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3 10:49:40

运行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运行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1

一、思想政治方面

本人自工作以来,积极要求进步,注重自身修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拥护改革开放。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同志,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专业基础理论方面

在工作中努力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业务范围,做到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技能相结合;能够系统掌握和正确运用本专业的各种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并正确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能够时刻关注本专业领域内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动向,并能较快的将新的技术成果运用到工程实际当中去。

三、工作能力和经历方面

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工艺专业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制定合理的工艺设计方案,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技术总结等;能够独立承担大型项目和复杂工程的技术分析,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任务,具有分析和解决工程中疑难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指导助理工程师进行复杂工艺设计的能力。

四、主要业绩和成果方面

在工作中踏实勤奋、严以律己、敢于挑战。担任了多个项目的工艺专业的主要设计人。涉及的类型有常规及智能变电站、风电、光伏、火电厂等,其中绝大部分已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取得了单位领导和建设单位的一致好评。在工作中主持或者参与完成国内外工程项目约40多个。其中参与的赤峰白音诺尔-浩尔吐66kV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年获得河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66kV阿北-玛尼吐输电线路新建工程2016年获得河南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

五、技术水平方面

我十分重视知识的更新和补充,培养多方面的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更好的业务技能做好本职工作。自参加工程项目以来,除自学外,还多次参加相关知识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将平时学到的东西充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同时勇于探索新技术,掌握新方法,把在项目开发建设中学到的、看到的、听到的,结合自己的知识,加以总结和改进,抛弃一些过时的、不合理的技术方法,采用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新技术、新工艺。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积极进取,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经常翻阅一些技术书籍,积极参加更重要培训,努力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工作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要走的路还很长,自身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改善,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严格要走自己,保证工程的质量,按时提供项目成果,确保企业顺利建设运行,回报社会。

运行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2

一、云南交通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1.交通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根据近年来云南省交通运输业就业人数及《云南省“十二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云南省公路网规划(2005-2020)))《云南省水路交通发展规划(2014-2030)》等,对云南省近期(2020年)和远期(2030年)交通运输业就业人数进行了预测,并结合各类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密度,对云南省近期(2020年)和远期(2030年)交通运输业人才需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云南省交通运输业就业人数、人才密度及人才需求均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近期(2020年)和远期(2030年)云南交通运输业人才需求分别为7.14万人和7.86万人。

2.交通专业人才补充需求分析

交通专业人才补充需求包括年均需新增专业人才和年均退休专业人才补充两部分组成。将云南省交通专业人才需求预测结果与现状交通专业人才数量对比,2030年之前每年平均需新增交通专业人才1000左右。参加工作年龄平均按22岁计算,退休年龄按男60岁、女55岁计算,平均退休年龄按58岁计算,则在岗年龄段平均为22-58岁,人均工作36年,年平均退休人数占在岗专业人才总数2.8%。按此计算,平均每年交通专业人才退休人数约为2000人。将云南省交通运输业人才年平均新增人数与退休人数相加,即可得到2030年之前平均每年需新补充交通专业人才约3000人。

二、云南交通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专业优化分析

1.交通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100所示范高职院校之一,具有较好的办学基础。2014年,招生专业共47个,招生总人数为3660人。其中,交通运输类专业23个,招生总人数为2020人,占招生总人数的55.2%;其他专业24个,招生总人数为1640人,占招生总人数的44.8%交通运输类专业及招生人数详如表2所示。

从云南省交通专业人才需求规模来看,交通专业招生人数2020人,与2030年之前平均每年需新补充交通专业人才约3000人相比,少近1000人。由此可见,未来一定时期云南交通专业人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交通运输类专业招生规模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2.优化专业结构设置

交通运输人才供给结构要满足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以满足现代交通业发展对交通运输人才的需求。从2014年招生专业结构来看,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运输类专业主要涉及公路、汽车、工程机械、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物流运输等23个专业,占招生总人数的55.2%,但仍不能满足交通运输行业对专业人才结构的需求,占招生总数的比例也相对偏低。为更加适应交通运输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可在保持原有专业基础上,针对交通行业方面增加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信息化技术、交通环境保护设计、交通水土流失防治技术专业,水运方面增加轮机工程技术、港口工程技术专业铁路方面增加铁道工程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航空运输方面增加航空运输管理与服务专业。新增专业具体招收人数可循序渐进,第一年可招生40人,之后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逐步调整增加。经过新增9个专业数年招生后,交通运输类专业稳定在犯个左右,招生人数稳定在2400-2800人,招生人数比例占全校招生人数的60%-70%。

三、云南交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策措施

1.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交通运输行业对交通人才的需求包括多个方面,工程管理岗位有项目经理、总工程师、技术部门经理、专业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专业技术岗位有技术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等,执业资格方面有注册结构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区域高等交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以服务区域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行业岗位需求为参照,以提高业务能力为基础,培养具有扎实交通运输行业理论知识、熟练专业技能、较强实践与创新能力、良好职业素养的交通专业人才。

在交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形式,采取灵活开放的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落实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理念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与企业岗位的衔接。目前,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签订了联合办学和就业协议,初步形成了工地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的“四合一”办学特点。这种办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竟争力和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有利于实现招生、人才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联合建设专业实习基地、联合培养人才,开展人才培养定制等措施,打开了校企合作新局面。

2.构建以培养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交通人才是时展的需要。课程体系设置及采取的教学模式是专业人才培养关键环节。传统教学模式以学校为阵地、以课堂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需求,仅在课堂上练不出实用的专业技能,也提升不了综合职业能力。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交通职业院校应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应在广泛开展调研、跟踪交通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以培养交通专业技能为核心,调整专业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将学习过程、学习环境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落实让“需要工作的人成为工作需要的人”的办学理念。同时,由师生共同确定学习需要达到的技能目标,并以此来引导和组织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良好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精神的形成。

3.构建以学生评教为主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教学实践的导向,只有建立与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促进以培养交通专业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职业院校在制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应按照专业技能职业能力评价与非专业技能职业能力评价同步、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评价同步、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同步的思路,从教书、育人、传技三个方面构建了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运行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3

然而,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相比,交通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却相对滞后,满足不了综合运输体系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标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新要求。因此,如何建立适应综合运输体系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为全面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已成为交通行业管理部门和交通职业教育部门的重要课题。

一、江苏交通人才发展现状

近年来,江苏交通积极实施“科教兴交、人才强交”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各项改革,重点加强高层次、高技能、紧缺型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升人才素质,不断改善人才结构,优化人才环境,交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2008年底,江苏交通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超过2000人,其中正高140人;42名高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44名高级专家入选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2名高级专家被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全省技师及以上的高技能人才约有3000人。但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全省交通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现有人才队伍建设与江苏交通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人才队伍结构欠合理。综合运输体系的快速发展,需要和依赖一支具有较高依法行政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交通管理人才队伍,需要成百上千的技术专家和创新人才队伍,需要数以万计的工作在基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是交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过江大桥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许多现代化交通机械设备的管理与使用也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但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交通人才资源总量中,各类管理人才约占27%,专业技术人才约占31%,技能型人才约占42%,还没有形成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较合理的宝塔型结构,尤其缺乏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所需的大量高技能人才。

二是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十一五”以来,江苏理清了“三个一体化”和“三个有机衔接”的较为系统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思路,以及加强大网络、大通道、大枢纽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重点,在继续优质高效推进公路建设的同时,江苏内河航道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港口建设快速推进,机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铁路、水运和航空的快速发展,急需一支与之相适应的交通人才队伍。但目前,在江苏交通专业技术人才中,公路类(含公路桥梁建设与养护,公路运输,汽车运用与维修等)约占54%;水运类(含港口航道建设与养护,水上运输,船舶运用与维修等)约占18%;其他类约占22%。技能型人才中,公路类约占65%;水运类约占15%;其他类约占20%。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远远不能满足综合运输体系科学、协调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公路养护、水上运输、港口生产、航务工程等专业和工种的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

三是高层次人才仍相对缺乏。为进一步提高交通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交通供给和运输保障,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保障运输安全,江苏综合运输体系构建重点将在交通建设养护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一体化运输技术、决策支持研究、交通安保技术以及绿色交通技术等领域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这就急需一大批了解交通技术发展、掌握最新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具有科技研发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具有一定学术造诣、起骨干和核心作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破难题、攻难关。但目前江苏交通人才中,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高级专家和领军人才为数不多,与江苏综合运输的大发展及不相称。

二、综合运输体系快速发展对交通高技能人才的新要求

高技能人才不同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熟练工和一般的技术工人,它是指在生产、 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熟练掌握”、“精湛技能”、“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性难题”决定了高技能人才有其特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高技能人才作为技能型人才中的优秀代表,对于江苏交通事业的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交通发展各项方针、政策、措施的最终实施者和推动者。未来的交通建设以及管理服务任务点多面广,不仅需要一大批在技术应用、工艺革新、产品检验、设备操作调试等方面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更对高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知识技能型人才

知识技能型人才是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新发明、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折旧周期缩短,自动化、智能化、远程化的集成技术得以广泛应用,这就要求交通高技能人才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自如地、及时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具备获取、判断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高效地获取信息,恰当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和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二)具备精湛技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从事技术操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能够解决操作性难题的人员。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应用,使现代交通行业已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精密设备需要熟练的操作技术来发挥其最大效能,大量的建设项目需要过硬的施工技术来保证质量,工作组织方式的变化也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来提高其效率。高技能人才不仅要有精湛的操作技能,更要有发现和解决工艺性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基于扎实的专门知识和技术、大量的岗位一线实际操作磨练和经验积累,这就要求交通高技能人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革新能力。

(三)懂技术通管理的复合技能型人才

复合技能型人才是指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综合运输体系是由多种运输方式按照功能组合、优势互补、技术先进、合理竞争、资源节约的原则进行网络化布局发展,共同构建形成的有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一体化精密衔接,运行高效的交通运输有机整体。在综合运输体系下,不同运输方式之间需要更充分的协调,不同分工之间更需要高度的沟通,不同学科之间更需要更深入的融合,专业之间的界面越来越模糊,解决工程中的技术集成问题需要具备知识复合、技能复合、思维复合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四)具备职业操守的高技能人才

除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外,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文化基础素质保证了高技能人才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后劲,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的体现。交通行业点多、线长、流动、分散,无论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运输生产,环境艰苦,工作繁重而辛苦。要在这样的基层环境中立足成才,必须大力弘扬具有行业特色的“吃苦实干、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图强创新”铺路石精神,树立一种坚信不移、矢志追求的精神信念;要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融入团队、真诚待人;要具备创新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敢于提出疑问,善于思考问题,勇于面对挑战。

三、拓宽思路,打造平台,创新交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

在构建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阶段,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严重不平衡,与综合运输体系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客观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根据《江苏交通“十一五”人才和教育规划纲要》,到“十一五”期末,全省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人才总量的比例要达到35%以上,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要达到技术工人总量的5%,高级工达到30%,国家规定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持证率达到100%。因此,加快交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一)以职业资格鉴定为平台,努力拓宽交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按照鉴定为主,考评结合,评聘分离的原则,形成由个人申报,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组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具体实施,用人单位自主聘用的运作模式。考虑交通高技能人才队伍严重短缺的现状,应适当扩大考评对象和职业范围,在申报条件上应予以适当放宽,为各类能工巧匠、高校毕业生,尤其是优秀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积极创造条件。

(二)以岗位能力提升为核心,努力创新交通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新模式

高技能人才与其他人才相比较,更侧重于技能、技巧和经验,“高技”、“绝技”和“经验”的形成来自不断地学习、思考和积累。但由于目前许多技术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成了应试考试,学员只要反复操练题库的试题一般就能通过考核,导致许多职业资格等级不低的技术工人一到企业实际现场无从下手。为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专业技能与岗位实践结合起来,在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鉴定时不妨借鉴宝钢集团公司创设的由四大模块、10个课程组成的培训考核体系。一是以绩效评价为依据,选拔与培养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模块”;二是以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具、懂得新管理、实践新创新为基础的“公共模块”;三是以借鉴经验、拓展思路、总结提炼、锻炼能力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块”;四是以结合岗位、提出问题、拿出方案、付诸实施的“课题与论文答辩模块”。

(三)以培训基地建设为依托,努力构建交通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

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具有公共性、先进性和公益性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一是充分利用交通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这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积极探索“套餐式”、“订单培训”和“工学交替”等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着力抓好高技能人才后备队伍建设;二是组建职业技能鉴定所,具体承担面向劳动者的社会化考核鉴定;三是在大型企业设立企业技师工作站,推行导师带徒制度。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部门齐抓共管,以职业教育、岗位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为重点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确保培训管理的标准化,培训内容的规范化。

(四)以加大人才选拔奖励为手段,努力营造高技能人才培养社会大环境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充分肯定了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高技能人才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就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就整个社会而言,并没有充分认识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氛围不浓;部分企业给技能人才的待遇普遍太低,对技能人才重使用、轻培养,影响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此,政府在出台有关政策、投入大量财力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应加大对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技术能手和标兵的典型事迹和贡献,在全系统乃至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应制定紧缺专业或工种高技能人才的最低薪酬标准,使高技能人才安心本职工作,避免人为流失;通过积极组织各类技能竞赛活动,选拔和表彰优秀技能人才,并使他们能够按有关规定破格晋升为技师;对有重大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建议列入享受政府津贴的人才范围,与各类有突出贡献的专门人才享受同等的政治荣誉和物质待遇,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舞台,创造条件。

〔基金项目:2008年度江苏省交通厅软科学项目“基于公众对交通需求的现代综合交通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08RY0303);2008年度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重大基金项目“交通职业教育服务于江苏综合运输体系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JR0801)〕

运行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4

1.积极谋求上级主管部门支持

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决定开展实验室资质认定和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创建工作后,站领导积极向省农委主管处室汇报,得到省农委大力支持,并多次协调省质监局落实有关工作,使省质监局通过了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开展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请示。

2.积极寻求上级技术部门支持

省土壤肥料总站是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测土配方项目技术支持单位,省土壤肥料总站具备多年的检测工作经验,人员素质高,技术力量强,是农业部部级检测中心。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紧紧依托省站技术力量,多次派骨干人员学习检测技术,学习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并多次请总站测试中心专家来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现场指导,并对专家提出的意见认真研究、落实,不断对化验室进行改进、提高,使化验室质量体系运行越来越规范。

3.积极动员全体人员认真落实

站领导对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实验室资质认定和标准化验室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相关事宜,确定了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成立了组织机构,落实了负责人员,以站长为表率,全员共同努力,在完成其他工作的同时,保质保量完成了质量体系建设工作。

4.认真规范开展试运行工作

4.1改扩建实验室,完善基础设施 首先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检测流程要求,对原化验室进行改扩建,化验室面积由原来的200平方米增加到339平方米。对功能房间进行划分,设置了业务室和检测室,改造了磷钾检测室、氮检测室、样品室等14个功能房间室,对水、电、空调等设施进行改造,使之达到标准化验室要求。

4.2派骨干参加内审员培训,规范建立质量运行体系 2010年7月份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派业务骨干参加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内审员培训,认真学习实验室资质认定内容及要求,并取得了内审员证书。在省站指导下,组织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等质量文件,和省标准院建立了检测标准查新业务,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确认了检测项目,查新了标准,确保检测标准现行有效,确定了检测人员,按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场)化验室建设指导意见》附表要求补充了检测仪器,并进行了检定。制定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18项。

4.3建立资料档案,规范管理 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有关要求,建立了仪器档案、人员档案、检测报告档案等质量体系档案,对本站实验室原有资料和练兵中形成的记录及时进行分类、归档,形成了完善的档案体系。

4.4进行内审和管理评审 在试运行中,按照体系运行要求,进行了一次内审工作,发现不足及时加以整改,确保了体系运行符合质量手册要求。在试运行结束后,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进行了管理评审,对整个试运行进行总结,经过管理评审,认为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运行基本符合质量体系要求,可以申请资质认定。

运行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5

1.调控人员轮训

“大运行”体系建设完成后,各县调面临着组建时间短、任务重、人员新、运行经验不足的诸多挑战,调控专业管理水平距高标准工作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地调调控专业组织各县调抽调人员进行轮训,制定培训计划从调控运行技能、综合工作技能、应急处理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技能与实践相结合的专项培训,利用1个月的时间熟悉地调各专业的工作流程,并让他们跳出仅仅完成当班任务的思维局限,多分担班组的工作,参与地调调控专业各项创新创效工作中,通过广泛的接触管理,接触各方面的知识,既让轮训人员对公司各项工作有了深入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管理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快实现调度与监控业务的有机融合的目的。

2.每月一考

为了全面提高调控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应急能力,使其既能胜任班组专业技术工作,又具有管理能力。调控专业制定了精密的考试方案及考核制度,并采用多种形势的培训方式方法,每月一考就是其中一种,力求让每一位成员全面掌握电网知识,提高培训效率。

针对调度员重实际操作,轻课本知识的问题。出题人员将考试内容涵盖到调控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考试内容贴近实际工作,并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对全年考试均名列前茅的人员优先推荐参加年度各项评先评优。针对考试中发现的问题,邀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讲解,以具体案例来促进学习,开阔眼界,扩宽大家的知识面。在以考促学的过程中安全知识与技能得到了巩固,以灵活的形式调动调控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操作技能的目的,使调控运行工作得到了安全保证。

3.专业技术比武

为了检验县调调控人员轮训和每月一考的效果,调控专业定期组织专业技术比武。比武涵盖基础理论、异常信号分析处置、应知应会、事故处理等多方面知识。全面考核调控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处理事故的能力和调控融合的潜在发展能力。从技术比武成绩分析,地县调控人员的技术差距已经没有原先的明显,同时也是对前段时间各项培训的一次总结梳理。通过两次技术比武促进地县调调控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提供了展示自我实力的平台,更督促大家努力学习技术,争当技术能手,全方位提高员工岗位技能、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4.统一流程制度,规范资料格式

各县调业务及岗位融合后,各项流程、制度、资料管理尚无规范,需重新梳理并进行统一规范。地调统一制作了缺陷上报、跳闸故障上报、恶劣天气跳闸情况上报和外来人员来访流程,以及重大事件汇报规定、反事故演习管理规定、调度倒闸操作管理规定、监控信息接入验收规范化管理规定和监控信息接入验收规范化管理规定等制度,并将流程和制度的可行性垂直延伸到县公司,增强县调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另外统一了调度命令票、调度日志格式和监控日常记录表单,其中记录中涵盖调控运行日志,异常信号记录,跳闸记录,调度指令记录,调度指令转接记录,轻瓦斯动作记录,主变温度核对记录。调控人员可将各类信息分门别类的记录,统计数据可以随用随取,便于日后统计分析工作。

5.编制县调调控运行月度分析模板

编制了县调调控运行月度分析模板,要求各县调依照模板格式对本月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内容包括指标和检修计划完成情况、严危缺陷及历史遗留缺陷统计、异常及故障分析、安全风险分析及下月重点工作等,其中还特别包括了“需要上级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章节,地调通过运行月报不但对县调调控运行工作、电网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还对县调管理和专业运转中的困难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收集县调反映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增强地县调的信任度,提升地县调控管理水平。

6.调控应急手册

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查阅日常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同时让运行经验较少的员工及新员工更加迅速地了解并掌握比较典型的运行知识,调控专业编写了《调控应急手册》,手册中公共问题覆盖到县调,其他具体内容由县调更改完善。该手册根据调控人员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编写,经过调控专业人员层层筛选,找出其中比较典型的问题,最后请相关专业资深人员进行集中讲解。调控人员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记录归纳并总结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形成速查手册。该手册实现地县调控运行中典型问题的集中解决,也使年轻调控人员能够分享总结后的运行经验,为更好的完成调控运行工作增添了一份保障。

地县调控专业垂直化管理,大大提高调控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调控运行工作提供了技术手段,减少了事故处理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客户用电需要,进一步提高了优质服务水平,同时客户满意度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

吕楠(1981- ),男,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从事电网调度运行工作。

周颖昱(1982- ),女,助理会计师,本科生,从事财会工作。

周颖彬(1972- ),男,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从事电网规划工作。

运行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管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41-02

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高水平、高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高职院校符合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水平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逐渐同社会企业相结合,不断增强校内实习环境和实习质量,力图将“校企合作”做到最大化,但由于我国基础教育水平较差,对实际操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当前我国校内实训基地在建设和管理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道桥在分类上属于应用型专业,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熟练的土木工程测量、道路勘测设计理论和操作测量等技术水平,使得一些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管理控制时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运行与管控体系建设进行研究。

一、加强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运行与管控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强化校企合作,提高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高技能、创新性人才,作为道桥专业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掌握各种实践测量技术和勘测手段,因此加强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提高管控体系建设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让道桥专业的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未来工作的环境以及需要的技术水平等,同时校企合作又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条件;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知识与技术水平,导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时面临着一定的就业问题,通过加强对道桥专业校内实训的管理与控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道路桥梁结构的认识。

(二)提高技术水平,优化教学条件

高职院校道桥专业培养的是具有高水平、高技术的全能型人才,然而受当前教育体系的制约,我国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普遍表现出实践能力不足,缺乏技术水平,特别是对工程设备缺少一定的认识和使用方法等。在社会发展中,道桥专业的学生主要面向道路桥梁建设、工程质量检验和工程管理等方面,所以道桥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对施工设备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使用方法。校内实训的建设与管控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设备的了解和使用方法,包括测量仪器的使用情况、道桥测量的注意事项、工程管理技术等,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技术和管理手段,符合国家技术型人才的教育方针。不仅如此,管控体系的建设与强化,可以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在校内实训运行中,管控体系的建设可以最大程度地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为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保障。因此,加强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运行与管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与管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功能单一,系统化建设不足

道路桥梁是培养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的一门专业,通过强化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但由于我国对校内实训认识较晚,目前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校内实训管理体系。在高职院校道桥专业的校内实训建设与管理上普遍存在着建设结构单一、缺乏使用内容的现象,如在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多以某个具体教学楼为对象进行分散式建设,导致整个实训教育过程显得很分裂。不仅如此,部分高职院校在对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控制时忽略了实训的真正意义,过于看重实训基地的外在形式,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先进设备使整个基地显得庄重,但是在真正实训过程中往往用不到这些先进工具。因此,在对实训基地建设时要注重基地的实训内容,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训模式,不要导致整个实训基地机构单一、内容匮乏。

(二)缺乏校企合作,实训效果不强

道桥专业主要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然而高职院校在对校内实训进行管理控制时往往忽略了“实践”的真正涵义,使整个实训并没有提高学生对道桥专业的认识。据调查,多数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内实训时并没有同校外企业进行合作,而是单方面地凭着自己对社会形势以及道桥发展的认识进行建设与管理,如在实训基地管理过程中,实训基地管理人员通过自己多年对道桥专业发展的了解,将一些过时的勘探技术和设备应用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中,导致学生学到的道桥勘探技术与社会发展形式相违背。此外,由于校企合作观点不同或者两者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使道桥实训基地在建设中造成不必要的设备浪费,甚至重复建设的情况,总之我国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内实训建设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校企合作,导致道桥专业的学生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技术和道桥勘测方法。

(三)校内实训教学性与生产性结合不足,管控体系缺少深入性教学

高职道桥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性人才,能够在公路、道路、桥梁建设方面发挥管理与勘测能力的作用,所以,在对高职道桥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重要意义。所谓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利用先进设备、高技能人才及科学的管理手段等为学生提高企业化、专业化的实训环境,进而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将道桥理论知识应用实践操作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管理和创新能力。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与校外企业加强合作,并且多数高职院校的道桥专业成功建立了实训基地,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教学经验和管理手段,导致实训基地在运行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学性与实训性的作用。如在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校方过于培养学生的生产性能力,忽略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不能很好掌握道桥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管控体系的完善作为道桥实训基地运行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在对校内实训监管控制时缺少合理的规划,导致学校与企业合作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使校内实训购进设备的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问题。总之,高职道桥专业在进行校内实训运行过程中,由于管控体系不完善使实训生产性和系统性不能很好结合。

三、强化校内实训运行完善管控体系的对策

(一)优化建设功能,提高实训真实性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真正意义在于真实性,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对勘测设备、管理等的认识让学生能够过早地了解道路、城市公路以及桥梁设计的要求,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道桥专业在校内实训建设中过于形式化,不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未来工作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加强校内实训的内容与功能。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不要被设备环境、设备数量以及试验场地大小等刚性指标所影响,要勇于将建筑结构、建筑环境同刚性指标系统化的结合使校内实训更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使整个实训过程都能在真实企业中进行。不仅如此,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应用计算机现代网络技术加强实训管控体系的建设,使整个实训管控体系更加科学化,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实验建筑物在空间上的分散性,让整个实验基地融为一体。在结构设计上,校内实训要注重结构内容多样性,不要让整个实训过程成为空盒子,使学生在实训后非但不能提高自己对道路桥梁技术的认识和各种勘测技术的掌握情况,而且还浪费学生的大量时间忽略了理论知识的教学。总之,高职道桥校内实训在运行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的有效性融合,改善系统结构、丰富系统内容,让实训过程更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

(二)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工学结合

在校内实训运行中,要加强学生对道桥专业的认识以及一些勘测技巧,如对道路勘探设计、路基路面工程、隧道工程以及公路施工组织等课程进行实际模拟练习,增强学生在道桥专业未来工作中的专业技能。在校内实训管理管理控制上,学校要加强同校外企业的合作,将“校企合作”发挥到最大优势,如为提高校企合作的机会,学校可以在实训完成后选出一些专业人才到企业工作,这样既能保证企业的利益,又可以加大企业为学校的投入,使整个实训过程都能同当前社会道桥发展相结合。不仅如此,多数高校在实训期间不能很好地进行工学融合,导致学生只能单方面受益于实践操作,因此在实训运营期间,学校道桥专业的教师可以针对企业给出的具体工程组织学生共同研究,一方面可以加强师生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师生的交流和研究可以增加学生对道路勘测技术的熟练度,进而有效地进行工学结合。

(三)加强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增加师生受益程度

在校企合作期间,主要由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学校提供场地和师资,通过企业下发工程指令,使整个实训过程能够高效、安全地进行。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完成整个实训过程的重要场所,因此必须加强校园生产性场地的建设,使每位学生都能够以学员的身份在实训中学习和发展。不仅如此,加强生产性实训建设一方面通过校办企业与生产性实训基地相结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资金重复问题;另一方面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保证学校的自由性和稳定性,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都以学员入职企业的身份进行勘测和管理,使学生能够过早对企业认识和了解,对未来就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生完成生产性实训的同时,还承接了道路测量、管理技术、桥梁勘测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在岗实习”的机会。

四、结语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道桥专业发展的基础保障,本文从高职院校道桥专业现状入手,首先讨论了加强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运行与管控体系建设的意义;接着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与管控体系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控存在的问题,从建设内容与功能、校企合作和生产性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对策;最后理性地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加强高职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运行与管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

[2]宋佳.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

[3]黄炜.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运行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7

个人荣誉:先后获“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人物”、“市三八红旗手”、“市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先进女职工”、“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安徽省十佳女职工标兵”、“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市庐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中共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

总体评价:在发电行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女同志屈指可数,从事主要专业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且成长为生产指挥系统主要成员之一的女同志更是凤毛麟角。同志凭着刻苦钻研、乐于奉献、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成为一名出色的专业带头人、技术专家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信赖。

主要事迹:

该同志长期在发电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她所从事的继电保护专业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可靠供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担任继电保护班技术员期间,由于她的刻苦钻研、精细管理,该班各项技术台帐、设备的技术资料管理规范,各种实验报告数据详实,在省电力公司组织的继电保护工作检查中,技术管理工作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电气专业是发电厂三大主专业之一。该同志在电气分场任专工和副主任期间,随着专业范围、管理范围的扩大,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她深入班组、现场,钻电缆沟、爬变压器,了解、指导攻克技术难题,多次成功承担了机组大修和改造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很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电气专家。由她牵头完成的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qc活动项目多次在厂级及省级比赛中并获奖,为全厂安全生产、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1月,由于工作出色,同志被调任为生产技术部副主任。她勤奋好学,开始了从电气专家向机、电、炉等多专业技术管理者的跨越。生产技术部是发电厂生产指挥中心,担负着全厂生产指挥及各专业技术指导、技术管理、技术服务的重要任务。她主持完成了全厂技术监督、设备管理制度体系的健全完善,使全厂技术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她主持完成了2发电机组的热电联产改造,该工程投资四千多万元,改造当年完成,当年即实现向市区供热的目标,为省会市关停小锅炉,实施集中供暖,实现“蓝天碧水”工程做出了积极贡献;她主持完成了3发电机组的大修工作,大修后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健康水平和性能,降低了3炉排烟温度,提高了3机组真空严密性,较大程度地降低了发电煤耗,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她主持生产技术部工作期间,电厂取得了“安徽省电力行业百日劳动竞赛第三名”、“全省电力迎峰度夏先进单位”的称号。

她担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安全生产部主任一职。时值省“861”和市“1346”行动计划的重点工程项目——发电厂5机组(1×600mw)建设基建安装和调试的关键时期。该项目是皖能集团首台60万机组建设项目,也是市最大的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对缓解省会的用电紧张状况,促进市和安徽省的经济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同志负责新建#5机组项目的生产准备工作。她组织完成了人员配备和培训工作;各系统图纸、运行规程、检修规程的绘制编写工作;安全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技术监督等系列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各种化学试验报告单、日志、报表、台帐本的审定印制工作;热控定值、保护定值的审核工作。在#5机组整组启动调试期间负责总协调。每天基本上是从早上一上班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半才下班,有时连续工作三十多小时不休息,为5机组的顺利投产和移交运行做了大量工作。#5机组投产后,她负责组织完成了#5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并在4月份通过了电监会华东监管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在4月底负责组织完成并通过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对#5机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现场检测工作。

在担任安全生产部主任期间,她牵头组织开展了“隐患治理年”和“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两项活动,组织开展了“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康杯”竞赛活动、春季安全大检查、秋季安全大检查、基建项目专项安全大检查等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全厂安全生产基础。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多年来,同志注重总结和积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系统化、理论化。她独自撰写的《发电厂4号机励磁调节器异常情况分析及处理》、《关于新型节能信号灯在现场应用中的问题探讨》、《改善自动励磁调节器,提高其稳定运行水平》等专业论文分别在省电力公司专业会议和有关学术刊物上进行了交流和发表,与他人合著的《发电厂4号发电机定子压圈冷却水管堵塞故障分析及处理》在省电机专业会议上进行了技术交流。

运行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电网企业 调度系统 培训规划 编制 实施 管控

电网调度系统培训规划是指电网企业组织内对调度系统专业培训的战略规划。调度系统培训规划必须密切结合电网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在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资源与员工素质基础的基础上,从调度系统技术发展和岗位培养需求出发,科学客观、适当超前地确定调度系统教育培训工作目标,有效支持调度系统管理工作。

一、电网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对电力供应的“安全、优质、经济、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南方五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到2020年,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38亿千瓦时,最高负荷2.28亿千瓦,区内电源装机3.2亿千瓦,全网将形成以直流为主的跨省区输电通道,西电东送规模达6250万千瓦,并将分为2-3个独立的同步电网,呈现出全新的网架形态。交直流输电混合运行,大型水电站群、百万级火电机组、核电等先进技术的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大量接入,可控串补、AGC、AVC等电网运行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保护、自动化、通信等二次技术的融合,对调度系统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研究,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地开展调度系统管理和技术培训,培养一支在规模和技术能力等方面与电网发展相适应的调度人才队伍,是电网公司特别是各级系统运行部及调度机构立足当前、利于长远的重要任务。

二、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编制需关注三个方面的衔接关系

1.与电网公司培训规划的衔接关系。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南方电网公司人事部、人力资源部是干部培训和员工培训的归口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编制出台了干部培训规划、人才发展规划、员工培训规划,提出了培训的方向和总体规模目标,是对各分子公司干部及员工培训的宏观性指导文件。调度系统是电网企业最重要的生产环节之一,细分为调度运行、运行方式、发电调度、水库调度、继电保护、电力通信、调度自动化、综合支持等业务领域,无论是在细分专业上还是在网省地(县)各层级的调度系统人员能力素质培训需求上都存在差异性。因此,调度系统培训规划作为专业培训规划,一方面,必须有效承接电网公司的培训规划宏观目标,全面落实公司相关培训规划的任务,体现电网公司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细化分析调度系统业务各专业以及各层级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和发展的需求特点,在培训目标、培训任务、培训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以指导各层级系统运行部(调度)和相关运行值班单位开展培训工作。

2.与电网发展规划、技术发展规划、人力资源配置的衔接关系。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调度系统培训规划必须符合电网发展规划、技术规划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并适度超前以发挥对电网发展和技术发展的支撑作用。一是要做好调度系统团队人力资源需求测算。要根据电网发展规划,科学评估员工队伍的增量。同时,由于调度系统业务的自身业务特点和团队素质能力特点,各级系统运行部(调度)作为人才的高地,还肩负着向公司其他部门和单位输送人才的任务。因此,调度系统团队的增量应包括纯增量――根据电网发展而必须增加的人力配置,以及潜在增量――为公司输送人才发生的人力资源补充,根据多年数据评估,潜在增量一般为10%左右。做好对人员增量的培训规划,为电网发展做好适当的人力资源储备。二是要根据电网技术发展方向,如:3G绿色电网发展技术、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快速控制保护技术、二次设备集成技术等新技术发展方向,强化新技术应用的培训,为电网运行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发展做好智力储备。

3.与培训需求、培训能力的衔接关系。南方电网各级系统运行部承担着系统运行管理职能,各级调度机构承担着调度生产业务,合署办公。一方面,调度系统培训规划从全局上要充分体现公司对调度系统业务相关岗位的胜任能力要求,同时也要考虑不同层级的系统运行管理及调度生产业务以及不同电网层级、不同区域电网的技术应用对员工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的差异,多渠道地开展针对性调研,全面掌握调度系统各层级、各专业、各类员工的培训需求。另一方面,培训规划是一个特定时期内对将要进行的培训工作预先拟订的规划,是年度培训计划的编制依据,因此在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层级、各单位年度培训计划的饱和度和可执行性,避免因规划目标设置过高或过低。另外,随着电网和技术的发展,规划将不可避免地与实际培训需求和培训能力发生一定程度的差异,故必须建立培训规划滚动修编机制。

三、专业培训规划应具备的框架体系

专业培训规划是大型企业子专业领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文件,是一个涉及面广、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第一,从培训业务管理的角度上,作为专业培训规划,在宏观层面应承接公司发展和子专业领域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在实施层面上需明确未来时期内的主要培训任务、重点工作、保证措施与机制、实施步骤等内容。一般应包括:现状分析及发展要求、规划目标和实施路径、规划任务、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四大主体部分。

第二,从培训规划实施主体的角度上,子专业领域培训规划在四大主体部分应对本企业各层级单位进行纵向分析和定位,分别明确各培训主体需实施的规划任务。

第三,从培训对象的角度上,子专业领域培训规划在规划任务上,在分别明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新到岗人员的培训规模和目标的基础上,需针对内部细分专业制定培训班、课程建设等任务。

第四,从培训资源建设的角度上,应明确各层级单位的培训管理、各专业培训课程、内外部师资、培训平台、培训网络等子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各规划年的建设任务,以不断强化可持续发展的培训能力。

第五,从培训规划管控的角度上,子专业领域培训规划应具体评估各培训任务的完成时间、费用概算等因素,为培训主体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申请年度培训费用提供依据。同时,还应明确规划与年度培训计划的衔接以及规划定期修编等机制,以确保培训规划的有效落地。

四、南方电网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编制实践

2013年底,南方电网公司系统运行部印发了《2014-2017年调度系统教育培训规划》,总结分析调度系统培训工作现状和发展要求,在南方电网公司的教育培训管理框架下,提出了调度系统2014-2017年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和人员培训目标,将公司培训管理要求与调度系统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较好地满足了电网调度系统近期培训需求及远期专业发展要求,是推进调度系统创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也是规范和加强南方电网调度系统未来四年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规划编制主要实践经验可归纳总结为五个方面。

1.分层分类,开展深入量化调研分析。综合运用深度访谈和调研问卷等调研手段,从总调、中调、地调、县调四个层级开展调研工作。调研对象包括网省地系统运行部领导、培训工作管理人员、技术专家、技术人员、技能人员、调度员、新入职员工。收集各类人员及各专业培训需求,调研各级调度机构的培训体系现状,结合公司战略要求、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绩效改进要求等,量化分析目前调度系统培训工作在培训制度建设、培训管理人员配备、培训计划管理、培训师资队伍、培训课件开发、培训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并形成调研报告。

2.总结借鉴,构建先进的培训规划目标。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编制工作组总结了调度系统培训近年来在共享培训班、电子化标准课件开发、培训教材及题库建设、专业竞赛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学习借鉴法国RTE电网公司、中华电力、大亚湾核电站、南方航空公司等企业对关键运行岗位人员培训的经验,提出了构建与南方电网公司打造国际先进电网企业相适应,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目标:关注打造“安全、责任、共享、发展”调度特色教育培训品牌。

3.多维扫描,细化明确了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目标和任务。通过对培训管理、课程、师资、基地、网络等培训要素的现状进行盘点,在公司的教育培训管理框架下,结合调度系统专业发展需求,提出了关注“系统运行管理能力、技术提升能力、技能实操能力、员工适岗能力”,完善一体化的“管理、课程、师资、专业培训平台、培训网络”等五个子系统,构建调度系统一体化培训管理体系的规划目标,形成与公司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互补、具有调度特色的调度系统一体化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以规范调度系统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以一规划(培训规划)、一报告(调研报告)、一附表(规划任务表),明确培训任务。规划任务编制深度参见附表示例。

4.统筹协调,调动各层级各专业深度参与。电网调度系统培训规划是个系统工程,参与单位多、周期长、任务重。网公司系统运行部作为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编制的组织单位,部领导亲自主持培训规划的编制,成立了由各个专业部门专家组成的项目工作组,各专业专家深度参与在需求调研、规划设计、评审把关、规划落地等关键环节,重点做好培训规划的顶层设计,确保培训规划的科学性。同时,统筹组织省(区)系统运行部和部分地区系统运行部参与培训规划的研讨,提出修正和完善意见,提高培训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5.落实任务,确保规划有效承接落地。按照网公司系统运行部(总调)为主导、省公司系统运行部(中调)为主体、供电局系统运行部(地调)为延伸、县调为补充的责任机制,总调主要负责调度系统管理、制度标准和高新技术培训;中调主要负责常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并承接网公司系统运行部的培训任务,统筹地(县)调度系统培训计划;地调主要负责配合省公司系统运行部(中调)开展常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同时统筹县级调度系统培训任务。同时,为确保各级责任的落实,建立健全相应的培训管理组织体系,其中,网省调度综合部门为培训归口管理部门,搭建由培训主管负责、各专业培训员组成的培训工作网。

6.分层宣贯,为培训规划实施打好基础。规划宣贯是执行的基础。网公司系统运行部高度重视培训规划的宣贯,分别在三个层面:各中调主要负责人、各中调培训工作分管理领导及培训归口处(科)负责人、总调各专业培训员及各中调培训专责开展了系统运行培训规划宣贯。同时,在2014年培训计划的编制中,重点组织审查各层级年度培训计划是否落实了规划中的培训任务;组织网省地调度机构培训员专题培训班,提高各级培训员推动培训规划实施的能力。

上一篇:毕业实习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下一篇:水利水电专业技术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