线模块、主流组态软件及工业以太网附属设备。

室内前期可利用投影机作为教学屏幕,根据专业拓展,在开设楼宇智能化、工业自动化等专业方向后,应配置拼接屏,用于安防、视频监控相关课程实训。

(2)各功能实训室

1)电气自动化实训室

该实训室以现有设备为主补充现场总线网络模块,根据专业需求,定制机车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等部分实训挂板,完成考核实训任务。

2)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实训室

该实训室利用现有部分设备,补充网络、组态、伺服、步进、传感、检测等功能模块,增加常见机构拆装台架,根据开磷集团矿山运输线、化肥生产线,轮胎股份公司轮胎生产线、雪花啤酒生产线等实际工作任务,搭建项目实训平台。

该平台除满足教学实训外,可为企业科研、培训提供服务。

3)电液综合控制实训室

该实训室利用现有部分液压气动实训台架,以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护为工作任务,增加液压拆装、仿真挖掘机、挖掘机电控系统和现场总线网络功能模块,搭建实训平台。

4)数控机床装调实训室

利用现有数控装调、维修设备,针对主流数控操作系统,进行经济型数控机床装调实训。增设带现场总线网络功能的DCS控制系统模块、DDC控制模块,为复杂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实训、科研服务。

(3)仿真实训

1)电工电力拖动仿真软件

可满足学生对电气元件结构、作用、安装、接线、电路分析的多媒体教学和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虚拟接线实训及应知考核测试功能

2)PLC类仿真软件:

PLC仿真系统包括PLC仿真软件与仿真模块。通过仿真软件可以真实地改变PLC输入点的状态,完全真实地展示出PLC的工作过程。

3)气动液压仿真软件

该仿真软件包含液压和气动两部分,提供了各种气动和液压元件的实物图片、工作原理剖视图和详细的功能描述。逼真地模拟这些元件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四、结语

不断改进校内机电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营造学习和工作一体化的情境,开发“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课程,打造集教学、培训、科研、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机电实训基地,可大大提高机电大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为,范骏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中心的建设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4月

电网建设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公司首届四次职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按照电网经营企业的定位和建设现代化电网经营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力争用5~7年的时间,努力把省公司建设成为现代化电网经营企业,努力实现“一流的电网与设备、一流的技术与指标、一流的管理与机制、一流的效益与效率、一流的质量与服务、一流的人才与文化”的总体目标。确保辽宁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确保满足辽宁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用电需要,确保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效益最大化,确保公司全体职工生活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二、规划目标

——电网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同类公司的先进水平并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

——现代化管理达到国内同类公司的先进水平并推行国际上通行的主要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

——全面建成功能完善、技术先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电力营销体系;

——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达到国内同类公司的先进水平;

——各类人才资源全面优化,人才的开发利用充分适应公司各个发展阶段的需要;

——完成由传统企业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培育并形成独特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

——员工收入和生活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提前实现小康生活水平。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

资产总额:20__年629.46亿元(含待划转辅业和待出售发电资产),年均递增8.5;20__年941.07亿元(不含待划转辅业和待出售发电资产),年均递增9.15。

资产负债率:20__年68;20__年60。

售电收入:20__年售电收入288亿元,年平均增长8;20__年368亿元,年均增长5。

利润额:20__年2亿元;20__年5亿元。

售电量:20__年755亿千瓦时,年均增长6.62;20__年969亿千瓦时,年均增长5.12。

全员劳动生产率:30万元/人年。

电压合格率:99。

供电可靠率:99.96。

设备完好率:100。

综合供电损失率:6.8。

人均年工资:4.2万元。

电网建设:“十五”后三年,新建500千伏变电所二座,线路595公里,增加变电容量300万千伏安;新建220千伏变电所22座,线路1377公里,增加变电容量9073万千伏安。“十一五”期间,新建500千伏变电所四座,线路125公里,增加变电容量450万千伏安;新建220千伏变电所34座,线路1635公里,增加变电容量1086万千伏安。

(二)战略环境

一、省公司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为建设现代化电网经营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住机遇,用好政策,加大电网投入,落实城乡电网改造投资规模222.2亿元(其中城网94.4亿元,农网127.8亿元)。至20__年底,已投入184.9亿元,电网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有效地增强了电网安全、经济和可靠供电的能力。

开拓市场,增供扩销,引导和促进电力消费。20__年销售电量601.5亿千瓦时,比1999年增加99.5亿千瓦时,年均增长6.19;销售收入233.95亿元,比1999年增加80.95亿元,年均增长15.2。

强化管理,提高效益,全面完成各项资产经营责任指标。四年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5.4亿元,占东北电网合计利润的71;上缴国家税金43亿元;资产规模563.4亿元,所有者权益226.5亿元,分别比1999年增加154.1亿元和14.1亿元,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辽宁省的宏观经济环境为省公司建设现代化电网经营企业创造了良好机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近中央又提出了振兴东北的重大战略措施,必将极大地促进辽宁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东北工业重心的辽宁,已经明确提出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提升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建成国家高水平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根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十五”期间辽宁省GDP年均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7700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46.7。“十一五”期间辽宁省GDP预计增长仍为9。据此预测20__年全省需电量为1015亿千瓦时,“十五”期间年均增长6.27。20__年全省需电量为1310亿千瓦时,“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5.24。与此相适应,省公司“十五”末销售电量为755亿千瓦时,期间年均增长6.62,“十一五”末销售电量为969亿千瓦时,期间年均增长5.12。电力负荷的快速稳定增长,为省公司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为把省公司 建设成为现代化电网经营企业创造了良好机遇。

三、电力体制改革既为省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也是重大考验

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电力体制改革,已实现了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政企分开,初步实现了厂网分开,完成了区域电网公司的组建,电价改革、电力市场建设、省级电网公司的组建、农电体制改革、主辅分离和多经企业的改制剥离等,都将逐步进入方案的研究制定和实施阶段。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到位,必将为省公司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电力体制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对于改革给公司经营和发展带来的阵痛和负面影响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力求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带来的活力,不断推动公司的创新和发展。

四、正确认识公司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迎难而上,开拓创新,迎接挑战

长期“重发轻供”,电网建设投入欠帐较多,电网发展严重滞后,造成主干网架不够坚强,部分设备老化严重,安全裕度小,目前负荷的快速增长对电网的可靠供电能力和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东北电网体制的反复变化,公司继承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和矛盾;厂网分开造成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大幅减少;城乡电网集中改造导致生产成本和财务费用大幅上升;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的传统观念、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等等,都必须在建设现代化电网经营企业的过程中认真克服和解决。在新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树立与国际接轨的新的经营理念,增强市场意识、改革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为下游的电力用户和上游的发电企业服务的核心竞争能力,将成为省公司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在建设现代化电网经营企业中亟需不断破解的新课题。

(三)规划重点

一、电网建设

电网既是电力市场的载体,又是关系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和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础设施。要建设现代化电网经营企业,建设现代化电网是必备的前提条件。

1、电网现状

辽宁省是东北地区电力负荷中心。辽宁电网位于东北电网的南部,经绥中电厂与华北电网的姜家营变电所相连,是东北与华北电网连接的枢纽,其电网覆盖面积14.75万平方公里,供电服务人口4157万。辽宁省电网分别有二条500千伏线路和6条220千伏线路与吉林省电网相连接,另有两回500千伏线路和一条220千伏线路与内蒙东部电网相连接,一回500千伏线路与华北电网相连接。

20__年辽宁省及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情况见表3.1和表3.2。

辽宁地区变压器、线路情况

表3.1

电压等级变压器线路

数量(台)容量(千伏安)数量(条)长度(公里)

500千伏328110000162259.21

220千伏170199380002538041.95

66千伏及以下163619592990159620385.90

电力系统变压器、线路情况

表3.2

电压等级变压器线路

数量(台)容量(千伏安)数量(条)长度(公里)

500千伏328110000162259.21

220千伏170199380002507988.953

66千伏及以下79315226380920__110.37

辽宁电网分为辽西电网、辽中电网和辽南电网。其中,辽西电网包括朝阳、葫芦岛、锦州、盘锦和阜新五个地区电网;辽中电网包括沈阳、铁岭、抚顺、辽阳、鞍山、本溪和营口七个地区电网;辽南电网包括大连和丹东两个地区电网。

辽西电网通过两回500千伏元(宝山)~董(家)线和一回220千伏宁建线与赤峰电网相联;辽中电网经一回500千伏东(丰)~辽(阳)线、一回500千伏沙(岭)~梨(树)线和220千伏梅虎、梅李、清四、清巨、云卧线路与吉林省电网相联;辽中电网与辽西电网间经两回500千伏董(家)~辽(阳)线和一回董(家)~王(石)线以及220千伏田营线、兴营线、青新线等六回线相联;辽中电网与辽南电网经一回500千伏王(石)~南(关岭)线和220千伏水草、凤草、电芬、电北和熊松宝线相联。

经过五年的城网建设和改造,各地区城网网架结构得到了加强,网络更趋于合理,网架薄弱的现象得到缓解,设备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基本解决了电网存在多年的输电瓶颈问题,大大提高了电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随着变电所变电容量的增加,各地区城网的容载比大幅度提高,达到了国家《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的规定要求。

辽宁省220千伏及以上电网现状见附图1。

2、存在问题

辽宁电网的主体由500千伏和220千伏两种电压等级的电网构成,500千伏网架基本为单回路结构,不具备独立运行的条件,现阶段仍采用500千伏和220千伏两种电压等级并列运行方式,电磁环网问题比较突出。在区间潮流较重时,500千伏线路跳闸可能导致220千伏线路过载。为了控制电磁环网输电断面的输电潮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500千伏线路的输电能力。

辽西系统现有装机容量4700兆瓦,地区负荷为1000~1600兆瓦,是一个典型的大电源小负荷的电力外送系统,外送电力最大可达3000兆瓦以上。因外送能力不足,电网正常方式下就需要限制电厂开机方式或电厂出力,这一问题将随着绥中两台机组的投入运行而加剧。辽西只能保证线路单相故障时的系统暂态稳定,不能满足新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要求。

辽南系统采取安全自动装置能保证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系统暂态稳定,不能满足新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要求。大连地区与中部系统的联系为一回500千伏王南线和一回220千伏熊宝线。大连地区在受电潮流较大时,500千伏王南线跳闸或地区失去较大电源(如华能大连电厂机组),熊宝线将因严重过载而跳开,大连地区的电压也将偏低。

城网网架薄弱,供电可靠性差。目前只有沈阳城网形成了双环网供电,鞍山、本溪等城市形成了单环网供电,辽阳、朝阳等城市尚未形成环网供电。

220千伏电源布点少,布局不合理。市中心地区缺少高压深入220千伏变电所。部分220千伏变电所存在变电容量不足、单电源、单台主变等问题,供电可靠性差。

辽宁省电力工业起步较早,早期建成的线路较多,超过30年以上的线路达到60以上,有近1000公里的220千伏线路服役已经超过60年,还有由154千伏升压到220千伏、由44千伏升压到66千伏等老旧线路,这些线路事故频发,亟待更新改造。

由于受历史原因和设备本身的限制,使辽宁电网的二次设备配置不够健全合理。

3、发展目标、重点工作与建设资金需求

20__年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发展目标:

加强电网建设,加强输电网架、配电网络与二次系统配套建设,使其具有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的能力。

20__年电曙线投运将增加辽西电网的外送能力。

20__年500千伏沙河营变电所及其220千伏配套工程将投运,影响辽西电网安全稳定的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20__年末计划投产的在建的王南二回线,将加强大连地区与系统间的联系,彻底解决电磁环网的问题。

20__年沈大工程建成后,将解决在某种方式下220千伏北耿、李灯线过载的问题。

20__年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发展目标:

至20__年,我省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将达到1310亿千瓦时,8年平均年增长6.2。根据电力负荷增长,从20__年~20__年需新增装机870万千瓦,全省装机达到2420万千瓦,年均增长5.7。将形成符合辽宁省一次能源和负荷分布特点的由路口电厂、港口电厂、西部电源、北部电网和中部负荷中心五大能源支撑电源的辽宁电网格局。

届时辽宁电网将形成以500千伏线路组成的主输电网。主输电网呈一个“日”字形,四个“铁三角”结构,即沙岭、沈东、徐家、鞍山、王石、辽阳6座500千伏变电所所形成的“日”字型环网和董家、辽阳、王石,沙河营、董家、北宁,雁水、南关岭、大连新区,瓦房店、王石、鞍山四个由三座500千伏变电所组成的三角环网。对于500千伏电网已覆盖的地区,不再新建跨供电区的220千伏线路。主输电网连接的沈阳、抚顺、本溪、鞍山、辽阳、铁岭、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地区电网组成我省的主受端网架。大连、丹东、朝阳地区电网各通过两回5 00千伏线路与主受端网架相连,阜新地区电网通过3回220千伏电网与主受端网架相连。我省电网逐步具备解开500千伏和220千伏电磁环网的条件,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和受电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各地区220千伏电网以环网为主,除了大连地区电网以辐射为主、铁岭地区处在电源与负荷中心之间外,其余城市以环网结构为主,奠定了城市电网发展的基础。

辽宁省20__年220千伏及以上电网规划见附图2。

20__年66千伏及以下电网发展目标:

加强66千伏电网网架结构,使网架结构合理,运行灵活,适应性强,不卡脖子,设备适用而先进,逐步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66千伏变电所布点合理。按合理的供电半径和负荷分配确定变电所的供电范围,满足“N-1”的准则要求,环网供电的地区,容载比应大于1.8;辐射网供电的地区,容载比应大于2.0。

66千伏配电网以220千伏变电所为中心形成辐射网络,建成具有互代能力的电网,形成环网结线。正常开环运行。

加强220千伏变电所之间66千伏联络线的建设,提高下级电网对上级电网的支持,逐步消除电磁环网和电气环网,防止发生区域电网事故。

优化地区66千伏电网结构,改善地区电网网架结构的不合理性,使66千伏系统更趋于运行灵活、安全、经济、可靠,提高电网的供电水平和供电质量,保证地区重要用户的安全供电。

20__年66千伏及以下电网发展目标:

以220千伏变电所为中心,建设对于66千伏有互代能力的电网,形成可开环运行的环网结构。达到电网网架结构加强,网络结构合理,适应性强,容量充足,供电可靠,按合理的供电半径和负荷密度确定变电所的供电范围,下级电网能支持上级电网的水平。

各级电压电网之间,有、无功容量之间在各发展阶段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

电网自动化具有一定的规模,供电设施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与现代化电网的发展相适应。

按上述发展目标,对老旧和不能满足要求的线路、变压器、断路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等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使电网供电设备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小型化、无油化、自动化和免维护或少维护,建设一个运行安全、经济合理、供电可靠、网络优化、设备先进、综合自动化水平高的现代化电网,以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

重点工作:

加强负荷预测,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可靠的电力保证。重点要研究好“十一五”期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及其对电力的需求。

根据负荷预测结果,为电网发展提出充足的电网发展项目储备。

为政府服好务,结合电网发展提出电源建设建议。

开展能源战略研究,针对辽宁省一次能源状况提出长远能源出路建议。结合我省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从电力行业持续发展的高度,认真深入研究适应我省能源实际的、符合电力需求特点的电源结构和布局。就电网与电源的协调发展问题向省政府提出合理建议。

加快和关注500千伏电网的规划建设,使之与220千伏电网互相配合,协调发展。

20__年,地区间电力输送将实现以500千伏电压等级输送为主,在500千伏电网覆盖的地区不再建设地区间的220千伏输电线路。

密切关注500千伏电网的规划建设,提出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使500千伏和220千伏电网互相配合,协调发展。

抓好系统性的输变电工程建设,使受端网架更坚强。

抓好沈大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20__年将沈阳、抚顺、本溪、辽阳、鞍山地区500千伏电网建设成“日”字形结构,使主受端网架更加坚强,同时使大连地区通过两回500千伏输电线路与主受端网架相连。

通过沈山铁路电气化、沟海铁路电气化工程的建设,在保证为铁路供电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鞍山、盘锦、锦州、葫芦岛地区的220千伏电网。

加快66千伏及以下的电网建设与改造,保证输电网和配电网的协调发展。

电网建设资金需求:

“十五”后三年辽宁省共需要电网建设资金1423733万元。其中电网建设资金475198万元,电网技术改造资金363640万元,县城电网改造资金500000万元,科技、信息化及小型基建资金84895万元。辽宁省“十五”后三年基建及改造投资估算见表3.3。

辽宁省“十五”后三年基建及改造投资估算表

表:3.3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名称总投资资金流(万元)

20__20__20__

1沈大工程25009610000010000043396

2秦沈客运电气化475441884

3沟海铁路电气化1300013000

4沈山铁路电气化441432414320__0

5绥中电厂配套1460005966

6南票电厂接入系统63486348

7辽电三期接入系统800040004000

8地区电网152461443115175056400

9技改工程363640106178128379129083

1、生产部分2506626820__087991583

2、营销部分54000180001800018000

3、调通部分48478164781600016000

4、线损自动生成部分10500350035003500

10县城改造500000177000172041150959

1、生产部分2650001050606704192899

2、农电部分220__06694010000053060

3、营销部分15000500050005000

11科技项目287158615960010500

1、资本性支出4795153516101650

2、费用性支出23920708079908850

12信息化建设718036003580

13小型基建49000110001800020__0

14合计1423733474302511513437918

注:1、科技项目中20__年投资包括信息化建设资金;2、1~7项为项目总投

资,其余为“十五”后三年投资之和。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共需要电网建设资金1684631万元。其中电网建设资金600545万元,技改工程资金187813万元,城网改造资242673万元,农网改造资金372500万元,营销、科技、信息、小型基建等资金281100万元。辽宁省“十一五”基建及改造投资估算见表3.4。

20__至20__年8年间,辽宁省供需电网建设资金3108364万元。

辽宁省“十一五”基建及改造投资估算表

表:3.4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名称总投资资金流

20__年20__年20__年20__年20__年

1地区电网6005451264891667609873611408094480

2技改工程1878134781335000350003500035000

生产部分1384633711324300249002555026600

调通部分31850720__20__60059504900

线损生成1750035003500350035003500

3城网改造2426733211252104531335206153263

4农网改造3725007450074500745007450074500

5营销部分10010018000171002020__20__22800

6科技项目510001020__020__020__020__0200

资本性支出900018001800180018001800

费用性支出420__84008400840084008400

7信息化建设2500050005000500050005000

8小型基建750001500015000150001500015000

9住房补贴30000100001000010000

14合计1684631339114385664321769327841310243

注:投资中不包括电厂接入系统部分。

二、农村电网

1、现状

截止20__年底,全省 农电系统共有66千伏线路5377公里,10千伏线路89024公里,0.4千伏线路163398公里。66千伏变电所540座,主变容量4578兆伏安,0.4千伏配变容量9100兆伏安/13.5万台。

随着第一、二批农网贷款改造工程的进行,农网10千伏、0.4千伏电网的状况得到改善,由于资金主要投向10千伏、0.4千伏电网,66千伏网架及变电所的装备以及电网的现代化建设方面基本没有得到改造。

2、存在问题

66千伏电源网架薄弱,技术装备落后,电压合格率低,供电可靠性差。尤其是中部平原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其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已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东西部山区变电所布点过疏,造成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过长,电压质量低,电能损失大。

电网自动化装备水平低,调压能力差,无功补偿设备不足。

信息自动化建设进展缓慢,全省95以上的地区没有专用通讯网络,仅依靠市话进行电网调度指挥、联络,严重制约通调、办公、营销、配网自动化工程的建设。

3、发展目标与重点工作

20__年发展目标:

供电能力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50的县(区)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性、线损率指标达到一流县级供电企业标准。

20的变电所达到双电源互为备用,供城区的变电所50实现双电源供电。

20的供电区实现配网自动化,80的县(区)实现通调四遥功能。

90的县(区)完成办公MIS系统的建设。

20__~20__年农网建设与改造共投入资金22亿元,新建变电所90座,容量1056兆伏安;改造(或扩建)变电所135座,容量为1583兆伏安;新建66千伏输电线路852公里,改造1278公里;新建10千伏线路240公里,改造10千伏线路359公里;新建0.4千伏线路744公里,改造0.4千伏线路998公里。

投入4.15亿元,建设和完善48个县区的县级调度和通信系统;投资1.69亿元,实现和完善55个县区的办公MIS、营销MIS系统及其它信息系统建设;投资0.5亿元,用于生产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投资5亿元,建设120座变电所的供电区配网自动化系统。

到“十五”末期,农网的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将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我省农电系统将有30及以上的县(区)跨入县级一流供电企业。

20__年发展目标:

80的县(区)农电企业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性、线损率指标达到一流供电企业标准。

60的变电所达到双电源互为备用。

30的供电区实现配网自动化。

100的县(区)实现通调“四遥”功能及办公MIS系统建设。

80变电所实现无人值守。

到20__年,农网将拥有66千伏变电所780座,主变容量将达到8100兆伏安。“十一五”期间将投资25亿元,用于新建66千伏变电所150座,改造变电所100座,新建66千伏线路750公里,改造1000公里。

投资5亿元,建设和完善16个县区的县级调度、通信系统及五遥系统的建设;投资0.6亿元,实现和完善9个县区的办公MIS、营销MIS系统及其它信息系统建设;投资0.65亿元,用于生产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投资6亿元,建设140座变电所的供电区配网自动化系统。到20__年,农网的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将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我省农电系统将有50及以上的县(区)跨入县级一流供电企业。

重点工作:

随着三期农网改造工程的开展,到“十五”末期,农网66千伏电源系统的布局及设备状况将得到改善,从根本上改变农网技术装备落后、电压合格率低、电能质量差的现状,初步建成一个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现代化的农村电网。今后七年的重点工作是:

要加强宏观调控,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努力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

在规划的实施中,要注意农村电网从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努力提高农网技术装备水平,加快与国际现代化电网接轨的步伐。

积极研究资金的筹集途径和形成机制,降低投资风险。

大力提倡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

三、调度通信自动化

1、现状

辽宁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端为1999年正式投入运行的北京科东公司初期生产的CC-20__系统。其硬件由两台主服务器、两台通讯节点机和两台前置机等组成,软件为CC-20__EMS/DMS支撑系统和基于CC-20__平台的EMS高级应用软件,能够实现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自动发电控制(AGC)和网络安全分析等功能。它汇集各供电公司、变电所和各发电厂的实时信息,提供调度运行人员使用,并将数据上传国调和网调。

电网配置有联切发电机组,联切负荷,快压发电机组出力,振荡解列,自动准同期,低频、低压切负荷等安全自动装置,基本满足电网的安全运行的需要。

省内所有发电厂(站)和13个地区调度及所属220千伏变电所均已安装网络式电量计费传输系统,并将电量传输到省调。

220千伏系统线路保护装置类型以微机型为主,其中70为11型线路微机保护装置(没有数据通信接口)。220千伏联络线大部分都配置了双套全线速动保护(即纵联保护)。线路保护操作屏90由常规继电器组成。

220千伏母线均配置了母线差动保护和微机型故障录波器,实现了部分微机故障录波器信息经电话拨号远传至调度端,但尚未形成微机保护动作信息和故障录波信息经数字网传至调度的故障信息系统。

辽宁电网现已形成了一个由多种通信方式构成的以省公司为中心呈放射状和局部环状的基本满足电网要求的电力通信网。主网现有铁繁沙大沈调、桓回太、辽西、沈抚4条光缆共约1150公里。目前沈大、沈丹、丹大、本桓、营锦及沈铁抚本辽光环路正在建设,计划20__年完成。上述6条光缆电路建成后,可以覆盖13个供电公司、部分发电厂和部分220千伏变电所。另有沈长哈、沈梅白、沈桓、沈丹、沈秦、沈大6条约1850公里数字微波电路,微波站71个,小型卫星地面站2座。

在城网改造中,各供电公司建设了大约4500公里光缆,配置SDH155M及以上设备,覆盖了部分县供电局、变电所和二级单位。使地区通信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

3、存在问题

20__年国家经贸委颁布的电力系统稳定导则提高了电网安全稳定标准。辽宁电网目前尚未达到此标准,不仅安全自动装置配备不足,还有部分安全自动装置原理简单,元件老化。

负荷的增长、电源的增加、大电网互联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新的问题,电网安全自动装置配置需要随电网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辽宁电网的振荡解列装置、自动准同期装置配置已多年未进行深入分析,需要重新研究确定配置方案。同时随着500千伏系统网架逐步加强,220千伏系统面临解环运行,需要考虑相互备用问题,并配置备自投等安全自动装置。

辽宁电网220千伏系统中的部分保护装置老化严重。有些装置经过近十年的运行,元器件老化严重,装置频繁出现异常情况。

随着电网的发展,通信主网光缆覆盖面有待扩大。虽已建成由沈阳、阜新、朝阳、两锦、铁岭、抚顺六个供电公司至省公司的光缆电路,仍有很多220千伏变电所没有光缆或只有一条光缆,没有串入光环网,不能为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提供可靠的通道。

信息联网带宽仍然较低(2M),应向100M方向发展。继电保护设备监视和录波信息需要联网,以便及时分析处理事故,提高电网运行水平。由于用户接入(如到各部门机房、各营业场所和变电站)的建设工作没有到位,目前建立的综合业务通信平台(ATM)的应用受到限制。

根据国家及辽宁省无委会的要求 ,使用2GHz频率的沈秦(营口~大连段)、沈白、沈桓微波电路将被迫退役。届时会给这些地区的通信造成极大困难。

3、发展目标与重点工作

发展目标:

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现代电网运行、控制的中枢,也是今后电力市场的电力交易和电力结算的技术支持中枢。在省公司的现代化进程中,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现代化的目标是建成以数据网络为基础、实现远动数据信息多方传送、集成式的调度自动化系统。

目前正在准备对省调CC-20__EMS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的EMS系统将提高PAS的实用性,为调度运行由经验型向分析型及智能型转变提供手段。

20__年,辽宁省将建立DnetII电力调度数据网,网络采用IP交换技术体制,构建在SDH专用通道上,实现与其它数据网络的物理层面的安全隔离。同时开展数据网安全的专项研究并付诸实施。

“十一五”期间,安全、完善的DnetII将在国家及东北电网有关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措施的规定之下进行相应业务系统的接入,届时,DnetII将在电网调度自动化和电力市场改革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十五”后三年,辽宁省电网将完成对二十个220千伏变电所的自动化改造工程。“十一五”期间,还将完成其它厂站的自动化改造。今后新建220千伏及以下变电所一律采用无人值班运行方式,取消近期有人、远期无人的过渡方式。

为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投运率和正确动作率,20__年到20__年计划投资4723万元,全部改造1996年前出厂的微机故障录波器装置;全部改造比较重要的和保护装置存在严重问题的220千伏系统母线差动保护装置。

到20__年,将220千伏线路保护装置全部实现微机化;将操作屏(微机保护辅助屏)改为免维护的由操作箱组成的操作屏;每条线路的快速保护配置一套或两套光纤数字通道;80的220千伏母线配置微机母差保护装置;50的220千伏变电站实现故障信息联网。

按照系统稳定导则要求,结合沈大第二回500千伏线路建设进行大连地区连切负荷装置改造,同时进行锦州变、凌河变连切和锦州电厂、铁岭电厂快压机组出力装置改造。

以光缆通信为主要手段,全面建成辽宁电力光通信网。

网络结构初步形成网状网,覆盖县级以上供电公司、220千伏、66千伏变电所和接入系统的发电厂,在辽南和沈抚本鞍地区形成几个网格。网络传输宽带化,主干通信网建设成10G高速传输平台,

网络功能综合化,将传统的电力通信网转变为实时、可靠、高速,并集成语言、数据、图像等各类业务为一体的综合网络。

网络管理智能化,建成通信网监视、管理系统。实现通信资源合理配置、调度、管理。

各专业重点工作:

自动化——

实现EMS完全使用化及国际化;

建立安全、完善的DnetII电力调度数据网;

建立TnetII电力数据通信网,实现网络互联、资源共享;

建立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

实现省级电力市场的平稳过渡;

实现电力市场条件下的地调调度自动化系统完善化;

加大基础自动化改造和建设力度。

通信——

到20__年,在20__年完成沈大、沈丹、丹大、本桓、营锦及沈铁抚本辽光环路的基础上,再建765公里光缆,进一步构建骨干光缆网,建成以省公司为核心,13个供电公司为节点的155M高速自动化数据网。

到20__年全面建成以光缆通信为主要手段的,覆盖县级以上供电公司、220千伏、66千伏变电所和接入系统的发电厂的,网络传输宽带化的辽宁电力光通信网。将传统的电力通信网转变为实时、可靠、高速,并集成语言、数据、图像等各类业务为一体的综合网络。

继电保护——

全部改造1996年前出厂的微机故障录波器装置,共计48面屏。

将重要的220千伏系统母线差动保护以及保护装置存在严重问题的母差保护全部改造,共计29套。

根据光纤数字通信通道情况,将超期服役的YBX-1型和GSF-6型高频收发信机改造为复用2M数字接口的高频保护(保护装置不改造),逐渐淘汰载波通道,将大大提高高频保护的投运率和正确动作率。更换下来的高频收发信机将做为尚在运行中的装置备品备件使用。

结合线路保护装置改造,将改造线路的操作屏和二次回路电缆(换为屏蔽电缆)一同更改,没有线路改造项目的操作屏和二次回路电缆不列入上述改造工程。

安全自动装置——

大连地区连切负荷装置改造;

锦州、凌河变连切或快压锦州电厂机组装置改造;

铁岭电厂快压机组出力装置改造;

振荡解列及同期装置;

针对500kV系统网架逐步加强,220kV系统面临解环运行问题,开展研究工作,考虑配置被自投等安全自动装置;

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需不断增加低频、低压减负荷装置。

四、安全生产

1、现状

安全生产是电网稳定的保障,也是改革和发展的基础。目前,辽宁电网网架薄弱,安全基础不牢,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实行科学管理,逐步与国际上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接轨。

2、存在问题

设备老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职工队伍整体安全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安全基础不牢,不安全因素较多;和国内同类先进企业相比,尤其是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3、发展目标与重点工作

发展目标:

20__年——

不发生特别重大电网、设备事故;

不发生有人员责任的重大电网事故;

不发生有本企业责任的重大设备损坏事故;

不发生人身死亡事故;

不发生对社会构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事故;

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20__年——

不发生特别重大电网、设备事故;

不发生有人员责任的重大电网事故;

不发生有本企业责任的重大设备损坏事故;

不发生人身死亡事故;

不发生误操作事故;

不发生对社会构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事故;

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不发生人身重伤事故;电网事故率下降50。

重点工作:

组织各单位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深入地开展现场作业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以防止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继续抓好大小修作业现场的标准化作业,规范职工的作业行为;结合宣传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加大纠正违章违法的力度,减少违章就等于减少事故;

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检修作业必须实行全封闭作业;

开发并应用适合辽宁网情的先进的安全工器具,依靠科技进步,保障安全生产;

认真吸取外包单位人身事故教训,加强管理,防止以包代管、以罚代管,杜绝外包人身伤害事故;

重点规范“两票”管理工作,修订“两票”补充规定,逐步通过微机编制打印“两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认真开展各种层次的安全性评价工作,按照“评价、分析、评估、改正”的过程循环推进。

五、电力市场营销

1、现状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负责辽宁全省的工业、商业及城乡居民的电力供应,下设13个供电公司和88个供电分公司,向64个县地方电力公司趸售供电。其基本情况如下:

客户基本情况

截止20__年全省有营业户581.27万户,其中居民519.59万户,大工业0.7万户,非普工业7.49万户,农业0.5万户,趸售16.89万户,商业24.79万户。20__年售电量为601.5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233.95亿元。

现有组织机构

随着电力行业市场化 改革的深入,电力营销系统的组织机构也进行了调整:把原来的用电营业部门转变为市场营销部门,把原来的用电营业人员转变为市场营销人员。“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现代营销理念正在形成。

现有技术装备

全省13个供电公司、88个供电分公司的用户档案管理、电量电费计算、营业发行已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其中49个分公司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目前全省3万个峰谷电价的用户已全部使用全电子多功能电能表计费;26万多中小动力用户已有70多安装使用了IC卡预付费电能表;居民用户已有近50更换了宽负载长寿命电能表。已安装客户负荷控制终端8800余台,占全部应装户的50,检测电量占总电量的50,85以上的终端开通了远方抄表、预收电费、用电异常检测等功能。

2、存在问题

虽然省公司及各基层单位几年来从人力、资金方面对营销系统给予较大倾斜政策,在机构体制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不论从电力体制改革对营销系统的要求来看,还是现代化服务型经营企业对营销系统的要求来看,现有的营销系统还存在一定问题亟待解决。

尚未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买方市场的机构体系,没有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体制。

长期投入不足,缺乏固定的资金渠道,造成营销的装备和手段落后和日常运行维护及管理费用严重不足。

营销人员综合业务能力,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尚未形成系统化、个性化的人员培训体系和良好的用人机制。

营销部门未能介入电力资源平衡和电价测算制定过程,同时缺乏对用电市场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和预测分析。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还有大量艰苦工作和问题要做。如银行联网收费、相关系统互联、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决策支持系统实用化、营销自动化系统建立等。

3、发展目标与重点工作

发展目标:

在满足本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用电需求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刺激需求,引导消费,巩固开拓电力市场,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建立起适应买方市场的现代化营销体系,建成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全方位客户服务系统,实现用户办电、交费、查询、报修等服务的自动化。

数据采集——

315KVA及以上用户全部安装终端,100KVA—315KVA90以上用户安装终端,所有关口全部安装终端;居民用户远程抄表与集中抄表应用推广200万户;公变数据采集系统覆盖全省;计算机程控校验系统与营销管理系统互连,实现对计量表计档案数据的共享。

客户服务——

将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系统与后台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配电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成为电力公司与客户交流的信息中心,最后实施CRM系统。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完备高效的与电力营销工作发展相适应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模式、软硬件平台、应用软件”的三统一。

决策支持系统——

建立包含综合指标分析、电力消费市场预测、客户动态分析等各种具有分析、决策功能的营销决策支持系统。

电费收缴——

建立以市级为单位的电费储蓄、通存通兑网络化系统及电话缴费、网络缴费、电子货币等系统。

信息安全体系——

依据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技术标准,采用数据加密、防病毒、用户管理等各种技术建设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保证数据不受非法破坏,对数据的访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

相关系统——

利用省公司信息网实现与省公司财务、生技、计划、调度、人老、燃料等部门及下属各级单位管理信息的快速传递,实现管理信息的高度共享。

编码体系——

依据国家有关信息编码的标准,设计全省统一、科学合理的营销系统编码体系,以及严格的编码升级申请、审批流程。

培训信息系统——

建立培训数据库和员工技能素质评估系统,能观察员工进步轨迹,提出每个员工改进其工作或行为的措施。能根据员工的能力和对专业要求的适应性,必要时建议员工变更岗位。

远程培训系统——

建立网络远程培训系统,提供不少于30项培训课程。可随时接受员工报名参加培训。培训记录和考试成绩自动登入数据库。

重点工作:

建成采用法制化管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层次清晰,高效协作,反应快速,具有创新能力的组织体系,在全省按新的组织体系运行。

六、科技创新

1、现状

省公司成立以来,逐年增加科技投入,20__年7171万元,20__年7721万元,20__年9365万元,平均年增幅为14.43。

公司的技改工程大力采用高新技术成果,20__年技改工程中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项目费用为21500万元,约占公司年度营业收入的0.98,加上技术开发费占0.42,两者合计为1.4。公司在20__~20__三年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电公司科技进步奖8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18项,并奖励省公司科技成果552项。科技贡献率20__年44.2,20__年45.7,20__年47.6。公司的整体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处先进行列。

在电网方面:公司已掌握大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在省调运行的CC-20__开放式面向对象的EMS/DMS支撑系统,其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基于CC-20__支撑平台的EMS高级应用软件一起成为我国第一个集电网运行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控制为一体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结束了网、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公司所属13个地区调度自动化系统经多年的开发和完善,也达到了较高的实用化水平;辽宁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充分利用原有EMS系统资源,具有报价处理()、交易管理(TMS)、市场结算()、合同管理(CMS)、信息(SIS)、辅助决策等功能,为辽宁电力市场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采用先进的微机保护基本取代了传统继电保护装置,并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加拿大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TDS),使继电保护装置的试验、计算、测试工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电力通信方面,已逐步实施光纤改造,建成以ATM技术为主的电力综合业务通信网,连接所属13个供电公司和其它所属单位,为调度自动化、电力市场、电量采集、继电保护、广域信息网、视频会议系统等提供了统一、可靠的通信平台;建成了辽宁电网电能量远程计量计费系统,该系统是电力市场运营的基础,实现电厂上网及联络线关口点、售电关口点电能量的计量、分时段存储、采集和处理,为市场结算和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在输变电方面:公司与中国电科院合作开发成功基于小波交换技术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装置,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作同步时间单元,采用双端行波法测距,首次完全采用小波分析技术实时处理故障行波,该装置安装在公司所属5个厂站,监测6条线路,已成功捕捉多次故障,精度在500米之内,国电公司为该项成果主持了技术鉴定会,以中科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首的鉴定委员会认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丹东建成一座220千伏分散监控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属国内首次将继电保护装置和测控设备下放到户外开关场,在抗电磁干扰和适应恶劣户外温、湿度环境方面,技术上有所突破,省去大量控制和测量用电缆;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公司所属13个供电公司全部城区66千伏变电站都已实现了无人值班集控运行;变电站开关在线监测系统已开发成功,该系统可实现开关实时动态监测,带电测试开关动作过程的各 种实时参数,有故障录波、分析、诊断、报警等全套监测功能,在技术上和实用化水平上,都处国内领先水平;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技术取得新进展,采用多种选线判据综合智能化集成方法,实现各种判据有效域的优势互补,该项成果已通过了国电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00千伏同塔双回线带电作业试验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在配电和用电方面:公司在沈阳张士开发区试点配网自动化工程,一次系统包括架空环网、架空辐射和电缆环网三种框架结构,系统目标是故障报修可视化、开关控制自动化,在国内属首次工程化试点,为配网自动化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基于地理信息(GIS)的配电管理系统在辽宁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配电网的管理水平,其中鞍山供电公司配电GIS在全国居实用化领先水平;两锦供电公司开发成功的低压无功优化自动控制装置,安装在10千伏配电变台,实现了靠近负荷侧就地无功补偿,该装置具有全电子电度表、电压质量监测、负荷测量、谐波测试、配网自动化FTU及无功补偿的全部功能,并已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了及时准确掌握10千伏线路运行状况,公司开发了GSM/GPRS电能监测管理系统,采用虚拟专用网(V)技术,以移动通信公网为依托,实现了10千伏配电变台电能量实时采集和无线数据传输,该项技术为公司进行线损分析、优化负荷平衡、提高供电质量,以及打击窃电行为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2、存在问题

电网安全生产问题仍比较突出,设备事故时有发生,人身事故也很难实现零目标。大型变压器在线监测技术国内科研机构已攻关多年,但至今仍没有性能价格比比较理想的技术问世。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研究已历经10余年,但至今在技术上没有真正突破。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装置曾在辽宁试用多套,终因可靠性难以持久而以失败告终。除大型变压器突发的放电性和过热性故障外,输电线路污闪、雷击、鸟害、漂浮物、覆冰等造成的故障跳闸,输电线路导线舞动,变电站断路器瓷柱断裂,检修人员习惯性违章作业酝成的事故等,对电网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在经济运行方面,电网的无功补偿和无功优化存在一定缺陷。防窃电的技术手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造成供电网损与国内先进水平有差距。电网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负荷预测技术支撑体系,没有形成10千伏配电变台电能计量数据实时采集传输网体系。没有形成以财务为核心的电网经营动态成本分析体系,仅靠阶段性的会议经济活动分析,很难有效科学调控电网经营策略。作为电网经营企业,建立高度统一、高效运作、有高水平技术平台支撑的经营管理体系,是新世纪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科技管理体制方面,科技成果的试运行维护和推广应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科技项目竣工验收后,移交给生产部门的新系统缺少配套管理制度,对使用人员的培训不到位,造成科技成果发挥的作用和效益大打折扣。某些科技人员在科技项目开发阶段热情很高,对成果后期现场应用缺少跟踪完善意识,不能一抓到底。采用新技术的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公司科技成果数量很多,但真正推广应用形成规模效益的不多。这种局面必须坚决扭转,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强化科技成果的后期管理,大力促进成熟实用的新技术推广应用。

3、发展目标与重点工作

发展目标:

在电网技术方面——

电网稳定控制技术和系统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掌握电网可靠性评估核心技术,建立完整的辽宁输电网到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评价体系,形成统一的可靠性分析累积数据库。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特别是在自然灾害紧急情况下,快速评估电网的可靠性指标。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相量测量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基于G的电网安全监视和稳定控制系统,防止事故连锁反应和大面积停电,实现大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快速解列、故障恢复、功率支援和缩短停电时间。

掌握先进的电网调压控制技术,有效处理电压快速无规则变化和电压缓慢变化多种复杂工况,掌握使辽宁电力系统各点电压全面协调的分层控制技术和区域调压的关键技术,大面积应用先进成熟的控制装置和无功补偿装置,掌握电网网损在线计算与实时控制方法。研究解决由各种非线性负荷或时变负荷造成的电网电能质量问题及改善电能质量的措施。试点采用包括自动适应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变化,以获得最佳保护性能的,基于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的最新的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

调度自动化方面要建成与电力市场支撑系统融为一体的新一代能量管理系统,并形成与能量管理系统共享数据的电能量计量智能系统,投入实时在线动态安全分析功能,广泛应用在线动态功角、电压和频率安全分析软件,合理解决区域负荷平衡对辽宁电网运行经济性影响的技术问题,掌握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协调方法。

在输、变电技术方面——

建立基于GIS的220千伏输变电设备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包括杆塔、线路、变压器、断路器等220千伏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并集成故障测距、雷电预测、污秽监测、可靠性分析、电网稳定、无功优化、绝缘监测、变压器在线监测等系统功能,为辽宁电网安全生产指挥提供现代操作平台。

大型变压器突发故障监测形成在线与便携分级监测体系。凡实验室定期色谱分析出现异常的变压器,应及时安装色谱在线监测装置,若出现故障报警,可紧急采用车载便携式局部放电监测装置,确保大型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变压器烧损事故零目标。在500千伏变电站和220千伏枢纽变电站,以及其他运行不稳定的变电站,安装开关在线监测系统和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等高新技术装备,使变电站安全运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输变电设备优化检修技术体系,以成本效益分析为核心的不同电压等级输变电设备检修策略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RCM)技术达到实用化水平。建立一体化的输变电检修管理系统,解决220千伏变压器无载调压开关的结构缺陷问题,完善主要电气设备状态评估和寿命评估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析系统和数据库。试点建设集测量、保护、控制功能为一体的全数字化分散式综合自动化变电站。

在配电和用电技术方面——

研究集成化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包括:配电网信息采集和配电GIS应用、故障隔离和停电管理、恢复供电和电压控制、设备管理和运行分析、工程协调和维修管理、电量计量和计费管理,报装接电和用户服务。开展配电网电能质量控制技术的系统研究,解决配电网电压自动调节等问题。进一步开展10千伏配电网带电作业综合技术的试验研究,全面提高配电带电作业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推广应用GSM/GPRS电能监测管理系统,并研制小功率集群装置,降低运行费用,实现10千伏变台电能实时监测和移动通信数据远传,形成集用电管理、线损分析、打击窃电为一体的辽宁电网电能监测管理平台。

在电网自动化方面——

20__年以后新建220千伏变电站全部实现综合自动化、紧凑化和无人值班设计。66千伏变电站及其集控站具有生产运行数据采集、监视、显示和远传报警功能,并实现设备运行状态远方监测和安全等级评估。

辽宁14个城市城区全面实现配电自动化。采用负荷转移新技术,实现网络重构和自动恢复供电。适应10千伏配电网架由架空线转为地下电缆通道敷设的趋势,研究开发新的故障定位、分段控制、运行监控等技术。配电网大量采用智能型轻巧箱式变电站和环网开关柜,基于神经元网络理论开发的配电网高级应用软件(PAS)投入实用化,使配电生产运行进入数字化时代。供方负荷管理与需方用电管理(DSM)相结合的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以电能质量控制为核心的“定质电力”技术进入工程化实用阶段。

重点工作: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电力市场体制改革为契机,以拼搏进取的高水平技术和管理专家群体为依托,以改造电力传统技术为起点,以研究、开发、应用高新技术 为主攻方向,以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并实施产业化为基础,以跟踪世界前沿电力技术为动力,为把省公司建成国内一流的电网经营型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管理平台。

以安全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紧密围绕公司生产和经营实际,在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营两个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力度,切实解决带有方向性的关键技术课题。

坚持以集中有限科技资金抓重点项目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思路,每年抓几个重点项目,解决公司几个难点问题。

实行以引进与开发相结合以引进为主的原则。技术创新的重心放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实用的前沿电力技术上,贯彻国家“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政策,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进行高效率的二次开发,以便缩短科研周期,迅速将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树立以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的原则。技术创新取得试点成果后,在电网技术改造中广泛推广应用,以便扩大科技进步的先导作用,形成规模效益。

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加强培养省公司的科技创新队伍。

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

七、信息化

1、现状

省公司已经拥有许多大型的信息处理系统。这些系统在日常运行中积累了大量的行业历史数据,为建立数据库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源。

2、存在问题

省公司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大部分的业务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分散在不同的业务系统或不同业务部门中。对实现省公司信息大集中带来相当的困难,很难对省公司的业务形成一个统一的视图,更难以及时地为公司领导提供有效准确的决策支持。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库系统来进行信息管理。

3、发展目标与重点工作

发展目标: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依靠信息化实现管理创新,提高电网信息化水平。

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将IT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大大提升业务运作的效率,并改变业务运作模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依靠现代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和资源,通过信息化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新的平台,提高企业的综合运作能力,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20__年计划目标——

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信息化建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加强政府有效监管,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提供广泛服务,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加快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

重点加强网络建设,实施省、市、县(区)三级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局域网带宽1000/100Mb,广域网155/100Mb;Internet接入带宽100Mb;采用小型机作为区(县)级主服务器;市级网络采用双路由器;建立全省统一的E-MAIL(电子邮件)系统;建立企业PORTAL(门户)系统。

实施省公司系统三级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工程。建立网络化的信息分类编码系统;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仓库管理系统;采用主流开发模式、统一配置中间件平台。统一配置报表、分析和开发工具软件;统一专业应用系统开发与推广。操作层通过信息化解决报表不准确、数据混乱、手工办公效率之类的问题;管理层通过信息化解决诸如流程重组所引起的组织震荡;战略层利用信息化对核心竞争力进行重新设计。

开展信息安全示范工程。建立全省公司CA认证体系;建立全省公司的数据备份系统(其中两个异地备份中心);建立防火墙、防病毒、漏洞扫描和安全检测系统;建立全省公司安全预警系统。

实施省、市(地)、县(区)三级信息网络视频系统工程。建立省、市二级视频控制中心;建立延伸到区(县)的视频终端系统;在主会场之间建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加强远程教育;升级视频点播服务器,扩展并发用户数。

完成数据中心第一阶段建设。完成网络存储中心的建设。数据中心平台的基础建设工作,包括数据集中的可行性方案确立,试点工作的胜利完成,数据中心软硬件架构完成,基于数据中心的门户平台建立。

20__年远景规划目标——

数据中心建设:

实施集团公司财务模式,实现财务的集中管理,实现和完善辽宁电力的“两全”管理,完成包括电力营销、财务、生产、物资等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集中和财务集成,建立和完善电力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集中并整合其他的业务系统,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实现集团范围内的数据、业务和信息的集成,进入实质性的运营数据中心阶段,确立集团管理模式。

网络系统管理、安全技术研究:

建立全省公司CA认证体系;建立全省公司的数据备份系统(其中两个异地备份中心);建立全省公司安全预警系统;建立信息安全实验室。

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与应用:

推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发展。推出一批以应用为主导、与需求紧密结合的信息化建设示范项目。

ERP建设:

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软件的本质是创新,是一种现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程,实施财务、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实现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经营管理的实时化和运作过程的规范化。从企业实际出发,让IT技术真正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传统企业业务与ERP系统完美的结合,在结合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对在职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每一个员工自觉适应信息化要求,制定适者生存、不知者淘汰的机制;开展企业领导层的培训;加强业务技术骨干的培训;加强各种业务管理人员(操作层)的培训。

重点工作:

通过推动企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相结合,在企业生产、营销和服务的全过程中,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到2015年,全省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如下目标:

建立信息化职能机构和设立企业信息主管(CIO);

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指MIS/MRPII/ERP/CRM/SCM等中的某个或部分系统)的覆盖率为100。

100建立企业网站,多数企业能应用电子商务进行生产、营销及管理。

电力信息网络系统平台。网络智能管理技术开发与应用;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实现网络报表管理及分发;进行语义对象设计工 具及其应用研究和工作流平台研究;建设大规模信息网络实验室,进行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系统、远程信息交换及协议研究与开发。

信息资源及应用技术。进行总体数据规划、信息资源规划,建立辽宁省电力电力公司全域数据模型和应用系统数据模型;建立省电力公司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制定主要编码表;确定省电力公司及各基层单位的数据源。建设具有集成化、网络化的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国际互联网络系统的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研究网络上进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通过网络进行电子资金转帐的技术;在网上使用信用卡支付技术和电子货币支付技术和数据安全技术;进行电力系统的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与应用。

信息安全示范工程。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技术体系总体结构构架研究;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及产品应用分析研究;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试点单位方案研究和实施;电力系统信息安全运行管理机制研究;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的研究和实现;电厂在线生产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方案研究;变电站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的研究和实现;发电侧交易市场技术支持系统信息安全方案研究和实现;电力营销系统信息安全方案研究和实现。

建立集中数据中心,并建立针对分析的数据仓库模型与存储,实现决策分析,实现真正有效的行业经济决策支持。

创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有自有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企业信息化的产品,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优良装备和服务。

培育、建立起一批基本能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咨询、软件及系统集成开发服务企业队伍。

八、财务管理

1、现状

截止20__年末,省公司资产总额532.20亿元(母公司口径,包括重组发电资产),负债总额305.49亿元,资产负债率57.40;全年售电量615.92亿千瓦时(包括向华北售电),实现销售收入234.16亿元,实现利润5.50亿元;净资产收益率2.19,投资收益率6.54;应收电热费12.29亿元;上缴投资收益1.30亿元。全面完成国家电力公司下达的各项资产经营考核指标。

2、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发电资产重组的进一步展开,省公司将陆续剥离发电资产65.08亿元(包括待划转辅业和待出售发电资产)。发电资产重组后,省公司的经济实力和盈利能力将受到重大冲击。调整产权结构和增加盈利能力,是省公司未来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来,城、农网改造等基建工程大规模的资金融入,在增加企业整体实力的同时,也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还本付息能力、资金来源不足和盈利空间锐减的压力。适度减少资本性资金支出,应是省公司未来考虑的问题。

发电资产重组和资本性资金的融入,使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逐年提高。20__年底资产负债率为57.4,20__年预计68,20__年预计回调至60。“十五”期间,企业资产负债率将在临界线浮动;“十一五”期间,企业资产负债率将有所下降。

3、发展目标与重点工作

发展目标:

20__年——

资产总额达629.46亿元[注:(532.20-39.53)*(1 8.51)3包括待划转辅业和待出售发电资产],年平均递增8.51;

年售电收入达288亿,年平均递增8;

实现利润2亿元;

资产负债率达68,控制在70以下;

投资收益率保持1;

净资产收益率0.71;

资本保值增值率101

应收电热费余额控制在12.19亿元。

20__年——

资产总额翻一翻,达941.07亿元[注:(532.20-65.08)*(1 9.15)8,不包括待划转辅业和待出售发电资产],年平均递增9.15;

年售电收入达368亿元,年平均递增5;

实现利润5亿元;

资产负债率达60;

投资收益率保持5;

净资产收益率3.45;

资本保值增值率104

应收电热费余额控制在12.19亿元。

到“十一五”末期,公司各项经营指标均达到一流电力公司标准,利润总额实现5亿元,营业总收入430亿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以下,实现创建一流电力公司的目标。

“十五”期间:售电量按省公司预测值;考虑到城、农网改造等因素,线损率在20__年预计完成数的基础上有所降低,按照6测算;售电平均单价每年提高0.5元/千千瓦时;购电平均单价每年降低0.3元/千千瓦时;固定成本在低于收入增长幅度的前提下保持适度增长;财务费用按照省公司投贷计划,同时考虑资本运作收益测算。

“十一五”期间,售电量按省公司预测值;线损率按照6测算;在不考虑电价调整的因素下,20__年的售电平均单价提高0.5元/千千瓦时;购电平均单价降低0.3元/千千瓦时;固定成本在低于收入增长幅度的前提下保持适度增长;财务费用按照省公司投贷计划,同时考虑资本运作收益测算。

重点工作:

建立一支完整的适应企业现代化管理和改革需要的财会队伍,包括总会计师队伍、财务骨干队伍和财会从业队伍。

构筑现代化财务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完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联网运行,实现财务管理与生产管理的无缝对接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主要业务信息系统的大集成。

完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制订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体制,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财务控制的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方案的顺利实施,逐步实现厂、网价格分离和两部制电价的分步实施,开展竞价上网;初步确定电网输配电价,逐步建立竞争性用户和专营性用户不同的销售电价制度。

电费即时上划和统一调度资金,保证电费及时上划和资金的集中使用。灵活调度资金,“借低还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建立省公司出资人管理制度,明晰企业产权,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加强资本运营管理,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推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九、人力资源

1、现状

省公司现有职工47394人。分布情况见下表:

主业人数全民多经人数支援集体人数内退人数

职工人数29850669659974851

占职工总数6314.112.710.2

从上表可以看出:

在省公司全部职工中,主业从业人数占63,说明减人增效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果,电力企业正逐步实现按定员组织生产;电力系统职工队伍人员分布已发生重大变化,过去以从事电力生产建设为主,现在已出现多种经营局面,从事非主业人员比例已高达26.8;在妥善安置富余人员的各项措施中,实行“内退”的职工比例达到10.2。

按学历(文化程度)分析:

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技校高中初中及以下

人数3795592829458295735886312702

占职工总数0.811.817.512.312.118.726.8

在省公司职工队伍中,具有研究生(硕士)学历的比例仅为0.8,而且大多数集中在省公司机关本部、局办公司和科研、设计、 学校,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高达26.8,有四分之一的职工文化素质处于较低水平。

按专业技术职称分析:省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总数15612人,占职工总数的32.9,各专业技术职称分类见下表:

高级以上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

人数263851367590

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16.932.950.2

上表反映的只是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数,按照“评聘分开”的原则,实际被聘任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要大大小于表中反映的数字。

按技术等级分析:省公司目前生产人员总数为31782人,占职工总数的67,按技术等级分类见下表:

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

人数26540994811251400

占生产人员总数0.081.731.335.412.6

在生产人员中,具有技师、高级技师的数量很少,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级技师已经断档,高级技术工人技能老化现象日趋明显。

2、存在问题

人力资源比例匹配不合理,生产技术人员相对紧缺,管理、党群人员超定员比较突出;人员结构急待优化,高素质、高技能、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缺乏,组织管理冗余大;员工技术技能单一,人员缺乏必要的流动,竞争力弱;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人力资源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公司发展需要差距较大。

3、发展目标与重点工作

发展目标:

职工文化素质的基本要求:初中级生产人员达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水平;管理人员要达到大专文化程度;主要岗位的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要达到本科文化程度。

职工专业技术资格等级比例合理分布: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数比例要提高到占专业人数的40,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比例要提高到40;高级技师、技师的人数比例要提高到占生产人员总数的5,高级工的比例要提高到40。

建设一支专家队伍,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到20__年计划培养选拔50名电网专家,100名专业技术带头人,300名生产技术能手。培养跨专业、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50人,一专多能高技能人才50人。

提高劳动生产率,按5年增长率到20__年劳动生产率达到30万元/人年。

提高职工收入,省公司员工人均年工资收入达到4.2万元。

重点工作:

实现合理定员(省公司现是超定员运行,超定员近33.2),实现企业与办社会职能人员的分离,主导产业与辅组性生产经营的组织和人员的分离。形成机构精简、分工合理,运行高效的现代化管理组织。

打破干部、工人及各种用工形式的身份界限,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做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收入能升能降,动态的劳动用工和聘用制度。

保证员工收入稳步增长,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

结合省公司人力资源队伍现状和企业发展战略,建立适应省公司发展需要的吸引人才机制、稳定人才机制、企业用人机制、减人增效机制、教育培训机制、技能鉴定机制、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内部分配机制、合同身份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干部队伍、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和生产技术工人队伍在电力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使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系列化、制度化、规范化。

强化一流的企业必须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是实现一流企业的基础这样的理念,加大人才的流动率,以提高人才交流来提高省公司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能力。通过聘任制,不断淘汰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环境的各类人员。

十、领导干部

1、现状

近年来,在省公司党组的重视下,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在改革与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有了明显改善,整体素质和活力大大增强;领导干部能力水平不断提高,思想与工作状态呈上升趋势;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领导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健康向上;领导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步伐加快,综合素质较省公司成立前有了明显提高,能基本适应当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干部数量:到20__年底,省公司党组管理的领导干部581人,其中基层240人,占42;机关本部229人,占39;局办公司112人,占19。

职级结构:581名领导干部中,正处级170人,占29;副处级289人,占50;正科级122人,占21。

学历结构:581名领导干部中,研究生学历的72人,占12;大学本科学历的322人,占56;专科学历的152人,占26;中专及以下学历的35人,占6。

本科以上特别是研究生的数量较少,这与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性质和现代化电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低层次学历还占有一定比例。

专业结构:581名领导干部中,电力工程类专业193人,占33;经济管理类专业236人,占41;建筑机械类专业49人,占8;教育卫生类专业36人,占6;其他专业69人,占12。

专业结构以电力生产技术和经济管理专业为主,复合型领导干部较少,尤其是集电力、经济、法律等专业为一身的干部更为缺乏。

年龄结构:581名领导干部中,56岁及以上86人,占14.8;51~55岁129人,占22.2;46~50岁191人,占32.8;41~45岁113人,占19.4;36~40岁53人,占9.1;31~35岁9人,占1.5;30岁以下的为零。

干部年龄以46~50岁之间最为集中,占领导干部总数的32.8%,是现有干部队伍的主体,年龄有些偏大。35岁左右的干部严重不足,仅占7.2%。

2、存在问题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程度不够;

部分领导干部知识贫乏、专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懂经济、会管理的领导干部偏少;

部分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功底较差,学习缺乏自觉性;

部分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比较淡薄,作风不够深入;

领导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梯次结构,在581名领导干部队伍中,35岁以下的只有9人,仅占1.5%,30岁以下的干部数为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进程较慢,有利于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干部交流范围和实施面还比较窄;在干部能上能下,尤其是疏通“下”的渠道方面,思想还不够解放;有效的干部监督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3、发展目标与重点工作

发展目标:

“十五”目标——

领导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活力进一步增强,数量与结构相匹配,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敬业精神、经营意识、能力水平等整体素质有新的提高,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电力市场条件下有效运营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

“十一五”目标——

在“十五”目标的基础上,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廉洁和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队伍。有坚定的政 治方向,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有高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风;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构合理,善经营,会管理,团结协作,廉洁公正,开拓进取,业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队伍;成为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适应市场竞争取胜能力,求实创新,锐意改革,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队伍,胜任建设现代化电网企业目标的需要。

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对于干部队伍,尤其是对领导干部队伍的监督机制,通过完善的制度来保护省公司系统的干部队伍,促进他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更健康地成长。

在政治合格的前提下,努力做到领导干部队伍的梯次配备、专业配套、知识互补、分工科学、最大限度地发挥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功能。

合理配备职数。基层领导班子职数配备的原则是,领导班子中党群设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和工会主席,行政机构一般设一正四副和总会计师,企业规模较大的,可按一正五副配备,供电公司设农电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按照这个标准,每个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总数最多不超过10名。通过换届和干部交流,到20__年80%单位达到标准配置,到20__年100%单位达到标准配置。

优化年龄结构。基层单位党政领导班子,要形成由不同年龄段干部构成的梯次结构,35~45岁的干部要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到20__年45岁以下干部要占一半以上,每个领导班子35岁左右的干部至少要有1名。到20__年40岁以下干部要占一半,每个班子30岁左右的干部至少要有1名。

省公司机关部主任一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应以45岁左右的干部为主体,各部领导班子中40岁以下的干部至少要有1名。

省公司机关处一级领导干部,应以40岁以下的干部为主体。

改善文化结构。要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学历层次,促进知识更新。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都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今后新提拔领导干部,一般应为全日制本科学历。领导班子成员到20__年本科学历必须达到100%,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达20%;到20__年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达50%,其士生毕业占10%左右。

优化专业结构。要注重领导干部的知识更新,通过各种培训,使领导干部成为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工商管理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领导人才,特别要加强分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努力成为分管工作的内行,促进领导干部队伍的专业技术结构更趋合理,形成门类齐全、优势互补的经营管理者群体。

补充后备力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是:解放思想,更新用人观念,切实把培养选拔一大批跨世纪的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努力创造一个能使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环境;加大培养力度,保证源头活水,真正建立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素质优良、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和电力市场发展需要的后备干部队伍。

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与选拔要取得新突破。具体目标是: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切实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构筑省公司领导人才高地。“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组织实施“1331”后备干部培养工程,即重点掌握和培养100名左右正处级后备干部、300名副处级后备干部、每年组织30名后备干部参加党校培训、每年选送10名后备干部到高校和国外培训进行深造。通过培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优秀后备人才到国内外院校和大公司学习、锻炼,提高他们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的能力。

从电力企业实际出发,建设一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能够维护国家、企业和职工利益,善于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务领导干部队伍。从20__年开始,每年送出3~5人进行系统党务知识培训。

重点工作:

提高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进一步做好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

强化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执政水平。

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纪律,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

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抓紧做好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

切实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十一、现代化管理

1、现状

20__年,省公司经营者集团带领广大职工,经过努力拼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完成了电网建设和电力经营的繁重任务,推动了技术进步和新技术的应用,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新成绩,营销现代化和调度自动化取得阶段性成果;多种经营企业改制进展顺利;提高了电网运行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深化了优质服务的内涵,改善了企业的形象,优质服务水平和行风建设再上新台阶;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正建设成效显著;职工思想稳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使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也初步确立了适应省公司实际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在几年的改革实践中,省公司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省公司的发展步入了良性轨道。有关指标对比见表3.9。

20__年度省公司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3.9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辽宁公司浙江公司山东公司

1资产总额亿元532.2716.8818

2净资产亿元226.71291318.52

3净资产收益率2.192.52.51

4利润完成率100102.44110.74

5投资收益上缴率100100100

6对外投资收益率6.857.418.23

7资本保值增值率101. 67104.59103.53

8售电量亿千瓦时601.51966.18934.3

9营业总收入

其中电力业务收入亿元

亿元234.16

229.77385.79

381.86433.90

10实现利润亿元5.59.219.52

11资产负债率57.459.3854.14

12年末职工人数人487405241256680

13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21人均营业收入174.13

14城市用户供电可靠率(市中心 市区 城镇)99.85899.98799.99

15农村用户供电可靠率99.59999.399.8

16220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千米9215130819246

17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万千伏安215043932610

18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无人值班比例6478.47100

1910千伏及以上断路器无油化率74.691.3990.4

20供电线损率5.424.67

2、存在问题与差距

虽然省公司的经营及运营水平在国内处于前列,但是与国内外同业先进企业相比较,企业经营理念与方法、效益与效率、科技含量与技术装备水平、电能质量与服务水平、员工人数与综合素质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

与国内先进省电力公司主要差距:一是人员多、素质还不够高,劳动生产率低,部分经济技术指标落后;二是安全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固,稳定可靠的安全生产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三是队伍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缺乏市场经济所要求的金融、法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依然不够;四是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不论是体制、机制方面,还是公司的管理方面,距离建设现代企业集团,都有很大差距;五是公司内部的工作还很不平衡,企业之间的差距还很大。

与国际先进电力公司主要差距:一是企业的盈利水平不高。辽宁电力有限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比日本东京电力、美国南方电力低的很多;二是科技含量和技术装备水平低。辽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贡献率目前仅为40%,远低于发达国家电力工业70%的贡献率平均值;三是电网结构不合理,部分设备满足不了技术特性的要求、新技术缺乏、电源结构单一。电网发展滞后,部分地区还存在“卡脖子”等问题,特别是配网供电互代能力不强;四是管理水平低,消耗较大。五是人员效率低。辽宁电力公司供电人均售电量仅为美国南方电力公司、日本东京电力的11、18。由于人员多,造成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差距很大。所有这些量上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质上的差距,集中反映了省公司等方面在组织结构、经营理念、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人员素质上的落后。因此通过制定20__年规划,明确目标,加大企业管理力度,实现管理创新,使省公司更安全、更经济、更文明、更高效、更具有竞争力尤为急迫。

3、发展目标与重点工作

发展目标:

将以市场化推动管理科学化,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现代化,以建设现代化电网经营企业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电网结构、科技应用和员工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基础,提高管理资源的运作效率,提高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运作质量,培育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公司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创建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电网经营企业。着力提升企业整体装备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一流的电网与设备、一流的技术与指标、一流的管理与机制、一流的效益与效率、一流的质量与服务、一流的人才与文化”。

重点工作: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权责分明,监督机制健全。建立起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可靠机制和集约化管理机制。

电网基本实现商业化运营,并建立了完善的企业内部模拟市场或模拟法人体制,优化资源配置,企业责任、权利、义务相统一。

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公司决策层等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科学的素养和很高的素质。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各类人才结构合理,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完善激励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

重视公司战略研究与管理。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和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规划和近期实施计划。

重视推行现代化管理。引入国际上先进企业管理系统,提升企业整体管理素质,实现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企业管理效率和用人水平达到国内同类企业先进水平。

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资本运营、内部审计等方面的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并严格执行。依法经营,实现法制化管理,确保生产安全、经济安全。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积极引入国际先进标准,实现标准化管理。

档案目标管理达到国家一级。

建立起有效的科技进步机制,在科技的开发、引进、创新、转化和技术革新、改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拥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

大力推广应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力新技术和适用技术,积极开展节能降耗、状态检修、紧凑型输变电和灵活输电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自动化水平,电网总体装备技术水平接近国内同类企业先进水平。

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城市电网规划与建设等方面,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达到国家和地方法规的要求。

注重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的改革,以国际上先进水平的电力公司为目标,按照国务院“管理年”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实现经营思想与管理观念的创新;经营战略与战略管理的创新;组织结构与管理结构的创新;管理规范与工作流程的创新;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的创新。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20__年要在企业管理方面及企业的内在素质方面,尤其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方面,跻身国际先进电力企业的行列。

十二、企业文化

1、现状

公司成立以来,企业文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在大力普及的同时,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文化理念日趋深入人心,引起更多领导者的重视;

做了大量的企业文化理念征集、提炼工作,尤其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的提炼、培育、渗透,有的单位已初步形成理念识别系统;

所有供电营业窗口使用统一、配套的服务标识,有的单位已形成了自己的视觉识别系统;

制定并认真贯彻职业道德规范、岗位规范和员工行为规范,并形成了一定特色经验,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省公司本部按照创一流要求,将企业文化建设任务分解到有关部门,落实责任人,并做了相关工作;

加强供电优质服务的形象塑造和宣传,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奠定了良好的服务形象基础。

2、存在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整体处于全国同类企业的中游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企业文化体系。

电网建设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5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公布的《2012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将近214万人,预计2012年就业规模将达到265万人,而我国各类高等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每年累计仅能提供8万多名毕业生,这意味着电子商务领域人才缺口巨大。报告同时显示,被调查企业中,18.18%急需电商运营人才,20.45%的企业急需技术性人才(IT、美工),13.64%的企业急需推广销售人才,4.55%的企业急需供应链管理人才,而各类人才都很缺的企业占43.18%。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3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高校名单,全国普通本科院校共879所,普通高职(专科)院校共1265所。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培养学术型通才而言,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特征,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国内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办学方向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1)管理类型,重点突出电子商务管理能力的培养,例如ERP,CRM等课程;(2)财经类型,面向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管理,重点突出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等课程;(3)商贸类型,面向贸易营销的信息管理,重点突出商务运作、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物流与供应链等课程;(4)技术类型,面向电子商务系统研发,重点突出软件工程、网络数据库、操作平台等课程。

2、浙江省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情况汇总

2.1浙江省职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概况

根据调研浙江省42家职业学院,得出结论如下:

2.1.1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比例在调研的高职院校中,开办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占45%左右。

2.1.2电子商务专业归属院系在调研浙江省开办了电子商务的学校中,电子商务专业隶属于经济、管理类院系的学校占80%,隶属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类院系的学校占20%;该比例与本科院校电子商务归属院系情况相类似。

2.1.3电子商务专业开设课程类型其中65%的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既开设商务型、营销型的课程,同时兼顾计算机技术类型的课程。其余35%的学校中,极少部分院校(例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非常注重计算机技术类型的课程,大部分院校(例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非常注重“网络营销与客户服务”和“商务平台策划与运营”方向,也有较少学校剑走偏锋,办学特点非常明显,例如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偏“商务英语”方向。如图三:

2.2办学特色总结

结合以上42家职业学校,具有办学特色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情况汇总如下:

2.2.1实践平台的拓展有2-3所学校的教学实践平台由淘宝网拓展为阿里巴巴网站、敦煌网等,转变C2C经营类型为B2B经营类型,转变国内贸易为国际贸易,让学生的实践平台进一步提升,加大实践挑战难度,教学模式具有一定创新性。

2.2.2学校注册电子商务企业有2-3所学校注册了自己的电子商务企业,例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注册了“企业杭州康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经营干果类、炒货类、蜜饯类、其他休闲食品等产品的经销批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还与多家零售商和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公司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

2.2.3与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有5-8所院校在学校官方网站上明确指出与某些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阿里巴巴、浙大盘石、浙江网盛等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有“阿里班”、“盘石班”、“阿里诚信通班”等挂牌班级。学生毕业后可在阿里巴巴等知名网络公司及工商企业、银行、证券、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工作。

3、广东省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情况汇总

根据调研5所广东3A级别的综合性高职院校(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职业技术学院),得出结论如下:以上5所高职院校都开办了电子商务专业,且都开设在工商管理、财经类院系旗下,其中4所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设置具有自身明显特色:

1.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电子商务基本知识和技能,以网络营销方向为重点的应用型人才。

2.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设立“网店运营方向”,该校电子商务专业为广东省重点专业,自建先进的电子商城校内实习基地、企业电子商务项目实训基地、大型团购实训平台、大型商业化分销实训系统、先进的商务摄影实训室和现代化物流研发中心等商业化的实践场所,形成三年连续和系统化的电子商务实践课程体系。该校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大型公司电子商务业务部、金融机构等部门工作,主要就业岗位:网店店长、网店美工、网店文案、网店项目管理员、网店客服、网上创业为主。

3.广东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目标为:市场营销方面的初中级商务人员,主要面向商业企业,从事销售、采购、营销策划、市场调查、电子商务等业务工作。主要专业课程:《商务礼仪》、《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网页制作》、《营销实务》、《经济法》、《超市经营》等。该课程设置更偏向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类课程,其原因是结合该校的工商类专业优势群及超市实训条件。该校为电子商务专业提供了标准化实训室——营销实训室,营销实训室完全参照现代连锁超市规范运作,营业面积近200平米,各种经营设备一应俱全,使用先进的超市通软件,学生通过实训能够培养商务专业技能、人际关系沟通技能,并且能够很快适应就业后的工作。

4.广东科学职业技术学院偏重商务类型课程,主要课程如下:电子商务职业与岗位认知、客户开发与维护、网络市场调查与策划、网络组建与维护、网站建设与运营、网站图像处理、网络营销与安全、网商创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商务网页设计、创业与职业通用能力等。该校深入校企合作项目,例如:网商创业中心(与珠海市煜晨商贸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CATI电话访问中心(与广东豪森威市场调查公司合作共建)、昊王网络营销中心(与广州昊王皮具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等多个校企共建实训中心,同时与珠海泛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豪森威(市场研究)有限公司、世界华人商贸联谊总会、岭南网商会等多家单位合作办学。

4、展望

电子商务是一门涉及广泛的专业,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滞后性,提高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至关重要。为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在进行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时,应结合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实践性,设置专业课程,做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合理安排,构建特色教学,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应当针对岗位来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笔者认为具体对策如下:

4.1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企业、教师、学生是高等教育中的四个主体,我们要本着“学校提供服务、企业获得利益、教师传授技艺、学生终身受益”的原则开展深层次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4.2拓展实践平台

目前有很多学校让电子商务的学生在淘宝网上进行创业实践,学校可以拓宽教学实践平台,由淘宝网发展为阿里巴巴网、敦煌网等网站,转变C2C经营类型为B2B经营类型,转变国内贸易为国际贸易,让学生的实践平台进一步提升,加大实践挑战难度,同时锻炼外贸等能力。

4.3加强专业项目模块实训

通过对电子商务流程涉及的金融、网络营销、物流、网站建设与维护、网店经营与管理等项目模块在真实环境下的实际操作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为日后独立运行电子商务项目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电网建设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特色教学模式;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

作者简介:徐茹枝(1966-),女,江西上饶人,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副教授;苏林萍(1967-),女,河北定州人,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副教授。(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048-02

随着智能电网、绿色能源席卷全球,电力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电力不但要信息化还要智能化,电力企业将需要大量高水平的既精通信息技术又有电力专业背景的人才,这给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机会和挑战。结合电力大学的大电力特色,为培养智能电网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开展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培养智能电网急需的信息人才,需要开展计算机专业的电力特色教学,首先要开设“电力信息化”课程。

一、我国电力信息化现状及智能电网的目标

电力信息化是指计算机、通讯等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各个环节应用全过程的统称。我国当今电力信息化现状是实施电力工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信息化,[1]包括电力工业规划、设计、施工、发电生产、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电网调度、供电营销、物资及管理等各个环节。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电力信息化的基础,各类电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电力信息化的核心。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是电力信息化的宗旨。[2,3]智能电网将使电力信息化从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智能电网是电力信息化的延续和飞跃。智能电网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新能源变革融合在一起的产物。中国的智能电网目标是分三个阶段推进:2009年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及各环节试点工作;2011年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并自主可控;2016年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分析我国电力信息化现状及智能电网的目标可见,各国探索智能电网建设的先行策略是信息技术应用。为实现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电力企业将需要大量高水平的既精通信息技术又懂电力信息化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电力特色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模式

面对电力行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形势,特别是智能电网席卷全球,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在保有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创建特色,开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电力专业背景为辅的特色教学模式。2010年学校设立了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的教改项目,以实现计算机专业的电力特色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电力特色教学重点要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电力专业交叉点上,电力特色教学的先行策略是由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承担此重任。2010年学校将电力信息化课程列入433门核心课程中。修改后的2008版教学大纲中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这不但要求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的内容不断优化,同时也要求对电力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模式的后行策略是在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改革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群建设,开设代表计算机技术和电力专业最新技术交叉点的“电力云平台”、“电力物联网技术”等课程,并将“电力信息化”、“电力云平台”及“电力物联网技术”三门课程纳入到一个课程群来建设。可见电力大学亟待探索并建立适合计算机专业的电力特色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4]

三、电力信息化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分析

1.电力信息化课程的特点

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涉及面广。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内容涵盖电力工业生产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电网调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课程内容包括发电企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变电站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与智能化、配用电生产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电力信息安全技术及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等。

(2)技术先进前沿。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内容涵盖当今信息和电力领域的前沿技术、热点技术。如在讲解变电站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这部分内容时要详细分析电力领域的热点技术IEC61850。在讲解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与智能化这部分内容时要详细分析信息领域的热点技术SOA和电力领域的热点技术CIM及其在电力调度的应用。在讲解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时要详细分析当今信息和电力领域的前沿技术物联网、智能电网及云平台。

(3)与电力行业实际工程紧密结合。在讲解课程的各部分内容时紧密结合实际工程。如在讲解发电企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这部分内容时紧密结合发电企业的实际工程,如水电站厂级监控系统、火电站的DCS系统、发电厂?SIS系统、发电厂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等。

(4)多学科的交叉。电力信息化课程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背景知识的融合与交叉。在讲解课程的各部分内容时处处是多学科的交叉,如在水电站厂级监控系统中涉及计算机的网络通讯技术,涉及控制领域的PLC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涉及水力发电特性专业背景知识等。

(5)电力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而不断地补充新内容,没有现成的教材。当今世界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非常迅速,如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开展广域全景分布式一体化的电网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研制。在讲解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与智能化这部分内容时就必须补充这部分新技术。

2.电力信息化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没有现成的教材,课程难度大,师资紧缺。从上述分析的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的特点可见,要求老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及电力工程经验。

(2)课程内容与电力实际紧密结合,学生没有现场工程概念,又是多学科的交叉,学生感觉课程难度大且抽象,学习兴趣不足。很多学生很想学好这门课,但他们中只了解信息技术,没有其他学科技术知识的积累。本课程开设在大三的第六学期,很多学生感觉困难后就放弃了,准备考研复习。

四、电力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思想和方法

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是综合应用课程,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改革是必要的,具体措施如下:

1.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通过引进发掘培养人才,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吸纳不同学科的拥有前沿的信息技术、丰富的电力背景和工程经验的老师进入团队,可以根据老师的特长安排讲解相应的章节。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可由若干老师共同完成。由于国内市场几乎没有相关专著和教材,已经组织讲课团队老师撰写并出版电力信息化教材。教材包含当今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最新技术并提供老师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的老师需要及时了解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最新动态的最新技术。除了合作项目途径外,老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合作、进修和交流。通过团队的力量来解决没有现成的教材、课程难度大的问题。

2.补充课程中需要的其他学科知识

鉴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在学习电力信息化课程时先为学生补充必需的计算机控制与通讯基础技术知识,包括计算机控制通道接口技术、PLC技术、串行通讯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及工业以太网技术等。在学习电力信息化的具体相关内容时为学生铺垫必需的电力背景知识和工程背景内容,如讲解水电站厂级监控系统时要先补充水力发电厂相关内容。通过利用一定的学时补充课程中需要的其他学科知识来降低学生课程学习的难度,使学生能快速全面地了解并掌握电力信息化技术。

3.新技术、新理念的引入

由于没有现场工程概念,学生在学习电力信息化课程时会感觉抽象、难以理解,老师有必要与时俱进地将新的技术和理念引入课堂中。例如可以引入当今电力行业流行的先进仿真培训软件,比如三维变电站仿真培训软件,让学生在软件上仿真漫游变电站并模拟各种操作。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模拟接触电力工业现场,建立对电力工业现场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加强学生课后巩固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消化和应用所学知识,可以将新的理念引入课堂中。借鉴西方本科教学及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经验,本课程课后作业巩固环节可以尝试不同于常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每章的作业是查阅与本章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撰写提交小论文,期末每个学生制作PPT文件并开展讨论。

在学生课后巩固教学环节中老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指导本科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时,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查找到需要的优秀文献,如何充分利用校图书馆提供的优质库资源,然后指导学生如何读文献,如何写小论文。要求学生在每章节后阅读15篇以上相关文献资料并提交小论文。教师要认真批阅学生的小论文,总结学生容易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在下次写小论文时提醒学生注意。

4.实施案例教学

新的电力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案与国内外电力发展紧密结合,既具有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用性。此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将理论与工程案例结合,实施案例教学。案例可以来源于实际经典案例,也可以来源于老师们的最新研究的相关成果。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如何将工程应用问题转化为计算机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IEC61850和CIM技术时,要剖析IEC61850和CIM是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中的面向对象技术来建模的。

五、结论

电力信息化是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特色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的电力特色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改革促进计算机专业学生对电力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使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具有自己的特色,以实现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明俊.智能电网热点问题探讨[J].电网技术,2009,33(18):9-16.

[2]孙宏斌,等.面向中国智能输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24(2):2-7.

[3]韩绪鹏,李道霖,尤丹丹.智能电网与高职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18-19.

电网建设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7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电力技术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力技术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一

我于20xx年参加工作,曾从事表计校验、用电检查等工作,现任经营部副部长,负责线损管理、计量管理、用电检查等工作。在几年的实践工作中,我虚心学习、刻苦锻炼,将书本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专业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现将我个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标准设备管理,确保量值传递的准确性。

我们常说计量表计是电力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秤杆子”,那末标准计量设备则是校准“秤杆子”的工具,对电力企业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我局共有标准设备19套,为保证这些设备稳定健康运行,我主持建立了标准计量设备台帐,明确专人管理,定期送检,避免超期服役。对性能不太稳定的便携式单相表校验台,我们每年由生产厂家维护一次,不定期与其它标准做比对,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免造成严重后果。20xx年我们共送检标准设备12套,由于工作到位、措施得力,送检合格率达100,深受电研所领导的好评。

二、搞好表计管理,维护供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

通过营业性普查,我们建立了表计台帐,将计量表计纳入规范化管理。我们确定了电表校验工作流程,由专人对台帐实行动态管理,以保证台帐与实际相一致。表计在校验前先核对台帐,登记工作记录,校验中由微机自动记录误差资料,校验后由专人更改表计台帐;若需换表则出据《计量装置更换记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出据《计量装置退补电量报告书》。这样做的后果,有效的遏制了个别人通过电表做文章、为个人谋私利的不良行为。为保证电表校验质量,我们实行电表校验终身负责制,电表只要被确定为人为调整不合格误差,不论时间多久,都要追究校验人的责任,决不姑息。20xx年,我们共校验电表4741块,电流互感器4814块,超出计划任务56.7,为全局降损节能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狠抓母线平衡管理,消除线损管理的盲区。

一般说,线损由高压线损和低压线损构成,这两级线损均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受到普遍的重视;介于高低压线损之间的母线平衡则很容易被忽略。而实际上,母线平衡是不允许被忽略的,如我局20xx年全年完成供电量2.997亿kwh,若全局母线平衡率由0.5上升到1,全局全年择要多损失电量kwh。母线平衡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计量装置的准确性。为保证站内计量装置的准确性,20xx年7月份,我们将站内计量电表全部更换为多功能电子表,并按照计量规程的规定每季度现场校验一次,确保表计稳定运行。通过此项工作,母线平衡率大大降低,米北、板东两站平衡率由原来的1.5以上降到0.5以内,效果尤为明显。

为及时准确了解站内平衡情况,我们设专人每天都关注各站的平衡情况并每周核算一次,只要发现某个站连续两天平衡率超过05,便立即赶赴现场查找原因;对各站上报的计量故障,我们保证在12小时内人员到位,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20xx年,我们共换表46块,现场校验146块次,处理站内计量故障,确保全局全年母线平衡率在0.5以内。为完成供电量指针,确保经济效益,更换电子表的工作我们凌晨即出发,尽量在用电低谷期工作,首开我局“零点工程”先河。

四、重视现场管理,全力配合降损工作。

现场管理包括定位、验收及多种形式的现场调查等方面的工作。每一次定位或验收,我都要求班组成员认真负责,不能局限于做记录,而要真正参与进去,该把关的严格把关。20xx年9月份,在对四宝革塑有限公司1000kva增容工程进行验收时,我们仔细检查接线,发现了厂家的计量接线错误,防止了一起严重计量事故的发生。

对其他现场工作,无论是用电普查、还是重点调查某些线路、台区,还是调查公用配变的负荷情况,我都坚持实事求是、力争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调查清楚,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我还将现场调查作为自己深入基层、接触第一线的难得机会,通过现场调查,为供电所的同志们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丰富自己的阅历,补充缺少的知识。20xx年,我们共调查线路30条,台区,纠正错误接线11处。

五、优化无功配置,为降损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无功管理是线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无功管理,我不满足于供电所报几张表、填几个数字,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我一方面深入实际、多次到北沙、东阳、大步村等地,从改正无功表接线入手,帮助供电所人员测量用户的无功状况、为用户确定无功补偿方案、检察无功补偿效果;另一方面查阅相关数据、了解无功补偿最新动态,不断补充自己的头脑,为我局无功补偿工作寻求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通过不懈努力,供电所的同志们及不少用电户对该项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去年共增无功补偿量近10000kvar。

电力技术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二

一、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

(10kv及以下)96年9月至97年担负分公司10kv配电线路(含电容器)、10kv用户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由于分公司原来没有整定人员,但自从开展工作以来建立了继电保护整定档案资料,如系统阻抗表、分线路阻抗图、系统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用户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并将定值单用微机打印以规范管理,还包括各重新整定定值的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定值整定计算的管理资料。近两年时间内完成新建贯庄35kv变电站出线定值整定工作和审核工作。未出现误整定现象,且通过对系统短路容量的计算为配电线路开关等设备的选择提供了依据。97年底由于机构设置变化,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开展定值整定工作并顺利完成工作交接。

二、线损专业管理工作

96年至98年9月,作为分公司线损专责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线损统计计算的微机化工作,应用线损计算统计程序输入表码,自动生成线损报表,并对母线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利用理论线损计算程序,准备线损参数图,编制线损拓补网络节点,输入微机,完成35kv、10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为线损分析、降损技术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编制“xx”降损规划,96-98各年度降损实施计划,月度、季度、年度的线损分析,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完成贯庄、大毕庄等35kv站10kv电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线路、过负荷、供电半径大、小导线等线路的切改、改造工作,98年关于无功降损节电的论文获市电力企协论文三等奖,荣获市电力公司线损管理工作第二名。参与华北电力集团在天津市电力公司试点,733#线路降损示范工程的改造工作并撰写论文。

三、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

98年3月至98年11月,作为专业负责人,参与编制《东丽区1998-xx年电网发展规划及xx年远景设想》工作,该规划涉及如下内容:电网规划编制原则、东丽区概况、东丽区经济发展论述、电网现状、电网存在问题、依据经济发展状况负荷预测、35kv及以上电网发展规划、10kv配网规划、投资估算、预期社会经济效益、xx年远景设想等几大部分。为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依据,较好地指导了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

规划利用微机制成演示片加以演示,获得了市电力公司专业部室的好评。

电力技术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三

我叫xxx峰,是热电厂动力车间的一名汽轮机主操,20xx年7月份毕业于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于东力热电厂实习四个月,现于煤化工汽轮机岗位工作。我的技术总结分两大步,一方面对动力热电厂的一些有建设性...

我叫xxx峰,是热电厂动力车间的一名汽轮机主操,20xx年7月份毕业于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于东力热电厂实习四个月,现于煤化工汽轮机岗位工作。我的技术总结分两大步,一方面对动力热电厂的一些有建设性的技术该找进行分析,评论,其目的是借鉴思路,改革创性;另一方面是对煤化工现有的工作环境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使煤化工的发展更有力,更谐和,更加强大。

一东力的建设性意见。

大家都知道,泵类设备是电厂的动力源泉,在启动之前要使其中充满水,这样才能使溪水高度达到绷得允许真空吸入高度,使泵体不振动,不汽化,从而使其安全运行,当离心泵由于建设安装问题,进水口水面低于其中心轴线时离心泵内就会充满空气,而不会自动满水,因此泵内不能形成足够高的真空也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吸入理性泵中西,水泵就无法工作,所以必须先干将空气后才能启动,基于这种情况,一般的做法是在离心式水泵启动前坚硬水,但是,这种做法既麻烦又费时,有没有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呢 三冻冰州动力热电厂的无技术员着提出了一种整改方法:在水奔的进口门前家一个真空光。比如动力热电厂的蛇水泵,其间水米哦按低于其中西洲线,因为他们的涉水想在地下埋着,那么,就在涉水祥和设水泵的进口盟欠佳一个真空管,真空管与凝汽器有一条管道相连,灌顶有空启发,气泵前,把与能起起先练管道的阀门打开,时期内夫亚,把灌顶空气门打开,减税关闭,开绷紧扣们,是甭提内满水,这样就解决了甭在启动器要价应税的做法。

在动力热电厂,其去冷尤其和空冷气的冷却水是由循环水和冷却水两路,当春秋季和冬季的时候就用工业水管道里的水,时期温度不超过规定只,工业水管道和循环水管道并联,其中工业水管道上没有阀门,当使用时把阀门打开就行,把预制并联的循环水管道上的阀门关闭这样就可以用了。

在冬季的时候,因为是热力管道的关系,现场的老鼠比较多,他们要坏电线,造成比较重大的损失,可以使汽轮机跳闸,DCS反映不灵,所以灭鼠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动力热电厂的这些技术改进,或许我们用不上,但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坐视不死班,调处固定思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我所用。

二 煤化工的技术建议

四台锅炉给水泵的出口们都是手动门,高压木管对外供水们也是手动门,根据煤化工人员的配置情况,汽轮机的两台吉佩一个巡检,如果给水泵幽深门题进行切换的话,时间根本不够用,工厂如战场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否则就会给生产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所以,八四台锅炉给水泵的出口们换成电动装置,实现给水泵的远程操作是很有必要的。

除扬弃的高位一流是电动们,很不必要水位+300得高高报警+400的高位一流电动阀门自欺,其实,这很不必要,直接不用电动装置或换成手动阀,一直处于开放状态,+440也是一流作用上完全一样的二用电动门,是一种浪费。还有均压箱的压力自动调节装置设了两个,进口一个,出口一个,其实把调节作用的设为一个出口压力自动调节装置就可以了.给水泵是个高压设备,运行时期轴承需要密封水,但是,我们不知道启动泵前有没有密封水和冷却水。所以,建议在给水泵电机的冷却水管道上加一个压力表,这样检查的时候就方便了许多,也有了保障。

给水泵的密封水是由除盐水泵提供的,这很不合理,就如本月除盐水泵跳闸,由于没有密封水,给水泵也不能维持上水,全场停电,锅炉停炉,水位报警,这样就很危险,后来抢修及时,但是一个工厂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和运气不应有太大联系的。

建议把给水泵的高位油箱改成一个电机装置,给水泵事故连锁,因为水泵一停,高位油箱达不到油循环,基本上都是死油,很难起到良好的冷却作用。

汽轮机的电动主气门应该改成个有利于操作的位置,这样可以实现看表盘操作。

对煤化工的建设性意见。

1安全问题:由于我们大多数员工没有工作经验,所以很容易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使自身的安全,厂里的财产搜到损失,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进行安全演习,由师傅精神示范,而不是空洞的理论教学。

2事故处理:现在,有调试的师傅带我们,所以操作很顺利,事故处理及时,但是人家一走,我们遇见没有见过的情况怎么办?所以建议领导搞一个事故现场处理的演习比赛,既可以活跃气氛,又能提高大家的工作经验。

电力技术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参考四

本人于20xx年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所学专业为工程造价管理。在20xx年9月进入南昌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参加工作至今。在这三年多中,我先后在南昌县供电公司的调度通信所、生产技术科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下面就从专业技术角度对我这三年多来的工作做一次全面总结:

电力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需要职工有良好的自身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我不断学习各种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其特点,了解全地区的配电网运行情况,同时能根据各类电气设备的需要,掌握相关的电工基础、电工材料、高压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能根据现场电气设备运行情况选择最佳运行方式及经济运行方法,根据实际运行经验,正确处理电气系统的设备故障以及系统突发性事故,初步了解班组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提高岗位劳动技能

20xx年9月,我考入了调度通信所,分配到综合班从事调度通信及自动化、设备检修维护等工作。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生产实际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此我努力学习生产调度运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劳动技能,在短短的四个月内,我主动吸收师傅们的工作经验,虚心向他们请教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掌握了通信自动化系统常见故障的维护。

二、从事电网建设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20xx年元月,我被分配到县公司生技科,主要负责输配电线路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此时,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电力需求日益攀升,正是加大电网建设的非常时期。生技科工作量非常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下,我边工作边学习,很快就步入了正规。

首先跟随专业师傅们勤下现场,并对照自己原有的各项知识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各种资料进行专业学习,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对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向老师傅求教,勤思、多做、苦学、牢记。利用较短的时间学会了各种线路的技术要求和参数,弄清楚各个设备的运行原理和铭牌参数,并利用配网调度图分析线路的运行情况,给自己增添了许多工作信心,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我参加了05年城网改造工程、06年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户户通电”工程、07年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户户通电”工程、08年抗冰保电抢险工程、08年农网完善工程、扩增农网完善工程等电网建设工程管理工作。我主要负责线路的设计、概预算编制、施工图的绘制与修改、工程质量监督、结算审核、线路资料的整理,丰富了公司的线路资料。我还参加了08年抗冰保电抢险工作,抢险结束后我主要负责抗冰保电抢险工程结算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工作。08年,我负责了在10kV线路中应用线路在线监测系统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其次,将先进科技手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应用AutoCAD绘制了线路走向图、相序图,交叉跨越图。做到及时更新线路图纸资料,并将新旧图纸进行衔接、更新,使图纸资料与现场相符,与设备相符,进一步完善了线路资料,保证了数据真实性,为真正指导生产管理和逐步实现线路的状态维护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由于国家拉动内需工程的大量启动,公司领导非常重视,我主要负责电网建设工程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工程管理,包括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结算审核、工程资料归档等等。我还参加了国网公司电网工程造价专业资格认证的培训,今年我通过了资格认证的考试。

三、努力学习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丰富自己。20xx年我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选修了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用三年的时间弥补自己的知识空缺。20xx年底我参加了全国造价员的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全国造价员的证书。为了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我重新学习了各种规程、标准、施工和验收规范,按时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

总的说来,在这几年来的电力管理工作中,自己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更能适应现代化电力建设的需求。

以上就是我从事生产运行工作三年多以来的专业小结。总结是为了去弊存精,一方面通过技术总结,在肯定自己工作的同时又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以后的生产和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精益求精,不断创造自身的专业技术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这次资格评审,从另一侧面看到别人对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从而促使自己更加从严要求自己,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水平。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坚信在日常的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请教,自己的业务水平必定能更上一层楼。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限的,学习是不可停止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去,更好在电力建设行业中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企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网建设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8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已成为制约职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的根本问题。本文在分析职校电子商务专业背景及培养意义和人才培养开发思路及培养方案开发步骤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与行业相结合、突出地区特色、动态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职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想。

一、电子商务目前背景与专业培养意义:

(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概况: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 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多种电子通讯方式来完成。现在人们所探讨的电子商务主要是以EDI(电子数据交换)和INTERNET来完成的。尤其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真正的发展将是建立在INTERNET技术上的。所以也有人把电子商务简称为IC(INTERNET COMMERCE)。电子商务分为两个层次,较低层次的电子商务如电子商情、电子贸易、电子合同等;最完整的也是最高级的电子商务应该是利用INTENET网络能够进行全部的贸易活动,即在网上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部分的物流完整地实现,也就是说,你可以从寻找客户开始,一直到洽谈、订货、在线付(收)款、开据电子发票以至到电子报关、电子纳税等通过INTERNET一气呵成。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在经历了探索和理性后,步入务实发展的轨道,为“十一五”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电子商务应用初见成效。电子商务逐步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不断深化,网络化生产经营与消费方式逐渐形成。2005年,全国企业网上采购商品和服务总额达16889亿元,占采购总额的比重约8.5%,企业网上销售商品和服务总额为909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近2%。中小企业成为电子商务的积极实践者,经常性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约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2%。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日益创新,基于网络的数字化产品与服务不断涌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1、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电子认证、电子支付、现代物流、信用、标准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逐步展开。19家电子认证机构获得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近20家商业银行开办电子银行服务,第三方电子支付业务稳步上升。物流专业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40余项电子商务和物流标准陆续颁布,标准推广应用工作进一步深化。

2、电子商务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基于网络的产品、技术与服务的创新能力稳步提升,自主发展态势日渐显现。在线交易、电子支付、电子认证、现代物流等领域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行业、区域及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加快发展,基础电信运营商、软件供应商等涉足电子商务服务,新型业务模式不断涌现。300多所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陆续展开,培养了一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3、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确立了电子商务的战略地位,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明确了发展方向和重点,电子签名法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制定配套措施,加大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力度。全社会电子商务应用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邓寿鹏局长明确指出,中国政府将信息产业从支柱产业提升为主导产业,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信息化建设核心任务,把企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重点。在2001~2005将陆续启动重大信息化工程、包括信息利用工程、基础性国情信息工程、网络化教育工程、数字移动网络信息工程、企业信息化工程、电子商务政务工程、高速宽带网工程、信息安全系统工程、农业信息化工程、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在"十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信息基础结构建设(如网络技术应用、互联网及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等),以及商业信用、网上支付、认证、标准、物流配送、税收、相关法律制定与修改等环境与制度建设。

由科技部组织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技术研究、开发及示范工程”中的《我国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应用环境建设及相关政策研究》课题,于2005年底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二)、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三个因素:

(1)规模化经营程度低

在电子商务领域,是“大而全”还是专业化经营,哪种模式更好一直存在不少争议,两者各有优缺点,其实无论哪一种模式,只要做到规模经营,都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并且获得尽可能多的顾客,从而取得好的收益。

(2)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限制

从理论上说,电子商务代表了最先进的商务模式,节省了大量手工劳动和经营费用,尤其在订单管理、库存管理、顾客关系管理等方面,电子商务的优势非常显著,但拥有了这些基本的商业流程电子化系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自动实现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如顾客服务、在线帮助、营销策略、对用户个人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用户行为和需求的认识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子商务的最终效果。

(3)对电子商务的核心思想认识不深

中国第一个电子商务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李琪教授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人”这一重要思想,但多数电子商务企业至今对此仍然没有深刻的认识。电子商务区别于传统商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企业与用户联系的场所不是实体商场,而是网站界面,网站是由后台技术支撑的,一旦出现技术故障,电子商务就无从谈起,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开展初期,企业往往没有赢利的压力,保持系统正常运行是首要任务之一,正是这种现象形成了技术至上的思想,将技术功能看得重于一切,甚至超过了对一般商业经营原则、用户需求和用户行为等方面的关注。在目前的环境下,对电子商务的核心思想需要进一步加深认识,转变技术至上的观念,将工作中心集中于对用户和市场方面。

(三)、培养方向研究的意义:

1、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增强经济竞争实力,赢得全球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手段。

“十一五”是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速形成经济竞争新态势。电子商务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改变着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正在突破国家和地区局限,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把电子商务作为强化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政策和行动计划,力求把握发展主动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和市场化进程加快,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的必然选择。

2、未来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六个方面的趋势: 

1).纵深化趋势。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将日臻完善,支撑环境逐步趋向规范,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深度进一步拓展,个人参与电子商务的深度也将得到拓展。

2).个性化趋势。互联网的出现、发展和普及本身就是对传统经济社会中个人的一种解放,个性化信息需求和个性化商品需求将成为发展方向,消费者将把个人的偏好参与到商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去。

3).专业化趋势。一是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专业化趋势。今后若干年内我国上网人口仍将以中高收入水平的人群为主,他们购买力强,受教育程度较高,消费个性化要求比较强烈。所以,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垂直型网站及某一类产品和服务的专业网站发展潜力更大。二是面向企业客户的专业化趋势。BtoB电子商务模式,以大的行业为依托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前景看好。 

4).国际化趋势。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将随着国际电子商务环境的规范和完善逐步走向世界。我国企业可以由此同发达国家真正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变我国在市场经济轨道上的后发劣势为后发优势。电子商务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好国外各种资源是一个有利时机。同时,国外电子商务企业将努力开拓中国市场。 

5).区域化趋势。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所反映出来的经济发展的阶梯性、收入结构的层次性十分明显。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上网人口仍将以大城市、中等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BtoC 的电子商务模式区域性特征非常明显。

6).融合化趋势。电子商务将由最初的全面开花走向新的融合,一是同类网站之间的兼并。目前大量的网站属于“重复建设”、定位相同或相近、业务内容趋同,激烈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少数企业最终胜出。二是不同类别网站之间互补性的兼并。国内那些处于领先地位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资源、品牌、客户规模诸方面的优势是相对的,国外著名电子商务企业在扩张的过程中必然会采取收购策略,主要的模式将是互补性收购。三是战略联盟。每个网站在资源方面总是有限的,客户的需求又是全方位的,所以不同类型的网站以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相互协作也势在必然。 

3、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情况

(1)、电子商务人才的紧缺情况:据统计,国际贸易中80%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目前全国有10万左右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其中大部分人虽能利用电子商务手段从事贸易工作,但却没有受过电子商务专业的系统培训。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为200多万人。

(2)、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不同: 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等专业相比,前者更加注重商务活动这一核心,商务是主体,信息技术是为商务服务的工具与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造和提升传统商务,使组织的商务模式由传统为主转向以“电子”为主;后者更加注重于底层应用、系统应用的解决方案。电子商务专业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相比,前者更加注重于讨论宏观规划与商务解决方案,后者更加注重于微观与技术方案。

(3)、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情况:统计显示,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有50.14%的企业已经购买或打算购买实名、搜索竞价等网络推广服务,阿里巴巴网络实名、雅虎搜索竞价、百度、Google已成为国内主流的网络营销工具。据iResearch最近的《2005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份额报告》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达到41.7亿元,是2001年的9倍。预测2006年的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不含渠道商收入)将达到65亿元,到2010年,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7亿。

网络营销人才普遍紧缺,从人才市场的反馈来看,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一直持续上升。百度、Google、网易、新浪等网络公司推出了大量空缺岗位,其中商务运营经理、网络营销顾问、网络销售经理、客户维护经理、渠道销售经理、企业广告经理、商务研究研发工程师、服务营销代表等职位最为热门。

网络营销人才应该是身兼网络技术与市场营销技巧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优秀的网络营销人员应熟悉网络消费行为和心理、搜索引擎排名和网络广告,了解关键词细分市场,清楚点击率和转换率,以及E-newsletter和E-mailing List,甚至链接广泛度和PR值。但是,目前社会上这类人才是凤毛麟角。一方面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专业人才培养不足;另一方面,即使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网络营销经验,也无法适应岗位需求。

二、培养方案的开发思路:

1、专业教学开发的界定:专业教学开发具体规定了专业的培养目标、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等内容。它既是学校开设专业、设置课程、组织教学的依据,也可作为学生选择专业和用人单位招聘录用毕业生的参考。

2、专业开发的基本理念:专业教学开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从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要。要着力解决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比较突出的问题,形成新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要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以任务引领课程的模块化教学。目前职业教育课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课程与就业关联不紧密,学科课程多,就业及工作的相关课程少,教学内容相对企业滞后,学用不一致,学校专业教学还没有完全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充分体现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1)、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组织课程内容

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建构。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内容要反映专业的方面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2)、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确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必须与工作任务相区配,要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划分专业门化方向,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打破“三段式”学科课程模式,摆脱学科课程的思想束缚,从岗位需求出发,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3)、以项目教学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要以典型的项目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老师所设计的项目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

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结合点。专业定位要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尊重学生基本学习权益,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方向,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5)、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课程标准要涵盖职业标准,要选一些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劳动就业有利的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分析其技能考核的内容与要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最终为实现模块化教学打下基础。使学生在获得学历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专业开发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专业教学开发要遵循新的课程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合职业学校的实际,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边开发、边探索、边完善。

(2)、规范性原则:专业教学的文字表达要准确、规范,层次要清晰,逻辑要严密,技术要求和专业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文本格式和内容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专业是建立在学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岗位、职业标准相结合,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以项目教学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要求清晰明确,尽可能地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可操作。

(4)、发展性原则:专业开发要具有前瞻性,能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体现职业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并为本专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培养方案开发的步骤与方法:

1、专业开发的程序

专业开发的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表述,即开发主体、开发过程和工作成果。其中核心是开发过程,包括专业调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等环节。最终形成专业人才需求、专业改革调研报告、课程结构与内容分析等几项内容。

 SHAPE  * MERGEFORMAT 

2、专业开发的方法

(1)、行业、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电子商务行业人才总体上需求量仍旧很大,复合型、开拓型和既有专业能力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新一轮人才招聘中的新宠。据中华英才网专家分析,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日益壮大,企业人员和业务管理的问题将日益凸显,对于中高级人才的需求将会显著增加。

三类紧缺人才:

销售类人才:网络营销人员是目前最为紧缺的人才。网络营销即利用互联网手段达到营销的目的。网络营销涵盖的范围很广,如网上市场调查、网上消费者行为分析、网络营销策略制定、网上产品和服务策略、网上价格营销策略、网上渠道选择与直销、网上促销与网络广告、网络营销管理与控制等等。伴随搜索市场的急剧扩容,Google、百度、微软MSN、Yahoo中国、网易等靠搜索竞价营销盈利的搜索公司,急需大量具有丰富经验的网络营销人员。

客服类人才:网络营销能否成功,取决于客户服务人员对市场的把握与深入的调查分析。首先,他应该是一个文案高手,能够撰写各类营销策划书,设计广告标题与内容,以增加网民的关注度。其次,熟悉人们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制定最适合客户需求的营销模式。其三,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在网络营销人才里面,客服类人才属于多面手,有广阔的知识面,懂互联网,懂客户的需求,对市场学、传播学、消费学,甚至心理学都有所了解。

技术类人才:无论是企业网络构建管理还是网站的开发运营,都需要靠实用型网络技术人才来实现。也就是说,几乎所有拥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IT客户都需要网络技术工程师负责运行和维护。

电子商务使人们可以创造性地应用电子工具来改造和发展传统的商务活动,它是由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法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融而成的学科,因此电子商务学科具有综合性、结构多样性和知识体系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既不同于已有学科的既定模式与成果,也不是各种学科的简单拼凑和组合。以上种种情况分析我们得知开发电子商务专业符合时代的潮流,侧重网络营销是我们电子商务专业的重中之重,如何在专业开发中站稳、站深这正是我们需要大力研究的课题。

(2)、专业工作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专业设置的方向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种综合性学科或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培养出的复合性人才对于很多企业,包括信息调查、市场策划、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网络计算机技术、财务、行政、物流、金融等等在内的工作岗位都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电子商务专业在各行业都有具体的应用。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化商贸理论和电子信息化的专业手段,运用计算机相关应用技术及网络运用技能,从事与现代商务活动相关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网络营销及物流企业信息流管理等工作岗位,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职业技术性应用型人才。

主要设置方向有:网络营销、财务方向、网络策划等三个方向。

电子商务应具有的资格证书:电子商务员、计算机高级操作员、助理电子商务师、营销师、会计资格证书、物流师

(3)、专业改革思路与方法

专业改革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对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为主要指导思想,以“三以一化”作为实施指导思想,在改革中充分发挥“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打破“三段式”模式课程体系。

2)、课程计划的内容和过程都是围绕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展开,而不是学科体系。

3)、整个教学体系都将重点放在能力或技能之上,而理论课也是围绕能力或技能的需要来教学。

4)、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引导、控制、评价学生的整个过程。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获得知识与能力。

5)、以三个大模块作为统领,即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专业方向模块。

6)、体现“双证与两高”,“双证”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高”即动手能力高、知识能力较高。

7)、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使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宽口径、多角色的适应能力。

8)、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创业教育。

9)、实现课程结构的模块化与项目化。

10)、建立一套新的实训体系。

3、课程结构分析

课程结构分析是把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转化为专业课程,形成以专业核心课程构建而成的专业方向。专业核心课程是指以完成某个专业共同的工作任务为目标的课程,这些课程要以不同专门化方向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为基础来设计。专业化方向课程是指在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针对某一就业岗位,以完成某些专项任务为目标的课程。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论文关键词:开发思路 开发方法 结构分析 专业设置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已成为制约职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的根本问题。本文在分析职校电子商务专业背景及培养意义和人才培养开发思路及培养方案开发步骤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与行业相结合、突出地区特色、动态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职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想。

一、电子商务目前背景与专业培养意义:

(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概况: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 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多种电子通讯方式来完成。现在人们所探讨的电子商务主要是以EDI(电子数据交换)和INTERNET来完成的。尤其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真正的发展将是建立在INTERNET技术上的。所以也有人把电子商务简称为IC(INTERNET COMMERCE)。电子商务分为两个层次,较低层次的电子商务如电子商情、电子贸易、电子合同等;最完整的也是最高级的电子商务应该是利用INTENET网络能够进行全部的贸易活动,即在网上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部分的物流完整地实现,也就是说,你可以从寻找客户开始,一直到洽谈、订货、在线付(收)款、开据电子发票以至到电子报关、电子纳税等通过INTERNET一气呵成。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在经历了探索和理性后,步入务实发展的轨道,为“十一五”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电子商务应用初见成效。电子商务逐步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不断深化,网络化生产经营与消费方式逐渐形成。2005年,全国企业网上采购商品和服务总额达16889亿元,占采购总额的比重约8.5%,企业网上销售商品和服务总额为909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近2%。中小企业成为电子商务的积极实践者,经常性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约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2%。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日益创新,基于网络的数字化产品与服务不断涌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1、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电子认证、电子支付、现代物流、信用、标准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逐步展开。19家电子认证机构获得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近20家商业银行开办电子银行服务,第三方电子支付业务稳步上升。物流专业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40余项电子商务和物流标准陆续颁布,标准推广应用工作进一步深化。

2、电子商务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基于网络的产品、技术与服务的创新能力稳步提升,自主发展态势日渐显现。在线交易、电子支付、电子认证、现代物流等领域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行业、区域及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加快发展,基础电信运营商、软件供应商等涉足电子商务服务,新型业务模式不断涌现。300多所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陆续展开,培养了一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3、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确立了电子商务的战略地位,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明确了发展方向和重点,电子签名法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制定配套措施,加大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力度。全社会电子商务应用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邓寿鹏局长明确指出,中国政府将信息产业从支柱产业提升为主导产业,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信息化建设核心任务,把企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重点。在2001~2005将陆续启动重大信息化工程、包括信息利用工程、基础性国情信息工程、网络化教育工程、数字移动网络信息工程、企业信息化工程、电子商务政务工程、高速宽带网工程、信息安全系统工程、农业信息化工程、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在"十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信息基础结构建设(如网络技术应用、互联网及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等),以及商业信用、网上支付、认证、标准、物流配送、税收、相关法律制定与修改等环境与制度建设。

由科技部组织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技术研究、开发及示范工程”中的《我国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应用环境建设及相关政策研究》课题,于2005年底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二)、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三个因素:

(1)规模化经营程度低

在电子商务领域,是“大而全”还是专业化经营,哪种模式更好一直存在不少争议,两者各有优缺点,其实无论哪一种模式,只要做到规模经营,都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并且获得尽可能多的顾客,从而取得好的收益。

(2)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限制

从理论上说,电子商务代表了最先进的商务模式,节省了大量手工劳动和经营费用,尤其在订单管理、库存管理、顾客关系管理等方面,电子商务的优势非常显著,但拥有了这些基本的商业流程电子化系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自动实现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如顾客服务、在线帮助、营销策略、对用户个人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用户行为和需求的认识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子商务的最终效果。

(3)对电子商务的核心思想认识不深

中国第一个电子商务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李琪教授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人”这一重要思想,但多数电子商务企业至今对此仍然没有深刻的认识。电子商务区别于传统商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企业与用户联系的场所不是实体商场,而是网站界面,网站是由后台技术支撑的,一旦出现技术故障,电子商务就无从谈起,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开展初期,企业往往没有赢利的压力,保持系统正常运行是首要任务之一,正是这种现象形成了技术至上的思想,将技术功能看得重于一切,甚至超过了对一般商业经营原则、用户需求和用户行为等方面的关注。在目前的环境下,对电子商务的核心思想需要进一步加深认识,转变技术至上的观念,将工作中心集中于对用户和市场方面。

(三)、培养方向研究的意义:

1、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增强经济竞争实力,赢得全球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手段。

“十一五”是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速形成经济竞争新态势。电子商务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改变着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正在突破国家和地区局限,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把电子商务作为强化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政策和行动计划,力求把握发展主动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和市场化进程加快,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的必然选择。

2、未来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六个方面的趋势: 

1).纵深化趋势。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将日臻完善,支撑环境逐步趋向规范,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深度进一步拓展,个人参与电子商务的深度也将得到拓展。

2).个性化趋势。互联网的出现、发展和普及本身就是对传统经济社会中个人的一种解放,个性化信息需求和个性化商品需求将成为发展方向,消费者将把个人的偏好参与到商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去。

3).专业化趋势。一是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专业化趋势。今后若干年内我国上网人口仍将以中高收入水平的人群为主,他们购买力强,受教育程度较高,消费个性化要求比较强烈。所以,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垂直型网站及某一类产品和服务的专业网站发展潜力更大。二是面向企业客户的专业化趋势。BtoB电子商务模式,以大的行业为依托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前景看好。 

4).国际化趋势。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将随着国际电子商务环境的规范和完善逐步走向世界。我国企业可以由此同发达国家真正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变我国在市场经济轨道上的后发劣势为后发优势。电子商务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好国外各种资源是一个有利时机。同时,国外电子商务企业将努力开拓中国市场。 

5).区域化趋势。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所反映出来的经济发展的阶梯性、收入结构的层次性十分明显。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上网人口仍将以大城市、中等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BtoC 的电子商务模式区域性特征非常明显。

6).融合化趋势。电子商务将由最初的全面开花走向新的融合,一是同类网站之间的兼并。目前大量的网站属于“重复建设”、定位相同或相近、业务内容趋同,激烈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少数企业最终胜出。二是不同类别网站之间互补性的兼并。国内那些处于领先地位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资源、品牌、客户规模诸方面的优势是相对的,国外著名电子商务企业在扩张的过程中必然会采取收购策略,主要的模式将是互补性收购。三是战略联盟。每个网站在资源方面总是有限的,客户的需求又是全方位的,所以不同类型的网站以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相互协作也势在必然。 

3、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情况

(1)、电子商务人才的紧缺情况:据统计,国际贸易中80%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目前全国有10万左右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其中大部分人虽能利用电子商务手段从事贸易工作,但却没有受过电子商务专业的系统培训。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为200多万人。

(2)、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不同: 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等专业相比,前者更加注重商务活动这一核心,商务是主体,信息技术是为商务服务的工具与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造和提升传统商务,使组织的商务模式由传统为主转向以“电子”为主;后者更加注重于底层应用、系统应用的解决方案。电子商务专业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相比,前者更加注重于讨论宏观规划与商务解决方案,后者更加注重于微观与技术方案。

(3)、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情况:统计显示,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有50.14%的企业已经购买或打算购买实名、搜索竞价等网络推广服务,阿里巴巴网络实名、雅虎搜索竞价、百度、Google已成为国内主流的网络营销工具。据iResearch最近的《2005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份额报告》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达到41.7亿元,是2001年的9倍。预测2006年的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不含渠道商收入)将达到65亿元,到2010年,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7亿。

网络营销人才普遍紧缺,从人才市场的反馈来看,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一直持续上升。百度、Google、网易、新浪等网络公司推出了大量空缺岗位,其中商务运营经理、网络营销顾问、网络销售经理、客户维护经理、渠道销售经理、企业广告经理、商务研究研发工程师、服务营销代表等职位最为热门。

网络营销人才应该是身兼网络技术与市场营销技巧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优秀的网络营销人员应熟悉网络消费行为和心理、搜索引擎排名和网络广告,了解关键词细分市场,清楚点击率和转换率,以及E-newsletter和E-mailing List,甚至链接广泛度和PR值。但是,目前社会上这类人才是凤毛麟角。一方面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专业人才培养不足;另一方面,即使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网络营销经验,也无法适应岗位需求。

二、培养方案的开发思路:

1、专业教学开发的界定:专业教学开发具体规定了专业的培养目标、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等内容。它既是学校开设专业、设置课程、组织教学的依据,也可作为学生选择专业和用人单位招聘录用毕业生的参考。

2、专业开发的基本理念:专业教学开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从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要。要着力解决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比较突出的问题,形成新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要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以任务引领课程的模块化教学。目前职业教育课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课程与就业关联不紧密,学科课程多,就业及工作的相关课程少,教学内容相对企业滞后,学用不一致,学校专业教学还没有完全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充分体现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1)、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组织课程内容

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建构。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内容要反映专业的方面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2)、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确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必须与工作任务相区配,要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划分专业门化方向,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打破“三段式”学科课程模式,摆脱学科课程的思想束缚,从岗位需求出发,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3)、以项目教学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要以典型的项目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老师所设计的项目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

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结合点。专业定位要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尊重学生基本学习权益,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方向,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5)、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课程标准要涵盖职业标准,要选一些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劳动就业有利的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分析其技能考核的内容与要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最终为实现模块化教学打下基础。使学生在获得学历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专业开发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专业教学开发要遵循新的课程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合职业学校的实际,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边开发、边探索、边完善。

(2)、规范性原则:专业教学的文字表达要准确、规范,层次要清晰,逻辑要严密,技术要求和专业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文本格式和内容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专业是建立在学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岗位、职业标准相结合,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以项目教学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要求清晰明确,尽可能地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可操作。

(4)、发展性原则:专业开发要具有前瞻性,能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体现职业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并为本专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培养方案开发的步骤与方法:

1、专业开发的程序

专业开发的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表述,即开发主体、开发过程和工作成果。其中核心是开发过程,包括专业调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等环节。最终形成专业人才需求、专业改革调研报告、课程结构与内容分析等几项内容。

 SHAPE  * MERGEFORMAT 

2、专业开发的方法

(1)、行业、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电子商务行业人才总体上需求量仍旧很大,复合型、开拓型和既有专业能力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新一轮人才招聘中的新宠。据中华英才网专家分析,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日益壮大,企业人员和业务管理的问题将日益凸显,对于中高级人才的需求将会显著增加。

三类紧缺人才:

销售类人才:网络营销人员是目前最为紧缺的人才。网络营销即利用互联网手段达到营销的目的。网络营销涵盖的范围很广,如网上市场调查、网上消费者行为分析、网络营销策略制定、网上产品和服务策略、网上价格营销策略、网上渠道选择与直销、网上促销与网络广告、网络营销管理与控制等等。伴随搜索市场的急剧扩容,Google、百度、微软MSN、Yahoo中国、网易等靠搜索竞价营销盈利的搜索公司,急需大量具有丰富经验的网络营销人员。

客服类人才:网络营销能否成功,取决于客户服务人员对市场的把握与深入的调查分析。首先,他应该是一个文案高手,能够撰写各类营销策划书,设计广告标题与内容,以增加网民的关注度。其次,熟悉人们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制定最适合客户需求的营销模式。其三,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在网络营销人才里面,客服类人才属于多面手,有广阔的知识面,懂互联网,懂客户的需求,对市场学、传播学、消费学,甚至心理学都有所了解。

技术类人才:无论是企业网络构建管理还是网站的开发运营,都需要靠实用型网络技术人才来实现。也就是说,几乎所有拥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IT客户都需要网络技术工程师负责运行和维护。

电子商务使人们可以创造性地应用电子工具来改造和发展传统的商务活动,它是由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法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融而成的学科,因此电子商务学科具有综合性、结构多样性和知识体系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既不同于已有学科的既定模式与成果,也不是各种学科的简单拼凑和组合。以上种种情况分析我们得知开发电子商务专业符合时代的潮流,侧重网络营销是我们电子商务专业的重中之重,如何在专业开发中站稳、站深这正是我们需要大力研究的课题。

(2)、专业工作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专业设置的方向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种综合性学科或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培养出的复合性人才对于很多企业,包括信息调查、市场策划、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网络计算机技术、财务、行政、物流、金融等等在内的工作岗位都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电子商务专业在各行业都有具体的应用。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化商贸理论和电子信息化的专业手段,运用计算机相关应用技术及网络运用技能,从事与现代商务活动相关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网络营销及物流企业信息流管理等工作岗位,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职业技术性应用型人才。

主要设置方向有:网络营销、财务方向、网络策划等三个方向。

电子商务应具有的资格证书:电子商务员、计算机高级操作员、助理电子商务师、营销师、会计资格证书、物流师

(3)、专业改革思路与方法

专业改革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对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为主要指导思想,以“三以一化”作为实施指导思想,在改革中充分发挥“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打破“三段式”模式课程体系。

2)、课程计划的内容和过程都是围绕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展开,而不是学科体系。

3)、整个教学体系都将重点放在能力或技能之上,而理论课也是围绕能力或技能的需要来教学。

4)、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引导、控制、评价学生的整个过程。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获得知识与能力。

5)、以三个大模块作为统领,即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专业方向模块。

6)、体现“双证与两高”,“双证”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高”即动手能力高、知识能力较高。

7)、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使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宽口径、多角色的适应能力。

8)、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创业教育。

9)、实现课程结构的模块化与项目化。

10)、建立一套新的实训体系。

3、课程结构分析

课程结构分析是把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转化为专业课程,形成以专业核心课程构建而成的专业方向。专业核心课程是指以完成某个专业共同的工作任务为目标的课程,这些课程要以不同专门化方向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为基础来设计。专业化方向课程是指在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针对某一就业岗位,以完成某些专项任务为目标的课程。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综上分析,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适度、够用”的商务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和操作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在各类中小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电子商务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张金寿.我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电子商务,2005,(12).

孙福春.浅议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途径[J].职教论坛,2005,(6).

杨风召,程超.电子商务人才定位与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3)

薛万欣,李平,李英侠.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人才培养[J].电子商务世界,2003,(9).

综上分析,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适度、够用”的商务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和操作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在各类中小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电子商务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张金寿.我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电子商务,2005,(12).

孙福春.浅议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途径[J].职教论坛,2005,(6).

杨风召,程超.电子商务人才定位与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3)

上一篇:煤矿测量人员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下一篇:地震专业技术人员述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