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专业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5 20:50:43

测量专业技术

测量专业技术篇1

前言:控制测量学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控制测量是测量员从事测量行业工作的重要测量项目。在学习理论之后进行生产性实践操作是很必要的,这样我们才能让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到广泛,熟练的应用,提高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并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已达到相关要求。

通过实习,可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可以培养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实际测绘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实习要巩固和掌握以下技能: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精度水平角观测、精度电磁波测距、平面控制测量处理、二等水准测量野外作业、二等水准测量内业平差计算。

实习内容:1.四等导线2.二等水准

四等导线测量:

根据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图上设计时,需遵循以下技术指标

由于实习必须在校园内进行,平均边长根本达不到,因此布网的时候这些不能再考虑了。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让网形更加美观,即各个边长很均匀,角度大小基本一致,当然必须通视。所以这次实习时我们所布的网其边长大约在250米左右,总长在3km左右。

测角测距都采用全站仪,测角中误差为2″,测距为2+2ppm。测角按照规范需测6测回,方位角闭合差限差要求≤±5″半测回归零差≤±8″、一测回2c较差≤±13″、各测回较差≤±9″且分左右角观测,1、3、5测回观测左角,2、4、6测回观测右角。

角度计算要按照如下公式进行:圆周闭合差Δ

Δ=[左角中+[右角中—360°

圆周闭合差需小于5″,则认为合乎限差要求,最后按如下公式计算左右角:

β左=[左角中-

β右=360°-β左

如果超限,则要具体分析,确定粗差,尽可能的少测,且要达到不测的目的,以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测量时我们注意的问题有:1、角度配置一定要按要求进行;2、左右角务必要分清,且要记录准确,总之一定不能混乱了;3、中午阳光强的时候,对仪器进行打伞遮阳,全站仪在符合观测者身高的前提下尽量架高一些,棱镜更是越高越好,以减少大气对流的影响;4、大家互相提醒杜绝使用橡皮,涂改数据等一些大家容易犯、或不在乎的错误,以养成严禁认真的科学态度;5、严格按规定使用旋紧测角,决不允许拼凑数据;6做到站站清,谁记录谁负责,这一站的所有问题。

距离测量采用往返测,各测量测回,每测回读数4次,合计距离为16个数值的中数。一测回读数较差10mm,测回间较差15mm,这个没有一个超的,太容易达到限差要求。我们在实际作业中,需要注意的只有测角。角度测量中也确实出现了很多重测的,有的一站要测上三四次,也就是这次实习让我们领会了精密测角的重要性,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达到精度要求的。该注意的都不能省略,天气条件太重要了,同时深刻地体会到了各种外界条件的影响。比如大气对流,大气遮光,太阳直射时,温度对全站仪的影响,未动螺旋的隙动差,障碍物对视线的影响,虽然不会遮挡视线,但会形成一个模糊的斑影响找准。

另外就是大家都差不多习惯了,拿到仪器就进行测量,对一些参数不去查看,这样会造成很大的麻烦的,有些甚至无法挽回,所做的数据可能全部作废。这个问题一定要牢记在心,按程序一步步做:1、棱镜配套吗?常数该设为多少;2、角度、距离、气压、温度、最小显示、测距模式、水平角和垂直角的形式;3、电池电量;4内存记录和手工记录,以便检核,这个不是那么必要。

二等水准测量

这是本次实习中陌生和富有挑战的一个项目。使用S1水准仪在校园内测量。每小组自己选线,测一个闭合水准,路线长度大约在2km左右,选择4个待定水准点。按照规定以次

选线——选点——埋石——观测

选线要沿路进行,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较强的地段。更重要的要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路段,应为是在校内实习更应如此,一是安全,而是视线不易被挡。否则会浪费较多的时间。视线一定要避免通过河流、湖泊。这些都是学校内需要切实注意的地方。如果在野外,还要注意地质等条件。

选点,在实际作业中都要埋石,需要注意埋石的保存条件,不能被破坏了。不要受水淹、滑坡、沉陷的影响,地形隐蔽,展望不好的地方也要尽量避开。总之,要从时间、空间考虑周全。

具体测量时要往返测,使用同一种仪器和转点尺承,同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应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行。在日间温度变化较大时要减弱其影响。各种限差要求如下:基辅面读数差小于4mm,基辅面读数差较差小于6mm,前后视距差小于1m,累计视距差小于3m,闭合差小于

等等。。。

随着我对仪器和测量规范的熟悉,为期两周的工程测量实习结束了。这期间,我们遇到了种种麻烦,比如如何更好的布设导线网、怎样更好的读数、怎样扶尺、怎样内业计算等等。。。。但我们都顺利的解决了,这不仅锻炼我们遇到困难快速解决的能力,还让我们养成了劳而无获的情况下保持心态平静的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工作,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很多在课本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精密水准仪、全站仪的操作也更加熟练,并提高了快速计算能力。这些知识往往是我们在课堂很少接触、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

在此次测量实习过程中我得出了几个经验:

首先,测量的前期工作不能太草率。在实习之前的准备工作中,我们组看了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自以为在大一上测量课时已经操作过这些仪器,没有什么难得到我们的,可是到了实习场地之后,我们显得束手无策,耽误了相当多的时间。就拿角度测量来说吧,在测量的准备工作的时候,大家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然而到了测量开始时没有一个组员能胸有成竹的站出来打头炮,最后还是通过查看资料,才真正的知道操作的准确过程。此次实习常因为这种的前期工作马虎影响了工作进度,耽搁了时间,通过这一点,我收获的经验是测量工作的前期准备一定不能马虎,不要眼高手低,要考虑每一个可能影响结果的细节,这也是以后做任何事需要考虑的一点。

其次,测量讲究熟中生巧。在本次测量中,我的工作主要是扶尺和读数。在刚开始测量时,由于对仪器操作的不熟悉,经常因读数顺序错误或者重复影响了工作的进度,从而影响整个组的效率,但后来经过多次操作渐渐地熟悉了这项工作,不需要提醒就可以了。从这,我也明白了,以后如果再从事测量工作时,一定要提前熟悉所使用的仪器和如何操作,这将会很大的提高办事效率。

最后,凡事都要力求事实求是。最初我们在测量中,对于那些总是超限的测站点我们觉得有点烦躁,就产生了造假的念头,想伪造一些数据,但后来发现这样做最后闭合差可能会超限,如果这样我们组就不得不重测。通过这,我认识到凡事该认真时一定要认真,来不得半点虚假。

此次测量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是一种经验上的积累。另外,它不仅让我们提前感受了测量工作的复杂性和辛苦性,而且还增进了我们对测量学科的兴趣,今后,我还应该像这次测量实习一样,多多学习,多多积累,争取能在每一次实习中做到收获最大,感触最深!

测量专业技术篇2

关键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190-01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产业支柱,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的强弱。为提升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需要一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机械类专业是老牌专业,是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在高校长期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专业特色为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的迅速增长。这一方面使更多的人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招生规模的扩大也加剧了我国大学生人均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矛盾。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仪器仪表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其概念多、涉及面广。内容包括极限与配合、长度测量基础、几何公差及几何误差检测、表面粗糙度及检测、光滑工件的检验、典型零部件的互换性及检测、齿轮及尺寸链等。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程内容,同时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该课程中实验教学占了很大比重[2,3]。

随着新形式下的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对技术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其动手能力。如何根据形式变化,主动调整教学模式,加大学生动手能力,增强理论知识的理解,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机械类专业教学大纲,分析了机械类专业人才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及方法。通过本文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和综合素质,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1 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实验课时

根据《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该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公差配合与标准化的基础知识,为后继课程奠定基础,从而能在机械设计、制造、设备维修维护等工作中合理应用公差与配合标准,并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保证企业生产的需要[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选择方法、使用方法,数据处理方法,最后进行产品合格性判定的方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初步具备选择和使用测量仪器的能力,巩固有关理论学习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尽量将实验安排在有关章节讲授之后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验课时。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中,共安排若干个实验,包括轴与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形位误差的测量、螺纹参数的测量、齿轮参数的测量和产品质量检验设计性实验。每个实验有2个小时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实验,从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锻炼动手能力。

2 结合实际情况,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在实验之前,学生应根据实验指导书对实验内容写好预习报告。在实验过程中,2个同学一组,共同操作1台仪器。首先教师根据实验内容授课(包含仪器操作演示)15min~30min左右,后续让学生自己操作仪器并进行测量。学生在实验中,应亲自动手操作,记录原始数据,并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同时,在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能力。首先,教师合理增加设计性实验,增强学生自己动手能力。在实验课设置中,首先保证验证性的实验,使学生学会基本的仪器操作和实验规程。在此基础上,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如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中,学生自己根据教师设定的目标,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测量仪器,对零件进行检验,最终判断零件是否合格。其次,加大工程综合实训力度。具体如下:由学生自行设计零件,汇出图纸,确定零件公差要求;根据实际条件,制定加工工艺,选择加工设备,加工出零件;选择测量仪器,对零件进行检验,看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即判断零件的合格性。通过上述流程,使学生掌握零件从设计、制造到检验的一体化过程,提高学生综合动手能力。

3 结语

根据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特点,本文分析了工科高校机械类专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与方法。通过本文研究,合理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加对互换性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贾晓东.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6.

[2] 李柱,等.互换性与测量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测量专业技术篇3

论文关键词: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考试机制,考试模拟系统,试题库数字化校园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不是从学科出发,而是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要求。因此,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就要从考试内容、形式、成绩构成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与分析,力求探索出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试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GPS测量技术》、《数字测图》、《测量平差》、《摄影测量》等,各专业课程的考试均应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因此要结合现有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存在的弊端,构建新的考试机制,同时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现有的考试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形式单一、考试目标的模糊等情况,造成学生创造力的抵制,综合能力的下降,具体分析主要包括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考试目标僵化。考试是一个学习过程,这应该是一个考试的主题教育管理论文,其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更深入学习的手段,是为了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提升,为今后的运用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拓宽思路,成为创新人才的起步。而现在考试形式促使学生考试目标僵化,态度不明确,认为考试是学习的终结者。

2、考试方式过于单一。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科考试主要是是采取终结式考核, 即教师出各种题型的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笔试,教师按标准答案进行阅卷,给出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学生平时成绩,做出学生该门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考试的单一性,使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之前便习惯性产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惯性思维。不光答题纸张耗材,教师阅卷、试卷回收也耗时。

3、考试内容主观性过强。目前考试内容大多由任课教师或专业教师自主出题,自主阅卷。老师出卷自由度小,试卷质量低。多数老师在出卷时都只会侧重大纲中的重难点,而忽略或者说是无法把各科知识进行链接,也无法区别对待,从而测试出个体真实的成绩论文服务。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强调考试内容,便会导致理论知识的传授过于倾斜。试题内容的泄露,批改阅卷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判错、计算错误等现象都会促使最后结果失去客观真实性、公平性。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同时又有测试内容不全面的因素,因此考试形式的改革和创新是迫在眉捷事宜,只有改革考试模式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4、考试评价方法片面。目前期末总评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是主要的决定因素,而期末考试往往是书面闭卷形式,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很大压力和侥幸心理,有的同学在考前搞题海战术,有的同学把“投机取巧”的功夫用在考场上,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充分利用平时时间努力学习,就必须对传统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一个真正全面、客观、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

5、考试反馈机制缺乏。由于考试是期末一次性终结考试,学生考试结束,就意味着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与交流。这样的考试模式有可能将学生引向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

这些弊端的出现都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创新性以及个体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导致高职教育教学目的失去重心。

现代科技的发展教育管理论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计算机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其中,凭借计算机的考试系统以方便快捷等优点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驾驶理论考试就是运用计算机考试的一个实际应用,它实现了理论考试的无纸化,以往出题、印试卷、批改试卷等繁琐的工作也随之被计算机所替代。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担负着因材施教、选拔人才、评价教学等众多功能。随着时代变迁,这种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系统由于安全性高、便于组卷和评阅、资源消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远程考试等特点,在学历考试、各种职称考试、证书考试中已被广泛使用。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应首先通过对专业考试现状的分析,收集资料建设试题库,同时与计算机编程技术人员合作构建考试模拟系统。因此,核心内容便是依托建立的考试模拟系统,其原理应同驾校理论考试一致,可以随机抽取题库试题组卷、计算机智能阅卷评分和试卷分析等功能于一身,更能体现客观、公平、公正的考试特点,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测试更适合信息时代的考试要求,也切合了高校数字校园的建设。采用此考试模式,不仅使得教学管理部门不再面临人工印刷试卷的艰巨任务,也让教师从此告别了出题、组卷、人工阅卷、评分、试卷分析、登记分数等繁琐的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考试模拟系统代替传统的考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以下从多方面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1、随机抽题功能,降低了考生作弊的可能性,达到公平、公正性。支持随机组合卷,可以从指定的若干试卷中按要求随机抽取考题进行考试,或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题供考生作答,保证每个考生的试卷都不一样。用于考生平时自测也十分方便。由于试题是随机抽取的,所以考生试卷的试题顺序是不同的,这极大降低了考生作弊的可能性,有效防止相互抄袭行为,也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性。

2、题型可以丰富,自主选择性强。教师可以在选择单选、多选、简答等题型的基础上,如条件充裕,可以设计新增判断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识图题、简答题等题型。

3、考试过程自动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交卷、评分。整个考试过程由系统自动计时,时间到系统将自动提交试卷,避免了传统考试中考试结束时,考生还不愿意停笔交卷的拖延现象论文服务。

4、成绩分析功能,有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考生提交试卷后,系统将立刻对试卷进行自动评分,生成成绩通知单。最终将整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汇总教育管理论文,并按分数段排列,形成分析报告。真正实现考生考完即刻知道考试成绩的愿望,也体现出考试高效、快捷的特点。

5、可支持试题库管理,方便录入、导出试题,也可以在网上共享题库资源。该系统可拥有简单快捷的试题录入模式,方便对试题库的管理。试卷可以直接导出到WORD文档或打印出来。可以把所有试题保存到数据库,通过互联网方便地进行模拟考试,也允许设置为练习模式,让学生考试过程自行判题。

6、考试模拟系统扩展性强。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增加各种功能。如新增考生身份检查功能:对考生重考、二次登陆和考后查卷时进行身份检查,只有班级、考号、姓名和第一次考试输入的信息一致方允许登录,防止考生身份信息输入出错的情况。

7、界面可设计人性化,操作简便。在实际使用中,从每一位学生到教师,在操作方面都没有障碍,界面人性化,方便可行。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首先应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在观念、内容、形式、反馈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通过构建考试模拟系统,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和导向作用,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以适应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从而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测量专业技术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实训基地;建设

0 引言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目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良好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对于提高学生的内外业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学院对新校区的大力投入,使得新的实训基地有了广阔的施展平台,院系领导都希望在新校区崭新的教学环境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和实践教学都有一个质的突破与提高。

1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与方法

1.1 建设目标

实训基地的定位是影响基地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调研数据显示,不论是校内实训基地还是校外实训基地,通常有两方面的培养要求:培养学生和锻炼教师,即通过实训实现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或岗前培训,同时达到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目的。按照“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的要求,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突出特征,实施“一体式”、“合作式”和“共享型”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目标包括以下几点:

(1)以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实施需求为基础,建成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2)以“双证书”需求和社会服务为基础,建成具有职业资格鉴定和社会培训的功能性实训基地;

(3)以学术交流、提升教学水平为目的,建成具备高标准测量技能大赛能力的实训基地。

1.2 建设方法

我院新校区占地面积502亩,一期工程11.78万平方米的主体建筑基本完工。广阔平整的校园为测量实训场地的建设提供了面积范围保证。实训基地建设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访问调查法。这是本研究的前期研究方法。主要针对其他高职院校和测量生产单位进行访问调查,获取调研资料。

(2)实践法。我院新校区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操作需要进行选取场地范围、仪器实际观测、内业数据处理等过程,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实践法。

(3)文献法。文献法:本研究将查阅大量的文献,收集最新的资料,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2 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及功能

2.1 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我院新校区占地面积502亩,一期工程11.78万平方米的主体建筑基本完工。广阔平整的校园为测量实训场地的建设提供了面积范围保证。新校区周边2平方公里范围内地形地貌多样复杂,包括山地、丘陵、林地、旱田等代表性地貌,还具有居民地、机场、等级公路、水系等典型地物,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大型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最好的场地条件。

(1)GPS测量实训基地。GPS测量实训基地依托于学院新校区周边5平方公里范围面积建立城市一级GPS控制网,并包括GPS实训基线网的建设和GPS内业数据处理实训中心的建设。可提供学生进行GPS静态、动态实训观测及成果检核。GPS内业数据处理实训中心可提供GPS基线处理实训、GPS网平差实训、GPS成果转换实训。

(2)矿山测量模拟实训基地。我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地质类高职院校,地质专业离不开矿山测量。为了使矿山测量实践教学能够有仿真的实训环境,将在校园操场建立模拟矿井环境,能同时满足煤矿开采、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等课程的实习实训要求。实习实训基地的建成能够培养学生井下中、腰线测量、贯通测量、巷道平面测绘、地下工程施工测量的能力。

(3)地形测量实训基地。地形测量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在校区内外布设相应等级的导线网及水准网,满足大一学生地形测量大型实习的需要。

(4)数字化测图实训基地。数字化测图实训基地是集外业数据的采集、内业数据处理成图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外业方面实训基地将完成校园及周边地区2平方公里1:500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的选址与标准测图成果。

(5)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工程测量实训基地主要依据校园各种建筑物和内部公路等现有地物条件建立,使之能培养学生进行道路选线、中基平测量、纵横断面的测量、道路的中线放样等测量的能力。根据仿真的要求,整个路线设置了公路的各种平面曲线和纵面的曲线,并沿线路终点和起点设置了平面与高程的控制点。建筑工程测量方面要满足工程施工放样、建筑物变形观测、工程纵、横断面测量等实习实训,使学生在学校内部就能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及竣工运营后的变形观测。

2.2 实训基地建设功能

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建成后将具有具有教学生产性实训功能、职业培训功能、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功能,并为举办各类大赛提供竞技场。

(1)具有实验课及大型综合实训实践教学的功能。实训基地建设具有多门课程综合实践的功能。一要满足《地形测量学》、《控制测量学》、《GPS测量技术》等课程的教学要求;二要满足集中性大型综合实习的场地要求。

(2)具有职业技能鉴定的功能。当前,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应有“双证”,学院设有市第八职业技能鉴定所,测量专业教师有相关职业技能考评员资格,可对地形测量工、建筑放线工、工程测量放样工、测量绘图工等工种进行中、高级技能培训和鉴定,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可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供支持。

(3)职业培训的功能。利用实训基地拥有的先进测量仪器设备和优秀师资,为企业职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4)技术服务的功能。发挥实训实训基地先进的仪器设备、教师的技术优势,积极为测量生产单位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广泛的技术服务的同时,可以锻炼教师的科研能力。

(5)提供测量技能大赛场地的功能。建成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可为各类测量大赛提供演练场所、数据支持、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持。

3 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实训基地建成后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参照企业的管理制度,建立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制作实训室的管理制度,制定各实训技术标准,包括实训教学标准、实训教学实施方案、实训指导书、实训考核标准等。规范测量仪器的使用、管理、维护,联合制订施工性实习实训规划,即对学生进行实训又可以为企业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在校企合作方面多与测量生产单位交流联系,共同建立模拟生产性实训环境,在企业的帮助下营造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氛围,深层次锻炼学生职业素质。以工学结合仿真实训为主要形式,改革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实行实训室开放式管理,加大生产性实习实训占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是针对我院工程测量专业教学的发展需求的提出并执行的,实训基地作为高职人才培养重要一环.在高职院校办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对于工程测量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来说,良好的综合性实训基地的建成,将更加有利于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升本专业在省内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和增强竞争力,促进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提高办学水平,也将会给学校和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应加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培养,以满足办学规模扩大的需要。另外为培养合格的高职应用型人才还需进行院校间的办学交流、学术交流、实践教学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培养优秀应用型测绘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邓军,李天河,等.高职工程测量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0.

测量专业技术篇5

关键词:项目主导 教学方法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课程改革

一、绪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广大的高等职业教学工作者为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在众多的高职教育改革研究领域中,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整个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项目为主导,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是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并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完成整个项目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普通高中学校的扩招,高职学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总的来说,进入高职学校的学生普遍综合素质较差,自我抑制能力较差,自信心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情绪不够饱满。本人曾在三个方面对往届学生的学情做过统计:1、上课发言情况:发言比较积极的学生只有一少部分,发言一般的学生近一半,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很少发言,甚至几乎从不发言;2、学生作业情况:由于学生基础不一,两极分化严重,一部分学生每次任务都能完成,另一部分学生只能做出部分作业,个别学生一点也不会;3、自主学习情况: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主动学习习惯没有真正养成。此外,目前的大多高职学校专业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内容比较陈旧,教学过程只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缺乏学习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以项目为主导,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传统与实践相互独立,分开进行教学很难适应现在的高职学生特点。“以项目为主导,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将专业课程从传统性教学向应用性教学转化,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倡导自我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就能更好更快地适应行业的需要。“以项目为主导,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是将课程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项目,再将项目细化为具体的任务,将学生引入真实的职业环境。希望通过“以项目为主导,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激发学生主动研究和探究新事物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习获得相关专业职业技能。同时,通过“以项目为主导,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探究具有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现以全站仪实训为例,谈谈“以项目为主导,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全站仪实训这个项目下面分为多个任务,包括全站仪的基本认识,全站仪角度,距离,坐标测量及放样等。这里以全站仪平面放样来说明这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布置任务-----教师为学生提供本次任务的控制点资料,要求学生利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平面位置的放样。

制订方案----学生准备工具及仪器,熟悉场地,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和完成任务的方法并编制测量方案。

教师演示----学生配合老师完成一个点位的放样,让学生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方法和放样过程。

分组实施-----学生根据测量方案分组实施,教师进行过程指导,各组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成果评定-----在测量放样工作完成后,学生先进性自评和互评,教师再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检查,最后教师结合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确定评价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总结。

四、结束语

“以项目为主导,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很适合当前高职学校进行技能教学的方法。它既要求教师在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收集相关知识及案例,确定出符合实际的项目实施任务和项目评价表,又要求学生主动协作,动手实践,积极思考,一举多得,大大提高到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亲和力,师生形成良性互动,使学生更愿意学教师更愿意教。然而,如何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此教学方法,使之更加行之有效推而广之,仍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方法汇编,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2009.

[2]王黎明,陈正耀,测量放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测量专业技术篇6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历史沿革;培养

1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历史沿革

测控技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的测控尝试都是来自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对时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日晷这一原始的时钟,对空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点、线、面的认识。现代社会对测控的要求当然不会停留在这些初级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测控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开发研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者对本专业存在一个明显的认识误区,以为测控技术就是用三角板、直尺之类的仪器进行吃力劳苦的测量,其实这只是很浅显的认识,也是很浅薄的错误。我们可以听听清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一位同学的话,他说:“进入大学以前,我认为我将来的工作就是拿着大三角板,到处量量,呵呵,谁知开始上专业课了,才知道原来我们的专业是多么尖端,什么激光啦,纳米啊,都是我们测试的手段。现有的电脑硬件和软件,可以让我轻松地模拟实地环境,不仅学起来轻松省事,更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设计更复杂完备的系统。”可见,一个真正的测控专业学者,需要掌握更多电学方面的知识,他们要掌握基本的电路知识,具有新颖设计思路,并且能运用多种新技术、手段进行工作。

中国工业以前很长时间里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路货太多,没有自主创新,没有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无法与其他工业强国相争,这与我国测控专业人才非常缺乏有关。与世界接轨,中国企业要想提高国际竞争力,自主创新、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是关键,因此,测控专业的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

2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目标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的人才都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团队协作和创新创业精神,具备无损检测理论与工艺、计算机测试、工业过程的在线检测与控制等方面的设计与开发能力,以及材料加工、设备安全与质量控制、计量测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工业无损检测、计算机测试、仪器仪表设计开发和工业检测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科技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复合型应用性应用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且这个专业主要以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为特色,培养具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知识面宽、基础理论扎实、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强,毕业以后可从事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智能仪器、虚拟仪器、测量与控制等多领域的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经营管理人才。同时因为他们专业知识面宽广,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广泛的发展空间,也可从事计量、测试、控制工程、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设计、制造、开发和应用等工作,转行比较容易。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所以学校对这个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设计、材料加工、控制技术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无损检测工艺设计与检测操作、计算机测试与仪器仪表开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无损检测应用、计算机测试、仪器仪表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

相比起许多理工类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可能是比较难以望文生义的一个专业。究竟什么是“测控”?“测控”的范围是什么?“测控”专业在社会上又能做些什么?这些问题使许多考生在报考的时候对这个专业心存疑虑。其实测控技术就是精确探测和采集各种信息的尖端技术。说白了,“测控技术与仪器”就是去研究、去开发最先进的测量仪器。而高技术含量测量仪器不仅逐渐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最尖端、最激动人心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结语

测量专业技术篇7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依托仪器仪表行业,具有培养目标明确、产业支撑力度强的优势,但同时也对该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工程实践教育已成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为解决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产学脱节问题,本文依托产学研合作资源,探索将电能表模板测试工艺实践过程引入“电气测量”课程教学,是湖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的实践探索步骤之一,可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工程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电气测量课程教学对工程实践内容的需求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气测量课程

湖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坚持以测量控制仪器为主,融电子、计算机于一体的电气信息类宽口径工程教育,面向现代化大中型企业,着重培养理论基础厚、工程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测控与仪器领域研究型、复合应用型人才。湖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入选全国专业综合改革计划,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及工程素养,能够胜任仪器仪表、测试计量、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等相关行业与部门工作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

湖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原电磁测量技术及仪表专业)始办于1961年,电气测量与仪器是其传统优势和主导方向,开设了面向电气测量理论与仪器工程设计的“电气测量”课程。该课程安排在“高等数学”“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课程之后,旨在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系统地掌握现代电气参数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数据采集、误差分析等有关知识,掌握电气参数测量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为将来的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对电气测量课程的要求

电气测量仪器行业是研究并实现电磁参量测量及控制的仪器仪表工程技术领域。我国电气测量仪器行业中的电子式电能表产销量居世界第一,出口率超过15%,极具国际竞争力。电气测量仪器行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包括熟悉电测行业技术标准与仪器生产工艺流程,具备电测仪器研发、设计、生产以及技改等工程技术问题的实践技能,如图1所示。

参见图1,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气测量”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实施的依据都源于电气测量仪器行业要求。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要对电气测量仪器行的具体工作过程开展分析和归纳,以充分培训学生的工程实践职业能力。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对电气测量课程改革的要求主要包括:

(1)依托电气测量仪器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对“电气测量”的理论知识进行重新排序,形成面向生产一线实际情况的理论教学主线。

(2)以电气测量仪器工程实践能力为基础,设计“电气测量”实验教学方案,实验安排要紧扣电测仪器设计、生产、使用的实际环节。

(3)不仅在“电气测量”课堂内要强调理论讲授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更要将面向电气测量仪器行业需求的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电工电子实习、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实践为主体,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对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电气测量”教学改革工作亟待开展和深入。

电能表模板测试工艺的教学实践探索

电能表模板测试工艺

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按功能和用途可分为:标准电能表、安装式电能表,工业与民用电能表、需量表、复费率电能表、多功能电能表等。电能表的一般生产工艺流程包括焊接、清洗、分板、模板测试、装配、调试、老化、耐压测试、检验、包装等环节。其中,电能表模板测试工艺是专门针对元器件焊接完毕且通过全检的电路板进行初步通电测试,用于早期发现焊接错误、元件错误、液晶故障、电压故障等存在问题的电路板。

电能表模板测试工艺的执行依照相关国家、行业标准,主要包括:GB/T 17215.211-2006《交流电测量设备 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11部分“测量设备”、GB/T 17215.321-2008《交流电测量设备 特殊要求》第21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1级和2级)”和第22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0.2S级和0.5S级)”、DL/T 614-2007《多功能电能表》、JB/T 5467.2-2002《机电式交流有功和无功电能表》第二部分“长寿命电能表特殊要求”等。

电能表生产工艺引入教学实践的产学研基础

湖南大学拥有电能变换与控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电气测量仪器仪表、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并与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着良好、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能源计量和管理相关产品的领航者,拥有智能电网能源计量和管理领域完整产业链的研发、生产能力,其单、三相智能电表出口量长期稳居国内第一。

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湖南大学与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改革。其核心是探索如何有效地将智能电能表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各环节融入到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专业实习中。本文所论述的“电能表模板测试工艺在电气测量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工程实例教学内容与实践

图2给出了基于电能表模板测试工艺的“电气测量”实践项目设计思路。参见图2,电能表模板测试工艺包括条码扫描、模板定位、孔位检查、电压检查、工装上电、液晶显示测试、电路板电压测试环节。其中,板卡初装完毕后,需要进行条码扫描,将当期测试的电能表电路板专属条码输入测试系统,再将其放入工装滑道并定位。电能表电路板定位完毕后,需要对测试针板连线、工装测试电压设置等进行检查,以确保测试装备参数设置和测试条件无误。测试合格的电能表电路板将正常流入下一道工序,等待整机装配。未能通过测试的电能表电路板将进入报修环节,并在相应出现错误或故障单元做好标记。

参见图2,与电能表模板测试工艺对应的“电气测量”仪器生产与测试实践项目中,安排了4个功能单元,分别是:电能表电路板功能单元认知、电测仪器电路板焊接检查、液晶显示器测试技术及故障分析、电路板电压测试技术及实现。通过上述4个功能单元与电能表模板测试工艺环节的匹配,加深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对电气测量仪器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各环节的理解。基于电能表模板测试工艺的“电气测量”实践项目设计,采用采用“教、学、做”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课程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的相互穿插,以促进学生对生产环节的认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标。

对电气测量仪器生产一线的充分认知是提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前提。面向电气测量仪器行业的人才需求,设计“电气测量”仪器生产与测试实践项目,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

测量专业技术篇8

一、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测绘专业各分支专业,即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含矿山测量、水利测量等)、地形测量、海洋测绘、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地质测绘、地图制图与地图制印、地理信息工程专业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技术生产及测绘仪器设备维修、质量检查监督、技术管理、技术开发、科技信息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政治思想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

获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5年以上。

四、外语、计算机条件

(一)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省(部)级测绘科技项目、工程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二)主持完成市(厅)级测绘科技项目、工程项目两项以上。

(三)主持技术推广项目,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或开发新产品两项以上或主要参加三项以上。

(四)编制和审核大中型测绘项目综合技术设计两项以上或单项设计书四项以上,并组织或主持完成大型测绘工程项目或生产项目一项以上。

(五)主持完成三项以上大中型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编写相应的技术报告。

(六)编辑设计或编审大型普通地图集或专题图集,并已出版。

(七)承担完成三种类型10台以上测绘仪器维修或检测鉴定任务,并能独立解决其重大技术难题。

(八)承担完成重大测绘仪器的研制、改装或精密仪器安装调试工作。

(九)主要参加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技术推广,完成数字化制图或编辑入库等项目工作。

六、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国家、省(部)级测绘科技成果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测绘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主持或组织完成的项目成果获得市(厅)级优秀成果奖、优秀图书奖一等奖以上。(以奖励证书为准)

(三)主持完成大型测绘项目,经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审定,其项目设计水平先进、质量优良,产生显著的效益。

(四)主持开发、推广的科技成果两项以上,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七、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译者),撰写有较高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期刊2篇以上。

(三)在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宣读或交流论文2篇以上。

(四)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技术报告2篇以上或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

八、破格条件

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突出贡献者,并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可破格申报:

1、获部级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项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2、在推广新新技、新工艺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处于本行业领先水平,并被省(部)级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3、担任大、中型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负责人,完成大型工程一项或中型工程二项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通过省级权威部门鉴定,填补了省内外技术领域空白。

4、在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篇、省级5篇以上,或正式出版专著1部(独著10万字以上,合著20万字以上)。

九、附则

1、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

2、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是指取得获奖证书且在有效名额内的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上一篇:中级经济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下一篇:英语教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