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5 20:18:37

司机专业技术总结

司机专业技术总结篇1

1.冗员与缺员的矛盾较为突出

(1)冗员较多,富余人员分流难。贵电公司经历了3次大的变革、6家公司共存、多家管理、多种制度的改革,造成了部门机构、管理人员偏多;中层管理人员职责交叉重叠;富余人员多且分流安置渠道少、压力大等复杂问题。按集团公司定员定编测算,目前贵电公司各岗位都存在超编现象,特别是从辅业分流回来的后勤服务人员超编尤为严重。随着集团公司全面清理四、五级公司,从辅业分流回来的人员已经无岗位可上,再加上这部分人中女员工偏多、年老体弱者偏多,导致这些人员很难适应生产岗位转岗需求。

(2)缺员严重,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少。随着贵电公司机组扩容、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公司总体人员虽然富余,但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熟悉大机组、高参数、新技术的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短缺,从事燃运特殊工种的人员也严重不足。冗员和缺员之间的矛盾,造成了现在后勤服务岗人多事少工作效率低、生产技术岗人少事多心态不平衡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司发展。

2.年龄老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贵电公司是1978年筹建的老厂,除了建厂初期有大批量的新员工进入外,近年来新进员工锐减,老龄化问题突出;此外建厂初期用工方式以招工顶职补员方式为主,人员素质较低,人员的专业结构严重失衡。目前贵电公司人员状况分析如下:一是贵电公司40岁以上人员已占职工总数的70%以上,平均年龄为44岁,人员年龄结构日趋老化。二是贵电公司员工中技及以下学历占职工总数的44%;而在大专及以上学历中,后期学历又占三分之二,从整体上看,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三是员工职称技能结构不合理,技术、技能水平偏低(中级职称人员仅占15.3%,高级职称仅占3.45%,高级技工比例为2%)。贵电公司新生力量得不到持续补充,仅靠每年的自然减员,公司员工年龄结构老化、人员素质结构参差不齐的状况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这给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

3.激励机制不完善,骨干人才流失严重

贵电公司在分分合合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薪酬体制不均衡,生产一线人员和管理人员、行政服务人员工资结构、标准不统一,缺乏系统性,激励导向不明确;同时由于员工职业晋升通道不畅,员工感觉升职渺茫,近年来大专院校毕业生、部分经营管理人才、生产技术骨干人员流失严重。自2004年以来,贵电公司新招聘院校毕业生58人,其中调出及辞职17人,占院校招聘人数的29.31%。自2008年至今,从贵电公司调离、辞职的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89人,占职工总数的8%左右。

二、人力资源的突围之路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善贵电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就必须突破重重桎梏,梳理各种关系,构建高效运作机制实现突围。1.精简机构,精心选人自2012年开始,贵电公司根据集团公司和江西公司管控改革工作安排,全面完成了组织机构和人员调整工作。通过此次改革,精简机构,精心选人,优化人员结构。贵电公司减少职能部门管理人员36名,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占职工总人数比例由改革前的10.52%下降到7.33%,优化了岗位配置,同时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了一批能干事、肯干事的优秀人才到中层管理岗位和职能部门骨干岗位,激发了广大员工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工作热情,形成了有生机、有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今后贵电公司将要继续深化管控一体化改革,强化选人用人机制,坚持持之以恒,使之常态化,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2.拓宽分流渠道,优化人员配置冗员问题是贵电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的难点。由于主辅合并,230名原实业公司辅业人员并入贵电公司后安置在后勤服务岗位工作,造成岗少人多、冗员严重的现象。针对富余人员的工作分流,贵电公司积极探索富余人员分流渠道,对生产和服务岗位人员进行了优化调整。首先,贵电公司全面清理劳务用工,清理后的空岗面向服务岗位招聘。其次,贵电公司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认真分析职工队伍素质,开展了与商务运行项目及生产技术相关的多种专项培训,将有技能基础的职工通过专项岗位培训充实到生产一线、商务运行项目及新能源项目。再次,将不能胜任生产现场工作的职工充实到消防保卫等技术含量较低的辅助岗位,替代劳务用工。最后,将通过筛选后留下的人员进一步随岗培训。通过这些分流举措,贵电公司人员配置得到一定优化。3.完善激励机制,用心留人为解决人才流失难题,使员工能安心爱岗敬业,贵电公司应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用心留人。

(1)推进“双通道”人才建设,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贵电公司员工发展原来一般只能依靠行政上的单轨晋升。2013年,根据集团公司和江西公司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贵电公司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实际,启动了“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建设工作,即在行政管理系列通道之外,为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设计了职业发展通道,使一部分专业技术骨干人才,能安心在专业技术通道上获得相当于行政系列的薪酬待遇和体现人生价值。“双通道”建设,开辟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新路子,推动了技术人才专业化、技能人才职业化发展,有效吸引、激励和留住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实现了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双赢。2013年,贵电公司通过“双通道”选拔了一名三级单位技术带头人和一名三级单位技能带头人,给企业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大大激发了技术、技能人员爱岗敬业的热情。通过持续坚持开展“双通道”建设,坚持扩大专业系列人才的选拔使用比例,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立足本职专业岗位,倾心于专业技术发展,从而助推贵电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推行工资制度改革,创新薪酬激励制度。贵电公司现行薪酬体系是双轨制,管理人员实行薪点制,生产一线人员实行年薪制,绩效考核基本不变,从而使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均认为薪酬水平偏低,造成各层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构建高效的机构、建立科学动态的薪酬管理体系,是一个企业实现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老企业唤发生机的需要。在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贵电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依然未能满足企业持续性发展需求。笔者认为贵电公司应在推行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一套富有活力的薪酬体系方面勤加探索与实践。

司机专业技术总结篇2

公司资产总额47.5亿元,净资产6.6亿元。2011年完成新签合同额56亿元,营业收入25亿元。近年科技投入占总收入比率4%。

公司为机械、汽车行业提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总承包、装备供货等技术和服务。结合工程服务和装备供货两大类主体核心业务,公司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和内容为:一是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二是业务建设,具体包括工程服务的标准、流程建立,专业新技术、新标准的正确应用,制造技术中上游产品技术的开拓和应用,各类装备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等。

公司致力于提供可靠、完善、节能、环保的汽车生产工艺和装备,为汽车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服务。在技术集成和创新上是以降低成本、替代进口、节能环保、技术领先为宗旨进行项目研发和产业化,重点是以一流的研发手段,收集、掌握、提炼与创新汽车生产工艺和涂装、焊装和装配专用生产装备方面的核心技术,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为汽车制造业提供具有国际一流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汽车生产专用装备。

创建公司工程中心依托载体打造研发创新、科技服务的平台

2007年,公司成立了天津市汽车制造装备技术工程中心,所属领域为装备制造业,为省(市)级工程中心。其定位是:发挥聚集和辐射作用,提升我国汽车制造装备研发技术水平,汇集一流的研发人才,以自主创新为主,具有国内一流的研发设施和手段,开展汽车生产工艺及涂装、焊装和装配专用生产装备及产品的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工作。为天津和全国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制造装备,并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带动和促进作用。

设立工程中心以来,已完成投资近1.4亿元,建设了3.3万平方米的厂房和实验室、1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和5800平方米的培训中心及附属设施,达到汽车制造装备技术研发、测试、中试和制造条件。工程中心占地137亩,建设有联合厂房、研发大楼、培训中心等研发设施。已购置包括五面体加工中心、立式及卧式加工中心、激光线切割机、三坐标测量仪等在内的各类主要加工、检测设备和精密检测仪器98台(套)。工程中心网络使用规模为500人。

工程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着眼应用,实行以项目为核心,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商品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努力建成一个开放性的创新平台。目前工程中心已建立包括营销生产管理、项目管理、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共80余项。

中心瞄准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以嫁接技术、创新产品为切入点,把利用中汽工程、汽车制造装备生产企业的综合优势作为工程中心工作的重要方式;同时注重利用国际互联网,掌握国内外汽车制造装备技术动态和商务信息。

几年来工程中心培养了大批研发设计人才,目前从事研发设计人员近百人,并与天津工业大学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正在联合进行“车身焊接柔性工作站”课题的开发。

2011年工程中心共立项涂装、焊装和总装技术开发课题19项,申报国机集团科技基金项目2项,分别是“与欧美技术同步的轻型EMS输送技术开发”和“高速往复杆式输送线体开发”。工程中心已经完成国机集团基金项目2项,分别是“反向滑板输送系统(OHS)”和“反向单轨输送机开发”,并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目前正在进行的基金项目2项,分别是“底盘线摩擦线技术开发”和“车身焊接柔性工作站开发”。

工程中心的定位是汽车装备的研发和制造,研发成果已经在许多企业成功转化为生产力,包括中心的会员单位,成果遍布包括位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陕西、海南、辽宁、广东、广西、安徽、山东、内蒙、江苏等全国数十个省市的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汽汽车、长安福特、华晨宝马、广汽自主品牌、江淮、海马、长城等国内主流车企,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确立了中心汽车制造装备技术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2007年成立至今,工程中心共申请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专利21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4项。2011年申请专利1项,授权专利4项,发明专利公示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正在进行中的技术服务项目19项,合同额8.1亿元。

打造实现技术升级、产业转型发展的平台

国内汽车整车制造的“四大工艺装备”(整车装配线、车身焊接线、涂装生产线、冲压生产线)长期以来都靠进口,成本居高不下。“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购买装备的资金总额达到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中购买装备部分的投资占到70%,而购买装备中用于购买进口设备又占到70%。

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所取得的重大进步,中汽工程公司经过近20年的积极进取、不懈努力和自主创新,汽车生产的工艺装备技术也取得了重要进步。在汽车涂装、总装和焊装三大领域已具备与国外公司同台竞争的能力,并参与国际项目的竞标,完全可以替代进口。

公司拥有大批高水平汽车装备生产线的核心技术,其中的57项专利和专有技术主要体现在:

涂装工艺及其装备。一是涂装工艺流程布局技术,二是涂装设备,三是自控系统和机运系统控制,四是控制软件。

焊装工艺与装备。能够依据国情及市场需求,在工艺布局及生产线的设计和制造方面实现柔性和多平台的混线生产的技术;焊装线的自动化和机器人生产技术;高频逆变悬挂点焊机;自主设计焊装线生产及焊接夹具,已掌握三维设计技术和夹具的设计标准;已掌握三维仿真模拟技术并应用于实践;焊接夹具的制造水平、制造质量、检验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

总装工艺与装备。低噪音环保的新型结构滑板输送、摩擦输送、自动往复输送等系统,其可靠性达到98%,运行寿命达到8万小时;滑板内饰线和升降滑板系列化、模块化等。

此外,公司在工业炉窑成套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总承包方面在国内同行业中也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在加热炉窑的全自动控制,数字模拟检测、温控程度、控制能力等相关技术上的集成创新与应用,使公司在这一行业领域的设计和设备总承包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所完成的上海重型机械厂有限公司加热炉、天津赛瑞机器有限公司芯棒和优质合金锻件项目、卡特比勒底盘厂热处理线、天津消防研究所组合炉项目,在行业内得到认可和赞誉。

公司立项报批的节能环保、替代进口的汽车整车生产线装备制造项目曾列为2009年天津市重点项目。主要产品包括白车身柔性自动(机器人)焊接工作站、高频逆变悬挂点焊机、环保型汽车涂装水性漆系统等;特别是水性涂料使用是环保和“绿色”制造工艺,是中国汽车制造业涂装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公司承担的上汽自主品牌项目(主要生产荣威550车型)的涂装车间工程总承包项目中,轿车涂装工艺包括环保型无铬钝化的前处理、无铅阴极电泳底漆、水性中涂、水性基色面漆以及两道罩光面漆,确保了涂装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业主方给予的评价是:中汽工程公司承建的这条涂装线,从整体水平来说完全可与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的生产线相媲美,真正达到了低成本、高质量、环保节能的设计宗旨。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成为从传统的提供设计、承包管理,到拥有工程施工和核心制造的工程总承包和装备供货,发展成为提供汽车工厂工程建设(包括产品选型、厂房建设、装备供货、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试生产指导直至SOP)生产链全过程服务的供应商。

在此基础上,以实现差异化的发展为目标,公司实现转型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更为具备,发展路径与自身业务构成、自身能力和发展目标更为适应,体现着自身的特点。凭借积累的核心技术,在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探索方面,采用合资合作的产业化模式,先后成立四家独资和合资控股公司,产业发展布局更加合理,产业链条更加完善。

通过产业化发展的实际运行,实现对公司主营业务―总承包业务、设备研发、制造和新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显现了公司设计制造、集成的核心能力,增强了客户信任和信心。近年来的高端客户和合同额持续增加,对汽车焊装、涂装、总装工艺和工程技术、项目管理、研发与创新有很大提升。进一步壮大了公司品牌,推进业务升级,拓展业务领域,提升业务层次,增强公司整体竞争能力。促进公司技术开发、专有技术和专利数量持续提高,助推公司向依靠技术创新内生驱动方式转型。成为科技开发基金申请平台,先后获得天津市和国家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产业化发展,2010、2011年实现直接营业收入3.5亿元,支撑工程总承包超过30亿元。

强化基础管理建设推动持续创新的技术和管理平台

在扩大总承包业务的拉动作用下,密切结合市场需求,跟踪国际成熟技术的创新,快速跟进,实现与国外技术同步,力争集成开发和综合优势领先。

加强科研开发,在工程项目中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延伸业务链,提高附加值。装备关键部分的开发和试制,通过试验、试用、改进、稳定后应用于客户,让客户满意。

公司出台了产业化项目的奖励政策,对各工艺部门装备产品的研发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各部门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研、设计,在制造基地进行安装试验,满足用户要求后,进行推广应用。完善后期服务工作,建立了良性的研发项目的运作流程。

传播自主品牌,展示技术实力和项目业绩。在北京、上海先后举办了汽车涂装、总装绿色制造技术交流及现场观摩会、2011AMTS―上海国际汽车(电动车)制造技术与装备及材料展览、全国工程设计科技创新大会和行业展览会,邀请到多家汽车生产厂家参会;通过参观上汽临港项目,展示公司集成创新的业绩,展示了公司技术实力和创新管理能力。

通过实施设立技术开发基金,实施技术开发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成果推广(转化)效益分配办法,加大对科技开发和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和政策保证力度。在全员范围内展开“岗位创新”工作,寻找技术创新、自主创新的突破口。

司机专业技术总结篇3

一、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的理论分析

1 内部化理论

英国的学者巴克莱(Peter J.Buckley)和卡森(Mark.Casson)(1976)及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ll-an.M.Ragman)(1981)提出了市场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认为市场具有不完全性,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就必须使技术、知识等中间产品在公司内部进行流动,以减少较高的市场交易成本,当内部化的过程超越了国家,企业的R&D活动具有初期投入大、风险高而收益不确定的特点,且R&D产品和技术很难通过市场定价,跨国公司为了更好地利用技术优势,采取通过内部化的方法向海外进行R&D投资,在当地设立R&D机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因此R&D全球化实际上是跨国公司技术内部化的一种表现,通过将R&D活动的内部化,跨国公司能够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享受R&D的最大收益。

2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由英国学者邓宁(John H.Dunning)(1977)提出,并于1981年在其专著《国际生产和跨国企业》中作了详尽阐述,他认为跨国公司是否对外投资以及对外投资的方向是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和区位优势(Location Advan-tage)三项优势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折衷理论将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动机归纳为三种类型:市场导向型动机、资源导向型动机和效率导向型动机。跨国公司在海外R&D投资也遵循这三种动机。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设立的以技术本地化为目标的R&D机构主要是市场导向型的,目的是占领东道国市场,并针对东道国市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资源导向型R&D投资则表现为跨国公司利用东道国的R&D资源或技术,例如低成本的研发人力资源等。效率导向型R&D投资主要表现为相互利用对方的R&D设施和科技基础,从技术专业化中受益,形成国际性的技术创新中心。折衷理论对跨国公司R&D的全球化有较好的解释作用。

3 技术开发与技术增长理论

Kuemmerle(1999)是技术开发与技术增长理论的代表者,将跨国公司海外R&D直接投资分为两类;以母国为基础的技术开发型(HBE)和以母国为基础的技术增长型(HBA)。HBE对外投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现有的技术知识,开拓国际市场。在此情况下,影响跨国公司R&D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是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和成长潜力,以母国为基础的技术开发的海外R&D投资的主要职能是:产品的区位适应:产品多元化生产;工艺的区位适应。HBA是为了保证跨国公司的稳定和长期增长,旨在从海外为母国获得新的技术与知识信息,增加母公司的技术存量,从而提高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东道国公共部门和私有机构的R&D投资存量、国内人力资源的质量及有关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等,成为影响跨国公司选择建立R&D区位机构的关键因素。

二、跨国公司在华R&D的新趋势

1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规模和数量迅速扩张

随着跨国公司生产经营本土化的加快,研发活动也日渐本土化,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规模趋向大型化,SUN、松下、诺基亚、宝洁、爱立信、微软、巴斯夫、西门子等世界大型跨国公司都在华设立了独资R&D机构,这些项目的单个投资都在数亿元以上。2008年底,微软公司宣布,将在3年内投入10亿美元,用于微软中国在移动和嵌入式、互联网平台、娱乐及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研发。这是微软公司继2008年初在北京中关村投资近3亿美元建立研发中心后的又一举动。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跨国公司大规模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渐成趋势。

2 跨国公司在华以适用性、专用性研发活动为主,向基础型研发发展

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母国为基础的技术开发,另一类是以母国为基础的技术增长。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大多从事的是以母国为基础的技术开发工作,重点放在面向中国市场的技术应用和技术开发上。跨国公司非常看重中国市场,针对中国市场需求开展的应用开发和技术支持在跨国公司研发活动中占较大比重。如跨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在中国上海建立研发中心,为中国和亚洲市场蓬勃发展的业务提品应用方面的支持,该中心的实验室和产品展示设备将提供应用技术服务并具备一系列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近年来,伴随着外商研发活动对华转移速度加快,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在跨国公司全球研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研发层次和技术水平逐步上升,已有不少研发机构在华从事纺织化学品、化合物、磁技术、信息技术等等基础研究工作。如全球最大的信息管理及储存厂商EMC公司的中国研发中心已正式落户上海,EMC公司表示陆续对华投资5亿美元,与其他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不同的是,EMC中国研发中心不仅针对中国本土化市场研究,还将承担全球市场研发任务。EMC公司拟通过该研发中心实现其从“销售在中国”、“制造在中国”之后,向“设计在中国”的过渡。

3 跨国公司在华实施专利等知识产权战略,强化技术垄断

面对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很多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成立知识产权部,对其在华知识产权活动进行科学化管理。如摩托罗拉在北京成立了大中华知识产权部,主管其在中国内地、台湾和香港的专利事务;IBM和西门子公司也相继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部。这就使国内的企业在模仿和借鉴跨国公司技术时增加了困难。在华跨国公司在加

大研发活动的同时也限制了向我国企业的技术溢出,客观上增强了技术垄断。

2001-2008年在华授予的国内、国外发明专利占各自三种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授权总量的比重如下图,可以看出每年在华的国外发明专利占其专利授权总量的比重维持在约71%~80%之间,而国内发明专利占其专利授权总量的比重一般约在5%~13.2%,从在华专利授权的结构来看,国内与跨国公司拥有的专利在质量上的差距十分明显。这种状况足以说明跨国公司在发明专利这一关键核心技术掌控上的主导地位非常突出。=某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当年国内三种专利授权总量某年在华国外发明专利所占比重=某年在华国外发明专利授权量/当年在华国外三种专利授权总量。

笔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显示的主要国家及地区三种专利授权状况计算统计得出,截至2008年8月在华获得专利授权前五名国家依次是日本、美国、德国、韩国、法国。这些技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以创新为基础,研制尽可能多的先进技术,在我国进行专利申请,抢先完成专利布局。

4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区位和产业集群性趋势日趋加强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科研力量比较集中的大城市,上海和北京两地研发机构数量占全国总数的8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北京、上海拥有丰富的科技人才,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基础设施。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和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已建成内外资研发机构集聚的知识高地。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是一个与全球研发同步的“创新高地”,漕河泾已确立了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航天航空四大支柱产业,独特的产业基础为国际研发机构向漕河泾集聚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目前已有如联合利华中国研究所、3M中国研究中心、思科公司上海研发中心、爱立信亚太研发中心、力克国际先进科技中心、三星Teeh-win上海技术中心、泰科电子上海研发中心、安德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朗讯科技光网络(中国)有限公司、飞利浦创新科技园以及爱立发、佛吉亚、汽巴精化的R&D机构等具有研发功能的外商投资企业。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研发转移的首选地,京沪地区已经形成了研发外包服务的产业集群。

在华的跨国公司R&D机构涉及计算机、软件、通讯、化工、汽车、医药等领域,其中IT行业的研发中心占总数的70%左右。跨国公司在京沪粤三地的投资行业各有特色,如北京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多以IT业为主,集中在计算机、软件、通信、生物技术等领域。化工、汽车、医药行业是上海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主力,如世界500强中的许多化工巨头:巴斯夫、拜耳、杜邦、GE、汽巴精化、道康宁、科达等世界著名跨国化工公司均已在上海建立了研发中心。广州、深圳则以通信领域为主。

5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独资化趋势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也大多以独立法人形式单独注册,出于技术保密和技术领先收益等方面的考虑,越是技术领先的企业,越是倾向于采用独资形式,跨国公司在华的大部分研发项目均是以独资形式存在的。如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下设18个研发中心、朗迅贝尔实验室、联合利华上海研究中心、微软中国研究院及IBM中国研究中心等均采取独资形式。富士通、拜尔、英特尔、SUN、松下、诺基亚、宝洁、爱立信、巴斯夫、西门子等世界大型跨国公司都在华设立了独资R&D机构。跨国公司R&D中心独资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因为:一方面跨国公司更好地保护自身的技术优势,减少对东道国的技术溢出,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已经熟悉,我国政策环境日趋宽松。尽管R&D中心独资化趋势增强,但其均在不同程度上与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的生产制造、销售体系配套,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重要环节,分享全球供应链、知识创新等资源。

6 在华R&D中心在跨国公司发展战略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部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与其全球创新体系紧密结合。如通用电气公司上海R&D中心为公司总部及其他海外分公司提供创新成果。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贝尔阿尔卡R&D中心、松下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等均是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中心。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的R&D中心还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希望通过R&D中心的建立,将在我国的生产制造、研发和运营销售与其全球网络接轨,最终实现一体化运营。

三、我国企业的应对之策

1 加强自主创新,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一个国家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因为跨国公司不可能向我们转让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加强对技术的吸收和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要学习更多的跨国公司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把握竞争的主动权。我国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就必须提高研究R&D投入,在一些重要的技术领域中,应发挥国内企业的整体优势,集中力量、协同攻关、重点突破,并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从而培育一批可以与外商竞争的企业。近年来,华为公司坚持以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费用和43%的员工投入研究开发,并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及基础技术的研究。我国企业只有具备了自主研发能力,掌控了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树立独特的产品形象和美誉度,创建OBM(Ownbrand manufacturing)的品牌。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海尔的生命,海尔自主创新的思路就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海尔自主创新的目标落实到创世界级自主品牌上。截至目前,海尔共参与了19项国际标准的制定,海尔“防电墙”热水器,彻底解决了世界性的环境漏电问题,申请12项发明专利,涵盖了防电墙技术的所有领域,这项技术被列入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国际标准,永不停止的自主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海尔竞争力最主要的源头。

2 增强实力,加强与跨国佘司的技术合作与竞争

我国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应该在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的基础上,与跨国公司开展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融入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强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前后向关联,与大型跨国公司进行技术合作。我国企业可以通过与大型跨国公司建立研发联盟,共同开发先进技术,缩短研发的周期、共同承担开发的风险、享受开发的成果,并抢占行业内技术的制高点。积极利用研发网络获取技术资源,充分利用技术的溢出效应,最根本一点是要提高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否则将无法在一个合适的平台上进行对接。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必须积

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经验表明,通过引入多方竞争,利用“寡占反应”是克制技术锁定的有效方式。“寡占反应”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同一行业中居于垄断地位的寡头企业之间投资行为的相关性和互动性。我国可以通过培育具有实力的国内企业以及引入多家实力相当的外资研发机构强化竞争,通过竞争机制促进跨国公司技术外溢。

3 完善人才激励与培养机制

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需要良好的机制和环境:一是完善国内企业的薪酬机制,研发工作是企业的核心活动,又是创造性劳动,应有完善的激励机制进行配套。公司应设计多种价值分配形式,如职权、工资、奖金、医疗保障、股权、红利及其它人事待遇等,对研发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激励,给员工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鼓励尖端人才自主创业,同时积极吸引海外人才归国创业,这是技术产业化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对此政府应积极采取相关的鼓励措施,如对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对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实行税收减免措施、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以帮助解决其创业初期的资金问题,从而促进先进技术在国内的扩散。三是要立足自己培养,许多跨国公司都创办了自己的大学,不仅对企业员工进行知识技能训练,而且灌输企业文化理念,使职工成为企业的创新源,目前,我国海尔也成立了自己的大学,为企业自主创新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4 建立跨国研发机构

司机专业技术总结篇4

由于以上评价指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难以直接由各指标对不同上市公司或同一上市公司不同时期的综合状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因此,本报告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小上市公司进行技术创新排名。 (见图)技术创新排行榜

技术创新排名结果如表所示,该排名与2010年成长性排名基本吻合。就局部来看,前10名的公司中有4家公司是高成长性公司,而从前60名公司来看,其中有13家是高成长性公司,4家低成长性公司,其余成长性都处于中间水平,分布相对合理。值得注意的是,创新性排名第一的公司其成长性表现反而不佳,处在相对靠后的位置(航天电器002025,成长性排名424)。同时,排名前60的公司无论是研发还是技术人员投入都远高于530家公司平均水平。

技术创新排名与成长性分析

接下来,我们再对技术创新得分排名前2啦的中小上市公司2009―201 0年的成长性排名进行比较。

在技术创新表现较好的20家中小企业中,大部分公司2010年成长性排名在2009年基础上有所提高。其中,四维图新、中航光电,远光软件,歌尔声学、盾安环境、科大讯飞在技术创新和成长性得分两方面表现均好。这类企业往往包含一些共同特征:以科技创新作为公司发展战略导向;较大力度的研发经费和人员投入,保证技术创新投入充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核心技术: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到来,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做好战略部署。整体来看,良好的技术创新水平有利于企业应对外界冲击,保持较好的成长性。

与此同时,存在航天电器、塔牌集团等技术创新得分高但成长性排名反而下降显著的个别企业。个案形成原因可以归结为技术创新投入的合理性与合时性问题。航天电器2010年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率达9.3%,当期排名第28位:塔牌集团2010年的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则达0.848,当期排名第8位。这些企业在高技术创新得分背后,往往存在某一部分技术创新投入比例失调问题,从而削弱了技术创新拉动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种解释是,过高的技术创新投入意味着企业流动资金的大量消耗。特别是对于正处在后金融危机下恢复阶段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会引发资金周转约束,且存在一个研发成功率问题。一旦技术投入在短时间内没有明显成效,势必会影响到企业当期盈利表现,从而使企业资源使用效率下降,影响到成长性高低。

综合可知,企业走出危机的关键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打造核心产品,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厚积薄发。同时,企业应当避免盲目,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科研经费投入,确保恰当的研发人员比例,提高研发成功率,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由于技术创新可以推动供给,对新技术的投入可以在短期起到引领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内需的作用。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政府可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把扩大内需和技术创新同步推动起来。这样既可以加强技术创新的科研基础,也为未来新产业的繁荣奠定经济基础。

技术创新指标体系评价研发费用与技术创新

研发费用:公司进行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必不可少地要投入一定的研发费用。从选取的530家中小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的情况来看,2010年共投入研发费用159.3亿元。研发费用投入最大值为5.59亿元(三钢闽光,证券代码002110),530家公司研发费用平均值为2947,76万元。技术创新排名前60的中小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均值达9686,58万元,而排名处在最后60家公司的研发费用均值仅为1∞万元左右,差额高达96倍左右。与去年相比,各公司基本都加大了研究费用的投入。

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在这530家中小上市公司中,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的最大值为39.30%(久其软件,证券代码002279),530家公司平均值为3.18%。其中排名前60的公司的研发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均值达到9.37%,而后60名公司中由于部分公司年报数据不全,以及一些公司全年无科研费用投入,故不总结计算。显而易见的是排名前60的公司不仅研发费用投入绝对值高于绝大部分公司,而且研发费用相对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也高于530家总体平均水平。

同时,创新性排名靠前的公司研发费用普遍投入较大,但与其成长性匹配度较低。其中研发费用排名第1的公司(三钢闽光证券代码002110)成长性只排到了300名。由于绝大部分公司研发支出所带来的回报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可以预测在未来两三年内,这类公司的成长性会大大提高。

技术人员投入

技术人员:中小上市公司很重视公司研发能力的提高、研发经费的投入及技术人员的引进培养。530家中小上市公司共有技术人员(或者科研人员,研发人员)152625人。技术人员最大值为3191人(雅致股份,证券代码002314),平均值为288人。排名前60名公司的技术人员平均值高达796人,远高于530家公司平均水平。

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从整体上看,中小上市公司的技术人员比例超过全国企业的水平。同时较去年有所提升。530家中小上市公司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比的平均值为19.61%,最大值达90.80%(海隆软件,证券代码002195) 排名前60公司的平均值达到了43.85%,远高于总体平均水平;与排名靠后的公司进行对比。排名后100公司(431―530)的平均值仅为8.32%,低于总体平均水平。

技术人员占总员工数比例在10%以下的最多,有186家,占总体的35.09%;10%―20%的有180家,占总体的33.96%;而20%―30%的相对较少,只有77家,占总体的14.53%;30%以上的公司有87家,占总体的16.42%。

创新性排名前30的公司技术人员人数排名参差不齐,与2010年成长性排名的吻合度也不是很高,例如2010年成长性排名第300位的公司技术人员人数排名到达55名(三钢闽光证券代码002110),可以得出,公司的技术人员数与当年成长性没有决定性的关系,还需要综合考虑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技术先进性,技术领域等因素。

技术人员人均主营业务收入贡献:530家中小上市公司的技术人员人均主营业务收入贡献平均值为896.86万元,最大值为33196.8万元(金螳螂,证券代码002081)。排名前60公司的技术人员人均收入贡献率均值为411.9万元,与均值差距明显。这是由于前60名公司技术人员数明显高于其他公司的技术人员数,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排名前60

公司的技术人员在员工中的相对比例高,而全部公司的技术人员绝对值和相对值都很少。

专利

申请受理专利数量:专利数量作为衡量公司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的又一重要指标,反映了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2010年,530家中小上市公司中申请与受理的专利数量共有6499项,最高的达798项(航天电器,证券代码002025),同时该公司创新性排名位列第一。其中排名前60公司的申请与受理专利数量均值为49.58项。而排名后60公司均值仅为0.32项。

技术人员人均专利数:技术人员人均专利数表示为申请与受理专利数与公司技术人员的比值。530家中小上市公司每10位技术人员人均专利数均值为0.6966项,其中最大值为48.6590项(航天电器,证券代码002025)。排名前60公司的10位技术人员人均专利数均值为2.0879项,远高于530家公司平均值0.6966项。

前60名公司的专利数量以及其在技术人员中的比率均大大高于530家公司的平均值,其专利方面的投入远远走在前列。

关于专利数与成长性排名的关系,前30家公司中都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有专利受理,但可以清晰的看出,有专利受理的公司,其创新性较强。但与2010年成长性吻合度不高,其中创新性排名第1的公司(航天电器证券代码002025)其专利数排名也为第1,但其成长性很差,仅排在424名;可以认为专利技术的研发乃至受理,对企业成长性的帮助也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并不能在专利受理的同一年就对该企业的生产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可以大胆推测,其公司在未来2-5年间成长性会很快,这期间,专利技术的作用才得以显现出来。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行业分布特点,处于不同行业的中小上市企业在~些重要创新指标上存在较大差异。

从行业总体分布来看,在技术创新排名靠前的60家中小上市公司中,来自信息服务行业的公司有13家,占21.67%;信息设备、电子元器件和机械设备行业各有11、10和9家,分别占比18.33%、16.67%和15%。

对于技术创新排名靠后的60家中小上市公司,属于餐饮旅游行业的有10家,占16.67%;化工、商业贸易、轻工制造和金属冶炼各有8.7,6和4家,分别占13.33%、11.67%、10%和6.67%。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看出信息服务和信息设备等行业技术创新程度高,而餐饮旅游、化工等行业创新水平低,轻工制造和建筑建材等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则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况。综合而言,隶属于科技、生物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排名趋前,而化工,轻工建筑等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表现整体偏低,进一步佐证了高新产业的技术变革动力作用。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我国中小上市公司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中击,不同行业中小企业也表现出恢复能力的差异性。

司机专业技术总结篇5

工作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技术人员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技术人员月工作总结范文1通过对9月份的回想,个人觉得收获还是很多的,现总结如下:

一、这个月来主要是协助麦工管理酿造车间,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深入酿造车间,了解车间的重要设备,如振动筛、粉碎机、过滤槽槽箱绞龙、硅藻土烛式过滤机、PVPP过滤机等主要设备。同时通过看车间操作室的电脑操作流程、工艺文件及相关资料,了解各罐体、管道、阀门、泵的作用。因而,相比上个月,现在对酿造车间的设备、工艺流程等还是有了很大的了解。

2)通过每天的例行巡检,知道怎么样去观察、触摸、聆听设备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及时的反应到车间,叫车间的操作工或机修来处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为公司的生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3)9月未开始逐步独立工作,主要处理了以下问题:联系广东省石油化工建设集团公司改造二酿回残酒系统,联系华艺解决二酿的管板裂纹和更换破损视镜,联系远航解决三糖大米、麦芽除石机除石效果不好的问题,联系博雷处理阀门气动头启动缓慢的原因,帮助技术质量部出二发酵母扩培罐平台方案及图纸等。通过这些工作,逐步掌握了怎么样去协调厂家、车间、部门处理和解决问题。

4)继续学习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公司的TPM设备管理、设备操作规程、三体系文件、设备技术员(见习)岗位要求等各类公司管理制度。特别是部门考核新方案,通过学习,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在这个月里,通过协助麦工和他一起处理车间问题,逐步掌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通过自己独立去解决车间的设备问题,知道怎么和车间的人员沟通,掌握问题的关键所在,再和厂家联系,让其出解决方案或排遣人员过来处理。锻炼自己协调、组织和沟通能力。

2)通过对车间日常巡检、TPM的日常管理和对检查主要设备的润滑情况,锻炼了自己设备管理能力。

3)通过编写方案和总结、设备会议纪要,知道了怎样把握问题的重点,锻炼自己应用文写作能力。

三、虽然能力得到提高,但也有很多方面做得不到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这个月相比上个月,和车间领导、技术员、机修和操作工有了很好的交流和沟通,但也有很大的不足,还是继续加强自己的交际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通过做会议纪要,明显感觉自己应用文写作能力的不足,没有深刻的领悟领导的思想,这需要自己不断向领导和同事学习,提高自己写作能力。

3)TPM设备管理制度没有完全了解,因而有时无法知道在现场怎么处理事情,以后要加大对设备管理资料的学习,并积极的用到实践中

总之,不足之处还有很多,自己要积极克服不足,努力提高自己工作能力,争取早日上手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员。

技术人员月工作总结范文2--年10月20日至11月20日,技术部重点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技术质量控制方面

1、对生产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针对气温变化较快,及时对各生产配比进行调整,保证混凝土强度及质量。

2、进入冬施前对各标号混凝土进行试配,与外加剂厂家沟通,要求对冬施使用的外加剂做配方调整,满足生产及质量要求。

3、严格控制塌落度及塌损保证出厂合格率100%。

4、进入冬施期,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冬施混凝土生产及质量控制,主要对水温、骨料温度、混凝土出机温度等进行检测。

二、质量跟踪服务方面

1、做好各种试块留取工作,对砼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跟踪。

并在试块标养的同时留取同条件试块,以便及时掌握混凝土的发展状况。

2、对施工工地进行冬季施工技术交底及每天回访拍照等,做好技术服务及现场取证工作。

3、对工地出现的混凝土缓凝问题与施工方进行沟通协调,原因是天气突然降温导致混凝土凝结时间延长,但不影响混凝土质量。

并及时与外加剂厂家联系,调整外加剂,以满足施工方要求。

三、技术创新方面

1、利用掺一定比例细砂配制的C60等高标号混凝土,其结果达到合格标准并节约了成本。

3、利用办公软件,在调整配合比的同时比对原有配合比,使得在优化配合比的同时更好的控制了材料成本。

四、技术知识的学习与更新

1、及时了解行业新规范的实施,订购最新技术、规范书籍,学习补充新法律法规和行业技术知识。

五、及时准确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技术人员月工作总结范文3本人于201-年任职以来,严格履行计算机工作的岗位职责,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交给的个项任务,先将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表现:能认真学习思想和理论,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能用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积极要求进步,团结友善,明礼诚信。

二、完成本职工作的质和量本人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具有较强的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协调解决有关技术难题。任职期间,较好的完成了单位下达的责任目标。

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拓宽知识领域计算机行业是个飞速发展的行业,计算机技术更是发展的日新月异,因此,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拓展知识领域,进行知识更新,也是形势所迫。为了加强自身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为了掌握计算机更前沿的技术,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与前辈和同事交流学习充实自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加强了在计算机应用中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多的时间内,我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我深知自己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理论基础还不扎实,业务知识不够全面,工作方式不够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得更好,加强理论学习,积累项目经验,做好201-年工作计划,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实践中磨练自己、锻炼自己,成为能在单位中能够独当一面的员工。

技术人员月工作总结范文4时间飞逝,转眼间,做为一名嵩屿码头正式员工已经有半年之久。在这个难忘而又美好的日子里,我深入体会到了大公司的氛围和码头的巨大魅力,目睹了公司一步步走向成熟,看到了码头网络的不断健全和系统不断完善,并日渐稳定,同时,也看到了码头给于计算机技术人员带来众人向往的学和和无限的机遇与挑战,所以,我在此对于过去的工作做下总结。

总结历史。在码头工作期间,我工作认真,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极富工作热情,确实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乐于与他人沟通,和公司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配合各部门负责人成功的完成各项工作,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注重自己的个人发展,不断努力学习网络知识。所以我现在已经能够熟练维护公司的系统和现场设备,包括有线终端跟无线终端等,能处理电脑软硬件所引起的相关故障,能注重大公司的种种流程细节,拥有了一名系统维护员的基本工作技能。

回顾历史。七八月份,是我成为公司正式员工最幼嫩的时期,一直都处在学习阶段,学习码头的系统的种种维护,包括学习无线设备,有线设备、电话跳接和cctv等,同时也参加了防台演练,从中学到了做好本职工作最基本的才能和后勤保障备用工作的实施方法,也学到一些日常的工作经验,包括处理相关问题的方式方法。九、十月份,主要的是维护和稳定系统,并着手整理和完善it设备管理系统。十二月份,参加ccna培训,并处理it设备管理系统合同事务。一月份,和财务部携手整理财务资产标签。从中,自己存在了极其多的问题,我不断的思考与反省,有些问题已得到解决,仍有问题瓶径所在,后来我发现自己的思考力度不够,很多时候碰到问题缺乏冷静思考,心急过度。自己工作经验也有一定的欠缺,同时,自己细心的问题依然有一定的存在,这也造成自己工作效率有所降低,在这种及时性极其强的码头里,时间就是一切,这也就是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前段时间杂念比较多,忘记了自己仍然是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浪费了不少精力和心思。以前上夜班犹多,很多时间都未能利用,以后自己必须摆脱夜晚内心厌学、厌做、厌想的困扰,及时处理和完善工作。

展望未来。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有几个大问题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it设备管理系统拥有极其多的问题,它是我的核心工作,它的完成情况反映着我的工作是否尽职。我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还有,ccna培训完,由于时间等问题,有很多知识未能及时巩固,同时也需要紧抓时间实践操作,并参加实际建设和规划,使自己能更加灵活应用网络知识,并积累处理相关异常经验。同时,自己在今后的一年里,会参加相应的证书考核,不断提升自己,并紧抓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it知识,搭建各种服务器知识,包括自己学习小型机跟提高英语水平。

技术人员月工作总结范文5现在的我已经是一名计算机工程师了,可是回想大学刚毕业时,我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什么都不懂,更别提是计算机工程师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个月后,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懂,在社会上立足很难。

痛定思痛,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我还是要回到校园中去,我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于是我报考了成人教育学院,在成教院里主攻计算机技术,希望自己能够考去计算机工程师,理想就是这么远了,不能太远。

我于--年获得计算机工程师技术资格,从--年元月起,被聘为公司计算机工程师至今。自任现职以来,严格履行计算机工程师的岗位职责,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交给的个项任务,任现职以来年度任职考核全部优秀。

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和实践,不仅专业知识得到了一定的拓展,而且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本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为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成绩。

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拓宽知识领域

计算机行业是个飞速发展的行业,计算机技术更是发展的日新月异,因此,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拓展知识领域,进行知识更新,也是形势所迫。为了加强自身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于--年在微软授权培训中心接受microsoftsql65和microsoftnt4培训,并获得中国微软颁发的双科结业证书;同时,为了掌握计算机更前沿的技术,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年取得国家教委颁发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同等学历硕士学位综合课程考试”合格证书。通过学习,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加强了在计算机应用中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思想政治表现:

能认真学习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能用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积极要求进步,团结友善,明礼诚信,曾于--年公司计算机应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于--年度被公司评为“优秀职工”。现将任职七年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三、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任职七年来,根据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理论水平。

四、完成本职工作的质和量

本人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具有较强的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协调解决有关技术难题,能指导工程师工作和学习。任职期间,较好的完成了公司下达的责任目标。

1、参加撰写公司的计算机与信息工作计划。

2、在--年至--年间,利用三年的时间,进行了公司计算机网络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施工程,使公司企业办公自动化以及生产调度自动化走向现代化的前沿。

3、--至--年年,先后为公司以及下属部门独立编制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软件。

4、受经理的委托,为部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累计授课达数百课时,在授课过程中,自己能将理论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本公司技术人员素质和职工素质,为计算机的普及做了一定的贡献。

5、任职期间,不仅建设了本公司的企业内部与互联网的网站,打开企业的知名度,受到领导的表彰。

6、参与完成了公司项目。

该项目投入使用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年节约资金150万元。

7、主持完成了总公司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

8、--年年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完成了总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取得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使公司服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五、工作业绩:

1、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从事计算机技术工作。

工作中,注重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2、--至201-年,在“公司系统”中,本人进行了部分模块的软件编写工作,该系统经省、市科委鉴定,被一等奖。

本系统的完成,较好的解决了公司问题,取得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技术人员月工作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2020技术员个人月度工作总结范文

2019技术人员年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技术员月度工作总结范文

技术人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5篇

工程技术人员月度工作总结

技术人员工作总结范文

技术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5篇

技术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技术员个人工作总结精选范文5篇

技术人员年终工作总结范文大全【5篇】

司机专业技术总结篇6

一、公司技术队伍状况及加强和稳定技术队伍的做法。

目前,公司一线职工中有各类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69名,占一线职工总数的47.7%,其中高级技师35人,技师30人。公司加强和稳定技术队伍的做法是:

(一)、加大智力投资,重视和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比赛

1、加大投入,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各类培训班。2000年以来,共举办高、中级技术等级培训班、营养配餐等专题培训班等20期,累计培训技术骨干千余人次,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不断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先后选送100余名技术骨干到一些大店、名店、老字号、特色店学习技术,聘请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烹饪大师、名师和技师60多人次到公司现场指导、传技。

3、大力组织开展岗位技术练兵和比赛。公司制定了基层企业每月一考核、公司年度一次大赛的制度,开展技术练兵考核。2004年经比赛层层选拔,公司有7名选手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决赛,有3人进入前10名,展示了公司实力。

(二)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使用,建立健全激励、制约机制。

1、大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物质待遇。近年来,公司连年进行工资改革,加大向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的倾斜力度,不断提高技能工资份额,平均技能工资占相对固定工资部分的30%以上。

2、建立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制度,加强制约机制。公司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对技术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制定了硬性规定:一年内连续两次实操考核分数低于80分,理论考核不及格,下一年度给予降级使用。打破专业等级终身制,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紧迫感、危机感。

3、重视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使用。公司在加强专业技术培训的同时,重视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按照德才兼备、群众拥护、业绩突出的原则,大胆培养起用。如xxx酒店副经理xx、xxx经理xx等,都是从专业技术人员中成长起来的管理者。

二、对服务公司做法的分析

由于公司对岗位技术培训常抓不懈,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使用,加快了人才培养,稳定了专业队伍,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通过培训特别是加强技术考核,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更好地满足了多层次消费需求。

2、把培训、管理和使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抓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了考核、奖惩制约机制,从政治上、经济上关心,大胆提拔使用,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为专业技术人员施展才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用武之地。

虽然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稳定技术队伍,但人才外流是目前公司技术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有二:一是工资待遇问题,虽然公司在工资待遇方面加强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倾斜力度,但与社会同行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管理力度不够,虽然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在落实上还不够,激励和约束机制不足。

三、几点建议

针对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如下:

1、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全体职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只有当企业文化融入到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提高职工工资。激励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等。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特点及个体差异制定激励制度,公司存在人才外流主要原因是由于工资待遇问题,所以要根据工种和对企业的贡献,应定期适当地提高职工工资尤为重要。

司机专业技术总结篇7

A公司为国内一家大型工程公司,公司前身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后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改编为铁道部某工程局所属子公司。该企业拥有市政公用、公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桥梁、隧道、公路路基、水工隧洞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和预拌商品砼专业承包叁级升为二级资质,注册资本金3亿元。在机构编制方面,公司共直管34个项目部及指挥部,机关设置部门16个,其中行政部门13个,党群部门3个,公司领导班子成员15人,机关部门定员98人,实有97人。

企业的总体战略是围绕国内铁路,公路,市政等建筑市场,突出核心区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战略为驱动,走规范管理、创新发展之路,抓调整,控风险,提质量,努力建设系统先进、发展力强劲的优秀建筑工程公司。其业务发展战略是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稳步提高收益,提升专业化水平,形成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基建三大核心市场和房屋建筑、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钢结构加工拓展领域的市场结构。依托已经发展成熟和初具规模的天津、北京、上海、沈阳、延安等城市,扎根当地,开发周边,竞相争先,滚动发展,努力形成多足鼎力、多元发展的格局。该公司的远景规划目标是建设系统内先进、发展力强劲的优秀建筑工程公司。

二、A建筑公司SWOT分析

1、公司外部的机会与威胁

从国际方面看,受中东、非洲持续不断的政治动荡、欧债危机、美国衰退等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主权债务危机冲击市场信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企业生存环境发生巨变,市场形势陡然逆转,世界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形势依然严峻。

从国内情况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明确了稳增长的主基调,虽然2016年投资增速较往年放缓,但投资总量仍然较大。2012年国家批准了贵安新区、天府新区、两江新区、西咸新区、兰州新区以及从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上释放出的郑州新航空港区建设等信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存在不少机遇。铁路市场逐步回暖,新一轮铁路项目含金量高。特别是国务院机构改革,撤销铁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延缓铁路建设进程,但长期看,铁路投资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方向不会改变,铁路主战场的机会仍然很多。随着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对住房的刚性需求依然旺盛。房地产市场还将保持平稳发展,房地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的可能并不大,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企业所在核心领域国内市场现状分析有以下几点。

(1)铁路建设市场。根据发改委运输所完成的《2012―2013年中国铁路发展报告》研究分析,2013―2015年,铁路建设投资需求规模为1.8万亿元,有一批新的铁路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开工建设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铁路4500公里,预计总投资将达5000亿元。

(2)公路建设市场。公路市场需求增速将有所放缓。2011-2020年,国内将建设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20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公路网约8.5万公里以上,覆盖2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

(3)城市轨道交通市场。自2012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共批复轨道交通项目14项,历程419.69公里,车站308座,批准投资2650.19亿元。

(4)房屋建筑市场。2011-2015年,我国将建设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前两年已开工建设1700万套,未来三年,还需建设1900万套,保障房建设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5万亿元左右。

(5)市政基础市场。虽然政府不断规范投融资平台,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状况没有实质性改变,建设资金紧张状况仍没有改观,但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总量有增无减,国家新开工建设不断增多。

2、公司内部的优势与劣势

(1)公司优势

一是人才优势。公司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专业技术力量,稳定操作技能队伍,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员工队伍结构,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紧紧围绕公司人才发展目标,建立了成熟的选人用人机制和规范有序的流动机制,健全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经常性机制,尊重人才成长规律,重视人才在实践中的锻炼成长,积极创造条件做好人才接替,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机制,能够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经营管理干部队伍、专业技术队伍、施工服务队伍,在工程建设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资质优势。公司拥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桥梁工程专业承包壹级、隧道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壹级、水工隧洞工程专业承包壹级等9项资质,与行业同等规模的企业相比,其优势明显,有较强竞争力。

三是技术优势。公司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施工技术、桥梁结构施工技术、城市地铁盾构施工技术和内河沉管隧道技术形成自己较强的专业技术优势,尤其铺架施工技术、无砟轨道技术和海底沉管技术创出自己的品牌。研发了10公里以上长大隧道施工、复杂市政施工及高速公路路面施工新技术。初步形成自己的房建及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体系。积极开展了《内河沉管法隧道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编制,在行业内体现了话语权;软基条件下内河大型沉管隧道综合技术、软岩特长隧道修建技术、桥梁转体施工技术、高速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等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地铁车站及区间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四是专业化优势。公司在城市桥梁、轨道交通、大型下穿地道等方面形成了市政工程专业施工优势;铺架分公司作为集团公司唯一的提运架梁施工单位,自成立以来,完成了6538榀900t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粱提、运、架施工任务,具备了客专提运架梁专业施工优势;无砟轨道分公司先后参加了十多个铁路项目无砟轨道施工,完成单线无砟轨道铺设665km,具备了客专无砟轨道专业施工优势;北京指挥部、建筑分公司在高速公路、跨既有铁路转体桥施工方面已形成专业优势;路面分公司具备了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专项施工能力;隧道分公司逐步培育形成了隧道施工专项施工能力;新组建的中央大道海河隧道项目掌握了跨江过河沉管隧道专项施工能力,公司专业化优势非常明显。

五是项目管理优势。通过实施法人管项目,逐步实现了财务集中管理、设备物资集中采购、资源集中统一调配,项目集约化管理能力不断加强。通过实施以责任成本核算和二次预算分割,兑现责任成本考核,促进责任成本管理不断深入,变更索赔能力持续增强。通过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以在建工程为依托,集中手中有限的资源,发掘潜能,以科技创新和方案优化实现效益最大化。通过近几年大力推进工程队建设,以建成各类专业工程队33个,企业自身施工能力不断加强。通过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使项目管理各类信息及时得到更新,为集中管理和决策提供了依据。通过深入推进项目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项目过程控制,项目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在重难点铁路工程施工中,创造了“高原架梁奇迹”,为企业项目管理提供了先进经验。

六是市场开发的优势。公司具有市政总承包一级资质和公路、房建总承包一级资质及铁路二级总包资质,桥梁、隧道、公路路基、水工隧洞4个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以及预拌商品混凝土专业承包二级资质。现在正在申请路面资质,资质体系覆盖的领域较为广泛,为公司开展生产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是企业文化优势。A公司是具有优良文化传统的施工企业,“老虎团”精神是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也是该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载体和平台。“老虎团”这块品牌经历了30多年的市场洗礼,日益成为建筑市场的一面旗帜,成为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在重点工程的施工中,“老虎团”精神成为迎难而上,开战必胜的精神力量,“青藏精神”、“石武速度”、“援建精神”进一步升华和丰富了“老虎团”精神内涵,唐山地震救援、引滦入津施工、汶川地震过渡房援建、玉树地震捐款、西南抗旱救灾捐款、参与地方建设和公益活动,为“老虎团”品牌不断注入正能量。

(2)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劣势

一是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在不少项目上成为施工瓶颈。有经验且全面的现场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直接造成不少项目现场管理缺位和失控;大部分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停留在表面上,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设备物资管理人员仅仅停留于买个设备或物资,对于管理和降低成本严重缺失。技术、计划、设备物资和财务应该是项目管理的四驾马车,缺一不可,但是绝大多数无法做到这一点;对二次经营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应有的激励和奖惩机制。

二是责任成本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新的责任成本管理办法和变更索赔管理办法执行缓慢,责任成本管理在各项目中开展程度不均衡,个别项目二次责任目标分解不够细致,未达到预期核算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中出现责任预算不深不实,定期分析流于形式,管理台账不健全,数据失真等问题。

三是虽然从公司各项经济指标看,经济运行情况呈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高利低的矛盾仍然存在,盈利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资金回流速度较慢,有息负债压力大,资金链持续紧绷;债权债务持续上涨,总体资产结构有待优化。从经营承揽、完成产值、实现利润、上交款等多口径分析,公司内部各单位之间发展不平衡;毛利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与同行业先进单位比还有一定差距。

四是在风险控制方面。有的业主在工程中滥用权力,拖欠工程款;有的业主干扰工程施工秩序,又不给予补偿;也有出现无力支付工程款使施工企收陷入经济上的恶性循环,承受巨大的经济风险等现象。目前存在工程质量问题、工程款拖欠问题、原材料价格问题等,都与合同履行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个别工程项目在签订合同时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造成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被动。对成本风险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对预算执行不严,不能有效控制项目成本;另一方面变更索赔不够理想,材料价格风险认识不足。对资金风险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保证金、垫资款回收不及时;另一方面是资金集中度仍然较低,应该进一步加强资金的统一调控管理,加速周转,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强大的资金支持体系。

3、对标分析

对标分析,就是找出对标企业的先进指标进行分析,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就是对标企业。本文的对标企业选择的是系统内的中铁十一局M公司、中铁十七局N公司。

司机专业技术总结篇8

【关键词】培养现状;航空机务;需求;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70―03

“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是指毕业后主要从事民航飞机或飞机附件、机载设备等的维护、保养、测试和修理的特种专业技术人才。[1]

“航空机务”工作作为一种特有工种,目前因其良好的就业形势和较高的薪酬为广大上海市民所青睐。作为一种特殊专业及其所对应的正蓬勃发展中的民航运输业,有必要对上海高校目前该专业的办学和培养现状做一个总结并对未来五年的社会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供决策者参考使用。

一 上海市“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现状

经查阅大量资料,目前上海市办有“航空机务”专业的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校企联合、产学合作于1993年挂牌成立的,航空运输学院下辖的航空维修工程系共设有两个专业,均属于“航空机务”的范畴,即“交通运输(航空器械维修)”本科专业和“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科专业。

目前航空维修工程系2006年以前(近5年)均是每年招收一个本科班、一个专科班的学生,大致招生总人数略高于60人,但由于招飞、退学等原因每年实际毕业生人数约50名(2007年该系毕业生为54名)。在2006年,该系第一次扩大招生规模,即在原一个本科班、一个专科班学生规模的基础上又增加招收了一个专科班的学生(30人左右),从而2006级“航空机务”专业学生总人数达109人。

2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目前共有工程力学和飞行器制造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虽然这两个专业不属于所谓的“航空机务”范畴,但其学生近两年就业时每年有20人左右(注:该数据来自于民航用人单位)进入民航系统从事飞机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即机务。

3 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运输系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东海学院)创建于1993年, 后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具有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该学院下辖航空运输系,其航空运输系于2006年开始招收“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科层次的学生,招生人数在40人左右的规模,目前尚未有学生毕业。

4 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

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民航上海中专)成立于1985年,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受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领导,是一所面向民航、服务社会的经济管理类、工科类和服务类兼有的全日制部级重点中专学校、上海市现代化标志性职业技术学校。该校面向全国招生,建校20年来,已经为东航、上航、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及全国各大航空公司、机场及相关行业培养输送了近7000名毕业生,不少学生已成为业务骨干。该校每年98%以上的毕业生被推荐就业。

该校网站上的数据表明“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规模大致每年150人左右。

5 其它

目前,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上海户口的落户问题)在上海的民航企、事业单位不仅在上述高校中招收机务人员,而且在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工科类学校中招收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机电类专业学生(上岗前进行短期飞机机型知识培训),每年大约30人左右(注:该数据来自于民航用人单位)。

统计上述各高校“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就业情况,可以认为上海市各高校每年所招收和毕业的学生数约为300人。

二 上海市“十一五”期间“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在总结了上海市各高校“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后,需要进行上海市飞机维修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在上海,“十一五”期间“航空机务”专业的招生和就业趋势离不开国家民航运输业发展的大趋势,尤其飞机维修业及其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航空维修服务业面临着一个关键的发展转折关口。由于航空维修服务业是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全面开放的行业之一,这意味着中国入世后,将会有更多的外国航空维修厂商到中国投资办维修服务业,而且它们将不再受与中方合资的限制,也没有投资金额、投资年限的限制。中国航空维修业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据统计,2000年世界航空维修市场总收入约500亿美元,今后随着航空业的发展还会继续增加,中国民用航空维修企业若能分一杯羹,将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目前,我国的民航业处于持续高速的发展时期,尤其在上海,有着浦东与虹桥两大机场以及东航、上航等大中小航空企业数家,上海航空业的高速发展对“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既是良好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直接刺激了飞机维修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飞机维修人才的供求矛盾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将会比较尖锐,这个矛盾事关航空公司或飞机维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它也对“航空机务”专业人才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握好“航空机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2]。

1 “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单位分析

上海作为我国三大航空枢纽港之一,民航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作为民航重要组成部分的飞机维修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壮大并在不断的发展当中,进行“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单位的分析是社会需求分析的基础,表1显示了目前在上海的航空运输维修企业单位[3]。

除上述维修企业单位外,在上海还有一系列的外国航空公司办事处、民营航空公司、中外合资企业等,外航办事处有美西北航、全日空、大韩、港龙、国泰、法航、英航等几十家办事处,主要从事其自有飞机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民营航空公司和合资公司如表2所示,毫无疑问,这些单位同样也将是“航空机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4]。

2 未来五年上海市“航空机务”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通过上述分析上海市高校“航空机务”专业的办学情况和上海市“航空机务”专业人才用人单位的概况,未来五年上海市“航空机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清晰可见、跃然纸上,在上述用人单位表格中已经列出每年这些公司大致的需求数量。

(1) 宏观分析

勿庸置疑,未来五年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在民航这个行业上,近几年中国政府从政治和经济等角度考虑从美国波音航空公司(BOEING)、欧洲航空工业公司(AIRBUS)、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和加拿大庞巴迪工业公司(BOMBARDIER)大量的引进飞机。2006年2月14日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会,民航总局副局长高宏峰说:“‘十一五’期间每年将增加近一百多架飞机”,据不完全统计,每引进一架B737飞机,平均需要飞机机务维修人员30名(注:数据来源于行业统计资料和行业经验)来维护和保养飞机的安全与健康。另据中国民航总局预测,今后5年,民航将以每年不少于100至150架的增量引进飞机,到2010年全国民航运输飞机的总量将达到1600架,比2005年净增700架左右,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为例,要满足未来五年因引进新飞机而增加的工作量所需要的维修人员的缺口约为1200人[5],因此,到2010年,我国“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共需2万人左右。而上海市民航方面的中外合资和民营企业较多,需要补充的人才数量是巨大的。

(2) 微观分析

从目前上海地区的“航空机务”专业人才供求关系来看,出现了明显的人才短缺,以致用人单位不得已脱离上海而面向全国高校、职业技术学院、中等专业学校招聘“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等),甚至出现了民航企事业用人单位到传统上非民航行业对口培养高校招聘人才的现象(比如近几年出现的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从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招聘飞机维修人员)。而作为在上海市该专业人才主要输出单位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其所培养的航空机务人才,毕业生每年年底前就较早的被用人单位所“定购”,由于毕业学生数有限,不少用人单位只能扫兴而归。

上述事实表明,“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在上海市社会市场需求量相当大,毫无疑问,如果学生面向全国民航企事业单位就业,其就业前景将更加乐观。

三 对策分析与结论

解决“航空机务”职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可以采取“国家出政策、企业出资金、学校出力气”的办法,加速人才的培养,满足“十一五”期间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综合上文,本文以某学校招生计划为实例来进一步说明为满足“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而采取的招生对策。某校近几年的招生就业情况表明,其所培养的“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在数量上已经不够满足上海市场的需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供不应求现象(该校甚至出现了其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经短期飞机机型知识培训之后被航空公司大量录用的现象)。

面对这种乐观的就业形势,经过严格论证和缜密思考,该校制订的“十一五”期间“航空机务”专业招生计划如表3所示,仅供决策者参考。

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对“航空机务”专业技术人才有着相当大的市场需求,上海市高校有必要扩大该专业的招生量和加大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 常士基.现代民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宋卫杰.民航机务维修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中国民用航空,2005,6(12):20-22.

[3]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网站.航空维修企业单位[EB/OL]. [2007-01-04].

[4] 民航资源中国网.民航招聘信息[EB/OL].

[2007-01-05].

上一篇:保护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下一篇:农机专业技术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